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笔记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笔记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笔记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用他睿智的目光为世界描绘了未来。然而前世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推崇和认可,甚至被大众误读曲解。直到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开始受到广泛质疑。社会主义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力量”,在金融海啸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正是基于多年对马克思主义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认为,让整个世界重新认识、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契机正在显现。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通过犀利而充分的论证反驳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不正确的认识,有力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阐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点,对当下的经济建设有着深远且具操作性的参考价值。

作者特里·伊格尔顿对西方最常见的十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和反驳。反驳的十个观点分别为:

马克思主义结束了。伊格尔顿做了形象的比喻:马克思主义者就像拿着手术刀的医生,只有有病的人才想找医生,病好了就赶紧摆脱。医生深知这一点,但还是尽心竭力救治病人。资本主义的病情不会被永远治愈,伊格尔顿说,新的全球政治经济危机又开始召唤马克思大夫的幽灵了。即便资本主义好了伤疤忘了痛也改变不了马克思主义对世界产生重大意义这个事实。

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看也许还有些道理,不过一旦将其付诸实践,结果往往是无法想象的恐怖、独裁和暴政。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就是奴隶制、大屠杀、暴力和剥削的产物。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也是在无数人的血泪中造就的。只是资本主义存续的时间相对较长,使人们得以忘记它过去的黑暗和恐怖。马克思没有患上资本主义的健忘症,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在他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体制尚处于萌芽期。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可实施的,只是看你如何正确地运用。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马克思所发表的很多重要观点都不是他的首创,同时,马克思也本人对社会主义动地是个什么样子也没下定论,只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做出了合乎情理的推究。根本没有强调什么历史铁律冒犯人类的自由和尊严。如果真是宿命论,那么马克思为什么还要为政治斗争而大声疾呼呢?如果社会主义真的是无论如何都会来的,我们只需坐等社会主义到来就好了。马克思认为未来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事情都存在一定的必然性,而这种必然性是不同于宿命论的。就连自由主义者也相信死亡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乌托邦之梦。作为唯物主义者,马克思对那些脱离了历史现实的观点都保持审慎的态度,马克思认为,重要的不是对于理想未来的美好憧憬,而是解决那些会阻碍这种理想实现的现实矛盾。而为人们指引解决问题的合理方向,正是马克思和所有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使命。未来并不是对现在的补充,未来的种子是埋在现在的土壤里的。这并不是说这种可能的未来一定会出现。我们应该认识到,一种特定的现在会排除很多未来的可能性。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并非什么事情都可以发生。

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极端重要,不仅仅是因为没有物质生产就没有文明,还因为物质的生产将最终决定文明的性质。没有物质生产也就没有文明。政治不过是经济的反映。对于马克思而言,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应该是人类的真实属性,而不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某种模糊的理想状态。我们首先是一种客观的、物质的,并且具有形体的存在。其他的或可能的属性都不能脱离这一基本事实。意识是人类自身和物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写道,人性是由物质世界“确定的”,因为只有跟物质世界进行接触,我们才能利用自己的力量,证实物质世界的存在。马克思认为,人类的感官自身就是积极地与现实接触的一种形式。它们是人类长期与物质世界互动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最为过时之处在于它过分痴迷于乏味的阶级问题。阶级之于马克思,就如同德行之于亚里士多德,并不是“你感觉如何”,而是“你在做什么”。阶级问题谈论的是你在某一特定生产模式中所处的位置。马克思之所以赋予工人阶级如此大的重要性,原因之一在于,他认为工人阶级是全人类解放事业的传播者。社会的阶级是客观的,只有深入了解每个阶级,才能确保社会井然有序。

马克思主义者倡导的是暴力的政治斗争。革命通常伴随着暴力和混乱的图景。这与我们意识中温和、渐进形象的社会改革形成了鲜明对比。但这种看法实际上是错误的。许多改革在成功的道路上无所不用其极,唯独缺少和平。一场革命通常需要长期的酝酿,最终也许历经百年才能实现目标。如果说歪曲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斯大林式国家,极端的资本主义则孕育了法西斯国家。

马克思主义主张建立全面强大的国家。国家存在的意义就是保卫现存社会秩序,管束试图改变它秩序的人。如果这种秩序天生就含有不公正性,那么国家也会相应地出现不公正。马克思寻求并试图终结的正是这种不公正。实际上,马克思认为国家可以变为有益的强大力量。

过去四十年中,所有引人注目的激进运动都源自马克思主义以外的思想。其实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激进主义政治倾向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试图给第三世界的解放运动提供更具建设性的东西,而不是用本国的资产阶级替代外国资产阶级来统治。马克思主义的目光也并没有囿于民族这一范围,而是带有一种更加国际主义的视野。马克思主义不仅为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支持,还坚决否定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发展道路,为它们指明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

