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从生产角度说,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说,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从使用角度说,它是最终用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流动资产以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

2.总产出

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

3.中间投入

指一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3.增加值

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国内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

4.国民生产总值(GNP)

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和财产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红利、利息、地租等财产收入扣除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的余额)之和。

5.世界上通行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它是世界上通行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6.中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

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7.当年价格

指报告期的实际价格,如工厂的出厂价格、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商业的零售价格等。使用当年价格计算的数字,是为了使国民经济各项指标互相衔接,便于考察当年社会经济效益,便于对生产和流通、生产和分配、生产和消费进行经济核算和综合平衡。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价值指标,在不同年份之间进行对比时,因为包含有各年间价格变动的因素,不能确切地反映实物量的增减变动。必须消除价格变动因素后,才能真实反映经济发展动态。因此,在计算增长速度时都使用按可比价格计算的数字。

8.可比价格

指在不同时期的价格指标对比时,扣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以确切反映物量的变化。按可比价格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按产品产量乘其不变价格计算;一种是用物价指数换算。

9.不变价格

用某一时期的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固定价格,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农业产品价格

水平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先后四次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和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49年到1957年使用1952年工(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57年到1971年使用1957年不变价格,从1971年到1981年使用1970年不变价格,从1981年到1990年使用1980年不变价格,从1990年开始使用1990年不变价格。

10.社会劳动者

是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者。包括全民所有制单位、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含自负盈亏的合作社)、其他各种所有制单位的全部职工,以及城镇个体私营劳动者、农村集体和个体劳动者(扣除外出临时工、合同工的农村劳动者,这部分劳动者已统计在全民和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的职工人数中)和其他劳动者。不包括待业人员、在学人员和家务劳动者。

11.人口数

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是指每年12月31日2 4时的人口数。它通常是根据公安部门户籍登记的常住户口进行统计的。

12.人口自然增长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

本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1000‰

年平均人数或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13.发展速度

用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对比而得。由于比较的标准时期不同,发展速度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两种。

14.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减1(或100%)就是增长速度。即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

15.平均每年增长速度

我国计算平均增长速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习惯上经常使用的“水平法”,又称几何平均法,是以间隔最后一年的水平同基期水平对比来计算平均每年增长(或下降)的速度;另一种是“累计法”又称代数平均法或方程法,是以间隔年内各年水平的总和同基期水平对比来计算平均每年增长(或下降)的速度。具体计算方法,可参照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的《平均增长速度查对表》。

农业总产值

16.我国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

(1)农业(种植业),包括粮、棉、油料、糖料、麻类、烟叶、蔬菜、瓜类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和茶园、果园等的经营。

(2)林业,包括林木的栽培(不包括茶园、果园等)、林产品的采集和村及村以下的集体和个人竹木采伐。

(3)牧业,包括除渔业养殖以外的一切动物饲养和放牧。

(4)副业,包括采集野生植物、捕猪野兽、野禽及农民家庭经营的手工业等。

(5)渔业,包括水生动物和海藻类植物的养殖和捕捞。

农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业的全部产品(包括副产品)的总量,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的总成果。计算方法通常是以农林牧副渔产品及其副产品乘以该项产品的单位价格而得该项产品的产值。各项产品产值之和即为农业总产值。

17.农业增加值

指在一定时期内农业劳动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提供的社会劳动量的货币表现。它反映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和对社会的贡献。它等于农业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

18.农业商品产值

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表

现的可供商品交换的那一部分产品总量指标。

19.农村经济总收入

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在一年之中经营生产性和服务性活动所得到的可以用于抵偿本年开支,并在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的全部收入。包括农林牧渔业、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劳务等各项经营收入和利息、租金等收入。但不包括那些不能用来分配,属于借贷性质或暂收性质的收入,如贷款收入、预购定金、国家投资、农民投资等。

20.总收入和农业总产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第一,两者包括的范围不同。总收入除了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的收入外,还包括其他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事业活动所得到的可以直接支配的全部收入,而总产值则不包括后面这些。

第二,就农林牧副渔五业而言,总产值要计算当年的全部成果,而总收入只计算当年可用于开支和分配的部分。例如总产值计算人造林木的生产量、大小家禽的繁殖、增长和增重的产值,总收入则不包括。

第三,计算的价格不同,计算总产值,全部产品都按统一的不变价格或当年价格计算,而计算收入一般只按当年价格计算,产品中的出售部分按实际出售价格计算,自用部分按当地收购的价格计算。

21乡镇企业

原来仅指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两级集体经济举办的社队企业。在农村政社组织管理体制分设之后,除了包括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办企业外,还包括组办、联户办和个体办的企业。1984年3月确定将这类企业统称为“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单位一般应拥有固定的组织生产场所、生产设备和人员;有核算制度,承担经济责任和纳税义务;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实体。

22.工业总产值

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总量,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的总成果和总规模。工业总产值目前采用“工厂法”计算,包括各工业企业生产的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入库产品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的差额价值。在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方案中,国家对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原则和方法作了修改,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与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原规定)的区别在于:

一是计算价格不同,新规定是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原规定按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

