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国际工作坊

清华大学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国际工作坊
清华大学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国际工作坊

清华大学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国际工作坊

清华大学中文系

芝加哥大学Text Lab

6月10-11日

新斋353

清华大学中文系

中国北京

6月10日

8:00-8:10刘石会议致辞

8:10-8:30 全体合影

8:30-9:30 霍伊特?朗机器学习与文学模式辨认

9:30-9:50 戴梦菲上海市图书馆民国文学期刊的电子数据化

9:50-10:00 茶歇

10:00-12:30 苏真,朱远骋

戴安德

以数据重新思考中国现代文学

12:30-13:30 午餐及休息

13:30-13:50 戴安德数字人文前史与早期清华大学文史研究

13:50-15:20 朱远骋数字人文研究中的统计学方法

15:20-15:40 茶歇

15:40-16:10 江铭虎大数据环境下的语言认知与计算

16:10-17:00 霍伊特?朗晴天日本文学数据库研究中的复杂关键词搜索

6月11日

8:00-9:00 霍伊特?朗现代日本和中国小说中作为一种文体形式的重复9:00-9:30 陈静中国数字人文跨学科研究现状

9:30-10:00 但汉松数字化文学批评的进路与反思

10:00-10:10 茶歇

10:10-10:40 赵薇社会网络分析与叙事性作品研究

10:40-11:00 严程女性的友谊与诗: 顾太清和她的秋红吟社诸姊妹11:00-11:20 涂梦纯《盗墓笔记》与《鬼吹灯》的计量风格学研究

11:20-12:00 戴安德,姜文涛

陆晓芳工作坊缘起,数字人文与学术期刊合作,及未来工作展望圆桌讨论

12:00-12:10 王中忱会议总结及展望

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学考博真题-参考书-分数线

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学考博真题-参考书-分数线 一、专业的设置 王晓阳、李曼丽、史静寰的高等教育学,是一个考博热门方向,一方面是因为老师们长期从事此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此领域很有造诣,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个方向本身有研究的学术价值,并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个专业的人才正是是社会所需要的,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二、考试的科目 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①101英语或103日语②632高等教育原理③501综合考试,综合考试为面试。 三、导师介绍 王晓阳,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教育部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近年来,主编、参编教育研究专著7部;在《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世界教育信息》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获全国、省部级科研奖励及校、院级工作奖励多次;目前承担教育部、北京市课题多项。 李曼丽,1970年生,陕西咸阳人,先后获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1992年)、硕士学位(1995年)和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1998年,导师汪永铨)。现任职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高等工程教育、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讲授“高等教育学”、“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等研究生课程。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访问学者(2002-2003),德国DAAD学者(2005),中美福布赖特学者(2007-2008)。曾任亚洲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United Board of Asian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雅礼协会(Yale Association)在华项目评估专家。 史静寰,女,汉族,出生年月:1955年6月10日,现任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及社会兼职:北京市第11届政协委员;首都女教授协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教育史、国际与比较教育、教师教育等。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史考博书目考试重点考博试题解析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史考博书目考试重点考博试题解析 一、专业的设置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38人,下设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五个专业。 中国史专业下设四个方向,廖名春、刘国忠、彭林、李学勤、赵平安、李守奎的历史文献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学术史);王晓毅、张国刚、倪玉平的中国古代史;张勇、戚学民的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文化史);秦晖方朝晖、汪晖、张国刚、倪玉平的专门史。 二、考试的科目 中国史: ①101英语或102俄语或103日语或104德语或105法语②264中国通史③501综合考试。 三、导师介绍 廖名春,清华大学历史系暨思想文化所教授、博导。男,1956年生,湖南武冈县人,1978年邵阳师专(现邵阳学院)毕业,1988年获武汉大学文学硕士,后在湖南省委党校任《湖湘论坛》副主编,1992年获吉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95年在西北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他为多个大学的兼职教授。有《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中国学术史新证》等大批著作,为古籍学界著名学者。 刘国忠,男,汉族,1969年生于福建省政和县。1987至199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先后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1994-199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历史文献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中国学术思想史及国际汉学等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彭林,男,1949年10月15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市。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6国学网礼乐高级顾问[1]。主要从事先秦史等历史文献学和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偏爱经学,尤其注重对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以及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研究。 李学勤,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他长期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注重将文献与考古学、古文字学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及其铭文、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领域,均有重要建树。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开设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复旦大学。 作为清华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人文学院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十五。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 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是属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作家、记者、剧作家等,对中国人文科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下面,又分若干个研究方向,具体到每个学校,这8个二级学科不一定都会设置硕士点;研究方向的划分,不同院系也是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来确立,可以说是"各自为政"。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9个研究方向: 050100 中国语言文学 博士研究方向: 01 中国现当代文学 02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3 文艺学 04 中国古代文学 05 中国古典文献学 06 汉语言文字 07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08 计算语言学 09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和文献

