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地现状及未来发展

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地现状及未来发展
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地现状及未来发展

摘要

地处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自然灾害的种类多、发生频繁,农业生产受灾严重。2012 年对省农业保险发展来说是一个充满了机遇的时期,《农业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公布和马铃薯保险工作在全省围正式启动为省农业保险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抓住机遇,通过模式机制创新解决参与率和服务水平两大问题是当前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关键。本文从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现状出发,结合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践和经验,探索更适合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

ABSTRACT

Gansu Province is in the loess Plateau,the Plateau and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ierchange,And is climate change sensitive regional and vulnerable areas of ecologieal environment,that kinds of natural disasters oceurred frequently serious damageagricultural Production.2012 is a full of opportunity period for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Gansu Province,"Agricultural insurance act" draft released and potato insurance work officially started in the province-wide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Gansu province.Seize the opportunity,The ke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y--related agriculturalinsurance in Gansu Province is to increase the coverage rate and improve service level through pattern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Gansu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insurance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insurance policy,Exploration of the new path is more suitable for our province policy agricultural insurance development.

关键词:省,,政策性农业保险, 发展

Keywords:GansuProvinee,Policy-related Agricultural Insurance,Decelopment

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历程

近年来,农业保险在各级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目前,农业保险的承保险种明显增多,业务规模不断增大,覆盖领域逐步拓宽,保险主体日益多元,功能作用逐步发挥,各项试点逐步推进,效果十分显著。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逐步推进

2008年,中央财政在2007年基础上大幅增加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支持,保费补贴经费预算由2007年的215亿元增加到605亿元,对种植业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由2007年的25%提高到35%,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已由2007年的6个省区扩展至16个省区和生产建设兵团。截至2008年底,保险实现签单保费1107亿元,同比增长1125%,承保各类农作物5.32亿亩.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5%.参保农户达9 000万户次,为农民提供了2397.4亿元风险保障,三项指标分别比2007年增加了130%、80.7%和113%。

(二)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农业保险险种达160多个,基本涵盖了种养两业的各个领域。种植业方面,2008年中央财政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所涵盖的主要农作物,在2007年初期的玉米、水稻、小麦、棉花、大豆5个品种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花生、油菜,达到7个品种;养殖业方面,2008年在巩固发展能繁母猪、奶牛等养殖业保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家禽、淡水养殖和地方特色农业等领域的保险服务。截至2008年8月22日,能繁母猪保险第一个承保周期结束,全国共承保能繁母猪4355万头,提供风险保障4373亿元,承保覆盖面超过90%。

另外.除主要农作物外,各地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了林木、烟叶、葡萄、西瓜、青稞等特色险种,进一步拓宽了农业保险的服务领域。例如市2008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新增了豆类、柿子、大桃等险种,承保险种已达到184种,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495亿元。惠及农户164万户,已覆盖全市主要农业资源的30%。

(三)政策新农业保险组织形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鼓励人保、中华联合等全国性保险公司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同时,自2004年以来.保监会先后批准了5家专业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农业互助保险公司、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安信农业保险公司、法盟保险分公司、国元农业保险公司。此外,等地结合本地农业发展特点,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共保经营”和“互助合作”两种方式,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也在积极开展渔业保险经营的探索。目前,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组织形式主要有:股份制的商业保险公司形式、专业农业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合作组织、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外资或合资农业保险公司等。政策性保险经营主体日益丰富.并形成向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推动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稳步向前迈进。

二、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一)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情况

20世纪80年代,省曾在、等地零星试办农业保险,开办险种最多的时候有二十多种,经营农业保险的只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一家。

随着1996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从国营性质向商业性保险公司转型,农业保险开始大量萎缩,保险品种、经验和人才都在缩减,到2004年,农业保险基本处于停办状态。自2004年,我国在统筹城乡平衡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下,将农业保险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组织在多个省份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省在2006年先后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充分发挥保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意见》。2007年,在中央组织和财政补贴下,全省开展了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同时,开展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在、等地开始试点。从2007年到2011年,逐年增加试点地区和品种,不断完善组织方式和管理制度,目前,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开展模式

省政策性农业保险采取保险公司替政府代办的经营模式,保监局负责开展农业保险机构的资格认定。目前,省替省政府承保农业保险业务的主要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自主投保”的原则经营。省级试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试点地区参保农户的保费补助,由市(县、区)级财政部门按报账制办法直接向承保保险机构支付。农户与承保保险机构签订合同并缴纳其承担保费后,市(县、区)级财政部门按补助标准一次性将资金支付到承保保险机构。省上对省级试点投保方式不作统一规定,由各市(县、区)根据当地情况自行确定。可由农户分散投保,也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统一组织投保。

