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混凝土界面剂及界面处理总结报告

新老混凝土界面剂及界面处理总结报告
新老混凝土界面剂及界面处理总结报告

新老混凝土界面剂及界面处理总结报告

1概述

1.1背景

当大型混凝土工程进入老化病害期之后、新建混凝土工程中的新老混凝土界面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时,需补强加固。混凝土结构加固修复工程通常包括结构检测与鉴定评估、加固设计与施工等多个环节,涉及材料、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常用的加固方法有:粘钢加固、加大截面加固、外包钢加固、预应力加固以及碳纤维(CFRP)加固等,这些方法已被列入国家标准,其中加大截面法是最为传统的一种加固方法,具有成熟的设计和丰富的施工经验,工程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水利工程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以及建筑工程中的梁、板、柱、墙和一般构筑物等多种混凝土结构的加固,但该方法中涉及新老混凝土的粘结面的问题。新老混凝土的粘结性能之所以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水利工程中如溢洪道,交通运输工程方面的机场跑道、桥梁面板以及混凝土路面等大面积混凝土的补强修复,是在老混凝土表面补浇新混凝土,这种方法成功的关键是新老混凝土的粘结质量。

1.2研究现状

对于新老混凝土粘结状况的研究较多,大多集中在界面剂的种类、界面处理、界面剂的耐久性、界面部位、测试方法、龄期、新混凝土的性能、界面干湿状态等方向。

①界面剂的种类:新老混凝土界面目前作为工程使用的黏结剂按组分可以分为无机类和有机类。

类型内容

无机类硅酸盐类、磷酸盐类、其他

有机类环氧树脂及改性环氧树脂类、丙烯酸酯树脂类、不饱和聚酯树脂类、

聚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硅树脂类、其他

②混凝土的表面处理方式:进行新旧混凝土粘结补强加固时,老混凝土的表面状况被认为是影响粘结性能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浇筑新混凝土之前,应对老混凝土粘结面进行处理,使之形成坚固完整、干净、轻度粗糙的表面,以得到较好的粘结面。在新旧混凝土补强加固实践中,己研究并应用了一些方法对新旧混凝土粘结界面进行粗糙处理,如:人工凿毛法、高压水射法、机械刻痕法、喷砂法、喷气法、气锤凿毛法、化学腐蚀法等。

③粘结方位:补强加固时,新旧混凝土的粘结方位对粘结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侧补试件的劈拉强度明显高于上补。在采用老混凝土表面凿毛和界面剂的条件下,斜下

补试件的压剪强度明显高于斜上补,劈拉强度也高于上补。

③龄期:新老混凝土的粘结性能随粘结龄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粘结初期,粘结强度随粘结龄期的增长而增加,达到一定时间后,粘结强度又会随着粘结龄期的增长而降低。

④新混凝土的性能:在老混凝土表面补浇新混凝土时,除使用界面剂外,还应使新浇的混凝土比老混凝土高一个强度等级,以减小新混凝土的收缩,降低收缩应力,保证新老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采用低收缩、低徐变、高强度、低孔隙率的新混凝土,是获得良好粘结面的关键。另外,在新浇筑的混凝土中加入碳纤维、钢纤维和尼龙纤维,或采用预铺骨料混凝土等,均可不同程度地减少新混凝土的收缩。

⑤粘结的耐久性:粘结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包括抗冻性、高温性能、抗渗性、抗疲劳性能。研究表明,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劈裂抗拉强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特别对先粘结后冻融试件的劈裂拉强度受冻融循环的影响尤为明显。引气剂可明显提高新老混凝土粘结面的抗冻融性能,对所试验的试件,在同样的条件下,其抗冻融性能可提高一倍。新老混凝土粘结面的渗透性大于新、老混凝土本体的渗透性,粘结面是其渗水的主要通道。

⑦界面干湿状态:界面干湿状态会影响界面结合强度,干燥状态对新旧混凝土结合最为有利。对于湿饱和界面,在与修补材料结合时容易在界面处形成水分集中,从而降低了界面结合强度。当界面干燥时,界面处集中的水分被界面吸收,减小了界面过渡区的宽度,从而提高了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力。

⑧测试方法:主要为粘结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和直接抗拉强度试验。

1.3存在问题

水泥净浆(或砂浆)、膨胀水泥浆(或砂浆)、环氧树脂(或砂浆)、掺减缩剂的水泥浆(或砂浆)、掺活性材料及减缩剂的水泥浆(或砂浆)、偶联剂+掺减缩剂的水泥浆(或砂浆)等,都有各自的优点。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或者效果不是很好、或者有毒害、或者施工程序较多、或者成本较高。

2界面剂种类及效果

2.1 界面剂的原理

从宏观层次分析,砼可视为粗细骨料颗粒分散在水泥浆基体中所组成的两相复合材料.从微观层次分析,砼结构的两相复合材料的分布不是均匀的,两相体本身组成也是不均匀的.硬

化砼中的某些区域是致密的,如骨料;而另外一些区域是高度多孔的.在贴近大颗粒骨料表面,

硬化水泥浆体的结构与系统中水泥石或砂浆的结构差别很大.事实上,在荷载作用下砼力学行为的许多方面只能将水泥浆-骨料界面视为砼结构的第三相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第三相,即界面区相,或称为过渡区相,代表着粗骨料与硬化水泥浆体的过渡区,过渡区围绕大骨料周围存在一层薄层,通常比砼的其它两相组成要弱,因此,界面区对砼力学行为的影响很大,界面的结构与界面的力学性能有密切的关系.新老砼的界面同样存在类似于整浇砼中骨料与水泥石接触的这样一个过渡区,而这恰拾是三相中最弱的界面层,原因在于:⑴由于老砼的亲水性,修补时会在老砼表面形成水膜,使结合面处新砼的局部水灰比高于体系中的水灰比,导致界面钙矾石和氢氧化钙晶体数量增多,形态变大,降低界面强度.且由于老砼的阻碍,新砼中的泌水和气泡积聚在老砼表面,不仅使得新砼局部水灰比更高,而且使得气孔和微裂缝在该区富集,显著降低界面强度.⑵水泥浆本身具有一定的粘结性,它主要用于包裹砼中的骨料,使之硬化成坚硬的水泥石.在新砼中的骨料经过充分搅拌、振捣,被水泥浆包裹,而新老砼界面处新砼中的骨料经过振捣可能挤压在界面处,使骨料与界面突出的石子、水泥石形成“点接触”,骨料堆积在老砼表面,阻塞了一部分老砼表面的孔隙和凹凸不平区域,使具有粘结性的水泥浆不能完全渗入孔隙中去,从而形成“缺浆”现象,界面处水泥浆不能充分浸润骨料和水泥石,而新砼失去一部分水泥浆,这样使得粘结界面处的新砼中出现空隙,影响了新老砼的粘结强度.⑶整浇砼中骨料体积小、多棱角、骨料表面粗糙,使水泥石可嵌固在骨料表面的凹坑中,机械咬合对宏观粘结强度起主要作用.从微观上看, 它增加了有效的真实接触面积,粘结力也会大大增加,同时,骨料表面的凸起对界面区结构有增强作用,并能改变界面裂纹扩展方向,使裂纹扩散“路径”曲折,也能消耗部分能量.而新老砼界面处的骨料和硬化水泥石形成一个“面”,象一块表面比较平坦的“大骨料”,而这块“大骨料”与整浇砼中的骨料相比不但体积大且只有一个“面”,且这个“面”很平坦无法改变裂纹扩展方向.在新老砼界面处骨料相对集中,裂缝、缺陷产生的几率较大,新老砼界面承载能力进一步被削弱. 使用界面剂主要是从物质结构层次方面着手,使新老砼接触的界面区结构得到加强.界面剂喷涂在老砼表面后,一方面能够很好地渗入其表面的孔隙,与老砼形成良好的结合,另一方面又与部分新浇砼产生化学结合,从而提高了新老砼的界面结合力.