清华大学景点英文介绍

路线 泥沙馆(Sedimentation Building)-图书馆(Tsinghua University Library)-西操(West Sports Ground)-大礼堂(Auditorium)-新水利馆(New Hydraulic Engineering Building)-清华学堂(Tsinghua School)-日晷(Sundial)-科学馆(Science Building)(-水木清华(Shuimu Tsinghua)-近春园(Jinchun Garden)-清华园(Tsinghua Garden))-二校门(The old Gate) 泥沙馆-二校门-日晷-清华学堂-大礼堂-新水利馆-科学馆-工字厅-近春园-水木清华-图书馆-西操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history of Tsinghua University The Tsinghua University is located in the Tsinghua Garden, which was the imperial garden in Qing dynasty. In 1901, Eight-Nation Alliance invaded Beijing and forced the Qing dynasty government to sign the Boxer Protocol. According to this Protocol, Qing government need to pay a large number of reparations to the aggressor countries. In 1911, based on a part of this reparations, a School named “Tsinghua Xuetang” was built as Preparatory School for students to study in United States. “Tsinghua Xuetang” was the predecessor of today’s Tsinghua University. The name “National Tsinghua University” was adopted in 1928. Since its establish, with a motto of Self-Discipline and Social Commit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is dedicated to academic excellence, the well-being of Chinese society and to global development. Today, most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ankings place Tsinghua as one of the best universities in Mainland China. So we can see three different architectural styles of buildings in the campu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The old buildings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west of Xuetang Road, in the east of Xuetang Road there are all new buildings which was built after 1949. 泥沙馆Sedimentation Building Sedimentation Building is mainly built for the research of hydraulics and river dynamics. It contains offices, boardrooms and laboratories. 二校门The Old Gate The Old Gate was built in 1909. The Gate was the main entrance to the school campus at that time. At that time, the Gate was heavily guarded. In those years, underclassmen were not allowed to go out of the gate without permission from school authorities.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sanctity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outside people without permission were also forbidden to pass through the gate. In 1933, after the expansion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the former enclosing wall was moved to further out. A new gate, now Tsinghua's West Gate, became the new main

清华大学项目及课题研究方向汇总

清华大学 土木工程系 1.用燃煤灰渣生产微晶玻璃 2.钝化镁粉新技术 3.金属用高温陶瓷保护膜(液) 4.高性能二次灌浆料 5.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 6.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FWCAD 7.各种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交通问题解决方案 8.基于GIS的典型中等城市综合防灾分析示范系统 水利水电工程系 9.碾压混凝土拱坝新技术研究和工程设计 10.流场实时测量系统 11.土工建筑物应力变形分析软件系统 12.水轮机及其附属设备选型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版本 13.土体非线性解耦K—G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14.高效耐磨渣浆泵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15.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16.生物预处理去除饮用水源中微污染技术 17.城市生活污水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技术 18.城市生活垃圾与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系列技术 19.回转管组合式活性炭固定床连续吸附净化技术 20.生物质型煤成型及燃烧固硫技术与装备 21.高效油烟静电净化装置 22.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质型块作压缩饲料的项目建议 23.高含硫废水和高含硫碱渣废液同时脱硫脱氨专利技术 24.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恶臭气体的生物净化技术 25.高含盐、高含油、高氯根污水处理专有技术 机械工程系 26.生产线设计与机器人化制造单元技术