2.开展险种及试点地区

2007年,中央确定省为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试点省份,2008年,中央确定省为政策性奶牛保险试点省份;2010年,中央财政在能繁母猪和奶牛保险的基础上,又安排新增玉米制种保险,2011年新增藏区青棵、耗牛、藏羚羊保险项目,以扶持藏区农业保险发展;2012 年启动的政策性马铃薯保险不仅标志着省最具特色、最具优势、最具规模和影响的马铃薯产业进入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安排之中,也标志着省农业保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全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开展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的同时,省也开展了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品种,具体试点地区和品种见表2-1。

表2-1 省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围及品种

如何发挥政策性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促进作用

金融与经济?2000年第6期 李小全农 业 产 业 化 的 促 进 作 用 如何发挥政策性金融对近年来,农业产业化以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普遍推行,成为当前 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主题。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营 体制的一次深刻变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我国农村经济实 际情况来看,长期以来,农村产业化链条比较短,加工转化增值率低, 进入市场的大多数是初级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农村市场经 济发展的进程。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农业产业化,延 长农业的产业链条。一方面向生产延伸,拉动以粮食为主的各类农 产品生产,从而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向国际 国内两个市场延伸,推动收购、加工、储运、营销业的发展,实现“产、 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由此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农 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性金融组织, 如何从政策性金融角度支持农业产业化,如何与商业性信贷支农、财 政支农等既形成支农的合力,充分体现自我特色和政策优势,调整思 路,寻求对策,找准政策性支农切入点,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如何 更有效地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作用,扶持、引导中国农业和农 村经济走向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 问题。 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性金融应如何按照资源优化配置 的要求,结合自身的优势,促农业产业化一臂之力呢?众所周知,银 行办理信贷业务,离不开符合其信贷条件和要求的贷款对象。农村 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业产业化的兴起,为农村信贷提供了良好的经营客体和业务载体。同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离不开农业信贷的支持与合作。另外,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多种金融业务,其中包括象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农业银行的商业性金融业务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性金融业务。尽管它们都向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但每一业务的服务范围、侧重点和服务方式均各有所不同。从上述两种实际情况考虑,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既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又要结合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要求来确定未来的工作思路。这就是:农村政策性金融工作应以支持和服务于农业产业化为主线,对农业产业化进行优先综合扶持,通过调整信贷结构,集中资金重点投放,巩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整体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具体可采取如下对策:(一)对农业产业化进行优先扶持主要是重点支持龙头企业近年来,全国各地农村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产品有一定市场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以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为主,带动了区域经济的活跃,成为牵动农业产业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农业政策性金融要重点对这些龙头企业给予支持,引导它们向规模经营的方向发展。这些龙头企业主要包括:农副产品收购、加工、调销的粮食龙头企业;农产品深加工、养殖为对象的龙头企业及商品基地。 特别是对骨干龙头项目应重点扶持,满足其技术改造及流动资金的 需要。对有一定发展潜力,适应未来市场需要,经济效益好,科技含 量高的能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的项目,也要积极支持,促使其尽快形 成和扩大生产规模,使产品尽快上档次,上质量。当然,在重点支持 龙头企业过程中,不能仅仅把龙头企业片面理解为大型加工企业。 一些地区热衷于办加工企业,总想追求高(起点高)、大、新、全,不惜 62金融体制 改革

关于进一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保障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完善农业风险保障体系为主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创新保险经营服务模式,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农户参保率,到2020年,全市农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业)主要品种逐步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及奶牛、能繁母猪、育肥猪等险种力争实现全覆盖,中央及我省规定的其他保险品种参保率达到80%以上,地方特色险种有序展开,全市基本建立起科学合理、运营规范、服务优良、持续长效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体系。 二、工作重点 (一)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各县(市)、区政府要积极支持承保公司建立适合当地农村特点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承保公司要坚持重心下移,建设县级保险服务中心(或支公司)、乡镇保险服务站、村居保险服务点为基础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完善“保险

