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控制概述

工业机器人控制概述

摘要:本概述简单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及发展,介绍了有关工业机器人控制的特点、功能、控制方式及控制系统的组成。对比说明目前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驱动器特点,包括电驱动器、液压驱动器,并针对在工业机器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电动执行器,分析工业机器人对于电动驱动器的具体应用要求。列举了几种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常用的控制策略, 如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和智能控制等。最后通过分析全球控制器专利的分布,对目前机器人控制的各国发展的说明,探讨了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工业机器人、控制、控制策略; 发展趋势

0.前言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进步,人们需要用及其代替人完成一些人类无法完成或不能高质量完成的任务。另外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增加商品种类、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产品生产也从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过渡。机器人正是为使用生产自动化及市场应变性地更高要求而出现的。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IFR)将机器人定义如下: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的工作,应用于生产过程称为工业机器人,应用于特殊环境称为专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应用于家庭或直接服务人称为(家政)服务机器人。这种内涵广义的理解是机器人自动化机器,而不应该理解为如翻译的像人一样机器。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对机器人的定义为“机器人是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这种机械手具有几个轴,能够借助于可编程序操作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装置,以执行种种任务”。按照ISO定义,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接受人类的指令后,将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运动路径和作业。

可以按照许多标准将机器人分类。按照发展程度将机器人分为三代:第一代机器人是以“示教-再现”方式工作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目前已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第二代机器人是具有一定传感装置,能利用所获取的环境与操作对象的简单信息进行反馈控制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目前已有少量应用;第三代机器人是具有多种感知功能,可进行推理判断,能再未知工作环境中独立工作的机器人。

机器人也常按照功能,分为工业机器人、遥控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工业机器人(Industrial Robot),它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机器人,越大多数按照“示教-再现”方式进行重复作业。遥控机器人

(Telerobot),它是接受遥控指令而进行远距离作业的机器人,主要用于宇航、海底、核工业及真空等领域。智能机器人(Intelligent Robot)具有运动、感知、学习、适应、逻辑判断以及人机通功能的机器人,属于第三代机器人。

机器人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机器人传感器研究,机器人运动轨迹设计与规划,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与控制,机器人欧诺个只语言,机器人视觉、听觉等系统的研究,机器人智能研究等。

1. 工业机器人控制

正如大脑是人类的灵魂和指挥中心,控制系统可称之为机器人的大脑。机器人的感知、潘丹、推理都是通过控制系统的输入、运算、输出来完成的,所有行为和动作都必须通过控制系统发出相应的指令来实现。工业机器人要与外围设备协调动作,共同完成作业任务,就必须具备一个功能完善、灵敏可靠的控制凶。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对其自身运动的控制,另一部分是工业机器人与周边设备的协调控制。

1.1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特点

工业机器人的结构是一个空间开链机构,各个关节的运动是独立的为了实现末端点的运动轨迹,需要各关节的运动协调,因此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比较复杂,具体有:

1)控制与机构运动学及动力学密切相关;

2)一般至少要有3-5个自由度;

3)机器人控制系统必须是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才能将多个独立的伺服系统协调控制;

4)仅仅利用位置闭环还不够,还需要利用速度甚至加速度闭环,系统经常使用重力补偿、前馈、解耦或自适应控制等方法;

5)机器人的动作往往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路径来完成,存在“最优”的问题。

总之,机器人控制系统是一个与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相关、有耦合、非线性的多变量控制系统。

1.2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工业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的运动位置、姿态和轨迹、操作顺序及动作的时间等项目,主要功能有示教再现功能和运动控制功能。

示教再现控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示教及记忆方式和示教编程方式。其中,示教的方式种类较多,集中示教方式就是指同时对位置、速度、操作顺序等进行的示教方式,分离示教是指在示教位置之后,再一

边动作,一边分辨示教位置、速度、操作顺序等的示教方式。采用半导体记忆装置的工业机器人,可使得记忆容量大大增加,特别使用与复杂程度高的操作过程的记忆,并且记忆容量可达无限。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是指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的过程中,对其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控制,一般是通过控制关节运动来实现。关节运动控制一般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关节运动伺服指令的完成,及指将末端执行器在工作空间的位置和姿势的运动转化为由关节变量表示的时间序列或表示为关节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函数。第二步是关节运动的伺服控制,即跟踪执行第一步所生成的关节变量伺服指令。

1.3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方式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方式根据作业任务不同,可分为点位控制方式(PTP)、连续轨迹控制方式(CP)、力(等力矩)控制方式赫尔智能控制。

点位控制方式是只控制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在作业空间中某些规定第离散点上的位姿。控制时只要求工业机器人快速、准确地实现相邻各点之间的运动,而对达到目标点的运动轨迹则不做任何规定,主要技术指标是定位精度和运动时间。这种孔氏方式易于实现,但精度不高,一般用于上下料、搬运等只要求目标点位姿准确的作业中。

连续轨迹控制是连续地控制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在作业空间中的位姿,要去其严格按照预定的轨迹和速度在一定的精度要求内运动,且速度可控,轨迹光滑运动平稳,主要技术指标是末端执行器位姿的轨迹跟踪精度及平稳性。

力(力矩)控制,是用于在完成装配等工作室,除要求定位准确,还要求有适度力(力矩)进行工作,这种控制方式的控制原理基本类似于伺服控制原理,只是输入量反馈量是力(力矩)信号.

