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

桑蚕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

yuan yi te chan

摘要:我国的桑蚕养殖历史悠久,桑蚕养殖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随着社会发展,桑蚕养殖现代化程度加深,但是在桑蚕养殖的要求比较高、收益不高的前提下,一些养殖户逐渐放弃了桑蚕养殖。本文主要在分析桑蚕养殖现状基础上分析其未来发展前景,以期促进桑蚕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桑蚕;养殖现状;发展前景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号:10.14025/https://www.360docs.net/doc/928400659.html,ki.jlny.2018.16.046

宁家文

(旬阳县小河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陕西旬阳725700)

桑蚕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

桑蚕养殖随着经济发展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移,为西部

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桑蚕养殖市场竞争激烈,需要为桑蚕养殖提供不同渠道和实践经验,以促进桑蚕养殖健康发展。

1桑蚕养殖现状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桑蚕养殖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移,国家相关政策也在做相应的改变。国家对桑蚕养殖的关注和支持促进了桑蚕养殖的发展,近些年西部桑蚕养殖得以迅速增长。随着陕西桑蚕养殖的快速发展,养殖结构也有所变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将桑蚕养殖作为经济优势来发展。陕西逐渐成为桑蚕养殖的主要基地,也带动了桑蚕相关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提升。通过对桑枝和蚕沙的不断研究,陕西在桑蚕养殖过程中已经可以做到能源的综合利用,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收入也在增加,桑蚕成为陕西经济的增长助力点。桑蚕养殖技术虽然有重要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懂专业养殖技术的人员少,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更愿意用传统手段进行养殖,桑蚕养殖机械化程度不高,对桑蚕可持续发展不重视,因此要对桑蚕销售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2桑蚕养殖发展前景

2.1养殖资源充足

陕西地理位置属于亚热带,全年光照比较充足,温度相对较高,降水足,适合桑树生长。桑树的早成熟和生长周期长为陕西桑蚕养殖提供了便利条件,充足的桑叶使桑蚕养殖在一年内可达10批左右,促进了桑蚕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同时,陕西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丰富,在桑蚕养殖规模扩大上有较多劳动力,这些丰富的劳动力不需要外出务工就可以找到桑蚕养殖的工作,还可以增加收入,既缓解了就业压力,丰富桑蚕养殖人员的经验,促进桑蚕养殖业发展。在长期的桑蚕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利用这些经验可以在养殖过程中对养殖技术进行完善和改进,以形成陕西桑蚕养殖特色,形成城市竞争力,促进桑蚕养殖向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在桑蚕养殖过程中培育出适应陕西的桑蚕优良品种,是陕西桑蚕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保障。2.2区域发展合作良好

陕西经济开发战略的实践,促进陕西一部分地区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将桑蚕养殖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政府为推动桑蚕养殖业的发展制定了桑蚕养殖政策的法规,为桑蚕养殖提供了政策保障,也促进了桑蚕养殖规范发展。良好的区域合作和政府政策为桑蚕养殖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桑蚕养殖业的有效发展。2.3市场广阔

桑蚕养殖的产品是蚕丝,蚕丝在我国有悠久历史,因丝质轻透气透汗性好,深受人们喜爱。我国的蚕丝质量高,应用的领域比较广阔,手工业、医药业等都是蚕丝广泛使用的领域,市场发展前景广阔。蚕丝中含有氨基酸等对人体健康重要的

物质,对人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随着蚕丝市场需求量的增

加,桑蚕养殖及其产品的综合效益也将得到提升。广阔市场在促进桑蚕养殖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桑蚕养殖的规模化,促进养殖户提升养殖能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3桑蚕养殖发展对策

3.1利用新型技术扩展养殖规模

落后的养殖技术在一定程度了阻碍桑蚕养殖业的发展,需要积极推广优质桑树品种的研究及栽培。地方政府要给予政策上鼓励,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指导小组,现场对桑蚕养殖户进行养殖指导。对于桑蚕养殖的后续加工环节要开展技术培训,通过讲座、现场培训等环节对养殖人员进行有步骤的培训,以提高养殖人员的桑蚕养殖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及后续加工技术。养殖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桑蚕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桑蚕养殖产量。同时可以利用合作社的形式来拓展桑蚕养殖规模,以帮助养殖户分担风险,具体是将以家庭为单位的桑蚕养殖户集中起来,形成统一的桑树栽培、桑蚕养殖、蚕丝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对产业链进行统一管理,加强对桑蚕养殖灾害分析,以减少桑蚕养殖过程中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费用和资源损耗。3.2调整产业布局

陕西的独特地理环境使其可以形成规模性桑蚕养殖,同时在加工和销售环节也形成了产业链。但从整体来看,桑蚕养殖及加工、销售规模偏小,技术成果转化程度不如人意,企业竞争力不强。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了使桑蚕养殖适应市场变化,需要对养殖布局进行调整,根据陕西桑蚕养殖现状和优势对养殖发展进行科学合理定位,在把握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将桑蚕养殖东蚕西移进行整体发展,以形成桑蚕养殖特色产业,对桑蚕养殖进行区域布局,以促进桑蚕养殖向产业化迈进。

随着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桑蚕养殖业可以借助科技力量进行技术的完善和创新。为给市场提供充足和高质量的蚕丝,桑蚕养殖应紧跟市场和时代发展需求提升竞争力,同时科技部门要加强养殖技术研究,在区域合作良好、市场前景广阔和资源充足的形势下,利用新型技术调整桑蚕养殖产业布局,以促进陕西桑蚕养殖形成区域特色,促进桑蚕养殖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牙柳萍.桑蚕养殖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南方农业,2016,(15):177-178.

