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丹青 教案

笔墨丹青  教案
笔墨丹青  教案

教案

单位:通河一中(历史组)姓名:吴红月

日期:2017、5、23

第8课笔墨丹青

通河一中吴红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古代艺术的内容,使学生逐步理解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三、课堂设计

导入:

08年中国发生了一件令我们全民族为之振奋的事情,中华儿女与世界人民一同见证了在独立、发展、崛起后的巨大变化,在中华大地上一同分享了欢乐、友谊、竞技与健康。是哪一件事啊?

同学:2008年奥运会

教师: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短片,看看这段内容与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有何联系?

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画卷》

讲授:

教师: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从绘画的起源、发展、高潮、成熟四个阶段来欣赏一下这种东方艺术特有的韵味与魅力。把书翻到34页,学习第8课“笔墨丹青”。

1、绘画艺术起源

顾名思义“笔墨丹青”就是画者用工笔、墨汁或特定的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而在遥远的原始社会,绘画材料基本没有的情况下,远古的先民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的呢?我们来看几幅图,看看绘画艺术的起源

新石器:《集体舞蹈图》《东巴舞》

这三幅绘画的作图位置都不一样?

同学:陶器地面岩壁上

找同学来说一下原始人是如何绘画的?

同学:新石器线条人动地陶器岩壁上

介绍:《集体舞蹈图》

马家窑彩陶集体舞蹈图,画面上的舞蹈者达15人,分成3组,每组5人。舞蹈者为正面并列的整齐形象,脑后发辫摆动,腰前飘带飞扬,手拉着手踏歌而舞。每组两边的舞者的外则手臂都画成两两道,标志空着的臂膀在频繁得摆动,是当时画工表现人物连续动作的特殊手法。最有意味的是在舞蹈者跳跃着的两腿中间,又多了一条黑线,这是动物的尾饰,可以想象,人们正扮成动物的模样载歌载舞,而这些舞蹈者所扮演的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动物图腾形象,他们正身着自

己氏族特有的图腾装束,用热烈的图腾舞姿和歌声,表达对自己想象中的师祖图腾的亲切认同和殷切祝祷。这种图腾舞蹈绘画,包含着民族成员的情感和原始宗教的意义

体现这一时期特点

同学:虽线条稚拙、色彩和图案简单,却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2.战国秦汉的帛画

①形式

同学: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以墨笔勾勒,并加以平涂和敷色渲染,这一基本绘画的形式和技巧,两汉以后一直被沿用下来。因此,可以说战国时代已经奠定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

结合教材小字部分介绍《人物龙凤图》和《马王堆汉墓帛画》两幅战国时期的代表作品

②同学:特点

充满珍奇异兽、神仙怪魔,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体现浪漫、神秘而又不失古拙的特色

我们来总结一下

汉以前的绘画共同点:质朴、浪漫汉代“视死如归”的风格

这是绘画艺术的初步发展阶段,我们在来看一下它的形成阶段

3、从魏晋到隋唐的绘画

教师介绍一下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

a.魏晋南北朝时期

②师: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同学“画祖”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他也开创了我国古代的绘画理论——“以形写神”,注重抓住绘画对象的精神气质。

《女史箴图》(现存英国大英博物馆)歌颂古代妇女的贤德,为后世借鉴。由于女官们各自工作不同,那么从每一个人的眼神中,我们就能看出他们的精神气质。作品绢地设色,共分9段(原本11节),每一节均有小楷字体的箴文,图文互显。

介绍《洛神赋》图

b.唐朝时期

①背景

唐代国家的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兴盛,文化全面辉煌、博大精深,这一时期的绘画淋漓尽致描绘和再现雍容华贵盛唐气象的特征。(唐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不论是经济上、政治上、外交上可以说都是一个十分多元开放的时代,书法颜柳的楷书、张旭怀素的草书,以及唐诗都成为这一时期璀璨夺目的光辉,那么唐代绘画有哪些特征?)

欣赏:阎立本《步辇图》法度雍容华贵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也叫《释迦降生图》

特点:找同学读小字(吴道子绘画特点及美誉)手法创新题材多样吴道子继承了张旭的笔法,在美学趣味上他也和李白、张旭一样,属于浪漫型、开拓型、力量型的一派。苏轼对他评价很高,认为“诗至

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

唐王维《雪溪图》韩滉《五牛图》

吴道子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感,产生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

师:通过刚才我们看过的绘画,题材、技巧时代背景,说明唐代绘画的特点

同学:1 、2 、3 (书上)

4、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文人画)

1、到了宋代,绘画艺术开始朝着两个不同的风格发展

一个是主写意的文人画,另一个是写现实的宫廷画、民间画

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转折点,它奠定了中国绘画的独特风格讲究神似和意境,崇尚写意重于写实。

