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一)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一)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一)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谈话引入课题,学习“蜻蜓”:

板书:蜻蜓

学习“蜻蜓”:(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

(3)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

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4、板书:捉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

4、板书:讲

5、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

6、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7、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8、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

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三、感悟课文“讲蜻蜓”部分(2——10自然段),了解有关蜻

蜓的知识。

1、学生自由读2——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讲述关于蜻蜓知识的语句。

2、指名读,小组交流,大家议。同时课件演示蜻蜓的构造及特点。激发情趣再读再读。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在学生充分自由品读的基础上合作互动学习。]

3、总结概括:我们都了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识?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的句式练习说话。

[发展学生的语言要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四、布置作业,拓展学习: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知识?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回家收集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字词,回顾课文

1、读生字卡片及词语。

2、指名分角色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板书:捉放讲

二、交流资料

1、小组交流:

2、语言训练:能说一句话来说说你对蜻蜓的感受吗?

如:我喜欢蜻蜓。

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蜻蜓很美丽。

[再次进行语言训练,激发学习情感。]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

1、同学们,如果你捉到一只蜻蜓心情会怎样?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小朋友捉蜻蜓?

2、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3、可是他们却把蜻蜓放了,什么心情?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4、引导思考: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却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了?(在“放飞”下加重点号)。

此时你对陶行知先生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探讨一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5、研读二、三段

(1)分角色读第二、三段,想一想:

陶行知先生是怎样跟孩子们谈蜻蜓的?

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

重点探究:

A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B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

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

C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学生读议)

6、练习分角色朗读。

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7、启发小结:你觉得陶行知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四、指导写字(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自学。

3、汇报学会的字。交流。

4、教师示范指导写:“蜓”、“衡”。抓住结构特点进行提示。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查阅有关陶行知先生资料。

放飞蜻蜓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 本文是关于放飞蜻蜓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人物导入,初步感知人物形象。5 1、上课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字,谁会念(1人),这个字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请同学们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左边耳朵旁,右边-----里面的一竖不能出头。一齐读。谁来为“陶”组组词? 这个“陶”还可以成为一个姓,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一个姓陶的名人,(板书:陶行知)(你来念指读2人) 2、出示画像,这就是陶行知。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阅他的相关资料,谁来介绍? 陶行知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毛主席陈赞他---,郭沫若也这样赞他:----陶行知受到世人的尊敬,让我们也尊敬地喊一声:陶行知先生。 3、陶先生可喜欢孩子了,为小朋友编了很多儿歌,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就是他编写的,谁来背给大家听---(指生答)你背得真好!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关于陶先生和孩子们的故事。板书:放飞蜻蜓,一起读。 二、一读课文,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5) (一)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再大声地读一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我先请这五位同学依次来读课文的一—五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 1、指5名学生读1-5小节。 相信这两个词语难不倒你们,出示句子,你来读。 这里的三句话该怎么说才是七嘴八舌地抢着说?(指生答),四人一小组来练一练。 (指小组读)你抢着说,他抢着说,大家争先恐后地说这才叫-----七嘴八舌地抢着说(齐读) 2、谁来读第六小节?(指读)(老师评价--你读得又正确又通顺)