综上所述,界面剂的所起的作用主要为:①可能性的吸收在新老混凝土界面和空隙中富集的CH和钙矾石,在老混凝土表面孔隙和界面形成对界面粘结强度有贡献的水化产物。

②减小新老混凝土界面的空隙来增加粘结强度,比如能更好的优化新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粘聚性,采用微膨胀水泥来抵消因收缩而产生的空隙。③增大新老混凝土之间的粗糙度,使得界面紧密接触,增大粘结强度。

2.2 界面剂的种类和机理

一般情况下,界面剂应满足如下要求:弹性模量与混凝土接近,热膨胀系数与混凝土接近;在修补混凝土存在的情况下能固化,干燥收缩比砂浆或混凝土小。

界面剂厚度与粘结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粘结剂的最大涂刷厚度不应超过3mm,

以.0.5mm一1.5mm为宜。

Ⅰ水泥净浆类:界面剂水灰比与新混凝土相同。粘结性能一般,但较为经济。

Ⅱ掺入膨胀剂的改性水泥净浆:U型膨胀剂,简写UEA,它是以硫酸铝、氧化铝、硫

酸铝钾等为主要多种膨胀源,其为较常用的膨胀剂。当其与水拌和后,生成大量水化硫铝酸钙,即钙矾石.钙矾石在胶粒间以辐射状生长,细微的钙矾石晶体进入了旧混凝土粘结面上的孔穴,这将提供一种销栓力,宏观上提高了新旧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由于钙矾石的形成,界面剂产生一定的体积膨胀,两侧的新旧混凝土对界面剂的膨胀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使水泥浆

中更多的水泥颗粒与老混凝土表面相接触;若膨胀较大,粘结面在限制其膨胀的同时,受到压力作用,这种压力作用将增加集料与水泥浆的机械咬合力,因而增大集料与水泥浆的界面粘

结强度;界面剂产生膨胀可以消除或部分消除新混凝土的体积收缩对粘结的不利影响;这些都有利于界面处粘结强度的提高.

Ⅲ掺掺合料的改性水泥浆:掺合料一般为粉煤灰和硅灰。粉煤灰的粒径较小,能够填

充界面处混凝土的细小微孔,减小“点接触”造成的缺陷,而且粉煤灰有火山灰活性,在后期可提高界面处的强度。硅灰是一种具有活性的矿物掺合料,与水泥水化生成的Ca(OH)2能发生二次反应,生成C-S-H凝胶.界面剂中的硅灰可与旧混凝土表面的Ca(OH)2发生反应,提高了新旧混凝土之间的化学作用力;由于二次反应的发生减少了界面区中大晶体的数量,同

时生成的C-S-H凝胶填充于水泥石的空隙中提高了界面区的密实程度;C-S-H凝胶的形态是毛刺状,向外辐射生长的,可以长入旧混凝土表面的微裂缝中,由于硅灰的二次反应作用,掺

硅灰后较不掺硅粉的可以生成更多的C-S-H凝胶,提高了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

Ⅳ掺聚合物胶粉的改性水泥浆:此处的聚合物主要指纤维素醚、可再分散乳胶粉、塑

化剂等有机外加剂,它们主要起到增稠保水作用,都能较好的优化砂浆的性能。聚合物乳胶粉由于含有极性基团如-OH、-COOH等,在与混凝土等无机材料接触时,这些极性基团便在

混凝土界面生成氢键,产生螯合等作用,从而使其具有优良的粘结性能。正是由于聚合物乳胶粉含有-OH、-COOH等基团,因此将聚合物乳胶粉添加到界面处理剂中,当水泥水化后,聚合物乳胶粉在整个无机材料中形成一个连续的有机高分子膜,与旧基材的接触面比较大,同时,聚合物所含的极性基团与基材表面的极性基团发生作用而大大提高界面剂性能。纤维素醚可以起到保水剂增稠作用,主要起到以下两种作用:一是防止界面剂在施工过程中失水过快,

导致水泥水化不完全,从而影响性能;二是增加界面剂的粘性,使界面剂易于附着在基材表面。

Ⅴ掺聚丙烯纤维、碳纤维等纤维改性水泥浆:聚丙烯纤维水泥浆可以降低界面剂的收缩,这样减小因界面剂收缩而产生的应力。掺入聚丙烯纤维后,聚丙烯纤维分散在水泥浆体中,形成网状结构,阻碍混凝土在破坏时产生的微裂纹的扩展,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新旧混凝土之间的咬合作用,从而提高了界面结合强度。而碳纤维相对来说效果较差,因为碳纤维属于疏水结构,与混凝土的粘结力较小,起到的作用较弱。

Ⅵ在水泥浆中掺入外加剂:如消泡剂、分散剂、防水剂:当掺入聚丙烯纤维、聚合物胶粉时,加入分散剂能较好的将其分散,有效的增大它们的作用。加入消泡剂可以防止界面剂气泡较多而产生粘结力学性能下降。同时外加剂的掺入可以提高界面剂的流动性,可以增大界面剂与新老新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增大粘结力。

Ⅶ以超细硅酸盐水泥代替普通硅酸盐水泥:超细硅酸盐水泥相比于普通水泥来讲,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更完全的水化,故而强度高于普通水泥,这样作界面剂时便可以提高界面剂的强度。

Ⅷ在水泥净浆中掺入聚合物乳液:可有效的改善水泥净浆的性能,聚合物乳液所形成的聚合物薄膜将起到较大的作用,增大新老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

Ⅸ有机类胶:环氧树脂,缺点一是脆性较大,韧性较差;二是耐热温度相对较低,使用温度一般不超出150oC, 故而需要进行改性处理。

重庆大学朱红梅指出,纯环氧树脂粘结界面机械性能不良,通过在树脂中添加偶联剂KH-550 来活化碳酸钙来提高其性能。随着碳酸钙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逐渐提高,当碳酸钙与环氧树脂质量比为5∶100 时出现了最大值。

通过对文献的总结,认为当采用水泥净浆,掺膨胀剂的水泥浆以及采用丁苯乳液的水泥

混凝土来粘结新老混凝土时,都能取得较好的粘结效果,其界面剪切强度都能达到整体混凝土剪切强度的75%以上。同时掺入一定量的聚合物胶粉,纤维均可提高粘结界面的性能。

3界面处理方法

在新老混凝土的粘结中,除了选用较好的界面剂外,界面的处理对于新老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整体来说,新老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主要来自机械咬合的作用,而界面的处理对此影响较大,在处理新老混凝土粘结问题时不容忽视。

人工凿毛法

该方法是实际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界面粗糙度处理方法,是用铁锤和凿子借助人力对旧混凝土粘结面敲打,使其表面形成随机的凹凸不平状,增加粘结面的粗糙程度。此方法的优点是施工技术简单,不需大型昂贵的机械设备,工程造价低。其缺点是不便于大面积机械化施工,且会在老混凝土粘结面产生扰动,形成附加微细裂缝。

高压水射法

此方法是用高压水枪对新旧混凝土粘结面进行冲毛粗糙处理。利用高压水枪的压力(100一25OMPa),控制其喷水速度、喷射距离和喷除速度,借助巨大的冲射力除去老混凝土粘结面的水泥石,使其表层的粗集料外露而形成凹凸不平的粘结面。该方法的优点是机械化施工水平高,施工速度快,对老混凝土的扰动小,处理凹凸均匀性好。但该方法所用的高压喷水设备昂贵,工程费用大。

喷丸(砂)法

喷丸(砂)法用喷射机向老混凝土的待处理面喷射不同直径的钢球,通过喷射机控制其喷射速度和喷射密度,可以得到能以平均深度定量描述的新旧混凝土粘结面的粗糙度,这样便于得到最为满意的表面粗糙度。

酸浸蚀法

酸浸蚀法是以一定浓度的盐酸与老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反应,来改善已经经过宏观粗糙处理的老混凝土界面的微细观粗糙度,该方法可以增加新旧混凝土接触面积,改善界面层微细观结构,从而显著提高粘结界面的机械咬合力和范德华力,大幅度提高粘结强度和耐久性。