通过阅读《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本书,我们进一步从西方反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地位。只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指导社会的发展,帮助我们纠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模式中的诸多不足。

《马克思传》读后感

读《马克思传》有感 《马克思传》是英语世界最权威的马克思传记。作为世界知名的马克思研究者,作者麦克莱伦积三十年之大成用细腻的笔触勾勒马克思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深度展示马克思的思想成长轨迹,全面展现一个有血有肉的马克思。《马克思传》(最新插图版)匠心独具,收集四百余张与马克思一生各个时期及其思想传播相关的图片,更具有可读性和珍藏价值。 本书内容丰富,言语通俗,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全书共562页,篇幅较长,结构完整,分为十个部分:第一部分——特利尔、波恩和柏林分为童年时代、学生时代、新闻出版三部分;第二部分——巴黎主要分为婚姻和黑格尔、《德法年鉴》、《巴黎手稿》、在巴黎的最后几个月四部分;第三部分——布鲁塞尔分为历史唯物主义概念、魏特林和蒲鲁东、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三部分;第四部分——科伦分为从布鲁塞尔到巴黎、科伦的政治、《新莱茵报》、分水岭、《新莱茵报》的停刊、重返巴黎六部分;第五部分——伦敦分为伦敦的第一年、流亡者的政治、第恩街的生活、继续研究经济学、新闻工作五部分;第六部分——“经济学”分为“经济学批判手稿”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福格特先生”、马克思和拉萨尔、格拉弗顿坊的生活、《资本论》、莫丹那别墅的生活六部分;第七部分——国际工人协会分为国际工人协会的源起、国际工人协会的发展、国际工人协会的顶峰、普法战争和国际工人协会的衰落四部分;第八部分——最后十年分为家中的马克思、工作、健康、欧洲景象、俄国、法国和英国、最后几年六部分;第九部分——尾声分为俄国贵族、美国参议员、落魄的普鲁士陆军中尉、忠实的学生、无政府主义的对手、崇拜的女儿、英国绅士、马克思的自白八部分;第十部分——马克思的遗产等。目录清晰明了,对阅读、查找等有一定帮助。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我感触颇多,让我对马克思的生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可以这么说,不读此书(此类书),就不懂马克思。概括言之,分三点来阐明我的感悟: 一、千年伟人的理论缔造了伟大的思想时代 卡尔.马克思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奠基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努力。在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参与实际的法律宣传,并结合经济案件追索"支配人们行动背后的力量",逐渐接近社会历史领域里的真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以及剩余价值的发现。马克思在完成了《德法年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成功的向一个共产主义者转变。在时代风云变迁中,马克思及时且坚定的转变使他迅速地从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并且与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划分开来。他先以青年黑格尔派的立场参与当时的思想解放,在反对封建王权的同时看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和无产阶级的无助,决心为正义者寻求国际解放的道路。当他制订出了自己的世界观的纲领后,就进行了最全面的科学研究,全面探究了有史以来直到十九世纪的全部文明史,透彻地发现了只有阶级斗争才能使得人类走上解放,只有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进化才能推进社会经济形态演进,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从《德法年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从《共产党宣言》到《法兰西内战》,马克思的作品中无不凝结着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与他的伟大的无私奉献!他的《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者联合起来,通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成为了无产阶级先进的指导思想与理论武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资本论》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对后世意义非常!他将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工人运动,他领导起第一国际工人协会,领导、声援、推动各国工人运动,他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是我们不朽的精神支柱!二、成就的巨大启发意义光照世界 伟大的成就来源于伟大的目的。十七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考试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作文中就表达了他的高尚的志愿。他认为给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自己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我读《活着的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信者才能为之。 《活着的马克思》接着以”天才的头脑”为题,集中以马克思的九篇经典著作为线索,对马克思的思想精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作了阐释。按照这九篇经典著作的写作时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既力求保持”原汁原味”的、又富有中国话语特色的阐发,在内容的准确性、叙述的完整性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活着的马克思》的四位作者,几十年来勤勉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孜孜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结合了他们在共和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真知,实际是他们这几十年来学习和研究体会的凝练,对后学者会有极大的帮助和启示。以此来读《活着的马克思》,我深刻的感受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知者才能书之。

马克思经典著作读后感

马克思经典著作读后感 我用了几天时间通读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与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该章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为批判的标靶,以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为主线,涉及与历史发展和思想斗争相关的种种庞杂内容。因其理论内容具有独立的价值,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并根据新的历史观对共产主义作了科学的论证。以下是我的读后感,因为理论水平有限,其不足之处恳请刘老师斧正。 本节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交往形式)、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市民社会)及社会革命、人民群众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并运用这些范畴系统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第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的出发点。唯心史观把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的范畴、观念作为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唯物史观则把人类的物质生产作为历史发展出发点。如何确定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直接影响能否正确认识极其复杂的人类社会有机体,能否客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 第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历史的每一阶段发展和特殊的性质。生产方式规定了历史的每一阶段的生活条件,决定了其发展和特殊的性质。