①文人画兴起的原因:

a、宋朝“重文轻武”文化普及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更加注重人的内心修养以及道德、品质(能文不求举,善华不求售,文人达吾心,画以适我意)

b、商业繁荣城市发展草市夜市都市

c、北宋统一

欣赏北宋米芾《春山瑞宋图》马远《山径春行图》夏圭《山水十二景》

②特点:注重意境

北宋构图气势恢弘,画风阳刚豪放;体现了国家统一后的开阔心态;南宋构图不讲究对称,墨色恬淡——“残山剩水”

③代表

马远(马一角)夏圭(夏半边)

南宋马、夏,故意避开一览无余、开门见山绘画的传统山水画格式,开创了“残山剩水”,固然与描绘对象由雄健壮阔的北方高山大川转变为秀丽的江南景色有关,但更主要是因“靖康之变”的民族耻辱,半壁江山的偏安政治而产生的愤恨的社会心态,在画家身上不自觉地流露。

马、夏在画面一角、一边的大胆构思,用笔疏朗,创造出了一种以无为有、虚实相生、令人回味无穷的美学意境,引发了绘画审美由繁至简,由实及虚的重大变迁。

3、明清时期

①背景

文人画全面占领画坛,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传统社会秩序的松动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明清变革带来的冲击,以及异族统治下的思想文化专制。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风格独特、不拘成法的画家和画派。

②特点:风格独特、不拘成法

③代表人物——“八大山人”朱耷

教材小字部分以明宗室画僧朱耷及其《松鹰图》为例,十分形象地讲述了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清初遗民画家群体。

朱耷的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画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著美于世,所画花鸟造型夸张、奇特险怪。在他画中出现多是鼓腹的鸟、瞪眼的鱼,甚至禽鸟一足着地,或栖息于岩隙,或独立于危石,拱背缩颈,表情冰冷,眼珠向上,“白眼看清天”以示与清廷誓不两立,这些禽鸟已被赋予人格内涵。

特点:1、文人画主流

2、山水画以及写意画盛行

3、派别多样

5、民间风情画

1.题材和绘画代表

①风俗画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采用传统的“散点透视法”以长卷式的构图(L528.7cm,H24.8cm),描绘了北宋都成汴梁的生活场景。整副画分为三个部分:郊外的村野风光、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赶集的场面,以及城内的繁华街市。“恍然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的评语,可谓形象鲜明。

②木刻版画

随着明清小说在社会上的广泛流行,以木刻版画制作的小说插图更成为雅俗共赏的绘画形式,在社会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影响。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人们熟悉的名著小说插图,广为百姓喜爱。

③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随着社会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百姓更亲自动手将自己爱好的题材、审美情趣、思想感情等描绘出来,创造了年画、剪纸画、布贴画等各种直接服务于生活的场景、更具有下层民众生活情趣的绘画形式。

天津杨柳青年画是全国著名的三大传统年画品种之一(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江苏桃花坞),教材的《五子夺莲》形象丰满生动,色彩浓艳明快,对比强烈,体现了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6、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和作用

同学:风格特点:写实与写意的两大风格,早期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后来逐渐出现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同学:国画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习题演练

五、课堂小结

文字是民族的语言,绘画是民族的记忆。中国画的笔墨丹青积淀了我们太多的民族感情,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民族情怀,请记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学齐读)

六、板书

8、笔墨丹青

一、绘画的起源

1、新石器:陶画地画岩画

2、战国及秦汉:帛画

二、绘画的形成阶段

1、魏晋时期:顾恺之

2、隋唐时期:吴道子

三、宋元明清时期:文人画宫廷画民间画

四、民间绘画:木刻版画、年画、剪纸

五、中国绘画的特点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三单元笔墨丹青《借物寓意》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美术第第三单元笔墨丹青《借物寓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并评价总结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学情分析 当前初二年级学生,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笔墨的基本技能,再者,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思维发展和生活经验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但中国画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的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 难点: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示范工具、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调色盒、学生范例作品等。 学生:铅笔、橡皮、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调色盒、画纸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欣赏齐白石作品《祖国万岁》(PPT展示) 师:这是1955年国庆的时候,齐白石老人以真挚的情感画了这幅《祖国万岁》,笔墨简略但高度形似,色彩夺目,水分饱满,有强烈的感染力。 问:画面上画的这株植物同学们认识吗?

