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读书笔记

《尚书》读书笔记

《尚书》读书笔记1

夏商周距今已经是4000多年,因为这部书,才会使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风貌。

《尚书》这部书记录了尧舜禹及其之后的商周时代的大事记,里边的典故后世阐述的很多。

比如牧野之战,周公辅成王。里边的战争动员场景描写详实,很有身临其境感。

中国最开始的文学是在史学中孕育的,文学主要记载当时的政治新闻。《尚书》经过孔子的编纂,到了汉代跻身到儒家十三经的行列,足见该书的文史价值。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时代,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相得益彰,很多学术思想和学术著作蔚然可观,《尚书》《战国策》《春秋》等这些书籍的创作背后,显示了当时读书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文学和史学创作,着眼于客观的政治立场的需要,是以务实的姿态来著书立言。我觉得这样的精神才是最为今天的人们所应该去借鉴和学习的。

《尚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历史文集,是记言体的史书,这样的题材能够最大限度的还原当时人物的说话语气、神态,对后世的读者理解是大有裨益的。

《尚书》读书笔记2

《尚书》包括了虞、夏、商、周四代皇室文献,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可是照近人的说法,那记事的几篇,大都是战国末年人制作的,应该分别看待。那些号令多称为“誓”或“诰”,

后人便用“誓”、“诰”的名字来代表这一类。平时的号令叫“诰”,有关军事的叫“誓”。君告臣的话多称为“命”;臣告君的话却似乎并无定名,偶然有称为“谟”②的。这些辞有的是当代史官所记,有的是后代史官追记;当代史官也许根据新闻,后代史官便只能根据传闻了。这些辞原来似乎只是说的话,并非写出的文告;史官纪录,意在存作档案,备后来查考之用。这种古代的档案,想来很多,留下来的却很少。汉代传有《书序》,来历不详,也许是周、秦间人所作。有人说,孔子删《书》为百篇,每篇有序,说明作意。这却缺乏可信的证据。孔子教学生的典籍里有《书》,倒是真的。那时代的《书》是个什么样子,已经无从知道。“书”原是纪录的意思③;大约那所谓“书”只是指当时留存着的一些古代的档案而言;那些档案恐怕还是一件件的,并未结集成书。成书也许是在汉人手里。那时候这些档案留存着的更少了,也更古了,更稀罕了;汉人便将它们编辑起来,改称《尚书》。“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④。“书”上加一“尚”字,无疑的是表示尊信的意味。至于《书》称为“经”,始于《荀子》⑤;只是到汉代才普遍罢了。

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因而问题也最多。秦始皇烧天下诗书及诸侯史记,并禁止民间私藏一切书。到汉惠帝时,才开了书禁;文帝接着更鼓励人民献书。书才渐渐见得着了。那时传《尚书》的只有一个济南伏生⑥。伏生本是秦博士。始皇下诏烧诗书的时候,他将《书》藏在墙壁里。后来兵乱,他流亡在外。汉定天下,才回家;检查所藏的《书》,已失去数十篇,剩下的只二十九篇了。他就守着这一些,私自教授于齐、鲁之间。文帝知道了他的名字,想召他入朝。那时他已九十多岁,不能远行到京师去。文帝便派掌故官晁错来从他学。伏生私人的教授,加上朝廷的提倡,使《尚书》流传开来。伏生所藏的本子是用“古文”写的,还是用秦篆写的,不得而知;他的学生却只用当时的隶书钞录流布。这就是东汉以来所谓《今尚书》或《今文尚书》。汉武帝提倡儒学,立五经博士;宣帝时每经又都分家数立官,共立了十四博士,每一博士各有弟子若干人。每家有所谓“师法”或“家法”,从学者必须严守。这时候经学已成利禄的途径,治经学的自然就多起来了。《尚书》也立下欧阳(和伯)、大小夏侯(夏

侯胜、夏侯建)三博士,都是伏生一派分出来的。当时去伏生已久,传经的儒者为使人尊信的缘故,竟有硬说《尚书》完整无缺的。他们说,二十九篇是取法天象的,一座北斗星加上二十八星宿,不正是二十九吗⑦!这二十九篇,东汉经学大师都给作过注;可是那些注现在差不多亡失殆尽了。

汉景帝时,鲁恭王为了扩展自己的宫殿,去拆毁孔子的旧宅,在墙壁里得着“古文”经传数十篇,其中有《书》。这些经传都是用“古文”写的;所谓“古文”,其实只是晚周民间别体字。那时恭王肃然起敬,不敢再拆房子,并且将这些书都交还孔子的后人孔安国安国加以整理,发见其中的《书》比通行本多出十六篇;这称为《古文尚书》。武帝时,安国将这部书献上去。因为语言和字体的两重困难,一时竟无人能通读那些“逸书”,所以便一直压在皇家图书馆里。成帝时,刘向、父子先后领校皇家藏书。刘向开始用《古文尚书》校勘今文本子,校出今文脱简及异文各若干。哀帝时,刘歆想将《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及《古文尚书》立博士;这些都是所谓“古文”经典。当时的五经博士不以为然,刘歆写了长信和他们争辩⑧。这便是后来所谓的今古之争。