智能控制是通过传感器获得周围环境的知识,并根据自身诶不的知识库相应作出决策,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自学习能力,智能控制技术涉及人工神经网络、基因算法、遗传算法、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

1.4 工业机器人的驱动器

1.4.1驱动器

驱动器即将能量(电能、液压能等)转换成机械能,使机器人各关节工作的装置,常见的有步进电机驱动器、直流电机驱动器、交流电机驱动器、液压驱动器、气压驱动器等。

步进电机是一种将输入脉冲信号转换成相应角位移的旋转电机,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角度控制。步进电机不雅啊哦哦反馈控制,电路简单,可以对数字信号直接进行控制,因此能很容易与微型计算机连接。停

止是能保持转矩,维护方便,但工作效率地,容易引起失步,有时也有振荡现象产生。

直流电机即使用直流电源的电机,使用简单,仅需将电机端子与直流电源相连即可运转。具有优良控制特性。作为控制用电机,直流电机的启动转矩大,体积小、质量轻、转矩和转速容易,并且效率高。无刷直流电动机在寿命和噪声方面又有有刷直流电机,无刷直流电机,在进行位置控制和速度控制时,需要使用转速传感器,实现位置、速度负反馈的闭环控制。为了改变直流电机的转速和转矩,可以通过改变电源电压,控制电机转速,通过改变电枢电流,调节电机转矩。

工业机器人使用的伺服电机,传统上一直采用直流(DC)伺服电机,目前正逐渐被交流(AC)伺服电机所取代,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免维护,因为没有直流伺服电机的机械接触部分。

液压驱动器包括液压缸、液压马达、摆动马达等,液压驱动器由于工作压力高,所以可以实现小型化,由于以液压油为工作介质,所以装置的润滑性和防锈性能好,通过控制流量调节速度,利用换向装置变换运动防锈,通过压力控制,可以实现无极控制。

气动驱动器类似于液压驱动器,包括气缸、气动马达、摆动式气动驱动器。气动驱动器结构简单、体积小且价格便宜,对环境无特殊要求,保养维护简单,易组成系统。

除以上常用驱动器外,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驱动器,有的已经用于机器人,主要有超声波驱动器、磁致伸缩驱动器、形状记忆金属驱动器、静电驱动器等。

1.4.2工业机器人对关节电动驱动器的主要要求

在工业机器人中,电动执行器用得最为广泛,机器人对于关节驱动器的要求主要有:快速性、启动转矩惯量、控制特性、调速范围、运行条件等,一般综合分析工作性质和系统要求选择合适的驱动器。

1)快速性

电动机从获得指令信号到完成指令所要求的工作状态的时间应短。响应指令信号的时间愈短,电伺服系统的灵敏性愈高,快速响应性能愈好,一般是以伺服电动机的机电时间常数的大小来说明伺服电动机快速响应的性能。

2)启动转矩惯量比大

在驱动负载的情况下,要求机器人的伺服电动机的起动转矩大,转动惯量小。

3)控制特性的连续性和直线性

随着控制信号的变化,电动机的转速能连续变化,有时还需转速与控制信号成正比或近似成正比。

4)调速范围宽

能使用于1:1000~10000的调速范围。

5)体积小、质量小、轴向尺寸短

6)能经受得起苛刻的运行条件,可进行十分频繁的正反向和加减速运行,并能在短时间内承受过载

目前,由于高起动转矩、大转矩、低惯量的交、直流伺服电动机在工业机器人中得到广泛应用,一般负载1000N(相当100kgf)以下的工业机器人大多采用电伺服驱动系统。所采用的关节驱动电动机主要是AC伺服电动机,步进电动机和DC伺服电动机。其中,交流伺服电动机、直流伺服电动机、直接驱动电动机(DD)均采用位置闭环控制,一般应用于高精度、高速度的机器人驱动系统中。步进电动机驱动系统多适用于对精度、速度要求不高的小型简易机器人开环系统中。交流伺服电动机由于采用电子换向,无换向火花,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速度传感器多采用测速发电机和旋转变压器;位置传感器多用光电码盘和旋转变压器。

近年来,国外机器人制造厂家已经在使用一种集光电码盘及旋转变压器功能为一体的混合式光电位置传感器,伺服电动机可与位置及速度检测器、制动器、减速机构组成伺服电动机驱动单元。

1.5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

图1是一个完整的欧冠农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这些基本组成可以归类为硬件和软件两类。

图1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图

其中,硬件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传感装置,该类装置用以检测工业机器人各关节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即感知其本身的状态,称为内部传感器。相对应的外部传感器就是所谓的视觉、力觉、触觉、听觉、滑觉等传感器,它们可以使工业机器人感知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的状态。②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是处理各种感觉信息,执行控制软件,产生控制指令。一般由一台微型或小型计算机及相应的接口组成。③关节伺服驱动部分,这部分主要是根据控制装置的指令,按作业任务的要求驱动各关节运动。软件部分主

要指控制软件,它包括运动轨迹规划算法和关节伺服控制算法与相应的动作程序。控制软件可以用任何语言来编制。

2. 控制策略

工业机器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系统, 它具有时变、强耦合和非线性的动力学特征, 因而带来了控制的复杂性。由于测量和建模的不精确, 再加上负载的变化以及外部扰动等不确定性的影响, 难以建立工业机器人精确、完整的运动模型。并且在高速运动的情况下,机器人的非线性动力学效应十分显著,因而传统的独立伺服PID 控制算法在高速和有效载荷变化的情况下难以满足性能要求,实际的工业机器人系统又存在参数不确定性、非参数不确定性和作业环境的干扰,因此具有鲁棒性的先进控制技术成为实现工业机器人高速高精度控制的主要方法。目前,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方法有自适应控制、变结构控制及现代鲁棒控制等。

2.1 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控制的方法就是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测量受控对象的特性, 根据测得的特征信息使控制系统按最新的特性实现闭环最优控制,使整个系统始终获得满意的控制性能。自适应控制能认识环境的变化, 并能自动改变控制器的参数和结构, 自动调整控制作用, 以保证系统达到满意的控制品质。自适应控制不是一般的系统状态反馈或系统输出反馈控制, 而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反馈控制, 自适应控制实时性要求严格,实现比较复杂,并且参数突变经常会破坏总体系统的稳定性;参数的收敛特性通常需要足够的持续激励条件,而该条件实际上又难以满足,因此通常结合其它算法使用,即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应用修正的自适应律使得系统对非参数不确定性也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2.2 滑膜变结构控制