公司+服务站+服务点+农户”的经营服务网络,实现机构到乡镇、网络到村居、服务到农户,切实解决保险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优化农业保险市场运营结构。各县(市)区要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农业保险市场准入退出机制,遴选承保公司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承保公司要建立网络健全、反应快速的应急机制,根据极端气候和可能出现的各类灾害及农业保险发展规模,加强网络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提升应急反应能力,规范理赔程序,缩短理赔时间,确保出灾出险迅速及时,切实保障农民利益。鉴于生态公益林的特殊性,其政策性保险由市林业主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遴选1-2家保险公司负责承保,积极探索生态公益林保险共保模式。 (三)扩大农业保险覆盖服务范围。有序增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开发地方特色保险品种,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鼓励逐步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保证保险、农产品产量保险和蔬菜、生猪等价格指数保险等新型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加强县(市)区与保险公司合作,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民风险防范需求,开发地方特色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满足不同区域、不同时节、不同农户的保险需求。加快推进种植业保险,提高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日光温室等险种的参保率。加快发展森林保险,扩大公益林、商品林保险覆盖面,公益林保险保费除中央、省配套外,其余部分由市、县(市)区配套。加快推动畜牧业保险,深化生猪保险改革,推行能繁母猪与仔猪同保,育肥猪保险实行以生猪体长为主要参数的理赔方式。

关于中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比较与启示

关于中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比较与启示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中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组织结构、制度、资金来源和运用、功能、市场环境和外部关系的比较,提出完善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灵活资金运用、完善其功能和理顺外部关系等对完善和发展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启示。 农业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食物和工业原料,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农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投资期限长,盈利能力相对较低,因而一些农业生产经营项目难以得到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支持。各国政府为了弥补金融市场的不足,普遍设立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我国于1994年设立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简称农发行),专门从事农业政策性金融活动,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农发行的业务范围较窄,经营亏损严重,因此很有必要通过中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比较分析,借鉴国外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经验,促进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完善和发展。 一、中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比较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各具特色,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日本、法国、泰国和印度等国家的农业政策性金融,现就这些国家及我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进行比较分析。 1、组织结构比较 各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组织结构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类为单一结构,即只有一个金融机构,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分支机构。这种结构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组织形式简单、灵活,但因为没

有延伸到广大城乡地区的众多分支机构,难以从事农业政策性金融的零售业务,因而往往只从事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批发业务。这类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一般自己筹集资金,然后委托在广大农村地区设有分支机构的其它金融机构发放农业政策性贷款等业务。印度国家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属于此种类型。第二类为复合结构,即该类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有许多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可以直接从事一部分或全部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贷款等零售业务。由于农业政策性金融贷款对象为国内的广大农业企业、农产品经营单位或普通农户,而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在全国各地遍设分支机构成本太高,所以大部分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除直接贷款外,还把一部分业务委托其他金融机构办理。美国的农业信贷体系、日本的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法国的农业信贷银行、泰国的农业和农业合作社银行和我国的农发行都属于复合结构类型。 2、制度和政策比较 从中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实践活动来看,各国一般都有其相应的法规、制度来规范本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活动,如美国的《农业信贷法》、日本的《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法》和中国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章程》等。美国、日本、泰国等国家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法规、制度和政策一般比较灵活,能够随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如美国的农民家计局成立之初是为了应付农业危机,帮助新创业的农民以及低收入农民家庭建立农场维持家计等融通资金。随着美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家计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该局业务重点逐步转到支持农业生产,促进农村开发,配合政府农业政策的贯彻实

农业保险政策性属性首次得到明确

农业保险政策性属性首次得到明确 作者:陈娜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2019年第11期 本刊记者陈娜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林草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 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运行规范、基础完备,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农户风险保障需求相契合、中央 与地方分工负责的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10月16日,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就有关情况进行解读 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在推进农业保险改革发展方面,上述负责人表示,《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保障措施等,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我 国农业保险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今后一段时期开展农业保险工作的根本遵循。据介绍, 《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属性,提出“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 的重要手段,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进农村社会治理、保障农民收益等 具有重要作用”。《指导意见》拓展了农业保险的内涵和外延,提出进一步拓宽农业保险服务 领域,探索开展一揽子综合险,将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农民短期意外险等一并纳入农业保险服 务范围,满足农户多元化的风险保障需求。同时鼓励探索开展“农业保险+”,加强农业保险赔付资金与政府救灾资金的协同运用,推进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权)等金融工具联动。该负责人称,《指导意见》还突出强调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农业 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性举措,我国农业保险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明确到2022年,稻谷、小麦、玉米3大主粮作物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70%以上,收入保险成为我国农业保险的重要险种,农业保险深度达 到1%,农业保险密度达到500元/人。到2030 年,农业保险持续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总体发展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补贴有效率、产业有保障、农民得实惠、机构可持续的多赢格局。该负责人表示,要实现上述目标,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需达到840亿元,相当于 年均增长10%以上,这一目标基本符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规律,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经过努力 预计可如期实现。 据介绍,为加大协同推进力度,《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财政部会同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林草局等部门成立农业保险工作小组,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并对相 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要求各省(区、市)参照中央做法,成立由财政部 门牵头的农业保险工作小组,统筹推进当地农业保险工作。 农民获得感是体现农业保险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该负责人称,《指导意见》将提升农民获得感贯穿始终,给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提出了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思路和办法。《指 导意见》指导思想即落脚在“更好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基本原则对 可能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作了禁止性规定,保障措施中既有“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等总体 要求,又有“五公开、两到户”等具体部署。 此外,该负责人强调,《指导意见》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以信息化 推动提升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作了完善农业保险条款和费率拟订机制、加强农业保险信息共享、优化保险机构布局、完善风险防范机制等四方面要求。据介绍,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成立中 国农业再保险公司,拟将其作为加强农业保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承载主体。