以上表面处理方式中,工程中最常用的是人工凿毛法,效果最理想的是高压水射法。粘结界面的粗糙度往往能够反映粘结界面的处理程度,灌砂法简便易行,对于凹凸度均匀的粘结面,推荐采用灌砂法作为粘结面粗糙度的测试方法。

?有文献指出,先在老混凝土表面刷一层环氧树脂+砂,再涂以界面剂能较好的增大

粘结面的性能。

4界面剂耐久性

4.1 高温影响

200℃高温后的新老混凝土粘结劈裂抗拉强度较常温下降低26%左右,700℃时下降约95%。

4.2 抗冻性

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劈裂抗拉强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下降,特别是先粘结后冻融试件,其粘结面的劈裂抗拉强度受冻融循环的影响尤为明显,表现为粘结面的劈裂抗拉强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陡降趋势。

新老混凝土粘结面的剪切强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对先冻后粘结试件表现为冻融循环初期时的缓降和一定冻融循环次数后的陡降;而先粘结后冻融试件则一开始就表现为粘结面剪切强度随冻融循环次数呈急剧下降趋势。

5.总结

通过看文献总结如下:界面处理方式、界面剂、新混凝土类型等多因素对新老混凝土结合面有较大的影响:

处理方式:人工凿毛法,高压水射法以及环氧树脂+砂+界面剂。

界面剂:掺加膨胀剂的水泥净浆较为简单,性能也较好;掺加聚合物乳液的界面剂性能较优,但成本较高;可在水泥浆中适当掺加聚合物胶粉、纤维素醚等外加剂来改善性能。

新混凝土:可采用低收缩、流动性良好的膨胀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

关于新旧混凝土界面性能的探索

关于新旧混凝土界面性能的探索 李法冰,潘绍伟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610031) 【摘 要】 对新旧混凝土界面粘结破坏机理的几种理论,通过试验加以验证,证实新旧混凝土的破坏不同于整体混凝土,同时,对于界面剂在新旧混凝土粘结中的作用也做了试验,提出了现有界面剂的不足以及今后生产新型界面剂应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新旧混凝土; 粘结; 界面过渡区; 界面剂 【中图分类号】TU52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983(2003)06-0078-02 1 前 言 新旧混凝土的界面处理在建筑工程实践中是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在我国50~70年代由于混凝土理论及施工方法等不成熟,使得当时的建筑物留下了许多隐患,主,单方水泥用量增大;构件断面尺寸加大,配筋率增加钢筋间距加密,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温差裂缝以及蜂窝、麻面;加上外加剂氯离子、硫酸盐离子等,在酸雨和自然环境恶化作用下,加速混凝土结构腐蚀、开裂、剥落,加速了混凝土结构劣化。到90年代后期,这些隐患逐渐显露,因此这些建筑物大多需要加固维修,而加固维修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新旧混凝土的界面粘结问题。此外,现代混凝土施工中的后浇带等短龄期新旧混凝土界面问题也需要妥善解决。对于整体混凝土而言,主要承受压力,所承担的拉力很小,而修补后的混凝土在新旧界面粘结处也不应承担过大的拉力。由于新旧交接区的抗剪刚度发生突变,所以修补后的关键指标是看其界面处的抗剪能力,以及整体变形能力。对于一般建筑物界面区的抗剪能力至少要达到整体混凝土抗剪强度的50%左右,才可以认为修补是基本成功的;而重要的建筑物则要达到整体混凝土强度的70%左右,才能满足使用的要求,反之,则可能埋下更大的隐患。 由于界面区在旧建筑物维修加固中处于关键部位,因此,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对界面过渡区的特性进行了研究,试图从理论上解释界面过渡区薄弱的原因,寻找解决方法。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界面过渡区的破坏机理,进而以一组试验来加以印证,从而为解决这一问题找到合适的方向。 2 新旧混凝土界面区薄弱的理论原因 在进行新旧混凝土粘结试验及实际混凝土修补时,新旧混凝土有唯一的结合曲面。但,新旧混凝土破坏曲面不是唯一的,大部分情况下,会在原结合面附近或沿偏离结合面的区域破坏,这一破坏区域,叫做界面过渡区,它是新旧混凝土粘结后的薄弱区。 对于界面过渡区的破坏机理,目前有几种看法,而为 学术界大多数所认可的主要是下面两种观点。其中之一认 为界面过渡区的破坏机理与整浇混凝土的破坏机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其内部的潜在缺陷比整浇混凝土更严重。这是过渡区混凝土力学性能较整浇混凝土低的主要原因。 粘结区内部潜在的缺陷比整浇混凝土严重的多,造成这种严重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粘结面附近旧混凝土的强度劣化及粘结面凿毛处理时对老混凝土骨料的扰动; (2)粘结界面处新旧混凝土结合不良; (3)新混凝土浇筑不实及新混凝土本身固有的结构组织特性。 粘结区混凝土内部严重的潜在缺陷是造成粘结区混凝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其内部复杂的初应力(应变)。由于粘结区已受力的旧混凝土构成的应力与新浇筑时产生的温度应力、收缩应力等交织在一起,可能在粘结区混凝土中构成复杂的初应力。这些复杂的初应力和严重的混凝土内部缺陷,影响了粘结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界面过渡区的破坏机理不同于整浇混凝土,其破坏机理是由于界面过渡区本身的特点以及界面生成物造成的。由于旧混凝土的水泥已几乎完成水化而失去活性,因此,新旧混凝土的粘结主要由机械啮合力和范德华力产生,而不可能象整浇混凝土一样由水泥浆体产生强度并将骨料连接起来。通过一些SEM 照片可以发现,界面区中主要存在C -S -H 凝胶(水化硅酸钙)、C -H 晶体[Ca (OH )2]、Aft (钙钒石)、未水化的熟料及孔洞、裂缝,界面区中C -H 晶体数量多且晶体尺寸较大,而且孔洞较多,对界面粘结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这种观点认为界面过渡区具有以下特点: (1)界面过渡区中晶体比水泥浆本体中的晶体粗大;(2)界面过渡区中晶体有择优取向; (3)界面过渡区中晶体比水泥浆本体具有更大、更[收稿日期]2003-04-24 [作者简介]李法冰(1978~),男,硕士研究生,就 读于西南交通大学桥隧专业。 8 7 ?施工技术?  四川建筑 第23卷6期 2003112

界面剂分类及性能

界面剂 题目:界面剂分类及性能 编辑:郭太宗 关键词:界面剂液体界面剂混凝土界面剂挤塑板界面剂界面剂配方聚合物砂浆 【界面剂词解】 为促进(强化)两异类材料或两同类材料相临界面有效安全牢固粘结,

在其一方(基层)界面涂施的一种类似隐形的媒介材料,一般分为单组分型和双组分型两种类型。界面剂不能直观的或简单的理解为胶粘剂,它仅是一种处理材料表面为增加其它材料与基层材料粘结强度的媒介材料,这种材料可以认为是附加的或隐形的,更科学的应该叫它界面处理剂。

【界面剂类型】 较常用的界面剂形态一般分为:乳液型界面剂、粉末型界面剂两种。 【乳液型界面剂】 实际上是一种新型化学建材,它的作用是水泥砂浆粘结增强剂。此类材料是以水基高分子材料为主要组成,并加以其他助剂而制成。此材料与多种建筑材料如光滑混凝土、饰面砖板、挤塑板、聚苯板、岩棉板、聚氨酯面层、金属板、木材、玻璃、石材、陶瓷及塑料均有良好的粘结力,干固后其耐水、耐湿热、耐冻融、耐老化性能优良。在施工工艺上,即可干燥粘结,也可潮湿施工,因为水基胶种,又不污染环境和安全无毒,施工工艺简便,用料很省。特别对于新、老混凝土界面的结合优点尤为突出。这些特点使该材料在旧建筑物改造,建筑、外墙保温、装饰装修、防潮防水、构件修补等许多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 按其组成或使用部位应用习惯等又分为单组份和双组份两种,双组份产品需按比例掺加水泥等无机胶凝材料或骨料与胶液伴和后使用。