(暑假一日一练)2020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总结第8课笔墨丹青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8课笔墨丹青[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概述绘画的起源与演变过程,了解 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1.掌握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2.分析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征。 3.分析中国古代绘画与其所产生的时代之间的关系。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用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绘画。 2.战国时期:用毛笔在绢帛上绘画,该时期帛画代表作《人物龙凤图》。 3.汉代:帛画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知识点拨] 汉代绘画中神仙魔怪、迷信怪异的形象,既体现了汉代社会“天人感应”的宗教意识、宇宙观念,也渗透着统治者敬天法祖、神道设教的意图。 二、绘画艺术的发展 1.概况 时期背景特点代表 魏晋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士人群体的追求体现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 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 文人画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 创制法度,表现了雍 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宋代 文人阶层不断壮大, 理学兴起,文人注重 内心修养 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 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马远的《山径春行图》 商业兴盛,城市发展, 文化普及 出现描绘民间风情的 作品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明清 社会动荡风格奇特,不拘成法八大山人《松鹰图》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 文学读物 木刻版画作为小说的 插图,反映了世俗的 《水浒传》插图、《五子夺莲》

审美趣味,民间出现 年画、布贴画、剪纸 画等 2.中国绘画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②中国画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2)影响:中国绘画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辨析比较]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不同 (1)西方重写实、功利,中国重意境、虚旷和非功利。 (2)在绘画技巧上,西方重视物象,着意刻画,敷色多彩,追求色彩表现力;中国则不重形似,而重视淡逸、传神,往往以墨代彩,随心而做。 1.下图主要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南宋夏圭《山水十二景》(局部) 提示山河破碎,战乱频仍。 2.吴倩幸运地被选中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问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该是什么? 提示文人画。 3.民间风情画的出现和普及受什么社会因素的影响?反映了中国画怎样的发展方向? 提示民间风情画的出现和普及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结果,也反映了中国画世俗化的发展方向。 主题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及成因 史料一魏晋时期的绘画作品

笔墨丹青 教案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笔墨丹青试题 【自主学习】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1、中国的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无价之宝。它注重______,讲求______、 ______和______,在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在形 式上独树一帜,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人们可以从____________找到绘画艺术的的源头。战国时期,已出现用______ 绘制在______上的作品。汉代的______中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体现出 浪漫、神秘又不是古拙的特色。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1、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_________,最著名的画家是顾恺之,他的 “____________”的绘画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开创制作。 2、唐代绘画题材多样,手法创新,表现了____________的盛唐气象。吴道子是盛 唐画风的代表人物,被誉为“____________” 三、文人意趣 1、在宋代,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是文人更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 画成为独立的画种,画家更加注重_________。偏安的南宋山水画的描绘对象为 ___________。到了元代,南方士人的_________心情通过山水画作抒发出来。 2、明清时期由于时代变化,社会动荡,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他们的艺术 风貌____________,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 四、民间风情 1、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____________日益繁荣, 出现了许多描绘____________的作品。最著名的是北宋张择端的 《______________》。 2、明清时期,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其中的______版画使小说更为有趣。 百姓的______、寺庙中的______,还有______画、______画等,体现了浓郁的 民间风情。 3、中国的绘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一方面盛行注重_____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 方面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中国画 在启迪民族的________和________、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 的作用。 答案 一、1、用具、颜色、表现手法、审美情趣、艺术追求,线条,神似、意境和气韵 2、新石器时代,毛笔,绢帛,壁画 二、1、文人画,以形写神 2、雍容华贵,吴带当风 三、1、内心的修养,山水画,写实,江南风光,郁闷 2、不拘成法 四、1、民间文化,民间风情,《清明上河图》 2、木刻,年画、壁画,布贴,剪纸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优秀教案