今古文字之争是西汉经学一大史迹。所争的虽然只在几种经书,他们却以为关系孔子之道即古代圣帝明王之道甚大。“道”其实也是幌子,骨子里所争的还在禄位与声势;当时今古文派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不过两派的学风确也有不同处。大致今文派继承先秦诸子的风气,“思以其道易天下”⑨,所以主张通经致用。他们解经,只重微言大义;而所谓微言大义,其实只是他们自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古文派不重哲学而重历史,他们要负起保存和传布文献的责任;所留心的是在章句、训诂、典礼、名物之间。他们各得了孔子的一端,各有偏畸的地方。到了东汉,书籍流传渐多,民间私学日盛。私学压倒了官学,古文经学压倒了今文经学;学者也以兼通为贵,不再专主一家。但是这时候“古文”经典中《逸礼》即《礼》古经已经亡佚,《尚书》之学,也不昌盛。

东汉初,杜林曾在西州(今____境)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非常宝爱,流离兵乱中,老是随身带着。他是怕“《古文尚书》学”会绝传,所以这般珍惜。

当时经师贾逵、马融、郑玄都给那一卷《古文尚书》作注,从此《古文尚书》才显于世⑩。原来“《古文尚书》学”直到贾逵才直正开始;从前是没有什么师说的。而杜林所得只一卷,决不如孔壁所出的多。学者竟爱重到那般地步。大约孔安国献的那部《古文尚书》,一直埋没在皇家图书馆里,民间也始终没有盛行,经过西汉末年的兵乱,便无声无息的亡佚了罢。杜林的那一卷,虽经诸大师作注,却也没传到后世;这许又是三国兵乱的缘故。《古文尚书》的运气真够坏的,不但没有能够露头角,还一而再地遭到了些冒名顶替的事儿。这在西汉就有。汉成帝时,因孔安国所献的《古文尚书》无人通晓,下诏征求能够通晓的人。东莱有个张霸,不知孔壁的书还在,便根据《书序》,将伏生二十九篇分为数十,作为中段,又采《左氏传》及《书序》所说,补作首尾,共成《古文尚书百二篇》。每篇都很简短,文意又浅陋。他将这伪书献上去。成帝教用皇家图书馆藏着的孔壁《尚书》对看,结果完全不是。成帝便将张霸投入狱中,却还存着他的书,并且听它流传世间。后来张霸的再传弟子樊并谋反,朝廷才将那书毁废;这第一部伪《古文尚书》就从此失传了。

到了三国末年,魏国出了个王肃,是个博学而有野心的人。他伪作了《孔子家语》、《孔丛子》⑾,又伪作了一部孔安国的《古文尚书》,还带着孔安国的传。他是个聪明人,伪造这部《古文尚书》孔传,是很费了一番心思的。他采辑群籍中所引“逸书”,以及历代嘉言,改头换面,巧为联缀,成功了这部书。他是参照汉儒的成法,先将伏生二十九篇分割为三十三篇,另增多二十五篇,共五十八篇⑿,以合于东汉儒者如桓谭、班固所记的《古文尚书》篇数。所增各篇,用力阐明儒家的“德治主义”,满纸都是仁义道德的格言。这是汉武帝罢黜百家,专崇儒学以来的正统思想,所谓大经、大法,足以取信于人。只看宋以来儒者所口诵心维的“十六字心传”⒀,正是他伪作的《大禹谟》里,便见出这部伪书影响之大。其实《尚书》里的主要思想,该是“鬼治主义”,像《盘庚》等篇所表现的。“原来西周以前,君主即教主,可以唯所欲为,不受什么政治道德的约束。逢到臣民不听话的时候,只要抬出上帝和先祖来,自然一切解决。”这叫做“鬼治主义”。“西周以后,因疆域的开拓,交通的便利,财富的增加,文化大为开

方。自孔子以至荀卿、韩非,他们的政治学说都是建筑在人性上面。尤其是儒家,把人性扩张得极大。他们觉得良好的政治只在诚信的感应;只要君主的道德好,臣民自然风从,用不着威力和鬼神的压迫。”这叫作“德治主义”⒁。看古代的档案,包含着“鬼治主义”思想的,自然比包含着“德治主义”思想的可信得多。但是王肃的时代早已是“德治主义”的时代;他的伪书所以专从这里下手。他果然成功了。只是词旨坦明,毫无诘屈聱牙之处,却不免露出了马脚。

