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教育一直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与技能操作,加之情感本身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情感教育经常停留于表面和形式,甚至被忽视。但情感教育与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是情感目标的制定,还是课堂情感的渗透,抑或课外情感的拓展,都是为了更好的技能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情感渗透

【正文】

长期以来,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一直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与技能操作,加之情感本身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情感教育经常停留于表面和形式,甚至被忽视。其实在教育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领导纲领》中,指明:信息技术课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基本技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真正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应当经常思考与实践的。情感教育是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一堂理想的信息技术课应该能使学生情绪高涨,生动活泼,其中起主导作用就是学生的情感。注重情感教育是一种最有效的课堂艺术手段,情感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已不容忽视。

我结合本人实际的教学体会,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情感教学。

一、寄情于课,从教材里面发掘其中渗透的情感。

旧教材里面比较关注学生的知识点与技能操作,而对于情感的目标涉及不多。新教材在情感这点上做了大量改进,增加了对情感的教育,基本上每节课都有一个情感目标。无论是爱国主义教育,还是传统文化教育,包括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情感教育,均有涉及。在有大量的情感教育目标的教材面前,教师绝对不能忽视其中蕴含的情感,只注重技能的教学注定信息技术课堂的失败。教师非但不能忽视里面的情感教育,而且单纯的照本宣科也不可取,更要在其中挖掘情感,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去提炼,这也是每节课的精华所在。

例如《安全小博士》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原理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表面看就是一些知识点的介绍,但其实深究一下,完全可以趁本节课对学生进行计算机道德教育。让学生通过实例让学生知道常见的病毒,各有什么危害,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以及如何预防、检测和消除这些病毒。进一步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以这个感情主线去设计课堂,就会让本节课有个感情主题,所有话题都可围绕主线,从而让课堂内容充实不空洞,学生接受起来也不觉本课时理论的枯燥。

再如《各种各样的标志》一课,如果单纯注重技能教学的话,学生只是学到如何上网保存图片并分类保存,远远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课题既为各种各样的标志,那本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这节课去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特别的消防标志、交通标志,可以说与学生的生活、安全息息相关。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当注重这一点,技能这时候反而是辅助,作为一种工具让学生更方便快捷地去认识标志,学会看交通标志或者消防标志等,然后把学到的知识融入生活。在设计教材的时候考虑情感因素,对于课堂的展开,以及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内容的深入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寓情于学,在充满情感气氛的课堂中进行教学。

课堂中如果仅仅只有知识点的教学就会让课堂流于形式,或者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当人处于良好的情感状态时,思维井然有序,积极活跃,利于认知活动的进行;当处于不安的状态时,思维杂乱无章,机械呆板,妨碍认知活动的进行。可见,学生的情感意志是教学和学习成功的内驱力。因此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

机,促进认知朝着良性方向进行。而在课堂中渗入情感,给课堂设置一个情感主题,让学生被这个情感线牵引,甚至激发共鸣的时候,学生便会乐于参与其中,有学习的热情。同样在课堂中渗入的情感也不应该是生硬的,教师应该跟随课本中蕴含的情感,将情感的氛围自然地带入课堂,然后感染每个学生。

在《图文并茂赞西湖》一课,其实看到标题我们就很容易看出这节课包含的情感是对美丽家园的赞赏,知识点是文档中图片的插入。假如只是教学这篇文章讲什么,我们有哪些图片,该如何插入,学生只会被动地去接受话题,他们也只会机械地去插入图片,从而忽视图文并茂的文章带来的美感。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完全可以替换内容,把文章改为家乡的知名景点,并配以美文。学生觉得内容贴近生活,有兴趣去细细品味,教师也不必着急讲解知识,跟学生共同欣赏美文,去触摸文章作者的灵魂,然后与学生一起感受美景,文章所涉及的美景的图片,是否如同文章描述中的那样精彩。这样课堂的气氛就出来了,有美景共赏,有美文同品,其乐也融融。当课堂气氛浓厚了,学生注意力自然会集中,会去探索如何让文章变得更美,进一步去尝试图片的插入。插入的时候也会去考虑图片够不够漂亮,能不能为文章增色添彩,课堂的每一步下来都是水到渠成。

