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防己甲素的pH依赖性生理性耐药研究

汉防己甲素的pH依赖性生理性耐药研究
汉防己甲素的pH依赖性生理性耐药研究

食管的生理

食管的生理 食管上连咽部,下接贲门,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传输作用,主要是由其蠕动功能来完成的。食物由口腔进入食管后,食管舒张收缩交替进行呈现波形状蠕动将食团送入胃中。食物在食管中通常不能被消化和吸收。 食物在咽部被吞咽后,进入食管,食管肌肉开始有顺序地收缩和舒张,即在食团上端的食管收缩,食团下端的食管舒张,食团很自然地一段一段地被向下推送着,最后,贲门开放,食物进入胃中。历时3个10秒钟。食管出现炎症、狭窄、肿瘤时,食管蠕动不规律,食物可停留在食管中间,产生吞咽困难和疼痛。 食管平时入口呈闭合状态,使呼吸时空气不进入胃内。吞咽开始是一种随意性动作,食物经咀嚼后,由舌送入咽部接触到触发区,而引起一系列复杂的不随意反射,传入神经通过舌咽神经,传出神经为迷走神经。发生舌向上向后对着硬腭的动作;腭帆肌及腭咽肌联合关闭鼻咽部;会厌下降及喉前庭部的闭合阻止食物进入气道。在咽肌收缩的一刹那间,内压突然升高,环咽肌即时松弛开放,将食团由会厌两侧推入食管。 吞咽开始后0.2~0.3秒钟即有环咽肌开放,食团达贲门约仅1.5~2.5秒钟,即等于食团每秒钟约前进10~20cm。吞咽时喉同时上升也有助于食物团块下降。食物团块经过较慢的食管蠕动被推至食管下端壶腹后,有短时间停留。停留部位比较一致,都在食管下端离胃贲门开口约2~3cm处。胃贲门部表面上似有括约作用,实际上无真性括约肌,食管下端平滑肌的括约样张力及少数横纹肌纤维使贲门部有关闭机能的作用。贲门部突然弛缓使食物进入胃内。 吞咽运动分三期,口咽部期、食管期及贲门胃期,这些复杂的咽下运动都是受到各种神经反射,导致各种不随意动作所完成的,开始于某些感受区,也就是Pommerenke区,它分布于舌根、软腭与咽后壁粘膜上,当这些感受体受到食物接触即传入冲动,经由舌咽神经、第V颅神经第二支与喉上神经而达于咽下运动中枢所在的第四脑室底。这些感受体存在极为重要。如口咽与咽部粘膜被麻醉后,则咽下运动受到影响;若神经被各种疾患所损害也将发生咽下机能障碍。 1.口咽部期由口腔到咽。由来自大脑皮层冲动的影响下随意开始的。开始时舌尖上举及硬腭,然后主要由下颌舌骨肌的收缩,把食团推向软腭后方而至

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和阿昔洛韦凝胶治疗带状疱疹63例疗效对比分析

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和阿昔洛韦凝胶治疗带状疱疹63例 疗效对比分析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常突然发生,集簇性水泡(红色斑丘疹),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节分布区出现。伴有强烈疼痛,多数患者有持续性疼痛,往往在皮疹痊愈后疼痛仍不消失。 本病前期症状为沿神经干周围之疼痛约持续三日,且多合并所属淋巴结肿胀疼痛。皮疹为连续性带状或斑状,沿神经分布出现在一至数个结节,初期为隆起性红斑,迅即形成一群有中心脐窝状大小水疱,渐渐为血疱乃至脓疱,最后覆盖有坏死性痂皮。常侵犯腰胁部,胸部,颈部,脸部及大腿内侧面,一般不超过正中线,(非常少数病情严重,或体力极度差患者偶会越过正中线,形成两侧皆有的现象)。胸部及腹部带状疱疹之分布,明显地终止在中线,绝无蔓延至对侧可能,此点为诊断特征。侵犯至三叉神经、颈部或腰骶部则有时会造成诊断上的困扰。 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后,病程长,对病人带来的痛苦大,治疗不及时可威胁患者生命。临床治疗以防止继发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旧法治疗方法有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口服或静滴,或阿糖胞苷静滴。聚肌胞2mg/次,1周2~3次肌肉注射。止痛剂可选用消炎痛、卡马西平(0.1g,1日3次)、甲腈咪胍等。严重的尚可作普鲁卡因局部封闭、维生素B1、B12等亦可酌情应用。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患者顺应性差,治疗效果不明显。 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主要成分为干扰素,目前临床上也逐渐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现通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和阿昔洛韦凝胶新老二种治疗药物临床疗效的比较,说明各自的优缺点,为临床更好治疗带状疱疹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患者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24-65岁,平均43岁。63例均符合《皮肤与性病学》带状疱疹临床诊断标准(局部皮肤初起为不规则的红斑,继则出现数片成群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疹、丘疱疹,迅即变为水疱。损害集群存在,常排列成带状,各簇水疱群之间隔以正常皮肤,数日后水疱内浑浊化脓或部分糜烂,最后干燥结痂)[2]。重型皮损30例,轻型皮损33例,病程均小于7天。15例曾有呼吸道感染史而服用过抗生素及抗感冒药。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32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一日四次。皮损较多者加用抗生素口服,瘙痒者加抗组胺药雷他定片,口服10mg,一日一次。治疗中未用抗病毒药。 对照组31例给予阿昔洛韦凝胶外用,一日六次。皮损较多者加用抗生素口服,瘙痒者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片10mg,一日一次。发热者口服或肌内注射退热药。疼痛者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50mg,一日二次。7天为一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7天后80%皮损干燥结痂,无新皮损出现且疼痛等症状消失;有效:7天后60%—79%皮损干燥结痂,无新皮损出现,疼痛基本消失;无效:7天后少量皮损消退小于60%,疼痛减轻不明显或加重;重型带状疱疹无并发症出现。 2 结果