27.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性能测试系统 28.大批量生产线监控与管理系统 29.装配生产线定扭矩扳手施扭质量控制系统 30.用于金属焊管生产的激光切割-焊接技术及工艺 31.多功能快速成形制造系统(M-RPMS)技术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32.MEMS方位水平仪 33.微小型雾化给药装置 34.医用红外热像仪 35.朗奇光栅纹影仪 36.新型大型龙门式五坐标并联机床 37.警员虚拟情景训练系统 38.指纹图象采集与身份自动鉴别系统 39.快速定位定向车 40.微机械惯性仪表 41.附网存储(NAS)技术及产品开发项目简介 热能工程系 42.大型循环流化床生活垃圾焚烧炉 43.“多重富集型”直流煤粉燃烧器 44.汽轮机智能汽封抽汽器 45.护卫式汽封 46.新型汽轮机组级间密封及轴封装置 47.电站设备故障仿真与操作指导软件培训系统 48.动力设备状态维修与诊断技术及其应用 49.基于Internet的发电机组远程监测与诊断网络系统 50.350MW火电机组全工况实时仿真与多功能在线综合研究系统 51.饮用水净化技术及设备 52.离子交换树脂的电再生技术 53.电去离子净水技术 汽车工程系 54.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研究 55.汽车排气催化器性能评价试验与匹配技术

2019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复试名单

100039069116870 于凌 波 科学 技术 史 科学传播 与科学博 物馆学 63 68 139 133 403 100039069116867 D勇匕 夭系 露 科学 技术 史 科学哲学 与技术哲 学 63 73 130 121 387 100039069002629 史艳 飞 科学 史技 术 科学哲学 与技术哲 学 64 81 96 139 380 100039069116868 杨庆 凤科学 技术 史 科学哲学 与技术哲 学 67 78 122 113 380 考生编号姓名学科专业方向政 治 外 语 专业 1 专业2 总分 100039069116799 林娣中国语 言文学文字学70 76 124 128 398 100039069116811 马珏 丹 中国语 言文学 中国古代 文学 73 78 103 131 385 100039069002620 邵同 琨 中国语 言文学 比较文学 与世界文 学 71 59 107 125 362 100039069116853 闫宁 中国史中国古代 史 73 71 198 —342 100039069116854 马振 帅 中国史中国古代 史 61 57 203 —321 100039069116842 赵冲中国 史 中国古代 史 68 76 177 —321

100039069116779 董志 成 哲学中国哲学71 78 120 139 408 100039069116791 潘沈 阳 哲学 马克思主 义哲学 67 74 126 131 398 100039069116784 -Q-片 太冋 疋 彤 哲学外国哲学68 53 126 120 367 100039069002625 王鑫 雨 外国语 言文学 日语语言 文学 65 72 120 125 382 100039069116828 王颖外国语 言文学 日语语言 文学 64 60 123 121 368 100039069116835 李惠外国语 言文学 外国语言 学及应用 语言学 66 80 110 101 357 100039069002623 路士 贤 外国语 言文学 日语语言 文学 56 70 118 112 356