《丰富多彩的节日》也是富含情感的一课。知识点是网络搜索,编者也是想通过搜索与保存网页让学生更了解中国的文化与传统。这节课中,如果没有让中国传统节日这个主题渗透课堂的话,课堂的衔接将会非常生硬,如果没有加入学生的热烈讨论,这节课会无话可讲,要想同学积极参与,必须用情感点去刺激,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这也就是说的学习氛围。感同身受的学生有热情去学习,收到的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将情感融入课堂,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产生兴趣,以兴趣带领学生去搜索相关话题,而后展开讨论。如果学生能从本节课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并有把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决心,这节课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三、以情育人,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拓展情感领域。

教育如果忽视了人的情感,那就等于放弃了最重要,最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力量在人的动机系统中可以成为最重要的驱动力。同时,情感还能从深层次,内在地影响人的爱好,趣味,鉴赏力等,进而逐渐影响到人的价值观。良好的情感教育对人身心的成长,人生观的树立,行为举止的规范等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情感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情感教育过程同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受过良好情感教育的人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在有些课时中,情感无法再课堂中体现,但却能在课外活动中体现。作为课堂的延续,信息技术课堂活动有课堂无法替代的优势,而且在其中渗入情感,学生能身临其境。这种情感有感而发,而且能无限拓展。

例如《精彩照片剪辑》一节,知识点是照片的剪辑。要创作先要素材,素材从哪里来。教师准备或者网上下载的,脱离学生的生活,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没有一种情感的认同感,总感觉这不是我的作品,无法投入感情。一旦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去采集素材,势必截然不同。同样,摄影也可以作为一项技能点,在拓展情感的同时还能多掌握技能,可谓多多益善。

在三维教学目标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里,三维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在信息技术课堂,我们会更注重知识技能的教学,而忽略情感,但我们必须明白,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是情感目标的制定,还是课堂情感的渗透,抑或课外情感的拓展,都是为了更好的技能教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情感渗透,应从学科特点及教材实际出发,将情感教学付诸于知识的讲授和学生的操作训练之中。在日常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并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同时拓展信息技术情感教育的领域,切实注重学生

的情感体验,努力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学与育人的最大限度地双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26851181.html,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作者:谢增发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2019年第06期 【摘要】 ;人们的日常活动中,情感意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能获得动力的增加,也能提高做事的效率。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过程中,需要对学生施行情感的渗透,帮助学生提高思想上的认识。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2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6-081-01 初中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是必修课程,它在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进而懂得怎样遵守道德,运用和维护法律,并知廉耻、明荣辱的文化课程。但一惯的灌输思想教育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道德情感和法治知识的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很多学生难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律认知。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一)过于侧重应试教育 新课改教育背景下,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受应试教育机制影响,教师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将来的升学率,而未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得一些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道德缺失,甚至形成后期难以改观的人格问题。这样与新课改要求形成背离,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教学方式未能与时俱进 虽然学校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但是很多学校比较缺乏专门的道德与法律传授的教师人员,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很多教师上课只作简单的书本介绍,基本上是照本宣科,缺乏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是只通过学生机械化的背诵相关的常识概念和法律条款等,学生难于得到道德与法治的渲染和教育,道德与法治学习氛围不浓,难于发挥高效的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情感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课程教学环节渗透情感教育 想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真正有效的渗透情感教育,教学过程的环节十分关键,教师应在此过程中自然的渗透道德情感。这样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学生才能更轻松的理解,也能将情感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的理念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的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的丰富的直接经验。《英语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做到了以下几点,也从中感受到了新课改的实效。 一.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这里,英语只是一种完成任务的工具、一种技能,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来学习。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媒体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句子的结构是否正确。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使用正在学习的语言来完成贴近生活的真实任务,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基本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英语课堂来讲,"任务型"的课堂教学就是在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需要分析和设计具体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识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将每一个教学目标拓展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由于在我的课堂