滑模变结构控制是一种特殊的非线性控制方法,通过控制量的不断切换迫使系统状态沿着滑模面滑动,从而保证系统对参数扰动和外界干扰具有完全的自适应性或不变性。变结构控制方法对于系统参数的时变规律、非线性程度以及外界干扰等不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 只要知道它们的变化范围, 就能对系统进行精确的轨迹跟踪控制。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过程本身就是解耦过程, 因此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 多个控制器设计可按各自独立系统进行, 其参数选择也不是十分严格。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快速性好, 无超调, 计算量小,实时性强。变结构控制本身的不连续性以及控制器频繁的切换动作有可能造成跟踪误差在零点附近产生抖动现象, 而不能收敛于零, 这种抖动轻则会引起执行部件的机械磨损, 重则会激励未建模的高频动态响应—特别是考虑到连杆柔性的时候, 容易使控制失效。

2.3 鲁棒控制

鲁棒H∞控制是一种结构和参数都固定不变的控制器,在被控对象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仍能保证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和满意的控制效果,具有处理扰动、快变参数和未建模动态的能力,并且设计简单,它是一种固定控制, 比较容易实现。一般鲁棒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以一些最差的情况为基础, 因此一般系统并不工作在最优状态。鲁棒自适应控制对控制器实时性能要求比较严格。鲁棒H∞控制还具有处理多变量问题的能力。

2.4 智能控制

分层递阶的智能控制结构由上往下分为 3个层次, 组织级、协调级和执行级。其控制精度由下往上逐级递减, 智能程度由下往上逐级增加。根据机器人的任务分解, 在面向设备的基础级可以采用常规的自动控制技术, 如 P I D控制、前馈控制等。在协调级和组织级, 存在不确定性, 控制模型往往无法建立或建立的模型不够精确, 无法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因此, 需要采用智能控制方法, 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以及集成智能控制。

2.5 工业机器人控制策略发展趋势

到目前为止, 多数商品化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下级的控制策略基本上是独立关节 PID伺服算法。这种控制方法的主要缺点是, 反馈增益是预先确定的常量,它不能在有效载荷变化的情况下改变反馈增益。机器人高速运动时, 其动力学效应十分显著。为解决上述问题, 就要根据机器人手臂的动态模型求出施加于机器人手臂的力矩。于是就提出了诸如计算力矩法、非线性解耦反馈控制、前馈补偿控制算法等方案。但这些算法大多过于复杂, 难以实时计算。故研究人员一方面研究简化模型、简化计算方法, 提出一些有效的并行算法、递推算法等; 另一方面又研究对系统参数变化及扰动不敏感, 或不过分依赖准确的系统动态模型的控制方法。最后, 充分考虑各控制算法的优缺点, 取长补短, 在一个工业机器人当中采用多种控制算法的结合处理。开展对控制方案、动态控制模型以及控制算法的研究, 以求改善机器人系统的动态控制性能。

3.发展及前景

3.1全球控制器专利分析

控制器是主导工业用机器人多轴运动技术之主要零组件,也是整合所有零组件的核心技术,如图2所示,从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的专利数据库系统当中,统计2000年到2007年第三季为止的专利申请数量观察,目前以日本申请的专利数量最多,累积高达127件,其次是美国的76件,这也反映出目前工业用机器人大部分仍由这两大主要国家掌握全球工业用机器人几乎八成以上的市场。而我国在控制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图2 全球工业用机器人控制器专利申请数量

3.2控制系统关键技术

1)开放性模块化的控制系统体系结构:采用分布式CPU计算机结构,分为机器人控制器(RC),运动控制器(MC),光电隔离I/O控制板、传感器处理板和编程示教盒等。机器人控制器(RC)和编程示教盒通过串口/CAN总线进行通讯。机器人控制器(RC)的主计算机完成机器人的运动规划、插补和位置伺服以及主控逻辑、数字I/O、传感器处理等功能,而编程示教盒完成信息的显示和按键的输入。

2)模块化层次化的控制器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建立在基于开源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Linux上,采用分层和模块化结构设计,以实现软件系统的开放性。整个控制器软件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硬件驱动层、核心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分别面对不同的功能需求,对应不同层次的开发,系统中各个层次内部由若干个功能相对对立的模块组成,这些功能模块相互协作共同实现该层次所提供的功能。

3)机器人的故障诊断与安全维护技术:通过各种信息,对机器人故障进行诊断,并进行相应维护,是保证机器人安全性的关键技术。

4)网络化机器人控制器技术:目前机器人的应用工程由单台机器人工作站向机器人生产线发展,机器人控制器的联网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控制器上具有串口、现场总线及以太网的联网功能。可用于机器人控制器之间和机器人控制器同上位机的通讯,便于对机器人生产线进行监控、诊断和管理。

3.3未来发展方向

现已实现了机器人的全数字化控制,控制能力可达21轴的协调运动控制;基于传感器的控制技术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重点研究开放式、模块化控制系统,人机界面更加友好,具有良好的语言及图形编辑界面。同时机器人的控制器的标准化和网络化以及基于PC机网络式控制器已成为研究热点。编程技术除进一步提高在线编程的可操作性之外,离线编程的实用化将成为重点研究内容。

机器人已经实现了全数字交流伺服驱动控制,绝对位置反馈。目前正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探索高效的控制驱动算法,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同时利用现场总线(FILDBUS)技术,实现的分布式控制。

