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送检率知识

微生物送检率知识
微生物送检率知识

微生物知识

送检率

送检率%=送标本的病例数/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数*100%

我院也没有电子病历,我是这样做的:

1、翻阅病例统计抗生素使用率,包含预防使用和治疗使用两类。

2、由病原微生物室统计各科室送检例数。

3、各科室送检例数/治疗用抗生素例数,就计算出送检率。

胡教授的《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新政解读与应对措施-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八)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医疗机构按照要求向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信息,向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送耐药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等相关信息。

2011年的督查方案,关于微生物标本的送检率要求是30%。对于很多医院来说,没有起到改进和提高的作用。不像“DDD要控制在40以内”,给临床医生和医院领导以很大的触动。

2012年卫生部修改了这项要求,应该说比较严厉,没有相关行动的话,很多医院都不能过关。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请注意2个要点:

1. 不同抗菌药物对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要求不同了。非限制类,没有要求了。限制类,则要求50%而特殊使用类,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必须达80%。去年在全国会议上,我与香港和台湾专家讨论,他们认为,对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要求应该是100%啦。

2. 微生物标本的送检率,是(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这个压力不小呀。估计今年这个要求,对个方面的触动会是比较大的。但是,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感染控制,是有好处的。对很多医院的微生物检验人员来说,这是个很大的利好消息,能推动微生物检验的发展。要积极主动介入!

微生物标本统计送检率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计算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目的是为了在病原学结果支持下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送检率作为一项指标,间接反映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送检率的计算可用送检病例数与感染性病例之比,但不易量化。分析临床用药,医师为什么给病人使用抗菌药物?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治疗感染,另一就是预防感染。放下预防用药暂且不谈。医师通过临床鉴别与诊断,高度怀疑或诊断为微生物感染时,才会医嘱使用抗菌药物。按照合理用药要求,为了控制感染病情,规定“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采样送检。然后再根据培养结果调整用药方案”。那送检了吗?多少病例送检了呢?这就是我们想了解的指标--送检率。因此,送检率的计算为:送检率%=送标本的病例数/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数*100%

说明1.送检率的计算,必须排除预防用药的病例。

2.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的统计上报是需要的。并且“预防”和“治疗”分别统计上报。

3.科室上报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要通过科室病例复查,不定期的核查其准确性和可信度。

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卫生部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卫办医政发〔2011〕56号)。特介绍微生物检验项目,方便统计与分析点评。细菌检验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目标性治疗:提高微生物的送检率与检出率,有利于诊断与使用抗菌药。 经验治疗:根据本地区病原菌类型时间、区域、耐药谱等使用抗菌药。 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性用药:获得准确病原菌和细菌药敏结果。 细菌培养的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不同,由于其样本采集易受杂菌的干扰和培养条件的限制,因而造成检测结果有时与临床不完全一致,故在分析细菌培养报告时应明白:细菌培养阴性不代表无细菌感染、细菌培养阳性不代表该菌一定是病原菌,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血液和骨髓培养 目前血液培养仍然是菌血症和败血症的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并且广泛地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及其它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的诊断。菌血症系病原菌一时性或间断地由局部进入血流,但并不在血中繁殖,无明显血液感染临床征象。常可发生在病灶感染或牙齿感染,尤以拔牙、扁桃体切除及脊髓炎手术后等多见。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身体的严重损害,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如不规则高热与全身中毒等症状),它多继发于组织器官感染,尤其是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及烧伤等。 单次的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无鉴别指导意义,应多次多部位采集血液进行培养,才可判定检出菌究竟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抽血时应特别注意皮肤消毒和培养瓶口的灭菌。 2、脑脊液培养 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故在脑脊液中检出细菌(排除操作中的污染)应视为病原菌。引起脑膜炎的细菌种类不同,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多为脑膜炎奈瑟菌,除此之外尚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尿液培养 尿液细菌培养对于膀胱和肾脏感染的及早发现和病原学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尿道、前列腺以及内外生殖器的炎症也有一定价值。尿液中出现细菌通常称为菌尿症,如果尿液本身澄清但培养出细菌,一般为标本采集时未彻底消毒尿道口引起。如果细菌培养阳性同时伴有脓尿出现,则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需指出轻度感染时可无脓尿出现)。泌尿系感染常见菌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除结核分枝支杆菌外,这些细菌又是尿道口常驻菌,极易引起标本留样污染,应注意鉴别。某些真菌疾病,如曲菌病在播散时也可造成肾脏感染,且尿中也能检查到。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据相关统计:微生物标本的检测误差来源:80%来源于分析前20%来源于分析中和分析后其它检验样本的检测误差来源:45%分析前10%分析中(仪器))45%分析后.检验标本采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前的误差来源所占比例的这个数据是惊人的,在我们的大型医院都存在这个问题,而在我们医院应该不会低于这个数据。 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为此应正确采集各种细菌学标本。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1、采集方法 (1)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 (2)待皮肤干后,再用2%—2.5%碘酒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开始消毒,范围不应小于5cm (直径),且不能用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3)皮肤碘酒干后(约1min),穿刺采集血液,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 (4)采血后立即在床旁接种培养瓶,并迅速轻摇,充分混匀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剧震以防溶血。 2、注意事项 (1)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38.5℃)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应在抗菌药物浓度最低时采集也即在下次用药前采血。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3)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人主张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培养基与采血量之比可为20:1或大于这个比例。 (4)近年研究表明,将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更换针头反而易导致污染。 (5)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 (6)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病的病人,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并要多次采血(24h 3-4次)和增加采血量(可增加10ml)。 (7)采血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置室温,而不能放置冰箱。 (8)如临床表现很似败血症,而血培养多次阴性者,提示考虑厌氧菌和真菌感染的可能。 二、呼吸道 1、痰标本 (1)采集方法 ①清晨起床后用凉开水漱口多次,以除去口腔内大量杂菌,用力咳出肺深部的脓痰,置于清洁干燥容器中或无菌管中送检。 ②痰量极少者可用45℃ 3%-10%的氯化钠溶液约25ml雾化。对于咯痰量少的幼儿,可轻轻压迫胸骨上部的气管,当其咯痰后用无菌棉棒采集标本。