上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并且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英语的乐趣,英语课也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从中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英语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在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从而使学生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接受教育输入。即: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如临其境可以使学生感知的过程变得容易,触境生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牢固。 语言学习是行为习惯的形式,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的一种智力活动,应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语言能力的获得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获得用外语交际的能力的决定因素是学习者自己,教师不可能把能力教给学生,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 语言的学习最好的方式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让学生感知语言,并在感知的过程中自己领会到语言的真谛。尤其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若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教学,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语言的本质,无需教师过多的解释。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阿付 一、活动目标: 1、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2、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二、活动准备: 1、确定活动主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从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古诗中接受教育。 2、时间安排:15天。 其中收集资料10天,整理资料3天,准备恰当的汇报形式1天,成果展示1天。(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成果展示为课内两课时。) 3、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或查阅途径,为学生采集信息提供方便。 4、师生协商,制定活动与评价方案。 三、活动实施: 1、制定活动计划。小组长(可4—8人一组)组织本组成员讨论,拟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各自职责,并确定资料搜集的方式,安排好活动时间。教师对各组的活动计划予以及时指导,如有明显不当之处,即与学生一起商讨更正。 2、搜集资料,采集信息。各组按照活动内容,多方面获取第一手资料。 3、处理资料,整合信息。学生将积累的资料分组集中,进行归类筛选。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研究资料的价值,考察其对学生的适宜度。 4、准备汇报材料,确立汇报形式。各学习小组根据本组所取得的成果,自主设计成果交流的形式。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推选出主持人。然后由各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决定成果汇报形式(如情景表演、演讲、解说、朗诵、展出等,不拘一格)。 5、成果展示交流。主持人准备好台词,编排好展示程序,各组进行成果交流。教师予以点评、小结。 四、成果展示实录: 1、教师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作者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古诗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搜集了大量资料,收获了不少成果。今天,我们将把这个成果展示出来,愿大家在这次交流展示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2、主持人: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首先,大家欢迎第一、二、三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有关热爱祖国、家乡、劳动人民方面的古诗名句。 (1)第一组展示:

我的课堂里渗透着情感

校本研修论文 我的课堂里渗透着情感

我的课堂里渗透着情感 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就应将把精力集中在“情感”上。怎样才能“发掘”出作品的内蕴呢? 一、入画——导之入境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好的作品都有优美的艺术境界。王国维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人间词话》)”境界就是作者描绘的,包含深意的艺术形象,它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不仅诗、词中有境界,小说、散文、戏剧中也有。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课前,教师要广采博览,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对潜在的字、词、语、修辞的领悟中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反之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比如,教师不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经历、爱国热情及在黑暗中不倦的探索追求的精神,就讲不好《天上的街市》,就无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如果教师只教其“文”,未教其“义”,更没有

情的输入,如此就不必说以情动人了。 二、入情——动之以情 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径。例如有表情朗读《最后一课》的结尾:“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一句,音量应稍轻,语速要放慢,以表现下课钟声在韩麦尔的心头引起的巨大震撼和痛楚。“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两处破折号要读出间断,以显示韩麦尔哽咽语塞、悲恸万状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把教材中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使其获得充分的美感享受的同时,让其“沁人心脾”,仿佛灵魂已被引进美妙无比的“天国”似的,从而不知不觉地受到熏染陶冶。 三、入境——情境交融 师生共同理解情感美。教师应先“情动于已”,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和作者同喜、同悲、同褒、同贬,释放自己的情感,就能运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课文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想象,沿着作者的情感轨迹运行,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产生感情共鸣。 教师要引导学生讲述、品析作者的情感。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写作时势必要精心地构思,合理巧妙地剪裁、组材,且总是顺着一定的思路布局谋篇。如果教师这时能讲述、品析这种思考,引导学生探索其思路,就能解开作者的情感线索。《驿路梨花》所写的山间茅屋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10余年,作者根据情感的需要,在一个个悬念和误会的消释中,读者享受到一种柳暗花明的美感和豁然开朗的