出示:田埂苍蝇蚊子 这里有三个生字。轻声读读,读音上需要注意什么? 埂、蝇是后鼻音,-----还应注意什么?看谁观察最仔细?苍蝇、蚊子读轻声,谁来读准这三个词语。我们一起读。 老师再来考考大家,出示“孑孓”这个词怎么读?指读2人 孑孓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图片,这就是孑孓,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里,也是害虫。 3、我请这一组的四位同学来读7-10小节,其他同学仔细听 老师发现你这一句话读得特别好?再读一遍,哪一位学生也愿意读? 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呢?”继续读(8—10小节)(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 在预习朗读时,哪一句话你觉得很容易读错?---读课文时,不能漏字也不能添字,一起读。 这里还有一组词,我请这一组同学开火车读(出示:掌握据说结构复杂)(2组) 这四个字在书写时,你们认为哪一个字最容易写错?怎么记住它呢?有一个词语叫“日复一日”,所以这个复的中间是个日字,举起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这个日很懂得谦让,要把它写得扁些。 4、最后一小节我们一起读。(指生读) 三、二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5) 同学们经过课前认真的预习,把课文读通读正确了,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我先请一个同学再读一读课题,指读 1、我请男同学来读第一小节,女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小节写了什么?板书:捉蜻蜓 3、可是,我们知道最终孩子放飞了蜻蜓,(板书:放蜻蜓)找找看,哪一小节中知道的? 2、(出示第十一小节)哪一句话描写了放飞蜻蜓的情景?(指读)最后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一起读) 3、引:孩子们起先捉蜻蜓,后来又放飞了蜻蜓。那么2—10小节又讲了什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9个词语。 2、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动物。 5、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初步感受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和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良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前准备: 1、说说你最喜欢的老师或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2、猜谜语:蚊子苍蝇蜻蜓等。 3、唱歌《小蜻蜓》。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猜谜语引出蜻蜓,板书“蜻蜓”,学习生字“蜻蜓”。

2、板书:放飞。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 了什么疑问?(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板书:捉? 放? 3、过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学会文中的生字。让我们来 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抽读三个学生读生字新词,评价,纠正字音。 3、去掉音节男女生赛读新词,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个人自己读,可以 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读,或几个同学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思 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 来。(抽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可能不够简洁,随即按以下 程序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师:要能准确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得弄清事情 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抽学生回答。是什么?板书:捉(起因) (2)故事的结果怎样?抽生回答。板书:放(结果)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从陶行知先生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他是如何让孩子们懂得这个道理,自愿放飞蜻蜓的,感悟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出一个谜语给大家猜。“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蜻蜓,你们喜欢吗?看到这么可爱的蜻蜓大家肯定都喜欢。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蜻蜓。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4、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 飞? 板书:捉放?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看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检查词语:

最新《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篇」(精品)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初步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小精灵,想知道它们是谁吗?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蜻蜓图片)认识它们吗? (1)板书“蜻蜓”,提醒学生注意字形,认读,读准后鼻音。你喜欢它们 吗?为什么? (2)有一群孩子也很喜欢,想捉几只好好欣赏一下呢,不过后来又把它们 放飞了,板书“放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读题、解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归纳出两个主要问题: (1)既然那么喜欢,为什么捉了又要放掉它呢? (2)课文中是谁放飞了蜻蜓? 二、初读课文: 1、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在文中画出能回答所提问题的重要词句,并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初步解疑,引出主人公“翠贞、陶行知”。 (1)文中是谁放飞了蜻蜓?(课件相机出示“翠贞”,读准生字“贞”) (2)为什么孩子们又迫不及待地要放飞蜻蜓?(相机出示“陶行知”的画 像,简介) 3、指名读课文,理解生词,感知文章脉络。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引读第一自然段。(板书“捉”) (3)作为伟大教育家的陶行知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又是如何循循善诱进行教育的呢?开火车指名一人一段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①从这几段的描述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陶行知?(相机出示“慈爱”认读、理解)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慈爱的人呢? ②当陶行知问蜻蜓吃什么时,孩子们怎么说的?(认读“七嘴八舌、抢着”) A、请三名学生模仿回答,评议中理解“七嘴八舌、抢着”。 B、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吗?(七颠八倒、七零八落、七拼八凑、七上八下、七手八脚)课后可以去查查成语词典,了解一下这几个成语的意思。 ③他们是坐在哪里讨论这一问题的?(出示图片,认识并认读“田埂”) ④从陶先生的话中,我们知道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出示相应的图片,认读词语,指出“孑孓”是蚊子的幼虫)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板书“识”) ⑤让我们拿起书,也来读读他们的对话,不要读错音哦!分角色读第一~六自然段。 (3)在陶行知耐心细致地启发下,孩子们还了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识呢?接着开火车读第七~十自然段。