分析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

分析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方法:随机的抽取 本院自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送检的血液、粪便、痰液、脓液、分泌物、中段尿等微生物标本1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回顾性分析、总结送检标本不 合格原因。结果:送检的1800例微生物标本中不合格的有165例,不合格率为9.17%(165/1800),而且在这165例不合格标本中,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 格类型依次为:粪便不合格、痰液不合格、血液不合格、分泌物不合格、中段尿 不合格、脓液不合格;追究不合格原因,依次为:申请信息不全或者出错、标本 留取质量不合格、未使用无菌容器。结论:回顾临床资料发现:有效的加强临床 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互动沟通,严格的把控微生物检验前质量,全面的提升微生 物标本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是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减少不合格率的重要 手段。 关键词: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对策 近年来,微生物检验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医学,且发展迅速,越来越受到 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经临床实践证实,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的指导临床医生 合理的配药及顺利的开展医疗工作[1],但是有相关资料反映:临床微生物送检标 本不合格严重阻碍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全面的提升临床微生物送检 标本质量是医疗工作的重点[2],基于此,本次调查研究回顾了本院自2014年12 月-2015年12月期间送检的血液、粪便、痰液、脓液、分泌物、中段尿等1800 例微生物标本,探究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作出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送检的血液、粪便、痰液、脓液、分 泌物、中段尿等1800例微生物标本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其中不合格的有165例。 1.2方法 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人员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对2014年12月-2015年12月 期间送检的血液、粪便、痰液、脓液、分泌物、中段尿等1800例微生物标本进 行检查、分析,并且根据送检标本的采集时间、外观特征、检测以及复查结果科 学的判定是否属于不合格标本,并且客观、完整、真实的记录造成不合格的原因。本次调查研究的不合格标本的判定标准参照《现代医学实验室管理与认可实践》。 1.3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均采用%表示,用X2检验。 2.结果 2.1原因 2.1.1送检标本不合格类型 送检的1800例微生物标本中不合格的有165例,不合格率为9.17% (165/1800),而且在这165例不合格标本中,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类型 依次为:粪便不合格、痰液不合格、血液不合格、分泌物不合格、中段尿不合格、脓液不合格,具体情况详见表1。