晋武帝时候,孔安国的《古文尚书》曾立过博士⒂;这《古文尚书》大概就是王肃伪造的。王肃是武帝的外祖父,当时即使有怀疑的人,也不敢说话。可是后来经过怀帝永嘉之乱,这部伪书也散失了,知道的人很少。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发现了它,便拿来献给朝廷。这时候伪《古文尚书》孔传便和马、郑注的《尚书》并行起来。大约北方的学者还是信马、郑的多,南方的学者却是信伪孔的多。等到隋统一了天下,南学压倒北学,马、郑《尚书》,习者渐少。唐太宗时,因章句繁杂,诏令孔颖达等编撰《五经争议》;高宗永徽四年(西元653年),颁行天下,考试必用此本。《正义》居了标准的官书,经学从此大统一。那《尚书正义》用的便是伪《古文尚书》孔传。伪孔定于一尊,马、郑便没人理睬了;日子一久,自然就残缺了,宋以来差不多就算亡了。伪《古文尚书》孔传如此这般冒名顶替了一千年,直到清初的时候。

这一千年中间,却也有怀疑伪《古文尚书》孔传的人。南宋首先发难。他有《书裨传》十三卷⒃,可惜不传了。朱子因孔安国的“古文”字句皆完整,又平顺易读,也觉得可疑⒄。但是他们似乎都还没有去找出确切的证据。至少朱子还不免疑信参半;他还采取伪《大禹谟》里“人心”、“道心”的话解释四书,建立道统呢。元代的吴澄才断然的将伏生今文从伪古文分出;他的《尚书纂言》只注解今文,将伪古文除外。明代著《尚书考异》,更力排伪孔,并找出了相当的证据。但是严密钩稽决疑的人,还得等待清代的学者。这里该提出三个可尊敬的名字。第一是清初的阎若璩,著《古文尚书疏证》,第二是恵栋,著《古文尚书考》;两书辨析详明,证据确凿,教伪孔体无完肤,真相毕露。但将作伪的罪名加在梅赜头上,还不免未达一间。第三是清中叶的丁晏著《尚书馀论》,才将真

正的罪人王肃找出来。千年公案,从此可以定论。这以后等着动手的,便是搜辑汉人的伏生《尚书》说和马、郑注。这方面努力的不少,成绩也斐然可观;不过所能作到的,也只是抱残守缺的工作罢了。伏生《尚书》从千年迷雾中重露出真面目,清代诸大师的功绩是不朽的。但二十九篇固是真本,其中也还应该分别看待。照近人的意见,《周书》大都是当时史官所记,只有一、二篇像是战国时人托古之作。《商书》究竟是当时史官所记,还是周史官追记,尚在然疑之间。《虞、夏书》大约是战国末年人托古之作,只《甘誓》那一篇许是后代史官追记的。如此看来,《今文尚书》里便也有了真伪之分了。

《尚书》读书笔记3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出自于苏联时候,一位苏联红军中的骑兵所创作的一本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名著保尔柯察金这个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培养下,在革命烽火和艰苦环境出来的共产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他以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崇高的道德风貌、高昂的革命激情、奇迹般的生命活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谱写着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壮丽诗篇。

在这本名著中, 保尔柯察金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柯察金和父兄们一起驰聘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浴血奋战,表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保尔柯察金更是一个刚毅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

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尤其是他在病榻上还奋力向艺术的殿堂攀登的过程,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保尔柯察金又是一个于平凡中见伟大的英雄人物。在他的履历表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业绩,他总是从最平凡的小事做起。面对疾病的沉重打击,他也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而且就是就是他与病魔抗争的英雄主义精神中他包含有“左派”幼稚病的危险。保尔柯察金后来也终于认识到他不爱惜身体的行为不能称为英雄行为,而是一种任性和不负责任。因此,保尔柯察金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他是在革命的烈火中逐渐历炼成熟起来的钢铁战士。

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小说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自己,只有在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尚书》读书笔记4

读完《尚书易解》颇觉其为一部治国之书,该书为记言之文,记载了君王治国的成功经验,也有失败之教训,透露出很强的儒家治国理念。书有《虞书》四篇,《商书》五篇,《周书上》七篇,《周书中》七篇,《周书下》五篇,共 28 篇。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述治国之方法;一类为誓词,即作战前告军士之词。

一、治国思想首先可从两个不同的对象来看,即官和民

官:

(一)首先是官吏的选拔

1,选官之标准以德为首。德有九,《皋陶谟》记载“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官吏“须抑制

刚克之臣,推崇柔克之人”,选官应以正直之臣为辅佐“其弼直,惟动丕应”。如尧帝认为共工巧于言而常邪僻,故虽有功而不用。“天命有德,五服五章”

2,选官应知人,须广求贤才。“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离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 (广天之下,至于海内众民,万国众贤,共为帝臣,帝宜善举之) 《皋陶》。在《多士》中亦可看出广求贤才之义,君王以多方之士为用,“惟我事不贰适,惟尔王家我适(惟以王家为敌,而不敌殷之多士)。”

3,选官须知人,亦须善任。发挥人之长处,将其安排在最合适的职位,发挥最大的用处。如《尧典》中记载的尧任用官员即为如此。命禹治水,命益掌山泽,命伯夷坐秩宗,命夔典乐。