【粉末型界面剂】 由水泥等无机胶凝材料、填料、聚合物胶粉和相关的外加剂组成的干粉状产品,进入工地按比例掺水伴和后使用。 【界面剂指标】 JC/T907-2002《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指标要求 DBJ01-97-2005《居住建筑节能保温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指标要求

混凝土外加剂氯离子含量试验报告.docx

湖南中天土木工程检测中心混凝土外加剂氯离子含量试验报告委托单位委托单号 工程名称样品编号 施工部位环境条件温度:°C 湿度: % 样品名称混凝土高性能外加剂质量标准GB8076-2008 样品描述淡黄色粘稠液体仪器名称电位测定仪、电极、搅拌器代表数量6t 试验方法电位滴定法 样品批号样品来源 生产厂家试验日期 序号试验项目规定值试验结果 1 氯离子含量X Cl(%)0.1 0.08 结论:经检测,所测指标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标准及《xxx工程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标准》的要求。 备注: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批准: 审核 试验: 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湖南中天土木工程检测中心 混凝土外加剂氯离子含量试验记录表 委托单位 委托单号 工程名称 样品编号 施工部位 环境条件 温度: °C 湿度: % 样品名称 混凝土高性能外加剂 试验依据 GB8077-2012 样品描述 淡黄色粘稠液体 仪器名称 电位测定仪、电极、搅拌器 代表数量 6t 试验日期 外加剂类型 GOR 型高性能减水剂 试验次数 1 2 外加剂试样质量m (g ) 2.1280 2.2260 硝酸银溶液当量浓度c (mol/L ) 0.10 0.10 空白液 加10mL 氯化钠标准液消耗 硝酸银溶液体积V 01(mL ) 10.48 10.43 加20mL 氯化钠标准液消耗 硝酸银溶液体积V 02(mL ) 20.37 20.43 加外 加剂 试验 加10mL 氯化钠标准液消耗 硝酸银溶液体积V 1(mL ) 13.33 13.34 加20mL 氯化钠标准液消耗 硝酸银溶液体积V 2(mL ) 18.35 18.53 氯离子所消耗的硝酸银溶液体积:V=[(V 1-V 01)+(V 2-V 02)]/2 0.42 0.51 氯离子含量:X Cl =[(c ·V ×35.45) / m ]×0.1 0.07 0.08 氯离子含量平均值X Cl (%) 0.08 备注:

混凝土外加剂种类和作用

混凝土外加剂种类及作用 1.按主要功能分为四类: (1)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引气剂、引气减水剂和泵送剂等。 (2) 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早强剂、早强减水剂和速凝剂等。 (3) 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引气减水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矿物外加剂等。 (4) 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防冻剂、膨胀剂、养护剂、着色剂、水下浇筑混凝土抗分散剂、砂浆外加剂、脱模剂、混凝土表面缓凝剂、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大掺量掺合料专用混凝土外加剂等。 2.混凝土添加剂的种类及作用 (1) 普通减水剂: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 (2) 高效减水剂: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大幅减少拌合用水量,或在用水量相同的条件下,能大幅提高混凝土流动性的外加剂。 (3) 早强剂:加速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 (4) 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 (5) 引气剂: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能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且能保留在硬化混凝土中的外加剂。 (6) 速凝剂:能使混凝土迅速凝结硬化的外加剂。 (7) 早强减水剂:兼有早强和减水功能。 (8) 缓凝减水剂:有缓凝和减水功能。 (9) 缓凝高效减水剂:兼有缓凝和大幅减少的功能。 (10) 引气减水剂:兼有引气和减水功能。 (11) 防水剂:能提高水泥砂浆、混凝土抗渗性能,降低混凝土在静水压力下的透水性。 (12) 阻锈剂:抑制或减轻混凝土中钢筋或其它预埋金属锈蚀。

(13) 加气剂: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因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体,而使混凝土中形成大量气孔。 (14) 膨胀剂:使混凝土产生一定体积膨胀。 (15) 防冻剂: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并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足够防冻、强度。 (16) 着色剂:制备具有稳定色彩混凝土。 (17) 泵送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泵送性能的。 (18) 保水剂:能增强混凝土保水能力的外加剂。 (19) 保凝剂:能缩短拌合物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20) 絮凝剂:在水中施工时,能增强混凝土粘稠性,抗水泥和集料分离的外加剂。 (21) 减缩剂:减少混凝土收缩的外加剂。 (22) 保塑剂:在一定时间内,减少混凝土塌落度损失的外加剂。 (23) 增稠剂:能提高混凝土拌合物黏度的外加剂。 3.外加剂的作用 (1)改善混凝土、砂浆、和水泥浆塑性阶段的性能 ①在不增加用水量的情况下提高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或在和易性相同时减少用水量; ②降低沁水率; ③增加黏聚性,减少离析; ④增加含气量; ⑤降低坍落度经时损失; ⑥提高可泵性; ⑦改善在水下浇筑时的抗分散性; (2)改善混凝土、砂浆和水泥浆在凝结硬化阶段的性能 ①缩短或延长凝结时间; ②延缓水化或减少水化热,降低水化温升速度和温峰高度; ③加强早期强度增长速度;

新旧混凝土 界面胶

承重结构新旧混凝土连接用界面胶的安全性鉴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界面胶干态粘结的基本性能、长期使用性能和耐介质侵蚀性能应按配套结构胶的鉴定检验标准确定; 2 界面胶在混凝土对混凝土湿态粘结条件下的压缩抗剪强度,应符合本规范附录N的要求; 3 界面胶在刚对刚湿态粘结条件下的拉伸抗剪强度,应符合本规范 4.2.5条第2款的要求; 4 对重要结构,界面胶胶体的无约束线性收缩率CS应符合下列规定:当不加填料时,CS≤0.4%; 当加填料时,CS≤0.2%. -23页 根据现行行业标准生产的界面处理剂,由于其性能要求很低,无法在承重结构加固中应用。因此,有必要另行制定结构加固用界面胶安全性鉴定的检验项目和合格指标。与此同时,为了区别起见,还必须将结构加固用的界面剂更名为界面胶,以防止混淆所导致的负面影响。对结构加固用的界面胶,其安全性鉴定的性能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其基本性能、长期使用性能和耐介质侵蚀性能应与配套的结构胶相当,并具有相容性。二是其粘结抗剪性能,应不受界面高含水率的影响,在富含水分子的粘合面中能够正常固化,并且有所要求的抗剪强度。三是它的线性收缩率应受到控制,以保证其工作的可靠性。基于上述要求,制定了界面胶安全性鉴定的规定和要求。-140页出自《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50728-2011

4.9混凝土用结构界面胶 混凝土结构界面胶(也称结构界面剂),应采用改性环氧类界面胶(剂),或经独立检验机构确认为具有同等功效的其他品种界面胶(剂)-25页附录 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形形色色杂牌的界面剂,其性能和质量之低,甚至到了反而起隔离剂作用的程度。为此,本规范对一般界面剂与机构界面胶(剂)作了区分,并给出了结构界面胶(剂)见证抽样复检的指标和要求。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244页出自《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