第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恩格斯“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回答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五,一定的生产力和积极参与反抗旧社会活动的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一定的生产力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前提。 以上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中关于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下面谈一下本人在通读之后,结合社会现实所作的思考。 生产活动是一个人存在的最根本、最具决定性的活动,生产活动的吞噬性应该为每一个立志献身精神生产的人所警惕。即便是精神生产活动,其生产方式也能左右生产者真正的生命样态:服务于商业文明、听从于文化学术体制的精神生产与大工业生产一般无二;码字的匠人与码砖的匠人殊途同归。 “交往”概念的使用蕴含了比“生产关系”概念更丰厚的内涵,它涵盖了生产关系仅仅侧重物质生产活动中的关系的内容,又体现出单个人、社会团体以及国家之间在物质生产和交换、市民社会的交际、文化精神领域的交流等层面的关系,启发了哈贝马斯的以“交往行为”为核心概念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中有尚未被充分认识和挖掘的理论意义。 国家代表的不是单个利益也不是全体利益,而是共同利益。单个利益通常被外在的力量轻易抹掉,许多不同的单个利益又构不成全体

马克思传读后感1500字

马克思传读后感1500字 范文一 红岩上红梅开,万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每次听到这首《红梅赞》,我就不禁会想起《红岩》这本红色经典名著。 《红岩》通过描写许云峰领导工人运动,江姐、双枪老太婆开展华蓥山武装斗争,成岗办《挺进报》等情节,展现了共产党领导下国统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方兴未艾、此起彼伏的盛况;同时又以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两处国民党特务的秘密监狱为背景,讴歌许云峰、江姐、成岗等共产党人在被捕后,面对国民党特务的严 刑拷打、威胁利诱毫不动摇,坚决保守党的秘密的高尚 情操。 最令我难忘的一幕是江姐被捕后,特务用粗长的竹 签钉入江姐指甲缝间进行逼供的情景:十指连心,考虑 一下吧!说不说?没有回答。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 沉重的黑色阴影。钉!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读到这里,我不禁 泪流满面:特务们残暴得令人发指,而江姐又是多么的 坚贞顽强!面对敌人的拷打利诱,面对狱中生活的艰难困

苦,江姐等可钦可佩的勇士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顽 强地与敌人抗争。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 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 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遇 到一点小挫折,便泄气了;学习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儿,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还小着呢。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 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 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 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范文二 二十多年前,萧灼基教授送我一部佳作《恩格斯传》。那时他对我说,撰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传记,是他在中 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时定下的心愿,那时只是完成了一半,还要继续写另一半,就是马克思的生平传记。今天,他终于如愿以偿,《马克思传》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了,对他五十多年来坚持不懈、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语)的执着精神深感敬佩。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 读书笔记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首先,我想说非常感谢老师能够让我们去读一些有思想深度的书籍。因为在大学里面,现在能够静下来读书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尤其是在崇尚快速阅读的今天。于电子书籍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忽视了纸质的书籍,导致书卷气变成了电子气。而老师则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可以尽情徜徉在书籍的海洋,接受优秀思想的熏陶,尤其是接受我们这种扛旗专业的学者们独特思想的熏陶,而我阅读的《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正是这样的书籍。 其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一定学好扎实的理论知识,尤其是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方法上,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阅读马克思主义文章经典,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在教育活动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是放在首位的。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各种社会问题几乎同时呈现出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文化碰撞,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这就可能带来大学生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迷茫和模糊现象。针对此情,我们就应该加强思想政

治教育,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正确对待学生的合理诉求,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在阐述我的《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这本书之前我想谈一谈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本书。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马克思之后,之后代表了未来,未来有无限可能,我也坚信未来的马克思主义一定会更加美好。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安葬仪式上说: “马克思一生作出两项伟大的发现,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产阶级社会的运动规律,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是‘科学巨匠’,但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这是马克思的的成就,那么外国学者如何看待马克思了?这本《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的作者英国的学者戴维·麦克莱伦同意也写了一部非常有名的书《卡尔·马克思传》。《卡尔·马克思传》一书中就谈到了在马克思去世以后马克思主义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提出了在当今世界上依然影响最大的依然是马克思主义: 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这样一种语言:数以百万人用它来表达自己对更公正的社会的希望。作为反抗的工具,马克思对宗教的描述给很多从中看到自己使命的

