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教案

《公共关系学》教案
《公共关系学》教案

大理学院课程教案

(理论教学)

课程名称:《公共关系学》

使用教材:乜瑛、郑生勇主编,《公共关系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授课对象:2009级新闻、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专业授课时间:2010至2011学年第2学期

计划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8实验:0)

任课教师:马永春(副教授)

课程管理部门:文学院新闻学教研室

大理学院教务处制

第一讲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职责与功能

所属章节:第1章——第2章

计划学时:4学时(理论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第1章的教学,准确理解公共关系的含义,掌握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本质特征与基本原则,了解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通过第2章的教学,掌握公共关系的职责,了解公共关系的功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

教学重点: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基本原则;公共关系的功能教学难点: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

课堂设计:

1、因第1、2章内容总的来说都属于对公共关系的基本描述,内容较简单,

故放在一起进行讲授。

2、基本按照教材内容和顺序进行讲授。

3、本次讲授内容较多,课时少,精讲的同时突出重点和难点。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见后)

思考题:

1、以一个组织的运转为例,谈谈你对公共关系定义的理解与看法。

2、案例分析。案情简介:

死给你看

1985年夏天某日,当读者拿到《羊城晚报》时,头版上的一条醒目标题“死给你看”,不禁令人在暑热中陡生阵阵寒意,想要了解真相的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随后由担心变为释然。原来这是介绍广州一家街道小厂——广州佳丽日用化妆品厂及其产品的。1985年,这家小厂向市场投放了一种产品,定名为“神奇药笔”。这是一种形似粉笔的来蜂螂药。为了打开销路,该厂在报纸、电视上做了不少广告,但收效不大。原因何在呢?其中奥秘就在于消费者的不信任心理。一家从未听说过的小厂生产的这么一种形似粉笔的东西,真的能有厂家广告里“吹的”神奇效果吗?

为了打开市场,该厂决定采取新闻界支持的方法。厂家的人带上产品,到了羊城晚报编辑部,当场放出一群蜂螂,又用“神奇药笔”画了个包围圈,几小时害虫尽数死亡。这一“死给你看”

的举动、效果,激发了新闻报道者的灵感。报上的新闻引起了轰动效应。于是,国内销量提高,公司扭亏为盈。

讨论:以此案例为例试谈对公共关系功能的一点体会。

3、论述公共关系的职责与功能。

4、简述公共关的构成要素和基本原则。

参考资料:

1、〔美〕卡特里普·森特,《有效的公共关系》,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1988年版。

2、李占才,《公共关系学概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课后小结: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

1.1公共关系的概念和含义

1.1.1公共关系基本概念

公共关系是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帮助组织自身建立起良好组织形象的科学与艺术。

公共关系活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社会组织、传播和公众。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是由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在这三个要素中,组织和公众分别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这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三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通过传播沟通活动所形成信息的双向交流。

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本质特征

诚实守信原则;双向沟通原则;言行一致原则;形象至上原则;平等互惠原则;全员公关原则;不断创新原则。

1.2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

1)民主政治原因

2)商品经济原因

3)传播技术原因

4)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1)巴纳姆时期

2)艾维·李时期

3)伯内斯时期

4)现代时期

1)导入期

2)普及期

3)实践期

4)成熟期

1)公共关系网络化

2)公共关系国际化

3)危机公关日益重要

4)政府公关成为热点

5)环境公共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职责与功能

2.1公共关系的职责

1)收集信息

2)咨询建议

3)参与决策

4)协调沟通

5)日常事务管理

6)策划专题活动

1)凝聚作用

2)监测作用

3)调节作用

4)应变作用

知识链结:

“公共关系”一词是英语“publicrelations”的中文译称。“public”通常有两种用法:其一是作为形容词——公开的、公共的;其二是作为名词——公众。中文译称“公共关系”中的“公共”一词实际上包含了这两种含义。

第一节作为现代社会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

通常意义上的公共关系,是指一种有目的的传播活动和行为规范,是一种客观存在。现代社会的公共关系是到了20世纪初才开始发展起来。我们所说的“公共关系”就是指这种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系指现代社会一种客观存在的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的种种定义

由于公共关系的历史短,学科建设晚,人们对公共关系的认识还存在着许多不一致的地方,这集中表现在人们对公共关系的定义上。

目前,国外对公共关系的定义不下几百种,较有代表性的有:

《韦伯斯特20世纪新辞典》1976年版定义:公共关系学是“通过宣传与一般公众建立的关系;是公司、组织或军事机构向公众报告它的活动、政策等情况,企图建立有利的公众舆论的职能。”

艾吉的《大众传播学导论》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个公司或者机构为与它的各类公众建立有利于双方关系而采取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

《公共关系新闻》杂志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它评估公众的态度,检验个人的政策、活动是否与公众的利益相一致,并负责设计与之行旨在争取公众理解与认可的行动计划。”

日本电通公告公司的公共关系定义:“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与社会保持良好关系的技术。”

《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公共关系是旨在传递关于个人、公司、政府机构或者其他组织的信息,以改善公众对他们的态度的一种政策和活动。”

美国公关公司创始人夏博新提出了博雅对公共关系的理解:“公关是认知管理;即通过管理公众对事务、企业或个人的看法,来使他们改变行文方式及决策,最终获取他们的认同。认知管理是企业无形资产的创造者。”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涵义

总的来说,公共关系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公共关系包括动静两种关系,同时它还可以分为自觉地和盲目的两种状态。通常意义上的公共关系是一种狭义的公共关系,是指自觉地动态公共关系,一般以PR来表示。

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在运行中,为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和采取的行为规范。

第一,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其中社会组织是主体,公众是客体;第二,主体与客体之间联系的纽带是传播活动,这种传播活动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以保证其正常而有效地开展;第三,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双向的信息交流关系,主体发布信息给客体,并不断地从课题那里获得信息的反馈;第四,主体是一个控制系统,它能够根据信息的反馈时刻调整自己的行为及其规范,以便同客体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合作,所以,公共关系具有一定的控制管理职能;第五,作为产播活动和行为规范的公共关系具有明确的目的星,其目的是使社会组织与公众相互了解和合作,所以公共关系是一种自觉地活动。

第二节作为一门科学的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关系可以根据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的需要分为公共关系理论、公共关系业务(应用)和公共关系史三大块。

公共关系理论包括宏观和微观两部分。理论的宏观部分主要考察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尤其要药酒商品经济与公共关系的必然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

理论的微观部分主要对公共关系的萨格构成要素和三个基本类型进行分别的考察和研究。三个构成要素: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活动。三个基本类型是:主体或部门型公共关系、对象和功能型公共关系。公共关系业务是目前公共关系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公共关系业务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

1、确定公共关系目标。

2、收集和处理信息。

3、制定工作程序和工作计划。

4、组织大规模的传播活动。

5、评价活动结果。

6、公共关系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公共关系机构的建设。

二、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

人们对公共关系学性质的认识是一门社会应用科学。

事实上,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应用科学,它涉及的学

科十分广泛,与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和应用性学科都有密切联系。

目前国内外交流行的观点有三种:(1)公共关系具有管理职能;(2)公共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组织的行为;(3)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

三、我国公关时间与学科发展

我国公共关系实践和公共关系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的公共关系实践经过了世纪末奖金二十年的曲折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的初创阶段、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后期的实践阶段,21世纪后的快速成长期。

我国加入WTO后给我国公共关系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一,公关实践的空间迅速扩大。

第二,公关职业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正式认可。

第三,国内企业和各类组织的公共关系只能普遍得到了重视。

第四,全国各地信息化工程的迅猛发展为公共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强

大的需求和持续的推动力。

我国以后的公关事业的发展趋势:

第一,中国的公关市场将是最有潜力、发展最快的市场。

第二,公关市场竞争的日益国际化。

第三,高科技将普遍运用于公关业。

第四,竞争将走向优胜劣汰,效益将向有品牌、有规模的公司集中。

第三节研究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关系学研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公共关系的发展有一定的同步性,这是我国公共关系发展的有利条件。

这几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起来,打破了无视市场机制作用。有了自主权的经济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就水到渠成了。

二、新经济为公关发展带来机遇

新经济不等于网络经济,但是新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网络。由于网络,使得政府机构、企业和个人等的经济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新经济完全可以看作是继农业、工业、服务业之后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带来的经济文化成果。这一次此产业革命已经初级并将全面、深刻地影响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过程和企业。

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适逢推动全球经济和社会深刻变革的新经济浪潮,中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冲击和挑战,对中国从事公共关系事业

