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护理

脑外伤护理
脑外伤护理

脑外伤护理

术前准备:

按神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术后护理:

1.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

3.颅底骨折耳鼻腔有液体流出者,用消毒纱布覆盖,切忌用棉花填塞。

4.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用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5.注意口腔内有无动摇牙齿,如有应拔去。若有假牙应取下交给家属保管。

6.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

健康指导:

1.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

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3.告之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

4.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

5.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6.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抽取出来的30例脑外伤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两组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的是常规性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实施的则是综合康复性护理方式,之后比较两组患者在肢体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出现的运动系统并发症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也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对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运动系统并发症。结论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性护理,是一种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方式,也可以减少相关运动系统的并发症。 标签: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护理;运动能力;生活能力 脑外伤通常情况下是交通事故、工业事故、跌倒摔伤的事故所导致的。多数脑外伤患者在经过长时间的意识障碍、自主能力的减弱,很容易出现术后肢体废用性萎缩和神经营养不良等功能性障碍,进而让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出现影响。为了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实施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性护理,便成为重中之重。其具体的情况报道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抽取出来的30例脑外伤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两组患者应该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15例。这些患者,在经过颅脑CT和MRI检查后,排除所有的心肝肾功能不齐全和精神病患者。对照组男7例,女8例;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在(41.2±4.5)岁;观察组男8例,女7例;年龄24~54岁,平均年龄在(41.3±4.6)岁。两组患者在经过审批和研究后,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的是常规性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实施的则是综合康复性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采取健康宣教、心里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多种情况的常规护理。这种常规护理次基础上展开护理后,按照一定的规范流程开展良好的护理工作方式。 实验组患者是在基础性护理基础上,展开早期的康复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所示:(1)在卧床期间,应合理的摆放患者体位,避免患者出现肌肉痉挛、萎缩等状况。让护理人员在旁时刻监测,每2 h翻身一次。(2)遵循被动活动到主动活动期间的顺序,为患者的肩关节展开屈伸、上举、内展、外收等各项活动,肘关节则进行关节屈伸、手指活动、前臂旋转等各种屈伸活动。最后,在护理人员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一)、观察病情: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多较危重,应严密观察,作详细记录,一般3-5日内,每1-2小时观察一次,严重者15-30分钟观察一次。 1、意识情况:意识变化可提示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 ①昏睡: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可唤醒,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深浅反射均存在。 ②昏迷:意识丧失,呼唤及刺激不能使其清醒,可分a、浅昏迷b、深昏迷 2、瞳孔变化:瞳孔变化是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对病情较重者每15 -30分钟观察一次,如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如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伴深昏迷是病人临危的现象。 3、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定时测量并记录,如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先快后慢而有 力,呼吸先快后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警惕有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早期,须立 即处理,若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变浅而不规则,是脑干功能衰竭的表现。 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若有体温升高,一般在38-39℃之间。若体温下降又 变增高尤其在受伤一周后持续高热,应考虑又伤口、颅内、肺部或泌尿系发生感染。 4、肢体活动: ①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及程度。 ②伤后立即出现偏瘫,多为原发性脑损伤。 ③伤后一段时间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或原有的瘫痪加重,并伴意识障碍加重,多为继 发性脑损害所致,脑部病灶多在瘫痪肢体的对侧。 ④头痛、呕吐:a、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发生 脑疝的可能。b意识障碍不太深者可因头痛而表现躁动不安,应注意防护,避免 发生坠床或损伤。 (二)、卧位: 1、休克或术后麻醉未清醒者应取平卧位。 2、重病脑损伤如无休克,应取头高卧位,将床头抬高15-30cm,以利静脉回流,减轻 脑水肿。 3、深昏迷者取侧卧或侧俯卧位,利于口腔分泌物排出和防止误咽,并定时翻身。 (三)、呼吸道护理