安徽省保险发展状况分析

安徽省保险发展状况分析金融学(2)班李志超 2015年,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压力,安徽保监局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好,通过推进改革释放行业发展潜力、通过政策驱动拓展行业发展空间,全省保险市场发展速度较快、经营效益较好,运行平稳有序。 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698.92亿元,同比增长22.13%,保费规模居全国第13位,开拓了保险业发展新格局。 业务发展创造新高度 今年以来,安徽保险业始终保持较快发展水平,全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2.13%,保费增速是全省同期GDP增速的2.54倍,为近7年最高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13个百分点。 安徽后发优势逐步显现,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私家车数量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车险拉动作用明显,财产险业务增速13.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3个百分点;受益于保险投资收益上升、营销人力增长、政策红利落地等,普通寿险、健康险、意外险均实现了快速增长,人身险业务增速28.6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64个百分点。 行业实力站上新台阶 2015年保费规模698.92亿元,是2014年的1.22倍,全省共有保险法人机构1家、省级保险机构56家,新增1家产险、2家寿险市场主体。 其中,财产保险机构26家,人身保险机构31家;信用险、农险、健康险、养老险、责任险等专业保险机构8家,外资公司5家。此外,保险专业中介法人机构53家,兼业代理机构6345家。保险从业人员27.38万人。 保险业总资产1538亿元,较年初增长29.56%。2015年,产险公司承保利润突破10亿元,达到10.69亿元,是上年同期的1.74倍,承保利润率4.1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7 个百分点。人身险公司短期险承保利润2.36亿元,承保利润率13.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4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走向新局面 财产险方面,受益于政策红利和现实需求,非车险业务增速加快,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9.52亿元,占全国总量的5.21%,排名第7位;保证保险和责任保险大幅增长24.72%和21.6%,在财产保险业务占比中均已超过企财险,上升为第三大和第四大险种。

农业政策性金融创新研究【论文】

农业政策性金融创新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连云港地区的农业政策性金融现状,提出适合连云港地区农业政策性金融进一步发展的创新性建议,即农发行创新、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创新、农业政策性金融形式创新,这些创新性建议将极大地推动连云港地区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 关键词:连云港;农业;政策性金融;创新 一、引言 将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推进,把该地区建设成东部主要经济增长点,振兴苏北并带动长三角整体复兴,对拉动中西部崛起有关键作用。在整个江苏沿海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农业政策性金融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伴随沿海开发进程的深入推进,农业政策性金融问题不断出现,这将为农业政策性金融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创新农业政策性金融,从而推进江苏沿海地区跨越式发展,成为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连云港作为江苏沿海地区开发的重要城市之一,其政策性金融问题尤为突出。通过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连云港地区的农业政策性

金融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适合连云港地区发展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创新性建议,即连云港地区可以通过创新农发行的资金来源渠道、业务范围及金融产品、风险防控能力,创新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保险、担保及补贴等。 二、农业政策性金融综述 农业政策性金融是为了满足农业这一特殊领域发展,在国家强有力的支持下,按照国家政策,为其提供专门的融资业务,从而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保护农产品价格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两方面,为农业提供了资金需要,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作为一项特殊的金融活动,农业政策性融资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如下:一是目标不是有利可图的,二是范围界定性,三是方向政策性,四是稳定的资金来源,五是资金运用的优惠性。 三、连云港开发中农业政策性金融局限性 农业在连云港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然而在连云港开发过程中,农业政策性金融却存在着诸多矛盾和困境。农发行作为目前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主体,其在促进连云

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总结

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总结 篇一:严桥乡XX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总结 严桥乡XX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总结 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已极大地阻碍了农业发展的步伐,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构建农业保险体系,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减轻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是政府支持农业的重要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顺应农业发展趋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XX年我乡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严格按照县农险办、县国元农业保险公司的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按照统一部署,扎实工作,创新思路,实行“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农户自愿”的模式,组织开展投保工作。 经过全体乡、村干部的努力,XX年我乡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开展顺利,全部或超额完成了小麦、水稻、玉米、能繁母猪等的投保任务,并且按照县农险办和县国元保险公司的要求及时报送各种材料、资料,农业保险档案材料整理规范,保管完善,有力地促进了我乡农业生产和发展,特别是对有灾情的农户在恢复生产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现将我乡开展农业保险工作的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农业保险开展情况 1、越冬小麦播种面积48900亩,全乡共有1691户投保,投保耕地面积亩,上交保险费元,参保比例达,%。单独参保种植大户3户(兴北村韩传文,红