清华人文学院考研复试-2015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考研复试名单

清华人文学院考研复试-2015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考研复试名单 姓名考生编号总分政治理论成绩外国语成绩业务课清华人文学院考研复试1成绩业务课2成绩 曹明治100035069108648352思想政治理论61英语一67语言学基础98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126 冯雯莉100035069106558351思想政治理论61英语一58文学基础127中国文学史105张欢瑞100035069002219377思想政治理论59二外法语79基础英语117综合考试122秘秋桐100035069001337372思想政治理论58英语一57基础日语130日语专业基础127 夏冰聪100035069002214367清华人文学院考研复试思想政治理论60二外德语72基础英语111综合考试124 胡蓉蓉100035069002218360思想政治理论63二外法语59基础英语107综合考试131孔翔茹100035069001342388思想政治理论66英语一59艺术美学120中西音乐史143李超瑞100035069108951390思想政治理论60英语一64西方哲学史140中国哲学史126王达菲100035069001347379思想政治理论65英语一72中西哲学107宗教学理论135张子睿100035069107538375思想政治理论67英语一55西方哲学史115数理逻辑138 林文凯100035069108172368思想政治理论66英语一54清华人文学院考研复试西方哲学史115中国哲学史133 张空谷100035069110328366思想政治理论66英语一70数学三92数理逻辑138 刘斌100035069108923408思想政治理论67英语一70历史学基础271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体育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体育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45所开设体育学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体育大学,排名第二的是上海体育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华东师范大学。 作为清华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社会科学学院的体育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九。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清华大学体育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 清华大学体育学是属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清华体育的基本理念是育人至上、面向全员、追求卓越。清华大学的体育工作正是在这种氛围中适时地迈出自己的步伐,既继承几十年积淀和延续下来的优良的体育传统,又循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思维定式和价值观的变化而融进新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使得充盈清华园的"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理念化作清华人自觉的体育锻炼行为,将优良体育传统发扬光大.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学校体育在体育教育、群体活动、竞技体育、体育科研、师资队伍、场馆设施六个方面跻身于国内普通大学一流行列,我们将以进取、创新、科学和务实的精神继承优良传统,跟上时代步伐,推动我校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使学校体育不仅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能够成为国家和社会体育的重要支持力量。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体育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4个研究方向: 040300 体育学 博士研究方向: 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02 运动人体科学 04 民族传统体育学 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 清华大学管理体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笔试+专业面试+英语口语构成。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 综合考核形式为面试。每位考生约30分钟,满分100分。面试重点考查申请人在本

2016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日语语言文学考博历年真题解析-育明考博

清华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日语语言文学方向考博考试内容-育明考博 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日语语言文学考博内容分析(育明考博辅导中心)专业方向招生人数初试内容 复试内容050200 外国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约1人①101英语、102俄语、104德语、105法语 ②848日语语言文学501综合考试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杜老师解析: 1、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日语语言文学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5:1左右(竞争较激烈) 2、本专业有两位导师:隽雪艳、王成 3、同等学力考生在初试合格后须加试报考专业两门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和自然辩证法。 4、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5、清华大学考博初试外语中不含听力。 6、学院并不指定外语和专业课复习的参考书。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清华大学各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考博资料获取、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 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历年考博复试分数线(育明考博课程中心)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杜老师解析: 1、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共有6个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之间报录比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2、根据最新的信息,学院将会逐步增加硕博连读的名额,减少在职定向读博的名额。年份 录取成绩要求复试人数/招生人数2014年外语50分、专业课50分 综合考试60分 12人/9人(不包括骨干计划)2015年外语50分、专业课50分 综合考试60分15人/11人(不包括骨干计划)

2018年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0501)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经验---新祥旭考研

2018年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0501)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复习经验 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人文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文学[05]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中国语言文学[0501] 二、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三、考试科目 1、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 202俄语或 203日语或 241德语或 242法语 ③613文学基础 ④856中国文学史 2、复试考试科目: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四、参考书目 《文学理论要略》人民文学出版社童庆炳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 《文学理论要略》人民文学出版社童庆炳 《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郭绍虞 《中国文学史(1-4卷)》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世纪中国文学史(1-2卷)》中山大学出版社黄修已 五、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盛世清北-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考研难度解析