汉防己甲素的抗肿瘤分化治疗研究

汉防己甲素的抗肿瘤分化治疗研究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增殖与分化异常而形成的疾病。随着逐渐认识到异常的细胞分化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意义,肿瘤的分化治疗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一般多用于白血病的治疗,经分化诱导剂诱导,肿瘤细胞在形态上以及生物化学方面的诸多标志均向正常细胞方向发生分化。最新的肿瘤分化治疗策略还可用于靶向促进实体恶性肿瘤干细胞的分化,使肿瘤干细胞失去干细胞特性,分化为上皮细胞表型的普通肿瘤细胞,从而克服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因肿瘤干细胞产生的强耐药性,高转移侵袭性以及高复发性。 与直接快速地杀死肿瘤细胞的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分化治疗有低毒性的优势,使肿瘤细胞较温和地发生分化直至死亡,对机体正常细胞影响较小。在非实体瘤(白血病)中,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megakaryoblasticleukemia,AMKL)是巨核系造血细胞发育过程中被阻滞在某一分化阶段并进一步发生异常增殖所致的一种罕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亚型。 因为缺乏特异性的药物,临床治疗AMKL有很大的挑战。AMKL患者白血病细胞的特点是恶性增殖并且不能发生终末分化成成熟的巨核细胞。 因此,研究者们希望开发出能促进AMKL细胞向巨核细胞发生终端分化而退出恶性增殖的药物来作为治疗AMKL的有效策略。在实体瘤中,乳腺癌一直以来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全世界女性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尽管目前临床上对乳腺癌的治疗较为成熟,但乳腺癌转移率和复发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有研究者在乳腺肿瘤组织中分离出了一类极少数具备多向分化潜能、无限自我更新能力和高致瘤性的细胞亚群,即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生理生态学论文

标题:浅析稳定碳同位素在植物水分利用 效率研究中的应用 姓名: 学院: 专业: ) 班级: 学号:

