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解毒方法

1.1.4 黄曲霉毒素的解毒措施

黄曲霉毒素危害严重,分析每一批家禽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是不可能的,当慢性霉菌毒素中毒发生时,除了轻微的生产性能下降外,没有任何明确的临床症状。在发展中国家中,每年黄曲霉毒素都会给饲料业及畜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为尽量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所做的努力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避免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超过规定允许的浓度是预防和治疗毒素中毒的方法之一。为减少黄曲霉毒素及其代谢物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以及减轻毒性反应,适当的方法包括物理分离,化学方法和毒素粘合剂是必须要使用的[42],如沸石化合物,活性炭,珍珠岩,膨润土,硅藻土等已经被使用。

1.1.4.1 物理去毒方法

传统用于霉菌毒素的物理去毒方法主要有混合稀释法、水洗法、热处理、脱壳、磨粉、放射、萃取、吸附等。混合稀释法是将简单地将霉变饲料与未霉变饲料进行混合,以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浓度,此法成本低,工作量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饲料中毒素的问题。水洗法可显著减少毒素,但只用于湿磨或发酵的前处理,否则干燥成本太高。霉菌素素在谷物表面含量高,脱壳可有效降低霉菌毒素水平,但工作量大。黄曲霉毒素耐热,一些试验表明热处理似乎能降低一些毒素水平,然而实际效果存疑。磨粉处理只能改变毒素的分布,不能减少毒素总量。放射能杀真菌孢子,但不减少毒素含量。有机溶剂可提取花生油、棉籽油中的黄曲霉毒素,几乎可将油中所有的黄曲霉毒素除去,但成本高,应用不广[43]。

在当前的实际生产中,往饲料中添加可以吸附霉菌毒素的物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利用吸附剂来降低机体对毒素的吸收率,减少毒素对机体的毒害作用,众所周知的吸附剂主要有水合硅铝酸钙钠盐、蒙脱石、膨润土、粘土、沸石和活性炭等。汪前红、齐德生等[44,45]报道含有矿物、酵母等的复合吸附剂以及蒙脱石均能降低AFB1对动物的负面作用。在含黄曲霉毒素日粮中添加复合吸附剂或蒙脱石,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AFB1对动物的毒性作用,降低AFB1中毒的死淘率,一定程度上恢复动物的生产性能,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物理吸附法虽在一定条件下能吸附霉菌毒素,但其吸附毒素的特异性与广谱性的统一还是一个世界

性问题。

1.1.4.2 化学去毒方法

传统的用于降低日粮中黄曲霉毒素的化学方法主要是选用氢氧化钠、氨等能与黄曲霉毒素结合发生反应的化学物质对霉变饲料进行处理,使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结构遭到破坏或钝化其化学结构,从而降低其危害作用,常用的主要包括氨处理、碱处理、氧化剂等方法。一般来说传统打底化学脱毒法效果较好,但成本高,操作困难,处理时营养物质可能会破坏饲料的养分因子而使饲料营养价值和可口性降低。

1.1.4.3 生物学方法

自1960发现黄曲霉毒素以来,人们为降低其危害作用而研究了许多脱毒方法,早期多以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来去除食品或饲料中的毒素,但这些传统方法均或多或少存在效果差、成本高、不易大规模推广等问题,对食品及饲料的价值也有所影响,而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价值不高。而研究动物原籍菌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作用并将其应用在动物体内探讨其对黄曲霉毒素的解毒应用效果较少。近年来,用于去除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学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许多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黄曲霉毒素具有降解能力或吸附作用。微生物降解或酶解法就是用微生物(细菌)产生的酶来分解霉菌素素或直接利用微生物来降解霉菌毒素,据报道,橙色黄杆菌的粗蛋白质提取物可降解在水溶液74.5%的AFB1,嗜麦窄食单胞菌降解AFB1的能力可高达85.7%[46,47]。Teniola等[48]报道了4株具有降解AFB1活性的菌,其中,红串红球菌的胞外提取物在30℃与AFB1反应4h后,降解率超过90%,8 h可完全降解AFB1。但一些生物降解方法在实际生产上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酶的专一性不强、酶的浓度和作用环境不易控制等。

吸附作用主要是指微生物对霉菌毒素的吸附作用,添加可以吸附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微生物,减少动物对毒素的吸收及毒素在动物体内的肝-肠循环,使毒素更多的排出动物体外,从而减轻霉菌毒素对畜禽危害,这是一种较为成熟可行的方法。目前,吸附黄曲霉毒素的微生物主要研究乳酸菌和酵母菌,且已证实,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是公认的能减少黄曲霉毒素的并适用于动物的微生物[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