浅谈教学中情感目标的渗透

浅谈教学中情感目标的渗透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很容易就会抓住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然而在情感目标方面,我们往往找不着头绪,甚至有时忽略了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情感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情感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在英语学科中渗透情感目标呢?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探讨了这个问题,并对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建议。 张必隐教授在《阅读心理学》中指出:“阅读是读者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从文字符号中获取和提炼“道”“技”“情”是阅读的目的和功能所在。所以,阅读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情感”是贯穿语篇课堂教学的灵魂,在《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目标之一。下面我将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熟悉教材内容,注意渗透的随意性 情感目标的渗透要从教材的内容出发,作为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入了解,这样教师才能把情感目标自然地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科学性与情感的思想性紧密结

合,学生也易于接受,从而达到知识的讲授与情感的教育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这是“水滴石穿”和“滴水功”,教师切不可生拉硬扯,如果把情感教育象贴标签一样贴到某一学科的教学中去,既显得牵强,也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把握学科特点,注意渗透的形象性 教师要深刻理解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的教学大纲,把握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情感目标时,才能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是各不同的。这要求教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进行情感教育。语文课多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并且注意披文入情,以言感人。如:教学毛泽东《沁园春·雪》这首词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欣赏作者传神描写、精美语言的过程中,通过对诗词中的景物描写的想象,使学生潜滋暗长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藤野先生》,通过对鲁迅的“弃医从文”行动的体会,让学生真心感受作者坚贞不渝的爱国之情;历史课主要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讲述和充分进行教育,如讲郑成功、林则徐等民族英雄,讲詹天佑、郭沫若等爱国知识分子,讲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等,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激起学生振

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

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 苏庆林 大家都知道,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爱、期望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有效地学好英语。 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习者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诸多因素往往决定了我们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 一名学生是否喜爱某一科目,往往与他和这学科的教师关系的亲疏有很大关系。如我以前有个学生中考时成绩只有43分,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补习后成绩慢慢提高,于是该生信心倍增,由于努力,成绩很快提高到八九十分。而班上还有一位同学,中考时成绩不错,人也很聪明但经常犯粗心毛病,因其基础好,我对他的要求也相应的高一些。但因操之过急而没有注意方法,对他犯的错误批评得太多,有些过于严厉,以致使他不致产生不良的后果。 以上事例说明,成功的体验会萌发出兴趣,增强信心,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大大增强认知效果.相反、焦虑、忧愁、挫折、失败消极情态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心理处于抑制状态中,这种消极的态度会导致其成绩越来越差,直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英语教学中的言语活动需要学生以广泛热情和兴趣,积极主动地运用智力进行操练、教师的爱起到了促进或抑制学生智力活动的作用。情感是打动人心灵的秘诀,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因。它在英语教学中具有推动、调节、强化等功能。教师温和的声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会给课堂带来愉快的气氛。学生会感到老师亲切可信,上课时遇到困难也不怕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说话的语气,能够起到给学生提供安全感、减少学生焦虑,进而激发学生兴趣的功能。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中学英语教学中有一种倾向,教师一般注意传授知识,解决疑难问题,而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很少注意,教学中多采用听、说、读、写诸多方面的训练。对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一般采用批评甚至惩罚等消极的手段,而较少考虑情感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我认为,情感因素是学生成绩两级分化的原因之一。学生的成绩好,学习上有成就感,老师赞扬他,同学羡慕他,学习上更是快马加鞭。而那些成绩差的同学,家长不满意,老师不高兴,同学也不重视他。所以他的情绪处在抑制状态,这种抑制反过来更制约能力的发挥,以至产生恶性循环,于是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正在成长发育中的中学生,心理尚不成熟,感情也十分脆弱,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关怀、爱护、尊敬自己的学生,使他们柔弱的心理都能得到爱的滋润,学生怎能不报之以出色的表现、优异的成绩呢?怎样才能激发积极的情感、消除或抑制消极的情感呢?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豁达乐观的性格,树立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摘要:情感化教学为学生创设肯定性 质的语言教学,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接受,促进师生之间和谐交流,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阐述中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渗透的重要性,提出一些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的建议,以便使学生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情感 交流和知志传递。 关键词:情感交流;情感交流途径;情感体验;情感化要求 所谓情感化英语教学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设法为学生创造肯定性质的情感体验或利 用两种对立情感的可转换性,努力变否定性质的情感体验为肯定性质的情感体验。 一、英语情感教学的途径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情感交 流的主阵地 大部分英语课堂活动是在特定情境条件下 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生动的情境设置再加上教师情感丰富的语言讲解,必能引起学生