摘要: 本文旨在概述碳同位素与水分利用效率的相互关系,以及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研究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进行简要的探讨,使碳同位素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依据。 关键词:稳定性碳同位素水分利用效率稳定碳同位素比率影响因素 1.同位素分辨率的基本理论 在自然界中, 碳有15 种同位素(8C、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8C、19C、20C、21C、22C), 12C 和13C 是两种稳定性同位素, 其中,12C 占98. 89% , 而13C 只占1. 11% 。不同物质中, 由于“同位素效应( isotope effect)”—参加反应的物质因重和轻的同位素不同而产生差异, 使得两种碳同位素的丰度比(R = 13C /12C )有所不同。而正是这种比值的变化包含了在碳转移固定过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代谢等方面大量的信息.这是因为植物组织中的13 C 与12 C 比值都普遍小于大气CO2 中的13 C 与12C比值, CO2 在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植物组织的过程中, 会产生碳同位素分馏。基于这一特性, 生物体组织中的稳定性碳同位素已被成功地引入到生物学的多个研究领域, 如光合作用途径的研究、光能利用率、环境污染、植物水分利用率、矿质代谢、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气候效应和生物量变化等. 2.水分利用效率的涵义 单叶水平上的水分利用效率称之为蒸腾效率,指单位水量通过叶片蒸腾散失时光合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物的量,即光合器官进行光合作用时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它实质上反映了植物耗水与其干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是评价植物生长适宜程度的综合生理生态指标。干旱、半干旱区的极端环境,植物能否适应当地的极限环境条件,最主要的是看它们能否很好地协调碳同化和水分耗散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其生存的关键因子之一。 至今普遍认为,对植物叶片来说,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之比,或者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之比,既有WUE=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对植物个体而言,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植物蒸腾单位水所积累的干物质量,既有WUE=干物质量/蒸腾量;对植物群体来说,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群体蒸腾和蒸发单位水所生产的干物质量,于是有WUE=干物质量/(蒸腾量+蒸发量)。 水分利用效率( WUE ) 反映了环境水分资源对植物生理状况的影响。Farquhar 等根据大量研究确立了植物叶胞间CO2 浓度(Ci ) 与水分利用效率(WUE) 的数量关系为:WUE = (Ca - Ci) / 1.6$W其中, Ci 为大气CO2 浓度, $W 是叶片与空气的水蒸气浓度梯度; 1.6 为由气孔对水蒸气的传导性转为对CO2 传导性的转换因子。可以看出, Ci 越大, WUE 越小, 相反, Ci 越小, WUE 越大, Ci 与WUE 呈负相关关系。同时, Farquhar 等还进一步建立了碳同位素分辨力( $ 13C) 与Ci 之间的数量关系方程:$ 13C= a + ( b- a ) (Ci / Ca ) = 4. 4 + ( 27- 4. 4)(Ci/ Ca ) = 4. 4 + 22. 6(Ci/ Ca )$ 13C 与Ci 呈正相关, 而Ci 与WUE 呈负相关,由此推论$ 13C 与WUE 呈负相关。这就是$ 13C 作为植物WUE 的选育指标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分析植物的D13C 值和$ 13C 值, 可以了解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极及其影响因子。 3. 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同位素的分馏效应 同位素分馏(isotope fractionation)是指某一反应中底物的同位素组成受到改变,使产生具有不同的同位素组成,即反应物同位素组成改编的效果。空气13 CO2的扩散速度比12 CO2慢,加上光合作用过程中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以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在固定二氧化碳时优先吸收12 CO2的特点,由此引起稳定碳同位素的分馏。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产生同位素效应的最重要过程。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气CO2进入植物体

汉防己甲素片

汉防己甲素片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汉防己甲素片 英文名称:Tetrandrine T ablets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汉防己甲素化学名称:汉防己甲素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38H47N2O6分子量:622.722 【适应症】 用于风湿痛、关节痛、神经痛。与小剂量放射合并用于肺癌;亦用于单纯硅肺Ⅰ、Ⅱ、Ⅲ期及各期煤硅肺。 【用法用量】 口服。抗风湿及镇痛:每次20毫克~40毫克,一日3次。抗肺癌:每次40毫克~60毫克,一日3次。抗硅肺:每次60~100毫克,一日3次,服用6天,停药1天,疗程3个月。 【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服药后会有轻度嗜睡、乏力、恶心、上腹部不适,长期口服可能会引面部色素沉着,停药后可消退。 【禁忌】 1.肝、肾等脏器发生器质性病患者禁用。 2.孕妇禁用。 3.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服药期间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心电图等。 2.肝、肾等器质性病变者慎用或禁用。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注意事项: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能引起小鼠精子畸形率及微核率增高,有致突变作用,孕妇禁用。 老人注意事项: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物相互作用】 1.能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消化道反应与肢体麻木症状,并对化疗引起的血红蛋白与白细胞的损害有保护作用。 2.使口服环孢素A后的最高血药浓度(Cmax)增高。 【药理作用】 1.本品通过降低过氧化物释放和吞噬细胞的活性而起到镇痛作用;还能通过抑制肿瘤耐药细胞表面P-糖蛋白的过度表达功能,增加化疗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积聚,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汉防已甲素可使硅肺胶原纤维松散、降解,脂类减少,微管结构消失、解聚,前胶原转化受阻,在间隙内出现新的细胞。 2.本品最小致死量:蟾蜍前淋巴囊注射时为1000毫克/kg~1200毫克/kg;小鼠腹腔注射时为700毫克/kg~800毫克/kg;家兔注射时为40毫克/kg~42毫克/kg。汉防己甲素可引起小鼠精子畸形率及微核率增高,对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影响不大。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有效期】 24个月 【批准文号】

4.汉防己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叔胺生物总碱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2.熟悉柱色谱法分离生物碱的操作技术。 3.掌握生物碱的鉴定方法。 实验原理: 根据大多数生物碱或生物碱盐均能溶于乙醇的通性,利用乙醇提取总生物碱。利用季铵型生物碱易溶于水,不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性质,用溶剂萃取法分离脂溶性生物碱和水溶性生物碱;根据汉防己甲素和乙素和酸结合成盐而易溶于水,难溶于亲脂性试剂,在碱性条件下易溶于亲脂性试剂不溶于水的性质反复处理后,再利用两者在冷苯中溶解度的不同,使它们相互分离。或者利用两者的极性不同,利用柱层析进行分离。 实验试药与器材: 试药:汉防己、85%乙醇、1%盐酸、氯仿、氨水、1%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钠、 氧化铝、丙酮、环己烷、甲醇、改良碘化铋钾试剂、碘-碘化钾试剂、碘化汞钾试剂、硅钨酸试剂等 器材:回流装置、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层析柱、漏斗、薄层板、乳钵、量筒、 汉防己甲素 R=CH 3 汉防己乙素 R=H

