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章-课堂笔记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章-课堂笔记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章-课堂笔记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章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课堂笔记

遵照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一2001以下简称《标准》确定的原则,混凝土结构设计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二本章介绍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的基本原则。

◆重点难点

现行规范采用的是基于概率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作用效应和结构抗力都是随机变量。

极限状态设计法的基本概念:结构的功能要求、可靠性、可靠度、失效概率、可靠指标、作用效应、结构抗力、分项系数、荷载代表值。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式及各符号取值、意义。

◆学习要求

1、了解结构的功能、极限状态及结构可靠度的基本概念。

2、掌握结构设计中基本术语的定义,例如:设计基准期,结构上的作用,作用效应,结构抗力,荷载代表值,砼和钢筋的标准强度和设计强度。

3、掌握结构构件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表达式,理解式中各符号代表的意义及取值。

一、建筑结构设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结构设计与概率理论的关系

结构设计需要保证其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结构设计中存在多种不确定性。

研究不确定性的随机事件就得借助概率论。

结构设计方法就是研究工程设计中的各种不确定性问题,取得安全可靠与经济合理之间的均衡。

(二)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

建筑结构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正常维修条件下的功能要求,有下列三个:

1、适用性:内应能满足预定使用要求

2、安全性:设计使用年限内应能承受各种可能作用

3、耐久性:设计使用年限内应有足够的耐久性

(1)结构的适用性:

建筑结构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能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其变形、裂缝或振动等性能均不超过规定的限度:.如不发生影响正常使用的过大的变形(挠度、侧移)、振动(频率、振幅),或产生让使用者感到不安的过大的裂缝宽度。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二《标准》采用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临时性结构:5年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25年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50年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100年

(2)结构的安全性:

建筑结构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一般为50年),应能够承受在正常设计、施工、使用和维修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外加变形(如超静定结构的支座不均匀沉降)、约束变形(如温度和收缩变形受到约束时)等的作用。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件(如地震、爆炸)发生时及发生后,应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不致倒塌或连续破坏而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3)结构的耐久性

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应具有足够的耐久。即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不应随时间有过大的降低,而导致结构在其预定使用期间内丧失安全性和适用性,降低使用寿命。

(三)结构可靠度和安全等级

1.结构的可靠性

结构的可靠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结构正常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维修条件),完成预定功能(如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抗裂性、耐久性和动力性能等)的能力。

结构设计的基准期

是指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标准》采用基准期为50年。需要说明的是,当建筑结构的使用年限到达或超过设计基准使用期后,并不意味该结构立即报废不能使用了,而是说它的可靠性水平从此要逐渐降低了,在做结构鉴定及必要加固后,仍可继续使用。

2、结构的可靠度

结构的可靠度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即结构可靠度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结构可靠度高,表明它失效的可能性小。结构设计要求失效概率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3.结构可靠度分析

结构可靠度分析就是要合理确定结构可靠度水平,使结构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确保质量的要求。简而言之,进行结构设计的基本目的,就是要采用最经济的手段,使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具有各种预期的功能。

4.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安全可靠是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所以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的各种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的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标准》对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划分为三级。

(四)结构的极限状态

结构的极限状态是指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标准》将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下列两类: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超过该极限状态,结构就不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功能要求。

正常使里极限状态:超过该极限状态,结构就不能满足预定的适用性和耐久性功能要求。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对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的变形:.当结构或构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应认为超过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

·结构构件或其连接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

·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当结构或构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应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

·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

·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

(五)结构的不确定性

作用效应的不确定性:

★恒载g与构件尺寸、材料容重有关

★活载的数值是随时在变化的

★计算跨度l的不准确

★材料强度fy和fc的离散

★截面尺寸的施工误差

★应力一应变关系参数k1和k2

(六)结构的作用及其分类

1、结构的作用

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荷载或分布荷载,以及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除永久作用外,作用都是不确定的随机变量。

2、作用的分类

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荷载和分布荷载称为直接作用,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其它作用称为间接作用。

结构上的作用按《标准》可做下列分类:

(1)按时间变异分类:永久作用(恒载)

可变作用(活载)、偶然作用

(2)按空间变异分类:固定作用、可动作用

(3)按结构反应分类:静态作用、动态作用

3、作用的效应

作用效应是指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在结构内产生的内力和变形。作用效应S一般也是随机变量。若为直接作用,则其效应也而为荷载效应,荷载与荷载效应在一般情况下是线性关系,故而荷载效应可用荷载值乘以荷载效应系数来表达。

(七)结构的抗力

结构抗力是指结构或结构构件承受内力和变形的能力。影响结构抗力的主要因素如材料性能、几何参数和计算模式的精确性都是不确定的随机变量,故结构抗力也是随机变量。

(八)荷载和材料强度的取值

1、荷载的统计特性

(1)永久荷载:在建筑结构中,各种构件和构造层等的自重都是永久荷载,其重量的变化与其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大部分永久荷载的概率分布服从正态分布。

(2)可变荷载:可变荷载在结构使用期内,随时间因素的变化较大,可用随机过程来描述:若忽略时间因素,则可用随机变量来描述。

2、荷载的代表值

荷载代表值是设计中用以验算极限状态所采用的荷载量值,即根据不同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需要确定不同的统计值,以作为设计取值的依据。对于永久荷载,规定以其标准值为其代表值:对于可变荷载,则以其标准值、组合值、准永久值及频遇值作为代表值;对于偶然荷载,其代表值可才安有关规定确定。