机器人是一个需要高度精密控制的系统,整合了许多的伺服机构、电子回路等模块在其中。每个模块都需要有相对应的控制逻辑,技术人员的目标在于设计良好的运算法则,透过驱动机制补偿各种在过程中受到干扰所产生的误差,保持系统的正常运作。模块越多,功能越完备,代表处理器运算的电力消耗越高。由以上的各项产品与发展趋势可看出,随着机器人性能要求的提升,系统的模块多样化与复杂化实不可避免,因此适当的精简各种控制演算逻辑便成为必要的工作。所谓精简化,并非指单纯的取舍,而是需要从整合的观点仔细评估整体效能的权衡与配重,避免某个模块占用太多的系统资源,并随时调整。精简化才能提高实用价值,在分析与实务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简述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引言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指用于控制和操作工业机器人的系统,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探讨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基本组成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控制器 控制器是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核心组件,它负责处理和执行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指令。控制器通常包括CPU(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接口等部分。通过控 制器,操作员可以对机器人进行编程、设定工作任务和参数,并监控和调试机器人的运行状态。 2. 传感器 传感器用于获取与机器人相关的各种信息,如位置、速度、力度等。通过传感器,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机器人的运动和工作状态,并对其进行反馈控制。常用的传感器有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 3. 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是机器人的部分组成,它根据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驱动机器人进行各种动作和操作。常见的执行机构包括电机、液压装置、气动装置等。执行机构需具备足够的精度和力度,以实现机器人的精确控制和高效工作。 4. 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用于实现控制系统内部各个组件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以便于实时监控和控制机器人的运行。通信网络需要稳定可靠,并能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要求。常用的通信网络有以太网、CAN总线等。

功能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具备多项重要功能,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主要功能: 1. 运动控制 工业机器人通常需要在三维空间内完成各种任务,如加工、装配等。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机器人的执行机构,实现机器人的精确运动控制。运动控制功能包括速度控制、位置控制、轨迹规划等,以满足不同工作需求。 2. 任务编程 控制系统允许操作员对机器人进行程序编写,以定义机器人的工作任务和运行逻辑。编写的程序可以包括各种算法和控制策略,以实现机器人的智能化操作。 3. 传感与反馈 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获取机器人的各种状态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传感与反馈功能,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整机器人的工作状态,以确保机器人能够稳定、高效地完成任务。 4. 安全保护 工业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与人类操作员进行交互,因此安全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功能。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以及安全保护装置,实现对机器人工作区域的安全监控和控制,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结论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是实现机器人自动化操作和智能化控制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使读者对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有了更全面、详细、深入的了解。

工业机器人概述

工业机器人概述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的自动化设备,具备感知、 决策和执行等功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扩大,工业机 器人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对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应用、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进行概述。 一、概念和类型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备多轴控制系统和各种传感器能力的机械设备,能够执行各种制造工序中的操作任务,大大提高了制造过程的效率和 准确性。根据其功能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工业机器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搬运机器人:主要用于搬运和装卸各种物料,如汽车制造中的零 部件搬运等。 2. 拆卸机器人:用于拆解废弃物品,如废旧电子产品的拆解和分离。 3. 焊接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的焊接工艺,可 以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 4. 组装机器人:主要用于产品的组装和装配过程,如手机、电子产 品的组装线。 5. 检测机器人:用于产品质量检测和故障排查,可以准确、快速地 完成复杂的检测任务。

6. 喷涂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家具等行业的表面喷涂,可以节 约人力资源,提高涂装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二、应用领域 工业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提高制造的效率、 降低成本、改善安全性和质量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工业机 器人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举例: 1. 汽车制造: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的各个环节,如焊接、装配、涂装等,提高了汽车制造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电子制造:工业机器人在电子产品制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 够完成电子元件的焊接、组装、检测等任务。 3. 医疗行业:工业机器人在手术室和药品生产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例如辅助手术机器人可以提高手术准确度和安全性。 4. 快速消费品行业:工业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各类商品的生产和包装 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 5. 食品加工业:工业机器人可以完成各种食品的搬运、包装、烹饪 等工序,提高食品加工的效率和卫生标准。 三、发展历程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 术和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开始投入到实际的生产中。

工业机器人控制概述

工业机器人控制概述 摘要:本概述简单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及发展,介绍了有关工业机器人控制的特点、功能、控制方式及控制系统的组成。对比说明目前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驱动器特点,包括电驱动器、液压驱动器,并针对在工业机器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电动执行器,分析工业机器人对于电动驱动器的具体应用要求。列举了几种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常用的控制策略, 如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和智能控制等。最后通过分析全球控制器专利的分布,对目前机器人控制的各国发展的说明,探讨了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工业机器人、控制、控制策略; 发展趋势 0.前言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进步,人们需要用及其代替人完成一些人类无法完成或不能高质量完成的任务。另外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增加商品种类、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产品生产也从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过渡。机器人正是为使用生产自动化及市场应变性地更高要求而出现的。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IFR)将机器人定义如下: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的工作,应用于生产过程称为工业机器人,应用于特殊环境称为专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应用于家庭或直接服务人称为(家政)服务机器人。这种内涵广义的理解是机器人自动化机器,而不应该理解为如翻译的像人一样机器。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对机器人的定义为“机器人是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这种机械手具有几个轴,能够借助于可编程序操作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装置,以执行种种任务”。按照ISO定义,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接受人类的指令后,将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运动路径和作业。 可以按照许多标准将机器人分类。按照发展程度将机器人分为三代:第一代机器人是以“示教-再现”方式工作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目前已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第二代机器人是具有一定传感装置,能利用所获取的环境与操作对象的简单信息进行反馈控制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目前已有少量应用;第三代机器人是具有多种感知功能,可进行推理判断,能再未知工作环境中独立工作的机器人。 机器人也常按照功能,分为工业机器人、遥控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工业机器人(Industrial Robot),它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机器人,越大多数按照“示教-再现”方式进行重复作业。遥控机器人

简述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简述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一、引言 工业机器人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它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生产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则是机器人能够正常运作的关键,本文将对其基本组成及其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1. 控制器 控制器是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它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控制器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包括主板、CPU、存储器等;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通过控制器,用户可以对机器人进行编程、监控和调试等操作。 2. 传感器 传感器是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实时获取周围环境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控制器。常见的传感器有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可以帮助机械臂更准确地抓取物体,并避免发生碰撞等意外情况。 3. 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是指工业机械臂的各个关节,它们通过驱动器与控制器相连,实现机械臂的运动。执行机构通常由电机、减速器、传动装置等组成。 4. 通信模块 通信模块是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中连接各个部件的桥梁,它负责控制 器和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常见的通信模块有以太网、CAN总线等。 三、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功能 1. 运动控制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能够精确地控制机械臂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实现 各种复杂的生产操作。通过编程或者手动操作,用户可以指定机械臂 的起始位置、终止位置和运动路径等参数。 2. 传感器数据处理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能够实时获取传感器反馈的数据,并进行处理。 例如,在抓取物体时,视觉传感器可以帮助机械臂判断物体位置和形状;力传感器则可以检测抓取力度是否合适。 3. 编程与调试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提供了多种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用户可以根据 需要进行编程。同时,系统还提供了丰富的调试工具,帮助用户快速 定位和解决问题。