放飞蜻蜓阅读教学设计01

个人简介 姓名:韦日芳性别:女年龄:27 学历:大专 工作经历: 2008年4月至2009年8月在八圩乡下坪小学任教; 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在八圩乡下坪小学任教导主任; 2011年9月至今在八圩乡关西小学任教。 教育经历: 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普师专业; 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河池学院小学教育专业; 2009年1月至今:广西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使用版本:语文S版年级:三年级 参赛课题:第六单元21课《放飞蜻蜓》 单位:八圩乡关西小学 《放飞蜻蜓》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和探究有关动物科学知识的兴趣。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孩子充满尊重、爱护和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好人物的对话。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和探究有关动物科学知识的兴趣;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孩子充满尊重、爱护和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陶行知画像、蜻蜓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天,一群小朋友带上捕捞工具去捕捉昆虫,他们四处寻找目标,可是追了半天一点收获也没有,还把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的。不知不觉他们来到了一个池塘边,突然看到一只蜻蜓立在树枝上,或许是累了,当小伙伴们靠近它时,它一点也没发觉,说时迟,那时快,一个网兜套下去,蜻蜓被困住了,此刻大家正在为这个战利品而欣喜若狂呢。好不容易捉到的蜻蜓,你觉得这群小朋友会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Teaching plan of "flying dragonflies" in the second volume of th e third grade of Jiangsu Education Press 编订:JinTai College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 案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9个词语。 2、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动物。 5、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初步感受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和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良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前准备: 1、说说你最喜欢的老师或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2、猜谜语:蚊子苍蝇蜻蜓等。 3、唱歌《小蜻蜓》。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猜谜语引出蜻蜓,板书“蜻蜓”,学习生字“蜻蜓”。 2、板书:放飞。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板书:捉? 放? 3、过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学会文中的生字。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第一课时

19.放飞蜻蜓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贞、埂”,读准多音字:“露、调、还”;重点指导“陶、慈、复”的书写;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七嘴八舌”、“异口同声”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品读人物对话,体会各自不同的语气,练习读好对话。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体会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和蔼可亲、谆谆教导。 4.利用课文留白处,培养学生想象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增强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体会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和蔼可亲、谆谆教导。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多音字和重点字的读音、书写、辨析以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整体感知环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概括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旨在提升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以读为主,指导学生自主读书,在反复的读中理解感悟。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增强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从中体会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和蔼可亲、谆谆教导。 4.利用课文留白处,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1.完成预习单。(见附件一)

2.查阅有关蜻蜓的资料。 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预习单,了解学情。 2.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故事:《陶校长的四块糖果》 (1)课件出示内容,师讲故事,学生倾听。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位男生用泥块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 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男孩惊疑地接过糖果。接着他又掏出一块糖果,说:“这也是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打同学时,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 男孩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男孩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打同学是因为他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男孩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2)听了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设:学生犯了错误,陶校长不但没批评,还给糖果吃,以后不再犯错误了。我喜欢陶校长教育学生的方法,因为这种教育方法,让我很佩服。) 2.陶校长的教育方式与众不同,我们都很喜欢他。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陶校长的课文《放飞蜻蜓》。 3.板书课题:19.放飞蜻蜓齐读,指导读好课题。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21放飞蜻蜓_语文s版

1.引导学生学会“陶、贞、埂”等6个会认字,“蜻、蜓、塘”等12个会写字。掌握“慈爱、七嘴八舌、成千上万”等词语。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本课,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保护益虫、保护地球的思想感情。 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保护益虫、保护地球的思想感情。 课件、课文中的插图 2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它们的原因。你知道最像飞机的昆虫是什么吗?教师出示蜻蜓课件,学生观察蜻蜓。 (板书课题:放飞蜻蜓) 过渡:蜻蜓是一种美丽的小昆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蜻蜓有关的文章,相信大家学过后对蜻蜓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提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和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3)课文主要是写什么事情?你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