《马克思传》读后感1000字对比

《马克思传》读后感1000字对比 引导语:《马克思传(精)》基本上按照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历程安排章节,但又不完全 拘泥于时间顺序,而是把一些内容相关的事件和活动适当集中,下面请大家看看《马克思传》读后感1000字对比,希望大家可以多参考。 拿破仑说过一句话:“剑鞘属于法国,剑刃属于我自己。”欲望一定要有,不然人类 就不会进步。只是欲望不能没有止境,否则就会像拿破仑一样——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过 拿破仑知难而上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这样一个个困难就会被我们克服。 堂吉诃德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最后付出了应有的代价,看书不能太沉迷了,否则就 会走火入魔,控制不住自己,我们千万不能这样。 贝多芬的坎坷经历是大家无法想象的。三十年的耳聋,还能坚持写作,他有多大的毅力。他喜欢与音乐为伴,与大自然为友,是它们带给了贝多芬生活的勇气,是它们给了贝 多芬优美的乐章。 书中描写马克思孩童时代的情况就很少。她的姐妹们说马克思早先的时候是“令姐妹 们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们当作他的马从特里尔的马库斯上坡上‘驱赶’下来,更坏的是,他坚持让姐妹们吃他用肮脏的生面团做成的而用更肮脏的手拿着的‘蛋糕’。 她们毫无怨言地忍受着‘驱赶’、‘吃蛋糕’,因为卡尔将会讲故事来酬劳她们的顺从”。看到这里,我就觉得好好笑。原来马克思小时候这么顽皮,甚至还有点邪恶,让姐们对他 又爱又恨。但不可否认,他也的确很聪明,知道如何让投其所好。要明白,让他人顺从自 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这段话中,我也猜出马克思小时候一定读过很多书。因为肚 子里有东西,才讲得出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调皮、聪明、爱读书,我想马克思小时候的 性格应该就是如此的吧!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80年代写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萧红小的时候,优美 感人,是萧红凭记忆写出来的,让人从书中感受到旧社会人们的生活是多么艰苦、寂寞。 看过不少叙述和回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书,如李卜克内西的《回忆马克思》,梅林的《马克思传》,每一次阅后都像火炬燃起心中的干柴,周身充满了无可比拟的热量。 舍友们关于爱情的讨论也接近了尾声。她们终于统一意见:爱情是不可以等待的,无 论男女对爱情都有主动权,如果你发现了爱情就必须勇敢的去追求。对啊,就向新月还有 梁冰玉,在她们身上没有爱的怯弱,没有时代的被动。她们算是勇敢的。 今天,我又看了一本比前二本更完整,更充实,更能反映了马克思的著作,这部书好 像一组反映伟大导师的照片,我看见,一个伟大导师的成长过程,他抛弃了教援和法学专业,为了研究现实,他投身于革命实战,他摈弃了鲁格的“空想主义”,为了“贫民”, 他呼出了“向大地宣战”的口号,他没有给他的母亲带来幻想的葡萄园,为了磨锋他战斗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读书笔记专业课程:·藻类学、真菌学、植物地理学·人类学·生物工程和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生物经济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物理学·高等植物的植物学和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学·发育生物学与胚胎学·生态学(所有的课程授课语言都是英语)·昆虫学·进化生物学·基础和应用生物学·普通生物化学·遗传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于1857年8月下旬,它是马克思为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又陈《资本论》的初稿)而撰写的一篇导言。《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直到1902年才在他的遗稿中被发现。1903年考茨基把这一手稿用德文发表在《新时代》杂志上。 一、写作背景 1857年爆发了席卷欧美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当时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现在发疯似的通宵总结我们的经济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导言》的写作目的:一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二是为了批判当时国民政治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还有巴师夏、凯里等庸俗经济学。他们一方面把物质生产看

作是与社会性质无关的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下的生产;另一方面有割裂了生产与分配等关系,把分配说成是随心所欲的事情。马克思在《导言》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错误观点,认为物质生产总是在一定社会性质(生产关系)下的生产,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是物质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是这四个环节的起点,并以生产为出发点论述了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的一般关系。《导言》对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还作了专题论述。 二、内容提要 这是一篇没有写完的导言,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1、生产;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3、政治经济学方法;4、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关系。法的关系。家庭的关系。这里节选前三部分: (一)生产 这一节的中心是批判了国民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的错误观点,论述了物质生产社会性质,主要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对象和本题。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 政治经济学研究物质生产,就必须研究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生产关系),研究生产交换中的个人,就不能脱离社会

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原着选读》类的书一般都涵括了马克思、恩格思、列宁、斯大林、、、和当家的胡BOSS的着作。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后有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后有感 第一类是从外延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分为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引申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本人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列宁曾经从这个意义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他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引申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他们创立的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与不同时代特征和不同国家国情相结合提出的新理论。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此种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类是从内涵角度,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作出不同的界定。第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世界观体系;第二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第三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第四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第五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应该说,五种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界定都有其合理的一面,都