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一,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二,要不断学习。

第三,构造“适应性”企业模式。

三、公共关系学研究和制度、观念、手段创新

公共关系依赖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也呼唤着公共关系,这就是改革、开放和公共关系的基本关系:

1、经济体制改革与公共关系。

2、政治体制改革和公共关系。

3、对外开放和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的渊源、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现代社会以前的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概念的时代性

“公共关系”作为一个严格的科学概念是在现代社会才出现的。人类社会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集群生活。

研究现代社会以前的公共关系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第一,考察古人对类公共关系的认识观念,诸如彼此关系的认识、相互协调的原则、作用等等。

第二,考察古人的类公共关系实践活动,诸如方式、范围、程度等等。

二、古人对类公共关系的认识

中国古代:

西周末年,有人针对周立王德暴行提出“防民之口,胜于防川”。强调重视民众传播信息,调节施政措施。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学派就如何处理一些人文关系进行了论述。当时在这方面更系统、成熟的认识,则以孔丘为代表的儒家。

古代西方: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修辞学》等,苏格拉底的诡辩术等。

凯撒对如何沟通民众也很重视。他认为要以自己的思想观念去影响民众,其手段就是散发有关传单去宣传、鼓动。

古代西方较古代中国有以下特点:

1、其认识多立足现实基础。把自身置于主动性位置上,以积极、求实的姿态来对待处理。

2、其认识成果是在完整的操作意义上的体系建立与规范的程序的制定方面。

3、其认识针对具体的关系处理而发,故所总结出来的专门性质是具有突出效益型与实用性。

三、古代在类公共关系活动方面的实践

古代中国与西方毕竟与现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不同,对古人对人文关系处理的认识,有些因为有普遍意义,永恒价值二可以直接采纳继承,有些则需要在今天条件下批判性地吸收。古代的“类”公共关系活动与现代社会的公共关系活动从根本上来说,还不能同日而语,但让,不可否认的是,古人在“类”公共关系实践活动中友协具体做法还是值的借鉴的。

第二节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

一、公共关系形成的历史条件

现代社会为公共关系提供了哪些条件:

1、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政治是公共关系发展的政治前提。

2、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为公共关系提供了现实的土壤。

3、现代传播的长足进步为大规模开展公共关系提供了技术手段。

二、公共关系在美国的肇始

第一,相对于当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来说,美国政治体制的民主色彩更浓一些。

第二,美国是个有许多民族移民组成的国家,国民中具有很强的平等意识与群体观念。

第三,“南北战争”后,北方的工业经济与南方的种植园经济置于统一政府有效管理下,国内市场体系发育十分健全。

美国社会正是具备了以上几个前提,其社会内部才很自然地孕育了现代公共关系的胚胎。在美国政治活动中,当时也出现了现代公共关系的雏形。

以上情况说明,在现代公共关系正是诞生以前,美国经济活动与政治活动中均已出现了现代公共关系的幼芽,不少企业家、政治家都已经不同地知道利用新闻传播手法区扩大自己的影响。争取公众的舆论支持。

第三节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公共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及其特点

公共关系在美国肇兴之后,大约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向西欧国家“输出”。最初进入英国,其后在世界各国发展,公共关系随着美国实力的增强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与膨胀,其影响也越来越大。

透过当今世界范围内公共关系发展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出其发展呈现三个主要特点:

1、公共关系自身职业化、行业化。

2、公共关系活动在理论上的规范化、国际化。

3、公共关系活动主体的多元化。

二、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公共关系是“舶来品”,它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并且得到了发展,公共关系传入中国后,自然有一个接受、扎根、发展的过程,

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概述:

第一,公共关系的实践。

第二,公共关系教学与培训。

第三,公共关系科研与着述。

第四,公共关系协会与报刊。

三、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基础

二战后,整个世界范围保持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这为公共关系在世界各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的提供了基本前提。

首先,宏观上,战后一批独立或获得新生的国家是一支有生力量,在世界事务中担任了重要角色。

其次,从中间层次上看,以金融信息、情报咨询、通讯服务、电子商务等为主的“第四产业”的社会行业比重中地位急剧上升。

再次从微观上看,由于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状况的心声,各企业,公司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加之企业间竞争加剧,他们不得不在如何争取公众、改善形象下作种种努力。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在现代社会上发生着的变化,世界范围内的和平环境与人口素质的提高使得“公众”具有以下新特点:1、公众的自主独立意识普遍增强。

2、公众的群体交流日渐活跃、广泛、深入。

3、公众的自发活动已形成潜在而独立的社会势力,并有可能对有关组织经营决策产生直接影响。

四、对现代社会公共关系的哲学思考

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的兴趣与发展绝不是一个偶然、独立的社会现象,我们要从以下三个层次来思考:

从宏观上看,公共关系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

从中间层次看,公共关系是现代社会整体运行中必要的润滑剂。

从微观上看,公共关系是现代社会交往的文明观。

第二讲第三章社会组织

所属章节:第3章

计划学时:4学时(理论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第3章的教学,掌握社会组织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教学重点:社会组织的特征及分类。

教学难点:把握社会组织这一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

课堂设计:

1、第3对公共关系的一个构成要素进行介绍,主要目的在于概念的界定,

学生只需作一般了解便行,能结合实际案例加以分析。

2、增加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相关知识内容作为学生课后延伸阅读资料。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见后)

思考题:

1、案例分析。案情简介:

有“情”能使鬼推磨

一天,一位陌生的顾客走进豪华的美国花旗银行营业大厅,只是要求换一张崭新的100美元钞票,准备当天下午作为礼品用。

花旗银行是世界最大的银行之一,每天的营业额高达数亿美元,业务十分繁忙。但接待这位陌生顾客的银行职员微笑着听完这位顾客的要求后,请他稍候,立即在一沓钞票中寻找,又拨了两次电话,15分钟后终于找到了一张新票,并把它放进一个小盒子递给了这位陌生顾客,同时附上一张名片,上面写着:“谢谢您想到了我们银行。”事隔不久,这位偶然光顾的顾客又鬼使神差地回来了,这次是在这家银行开立了账户。在以后的几个月中,这位顾客所在的那家律师事务所在花旗银行存款25万美元。(资料来源:田军等主编:《智者公关》,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讨论:(1)分析讨论此案例中的公共关系构成要素有哪些,并加以阐述。

(2)当企业组织与顾客之间发生矛盾时,顾客未必总是正确的,但为什么我们还要说:“顾客永远是正确的”?请结合案例,加以阐述分析。

2、什么是社会组织?

3、结合实际案例谈谈社会组织的形象的重要作用。

4、为什么说公众人物是社会组织的另一种形态?

参考资料:

1、魏翠芬,《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

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谢玉华,《公共关系教程》,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课后小结:

第三章社会组织

3.1社会组织的概念

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有比较稳定的组织成员和一整套管理体系、机构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集团。

3.2社会组织的特征

1)稳定性

2)系统性

3)整体性

4)目的性

5)开放性

6)动态性(适应性)

3.3社会组织的划分及其关系的协调

1)政府组织及其公共关系的协调

2)企业组织及其公共关系的协调

3)商业服务业组织及其公共关系的协调

4)事业组织与社会团体及其公共关系的协调

3.4社会组织与环境

1)社会组织的内部环境

2)社会组织的外部环境

知识链结:

社会关系和公共关系

第一节社会关系的一般属性和形态

一、社会关系的一般属性

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出发,必须注意社会关系如下一些一般属性:1、法生活联接的必然性。

2、协调和平衡的必要性。

3、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社会关系的协调困难还在于它的多变性。就个体上说,人的主观能动性常常表现在一中主动选择的能力。由于这种选择的随意性,因此,这样就使社会关系的协调平衡增加了难度。

二、社会关系的形态

(一)主体性的社会关系形态

1、个人的社会关系形态。

2、组织或集团的社会关系形态。

3、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关系状态。

以上三种社会关系形态是相互联系的,高层次的形态包括低层次的形态,制约着低层次的形态;反过来,低层次的形态是高层次形态的基础。

(二)缘由性的社会关系形态

1、亲缘关系形态。

2、地缘关系形态。

3、业缘关系形态。

4、泛缘关系形态。

公共关系学以业缘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但也注意对其他缘由性社会关系形态的研究。

(三)需应性的社会关系形态

在具体的活动中,公共关系则有时表现出需求型关系,有时表现出给应型关系,当然,最经常的还是表现为交换型关系。不管怎样说,公共关系必须考虑社会组织和公众双方的需要才能形成正常的交往。