YJ—302混凝土界面处理剂

YJ—302混凝土界面处理剂 YJ—302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是一种水泥砂浆粘结增强剂,适用于新老混凝土及饰面砖板(如油面砖、玻璃马赛克、大理石等)的表面涂敷处理,以增加水泥砂浆对它们的粘结能力,从而解决抹灰砂浆空鼓、面砖脱落、新老混凝土脱层问题。使用YJ-302可以取代混凝土表面的碱洗及人工凿毛工序,大大减轻劳动强度。经YJ-302处理的混凝土基层与水泥砂浆的粘结强度比未经处理的增加15-30倍,比凿毛处理的增加3倍;经YJ-302处理的面砖、玻璃马赛克、大理石与水泥砂浆的粘结强度比未经处理提高6倍以上,混凝土砂浆的剪切强度提高3倍,并具良好的耐水耐湿热及抗冻融、抗老化性能。 YJ-302于1985年,通过部级鉴定,几年来已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许多工程,面积达1000多万平方米以上,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已被列入三机部、四机部、华北和西北建筑图集。1989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获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银奖,1990年被列为建设部一九九0年推荐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项目(第一批),序号为44号。 YJ-302与混凝土有良好的粘结性能,用它配制成混凝土砂浆,这种砂浆的本体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加上施工操作简便,造价低廉,已被用于卫生间、浴室、地下室、游泳池等的防水处理,都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现将,YJ-302用作界面处理剂和防水的方法,介绍如下: Ⅰ、用界面处理 一、YJ-302面界处理剂指示指标: 二、YJ-302粘结强度 三、配制方法 1. 2.配制方法 先将甲、乙组分分别充分搅匀,桶底无 稠物粘底。 按比例将甲、乙二组分别倒入容器内搅 匀、每次配料量不宜过多,应根据工程用料 量随配随用。配制好的处理剂其有效使用时 间,夏季为2小时,冬季为3小时左右。 四、施工 1.抹水泥砂浆 剔去混凝土基层表面的疏松部分,扫净 或用水冲去表面浮灰,如混凝土基层呈潮湿 状态或有模板上的脱模剂存在可被允许,但 不得有明水或油污堆集。 用毛刷将配好的处理剂均匀地涂刷在基 层表面(包括新老混凝土、水泥石棉板、菱 苦土板、石膏板等各种基层),然后趁其未 干立即抹水泥砂浆或打混凝土,夏季施工 时,如处理剂涂刷后表干太快,则可用水浸 湿基层,然后涂刷处理剂。 2.面砖铺贴: 面砖等装饰砖板不必用水浸泡,只需扫去表 面浮灰即可使用。 在要进行粘贴地面砖背面涂刷一道处理剂, 然后立即抹上水泥砂浆进行铺贴。为防止米厘 条被处理剂粘死,可在涂刷时留出面砖周围一 圈而仅涂刷中间4/5地部位。在面砖铺贴施工 中,除了加一道涂刷YJ-302的工序外,其它 均按传统作法进行。 3.玻璃马赛可铺贴: 在玻璃马赛克的背面均匀涂刷一层处理剂, 然后立即抹素水泥浆一道,随即粘贴到抹有结 合灰的墙面,把马赛克按入灰内,压实压平, 贴上马赛克后约20分钟在面层上薄刷一道稀水 泥浆,将张与张间缝隙抹严,然后用毛刷刷水, 使纸面保持湿润,约20分钟后开始揭纸,最后 拔缝、调整、擦缝清理工作。 马赛克的铺贴,实际上也是在传统作法的基 础上加一道涂刷处理剂的工序。 4.大理石铺贴 本法适宜粘贴小张大理石,块材应在300× 300mm以内。作法同面砖粘贴。 5.养护 施工与养护温度以5℃以上为宜,养护制度 同水泥砂浆或混凝土。 6.注意事项 (1)用来搅拌甲、乙组分的器具要分开。 (2)盛用YJ-302的器具趁具湿随时清洗干 净。 (3)必须严格掌握配合比。 7.用量 200g/m2左右。 Ⅱ、用于墙、地面防水作法 一、主要性能: YJ-302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1.5MPa 抗渗性能≥1.2MPa 二、配制方法: 注:(1)水泥采用525号或425号,应过筛除 结块后使用; (2)砂浆一栏中填料采用水泥:细砂=1: 2。细砂应用40~80目。 (0.35mm以下)的石英砂或黄砂。 (二)作法 1.卫生间、浴室等墙、地面的防水做法按表中 配合比配制各道胶浆,用毛刷将胶浆涂刷至 干净、平整的混凝土基层上(可允许阴湿, 不可有明水)。第一道为稀浆。后二道为稠 浆,共涂刷三道,每道间隔4小时以上。待 前一道涂层干硬后才能涂下一道,涂刷必须 均匀满涂,不得留有小针孔。 2.地下室墙、地面做法: 观察墙、地面渗漏水部位,用堵漏剂将出水 点堵住,再按表中配合比配制YJ-302胶浆, 第一道涂刷稀浆,应均匀满涂。视环境湿度 需半天或一天干燥。然后涂第二道稠浆,待 其干硬后,再刮YJ-302砂浆一道。厚度2 -3mm。并将表面刮平压实(也可用湿毛刷 轻刷表面)。消除气泡及针眼。 (三)说明 1.于穿墙管、阴阳角等局部特殊部位,应用 YJ-302砂浆刮抹堵严,加强处理; 2.由于YJ-302本身强度高,在其表面不统一 要求做水泥浆砂抹面保护。可根据各工程情 况自行决定取舍。 3.YJ-302防水做完后干燥养护4天以上(冬 季或阴湿场合,养护时间延长至7天以上) 即可放水试验或作其它装修作业。 三、用量 1.涂刷二道,砂浆一道作法耗胶 1.2~ 1.5Kg/m2。 2.涂刷三道作法耗胶0.6~0.8Kg/m2。 Ⅲ、储存、运输和包装 1.储存期间甲、乙组份不得混合;储存温度5 -35℃;不受阳光直射,甲组份发生分层, 经搅拌后使用。储存期为一年。 2.非危险品,按流质类货运运输。 3.产品用50Kg塑料桶包装。代办托运,再加 木格箱包装(另加费用)。 注:本说明书仅供参考 上海汇丽(集团)一厂 地址:上海浦东周浦镇北首 电话:58121264、58121262 电报:9322 邮编:201318

普通混凝土试验报告

普通混凝土试验报告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委托单位:四川省华蓥市南方送变电有限公司汾阳分公司报告编号:3 建设单位: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收样日期:2012年3月12日 工程名称:斜沟矿井风井场地35KV线路新建工程试配日期:2012年3月12日 监理单位:山西煤炭建设监理咨询公司试验类别:见证取样 检验员:审核人:批准人: 见证人及编号:刘银成晋见1201604 汾阳市恒昌建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章) 2012年3月24日 公司地址:汾阳市建昌村 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监制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报告 委托单位:四川省华蓥市南方送变电有限公司汾阳分公司报告编号:HCJS/SN2

建设单位: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收样日期:2012年3月10日 工程名称:斜沟矿井风井场地35KV线路新建工程检验日期:2012年3月10日 至2012年4月20日 监理单位:山西煤炭建设监理咨询公司试验类别:见证取样 检验员:审核人:批准人: 见证人及编号:刘银成晋见1201604 汾阳市恒昌建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章) 2012年4月20日 公司地址:汾阳市建昌村 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监制 建设用碎石(卵石)检验报告

委托单位:四川省华蓥市南方送变电有限公司汾阳分公司报告编号:7 建设单位: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收样日期:2012年3月12日 工程名称:斜沟矿井风井场地35KV线路新建工程检验日期:2012年3月12日 监理单位:山西煤炭建设监理咨询公司试验类别:见证取样 检验员:审核人:批准人: 见证人及编号:刘银成晋见1201604 汾阳市恒昌建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章) 2012年3月24日 公司地址:汾阳市建昌村 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监制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中的若干问题(一)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中的若干问题(一) ——陈凯 一、外加剂作用 1)改善混凝土或砂浆拌合物施工和易性; 2)提高混凝土、砂浆的强度及其他物理力学性能; 3)节约水泥或替代特种水泥; 4)加速混凝土或砂浆的早期强度发展; 5)调节混凝土或砂浆的凝结硬化速度; 6)调节混凝土或砂浆的含气量; 7)降低水泥水化初期水化热或延缓水化放热; 8)改善拌合物的泌水性; 9)提高混凝土或砂浆耐各种侵蚀性盐类的腐蚀性; 10)减弱碱—集料反应; 11)改善混凝土或砂浆的毛细孔结构; 12)提高钢筋的抗腐蚀能力; 13)提高集料与砂浆界面的黏结力,提高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提 高新老混凝土界面的黏结力; 二、减水率问题 1、减水剂减水率分为 1)水泥胶砂减水率,试验依据标准GB/T8077-2012《混凝土外加剂 匀质性试验方法》;根据先测定基准胶砂流动度的用水量,在测定掺外加剂胶砂流动度的用水量,经计算得出水泥胶砂减水率