1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和微生物送检率的措施

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和微生物送检率的措施 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随意性,一直是我国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我院也不例外,存在的问题涉及面广,情况比较复杂。无指征用药和无针对性用药非常普遍,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得不到解决。 为了提高我院微生物标本质量,提高血液及其它无菌部位标本送检比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一、成立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监测管理组织,由医务科、药剂科、检验科主任组成,对微生物标本监测,工作定期监督管理,努力提高送检率和送检质量。 二、落实“能采必采、应采必采”的原则;强调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均需送检,制定改进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送检率2年内达到40%,5年稳定在50%以上。 三、制定在微生物培养与药敏结果指导下拟定的抗菌感染治疗方案,遵循医学伦理,提高临床疗效,防治抗菌药物滥用、遏制耐药菌生长。 四、开展全员培训,加强标本采集与送检的专业培训,强调标本采集的意义与正确方法。 五、具体方法 1、申请单标记必须清楚(姓名、性别、年龄、病例号、临床诊断、标本、来源、采集时间、检查项目、抗生素应用情况等),以便实验室能够合理选择培养环境和培养基,尽量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标本,以避免漏检和提高阳性检出率。 2、标本采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采集标本的容器必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可用消毒剂。 4、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到微生物实验室。 5、把握采集时机尽量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如已在院外或门诊使用过抗生素,及正在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最好在用药间隙,病人血液中抗菌药物浓度低峰时采集。血培养最好是寒战时,高热前,但要防止等待而延误时机。 6、痰培养无须等到第2天早晨留取,新病人入院时有咳嗽、咳痰或查房时发现病人有必要留取痰标本,即留即送;尿培养以晨尿为佳,视不同情况也可白天留取;其他标本均应及时留取。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细菌室接标本后立即处理。 7、重视采集方法,灵活应用,收集真正病灶部位的标本,避免污染。 8、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有效的抗生素应用参考资料。 六、定期召开临床各科室主任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专题会议,特别邀请主管院长和细菌室主任参加,通报我院不良现象,重点强调标本收集的重要意义与医院要求,微生物科室与临床科室交流,重视采集方法,灵活应用,收集真正病灶部位的标本,避免污染。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有效的抗生素应用参考资料,以提高送检率和送检质量。

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中国专家共识

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 中国专家共识 牵头专家:胡必杰、倪语星、马小军、肖永红 编写专家(按首字母拼音排序): 蔡绍曦、陈佰义、褚云卓、高晓东、顾兵、黄勋、李光辉、李卫光、刘思远、刘运喜、陆群、卢晓阳、吕媛、孙自镛、索瑶、汤灵玲、王辉、王明贵、王选锭、吴安华、徐英春、颜青、俞云松、战榕、张卫红、宗志勇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2017年1月

目录 总则 (3) 第一节:血培养标本 (5) 第二节:呼吸道标本 (8) 第三节:尿液标本 (13) 第四节:其它无菌体液标本 (15) 第五节:胃肠道标本: (20) 第六节:生殖道标本 (24) 第七节:皮肤、软组织标本 (27)

总则 感染性疾病的正确诊治需要以正确的病原学检测作为指导,而正确的病原学检测其前提是采集和送检合格标本。因此,必须规范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避免因标本的不合格,产生错误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而误导临床治疗。 一、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 1.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临床疑似感染的患者,必须先采集微生物标本 送检,再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2.无菌部位的标本更具有临床价值,有菌部位采集的标本需要清除正常菌群和 定植细菌才有意义。应尽量送检无菌部位的标本,尤其是血培养。有菌部位标本应避免“正常菌群导致标本的污染”。人体很多部位,如下呼吸道(痰液标本)、鼻窦、皮肤伤口等处的正常菌群极易污染标本。因此,从这些部位采集标本,要尽可能降低这些部位正常菌群或定植细菌对标本污染的可能性。有菌部位的标本不是最理想的微生物标本。 3.标本的标签和申请单信息要完整。对于每一份标本,实验室都需要了解该患 者和标本的详细信息以及医生的送检目的。事实上,实验室对于标本所做的所有分析,都必须基于这些信息。申请单的内容应包括:1)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患者唯一编码(如住院号)等;2)申请科室或病区、申请医生;3)标本信息:标本类型、采集日期及时间、采集部位、采集方法;4)临床诊断;5)检测目的,尤其是一些特殊检测项目;6)是否已使用抗菌药物。 每份标本上必须贴有标签,无论手工书写、条形码、二维码标签,都应含有以下信息:1)患者姓名;2)患者唯一编码(如住院号);3)申请医生; (4)标本采集部位;(5)检测目的;(6)标本采集的日期和时间。 4.严格无菌操作。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标本被污染。盛放标本的容器须 经灭菌处理。灭菌宜采用压力蒸汽等物理灭菌方法,不得使用化学消毒剂灭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送检与采样指南13页word文档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送检与采样指南 呼吸道标本采集及运输 一、上呼吸道标本 1、送检指征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炎、喉炎、会厌炎等,凡具有以下情况任何一项者疑似患者。 1.1 病毒性普通感冒伴有明显咽痛时,怀疑为咽部链球菌感染,应做细菌培养。 1.2 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明显咽痛、咽部发红、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C以上。 1.3 喉咙痛、咳嗽、喉部有脓样分泌物等临床症状。 1.4 上呼吸道感染易并发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需送相应部位分泌物或痰液进行细菌培养。 2、标本采集上呼吸道标本包括鼻、鼻咽、咽拭子标本。应根据临床表现和感染部位的不同有选择性的采集标本,以便更好地分离出病原菌。采集时应选择无菌、不含抑制剂的棉拭子,预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或营养肉汤蘸湿拭子,并直取感染部位,减少污染。 2.1 鼻拭子的采集:最好使用扩鼻器,先用拭子拭去鼻黏膜表面的分泌物并丢弃,用第2个试子蘸取无菌生理盐水或营养肉汤,插入鼻孔采集病灶标本。 2.2 咽拭子的采集:采集标本时患者先用清水漱口,由检查者将舌向外拉,使腭垂尽可能向外牵引,用无菌的鼻咽拭子(一端弯曲的金属棉拭)由口腔进入,越过舌根到咽后壁或腭垂后侧,采集鼻咽红肿处标本,取材后小心将试子退出,立即放人无菌试管内。若咽部明显发红或有假膜存在时,应在局部擦拭取标本(最好拭子从膜底下擦拭)。采集标本可在咽部多点采集标本,以提高检出率。若无局部病变或做带菌者测试应于咽部或扁桃体上擦拭。 3、采集时间及频率 3.1 检查时间:应于抗菌药物应用之前。时间上无严格限制,但咽部是呼吸和食物的