第二节社会关系的调节机制和调节手段

一、社会关系的调节机制

1、要调节社会关系,就需要寻找和确定关系双方的共同点。

2、要调节社会关系,就必须选择适当有效的调节手段。

二、社会关系的调节手段

(一)刚性调节手段

1、经济手段。

2、行政手段。

3、法律手段。

4、政治手段。

刚性调节手段与之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公共关系也必须注意这些手段对自己活动的影响,注意传播有关这方面的信息。

(二)柔性调节手段

1、道德手段。

2、心理手段。

3、礼仪手段。

上述各种柔性调节手段,基本上都是通过传播活动来进行的,公共关系作为一种传播活动,一般都采用柔性调节手段。除非万不得已,公共关系部采用刚性手段。

第三节社会关系的形态特征和调节法则

一、公共关系的形态特征

1、公共关系一社会组织为主体。

2、公共关系以特定公众为对象。

(1)社会组织。

(2)群体组合。

(3)初级群体。

以上三种社会群体能否成为社会组织的公众,就在于它们是否同社会组织面临公共的问题并相互发生关系。

3、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

4、公共关系具有管理职能。

二、公共关系的调节法则

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形态,公共关系应当遵循上述一般社会关系的调节法则;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形态,公共关系又有自己的调节法则。公共关系是一种以社会组织为主体的需应交换型的互利法则、主动法则和实力法则。

1、互惠互利的法则。

2、主动法则。

3、实力法则。

此外,公共关系还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这就是要排除“关系人

格化”倾向。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运行及其关系因素

社会组织是人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机构,它有领导、有目标,还有一套工作制度。

目标是相对于过程而言的,社会组织只有通过运行才能达到工作目标。

社会组织的运行是在一定现实环境中进行的,它必须要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运行过程也必然就是它不断与现实环境因素发生种种关系的过程。

社会组织在行动过程中要发生关系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不外乎因素和人的因素两大类。

对公共关系来说,社会组织运行过程中涉及的因素还可以作为另一种划分,即可把他们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组织因素。

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组织因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作,就构成了社会组织运行的环境。在一定意义上组织在其环境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被动的社会实体。

总之,社会组织的运行是社会组织的本质属性,社会组织在其运行过程中必然要同由物与人、内与外诸因素组成的现实环境发生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形态变化也只有在社会组织的运行中才能发生。

二、社会组织的形象

社会组织为达到自己的工作目标,必须不断运行,以不断地保持和改善同现实环境诸因素的关系。在这个过程,社会组织自身的形象也会随之而起变化。

社会组织的形象及其变化是其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它对社会组织能否顺利完成工作目标有着重大影响,可见,社会组织形象的良好与否对社会组织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因此,社会组织在其运行过程中,必须相应地提出建立形象的任务。

三、社会组织的工作目标

社会组织的工作目标是社会组织生存的根本原因,因此,社会组织内部的所有分工及其各个成员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和进行。

公共关系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组织的总目标绝不意味着公共关系是可有可无的,因为,社会组织在完成工作目标的运行过程中必然要与现实环境诸因素发生关系并引起关系的变化。公共关系工作的一般目标是:

1、当社会组织的形象发生恶性变化时,尽可能地促使它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至少要组织它继续恶化的势头;

2、当社会组织的形象产生良性变化时,保持它的发展趋势并进一步把它印象深入;

3、在社会组织的形象比较模糊时,尽可能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良好形象。

由于社会组织的形象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多方向多层次的动态概念因此,为改善这种形象而工作的公共关系也必然包括多方面多层次的具体工作内容。

事实上,这种广义性的公共关系工作目标在社会组织的具体运行过程中还受到不少其他因素的牵制,一时难以在具体社会组织中明确地位,因为:

第一,一些公共关系的工作内容已经被其他职能分工部门(如广告部门、计划部门、销售部门等)所承担。

第二,社会组织的具体运行水准决定了公共关系的具体工作层次和内容。

此外,公共关系的狭义工作目标范围内,也仍有层次的高低之分。

再则,公共关系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水平还与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素质有密切的联系。

第三讲公众

所属章节:第4章

计划学时:4学时(理论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第4章的教学,掌握公众的含义、特征、及分类。

教学重点:公众的特征及分类

教学难点:对公众概念性的把握

教学方法:讲授

课堂设计:

1、第4章对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进行介绍,主要目的在于概念的界定,学

生只需作一般了解便行,能结合实际案例加以分析。

2、增加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相关知识内容作为学生课后延伸阅读资料。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见后)

思考题:

1、公众的含义

2、公众的特征

3、公众的分类

4、联系实际公关案例,用公众这一理论知识加以分析。

课后小结:

第四章公众

4.1公众的含义

指与特定组织存在某种现实的或潜在的利益关系,从而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社会群体。

4.2公众的特征

1)整体性

2)同质性

3)相关性

4)多样性

5)可变性

4.3公众的分类

1)按公众与组织的所属关系划分:内部公众;外部公众。

2)按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划分:顺意公众;逆意公众;独立公众。

3)按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划分: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

4)按公众发展过程的特点划分: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知识链结: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一、公众及其特点

1、公众的同质性。

2、公众的相关性。

3、公众的层次性。

4、公众的多变性。

除了以上的基本特点外,它也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

其一,我们可以理解公众为“独立的群体”,也可以使未经过细分的“一般大众”。

其二,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公关(或市场营销)人员可以在互联网上把庞大的“独特的群体”或“一般大众”按各类指标划分为成千上万个“个体”。

二、公众的分类

(一)公众的横向分类

1、内部公众——社会组织内部的所有成员。

2、政府以及管理部门公众——对社会组织行使管理监督职能的所有社会职能部门。

3、与社会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公众——社会组织经营产品的消费群体。

4、与组织目标一般相关的公众——社会组织正常运行中要涉及到的各类组织和群体。

5、社会公众——社会组织所在地周围的另据和地区政府的部门。

6、大众传播媒介公众——在社会分工中专门负责向大众传播信息的专门机构。

7、同行公众——从事相同事业的社会组织。

8、事件性公众——再社会组织运行的偶然事件中涉及到公众。

(二)公众的纵向分类

1、非公性——即社会组织还未与之发生关系的公众。

2、潜在公众——事实上已经与社会组织发生联系但尚未意识到的公众。

3、知晓公众——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把它与社会组织的运行联系在一起的公众。

4、行动公众——不但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已经着手或者采取行动的公众。

公共关系与公众协调

一、公众协调的形态和内容

(一)公众协调的形态。

公众协调的形态主要有三种:

1、服从

2、调整

3、合作

(二)公众协调的内容

1、利益协调

2、目标协调

3、态度协调

4、行为协调

二、公众协调的主要方法

(一)使用“A—A”式平行沟通

A—A式平行沟通,来源于人格结构的PAC沟通理论。PAC沟通分析,是人的自我状态的简称。其中P(ParentState)表示父母状态,A (AdultState)表示成人状态,C(ChildState)表示儿童状态。(二)注重情感沟通

(三)研究并满足公众的需求

(四)确立共识领域:组织价值观。

确立组织价值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致要考虑以下六个方面:第一,要研究组织的主体需要。

第二,要寻找组织的基本信息。

第三,要与社会整体价值观相吻合。

第四,要与组织内成员的个体价值整合。

第五,要培养一种能反映、强化价值观的环境氛围,并借此来发挥价值观的熏陶感染作用。

第六,要有一整套灌输、教育的手段,使之内化为每个成员的自觉行为,并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进行实施。

三、公众协调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

1、协调内部公众,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2、协调外部公众,建立和谐的组织生存发展环境。

第四讲公共关系传播

所属章节:第5章

计划学时:4学时(理论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第5章的教学,熟悉传播的概念、特点、构成要素、基本方式,了解公共关系传播媒介。

教学重点:传播的基本方式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公共关系传播媒介及其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讲授

课堂设计:

1、第5章对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进行介绍,主要目的在于概念的界定,学

生只需作一般了解便行,重点在于掌握传播的基本方式及其特点。

2、增加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相关知识内容作为学生课后延伸阅读资料。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见后)

思考题:

1、传播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有哪些?

2、结合实际案例,对公共关系传播方式中的某一种加以分析。

3、什么是公共关系传播?

4、试找一则案例,分析公共关系传播具有哪些特征?

5、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有哪些?

