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 案例分析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 案例分析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 案例分析

中国平安收购深圳发展银行案例分析

一、企业简介

1.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成立于1988年,公司注册地为中国北京,总部位于深圳。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2318。

经过了数年的争取,直到1992年,平安才成为一家真正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从此确立了“立足深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基本发展态势。公司在注重保险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多元化经营,成立了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平安信托投资公司,完善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在巩固国内业务的同时,稳步推进公司的国际化,在香港成立了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有限公司,统筹管理美国,香港公司及伦敦和新加坡代表处,与世界上160多家保险公司建立了友好往来,在286 个城市设立了理赔、检验和追偿代理。

2006年8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4%股权,取得一张全国性的中资银行牌照。尽管此前平安集团已控股平安银行(原福建亚洲银行),但由于种种政策原因,平安银行终究改变不了“外资银行”的身份。由于深商行拥有银监会授予信用卡业务许可,故收购深圳商业银行将为平安集团提供涉足信用卡业务的理想机会。

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简称为“中国平安”,A股证券代码为“601318”,成为A股第二保险股,申购平安IPO所冻结的资金达到1.1万亿人民币。

2.深圳发展银行

1987年12月28日,深圳发展银行宣告成立,总部设在深圳。股票简称“深发展A”,股票代码 000001,是中国第一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商业银行。深发展于1987年5月首次公开发售人民币普通股。这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育的重要开端。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深圳发展银行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自身规模不断扩大,已在北京、上海、广

州、深圳、杭州等18个经济发达城市设立了近300家分支机构,并在北京、香港设立代表处,与境外众多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

2004年,深圳发展银行成功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新桥投资,从而成为国内首家外资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战略投资者的成功引入,将国际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本土经验有效结合,在经营理念、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市场开拓等各个领域为深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坚持“业务发展专业化”的道路,深圳发展银行公司业务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优质金融服务,以一系列业内领先的创新产品,赢得了良好的品牌声誉。

2005年,深发展正式确立了“定位中小企业,打造贸易融资领域专业品牌”的发展战略。2006年,深发展在全国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品牌,引起市场强烈反响。同时,深发展国际业务、离岸业务稳健发展,市场份额与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随着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深圳发展银行在深圳、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珠海、佛山、海口、杭州、南京、宁波、温州、大连、济南、青岛、成都、昆明等经济中心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在香港、北京设立了代表处。今天的深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覆盖华东、华北、西南、华南的全国性战略布局,机构与业务网络日臻完善。

二、收购方案

中国平安与深发展的收购整合共进行了三个方案:收购新桥股份、深发展向中国平安定向增发、深发展再次向平安定向增发,中国平安以持有的平安银行股权和部分现金支付,实现平安银行注入深发展。下面就上述三个方案的具体内容及进行状况进行详细的阐述.

1.股份转让暨收购新桥所持深发展股份

2009年6月12日,按照中国平安与新桥投资签订的《股份购买协议》,中国平安受让新桥持有的深发展5.2亿股股份,占深发展目前总股本的16.76%,中国平安集团公司以增发H股作为支付对价方式。以中国平安新发行2.99亿股

H 股的方式支付即换股收购。增发H股作为对价的原因是:

(1) 大陆公司法对增发股份有限售期的规定而H股没有限售期的强制性规定,因此H股更便于新桥套现;

(2) 新桥更看好H股的上升空间。因此,新桥将平安增发2.99亿股H 股作为支付方式。

2. 股份认购暨定向增发

深发展与平安寿险于2009年6月12日在深圳签署《股份认购协议》,深发展拟向平安寿险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数量不少于3.70 亿股但不超过5.85亿股,发行价格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即18.26元/股,募集资金金额不超过106.83 亿元,募集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

同时中国平安在公告中指出:在上述两笔交易完成时(以后者为准)及上述两笔交易完成前的任何时点,中国平安将采取合法和可行的措施,保证其拥有权益的深发展股份不超过深发展当时已发行股份的 30%。之所以附加该限制条件,是因为按照我国《证券法》以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30%为要约收购的触发条件:收购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

相比较普通收购,要约收购的流程更复杂。收购方须履行如下义务:

(1) 各种报告书的制作、所聘财务顾问的相关报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等;

(2) 若收购不是为了终止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须向证监会申请要约豁,该豁免是否被批准具有不确定性,若豁免未获得批准时须以现金支付对价。

3. 再次定向增发

平安银行注入深发展,完成控股和初步整合。

6月30日,深发展和中国平安同时发布公告:因与平安银行进行重大资产重组,连续停牌。9月1日,交易双方公告了本次交易的方案:深发展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向中国平安定向发行16.39亿股份,中国平安的支付对价及方式为:以其所持有的平安银行全部股份即90.75%股份和26.92亿元现金(该现金相当于平安银行约9.25%股份价值的认购对价)即以平安银行的全部价值认购深发展非公开发行的约16.39亿股股份。交易完成后,加上平安之前持有的10.42亿股,合计持股26.81亿股,对深发展的持股比例将达到52.4%,成为其控股股东。按照公告日前20日交易均价,本次定向增发的价格为每股17.75元,合计291亿。

三、收购原因

(一)战略动机

1.希望通过收购扩大企业规模来实现规模经济。

所谓规模经济是指每个时期内,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或服务的单位成本逐步下降。仅从两公司的资产规模来看中国平安加上深发展,将成为资产规模超万亿的公司。根据2009年中期报表深发展资产总额为5412.25亿元,中国平安的资产总额8302.20亿元,两者的资产总额高达1.37万亿元。两个公司联合后,总资产增加,规模扩大由此可以继续扩大投资范围,总体效益会大于单一公司产生的效益之和。

中国平安籍此实现了获得一个全国范围经营的银行的目标。而且将是国内保险业内第一个拥有全国性银行控股权的公司。中国平安的资产规模和利润规模都将得到直接的提升,交易完成后对深发展的核算方法由权益法的投资收益变成成本法并表,中国平安银行业务的规模、收入将大大提升。

此外,通过本次交易深发展可获得平安集团的各项长期资源支持,网点扩张和规模增长有望加快,同时原平安银行与深发展在网点、中小企业、零售业务等方面的互补性都将推动其彰显作为平安集团旗下唯一银行资产的长期成长性。在深发展的分行网点上,银保产品和信托等理财产品都来自平安系列,这将节约了深发展大量生产成本,使得深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大幅度增长426%。初步估计,整合交易完成后,深发展总资产规模将超过9000亿元,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将超过900万张,超过370个物理网点。

2. 整合资金、技术销售、品牌、土地等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或互补。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同环节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整体效益。