[2]汤小卫.科学桑蚕养殖技术带来的思考[J].河南科技,2013,(15):204.

[3]宏野,张娟华.乌兰浩特市桑蚕引种试验及发展前景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S1):392-393.

作者简介:宁家文,中专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蚕桑。

桑蚕养殖技术

桑蚕养殖技术 科学养蚕 一是科学嫁接大苗移栽法。要选择近根1米左右的成熟枝条,种植时间最好是12月份冬伐时进行,随剪随种,提高成活率。 二是桑园科学施肥法。夏伐、冬伐后重施基肥,亩施农家肥1000斤+磷肥200斤+生物有机复合肥200斤或复合肥100斤。2月中旬亩施尿素40斤,以后每养2批蚕后亩施尿素40斤+复合肥80斤,桑园施肥一定要开沟深施,才能提高肥效。 三是把握冬翻土、春摘蕊、夏防虫的关键技术。 四是注重催青、控温和消毒。 五是加强蚕病防治。坚持“三洗手”、“三换鞋”制度。注意撒石灰后马上喂叶,防止蚕吐水。发现弱小蚕或病蚕要及时捡出,集中深埋,千万不要喂家禽。 春蚕饲养技术要点 2013年春蚕发种在即,针对今年春蚕生产情况,特别提醒广大蚕农认真做好以下工作,努力搞好春蚕生产,力争增产增收。 1、积极做好补催青和联户共育工作。领种前1天蚕室加温至24℃。蚕种到室后,进行补催青。先在蚕匾内平铺一张防干纸,上面再铺一张白纸,将蚕卵平摊在白纸上,每张蚕种摊卵面积30cm×35cm,卵面上盖一张压卵网,然后盖上蚕匾,蚕室遮光保持黑暗,温度24℃,干湿差1℃-2℃,保护2天,收蚁前1天傍晚将温度升高到25.5℃。同时有条件的农户应积极组织小蚕联户共育,全面实施暗火加温,杜绝明火加温,确保蚕室温湿标准和人蚕安全。 2.桑叶应选择适熟偏老。今年桑树发芽较迟,但后期温度上升较快,桑叶生长迅速,有可能造成桑叶成熟度不够,所以在桑叶质量把握上应选择适熟偏老为好。对于没有施上春肥的桑园,应及时补施好春肥,以利提高亩桑产质量。 3.以防为主彻底消毒。近几年,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蚕农防病意识差,重治轻防,养蚕前、养蚕中、养蚕后没有做到全面彻底消毒。特别是今年由于前期气温偏低,春蚕饲养整体偏迟,大蚕后期有遇高温的可能,因此,广大蚕农要提高以防为主意识,把全面彻底的消毒防病措施落实到养蚕生产的全过程,加强消毒防病工作,把蚕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做好分批提青和淘汰病、弱小蚕工作。在70%-80%蚕就眠时,加网提青,加网提青时间以见眠后不超过10h为宜。青头分批饲养,做到饱食就眠,并坚决淘汰病、弱小蚕。 5、大蚕饲养通风换气。在家蚕饲养中习惯于重小蚕饲养轻大蚕饲养,特别在大蚕后期的通风工作,措施不够到位,遇到高温闷热天气,不采取有效措施,严重影响了大蚕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大蚕期要重视通风换气和稀放饱食工作,在5龄第2天后将蚕座面积每张种扩足到40平方米,并喂足良桑;并创造舒适的环境条件,使蚕儿食桑足,蚕体健,正常生长发育。有条件的农户可实施大蚕舒适化养蚕技术,以利提高蚕儿抵抗力、节约劳动力和提高房屋利用率。 6、蔟中管理不可忽视。选用优质方格蔟进行上山,并在上蔟前添食一次蚕用脱皮激素,使之上山齐,营茧快,并能提高微量农药中毒蚕儿的结茧率;蔟中管理掌握温度在23℃~25℃,湿度65%~75%,气流0.5 ~1米/秒,待熟蚕定位营茧、大部分已结成薄皮茧时,一般上山2昼时,打开门窗通风排湿,拾清游山蚕,加强通风,达到营茧过程快,熟蚕留丝量少,提高茧质的目的,并做到适

浅析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

浅析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中的优势和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战略是,着力改善海水养殖环境,加强海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构建病灾风险预警体系,及时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海水养殖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深海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重视海水养殖相关技术的研发推广;加大政策扶持,提高海水养殖户生产积极性;科学制定海水养殖发展规划,适度控制规模。 关键词:海水养殖;发展规划;研究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确定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将渔业发展中心由捕捞业转向养殖业。2008 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为4895. 6 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340. 3 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27. 4%,海水养殖业在中国水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一直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的30% 以上,水产养殖总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 左右。 一、海水养殖业发展优势 1.海水养殖资源丰富,碳汇功能突出 海水养殖资源的丰富程度关系到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中国海域面积居世界第四,邻接中国大陆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大气候带,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水深在200 米以内且适宜于渔业生产的大陆架面积为227. 0 万平方公里;沿海滩涂宽广,适宜于养殖的面积有133. 3 万公顷。中国不仅是农业大国,而且是海洋大国。进入21 世纪之后,在陆地资源有限和开发空间受到制约的情况下,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水养殖业。 2.海水养殖品种多、产量高 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2000 年世界海水养殖品种为99 种,在中国养殖生产的品种有67种,占总数的2/3。其中鱼类35 种、甲壳类14 种、贝类42 种、藻类8 种,中国养殖生产的品种分别有18 种、9 种、30 种和8 种。 3.市场前景广阔 联合国营养组织和粮农组织研究发现,鱼类是人类21 世纪最佳动物源蛋白质,全世界有1/6 人口将鱼类作为主要的动物蛋白质来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海水养殖产品相对于畜产品,在满足居民需求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一方面,海水养殖产品不同于畜产品,产品差别使得海水养殖产品拥有自身的市场;另一方面海水养殖产品属于高档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海水养殖产品的需求增长更快。