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驱使其对语言知志的进一步的掌握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亲切感、荣誉感、受关注感。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们的这些情感呢?一篇篇 形式相连的教学模块,经过老师的指导,可以转变为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如短剧表演,角色对话等,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教学情感更易使学生接受。再则,教师可适当增加、补充一些由教学内容延伸来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开展课余英语活动,能进一步增进师生间 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课余英语活动的适当开展,是对我们课堂 教学的进一步延伸与跟进。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开展生动活动有趣的课余活动,比如英语沙龙,猜谜,会话,表演等这些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介绍一些面向国家饮食习惯,风土人情,体育运动,文化背景等英语阅读材料,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拉进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我们使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特别强调了一项教学任务——情感教育。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教育呢?这里我谈谈个人的体会。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英语教学富含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又是英语教学的先导。 ①所谓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为实施情感教育,一些老师就搞成了刻意的去寻求“情感点”,效果是适得其反。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情感教育的强调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那么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做好“情感”教育呢? 首先,我认为不应该把“情感”教育作为刻意追求的一种教学手段或一个教学过程,而应该是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方式。 ②谈到教师作为课堂上的语言输入和教学组织者,不仅是知识和智慧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的榜样,其情感的力量有时比知识本身的传播更能影响学生。记得在原来的教材中,初三年级Have a good time 这部分的教学中,讲到了我们国家的第二大岛海南岛作为著名的旅游圣地,它的民族、人口、名胜、景观等各方面的内容。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我专门上网找到了海瑞、东山岭、万泉河、海南的少数民族等方面的图片,让我们那些几乎没有去过海南的学生大开了眼界,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可是我总觉得还是不够,应该再给学生拓展更高层次的认识着眼点,我找来一幅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海南岛。学生不经意间,很自然的,我的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达到了。我们的教学重点之一——宾语从句也再次呈现。 再者,我认为情感教育在现行的教材中几乎每个单元每个话题都隐含着相应的教育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在每节课上,随时展开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其实,情感教育的内容就是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语。但就是那画龙点睛的一句话,会令那些情商越来越低的学生在眼花缭乱的课堂表演过后有更深的情感体会。因为情感因素除了对学习过程产生直接影响,也是影响学习效果和成功程度的重要因素。 ③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的核心原则就是寓教于乐。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使学生在快乐兴趣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教师让学生在“乐中学”到“学中乐”的情感转化体验中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这学期我们学八年级(下)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许多男孩子对科幻很着迷的,我让他们下去查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摘要】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输反馈的过程,同时也是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因此,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感渗透 《优秀教师知识和技能》中明确提出:“优秀教师要热爱青少年,一心扑在学生身上,承认学生有不同的特征和禀赋并且善于使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他们的成功在于相信人的尊严和价值,相信每个孩子的潜能。”对学生的尊重和热爱,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而我们要达到培养广大青少年成为21世纪的接班人的目的,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来实现。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动力来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于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使其更好地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精神、情感的交流、融汇是不可忽视的。由传授知识向情感渗透是课堂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由之路。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行情感渗透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要热爱教育工作,甘愿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献给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一切为了孩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具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天职就是奉献。没有奉献精神的人最好不要当教师。还要作风正派、一身正气,宽以