平安以保险、银行和资产管理为三大主业,但银行业务规模相对较小,无法与集团各业务匹配。如果仅依靠自身逐步发展,平安的银行业务可能要花5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成为中等规模、全国布局的银行。通过并购,借助于深发展丰厚的银行业务功底,则有望大幅缩短扩大规模的时间,因为中国平安通过并购深发展将会获得14个新城市和近300家银行网点分销能力,银行网络对集团客户覆盖率将从28%提高至80%,这对平安的银保业务发展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深发展通过换股的方式实现了分享保险业丰厚利润的机会。深发展将享有中国平安的网点布局,通过控股平安银行90.75%的股份,深发展的资产规模和网点数量获得增加,网点布局得到优化,尤其是东南沿海网点覆盖更为完整。更重要的是,平安银行在福建省的福州、厦门和泉州等三个城市都有分行,这将弥补深发展网点渠道在福建省的空缺。

3. 减少市场竞争或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中国平安成为深发展的战略投资者,符合中国平安既定的战略。作为国家批准的综合金融保险试点企业,中国平安积极致力于完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的均衡发展,提高中国平安在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平安在拥有自己的资金结算体系、通过银行的平台交叉销售保险及其他理财产品等两个方面的优势也将渐显。

深发展此次引进中国平安作为战略投资者,能迅速提升资本实力,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核心竞争力,从而取得更多成功,有利于银行业务长期健康发展。深发展将依托中国平安的强大资源优势,包括中国平安超过5600万名个人客户和超过200万名公司客户,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财务动机

企业实现并购的财务动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并购降低交易成本,缓解资本压力。

平安银行面对的是有限理性、不确定和信息不完全的市场,并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节约平安银行的交易费用,降低交易成本,限制竞争者进入,同时可以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中间及流转费用,还可以节省管理成本。

中国平安能持续提供资本支持,从而长远提升深发展的核心资本实力与融资能力。深发展是国内最早上市银行,但是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和资本充足率的长期不达标已成为深发展前行路上的绊脚石,中国平安控股以后,能够较好地解决深发展资本压力的问题,缓解深发展的资本压力。

2. 通过并购改善经营管理效率。

公司收购后,更替管理者会提高管理效率,当管理者自身利益与现有股东的利益更好地协调时,则可提高管理效率。在人事领域,吸收双方关键的管理技能.使多种研究与开发部门融合,达到共赢的目的。

平安与深发展均有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联合后就可以发挥管理协同效应;能够较大提升深发展的决策速度和反应能力,并购也会因整个经济效应水平提高带来社会效益。

3. 合理节税,通过并购可以利用税法中递延条款来达到合理节税目的。

四、收购背景

1.新桥投资退出深发展

2009年6月份,新桥投资决定退出深圳发展银行,新桥投资(NEWBRIDGE)是美国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PG)专注于亚洲地区投资的子公司,主要从事战略性投资,曾经收购韩国第一银行。2004年12月份,新桥投资以每股3.54元受让深发展17.89%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后,承诺了五年锁定期。新桥投资自2004年进入深发展后,一直未放弃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为日后的退出寻找接盘者,曾先后与深发展正式签署战略入股协议的就有通用电气(GE)、宝钢集团。截止2009年6月份新桥投资总共拥有5.2亿股深发展股份,占比16.76%。早在2008年7月份,就有报道称新桥投资已经启动退出计划,平安保险也有意接替。

新桥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以获取高额溢价回报为目的,不可能长期持有深发展股票,按照深发展09年6月份的股票市值来看,新桥投资至少能获得4倍以上的利润,五年锁定期即将届满,目的也已经达到,因此,新桥投资选择这个时候退出具有可行性。新桥所持约1.3亿股限售股份在2009年6月中下旬日解禁,该批股份解禁后,新桥所持深发展全部股份的65%将处于上市流通状态。剩下约1.8亿限售股将于2010年6月份解禁。

2.中国平安并购背景

2006年中国平安被美国花旗和中国人寿联合踢出广东发展银行的重组。

2008年10月2日中国平安公告证实,已放弃出资21.5亿欧元收购比利时富通集团旗下资产管理公司50%股份的计划。中国平安2008年的年报显示,在海外扩张计划中,因投资富通巨亏200亿,所以未来几年,平安不会在进军国外动荡的金融机构,开始将重心向国内倾斜。

“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主业并驾齐驱是中国平安综合金融战略的目标,但是并购深发展前,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银行规模较小,尚不能成为平安的三大

业务支柱之一,中国平安一直有收购全国性商业银行牌照的意愿。截止2009年6月份,中国平安仅持有平安银行90.75%的股份,以及深发展4.68%的股权。根据2009年中国平安的年报资料显示,银行业收入在中国平安中的比重仅为2.9%,银行业净利润在中国平安中的比重约为7.45%,银行板块明显偏弱,急需增强,三驾马车才有可能并驾齐驱。如果并购成功,三大主业中的银行短缺将得到显著增强,能够获得14个新城市和近300家银行网点分销能力,银行网络对集团客户覆盖率将从28%提高至80%,中国平安综合金融战略将大步向前。

中国平安之前已经是深发展的中小股东,刚好这个时候新桥投资退出,给了中国平安一个很好的机遇,并且并购是增强规模最快捷的方式。中国平安对深发展的公司治理、经营状况等有直接且深入的了解,深发展又属于全国股份制银行,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的意愿发展非常强烈,此时收购深发展是不容错过的最佳时期,弥补新桥投资退出深发展的空缺,取代新桥投资成为深发展新的战略投资者和第一大股东。

3. 深圳发展银行被并购背景

深发展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引进新桥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后,在业务创新、风险管理、流程改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良贷款急剧下降,坏账率大幅下降,资本充足率从2%提高到8%以上,成为一家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商业银行。新桥投资给深发展带来了内涵式增长。但是,当时的深发展的增长最迫切的是扩大业务规模的外延式增长,因此资本就成为深发展最重要和最迫切的需求。

新桥投资退出深发展后,深发展就缺少了战略投资者,深发展急需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重要原因是该公司急需补充资本金。截至2009年3月末,深发展资本充足率为8.53%,核心资本充足率为5.23%。分析人士指出,深发展急需通过股本融资提高核心资本,从而达到资本充足率10%的监管要求。

对于深发展来说,引入中国平安,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资本,长远提升它的资本实力和资本充足率,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其实早在2008年8月21日召开的深发展半年业绩大会上,深发展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纽曼就向平安伸出橄榄枝,表示:如果平安来投资我们,我们就会成为一个比其他银行更好的投资对象。

急需发展银行业务的中国平安和急需扩大资本充足率的深发展,有了一拍即

合的条件,同城又是其他投资机构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中国平安的入主将不会和新桥一样谋求短期利益,他们的意图是想成为真正的、长期性的战略投资者。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条件,所以并购深发展是势在必行的。

4. 平安控股深发展

2009年6月13日,中国平安和深发展同时发布公告,深发展向平安寿险定向增发不少于3.7亿股,但不超过5.85亿股的股份。认股价格为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即每股18.26元,锁定期36个月;其次,深发展第一大股东新桥投资向中国平安协议转让其持有的5.2亿股,该股数占深发展目前总股本的16.76%。根据双方签署的《股份购买协议》,新桥投资有权按照协议约定“二选一”,即让中国平安全部以现金114.5亿元支付,合每股股价22元;或采用换股方式,即中国平安向新桥投资定向增发2.99亿股H股,占中国平安总股份约4.1%(增发前)。中国平安在不迟于2010年12月31日前收购新桥投资所持有的深发展所有股份。中国平安保证其拥有权益的深发展股份不超过深发展当时已发行股份的30%。