(1)荷载的标准值

荷载标准值: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统计分布值。

恒载标准值:对重量变化不大的材料,取实际概率分布的平均值、,一般根据构件设计尺寸和材料容重标准值确定。

活载标准值:统一按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概率分布的O.05上分位数确定:一般由荷载规范给出。

(2)荷载的频遇值、准永久值

荷载频遇值: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为规定的较小比率或超越频率为规定频率的荷载值。是正常

使用极限状态中应用的荷载代表值。

(3)荷载准永久值: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约为设计基准期一半的荷载设计值.,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中应用的荷载代表值。

3.材料强度标准值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强度概率分布可用正态分布描述、,材料强度的标准值是一种特征值,可取其概率分布的O.05分位数(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确定,其表达式为:

()k f f f 1 1.645μδ=-

二、概率统计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土木工程结构,在处理结构安全度方面,已从最早凭借工程经验的设计方法,演变到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按极限状态分析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按其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水准):

1.水准I 、“半”概率法)

2.水准Ⅱ (“近似”概率法)

3.水准Ⅲ(“全”概率法)

(一)结构的极限状态方程

结构的功能函数可用结构抗力与作用效应来表达。

结构的功能函数:Z=R-S 。

结构功能的表达:当Z>0时,,即R>S 时,结构处于可靠状态;

当Z<0时,即R

(二)结构的可靠概率和失效概率

可靠概率:

结构能够完成预定功能(R>S)的概率,用Ps 代表;

失效概率:

结构不能完成预定功能(R

(三)可靠指标

R 和S 是随机变量,Z 也是随机变量,假定R 和S 是相互独立的,当为正态分布时,结构的失效概率Pf 与

功能函数Z 的平均值u f 至原点的距离有关: f Z μβσ=,即

: Z Z μβσ== β称为结构的可靠指标。

失效概率与可靠指标的关系

当知道随机变变量分布规律时,即可确定Pf-β之间数值上的对应关系。

(四)目标可靠指标

根据统计所得荷载效应和结构抗力的概率分布、统计参数,即可求得各种结构构件的可靠指标。

《标准》根据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及建筑结构的重要性对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所规定的、作为设计依据的可靠指标,称为目标可靠指标[β]。

(五)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用失效概率来衡量结构的可靠度,不但合理且物理意义明确,故《标准》采用其对应的可靠指标来衡量结构的可靠度。

目前直接采用可靠指标进行设计尚有许多困难,使用上也不习惯,因此在应用时采用以荷载标准 值、材料强度标准值等基本变量和荷载系数、材料强度系数等分项系数形式表达的实用设计式。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任何结构构件均应进行承载力设计,以确保安全: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为:

0S R γ≤

结构构件重要性系数,在抗震设计中不考虑:

S 一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R 一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在抗震设计中,要除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

2、设计荷载效应组合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构件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进行计算,必要时尚应按荷载效应的偶然组合进行计算二对于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从下列组合值中取最不利值确定:

(六)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验算结构构件的变形抗裂度或裂缝宽度,由于结构构件达到或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的危害程度不如承载力不足引起结构破坏时大,故对其可靠度的要求可适当降低.因此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对于荷载组合值,不需再乘以荷载分项系数,也不再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即所有分项系数取1.0。

1.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采用荷载的标准组合、频遇组合或准永久组合,并 应按下列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S C ≤

C 一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的规定限值,如变形、裂缝、振幅、加速度、应力等限值。

2.荷载效应组合

标准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n

k lk qi ik i 2G Q Q S S S S ψ==++∑

频遇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按下式采用:

n

k f1lk qi ik i 2G Q Q S S S S ψψ==++∑

准永久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按下式采用:

n

k qi ik i 2G Q S S S ψ==+∑

3.变形验算

根据使用要求需控制变形的构件,应进行变形验算。对于受弯构件,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最大挠度不应该超过挠度限值,即:

lim f f ≤

4.裂缝控制

钢筋砼结构构件设计时,应根据所处环境和使用要求,选用相应的裂缝控制等级,并按下列规定进行验算: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其要求分别如下:

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进行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即满足要求: ctk 0σ≤

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二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即: ctk tk f σ≤

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宜产生拉应力,即: cq 0σ≤

三级:允许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裂缝宽度限值,即: max lim w w ≤

本章小结

1.结构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是以适当的可靠度满足结构的功能要求,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2.极限状态中与安全性对应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与适用性、耐久性相对应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3.作用效应和结构抗力都是随机变量,因此结构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不能用定值的方法确定,只能用概率来描述。

4.结构上的作用分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其中直接作用习称荷载。作用按其时间的变异可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三种:,永久荷载以其标准值为代表值:对可变荷载,则以其标准值、组合值、准永久值及频遇值作为代表值。

5.发生R-S

6.为了实用,用结构重要性系数、荷载分项系数和材料分项系数来表达目标可靠指标,这样就得到了供结构设计用的极限状态表达式。

7.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是以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可靠度的,结构设计时则采用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本章思考题

1.结构在规定使用年限内,应满足哪些功能要求?

2.何谓结构可靠度?结构的设计基准期取用多少年?我国对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3.结构极限状态分为哪两类?

4.荷载代表值有哪些?其意义是什么?