脑外伤术后病人家庭康复护理

脑外伤术后病人家庭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20-04-15T09:46:16.3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期作者:钟镜川 [导读] 脑外伤是一种由外伤损害了脑组织的某个特定的区域而导致的颅脑疾病 众所周知,脑外伤是一种由外伤损害了脑组织的某个特定的区域而导致的颅脑疾病,不同受伤程度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因此,脑外伤患者在术后如何尽快恢复是国内外专家们所极力关注的问题,据专家们研究所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仍具有重塑和可塑性,在早期介入专业康复训练,可大大促进患者的康复进度。 一、功能性训练 1、肢体功能锻炼 关节被动活动,患者每天应进行无痛范围的被动肢关节活动,一般是先健侧再患侧,从上到下、由远及近、幅度由小到。每次可进行3-5组,每日1-2次,以免发生肌痉挛。 上肢活动,家属应先握住患者的患侧手腕,另一手放在肘关节略上方,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伸曲、旋转患。或患者自已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腕小辐度的做伸曲、拇指对掌活动,并且尝试用手指去捏小物体,努力做到动作精细。 下肢活动,对于脑外伤患者的下肢活动,桥式动动和骨盆运动对患者的行走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桥式运动是指使患者采取仰卧姿势,将双臂伸直并按住床,双膝并拢弯曲,双脚底着床用力,使双臀抬离床面,每次四五组可达到增强骶髂部、腰部、臀部肌肉的力量,从而逐渐达到带动下肢行走。 2、语言功能训练 脑外伤患者的共同表现为言语不利、运动性失语,在康复训练时,护理人员及家属需耐心细致的为其纠正发音,并且让患者看着护理人员的口形学习一起说话发音,同时,让患者说出自已熟悉的人或事物名字、数数字等,每天进行2-3次,使其逐渐恢复语言交流功能。 3、认知功能训练 由于脑损伤患者的脑功能受到损害,使患者失去了获取对外界信息加工和执行的行动能力,导致了无法正常自理。因此,针对此种情况,脑外伤专家们通过实践发现用单维法和多维法训练有于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 ①单维法,是通过用记忆训练法、注意力训练法、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对外界信息及事物的认知。 记忆训练法是指每天除了给予病人口服尼莫通30g/天,每天三次,哈伯因100g/天,每天三次外,可通过视觉记忆训练法、读报训练法、地图作业训练法、等对日常活动的规律、感觉进行视听、嗅、触等输入相互配合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不可太长,并且如患者每次能够记忆正确,应给予口头表扬和小物件奖励。也可让患者多记忆电话号码及家庭地址等记忆类事情,并养成查阅记录的习惯。 注意力训练法是指通过猜游戏训练、删除作业法训练、时间感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认知功能。如反复让患者在杯子里数弹球,护理人员将每次要数的弹球个数做以变化,让患者去判断对错;或将字母的顺序打乱,让患者去重新排列等;或可启动秒表,让患者用心算数秒直至正确等方法。 ②多维法是通过根据患者的性格、心理、情绪、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因素综合选择的一种环境治疗。通常护理人员会采用电脑软件上的一些训练法训练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力、分辨力、协调能力等,虽然电脑软件训练法可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和信心,但其缺乏人的感情参与和社会性,因此,可以让护理人员或家属学习一些电脑软件上的做法来和患者交流进行,会更有趣味。 4、感觉运动训练 感觉运动训练是指通过听刺激、视刺激、嗅刺激、味觉刺激、触觉刺激、前庭刺激来完成的一项训练,如与病人进行交流一些专题性讨论话题,或让分辩多种声音混杂时的某一项声音;或可让患者看一些家属或朋友的照片;或让患者嗅一些自已喜欢的香水或其它熟悉味,让其随呼吸吸入,每次可进行10-15秒左右;或可用调味汁或水果汁用棉球蘸取涂在患者口唇或舌上去尝味;或可通过为患者擦拭身体、翻身、洗澡等方法对其身体进行触摸刺激等方法训练。 二、心理疏导及饮食护理 患者及早恢复建康是医生和家属最想要的结果,因此,必须得先让患者自已有一种想尽快恢复健康的主动意识,在其自身努力的情况下,再加上家属的鼓励帮助,便可事半功倍。但往往在此期间,大多患者都会表现出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家属应多给予安慰和鼓励,多陪伴多沟通,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同时多为患者提供一些清炎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饭食,开导鼓劢激发患者恢复健康的欲望。 三、结束语 总之,脑外伤患者的家庭护理是一件极需耐心的工作,不过相信所有家属都会因为希望自已的亲人早日康复而不会觉得枯燥,因为护理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爱与被爱的过程。

