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受热面的换热计算.

对流受热面的换热计算.

锅炉对流受热面的换热计算

大型电站锅炉的对流受热面是指对流换热为主的对流过热器和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直流锅炉的过渡区等,也包括辐射份额较大的屏式受热面。尽管这些受热面的结构布置、工质和烟气的参数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辐射传热所占的份额不同,但为了简化计算,均采用对流传热计算的规律,将辐射传热部分折算到对流传热,各个不同受热面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对流受热面的换热计算,不论是设计计算还是校核计算,都是利用对流传热方程和烟气侧与工质侧的热平衡方程,分别从对流传热和热平衡的角度来表达对流受热面的对流换热量。

对流受热面换热计算的基本方程

1.受热面的对流传热方程

d j

, kJ/kg K tH Q B ?= 式中d Q ——以对流方式由烟气传递给受热面内工质的热量,以1kg 燃料(固体、液体)或31m ;燃料(气体)为基准;K ——传热系数,W/(m 2·℃);t ?——传热温压,℃;H ——参与对流换热的受热面面积,m 2;j B ——锅炉计算燃料量,kg/s 。

2.烟气侧热平衡方程

对各段受热面,烟气侧热平衡方程是基本相同的,为

()0d y y lk ,kJ/kg Q h h h ?α'''=-+?

式中 ?——保热系数,考虑散热损失的影响;y

h '、y "h ——烟气在该受热面入口及出口截面上的平均焓值,kJ/kg ;0lk h ——对应于过量空气系数1α=时,漏入该段受热面烟气侧

的冷空气焓值,kJ/kg ;α?——该段受热面的漏风系数。

3.工质侧热平衡方程

对于布置在不同位置、不同工质状态的受热面,工质吸热量的计算方法不同。

(1)布置在炉膛出口处的屏式过热器或对流过热器。

这一类受热面的工质总吸热量由两部分组成:屏间(或对流受热面)烟气的对流换热量和炉膛烟气的辐射换热量,所以,在计算屏(或对流受热面)的对流换热量时,应从工质吸收的热量中扣除该受热面接受的炉膛辐射热量,即

()d f j

"Q ,kJ/kg D h h Q B '-=- 式中 f Q ——受热面吸收来自炉膛的辐射热量,kJ/kg ;D ——工质流量,kg/s ;"h 、h '——受热面出口及入口的工质焓值,kJ/kg 。

来自炉膛烟气的辐射热量f Q '可能不会全部被屏式过热器吸收,将有一部分热量f "Q 透射到屏后的其他受热面,另外屏间烟气的辐射热量也会投射到屏后的受热面上,用P "Q 表示。所以,屏式过热器及其后的对流过热器的工质吸收炉膛的辐射热量为

()

f f f P ""Q Q Q Q '=-+

来自炉膛的烟气辐射热量是由炉膛传热计算确定的,即 11

f j "q F Q B βηH '=

式中 1"F ——炉膛出口烟窗面积,m 2;β——考虑炉膛与屏相互辐射影响的修正系数;q H ——炉膛有效辐射受热面积的屏间热负荷;1η——沿炉膛高度面积热负荷的不均匀系数。

炉膛辐射透射到屏后受热面的热量按下式计算,即

()f p

f 1"",kJ/k

g Q a x Q β'-=

屏间烟气对屏后受热面的辐射热量为

40p pj r

p j "",kJ/kg aF T Q B σξ=

(2)布置在水平烟道和尾部烟道中的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及直流锅炉的过渡区等受热面内工质的吸热量按下式计算,即

()d j

",kJ/kg D h h Q B '-= (3)空气预热器中空气的吸热量为

()

ky 00d ky ky ky ",kJ/kg 2Q h h αβ'''=+- 主要对流受热面的计算特点

1、对流过热器和再热器的计算

对流过热器和再热器均为烟气横向冲刷(顺列或错列),按平均烟气温度(进口截面和出口截面烟气温度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平均烟气流速,计算烟气量的过量空气系数亦取进口和出口过量空气系数的平均值。