二是全价与加工费的计算原则不同。新规定凡自备原材料,不论其生产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全价计算总产值,凡来料加工,一律按加工费计算总产值;原规定对此则有一些

特殊规定。

三是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的计算原则不同,新规定要求会计在产品成

本核算时计算了这部分价值,工业总产值则应包括,否则,可不包括;原规定则按生产周期计算。

23.工业增加值

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二是收入法。工业统计制度中工业增加值的计算采用生产法,即工业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

24.工业销售产值

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的工业产品总量。包括已销售的成品、半成品价值,对外提供的工业性作业价值和对本单位基本建设部门、生活福利部门等提供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及自制设备的价值。

25.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职工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目前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职工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计算公式:

工业增加值(现价)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26.轻工业

指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按其使用的原料不同分为:①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②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

27.重工业

指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工业。按其生产和产品用途,可分为采掘工业、原料工业和制造工业。根据上述划分原则,修理作业中修理作业对象是重工业,否则划为轻工业。轻重工业总产值的划分也按“工厂法”计算的,即一个工业企业在正常情况下生产的主要产品的性质属于轻工业,则该企业的全部总产值作为轻工业总产值;一个工业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的性质属于重工业,则该企业的全部总产值作为重工业总产值。

28.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资本金通俗地讲就是办企业的本钱。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规定,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资本金按照投资主体一般分为四种:

①国家资本金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不论企业的资本金

是哪个政府部门或机构投入的,只要是以国家资金进行投资的,均作为国家资本金。

②法人资本金是指其他法人单位投入本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③个人资本金是指社会个人或者本企业内部职工以个人合法财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④外商资本金是指外国投资者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投资者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资本金在一般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企业增加或减少注册资金数额,必须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

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建设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其他经济和个人投资。国有经济和其他经济投资可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商品房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部分;集体经济和个人投资可分为城镇(个人部分含工矿区)农村两个方面。

30.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

是以货币表现的基本建设完成工作量指标,包括实际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值,设备、工具、器具的购置费,以及实际发生的其他费用,没用到工程实体的建筑材料,工程预

付款和没有进行安装的需要安装的设备等,都不能计算投资完成额。建筑安装工程按预算价格计算,实际招标的工程,按中标价格计算。

31.更新改造措施投资

是以货币表现的更新改造工作量。

32.房地产开发投资

是指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建设公司及其他房地产开发单位进行土地开发工程,商品房屋建设工程所完成的投资额。

33.新增固定资产(或称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

新增固定资产是指已经建成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工程价值和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投资,以及有关应摊入的费用。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包括交付使用工程的全部价值,即包括交付使用工程在报告期内完成的投资和报告期以前完成的投资的全部价值在内。

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售给城乡居民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售给社会集团直接用于公用消费的商品金额,以及农民售给非农业居民消费品的金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售给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的金额。

35.社会商业“国内纯购进”

指各种经济类型的商业企业(包括全民、集体、合营、个体商业)从商业部门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以各种价格购进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

36.社会商业“国内纯销售”

指各种经济类型的商业企业以各种价格对商业部门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出售的商品。

37.社会商业期末库存

指期末各种经济类型商业企业已取得所有权的全部商品。

38.社会商品购买力(指零售商品购买力)

即在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和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在零售市场购买商品的货币支付能力。它包括居民消费品购买力、社会集团消费品购买力、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力三部分。社会商品购买力分为已实现的社会商品购买力和未实现的购买力(又称结余购买力)。已实现的社会商品购买力是指一定时期居民和社会集团在零售市场实际购买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货币支出,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未实现的购买力表现为城乡居民期末储蓄存款和手存现金比期初的增加额。

39.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

指在农村集市和城市集市上买卖双方(包括农民、非农业居民、机关、团体、工商企业、个体商贩)成交的全部商

品金额。目前农民在集市外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也统计在内。不包括城市工业品市场的成交额。

40.物资消费量

指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各种原料、材料和燃料的实物量,包括用于产品生产、经营维修、更新改造、科学实验和基本建设等消费。

41. 物资销售总值

是指物资供销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本企业经营的物资总金额。其计算价格按销售单价计算。

42.能源消费总量

是指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包括生产用、固定资产投资用和生活用。

43.一次能源生产量

目前仅指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及其他动力能发电量。不包括薪柴、沼气、秸杆(苗)等能源。

44.终端消费量

是指本地区报告期内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和生活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数量,不包括用于加工转换的投入量、加工转换损失量和损失量。

45.能源生产增长系数

是研究能源生产量的增长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指标。通常计算能源生产增长系数和电力生产增长系数。计

算公式为:

能源(或电力)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

能源(或电力)生产增长系数=────────────────

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46.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是研究能源消费量增长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指标。通常计算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为:

能源(或电力)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

能源(或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47.货(客)运量

指运输业实际运送的货物(旅客)数量。货运按吨计算,客运按人计算。货物不论运输距离长短,货物类型,均按实际重量统计;旅客不论行程远近或票价多少,均按一人一次作为客运量统计。半价票,小孩票也按一人统计。货(客)