通路,也应晨起后采集为佳。 3.2 采集频率:重复采集标本的频率一般每日最多1次。 4、标本的运输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室温运送时间小于2小时,如果不能立即接种,必须装在无菌运送培养基中,避免由于干燥而使某些细菌死亡。检测淋病奈瑟菌或脑膜炎奈瑟菌的拭子应放人含碳的转运培养基,采集后2小时内接种平板,以防细菌死亡。 5、注意事项 5.1应于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鼻咽喉拭子标本。 5.2标本采集前数小时不得用消毒药物漱口或涂抹病灶局部。 5.3用拭子采集标本时应小心、准确地在采集部位采取,避免触及舌、口腔黏膜和唾液,以防污染。 5.4疑为白喉杆菌感染时,应在咽部深沉组织中采取标本,避免咽部表面正常菌群污染。 5.5采集扁桃体标本时,应以晨起后采集为宜。 5.6采集标本时应戴口罩和手套,以防传染。 5.7咽部是呼吸和食物的通路,应以晨起后采集为宜。 5.8最好采集2份拭子,以方便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和接种培养。 5.9采集标本用的拭子最好含藻酸钙或涤纶纤维的小头拭子采集。人造丝或棉拭子不能用,因为其所含的脂肪酸对病原菌有害。 二、下呼吸道标本 1、送检指征凡是发热、咳嗽和咳痰,痰呈脓性、黏稠或血性,并伴有胸痛、气急,肺部闻及湿啰音,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X线检查提示有炎症性浸润或胸腔积液,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的患者,应采集痰液或下呼吸道的标本。

年二季度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doc

XXXXX医院 2014 年二季度 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 时间: 2014 年 4 月- 6 月 科室 外一科 外二科 内一科 内二科 妇产科 五官科 儿 科 合 计 项目 抗菌素使用 21 56 101 15 40 36 147 416 人数 药敏送检人 5 16 99 14 39 21 127 321 数 药 敏 送 检 23.8 28.6 98.0 93.3 97.5 91.7 99.3 77.2 率% 2014年二季度各科室药敏送检率构成比% 外一科 外二科 2% 5% 外一科 内一科 外二科 儿科 31% 内一科 39% 内二科 妇产科 内二科 五官科 4% 儿科 五官科 7% 妇产科 12% 2014年2季度各科室使用抗菌素微生物送检率统计 160 147 140 127 120 101 99 97.5 99.3 100 98 93.3 91.7 使用人数 80 56 送检人数 60 送检率% 40 39 36 40 28.6 23.8 20 21 16 15 14 21 5 外一科 外二科 内一科 内二科 妇产科 五官科 儿 科