过热器或再热器受热面吸收来自炉膛的辐射热lf Q 时,应在热平衡计算中考虑这部分热量。在所计算的对流过热器或再热器前布置有凝渣管或屏式受热面的情况下,计算lf Q 时需计及凝渣管或屏式受热面的吸热量对lf Q 的影响。

计算燃烧产物管间辐射的辐射放热系数时,应考虑位于过热器或再热器受热面前和其间

的气室空间容积的辐射,对平均有效辐射层厚度进行修正。位于管束后的气室空间对管圈的辐射忽略不计。

当采用锅炉尾部竖井分隔烟道及烟气挡板调节再热蒸汽温度时,在两烟道中,分别按流经受热面计算区段的烟气份额计算烟气出口温度和焓值,而后按均匀混合计算进入到下一级受热面的入口烟气温度和焓值。

过热器(和再热器)中间均装有喷水减温器,通常以减温器为界分为两级独立的受热面进行计算。如果减温器前后的受热面管组布置在同一烟气区段内,可合并在一起进行传热系数的计算,对两部分按其实际温度分别计算温压。

减温器前蒸汽流量q D 较减温器后的蒸汽流量h D 要小,其差值为喷水量D ?,喷水减温器的热量平衡为

()q

jws q jw D h h D h '?-=? 进一步可得D ?值与减温器中蒸汽焓的降低值jw h ?间的关系,即

jw h q q q

jws h D D D D h h ??=-='- 式中 q

"h ——减温器前级受热面出口蒸汽焓,即减温器进口蒸汽焓;q h '——减温器后级受热面入口蒸汽焓,即减温器出口蒸汽焓;jws h ——进入减温器中喷水的焓。

2、蒸发管束及附加受热面的计算

(一)凝渣管束

一般情况下,凝渣管束布置在炉膛的出口,并且通常系炉膛水冷壁的延伸部分,管内介质系汽水混合物,可按错列管束计算。

由于凝渣管束往往直接布置在炉膛出口窗后,因此必须考虑吸收炉膛的辐射热,计算受热面的对流传热量时,应从凝渣管束的总换热量中扣除辐射换热量。

(二)直流锅炉过渡区

在直流锅炉中,为了减轻锅内积盐所造成的危害,常将盐分容易沉积区域的受热面,布置在烟气温度较低的区域,称为过渡区域。当锅炉给水品质足够高时,可以不限制过渡区域的布置位置。

在所有可能的负荷情况下,过渡区进口蒸汽湿度应不小于15%~20%,而过渡区受热面出口蒸汽过热度不小于20℃。如在过渡区前装置了分离器,其进口的蒸汽可取为干蒸汽。

过渡区的计算与过热器受热面计算区别不大,过热度较低且数值不大于40℃时,过渡区的传热温压计算可简化为烟气平均温度与饱和温度之差;如过热度高于40℃,则需按有介质状态变化的情况,分段计算传热温压。

(三)转向气室

在现代电站锅炉结构中,转向气室内常布置有敷壁管的受热面或稀疏的悬吊管受热面,烟气在转向气室中的流动速度较低,一般按辐射换热进行计算。同时又由于转向气室中的换热量在整台锅炉的换热中所占的份额较小,因此,常作简化计算。转向气室的换热方程为()f hg ,kJ/kg Q t H α?=-

式中H ——换热面积,2

m 。

转向气室的有效辐射层厚度可按气室的长、宽、高三维尺寸a 、

b 、

c 计算,即

2.2,m 111s a b c

=++ 计算辐射放热系数的定性烟气温度取烟气平均温度,灰污系数可近似选取:固体燃料0.0086 m 2·℃/W ,液体燃料0.007 m 2·℃/W ,气体燃料0.0055 m 2·℃/W.