运量反映运输业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数量,也是制定和检查运输生产计划,研究运输发展规模和速度的重要指标。

48.货物(旅客)周转量

指运输业运送的货物(旅客)与其相应运输距离的乘积之和,通常以吨公里和人公里为计算单位。计算货物周转量通常按发出站与到达站之间的最短距离,也就是计费距离计算。它是反映运输业生产总成果的重要指标,也是编制和检查运输生产计划,计算运输效率,劳动生产率以及核算运输单位成本的主要基本资料。

49.货物吞吐量

是指经由水运进、出港区范围,并经过装卸的货物数量。货物吞吐量分别按国内进口(装卸)、出口(装船),外贸进口、出口统计。货物吞吐量按货物实际重量吨统计,以货物交接清单或货单上记载的重量吨为准。如无实际重量吨,可根据船舶装载情况来推算。在本港区内的水运转口分别按进口和出口各计算一次吞吐量。货物吞吐量是衡量港口生产规模的一个主要数量指标。

50.邮电业务总量

指以货币表现的邮电部门为用户传递信息和提供其他邮电服务的总量。它用各种邮电分类业务量,如函件件数、电报份数、长话张数、市内电话和农村电话的年均户数、订

销报刊、累计份数等,分别乘以相应的平均单价(不变价),加总后再加上出租电路和设备收入,代用户维护电话交换机和线路等设备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求得。邮电业务总量综合反映了一定时期邮电工业的总成果,是研究邮电业务量构成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

51.实际收入

指调查户家庭全部实际的现金收入。但不包括借贷收入,如提取银行存款、向亲友借入款、收回借出款以及其他各种暂收款。

52.居民生活费收入

指调查户家庭实际收入中能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即用实际收入减掉“赡养支出”和“赠送支出”减掉调查户“记帐补贴”、非家庭人口“搭伙费”以及“家庭副业支出”。具体包括工资收入、各种奖金、津贴,职工从单位得到的其他收入、个体经营者的净收益、个体被雇者收入、离退休再就业人员收入、其他就业收入、其他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家庭副业收入。

53.居民生活费支出

指调查户用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等八大类支出,均按用途划分归类。

54.零售物价总指数

是商业零售牌、议价、集市贸易价格的综合平均水平与基期水平对比的相对数。它综合反映价格总水平升降变化情况,说明货币购买力的强弱,以及物价变动对城乡人民生活支出的总影响。城市零售物价指数包括食品、衣着、日用品、文化娱乐用品、书报杂志、医药、建材和燃料8大类,36个小类。计算零售物价指数,根据全社会综合平均价格加权计算,其权数根据城市住户调查资料中居民消费零售额确定。

55.全社会零售物价指数

是全面反映市场零售物价总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通过它,可以观察国营商业零售牌价、议价和集市贸易价格的总升降水平,说明货币购买力的强弱,以及物价变动对城乡人民生活支出的总影响。

56.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是反映城镇职工及其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及其程度的相对数。它和零售物价指数的区别,其一是零售物价指数的观察对象是城乡居民购买的全部商品价格,而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观察对象只限城市职工及其家庭所购买的消费品价格。其二是零售物价指数只包括商品部分,而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则包括商品支出和服务支出两个部分。

57.国营商业零售物价指数

是反映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商业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它可以观察分析国营商业和代销合作社商业商品零售牌价、议价的总变动及其对城乡居民生活支出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

58.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是反映国家企业、个体商业及有关部门,以各种不同价格形式收购农副产品的价格综合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用其可以观察和研究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对农民货币收入和国家、企业、个体商业及有关部门支出的影响,以作为制订和检查农副产品价格政策的依据。

59.集市贸易价格指数

是反映城乡集市贸易商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通过它,可以观察集市贸易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研究集市贸易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研究集市价格和国营商业价格的比例关系,以及集市价格变动对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

60.出口总额

包括一般贸易出口,三来一补出口,三资企业出口。

61.一般贸易出口

指由外贸进出口公司、工农贸易进出口公司和地方性的进出口公司由国家统一安排的出口、代理出口和自营、联营

出口,其中包括进料加工出口,以及各进出口公司在国内以外汇结算方式售给外轮供应公司、友谊商店、华侨商店、广州贸易中心、出国人员服务公司和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资企业等的出口商品。

62.三来一补出口

指来料加工装配出口按工缴费计算,中小型补偿贸易按金额计算。

63.三资企业出口

指三资企业自己出口的本企业产品。不包括委托外贸进出口公司出口的商品。

64.地方进口到货总额

指由地方掌握使用的外汇,包括中央分配给地方的外汇,出口商品留成外汇、非贸易留成外汇、黄金留成外汇、地方货款外汇等的进口总额。进口到货以货物运达我国口岸或国境进行统计。

65.地方外汇进口

指地方各项留成外汇和地方货款外汇的进口,不包括中央分配给地方的外汇进口。

66.三资企业进口

指三资企业自己进口的部分,包括:①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和物资;②本企业生产经营用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其他物资。委托外贸进出口公司进口的不包括在内。