2010年9月1日晚深发展公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之重组预案。根据该预案,平安集团将以其现在持有的90.75%的平安银行股权和26.92亿元现金(该部分现金等额于平安银行约9.25%股份价值的认购对价),认购深发展本次公开发行约16.39亿股股份,从而最终深发展控股平安银行股权,平安集团控股深发展股权。

五、收购的意义

对上市公司来说,收购重组带来的“利好”是显而易见的。平安联姻深发展,是强强联合之举,对双方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一) 收购对中国平安的意义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平安开始陆续建立信托、银行、证券等一系列与保险并行的金融子公司。同时,也逐渐明确了集团控股、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整体上市的发展目标。

然而平安的银行业务远跟不上集团的发展速度和业务要求。资料显示,平安银行仅在上海、深圳等7个城市拥有62家网点。仅仅相当于一家中等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甚至在营销能力上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其他业务发展。

通过此次投资深发展,平安将获得14个新城市和282个网点的新增银行分销能力,这些城市是深发展业务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是平安保险业务市场份额第一或第二的城市,因此拥有交叉销售和其他协同效应的巨大潜力。

对“蓄谋已久”成为金融控股公司的中国平安而言,通过兼并深发展就形成了一个涵盖资产管理、证券、银行、信托、保险在内的品种齐全的金融控股公司,增强了协同效应。并且平安借获得一个全国范围经营的银行的目标,获得了深发展在全国中心城市拥有的200多家分支机构的网点,在银行产品上也基本完成了金融控股的全国性布局,平安在赶超国际一流金融公司上,就可潇洒地享受快马加鞭之快乐。

2010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9.12亿元,期末净资产为153.29亿元,对应PB为1.9倍。国泰君安的研究报告指出,即使假设平安银行今年上、下半年净利润持平,即年末净资产约162.41亿元,对应平安银行2010年动态PB亦达到1.79倍,估值在上市股份制银行中处于中上水平,高于行业平均,也高于国泰君安之前预期的1.61倍PB。

若预计深发展2010-2011年将分别实现净利润59.7亿元与70.6亿元,则可为中国平安EPS贡献0.24元与0.29元,若假设全部交易在2010年中完成,则2010年和2011年可给平安EPS贡献0.12元与0.29元。但由于平安本身可获得的投资收益减少,若不考虑商誉的可能增值,预计对平安总体的盈利影响不大。高盛报告预计,平安这场收购,带来2010年的投资回报率为4.9%(不包括整合产生的协同效应)。

(二) 收购对深发展的意义

近5年来,深发展通过重组和改革,发展十分迅速。通过和中国平安的并购,深发展从提升管理水平的内涵式增长,过渡到了扩大业务规模的外延式增长。资本,将成为其最重要的资源。2009年4月30日,银监会放宽商业银行开设分支机构的政策限制,困扰商业银行的开设分支机构数量限制将得到突破。也就是说,平安作为战略投资者进入之后,深发展将迅速提升其资本实力和资本充足率,增

强了核心竞争力,将迎来快速扩张的时期。此外,通过本次交易深发展可获得平安集团的各项长期资源支持,网点扩张和规模增长有望加快,同时原平安银行与深发展在网点、中小企业、零售业务等方面的互补性都将推动其彰显作为平安集团旗下唯一银行资产的长期成长性。

对于深发展,未来面临包括但不限于吸收合并平安银行的进一步整合。由于本次认购深发展16.39亿股时除平安银行90.75%股权资产外,还有26.92亿元的现金,在下一步吸收合并之前它将暂时提高深发展核心资本充足率0.6个百分点。

国泰君安在2010年中旬预测深发展2010年BVPS(每股账面净值)为9.53元,对应动态PB为1.84倍,公布的资产重组交易完成并最终整合后,预计深发展BVPS略有增厚至9.62元,但EPS摊薄较为明显,对应动态PB、PE分别为1.82倍、11.2倍。

企业筹资案例分析教学提纲

企业筹资案例分析

企业筹资案例分析 一、案例资料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高性能计算机研发与生产企业,拥有国内最全的服务器产品线。连续五年蝉联"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市场份额第一。 曙光公司于2000年成功市场化,在上交所成功上市,编号603019中科曙光。 截止2018年末,公司的总资产已达122亿元,总股本为64302万股,净利润为54亿元。 (一)筹资方式 1、概念:筹资方式是指可供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选用的具体筹资形式。我国企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筹资方式:①吸收直接投资;②发行股票;③利用留存收益;④向银行借款;⑤利用商业信用;⑥发行公司债券;⑦融资租赁;⑧杠杆收购。其中前三种方式筹措的资金为权益资金,后几种方式筹措的资金是负债资金。 2、各种筹资方式在理论上的优缺 (1)权益性筹资 吸收投资优点:①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②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③降低财务风险缺点:①资金成本较高②容易分散企业控制 发行普通股优点:①没有固定利息负担②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用偿还③筹资风险小④能增加公司的信誉⑤筹资限制较少 缺点:①资金成本较高②容易分散控制权 发行优先股优点:①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用偿还本金②股利支付既固定,又有一定弹性 ③有利于增加公司信誉 缺点:①筹资成本高②筹资限制多③财务负担重 (2)负债资金的筹资 银行借款优点:①筹资速度快②筹资成本低③借款弹性好 缺点:①财务风险大②限制条款较多③筹资数额有限 公司债券优点:①资金成本较低②保证控制权③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缺点:①筹资风险高②限制条件多③筹资额有限 融资租赁优点:①筹资速度快②限制条款少③设备淘汰风险小④财务风险小 ⑤税收负担轻 缺点:资金成本较高 3、对曙光公司的筹资方式研究 (二)增发新股 1、概念:公开增发也叫增发新股:所谓增发新股,是指上市公司找个理由新发行一定数量的股份,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上市公司“圈钱”,对持有该公司股票的人一般都以十比三或二进行优先配售,(如果你不参加配售,你的损失更大.)其余网上发售。增发新股的股价一般是停牌前二十个交易日算术平均数的90%,对股价肯定有变动。 三、对案例的解析 (一)在不断增股情况下,流通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重变动的具体情况如下: 1、公司于1997年6月12日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了普通股(A)4200万股每股发行价8.28元,所发行股票于1997年6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为11070万股其中已流通股占37.94%。 2、公司于1998年1月13日公告了向全体股东以每10股转增5股的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雀巢并购案例分析