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本质,但是任何一种界定都是对另一种界定的否定,都带有片面性,从而也就难以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我个人比较赞同从整体性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是一个整体,按照列宁的说法,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而且三个组成部分是一块整钢,将任何一个部分割离出去都会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尽管人们对列宁的这一说法有一些不同看法,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内容的确还包含许多丰富的因素,但总体而言,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说法能够一定程度上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 需要指出,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时,其组成部分与涉及的学科是两个问题,如果将两者混为一谈,人们立即就会质疑,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还应该包括政治学、社会学,甚至还包括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如此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了无所不包的知识大杂烩,而且潜含着使马克思主义面临被肢解的危险。早在1980年,海尔布隆纳就在其著作中批评说:“从一开始,马克思信徒们的著作的一大特色就是把马克思的著作加以可悲的分割,对其作出了种种相互抵触的解释。而在最近这些年来,这种分

马克思传读后感

卡尔.马克思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奠基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努力.在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参与实际的法律宣传,并结合经济案件追索"支配人们行动背后的力量".逐渐接近社会历史领域里的真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以及剩余价值的发现. 在时代风云变迁中,马克思迅速地从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并且与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划分开来.他先以青年黑格尔派的立场参与当时的思想解放,在反对封建王权的同时看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和无产阶级的无助.决心为正义者寻求国际解放的道路.当他制订出了自己的世界观的纲领后,就进行了最全面的科学研究,全面探究了有史以来直到十九世纪的全部文明史,透彻地发现了只有阶级斗争才能使得人类走上解放,只有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进化才能推进社会经济形态演进.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是他哪个时代的巨人.为着革命理想,为着科学革命,他舍弃了个人生活的幸福.为了工人的八小时工作权利,他自己却长期每日工作十六小时.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他都加以批判地继承,都批判地考察过.所以,2000年他被英国媒体评选为千年思想家,是当之无愧的. 马克思留下了50卷的著作.是一个思想史宝库.取之不尽.福泽后世.21世纪的人,有充分理由继续信赖他,遵从他,模仿他.把他开创的思想解放事业继续推进下去. 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个19世纪是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他的知名度绝对不亚于毛泽东,他之所以伟大,归咎其理,莫过于思想的伟大. 我个人从来不崇拜任何人,我只欣赏那些伟大的人,因为他们有伟大的思想,从这些思想当中,能够得到我所要的,从而形成我的思想,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爱情,生活,事业,等等.这些是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终归也将是必然因素. 童年时代的马克思就可以看出来是带有极强的个性,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在和女孩们的相处中处于领导地位,这也导致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显得高傲,他成年后强势的作风应该也源于此. 任何时候教育都是对人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纵观马克思的成长,教育对他的影响尤为重要,从开始他的父亲及朋友居佩 尔牧师在宗教方面对他的影响,其理想主义的态度,反映到后期形成的共产主义理论,即便到现在,我个人仍然认为这是超理想主义的,也是超现实主义的.而后在大学里面对文学诗歌的极度狂热,奠定了他对爱情的态度,也是我所欣赏的,其实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本为矛盾的融合体,我指在爱情当中,好歹,马克思把这两者很好的统一了,最后趋于理性,于是他得到了他心爱的人.这一点,他必须感谢他父亲和爱人对他的不断鞭策. 关于爱情,马克思晚年的生活很大程度受到了影响,在失去燕妮之后,这其中饱含着他对爱情的浪漫主义情怀,他对爱人的理解与支持的需要,他对爱人的思念,人是不可能孤独的活在这个世上的,因为思想是不能孤独的.我想在马克思的爱情形成阶段是受浪漫主义影响,而在真正得到爱情和爱情生活当中理性占了上风,因为他似乎一直忙于事业,忙于理想,然而最终他回归了,是在失去爱人之后,这也表明,骨子里面他仍然是一个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爱情始终应该是浪漫的,虚无缥缈的,而不是理性的现实的.但是追求爱情的过程和本身却可以是非常理性的,否这将失去爱情. 马克思生活上的窘迫其实源于他对金钱的态度,其实也反映了他的个性,他不善于理财,因为他认为金钱不重要,懒得花心思,也因为他豁达的性格,不拘小节的作风.但生活的压力没有使得他在工作上有任何的退缩,执著的追求,使他可以从容面对任何困难,他的不断抗争本身就是非常伟大的事情.与其想到今天的我们这个社会,其实压力依然很大,但至少没有窘迫到那个年代的地步,我们有更好的条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去改变,去创造,去抗争.在资本横流的这个社会,保持对物质的正确态度是非常关键的,应该由思想去创造物质,而不是物质决定思想,这个观念好想有点唯心了.但至少是我对金钱和理想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3000字