盛世清北-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考研难度解析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包含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哲学系、科学史系5个系所。学院的学科专业涉及文学、历史学、哲学等文科学科门类。有6个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学科;4个本科专业:人文科学实验班(含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专业方向)、英语专业、日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4个博士后流动站: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外国语言文学;1个国家重点学科:专门史;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工180余人,其中教授81人、副教授72人、讲师18人。目前在读本科生1200余人,其中留学生约800人;硕士生约210人、博士生约210人;在站博士后近40人;每年在对外汉语中心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外国学生有1000余人。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2019年招生计划仅9人,专业虽多,招生名额极少,这也造就了人文学院考研的难度。 一、招生目录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设计招生专业有:010100哲学,050100中国语言文学,050200外国语言文学,060200中国史,060300世界史,071200科学技术史共6个专业。 2020年清华大学069人文学院招生目录发生重大变化 盛世清北老师解析如下: 1、010100 哲学专业01-07研究方向专业科目一和专业科目二由不同考试科目均变更为674 哲学综合一和968 哲学综合二,外语科目取消2020俄语选择科目; 2、050100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01-08方向专业科目一和专业科目二由不同考试科目均变更为672 文学史与文学理论和857综合考试,外语科目取消202俄语选择科目; 3、050200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01-02方向专业科目一和专业科目二由不同考试科目均变更为677 高级英语和965 语言学概论及汉语语言学基础,外语科目取消262 二外俄语选择科目; 4、060200 中国史专业科目由654 史学基础变更为675 中国史基础,复试科目由历史学综合变更为中国史综合; 5、060300 世界史专业外语科目增加2020俄语选项,专业科目由654 史学基础变更为676 世界史基础,复试科目由历史学综合变更为世界史综合 6、071200 科学技术史专业方向发生变化,02(全日制)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变更为02(全日制)中国科学技术史,03(全日制)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变更为05(全日制)科学哲学与技术哲

2018清华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

2018清华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 复试已经结束,早想要写点什么,又不知从何动笔,加上之前一直在写论文。现在,终于空出时间来静静回顾这段考研风雨路。 回顾这段路,好像发生了许多事,改变了很多,但又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一般。 一、考研路上有个研友很重要 我报考的是上海大学世界史,有幸的是室友报考了上海大学中国史,我们正好可以互相陪伴。如愿的是两个都考上了。 二、找到坚持的动力 复试通过后,有人问我,你有没有想过中途放弃?我毫不犹豫回答说:“没有”。 记得才开始准备考研时,会经常去听一些考研分享会。有一次,一个学姐说,一定要找到自己坚持下去的理由!我回来后,认真得想了想,如果真的要找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出国”。正好上海大学世界史与国外许多学校有交流,出国也方便。于是我就把我的“出国梦”押在了考研上,托付于上海大学了。后来真的每次难熬的时候,我都会记得我的“出国梦”还等着我! 三、专业课一定要重视基础 我自己在这上面吃了亏。首先是自己专业基础本来薄弱,而且在开始复习没有规划,毫无进度,看六卷本,好像没啥印象,把教材当成小说看,也没有对问题进行总结。这样效果真的不好。真正高强度是最后三个月。基本每天都是“背”读。我自己找到往年真题,专门用一个本子把题目总结出来。考前就研究真题去了。因为听说上海大学很重视真题,而且还可能重复考。由于时间比较紧,我就把统考用的长孙博的论述抛于一边了。谁知初试时,看到题目,自己都傻了。不是说有多难,而是自己背了的几乎没考。