5.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说明其中各符号的含义及取值。

6.材料强度标准值与设计值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章 C语言基础 课堂笔记

页眉内容 《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章C语言基础课堂笔记 §3.1 基本字符集、关键字和标识符 一.基本字符集 字符是C的基本元素,C语言允许使用的基本字符集: 1.26个大写字母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2.26个小写子母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3.10个阿拉伯数字0 1 2 3 4 5 6 7 8 9 4.其他字符!" # % & ' ( ) * + , - . / : < = > ? [ \ ] ^ _ { | } ~ 5.空格字符以及制表符合换行符等控制字符 二.关键字(P375,附录II) C中具有固定意义的字符串。 (1) C中的关键字共32个,必须用小写字母 (2) 关键字不可用于变量名、函数名等。 auto break case char const continue default do double else enum extern float for goto if int long register return short signed sizeof static struct switch typedef union unsigned void volatile while 三.标识符 标识符用于命名变量、类型、函数和其他各种用户定义的对象,是由字母、下划线和数字三种字符组成。 (1) 第一个字符必须为字母或下划线 (2) C对标识符的长度规定为任意,Turbo C区分32 个字符 (3) C区分大小写 (4) 不允许关键字作为标识符 §3.2 C数据类型

2014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主题解析20130605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主题为: “幻·梦课堂”;内容为“教室用设备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学生们可根据对日常课堂教学情况的观察或根据对未来若干年以后课堂教学环境和状态的设想设计并制作出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的机械装置。教室用设备包括桌椅、讲台、黑板、投影设备等;教具包括但不限于演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等大学生机械类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的教学用具。不包括前几届大赛已经命题的用于厨房、卫生间、健身、助残等机械。不得用现在已有的教具、示教板和实验台参加本届比赛。应注意对作品在功能或原理上进行突破和创新。 所有参加决赛的作品必须与本届大赛的主题和内容相符,与主题和内容不符的作品不能参赛。参赛作品必须以机械设计为主,提倡采用先进理论和先进技术,如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对作品的评价不以机械结构为单一标准,而是对作品的功能、设计、结构、工艺制作、性能价格比、先进性、创新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实现功能相同的条件下,机械结构越简单越好。 机械类课程含:工学各类专业主要的机械基础与机械专业课程:如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传动、机制工艺学、机械创新设计、数控加工技术课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船舶与海洋、航空航天、农业与园林、食品与包装、轻工与纺织等机械类专业课程。不包括:化学、物理、电器、电子原理类等课程。 课堂限于用于学习机械类课程的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不包括:化学、电子类、体育、农业、生物等课程的专用教室和场所;不包括:课堂打扫卫生、擦黑板、擦玻璃等环卫选题。 大赛希望作品设计要有创新,不希望重复制作各类示教板,创新拼接箱等;不希望重复现有的教学模型(如车模、机器人模型、生产线模型)。如确有改进设计,则要求:在设计说明书中,以及答辩准备中,特别要指出作品与所参考的原教具、原模型的异同;要能明确说明改进设计之优点。 大赛相关进程的时间节点 ? 1.2013年3月发布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主题与内容的通知; ? 2.2014年4月20日前各赛区务必完成预赛, ? 3. 2014年5月1日前按有关通知要求报送预赛结果;全国组委会将进行作品初评, ? 4. 2014年6月1日左右公布参加全国决赛的作品名单; ? 5.2014年7月下旬在东北大学(沈阳)举行全国决赛。 案例教学模拟 快乐课堂 实践教学模拟 实验教学模拟 梦幻课堂 互动课堂

八年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课堂笔记教学文稿

第三章第一节温度 叫温度。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 一、温度计 1.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液体种类:酒精,水银,煤油。 3.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Ps. 它们的量程不同,分度值也不同。 二、摄氏温度 1.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 2.规定: 0℃: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100℃:把在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1℃: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1个等份代表1℃。 三、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 1.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 2.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保证读数的正确。 使用时: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 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儿,待温度计 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 中液柱的液面(上表面)相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四、体温计 1.用途:测量人体温度。

2.分度值:0.1℃,测量范围:35℃~42℃。 3.不同:液体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个缩口,在体 温计离开人体时液柱不会自动退回玻璃泡,可以离开人 体读数。 4.用法:每次使用前要用力向下甩,使玻璃管中的液体回到玻 璃泡中,以保证测量的准确。 5.体温计的种类:液体体温计、电子体温计、膜状液晶体温计、 非接触红外线体温计等。 三种不同用途温度计对比表

2017厦门大学考研资料与专业综合解析

研途宝考研 https://www.360docs.net/doc/9312917534.html,/ 专业名称:结构工程[081402]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工学[08]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土木工程[0814] 所属学院:土木工程系 结构工程专业介绍: 结构工程硕士点属土木工程之下的二级学科硕士点,研究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中具有共性的结构选型、力学分析、设计理论和施工建造技术及组织管理方法的学科。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在整个都市与城镇建设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4结构力学(含结构动力学) 研究方向: 01新型结构 02结构控制与健康监测诊断 03结构静动力分析与数值仿真 04结构检测、加固与维护 2017结构工程专业课考研参考书目: 《建筑结构抗震》窦立军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版;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钱稼茹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结构力学(ii)》龙驭球、包世华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2017结构工程考研专业课资料: 《2016厦门大学结构力学考研复习精编》 《材料力学考研核心考点解析》(孙训方版) 《结构力学教程考研核心考点解析》(龙驭球版) 《厦门大学结构力学高分考研笔记》 《厦门大学结构力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历年考研复试分数线: 2015年总分:320,政治/外语:50;业务1/业务2:80; 2014年总分:320,政治/外语:50;业务1/业务2:80; 【17结构工程考研辅导】 2017厦门大学考研高端保录班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学习资料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听课时间:2010年9月24日,第二节。 听课地点:C159教室 听课年级:九年级 听课班级:C159 听课学科:化学 上课教师:廖建红 上课内容: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记录: 教师: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 师生归纳引入: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们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吗?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师生分析原因: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选修4化学第三章笔记