上记号,用横线标出。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幻灯片出示本课生字: 翘舌音:整商 后鼻音:蜻蜓塘衡整商 前鼻音:蚊 其他字:陶构 4出示文中的词语,并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词语比赛。 5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讲的是陶行知看到村里的一群孩子在池塘边捉蜻蜓,他知道孩子们喜欢蜻蜓,但又想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于是他就告诉孩子们有关蜻蜓的常识,让孩子们知道蜻蜓是益虫,最后,孩子们把捉到的蜻蜓放飞的事。)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2各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意思。 3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4给课文分结构段: 第一段(1~6):写陶行知告诉捉蜻蜓的孩子们蜻蜓是人类的好朋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第一课时》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二、教学重难点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儿童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师:1、搜集蜻蜓的图片资料,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2、Ppt文稿 生:常规性预习作业: 1.读课文3遍以上,标好小节号,划出生字词,用问号标出不理解意思的字词句。尝试使用工具书。 2.给田字格里的生字写上音序、部首,找两个形近字分别组词,写在语文书上。 3.完成习字册。 4.在课题上方画好直线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针对性预习作业 1.读课后词语每个两遍。2.解释词语3.填一填4.读 3遍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蜻蜓 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2、揭题、读题。启发猜想: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3、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简介: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他是安徽人,曾留学美国,拜当时世界最著名的教育家杜威为师。回国后,他创办了多所学校,南京的晓庄师范就是他创办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 二、检测预习,理清文章脉络 1.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检查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默写生字词: 陶行知慈爱抚摸蚊子苍蝇孑孓 饥饿田埂一撅一撅结构复杂平衡保持 2.出示答案正音。说说你错了哪个词? 蚊蝇(“虫”字旁,皆属昆虫) 饿(因为缺食,用“饣”字旁) 夏复(比较后记忆) 慈(字要写得紧凑,两个“幺”字靠拢) 3.理解词义 说说“慈爱”的近义词。慈爱(慈祥) “抚摸”是什么意思?说说“抚摸”的近义词。辨析“抚摸”“触摸” ▲苍蝇蚊子孑孓 这组词语是什么?说说苍蝇、蚊子的危害。 理解“孑孓”。“孑孓”是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里。 ▲复杂一撅一撅 给“复杂“找个反义词。复杂——简单 “一撅一撅”一翘一翘的(动作理解) 4.指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5.你能根据下列提示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段(1——6)捉蜻蜓第二段(7——10)谈蜻蜓

放飞蜻蜓的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9 个生字,认识4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 、谈话引入课题,学习“蜻蜓”: 板书:蜻蜓 学习“蜻蜓”:(1) 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 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 (3) 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 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 解?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2 、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 、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4 、板书:捉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 、自由读课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2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 、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 4 、板书:讲 5 、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 6 、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7 、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8 、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 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三、感悟课文“讲蜻蜓”部分(2 ——10 自然段),了解有关

《放飞蜻蜓》原创优秀教案

《放飞蜻蜓》原创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1、正确读准本课10生字,书写端正,会组词运用,达到会默写。能认识“贞”与“埂”。 2、通过读文,能对蜻蜓有所了解,进而引导学生喜爱蜻蜓。 3、引导学生由蜻蜓联想到仿生学,进而创造性的进行片段写作。 教学重点: 处理课后第4题。 教学难点: 由蜻蜓而联想到仿生学的运用。(处理方法:上网收集资料,教师简介仿生学的知识) 课前准备: 借助拼音,能读准生字字音。读一遍课文。画出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指名读生字,连词读,集体读,个不读。 2、读出所画的生字词,试着找出一个相近的字组词。帮助学生识记。 掏东西、磁铁、步枪、绳子、花纹、喔喔叫、锯子、水

沟、夏天 3、写一遍生字,要求正确端正。教师也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二、引读课文,理解文本。 1、初读课文。(自己出生读一遍,找学生读一遍,指导读正确) 2、再读,理清文章的主要事件: 读文考虑:(1)文章里出现的主要人物是谁?您认识她不?她做了什么?(2)从这个故事中,您明白了什么?读给大伙儿听听,也能够讲。 板书: 蜻蜓:食物、尾巴、眼睛 您还喜爱文章介绍的哪些内容?(从哪儿能够看出来?讲讲缘故) 三、深化学习,拓展训练。 1、由蜻蜓联想到仿生学。 教师介绍仿生学的相关知识。 仿生学简介 :乍听仿生学这一名词,相信许多人都无法理解它的科学含义。然而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明白我国最早的仿生师鲁班以及她的故事。在一次上山砍树时,鲁班不小心被一棵小草划破了手,她好奇地摘下草叶观察,发现叶子的边缘有许多锋利的小齿,因此突发奇想,把铁片磨上细齿