岗村洪光跃、李福刚),投保面积838亩。 2、XX年全乡水稻投保面积亩,上交保费元。 3、在XX年午季小麦核灾中,全乡共报损小麦面积亩(其中包括单独承保大户亩),获得理赔金额129650元(其中包括单独承保大户理赔的3063元)。 4、在秋季水稻核灾中,全乡共报损水稻面积亩,共获得理赔金额365000元,理赔率%,亩均赔付元,共有1864户农户获得理赔。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层层落实。 为加强对农业保险工作的领导,按照上级要求,我乡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副乡长孙义松为组长,由乡财政所、农技站、畜牧站、农经站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导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事务。 乡政府组织召开了农业保险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了严桥乡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并将此方案下发到村(居)委会及相关单位,具体落实各项工作,将农业保险工作分解到各村各组(队)。同时,将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纳入政府农村工作目标考核,为做好该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为更好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减轻农业生产风险、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我乡对全乡7个行政村的协保员进

农业政策性金融创新探索

农业政策性金融创新探索 目前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弥补市场机制资源配置缺陷的需要从市场经济的规律角度来考虑,普通的金融机构选择投资的对象一般是风险小、收效快、回报高的项目。而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特点是投资大、回报小、风险高、周期长,在客观上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商业性金融机构几乎退出农村市场。农业发展需要积累大量的时间,而且发展道路也很曲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后盾来支持其发展。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政府机构的产出常常难于度量,而且政府机构几乎没有竞争对手,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业竞争力不足的缺点。由此可见,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通过政府的推动和协调。有了政府对农业的支持、补贴和调节,才能减小投资风险,弥补市场资源配置的缺陷,通过政策性措施重新合理配置资源。因此,深化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是保证农村经济有条不紊发展的前提。 (二)实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业存在着补贴措施少、国内支持总量小的问题。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大多数年份和某些农产品的农业国内支持总量目前仍然是个负数。特别是在农民收入问题上,国家补贴水平低,措施使用相当少,这与我国以人为本的宗旨相违背。我们要重视农民收入的补贴措施问题,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完善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措施。面对我国政策支持总量低、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我们应该继续加大在农业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完善国内支持政策体制,让钱用到实处,确保资金投放在农业有关部门和基建支出上。政府通过价格干预的手段调节农业市场,建立完善的农民收入支持体系,通过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建立规模强大的农村信息网。从结构上调整和完善农业国内支持体系,加大农业政府性投资是今后中国农业金融性改革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农业之间的差距。目前中国的农产品计划与调控的范围和领域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仅仅把目光放在沿海地区是不够的,真正地实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还需要放在大范围内才行。 (三)改变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需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特点。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有着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二元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理论依据及发展策略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理论依据及发展策略 摘要: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存在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由,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建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该制度自推广以来,取得长足发展,对稳定和发展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因种种原因该制度还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针对问题做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农业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策略“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参与部分农业保险产品的运营,或对相关农业保险业务参与主体提供一定的扶持、优惠或补贴等促进政策的一种制度安排”。 [1]国内外政府之所以要介入农业保险领域原于该市场存在失灵。[2]、[3]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理论依据 (一)农业保险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 公共财政理论依据产品是否具备竞争和排他性,将产品分为私人产品、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同时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由市场提供;纯公共产品同时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由政府提供;准公共产品要么具备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要么具备非竞争性和排他性,其介于私人产品与纯公共产品之间,由市场加政府联合提供。 那么农业保险属于何种产品?不防假定其归属于私人产品,则同时具备竞争必和排他性。如果具备竞争性则应满足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两个条件。然而,农业保险有别于其他险种,即风险高。高风险导致农业保险保费率也高。高额的保费率相对低收入的农民,导致对农业保险的潜在需求无法转变成有效需求。另外,农业保险受逆向选择的影响较其他险种要大,通常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公司不愿意提供这种产品。可见,农业保险市场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通行做法是给予农业生产者或保险机构一定水平的财政补贴,从而解决有效需求和供给不足问题,这种做法我国称之为政策性农业保险。 (二)农业保险具有正外部效应 福利经济学认为,当厂商边际私人净产值不等于边际社会净产值时就产生了外部效应,可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如果边际社会净产值大于边际私人净产值,称之为正外部效应,而相反则称之为负外部效应。为鼓励更多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交易发生,政府一般采用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手段。 农业保险具有正外部效应。首先,农业本身就具有正外部效应,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定,不仅农民受益,而且会惠及整个社会;农业歉收,受损的也不只是农民,而会波及社会的每个成员。可见,农业生产边际社会净产值大于边际私人净产值,具有正外部效应之特性。其次,农业保险具有正外部效应。因为有了农业保险后,农民无后顾之忧,敢于投入,从而保证农业再生产顺利进行和国民经济的稳定。 (三)农业保险信息不对称 农业保险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因为,农业保险一般采用委托——代理制度,在该制度下农业生产单位作为委托方处于信息优势方,而作为代理方的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往往是处于信息劣势方。如此一来,很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据有关专家统计,仅农作物保险赔付一项其道德风险所占的比例高达20%,在牲畜赔付中骗赔现象更为严重。[4] 二、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安徽省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安徽省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 版