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知识要点概述

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知识要点概述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备自主工作能力的机器设备,它可以根据预先 编程的指令或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来执行各种任务。其中,运动控制系 统是工业机器人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负责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确保机器人能够精确、高效地完成任务。本文将概述工业机器人 运动控制的关键要点。 一、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概述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包括伺服驱动器、轴控制器、运动控制 卡等组成部分。伺服驱动器负责提供电机驱动力,轴控制器负责控制 机器人各个关节的运动,运动控制卡负责接收指令并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这些组成部分相互配合,共同实现机器人的移动、抓取、振动等 功能。 二、坐标系和轴控制 工业机器人的坐标系通常采用笛卡尔坐标系或关节坐标系。在笛卡 尔坐标系下,机器人的位置由XYZ坐标和姿态角表示;而在关节坐标 系下,机器人的位置由各个关节的角度值表示。轴控制负责控制机器 人各个关节的运动,使得机器人能够按照预定的轨迹和速度进行移动。 三、轨迹规划和插补运动 轨迹规划是指根据机器人任务要求和工作空间限制,生成一条连接 起始点和目标点的合理路径。插补运动则是根据生成的路径,按照一

定的插补算法,控制机器人按照预定的运动规律进行移动。常用的插补算法包括直线插补、圆弧插补、样条插补等。 四、速度控制和加减速过程 速度控制是指控制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使其能够按照既定的速度进行工作。加减速过程是指在机器人开始和停止运动时,需要进行逐渐加速和减速的控制。这样可以确保机器人的运动过程平稳,避免因突然变化的速度而引起的不稳定或损坏。 五、碰撞检测和防护 工业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会与工作环境或其他物体发生碰撞,因此需要进行碰撞检测和防护。碰撞检测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机器人与环境的距离,并及时发出警报或停止机器人的运动。防护措施可以包括安装防护罩、设置安全区域等,以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六、力控制和力传感器 力控制是指通过对机器人施加特定的力或力矩,使其能够按照所需的力度进行工作。力传感器则可以实时检测机器人施加的力或受到的力,并将其反馈给控制系统。这样可以使机器人具备更精确的力控制能力,适用于一些需要精细操作或力量调整的工作任务。 七、编程和模拟仿真 工业机器人的编程可以通过离线编程或在线编程的方式进行。离线编程是将机器人的任务和运动路径等参数预先编写好,并通过机器人编程软件导入到机器人控制系统中。在线编程则是在机器人运行过程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重复性、高精度和高强度任务的机器设备。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是确保机器人能够准确执行任务并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的关键要素。本文将介绍工业机器人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 一、工业机器人控制的概述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是指对机器人的运动、动作和任务执行进行管理和调控的过程。通过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机器人的定位、运动路径规划、力量控制、任务顺序控制等功能。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机器人本体、传感器、执行器以及控制器等,而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和算法等。 二、工业机器人控制的基本原理 1. 坐标系统 工业机器人通常采用笛卡尔坐标系统,即通过指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相对于基准坐标系的位置和姿态来描述机器人的运动。常见的笛卡尔坐标系有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 2. 运动控制 为了控制机器人的运动,需要通过控制执行器的电机和伺服系统来实现。运动控制可以包括速度控制、位置控制和力控制等。

速度控制使机器人能够按照特定速度进行移动,位置控制使机器人能够准确到达目标位置,力控制使机器人能够根据需求施加特定的力量。 3. 传感器与反馈控制 工业机器人通常配备各种传感器,如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以获取环境和任务执行的相关信息。通过传感器的反馈信息,可以实现对机器人动作和环境进行实时调整和监控。 4. 路径规划与轨迹控制 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轨迹控制是实现机器人准确运动的关键。路径规划是指确定机器人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佳路径,轨迹控制是指机器人按照规划路径进行实际运动。 路径规划和轨迹控制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最小时间路径规划、最优轨迹控制、避障规划等。 三、工业机器人控制的常见方法 1. 编程控制 编程控制是工业机器人控制最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编写程序,将具体的任务步骤和动作指令输入控制器,控制器再将指令传递给机器人执行。 编程控制具有灵活性强、适用范围广的优点,但需要编程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简介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简介 文章标题: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简介 摘要: 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实现高效、可靠的 工作,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工业机器人控制 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对于现代制造业的意义。 1. 引言 工业机器人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组装、物流和仓储 等领域。而要使机器人能够按照人类的要求进行工作,控制系统的设 计和功能至关重要。 2.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a. 控制器:控制器是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中枢,负责接收和解析命令,并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工作。控制器通常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包 括计算机、处理器等,软件则是机器人控制程序。 b. 传感器:传感器是控制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感知环境和机器人状态。常见的传感器包括视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力传感器等,它们可以提供实时的环境信息给控制器。

c. 执行器:执行器是机器人控制系统中负责执行任务的部件。常见的执行器包括伺服电机、液压系统等,它们能够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机器 人的运动和操作。 d. 通信接口:通信接口用于机器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它可以是有线的或无线的,可以包括以太网、CAN总线等通信协议。 3.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功能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具有多项重要功能,以确保机器人工作的高效和 可靠: a. 运动控制:控制系统能够精确地控制机器人的运动速度、轨迹和姿态,以满足不同工作任务的需要。 b. 任务编程:控制系统允许操作员通过编程界面设定机器人的任务和工作流程,实现自动化的生产过程。 c. 感知与决策:传感器的数据可以帮助机器人控制系统感知环境和工作状态,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智能决策,并调整机器人的动作。 d. 安全保护:控制系统能够监测机器人的工作状态,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停止机器人的运行,以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e. 远程监控与维护: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机器人的远程监控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机器人的可用性和维护效率。 4. 对于现代制造业的意义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在现代制造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a. 提高生产效率:控制系统的优化可以提高机器人的运行速度和精度,