用来割断木头,从而发明了常用的伐木工具-—锯。锯的发明是鲁班从带齿的叶片得到的启发。 仿生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性质、能量转换与信息加工的处理过程,用来改善现有的或创造出崭新的机械、仪器、建筑结构与工艺过程的边缘学科、仿生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力学仿生、分子仿生、能量仿生、信息与控制仿生等。仿生学在人类社会今后的发展中仍然有重大的意义,它的前景是无限的。 例子: 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差不多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3、电鱼与伏特电池;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与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早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与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依照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确实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不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不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与导弹等。特不是能够区不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

陶行知《放飞蜻蜓》教案

陶行知《放飞蜻蜓》教案 导语: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下面是的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走近蜻蜓 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

⑴(出示蜻蜓休息图片)同学们看,多么可爱的蜻蜓呀!(出示课后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 ⑵吃食 (学生发言)你了解了蜻蜓的吃食。(板书:吃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语句。(注意“孑孓”的读音) 小结:从蜻蜓的吃食,我们可以发现蜻蜓是益虫,是我们的朋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⑶尾巴 ①(学生发言)(板书:尾巴)关于蜻蜓的尾巴,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发言,3、4人)(点击出示课件)请你把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语句读一读。(指名2人读) ②(点击出示课件)陶行知说:“据说,在它——(学生读)。”这个说法正确吗?陶行知先生用了个“据说”,这表明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听说而已。究竟是怎么回事?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学生发言) “蜻蜓吃尾巴”原来是这么回事。(点击出示课件——“蜻蜓交配时,由于生殖的需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补充在旁边好吗? 学生摘写资料(提醒写姿)。

【《放飞蜻蜓》课堂实录】《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课堂实录】《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平常都喜欢哪些小动物?为什么?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放飞蜻蜓这篇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宝宝,让我们先到词语乐园去走一走,读一读。(出示词语)

慈爱抚摸复杂入神结构调整七嘴八舌 蜻蜓露水苍蝇蚊子孑孓田埂成千上万 1、你最想读哪一行?相机纠正 2、齐读 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伙伴们将自己捉来的蜻蜓又放了。 二、抓一放字,了解蜻蜓是益虫。 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呢?

学生1:因为蜻蜓是我们的朋友,所以孩子们放飞了蜻蜓。(板书:我们的朋友。) 学生2:因为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吃的都是害虫,所以蜻蜓是我们的朋友啊!(吃食) 学生3:因为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所以我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学生4:我通过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得到蜻蜓是吃害虫的,所有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老师:是啊,蜻蜓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16小节,从而加深对蜻蜓的了解。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在读人物对话的时候,要想读好,不仅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更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谁来说一说,这段话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随机引读26小节。

课文《放飞蜻蜓》教案

课文《放飞蜻蜓》教案 课文《放飞蜻蜓》教案范文 设计说明: 课文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富有启迪意义。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逐渐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导向深入探究。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陶先生的神情、动作、说话的口吻等,感受陶先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之情,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简要教学思路]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1.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板书:蜻蜓2.同学们喜欢蜻蜓吗有一群小朋友也很喜欢蜻蜓,有一天,他们捉到了一只蜻蜓,可最后,他们却把它给放了。把板书补充完整。3.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4.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理请脉络。 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这些孩子捉到了几只蜻蜓? 2.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把它放飞了? 3.陶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 4.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为什么 四、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组织课堂讨论 ①陶先生看到一群孩子捉蜻蜓,有没有马上叫他们放了为什么没有马上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如果马上叫他们放了蜻蜓,孩子们会怎么想怎么做他们会放吗 ②讨论上面的问题,可以联系教过的第18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把爸爸和陶先生作一下比较,同样是要让别人放掉某样东西,谈谈两人的做法相同吗? ③最后孩子们为什么会乐意放飞蜻蜓呢? 主要是以下几点: A、陶先生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方法巧妙。 ⑴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开始谈话,显得亲切、平易近人。结合理解慈爱。⑵谈话不是从指责捉蜻蜓开始的,而是从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开始,不会引起孩子们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反而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从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可以看出,由于陶先生态度和蔼,方法巧妙,孩子们已经把他当作了自己的朋友。结合理解