课后小结:

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

5.1公共关系传播的含义

所谓公共关系的传播,就是社会组织通过各种有效的传播媒介把组织的有关信息传递给社会公众,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影响和改变公众的态度和行为,创造有利于组织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的过程。

5.2公共关系传播的特征

1)互利性(共享性)

2)情感性

3)双向性

4)新奇性

5)目的性

6)符号性

5.3传播的构成要素

1)信源

2)编码

3)信息

4)媒介

5)信道

6)信宿

7)译码

8)反馈

5.4传播的基本方式及其特点

1)个体自身的传播

2)人际传播

3)组织传播

4)大众传播

5)群体传播

6)网络传播

5.5公共关系传播媒介

1)报纸、杂志、书籍

2)广播、电影、电视、网络

3)产品模型、公关礼品

5.6公共关系传播的作用

1)沟通信息

2)增加感情

3)改变态度

4)引起行为

知识链结:

公共关系的过程——信息传播

一、信息和信息方法

信息最浅显的理解方法: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

申农定义:“两次不定性之差”。主要是从通信系统的联系方面考虑的。被称为是狭隘的信息。

广义的信息:第一,信息量没有客观固定的标准;第二,信息量与意义不对称,不成比例;第三,信息不能独立存在。

二、信息载体——传播媒介

(一)按照物质形式对传播媒介的分类

1、符号媒介。

2、一般实体媒介。

3、人体媒介。

(二)按照谁会功能对传播媒介的分类

1、大众传播媒介。

2、社会组织自控媒介。

3、作为谁会组织成员的人员媒介。

三、信息传播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

1、信息传播可以使公共关系主体准确地把握自身与现实环境极其关系的真实状况。

2、信息传播可以使公共关系主体增加选择能力,扩大选择范围,

从而提高决策的可行性。

3、信息传播可以使公共关系主体的预定目标易于实现。

四、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的角色互换

为了使公关传播更有效,必须注意网络运行的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把握网络快速传播的特点。

第二,注意网络传播中所定和转移成本原理。

第三,使用网络传播的多媒体语言。

第四,动态轮替和目标受众。

公共关系与现代传播

一、传播学及其同公共关系的关系。

传播学的研究表明,传播规律一般表现为这样三个方面:

1、传播是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

2、传播的目的是使传者与受传者双方的认识趋于一致。

3、传播的实质是明确传受双方的利益关系。

此外,传播学本身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对于公共关系实务活动也有方法论的意义。传播学对传播现象研究的方法主要有:

1、语言学的方法。

2、文化学的方法。

3、心理学的方法。

4、社会学的方法。

总之,由于传播学与公共关系学是性质十分相似的学科,又由于传播学研究的是一般传播活动,而公共关系是特殊的传播活动。因此,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公共关系实务活动具有根本的方法论意义。二、传播观念在公共关系中的运用

(一)知晓层次的传播

(二)态度层次的传播。

态度层次的公共关系传播活动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要重视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

2、传播信息要尽可能的采取客观态度,力求作到实事求是。

3、必须在信息传播的制作上下功夫。

(三)行为层次的传播

根据传播观念,在这里公共关系实务人员必须至少注意这样两点:

1、传播的信息必须提出明确的目标。

2、在传播中要提供方便公众采取行动的信息。

总之,传播学为这一层次的公共关系实务工作提供了许多可供运用的传播观念,这些观念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的具体开展。

三、现代传播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

现代传播是一个复合概念,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传播事业——专门从事传播活动的社会机构和部门。

2、传播技术——信息传播得以实现的“硬件”。

3、传播观念——信息传播得以开展的“软件”。

上述三个层次构成了完整的现代传播概念的涵义。正因为现代传播包括事业,技术和观念三个层次,所以他才能及时的发挥其多方面的社会功能。现代传播的社会功能至少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现代传播具有监测功能。

2、现代传播具有管理功能。

3、现代传播具有指导和教育功能。

4、现代传播具有娱乐功能。

公共关系实务活动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对现代传播的运用正确与否。

1、传播事业是社会组织与公众联系的最重要的桥梁。

2、传播技术是社会组织与公众联系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3、传播观念是公共关系实务的灵魂。

第五讲塑造组织形象

所属章节:第6章6.16.2

计划学时:4学时(理论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第6章的教学,掌握组织形象策划的概念、原则;了解CI的起源与发展,掌握CI战略的基本内涵及其构成;了解CI设计与品牌建设的关系;掌握CI战略的导入程序。

教学重点:CI战略与品牌建设;CI战略的导入程序

教学难点:CI战略的导入程序

教学方法:讲授

课堂设计:

1、基本按照教材内容和顺序进行讲授。

2、组织形象策划在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中属于重点和难点,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因此,对于这一章的教学,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充实了部分内容,尤其是CI 策划这一部分内容。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见后)

思考题:

1、选择题

1)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是()

A、人员形象的内涵

B、人员形象的外显

C、文化形象的内涵

D、文体形象的外显

2)作风、仪表是()

A、人员形象的内涵

B、人员形象的外显

C、文化形象的内涵

D、文体形象的外显

3)口号、厂歌、厂旗是()

A、文化形象的内涵

B、文化形象的外显

C、标识形象的内涵

D、标识形象的外显

2、试述CI的导入程序。

3、简述CI战略与品牌战略的关系。

《公共关系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冯谖市义:据《战国策.齐策四》载,冯谖为孟尝君收债于薛,问:"责(债)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冯谖至薛召民合券,因悉焚之,民称万岁;回齐后告孟尝君曰:"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后因以"市义"谓邀买人心,博取正义的名声. 孟尝君虽然心中不悦,认为无此必要,倒也没有责怪他.事情过去不久,齐王听信谗言,让孟尝君交出相印,退隐薛城.孟尝君离京去薛时,百姓出城十里远迎.消息传回京城,齐王深悔自己不察,迎回孟尝君当面致歉.由于冯谖的远见,使孟尝君避免一场政治波折,并得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叫做‘未雨而绸缪’,留了条后路. 2.徙木立信:商鞅在咸阳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宣布谁把它搬到北门,就奖赏十两金子,围观者很多,但都不相信;商鞅又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黄金,于是便有一人半信半疑地将它搬到北门,商鞅果真给付了五十两黄金。由于商鞅言而有信,说话算数,因此很快在群众中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为他以后在秦国成功变法奠定了基础。 3.扒粪运动:19世纪末,美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垄断财团占有着社会的绝大部分财富。他们不择手段地榨取剩余价值,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 为了攫取最大利益,他们全然不顾广大民众、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最起码的社会道德准则。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不仅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度艰难,一大批中小企业和资本家也在垄断财团的疯狂兼并活动中惶惶不可终日。 于是,整个社会的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各个阶层和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日益尖锐,整个社会都对工商寡头产生了敌意。在此情况下,终于爆发了以揭露工商业丑恶和阴暗为主题的新闻揭丑运动,史称“扒粪运动”。 二、问答题 1.答:(1)“和为贵”是公共关系管理的总原则和总目标;

公共关系学课程作业及答案2

公共关系学作业2 单项选择题 第1题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动力是() A、服务社会 B、加强竞争 C、追逐利益 D、团结员工 答案:C 第2题“以动态的眼光看世界,以应变的头脑想对策”是指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 A、真诚求实原则 B、灵活创新原则 C、合理可行原则 D、利益驱动原则 答案:B 第3题公共关系调查的首要环节是() A、搜集阶段 B、调查准备阶段 C、整理分析阶段 D、报告写作阶段 答案:B 第4题下列属于文献信息法的特点是() A、简单、快速不受时空限制 B、工作量大 C、调研费用较多 D、适用与对进程区域信息资料的搜索 答案:A 第5题()是评估人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绩效评估的依据

A、评估报告 B、调查报告 C、评估标准 D、评估对象 答案:C 第6题在公共关系策划过程中,为避免凭经验和直觉办事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应遵循()原则 A、主题提炼原则 B、公众认定原则 C、项目设计原则 D、目标确定原则 答案:D 第7题在“公众认定”的过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活动目标划定公众范围 B、以领导人的意志划定目标公众 C、以组织实力划定目标公众 D、以组织需要决定目标公众 答案:B 第8题对()的捕捉是衡量公共关系策划水准的重要标准之一 A、时机 B、公众 C、主题 D、利益 答案:A 第9题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积极主动地创造出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格局和趋向属于() A、造势 B、导势 C、蓄势