2014 年二季度住院病人限制、特殊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药敏送检率统计 科室项目 实查人数 使用抗生素人数 抗生素使用率 限制级抗生 素 限制级药敏送检人次送 检率 % 特殊限制及抗生素限制级药敏送检人次送检率 % 外一科外二科内一科内二科妇产科五官科儿科合计155 95 174 192 111 116 160 1003 21 56 101 15 40 36 147 416 13.5 58.9 58.0 7.8 36.0 31.0 91.9 41.5 3 33 61 9 19 1 85 211 2 9 60 9 19 1 85 185 66.7 27. 3 98. 4 100 100 100 100 87.7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100 100 指标分析: 1、2014年二季度院感办共抽查 1003份病例,其中使用抗生素416例,使用抗生素药敏送检 321例,药敏送检率为 77.2%,与上季度相比下降了6.1%,达到了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 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 30%; 2、对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 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的要求: 本月我院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 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87.7%,超出指标 33.2%。与上季度相比上升了4.5%, 3、对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

微生物送检率下降

神经内二科质量管理记录表 科室名称神经内二科 科 质量管理年份 2013年 编号 神内二 质量管 理主题 提高医院感染病例微生物送检率预期目标提高医院感染病例微生物送检率。 监测目标时间2012年1月1日2013年4月5日 结果 2012年第一季度微生物送检率 高 2013年第一季度微生物送检率下降 问题叙述2012年和2013年第一季度微生物送检率下降原因 原因分析1.医院因素:检验科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不够。 2.医生因素:①对微生物送检重视不够;②上级医师把关不严;③标本采集不规范。 3.患者因素:①患者家属不配合检查。② 4.其他原因: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多,无标本采集。 是否展开调查与改进:√展开PDCA调查与改进偶发性异常,不需调查 计划(Plan) 1、改进方案 ①科内针对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②加大管理力度,进行医护人员思想教育。 ③针对危急值报告制度这一质量问题进行管理方面知识培训学习 ④加强管理,完善病程记录内容。 2、时间: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4月5日实施(Do): 1、组织科内医务人员展开讨论,针对危急值报 告制度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 2、质量管理小组尽职尽责,监测危急值报告制 度执行情况,每季度检查,并记录。 3、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内容。 4、与辅助科室做好沟通。 处理(Action): 1、总结分析:每季度进行监测并做好 信息反馈。 2、持续监控整改:再培训,适当给予 惩罚与奖励。 3、目前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较好, 少数医生对此仍不重视,需持续质量改 进。检查(Check): 1、有形成果:自查记录,每季度进行检查危 急值执行情况,改善情况较好。 2、无形成果:PDCA方法的运用;科室的团 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提高。 一、项目: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挽救患者生命,避免出现重大医疗事故,确保 医疗质量安全。 二、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接到危急值后,有处理,无相关记录、无效果追踪。 三、质量管理小组讨论、监管。 改进前调研结果 对2012年4月5日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的原因分析如下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 运送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 一、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一、血培养指征 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 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血时机 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血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 h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三、采血流程 (一)消毒 1.培养瓶消毒程序: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 cm 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 s以上)穿刺采血。 (二)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 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于厌氧培养瓶,避免注入空气,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三)注意事项 1.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3.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抗菌药物监测指标

(二)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增补) 指标名称: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对象选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 指标类型:过程指标。 指标改善: 1.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2.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 分子: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例数。 分母:同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总例数 (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增补) 指标名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对象选择:全部住院患者。 指标类型:过程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60%)。 分子: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分母:同期出院患者总例数。 1.以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2.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住院医嘱)包括全身作用的抗生素类和合成抗抗菌药物类,不包括抗结核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抗皮肤感染药、眼科抗感染药等外用品规;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 (六)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增补) 指标名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对象选择:全部住院病人。 指标类型:过程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40DDD)。 分子: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 分母:同期收治患者住院天数。

注: 1.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和。 2.某个抗菌药物的DDD数=该抗菌药物消耗量/DDD值(克/DDD值)。 3.DDD(DefinedDailyDoses)值:WHO推荐的日处方协定剂量。 庆大霉素(24万单位)+阿莫西林(1克)+头孢他啶(4克) 庆大霉素(1DDD)+青霉素(1DDD)+头孢他啶(1DDD)=3DDD 4.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收治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七)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指标名称: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对象选择:医疗总收入中的药费总收入金额。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 分子:年度药费总收入(万元)。 分母:年度医疗总收入(万元)。 (八)抗菌药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 指标名称:抗菌药物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 对象选择:西药出库总金额中的抗菌药出库总金额。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 分子:年度抗菌药出库总金额(万元)。 分母:年度西药出库总金额(万元)。