资料分析统计术语

统计术语 一、增量(增长量)、增速(增长速度)、增长率与增幅 增量:增长的绝对量(也作增长量)=末期量-基期量 增速:增长的相对量(也作增长速度)=(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增长率:与增速的计算式相同。 增幅:与增速的计算式相同。 【例】某地区去年的人口为45 万人,而今年的人口为54 万人。则今年该地区人口的 增长量为9万人(=54-45),增长率为20%(=(54-45)÷45)。 类似的,可以定义减少量、减少率、减幅等概念。 减少量:=基期量-末期量 减少率:=(基期量-末期量)÷基期量 【例】某地区前年的人口为50 万人,而去年的人口为45 万人。则去年该地区人口的 减少量为5万人(=50-45),减少率为10%(=(50-45)÷50)。 【注】从减少量和减少率的定义容易发现,所谓减少了5 万人,即增加了(-5)万人 减少率为10%,即增长率为(-10%) 二、百分数与百分点 百分数:n%即n/100 【例】某国去年粮食产量为150 万吨,今年粮食增产了30 万吨,则今年粮食增产20%(30÷150×100%)百分点:n个百分点,即n%即n/100 (注意百分点不带百分号) 【例】某国今年粮食增产20%,去年增产了12%,则粮食的增长率提高了8 个百分点(20%-12%=8%)【注】实际量之间的比较一般用“百分数”表示,需要先相减后再除以基期值(即增长率);增长率(或比例)之间的比较一般用“百分点”表示,只需要直接相减即可,不需要再除以基期值。 三、同比与环比 同比:与上一年的同一期相比 环比: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 【例】如现期为2008年8月,则同比指相对2007年8 月的变化,环比指相对2008年7 月的变化。特别的,相对于2008年1月,其环比指相对2007 年12 月的变化。 十大核心要点 核心要点一:时间表述要点提示 资料分析材料当中出现的大量统计性数据往往是与时间相关联的,因此“时间表述”是资料分析试题当中极其重要的关键信息。国家及地方考试题当中在“时间表述”上做文章的情况非常的普遍,并且也越来越隐蔽化,更是广大考生在匆忙答题时特别容易忽略而掉入陷阱的常见盲区。 “时间表述”五大考点 一、问题里所问到的时间点与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点并未完全吻合。比如问题问到的年份是材料所提供年份的“去年”、“前年”或者“明年”之类。 二、问题里所问到的时间段与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段并未完全吻合。比如材料中提供的是2001~2007 年的数据,但问题只问到2002~2006 年的数据。 三、问题里所问到的时间与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存在包含关系。比如材料中提供的是2007年第一季度的数据,但问题问到的是2007年的数据;或者反过来。 四、考生往往只将“年份”理解为“时间表述”,容易忽略诸如月份、季度、半年等其他“时间表述”。 五、材料当中所提供的时间的表述方式或者表达顺序有可能存在和常规不一致的地方,需要考生特别留心。核心要点二:单位表述 要点提示

统计指标及指标解释

统计指标及指标解释 1、主要业务活动:具体填写各单位的一至三种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并按其重要程度或增加值所占比重,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筹建单位按建成投产(营业)后活动性质填写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 2、从业人员: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

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建筑业整建制使用的人员。 女性从人员:指从业人员中为女性的人员数。 3、控股情况:根据企业实收资本中某种经济成分的出资人的实际投资情况,或出资人对企业资产的实际控制、支配程度进行分类,填写相关类型代码。具体分为1:国有控股;2:集体控股;3:私人控股;4:港澳台商控股;5:外商控股;6:其他。本项限企业法人填写,分支机构不填。 (1)国有控股:包括①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

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国有绝对控股;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国有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国有协议控股。 投资双方各占50%,且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的企业,若其中一方为国有经济成分的,一律按国有控股处理。 (2)集体控股:包括①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集体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集体绝对控股;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集体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集体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集体协议控股。 (3)私人控股:包括①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私人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私人绝对控股;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私人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核算)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总产出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地区生产总值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三次产业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我国的三产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有货币形式的,也有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出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付,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原则上,固定资产折旧应按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计算,但是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的基础,所以暂时还不能采用上述办法。 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税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 支出法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支出法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统计学相关术语

统计学相关术语 1、概率(proability):度量一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实数,其值介于0 与1 之间。一随机事件的慨率可看作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试验时,该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值,也可看作对事件发生的相信程度。 2、统计学(statistics):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也就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主要又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3、描述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描述统计是通过图表或数学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对数据的分布状态、数字特征和随机变量之间关系进行估计和描述的方法。目的是描述数据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规律。描述统计分为集中趋势分析和离中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三大部分。 4、推断统计(Inferential Statistics):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做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主要包括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两种方法。 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划分,一方面反映了统计方法发展的前后两个阶段,同时也反映了应用统计方法探索客观事物数量规律性的不同过程。 5、数值型数据(metric data):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对事物的精确测度,例如:身高为175cm、168cm、183cm。 6、分类数据(categorical data) :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例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类。 7、总体(population):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 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个体也称为元素。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有限总体的范围能够明确确定,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的;无限总体