D、借势 答案:A 第10题“策划实施时机”由下列哪个英文单词表示() A、WHEN B、WHO C、WHAT D、where 答案:A 第11题消费者中"认牌购货"和重复购买的行为,印证了商标的() A、保护功能 B、监督功能 C、标记功能 D、促销功能 答案:D 第12题组织的自我形象是其() A、实际的社会形象 B、公众形象 C、期望建立的社会形象 D、过去已建立的社会形象 答案:C 多项选择题 第13题公众具有以下特征()

公共关系学习课程教案全套

公共关系学习课程教案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要点·难点解析 第一章的学习要点包括:探讨公共关系的定义、概念和范畴,理解公共关系的本质及完整涵义;并以此为基线来分析比较公共关系学的概念与若干相关学科概念及相关实践范畴的关系,通过这种相关性的比较分析进一步把握公共关系这个特殊概念。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其本质属性 “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的Public Relations。Public一词可译作“公共的”、“公开的”,也可译作“公众的”。Relations则宜译作“关系”。因此,中文表述可称为“公共关系”,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1.管理说;2.传播说;3.传播管理说;4.咨询说; 5.关系说;6.协调说;7.形象说 各种公共关系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去揭示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都有其合理性。实际上各种定义之间并不矛盾,只是侧重点不同。这些定义都有助于我们去把握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本教材赞同“传播管理说”,即“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格鲁尼格教授的这一定义科学、严谨地表述了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及其本质属性。 二、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一)公共关系本质的确定依据和方法 首先,将复杂的公共关系过程简化以后可以发现,公共关系活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组织”、“传播”和“公众”。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是由这三个要素构成的。 其次,在公共关系的这三个要素中,“组织”和“公众”分别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这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Communication,也译作“沟通”);而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即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是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 可见,三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通过传播沟通活动所形成的信息的双向交流。据此可以给公共关系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公共关系本质上是组织机构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与沟通。”而现代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种管理职能,这种管理职能的本质属性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双向传播与沟通”是贯串整个公共关系的一条基线,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它渗透到公共关系原理和实务的各个方面,是准确理解公共关系的关键。 (二)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加以说明:

公共关系备战

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的概念: 公共关系意识: 公共关系社团:是社会上从事公共关系工作和热爱公共关系事业的团体与个人自发联合起来组建的非营利性松散型的社会群众团体,包括公共关系协会、学会、研究会、专业委员会、俱乐部、沙龙、联谊会等公共关系机构。 公共关系传播:公关传播,就是指一个社会组织为了提高自身的认知度、美誉度等,借助传播的方式所开展的传播活动及其传播管理。 行动公众:知晓公众发展的结果。公众不仅意识到组织对自身的影响和作用,而且采取了行动,形成了对组织的影响和作用。他们迫使组织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是组织公关实务必须重视的工作对象。 潜在公众:由于潜在的公共关系问题而形成的潜在公众。组织应予以积极引导,使潜在公众向有利于组织发展的方向转化,成为现实公众。 知晓公众:是潜在公众的现实表现,指那些已经明确知道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与某个组织有关,并开始搜集信息,准备向责任组织提出相关权益要求的公众。组织应积极沟通,满足其要求,控制公众舆论态势。 公共策划:公共关系策划是公共关系人员根据组织形象的现状和目标要求,分析现有条件,谋划最佳公共关系战略,设计最佳行动方案的过程。它是在公共关系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公共关系工作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公关实施:公共关系实施就是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的公关目标,充分依据和利用现实公共关系条件,按照公关策划方案,进行公关实际操作与管理的过程,是公关活动的第三环节 公关评价:效果评估,即公共关系评估,是指根据特定的标准和方法,对公共关系的整体策划、准备过程、实施过程以及实施效果进行测量、检查、评价和判断的一种活动过程 5W模式:互动传播模式:施拉姆将控制论的研究成果运用于传播学的研究,在他的传播模式中引进了反馈机制,将反馈过程与传受双方的互动过程联系起来,使传播成为一种互动的循环往复过程。 把关人理论:原理: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渠道流动着,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流通渠道,总是根据某种“守门人”的意见。 “守门人”即“把关人”Gate Keeper:指在信息传播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与报道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 两级传播模式:“两级传播”假设是,“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s),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群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种两级传播摸式进行的。 第二讲 1,艾维·李时期——公共关系的职业化19世纪末,美国垄断巨头与公众的矛盾剧增,社会声誉每况愈下。1903年到1912年2000多篇揭丑文章发表,同时还有社论和漫画,形成了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扒粪运动(Muckraking)”。 “说真话、讲实情”来获取公众信任的主张被提了出来,艾维·李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扒粪运动”:一些深受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的新闻工作者为民众鸣不平,自诩为“清垃圾者”,专门收集披露垄断寡头的丑闻,被罗斯福总统戏称为“扒粪运动”。 “扒粪运动”使工商界认识到舆论的重要性。著名的杜邦公司开始构造所谓的“玻璃屋”——实行“门户开放”政策。 为客户设计形象、矫正失误、缓和矛盾、提高声誉的新兴职业应运而生。 ★艾维·李观点★一个组织想要获得良好的声誉和形象,不是依靠向公众封锁消息或欺骗公众来实现的,而是要把真实情况披露于世,以争取公众对组织的理解和信任。

公共关系学作业3、4答案

公共关系作业3 第9章—第12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公关危机:是指由于组织内部或外部的种种因素,严重损害了组织的声誉和形象,使组织陷入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之下,并处于发展危机之下的一种公共关系状态。这种状态如果不迅速改变,就会影响到组织的生存,所以称之为公关危机。 2.危机公关:是指组织危机的公共关系处理。具体讲,就是任何社会组织,为了解决给公众带来损失、给企业形象造成危害的危机事件,以及预防、扭转或改变组织发展的不良状态所采取的公关策略与措施。 3.企业使命:所谓企业使命就是企业根据社会的分工和自身的条件,准备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角色。企业使命回答了企业“干什么”的问题,是构成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企业使命也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只有树立了崇高使命感的企业,才能不断创造新成就,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 4.公关礼仪:公关礼仪是礼仪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社会组织极其成员在与公众交往的过程中,所应具有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礼节、礼貌、仪式等的总称。 5.4C’S理论:4C’S理论它主张研究消费者欲望与需求;研究消费者为此而付出的成本;考虑给予消费者方便;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与交流。 二、判断正误并更正(每小厘2分,共20分) ( )1.出资赞助社会公益事业,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了社会大环境,所以赞助活动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要目的的。 答:错误。更正:赞助活动不仅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要目的,还要提高企业社会效益,即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美好形象,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 )2.开放组织只能使公众了解组织的各项工作,但不能使组织了解公众。答:错误。更正:因为公共关系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开展双向沟通,因此也应该使组织了解公众。 ( )3.一些会议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该请的人没请来,不该请的人都来了。 答:正确。 ( )4.CI是一种信息传达的象征和符号,而非企业形象和个性本身。 答:正确。 ( )5.经营策略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时所遵循的最高指导原则,它为企业指出了前进的大方向。 答:错误。更正:这是经营方针的作用,不是经营策略。 ( )6.具像符码的不足之处在于,它的外延扩充受到明显的局限,所包含的意义有限。 答:正确。 ( )7.全面评价公关礼仪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作用是“通行证”和“奠基石”。 答:错误。更正:少了一个作用,应该还有“润滑剂”。 ( )8.社会交往过程中,不必考虑参加人员的身份、人数、接待规格等方面的对等原则。 答:错误。更正:“不必考虑......对等原则”应为“考虑......对等原则”。 ( )9.名门战略就是利用一些产品形象,来提升企业整体的形象。 答:错误。更正:“名门”应改为“名品”。