2)混凝土减水率,试验依据标准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 减水率为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基本相同时,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差与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比 2、影响混凝土减水率的因素有 1)水泥:水泥品种、熟料中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石膏含量、水泥 混合材种类及掺量、水泥细度等 2)掺和料:掺和料中矿粉、煤灰、硅灰等组分的细度、烧失量等, 3)砂子:砂子含泥量、石粉含量、砂子细度、原材化学成分等 4)石子:石子粒形、级配、泥块含量、原材化学成分等 三、适应性问题 外加剂适应性问题分为: 1、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问题,可根据标准JC/T1083-2008《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判定,此方法主要是通过水泥净浆流动的大小及流动度损失来对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进行评判,对于混凝土中的减水剂适应性没有实际指导意义 2、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问题,可根据标准GB5019-2013《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快速试验方法》测定,该方法所用材料均为实际工程中所用水泥、掺和料、骨料,用砂浆扩展度法取代了水泥净浆流动度法 3、混凝土外加剂适应性不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混凝土容易离析,泌水;通过调整配合比仍无法改变,则说明减 水剂与混凝土相容性不好 2)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减水剂调整配方后仍无法改变

商品混凝土基础知识

商品混凝土基础知识 1什么叫商品混凝土? 答:根据需方要求,用水泥、水、砂、石子、外加剂及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搅拌后出售的并采用搅拌运输车,在规定的时间内运至需方交货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 2哪些属通用品? 答:强度等级不大于C60,坍落度不大于180mm,最大石子粒径在20~40mm,无其他要求的商品混凝土。 3哪些为特制品? 答:任一项指标超出通用品规定范围或有特殊要求的商品混凝土。如细石混凝土,桩基混凝土,抗渗混凝土,防冻混凝土等。 4何为交货地点? 答:供需双方在合同中确定的交接混凝土地点,也就是施工工地。 5何为出厂检验? 答:在商品混凝土出厂前对其质量进行的检验。如取样检测坍落度,制作强度试块,目测坍落度、和易性等。 6何为交货检验?

答:在交货地点由供需双方和监理一起对商品混凝土进行的检验。如检测坍落度,制作试块,目测坍落度、和易性等。 7什么叫水泥?常用水泥有几个品种? 答: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合理比例的混合材,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水泥。常用水泥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复合水泥。硅酸盐水泥又分为P·Ⅰ和P·Ⅱ型,强度等级为52.5,6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分普通型和早强型,代号为P·O,强度等级为42.5、42.5R,52.5、52.5R。复合水泥代号为P·C,强度等级为32.5、32.5R、42.5、42.5R。 8水泥复检有哪几个项目? 答: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细度(比表面积)。 9什么叫集料?集料有几类 答: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的材料叫集料(也叫骨料)。把石子叫做粗集料,把砂叫做细集料。石子又分为卵石和碎石,按石质分为石灰岩碎石、花岗岩碎石等。砂子又可分为河沙、海砂、山砂、人工机制砂等。 10砂子按其细度模数分几类? 答:砂子按其细度模数分为粗砂(3.1~3.7)、中砂(2.3~3.0)、细砂(1.6~ 2.2)。 11泵送混凝土为什么优先选用中砂?

新老混凝土界面剂及界面处理总结报告

新老混凝土界面剂及界面处理总结报告 1概述 1.1背景 当大型混凝土工程进入老化病害期之后、新建混凝土工程中的新老混凝土界面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时,需补强加固。混凝土结构加固修复工程通常包括结构检测与鉴定评估、加固设计与施工等多个环节,涉及材料、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常用的加固方法有:粘钢加固、加大截面加固、外包钢加固、预应力加固以及碳纤维(CFRP)加固等,这些方法已被列入国家标准,其中加大截面法是最为传统的一种加固方法,具有成熟的设计和丰富的施工经验,工程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水利工程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以及建筑工程中的梁、板、柱、墙和一般构筑物等多种混凝土结构的加固,但该方法中涉及新老混凝土的粘结面的问题。新老混凝土的粘结性能之所以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水利工程中如溢洪道,交通运输工程方面的机场跑道、桥梁面板以及混凝土路面等大面积混凝土的补强修复,是在老混凝土表面补浇新混凝土,这种方法成功的关键是新老混凝土的粘结质量。 1.2研究现状 对于新老混凝土粘结状况的研究较多,大多集中在界面剂的种类、界面处理、界面剂的耐久性、界面部位、测试方法、龄期、新混凝土的性能、界面干湿状态等方向。 ①界面剂的种类:新老混凝土界面目前作为工程使用的黏结剂按组分可以分为无机类和有机类。 类型内容 无机类硅酸盐类、磷酸盐类、其他 有机类环氧树脂及改性环氧树脂类、丙烯酸酯树脂类、不饱和聚酯树脂类、 聚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硅树脂类、其他 ②混凝土的表面处理方式:进行新旧混凝土粘结补强加固时,老混凝土的表面状况被认为是影响粘结性能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浇筑新混凝土之前,应对老混凝土粘结面进行处理,使之形成坚固完整、干净、轻度粗糙的表面,以得到较好的粘结面。在新旧混凝土补强加固实践中,己研究并应用了一些方法对新旧混凝土粘结界面进行粗糙处理,如:人工凿毛法、高压水射法、机械刻痕法、喷砂法、喷气法、气锤凿毛法、化学腐蚀法等。 ③粘结方位:补强加固时,新旧混凝土的粘结方位对粘结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侧补试件的劈拉强度明显高于上补。在采用老混凝土表面凿毛和界面剂的条件下,斜下

混凝土界面处理剂

DS-302混凝土界面处理剂 一、优点 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是一种双组分的水泥砂浆粘接增强剂,它是以水乳环氧为基料的双组分乳液。与多种基材如光面混凝土、饰面砖板、金属、木材、塑料等有突出的粘接力,耐水、耐湿热、耐冻融性能优良,既可在潮湿基层施工,又无毒性污染,而且由于采用涂敷处理工艺,施工简便、用量少,因而在建筑装修、旧建筑改造、防潮防水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使用范围 1. 水泥自流平界面处理:用于水泥自流平地面施工前的基层处理,提高自流平与基层的粘接强度; 2.新老混凝土连接:用于施工缝、梁柱加固、旧基础改造等新老混凝土连接,剪切强度提高3倍; 3.光滑基层抹灰:取代光滑混凝土表面的碱洗除油、人工凿毛等工序,可提高粘接力6倍以上; 4.砖板铺贴:界面涂敷,或配成高粘接力的砂浆,直接铺贴大块砖板,并可在旧面砖上粘贴新面砖 5.混凝土修补及表面保护:可用于混凝土和钢筋的表面保护,防止劣化和腐蚀; 6.油污、起砂基层处理:有起砂或少量油污的基层可直接进行涂敷、抹灰处理; 7.防水防潮、防腐:可在潮湿基层施工,可作为油性涂料的隔潮层,与聚氨酯涂层粘接牢固。 三、主要技术参数 检验依据:JC/T907-2002 《混凝土界面处理剂》 技术指标(I型) 剪切粘结强度,7d ≥1.0 MPa ,14d ≥1.5 MPa