雀巢公司的并购资本经营分析 一、并购资本经营理论概述 并购通常指的是兼并和收购。 兼并一般又称为吸收合并,通常情况下说的是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相对独立的企业,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合并而组成为一家大的合并企业,一般都是由相对有优势的那家公司去吸收另外相对弱势那家或者其它多家公司。 收购则指的是指一家企业用它的现金亦或者有价证券等金融资产去购买另外的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此来获得对该家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是控制对该家企业的某一资产的所有权,亦或者对该家企业获得的绝对控制权。 一般根据并购的不同功能可以划分为三类不同的基本类型: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本文中的雀巢公司收购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的并购案例属于横向并购的范畴。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对生产的社会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着极为积极的推动作用。企业并购是资本运营的一种表现形式。资本运营的基本条件则是资本的证券化如股权,资本运营一方面表现为股权转让的运作,另一方面表现为对收益股权和控制股权的运作。因此,并购与重组也是资本运营最为普通的形式也是资本运营的核心。 二、雀巢公司的并购资本经营情况介绍 1、收购方——雀巢公司 1867年由亨利·内斯特莱创建,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沃韦,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工厂。 雀巢公司2010年销售额达到1097亿瑞士法郎,纯利润达到342亿瑞士法郎。其中的大约95%来自食品的销售,因此雀巢可谓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也是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 公司以生产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闻名遐迩,目前拥有适合当地市场与文化的丰富的产品系列。雀巢在五大洲的81个国家中共建有443多家工厂,所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由总部领导下的约200多个部门完成。雀巢销售额的98%来自国外,因此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 2、被购方——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银鹭事业始创于1985年,而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6月,位于海滨开放城市——中国厦门,是福建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罐头、饮料生产基地之一、福建省重点扶持成长型企业、中国罐头工业十强、中国食品工业突出贡献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以“人才、科技、名牌”的发展战略为基石,以绿色科技、人文关怀为努力方向,内强管理,外拓市场,实现银鹭处处相伴、关爱时时相随的“银鹭所在,关怀至爱”的愿景。 集团以食品饮料生产为支柱,涉及果蔬保鲜、进出口贸易、包装材料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科研开发、电子科技、房地产开发、实业投资等多种产业领域。银

银行承兑汇票杠杆收购经典案例

某公司利用敞口银行承兑汇票进行杠杆收购的经典案例 目录 一、杠杆收购及其融资方式 二、本案例的公司结构及融资设想 三、方案的制定 四、方案的实施 五、结论:方案的利弊 一、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 )及其融资方式 (一)杠杆收购的定义及本质 杠杆收购(LBO)指收购者利用自己少量的自有资金为基础,然后从投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举债融资的方式完成对一家公司(常常是上市公司)的收购活动。 杠杆收购是一种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有效的收购融资工具。优势企业按照杠杆原理,可以用少量自有资金,依靠债务资本为主要融资工具来收购目标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因此,杠杆收购被称为“神奇点金术”。杠杆收购的本质就是举债收购,即以债务资本作为主要融资工具。这些债务资本多以被收购公司资产为担保而得以筹集。

(二)杠杆收购的融资方式 杠杆收购的融资方式以资金来源划分,可分为内部融资来源和外部融资来源。其中外部融资来源是杠杆收购的主要途径,又分为权益融资、债务融资和准权益融资三大部分。 权益融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指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包括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和定向募集等形式,该类形式往往以向目标公司支付现金的方式完成并购。另一类是股权支付,即通过增发新股,以新发行的股票交换目标公司的股票,或者发行新股取代收购方和被收购方的股票,从而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股权。 债务融资包括向金融机构贷款、发行债券和卖方融资等。从西方各国并购的经验来看,债务融资是杠杆收购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不仅有商业银行,还有大量的保险公司、退休基金组织、风险资本企业等机构都可以向优势企业提供债务融资。 贷款与发行债券两种债务融资方式可以说是各有千秋:相对而言,贷款速度快、灵活性大,但用途往往受到限制;而在我国,发行债券由于金融政策对发行主体的硬性规定而使其在应用中受到了较大限制。

平安企业文化分析

摘要:中国平安在发展历程中,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精华,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现为中西合璧、古今贯通、知行合一的特点,定位于造就“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以追求卓越为过程,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做一个高尚和有价值的人”。 关键字:企业文化传统文化诚信 正文: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经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投资保险企业;监督管理控股投资企业的各种国内、国际业务;开展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批准开展国内、国际保险业务;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企业文化 中国平安自成立以来,始终将“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根基,同时,以“专业”为纽带,可持续地为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创造最大化价值,切实履行企业公民责任。从企业人格化的角度,结合平安的企业文化内涵、行业特征以及多年的实践,中国平安的“企业文化体系”正日趋完善。 (1)平安企业文化体系的轴心:“专业创造价值” “专业创造价值”是全体平安人共同创造、涤荡出的平安文化成果的最核心。这一理念准确传递了中国平安通过专业化经营实现“综合金融、国际领先”目标的能力、信心和愿景;同时,在当前和未来强调客户消费体验的竞争环境下,促进广大平安人不断提升自身“专家、专才”形象,为客户持续提供最好的综合金融服务体验,创造最大价值。 (2)对股东负责:取信于资本 股东投入资本,是对公司员工及管理者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信任。珍惜善用每一分资本,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以专业为本,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使企业价值不断增长,使股东获得满意的回报,最终赢得股东和投资者的长期信赖和支持。 (3)对客户负责:诚信为基体验为本 诚信待客,是服务之本;客户满意,是企业价值之源。以真诚回应客户的信任,以审慎对待客户的托付;努力洞察客户需求,超出客户期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后续动作

深发展定向增发收购平安银行股份实施完成两行将步入整合阶段 2011年7月28日19:00 深圳发展银行今日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公告,深发展关于该行发行股份收购平安银行股份已正式实施完成。根据本次交易内容,该行以每股17.75元的价格向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约16.38亿新股,换取中国平安所持平安银行的约78.25亿股股份(约占平安银行总股本的90.75%)以及现金约26.9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深发展持有平安银行约90.75%的股份,平安银行成为深发展的控股子公司;中国平安及其控股公司持有深发展股份共计约26.84亿股,占比约52.38%,深发展成为中国平安旗下的控股子公司。本次交易的完成,为深发展和平安银行两行整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深发展和平安银行仍将暂时各自保持独立的法人地位进行经营,客户和相关业务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中国平安:公布2011年中期业绩并认购深发展股权 (2011年08月19日15:53 中银国际袁琳) 中国平安公布通过认购深发展股票的方式向深发展注资150—200亿元,认购完成后,中国平安持有的深发展股权由52.4%提高至61.4%。截至2011年6月末,在完成定向增发194亿港币后,中国平安集团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0%,寿险业务和产险业务的偿付能力分别为158%和195.5%。 2011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27.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7%。 银行业务对平安集团的支持作用十分明显。深发展2011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7.3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6%,这样为平安带来11.83亿元的投资收益。考虑到平安集团自己的平安银行,银行业务上半年的净利润达到24亿元,同比增长117%。但由于向深发展注资,未来市场可能预期中国平安继续进行再融资,短期该公司的股价可能会承受一定压力。我们维持对中国平安的评级不变。 中国平安半年报