烧杯、试管等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总生物碱的提取 取汉防己粉末100g,置于500ml圆底烧瓶中,加85%乙醇300ml,水浴加热回流1小时,滤出乙醇提取液;药渣重新加入85%乙醇200ml同法提取1次,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浓缩至无醇味,成糖浆状,得到总生物碱。 二、精制 将上述糖浆状提取液转入烧杯中,加1%盐酸调PH为2,边加边搅拌,静置,过滤,得澄明滤液。滤液加等体积氯仿,再加氨水调PH为10以上,于分液漏斗中振摇萃取,静置分层后放出氯仿层,碱液再用氯仿萃取两次,合并氯仿液。氯仿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先以1%氢氧化钠溶液洗2次,再用水洗2-3次后加入约5g无水硫酸钠脱水,放置过夜,过滤,回收氯仿至少量,得汉防己总碱。 三、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乙素的分离 1.装柱取层析柱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在管的下端垫入少量棉花,称取中性氧化铝100目20g,缓缓加入层析柱中,边加边轻轻振动色谱柱,使氧化铝在柱中填实均匀。 2.上样取100mg汉防己总碱置于小蒸发皿中,用少量丙酮溶解,另加0.5g 色谱用氧化铝(作吸附剂),搅拌均匀,并于水浴上缓缓蒸去溶剂。然后将含有样品的氧化铝装入色谱柱的上端,并盖一圆形滤纸。 3.洗脱将色谱柱活塞打开,以正己烷-丙酮(4∶1)洗脱,流速控制在5ml/min,收集各流分(10ml~15ml/份)。 4.检查将各流分回收溶剂,依次点于硅胶G-CMC-Na薄层板上,用氯仿—丙酮—甲醇(6∶1∶1)为展开剂,展开,喷以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比较各流分的R f值,合并相同R f值的流分。 5.结晶将合并流分的溶液浓缩至适当体积,放置,析晶,滴加少量丙酮洗涤结晶,可得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结晶。 四、检识 1.化学检识

汉防己甲素片说明书

汉防己甲素片说明书 【汉防己甲素片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汉防己甲素片 汉语拼音:HanfangjijiasuPian 【汉防己甲素片成份】 汉防己甲素片主要成份为汉防己甲素。 分子式:C38H47N2O6 分子量:622.72 【汉防己甲素片性状】 汉防己甲素片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类白色或微黄色。 【汉防己甲素片功能主治】 用于风湿痛、关节痛、神经痛。与小剂量放射合并用于癌症; 亦用于单纯硅肺Ⅰ、Ⅱ、Ⅲ期及各期煤硅肺。 【汉防己甲素片规格】 20mg 【汉防己甲素片用法用量】 口服。抗风湿及镇痛:每次20mg~40mg,一日3次。抗肺癌:每次40mg~60mg,一日3次。抗硅肺:每次60mg~100mg,一日3次,服用6天,停药1天,疗程3个月。 【汉防己甲素片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服药后会有轻度嗜睡、乏力、恶心、上腹部不适,长期口服可能会引起面部色素沉着。 【汉防己甲素片禁忌】 1.肝、肾等脏器发生器质性病变患者禁用。 2.孕妇禁用。 3.对汉防己甲素片过敏者禁用。 【汉防己甲素片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心电图等。 【汉防己甲素片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能引起小鼠精子畸形率及微核率增高,有致突变作用,孕妇禁用。 【汉防己甲素片儿童用药】 尚不明确。