第8课笔墨丹青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导入: 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直观的形式,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远比书法和文学的自觉产生与成熟悠久得多。下面我们伴随音乐来欣赏一组图画。 播放:这条街(前奏加插图) 刚刚我们欣赏的绘画是中国的传统国画,也叫“中国画”名称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通过欣赏之后,你对中国画有何感受? 同学:非常美有种想融入画中的感觉 老师:有种想融入画中的感觉呢?说明意境你非常喜欢。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国画”的世界,来体验这种传统东方艺术的魅力,把书翻到34页,学习第8课“笔墨丹青”。 一、绘画艺术起源 顾名思义“笔墨丹青”就是画者用工笔、墨汁或特定的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而在遥远的原始社会,绘画材料基本没有的情况下,远古的先民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的呢?我们来看几幅图,看看绘画艺术的起源 新石器:《集体舞蹈图》《双人图》《东巴舞》 这三幅绘画的作图位置都不一样? 同学:陶器地面岩壁上 找同学来说一下原始人是如何绘画的? 同学:新石器线条人动地陶器岩壁上 介绍:《集体舞蹈图》 马家窑彩陶集体舞蹈图,画面上的舞蹈者达15人,分成3组,每组5人。舞蹈者为正面并列的整齐形象,脑后发辫摆动,腰前飘带飞扬,手拉着手踏歌而舞。每组两边的舞者的外则手臂都画成两两道,标志空着的臂膀在频繁得摆动,是当时画工表现人物连续动作的特殊手法。最有意味的是在舞蹈者跳跃着的两腿中间,又多了一条黑线,这是动物的尾饰,可以想象,人们正扮成动物的模样载歌载舞,而这些舞蹈者所扮演的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动物图腾形象,他们正身着自己氏族特有的图腾装束,用热烈的图腾舞姿和歌声,表达对自己想象中的师祖图腾的亲切认同和殷切祝祷。这种图腾舞蹈绘画,包含着民族成员的情感和原始宗教的意义。 东巴舞岩画游牧民族的狩猎狩猎场面猎手武器狩猎方式引弓围捕打击过程 反映原始宗教的神灵图像 3、体现这一时期特点 同学:虽线条稚拙、色彩和图案简单,却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④历史原因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过着氏族的集体生活,对自然、动物充满着神秘的崇拜心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优秀教学设计(3页)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历史组孙頔 一、课标要求 概述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二、教材分析 《笔墨丹青》是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第二单元第八课的内容,本课在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在形式上独树一帜,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多姿多彩的风貌,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赞扬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生活内容,培养艺术情操。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考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 (2)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材料、成果交流、合作探究、名画赏析和分组辩论等方式获取历史信息,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古代“笔墨丹青”,突破重点和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的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难点: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中国古代的艺术比较感兴趣,但高二学生对古代艺术的了解仅在于感官,对古代艺术背后所传承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了解较少,透过学习古代艺术名作,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创设情境、层层设问、启发引导等方式,及时点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学生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营造:(截取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画卷的部分视频),播放视频。教师提出问题:中国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起源于何时,有哪些特点? 【设计思路:设置情境,渲染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进而引出新课。】 【新课学习】 一、绘画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 教师:展示这一时期的几幅绘画作品,然后设问:(1)这一时期的绘画特点有哪些?(2)造成这种绘画特征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学生:结合图片和教材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回答,教师点播。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学案

A.反映了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 B.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 C.用粗细变化的线条表现真实的景物,追求写实; D.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不求形似,推崇“像外之意” 2、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随着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D.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3 3. 下列文学艺术作品与商品经济发展有关的是 A.《清明上河图》B.《送子天王图》C.《金刚经》D.《女史箴图》 4,《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争夺的至宝,普通百姓根本就无缘一睹真容,现藏于故宫。该画 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B.以人文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 5,下列各项与绘画艺术的发展有关,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女史箴图》②“残山剩水”③“吴带当风”④八大山人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②③④ 6,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画家的性格 B、民间文化的发展 C、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D、统治者的提倡 7、唐代绘画艺术的特点是: A 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B 以形写神的手法 C 创制法度,淋漓尽致的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D 体现出浪漫神秘的特色 8、明清时期,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较流行,这说明: A 社会需要小说,剧本读来更有趣 B 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 C 百姓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形式表现,从而绘画极具生活实用性 D 刻画坊用木刻版画作为文学读物的插图 【知识梳理、归纳总结】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 【预习指导、新课链接】 学习目标: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

人教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2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 第二课借物寓意 上课教师:正则中学曾艳 指导教师:张华丽 以及正则中学美术组同仁教材分析:通过本课对花卉蔬果写意画的学习,了解中国画通过笔墨表达情感的方法,借物寓意。进一步体会中国画家在运用笔墨技巧描绘物象的同时,借助作品抒发自身情感,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时了解书画一体,布局设计。本课通过欣赏、实践与评述,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和运用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画中的借物寓意,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同时表达自己的想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评价总结几个环节,完成教学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画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画的借物寓意,明白物体的寓意,理解借助作品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超越形式的艺术。 教学难点:把借物寓意运用到绘画创作中,运用于生活,同时注意中国画的技法运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老师作品范例。 学生准备:毛笔(大小各一支)、中国画颜料、墨水、生宣纸、笔洗。