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旗帜,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 主义哲学相关的一些著作,我受益匪浅,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对世界认 识的 精辟深刻,他对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我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 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 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 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 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 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 所以人总是要死的。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 的。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 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 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 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 (存在) 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 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 “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 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 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 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 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 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 义印象。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 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 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 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人类开始从狭小的 个人空间中走向一种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频繁的信息化时代。偶然性的因素正 在增多,必然性的说教越来越得不到认同。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时代,人 们谈理想,谈人生意义,所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必然领域:真理的,价值所 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现在的人还相信这样的永恒世界 恐怕不多了,那么人生到底怎样才有意义呢?(面对着必死的人生)我的回 答是:活在真实的偶然中,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体验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 个世界的样子。没有必要去相信这个世界必然要发生什么一一因为那是虚假 不可信的一一,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种所谓永恒不变的真理一一因为根本没 有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实而已,在生活中被 偶然的揭示出来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读了马克思 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 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

《马克思传》读后感

《马克思传》读后感 篇一 今年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得到了《马克思传》这本书,一时兴起花了一个多月看完了这本书,获益匪浅。马克思不再是书本上的马克思,不再是一种思想,他只是一个人,一个平凡无奇却又让人敬仰的人。下面让我来带大家更深入了解马克思。 从小到大,我就被灌输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的马克思是多么的伟大。总觉得他是那么高高在上,是我们无法所触碰到的“圣人”。然而,看了这本书,才发现马克思是如此的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他也是一个在正常不过的人,和我们一样吃喝住行、有恋人朋友家人、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 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爱情,生活,事业,等等。这些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终归也将是必然因素。总体印象,马克思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一个“自由撰稿人”,而且很多时候在“不太宽容”的“论战”中,他与报纸、刊物结缘,以此为阵地,发表自己的生活见解。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学习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也说:“没有知识从来也不能帮助任何人”。他在伦敦最初十年间,即使生活艰难,他也每天去图书馆如饥似渴的进行学习和研究。他所积累的知识非常渊博,包括经济学、法学、宗教学等各个领域,

他也熟识德、法、英三种语言。他之所以能掌握如此多的知识,除了天资聪颖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勤奋拼搏、对知识的忘我追求以及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这种严肃的学习态度、惊人的学习毅力、刻苦的学习精神贯穿他的一生,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同时看到了一个为实现个人理想而忘我工作的革命导师。事业中的马克思是执着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他在中学时就确立了自己服务人类的个人理想。从此在漫长的斗争岁月中他积极努力奋斗。即使被国家政府驱逐,生活穷困,颠沛流离。他在批判的同时,他也不断的吸收、改进。他曾说:“我还有这样一个特点:要是隔一个月重看自己的东西,就会感到不满意,于是又得全部改写”。法拉格曾回忆说:“马克思对待著作的责任心,并不亚于他对待科学那样严格。他不仅从不引证一件他还未十分确定的事,而且在他尚未彻底研究好一个问题时,他也绝不谈论这个问题。他绝不出版一本没有经过他仔细加工和琢磨过的作品。也不能忍受把为完成的东西公诸于世的做法。”严谨治学是人类的崇高品质和优良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然而,整本书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马克思的那些个理论著作,为革命胜利奋斗的不懈精神,而是马克思这个人的本身。他原来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他和我们一样有缺点。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一旦他有了钱的话),不善于理财,对生活的安排显得没有条理,房间里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马克思酗酒、打斗,因此曾被学校关禁闭;作者甚至认为,因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书笔记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书笔记 李大钊是我国最早了解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是马克思中国化的奠基人,为我国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理论,他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的专研和独到的见解,对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具有主要意义。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马克思思想迅速传播到全世界,李大钊对此进行认真的研究,通过马克斯主义理论,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紧扣社会主义的本质,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 作为中国很有远见的一位学者,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着非同寻常的认识,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观,“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一切社会上政治的,法制的,伦理的,哲学的,简单的说,凡是精神上的构造,都是随着经济构造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称这些构造为表面构造。他却可以决定人类的精神、意识、主义、思想、使他们必须适应他的行程。”从此可以看出,他认为,经济变动与人们的思想变动有着联系。人们的思想、意识、对社会生活各种变化产生的影响。可以说,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内部的变化具有直接的关系,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与马克思思想的唯物史观趋于一致。 “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做不到的”这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先驱者,俄国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这一理论更加注重。他认为“只相信经济的革命,恐怕用不能实现,就能实现,就不知迟了多少时期”他把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上的一切活动和变迁全为人力所造。他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可以为我们树立良好的社会观和价值观,他指出历史不是一个人建造出来,而是人民群众赐予的,因此,如何影响当下的人民群众是很个艰巨的任务。 “农民阶级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思想认为工人阶级是革命的主要力量,而我国有70%以上的农民,工人阶级规模相对较小,而马克思思想忽视了农民阶级在变革时的作用,李大钊并没有恪守规矩,他深刻认识到了农民对革命的重要性。为了让农民提高参加革命,应该给予土地利益,保障的他们权益,这有利于让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李大钊同时也认识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强调加强对农民的国民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这有利于引导农民参加革命运动,最大规模的发挥反帝反封建的体制。 什么是社会主义?李大钊强调中国社会主义将会有自己独有的特性,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他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一切生产事业都归国营,这对我国以后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提出社会主义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观点,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无产阶级更容易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和资本的主义的民主的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社会主义的民主更加符合民意,更好保障人民的权力和公平。 李大钊作为马克思思想传播者,他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可行性,如何在中国发芽,要深深的与中国当时的国情相结合,他通过不断的摸索,重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使马克思更快的在中国成长,对中国近现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他的马克思主义观如何中国化的魅力所在。