敷壁辐射受热面按与炉膛水冷壁受热面类似的方法计算。对为数不多的悬吊管等,同样按辐射投影面计算,并考虑辐射角系数的修正。

当计算灰污壁温hg t 时,对受热面内不同介质的温度,应分别进行计算。转向气室的换热量为各部分换热量之和。

(四)、过热器、再热器的附加受热面及悬吊管

在过热器、再热器或其他主受热面区段内布置有另一种介质状态的附加受热面,或虽属同一介质状态,但属于单独计算的受热面时,附加受热面所吸收的热量包括在计算主受热面的烟气发热量中。主受热面区段的敷壁管(包括烟道四壁、烟道顶部和底部)及主受热面的悬吊管等均属于附加受热面。

当附加受热面的数量不大于主受热面10%时,附加受热面的换热可按下述方法计算。无论附加受热面与主受热面结构形式是否相同,通常因受烟气冲刷较差,计算受热面积时往往引入经验修正系数。敷壁管按与水冷壁相同的方法计算,悬吊管按圆周受热面计算,修正系数可取为0.5。附加受热面的传热系数取等于主受热面的传热系数。

附加受热面与主受热面并联布置时,取烟气平均温度与附加受热面工质平均温度之差值作为附加受热面的传热温压。当附加受热面串联在主受热面之后时,取烟气出口端温度与工质平均温度之差为传热温压。

换热计算式为

fj

fj j H K t Q B '?=

式中 H '——以修正系数修正后的附加受热面积,2

m ;K ——主受热面传热系数,W/ (m 2·℃);fj t ?——附加受热面的传热温压,℃。 3、省煤器的计算

省煤器的计算过程与过热器、再热器类似,两级布置省煤器的每一级的计算与单级省煤器的计算相同。

当进行省煤器的设计计算时,省煤器的计算吸热量可由汽水吸热平衡方程近似估算,即

sm yx gl ph 4

100,kJ/kg 100Q Q Q q η=-∑- 式中 yx Q ——1kg 燃料的有效利用热量;ph Q ∑——炉膛及各级受热面(除省煤器外)的吸热量,需代入由热平衡方程计算的数值。

当由炉膛沿烟气流程逐级计算受热面时,省煤器进口烟气温度为已知值,当从锅炉尾部逆烟气流程逐级计算受热面时,省煤器出口烟气温度为已知值。无论哪一种情况,通常省煤器进口水温度是已知值。省煤器中传热温压,按烟气和水相互流动方向所构成的系统进行计算。

在省煤器的计算中,计算流经省煤器的实际水流量sm Q 时,应考虑排污量、自用蒸汽量、喷水减温水量等。

当进行布置在尾部竖井分隔烟道中的省煤器计算时,需要考虑分隔烟道中流过的烟气份额,以确定烟气速度和计算省煤器出口温度。

4、空气预热器的计算

管式空气预热器为单级布置时,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计算。如空气预热器为双级布置,则上级(第二级)和下级(第一级)分别进行计算。

空气预热器的计算需依据空气的实际流量,合理估计漏风系数是很重要的,并需要考虑抽取温风的比例。当全部空气均在空气预热器内加热时,对单级空气预热器或双级布置的空气预热器的第二级,空气侧出口过量空气系数为

ky 11zf ""βαααII =-?-?

式中1"α——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1α?——炉膛漏风系数;zf α?——制粉系统漏风数。

双级布置空气预热器的第一级,其出口过量空气系数为;

ky ky 2""ββαI II =+?

式中2α?——第二级空气预热器的漏风;

只有一部分空气在第二级空气预热器内加热时,第二级空气预热器按实际空气流量进行计算。

当采用热风再循环时,提高了预热器入口的空气温度。再循环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称为循环系数,由式(10-76)计算,即()ky lk yz ky ky rk ky

"t t t t ββα'-=+?'- 式中ky α?——整个空气预热器中空气流动部分的漏风系数,可取等于烟气侧的漏风系数;

lk t 、rk t 、ky

t '——冷空气温度、热空气温度和空气预热器入口空气温度,℃。热风再循环时,热平衡、温压、空气的平均温度及平均流速均要按空气的实际流量及空气的实际温度去计算。

烟气或空气的平均温度按各自进、出口端的算术平均值计算。传热温压按不同的流动系统计算,烟气和空气的平均流速按实际流量及平均温度确定。

除第二级空气预热器外,由于烟气温度较低,辐射放热系数可以不计。

在进行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校核热力计算时,其受热面面积和介质流通截面积均与制造厂家所采用的蓄热板板型有关,需要根据厂家提供的单位容积蓄热板的受热面面积和单位面积的流通截面积计算;传热温压按逆流温压计算;各制造厂家根据不同蓄热板型所提供的传热系数计算式有所不同。

对流受热面的换热计算.