工业机器人的概述教案

工业机器人的概述教案 1.介绍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以执行各种任务的自动化设备,它通常由 机械臂、传感器、控制系统和软件组成。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制 造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和增强生 产灵活性。 2.工业机器人的特点 2.1 灵活性:工业机器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编程修改,以适应 不同的生产任务。它们可以执行精确的动作、重复的任务和复杂的 操作。 2.2 自动化:工业机器人能够自动完成各种任务,减少了人力 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它们可以按照预定的程序和规则进行工作,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

2.3 安全性:工业机器人通常配备有安全措施,如传感器和监 控系统,以确保在操作过程中对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4 多功能性:工业机器人可以适应不同的设备和工艺要求, 在不同的制造环境中发挥作用。它们可以进行物料搬运、焊接、切割、喷涂、装配等多种操作。 3.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3.1 汽车工业: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可以完成车身焊接、涂装、装配等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 品质量。 3.2 电子工业:工业机器人可以在电子产品制造中执行各种任务,如芯片制造、印刷电路板组装和测试等。它们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制造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 3.3 医药工业:工业机器人可以在医药制造中协助完成药品包装、注射器组装和药品痕迹的检测等任务。它们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3.4 食品工业:工业机器人在食品加工和包装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可以完成食品分拣、包装和标签贴附等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和产品质量。 4.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未来, 工业机器人可能具备更高的智能化和自主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 的生产环境和需求。此外,工业机器人可能与人类更加紧密地合作,形成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 5.总结 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具有灵活性、自 动化、安全性和多功能性等特点。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包括汽车 工业、电子工业、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未来,工业机器人将继续 发展,并在生产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参考资料

工业机器人概述

工业机器人概述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智能化、自动化和高精度的现代化机器设备,其主要应用于制 造业,用以完成各种机械化、自动化、精密化、繁重、危险和高空的生产任务。工业机器 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涉及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如汽车、电子、食品、制药、新材 料等领域的制造,以及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生产活动。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和 高度自动化的趋势,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各种领域的生产活动 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特点是智能化、自动化和高精度。其智能化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具有 智能控制系统和智能操作程序,使得其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生产任务,而不需要人工干扰。其自动化特点主要表现在其能够自动完成各种生产任务,而不需要人工干预。而其高精度 特点则表现在其能够精确地完成各种生产任务,保证生产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焊接和切割。工业机器人在汽车、航空、船舶、建筑等领域的焊接和切割场合中 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可以精确、高效、自动地完成各种复杂的焊接和切割任务,同时还 可以保证生产安全和质量。 2、搬运和装配。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电子、食品等领域的生产中可以完成各种搬运 和装配任务,使生产过程更加顺畅和高效。 3、喷涂和喷砂。工业机器人在汽车、航空、船舶等生产领域的喷涂和喷砂场合中有 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检测和测量。工业机器人可以完成对产品的各种检测和测量任务,可以检测产品 的缺陷,保证产品的质量。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柔性化、协作化和人性化。智能化是指工业机器人 将会具备更高的自主学习和智能决策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生产环境和生产任务需求,提 高生产效率。柔性化是指工业机器人将会具备更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可以更好地适应不 同生产环境和生产任务需求。协作化是指工业机器人将会更加普及和应用于与人类共同工 作的场合,成为人类的助手和合作伙伴。人性化是指工业机器人将会更加注重人机交互的 设计和开发,使得人们更加容易地使用和控制工业机器人,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工作安全。 总之,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未来的生产活动中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将会具备更高的智能化、柔性化、协作化和人性化,从而更好地适应各种生产环境和生产任务需求,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 产安全和质量,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

工业控制系统的组成 工业控制系统的组成: 一:引言 工业是一种可编程、多功能的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工业的控制系统起到对的控制和管理作用,是实现自动化运行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控制系统概述 工业的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1. 控制器:控制器是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外部指令、进行数据处理和算法运算,以及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的运动和操作。 2. 传感器:传感器用于获取环境信息,如位置、速度、力量等参数,以便控制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 3. 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包括的电动驱动装置,如电机、减速器等,负责将控制系统输出的指令转化为的实际动作。 4. 通信接口:通信接口用于实现控制系统与外部设备或上位机的数据交换和通信,如以太网、串口等。 三:控制系统细化 1. 控制器

a. 主控板:主控板是控制器的核心芯片,负责数据处理和 算法运算,并指导的运动和操作。 b. 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包括控制算法、操作指令、运动轨迹等。 c. 输入/输出模块:输入/输出模块用于与外部设备的数据 交换,如控制信号的输入和传感器数据的输出。 d. 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控制器提供电力供应。 2. 传感器 a. 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用于测量的位置,常见的有码盘、编码器等。 b. 力量传感器:力量传感器用于测量的受力情况,常见的 有力敏电阻、负载细胞等。 c. 视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用于获取环境中的图像信息, 常见的有摄像头、激光传感器等。 d. 光电开关:光电开关用于检测物体的存在和位置,常用 于的安全保护。 3. 执行机构 a. 电动驱动装置:电动驱动装置负责将控制系统输出的指 令转化为的运动和操作,常见的有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

简述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作用

简述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作用 工业机器人是自动化生产线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控制系统对其性能和效率至关重要。控制系统是连接计算机控制和控制机构和设备的系统,它能够编程,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实现高效的操作和生产。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控制系统有几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1. 传感器:传感器是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探测器检测生产过程的参数。例如,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温度,压力,位置,速度等等,然后将这些信号反馈到计算机中心。 2. 人机界面:这是一个使用友好的界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这个界面与机器人所做的操作进行交互。在这样的界面下,用户可以更改生产线上的工作程序,以适应不同的工业应用场合。 3. 程序和控制器: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也是机器人实际操作的控制中心。计算机根据预先编写的程序,将指令发送到控制设备,从而操作机器人的运动,使其按照要求的路径运动。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 高度自动化:控制系统使机器人实现高度自动化,减少人工干预,减少人力成本。这样的工业机器人可以根据生产线上预设的操作流程进行自动化操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 高精度运动:机器人可以在控制系统的帮助下实现高精度的运动,