拉伸粘结强度,未处理7d ≥0.4 MPa ,14d ≥0.6 MPa 浸水处理≥0.5 MPa 热处理≥0.5 MPa 冻融循环处理≥0.5 MPa 碱处理≥0.5 MPa 四、施工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 施工技术要点 1.胶液配置:甲组分:乙组分=1:3(重量比)配成胶液用; 2.基层要求:剔去混凝土基层表面的疏松部分,扫净或用水冲去表面浮灰,允许混凝土基层潮湿或有模板上的脱模剂存在,但不得有明水或大量油污堆集。 (二)注意事项 1.甲、乙组分的取料容器应分开使用,每次配料不宜过多,胶液随配随用,2~3小时内用完。 2.贮存期间甲、乙组分不得混合,贮存温度不得低于5℃,贮存期半年。 3.如发现甲组分有水析出,经搅匀后使用不影响性能。 五、参考用量 新老砼连接 胶液:水泥(1:0~1)涂敷法(趁湿抹灰) 。 1.用毛刷将配好的处理剂均匀地涂刷在基层表面; 2.趁其未干立即抹水泥砂浆或打混凝土; 3.夏季施工时,如处理剂涂刷后表干太快,则可用水浸湿基层,然后涂刷处理剂。0.2kg/m2。 养护。

新拌混凝土的匀质性对其性能的影响

第26卷第3期 硅 酸 盐 通 报 Vol.26 No.3 2007年6月 BULLETI N OF T HE CH I N ESE CERAM I C S OC I ETY June,2007  新拌混凝土的匀质性对其性能的影响 邢 锋,张 鸣,丁 铸 (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深圳市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深圳 518060) 摘要:良好的匀质性是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基础,本文通过调整外加剂的种类和掺量,设计了一系列匀质性不同的混凝土,通过对混凝土的流变性、力学性能、氯离子渗透性、界面结构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匀质性对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善混凝土复合体系的匀质性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关键词:匀质性;稳定性;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 中图分类号:T 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625(2007)0320588205 Effect of Ho m ogene ity on Properti es of Concrete X I N G Feng,ZHAN G M ing,D I N G Z hu (Shenzhen Munici pal Key Laborat ory of Durability f or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henzhen University,518060,China) Abstract:Excellent homogeneity is the base of HPC(high perfor mance concrete).I n this paper,the effect of concrete homogeneity on its p r operties was studied.The p r operties of concrete with different homogeneity by adjusting dosage and types of super p lasticizers were measured.Results show that the mechanical p r operties and durability of concrete can be affected by homogeneity. Key words:homogeneity;stability;super p lasticizer;HPC 1 引 言 由于外加剂的大量使用,混凝土的坍落度已从10年前的70~90mm发展到现在的180~200mm,甚至已经开始应用自密实混凝土[1]。但流动性增加的同时,加大了混凝土匀质性下降的趋势,甚至造成新拌混凝土离析、泌水情况发生,影响工程质量[2]。 混凝土的匀质性是指不同单位体积混凝土之间各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当混凝土材料组成及掺量相同时,其性能取决于匀质性的好坏。本文通过检测分析匀质性不同对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的流变性、力学性能、渗透性、界面结构的影响,发现制备性能优异的混凝土的关键,除了原材料的性能,还需要保证混凝土具备良好的匀质性[3]。 2 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萘系高效减水剂(F DN):固含量35%,济南产;缓凝剂(H 1、H 2 、H 3 三种):均为天津产;引气剂:天津产; 浆体稳定剂:水溶性线性高分子聚合物,上海产;水泥:P.O42.5级,比表面积为350m2/kg,济南产;粉煤灰:一级原灰,潍坊产;矿渣:济南产;细骨料:河砂,细度模数3.0,济南近郊产;粗骨料:碎石,粒径5~20mm,连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05538060) 作者简介:邢 锋(19652),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耐久性研究.E2mail:yi m ing2003@https://www.360docs.net/doc/947064072.html,

砼界面剂施工方案

室内墙面免粉刷刮界面剂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验收标椎GB50300-2013 **市现行规范规定 **工程施工图纸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方法 1. 免粉刷构造做法 1.1室内客厅、房间墙面 1、墙体基层清理,砼梁柱与砖墙交接处不平处用界面剂补平。 2、室内墙面砼砖墙挂网格布二道(一道45CM宽,二道30CM耐碱纤维网); 3、室内墙面做灰饼(灰饼严格根据地面控制线,如地面无线施工员需补放控制线); 4、墙面一般按 5mm墙面界面剂分二次批平(如墙面不平不直厚度相应调整); 2 现场放线 批灰前将砌筑阶段的规方线和标高线进行恢复,每个房间必须有标高控制线和房间规方线,技术质量人员与监理单位共同对控制线的准确性进行复核(见图5.3)。依据这些控制线进行批灰施工。

设置统一的1米标高线恢复地面规方控制线,转角用红油漆标识 地面方规线引至墙面,控制墙面基准线门窗洞口收边控制线 3 灰饼 ( 1 ) 灰饼设置要求 a. 室内批灰前必须使用激光标线仪根据室内所弹的规方线打灰饼; b. 灰饼应表面平整并保证位置尺寸准确。 c. 灰饼所用界面 剂,在灰墙面上距棚面和地面250mm竖向范围内设不少于三行灰饼,各灰饼间横向间距不大于1.5 m。距墙阴角250 mm处必须设置灰饼,每个灰饼大小为边长20 mm见方; e. 外门窗洞口内侧墙面必须在两侧的上中下共设置6个灰饼(见图5.4b); ( 2 ) 灰饼阶段检查内容 为提高灰饼 阶段各项指标的一次成活率,避免后期大面积返修,现要求在灰饼龙筋 完成后按批灰工程实测实量要求进行测量复核,检查内容如下: a. 使用2米检测尺查验墙面灰饼垂直度; b.房间墙面灰饼方正性检查:使用激光投线仪以带窗口墙灰饼为基准检查 其与长面墙上的灰饼的方正性(客厅及长方形房间为必检区); c.房间开间进深检查:使用测距仪分别测量开间(进深)两侧墙面上灰饼 之间的平行间距,厨卫间抹灰开间进深尺寸须特别关注,如不合格则进行整改; d.洞口尺寸、窗台标高、外墙窗内侧厚度级差检查:使用尺子分别测量洞 口上护角之间的洞口截面、大小、高度等; e. 施工员、质量量100%自检,监理单位进行复检,对于不合格点用平面图直接表示,将问题及时反馈至批灰班组进行整改,复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混凝土外加剂知识

混凝土外加剂知识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防水技术不尽人意。存在严重渗漏现象,有些建筑每隔三五年就要返修一次,发生高额的维修费用,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浪费。建设部曾对1980~1990 年竣工的建设工程进行渗漏状况的随机抽检,调查了2072 栋建筑,其中有3~4 成的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情况非常严重。解决的方案是在其层上铺贴防水卷材,或涂布防水涂料使之形成防水隔离层。这就是所谓的柔性防水技术。这种技术,成本费用较高,防水层一旦损坏或失效,渗漏部位难以寻找,修复困难。是只能“治标”的外防水技术。 采用在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防水剂等混凝土外加剂,使浇筑后的混凝土细致密实,水分子难以通过,从而达到防水目的的手段,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刚性防水技术。此种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出现渗漏现象后修复较容易,无需重新铺设防水层或浇筑防水混凝土。被称为“治本”的内防水技术,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各种类型的大坝对坝基的要求不容忽视。要求坝基要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坝体压力;有足够的整体性和均匀性以满足坝基抗滑稳定和减小不均匀沉陷;有足够的抗渗性以满足大坝抗渗稳定;有足够的耐久性以防止岩体性质在渗水的长期作用下发生恶化等等。当坝基岩体中有较大的断层破碎带或软弱夹层时,由于它们一般都是由一定厚度的各种破碎,软弱物质组成,其强度和弹性模量较低,抗水性差,与两侧新鲜,坚硬岩体的物理力学特征有明显差异,必须进行专门的处理,以保证大坝的安全。其基本的办法不外乎开挖回填混凝土,进行混凝土塞的置换处理,采用抗剪洞塞或传力洞塞及锚固措施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为解决经开挖后围岩松弛变形及构造面暴露卸荷后的力学指标如弹性模量的降低,必须采取高压固结灌浆,帷幕灌浆和排水等处理。要做到这一点,除需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能及配合比参数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外,在水泥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何为水泥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入的、用以改变混凝土性质的物质。一般情况下其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水泥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可分为4 类。 (1)改变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如各种减水剂、引气剂、泵送剂、保水剂、灌浆剂等。 (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和硬化性质的外加剂。如缓凝剂、早强剂、速凝剂。 (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如引气剂、阻锈剂、防水剂。 (4)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质的外加剂。如加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碱-集料反应抑制剂。除上述分类方法外,还可以按其主要功能命名为: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缓凝减水剂、引气减