对流受热面的换热计算. 锅炉对流受热面的换热计算 大型电站锅炉的对流受热面是指对流换热为主的对流过热器和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直流锅炉的过渡区等,也包括辐射份额较大的屏式受热面。尽管这些受热面的结构布置、工质和烟气的参数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辐射传热所占的份额不同,但为了简化计算,均采用对流传热计算的规律,将辐射传热部分折算到对流传热,各个不同受热面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对流受热面的换热计算,不论是设计计算还是校核计算,都是利用对流传热方程和烟气侧与工质侧的热平衡方程,分别从对流传热和热平衡的角度来表达对流受热面的对流换热量。 对流受热面换热计算的基本方程 1.受热面的对流传热方程 d j , kJ/kg K tH Q B ?= 式中d Q ——以对流方式由烟气传递给受热面内工质的热量,以1kg 燃料(固体、液体)或31m ;燃料(气体)为基准;K ——传热系数,W/(m 2·℃);t ?——传热温压,℃;H ——参与对流换热的受热面面积,m 2;j B ——锅炉计算燃料量,kg/s 。 2.烟气侧热平衡方程 对各段受热面,烟气侧热平衡方程是基本相同的,为 ()0d y y lk ,kJ/kg Q h h h ?α'''=-+? 式中 ?——保热系数,考虑散热损失的影响;y h '、y "h ——烟气在该受热面入口及出口截面上的平均焓值,kJ/kg ;0lk h ——对应于过量空气系数1α=时,漏入该段受热面烟气侧 的冷空气焓值,kJ/kg ;α?——该段受热面的漏风系数。 3.工质侧热平衡方程 对于布置在不同位置、不同工质状态的受热面,工质吸热量的计算方法不同。

对流换热量计算公式

对流换热量计算公式 对流换热是物体或空气内气体粒子之间相互间接接触而发生的 热量交换过程。它包括散射传播,比如温度差引起的热量传递,以及气体内的温度梯度能引起的热量传导现象。由于温度梯度的影响,高温气体中的分子热和体积能释放出来,从而使得低温气体中的分子热和体积能增加,从而使低温气体向周围空气温度高的方向辐射热量,从而实现换热。 二、对流换热量计算公式 对流换热量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衡量对流换热的大小: Q=hA(T2-T1),其中,Q是换热量,单位是W,h是换热系数,A是换热表面积,单位是m2,T1、T2分别为表面温度向量的温度值。 当换热的表面积A和温度差都是已知的时候,可以使用以上计算公式来计算换热量Q。此时换热系数h通常被称为对流换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又可以分为气体对流换热系数、液体对流换热系数和固体对流换热系数。 气体对流换热系数是指空气中气体的换热系数,用来衡量气体的换热能力。由于气体的存在,空气中总有一个温度分布,温度越高的区域总是以一定的速率向温度越低的区域辐射热量,而这个热量辐射机制就是指气体对流换热的作用,也就是气体对流换热系数。 液体对流换热系数指的是液体中液体粒子间温度差引起的换热 现象。由于液体比空气有更大的密度,所以液体换热速度也比空气更快,因此液体对流换热系数也比气体对流换热系数要大。

固体对流换热系数指的是固体中固体粒子间温度差引起的换热 现象。由于固体的热传导性能比液体好,因此固体对流换热系数也比液体对流换热系数要大。 三、计算步骤 1.首先,要计算对流换热量,就必须知道不同表面之间的温度差,以及换热表面积A,换热系数h; 2.其次,建立热力学平衡模型,利用模型来计算换热量Q; 3.最后,根据换热量和换热表面积来求得温度差。 四、注意事项 1.在求解对流换热量时,一定要正确地估算换热表面积和对流换热系数,以精确地求出换热量; 2.表面的表面粗糙或表面的湿度会影响对流换热,因此在计算过程中应考虑清楚; 3.在计算过程中,也要考虑温度梯度本身也会随着温度而变化,温度梯度越大,温度差就越大,换热量也会越大。 五、结论 对流换热量计算公式是用来衡量对流换热量的大小的一种方法,计算步骤是:首先,要计算对流换热量,就必须知道不同表面之间的温度差,以及换热表面积A,换热系数h;其次,建立热力学平衡模型,利用模型来计算换热量Q;最后,根据换热量和换热表面积来求得温度差。在求解对流换热量时,一定要正确地估算换热表面积和对流换热系数,以及考虑温度梯度等因素,以便得到更准确的换热量。