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平常都喜欢哪些小动物?为什么?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放飞蜻蜓这篇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宝宝,让我们先到词语乐园去走一走,读一读。(出示词语) 慈爱抚摸复杂入神结构调整七嘴八舌 蜻蜓露水苍蝇蚊子孑孓田埂成千上万 1、你最想读哪一行?相机纠正 2、齐读 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伙伴们将自己捉来的蜻蜓又放了。 二、抓一“放”字,了解蜻蜓是益虫。 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呢? 学生1:因为蜻蜓是我们的朋友,所以孩子们放飞了蜻蜓。(板书:我们的朋友。)学生2:因为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吃的都是害虫,所以蜻蜓是我们的朋友啊!(吃食) 学生3:因为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所以我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学生4:我通过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得到蜻蜓是吃害虫的,所有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老师:是啊,蜻蜓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1—6小节,从而加深对蜻蜓的了解。师:老师觉得同学们在读人物对话的时候,要想读好,不仅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更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谁来说一说,这段话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随机引读2—6小节。 三、再抓“放”字,了解蜻蜓。 老师:孩子们放飞蜻蜓仅仅是因为它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七至十自然段,我们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 生5:从对话中,我知道了蜻蜓的眼睛结构很复杂,可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板书:眼睛)划出有关语段,指导朗读。 尾巴的作用:相机划出有关句子,指读,再读,个别读(多读几遍)读出蜻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略) 二、导入,揭题。 1、同学们,现在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蜻蜓的文章。21、放飞蜻蜓 2、谁愿意把课题读一读?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哪些问题?看谁最会提问题? (为什么放飞蜻蜓?谁放飞蜻蜓?怎样放飞蜻蜓?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蜻蜓吃什么?孩子们为什么愿意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 4、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讨:孩子们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飞呢?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陶行知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自由朗读课文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四、体验捉蜻蜓的快乐(出示课件) 1、大家请看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2、谁能说得具体一点呢?我们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体会。同桌互相说一说。(一天下午,一群孩子在草地上捉蜻蜓,他们玩得很开心。)

3、课文第一段也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请大家把第一段朗读一遍(齐读)板书:蜻蜓、陶行知、孩子 四、放蜻蜓,学习有关蜻蜓的知识 1、、一个名叫翠贞的女孩也捉到了一只蜻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孩子们为什么把高高兴兴捉住的蜻蜓给放了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2、汇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是陶行知劝他们把蜻蜓给放了。)那他是怎么劝的呢?抓住了蜻蜓的几个方面?(抓住了蜻蜓吃的东西和蜻蜓的眼睛来说的?)出示句子:“陶行知拉着……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为什么说吃苍蝇、蚊子就是好朋友呢?(因为蚊子它吸血,会传染疾病)(加介绍蜻蜓吃食知识)一只蜻蜓一小时就能吃4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一只幼蜻蜓一年就可以吃3000多只孑孓,所以说,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3、出示句子第六段大家把这一段朗读一遍。这里要读出夸奖的语气,如“还是”要重音,“你们说……”这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4、陶行知除了向孩子们介绍蜻蜓吃的东西外,还介绍了什么?(出示第十段及课件)(尾巴和眼睛) (1)他是怎样介绍尾巴的?(出示句子)请大家说说,他介绍了几方面?(样子、功能)齐读句子。蜻蜓点水是蜻蜓往水里产卵,每点一次产一只卵,连续动作,人们就看作蜻蜓点水了。后来经常用来比喻工作不深入。 (2)他又怎样介绍蜻蜓的眼睛呢?(看课件)出示句子 引读“蜻蜓的眼睛特点是(很大)结构(很复杂)是……”

《放飞蜻蜓》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重点: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并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 教学难点: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课本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揭示课题 (2)指名读。 (3)集体读。 (4)提问: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5)过渡,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7——10节,从陶先生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 2、生自主阅读。 3、组织交流。 4、找出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各有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5、指导朗读。