前言 安徽省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城镇基本医 疗保险参保总人数,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安徽省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安徽省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情况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安徽省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情况现 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安徽省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安徽省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安徽省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安徽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指标分析 (3) 一、安徽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现状统计 (3) 三、安徽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占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比重统计.3 四、安徽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安徽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安徽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同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安徽省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指标分析 (7) 一、安徽省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现状统计 (7) 二、全国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安徽省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占全国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安徽省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安徽省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8)

安徽保险业发展情况及趋势

安徽保险业发展情况及趋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三十年安徽经济增速逐年加快,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居民生活不断改善,整体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稳健运行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但受多种因素影响, 安徽经济发展尤其是人均水平与全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总体上处于人口数量靠前、经济总量居中、人均水平偏后的状态。,安徽保险业在60年的时间里,既经受了风雨历练,又创造了辉煌成就。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保险业在改革开放中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保险业经历了建立、发展、整顿、紧缩、撤销的过程,保险业务也是大起大落,1959年,全省国内保险业务全部停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得到评价,国内保险业务逐渐恢复,从1980年开始,在恢复国内业务的十年来,安徽保险业经营管理不断完善,新险种不断推出,业务质量日益提高,服务水平得到改善,保险事业出现了先所未有的生机。 2000年9月28日,中国保监会合肥特派员办事处正式成立(2004年更名为中国保监会安徽监管局),2001年,安徽保险行业协会成立,揭开了安徽保险业专业化监管和行业自律的新篇章。近年来,安徽保监局在中国保监会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监管措施日益完善,发展思路逐步深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保险业发展道路,安徽保险业发生了深刻变化,行业实力显著提升,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一是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全省保费收入亿元,2003年突破100亿元,2007年突破200亿元,到2008年底,全省保费收入达到亿元,2002年以来年均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个百分点。二是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到2008年底,全省共有保险公司法人机构1家、省级分公司35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9家,人身保险公司17家,包括专业健康险公司、养老险公司、农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省级以下分支机构2303家(含营销服务部);保险专业中介机构95家,保险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三是保障功能日益提高。2002年以来,全省保险业累计赔款与给付亿元,在历次重大自然灾害和灾难事故面前,保险业勇担责任、为民分忧,较好地发挥了经济补偿功能。2008年,全省保险深度和密度分别为%和元,分别比2002提高个百分点和元。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功能作用的日益发挥,安徽保险业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保险业的影响力迅速提升。2004年以来,安徽保监局和部分保险公司连续五年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受到省级领导表扬性批示30多次。 在连续四年高速发展基础上,2005年安徽省保险业发展速度放慢.2005年保险深度%,比上年低个百分点;保险密度(元/人),比上年提高元。1.保险市场新加入主体显著增多,市场集中度逐步分散,充分竞争的保险市场逐步形成。到2005年底,保险公司省级机构16家,较上年新增4家,其中财产险公司10家,人身险公司6家;地市级分支机构126个,新增23家;县级支公司219个,新增3家;营销服务部1404家,新增49家;各类专业中介机构56个,兼业代理机构2451个,全省保险营销员万人,持证率%. 2.保险业进入结构调整期。一是保费收入低增长且增幅回落,2005年全省累计保费收入亿元,增长%,回落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业务和人身险业务分别达亿元,亿元,增长%,%,回落和个百分点。二是安徽财产险和人身险公司各有一家负增长。三是县域保费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个百分点,占比达%.四是保险业累计赔款与给付支出亿元,增长%,,增幅高于保费增幅个百分点。 2006年,安徽省保险业发展速度和质量均有较大提高,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比上