统计术语大全

统计术语 A acceptance region接受区域 adjusted校正的 allocation配置、布局 alternative hypothesis备择假设 * analysis of variance方差分析 * analysis of covariance协方差分析 ANOCOVA=Analysis of covariance * ANOVA=Analysis of variance arithmetic mean算术平均值 association关联性 * assumed mean假定平均值 * asymmetric distribution非对称分布 autoregressive自回归(的) averages平均量 B bar chart条线图 Bartlett\'s test巴特利特检验 * Bayes, -ian贝叶斯的、贝叶斯 beta function贝塔函数 between(间)内 bias偏倚 biased question有偏质问 * binomial distribution二项分布 binomial theorem二项定理 bioassay生物鉴定法 bivariate normal distribution二元正态分布 blind test盲检法 Bonferroni\'s inequality Bonferroni不等式 bootstrap自助法 Box-Cox transformation Box-Cox变换 C canonical correlation典型相关 case control study案例对照研究 categorization分类 categorize分类 category类别 causality因果关系 central limit theorem中心极限定理 Chebyshev\'s inequality切比雪夫不等式 χ2-statisticχ2统计量 χ2-testχ2检验 classification分类 cluster analysis聚类分析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国内贸易统计指标.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17 --国内贸易统计指标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之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一、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单位 : 1. 售予城乡居民的各种生活消费品; 2. 售予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各类商品; 3. 售予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商品,以及以零售方式售予各类企业的商品。具体包括:用于非生产和社会交往的办公用品,如通讯设备、计算器具和设备、电讯网络设备、文印设备、音像视听器材和设备、纸张、本册、文具及装订文印材料、家具、日用电器、针纺织品、清洁卫生用品、文体用品、奖品、纪念品、礼品等; 供内部人员乘坐的交通工具和燃料;用于办公设施修缮的各类配件、材料、工具等;用于取暖和防暑降温的设备、燃料、材料及食品等;专用于教学的用品和设备;非营利医疗机构的中、西药品、中药材和医疗设备器材;非专用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对外营业的内部食堂用的餐具、炊具、设备、清洁卫生工具和食品、燃料等;军队、武警用于其人员生活的衣着品和个人用品;其他各类非生产性设备和用品。 二、餐饮业出售的主食、菜肴、烟酒饮料和其他商品。 三、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售予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书报杂志、音像制品、邮品等。 四、其他服务业出售的食品、烟酒饮料、服装鞋帽、日常生活用品、医药保健用品、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玩具、殡葬用品以及其他消费品。 2. 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销、存总额

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业企业 (单位以本企业 (单位为总体的, 从国内、国外市场购进的商品总量,销售和出口的商品总量、库存商品总量等情况。该指标可以反映商品流转过程中商品的购进、销售、库存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存在的问题。 3. 商品购进总额 指从本企业 (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 (包括从境外直接进口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总额。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业从国内、国外市场上购进商品的总量。商品购进总额包括:(1从工农业生产者购进的商品; (2从出版社、报社的出版发行部门购进的图书、杂志和报纸; (3从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单位购进的商品; (4从其他单位购进的商品,如从机关、团体、企业等单位购进的剩余物资,从餐饮业、服务业购进的商品,从海关、市场管理部门购进的缉私和没收的商品,从居民手中收购的废旧商品等; (5从国 (境外直接进口的商品。不包括企业(单位为自身经营用和未通过买卖行为而收入的商品以及销售退回、商品升溢等。 4. 商品销售总额 指对本企业 (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出售 (包括对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总额。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业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商品以及出口商品的总量。商品销售总额包括:(1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消费用的商品; (2售给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服务业等作为生产、经营使用的商品; (3售给批发零售贸易业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 (4对国 (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不包括出售本企业 (单位自用的废旧包装用品;未通过买卖行为付出的商品;经本单位介绍,由买卖双方直接结算, 本单位只收取手续费的业务;购货退出的商品以及商品损耗和损失等。 5. 批发零售贸易业库存 指报告期末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 (单位已取得所有权的商品。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企业 (单位的商品库存情况和对市场商品供应的保证程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1、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年)内本国居民在国内或在国外从事物质生产和劳务活动所提供的社会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各经济活动部门增加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总和。它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各经济部门增加值的总和。 3、增加值 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总产出扣除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及其他物质消耗(包括外购劳务)之后的价值。 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收入法或成本法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生产法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4、三次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上述各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包括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社会福利、公共行政和国防等)。 5、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该指标与人口增长率的区别是未包含人口迁移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

实际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就是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当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增长。 6、就业人员 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该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它包括:(1)全部职工;(2)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个体劳动者;(4)乡镇企业从业人员;(5)农村劳动力。 7、失业人员及失业率 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城镇失业率是城镇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加城镇失业人数之比。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城镇可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失业的人数比重,也是分析就业水平的主要指标。 8、下岗职工 指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单位未安排任何一种劳动岗位,等待重新安排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包括单位“内退”人员、“轮岗及歇岗”期间的人员,由于单位原因“放长假”人员、“待岗”人员和单位停工、停产下岗、企业裁员下岗的人员。不包括下岗后仍在原单位参加转岗培训的人员。 9、下岗职工生活费 指符合“下岗人员”定义的下岗职工在原单位领取的无论以何种渠道和各种名义发放的基本工资、比例工资、生活费、补助费、救济金、困难职工补贴等现金和实物折款额。 10、下岗再就业职工指符合“下岗人员”定义的下岗职工,在城镇劳动力抽样时点前一周内以各种形式为取得收入而劳动1小时以上的人。这里所说的“劳动”是指为获取工资、实物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的国家法律所不禁止的、对社会有益的各种生产、经营和服务性活动。 11、平均工资及工资指数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