管理层收购典型案例分析

管理层收购典型案例分析 目录 一、粤美的2000年MBO(目前已被美的集团吸收合并,现股票代码:000333) (1) 二、方大集团2001年MBO(原股票简称方大A,股票代码:000055) (2) 三、宇通客车2001年MBO(股票代码:600066) (4) 四、恒源祥2001年反向MBO (6) 五、胜利股份2002年MBO(股票代码:000407) (7) 六、苏州精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MBO (9) 七、江苏吴中2003年MBO(股票代码:600200) (11) 八、铜峰电子2004年MBO(股票代码:600237) (13) 九、康缘药业2004年被动MBO(股票代码:600557) (15) 十、美罗药业2004年MBO(股票代码:600297) (17)

一、粤美的2000年MBO(目前已被美的集团吸收合并,现股票代码:000333) (一)公司简介 粤美的是由何享健与另外23名自然人,以生产药瓶盖的小乡镇企业为雏形发展起来的,最终成为国内家电行业中的巨头。后被美的集团吸收合并,并于2013年上市。MBO前,控股股东为顺德市当地镇政府下属公司持股。 (二)MBO时间和期限 粤美的管理层收购2000年初启动,至2000年12月完成,历时约1年左右。 (三)MBO过程 1、设立持股平台 2000年4月7日,美的工会委员会和何享建等21名自然人股东设立“顺德市美托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36.866万元。 2、协议收购 (1)2000年4月10日,美托投资以每股2.95元的价格协议受让了粤美的控股股东顺德美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股权中的3518万股法人股(占粤美的股权的7.25%)。 (2)2000年12月20日,美托投资以3元每股的价格受让美的控股持有的7243.0331万股(占总股本的14.94%)。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美托投资正式成为粤美的第一大股东,所持股份上升到22.19%。 粤美的MBO过程中两次股权收购价均低于每股净资产值。 (3)原第一大股东美的控股退出 2001年6月21日和6月27日,顺德市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将股权转让给顺德市北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顺德市信宏实业有限公司,完全放弃了在粤美的的股权。顺德市北滔镇人民政府彻底退出了粤美的作为一个企业经营决策的管理层,粤美的MBO彻底完成。

平安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平安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目录

第1章行业篇 新兴的保险大国 1.1行业概况 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农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显着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从2006年-2010年的5年间,中国保险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绩,保险公司从93家发展到146家,中国保险全行业高管人员由万人发展到万人,营销员由156万人发展到330万人,精算、核保核赔、投资等专业技术人员日益成长,为行业更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我国保险业的保费收入规模增长迅速,2009年保费收入已达到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保险业“十一五”规划列出的保费收入超万亿的目标。2010年,我国保费收入达到14500亿,2010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超过5万亿元,是2005年的倍。 目前,中国保险业呈现出原保险、再保险、保险中介、保险资产管理相互协调,中外资保险公司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到2010年底,国内有7家保险公司资产超过千亿元、2家超过五千亿元、1家超过万亿元。专业性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健康险公司、养老险公司逐步成长并成为市场的重要力量。 中国保险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未来我国保险业将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完善主体多元、

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

目录 一、企业并购的概述 (1) 1 企业并购的含义 (1) 2 兼并与收购的区别 (1) 二、并购方基本情况 (1) 三、被并购方基本情况 (2) 四、并购动机分析 (3) 1 战略动机 (3) 2 财务动机 (5) 五、并购背景与并购方案 (5) 1 并购背景 (5) 2 并购方案 (8) 3 并购形式 (9) 六、并购中对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 (10) 七、企业并购的意义 (11) 1 并购对中国平安的意义 (11) 2 并购对深发展的意义 (12) 八、并购存在的问题 (12) 1 存在问题 (12) 2 解决分案 (13) 九、启示 (14) 1 平安混业经营策略 (14) 2 我国的金融混业发展现状 (15) 十、小组分工 (16) 参考文献 (17)

一、企业并购的概述 (一)企业并购的含义 企业合并通常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方式。狭义的并购是指企业的合并、兼并或收购。广义的并购是指通过企业资源的重新配置或组合,以实现某种经营或财务目标,其中包括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率,实现存量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增量资产的现代化。 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和在一起使用,简称M&A,在我国称并购。即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 (二)兼并与收购的区别 1. 兼并以现金购买、债务转移为主要交易条件,获得被兼并企业的全部业务和资产,并承担全部债务和责任。收购则是以所占有企业股股份份额达到控股为依据,实现对被收购企业的产权占有。 2. 兼并使被兼并企业作为法律经济实体已不复存在;而收购中的被收购企业仍可以以法律经济实体存在。 3. 兼并范围较广,可兼并上市和非上市公司;而收购一般发生在股票市场中,被收购企业的目标一般是上市公司。 4. 兼并发生后,其资产一般需要重新组合、调整;而收购是以股票市场为中介的,收购后,企业变化形式较平和。 二、并购方基本情况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成立于1988年,公司注册地为中国北京,总部位于深圳。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2318。 经过了数年的争取,直到1992年,平安才成为一家真正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从此确立了“立足深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基本发展态势。公司在注重保

平安估值分析

中国平安估值分析 一、估值方法选择 中国平安的企业性质应该被界定为金融控股集团,而非单纯的险企或者多元化投资控股集团。其业务领域主要包括保险(寿险、产险)、银行、资产管理(证券、信托、资产管理)、互联网金融及其他(陆金所、平安好医生等)四大板块。保险业务目前仍是中国平安的主业,贡献利润占比60%左右,其次是银行和资产管理,互联网金融及其他互联网科技业务目前无论资产还是利润贡献均占比不高。鉴于平安业务的多元化和复杂性,不宜简单按照保险公司进行估值,应当参照多元化投资控股集团估值并做适度修正。 目前对于多元化投资控股集团价值评估主要采用的方法是SOTP(SumOfTheParts)法,也就是将公司的各个业务单元先进行独立估值,然后加总计算整体价值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NAV—资产净值是估值的计算基础。资产净值的概念来源于封闭式基金,指的是将根据每个营业日基金所持资产的市场收盘价所计算出的总资产价值,扣除基金当日之各类成本及费用后,得到的就是该基金当日之净资产价值。本文将以SOTP法为基础对中国平安进行估值分析。 二、中国平安估值分析 按各业务分部估值。 1、保险业务