公共关系学小作业2,及答案

(作业2) 一、判断正误(60分) 1. 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正确) 2. 公共关系部的优势,往往就是公共关系公司的不足之处,反之亦然。(正确) 3. 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应该是性格、品德、智慧、教育和经验的组合。(错误) 4. 技术型角色是公共关系部门从事专项技术的业务工作人员,他们是最普通、最基层的公共关系人员。(错误) 5. 一般认为,公共关系的人才培养,就是培养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错误) 6. 公共关系部在组织中既是组织的管理职能部门,又是组织的决策参谋部门。(正确) 7. 公共关系队伍的专业化是指公共关系工作必须围绕着公共关系目标来进行。(正确) 8. 公共关系部的机构设置,要根据不同组织的工作性质和组织自身所面向的社会公众的特殊性来确定。(正确) 9. 公共关系部的不足之处,第一项就是看问题有时不够客观。(错误) 10. 通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在工作中能够独当一面,故在组织中宜有不宜无,宜多不宜少。(错误) 11. 组织的自我期待形象,是一个组织自我希望具有的社会形象。(错误) 12. 在公关调查中,随机抽样法是一种准确率高,又省时、省力、省钱的好方法。(正确) 13. 开放式问卷的特点是答案比较规范,公众回答方便,结果便于定量分析。(正确) 14. 公关宣传要尽量选用中性的词语,显得平易近人,慎用最高级的赞语。(错误) 15. 服务型模式以提供各种实惠的服务工作为主,目的是以实际行动获得社会公众的好评,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正确) 16. 信息的收集是组织内所有部门都必须予以重视的大事,其中,公关部门应当发挥信息中枢的核心作用。(正确) 17. 公众调查应经常进行,主要要掌握公众构成、公众态度、公众需求和意见领袖等方面的材料。(正确) 18. 文献调查法收集到的信息比较客观和准确,方法简便易行,是公关人员经常采用的方法。(错误) 19. 知名度是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赞许的程度,是反映组织社会名气大小的客观指标。(错误) 20. 意见领袖,又称舆论领袖,它是传播学中的重要概念。(正确) 21. 员工是组织最重要的内部公众,良好的员工关系可以培养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确) 22. 良好的消费者关系,可提高组织及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对市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正确) 23. 企业可扮演消费者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的角色,与消费者一起设计生活、美化生活。(正确)(正确) 24. 媒介关系也称新闻界关系,是指组织与新闻传媒机构的关系。(错误) 25. 社区关系也称区域关系、地方关系、睦邻关系。(正确) 26. 政府关系是社会组织可以回避的一种关系。(错误) 27. 股东关系是一种分散于外部的内部关系。(正确) 28. 国际公众关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跨文化传播与沟通。(正确)

自考公共关系学第二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必须对本组织的声誉和形象承担()。 A.直接责任 B.间接责任 C.技术责任 D.经济责任 2.《<中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草拟及实施草案》的提出时间是()。 A.1985年 B.1988年 C.1989年 D.1991年 3.组织的全员公关培训即指对全员进行公关教育,其重点是()。 A.政治思想教育 B.思想及意识教育 C.公关知识普及教育 D.公关能力教育 4.在公关人员心理素质中,其最基本的要求是()。 A.热情心理 B.创新心理 C.开放心理 D.自信心理 5.公关人员所应具有的沟通意识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 A.环境意识 B.调查意识 C.协调意识 D.信息意识 6.在组织公关部中主要是按照既定的公共关系目标、计划和方案去开展、管理公共传播活动的人员是()。 A.调查分析人员 B.计划分析人员

C.文秘人员 D.传播人员 7.某人在组织公关部中主要负责评估组织的形象和公关工作的效果,并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他属于()。 A.公关文秘人员 B.公关计划人员 C.调查分析人员 D.公关传播人员 8.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在组织总体中扮演()。 A.边缘的角色 B.核心的角色 C.无足轻重的角色 D.基础的角色 9.公共关系的()是执行公共关系任务、实现公共关系功能的载体和行为者,即各类社会组织。 A.客体 B.手段 C.对象 D.主体 10.()的公共关系主体指的是任何有目的、有系统地组织起来,具有特定功能和任务、具有社会行为能力的社会组织。 A.狭义 B.广义 C.微观 D.宏观 11.下列关于公共关系部门的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A.公共关系职能的形成是现代组织管理职能演化的结果 B.专门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的传播与沟通活动的显著特点是分散随机和不系统 C.从工作性质上看,公共关系的职能是传播性、沟通性的 D.公共关系部门的职能目标和业务内容完全不同于其他的职能部门

现在公共关系学作业2

案例分析题:高露洁的西部公关微笑工程”自高露洁100多年前率先创制首支牙膏以来,其口腔护理产品已行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者超过10亿人。作为世界卓著的口腔护理 专家”,高露洁公司除了不断地提供优质口腔护理产品以外,还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口腔健康事业的发展。2001年,高露洁公司迎来进入中国的10周年,在中国将加入世贸组 织、广大城市及偏远地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更需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国内口腔护理产品市场竞争也越演越烈的形势下,成功的形象推广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项目策划】1、公共目标:推广公司形象。高露洁是全球知名卓著的口腔护理专家”,坚持不懈地帮助中国政府提高国人的健康意识和水平。高露洁是口腔保健微笑工程――2001西部行”的先行者和推动者,与中国共同携手发展西部。 2、目标公众。中央及西部地区有关省、市卫生组织, 卫生部及西部各卫生厅,西部广大现有及潜在消费者。3、实施方案。高露洁与中华预防医学会、全国牙防组织、中国口腔医学会三大权威专业组织组建一支宣传队伍,于2001年5?9 月远赴中国西部甘肃、云南、陕西、四川、贵州5省29个偏远市县,首先在以上地区开展口腔健康的宣传活动。确定将口腔保健微笑工程一一2001西部行”作为此次活动的宣传口号。 (1 )公关活动策划:西部公关三步曲,演绎甜美的微笑 ”。 公关策划第一部曲:在北京卫生部礼堂举行首发仪式,高露洁露岀微笑”。公关策划第二部曲:西行路漫漫,一路欢笑 一路情。分别在西部5省举行启动仪式。公关策划第三部曲:胜利凯旋,将微笑与健康带入新世纪。在北京卫生部礼堂召开凯旋庆典仪式。(2)新闻宣传策划:协调新华社为 本次活动的主要文字和图片宣传媒体,分别在北京启动仪式、各省启动仪式、北京凯旋庆典仪式后通过新华社总社向全国范围播发文字和图片通稿。协调中央电视台为本次活动的主 要电视宣传媒体,公关策划组安排中央电视台一套的健康栏目 健康之路”全程跟踪采访,在9.2 0全国爱牙日当天播岀15分钟 的有关西部行”活动的专题片,并安排中央电视台一套正点新闻中播发启动仪式和凯旋庆典的新闻。协调5省的主要媒体对 所在省的本次活动深入全面报道。安排北京近40家媒体对启动 仪式和北京凯旋仪式作广泛的报道。问题:1、高露洁公司西 部公关的成功之处在哪里?2、高露洁公司西部公关微笑工 程”策划有哪些特色? 1、高露洁公司西部公关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答 1、借势造势 借助“西部大开发”之势,衬托“西部行”活动的社会意思,减少商业宣传,而推广高露洁“口腔护理专家”的企业形象,成功吸引