(二)其次是官吏的考核。

官吏的任命须有考察期,看其是否能胜任。如舜对禹之考察为期三年,“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厎可绩,三载,汝陟帝位”《尧典》同时官。吏之考核须赏罚分明。“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观其志,考其事,报其劳) 《皋陶》”。“工以纳言,时而扬之,格则承之庸之,丕则威之(纳言,善则称扬之,正则进用之,丕则罚之) 《皋陶》。

民:

(一)为政者的治国思想:顺民,保民为政者顺承天命以治民,应通晓天与民之关系,以顺民为根本理念,“达于上下,敬哉有土”《康诰》中亦阐述尚德保民。“不敢侮寡

(二)治国目标:安民安民之具体要求即“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平安) ,四曰攸好德(遵行美德),五曰考终命(老而终其性命)《洪范》《皋陶谟》则阐述了安民之具”。体方法。“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天叙有典之下,安民之道也。“五典,五惇,五服,五章,五刑,五用”

二、重视刑法,但须“刑以宽”

《尧典》中“象以典刑,流宥五刑(以流放之法宽宥五刑之罪人) ,鞭作官刑(官中之刑用鞭) ,扑作教刑(掌教之刑用扑) ,金作赎刑(赎罪用金) ,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很明确的体现了法当用,刑须宽。《皋陶谟》中安民之道则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即施用墨,劓,剕(也作腓),宫,大辟,但用刑须谨慎。

《吕刑》周穆王之初,滥用刑罚,乱而无功。及吕侯为相,告穆王制定刑律,采用中刑。“告以当谋敬刑,折狱之方法,惩贪赏中之旨。”

《康诰》中说“克明德慎罚”武王尚德慎行而有天下。“王曰:呜呼!封,敬明乃罚。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即用法之原则“原情定罪,真心保民,用刑之权集于王,尽心断狱,依法行刑”“破坏治安者当刑之,不孝不友者当刑之,不循大法之官亦当杀之,大弃王命之诸侯亦当征讨之”。

《酒诰》亦体现了法治思想,殷人号酒,周公戒之,故命康叔宣布戒酒之令,并告以戒酒之法,“司暴掌宪市之禁令,禁其属游饮食于市者,若不可禁,则全部逮捕送到周京,我将杀之。”

《梓材》为周公告康叔治殷之法,其中亦有法治,“肆往,奸宄,杀人,历人,宥;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则是告以法当宽。

三、以德治国

《康诰》其文第四段即阐释以德化民。

“今惟民不静,未戾厥心,迪屡未同,爽惟天其罚亟,我其不怨,惟厥罪无在天,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今民不安,其心未定,屡导之犹未和同,天其诛罚我,我其不敢怨之。罪不在天,亦不在多,何况尚显闻于天。意谓不能怨天,当行德教)。“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弊时忱” (无作怨于民,不用不善之谋,不法之事,丕则敏德,于是敏行德教也)

《召诰》第四段亦述勉王敬德恤民,“王敬作,不可不敬德”“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肆惟王其疾敬德”皆强调德之重要。四、勤政无逸作为君王应勤于政事,不要贪图享乐。官吏也应该去除安逸之思想。《无逸》篇最为集中的体现了该种思想。“成王年壮,周公恐其安于逸乐,荒废政事,所以告诫成王,劝其不可逸豫”“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逸”。

《酒诰》中也可看出勿逸豫之思想。这里可将酒看做逸豫之代名词,殷人嗜酒为古之帝王作出了勤政之榜样,《尧典》末写道“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舜勤众事而野死,深寓勤劳众事之意。

《皋陶谟》“慎厥身,修永思”言不懈也。“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岁”则是说有国者莫效逸游,当戒其危,日日变化甚多也。

《康诰》“王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乂民。”言毋苟安而好逸乐,乃安民矣。

第二部分则为誓词,《尚书》中誓词有《甘誓》《汤誓》《牧誓》《费誓》《秦誓》。从此看出誓词的典型格式为首叙讨伐之理由,次叙作战之安排。尤以《甘誓》《汤誓》为代表。《甘誓》先陈述对方之罪行“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因对方之有罪,使战争变为正义之战,替天行道,鼓舞士气。接着即言战争之安排,如《牧誓》中对于战事之安排“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 ”