待人、严以律己,不计名利、志比天高。具备以上几点,教师于三尺讲台之上尽显人格魅力。 其次,教师要注意情感的诱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使之得以升华。教师要入情、入境,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应像高明的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拨动出动人的乐章。教师还应对文本内容进行精细的加工、处理,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述,巧妙迂回的提问,富有心计的点拨,形式多样的练习等。把无穷宇宙间的自然奥秘,大千世界的众生百相,人类历史的进程,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等都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每一个知识点都变成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使每一项活动都成为学生获得进步的阶梯。 再次,教师要注意情感的融入。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时,课堂教学效果就很好。身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对学生充满关心和尊重,充满温暖和期待,充满激励和鼓舞,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成功的决心。优秀的教师往往能通过教学中的目光接触,问答中的语言交流,积极主动地进行情感交流,把对学生的关爱、期待和信任也随之融入其中。心理学家认为从教师言行中流露出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生前与学生有着亲密无间的关系,他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学习和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关怀,并注重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瑞士教育家装斯塔洛奇始终与学生生活在一起。他曾说过,学生的幸福就是他的幸福,学生的快乐就是他的快乐。他认为教师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赢得学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还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通过渗透情感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拥有正确的情感意识,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同时,开展丰富的美术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亲身体验、总结后丰富自身的情感,从而对学习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实践活动、欣赏美术作品,对美术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自己学习掌握的知识内容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使自己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小学生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欲望。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播放音乐或视频,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够充分放松心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和积累美术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延伸和补充教材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多媒体可以将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重视培养学