6、默读比较,发现课文中描写蜻蜓尾巴和眼睛的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7、师讲解蜻蜒点水 8、检查预习情况:说说蜻蜒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 9、迁移练习: 10、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过渡)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蜻蜓却如此神奇,孩子们听得都入神了。(引读最后一节)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有这样的觉悟,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蜻蜓)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焦急的心情,希望蜻蜓早回家。)翠贞张开小手往上一送,蜻蜓张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如果你就是蜻蜓,你想对人们说什么? 指导朗读:将这些描写陶先生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陶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总结全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学完这篇课文,你都有什么收获? 3、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学习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 产业办中心校:詹娟 一、教材分析 《放飞蜻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他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同时也表现了他很强的环保意识。 二、设计思想 学生通过默读,分角色读,有感情朗读等各种读文形式,让学生体会出陶行知先生为何劝孩子放飞蜻蜓及其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在理解课文过程中,练习抓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和探究有关动物科学知识的兴趣。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孩子充满尊重、爱护和循循善诱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 1、理解陶行知先生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 2、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五、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语句,感悟文中人物形象。 2、体会陶行知先生关心下一代的用心。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陶行知画像、蜻蜓等相关资料 七、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小精灵,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蜻蜓图片)认识它们吗? (1)板书“蜻蜓”,提醒学生注意字形,认读,读准后鼻音。你喜欢蜻蜓吗?为什么? (2)有一群孩子也很喜欢,想捉几只好好欣赏一下呢,不过后来又把它们放飞了,板书“放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放飞蜻蜓》,关注事件的发展。 (板书课题:放飞蜻蜓。)生齐读课题。 二、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出示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认读生字,词语 三、学习新课 (一)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文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 (),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并放飞()的故事。 (二)质疑探究集体交流 (1)课文中是谁在捉蜻蜓?他们遇到谁?(一群孩子陶行知) (2)发生什么事使翠贞和其他小朋友迫不及待地放飞了蜻蜓呢? (3)陶行知简介:(课后链接) 陶行知(1891---1946)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927年创办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即晓庄学校)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等教育思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这位著名教育家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 作为伟大教育家的陶行知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又是如何循循善诱进行教育的呢?默读第2—10自然段。思考:陶行知和孩子们有几次对话,都说了什么?你了解了哪些蜻蜓的知识? 对话1:陶行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头,说:“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档

情趣、理趣共生,和谐、有效相融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森达实验学校陆亚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品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品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 从陶行知先生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其独特的教育方式,感悟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设计理念: 理想的语文课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搭积木”的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孕育”的过程。语文课堂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语言,激发情感,从而创造一种情趣、理趣共生,和谐、有效相融的理想课堂。 一、复习导入,设疑激趣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出示词语:慈爱抚摸商量 七嘴八舌入神放飞 结构复杂保持平衡掌握方向 指名读

2.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静静的看一看每一行的词语,让你想到了文中的谁?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过渡:课文讲的就是陶行知和孩子们放飞蜻蜓的故事,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 二、简析收尾,聚集“放飞” (1)出示第1节(齐读) 过渡:孩子们在捉蜻蜓。瞧,多美的一只蜻蜓,当孩子们捉到后,他们的心情怎样呢?(指名说) 你们已经走到那群孩子的心里了,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来读一读。(齐读)。 (2)出示最后一节 孩子们捉到蜻蜓多高兴,课文的结尾却这样说:(指名读) 孩子们要放飞蜻蜓,让蜻蜓回家,读出孩子的决定(再齐读) (3)放了它,放了它,连说两遍,而且是纷纷地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着急,都同意……) 三、一抓放飞,认识益虫 好不容易捉到蜻蜓,孩子们为什么又迫不急待的把它放飞呢? 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快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2——6节。 (1)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谁来说一说。(指名说) (2)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从文中什么地方知道的? (3)见过孑孓吗?老师这里有一张放大的孑孓图片,它是蚊子的幼虫,蜻蜓的宝宝就专门消灭水中的孑孓害虫。 补充资料,知道吗?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蜻蜓的本领大不大?谁来夸夸它。(指名读,带着佩服的心情来读) (4)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板书:好朋友) (5)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这可是大家讨论的结果,找一找,他们说了些什么呢?找出来读一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