从而确保制造工艺的精度和质量。机器人的移动和操作确保了产品和过程的准确度和一致性,同时还减少了劳动力和人为疏漏的错误。 3. 实时监控和反馈:控制系统监控生产线上的参数,并及时反馈给计算机,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这种实时监控和反馈可以及时修正生产线上的错误,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支持灵活生产: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生产流程进行灵活的调整。这样,即使产品种类不同,生产线也可以以相同的机器人为基础,使用不同的程序进行操作,从而提高了生产线的效率。 总之,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机器人的运动和外部反馈具有关键作用。一个好的控制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精度,同时还可以支持制造企业的灵活生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换代,控制系统将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制造需求。

工业机器人的概述

摘要: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不是很高,特别是在制造工艺与装备方面,不能生产高 精密、高速与高效的关键部件。我国目前取得较大进展的机器人技术有:数控机床关键技术与装备、隧道掘进机器人相关技术、工程机械智能化机器人相关技术、装配自动化机器人相关技术。现已开发出金属焊接、喷涂、浇铸装配、搬运、包装、激光加工、检验、真空、自动导引车等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家电等行业。 关键字:工业机器人日本德国十一五纲要日本工业协会JIRA IFR 一、工业机器人的概述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例如:将数控机床的伺服轴与遥控操纵器的连杆机构联接在一起,预先设定的机械手动作经编程输入后,系统就可以离开人的辅助而独立运行。这种机器人还可以接受示教而完成各种简单的重复动作,示教过程中,机械手可依次通过工作任务的各个位置,这些位置序列全部记录在存储器内,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机器人的各个关节在伺服驱动下依次再现上述位置,故这种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功能被称为“可编程”和“示教再现”。 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有3~6个运动自由度,其中腕部通常有1~3个运动自由度;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工业机器人按臂部的运动形式分为四种。直角坐标型的臂部可沿三个直角坐标移动;圆柱坐标型的臂部可作升降、回转和伸缩动作;球坐标型的臂部能回转、俯仰和伸缩;关节型的臂部有多个转动关节。 工业机器人按执行机构运动的控制机能,又可分点位型和连续轨迹型。点位型只控制执行机构由一点到另一点的准确定位,适用于机床上下料、点焊和一般搬运、装卸等作业;连续轨迹型可控制执行机构按给定轨迹运动,适用于连续焊接和涂装等作业。 工业机器人按程序输入方式区分有编程输入型和示教输入型两类。编程输入型是将计算机上已编好的作业程序文件,通过RS232串口或者以太网等通信方式传送到机器人控制柜。 示教输入型的示教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操作者用手动控制器(示教操纵盒),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系统,使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另一种是由操作者直接领动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在示教过程的同时,工作程序的信息即自动存入程序存储器中在机器人自动工作时,控制系统从程序存储器中检出相应信息,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机构,使执行机构再现示教的各种动作。示教输入程序的工业机器人称为示教再现型工业机器人。 具有触觉、力觉或简单的视觉的工业机器人,能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下工作;如具有识别功能或更进一步增加自适应、自学习功能,即成为智能型工业机器人。它能按照人给的“宏指令”自选或自编程序去适应环境,并自动完成更为复杂的工作。 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例如在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以及在原子能工业等部门中,完成对人体有害物料的搬运或工艺操作。

简述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特点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特点 一、引言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化执行各种任务的机器设备,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是实现机器人自主运动和完成任务的关键部分,其特点对于机器人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就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特点进行详细探讨。 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一般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包括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传感器、执行器等,而软件则是控制机器人运动和执行任务的程序。下面将分别对这两个方面的特点进行介绍。 2.1 硬件特点 1.机械结构稳定可靠: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需要具备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 以确保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 2.高功率执行器:工业机器人通常需要携带一定负载并进行精细运动,因此 其执行器需要具备足够的功率和精确度。 3.多轴关节设计:工业机器人往往需要完成多个自由度的运动,因此其关节 数量通常较多,从而实现更灵活、多样化的运动轨迹。 4.传感器丰富多样:为了实现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和交互,工业机器人通常 配备多种传感器,如视觉传感器、力觉传感器等。 2.2 软件特点 1.实时性要求高:工业机器人需要对外界环境变化快速做出反应,因此其控 制系统需要具备高实时性,能够快速响应外界输入,并控制机器人的动作。 2.开放性与兼容性: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通常需要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因此其软件需要具备开放性和兼容性,能够与各种硬件和软件平台进行集成。 3.良好的可编程性:由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广泛,其任务需要根据具体 需求进行编程和定制。因此,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需要提供丰富的编程接口 和工具,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4.支持多任务处理:工业机器人通常需要同时执行多个任务,因此其控制系 统需要支持多任务处理和并行控制,以提高效率和灵活性。

机器人控制系统概述

机器人控制系统概述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指用于实现对机器人运动和操作的软硬件系统。 它是机器人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机器人的控制和指导, 可以使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实现自主运行和灵活操作。本文将对机 器人控制系统的概述进行详细介绍。 一、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 机器人控制系统一般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包括机器人的 感知系统、执行系统和控制器;软件则是指用于编写程序和算法的开 发工具和平台。 1. 机器人感知系统:机器人的感知系统是指机器人获取外部环境信 息的方式,常见的感知系统有摄像头、传感器等。这些感知设备可以 获取机器人所处环境的图像、声音、温度等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数字 信号供机器人控制系统使用。 2. 机器人执行系统:机器人执行系统是机器人进行物理操作和运动 的部分,它由电机、伺服机构、执行器等组成。根据机器人的任务需求,执行系统可以用于控制机器人的手臂、腿部或轮子等部分的运动。 3. 机器人控制器:机器人控制器是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 负责接收感知系统和执行系统传输过来的信号,并对机器人进行控制。机器人控制器可以是硬件控制器(如单片机、PLC等),也可以是软 件控制器(如嵌入式系统、工控机等)。