生的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将图片和音乐等有机结合,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其创作欲望和灵感,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二是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不同的作品能够传递给人不同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各类富有特色的作品,使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懂得不同作品具有的时代特色以及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如,教师在播放可爱的卡通形象时,学生常常会表现得很激动、很喜爱。而在播放类似《三毛流浪记》的图片时,学生表现出的情绪往往很复杂,有的同情,有的悲伤。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欣赏过程中体会到不同人物、场景、时代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三是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美术实践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还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加深其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如,在上“我的新朋友”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一些黏土,让学生亲手制作出自己的新朋友,这个朋友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其作品也各有特色,充分体现出了学生浓厚的情感。在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展示,制作的如果是人物,可以鼓励学生送给人物本人,加深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如果是动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向大家讲述自己与新朋友间的趣事,锻炼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情感。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作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并根据学生的喜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发表时间:2018-02-08T16:50:54.04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12月作者:辛宇 [导读]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正确的情感教育方法能够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辛宇 摘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高尚的审美价值观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情感教育的运用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在英语教学中采用正确的情感教育方法能够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情感教育渗透策略 在当今的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和探讨教学中的情感缺失问题,特别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加应该注重情感因素,因为与其他学科相比,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系。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一、建立和谐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们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在精神上得到放松,从而产生较愉快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当我们接手一个新班时,首先就应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上第一节课时,就要告诉学生,课堂内外老师和学生是朋友,这样就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我们还可以经常性地与学生们谈心,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让他们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能发挥其潜能,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英语课上,我一直都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笑容、充满期待的眼神关注着每一个学生。在教8A Unit1 Friends Welcome to the unit时,好多学生都情不自禁地谈论自己的朋友,但是有一位女生坐那里,一句话不说,还有点想哭的样子。我走过去问她:“怎么了,有什么事情吗?”她说:“老师,没什么,就是我本来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的,可是她要转学了,我有点难过。”我安慰她说:“不要难过,如果你们是好朋友,不管她在哪儿,她都会记得你的,而且现在通讯那么发达,随时都可以联系的。”她点了点头说:“恩,老师,我明白的,我会调整自己的。” 我又追问了一句:“那么,你可以把你的好朋友的情况给大家说一说吗?”她稳定了一下情绪,然后用流利的英文给大家介绍了她的好朋友,同学们都给予了她热烈的掌声。通过这个事例,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对于教育教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我们要去理解学生,关爱学生,他们会因为喜欢你,而愿意上你的课。 二、活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具有内容新、生活气息浓等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能使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情感需要。如教学7B Unit 5A Brave Young Man时,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会再次阅读教材内容,很自然地引用书上的句子:Fire can be very dangerous.It is important to be careful with fire.接下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与他人合作: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 our love to others.之后,再让学生结合所学过的词语回答问题:In our life, there are many people like Zhang Huas.What do you think of him?学生会充分发挥想象力,用helpful、good、clever、brave、friendly等形容词来表述。这样不仅能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还能感受火灾救援人员无私无畏的精神,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促进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价值观。再如讲授8A Unit6 中的Reading部分时,讲述的是1999年的台湾大地震期间中小男孩Timmy被困瓦砾堆下的亲身经历,如果只使用语言讲述,很难带给学生震撼。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汶川地震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到地震发生时的真实场景,体会到面对灾难坚定信念的重要性,从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7A Unit 2中的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时,根据课文中的问路内容,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首先,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找出从学校到人民公园的最佳路线。每组的人可以自由结合,自由选择步行、骑自行车、坐车等方式,找出最佳路线。其次,小组讨论后拟定好方案,形成书面材料;最后,小组代表介绍方案,陈述制定此方案的理由等。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问路的情境,对此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必用的句型:Go alone Zhongshan road and…;Walk along this road and turn right when you see …;Go across the bridge等。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再如,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的形象、直观、动感的特点,教学中利用网络优质资源制作精美的课件,能丰富课堂教学,拓展学生视野,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激发学习动机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提供成就感,采用激励评价等诱因,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使之持久保持,从而取得英语学习的成功。 例如:在教7A Unit6 Fashion Welcome to the unit时,我为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回家设计服装,可以用自己的旧衣服,可以用卡纸,也可以用塑料袋,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作为原材料,来制作自己的衣服。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带来了他们设计的衣服,看着他们的创意作品,我真的很惊叹。之后,再让他们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作介绍,他们的积极性相当的高,在介绍时,有几个调皮的男生,还不时地说出许多俏皮话,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他们因为学习的动机被成功地激起,学习的热情也就显得特别的高,使得他们很快地沉浸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并能主动地去学习。 外语教学不仅是学生的认知活动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此,营造积极向上的情感对学生的身心学习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是我们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情感态度是语言运用的血脉,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用理解和爱唤起学生们灿烂的笑容,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变化,要使他们感受到语言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让他们在轻松地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让他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正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克勒沟学区新地小学--朱艳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把对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总体目标之一提出来了,这就告诫我们广大的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考虑认知因素,还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用“心”施教,要积极创设条件,使学生的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陶冶,从而进一步努力使数学教学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下面结合教育实践,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括动的一种反应。情感教育,是在教学情镜中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正如人文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学习本身就包括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作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其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加工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感知、加工、识记、保持和应用。它可以使人类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个体的知识结构,属于主体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选择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当认为是有趣的、有价值时,主体便主动而有效地吸收,否则反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一味加大知识信息量而不能真正进入学生头脑的原因。因此非智力因素对操作系统起着始动、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它属于主体的动力系统。我们的教学如果只注重操作系统的过程,即认知过程,而忽略动力系统的过程,即情感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和谐统一,在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中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现状