【VIP专享】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送检规范(试行)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送检规范(试行)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送检是目前临床实验室诊断质量保证中 较为薄弱的环节,严重影响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对感染样本中致病 菌的分离培养的阳性率和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控,也影响临床诊断,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降低耐药菌的产生和提高感染的治愈率,而且 对预测或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杜绝感染蔓延、研究医院 感染的发病机制和环节、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等,均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严格实施正确的微生物标本送检和检验方法,是 做好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测的关键。鉴此,希望临床各科能按照本操 作规范采样送检。 一、医院感染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1.发现医院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我院总的医院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应不低于40%。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他杂菌污染。 4.标本采集后立即送至实验室,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5.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肛拭子或伤口拭子,应立即送检。 6.盛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7.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必要时应注明选用何种抗菌药物。

二、常见医院感染标本送检方法 1.血液与骨髓 ①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脉点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 ②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将采集的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应更换针头或过火消毒针头。血培养瓶应在避光室温中保存,不必 置冰箱保存。 ③每次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l~5ml,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lO: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 ④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阶段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对已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可在下 次用药前采血。 ⑤每例病人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l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 区分感染菌与皮肤污染菌。 ⑥对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病人,在病灶部位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lml作增菌培养。 2.尿液 ①中段尿:女性采样前应先用肥皂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 外阴部及尿道口;男性须翻转包皮冲洗,用O.1%新洁尔灭消毒尿 道口.灭菌纱布擦干后收集标本。 ②导尿管导尿采样可减少污染。对留置导尿者,可用碘酒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用空针细针头斜穿管壁抽吸尿液。或消毒后解开

医疗质量管理(指标评分统计分析表)

成都***骨科医院骨科 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评分统计分析表 年_____月 科室____________科主任(签名)______________填表日期______年____月____日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1 重点疾病病种名称总例数死亡例 数 2周与1月内再住 院例数 平均 住院日 平均住院 费用 (1)(2)(3)(4)(5)(6) 2 重点手术病种名称总例数死亡例 数 术后(15天内)非预 期再手术 平均 住院日 平均住 院费用 (1)(2)(3)(4)(5)(6)(7)(8) 3 麻醉总例数麻醉复苏麻醉并发症镇痛并发 症 4 手术并发症 与患者安全 监测指标 (1)择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并发症导致的死亡例,肺栓塞例、 深静脉血栓例、败血症例、出血或血肿例、伤口裂开例、猝死 例、呼吸衰竭例、骨折例、生理/代谢紊乱例、肺部感染例、人工气道 意外脱出例,压疮例,手术后败血症例,产伤发生率%) 坠床发生率% 跌倒发生率% 因用药错误导致患 者死亡发生率 % 输血/输 液反应发 生率 % 手术过程中 异物遗留发 生率 % 医源性气胸 发生率 % 医源性意外穿刺伤 或撕裂伤发生率 % 序号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目标分值实际分值与同期 比变化 趋势 5 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率100% 6 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7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8 三基三严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100% 9 平均住院日≤12天 10 二级手术率≥10% 11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

12 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同比下降或合理 13 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同比下降或合理 14 住院超30天患者病情分析及上报率100% 15 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16 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 17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85%急危重症病人人次,抢救人次,抢救成功率% 18 治愈好转率≥90% 19 病床使用率85—93% 20 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45% 21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22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23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 物比例 ≤30% 24 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 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25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 物时间 ≤24小时 26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 检验样本送检率 ≥30% 27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 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50% 28 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 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80% 29 患者各类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30 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率达到100% 31 符合重症评估患者≥30% 32 需自费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手术、麻 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 告知率 100% 33 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34 危重患者访视率100% 35 出院患者一周内电话随访率≥100% 36 不良事件报告率≥95% 37 各种检查申请单合格率≥90% 38 Ⅰ类切口甲级愈合率≥97% 39 Ⅰ类切口感染率≤1.5% 40 医院感染现患率(年度)≤8% 41 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不无故推诿 患者100% 42 医院感染发生率≤8% 43 护理核心制度落实率100% 44 急救设备完好率100%

2014年二季度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

XXXXX医院2014年二季度 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 2014年二季度各科室药敏送检率构成比% 4% 妇产科12% 39% 31% 外一科 外二科 内一科 内二科 妇产科 五官科儿 科 2014年2季度各科室使用抗菌素微生物送检率统计

2014年二季度住院病人限制、特殊限制级 抗菌药物使用药敏送检率统计 1、2014年二季度院感办共抽查1003份病例,其中使用抗生素416例,使用抗生素药敏送检321例,药敏送检率为77.2%,与上季度相比下降了6.1%,达到了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2、对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的要求: 本月我院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87.7%,超出指标33.2%。与上季度相比上升了4.5%, 3、对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