保险业务分为寿险和财产险。 寿险(含健康险)是平安的核心业务和优质资产。根据2017年中报,平安的寿险业务内含价值为4466亿元。因寿险公司持 有的已生效保单将持续贡献利润,称之为有效业务价值,以调整后的净资产加有效业务价值组成的内含价值是常用的寿险公司 估值方法。考虑内含价值运营回报率21%和新业务价值增长率47%,属于高增长,参照港股人寿险集团友邦保险的估值水平,应当给 2EV估值,保守点,按估值约为6700亿元。 这里说明下,作为估值参照的友邦保险,根据2017年中报 数据和2018年2月22日收盘价,其总市值975亿美元,内含价值463亿美元,估值2EV。2017年中报披露友邦新业务价值增长率42%,内含价值运营回报率17%,增长率低于平安。但另一方面,友邦隶属于AIG,其寿险方面的运营和管理水平要高于平安(目前国内寿险公司的最大问题是投资收益水平低,反映投资能力低下)。 按市盈率估值,平安2017年前半年寿险业务净利润2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考虑较高增长率因素,按15倍PE估 值为7140亿元。 财产险。根据2017年半年报,净利润亿元,净资产672亿元。财产险业务净利润相比2016年同期增长仅为%,几无增长,按10倍PE估值,约为1380亿元,取整数为1300亿元。 平安的保险业务估值合计8000亿元。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 案例分析综述

中国平安收购深圳发展银行案例分析 一、企业简介 1.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成立于1988年,公司注册地为中国北京,总部位于深圳。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2318。 经过了数年的争取,直到1992年,平安才成为一家真正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从此确立了“立足深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基本发展态势。公司在注重保险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多元化经营,成立了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平安信托投资公司,完善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在巩固国内业务的同时,稳步推进公司的国际化,在香港成立了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有限公司,统筹管理美国,香港公司及伦敦和新加坡代表处,与世界上160多家保险公司建立了友好往来,在286 个城市设立了理赔、检验和追偿代理。 2006年8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4%股权,取得一张全国性的中资银行牌照。尽管此前平安集团已控股平安银行(原福建亚洲银行),但由于种种政策原因,平安银行终究改变不了“外资银行”的身份。由于深商行拥有银监会授予信用卡业务许可,故收购深圳商业银行将为平安集团提供涉足信用卡业务的理想机会。 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简称为“中国平安”,A股证券代码为“601318”,成为A股第二保险股,申购平安IPO所冻结的资金达到1.1万亿人民币。 2.深圳发展银行 1987年12月28日,深圳发展银行宣告成立,总部设在深圳。股票简称“深发展A”,股票代码 000001,是中国第一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商业银行。深发展于1987年5月首次公开发售人民币普通股。这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育的重要开端。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深圳发展银行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自身规模不断扩大,已在北京、上海、广

中国第一例“杠杆收购”融资案例

中国第一例“杠杆收购”融资案例 2006年1月底,私募投资基金太平洋联合(Pacific Alliance Group,简称PAG)以1.225亿美元的(公司)总价值购得原来由香港第一上海、日本软银集团(SB)和美国国际集团(AIG)持有的67.6%好孩子集团股份。至此,PAG集团成为好孩子集团的绝对控股股东,而包括好孩子集团总裁宋郑还等管理层持32.4%股份为第二大股东。据介绍,这是中国第一例外资金融机构借助外资银行贷款完成的“杠杆收购”案例。 PAG是一家在香港注册、专门从事控股型收购的私募基金。据资料显示,PAG旗下管理着大约4亿美元基金,投资好孩子集团是其在中国的第五宗交易。在过去的12个月,PAG 在中国累计投资约2亿美元,其中包括收购好孩子集团。 2005年10月PAG接触好孩子,12月13日就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根据协议,第一上海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第一上海)会同其他几家机构投资人将其在好孩子集团中持有的全部股权转让给由PAG控制的名为G-baby的持股公司。PAG借助外资银行贷款完成了此次杠杆收购交易,交易所需部分资金来自台北富邦商业银行(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的贷款,贷款金额5500万美元。 易凯资本是好孩子的财务顾问,全程参与了这个历时一年多的交易。易凯资本的首席执行官王冉对于新投资者PAG的评价是:非常低调,反应速度很快。其它一些知名的基金,受到的监管比较多,在法律等方面的细节也考虑很多,决策比较犹豫。而PAG行动非常迅速,善于避开枝节,因此仅跟好孩子集团短暂谈判两个月,就达成协议。 以小搏大的收购手段 30多年前,华尔街著名的投资公司Kohlberg Kravis Roberts(KKR)创造了名为“杠杆收购(LBO)”的交易模式。这种收购模式是指收购者用自己很少的本钱为基础,以目标企业的经营现金流或部分乃至全部业务的变现值为抵押,从其他金融机构筹集、借贷足够的资金进行收购活动。收购后公司的收入刚好支撑目标企业因收购而产生的高比例负债,这样就能够达到“以很少的资金赚取高额利润”的目的。根据业界惯例,收购者只需要有10%的自有资金即可完成收购。因此,杠杆收购造就了很多“小鱼吃大鱼”的收购案例。 杠杆收购模式的出现带来了金融工具、公司治理乃至文化理念的一场革命。但是,中国内地金融市场环境制约了公司控制权交易的发展,因此一直被从事杠杆收购的投资银行和股权基金列为投资禁区。近两年来,随着资本市场逐渐完善以及外汇管制政策的松动,股权基金开始试探性地针对内地企业控制权发动攻击,如新桥收购深发展、凯雷收购徐工集团,等等。但是,这些交易的收购资金筹措环节与收购环节以及购后整合环节,是分离的。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06年前的中国内地尚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杠杆收购。 此次PAG是用好孩子集团的资产和现金流做抵押,向银行获得过渡性贷款,并以此贷款完成收购。在获得好孩子集团控股权之后,PAG将通过对公司的经营以及最终包装上市,获得投资回报和退出通道。 证券业分析人士认为,杠杆收购的方式对那些具有一流的资本运作能力和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的产品需求和市场占有较为稳定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融资手段。在国际上常被应用于大型上市公司。此次交易杠杆设计的核心风险在于:好孩子的经营现金流能否至少覆盖融资利息?以及现金流入的持续期能否满足融资的期限结构。一般认为,在杠杆收购模式下,被收购者往往要承担更多的债务风险。因此好孩子集团接受这种收购方式,前提是公司有健康的现金流,业务稳步增长。 投资者为什么选择好孩子 作为国内最知名的童车及儿童用品生产企业,好孩子集团已经成功地占领了消费市场。其产品进入全球4亿家庭,在中国也占领着童车市场70%以上的份额。2005年,好孩子集

股权收购案例

本文从实务中较常见的一起房地产项目转让案例入手,分析税收筹划对交易结构设计的重要影响,继而就案例项目转让的交易结构作出选择。本文站在律师介入房地产项目转让的角度,结合税收筹划与交易结构设计涉及的几个问题,分析了律师提供相关法律服务的关注重点以及风险防范问题。 一、案例简介 A公司是一家国内房地产公司,2012年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甲项目开发,目前甲项目已取得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相关手续齐全,正处于开发 房地产项目转让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股权转让,另一种是资产转让。股权转让模式是通过转让股权的方式间接实现转让房地产项目的目的;而资产转让模式则是通过直接转让房地产项目的方式实现其目的。 (一)资产转让模式 资产转让的交易主体为转让方(目标公司)和受让方。资产转让模式下,项目权属清晰,可操作性较强,法律规定明确,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即可进行转让;受让方无需考虑目标公司的或有负债风险,因收购的仅为目标项目,不涉及公司