中国养殖业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养殖业市场前景分析 我们国家的人口众多,并且农业人口占到很大的比例。在中国多年的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人口的主要收入来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种植业为主的劳动、创收模式,逐渐的发展成为以种植业、畜牧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的劳动、创收的模式。在畜牧业方面,传统的大畜牧业,主要以猪、鸡、牛、羊、渔为主,随着传统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很多的中国农民已经无法再从传统的大畜牧生产中去获取比较高额的回报了。而一些刚刚起步和一些甚至还没有起步的特种养殖业,具有投资小、规模小、饲养回报高等特点,就适合我国农民发展。随着社会的逐步地发展,要求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特种养殖、专业养殖的行业,也必将逐渐的从传统的副业、辅业中逐渐地脱离出来,而将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传统的畜禽养殖,必将逐渐地走向规模化、集团化、一体化和现代化。而相对比较弱小、并且覆盖面很宽的特养业,就需要很多的人员、单位来进行专业、深入、系统地从事和完善这个产业。特种养殖行业的蓬勃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的主要养殖牲畜主要有以下几种: 1、饲养改良山羊 近些年来,我国农区大力发展山羊饲养业,许多农户大发“羊财”。我国农区有许多优良地方山羊品种,例如南方的成都麻羊、贵州白山羊、云南龙陵山羊、广西都安山羊、福建福清山羊、广东雷州山羊、湖南马头山羊和济阳黑山羊等。所有这些山羊都是发展山羊养殖业的优良品种资源。虽然地方良种山羊都具有适应性强和耐粗饲等优点,但却有体形矮小、生长速度慢和繁殖性能低等缺点,故经济效益有限。如果通过引进国外大型肉用山羊(如波尔山羊)进行杂交改良,生产肉用商品山羊,则经济效益可以成倍增加。近年来,不少地方引进原产于南非的肉用山羊——波尔山羊进行饲养繁殖,并与本地山羊进行杂交改良,取得了明显成功。波尔山羊成年体重,公羊为84.5-90千克,母羊为75.5-80千克,一年多胎,一胎多糕,平均年产羔羊3.6只,母羊产羔率为207.8%。据报道,波尔山羊与鲁北山羊杂交,商品羊日增重180-220克,比本地羊快一倍。9月龄的公、母羊体重分别达46.4%千克和39.3千克,平均比本地羊提高58.4%左右。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调研组 2011年10月14日 为全面了解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存在困难和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措施,培养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板块”,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2011年10月13日至14日,县委办、县委政研室、县蚕桑办和相关单位组成课题调研组,以听取汇报、交流座谈、现场走访等方式深入部分乡镇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2008年以来,我县紧紧抓住被列为“云南省蚕茧核心基地县”的战略机遇,严格按照“围绕市场建基地、突出规模抓重点、集中连片上水平、依托龙头带农户、创新技术求突破”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种养质量,不断巩固提升老桑园,稳步拓展新桑园,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持续推动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一)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2011年,全县累计种植桑园面积****亩,涉及****个乡镇****个村民委员会****个村民小组****户农户;累计新建大蚕房

****座****平方米,改建大蚕房****座****平方米,新建小蚕房****3座****平方米;累计开展技术培训2*******场次****人次,发放资料121827份;率先实现生产技术“四个100%”,即100%栽植嫁接苗和地膜覆盖,100%实现黑暗袋收蚁,100%实现小蚕共育,100%使用纸板方格蔟具上蔟;预计全年可完成养蚕****张,实现产茧量****吨,实现农业产业****万元。其中分年度发展情况为: 2008年,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产茧量151.5吨;实际完成种植面积11190亩、占计划任务的111.9%,累计养蚕2503张、实现产茧量95.46吨、占计划任务的63.01%,蚕茧综合均价达20.31元/公斤,实现农业产值1****万元。 2009年,全县计划新植面****亩,产茧量267吨;实际完成种植面积25036亩、占计划任务的100.14%,累计养蚕4504张、实现产茧量158吨、占计划任务的58.18%,蚕茧综合均价达20.82元/公斤、比上年增加0.51元/公斤、同比增长2.51%,实现农业产值****万元。 2010年,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低改面积****亩,产茧量****吨;实际完成新植桑园****亩、占计划任务的125.27%,完成低产桑园改造****亩、占计划任务的105.3%,累计养蚕9127.66张,实现产茧316.8吨、占计划任务的52.8%,蚕茧综合均价达24.06元/公斤、比上年增加3.24元/公斤、同比增长15.56%,实现农业产值****万元。 —3—