一位高三学生的化学选修4笔记. 也许我不能有老师讲的那么好,但我还是愿意分享学习经验!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应该是选修4的内容吧!Let me see...第三章! 这一章有四节,我现在从头说起: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是什么?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解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并产生化学变化的化合物.注意,是化合物! 这是我的笔记: 电解质:酸,碱,盐,H2O,熔融下的金属氧化物(强) 非电解质:大多有机物,SO3,CO2,NH3,SO2等 纯液态Hcl,浓H2SO4,不导电,为共价键,受范得华力. CO2为什么不是电解质呢?原因是它通入水后,导电的不是它本身,而是它与水生成的碳酸导电.同理,SO3(硫酸的酸酐),SO2(亚硫酸的酸酐)等不是电解质也是这个道理. 首先强调水解和第二、三步电离是极微弱的过程,后面详谈。 这节内容应该是不难的,该注意的还有强电解质的电离不用可逆符号,弱电解质则要;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要知道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切忌一次就到最后一步!如 H3PO4的电离: 第一步电离K1:H3PO4<==>H2PO4- + H+ 第二步电离K2:H2PO4-<==>HPO42- + H+ 第三步电离K3:HPO42-<==>PO43- + H+ 还有要注意的是K1>>K2>>K3,是远大于. 因此计算多元弱酸溶液的C(H+)及比较弱酸酸性相对强弱时,通常只考虑第一步电离(书本原话). 补充一点,电离平衡常数如何写? 其实,对于任何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都是把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作分母,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则作分子(蜜汁鸡).切记!浓度这个概念是指溶液与气体的!纯净的液体与固体是无浓度可言的!当它们用于计算时,当1来使用(不写也可以). K越大,电离程度越大,K只与温度有关,只与温度有关!!! 规律:1\越热越电离(因电离的正方向是吸热反应) 2\越稀越电离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书上讲得还是挺清楚的,我就把一些需要注意的说出来吧.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K w=K电离 . C(H2O)=C(H+) . C(OH-),叫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为水的离子积.要求记住室温下K w=1.0*10-14, 其中C(H+)=C(OH-)=1.0*10-7,100摄式度时K w=1.0*10-12,其中C(H+)=C(OH-)=1.0*10-6关于PH值,课本有句话: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电解质的水溶液.这句话可用两个式子表示:1、酸溶液K w=C酸(H+) . C水(OH-) 2、碱溶液K w=C碱(OH-) . C水(H+)

转载 如何整理课堂笔记

转载:小学生怎样记课堂笔记 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小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有什么好处。因为在我的课堂上,每一个班的学生都要求记课堂笔记,而且每堂课在我走进教室之前笔记本就是打开着的,省得一到让学生动笔的时候课堂就有一段时间显得特别混乱,转身掏书包找练习本、铅笔、橡皮掉在地上,影响正常课堂教学时间。 课堂笔记就是学生对老师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做书面记录,并把它作为今后复习和学习的重要资料,好处有很多,比如有助于知识的存储和记忆,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因为小学生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比较短。再有就是回到家里复习或等到期末复习的时候课堂笔记就派上用场了。 记课堂笔记的方法很多,但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于每一个学生,教师得想办法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记笔记方法。 一、在书本上作“旁注”。 有的时候老师可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学期下来,翻开学生的教科书时像新的一样,一个字也没有。这样的学生积累的东西一定特别少。认为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讲解重点例如一些词语的解释、重点的段落,或用画线、或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或写一些简单的注解等标注出来。比方说重点的地方可以用直线画下来,比这个还重要的内容用波浪线现出来,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画一个问号,需要积累的词语可以用圆圈、方框圈起来。总之教科书不能空着,不能学过了还和新的一样!这不利于积累,复习时也没有依据。毕竟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一定会有精彩的部分,这些精彩有时是转瞬即逝的,可能课堂上你还记得很牢固,但你保证不了过一段时间不遗忘,如果你记笔记了,做标注了,复习时当你看到你的标注,课堂精彩处的镜头就会马上再现,可能一些知识点很快回到你的记忆当中。 二、准备一个专门的课堂笔记本。 每一个学科都应该有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包括语文、数学、思品与社会、科学等等,这是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课堂笔记本不是要你把课堂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一般情况下以老师的板书为主,其次是抓住老师讲解的重点记录在本子上。每一个学科的记录方法也有不同,比方说数学科中的一些概念、法则,书本上都有,所以这些不必记,在书上画上重点号就可以,但一些老师对概念的理解,一些解题的技巧等一定要记下来,因为这些可能是老师用很长时间、甚至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总结出来的经验,你说这重不重要,值不值得记下来?语文课上一些课文的作者简介、写作时代背景、写作特点等书本上可能没有作注解,老师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或根据教学要求,课堂上一定会对这些作出简要介绍,这也是老师通过查阅很多资料或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作笔记的重点。这样复习的时候效率才会高,积累的东西才会多。为什么说每一个学科要有一本专门的笔记本呢?因为不同的学科记笔记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且混用笔记本有的时候会很乱,复习起来不方便,找来找去的效率不会高。 三、学会在笔记中质疑。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有的学生课堂记笔记的方法也掌握了,课听得认真、笔记记的详细,学习成绩本该提高得很快,可就有个别学生的成绩提高起来还很慢,成绩好的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得也不够好,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没后劲。什么原因?其一、写字速度慢,课堂只为记笔记而记笔记,有的时候跟不上老师的讲解。其二、学生不会思考!课堂只为了记而记,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或没有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所以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要学会记重点,留下一些时间把自己的困惑写下来,然后留在课后思考、与人交流,这样才会有发展。记完课堂笔记后,一定要记得整理。因为课堂老师的讲解一定要快于学生动笔记录,所以没跟上的地方一定要和同学比较一下,把自己没跟上的抄到自己的笔记上,使笔记更趋于完整以免使一些知识点掌握有误,其实这个过程也是记忆和复习的过程,一定要趁热打铁,不要拖拉。