统计学名词解释及公式

第1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一、学习指导 统计学是处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技术,它几乎被应用到所有的学科检验领域。本章首先介绍统计学的含义和应用领域,然后介绍统计数据的类型及其来源,最后介绍统计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本章各节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如下表所示。 概念:统计学,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统计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 统计的其他应用领域。 概念: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不同数据的特点。 概念:观测数据,实验数据。 概念: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二手数据的特点。 概念:抽样调查,普查。 数据的间接来源。 数据的收集方法。 调查方案的内容。 概念。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 统计数据的质量。 概念:总体,样本。 概念:参数,统计量。 概念:变量,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 型变量,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 二、主要术语 1.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3.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4.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5.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6.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 7.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8.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9.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10.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

11.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 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收集方法。 12.普查: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13.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1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5.样本容量:也称样本量,是构成样本的元素数目。 16.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7.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8.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19.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 20.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 21.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 22.离散型变量: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 23.连续型变量: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 四、习题答案 1.D 2.D 3.A 4.B 5.A 6.D 7.C 8.B 9.A 10.A 11.C、12.C 13.B 14.A 15.C 16.D 17.C 18.A 19.C 20.D 21.A 22.C 23.C 24.B 25.D 26.C 27.B 28.D 29.A 30.D 31.A 32.B 33.C 34.A 35.A 36.A 37.D 38.B 39.B 40.C 41.C 42.D 43.C 44.D 45.A 46.B 47.C 48.A 49.C 50.D 51.A 52.C 53.D 54.A 55.B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1.国生产总值(GDP) 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围,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所生产和提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从生产角度说,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说,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从使用角度说,它是最终用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流动资产以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 2.总产出 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 3.中间投入 指一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3.增加值 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国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 4.国民生产总值(GNP) 等于国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和财

产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红利、利息、地租等财产收入扣除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的余额)之和。 5.世界上通行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它是世界上通行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6.中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

统计术语大汇总

统计术语大汇总 育龙网 WWW.CHINA-B.C0M 2009年08月26日来源:互联网 育龙网核心提示: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考生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考生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从而得出准确的答案。此种类型类似于数量关系的数学运算,但一般比数学运算要简单。文字资料分析题中经常会涉及一些统计术语,专家就其中涉及的部分术语为大家做简要解析。 百分数与百分点 1.百分数 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1)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20。算法是:100×=120。 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是80。算法是:100×=80。 2)例如,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那么现在就是20。算法:100×20%=20。 【注意】占、超、为、增的含义: (1)“占计划百分之几”用完成数÷计划数×100%。 例如,计划为100,完成80,占计划就是80%。 (2)“超计划的百分之几”要扣除基数。 例如,计划为100,完成120,超计划的就是×100%=20%。 (3)“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者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用今年的÷去年的×100%。

例如,今年完成256个单位,去年为100个单位,今年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 256÷100×100%=256%。 (4)“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除原有基数。 例如,去年100,今年256,算法就是÷100×100%,比去年增长156%。 2.百分点 指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例如,工业增加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19%,去年增长速度为16%,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今年物价上升了8%,去年物价上升了10%,今年比去年物价上升幅度下降了2个百分点。 倍数与翻番 1.倍数 两个有联系指标的对比。例如,某城市2000年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4.8平方米,为1978年3.8平方米的3.9倍。 2.翻番 指数量加倍。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就是指2020年的GDP是2000年的4倍。翻n番应为原来数A×2n。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1.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指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相比的动态相对数。它等于报告期水平对基期水平之比。表示报告期为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多少倍。发展速度大于100%表示上升;小于100%表示下降。 由于基期水平可以是最初水平,也可以是前一期水平,所以发展速度有两种——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 2.增长速度