桑蚕养殖历史

养蚕历史 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经济昆虫之一。蚕的经济价值在于蚕丝。蚕丝是主要的纺织原料之一。中国是最早利用蚕丝的国家。古史上有伏牺“化蚕”,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又说黄帝元妃西陵氏为“先蚕”,即最早养蚕的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表明,公元前2750年以前,今浙江吴兴钱山漾地区的先民已利用蚕丝织成绢片、丝带和丝线。公元前十三世纪,桑、蚕、丝、帛等名称已见于甲骨卜辞。蚕丝和大麻、苎麻,以及后来的棉花一道,为中国人主要的衣着原料,蚕桑也就成为中国农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达数千年的实践中,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经验,这个经验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对于蚕病的防治方面。商周时期,蚕已在室内饲养。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养蚕已有专用蚕室,蚕病的防治受到重视,并采用了浴蚕种技术,公元三世纪后期,出现了小蚕恒温饲养,说明当时对于蚕的生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但直到元代《士农必用》中才对蚕的生长的各阶段所需温度有详细说明。晋代对于蚕的微粒子病和软化病已有所认识,时称“黑瘦”和“伪蚕”。公元六世纪三十年代,据《齐民要术》记载,人们还从种茧的选择和盐腌贮藏来防治蚕病。宋元时期,对于蚕病的防治更进一步,贮茧方法除盐渍之外,复又出现日晒和笼蒸。与此同时,做为防治蚕病的主要手段的浴蚕方法也得以改进,早期浴蚕主要在川中进行,宋代出现了朱砂温水浴法,元代出现了天浴,利用低温选优汰劣。《陈旉农书》中探讨了蚕生僵病与湿热风冷的关系,《农桑辑要》则总结了蚕病与叶质的关系。明代(1368-1664)出现了天露、石灰水、盐水浴种等方法。并采用了杂交方法培育嘉种,以提高蚕的防病能力,还出现淘汰病蚕防止蔓延的方法。中国的养蚕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世界蚕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公元前十一世纪,养蚕技术随箕子传入朝鲜,随后复又传到了日本。秦汉以后,中国的养蚕技术通过举世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入到中亚、南亚及西亚地区,六世纪世纪中叶,君士坦丁堡国王通过印度僧侣从中国私运蚕种至该国,是为西方有蚕业之始。 文化价值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在浙江省吴兴的郊外,发现五千年人人类遗留的东西,其中有古代的丝织品,证明很早以前我国就会养蚕,传说黄帝的妃子螺,教人民种桑树、养蚕、抽丝、织布,让大家有好的衣服穿。二千多年前,中国人制造的丝织品传到欧洲,当时欧洲人还不会养蚕抽丝,不知道这么美丽的布料是怎麼做出来的,由于欧洲人很喜欢买丝织品,商人要运送很多丝织品到欧洲,於是开辟一条运送丝织品到欧洲的路,这条路称作丝绸之路。 我国广阔的原野上生长着许多桑树,有乔木,也有灌木。在桑树上生息着好几种昆虫,它们取食桑叶或蛀食树干。在些昆虫中,有一种吐丝作茧的鳞翅目昆虫引起了先民的注意,这就是桑蚕。桑蚕取食桑叶后吐丝结茧,然后钻出茧壳羽化为蛾子。人们发现这种茧壳浸湿后,可以拉出长长的银色丝缕,这丝缕可捻成线,也可织成绸。这比起当时的衣服原料麻布和葛布来,要漂亮得多了。随着先民生活的定居,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蚕茧,即开始了人工饲养,并把蚕移到室内来驯养。 我国除桑蚕外,还有柞蚕、樟蚕、樗蚕、天蚕等。柞蚕(AntheraeapernyiGuerin-Meneville)属大蚕蛾科(Saturniidae),原产山东莱州(掖县),是我国地位仅次于桑蚕的产丝昆虫,现盛产于辽宁、河南等省。柞蚕最早见于《尔雅》(公元前1200年),2700年前柞蚕丝已作为给皇帝的贡物,在汉代曾经由官方推广,经宋、元、明、清几代引种推广,分布到了全国很多省份。其主要饲料树种是栎属(Quercus)各种的叶子。 在古人眼里,蚕是一种神圣的动物。吐丝成茧,而后化为飞翔的精灵,这是一个美好、圆满的生命轮回,并赋予丝绸神秘,高贵的人文色彩,使之蕴涵浓厚的哲学意味。丝绸文化