公共关系学作业全部答案

公共关系学作业1第1章—第4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2.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3.揭丑运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又称“扒粪运动”) 4.爱德华·伯尼斯:使公共关系由一种活动、一种社会现象变为一门科学的杰出人物是爱德华·伯尼斯。他从1923年出版第一部公共关系著作《公众舆论之凝结》,到1952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使公共关系的原理和方法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强调组织应该在确切了解自己的公众的基础上来进行组织的传播工作;通过“投公众所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由于伯尼斯将公共关系引上了科学的轨道,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泰斗”。5.组织形象:就是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留下的印象及公众对组织的评价。这种形象不仅来自外在的有形事物,而且也出自自由组织行为所反映的内在精神。 二、判断正误并更正(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2.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 ×)3.美国学者香农提出了双向循环的传播模式。更正:美国学者香农提出了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 ×)4.艾维·李创办世界上第一家宣传事务顾问所。更正:艾维·李创办世界上第三家宣传事务顾问所。( ×)5.有了发达的商品经济就会产生发达的公共关系。更正:发达的商品经济提出了对公共关系的需要,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公共关系产生的条件之一。( √)6.公共关系90%靠自己做得对,10%靠宣传。 ( √)7.在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公众的消费主要是由消费心理支配的。( ×)8.公共关系完全是为组织营造生存、发展环境服务的。 更正:公共关系不仅是为组织营造生存、发展环境服务的,它还有塑造形象、协调关系、提高素质的功能。( √)9.公共关系部的优势,往往就是公共关系公司的不足之处,反之亦然。( ×)10.一般认为,公共关系的人才培养,就是培养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更正:一般认为,公共关系的人才培养应向两个方向努力,即通才和专才,专才只是其中一种。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公共关系可直接称为( A )。A.公众关系B.人际关系C.人群关系D.社区关系 2.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是( B )。A.大众传播B.传播沟通C.人际沟通D.舆论宣传 3.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 C )。A.公共关系意识B.公共关系观念C.公共关系状态D.公共关系策划 4.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 B )。A.巴纳姆B.艾维.李C.伯尼斯D.卡特里普 5.1952年,卡特里普和森特出版了权威的公共关系学著作是( C )。A.《公众舆论的形成》B.《公共关系学》C.《有效的公共关系D.《原则宣言》6.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应当是( A )。A.从事实出发B.从理想出发C.从利益出发D.从专家意见出发 7.组织形象的基础是( D )。A.员工形象B.管理形象C.机构形象D.产品形象 8.民主参与法是用来协调( D )。A.外部公众关系B.顾客公众关系C.媒介公众关系D.内部公众关系 9.在部门所属型的公共关系部中,把公共关系职能定位于传播功能,主要是因为将公共关系部归属于( B )。A.销售部门B.广告宣传部门C.接待部门D.办公室 10.优秀的公共关系人员在性格上应具备的特征是( B )。A.公正无私B.开朗、有耐心、能宽容C.实事求是D.创新能力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人们普遍认为公共关系可以是( ABCDE )。A.公共关系状态B.公共关系活动C.公共关系观念D.公共关系学E.公共关系职业 2.公共关系观念主要有( ABCDE )。A.形象观念B.互惠观念C.协调观念D.公众观念E.传播观念 3.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 ABE )。A.组织B.传播C.环境D.资金E.公众 4.公共关系涉及的学科有( ABCDE )。A.伦理学B.管理学C.社会学D.营销学E.传播学 5.公共关系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最有代表性思想分别是( BCD )。A.巴纳姆B.艾维.李C.伯尼斯D.卡特里普和森特 6.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在中国设立分公司或代表机构的美国著名的公共关系公司是( BC )。A.派克和李B.希尔—诺顿C.博雅D.爱德曼7.艾维.李的公共关系思想提出的两个原则是( AD )。A.公众必须被告知B.投公众所好C.凡宣传都是好事D.说真话8.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是( ABCD )。A.理论条件B.经济条件C.政治条件D.技术条件 9。公共关系公司在工作中应自觉遵守的原则有( ABCD )。A.遵纪守法B.讲求真实、准确C.不干涉内务D.保守秘密 10.反映企业经营理念的文字形式有( ABC )。A.对联B.训词C.口号D.图案E.标志 11.公共关系部在组织中的决策参谋地位,主要是由以下方面的职能决定的( ACDE )。A.资料储存中心B.领导指挥中心 C.信息发布中心D.环境监测中心E.公众接待中心 12.企业的标记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两个是( AD )。A.厂名B.包装袋C.标准字D.商标E.标准色 13.公共关系部的主要特点是( BCE )。A.领导性B.专业性C.服务性D.指挥性E.协同性 14.从工作方式来观察,公共关系部的组织类型可以分为( ADE )。A.公共关系对象型B.总经理直接负责型C.部门负责型D.公共关系手段型E.公共关系复合型 15.公共关系人员的品德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BCDE )。A.实事求是B.公正无私C.勤奋努力D.乐于助人E.光明磊落五、问答题(共20分)1.什么是“公众”?其基本特点是什么?(6分) 答:公众必须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简言之,公众与组织之间必须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公众有四个特点,即群体性、同质性、变化性、相关性。

公共关系学教案

《公共关系》电子教案 课程的地位与任务: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学科以建立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没有公共关系意识的社会组织,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组织,没有公共关系能力的企业,不可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而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公共关系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完善各类社会组织、这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历史重任。 课程的主要特点: 1、学科新,发展快。 2、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3、综合性、多功能融为一体。 课程主要教学要求: 1、通过公共关系学的学习,要求学员掌握本书十二章内容及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2、内容掌握层次: 重点掌握内容: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熟练运用、全面准确表述。 一般掌握内容: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简明概述。 一般了解内容:要求学生知道、了解,以扩大知识面 3、考核内容 重点掌握内容、一般掌握内容均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一般了解的内容作为考试的次要内容。 教学进度计划: 本课程为电大公共卫生管理(本科)开设的课程,计划24课时,面授辅导时间为5月28、29、30日三天,共12章内容,每天辅导4章内容。 第一章公共关系基本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公共关系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2、掌握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3、知道公共关系的研究对象及学科的归属。

4、了解公共关系的研究范畴。 二、教学重点: 公共关系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关系概念的基本含义 1.“公共关系”一词的来源 “公共关系”一词来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 ,简称PR。public既可译为“公共的”,又可译为“公众的”。relations则译为关系、交往等。综合两个英语词汇的内涵和特点进行分析,将Public Relations译为“公众关系”更为确切。由于目前使用“公共关系”的译法已成了约定俗成,这里也延续这种叫法。 2.公共关系的表现形式 公共关系这一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可以得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公共关系表现为一种状态,它表现为一般的公共关系状态和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公共关系又表现为一种活动,它是由日常公共关系活动和专门性的公共关系活动构成。 3.公共关系定义 公共关系概念的基本含义是:组织机构通过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去改善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以达到组织自身顺利发展的目的。 公共关系的完整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与其社会公众之间建立的全部关系的总和。它发挥着管理职能,开展着传播活动。社会组织通过有效的管理,旨在谋求组织内部的凝聚力与组织对外部公众的吸引力;通过双向的信息沟通,旨在争取社会公众的谅解、支持与爱戴,谋求组织与公众双方的利益得以实现。第二节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1.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指各种类型的社会群体,它包括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军事组织、宗教组织等。这些组织都是公共关系的活动主体。 2.公共关系的客体--社会公众 公众是社会组织开展各项公共关系工作的活动对象。公众是指任何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的,有着某种共同利益,并为某一特定组织的工作产生互动效应的

公共关系学作业(答案)

《公共关系学》作业 一、知识题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公共关系的涵义。 答:公共关系的定义有咨询说、管理说、传播说、传播管理说、社会关系说、协调说、形象说、现象描述说。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不得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社会意义。 2.理解公共关系本质的三层主要涵义。 答: 1.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信息传播行为与职能。它是一种实施和控制传播沟通活动的组织行为和职能。 2.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公共关系不是单向的传播行为,而是双向的传播行为。 3.公共关系市传播沟通活动的结果。公共关系要运用传播的手段来协调关系、影响舆论、塑造形象、优化环境,它主要是对组织的无形资产和财富的一种经营和管理,要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组织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 3.在公共关系学中,“形象”有独特的内涵,谈谈你对“形象”的理解。并说明组织形象有哪些层面构成。 答:形象: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一个组织社会形象体现了它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 公共关系是一种以塑造组织形象为己任的传播管理艺术。 首先,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是信誉,重视组织形象实质上是重视组织信誉。 其次,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考虑建构组织形象的外观。 再次,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而不仅仅限定在个别的、具体的产品形象或人员形象要素上。 最后,公关形象是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而形成的 组织形象的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 组织的产品形象(二) 组织的管理形象(三) 组织的人员形象(四) 组织的环境形象 (五)组织的文化形象(六)组织的社区形象(七)组织的标识形象(八)组织的媒介形象 4.谈谈公共关系观念应该包含哪些观念? 答:公共关系观念主要包括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和服务观 念等内容。 公共关系观念还包括现代的信息意识、整体意识、社会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等等。 5.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答:公共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联系:1、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部分人际关系。2、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仅仅是个人。2、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含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3、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人际关系活动中主要靠个人的交际技巧和能力。4、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作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 6.如何理解公共关系学中“关系”和“舆论”这两个概念。

公共关系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

模拟试题2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5分)察看答案1、 纵观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史,可以大致划分为孕育阶段、______ 和______ 三个时期。 答案:职业化阶段学科化阶段 2、 公共关系是近现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______ 和大众传播 带动的信息社会来临的产物。 答案:政治民主化浪潮日益高涨 3、 公共关系学诞生于本世纪20年代,是当时文化背景、______ 、______ 及技术背景等诸方面历史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 答案:政治背景经济背景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数/总题数/正确率=0/1/0%察看答案 错错误1、公共关系的产生主要是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的结果。 正确错误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正确数/总题数/正确率=0/2/0%察看答案

错误B 1、公共关系的产生、发展之线索,可以追溯到久远时期零散的公共关系观念与不成系统的 () A、公共关系状态 B、公共关系活动 C、人群关系 D、人际关系 错误D 2、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这是公共关系产生的( )。 A、文化条件 B、历史条件 C、经济条件 D、政治条件 四、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数/总题数/正确率=0/3/0%察看答案

错误 A B D 1、纵观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史,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它们是 ( )。 A、孕育阶段 B、职业化阶段 C、成熟阶段 D、学科化阶段 E、学科化阶段 错误 A B D E 2、公共关系产生所必需的条件是( )。 A、文化条件 B、政治条件 C、军事条件 D、经济条件 E、技术条件 错误 A C 3、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公共关系成为一门社会职业,其催化剂是 ( )。 A、"报刊宣传运动 " B、清除污染运动 C、"清垃圾运动" D、大生产运动 E、"文化运动"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2、公共关系的未来发展将有何新特点?