《马克思的故事》读后感(精选多篇)

《马克思的故事》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马克思的故事》读后感 《马克思的故事》读后感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要讲的是马克思所拥有的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精神。马克思不仅是一位坚持不懈,勇敢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人,而且是一位懂得感恩的人。 未读《马克思的故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马克思生活中曲折与艰难。读了之后,我才发现不管生活如何为难他,他都能够在逆境中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马克思这样的伟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离我们有些遥远,但是,我接下来要讲的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有着同样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恒心,对其母亲的孝心令人敬佩和感动。故事中的主人公叫***,现年62岁,是**镇**村极其普通的垃圾清运人员,在工作时间里,他和别人一样,踏实的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但是,除了工作以外,他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在漫长的20余载岁月中,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于年老母亲身旁,给予母亲无微不至的照料。他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村里人的称道,实践了中华民族尽孝的传统美德,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子"的典范形象。照顾老人一两天并不困难,难得是二十年如一日的照顾老人,而***就是这 样一位有恒心、有孝心的人。陈玉生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去世,全靠母亲独自抚养他们兄弟姐妹4人,艰辛可想而知。今年母亲已经是96岁的高龄,行动不便了,有时甚至会大小便失禁。陈玉生面对这样的困难丝毫没有退缩,反而照顾的更加卖力与用心。 马克思的奉献精神令我们叹为观止。马克思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时,过的是流亡与贫困的生活。他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被普鲁士政府、比利时政府、法国政府驱赶。由于生活贫困,他们的孩子早早夭折了,他为无数家庭谋福祉却独独忘了自己,长期的超负荷写作和工作让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已,但稍微好点了他便开始工作。他之所以那么努力是希望每个人都过得比自己好。在陈玉生身上我们也能发现到他的奉献精神。 老年人的肠胃虚弱,消化不良常有发生,陈玉生为此十分注意饮食,为了母亲的健康,他毅然改掉了自己多年嗜辣的习惯,每天都亲自要把饭菜盛好端给母亲,一天三顿,一年365天,天天如此。每天晚上,陈玉生都要亲自为母亲洗脚、擦背、按摩。他懂得为母亲作出一定牺牲,一切都将母亲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他不仅在生活上将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更是顾及到了母亲的心理上和情感上的需要,上了年纪的人总会希望自己儿女、孙子女围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陈玉生每逢周末一定会叫上女儿、女婿带上外孙来和母亲过周末,或请来兄弟姐妹一家,大家一起陪老

关于马克思的读书笔记

关于马克思的读书笔记 【篇一:马克思读书笔记】 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所想 这位思想家在他所处的时代中,不同于虽有思想却不科学的空想家,也不同于虽然哲理深邃、但政治守旧的学问家。他厌恶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鄙视逃避斗争/躲进书斋/像藏在乳酪里的懦夫。早在1845年,他就写下了“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名言。他赞赏但丁的“走你的路, 让人们去说罢!”但是他自己独辟蹊径, 率先走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崭新道路, 毕生致力于科学地解释世界和革命地改变世界。 马克思“他是科学家, 但是他首先是一名革命家。 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他所从事的不是以往那种政权到手就大功告 成的政治革命, 而是无产阶级以改变旧世界, 创建新世界, 实现共产主义, 解放全人类为历史使命的伟大社会革命。它包括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环境与人的一系列改造, 其间执政与管理、建设与改革、物质 与精神、一国与国际相互关联而不可割裂对立,是一个世界性的不断 发展而又区分阶段的漫长的历史进程。马克思正是站在这一高度, 认 定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的科学, 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 的革命的力量。他是先进阶级的卫士, 又是新型革命的导师, 他从根 本上不同于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袖,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革命家, 以及在工人中活动的密谋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 当然也不是为大家 所解读的民主派、人道主义者、和平改良主义者以及自由个性主义者。他是站在时代大潮和先进阶级的前列的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的“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的经典理论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 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物质生产力是推动人类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社会革命的时代的到来,代表着先进 生产力的阶级就要崛起从而推翻代表和维护现存生产关系的阶级, 摧 毁旧的基础, 从而解放生产力, 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社会革命或社会 前进的根源,,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引起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揭示了生产力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证明了有阶级存在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马克思传读书报告概括劳动论及其发展史