较为特别的为《秦誓》,该篇为秦穆公悔过之词,告于军中,悔己待士之失,而思能容人之善。

《尚书》读书笔记

《尚书》读书笔记 《尚书》读书笔记1 夏商周距今已经是4000多年,因为这部书,才会使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风貌。 《尚书》这部书记录了尧舜禹及其之后的商周时代的大事记,里边的典故后世阐述的很多。 比如牧野之战,周公辅成王。里边的战争动员场景描写详实,很有身临其境感。 中国最开始的文学是在史学中孕育的,文学主要记载当时的政治新闻。《尚书》经过孔子的编纂,到了汉代跻身到儒家十三经的行列,足见该书的文史价值。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时代,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相得益彰,很多学术思想和学术著作蔚然可观,《尚书》《战国策》《春秋》等这些书籍的创作背后,显示了当时读书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文学和史学创作,着眼于客观的政治立场的需要,是以务实的姿态来著书立言。我觉得这样的精神才是最为今天的人们所应该去借鉴和学习的。 《尚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历史文集,是记言体的史书,这样的题材能够最大限度的还原当时人物的说话语气、神态,对后世的读者理解是大有裨益的。 《尚书》读书笔记2 《尚书》包括了虞、夏、商、周四代皇室文献,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可是照近人的说法,那记事的几篇,大都是战国末年人制作的,应该分别看待。那些号令多称为“誓”或“诰”,

后人便用“誓”、“诰”的名字来代表这一类。平时的号令叫“诰”,有关军事的叫“誓”。君告臣的话多称为“命”;臣告君的话却似乎并无定名,偶然有称为“谟”②的。这些辞有的是当代史官所记,有的是后代史官追记;当代史官也许根据新闻,后代史官便只能根据传闻了。这些辞原来似乎只是说的话,并非写出的文告;史官纪录,意在存作档案,备后来查考之用。这种古代的档案,想来很多,留下来的却很少。汉代传有《书序》,来历不详,也许是周、秦间人所作。有人说,孔子删《书》为百篇,每篇有序,说明作意。这却缺乏可信的证据。孔子教学生的典籍里有《书》,倒是真的。那时代的《书》是个什么样子,已经无从知道。“书”原是纪录的意思③;大约那所谓“书”只是指当时留存着的一些古代的档案而言;那些档案恐怕还是一件件的,并未结集成书。成书也许是在汉人手里。那时候这些档案留存着的更少了,也更古了,更稀罕了;汉人便将它们编辑起来,改称《尚书》。“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④。“书”上加一“尚”字,无疑的是表示尊信的意味。至于《书》称为“经”,始于《荀子》⑤;只是到汉代才普遍罢了。 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因而问题也最多。秦始皇烧天下诗书及诸侯史记,并禁止民间私藏一切书。到汉惠帝时,才开了书禁;文帝接着更鼓励人民献书。书才渐渐见得着了。那时传《尚书》的只有一个济南伏生⑥。伏生本是秦博士。始皇下诏烧诗书的时候,他将《书》藏在墙壁里。后来兵乱,他流亡在外。汉定天下,才回家;检查所藏的《书》,已失去数十篇,剩下的只二十九篇了。他就守着这一些,私自教授于齐、鲁之间。文帝知道了他的名字,想召他入朝。那时他已九十多岁,不能远行到京师去。文帝便派掌故官晁错来从他学。伏生私人的教授,加上朝廷的提倡,使《尚书》流传开来。伏生所藏的本子是用“古文”写的,还是用秦篆写的,不得而知;他的学生却只用当时的隶书钞录流布。这就是东汉以来所谓《今尚书》或《今文尚书》。汉武帝提倡儒学,立五经博士;宣帝时每经又都分家数立官,共立了十四博士,每一博士各有弟子若干人。每家有所谓“师法”或“家法”,从学者必须严守。这时候经学已成利禄的途径,治经学的自然就多起来了。《尚书》也立下欧阳(和伯)、大小夏侯(夏

经典常谈尚书第三章读书笔记

经典常谈尚书第三章读书笔记 尚书第三章主要讲述了古代帝王对治理国家的要求和重要原则。这一章以“天命”为核心,强调了天赋的权利和责任。下面是针对此章内容的一些读书笔记和相关参考内容。 1. 天命的核心意义 尚书第三章指出,帝王应该理解自己是受天命所授的统治者,因此他们的权力是合法的,但同时也对天负有责任。在这方面,汉代朱熹提出了“天下为公”的理念,即帝王应当以天下人民的利益为己任,顾及民生,保障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2. 统一社会秩序的原则 尚书第三章中提到了帝王的责任是“刚敬尊德”,这意味着帝王应当运用恰当的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在这一点上,清代程颢在《尚书正义》中提到,帝王应当以德治国,宽仁厚民,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 布教和明理的重要性 尚书第三章中也提到了“布教明理”的原则。在这方面,明代杨时提出,帝王应当注重教育和宣讲,推动社会的文化进步和人民的道德素质提升,以此来建立一个有秩序、有文明和有智慧的社会。 4. 治国有功的原则 尚书第三章中提到了帝王应该为国家和人民谋取利益,勇于贡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汉代范晔在《范晔书刊》中提出,帝王应当具备“公恩于民”,这意味着他们应当以人民利益为重,推