4. 开发工具和平台:开发工具和平台是用于编写机器人控制程序和 算法的软件,常见的开发工具有ROS(机器人操作系统)、MATLAB 等。开发工具和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库和算法库,方便工程师进行 程序设计和测试。 二、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功能 1. 运动控制:机器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机器人运动轨迹的控制。 通过预先设定轨迹规划算法,机器人可以按照要求完成各种运动任务,如直线运动、圆弧运动等。 2. 视觉识别:机器人控制系统可以结合机器视觉技术,对环境中的 物体进行识别和定位。通过摄像头的图像处理和算法分析,机器人可 以准确地识别出目标物体的位置和特征。 3. 动作控制:机器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机器人手臂和执行机构的 精确控制。根据需求,机器人控制系统可以精确控制机器人手臂的角度、速度和力度,实现各类复杂的动作操作。 4. 交互控制:机器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机器人与人类或其他机器 人之间的交互控制。通过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和手势识别等技术,机 器人可以与人类进行实时的语音和动作交流。 三、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 机器人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物流仓储、医疗卫生、服 务行业等领域。

工业机器人的常用控制方法

工业机器人的常用控制方法 1.点位控制(P点控制): 点位控制是指工业机器人按照特定的坐标点来实现移动和定位。通过 设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坐标位置,控制机器人按照预定的路径和速度进 行运动,从而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定点装配、螺栓 拧紧等操作。 2.路径控制(P-L控制): 路径控制是指控制机器人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运动。通过设定机器人 末端执行器沿着规定的轨迹进行运动,控制机器人的速度、加速度和方向,从而实现复杂的操作任务,如焊接、喷涂等。 3.力/力矩控制(F/T控制): 力/力矩控制是指通过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上的力/力矩传感器测量 和控制机器人对物体的力和力矩。通过测量末端执行器施加的力和力矩, 并根据设定的控制策略,控制机器人的力和位置,以适应不同工件的要求。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完成精密装配、操作敏感物体等任务。 4.视觉导引控制: 视觉导引控制是指通过摄像机等视觉传感器获取工作环境的信息,并 将这些信息输入到控制系统中。通过图像处理和模式匹配等算法,控制机 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运动和操作,从而实现精确的视觉引导和检测。这种方 法适用于需要进行精确定位、识别和检测的任务,如物体搬运、自动装配等。 5.轨迹规划和插补控制:

轨迹规划和插补控制是指通过规划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运动轨迹和插补点,实现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通过控制机器人的速度、加速度和运动方向,确保机器人的运动平滑和准确。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复杂路径和运动规划的操作,如铣削、抛光等。 6.无线遥控: 无线遥控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操作指令传输到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实现对机器人的遥控和操作。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操纵杆、手柄等设备,远程操控机器人进行各种操作。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在远离机器人的位置进行操作的场合,如危险环境、高温环境等。 除了以上常用的控制方法外,工业机器人还可以通过其他技术和方法进行控制,如自适应控制、学习控制、力控制等。这些控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操作要求,能够提高机器人的操作效率、准确性和安全性,实现自动化生产的目标。

机器人控制系统概述

机器人控制系统简述 摘要: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是决定机器人功能和性能的主要因素。机器人控制技术的主要任务就是控制工业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的运动位置、姿态和轨迹、操作顺序及动作的时间等。其系统具有编程简单、软件菜单操作、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在线操作提示和使用方便等特点。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机器人控制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关键字:控制系统;控制特点;控制要求;控制方法 机器人技术诞生于20世纪,发展比较快,而且应用极其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生产,科学研究,国防等方面。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在生活与生产中早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生产力,加快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国家先进生产力的提高。机器人技术作为21世纪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它的的发展势必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新的变革。而机器人控制系统作为机器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的重要程度自然不言而喻。 1.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概念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指由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控制系统意味着通过它可以按照所希望的方式保持和改变机器、机构或其他设备内任何感兴趣或可变化的量。控制系统同时是为了使被控制对象达到预定的理想状态而实施的。控制系统使被控制对象趋于某种需要的稳定状态。 2.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特点 机器人的控制技术是在传统机械系统的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两者之间并无根本的不同。但机器人控制系统也有许多特殊之处。其特点如下: ⑴机器人控制系统本质上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引起机器人非线性因素很多,机器人的结构、传动件、驱动元件等都会引起系统的非线性。 ⑵机器人控制系统是由多关节组成的一个多变量控制系统,且各关节间具有耦合作用。具体表现为某一个关节的运动,会对其他关节产生动力效应,每一个关节都要受到其他关节运动所产生的扰动。因此工业机器人的控制中经常使用前馈、补偿、解耦和自适应等复杂控制技术。 ⑶机器人系统是一个时变系统,其动力学参数随着关节运动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⑷较高级的机器人要求对环境条件、控制指令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计算机建立庞大的信息库,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控制、决策、管理和操作,按照给定的要求,自动选择最佳控制规律。 3.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从使用的角度讲,机器人是一种特殊的自动化设备,对其控制有如下要求: ⑴多轴运动的协调控制,以产生要求的工作轨迹。因为机器人的手部的运动是所有关节运动的合成运动,要使手部按照规定的规律运动,就必须很好地控制各关节协调动作,包括运动轨迹、动作时序的协调。 ⑵较高的位置精度,很大的调速范围。除直角坐标式机器人外,机器人关节上的位置检测元件通常安装在各自的驱动轴上,构成位置半闭环系统。此外,由于存在开式链传动机构的间隙等,使得机器人总的位置精准度降低,与数控机床比,约降低一个数量级。但机器人的调速范围很大,通常超过几千。这是由于工作时,机器人可能以极低的作业速度加工工件;空行程时,为提高效率,又能以极高的速度移动。 ⑶系统的静差率要小,即要求系统具有较好的刚性。这是因为机器人工作时要求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