【汉防己甲素片老年用药】 尚不明确。 【汉防己甲素片药物相互作用】 1.能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消化道反应与肢体麻木症状,并对化疗引起的血红蛋白与白细胞的损害有保护作用。 2.使口服环孢素A后的血药浓度(Cmax)增高。 【汉防己甲素片药物过量】 尚不明确。 【汉防己甲素片药理毒理】 1、药理 汉防己甲素片通过降低过氧化物释放和吞噬细胞的活性而起到镇痛作用;还能通过抑制肿瘤耐药细胞表面P-糖蛋白的过度表达功能,增加化疗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积聚,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汉防己甲素可使硅肺胶原纤维松散、降解,脂类减少,微管结构消失、解聚,前胶原转化受阻,在间隙内出现新的细胞。 2.毒理 汉防己甲素片小致死量:蟾蜍前淋巴囊注射时为1000mg/㎏~1200mg/㎏;小鼠腹腔注射时为700mg/㎏~800mg/㎏;家兔注射时为40mg/㎏~42mg/㎏。汉防己甲素可引起小鼠精子畸形率及微核率增高,对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影响不大。 【汉防己甲素片药代动力学】 汉防己甲素片吸收后,主要分布于肝、肺、肾脏等组织器官。体内代谢成二室模型,大部分以原形存在,少部分代谢转化为汉甲素-N-氧化物异构体和N-2-去甲基汉防己甲素体内半衰期t为90分钟,清除率(CL)为38.6L/kg/h。 【汉防己甲素片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汉防己甲素片包装】 聚酰胺/铝/聚氯乙烯冷冲压成型固体药用复合硬片和药用铝箔6片/板*1板/盒。 【汉防己甲素片有效期】 暂定24个月 【汉防己甲素片执行标准】 《药品标准》化学药品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第八册WS-10001-(HD-0700)-2002 【汉防己甲素片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63332 【汉防己甲素片生产企业】

生理学基础知识点

稳态:是指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化。兴奋性。在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能力或特性 易化扩散:一些不溶于脂质的,或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的一些特殊蛋白的“帮助”下也能从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 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电化学 梯度由膜的一侧移向另一侧的过程。 静息电位:细胞在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 动作电位:当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刺激后,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会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 阈刺激:刚刚引起可兴奋组织或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也叫阈强度。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红细胞比容:每100ml 血液中被离心压缩的血细胞所占的容积,叫做红细胞比容,又叫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脆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 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先天性溶血性黄疸) 血液是由血浆和悬浮其中的血细胞所组成液体。 血沉:即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常以红细胞在第1h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 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所构成的活动周期 心力储备:指心排出量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动脉血压动脉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强 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氧解离曲线:以氧分压作横坐标,氧饱和度为纵坐标,绘制出的氧分压对血红蛋白结合氧量的函数曲线。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而反射性地引起吸气抑制或吸气。 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消化:是把食物成分中不能溶解、结构复杂的、不能渗透的大分子物质,水解为简单的、可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 食物分解后产生的营养物质经消化管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胃的排空:随着胃的运动,食糜分批地由胃移送入 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体部的 肌肉舒张的反射。 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量。 渗透性利尿:如果原尿中溶质浓度很高,渗透压就大,必然要妨碍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这种现象叫做渗透性利尿。 水利尿:动物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现象叫做水利尿。它主要是由于ADH 释放减少,使水重吸收减少所致。 去大脑僵直:将中脑前后丘切断后,动物出现四肢僵直,头后仰,尾巴翘起,躯 体呈角弓反张状态,这一现象称去大脑僵直。 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接受神经冲动引起收缩时,以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 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中介过程把二者

汉防己甲素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汉防己甲素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治疗尘肺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探讨应对ADR的护理对策。方法科室成立ADR监测护理小组并对使用汉防己甲素治疗的尘肺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针对ADR积极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73例治疗患者中30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ADR,经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1例患者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结论加强ADR监测对促进护理工作质量、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标签:汉防己甲素;药物不良反应;护理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引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率不同。汉方己甲素是从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根中提取的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之一,具有消炎、镇痛、降血糖、抗肿瘤、抗矽肺、降血压、抗心律失常等广泛的药理作用[2]。是目前尘肺病抗纤维化治疗之首选,但用药后仍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笔者通过观察本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使用汉防己甲素片治疗的尘肺患者共73例,其中30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使用汉防己甲素片抗纤维化治疗的尘肺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共73例,均为男性,年龄30~62岁,接尘史3~30 年,诊断均符合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与《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9)[3-4]。其中Ⅰ期尘肺46例(63%),Ⅱ期尘肺20例(27.4%),Ⅲ期尘肺7例(9.6%)。服药方法:服用汉防己甲素片100 mg/次,2~3次/d,口服1~3个月,停药1~2个月。 1.2方法科室成立ADR监测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各责任护士担任组员。①组织全体护士进行培训:内容包括《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ADR监测及报告制度及流程等,以加强护士ADR监测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ADR知识和ADR监测知识水平。②责任护士对管床患者进行用药知识宣教:包括按时服药、观察不良反应等。③建立服药护理档案:服药剂量、疗程、患者一般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结果 73例患者使用汉防己甲素片治疗后,其中30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ADR,部分患者多个系统损害并存。主要累及皮肤、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其中1例患者因出现频发室性早搏被迫中断治疗,其他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见表1。