水产养殖的发展前景与存在的问题

论述我国淡水养殖的前景与存在的问题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 姓名:尹玲学号:20105071101 班级:生科1班指导老师:黄斌 摘要:本文概述了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推进淡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以及我国淡水养殖的前景。淡水养殖品种混乱,养殖饲料的配比严重不足,鱼类爆发性疾病比较多,危害很大,为此提出了关于这些问题的几点思考并论述了淡水养殖的前景。 关键词:淡水养殖;前景;存在的问题 Abstract:This paper outlines the problems of freshwater aquaculture, analyze our thinking and outlook points to promote freshwater aquaculture freshwater aquacultur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eshwater aquaculture species confusion, a serious shortage of aquaculture feed ratio, more fish disease outbreaks, causing great harm, for proposed Thinking about these issues and discusses the prospects of freshwater aquaculture Keywords: Freshwater aquaculture; prospects; Problems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渔业产品越来越被广大公众所接受,尤其是一些渔业的“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人们对它们的青睐度也越来越高。淡水养殖是指利用池塘、水库、湖泊、江河等内陆水域,饲养和繁殖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贝等)及水生经济植物的生产活动。淡水养殖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分布于我国包括沿海和内陆的广大农村,是分布最广的产业之一。在淡水养殖中,最主要的是池塘养殖,它以鱼类养殖为主,生产水平较高,具有产量较稳定、投资小、收益大等特点。 1. 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 1.1 养殖品种混乱 因为大部分的渔户缺少系统的市场调查,致使他们对于市场的供求关系等问题,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养殖品种混乱的情况严重。另外,在大部分的北方淡水养殖区,多以传统的养殖品种为主体,这些养殖品种的数量多,这样在价格上就会降低。同时,在选择养殖品种时,单纯只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很少考虑当地的自然情况与资金、设备、销路等供应因素,育目的投资的后果严重。 1.2 淡水养殖饲料的配合 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渔户对于饲料配比的认识严重不足,认为只要最贵的、国外产的饲料就是最好的饲料,对饲料的成分、配比,不同淡水养殖品种所需营养的需求不同等因素,都没有很好地考虑在内;另外,由于饲料的生产厂家多,品牌质量乱,饲料市场的管理力度不够,也是影响北方淡水养殖业发展之后的因素。而且,还有些质量确实很好的饲料,但是其价格却不是大部分渔户所能接受的,致使北方淡水养殖的饲料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1.3 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疾病 在养殖业中,暴发性疾病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严重影响着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北方淡水养殖业中的淡水养殖鱼类的暴发性疾病。这类型的暴发性疾病的发生时间短、蔓延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 报告 1 2020年4月19日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调研组 10月14日 为全面了解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存在困难和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措施,培养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板块”,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10月13日至14日,县委办、县委政研室、县蚕桑办和相关单位组成课题调研组,以听取汇报、交流座谈、现场走访等方式深入部分乡镇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以来,我县紧紧抓住被列为“云南省蚕茧核心基地县”的战略机遇,严格按照“围绕市场建基地、突出规模抓重点、集中连片上水平、依托龙头带农户、创新技术求突破”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种养质量,不断巩固提升老桑园,稳步拓展新桑园,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持续推动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一)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全县累计种植桑园面积****亩,涉及****个乡镇****个村民委员会****个村民小组****户农户;累计新建大蚕房****座****平方米,改建大蚕房****座****平方米,新建小蚕房****3座****平方米;累计开

展技术培训2*******场次****人次,发放资料121827份;率先实现生产技术“四个100%”,即100%栽植嫁接苗和地膜覆盖,100%实现黑暗袋收蚁,100%实现小蚕共育,100%使用纸板方格蔟具上蔟;预计全年可完成养蚕****张,实现产茧量****吨,实现农业产业****万元。其中分年度发展情况为: ,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产茧量151.5吨;实际完成种植面积11190亩、占计划任务的111.9%,累计养蚕2503张、实现产茧量95.46吨、占计划任务的63.01%,蚕茧综合均价达20.31元/公斤,实现农业产值1****万元。 ,全县计划新植面****亩,产茧量267吨;实际完成种植面积25036亩、占计划任务的100.14%,累计养蚕4504张、实现产茧量158吨、占计划任务的58.18%,蚕茧综合均价达20.82元/公斤、比上年增加0.51元/公斤、同比增长2.51%,实现农业产值****万元。 ,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低改面积****亩,产茧量****吨;实际完成新植桑园****亩、占计划任务的125.27%,完成低产桑园改造****亩、占计划任务的105.3%,累计养蚕9127.66张,实现产茧316.8吨、占计划任务的52.8%,蚕茧综合均价达24.06元/公斤、比上年增加3.24元/公斤、同比增长15.56%,实现农业产值****万元。 ,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低改面积****亩,产茧****吨;实际完成新植桑园面积****亩、占计划任务的99.26%,完成低产桑园改造4038亩、占计划任务的100.95%,预计可100%完成年度计划产茧任务。截止当前,已完成养蚕12170.66张,收购蚕茧403.13吨,实现农 3 2020年4月19日

桑蚕山地生态种养基地项目建议书

XXX桑蚕山地生态种养基地 项 目 建 议 书 XXX公司 201X年3月

目录 一、总论…........................ ... .... ... 二、项目背景…........................... .. ....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 ... 四、市场分析…............................... ... 五、项目建设整体方案….............................. 六、项目技术方案…................................. 七、项目组织与管理…............. ................. 八、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九、效益分析................................. 十、综合评价 ......................... ..... 十一、结论 .............................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XXX桑蚕山地生态种养基地 二、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三、项目建设单位:XXX有限公司、XX合作社 四、项目建设地点:XX市XXX镇XX村 五、项目负责人: 六、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计划建设规模为XX亩,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建立和完善项目基础设施,包括园区道路、土地平整、灌溉与提水、工人宿舍、仓库、水电设备等建设。 2.建立标准化桑园,并由合作社完善土地流转工作及聘请工人,对果园实施日常管护。 3.根据季节做好有机肥及农药施放工作,保障桑园肥力及防治地表及土壤虫卵。 4.购买相关农资设施设备,保证桑园日常生产所需。 5.建设桑园虫害绿色防控体系,运用生物防治桑园病虫害。 6.新建小蚕共育室,实现项目区内小蚕共育面。 7.建立标准化室外蚕棚,配备必要设施设备。 8.推广省力化活动蚕台和纸板方格蔟,减轻大蚕饲养劳动强度,提高蚕茧质量。 9.做好现代蚕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及农户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生产技术含量。 10.开展桑园套种粮食及家禽饲养,实现桑园生态循环化生产。 七、项目的特点