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的指标未达到。 本季度我院接受特殊级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为1.药敏送检率100%。 总结: 1、2014年二季度我院使用抗菌素药敏送检率最低的科室是外一科23..8%,其次是外二科28.6%;送检率最高的科室是儿科99.3%、内一科、妇产科、内二科、五官科。 2、临床各科室抗生素使用率与一季度相比有所上升; 原因分析: 1、标本采集不规范,标本阳性率低。 2、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治疗过程存在抗菌素使用不合理,管床医生未按感染菌的药敏结果进行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应对各科室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指导。 改进措施: 1、规范标本采集,对相关采取针对科室进行培训。 2、按抗菌素分级使用原则合理进行用药前的微生物检验样本送 检。 3、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临床药师应进行指导用药。 2014年二季度我院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已向相应科室主任及医生进行了信息反馈,总结不足,在今后工作更好地进行改进。 院感办 2014.4

微生物送检率知识

微生物知识 送检率 送检率%=送标本的病例数/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数*100% 我院也没有电子病历,我是这样做的: 1、翻阅病例统计抗生素使用率,包含预防使用和治疗使用两类。 2、由病原微生物室统计各科室送检例数。 3、各科室送检例数/治疗用抗生素例数,就计算出送检率。 胡教授的《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新政解读与应对措施-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八)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医疗机构按照要求向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信息,向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送耐药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等相关信息。 2011年的督查方案,关于微生物标本的送检率要求是30%。对于很多医院来说,没有起到改进和提高的作用。不像“DDD要控制在40以内”,给临床医生和医院领导以很大的触动。 2012年卫生部修改了这项要求,应该说比较严厉,没有相关行动的话,很多医院都不能过关。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请注意2个要点: 1. 不同抗菌药物对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要求不同了。非限制类,没有要求了。限制类,则要求50%而特殊使用类,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必须达80%。去年在全国会议上,我与香港和台湾专家讨论,他们认为,对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要求应该是100%啦。 2. 微生物标本的送检率,是(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这个压力不小呀。估计今年这个要求,对个方面的触动会是比较大的。但是,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感染控制,是有好处的。对很多医院的微生物检验人员来说,这是个很大的利好消息,能推动微生物检验的发展。要积极主动介入! 微生物标本统计送检率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计算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目的是为了在病原学结果支持下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送检率作为一项指标,间接反映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送检率的计算可用送检病例数与感染性病例之比,但不易量化。分析临床用药,医师为什么给病人使用抗菌药物?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治疗感染,另一就是预防感染。放下预防用药暂且不谈。医师通过临床鉴别与诊断,高度怀疑或诊断为微生物感染时,才会医嘱使用抗菌药物。按照合理用药要求,为了控制感染病情,规定“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采样送检。然后再根据培养结果调整用药方案”。那送检了吗?多少病例送检了呢?这就是我们想了解的指标--送检率。因此,送检率的计算为:送检率%=送标本的病例数/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数*100% 说明1.送检率的计算,必须排除预防用药的病例。 2.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的统计上报是需要的。并且“预防”和“治疗”分别统计上报。 3.科室上报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要通过科室病例复查,不定期的核查其准确性和可信度。

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规定

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规定 为贯彻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督和管理,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通知》、《2013年无锡市锡山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活动方案》要求,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1、临床医生在感染治疗过程中,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做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接受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采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他杂菌污染。 4、采集后立即送至实验室,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5、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6、加强临床标本留取的责任性,医护人员要认真指导督促患者正确留取和采集标本。 7、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必要时应注明选用何种抗菌药物。 8、细菌室根据临床需要做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并负责对药敏试验结果数据的保管、统计。细菌室对于培养出的特殊细菌、耐药菌要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9、细菌室每季度将结果上报药剂科和疾控处,药剂科根据疾控处对本院医院感染细菌监测情况和细菌室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药学分析,以对临床提出预警。 10、各临床科要根据细菌耐药信息,调整相关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菌药,不

断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11、医院药事管理及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领导小组根据细菌耐药情况责成药剂科对相关抗菌药品品种进行重点监控,必要时对医院用药采购目录进行调整,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抗菌药物监测指标