脑外伤后的功能康复

脑外伤后的功能康复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05-22分享 脑外伤是地震伤员中较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脑外伤后既有局灶性症状(偏瘫、失语等),又有全面性脑功能障碍,如昏迷、认知障碍等。脑损伤的形式复杂多样,其导致的 功能障碍亦较为复杂,须对这些功能障碍进行详细评价,才能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 方案,使患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本文介绍脑外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脑外伤后的功能障碍 脑外伤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不能与人进行交流,不能遵从他人指令等。认知障碍表现为学习、记忆、计算等能力下降,或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认人、识路。行为障碍主要 表现为患者精神障碍、表情淡漠、性欲亢进、情绪异常等。 感觉障碍包括痛温觉、触觉、关节位置觉、运动觉、平衡觉等感觉的障碍,其中关节 位置觉、运动觉、平衡觉影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外伤的主要功能障碍,亦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 生活质量的主要障碍,主要包括偏瘫、肌力减弱、肌肉痉挛、平衡障碍、共济失调、不自 主运动等。 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与人不能进行正常交流,听觉理解障碍、表达困难、阅读和 书写障碍等。 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可影响患者进食和营养,从而对患者体力和功能恢复造成影响,严 重吞咽障碍者须经鼻胃管喂养。 癫痫癫痫一般在外伤后的3~6月开始出现,发作时应放平患者,使其头偏向一侧, 以小毛巾垫牙,防止咬伤舌头和窒息。 大小便功能障碍早期脑外伤患者常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做好护理工作是康复的一部分 脑外伤患者的护理是临床治疗及康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正确的护理可预防并发 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呼吸道的护理长期卧床患者痰不易咳出,易出现坠积性肺炎,除定时翻身改变体位外,拍背、痰液的体位引流等方式亦有助于排痰。方法是,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去掉枕 头,使头部略低于背部,护理人员用手掌快速拍打患者背部,从肺底部至气管、口腔的方 向连续拍打几分钟,以助痰液咳出。有条件者可使用雾化吸入的方法稀释痰液。此外,多 饮水、多吃水果亦能避免痰液过于黏稠。

颅脑外伤病人的护理

颅脑外伤病人的护理 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 重度颅脑损伤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①昏迷时间在6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②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③体温、呼吸、脉博、血压有明显改变。或GCS评分为3~8分者。 临床表现 ①意识障碍 ②头痛、呕吐 ③眼部征象:包括瞳孔、眼球运动、眼底的改变 ④椎体束征 ⑤生命体征的改变 ⑥脑疝 瞳孔的观察 正常瞳孔的直径2.5~4mm,对光反应灵敏,等大等圆。 观察瞳孔可分为直接光反应和间接光反应 直接光反应:正常的现象是光照的瞳孔收缩 间接光反应:光照时另一侧瞳孔也同时缩小 肢体活动情况 肌力分级法如下: 0级:无肌收缩,为完全性瘫痪 1级:有轻度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关节运动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平行移动,但不能产生运动 2- :不抗引力时只有运动的起始动作 2+ :抗引力时只有运动的起始动作 3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 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3- :抗引力时有部分运动幅度 3+ :抗引力抗最小阻力时有完全运动幅度 4级:能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 5级:肌力正常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临床常用GCS对伤者的睁眼、言语、运动三方面所得总分表示意识障碍程度。 最高分为15分,表示意识清楚;12~14分为轻度;9~11分为中度;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3分。分数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 睁眼反应言语反应运动反应 自动睁眼4 回答正确5 遵命动作6 呼唤睁眼3 回答错误4 定痛动作5 刺激睁眼2 吐词不清3 肢体回缩4 无反应 1 有音无语2 异常屈曲3 不能反映1 异常伸直2 无动作1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按颅脑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健康史,了解受伤原因、部位及程度。 2、评估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评估有无颅高压或脑疝的临床表现。 3、了解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果,结合CT检查结果综合评估病情。 4、评估患者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昏迷者侧卧,休克者平卧,意识清楚、血压平稳者抬高床头15°~20°。 2、遵医嘱给予高蛋白、丰富维生素及粗纤维含量丰富的饮食。 3、保持呼吸道通畅。分泌物多者,及时抽吸并报告医师尽早行气管切开;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 4、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瞳孔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警惕颅内血肿的发生。观察颅底骨折者有无脑脊液漏。 5、合并脑脊液耳漏或鼻漏者护理:①避免用力咳嗽,防止擤鼻涕、屏气、打喷嚏;②严禁局部冲洗填塞,勿挖耳、抠鼻,保持外耳道、鼻腔、口腔清洁,禁止从鼻腔吸痰,防止颅内逆行情感染; ③取头高、患侧卧位,头下置无菌巾;④推迟到4~5天后安放鼻饲管,避免鼻饲管插入颅内;⑤注意保暖,防止感冒;⑥保持大便通畅,勿

用力排便;⑦每日测体温3次,直到脑脊液漏停止后3天;⑧禁作腰穿. 6、限制入水量在2000ml/d以内,保持尿量在500ml/d以上,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尿失禁或尿潴留者予以导尿;下丘脑损伤引起外伤性尿崩症者按尿崩症护理常规。 7、必要时做好开颅术前准备。偏瘫、失语者协助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 8、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健康指导】 1、指导偏瘫、失语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 2、行开颅去骨瓣减压者,术后3~6月内进行颅骨修补术。