大学生生理状况及改善

大学生生理状况及改善 摘要:目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各界的关注,加强对大学生生理健康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在生理上,近年来国内大学生的体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纠其原因则是因为在校大学生一系列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缺乏对健康生活概念的理解。本文对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进行了细致分析,结合人体生理学所学的知识,以及大学生作息时间,生活方式等因素,提出了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提供参考。以期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生理健康对策 引言: 刚刚从高中的紧张学习中喘过气来,大学生中很多变得没有了学习的斗志,锻炼身体的念头,成了足不出户的“宅男宅女”,早上睡懒觉,晚上熬通宵,早晨起来懒得出去吃早饭,只在一周一次的体育课上锻炼身体,这种种状况导致身体素质下降,情况堪忧。 正文: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存在,不仅会对他们的学业以及校园的安定和谐产生影响,而且会给他们的将来的人生道路埋下隐患。因而探讨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寻求身心问题解决办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生理健康现状 生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基础,生理上健康我们才能谈论更文长远的话题。 对于高中来说,大学无疑是一个比较开放,没有人约束的环境,没有父母的提醒以及照顾,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正处于一个重塑的时期。由于相对宽松的生活环境,相当一部分学生养成了不良生活习惯。由于相对宽松的生活环境,相当一部分学生养成了不良生活习惯。直接导致在校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情况堪忧。 从大学生体质检查报告来看,大学四年中学生的体重、有氧运动耐力、肺活量指数等指标上明显存在下滑趋势。体重逐渐上升的同时,在一千米等有氧运

《生理生态学》教学大纲

《生理生态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掌握植物生长的环境各个要素的组成;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掌握植物水势,水的运输和分配;必需元素和矿质营养的吸收、利用和分配等;各种环境因子(包括污染物和生物因子)如何影响植物。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理生态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应用领域,了解生理生态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从思想上明确认识到生物有机体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树立正确的自然观,通过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生理生态环境问题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风。 三、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各节相应习题要点,有关实验和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并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写明本章节的教学要求:“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 “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 “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综合。 各章节格式如下: 第一章植物生理生态学的学科起源与发展史 第一节植物生理生态学的特点 第二节植物生理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阶段 第三节植物生理生态学在国内的发展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植物生理生态学的学科起源,特点,发展阶段 第二章植物生长的环境 第一节环境的基本要素 1.环境的类型 2.生态因子及其分类 3.植物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 4.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5.植物对生态因子的响应和耐受性 习题要点:生态因子的分类 第二节影响植物生理生态的主要生态因子 1.光