公共关系学作业2(1)教学文稿

公共关系学作业2 第5章—第8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交际型公关:交际型公关,以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其具体内容包括:各种招待会、座谈会、宴会、茶会、慰问、专访、接待、个人信函、电话等等。 2.社会型公关:就是组织利用举办各种社会性、公益性、赞助性活动开展公关的模式。它是以各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为主要手段的公共关系活动方式。 3.媒介关系:叫做新闻界关系,是指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各种网站)以及新闻界人士(包括记者、编辑)等等的关系。这种关系含有双重人格关系:其一,大众传播是社会组织与其他公众信息沟通的“中介”环节;其二,大众传播本身也是社会组织的目标公众。保持与媒体的良好关系为公共关系的重要内容。 4.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从传播方式的角度看,记者招待会介于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之间,属于一种“两极传播方式”。其直接形式是会议,属于人际传播,但参加会议的记者又都是代表某个新闻机构,他们可以把在记者招待会上获得的信息拿到自己的媒介上去发表,使组织的信息转变成了大众传播。 5.共同经验区:共同经验区指交际的双方共同的知识和经验领域。素不相识的两个人要想谈的来,就需要找到共同经验区。一般而言,生活阅历丰富的人善于交际,就因为他经验范围宽广,与任何人都可以找到共同经验区。一名公关人员平时要注意尽力扩大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范围,积累雄厚的文化资本。在交际时要善于从对方的职务、经历、年龄、性别、服饰、口音等等方面寻找谈话的线索,表露自己,引起对方的共鸣。 二、判断正误并更正(每小题2分,共20分) 1.错误,这是配额抽样法的优点。 2.错误,是封闭式问卷的特点。 3.正确,回答了服务型公众的含义。 4.正确,是企业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最基本目标。 5.正确,回答了员工关系的意义。 6.正确,回答了良好消费者关系意义之一。 7.正确,回答了公共关系传播中大众传播中特点之一,信息公开,面向社会。 8.正确,回答了公共广告和商品广告的共同点。 9.正确,回答公共关系沟通人际传播符号中表情和目光的作用。 10.错误,界点改为起点,因为界点不是基础,而是基本利益防线。

公共关系学教案1

【新课说课】 《公共关系学》是全院中专专业都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公共必修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性课程。 课程以建立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技巧,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重要支撑作用。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职能;公共关系工作机构组成要素;公关调研的原则、调研的基本程序;各种调查方法、撰写调查报告与评估报告的方法;公关策划的内容与程序,会运用策划的公式;公关传播的原则和媒介,掌握公关传播实施技巧;危机管理与预防等公关知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会组建公关部门,制作岗位说明书;能对不同公众进行合理分类;能根据主题进行调查问卷设计;会撰写公共关系调研报告;会初步制作简单的公共关系广告;会进行一般的危机管理并制定预案;会基础庆典活动、赞助活动、记者招待会等公关专题活动的日程设计。 (3)素质目标: 促进学生公关意识及团队意识得到提高;养成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 根据课程目标以及岗位任职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选取适用的、先进的教学内容。如企业公关人员需要具备综合能力、策划能力、公关活动实施能力、危机管理能力等等,相对应的

选取知识内容为公共关系人员选择,能力内容为公共关系调研、公共关系策划,素质内容为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危机管理等等。 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总学时64学时,学时分配为公共关系历史(8学时)公共关系人员选择(4学时),公共关系调研(6学时),公共关系策划(8学时),公共关系实施(4学时)、公共关系评估(4学时),公共关系专题活动(10学时),危机管理(4学时)。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具体做法如下:(1)布置任务:教师将教学内容根据需要拆分成工作过程中的情景,分配项目任务;(2)理论讲解:教师讲授完成项目任务所必要的理论知识;(3)项目操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完成工作任务;(4)点评总结:小组代表讲解团队的工作过程及成果,教师对此进行点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2)教学手段:以多媒体、视频、音频、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主,传统教学手段为辅。力求创设较为真实的任务环境,使学生亲身经历、深刻体会任务解决的全过程。 本门课的学习模式:希望大家采取自主式学习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具体学习方法有:实践学习法,通过案例分析,教师示范,模仿练习,激发学习兴趣。自主探索学习法,通过网络、伙伴等多种途径,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由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学习法,通过分组讨论等方法,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本门课是考查课,最终同学们的成绩确定方式我们有做改变,打破传统的以形式单一的书面作业成绩作为的考核内容确定成绩的考核方式。我们的课堂将经常会有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教学环节,这些环节的表现按都会被列入考核中,期末成

2018年《公共关系学》形考任务2答案

一、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公共关系调查中,随机抽样法是一种准确率高,且又省时、省力、省钱 的好方法。 错 2、开放式问卷的特点是答案比较规范,调查对象回答方便,结果便于定量分析。 选择一项: 错 3、服务型公关模式以提供各种实惠的服务工作为主,目的是以实际行动获得社会公众的好评,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 选择一项: 对 4、政府关系是社会组织可以回避的一种关系。 选择一项: 错 题目5 员工是组织最重要的内部公众,良好的员工关系,可培养组织成员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形成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选择一项: 对 题目6

长期的公共关系活动适宜选用电子媒介,短期公共关系活动适宜选用印刷媒介。 选择一项: 错 题目7 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相比,大众传播的信息不再具有保密性。 选择一项: 对 题目8 公共关系广告和商品广告都属于付费的宣传活动。 选择一项: 对 题目9 人际传播的情感影响力往往要超过大众传播,主要得力于说话人的表情和目光。 选择一项: 对 题目10 界点是谈判者制定价格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全部谈判的价值基础。 选择一项: 错 题目11

根据传播学原理,公众对大众传播中输送的信息,并不是无条件接受的。研 究公众,必须研究能够经常影响他们意见的领袖,如专家学者、权力人物、 社会名流、新闻记者等。 选择一项: 对 题目12 美国当代著名的公共关系专家艾瑞克·亚威包姆指出:“任何公共关系活动或战术都应由如下四要素构成:新闻价值、商业信息、媒体目标、预期目标。”他提出的这四个方面,可以作为我们确定公共关系目标时考虑的关键要素。 选择一项: 对 题目13 公共关系宣传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注意语言价值色彩的选用。公关宣传 要尽量选用中性的词语,以显得平易近人,慎用最高级的赞语。 选择一项: 对 题目14 公共关系人员在对不同地区进行宣传时,不需要考虑那里的经济发展水平, 因为在实施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不会存在障碍。 选择一项: 错 题目15

公共关系学第二章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国内外公共关系的现状,剖析公共关系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认识公共关系的社会历史必然性,更好瞻望公共关系的未来发展。 学习方法:以识记为主,领会公共关系作为一门职业和学科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发展的历史轨迹,把握公共关系发生与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尤其需要通过阅读,了解公共关系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公共关系在中国的未来走势。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起源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学科,最早产生于美国。但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作为人类一种朴素的思想意识观念,作为人类一种不自觉的社会活动却早已问世了。 一、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 1.考古学家发现,远在公元前1800年伊拉克原一种农业公告,很有点像现代社会某些农业组织公共关系部的宣传资料。 2.在古希腊,社会对于沟通技术非常重视.有些深谙沟通学问的第一流演说家常常被推为首领。 古罗马独裁者儒略·凯撒的纪实著作(高卢战记)被公共关系同业工会主席李利·比诺称为“第一流的公共关系著作”。 希腊人认为,较强的修辞能力是参与政治过程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政治家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是靠修辞来架筑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经典著作《修辞学》被西方公共关系学界认为是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书籍。 3.在我国古代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和军事活动中,亦有许多类似于公共关系活动的成功范例。 1)古代的游说活动 2)古代帝王对民意的重视 3)古代商业经济领域的诚信原则“和” 4)古代军事领域“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仅仅是“类似”而已,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思想和活动,其源头并不在古代,而在近代的美国。美国19世纪中叶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可以说是公共关系的发端时期,其代表人物是巴纳姆(Phines T.Barnum)。 二、巴纳姆时期------现代公共关系的发端 19世纪中叶在美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被认为是现代公共关系业的“前身”。当时最有名的代表人物叫巴纳姆,故将公共关系发展史的这一段时期称为巴纳姆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