教学设计: 一由吕凤子导入,引学生进入名人会客厅。 我叫曾艳,是你们的燕子姐姐,今天上课,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名人。他,是我国与徐悲鸿、齐白石齐名的画家、书法家、教育家。 他,是我国近代第一所美术专科学校的创办者。 他,是一位把“生死刚正”、循“常理”而求“变则”的“正则魂”融入艺术的艺术家。 他,执教一生,在艺术教育这块园地里辛勤培育,播扬芬芳,鞠躬尽瘁,功在国家与人民,是永远值得人们怀念。 他,与我们璧山有着一段美丽的渊源: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他带领妻子和儿女及艺专部分教师,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重庆,在偏僻的璧山现在的正则中学创办“正则蜀校”。他是谁呢?(吕凤子) 他的一生,颠沛流离,但都表现在无私、爱国、忠诚上。他的品质,不仅表现在行动上,还表现在他的画上面。大家看,这三幅画就是吕凤子先生的作品。问题:1同学们看看,这三幅画画的是什么? 2 这三种植物在中国画中称为“岁寒三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属性? 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岁寒三友的气节、品质,正是吕凤子先生鞠躬为教育事业的写照。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课:“借物寓意”。 二教学过程,进入第一欣赏屋。 1问题:我想请同学说说,什么是借物寓意?(让学生随便说说)答案是什么呢?

笔墨丹青教案

第八课笔墨丹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方法】探究、赏析、材料阅读。 【学习方法】探究学习,体验了解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画史长廊(学生通过事先的课前预习,整理出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简史, 提问学生完成表格) 教师讲解: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我们通过学案,基本整理出 二、名家精品(学生通过欣赏一些代表性的古代绘画作品,分析古代绘画的特点)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很快的整理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但是,这只是我们走进这条画史长廊的第一步,我们领到了一张引导图罢了。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走近名家,欣赏名画,感受一些古代中国绘画的魅力。 (教师展示两组图片组合,作品组一: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吴道子《天王送子图》;要求学生总结出特征:注重写实。作品组二:南宋夏圭《山水十二景》、清八大山人《孤鹰图》,提供苏轼的相关文字材料“能文不求举,善画不求售。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要求学生总结出特点:注重写意,抒发个人情趣和意志。) 三、大家谈“画”(教师展示两组图片,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鉴赏)。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已经总结了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些特点。但是,这些是从美术的角度去考究,如果光是从美术的角度,我们是“外行看热闹”,我们还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看绘画作品,看出一些历史的门道来。下面,我们就以两幅同是宋代的绘画作品,抛砖引玉,来学习和掌握一下如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绘画作品。 教师出示作品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和南宋《山径春行图》局部,来分析问题。设问:这两幅作品分别属于国画的何种画种?它们给我们带来哪些时代信息?如何从宋元的时代特征去体现上述作品的文化特征?(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作为历史课程,我们要学会如何从绘画作品中看历史,发现历史信息。寻找一副绘画作品的历史信息,首先,要知道年代背景,在看创作的内容或者是描绘的对象。 四、民俗趣画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所了解和接触的,多数是专业人士的绘画作品,但是对于社会的普通民众阶层,他们也有自己喜闻乐见的艺术爱好,就是民间风情的表现。主要有哪些形式呢?(学生回答) 那么,在我们身边,我们的故乡潮阳,就有其中一种,成为我们引以为傲的艺术瑰宝——潮阳剪纸。哪个同学能和我们讲讲剪纸的一些知识呢?(学生讲述)教师讲述总结:

8【教学设计】《笔墨丹青》(岳麓版)

《笔墨丹青》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艺术。本课第一目以岩画、陶画、帛画、壁画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为例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第二目“从顾恺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在吴道子;第三、四目“人文意趣”和“民间风情”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述“人文意趣”的成因和特点。贯穿本课的主要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二、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要围绕本课主题分层次设计问题,如:“名家、名作连线——在名作中找特点——在特点中找历史。”必须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古代“笔墨丹青”,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名家画作中获取历史信息,而不是单纯的从美术学角度欣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中要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要把学习过的生物学知识迁移到历史学习中来。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历史材料学习等方式参与教学,积极思考,仔细探究。体验科学进步的过程。感知科技发展的脚步。既能独立学习探究,又能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辩证法原理,正确对待科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教学难点】 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导入: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中国的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用具、颜色、表现手法、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无从之宝。它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在形式上写意传神,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就走进中国的笔墨丹青。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 ①代表:集体舞蹈图、人面纹岩画 ②内容 画面或为远古人们生活中所熟知的动植物形象及其抽象化的表现,或为远古人类的各种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国绘画的美丽,了解中国绘画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2、通过绘画探究时代变迁的风貌,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3、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上学期的学生。高二学生对绘画艺术有兴趣,需要鉴赏方法的指导;对中国古代史有所了解,但尚未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由于本课的知识点比较琐碎,为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我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精心挑选了11幅国画和1幅油画和同学们共同鉴赏。所选择的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而且紧扣教材,避免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使学生更能投入到对美的欣赏和探究活动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素材,将视频、音乐、诗词和图片结合在一起,创设了传统文化的情境。在此情境下,师生共同进行绘画鉴赏,探究历史风貌,感受传统文化。通过课堂学习,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兴趣,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画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难点:中国画的“文人意趣”。 【活动设计】 活动一:鉴赏绘画并分析时代特征; 活动二:想象绘画《临溪抚琴图》,在诗歌朗诵和古琴伴奏下进行欣赏; 活动三:分组讨论中国绘画的特征(通过比较[法国]雷阿诺《弹钢琴的少女》和[中国]《临溪抚琴图》两幅画)。 【板书设计】 第8课笔墨丹青