动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5. 善治的权威和统一 尚书第三章中提到了帝王应该以德和威望来统治国家,使人民相信和接受其统治。在这一点上,明代崇祯帝提出,帝王应当有“明君”之名和“威”力,以此来建立起自己的权威和顺利统治。 总之,尚书第三章对于古代帝王的治国要求和原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些要求和原则包括了天命的意义、社会秩序的维护、布教明理、国家贡献和德威统一等方面。对于现代社会的治理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例如要求领导者具备道义和智慧,注重教育和文化,以人民利益为重。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结合当代的社会情况和治理需求,灵活运用这些原则,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经典常谈尚书第三章读书笔记

经典常谈尚书第三章读书笔记 (实用版) 目录 一、引言 二、尚书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三、尚书的主要内容和价值 四、如何阅读和理解尚书 五、结语 正文 一、引言 《经典常谈》是一本著名的文化散文集,其中第三章讲述了关于尚书的故事。尚书,又称《书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记录了先秦时期的历史,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尚书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阅读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尚书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尚书,起源于春秋时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它原本是周朝王室的官方文档,用于记录国家的重大事件和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尚书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儒家学者的重要研究对象。在儒家经典中,尚书被视为“五经”之一,具有极高的地位。 尚书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文学价值。它采用了一种特殊的书写形式,称为“诰辞”,这种文体具有韵律优美、词句华丽的特点。此外,尚书中还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尚书的主要内容和价值 尚书共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记录了从尧

舜到春秋时期的历史。其中,《虞书》讲述了尧舜的事迹,强调了道德、民本等观念;《夏书》讲述了夏朝的历史,强调了礼治、孝道等观念;《商书》讲述了商朝的历史,强调了诚信、仁爱等观念;《周书》讲述了周朝的历史,强调了天命、德政等观念。 尚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价值。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2.文学价值。尚书的诰辞文体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哲学价值。尚书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如何阅读和理解尚书 阅读尚书,首先要对尚书的历史背景和地位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要熟悉尚书的文体特点,理解其韵律和词句。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尚书的道德观念。尚书强调道德、仁爱、诚信等观念,这些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理解尚书的历史观。尚书认为历史是天命的表现,这一观念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3.理解尚书的政治观。尚书强调德政、民本等观念,这些观念对后世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总之,《经典常谈》第三章关于尚书的读书笔记,让我们对尚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尚书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文学和哲学价值。

经典常谈尚书读书笔记

经典常谈尚书读书笔记 经典的尚书一直以来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是古来学者们沉淀下来的传承之宝。每一个经典尚书的读书笔记都是学者们对其读书的思考,把学者们对尚书的理解和认知层层分解,全面呈现出来,让我们在一本本尚书中学习如何理解这些经典。 先秦论语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尚书,包含着智者孔子的大智慧,也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源头。读论语时,需要着重理解语句中暗藏的哲理道理。它被认为是中国精神文明的缩影,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也是人生活认知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有助于我们指导自己的行为与思想。论语中提到的“仁”,“忠”,“恕”等便是这些精神的体现,当我们读到它们时,让它们在自身的行文思想上深植我们的心里。 春秋左传是古中国思想文明的核心,它表达了礼仪与道德,记录着古代国家的历史。左传中有许多对当时国家的政治,文化,社会状况的记录,可以深入地理解古代政治文明的灵活性。左传的读书笔记让读者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论语》中关于“仁”,“礼”,“智”的思想,在《左传》中也有所见证,左传则把它们的应用运用到实践中,以指导当时的政治家。 “孟子”是另一部经典尚书,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在它中提出了仁者无敌、以德治国的思想。孟子认为,要建立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就必须用礼乐来执政,以仁者无敌的思想来规范公民的行为规范,以此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孟子的读书笔记是深入

理解孟子的哲思的必备资料,他的精神思想在古代文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其长久的影响也在当今社会仍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 “诗经”是一部古老的文学著作,是中国文学的根据地。它记录了古代诗人的观点与心情,描述了当时的风土人情,也蕴藏着古代社会教化的言论。诗经中也有许多对人生智慧思考的文字,比如关于“仁”,“义”,“智”的思想,以及“德行”,“宽容”,“慈悲”的话语。读书笔记中的重点是理解这些诗句的含义,从中感受到古代文明的精髓,并学习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经典尚书的读书笔记,不仅是学习古代文明的源泉,更是人们思想认知的最佳引导。读书不仅仅是单纯的记忆,更是理解,认知,思考。我们可以从经典尚书中获得智慧,学习如何运用它们,让我们的思想道德更为丰富,生活更充实,让我们用这些精神去指引自己,在不断变化的当代社会中依然勇敢的前行。