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05T15:42:14.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吉启斌 [导读]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周围神经分布群集的疱疹或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 吉启斌 (江苏金湖县吕良中心卫生院 211600) 【摘要】目的是提高带状疱疹的治愈率,缩短病程,减轻带状疱疹对患者神经根的伤害,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及时性,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病好发于免疫力底下或无免疫力的人群。结论 a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优于其它药物。 【关键词】带状疱疹 a干扰素神经根疼痛 【中图分类号】R7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013-02 带状疱疹疾病的定义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周围神经分布群集的疱疹或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为“热疮”) 流行病学 本病好发于免疫力低的人群,通过呼吸道粘膜入侵引起原发感染。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病毒感染后以潜的形式长期存在于脊神经或脑神经的神经节细胞中,在某些因素的激发后,病毒从一个神经节或数个神经节沿各自支配的周围神经到达皮肤引起反复感染,病后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很少发生二次感染。 病理 皮肤的病变主要表现在表皮,水疱位于表皮深层,在疱内及边缘处可见明显肿胀的气球状表皮细胞。在病变的细胞核中可见嗜酸性核内包涵体,支配病变皮肤处神经的神经节内也有病变。表现为脊髓后柱节段性脊髓灰白质炎,神经节或神经后根有剧烈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常有轻度的前驱症状,以局部淋巴结肿痛患处皮肤灼热,感觉过敏神经痛为特点。典型的皮损,在炎症的基础上出现成簇而不融合的粟粒至黄豆大的丘疹继而变为水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周围有红晕。皮损以周围神经分布排列呈带状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 资料 本人从2006年—2010年期间,共诊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人共15例。男性七例,女性8例,其中儿童2例,50—70岁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带状疱疹 1例。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平均发病年龄60岁。 病史特点 早期以急性疼痛起病,疼痛的性质为剧痛,有皮肤痛觉过敏,疼痛于神经走向一致。体格检查除局部皮肤疼痛感明显外,无其它阳性体症。辅助检查B超、全胸片、血常规、血生化检查未发现异常。常被误诊为肋骨神经痛、胸膜炎等,给患者带来经济损失及肉体疼痛的折磨。诊断的不及时性或用药的不合理性,常留下神经根疼痛数月,严重的甚至留下永久的神经根疼痛。 2例儿童,1例男童6岁以急性胸痛就诊。辅助检查:全胸片正常、心电图正常、生化正常。疼痛两日后,出现散在的成簇丘疹。明确诊断后,立即给予a干扰素。第一日50u肌注一日两次,同时给予VB12 300ug肌注qd,阿昔洛韦软膏外用,布洛芬0.05 PIN。第二日给予a干扰素100u qd。治疗三日后,疼痛减轻。一周后疼痛感消失,停用干扰素。十日痊愈,未留下神经根疼痛。1例女童8岁以腹痛待查收治入院,于第三日腹部出现成簇状丘疹沿神经走向分布。明确诊断后,停用抗生素等药物。第一日给予a干扰素50u肌注一日两次,同时给予VB12 300ug肌注qd,阿昔洛韦软膏外用,布洛芬0.05 PIN。治疗第四日,腹痛减轻。一周后,疼痛感消失,停用干扰素,十日痊愈,也未留下神经根疼痛。一周内疼痛缓解率100%,两周内治愈率100%。 6例成人,以急性胸痛就诊4例,腹痛就诊2例。分别以胸痛待查、腹痛待查收治入院,查相关辅助检查未发现异常。分别于2例病人第二日出现疱疹,3例第三日,1例第四日出现疱疹。明确诊断后,立即给予a干扰素。第一日100u肌注一日两次,同时给予VB12 500ug肌注bid,阿昔洛韦软膏外用,布洛芬0.2 PIN。第二日给予300u qd,4例于第三日疼痛感减轻,疱疹扩散停止,呈衰败趋势,结痂明显好转。2例于第四日疼痛感减轻,疱疹扩散停止,呈衰败趋势,结痂明显好转。于治疗的第六日疼痛感不明显,于第七日停用a干扰素,两周内痊愈。治疗一周内疼痛缓解率100%,两周内治愈率100%。 6例成人,发病明确诊断后,于院外给予聚肌胞2ml肌注一日两次,VB12 500ug bid阿昔洛韦0.3tid,阿昔洛韦软膏外用。治疗一周后1例病人疱疹开始衰败,结痂好转,神经根疼痛无好转。5例扩散面积较大,皮肤结痂有感染,疼痛无改善,且有加重趋势,导致患者夜不能寐,不思饮食。后于我院停用聚肌胞,停用聚肌胞,口服抗生素控制皮肤感染。第一日给予a干扰素100u bid,布洛芬0.2 PIN。第二日300u qd。4例治疗第七日,疼痛感减轻,2例第十日疼痛感减轻。疱疹结痂明显好转。两周后疼痛感不明显,三周基本痊愈。未用a干扰素一周疼痛缓解率为0,疱疹好转率16.6%。后用a干扰素,治疗一周内缓解率80%,两周内缓解率100%,三周内痊愈率100%。 1例女性,35岁原有系统性红斑狼疮8年伴发耳后带状疱疹,表现为阵发性剧烈头痛,发病后于院外给予更昔洛韦0.4静脉滴注qd ,WB12 500ug bid,阿昔洛韦软膏外用,布洛芬0.2 PIN,同时给予雄黄调酒外敷,治疗一周,疼痛无明显改善,耳后发际结痂明显,扩散面积较大。后于我院治疗,停用更昔洛韦,给予小计量干扰素100u qd,治疗十一日后,疼痛开始缓解,两周疼痛明显缓解后停药。入院前生化检查与治疗后生化检查无明显区别。 分析(一)通过临床实践证明,a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缓解率快,治愈率高,不留下神经根疼痛,无并发症发生。一周内用a干扰素治疗疼痛缓解率100%,疱疹扩散控制率100%,两周内治愈率100%。未用a干扰素治疗者,一周内疼痛缓解率为0,疱疹好转率达 16.6%,疱疹扩散率84%,其它药物B12 阿昔洛韦等药物对带状疱疹的疼痛缓解率无效果。发病两周后,用a干扰素治疗,一周疼痛缓解率达66%,两周疼痛缓解率达100%。而一周后用a干扰素,一周内疼痛缓解率低,病程长,但仍然有效,故a干扰素目前临床实践证明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最佳药物。 分析(二)干扰素是一簇可诱导的分泌糖蛋白,主要分为INF—a、INF—b、INF—y,是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因子。口服不吸收,肌肉或皮下注射,a干扰素吸收率在80%以上,而b及y干扰素的吸收率较低。故临床使用a干扰素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因子,增加机体免疫力。而带状疱疹病毒恰好好发生于免疫力低下或无免疫力的人群,故a干扰素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机能,提高免疫力达到治疗带状疱疹的目的。分析(三)首次小剂量使用,是减少干扰素的副作用,减轻患者用干扰素后畏寒高热的症状,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更好的配合