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办法

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办法 省财政厅 https://www.360docs.net/doc/929809586.html, 2010年4月15日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10〕1号)精神,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08〕42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9〕120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服务“三农”,努力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有效提高农户参保率,确保损失赔付兑现率,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体系,逐步建立起常态化的、持续长效的农业保险保护制度,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基本原则 根据我省农业生产实际和保险业特点,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原则,推进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三、主要目标 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长效机制,提高农户投保率、政策到位率和理赔兑现率,实现“尽可能减轻农民保费负担”、“尽可能减少农民因灾损失”的目标要求,推动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又好又快发展。 四、试点工作主要内容 (一)试点品种。选择种植面广、对促进“三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宗农作物和饲养量大、对保障人民生活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的养殖品种,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2010年试点品种为: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大豆、能繁母猪、奶牛。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在上述试点品种范围内自主确定本地试点品种;同时,鼓励各地根据我省农业产业政策、当地农业生产特色以及本地财力状况,自主选择上述品种以外的其他种养品种开展保险试点。 (二)保险责任。种植业保险责任为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对投保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养殖业保险责任为重大病害、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以及强制捕杀所导致的投保个体直接死亡。 (三)保险金额和费率。补贴险种按照“低保障、广覆盖”的原则确定保障水平。其中:种植业保险金额按保险标的生长期内所发生的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机耕和地膜成本等直接物化成本确定;养殖业保险金额为投保个体的生理价值(包括购买成本和饲养成本)。试点地区自行提高保险金额水平而增加的补贴,由当地自行负担。 试点期间各品种保险费率,根据我省相关品种的多年平均损失率,并参照其他试点省份的费率水平确定。 以后年度的试点品种、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率,按照我省报备中国保监会的保险产品有关规定执行。 (四)保险模式。种植业保险采用“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联办”模式,经营风险由地方政府和保险经办机构共担。养殖业保险采用“保险公司自营”模式,保险经办机构在政府保费补贴政策框架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五)试点地区。在17个市和省农垦集团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六)经办机构。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人保财险安徽省分公司为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经办机构。各市从中选择保险机构承办本市农业保险业务。

2018年安徽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比例与缴费标准

2018年安徽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比例与缴费标准 安徽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比例 职工个人缴费比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职工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3。 用人单位缴费比例:用人单位缴费比例为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6%,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比例可作相应调整。 安徽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基数 个人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为月缴费基数,单位以上一年度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 安徽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多少? 职工个人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为月缴费基数,按2%缴费,由单位在其工资中按月代扣代缴。例:王某月工资收入为900元,线每月应缴基本医疗保险费为900元*2%=18元。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其基本医疗保险费(包括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由再就业服务中心按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代为缴纳,退休人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安徽医疗保险个人缴费与单位缴费比例 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比例:6%, 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比例:2%+3元。 个人医保缴费年限、最低缴费年限相关规定 个人医保缴费年限规定 医疗保险缴费年限是指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缴纳医疗保险费用的累计年限,其包含实际缴费年限与医保视同缴纳年限。为了完善医疗保险制度,规范医保支付流程,确保医保基金安全,避免出现骗取医保现象的发生,我国各省市均对医疗保险缴费做了明确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未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可以缴费至国家规定年限。参加居民医保人员就是一年缴费一次,停止缴费则停止享受医保待遇。 个人最低缴费年限规定 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为男满30年,女满25年,其中本人按规定实际缴费年限必须满10年”,“缴满本人缴费年限并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不再缴纳医疗保险费(大额医疗保险继续缴纳),缴满本人缴费年限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继续缴费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是说你的医保缴费最低年限在男满30年,女满25年的前提下,其中实际缴费不得低于10年,在满足基本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的条件下,但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仍需继续缴纳直到退休。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调研报告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调研报告 随着农业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农业受自然条件制约大、农业防灾抗灾能力脆弱,“多年致富,一灾返贫”现象日益突出。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省委、省政府针对农业发展现状作出的一项科学决策,对于减轻农业风险、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本情况 自20XX年5月我县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县发改局、农业局、财政局、人保公司等9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建了由农业技术专家、人保公司人员组成的农险核损理赔专家小组。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把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进展情况,列入“三农”工作督查考核内容。同时,出台各种配套措施,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20XX年,在水稻、生猪、鸡、鸭、大棚蔬菜五个品种的参保项目上,全县共有85户种养大户参加保险,其中种植水稻18户,1644 亩;养生猪28户,4445头;养鸡27户,万只;养鸭10户,万只;种植大棚蔬菜2户,18 亩,累计保险金额万元,保费收