抗菌药物监测指标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二)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增补) 指标名称: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对象选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 指标类型:过程指标。 指标改善: 1.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2.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 分子: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例数。 分母:同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总例数 (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增补) 指标名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对象选择:全部住院患者。 指标类型:过程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60%)。 分子: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分母:同期出院患者总例数。 1.以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2.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住院医嘱)包括全身作用的抗生素类和合成抗抗菌药物类,不包括抗结核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抗皮肤感染药、眼科抗感染药等外用品规;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 (六)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增补) 指标名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对象选择:全部住院病人。 指标类型:过程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40DDD)。 分子: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 分母:同期收治患者住院天数。 注: 1.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和。 2.某个抗菌药物的DDD数=该抗菌药物消耗量/DDD值(克/DDD值)。(DefinedDailyDoses)值:WHO推荐的日处方协定剂量。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主要内容: 标本采集、运送意义与原则血液标本采集尿标本采集粪便标本采集痰标本采集咽拭子标本采集标本拒收的标准与处理方法 一、 (一)标本采集、运送规范化的意义?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提高培养结果的阳性率以及保证细菌室的工作质量至关重要 正确的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准确的病原学诊断的前提不规范的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是导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临床符合率差的重要原因。规范的标本采集和运送是细菌培养成功的关键! (二)、微生物检查的标本采集、运送原则 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应在感染的急性期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3.选择正确的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4.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情形降至最低。 5.收集真正感染病灶处的标本,且避免邻近区域微生物的污染。 6.采用无菌器材收集标本,并装于坚固且密合性佳的无菌容器中。容器须灭菌处理,防止渗漏,但不得使用消毒剂。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

7.采样后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但存放一般不能超过24h。 8.尽量不要以棉花拭子收集标本。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伤口拭子等宜插入恰当的运送培养基送检。 淋球菌培养等标本应使用专用的纤维拭子,不得使用一般棉拭子。 9.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如痰、尿液等,不可置肉汤培养基内送检。 10.每份标本都应贴上标签并标明必要信息,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包括病人情况(病区、病人姓名、住院号)和标本情况(标本类型、检验目的、采集部位、采集方法、采集时间等) 11.同一天同一检测目的的标本(血液标本除外)一般只需检测一次(份)。涂片检查最好和细菌培养同时做! (三)、如何提高细菌阳性检出率? 1、标本采集时机; 2、标本采集方法; 3、标本的质与量; 4、标本的运送与保存; 5、筛选合格标本(退检制度); 6、高质量、多种分离培养基; 7、培养环境; 8、合理的收费制度 (四)、临床常见标本?血液(生化、免疫及微生物检验)?尿液?粪便?痰及上呼吸道标本?穿刺液标本(脑脊液、胆汁、胸腹水等)?脓液及创伤感染分

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和微生物送检率的措施

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和 微生物送检率的措施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和微生物送检率的措施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送检是目前临床实验室诊断质量保证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严重影响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对感染样本中致病菌的分离和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控,也影响临床诊断,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同时降低耐药菌产生和提高感染的治愈率。严格实施正确的微生物标本送检和检验方法,是做好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测的关键,因此,我院制定《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和微生物送检率的措施》,望临床各科室能按照本操作规范采样送检。 一、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措施 1、申请单标记必须清楚(姓名、性别、年龄、病例号、临床诊断、标本来源、采集时间、检查项目、抗生素应用情况等),以便实验室能够合理选择培养环境和培养基,尽量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标本,以避免漏检和提高阳性检出率。 2、标本采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采集标本的容器必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可用消毒剂。 4、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到微生物实验室。 5、把握采集时机尽量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如已在院外或门诊使用 过抗生素,及正在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最好在用药间隙,病人血液中抗菌药物浓度低峰时采集。血培养最好是寒战时,高热前,但要防止等待而延误时机。

6、痰培养无须等到第2天早晨留取,新病人入院时有咳嗽、咳痰或查房 时发现病人有必要留取痰标本,即留即送;尿培养以晨尿为佳,视不同情况也可白天留取;其他标本均应及时留取。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细菌室接标本后立即处理。 7、重视采集方法,灵活应用,收集真正病灶部位的标本,避免污染。 8、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有效的抗生素应用参考资料。 9、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培训正确采集运送微生物标本的方法,保证结果准确。 二、提高微生物送检率措施 1、定期召集临床各科室主任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召开专题会。强调标本采集的意义与要求;强调在微生物培养和药敏结果指导下拟定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是遵循循证医学理论、提高临床疗效、防治抗菌药物滥用、遏制耐药菌增长的最佳途径。同时开展科室交流,提高认识,解决工作重点和难点。 2、严格执行和落实“能采必采、应采必采”的原则。严格执行奖惩激励措施。 3、检验科微生物室应配合搞好提高标本送检率需要,加强标本正确采集的意义和方法的宣教与干预指导。 4、将送检率指标纳入质控考核。按时反馈各科室送检率情况,对送检率低于百分比的科室给予通报并处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