对流换热系数公式

对流换热系数公式 对流换热系数公式是用来描述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热量传递能力的参数,它是工程领域中常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热传导过程中,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热量传递主要通过对流方式进行,对流换热系数公式可以用来计算这种热量传递的强度。 对流换热系数公式一般可以表示为h = α * ΔT,其中h表示对流换热系数,α表示传热系数,ΔT表示温度差。该公式的意义是:对流换热系数与传热系数成正比,与温度差成正比。换热系数越大,意味着热量传递越快,温度差越大,热量传递也越快。 在工程实践中,对流换热系数公式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是设计换热设备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换热设备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条件和流体性质,选择合适的对流换热系数公式,并进行计算和分析。这样可以确保换热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和稳定的工艺性能。 对流换热系数公式的选择和计算涉及到许多因素,如流体的性质、流动状态、流速、管道尺寸、壁面特性等。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对流换热系数公式进行计算。例如,在自然对流换热过程中,可以使用格拉斯霍夫公式进行计算;在强迫对流换热过程中,可以使用科里奥利公式进行计算。这些公式都是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得出的,可以在实际工程中得到较好的应用效果。

除了对流换热系数公式的选择和计算,还需要注意一些影响换热过程的因素。例如,流体的黏度、热导率、密度等参数都会影响对流换热系数的大小和变化规律。此外,换热表面的几何形状、表面粗糙度、表面温度等也会对对流换热系数产生影响。因此,在工程设计和实际运行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合适的对流换热系数公式,并进行合理的参数计算。 对流换热系数公式是热传导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它可以用来计算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热量传递强度。在工程实践中,合理选择和计算对流换热系数公式,可以有效提高换热设备的工作效率和性能稳定性。因此,对流换热系数公式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各种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及其计算公式

各种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及其计算公式对流换热是指热量通过传导和传导的方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在许多工程和自然现象中,对流换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各种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及其计算公式。 1.强制对流换热: 强制对流换热是指通过对流传热介质(如气体或液体)的外力驱动,使热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其特征包括: -较高的传热速率:由于外力使传热介质保持流动状态,因此强制对流传热速率较高。 -计算公式: Q=h*A*(Ts-T∞) 其中,Q是传热速率,h是对流换热系数,A是传热面积,Ts是表面温度,T∞是流体温度。 2.自然对流换热: 自然对流换热是指在没有外力驱动的情况下,通过自然气流或自然对流传热介质(如气体或液体)进行热量传输的过程。其特征包括:-由温度差引起的自然循环:由于温度差异造成的密度差异,导致气体或液体在物体表面形成循环,从而传热。 -计算公式: Q=α*A*ΔT

其中,Q是传热速率,α是自然对流换热系数,A是传热面积,ΔT 是温度差。 3.相变换热: 相变换热是指物体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其特征包括:-温度保持不变:当物体处于相变过程中时,温度保持不变,热量主要用于相变过程。 -计算公式: Q=m*L 其中,Q是传热速率,m是物体的质量,L是单位质量的相变潜热。 4.辐射换热: 辐射换热是指通过电磁辐射传播热量的过程。其特征包括: -不需要传热介质:辐射传热不需要传热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热量。 -计算公式: Q=ε*σ*A*(Th^4-Tc^4) 其中,Q是传热速率,ε是辐射率,σ是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A 是物体表面积,Th和Tc分别是辐射物体和周围环境的温度。 总结: 不同的对流换热过程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计算公式。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计算和分析热量的传