经典常谈尚书第三读书笔记

经典常谈尚书第三读书笔记 “经典常谈尚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著作的最高峰,也是经典文献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书。它由孔子时代的文史家和政治家老子、墨子、荀子和庄子,共同撰写而成,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政策、文学、历史、礼乐等多个知识领域,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本。 《经典常谈尚书》的撰写,并非完全归功于老子、墨子、荀子和庄子四位思想文学家,其中,早在商朝~周朝时期,就有清廉仁义、博学多闻的学者们,就从经典文献中发掘出了很多深奥的思想,撰写出了一系列古老的经典之作。 若以《经典常谈尚书》第三读书笔记为话题,首先要介绍其中最重要的思想“仁”字,它被孔子称为“仁者无敌”,也是他认为可以统治世界的核心思想,而佛家更是把它放在首位,认为仁是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经典常谈尚书》中强调的“仁”字,其意义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要求人们将仁者心论推而广之,把关系扩大到君与臣、父子、兄弟、朋友和师生等多个尺度上去,把仁者心论落实到实践中来。 此外,《经典常谈尚书》中还强调了“慷慨大度”,它指的是一种“自然”的、不考虑形式上的利益,也不考虑个人利益的慈悲与大度,而是把社会上的利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平衡,使社会充满忍让、仁爱和博爱的气息。 最后,《经典常谈尚书》中还传承了“敬畏”,它要求人们对任何非常的规则和法律都要尊重,而不是任意胡作非为或去违背社会的规

范。这是老子等文学家从经典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思想,它强调要尊重法律、尊重规则,而且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准绳,因为只有遵守法律和规则,才能保证社会的秩序。 总而言之,《经典常谈尚书》中涵盖了众多经典思想,被深刻地渗透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影响了中国人民几千年中的道德观,积极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使中华文明拥有了更加鲜明的特色和持久的生命力。

国学经典《尚书》读后感

国学经典《尚书》读后感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是《三坟五典》的可考记录。 尚书读后感(一) 自从两年前开始读《尚书》,我对此书的兴趣一直不减。有朋友问我,《尚书》不是很难读吗?你怎么看得津津有味?难道你全都能理解吗?我摇摇头,对他说,并非我古文很好,而因为难易是相对的,古人曾道“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尚书》文辞尽管古奥,但是如果你对照着注释,仔细思索,反复诵读,还是能够粗粗地读通一部分的。正如古人所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然,不可能全部都理解。著名史学大师顾颉刚先生在穷尽毕生精力研究《尚书》之后叹道:我只读懂了一半的《尚书》。 长期以来《尚书》被奉为儒家经典,人们着重于义理训诂。而一些史学家则将其当作史书看待,正如“六经皆史”的口号,虽不至于“六经注我”的程度,也成了他们研究中国历史的必备材料。 其中也有一些是不能直接用作史料的,古文经部分引用时要特别小心。不过今文经中的《周书》诸浩则珍贵无比,基本上可以当作信史征用。经过千百年无数人的考证,依然根基稳固,另外,它的可信程度在不断的出土青铜器佐证下,得到进一步确认。比如《利簋》就能证明《牧誓》“甲此文来源于文秘114网朝”的记载是正确的。 更为可贵的是它们(包括《费誓》《吕刑》《秦誓》等)记载了西周尤其是周初重要的历史事件,成为了可靠的第一手文献材料。华夏族千年一贯的民族心理(比如儒学等)几乎都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社会大变革中找到回溯点。 许倬云先生曾说:“有关西周的史料,比之商代及春秋都远为贫乏。”(《西周史》前言)要了解西周时代,必须读《尚书》。甚至可以说,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也必须读《尚书》。 尚书读后感(二)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

尚书读书笔记

尚书读书笔记 一、尚书概述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典籍,是《五经》中的一部,也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它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周代初年的历史事件和各个王朝的政治制度等内容。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尚书在政治、文化和学术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读书笔记是阅读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下面将对尚书的主要内容和价值进行探讨。 二、尚书的主要内容 尚书分为十四篇,包括《大禹治水》、《湖湘有彭祖》、《夏禹之治》等等。这些篇章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下面将对部分篇章进行具体分析。 1.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是尚书中的一篇重要篇章,主要讲述了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这一篇章记录了大禹勘察河洛的过程、治理洪水的方法和结果。大禹治水的故事深入人心,以大禹为榜样,鼓励人们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2. 湖湘有彭祖 《湖湘有彭祖》是尚书中的另一篇篇章,主要讲述了彭祖为人正直和有德行的故事。彭祖作为古代的典范人物,以其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夏禹之治 《夏禹之治》记录了夏禹继承大禹治水事业的故事。夏禹通过改革制度、完善法律,使夏朝得以稳定发展。这一篇章体现了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性,为后来的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了借鉴。

三、尚书的价值和意义 尚书作为一部典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以下将详细介绍其价值和意义。 1. 历史价值 尚书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以年代为序,详细记录了从黄帝时期到周代初年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它为后人了解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帮助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 2. 文化价值 尚书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研读尚书,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价值观、道德准则和思想理念,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 学术价值 尚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社会的重要学术资料。通过对尚书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古代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社会变迁等问题,为学术界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4. 教育价值 尚书具有优秀文学作品的特点,对于培养人们的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阅读尚书,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化修养,提高综合素质和人文关怀。 四、如何进行尚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阅读中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下面介绍一些进行尚书读书笔记的方法和技巧。 1.阅读前准备:在阅读尚书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些尚书的背景知识,比如尚 书的作者、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尚书。