完全凭自己的老本胡编乱邹。那时真的是庆幸自己是科班出身,勉强懂得一二。考完回来,大家不免会讨论题目,我们寝室有三个统考的,都在吐槽统考的坑人什么的,题目都没见过。问了我们考的题,说这些都是长孙博论述题上的呀,很常规。后来我翻了翻那本书,如果考前有这觉悟多好呀。所以,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你基础不好,就不要一味去相信,去研究真题。先把基础弄扎实再说。真题只是提供一个方向而已。 重视基础的事在复试时也给我一定教训! 复试前了解到上海大学复试只考两道简答,两道论述和一道英文翻译。而且考的题目很大,不会考很细。所以我在准备复试时,没有看初试那些书。就看了看期刊动态和专业专著。同样让我意外的是,笔试的题目发下来,一看是十二个题,居然还有名次解释。(这个时候都忘差不多了),马上就懵了。许多名次都似曾相识,但确切内容写不出。监考老师,走到我旁边看了下,我的脸马上刷一下通红。所以,重要的事,说三遍,一定要重视基础。有了基础咋们再来谈研究真题。 四、要和周围考研的同学多交流,同时不要受他们复习进度的影响 个人觉得,考研之路可以有许多同伴,多交流,不管是复习方法,还是心态这些都可以相互学习的。但是请大家注意一点,不同人有不同复习进度,不要苛求自己和那些学霸一样,某本书我过了好多遍好多遍,只要自己心里有货就行。不用太着急。实际上,没有几个人是踏踏实实真的过了五六遍的。而且也并不代表过得次数越多,效果越好呀。 最后,考研是个综合战,劳逸结合,循序渐进。用一句通俗的话“考研考的是体力,不是脑力,坚持到最后就会成功。” 加油,朋友们,希望来年听到你们的好消息! 新祥旭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23107418.html,/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学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学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一、专业的设置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每年招收博士生12人,下设教育学、教育、公共管理三个专业。 教育学专业下设两个方向,王晓阳、李曼丽、史静寰的高等教育学;韩锡斌的教育技术学,综合考试为面试,要求全日制脱产学习。。 二、考试的科目 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①101英语或103日语②632高等教育原理③501综合考试,综合考试为面试。 三、导师介绍 王晓阳,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教育部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近年来,主编、参编教育研究专著7部;在《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世界教育信息》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获全国、省部级科研奖励及校、院级工作奖励多次;目前承担教育部、北京市课题多项。 李曼丽,1970年生,陕西咸阳人,先后获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1992年)、硕士学位(1995年)和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1998年,导师汪永铨)。现任职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高等工程教育、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讲授“高等教育学”、“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等研究生课程。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访问学者(2002-2003),德国DAAD学者(2005),中美福布赖特学者(2007-2008)。曾任亚洲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United Board of Asian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雅礼协会(Yale Association)在华项目评估专家。 史静寰,女,汉族,出生年月:1955年6月10日,现任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及社会兼职:北京市第11届政协委员;首都女教授协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教育史、国际与比较教育、教师教育等。 韩锡斌,博士、副教授、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理论与技术、教学资源建设、共享、应用与评价、数字校园规划与设计。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