第四单元 养桑蚕

第四单元养桑蚕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种桑养蚕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经济效益,而且也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值得学生了解和探索。养蚕活动原本只是小学四年级科学课中的一项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是该年级一个单元的教学安排。但对于远离农村的深圳儿童来说,“养蚕”是一项既能激发儿童创造兴趣,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宽,又易于儿童动手操作,调动家庭亲情的教育活动。于是,我们抛开课时与年级段的约束,将养蚕纳入科普教育计划。在注重其科学性认知的同时,充分发掘养蚕活动的人文与道德内涵,使之适宜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对儿童进行施教。 选择养蚕作为学生体验活动,对于养蚕场地、设施硬件要求不高,技术要领容易把握,能较快大范围普及等特点,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学生听得到、看得到、问得到、想得到、也做得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们以“蚕的一生”为切入口,让学生在实践中查找相关资料,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记录下这个过程中的喜怒哀乐,逐步培养学生自我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选择养蚕作为学生体验活动还考虑到蚕儿虽小,但在养育过程中需要学习的科技知识却相当丰富。养育的一个多月里,儿童可以了解生命丰富的形态变化,了解形态变化中丰富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开动脑筋,大胆尝试,获得教益。同时,养蚕的过程还可以使儿童强烈地感受到“养育”对于一个生命成长的意义,能够由物及人产生爱与奉献的联想,达到引人向善的目的。因此,感悟生命的神奇伟大,享受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还可以在体验养蚕的酸甜苦辣中发现人生真谛,学会关爱,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会生活。“养蚕活动”对儿童产生了吸引力,成为我们儿童科技素养培养的重要突破口。 二、活动目标 (一)为儿童提供亲历科学、体验科学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情感,细心呵护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二)儿童在对蚕宝宝养护的过程中培养亲近生命的意识,了解生命的变化,感受生命的神奇,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引导儿童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四)增强儿童动手能力。让儿童学会运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简单记录;学会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特征;学会较长时间观察、记录生物生长与变化;学会通过语言、图画和文字对生物生长期的变化进行描述比较; (五)在访问、调查研究和交流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借助发达互联网检索,了解我国悠久的养蚕历史,能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搜集和处理网上的有关资料,提高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七)家庭架起一座亲子沟通的桥梁,让父母与子女在养蚕活动中一起体验亲情交融的甜蜜,感受求知探索的快乐,在现代化、快节奏的城市高楼中培植一个温馨的港湾(八)培养合作精神。在各个学科教师的教学合作中,在学校、家庭、社区的的教育合作中,培育起适宜儿童成长发展的团结合作氛围。 (九)感受中华文化。引导儿童在养蚕活动中增进对于中国养蚕抽丝历史及对人类服饰贡献的了解,感受中华古蚕桑文化的灿烂。 (十)以开展养蚕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深刻挖掘其典型活动的教育价值,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

拓展蚕桑产业链提高蚕桑养殖效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28400659.html, 拓展蚕桑产业链提高蚕桑养殖效益 作者:余长香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第22期 [摘要] 蠶桑养殖在我国有着及其悠久的历史,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 动力受到严重制约,在加上气候、环境条件等对于蚕桑养殖影响的不断加剧,蚕桑养殖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蚕桑养殖经验,就如何拓展桑蚕产业链,提升桑蚕养殖效益问题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 蚕桑养殖产业链拓展效益 [中图分类号] [S8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33-01 蚕桑养殖产业在我国农业历史上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皇后亲蚕”,这也足以能够看出我国对于这一传统产业的重视。然而,随着近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农村劳动力严重枯竭。再加上重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气候的不断恶化,很多蚕桑养殖户都有一个疑问,蚕桑养殖还能养多久?栽桑、养蚕、愁茧、织绸,这样的产业链确实难以长久维持下去。在新的时代,拓展蚕桑养殖的产业链,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一、蚕桑养殖产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除了上文所说的劳动力、气候、环境等因素对蚕桑养殖产业发展的制约,在实际生产中还存在着其他诸多制约因素。 1.桑园面积正在逐年减少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蚕桑养殖户开始用桑林“换”房子。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在今年来的兴起,更加加速了桑林的衰减。无桑不蚕,在源头上的缺失是蚕桑养殖的一个难关。 2.蚕业生产不够稳定 目前,蚕业养殖并不稳定,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价格的波动。尤其是自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丝绸市场走势一路下滑,严重影响了蚕桑养殖户的养殖热情。不仅干茧的回收价格出现了大幅下滑,鲜茧价格也跌落到了近年最低。虽然近几年来国际丝绸市场略有回色,但仍远远低于蚕农的预期收益,超越了蚕农的心理承受能力。其次,守旧的经营体制过于保守,由于产量较大,大多蚕农仅仅依靠仅有的那几条渠道向外输送产品,缺乏竞争,蚕农的利益自然就受到了威胁。再加上收购价格的无规则波动,以及蚕桑养殖的不可预期的风险的影响,蚕农的养殖积极性再次受到了考验。再次是议价计价政策的缺失。在蚕茧的收购上,由于近年来议价计价政策的缺失,优质蚕茧却不能保证优质的价格,很多蚕农开始更多