换热管换热面积计算公式

换热管换热面积计算公式 1.对流换热的换热面积计算公式: 对流换热是通过流体的流动进行热量传递的方式。在换热管内,流体存在一定速度和流动方向,局部形成了较强的对流换热条件。对于内部表面,对流换热面积的计算需要考虑流体的流通区域。 对于流体流过换热管的内弯曲段或弓形段,可以通过计算该段流体的流通面积来得到对应的对流换热面积。对于流体流过换热管的外弯曲段或弓形段,则可以通过计算流体在该段的平均传热系数和该段的周长来得到对应的对流换热面积。 2.辐射换热的换热面积计算公式: 辐射换热是通过热辐射进行能量传递的方式。在换热管内,换热管的壁面和流体之间存在一定的温度差,从而产生热辐射。对于辐射换热,其换热面积的计算需要考虑辐射的传热机理。 辐射换热的换热面积通常通过表面的辐射换热系数和流体的热辐射强度来计算。可以根据具体的几何形状和辐射特性来确定对应的换热面积计算公式。 3.对流和辐射复合换热的换热面积计算公式: 有些情况下,换热过程既存在对流换热又存在辐射换热。此时,换热面积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对流和辐射两个换热方式的贡献。 对于同时存在对流和辐射的换热过程,可以通过将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的换热面积分别计算出来,然后将二者相加来得到总的换热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换热面积计算公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流体的性质、流动状态和流体和壁面的温度差等。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换热面积计算公式。 总结起来,换热管换热面积的计算公式需要根据具体的换热方式和情况而定。对于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以及对流和辐射的复合换热,都可以通过相应的公式来计算换热面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二)

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二) 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 1. 引言 对流换热是指通过流体(常为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而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人们需要计算对流换热系数以预测和优化热传递过程。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是一种经验关系,能够在缺乏详细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特性数据时提供近似值。 2. 常见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及其应用领域。 努塞尔数(Nu)公式 努塞尔数是对流换热系数的无因次表示,定义为传热系数(h)与传导系数(k)的比值。常见的努塞尔数公式有: •冷管壁(Re<2x10^5):Nu = * Re^ * Pr^ –这个公式适用于水或气体在圆管内的对流换热。 –Re是雷诺数,Pr是普朗特数。 •流动介质为空气:Nu = * Re^ * Pr^ –这个公式适用于空气在管内的对流换热。

辐射换热公式 对于辐射换热,可以使用斯特凡—玻尔兹曼定律,例如: •辐射换热系数(hr)= ε * σ * (T1^2 + T2^2) * (T1 + T2)–hr是辐射换热系数,ε是辐射率,σ是斯特凡—玻尔兹曼常数,T1和T2是物体的绝对温度。 –这个公式适用于通过辐射传热的情况。 3. 示例说明 下面通过两个示例来说明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的应用。 冷管内的对流换热 假设有一根内径为10mm的铜管内流动的水流体,当水的流速为1 m/s时,根据努塞尔数公式可以计算出对流换热系数: Nu = * Re^ * Pr^ = * (ρ * V * D / μ)^ * (μ * Cp / k)^ 其中,ρ是水的密度,V是流速,D是管径,μ是动力粘度,Cp 是比热容,k是导热系数。假设水的温度为20°C,根据水的性质数据,可以计算出相关的参数值,代入公式得到对流换热系数。 辐射换热 假设有两个热源,温度分别为500°C和200°C,它们之间的辐 射换热系数可以用斯特凡—玻尔兹曼定律计算: hr = ε * σ * (T1^2 + T2^2) * (T1 + T2)