(完整版)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5)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6)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国土--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 气候--指地球与大气之间长期能量交换与质量交换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环境状态,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既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环境要素之一,又是供给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值是用来描述一个地区气候状况的主要参数,而各种气象要素某年、某月的平均值(或总量)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天气气候状况的重要特征。 自然资源--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资源。自然资源一般可以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指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非再生资源指在使用后不能再生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地热能源。 土地资源--土地指陆地的表层部分,它主要由岩石、岩石的风化物和土壤构成。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可以分为农用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建筑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筑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滩涂、荒漠、戈壁、冰川和石山等。 耕地面积--指经过开垦用以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耘的土地面积。包括种有作物的土地面积、休闲地、新开荒地和抛荒未满三年的土地面积。 林业用地面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面积,包括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等。 草地面积--指牧区和农区用于放牧牲畜或割草,植被盖度在5%以上的草原、草坡、草山等面积。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种植或改良的草地面积。 森林资源--指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林木指树木和竹子。森林指以乔木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是集生的乔木及与共同作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气候等的总体。 活立木总蓄积量--指一定范围内土地上全部树木蓄积的总量,包括森林蓄积、疏林蓄积、散生木蓄积和四旁树蓄积。 森林面积--指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林地或冠幅宽度10米以上的林带的面积,即有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包括天然起源和人工起源的针叶林面积、阔叶林面积、针阔混交林面积和竹林面积,不包括灌木林地面积和疏林地面积。 森林蓄积量--指一定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材积。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衡量森林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依据。 森林覆盖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森林覆盖率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态平衡状况的重要指标。在计算森林覆盖率时,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计算公式为: 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水资源--水在自然界中以固体、液体和气态三种聚集状态存在,分布于海洋、陆地(包括土壤)以及大气之中,通过水循环形成水资源。水资源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 地表水和地下水--陆地上的水因空间分布不同,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指分别存在于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冰盖等水体中水分的总称,又称陆地水。地下水指储存在地面以下饱和岩土孔隙、裂隙及溶洞中的水。 内陆水域总面积--指江、河、湖泊、池塘、塘堰、水库等各种流水或蓄水的水面占地面积。 海洋--是海和洋的统称。洋为地球表面上相连接的广大咸水水体的主体部分。海为地球表面相连接的广大咸水水体被陆地、岛礁、半岛包围或分隔的边缘部分。 海水可养殖面积--指利用滩涂、浅海、港湾进行鱼、虾、蟹、贝、藻等海水经济动植物的人工养殖的水面面积。 径流--指陆地上接受降水后扣除损耗外,从地表和地下向流域出口断面汇集的水流。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壤中流。地表径流指沿地表向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汇集的水流;地下径流指沿潜水层或隔水层间的含水层,向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汇集的地下水水流。 径流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用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计算公式为: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矿产资源--矿产指由地质作用形成,富集于地壳中或出露于地表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矿产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矿产基础储量--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是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界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示。 流域--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干流和支流,干支流共同组成这条河流的水系。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集水区域,这个集水区域就称为该河流的流域。 外流河--指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称为外流区域。 内陆河--指在陆地内部干燥地区,河水沿途消失于沙漠或注入内陆湖泊的河流。供给内陆河河水的区域称为内陆区域。

读懂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掌握的100个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读懂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掌握的 100个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1.什么是GDP?如何全面看待GDP? 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省及省以下称地区生产总值或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规模,在诸多经济指标中居于中心地位,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最重要的指标,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情况的晴雨表。 GDP核算的对象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即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经济单位。如美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中国的GDP,而中国公司在美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美国的GDP。 GDP核算的范围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GDP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三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如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生产的机械设备,娱 1

乐服务企业提供的娱乐服务;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如城乡居民自有住房服务。 GDP是世界组织和各国官方普遍认可、广泛采用的重要经济指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感叹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GDP自身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所决定的:GDP涵盖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各行各业,计算简便,可操作性较强。它采用“增加值”的概念,剔除了传统总量指标——社会总产值的重复计算,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上分别统计的新增投入及附加价值,理论上说不重复、不遗漏,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总量,是政府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经济实力比较的重要指标。 当然,GDP的缺点也十分突出。 第一,GDP忽视了社会生产所消耗的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成本,相反,GDP计算中还记入不少与福利无关的费用(如环境污染恶化导致的居民“抵御性支出”)。

统计英文词汇

A abscissa横坐标 absence rate缺勤率 absolute number绝对数 absolute value绝对值 accident error偶然误差 accumulated frequency累积频数 alternative hypothesis备择假设 analysis of data分析资料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方差分析 arith-log paper算术对数纸 arithmetic mean算术均数 assumed mean假定均数 arithmetic weighted mean加权算术均数asymmetry coefficient偏度系数 average平均数 average deviation平均差 B bar chart直条图、条图 bias偏性 binomial distribution二项分布 biometrics生物统计学 bivariate normal population双变量正态总体 C cartogram统计图 case fatality rate(or case mortality)病死率 census普查 chi-sguare(X2) test卡方检验 central tendency集中趋势 class interval组距 classification分组、分类 cluster sampling整群抽样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相关系数 coefficient of regression回归系数 coefficient of variability(or coefficieut of variation)变异系数 collection of data收集资料 column列(栏) combinative table组合表 combined standard deviation合并标准差 combined variance(or poolled variance)合并方差complete survey全面调查

常用统计术语

常用统计术语 1、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2、基期统计上通常把作为比较的基础时期称为基期。 3、报告期统计上通常把和基期对比的时期称为计算期或报告期。 4、发展速度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用来说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即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快慢。其计算公式为:发展速度=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发展速度一般用百分数(以基期水平为100)表示,当比例数较大时,则用倍数表示较为合适。 5、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发展水平之比,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总的发展速度。 6、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前一时期发展水平之比,反映社会经济现象逐期的发展程度。 7、增长量增长量是时间数列中两个发展水平之差,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或减少)的绝对量,即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 8、增长速度是根据增长量与基期水平对比而求得的一种相对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速度,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百分之几(或若干倍)。其计算公式为:增长速度=(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计算结果若为正值,则称为增长速度或增长率;若是负值,则称为降低速度或降低率。 9、平均发展速度指一定时期内各单位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发展的平均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根据环比发展速度计算:= =