水产养殖发展前景

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2011-05-03 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非常看好,据了解,中国内陆可养水面为2734万公顷,目前仅开发利用536万公顷,只占可养面积的19.6%。但是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主要是因为甚而设施简陋,经济基础薄弱,长期破坏性经营造成了设施的老化,另一方面养殖水域环境条件不断恶化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如何,可持续利用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世办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分析:世界水产养殖以亚洲一些国家最为发达,主要有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诸国。我国是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养殖经验丰富,养殖技术普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调整了发展重点,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海水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为主向虾类、贝类、鱼类、藻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打破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的传统格局,鳗鲡、罗非鱼、河蟹等一批名特优水产品已形成规模。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多种,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发展迅速。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水产品是人类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它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而且数量和比例符合人体需要,特别是含有人体需求量较大的亮氨酸和赖氨酸。水产品中的结缔组织含量远比畜肉少,鱼类肌纤维较短,蛋白质组织松散,水分含量高,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把营养性需求作为食品消费的第一需要,水产品的消费比重上升是大势所趋。 农林牧渔行业报告目前全球供人类消费的水产品约4800万吨,仅45%源自水产养殖,而全球人口2030年将增加20亿人口,如果人均消费量维持不变的话,所需水产品将增至约8500万吨。由于传统捕捞渔业已达到最大产量水平,发展水产养殖是填补水产品供需缺口的唯一途径。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渔业资源更显得匮乏,因此发展水产养殖是我国水产业的必然趋势。 水产养殖业在我国有良好发展前景- 新华网北京4月26日电(记者董峻)农业部副部长齐景发日前说,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水产养殖业在中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世界水产养殖学会和中国水产学会共同举办的“2002年世界水产养殖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齐景发在大会上做主题报告时说,中国地区间水产品消费极不平衡,沿海地区有的地方人均高达40公斤,内陆地区有的人均消费量不到1公斤,说明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从国际市场看,世界水产品产量主要来自天然捕捞,在当前全球渔业资源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捕捞产量不可能有大的增加,国际水产品市场的供求矛盾将为中国以及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客观需求。

养殖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及举措

https://www.360docs.net/doc/928400659.html, 养殖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及举措 第一部分发展趋势 1.降低能耗养殖技术是趋势 中国养殖业东北地区占有率很高,为了解决冬季寒冷天气对养殖的影响,大部分养殖户应用各种供暖设备,为圈舍增温。设备的动力大部分有煤炭提供,虽然价格低廉的煤炭,会被越来越严厉环保法规法律所禁止,因此,养殖场利用动物自身产生热量取暖等节能养殖技术将是趋势。 2.绿色环保养殖技术是趋势 2015年将临,中国史上最严厉环保法即将实施,只要看看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猪场拆迁形势,我们就不难明白,养殖业正面临一场艰难的环保革命!中国农村的污染源80%以上来自于畜禽养殖业,养殖业的污染已经不容回避!养殖场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环保养殖工艺技术的采用,是国内养殖业唯一出路。埋怨也好,恐惧也罢,养殖业只能去适应。只不过,要想低成本解决养殖污染难题,并没那么容易。环保养殖工艺技术,是养殖场发展趋势! 3.减少占地养殖技术是趋势 养殖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场地往往受到气候、地形、水源和周围土地资源等等因素影响,还有,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很多地方政府不愿意发展养殖业,因此适合养殖业发展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养殖场土地资源紧张是趋势。 4.降低人力成本投入是趋势 这几年,老板们一致感慨,工人难请,人工成本大幅上涨。未来,随着90后、00后的逐渐登场,恐怕薪酬还将水涨船高。一方面,新一代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养殖业;另一方面,

https://www.360docs.net/doc/928400659.html, 养殖业骨干们渐渐老去。养殖场除了提高薪酬福利、改变工作环境以增加吸引力,别无他法。养殖业不过是许多年轻人谋生的手段,当他们面临更多的选择时,只有快乐的工作才能留住他们的心。因此,为解决人力资源紧张难题,只有采用自动化设备、先进生产工艺和先进管理技术,让饲养员变成管理员,依靠先进的自动化设施设备、科学化管理和先进生产工艺来解决人力资源紧张是趋势! 5.低成本规模化养殖是趋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资本进入养殖业,也随着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提速,养殖科学管理理论的普及,养殖技术的提高,生产成绩将大大提高,养殖产品将丰富多样,供应充足。因此养殖业的暴利时代已终结。随着小规模养殖场的退市,养殖产品价格不会暴涨暴跌,过山车式的肉蛋奶价格将不复重现,养殖场保持低成本是趋势。 第二部分针对养殖业未来发展的举措 1.发酵床养殖原理 简单一句话发酵床养殖是用耐腐蚀性垫料为载体,益生菌附着在垫料上直接分解动物粪便。什么是耐腐蚀性垫料呢?例如锯末,稻壳,玉米芯,秸秆等,建议如果有锯末最好用锯末,耐腐烂性比较好,用的时间比较长。 益生菌又是什么呢?益生菌的主要成分是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光合菌,防线菌等十属80多种微生物组成。 益生菌有什么功效呢?(1)增强动物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降低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促进动物健康生长。(2)提高动物肠道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日增重。(3)提高肉质品质,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4)促进畜禽繁殖功能,延长繁殖年限。(5)改变皮毛质量。(6)消除圈舍粪便臭味,减少污染。