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一、神灵的居所 二、人间的世界 三、内心的风景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MTV《半面妆》。) 今天,我们要参观一座博物馆,它的名字叫做“笔墨丹青”。在古代,中国人用毛笔蘸着水墨和颜料,创造了一个神奇的画中世界。南北朝时期,有一位画家叫张僧繇,他曾经在墙上画了四条龙,这个龙摇头摆尾的,非常生动,但是没有眼睛,为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骗谁啊?谁信呐?大家非让他画。没办法,张僧繇就给两条龙画了眼睛。落笔的那一瞬间,突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两条龙乘着风雨,忽悠忽悠地飞上天了。 故事来源于生活,古人确实喜欢画龙凤神仙。中国画的功能,首先是作为神灵的居所。 (幻灯片显示《人面鱼纹彩陶盆》。) 这个陶盆来自于6000年前,画的是什么呢? (请一位学生鉴赏。) 再看一副战国的帛画《人物龙凤图》。 (幻灯片显示《人物龙凤图》。) (请一位学生鉴赏。) 世上真的有龙凤吗?有神灵吗?为什么古人相信呢? (请一位学生回答。) 随着历史发展,文明进步,人的地位提高了,开始“以人为本”。汉代以后,中国画逐渐从神灵的居所转向了人间的世界。 (幻灯片显示《女史箴图》。) 她给你什么感觉呢? (请一位学生鉴赏。)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笔墨丹青》学案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学案岳麓版必修3 【考点解读】 考点:古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 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解读: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学习这一内容,要从绘画的起源谈起,概述其演变历程,从而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识梳理】 一.发展历程 1.新石器时代: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2.战国时期:出现用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3.西汉时期:汉代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4.魏晋时期:画开始出现,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其绘画理论是“”。 5.唐代:唐代绘画创制,体现的盛唐气象,代表人物是。 6.宋代:画从注重写实到注重意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民间风情画兴起,代表作品是张择端的《》。 7.明清时期:文人画受时代影响,出现的画家;成为小说的插图;出现实用性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二.发展特点 1.既有注重写实的宫廷和,又有注重写意的,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2.讲求、和气韵,注重个人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重点突破】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及与西方绘画的不同 突破方法:史实归纳分析法 绘画艺术的特征由创作者及其风格、绘画本身风格及演变和鉴赏书画的主体、书画的功能等决定的。归纳时除考虑以上因素(特征)外,还要注意从书画的演变历程及其创作背景,这一纵向特征归纳。另外注意横向(同一时期)比较,即同一时期不同书画的特征归纳。 突破归纳: 1.中国绘画基本特征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绘画的演变深刻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风格看: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4)从绘画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到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2.不同: 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不求形似,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故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 西洋画则讲求“以形写形”,主要是依据光源照射于物体而产生的明暗调子进行分面去塑

第3课 寄情山水 教案(终极版)2

第3课寄情山水 课题:《寄情山水》 教学课时:1课时 年级:八年级 课题类型:欣赏 教材版本:人教版 授课人:2013级油画1班 指导老师:唐佩君 一、教材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1)中国山水画的意境。(2)初步掌握对中国山水画的赏析。(3)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中表现的传神与魅力特点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中国画绘画表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图片导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初步学习并了解中国山水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领略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1、本节课通过欣赏与对比中国山水画作品,让学生初步学习并了解中国画山水画。 2、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对中国画绘画表现、审美和鉴赏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意境、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等画法赏析,加深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手法的理解,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 四、教学准备 黑板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授课人XXX,我授课的课题是初中二年级第三单元笔墨丹青中的第三课寄情山水。接下来是我的授课时间。 (一)组织教学 老师:同学们,上课。 学生:老师好(起立)。