债权债务,对受让方而言交易较为简便、透明;需要缴纳的税费种类清晰,税收风险较小。 但资产转让模式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第一,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9条的规定,房地产项目转让时必须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25%。若采用资产转让模式,项目权属变更登记手续必须在目标项目投资总额达到25%后方可办理。第二,如有专属于转让方(目标公司)的税收优惠,受让方在收购目标项目后无法继续享受。第三,税费较高。通常情况下,采取资产转让模式需缴纳的税费包括:契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对于股权转让模式而言税费较高。 (一)资产交易模式及其税负测算 对转让方A公司,转让甲项目属于销售不动产,应缴纳营业税;同时应缴纳土地增值税,假设甲项目土地增值税可扣除项目金额为1.1亿元,双方签署协议还应当缴纳印花税。 买卖双手需支付税种 应纳营业税及附加合计为:(15000-10000)?5.5%=275万元 应纳印花税为:15000?0.05%=7.5万元 增值额超出扣除项目金额的比率为(15000-11000)÷11000=36.36%(增长率)应纳土地增值税为:(15000-11000)?30%=1200万元(对应税率)

关于中国平安并购富通的案例分析

关于中国平安并购富通的案例分析 平安保险全称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 富通(Ageas)是国际保险公司,拥有超过180年丰富保险经验,位列欧洲20大保险公司之一。业务集中于占全球保险业最大份额的欧洲及亚洲巿场,旗下设四个分部为比利时、英国、欧洲和亚洲,并透过全资拥有附属公司及与各地强大的金融机构结成的伙伴网络,服务全球。 1、 并购简介 收购方为中国平安,主营业务是保险,其他业务是银行、投资;被收购方为富通集团,主营业务是保险,其他业务是银行、投资。收购事件发生于2007年11月29日,成交价格为累计投资人民币238.74亿元。2007年11月27日中国保险巨头之一平安保险集团敲响了进军海外的号角,斥资约18.1亿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欧洲富通集团Fortis Group 9501万股股份,折合约富通总股本的4.18%,一跃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单一股东。这一收购名噪一时,它不仅意味着中国保险公司首度投资全球性金融机构,也可能成为中国保险机构保险资金运用的经典创新。2007年被认为是亚洲国家的“出国年”。当时的美国次贷危机尚未结束,并且市场仍有对其“愈演愈烈”之势的预期。富通集团卷入金融危机后,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政府在2007年9月29日宣布联合出资112亿欧元持有富通集团下属富下属富通银行49%的股权。随后荷兰政府、比利时政府及法国巴黎银行未经富通股东的投票擅自售出了富通旗下的

部分业务。通过一系列交易后富通集团的资产就只有国际保险业务、结构化信用资产组合66%的股权以及现金。这样大名鼎鼎的富通集团就由被誉为“银保双头鹰”的国际知名企业解体为一家国际保险公司,其盈利潜力一下子就有天上掉到地上。2007年10月,富通集团联合苏格兰皇家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以700多亿欧元收购荷兰银行。其中富通集团出资240亿欧元购买荷兰银行在荷兰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由于该款项主要以现金支付从而给富通集团较大资金负担,面对即将四分五裂的富通集团,最大单一股东—中国平安终于打破沉默,以一张高高举起的反对票联合一半股东在比利时富通集团股东大会上终止了出售富通资产的进程。2月11日同属比利时和荷兰两国的金融机构富通集团宣布公司股东投票否决了将部分银行和保险业务出售给法国巴黎银行的提议。同时由于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大量资产减计,富通集团偿付能力子2008年以来急剧下降。上述两大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富通集团自2008年以来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二、并购主要步骤 一是2007年11月27日中国平安宣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得富通集团约4.18%的股权。 二是2007年11月27日后至2008年增持至4.99%,前后共斥资超过238亿元人民币。 三是2008年6月富通集团为保证现金流稳定,宣布进行83亿欧元的增发中国平安再次斥资7500万欧元购买了其增发股票的5%。这时中国平安持有富通集团1.12亿股,投资成本高达238.74亿元人民币。2008年11

中国平安再融资案例分析

史上最牛融资 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案例分析 一.案情介绍: 在平安20多年的成长历程里,伴随着两次大型融资和两次引人瞩目的上市。在08年进行再融资之前,总资产已经从最初的4500万元发展到7000亿元,现如今已经是突破2万亿的总资产。 1994年摩根入股平安500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等于4亿元人民币),到2004年摩根集团获得20倍的回报;紧接着平安在赴香港上市前的2002年,又以每股6倍的溢价吸引了汇丰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的投资,持股比例为10%;2004年6月24日,平安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当时发行价10.33港元,认购比例58倍,筹资超过165亿港元,创下当年香港IPO的新高;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在上交所挂牌。中国平安开盘价是50元,比发行价33.8元上涨了47%。两次上市,总共筹集资金550亿人民币,这550亿人民币花哪了? 2008年1月18日,中国平安在A股市场发布巨额再融资计划,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万股,分离交易可转债券412亿元,融资总额近1600亿元,创A股史上最大再融资。1月21日,深成指暴跌920.46点,创下有史以来最大的单日下跌点数。上证综指当日也下跌266.08点,5100点和5000点两大关口接连被破,5.14%的下跌也为半年来最大跌幅。据粗略计算两市一日蒸发市值近1.7万亿元。中国平安的巨额再融资事件血洗股市。 二.背景知识: (1)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

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股票代码分别为2318和601318。 中国平安是国内最具控制力的金融控股集团,同时拥有中国第二大寿险和第三大财险公司,拥有国内最知名的保险品牌。 谁的“中国”平安:2002年10月8日,汇丰集团(HSBC)以6亿美元(约人民币50亿元)认购平安股份,持股比例为10%。汇丰集团成为平安第二大股东。2004年6月平安上市后股权摊薄,汇丰又斥资12亿港元(以平安发行价10.33元)增持平安股权至9.9%、成为中国平安第一大股东。2005年6月,汇丰以81.04亿港元(每股13.2港币,较当日香港二级市场溢价9%)的价格,增持中国平安已发行股本9.91%,将汇丰持有的平安股份增加到19.9%。中国平安正式进入“汇丰时代”。现在汇丰更是已经持有中国平安48.18%的流通股份,稳居中国平安流通股东之首。