混凝土的结构与性能过渡区内容

二、混凝土的结构与性能 为了便于认识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先来看看混凝土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混凝土是由大小不同的颗粒所组成的,大颗粒粗骨料的空隙由中小颗粒的粗骨料(石子)填充;粗骨料颗粒的空隙由细骨料(砂子)填充,它的颗粒也是有粗有细,细颗粒填充粗颗粒之间的空隙;水泥浆则填充粗细骨料堆积体的大小空隙,并包裹它们形成一层润滑层,使新拌混凝土(也称拌合物)具有一定的工作性,能在外力或本身的自重作用下成型密实。硬化混凝土是一种复杂的、多相的复合材料,它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相——骨料、硬化水泥浆体以及二者之间的过渡区,说它复杂是因为它很不匀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过渡区的存在。过渡区是围绕骨料颗粒周边的一层薄壳,厚度约10~50μm。由于它的薄弱,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十分显著;第二,三相中的任一相,本身实际上还是多相体。例如一颗花岗岩的骨料里除了有微裂缝、孔隙外,还不均匀地镶嵌着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石英很硬,而云母就很软;第三,与其他工程材料不同,混凝土结构中的两相——硬化水泥浆体和过渡区是随时间、温度与湿度环境不断变化着的。 先谈骨料相。通常在为混凝土选择骨料时,首先注意的是它的颗粒强度,也就是说:它越坚硬越好。事实上,由于骨料的强度通常比其他两相的高很多,因此它对混凝土的强度并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它们的粒径和形状间接地影响混凝土强度:当骨料最大粒径越大、针片状颗粒越多时,其表面积存的水膜越厚,过渡区相就越薄弱,硬化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透性也越差。所以,质量好的骨料应该是颗粒形状均匀、级配好,堆积密实度高,所需要的浆体用量少。许多路面板之所以不耐久,骨料质量差,尤其缺乏5~10mm粒径的颗粒,因此传荷能力和抗冲击与疲劳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是重要的原因。 再谈硬化水泥浆体(也称水泥石)。在配制混凝土选用水泥时,都认为标号越高的水泥就越好。事实上,高标号水泥因为通常粉磨得越细,在拌合时往往需要更多的水,硬化后生成更多薄弱的氢氧化钙,多余的水分蒸发后也会形成更多的孔隙,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不利。但是,这样的水泥水化反应快,因此用它配制的混凝土早期强度高,这是它受欢迎,售价高的原因。 试验表明:即使所用骨料非常致密,混凝土的渗透性也要比相应的水泥浆体低一个数量级。这说明:混凝土体的渗透性并不直接取决硬化水泥浆体的渗透性,那么更主要的影响来自哪里呢?答案只能是:来自过渡区。刚浇筑成型的混凝土在其凝固硬化之前,骨料颗粒受重力作用向下沉降,含有大量水分的稀水泥浆则由于密度小的原因向上迁移,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使骨料颗粒的周壁形成一层稀浆膜,待混凝土硬化后,这里就形成了过渡区。过渡区微结构的特点为:1)富集大晶粒的氢氧化钙和钙矾石;2)孔隙率大、大孔径的孔多;3)存在大量原生微裂缝,即混凝土未承载之前出现的裂缝。 因为过渡区的影响,使混凝土在比它两个主要相能够承受的应力低得多的时候就被破坏;由于过渡区大量孔隙和微裂缝存在,所以虽然硬化水泥浆体和骨料两相的刚性很大,但受它们之间传递应力作用的过渡区影响,混凝土的刚性和弹性模量明显地减小。 过渡区的特性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也很显著。因为硬化水泥浆体和骨料两相在弹性模量、线胀系数等参数上的差异,在反复的荷载、冷热循环与干湿循环作用下,过渡区作为薄弱环节,在较低的拉应力作用下其裂缝就会逐渐扩展,使外界水分和侵蚀性离子易于进入,对混凝土及钢筋产生侵蚀作用。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与复配技术详解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技术复配技术的工程应用在众多高性能减水剂中,具有梳形分子结构的聚羧酸系减水剂由于其具有减水率高,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小,掺量低。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外加剂研究与开发的热点[1~3]。本文在总结现有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新的合成途径,试验合成了 一代号为NKY的聚羧酸系减水剂。 1 现有的合成方法 根据现在公开报道的文献,可以把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方法简单地归结为两类:一是先缩合后共聚;二是先共聚后缩合。 1.1 先缩合后共聚 所谓先缩合后聚合就是先将脂肪族羧酸单体,通常是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单体,与聚乙二醇醚进行缩合反应,在聚醚上引入活性双键,缩合成分子量在200至3000之间的活性大单体,然后由该大单体与各种羧酸单体共聚而得。 T.Hirate等人网采用不同链长的甲氧基聚乙二醇醚与甲墓丙烯酸缩合,再由该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共聚而得一混凝土坍落度保持性很好的外加剂。 M.Ki-noshitam等人先合成了甲基封端的聚氧乙烯丙烯酸酯,然后与丙烯酸钠、烯丙基磺酸钠在水溶液中共聚,制得水溶性共聚物,作为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时,只需添加0.01%—0.2%,便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 清华大学的李崇智[3]则用过量的丙烯酸与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部分酯化,得到系列的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再与(甲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磺酸钠共聚,所合成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1h基本无变化。华东理工大学包志军等的[6]合成方法如下:第一步在四口烧瓶中依次按配比加入聚乙二醇单甲醚、对苯二酚、

对甲苯磺酸和甲基丙烯酸,加热搅拌,并升温至110~C,反应5h,得到大分子单体(MAMPEC);第二步同时滴加MAMPEG、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水溶液经共聚反应后得成品,该产品在0.8%掺量,时的减水率达25.1%。国内的研究者大多采用此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各官能团的摩尔比率可任意调节,分子设计多样性。但缺点也是很多的,其一是功能性大分子单体的合成难度大,未形成商品化生产,如何保证双羟基的聚乙二醇只有一个羟基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比较困难,工艺复杂,控制不好则会交联成网状高分子而失去流动性。其二(甲基)丙烯酸活性较大,极易发生聚合,所以在缩合反应时,必然要加入阻聚剂。此时,若阻聚剂含量过小,则聚合在第一步就会发生,使得一部分单体酯化不完全,产物分子量、侧链都会相对减少,这必然会影响到流动性;若阻聚剂量过大,在第一步中虽然能充分起到阻聚作用,但过量的阻聚会影响之后的聚合,使得产物的转化率和分子量都会降低,从而减小流动度。另外,该方法中间产物需经分离提纯后转入第二个反应釜进行共聚合反应,工艺比较复杂,操作不方便,成本较高,影响了该成果转化为工业化生产。 先共聚后缩合 先共聚后缩合是指第一步将一种或几种羧酸类单体在溶液中均聚或共聚成高聚物,分子量由几千至几万不等,第二步由该高聚物与单甲氧基聚乙二醇醚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缩合反应,在高分子主链上引入聚醚侧链。 Grace公司用烷氧基胺作反应物与聚羧酸接枝,由于聚羧酸在烷氧基胺中是可溶的,酰亚胺化比较彻底,反应时,胺反应物加量一般为-COOH摩尔数的10%-20%,反应分两步进行,先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到高于150℃,反应1.5~3h,然后降温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