入万元。截止20XX年4月25日,共发生理赔案29起,赔款元,其中20XX年17起,赔款元;20XX年1至4月12起,赔款108428元,已有元发放到农户手中,剩余赔款将在年底全部赔付。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农村发展的“保护伞”、农业增效的“安全网”、农民增收的“护身符”,对于促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户防灾抗灾能力、维护整个农村社会稳定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这是一项新生事物,尚处于摸索阶段,推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保险险种范围较小。省里试点起步阶段规定保险产品目录为水稻、生猪、鸡、鸭、大棚蔬菜、西瓜、柑桔、林木、淡水养殖等9个品种,根据我县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和抗风险需要,按省定1+4x模式,参保险种原则上不超过5个,我县只能从中选择确定水稻、生猪、鸡、鸭、蔬菜大棚等5个险种,其他如食用菌、蚕桑、茶叶等我县传统支柱产业却无法参保,群众对开设这些险种呼声很高。 保险条款不尽完善。一是参保对象条件偏高。现有保险条款倾向于规模化的种养大户设保,其设保“门槛”偏高,如要求水稻种植20亩以上、大棚蔬菜5亩以上、生猪50头

南坪镇转发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暂行办法

南坪镇转发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建立政府支持的农业保险制度,规范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推进农业保险业务的开展,根据财政部《中央财政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财金〔2008〕26号)、《中央财政养殖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财金〔2008〕27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08〕42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是指各级财政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开展的特定农作物、特定养殖品种的农业保险业务,按照保费的一定比例,为投保的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简称“投保人”)提供的补贴。 第三条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由中央、省、市、县财政部门分险种、按比例承担。 种植业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35%、省财政补贴25%、市县财政补贴20%、投保人承担20%。 能繁母猪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50%、省财政补贴21%、市县财政补贴9%、投保人承担20%。 奶牛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30%、省财政补贴21%、市县财政补贴9%、投保人承担40%。 市、县财政的分担比例由各地自行确定。市、县财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保费补贴比例,也可动员龙头企业为农户承担部分保费。投保农户根据应该承担的比例缴纳保费。 省农垦集团投保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应由地方财政提供的保费补贴,按现行预算管理体制由省级财政承担。 第四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预决算制度,将保费补贴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 保费补贴资金应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转移、挤占、挪用。 第五条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农业保险推广、宣传和培训等方面发生的费用,不得在保费补贴资金中列支。 第二章保费补贴预算编制 第六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将承担的保费补贴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 市、县财政部门应承担的保费补贴资金,由其上一级财政部门负责监督落实。 第七条市、县财政部门应根据开办补贴险种的预计投保数量、保险金额、保险费率和保

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综合情况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综合情况3年数据解读报告 2019版

序言 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综合情况数据解读报告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总支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综合情况现状、趋势变化。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综合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综合情况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 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综合情况数据解读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综合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综合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指标分析 (3) 一、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现状统计 (3) 三、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占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比重统计 (3) 四、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同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2017-2018)变动对 比分析 (6) 第三节安徽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指标分析 (7) 一、安徽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现状统计 (7) 二、全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安徽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占全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比重统计分析.7 四、安徽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安徽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017-2018)变动分析 (8)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论文【论文】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论文 一、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分析 (一)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输血功能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主要体现在拓宽政策性银行信贷服务上,这特别表现在农业基础建设的资金输入方面。在我国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具有弱质性。政府通过开发性的政策性金融对其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给予多元的、维稳的、强大的直接信贷扶植,在政策性金融的带动下充分发挥其发展主体的生产经营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输氧造血”。政策性金融发挥着主体或主导性功能,而不仅是补充商业性金融的不足或纠正某些偏差。 (二)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经济的先导功能 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处于成长前期、发展前途不明的农业重点方向先行投资,表明了政府的宏观部署和扶持意向,从而提振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投资信心。农发行坚持以农为本,恪守业务边界,服务“三农”是农发行的根本职能。

农发行通过不脱农多惠农,心无旁骛发挥“领头羊”的强农作用,促进国家农业政策的顺利实施,提高整个农村的投资效益。 (三)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区域、梯度整合的调节功能 农业政策性金融承担政府赋予的城乡区域调控职能,根据生产力的梯度分布,把区域信贷政策和产业倾斜政策结合起来,从而有效调动经济资源,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性融资活动对农业、中小企业、某些基础性产业以及边远落后的地区和行业领域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对产业结构调整、地区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农发行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绝不干不沾农的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和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坚持优惠支农、让利于农。 (四)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市场经济的补缺功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承担无利或者微利的涉农领域中长期资金信贷业务,主要是补充完善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功能。处理好政策性和银行一般性的关系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对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