老师:同学们好,请坐。 (二)导入课题 老师:(以播放有诗情画意的山水风景配以山水为内容的音乐导入) 1、播放有诗情画意的山水风景配以山水为内容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欣赏与观察,并提出“你知道有哪些描写和赞美祖国山水的名诗名句”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你看到的山水和画家笔下的山水有何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乙:不知道! 老师:有同学说对了,看来大家都很聪明! 生:风景 师:这些风景图片除了有照片还有的是什么? 生:中国画 师:对,除了照片,我们看到的还有我国传统画作中国画。想一想,看一看,你觉得山水画与自然山水有什么不同?在画中,除了自然景色还有什么其他内涵吗? 生:…… 2、揭题:中国古代诗人用文字做笔墨,寄情山水,而画家用笔墨做语言,抒情达意,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殿堂。出示课题“写意山水”。 学生甲:知道,构图就是一般指在平面的物质空间上,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织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预想的形象与审美效果。 师:中国山水画不但表现了壮丽山河的自然之美,而且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寄托着艺术家对天地大美的无限热爱之情。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面对大自然的想象活动,追求诗的意境,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历代画家以笔情墨趣营造可游、可居的图画,追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理想。他们寄情于山林云水之间,抒发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播放图片本节课程的四点内容 1、中国画的起源 2、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3、处理空间的“三远法” (三)新课讲授 老师: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中国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人的性情。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师:同学们来仔细欣赏这幅《寒江独钓图》。通过画面内容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一个老者在寒风中钓鱼。 师:那作者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生:寂寞,孤单,寒冷。 师:大面积的留白是什么意思? 生:不清楚 师:不清楚没关系,老师就为大家来讲解一下,整副画面中绘画了一个老者在寒江中孤身一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ink painting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 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 方式存在,不可改变。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本教案根 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 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 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课标要求: 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 脉络。 (二)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艺术。本课第一目以岩画、陶画、帛画、壁画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为例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第 二目“从顾恺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介绍中国绘画艺术 的形成和发展,重在吴道子;第 三、四目“人文意趣”和“民间风情”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 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述“人文意趣” 的成因和特点。贯穿本课的主要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 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

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二、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要围绕本课主题分层次设计问题,如:“名家、名作连线——在名作中找特点——在特点中找历史。” 必须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古代“笔墨丹青”,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名家画作中获取历史信息,而不是单纯的从美术学角度欣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五)知识结构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截取奥运会开幕式第四章:画卷. 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主体特征。 教师讲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直观的形式,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远比书法和文学的自觉产生与成熟悠久得多。今天,我们就走进中国绘画历程,探寻笔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三中学初中美术教案:第1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第三单元笔墨丹青 第1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主要讲述了中国画中的诗书画印。本课为绘画开篇之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对于高中生来说距离较远,只有少部分学生接触过。可以说学生的国画基础较薄弱。因此,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体会画面的和谐美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熟练软件的使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主要以学生体验为主,通过信息技术感受诗书画印结合的美感和中国画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艺术,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体会诗书画印结合的美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利用Photoshop软件完成课堂作业。 三、教学过程: 四、? (一)课前预习: 学生利用顺义一中教学网络平台阅读资料,对画家的生平事迹、生活背景有一大致的了解,师生在教学网络平台上进行讨论,教师及时答复。 设计意图: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在不同时间内,在家进行预习、讨论、回答教师的提问,并且教师也能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答复,节省了课上时间。(二)导入新课: 出示倪瓒作品《六君子图》和凡高作品《星月夜》,进行比较,学生思考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从而引出课题。(三)讲授新课: 1、以诗入画,以景抒情。体现了“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 ⑴出示图片。徐渭的《墨葡萄》(此图经过处理,诗文用软件去掉,以便学生体会诗画结合的寓意) ⑴教师提问:这张给大家什么感受? ⑴教师总结:有的同学说,作品画的不像葡萄,没有那么真实。其实这正是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讲究“写意”,而不追求“画形”。

天津市北仓第二中学八年级美术上册学案:第三单元笔墨丹青(无答案)

第三单元笔墨丹青 一、知识点汇总 1、宋代是文人画的萌芽时期,至明、清时期最为鼎盛,诗、书、画、印的结合在此时日臻完善。[来源:学科网] 2、写款又叫“落款”。写款可大有讲究,首先是签名,这表明了作品的著作权和所有权。其他的题字,可以写题目,或是散文、诗的形式书写自己想说的话。 3、中国画的题款常见的有横题、直题、多题、随形题、穿插题、满题等。 4、印章本是一种信物,到了宋代有人开始把印盖在画上。到了元代,水墨画成了文人画的主流,红颜色的朱文印出现了,一点红色起到了活跃画面气氛的作用。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典型特征。 5、画家的印章一般分三种:一是姓名章。二是斋馆章,表示画家的住处或画室。三是闲章,大都是刻一句成语、格言或画家的主张,闲章是五花八门又最具个性的。 6、用章讲究与画面内容的内在联系,要考虑整幅画面的构图、色彩,起到呼应、对比、配合的作用。 就画中的位置来说,有引首印、款尾印、拦腰印、压角印、拦边印、平衡印等。 从盖印的数量上讲究“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 7、借物寓意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报负和志