脑外伤病人的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意识、生命体征等变化,观察有无脑疝的先兆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配合医生给予处理。 2.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头部放置冰枕,以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保持病人情绪稳定。(要有效置冰枕)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中心吸氧,头偏向一侧,如有呕吐物及分泌物应及时清除,并记录颜色、量及性质,且注意无菌操作。 4.避免诱发颅内压升高的因素:进食速度不宜太快,以防呛咳,避免过度用力排便,打喷嚏及咳嗽。 5.根据病情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速度(30~40d/min)给予抑制脑水肿的药物,并认真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防止管道堵塞、脱落及扭曲,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在位。 6.做好尿道口护理,给予会阴擦洗及膀胱冲洗每日2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更换导尿管,并认真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及性质,防止导尿管堵塞、受压。 7.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排便,给予每日腹部按摩2次,每次30分钟,必要时给予软化大便的药物。 8.给予每2小时翻身排背一次,促进患者排痰,并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使用气垫床,受压部位给予减压处理,预防褥疮形成,做好基础护理。 9.做好口腔护理,给予每日口腔护理2次,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并认真观察口腔内的情况。 10、饮食应给予适温的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过硬、粗糙的食物,并观察消化情况。 11、应患者较烦躁,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应注意安全。必要时可给予约束带约束在床及镇静剂使用。 12、给予床栏使用,防止意外摔伤。 13、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方面的知识,使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抱有信心,减轻焦虑感。 ÷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病人呼吸道内分泌物不能排除有关。 2、有口腔黏膜改变的危险:与病人无自主活动能力及营养失调有关。 3、尿路感染:与长期导尿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局部受压过久有关。 5、有便秘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和饮食结构改变有关。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量不足,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需要量 增加有关。 7、活动无耐力:与长期卧床,身体虚弱有关。 8、恐惧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9、知识缺乏:与缺乏信息来源有关。 10、潜在并发症:脑疝、坠积性肺炎、静脉炎、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消化道溃疡。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主要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脱水治疗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潜在并发症:癫痫发作。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与禁食有关。 .焦虑、恐惧:与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护理措施 ①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并及时记录,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 ②降低颅压 ·抬高床头30度,使病人处于头高脚低位。当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或伴有脊髓损伤时,可采取仰卧位。 ·安静卧床休息,避免环境嘈杂、预防因约束病人而导致其挣扎,致使颅压增高等因素。·避免胸内压及腹压增高。 ·避免血压突然上升,如吸痰或做完物理治疗及翻身活动后,监测血压的变化,适当应用止痛剂,避免因疼痛不适导致的血压升高。 ·正确应用脱水药物以降低颅内压。 ·适当限制水分的摄入:一天的液体输入量约为1000~1500ml,但应用利尿药物时,注意防止病人脱水。 ·控制高热:头颅外伤使下丘脑体温调节失调,为了减少脑代谢需要,必须应用一些降温措施,包括定时测体温、减少被盖、应用冰袋或冰帽、应用退热药物。 ③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缺氧。 ④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每日记录出入量,特别是尿量。并监测电解质情况,以调节液体的输入。 ⑤维持营养供给:昏迷的病人早期3~4d内应禁食,3~4d后,病人如无呕吐,无脑脊液鼻漏,肠鸣音正常,可应用鼻饲补充营养。但严重脑损伤的病人,易发生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出血,一般少量多次给予清淡流食。 ⑥预防并发症:加强皮肤护理,经常翻身按摩骨突处,避免褥疮发生。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时吸痰并叩击背部,以利痰液咳出,避免肺部并发症发生。 ⑦注意安全,防止损伤:病人因肢体运动失常或意识丧失、容易发生意外,应加上床挡,保护病人。翻身时注意支托肢体,预防脱臼。并应防止冷热伤害。 ⑧做好术前准备:包括降低颅压、剃除头发。注意病人颅压高时,不能进行灌肠。 ⑨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或家属讲出心理的焦虑、恐惧,帮助其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帮助病人学习康复。

精选-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及肢体活动,注意有无偏瘫、失语、癫痫等。 2. 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 3. 合并颅底骨折者注意耳、鼻腔有无液体流出。 4. 开放性颅脑外伤病人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 护理措施 1.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3.颅底骨折耳鼻腔有液体流出者,用消毒纱布覆盖,切忌用棉花填塞。 4.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用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5.注意口腔内有无动摇牙齿,如有应拔去。若有假牙应取下交给家属保管。 6.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7.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 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3.告之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4.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5.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进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四、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2.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工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3.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 4.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 护理措施 1. 同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如有外渗或切口处皮下肿胀,及时通知医师。注意引流液颜色及量的变化。 3.颅内压增高清醒及手术后清醒者取头高位(15一30度),昏迷者头偏向一侧,休克者平卧位。4.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5.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l.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2.注意劳逸结台,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3.告之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4.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5.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五、脑室引流护理常规观察要点 1. 观察有无出现头晕、呕吐、虚脱,,防止颅内压低压综合征。观察有无颅内血肿症状(外引流可在短时间内使颅内压下降较快,因皮质塌陷,血管拉长、断裂而易形成硬膜外血