工程材料课堂测试试题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 一、填空 1、金属中的缺陷可分为()、()、和()。 2、钢中杂质元素对其性能有较大影响,其中碳使钢产生__________,磷使钢产 生____________。 3、珠光体转变是属于()型转变,贝氏体转变是属于()型转变,而马氏体是 属于()型转变。 4、等温淬火是获得()组织的操作。 5、热处理通常是由()、()和()三个步骤构成。 6、板料冲压成形工序包括()、()、翻边缩口和局部成形。 7、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塑性变形为() 8、特种铸造是指除砂型铸造以外的其他铸造方法,包括()铸造、()铸造、() 铸造、()铸造等。 二、判断 1、大多数合金元素均能提高过冷奥氏体稳定性,从而使C曲线右移() 2、铸造时,铸件的重要加工面或主要工作面应朝下或位于侧面() 三、选择 1、T10A钢室温下的平衡组织为() A.Fe+Fe3C B. Fe3CⅡ+P C. Fe+P D. P+Fe3C 2、下列材料中不能锻造的材料是() A. 灰口铸铁 B. 钢材 C. 铜合金 D. 铝合金 3、形变铝合金的强度韧化措施是() A. 淬火+回火 B. 钠盐变质处理 C. 固溶处理 D. 淬火+时效 4、可选择()材料制造化工管道。 A. 尼龙 B. 聚四氟乙烯 C. 聚碳酸酯 D. 聚苯乙烯 5、关于低碳钢正火目的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提高硬度 B. 改善机加性能 C. 获得索氏体组织 D. 获得屈氏体组织 6、金属强化方法有细化晶粒、固溶强化、第二强化和()等。 A. 合金化 B. 弥散强化 C. 冷加工强化 D. 变质处理 7、比较25、T10和HT150三种材料某一工艺性能时,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 25号钢锻造性能最好 B. HT150铸造性能最好 C. T10钢焊接性能最好 D. 25钢焊接性能最好 8、结晶间隔室的合金结晶时易形成() A. 气泡 B. 缩孔 C. 缩松 D. 冷汔(“汔”是“疒”头的,打不出来) 9、可选择如下加工材料()作为冲压材料。 A. 40Cr钢 B. 15 C. 5CrMnMo D. T8A 四、计算题 1根直径10mm的钢棒,在拉伸断裂时直径变为8.5mm,此钢的抗拉刚度为450MPa,问此棒能承受的最大载荷是多少?断面收缩率是多少?

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选修笔记完整版

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 选修笔记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化学选修4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 2 O与NH 4 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 2 、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小结: 1、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 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 2、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H为“-”或小于0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体系能量升高,△H为“+”或大于0 3、反应热数值上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

二、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C元素转化为CO2,而不是CO;H元素转化为H2O(l),而不是H2O(g), N元素转化为N2。如:H2(g)+ 1/2 O2(g) = H2O(l); △H =-285.8 kJ/mol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燃料是以1mol作为标准,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其它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用分数表示;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课堂笔记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钠及其化合物 (一)钠 Na 1、单质钠的物理性质:钠质软、银白色、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单质钠的化学性质: ①钠与O2反应 常温下:4Na + O2=2Na2O (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变暗) 加热时:2Na + O2==Na2O2(钠先熔化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Na2O―→NaOH―→Na2CO3·10H2O(结晶)―→Na2CO3(风化),最终得到是一种白色粉末。一小块钠置露在空气中的现象:银白色的钠很快变暗(生成Na2O),跟着变成白色固体(NaOH),然后在固体表面出现小液滴(NaOH易潮解),最终变成白色粉未(最终产物是Na2CO3)。 ②钠与H2O反应 2Na+2H2O=2NaOH+H2↑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浮——钠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氢气;响——反应剧烈;熔——钠熔点低;红——生成的NaOH遇酚酞变红”。 ③钠与盐溶液反应 如钠与CuSO4溶液反应,应该先是钠与H2O反应生成NaOH与H2,再和CuSO4溶液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2↓+Na2SO4

总的方程式:2Na +2H 2O +CuSO 4=Cu(OH)2↓+Na 2SO 4+H 2↑ 实验现象: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 K 、Ca 、Na 三种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碱再和盐溶液反应 ④ 钠与酸反应:2Na +2HCl =2NaCl +H 2↑(反应剧烈) 离子方程式:2Na +2H + =2Na + +H 2↑ 3、钠的存在:以化合态存在。 4、钠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 5、工业制钠:电解熔融的NaCl :2NaCl(熔融) 2Na + Cl 2↑ 6、钠的用途:① 在熔融的条件下钠可以制取一些金属,如钛、锆、铌、钽等; ② 钠钾合金是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③ 钠蒸气可作高压钠灯,发出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Na 2O Na 2O + H 2O == 2NaOH, Na 2O + CO 2 == Na 2CO 3, Na 2O + 2HCl == 2NaCl + H 2O . 另外:加热时,2Na 2O + O 2 == 2Na 2O 2 2、Na 2O 2:淡黄色固体是复杂氧化物,易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 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 ;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 O 2 (作供氧剂)。 因此Na 2O 2常做生氧剂,同时,Na 2O 2还具有强氧化性,有漂白作用。如实验:Na 2O 2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变红后又褪色。 (三)钠盐:Na 2CO 3与NaHCO 3的性质比较 通电 白色固体,是碱性氧化物,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区域经济学-课堂笔记-全书梳理---课程整理概要