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摘要】情感教育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好的情感教育,对教育教学工作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师生合作交流情感教育开展的基础”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用与方法,值得教学一线教师借鉴。 【关键词】情感教育; 情感渗透; 情感交流; 教育渗透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直接于人的意志过程和认知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态度的真实体验,是人们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助推剂。记得德国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就是说,好的情感教育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满意、愉快、高兴、欢乐,相反,就会感到郁闷、痛苦、愤懑和憎恨。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好好把握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1师生合作交流是情感教育开展的基础 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不仅受认知因素的影响,也受情感因素的制约。因为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其微妙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令人叹为观止。教师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者,又是师生情感交流沟通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更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高超的理解能力和应变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那么,怎样去做呢?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曾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要做到这一点,作为教师就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学生。首先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的观察和分析学生,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发光点”,帮助其树立好学习信心。其次,要主动地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与学生打成一片。三是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学生,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心理压力,用“情”与“理”去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这样,我们的教学措施才有针对性,激发起他们的学习信心和持久动力。 2情感教育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 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它制约着学生的认知学习,长期的教学工作实践已得到了充分证明。因为良好的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可推动学生发奋努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到极致。反之,就会压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为一线教师,不应该只注重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还应注重他们学习兴趣与内在学习动机的表现,研究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方面的情感因素的发展。如好多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科现象非常厉害,有的爱好语文,有的爱好数学,还有的喜欢文体艺术等。面对此类现象,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如:“你的智力很好,有学好数学的天赋将来一定有所成就”,“你提出的问题很好,很有见地”,“你的语言很精彩、精辟,一定能写出好的作文”等,激起学习信心,增强学习活力。 3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我们的传统教育,长期以来由于受特殊认知模式的影响,认为课堂教学是纯粹的智能教育,教师在课堂上所侧重的是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很少涉及到情感教育。偶有涉及,也是几句硬梆梆的诸如“你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的教条。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情感认识,以致长大后出现错误或偏激的道德行为。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伤黑熊事件,足以暴露出现阶段青少年情感教育的缺失。《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它和智育、美育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藕合。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对同志的真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情感蕴涵在课文中,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方法进行情感教育。 一、通过朗读,渲染情感 情感,应该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尤以朗读最为重要。朗读是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因为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把储存信息的文字符号载体变成带有朗读者情感色彩的抑扬顿挫的语音,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 (一)教师示范读,学生听中生情。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师范朗读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听,通过观察教师朗读时的表情,初步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是喜爱还是愤恨?是讽刺还是赞美?从而正确把握自己的情感。 (二)学生自己读,读中悟情。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课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强烈、愈真挚。要想有效地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自己朗读,才能借助体味和揣摩课文内在意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语言亲切,感情真实,通过反复朗读,以至达到可背诵的程度,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通过朗读作品中的人物、情景便跃上纸面,作品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各段写法类似,均由话别引出发生在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令人荡气回肠的往事。教学时应凭借朗读理解其意,感知其情。在朗读描写大娘冒着生命危险为志愿军送吃的这一部分时,对描写大娘动作的词要求重音朗读,辅以缓急恰当的语气,读出朝鲜大娘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一心挂念志愿军战士的慈母之情。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情感基调,加强感情朗读,以达到升华情感体验之目的。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其情调,明确其情理,激扬其情怀。 二、创设情境,以境生情 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具体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是指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绘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法。情境创设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动人的人类生活。对描摹祖国壮丽山川、名胜古迹的课文,要让学生眼观文字,耳听音乐,脑现图画,神游佳境,获得赏心悦目的欢愉,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怀。对写人叙事的课文,要再现人物活动的场景,想起人物的音容笑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因此,英语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1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包括爱好、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有激情、心境、热情三种方式,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英语教学。 首先,要激发学生热爱英语语言文字的情感广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人,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学习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讲出形象,讲出趣味,讲出感情,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境界。在此基础上,渗透思想教育内容,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把“兴趣”变为“爱好”,并进一步转化为“志趣——对英语的无比热爱,作为学好英语的持久动力。 其次,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基础。特别是优秀的课文,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与作者沟通,透过字里行间,看到作者内心感情世界,理解课文。从学生本身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欣赏的主体,英语学习正是在鉴赏中实现的,而生活经历,尤其是感情经历,又影响着鉴赏和学习效果。“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并积累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生活感受力。指导学生体验生活,要抓仆时机,适时引导。如在讲述alone与lonely两词的差别时可例举孤老在政府的关心下形单而不“孤”的例子描述其alone而不lonely。因此教师要借助课外活动,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并善于抓住机会,指导随机观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通过观看电影、电视等文艺活动,进行情感熏陶,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丰富学生的情感。总之,要多方面人手,课内与课外结合,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以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再者,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健康的情感。英语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发散性和可塑性性强,学生个人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甚个人生观、价值观与情感有关的人格因素等,无不影响英语的学习效果。英语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业为“人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英语学习。要在教学及生活中,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高涨的情绪,稳定的心境,面对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严确认识社会、人心和自我,这对于学生阅读和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英语有深层次理解,避免写作中表现自我主题不高、观点偏激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