脑外伤患者排泄障碍的康复护理

---------------------------------------------------------------最新资料推荐------------------------------------------------------ 脑外伤患者排泄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外伤患者排泄障碍的康复护理佛山市中医院神经外科王一征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因素,车祸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颅脑外伤呈上升的趋势。 脑受损者急性期经外科手术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生命得以挽救,但仍存在着许多现存的康复问题。 进入康复期常伴有后遗症和各种功能障碍,特别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和直肠功能障碍引起的失禁而导致一系列社会和卫生的问题,也阻碍患者的康复进程。 因而做好此类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护理,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意义。 排尿障碍: 有二种类型: 尿失禁、尿频,临床常见尿失禁。 尿失禁概念由于大脑病变使上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大脑皮层排尿中枢不能接受和发出排尿信息,而出现不择时间和地点的排尿,这种情况叫尿失禁。 一、尿失禁的原因: (1) 由于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功能受损,使正常的排尿反射被破坏。 (2) 腹肌、膈肌和盆腔肌肉的肌力减弱,逼尿肌和尿道扩约肌不协调。 1 / 10

(3) 偏瘫早期卧床,排尿姿势的改变,排尿环境的改变。 (4) 生物钟的破坏。 (5) 运动能力受损。 (6) 沟通能力障碍。 二.尿失禁可分为五种类型: (1) 腹压型: 腹部加压时流尿,多由骨盆底部肌肉软弱无力引起; (2) 迫切型: 一旦感到尿意,立即有尿流出来,连去厕所都来不及,自己控制不住膀胱逼尿肌的收缩; (3) 混合型: 具有腹压型和迫切型的各种症状; (4) 溢流型: 到了厕所,每次仅能排出少量尿液,而充满膀胱的尿却能自行流出来; (5) 反射型: 自己不感到有尿意,尿却流了出来。 脑外伤患者的尿失禁多属混合型和迫切型。 三.尿失禁的康复护理及预防 (1) 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 1. 摄取足够的饮料,除非医生有特别的指示,否则每天应该喝六至八杯饮料(约 15002019 毫升)。 2. 给予足够的时间排尿。 3. 应该在膀胱充满后才去卫生间。 (2) 骨盆肌肉的训练: 1. 患者坐在马桶上,两腿分开,开始排尿。

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病人健康教育

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病人 健康教育 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病人健康教育要点

【疾病特点】 由于颅脑解剖生理的影响,头部受伤后所引起的病理过程有其特殊性。 遭受暴力作用而 致伤的脑组织,除了发生原发性损伤之外,在受损组织周围,还将引起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脑缺血、出血、水肿及变性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而后,或继续加重、恶化,累及全脑其至全身,或经一定时间逐渐吸收、消退和修复。病人常有头痛、眩晕、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严重者有意识障碍、人格改变等表现。 【健康教育要点】 1.手术前健康教育 (1)手术知识指导:恰当解释颅脑手术的目的及手术与麻醉的一般过 程。对急诊病人重点 讲解早期救治,争取手术时机,以防拖延导致病情突然恶化及影响存活病人生命质量的利弊矢系。 (2)配合知识指导:重点介绍颅脑损伤病人术前身体及饮食准备的要求、讲解术前皮肤准 备、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配合治疗的要点。择期手术病人指导其进行呼吸训练、咳痰训 练、床上排便、疼痛评估等训练。 2.手术后健康教育