锅炉对流受热面计算

锅炉对流受热面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对流受热面的概念。对流受热面是指锅炉内部与工作介质(如水、汽、烟气等)直接接触的部分,通过对流传递热量。对流受热面通常是由管壳式加热面组成,包括锅炉壳体、水冷壁、空气预热器等。 对流受热面的计算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传热系数的估算、换热面积的计算和热效率的评估。 1.传热系数的估算 传热系数是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对流传递的热量。传热系数的估算是锅炉对流受热面计算中的重要环节。传热系数的大小与介质的物性、流动状态、受热面的形状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传热系数可通过实验或经验公式进行估算。例如,针对空气在不同速度下对流传热,可以采用Nu=0.66Re^0.66Pr^0.33的经验公式,其中Nu为Nusselt数,Re为雷诺数,Pr为普朗特数。将估算得到的传热系数应用于对流受热面的计算中。 2.换热面积的计算 换热面积是指对流受热面上的有效热交换面积。换热面积的计算是锅炉对流受热面计算的核心。换热面积的计算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考虑传热介质(如水、汽、烟气等)流动的特点,将受热面积与流量、流速等因素相结合进行计算;二是考虑传热过程的热阻情况,将传热系数与热阻相结合计算。对于不同的换热面,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管内对流受热面积的计算采用管内光面积进行计算、管外对流受热面积的计算采用外

表面积进行计算。通过换热面积的计算,可以确定锅炉对流受热面的大小,为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 3.热效率的评估 热效率是锅炉对流受热面计算中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热效率是指锅 炉单位燃料消耗所产生的热量与输入燃料的热量之比。热效率的评估包括 热损失的计算和进一步改进的方法。热损失通常分为两个部分:烟气中的 热损失和未充分燃烧或燃烧副产物中的热损失。通过对锅炉热效率的评估,可以进行锅炉设计参数的优化和改进,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综上所述,锅炉对流受热面计算是锅炉设计和运行中的重要环节。通 过对传热系数的估算、换热面积的计算和热效率的评估,可以保证锅炉的 正常运行和高效热能利用。锅炉对流受热面的计算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和参数,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章对流受热面传热计算讲解

第十章对流受热面传热计算讲解 对流受热面传热计算是热力学和传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工程实际 应用中,对流传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传热方式,因此对其计算方法的掌握 和理解是很重要的。 对流传热是指通过固体表面与流体的直接接触,通过流体的对流传输 而进行的热量交换。对流传热一般可以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形式。自然对流是指在密闭系统中,由于密闭空气的温差差异而产生的自然对流 现象,不需要外部力来驱动。而强制对流则是需要外部力来驱动流体运动,例如风扇、泵等。根据对流的特性不同,对流传热的计算方法也不同。 对于自然对流情况下的对流传热计算,可以使用简化的卡诺法律或NuUS法则进行近似估算。卡诺法则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对流形成的边 界层温度差估算整个表面的对流传热,该法则的关键是通过无量纲数Nu 与对流传热系数h建立关联。NuUS法则则是基于实验数据得到的经验公式,类似于卡诺法则,将Nu与Re、Pr等无量纲数相关联。通过这些关联 公式,我们可以根据流体性质、流动速度、流体物理性质等参数来估算对 流传热系数。 而对于强制对流情况下的对流传热计算,就需要进行更加精确的计算。在强制对流中,流体流动具有明显的定性和定量特征,可以通过统计和实 验方法来计算相关参数。其中,最常见且广泛应用的方法是通过流动性质 的无量纲数来计算无量纲对流传热系数。常用的无量纲数有雷诺数(Reynolds number)、普朗特数(Prandtl number)等。无量纲数是一种可 以描述流动性质和流体物理性质的参数,通过关联实验数据和无量纲数可 以得到相关系数,从而计算对流传热。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进行对流传热的计算,例如实验方法、经验公式等。这些方法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对流传热计算。 综上所述,对流传热计算是热力学和传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对流形式和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流传热计算,我们可以合理设计传热设备、优化传热效果,并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

对流换热计算式

关系式 返回到上一层以下汇总了工程中最常见的几类对流换热问题的对流换热计算关系式,适用边界条件,已定准则的适用范围,特征尺寸与定性温度的选取方法。 一、掠过平板的强迫对流换热 应注意区分层流和湍流两种流态 ( 一般忽略过渡流段 ) ,恒壁温与恒热流两种典型的边界条件,以及局部 Nu 数和平均 Nu 数。 沿平板强迫对流换热准则数关联式汇总 注意:定性温度为边界层的平均温度,即。 二、管内强迫对流换热 (1) 流动状况不同于外部流动的情形,无论层流或者湍流都存在流动入口段和充分发展段,两者的长度差别很大。计算管内流动和换热时,速度必须取为截面平均速度。 (2) 换热状况管内热边界层也同样存在入口段和充分发展段,只有在流体的 Pr 数大致等于 1 的时候,两个边界层的入口段才重合。理解并准确把握两种典型边界条件 ( 恒壁温与恒热流 ) 下流体截面平均温