根据发展水平计算:= 公式中,代表平均发展速度,表示历年的环比发展速度,n表示基年以后各年的项数,表示报告期发展水平,表示基期发展水平。 10、平均增长速度用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减的一般程度。平均增长速度不能根据各项的环比增长速度指标直接求出,在数额上,它等于平均发展速度减1,即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11、百分点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是百分数中相当于1%单位,通常用于两个百分数相减的场合。 12、现行价格也称当年价格,就是报告期当年的实际价格,如工业品出厂价格、农产品收购价格、商品零售价格等。 13、可比价格是指在不同时期的价值指标对比时,扣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以确切反映实物量的变化的价格。按可比价格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产品产量乘某一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另一种是用价格指数换算。一般来说,可比价格主要用来计算某指标的可比价增长速度。 14、权数在统计计算中,用来衡量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在总体中作用大小的数值叫权数。 15、番与倍“番”是按几何级数计算的,“倍”是按算术级数计算的。增加一倍,就是增加100%;翻一番,也是增加100%,但除了“一倍”与“一番”相当外,两倍与两番以上的数字含义就不同了,而且数字越大,差异越大。例如“增加两倍”,说明报告期水平相当于基期水平的300%,也就是增加了200%;而“翻两番”,就说明报告期水平相当于基期的400%(一番是二,二番是四,三番就是八),即增加了300%。同样,翻三番就是增加了700%,翻四番就是增加了1500%。

四、几种常见的统计指标与参数

上机实习内容2 几种常见的统计指标与参数 一、描述地理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 1、 平均数(Mean ) (1) 算术平均数(Arithmetic mean ) ① 简单算术平均数(Simple arithmetic mean ) 设有n 个地理数据n x x x x ,,,,321 ,其算数平均数x 可按下式计算: ∑==++++=n i i n x n n x x x x x 1 3211 练习1 求上海市1873-1940年100年内的年平均降水量的简单算术平均数。 /*调用Excel 中的average()函数求样本的简单算数平均数*/ 注意: 样本的简单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如有以下样本资料: 表1-1 13个样本的属性值 样本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属性值 5 7 5 4 6 7 8 5 4 7 8 6 20 全部资料的简单算术平均数约为7.08,实际上大部分数据(有10个)不超过7,如果去掉第13个属性值20,则剩下的12个数的平均数为6。 ② 加权算术平均数(Weighted arithmetic average ) 设有n 个地理数据n x x x x ,,,,321 ,其权重系数分别为n f f f f ,,,,321 ,其加权算术平均数x 可按下式计算: ∑∑=== ++++++++=n i i n i i i n n n f f x f f f f f x f x f x f x x 1 1321332211 练习2 根据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某山区县的人工造林地调查的分组数据求其加权算术平均数。 表1-2 某县人工造林地面积的统计分组数据 (单位:ha ) 分组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组中值 0.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10.5 频数 25 96 136 214 253 286 260 203 154 85 24 /*运用Excel 中的相对引用功能和求和sum()函数*/ 494.524 962524 *5.1096*5.125*5.0≈++++++= x

常用统计词汇

常用统计词汇 随着外语的普及,下面一些常用的统计词汇是我们必须掌握的: Absolute deviation, 绝对离差 Absolute number, 绝对数 Absolute residuals, 绝对残差 Acceleration array, 加速度立体阵 Acceleration in an arbitrary direction, 任意方向上的加速度Acceleration normal, 法向加速度 Acceleration space dimension, 加速度空间的维数Acceleration tangential, 切向加速度 Acceleration vector, 加速度向量 Acceptable hypothesis, 可接受假设 Accumulation, 累积 Accuracy, 准确度 Actual frequency, 实际频数 Adaptive estimator, 自适应估计量 Addition, 相加 Addition theorem, 加法定理 Additivity, 可加性 Adjusted rate, 调整率 Adjusted , 校正值 Admissible error, 容许误差 Aggregation, 聚集性 Alternative hypothesis, 备择假设 Among groups, 组间 Amounts, 总量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相关分析 Analysis of covariance, 协方差分析 Analysis of regression, 回归分析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时间序列分析 Analysis of variance, 方差分析 Angular transformation, 角转换 ANOV A (analysis of variance), 方差分析 ANOV A Models, 方差分析模型 Arcing, 弧/弧旋 Arcsine transformation, 反正弦变换 Area under the curve, 曲线面积 AREG , 评估从一个时间点到下一个时间点回归相关时的误差ARIMA, 季节和非季节性单变量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Arithmetic grid paper, 算术格纸 Arithmetic mean, 算术平均数 Arrhenius relation, 艾恩尼斯关系 Assessing fit, 拟合的评估 Associative laws, 结合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