(1)体位指导:清醒病人告知术后应取头高位15?30度,借助脑的重力或 颅内压降低,压闭破口以减少或阻止脑脊液外流,促进伤口粘连愈合。低颅压病人告知应取平卧位?以缓解症状。 (2)预防感染指导:告知病人及家属病房空气污染是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应注意保持环 境卫生,按要求使用及更换被服,切忌随意铺垫自带物品,以免交叉感染。有脑脊液鼻漏或耳漏病人告知头下铺垫无菌巾,注意避免污染。放于鼻腔、外耳道内吸引流出脑脊液的无菌棉球,应保持清洁、干燥。嘱病人避免用力咳嗽、援鼻、打喷嚏,保持大便通畅,并预防感冒。有脑室引流者,告知为防止躁动抓脱引流管须约束病人的双手,更换卧位等操作时要防止引流管脱出,一旦引流管脱出立即报告医护人员。 (3)病情观察指导:告知家属协助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出现一侧 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脉搏、呼吸变慢,血压升高?提示有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形成时,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观察病人有无胃肠道出血和呃逆,如在鼻饲管内发现有咖啡色液体,或大便呈柏油样时,提示有胃肠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应及时报告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4)护理知识指导: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指导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翻身时动作轻稳,不可在床褥上拖拉,以免擦伤皮肤,对易受压的部位垫以保护器具等。术后第1?3天为脑水肿高峰期,告知应控制饮水和食物中钠盐的摄人,以减少体内水和钠离子的存储量?减轻脑水肿反应。对烦躁不安或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强调加强安全防护?避免损伤,病人应安置床护栏以防坠床。有癫痫者注意观察癫痫发作的先兆?并提示病人按时服用抗癫痫

急诊脑外伤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

急诊脑外伤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分析讨论急性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病情观察,总结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57例急性脑外伤患者,观察所有患者病情变化,并进行系统的干预护理。结果:经过合理有效的干预护理后,57例患者中成功抢救50例,4例患者致残,2例患者长期昏迷,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临床面对急性脑外伤患者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早进行干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愈率,并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标签:脑外伤;护理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致病因素的增加,脑外伤已成为了临床一种常见多发疾病。患者发生急性脑外伤后期病情变化快、病情危急,且并发症、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临床一旦出现病情观察不仔细、护理不周到的情况,极易对患者预后造成重大影响[1]。因此临床上面对急性脑外伤患者时,严密的病情观察、高效的临床护理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医院对2008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57例急性脑外伤患者进行了临床病情分析及临床护理干预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观察对象均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57例急性脑外伤患者。其中男42例,女15例,平均年龄34.1岁。病史:交通意外伤26例,高处坠落伤24例,重物撞击伤7例。影响学检查:单纯脑外伤31例,多发性脑外伤26例。入院时所有患者头部均有明显伤口出血现象,并伴有不同程度头昏、头痛现象,部分患者出现昏迷情况;全部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对光反射迟钝、瞳孔不等大现象,部分患者出现偏瘫现象。 1.2 急救处理 医护人员在接诊脑外伤患者后,首先判断患者病情发展程度,并实施适当的抢救措施,如清创缝合治疗、CT检查、控制水肿、急诊开颅手术等,以达到改善患者伤情的目的,在实施抢救的同时安排受训护士对患者实施监护,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3 护理 1.3.1 临床观察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并以语言、眨眼、动作等简单行为作为基础对患者进行评估。刚入院患者要每隔5~15 min 左右进行一次瞳孔观察,出现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的患者应及时告知主管医师,

颅脑损伤护理查房

2015年ICU科第二季度业务/教学查房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5年5月28日16:00 地点:七楼多媒体会议室 主持人:方琼訇 参加人员:详见签名单 护士长:今天由我们ICU组织的全院第二季度护理查房,今天的查房主要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一次护理查房。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颅脑损伤都占全身部位损伤总数的20%,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骨折,而死亡率却远远高于四肢骨折。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有交通事故、建筑、工矿的工伤事故,运动损伤及自然灾害等一些不可预料的因素。因难产或产钳引起的婴儿颅脑损伤亦偶见。在我们医院以急诊病人居多,在我们ICU外科病人中颅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一年中颅脑损伤的病人给我们医院带来的收入有一千多万,因此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共同学习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首选由责任护士进行下病情介绍。 ***:由我来做下病历简介:姓名:*** 性别:男年龄:26岁床号:8床住院号:******。入院时间:****-*-*入院诊断:多发伤,开放性特重型颅脑损伤,脑干损伤,开放性脑挫裂伤(额叶,左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顶枕部,侧)、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额颞骨,左侧;颞骨,右侧),颅底骨折,头皮挫裂伤,休克代偿期;胸部损伤:双肺肺挫裂伤,多发性肋骨骨折左肾挫裂伤,左颧弓骨折,左上颌骨骨折,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擦伤。 现病史:患者缘于入院前约2小时被小车撞到(具体不详),即致人事不省,呼之不应,头面部、口鼻腔、双外耳道等多处活动性出血,呼吸深快,四肢冰冷,无呕吐,无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等;伤后急呼我院"120",救护车送入我院,即予吸氧、吸痰、心电监护、持续导尿、伤口包扎、输液、气管插管等治疗,并急请神经外科、普外科会诊,予行腹腔诊断性穿刺,未抽出液体,考虑病情危重,