区域经济学 1 学科特性 年轻性(60年代在世界范围兴起,直至90年代才在中国范围内兴起,一方面说明其“体系不完善”,另一方面则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吸纳能力”,即“包容性”) 应用性 前沿性 第一章 区域和区域经济学 一 区域的概念: ¥ 1 内涵 区域是一个有限的空间范围 (空间范围的大小不同决定了其空间具有“层次性”) 在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尽可能完整: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自组织能力”) # 承担特殊的专业化职能(在全国或者较高系统) 二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于发展 (一)| (二)在西方: 1 从经济问题的产生于矛盾的激化: ) 自组织能力 衍生为内生增长机制 较为完善的地域结构,包含三要素: 腹地 … 核心(中心城市群)网络体系 较为完善的产业结构:合理、协调、弹性(能够很快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外部变化) 1956年, 瑞典 , 缪尔达尔,《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 循环积累因果论,(市场经济的结果不是有效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而是扩大,若要有效缩小差距,则需要政府作有效调控) 1960年,艾萨德, 1957年, 赫希曼, 核心与边缘区理论(极化效应,涓滴效应)

^ 2 从学科渊源:(由古典区位论发展而来) 1826年,杜能,《农业区位论》,市场距离为核心影响因素; 1909年,韦伯,《工业区位论》,劳动力、运输为影响因素; 1932年,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 1940年,廖什,《消费中心理论》 1960年,艾萨德,《区位分析法》 (三)在中国: 1 改革开放之前:以“生产力布局学”为前身 — 2 改革开放之后:放权、让利 【※】中国改革30年中引发的突出的区域经济问题: (1)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基尼系数) :国际区域经济不平衡警戒线 中国省域基尼系数:1978年: 2004年: 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省域之间的差距最大,而且在同一省内,县域之间的差异比省域之间的差异更大。 (2)低水平重复建设,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 “五小企业遍地开花”——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3)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4)地区之间的分工协作效益丧失 (5)资源两覅额和环境污染 三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研究对象 从宏观角度研究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及其相互联系的决策性科学。 (二)^ (三)研究内容 1 区域机构(产业结构) 区域的本质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过程就是区域的形成过程,区域结构的完善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 2 区域经济自组织 区域经济增长要素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3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与优化 - 4 区域分工与联系

机械制造基础实习心得(体会心得)

机械制造基础实习心得 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有的一段经历,让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当中实践可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更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东西。回想起那短暂的一个星期,往事还历历在目,各种酸甜苦辣,但是不可否认的却是这些经历将会是我人生当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和经验的累积。实习,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星期的实习,通过了解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通过这次生产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以前单一理论的不足,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生产实习是我们制造专业理论学习之外,获得实践知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实习加深我们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巩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技能,并激发我们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通过现场操作实习和与企业员工的交流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印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培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以后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实习是对我们的一次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深入细致地观察、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使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实习也在于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与人交际的能力,锻炼我们的意志,增强我们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从企业职工身上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使我学会了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到了生活的充实,以及获得知识的满足。真正的接触了社会,使我消除了走向社会的恐惧心里,使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同时,也使我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了解了当前社会大学生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促使自己努力学习知识,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通过机械实习,我了解许多课本上很难理解的许多知识。机械的传动构造,一些机器部件的构造原理等等,了解了许多常用工具。也掌握了西门子plc一些简单编程,极大地丰富了自己关于零件加工工艺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这次实习中,感触最深的是了解了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它是电子信息技术和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集现代精密机械、计算机、通信、液压气动、光电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等特点,是尖端工业所不可缺少的生产设备。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数控机床都是出自国外先进制造商,无论在数量上,精度,性能指标上,中国制造业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需要我们奋起直追。再就是齿轮零件加工工艺: 粗车--热处理--精车--磨内孔--磨芯,轴端面--磨另一端面--滚齿--钳齿--剃齿--铡键槽--钳工--完工 其实我认为实习另一个目的是在实践中初识社会,了解社会,即将走出校门的我们,往往对社会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感到迷茫,需要时间去积累。在实习

课堂笔记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堂笔记】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钠 Na 1、单质钠的物理性质:钠质软、银白色、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单质钠的化学性质: ①钠与O2反应 常温下:4Na + O2=2Na2O (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变暗) 加热时:2Na + O2==Na2O2(钠先熔化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 Na2O2中氧元素为-1价,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是呼吸面具、潜水艇的供氧剂,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 ②钠与H2O反应 2Na+2H2O=2NaOH+H2↑ 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

实验现象:“浮实验现象:“浮——钠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氢气;响——反应剧烈; 熔——钠熔点低;红——生成的NaOH遇酚酞变红”。 ③钠与盐溶液反应 如钠与CuSO4溶液反应,应该先是钠与H2O反应生成NaOH与H2,再和CuSO4溶液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2↓+Na2SO4 总的方程式: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实验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 K、Ca、Na三种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碱再和盐溶液反应 ④钠与酸反应: 2Na+2HCl=2NaCl+H2↑(反应剧烈) 离子方程式:2Na+2H+=2Na++H2↑ 3、钠的存在:以化合态存在。 4、钠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 5、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Na2O→NaOH→Na2CO3→Na2CO3·10H2O(结晶)