尚书读后感300字范文六篇

尚书读后感300字范文六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常谈尚书读后感300字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尚书读后感300字 最近读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一书,自朱自清先生逝世已62年,看了这本书,书中字里行间都闪现出他嚼饭哺人孜孜不倦的精神,使人追怀不已,并为其短暂的生命而惋惜。 书中从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出发,对《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国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十多种中华文化经典和诸子百家思想,以及诗、文、赋等文学体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分析,为广大青年解读中华文化经典开启门径。语言简洁明快,把握精髓,是难得的导读精品。 如果把接触经典的人比作游客,那么朱先生很像一位向导。当游客想要参观一个岩洞时,他先在洞外给讲说一番,让游者心里有个数,不至于进了洞去感到迷糊。他可真是个好向导,自己在里面摸熟了,知道岩洞的成因和演变,能按真际讲说,绝不会说这儿是二龙戏珠;那儿是八仙过海,是某高士,某仙人塑造的,求真而并非猎奇的游客自然欢迎这样的向导。 【篇2】尚书读后感300字 这个寒假我读完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一书,《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初代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分。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知识,还包括了朱自清先生对四书五经的独有的理解。 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主要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里》,《春秋三传》,《四

《尚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尚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尚书多士读书笔记

尚书多士读书笔记 尚书.多士曰:“先人有册有典”这里的先人最早可以是 先人,殷先民。 最早可以是契,但契之典册大概是刻划符号,不知道有无可以灵活运用的文字体系。 士多和多士到底分别是什么东西 英文“store”的谐音,即商店、店铺,多为小杂货店。 多士(toast) 1、是粤语(广东话)的音译,其他地区多叫吐司,即烘面包。 面包切成片,经过烘烤的之后,便叫多士,多士应该是面包再加工后的产物。 吃时多在面包上涂上一些奶油、果酱、花生酱,于是便变成了著名的香港茶餐厅小吃;奶油多、鲜油多、奶酱多… 2、《古文尚书\/周书》篇名。 《书\/多士序》曰“成周既成,迁殷顽民,周公以王命诰,作多士”。 吊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1、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丧。 孝。 唁。 凭~。 2.慰问遭遇不幸的人:形影相~ 《尚书》的主要内容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29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较《今文尚书》多16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25篇)。 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 扩展资料: 《尚书》中的名言佳句,修身养性,道尽人生哲理: 1、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周书·旅獒》,意思是戏弄他人会使人丧失做人的道德,沉迷于玩赏某些事物会使人丧失进取的志向。 2、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周书·旅獒》,意思是想要去堆积九仞的高山,即便缺少一筐土豆无法完成的,最终功亏一篑。 3、作新民。 《尚书·康诰》,意思是要鼓舞振奋人民,使之能自我更新。 4、有容,德乃大。 《尚书·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德行才算是广大。 5、德惟治,否德乱。 《尚书·商书·太甲下》,意思是推行有德之政,这样天下便会安定下来,如果没有了道德,这样天下便会大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尚书(中国古籍)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接下去是什么 出自哪里 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最新经典常谈尚书读书笔记(精选6篇)

最新经典常谈尚书读书笔记(精选6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尚书读书笔记

尚书读书笔记 科学读书笔记10篇 1童年 读了《童年》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比童年,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埃 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5岁时,父亲病故了,他的生活更加艰苦了,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境贫困,他上学只好穿母亲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黄色的衣衫和补丁裤子. 高尔基这样一身不协调的装束,都引起同学们的嘲笑.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现在穿的全是自己的新衣服,想到这儿,我不禁有些惭愧.尽管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却生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拣四,有的衣服穿的时间长了就不愿意再穿. 高尔基为了上学,只得去捡垃圾换钱.每到不上学的日子,他就早早起来,背着一个大布袋,走街串巷,捡一些破布头、烂纸片卖给废品加工厂.运气好才能有半个卢布的收入,如果运气不好呢,高尔基上学的事就没了着落.再想想我们,我们现在什么也不用操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捡垃圾换来的钱成了高尔基的学费来源,但学校里那些有钱人的孩子并不理解高尔基的行为,反而去嘲笑他,说他身上有臭味,我觉得并不是高尔基的身上有臭味,而是那些有钱人的孩子故意嘲笑高尔基,他们才显得很臭.高尔基把别人的嘲笑变成催促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他发奋学习,刻苦读书,终于取得优异的成绩,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敬重. 我和书沉思,不仅思绪万千.与高尔基的童年比起来,我们是多么幸福,又是多么奢侈呀.我们应该向高尔基学习,不管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朝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2昆虫日记 今天,我读了法布尔所写的一部名著—《昆虫日记》.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完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