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刘秀琼

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刘秀琼 发表时间:2017-05-13T15:31:13.2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作者:刘秀琼钟春莲周诗于曾艳[导读] 对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四川省邻水县人民医院 638500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并治疗的55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和护理体会。结果:55例患者中51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2.73%;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3.64%,其中因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1例重残,致残率为1.82%。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颅脑损伤;临床护理;急救;效果分析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急症,通常是由暴力因素、交通事故等因素所致,具有病情危重、发展迅速、治疗难度大的特点,若没有及时的干预和处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经验表明,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是改善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效果的关键环节[1],也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的重要部分,为此,本文以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并治疗的55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并治疗的55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男性患者31例,女性24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40.3±3.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6例,坠落伤14例,人为击打伤10例,其他5例。经头颅CT诊断证实为颅脑损伤,病情表现:脑挫裂伤10例,硬膜外血肿17例,颅底骨折8例,颅内多发性血肿14例,原发性脑干伤6例。 1.2 方法 1.2.1 病情评估到达现场后,护理人员应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状况,配合医生完成基础检查工作,根据患者的出血量、脉搏、呼吸、血压和意识情况,做出初步的病情诊断。护理人员应先了解致伤原因,查看患者是否存在脑疝、休克和其他并发症,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对脑疝患者进行脱水处理,收集相关资料,做好手术的准备。 1.2.2 呼吸道护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颅脑损伤患者经常会伴随着呕吐、呼吸道堵塞情况,若没有及时的处理,很可能引发窒息现象,为此,护理人员应观察口腔、鼻腔和咽喉部,查看有无呕吐物或分泌物,及时清理出来,使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发生误吸情况[2]。若患者的呼吸道内分泌物较多,可使用吸痰器进行处理,同时在其咽部放置通气管,开放气道,给予吸氧处理。同时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通畅程度和血氧饱和度水平变化,必要时可进行气管切开处理。 1.2.3 建立静脉通道颅脑损伤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往往会并发骨折或其他脏器损伤疾病,出血量较大,导致体内血液循环障碍,严重影响了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正常功能,严重者还会出现脑死亡情况。为此,护理人员应在判断现场情况后,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快速的补液、补血,提高患者的血容量。选择距离心脏较近的静脉,输入适量的胶体液和晶体液,迅速纠正血液循环障碍和其他异常情况,保持患者正常的血压和心率。 1.2.4 转运护理护理人员应通过电话连线,先将现场情况汇报给医院急救室,包括患者的数量、严重程度、致伤原因等,使急救室做好急救的准备。在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妥善固定患者的头部,避免车体震荡引发头部摆动,同时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检查各个管道是否有脱落或者堵塞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处理。 1.2.5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贯穿于护理全过程的一项内容,由于颅脑损伤发病较为突然,很多患者无法接受突如其来的打击,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绝望等情绪,严重者还会丧失生存欲望。为此,在抢救途中和急救完成后,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鼓励他们勇敢的面对疾病,消除不良情绪,更好的配合各项护理工作。同时,家属也应该全力配合护理人员,形成一个积极的救治氛围,稳定患者的情绪,争取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1.2.6 神经功能恢复护理对于长期昏迷的患者,由于其运动量少,很容易出现肌肉、韧带萎缩情况[3],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定时为患者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其肌肉的张力,避免关节痉挛。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定时为患者翻身、扣背等,避免褥疮发生,加强对患者面部和口腔的清洁,提高其机体的舒适程度。 2 结果 55例患者中51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2.73%;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3.64%,其中因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1例重残,致残率为1.82%。 3 讨论 颅脑损伤病情复杂、患病位置特殊,患者很可能长时间昏迷,救治和护理的难度较大,一旦处理不当,不仅会给患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伤,也会严重损害医院的社会形象[4]。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此,应当结合临床实际,分析出更加有效的颅脑损伤护理对策,及时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和抢救处理,同时配合精心的护理措施,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中,对55例患者实施了病情评估、呼吸道护理、建立静脉通道、转运护理、心理护理和神经功能康复护理等多项护理措施,结果显示,51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2.73%,2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呼吸衰竭死亡,死亡率为3.64%,1例重残,致残率为1.82%。综上所述,对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林华.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7(09):252-253. [2]龚美红,杨丽艳.临床护理路径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3,32(13):129-130. [3]艾秋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4(21):248-250. [4]赵伶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对策探讨[J].当代医学,2013,05(07):133-134.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功能恢复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功能恢复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其预后和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接收的颅脑外伤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全面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情况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后,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为85.4%,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要低于观察组(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全面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保证生存质量,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标签:综合康复护理;颅脑外伤;功能恢复;影响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也逐渐上升。随着重症监护和神经外科治疗技术不断发展,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显著降低,然而致残率却居高不下。患者即便是能够存活下来,但是残疾带来的诸多不便也会成为患者今后生活的一大问题。近年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逐渐应用于改善脑外伤后功能障碍中,并取得了不错的反馈。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6例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良好的效果,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接收的颅脑外伤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其中男64例,女32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38.7±3.5)岁。脑伤并颅内血肿41例,脑挫裂伤23例,硬膜下血肿13例,颅内血肿伴脑疝1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8例。其损伤程度包括重型46例,中型29例,轻型21例。全部患者经过相关检查后均被确诊,且均有运动障碍和意识障碍。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方法,包括对症处理、营养供给、颅内降压等。 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全面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患者在手术后因为手术中的创伤、脑出血、脑挫裂伤等因素使得患者脑组织不同程度受损引发偏瘫,使患者在自理能力、运动、感觉、语音等多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从而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在早期对其进行合理适当系统科学的护理可有效促进各方面的恢复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标签:脑外伤;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是一类常见创伤,发病率仅次于四肢。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外科医生首先考虑的是通过手术如何挽救颅脑外伤患者的生命,延长患者寿命。而颅脑外伤患者在手术后可能因为手术创伤、脑出血、脑挫裂伤、脑水肿及其他不可控因素使得脑组织不同程度受损[1],甚至引发偏瘫,使患者在自理能力、运动、感觉、语音等多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从而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身心健康[2]。不仅患者痛苦,家庭也因此承担着经济和社会等压力。因此,随着科技发展,如何在保住生命的基础上,提高生活质量是对一户人员的一大挑战。在早期对患者进行合理适当系统科学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生存意识、生存能力、身体机能恢复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近一年来在临床上的早期康复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现将我科2013年01月~2014年3月收治的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56例,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35岁,致伤原因:车祸44例,跌倒伤10例,被打伤2例,肌力分级:0~Ⅰ级18例,Ⅱ~Ⅲ级23例,Ⅲ~Ⅳ10例,Ⅳ~Ⅴ4例。 1.2方法早期脑功能恢复在脑损伤发生后3个月最快,因此康复训练应尽早开始。患者如果在48~72 h内神经系统并无进一步的损伤表征,则患者病情已进入稳定期。此时,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的话则可进行康复锻炼。 2护理 2.1心理护理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脑细胞代偿功能的训练,神经系统间新联系的建立和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均有很好的促进效果。而患者由于功能障碍,对其他人和社会依赖性加大,常常会出现焦虑、失望等不良情绪,患者不积极配合康复锻炼,影响训练效果。因此,护士和家属要积极配合,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3]。心理护理应该贯穿康复的全过程,应多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喜好,并与家属积极配合,多对患者进行鼓励,增加其生存意识及对生活的信心,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更好的恢复。 2.2体位护理给予正确的卧位姿势,一般将床头摇高30°,有利于头部的供