第三章化学课堂笔记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1、物质都有可分性。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 3、分割 物质(宏观)=============微粒(微观) 聚集 二、微粒的基本性质 1、微粒很小 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实验: 现象: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结论:氨分子不断运动 3、微粒之间有空隙 ①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 ②固体、液体中微粒间的空隙较小,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气体中微粒间的空隙较大,气体易被压缩。 ③物质的状态是由微粒之间的空隙大小决定的 例: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⑴湿衣服在太阳底下干得快 答: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水分子获得太阳的能量,运动加快。 ⑵糖放到水中不见了 答: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的空隙里去了。 ⑶物体的热胀冷缩 答:受热,微粒之间的空隙变大;遇冷,微粒之间的空隙变小。 ⑷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答:水分子之间有空隙。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分子: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由原子直接构成 离子: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般由阴、阳离子构成 一、分子

1、概念: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2、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例如: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得的氧气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得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它们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不同。 二、原子 1、概念: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种基本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实质) 分解结合 ————→————→ 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 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是原分子被破坏,分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成新分子的过程。 3、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MnO2 例1:在2H2O2 ===== 2H2O + O2↑反应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过氧化氢分子(H2O2),没有改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生成的新微粒是水分子和氧分子。 例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的不同。 答:水的蒸发是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变,是物理变化;水的分解是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变了,是化学变化。 构成构成 5、原子————→分子————→物质 直接构成 6、人类对原子的认识 ①英国科学家道而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证券投资学》第三章课堂笔记

福师《证券投资学》第三章股票课堂笔记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掌握股票概述,包括股票的含义、特点、种类;股票的价格,包括股票价格的含义及股票市场价格的评价方法;股价的波动及其原因;股票价格指数及其编制。 ◆知识点整理 第三章股票 一、股票概述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公开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所入股份的凭证,是股东对股份公司享有权利的依据。 (一)股票的基本特征 1.股票的特点 (1)股票是公司所有权的象征 购买了公司的股票,就成为公司的股东。股东有权按出资的比例,即拥有公司股份的多少,享受公司的收益和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包括参与股东大会、进行投票表决、享受股息红利、参与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等各项权利。 (2)股票是一种不定收益的证券 公司的经营管理的效果直接关系或影响到股东的收益,而且,在股票市场上,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影响股票的市场价格,投资者有可能遭受价格波动所导致的损失,而一旦公司经营不好,破产倒闭时,则会导致灾难性的资本投资损失。 (3)股票是一种具有流通性的证券 投资者持有的公司股票,可以在股票的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在健全的股票交易市场存在的条件下,持有股票可随时卖出变换成现金。衡量股票流通性强弱的指标称为股票的变现力,即在极短的时间内变换成现金而不致亏损的能力。变现力越强的股票则越受投资者青睐;而变现力弱的股票则无人敢于问津。 (4)股票没有期限性 在购买股票以后,持有股票者不能向公司退股要求返还本金。股东要想收回投资,只有把股票转卖给他人。所以,股票没有期限性,是一种永久性的投资。只要公司存在,其所发行的股票就存在,并给持有股票的投资者带来收益和风险。 2.股票的票面特征 股票的票面特征要综合反映股票持有人的各项权益、股份公司和发行股票的一些基本情况。股票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有价凭证,是股份公司和投资者的一种契约反映。 (二)股票的种类 1.普通股票和特殊股票 普通股票 普通股票即股息随公司利润的大小而增减的股票。普通股股东享有以下权利:盈余分配权、资产分配权、表决权、选举权、优先认股权、股份转让权等。由于普通股票是在权利内容上不附加任何条件的股票,所以被当作标准股票,作为衡量其他股票的基准。现在股份公司发行的股票,大都是普通股票。 2.优先股票 优先股票是在股份公司的收益分配和剩余财产分配上较普通股票享有优先权的股票。优先股在发行时事先规定固定股息;其股息支付也先于普通股。在公司破产清算时,优先股的股东有权按票面价值先于普通股得到清偿。 但优先股在投票权和表决权的行使上受到一定限制,持有优先股的股东一般没有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只有在直接关系到优先股股东利益的表决时,优先股股东才能行使表决权。 (三)普通股在证券交易市场的分类 普通股票按其在股票流通市场上的属性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机械制造基础笔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笔记 第三章 切削与磨削原理 3.1.3 前刀面上刀-屑的摩擦与积屑瘤 1.摩擦面上的接触状态 1)峰点型接触( F 不太大时):m= f/F=tsAr/ss Ar=ts/ss=常数 此时的摩擦状态为滑动摩擦(外摩擦)。 ss--材料的拉压屈服极限 ts--材料的剪切屈服极限 Aa--名义接触面积 Ar--实际接触面积 2)紧密型接触(F 很大时): m= f/F= tsAa/F=ts/sav≠常数 此时的摩擦状态为粘结摩擦(内摩擦)。 2.前刀面上刀-屑的摩擦:既有粘结摩擦,也有滑动摩擦,以粘结摩擦为主。 前刀面上的平均摩擦系数可以近似用粘结区的摩擦系数表示:m= ts/sav≠常数 当前刀面上的平均正应力sav增大时,m 随之减小。 4.积屑瘤 1)现象:中速切削塑性金属时,在前刀面上切削刃处粘有楔形硬块(积屑瘤)。 2)形成原因: (1)在一定的温度和很大压力下,切屑底面与前刀面发生粘结(冷焊); (2)由于加工硬化,滞流层金属在粘结面上逐层堆积(长大)。3)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1)积屑瘤稳定时,保护刀具(代替刀刃切削); (2)使切削轻快(增大了实际前角); (3)积屑瘤不稳定时,加剧刀具磨损; (4)降低尺寸精度; (5)恶化表面质量(增大粗糙度、加深变质层、产生振动)。 --粗加工时可以存在,精加工时一定要避免。 4)抑制方法 (1)避免中速切削; (2)提高工件材料的硬度(降低塑性); (3)增大刀具前角(至30~35o);