生理学习情况自测题答案

学习情况自测题一、名词解释题: 1阈强度 4兴奋性 7阈电位 10主动转运13红细胞比容15等渗溶液2射血分数 5心指数 8肺活量 11用力呼气量 14吸收 16胆盐的肠-肝循环 3滤过分数 6球-管平衡 9应急反应 12应激反应 1、阈强度是使膜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是刺激的强度阈值。 2、射血分数,即LVEF(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3、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是指GFR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正常约为20%(120/600)。用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的功能。 4、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它是在新陈代谢基础上产生的,也属于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5心指数是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具体算法:(心率×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6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的滤过率增加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一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7阈电位当细胞受到一次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受激细胞膜上Na 通道少量开放,出现Na 少量内流,使膜的静息电位值减小而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进行到某一临界值时,由于Na 通道的电压依从性,引起Na 通道大量激活、开放,导致Na 迅速大量内流而爆发动作电位。这个足以使膜上Na 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 8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 9应急反应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的有害刺激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动适应性的反应。 10主动转运一种需要能量与载体蛋白的逆浓度梯度的分子穿膜运动。如肠黏膜细胞从糖浓度低的肠腔摄取葡萄糖的过程。 11用力呼气量在一定的时间内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快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通常以它所占用肺活量的百分比表示。正常时,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约为用力肺活量的83%,第二秒钟的FEV2/FVC约为96%,第三秒钟的FEV3/FVC约为99%。 12、应激反应—— [答案] 机体遭受环境温度剧变、创伤、手术、缺氧、紧张、焦虑等应激刺激时,血中ACTH 和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也参 与活动,从以下三方面调节机体适应能力:(1)应激刺激引起的物质产量与不良反应减少;(2)能量代谢中保持葡萄糖对重要器官的供应; (3)对血压的维持起允许“作用”,增强调节血压的反应。 13、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它反映红细胞和血浆的比例。 14、吸收物质从一种介质相进入另一种介质相的现象。 15等渗溶液0.9%氯化钠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它们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称为等渗溶液.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相应称为高渗溶液和低渗溶液

生理生态学

第一部分生理生态学 1、生态学: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强调的是相互作用。) 2、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生物。 3、生境(habitat):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4、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5、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下限和上限)之间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6、光补偿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处于动态平衡时的光照强度。 7、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8、短日照植物:日照超过某一数值或黑夜小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这类植物在全年日照较长时间里开花。起源和分布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 9、长日照植物:日照小于某一数值或黑夜长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这类植物通常在早春和深秋开花。起源和分布在日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等纬度也有分布。 10、冷害:喜温动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害或死亡,这可能是通过降低了生物的生理活动及破坏生理平衡造成的,它是喜温生物向北方引种和扩张分布区的主要障碍。 11、冻害:当温度低于-1℃时,很多物种被冻死,这是由于细胞内冰晶形成的损伤效应,使原生质膜发生破裂,蛋白质失活或变性。 12、驯化:如果一个种长期生活中最适范围的一侧,将逐渐导致该种耐性限度的改变,适宜生存的上下限会发生移动,并形成一个新的最适点,这一过程叫驯化。应用:品种移植,实验室试验等 1、什么是生态因子,其作用特点有哪些?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特征: (1)综合作用:每一个生态因子都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作物生长受水,光,营养物的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主导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其他生态因子作用的变化,是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称之为主导因子,如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子。 (3)阶段性作用:在生物发育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如水是蝌蚪期青蛙生存的必要条件,而成体青蛙对水的依赖性就大大减弱。 (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一种因子的作用不能完全由另一因子来替代,但是如果一个因子数量不足,可部分由另一因子的加强来补偿。如植物生长需要土壤中N,P,K,Ca,Mg等多种元素,缺一不可,光照不足导致的光合作用效率下降可部分有二氧化碳的浓度的提高来补偿。 (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等的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如温度,光照,水分等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山脉坡向,高度等通过影响光照,风,温度等因素间接的对植物生长发生作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1.内环境:细胞所处的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2.稳态:机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3.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纤维的联系,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发挥调节的过程。 4.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5.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6.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7.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8.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9.易化扩散:体内一些不溶于脂质或难溶于脂质的小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跨膜转运,它们在细胞膜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10.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差或电位差,消耗能量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过程。 11. 跨膜电位:当膜上的的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带电离子跨膜流动时,从而在膜两侧形成电 位,称为跨膜电位。 12.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 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13.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14.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是最小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15.阈值: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 16.兴奋: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称为兴奋。 17.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18.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19.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20.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1.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22.溶血: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 23.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24.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5.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26.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每搏量。 27.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28.射血分数:博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29.心指数:以单位面积计算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30.心力储备(心泵功能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31.房-室延搁:房室交界处兴奋传导速度较慢,使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延搁的时间较长, 称为房室延搁。 32.血压:流动中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 33.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34.外周静脉压: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35.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36.排泄:机体将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终产物、多余的物质以及进入机体的各种异物 排出体外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