新方向 比较文学 研究

内容简介······ 《新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读本》旨在帮助比较文学研究应付来自21世纪的重大挑战,提出面对新机遇时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全书分“学科谱系”、“跨文化比较”、“翻译”和“全球化”四编,收入世界级比较文学学者的16篇代表性文章,集中讨论了比较研究中的语言、翻译、文学理论(传统美学)、文本分析、欧洲中心主义与东方边缘问题、政治权力与文化权威、比较文学的形态和新方向等话题。 作者简介······ 大卫·达姆罗什,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系主任。 陈永国,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尹星,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 艾米丽?阿普特(Emily Apter)系纽约大学法语和比较文学教授。她从事法国、北非、加勒比海地区、德国、英国和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19世纪和20世纪文学的研究。著有《欧洲大陆的倾向》,是研究法国和法国殖民地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部重要著作。为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系列文集《翻译/跨国》。本集收入的是她的专著《翻译地带:一种新的比较文学》(2005)的结论,提出了基于翻译而非基于民族的一种新的比较文学。艾米丽?阿普特系纽约大学法语和比较文学教授。她从事法国、北非、加勒比海地区、德国、英国和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19世纪和20世纪文学的研究。著有《欧洲大陆的倾向》,是研究法国和法国殖民地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部重要著作。艾米丽?阿普特系纽约大学法语和比较文学教授。她从事法国、北非、加勒比海地区、德国、英国和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19世纪和20世纪文学的研究。著有《欧洲大陆的倾向》,是研究法国和法国殖民地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部重要著作。 帕斯卡尔?卡萨诺瓦(Pascale Casanova)以其专著《文字的世界共和国》(The World Republic o f Letters, 1999)获得了世界性声誉,本文选自该书。在论世界性作家贝克特的著作《窃取者贝克特》(1 977)获奖之后,卡萨诺瓦在巴黎艺术和语言研究中心任教,兼任文学批评家、记者和研究员。她依据历史学家佛迪南?布罗代尔和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著作,指出自16世纪以来,开始出现以巴黎为中心的一个半自治的文学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文学获得并生产了一种独特的价值或文学资本。文学领域虽然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但也不完全由政治历史所决定,而是确立了它自己独特的权力关系系统,即“一个文字的世界共和”。 大卫?达姆罗什(David Damrosch)系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系主任。作为前任美国比较文学协会主席,他曾出任《朗门世界文学选集》(2004)总主编,《世界文学教学》主编(2009),和《普林斯顿世界文学原始读物》(2009)合作主编(合作者为Natalie Melas and Mbongiseni Buthelezi)。著有《我们:改变大学文化的学者》(1995),《什么是世界文学?》(2003),《被埋葬的书:吉尔伽美什史诗的失传与重新发现》(2007)以及《如何阅读世界文学》(2009)。 韦布克?德尼克(Wiebke Denecke)在德国接受本科教育,在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现在纽约巴纳德学院任教。她是研究古代汉语、古代日语、经典和世界文学的学者,合作编辑新版《诺顿世界文学选集》(2010)。她的第一部著作《“掌握”中国哲学:先秦文学的动力学》(2010)讨论中国古代哲学。这里所收入的文章是她即出的第二部书《跟随别人的足迹:日本和拉丁作家及其自己的文学》的纲领性主张。 阿米亚?德夫(Amiya Dev)在加尔各答的贾达普大学比较文学系(印度第一个比较文学系)任教达3 0年之久。曾任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主席。他著述颇丰,涉及比较方法、叙事和诗歌理论,翻译研究,孟加拉和其他印度文学。主要著作包括:《印度的比较文学思想》(1984)、《歌曲的复兴:抒情诗概念的更新和实践》(2000,与厄尔?米纳合编);与西西尔?库玛?达斯合编《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1989)。 魏樸和(Wai Chee Dimock),耶鲁大学英语和美国学教授。她曾率先研究美国文学与世界上其他文学之间的亲密关系。在发表早期研究赫曼?麦尔维尔小说的专著《自由帝国:麦尔维尔与个人主义诗学》(1989)发表之后,她在《正义的残余》(1996)中继续探讨文学与法律的关系;并与劳伦斯?布埃尔(L

清华的人文传统

清华的人文传统 (本文根据张岂之教授在清华大学2010秋季学期《新人文讲座》系列之(九) “大学文化与清华精神”的演讲整理) 【演讲人简介】张岂之先生出生于1927年11月,江苏南通人。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现任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西北大学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读研究生。兼任教育部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自著并主编有:《儒学〃理学〃实学〃新学》、《中国近代伦理思想变迁》、《中华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思想史》、《中国历史》(六卷本)、《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青鸟集》等书,并主编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华夏文化》杂志。 一、人文基础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留美预备学校,创立于1911年,名清华学堂。1925年成立大学部,随之改名清华大学,其中有三部: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研究院。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被聘为研究院讲师(即导师)。研究院存在的时间不长,1929年停办,但其影响深远,探讨清华的人文传统,不能不从国学研究院开始。 梁启超与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结不解之缘,是清华人文传统的奠基者之一。他于 1911年到清华讲演,用《周易》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清华学子,后来成为清华的校训。他最早在清华提出将传统与当代、中学与西学相融合的办学理念。王国维也有类似思想。这些在国学研究院中得到体现。