度的沿程变化规律,对管内对流换热计算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3) 准则数方程式要注意区分不同关联式所针对的边界条件,因为层流对边界条件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湍流时。还需要特别指出,绝大多数管内对流换热计算式 5f 对工程上的光滑管,如果遇到粗糙管,使用类比率关系式效果可能更好。下表汇总了不同流态和边界条件下管内强迫对流换热计算最常用的一些准则数关联式。 (4) 非圆截面管道仅湍流可以用当量直径的概念处理非圆截面管道的对流换热问题。层流时即使用当量直径的概念也无法将不同截面形状管道换热的计算式全部统一。 常热流 层流,充分发展段, 常壁温 层流,充分发展段, 充 - 充分发展段,气体, - 充分发展段,液体, ; 紊流,充分发展段,

对流换热公式汇总与分析

对流换热公式汇总与分析 【摘要】流体与固体壁直接接触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对流换热,它已不是基本传热方式。本文尝试对对流换热进行简单分类并对无相变对流换热公式简单汇总与分析。 【关键词】对流换热类型公式适用范围 对流换热的基本计算形式——牛顿冷却公式: q h(t t f)(W / m2 ) w 或 Am2上热流量h(t w t f)(W ) 上式中表面传热系数h 最为关键,表面传热系数是众多因素的函数,即 h f (u, t w ,t f , ,c p , , , ,l ) 综上所述,由于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很多,因此对流换热的分析与计算将分类进 行,本文所涉及的典型换热类型如表 1 所示。 表 1 典型换热类型 1.受迫对流换热 1.1内部流动 圆管内受迫流动 内部流动换热 非圆形管内受迫流动 受迫对流换热外掠平板 外部流动外掠单管 外掠管束(光管;翅片管)无相变换热竖壁;竖管 无限空间横管 自然对流换热 水平壁(上表面与下表面)对流换热 有限空间夹层空间 混合对流换热————受迫对流与自然对流并存 垂直壁凝结换热 凝结换热水平单圆管及管束外凝结换热相变换热管内凝结换热 大空间沸腾换热 沸腾换热 管内沸腾换热(横管、竖管等)

1.1.1 圆管内受迫对流换热 (1) 层流换热公式 西德和塔特提出的常壁温层流换热关联式为 Nu f 1.86 Re 1f / 3 Pr 1f / 3 ( d )1 / 3 ( f ) 0.14 l w 或写成 d 1 / 3 f 0.14 Nu f 1.86( Pe f l ) ( ) w 式中引用了几何参数准则 d ,以考虑进口段的影响。 l 适用范围: 0.48 Pr 16700 , 0.0044 ( f ) 9.75 。 w 定性温度取全管长流体的平均温度,定性尺寸为管内径 d 。 如果管子较长,以致 [(Re Pr d )1/ 3 ( f ) 0.14 ] 2 l w 则 Nu f 可作为常数处理,采用下式计算表面传热系数。 常物性流体在热充分发展段的 Nu 是 Nu f 4.36(q const) Nu f 3.66(t w const) (2) 过渡流换热公式 对于气体, 0.6 Pr f 1.5 , 0.5 T f 1.5 , 2300 Re f 104。 T w Nu f 0.8 0.4 ( d 2 / 3 T f ) 0.45 0.0214(Re f 100) Pr f [1 l ) ]( T w 对于液体, 1.5 Pr f 500 , 0.05 Pr f 20 , 2300 Re f 104 。 Pr w Nu f 0.87 0.4 [1 d 2 / 3 Pr f ) 0.11 0.012(Re f 280) Pr f ( l ) ]( Pr w 式中 Pr f —— 管子进出口断面温度下的 Pr 平均值; (d / l )2 / 3 —— 修正管子长度的影响。 (3) 紊流光滑管公式 对于紊流光滑管内紊流,使用最广泛的关联式是迪图斯-贝尔特公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