上市公司并购主体选择与设计的4种模式及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并购主体选择与设计的4种模式及案例分析! 企业开展对外并购投资时,往往更关注对投资标的的选择、投资价格的谈判、交易结构的设计等,这些是并购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但有一个环节往往被拟开展并购的公司所忽略,即并购主体的选择与设计。而实际上,选择什么并购主体开展并购对公司的并购规模、并购节奏、并购后的管理、及相配套的资本运作行动均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当前很多上市公司面临主营业务规模较小,盈利能力不高的问题,作为上市公司,面临着来自资本市场上众多利益相关方对公司业绩要求的压力,在展开对外并购时,公司管理层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就是并购风险:“并过来的项目或团队能否很好的整合到公司平台上贡献利润?如果被并购公司不能与上市公司形成协同效应怎么办?被并购公司管理层丧失积极性怎么办?公司的市值规模和资金实力能否支撑公司持续的展开并购式成长?”等等都是企业在展开并购前需考虑的问题,但其实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并购主体的选择与结构设计得以解决,而不同的主体选择与结构设计又会拉动后续不同资本经营行动的跟进,从而提高公司并购的成功率。 根据对上市公司并购模式的研究结果,以及在为客户提供并购服务时对并购主体选择进行的研究探讨,总结出上市公司在开展投资并购时,在并购主体的选择上至少有4种可能方案: (1)以上市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直接展开投资并购; (2)由大股东成立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配套资产注入行动; (3)由大股东出资成立产业并购基金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 (4)由上市公司出资成立产业并购基金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未来配 套资产注入等行动。 这四种并购主体选择各有优劣,现总结如下: 模式一由上市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直接展开投资并购

中国平安投资价值分析报告.doc

目录 第1章行业篇 2 1.1行业概况 2 1.2 行业一般特征分析 3 1.3 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5 第2章公司篇 6 2.1 集团介绍 6 2.2 公司竞争地位 6 2.3 产品分析7 2.4 成长性分析9 第3章财务篇11 3.1 主营业务收入及盈利11 3.2 偿债能力指标分析12 3.3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12 3.4 现金获取能力指标分析13 3.5 2012年度盈利预测13 第4章战略篇15 4.1 战略目标15 4.2 产业布局15 4.3 战略重点16 4.4 未来十年业绩目标16 第5章价值篇17 5.1 市盈率和市净率定价法17 5.2 EV/EBT定价模型19

第1章行业篇 新兴的保险大国 1.1行业概况 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农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 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从2006年-2010年的5年间,中国保险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绩,保险公司从93家发展到146家,中国保险全行业高管人员由1.45万人发展到2.94万人,营销员由156万人发展到330万人,精算、核保核赔、投资等专业技术人员日益成长,为行业更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我国保险业的保费收入规模增长迅速,2009年保费收入已达到11137.3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保险业“十一五”规划列出的保费收入超万亿的目标。2010年,我国保费收入达到14500亿,2010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超过5万亿元,是2005年的3.3倍。 目前,中国保险业呈现出原保险、再保险、保险中介、保险资产管理相互协调,中外资保险公司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到2010年底,国内有7家保险公司资产超过千亿元、2家超过五千亿元、1家超过万亿元。专业性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健康险公司、养老险公司逐步成长并成为市场的重要力量。 中国保险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未来我国保险业将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完善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丰富保险产品创新、营销渠道,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东中西部保险市场的协同发展。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案例分析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案例分析 ——并购重组对金融业的影响 金工0902 高承令 2009110630

内容摘要 2009年6月,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并购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发展),作为我国A股市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亦是我国金融业迈向综合经营的里程碑。2009年11月,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金融混业经营也即将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国平安和深发展的并购重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分析了并购重组对金融业的影响。 关键词:并购重组、中国平安、深发展

目录 一、案例背景介绍 (1) (一)、收购案三方 (1) (二)、收购方案 (1) (三)、支付方式选择 (4) (四)、收购结果 (4) 二、并购对金融市场格局的影响 (4) (一)对银行业的影响 (4) (二)对保险业的影响 (6) 三、并购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7)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介绍 (一)、收购案三方 1.收购方——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中国平安的愿景是以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为支柱,谋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为企业各相关利益主体创造持续增长的价值,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和百年老店。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股票代码分别为2318和601318。公司在香港主板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l261720000股,H股已于2004年6月24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并于2007年3月1日获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A 股l150000000股。截至2009年3月31日,总资产合计7076.4亿元,总负债6261.7l亿元,股东权益合计814.69亿元,每股收益为0.22元,按每股收益排名,中国平安目前在同行业上市公司中处于第l位,主要业务包括人寿保险业务、财产保险业务、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但后两者仅占总体收入比重不到4%。 2. 被收购方——深发展 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发展”)是中国第一

企业筹资案例分析

企业筹资案例分析 一、案例资料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高性能计算机研发与生产企业,拥有国内最全的服务器产品线。连续五年蝉联"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市场份额第一。 曙光公司于2000年成功市场化,在上交所成功上市,编号603019中科曙光。 截止2018年末,公司的总资产已达122亿元,总股本为64302万股,净利润为54亿元。(一)筹资方式 1、概念:筹资方式是指可供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选用的具体筹资形式。我国企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筹资方式:①吸收直接投资;②发行股票;③利用留存收益;④向银行借款;⑤利用商业信用;⑥发行公司债券;⑦融资租赁;⑧杠杆收购。其中前三种方式筹措的资金为权益资金,后几种方式筹措的资金是负债资金。 2、各种筹资方式在理论上的优缺 (1)权益性筹资 吸收投资优点:①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②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③降低财务风险缺点:①资金成本较高②容易分散企业控制 发行普通股优点:①没有固定利息负担②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用偿还③筹资风险小④能增加公司的信誉⑤筹资限制较少 缺点:①资金成本较高②容易分散控制权 发行优先股优点:①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用偿还本金②股利支付既固定,又有一定弹性 ③有利于增加公司信誉 缺点:①筹资成本高②筹资限制多③财务负担重 (2)负债资金的筹资 银行借款优点:①筹资速度快②筹资成本低③借款弹性好 缺点:①财务风险大②限制条款较多③筹资数额有限 公司债券优点:①资金成本较低②保证控制权③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缺点:①筹资风险高②限制条件多③筹资额有限 融资租赁优点:①筹资速度快②限制条款少③设备淘汰风险小④财务风险小 ⑤税收负担轻 缺点:资金成本较高 3、对曙光公司的筹资方式研究 (二)增发新股 1、概念:公开增发也叫增发新股:所谓增发新股,是指上市公司找个理由新发行一定数量的股份,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上市公司“圈钱”,对持有该公司股票的人一般都以十比三或二进行优先配售,(如果你不参加配售,你的损失更大.)其余网上发售。增发新股的股价一般是停牌前二十个交易日算术平均数的90%,对股价肯定有变动。 三、对案例的解析 (一)在不断增股情况下,流通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重变动的具体情况如下: 1、公司于1997年6月12日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了普通股(A)4200万股每股发行价元,所发行股票于1997年6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为11070万股其中已流通股占%。 2、公司于1998年1月13日公告了向全体股东以每10股转增5股的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方案,所转增股份的上市交易日为1998年1月16日转增后,公司总股本16605万股其中已流通股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