颅脑损伤的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概述】 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 按损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 常见的颅脑损伤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者可单独存在,也可以合并存在。对预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颅脑损伤的程度及其处理效果 【临床表现】 患者受伤后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及意识、思维、感觉、运动障碍等。 【分类】 根据损伤的部位可以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 1、头皮损伤:①头皮血肿②头皮裂伤③头皮撕脱伤 2、颅骨损伤:①线性骨折②凹陷性骨折 3、颅脑损伤 【护理要点】 (一)观察病情 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多较危重,应严密观察,作详细记录,一般3-5日内,每1-2小时观察一次,严重者15-30分钟观察一次。 1、意识情况:意识变化可提示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 ①昏睡: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可唤醒,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深浅反射均存在。 ②昏迷:意识丧失,呼唤及刺激不能使其清醒,可分a、浅昏迷b、深昏迷 2、瞳孔变化:瞳孔变化是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对病情较重者每15 -30分钟观察一次,如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如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光反射消失,伴深昏迷是病人临危的现象。 3、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定时测量并记录,如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先快后慢而有力,呼吸先快后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警惕有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早期,须立即处理,若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变浅而不规则,是脑干功能衰竭的表现。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若有体温升高,一般在38-39℃之间。若体温下降又变增高尤其在受伤一周后持续高热,应考虑又伤口、颅内、肺部或泌尿系发生感染。 4、肢体活动: ①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及程度。 ②伤后立即出现偏瘫,多为原发性脑损伤。 ③伤后一段时间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或原有的瘫痪加重,并伴意识障碍加重,多为继发性脑损害所致,脑部病灶多在瘫痪肢体的对侧。 ④头痛、呕吐:a、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发生脑疝的可能。b意识障碍不太深者可因头痛而表现躁动不安,应注意防护,避免发生坠床或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