马克思出生于1818年的德国普鲁士邦莱茵省特利尔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充斥着马克思的整个人生,尤其是工厂这一新型组织形式的出现改变了劳动分工,生产速率和生产关系。生产力迅速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导致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迅速上升。少数的资本家占据社会绝大部分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而大部分的劳动者占据极少量的生活资料。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劳动价值论便是这一特定历史的产物。 19世纪初,在德意志,全国只有极少数工厂,到1848年德意志的产业革命之后,仅普鲁士一省就拥有大小工场和工厂7.8万家,雇佣工人55万人。于此同时,法国经历了产业革命,工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人数众多的现代工人队伍。并且,在1835年,巴黎出现了一些以工人和手工业者为主的秘密基地。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生活状况极度恶劣,与资产阶级进行过多次斗争,19世纪初,德国西里西亚的工场主为了同英国商品竞争,便用压低工资的方法降低成本,这成为了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的导火线。起义虽然被镇压,但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如何对待刚刚兴起的工人运动”的问题。四年之后的1848年,在法国巴黎爆发了六月革命。法国的制宪议会在六月革命前拟定的最初宪法草案中,还提到“劳动权”;但随着六月革命的失败,工人阶级的实力大大降低,其后制定的共和国宪法,“劳动权”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享有社会慈善救济权”。不得不提的是“劳动权”,它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参与社会劳动和相应报酬的权利。但是“享受慈善救济权”,把工人的劳动应得的工资转变成为一种救济的生活资料。在资产阶级的统治下,其实“劳动权”是一种根本不能实现的善良愿望。工人运动逐渐从自分散、自发的斗争发展到有组织的行动,最后纷纷失败。尤其是1848到1849年革命的失败和随之而来的反动统治,工人组织和革命领导人纷纷遭到迫害,革命一度陷入低谷。但是庞大的工人基础仍然是无产阶级的潜在力量,组建一套适合工人运动的理论指导体系成为马克思努力一生的目标。 对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贯穿马克思的一生。无论是青年黑格尔派还是各种神学教派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他们把工人的贫困归咎于工人阶级本身,青年黑格尔抹杀工人阶级创造的劳动价值,宣扬工人不具备历史使命;而神学教派宣扬工人生来就是罪孽之人,需要不断受苦劳动才能赎罪。马克思对这两种思想极度厌恶,并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受拥有一切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极度剥削的工人,

马克思读书笔记

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所想 一八八三年三月十四日下午两点三刻, 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卡尔·马克思逝世于伦敦的工作室。三月十七日, 在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举行了马克思遗体安葬仪式。如今长眠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早已被世人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位停止了思想的人的思想,却早已传遍全球各个角落。 这位思想家在他所处的时代中,不同于虽有思想却不科学的空想家,也不同于虽然哲理深邃、但政治守旧的学问家。他厌恶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鄙视逃避斗争/躲进书斋/像藏在乳酪里的懦夫。 早在1845年,他就写下了“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名言。他赞赏但丁的“走你的路, 让人们去说罢!”但是他自己独辟蹊径, 率先走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崭新道路, 毕生致力于科学地解释世界和革命地改变世界。 马克思“他是科学家, 但是他首先是一名革命家。 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他所从事的不是以往那种政权到手就大功告成的政治革命, 而是无产阶级以改变旧世界, 创建新世界, 实现共产主义, 解放全人类为历史使命的伟大社会革命。它包括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环境与人的一系列改造, 其间执政与管理、建设与改革、物质与精神、一国与国际相互关联而不可割裂对立,是一个世界性的不断发展而又区分阶段的漫长的历史进程。马克思正是站在这一高度, 认定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的科学, 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他是先进阶级的卫士, 又是新型革命的导师, 他从根本上不同于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袖,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革命家,以及在工人中活动的密谋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 当然也不是为大家所解读的民主派、人道主义者、和平改良主义者以及自由个性主义者。他是站在时代大潮和先进阶级的前列的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的“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经典理论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物质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社会革命的时代的到来,代表着先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