例如,研究院聘请导师,有严格的条件,要求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全体”(整体)有所研究,不是一点一滴,也不是一鳞半爪,能够把握其总体精神。还要求导师们能用新方法去梳理中国的传统学术,同时了懈世界学术发展之趋势,从而开辟新的研究路径。倡导导师与学生个人接触,在人品上和学品上给予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所有这些并非停留在纸面上,而是真正付诸实践的。80年过去,今天我们看上述四位导师在国学研究院开出的门类繁多的课程,仍然会惊叹他们学问的渊博、境界的开阔。国学研究院在短短几年里培养出不少优秀的人文学者,这和导师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国学研究院为清华奠定了人文传统的深厚基础,她的精神后来为清华中文、外文、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群所继承和发扬。清华校史上繁花似锦的人文课程和成果,是国学研究院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需要从更加开阔的历史背景上去思考国学研究院的内在价值。 二、学术创新 清华校歌中有一句:“东西文化、荟萃一堂。”这八个字体现了清华人文传统的一大特色。这不是全盘西化,也不是只知固守国粹,而是东西文化的会通与创新。以下以王国维和陈寅恪为例做简要说明。 王国维在中国经学向近代学术转型中有首创之功,在人文学科的主要领域都有创造性贡献。他了解西方实证主义史学方法,对中国新史料又有特殊的感情和兴趣,认为“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王国维遗书》五《静安文集续编·最近二十年中国发现之学问》),指出: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而近代则有殷墟卜辞、流沙坠简、敦煌写本和边疆民族碑刻等史料出现,可称之为新史料发现的时代。他对甲骨卜辞、钟鼎款识、封泥玺印、秦砖汉瓦、石经木简、玉贝古钱、历代权衡、碑刻铭志等都进行过研究,特别是研究了甲骨卜辞和流沙坠简,并把它运用于古史探索。从甲骨卜辞中,王国维发现《史记·殷本纪》等古书所载商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考博真题-主要导师-内部资料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考博真题-主要导师-内部资料 一、专业的设置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每年招收博士生12人,下设教育学、教育、公共管理三个专业。 教育学专业下设两个方向,王晓阳、李曼丽、史静寰的高等教育学;韩锡斌的教育技术学,综合考试为面试,要求全日制脱产学习。。 教育专业下设教育博士一个专业,综合考试为面试,入学后双向选择导师。 公共管理专业下设一个专业,林建的教育经济与管理,综合考试为面试,要求全日制脱产学习。 二、考试的科目 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①101英语或103日语②632高等教育原理③501综合考试,综合考试为面试。 教育技术学:①101英语②649教育技术研究进展③501综合考试,综合考试为面试。教育: 教育博士:①101英语或103日语②634教育管理概论③501综合考试,综合考试为面试。 公共管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①101英语或103日语②633教育管理学③501综合考试,综合考试为面试。 三、导师介绍 王晓阳,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教育部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近年来,主编、参编教育研究专著7部;在《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世界教育信息》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获全国、省部级科研奖励及校、院级工作奖励多次;目前承担教育部、北京市课题多项。 李曼丽,1970年生,陕西咸阳人,先后获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1992年)、硕士学位(1995年)和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1998年,导师汪永铨)。现任职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高等工程教育、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讲授“高等教育学”、“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等研究生课程。美国伊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复试通知复试名单

清华大学大学人文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复试通知复试名单2014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考研分数线及复试安排 201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和录取工作即将开始,根据清华大学《关于2014年硕士生招生复试和录取工作的有关规定》,现对我院硕士生复试和录取工作做出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科学选拔的原则,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选拔,按需招生,宁缺毋滥,确保招生质量。 二、组织管理 人文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院研究生招生复试和录取的各项工作。各系成立复试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对考生的面试和实践能力考核。 三、复试 (一)基本要求 1.统考生取得复试资格的初试成绩的基本要求,见附件。 2.单考生:政治、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40分,业务课满分150分的科目单科成绩不低于80分,业务课满分300分的科目单科成绩不低于180分,且总分不低于300分。 3.“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总分不低于305分,单科不限。 4.同等学力考生的复试基本要求:符合复试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力考生(含成人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复试时,必须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2门。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难易程度应严格按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笔试时间每门为3小时,试卷满分为100分。 (二)资格审查 2014年硕士生招生报考资格审查安排在复试期间进行。人文学院研究生办公室负责对所有复试考生,严格按照《清华大学2014年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中的报考条件进行资格审查,填写《2014年硕士生招生考生资格审查登记表》。资格审查合格并已经交复试费的考生方可进行下一步的复试。 复试费由考生通过网上缴费平台在复试前完成缴费。未缴费的复试生不允许参加复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