趣。 8、写意中国画在创作方法上强调意在笔先,即作品的立意既要有整体构思,又要将笔墨落实到形象的结构形态上。因此笔墨情趣是形成写意画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所谓“有笔有墨谓之画”。[来源:学科网] 9、写意画特点:用粗放、简练的笔墨,描绘出对象的形神和作者要表达的意境。分为大写意、小写意、兼工带写。 写意画的重要特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写意技法的重要内容为笔法和笔墨 10、用笔分为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用墨,由于加水的多少有墨分五色之说,即焦、浓、重、淡、清。 11、意境即情与景的结合过程,它实现了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的交融,从而将人引入一个想象的空间。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所在。 12、三远法: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的确立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成熟的一个体现。 13、写意山水画的作画步骤:勾勒、皴擦、点染。 二、重点作品分析 1、《江干雪霁图卷》中国画唐代王维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字体:大中小 2013-10-08 14:13:00 公告:全套教案打包全套说课稿打包全套课件打包 本课教学内容为美术绘画模块第一课《笔墨丹青》中第1项,主要讲述了中国画中的诗书画印。本课为绘画开篇之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对于高中生来说距离较远,只有少部分学生接触过。可以说学生的国画基础较薄弱。因此,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体会画面的和谐美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熟练软件的使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主要以学生体验为主,通过信息技术感受诗书画印结合的美感和中国画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艺术,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体会诗书画印结合的美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利用Photoshop软件完成课堂作业。 三、教学过程: 四、 (一)课前预习: 学生利用顺义一中教学网络平台阅读资料,对画家的生平事迹、生活背景有一大致的了解,师生在教学网络平台上进行讨论,教师及时答复。 设计意图: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在不同时间内,在家进行预习、讨论、回答教师的提问,并且教师也能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答复,节省了课上时间。(二)导入新课: 出示倪瓒作品《六君子图》和凡高作品《星月夜》,进行比较,学生思考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从而引出课题。(三)讲授新课: 1、以诗入画,以景抒情。体现了“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 ⑴出示图片。徐渭的《墨葡萄》(此图经过处理,诗文用软件去掉,以便学生体会诗画结合的寓意) ⑵教师提问:这张给大家什么感受?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doc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第8课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过程与方法:对话,探究,讨论,师生合作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教学课时:一节课.板书设计: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2.战国→汉代:帛画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顾恺之:文人画、“以形写神”2.盛唐:雍容华贵、吴道子三、文人意趣1.宋代:写实→意境2.明清:不拘成法四、民间风情1.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2.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3.中国画的风格特点及作用课前准备:两张椅子,告诉学生这节课将采用师生 台上坐着对话形式进行,让同学们做好准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截取奥运会开幕式第四章:画卷的部分视频.)播放视频.文字版:周涛:随着一个短片的开始,我们将看到一幅跨越时空、意境优美的中国画卷。它讲述着博大厚重、意韵悠远的中国故事。全世界的朋友都会领略优雅的东方情韵,了解悠久的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的现代魅力。孙正平:画面中呈现的是散发着中国古典韵味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在清雅的古琴声中,我们

看到了一幅画作产生的完整过程——纸张制作、落墨着色、装裱成轴。今晚的故事就将从这飘逸娥娜、变化万千的中国画卷开始。......孙正平:中国水墨画讲求以形写神,不拘泥形式而更讲究神韵。舞蹈演员独特的肢体语言,正体现出中国水墨画这种特有的意趣和韵味。周涛:此刻,画作完成,原本铺陈在地上的画纸,被凌空提起。一幅山峦交错、起伏延绵的水墨画呈现在眼前。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从中国绘画的起源讲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直观的形式,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远比书法和文学的自觉产生与成熟悠久得多。中国绘画源头可以追到新石器时代.现在谁愿意走上讲台和我一起来探讨下教材这一目的内容?(讲台上已经准备好两把椅子)。在学生注视的目光下,学生陈建帮走上了讲台.台下掌声响起.师:请坐!陈:谢谢!师:人们可以从新石器时代找到绘画艺术的源头.而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在当时人们如何做画呢? 陈:(思考了片刻).在当时,由于生产力非常落后,当时还没有出现后来的绢帛、纸张等先进材料。所以在那时人们主要通过一些树枝、打磨的石器将一些人物、动物形象或者一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刻画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形成所谓的地画、壁画、陶画。(掌声)师:到了战国,中国的绘画又发生哪些新的变化呢?陈:变化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表现在绘画工具的改进和材料的变化。这个时期已经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掌声)师:用毛笔在绢帛上绘制作品,以墨笔勾勒,并加以平涂和敷色渲染,这一基本绘画的形式和技巧,两汉以后一直被沿用下来。因此,可以说战国时代已经奠定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