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精选范文: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共2篇)尊敬的刘副市长,各位领导: xx镇党委、政府及全镇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蚕桑产业发展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现将xx镇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敬请各位领导予以批评指正。一、基本情况 2008年,上级规划我镇新植蚕桑11500亩,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全镇干部群众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组织、购进桑苗1155.87万株,截止5月10日已全部移栽结束。二、主要做法 2008年是我镇蚕桑产业发展任务最为艰巨的一年,主要是因为之前绝大部份山地已种植了蚕桑,今年85%以上的蚕桑都要种植在水田上,而我镇农户“有粮心不慌,无米睡不安”的思想极其突出。鉴于此,我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二是高位推动,强势推进。根据《土地承包法》和《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不能强行要求农户种植蚕桑,但是,2008年我镇的发展任务重,同时,蚕桑产业的发展也有其特殊性,最主要是防止药害,必须连片种植。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认为,只有产业发展了,绝大多数群众增收致富了,才是最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社会也才能和谐,而不能片面地理解以人为本,片面地理解和谐。于是,我镇统一以村“两委”提出规划,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确定塘图,连片推进,使想种的群众放心种,犹豫的群众跟着种,困难的群众大家在后推着种。为使工作得到落实,我镇领导班子成员都一一挂村,副主任科员以上在职干部也挂村,每个村都派出工作队员,每个队员都挂到塘图;同时,加大奖惩力度,书记、镇长责任制押金每人4000元,副职(含副主任科员)每人2000元,工作队员每人1000元,完成任务退还押金,同时等额奖励,完不成任务则不退还押金。三是加大扶持提质增效。一方面是小额信贷资金扶持,解决群众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技术扶持,从种植规范、中耕管理到蚕房建盖等都有辅导员全程指导,如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我镇推行了宽行窄株的种植模式,每亩种植1300—1400株,蚕房标准上,要求新建蚕房都要建地火龙等,以促蚕桑产业迅速提质增效。三、存在困难的问题 1、群众的产业投入能力低,抵御风险的能力低,阻碍产业的迅速发展; 2、种养技术水平低,影响产业效益的提升; 3、物价、工价上涨幅度较大,种桑养蚕的比较优势不如前些年明显; 4、各级干部敢于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负责的信念亟待树立和加强。四、今后打算 1、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投入提升产业效益; 2、创新工作,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找到激发党员的自豪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着力点;建立充分发挥党领导下的青年、妇女、老协等组织作用的工作机制,形成聚精会神谋发展的氛围;探索新时期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行之有效的路子,为蚕桑产业规模化打下基础; 3、进一步健全细化责任制,在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强化勇于、敢于为xx经济社会发展负责的信念; 4、发展节水农业,支持工业园区建设; 5、在未来5年,将xx打造成全县依靠农业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第一镇。 [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共2篇)]篇一: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调研组 2011年10月14日 为全面了解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存在困难和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措施,培养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板块”,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2011年10月13日至14日,县委办、县委政研室、县蚕桑办和相关单位组成课题调研组,以听取汇报、交流座谈、现场走访等方式深入部分乡镇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广西经济发展之桑蚕种植

广西经济发展之桑蚕种植 广西民族大学化生学院 【摘要】广西宜州市自然环境优越,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时数1696.9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9.6一20.2摄氏度之间。市境地形特点为南北高,中部低,自西向东倾斜,属半山半丘陵地区,适合种植果遮和桑蚕。桑蚕产业在宜州市得到迅猛发展。过去桑蚕的饲养规模只局限在个别户,现在则几乎是全市每个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手段。但因养殖技术问题和文化水平,环境和价格等原因养殖户也遇到了阻碍。 【关键词】广西宜州桑蚕养殖技术扶持文化水平环境价格 一桑蚕种植的现状 桑蚕,又称家蚕,或习称蚕。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吐丝昆虫。以桑叶为食料,茧可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主要用于织绸,是优良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蚕的蛹、蛾和蚕粪也可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养料。在日常生活中丝质生活用品我们接触的并不少,有服装,面膜,床上用品等还有用于医药类的桑叶,僵蚕这些都是桑蚕产业所涉及的服装业,纺织,化妆品,和医疗等领域,当然中国是最大的丝绸出口国,还会涉及贸易和出口。这些巨大的用途导致桑蚕发展的前景。 (二)国内其他地区也种植桑蚕,广西得天独厚的的气候环境,有适宜的温 度,适合桑叶的生长,并且每年可养两季蚕。从2000使广西蚕业异军突起,年年都创历史新高使广西目前成为全国最大的养蚕基地,蚕茧产量全国第一,名副其实成为世界重要原料蚕生长基地。宜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十分有利于桑蚕生产。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宜州紧紧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等历史发展机遇,及时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全面开放蚕茧流通市场,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业,桑蚕生产规模逐年壮大。从2005年起,宜州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大桑蚕生产基地县(市),近年来又一跃成为广西第一大白厂丝生产基地县(市),宜州市桑园面积达到31.3万亩,桑蚕生产已遍及全市16个乡镇所有村屯,养蚕农户达10.7万户。目前全市发种量137.1万张,鲜茧产量5.2万吨,平均鲜茧价格35.8元/公斤;农民养蚕收入18.61亿元,农民养蚕人均收入达到4040元。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连续7年保持全国、全区县域第一。 茧丝绸生产情况。目前,全市茧丝绸加工企业16家(其中缫丝厂15家,共装自动缫丝机180组,年缫丝能力达6000吨;织绸企业1家,装机180台(套))。全市生产白厂丝3148吨,坯绸218万米,蚕丝被10万床,丝绸加工业总产值达12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