(4)低速切削时添加切削液。 5.剪切角公式 ∵第一变形区的剪切变形是前刀面挤压摩擦作用的结果, ∴切削合力Fr的方向就是材料内部主应力的方向, 剪切面的方向就是材料内部最大剪应力的方向。根据材料力学,二者夹角应为p/4,即: p/4= c+ b- go (tgb= Ff/ Fn= m ) f= p/4- b+ go --李和谢弗的剪切角公式(1952) 由公式可知:go ↗ → f ↗ → Lh ↘ b(m)↘ →f ↗ → Lh ↘ -前刀面上的摩擦直接影响剪切面上的变形。 3.1.4 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 1.工件材料: 强度、硬度↗→sav↗→ m (=ts/sav) ↘→ f↗→ Lh↘ 2.刀具几何参数:主要是前角的影响。 go ↗ → f↗ → Lh ↘ 3.切削用量 1)切削速度 低速、中速,主要是积屑瘤的影响: 积屑瘤长大时,实际前角gb ↗→ f↗→Lh↘;积屑瘤变小时,实际前角gb↘→f↘→Lh↗; 高速:vc↗→ts↘→m (=ts/sav)↘→ f↗→Lh↘ 2)进给量 f↗→hD(=f?sinkr) ↗→f↗→Lh↘; 3)背吃刀量 ap ↗→bD(= ap/ sinkr) ↗ 参加切削的刀刃长度增加了,其它条件未改变,所以:Lh基本不变。(见图3.14) ? 以上分析均有实验结果为证。 3.1.5 切屑类型及切屑控制 1.切屑类型(p80 图3.16) 2.切屑的控制-通过合理选择刀具角度、设计卷屑槽或断屑台,可以控制切屑的流向、卷曲程度和使其折断。 3.1.6 硬脆非金属材料切屑形成机理 1.刀具对材料的撕裂作用: 刃口前方的材料受到挤压,刃口下方的材料受到拉伸,所以裂纹多数是向刀刃的前下方裂开。向下延伸的裂纹当能量耗尽后终止,转而向上的裂纹最终到达自由表面形成断裂(越靠近自由表面能量消耗越小)。

初中化学笔记完整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2017年3月6日星期一)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含: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 2.化学变化: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包含: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3.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 规律的自然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主要成 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2.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3.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机械制造基础总复习(期末)(考研).docx

铸造课堂作业 ?、填空题 1、 形状复杂、体积也较大的毛坏常用( )铸造方法。 2、 铸造时由于充型能力不足,易产生的铸造缺陷是( )和冷隔。 3、 液态合金的本身流动能力,称为( )。 4、 合金的流动性越好,则充型能力( )。 5、 铸造合金的流动性与成分冇关,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 )。 6、 合金的结晶范围愈( ),其流动性愈好 7、 同种合金,结晶温度范I 韦I 宽的金属,其流动性( )。 8、 为防止由于铸造介金充型能力不良而造成冷隔或浇不足等缺陷,生产中采用最方便而冇 效的方法是( )。 9、 金属的浇注温度越高,流动性越好,收缩( )。 1、形状复杂,尤其是内腔特别复杂的毛坯最适合的生产方式是(B )。 A. 锻造 B.铸造 C.冲压 D.型材 2. 合金的化学成份対流动性的影响主耍取决于合金的(B ) A.凝固点B.凝固温度区间C.熔点D.过热温度 3. 下列因素屮,能提高液态合金充型能力的是(C )。 10、 11 、 12 、 13合金的收缩分为( 合金的( ) 铸件中的缩孔(松)是由于合金的( )和( 同种合金,凝固温度范围越人,铸件产生缩松的倾向 同种 合金,凝固温度范围越大,铸件产生缩孔的倾向 定向(顺序)凝固、冒口补缩,增大了铸件( 16、 为充分发挥冒口的补缩作用,减少缩孔,铸件常采用 17、 为防止铸件产生缩孔,便于按放冒口,铸件应采用( 18、 控制铸件凝固的原则有二个, 20、 按铸造应力产生的原因不同, 21、 铸件厚壁处产主热应力是( )和固态收缩三个阶段。 )收缩是形成铸件缩孔和缩松的基木原因。 )收缩造成的。 )O )O 的倾向。 )凝固方式。 )凝固原则。 原则。 ( ( ) ( 即顺序原则和 ( 应力可分为( ) ) 应力和( ) 应力。铸件薄壁处产牛热应力是( )应力。 )应 力。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8、 二、 铸件内部的压应力易使铸件产牛 铸件内部的拉应力易使铸件产生 为防止铸件产生热应力,铸件应采用 机床床身由于热应力影响,其变形方向为向F ( 防止铸件变形的措施除设计时使壁厚均匀外, 为防止铸件热 裂,应控铸钢、铸铁中含( 为防止铸件冷裂,应控铸钢、铸铁中含( 灰铸铁的石墨形态是( )状。 灰铸铁和球铁孕育处理时,常加入孕育剂是 常见的铸造合金屮,普通灰铸铁的收缩较( 可锻铸铁的石墨形态是( )。 球墨铸铁的石墨形态是( )。 常见的铸造合金中,铸钢的收缩较( 选择题 变形。 变形。 )凝固原则。 还有 )法。 量。 且 m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