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机理与工程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机理与工程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机理与工程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机理与工程研究进展

引言

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是人们仿照自然湿地设计、建造,且可控制和工程化的水生生态系统,一般由人工基质(如土壤、碎石、卵石等)、特定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水葱等)、特定的水生动物(如鱼、蛙、水生软体动物等)等组成,是一种独特的“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水体”生态系统,具备水质净化与环境美化双重功能。研究表明,人工湿地能够利用复合生态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协调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笔者综述了有关人工湿地土壤(基质)、湿地植物、微生物和水生动物对于污水净化的机理研究进展,对人工湿地生态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1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机理

人工湿地对污水的作用机理十分复杂。一般认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是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净化污水。物理作用主要是过滤、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并沉积在基质中;化学反应包括化学沉淀、吸附、离子交换、拮抗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生物作用则是指微生物和水生动物在好氧、兼氧及厌氧状态下,通过生物酶将复杂大分子分解成简单分子、小分子等,实现对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

1.1基质净化机理

人工湿地中的基质由土壤、细砂、粗砂、砾石、碎瓦片、粉煤灰、泥炭、页岩、铝矾土、膨润土、沸石等介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所构成,是湿地植物的直接支撑者,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营养,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易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颗粒表面时,污染物通过沉淀、过滤、吸附作用被截留,不同的基质有不同的处理能力。湿地基质的类型、结构和肥力状况直接决定湿地植物的类型、数量和质量,并通过食物链影响湿地动物的类群、生长和发育,最终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基质也是湿地微生物、水生动物的生活场所,在基质颗粒的周围

形成生物膜,通过提供能源和适宜的厌氧条件加强氮的转化。研究表明,在不考虑植物因素的条件下,经过湿地处理的模拟生活污水的COD、BOD5、TSS、总氮、总磷等污染物浓度下降,水质得到改善。研究还表明,选择合适的人工湿地基质材料和厚度,对提高人工湿地净化能力至关重要。

1.2植物净化机制

植物是湿地中最重要的去污成分之一,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植物对污水净化机理的差别,可分为直接净化作用和间接净化作用。直接净化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吸收、吸附和富集等作用直接去除污水中污染物。间接净化作用是指植物根、茎输送氧气,增强和维持基质的水力传输,影响水力停留时间,通过根系巨大的表面积创造利于各种微生物生长的微环境。

1.2.1直接净化作用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污水中的无机氮、磷等,供其生长发育。湿地植物对氮的去除作用主要是:氨的挥发作用、NH4+的阳离子交换作用、吸收、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等。科学家研究认为,通过植物根部根毛周围充满氧气的液体薄膜中的好氧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可将NH4+转化成气体,释放到大气中。除此之外,植物本身也可以吸收一部分NH4+,NH4+进入植物后通过氨化反应将其去除,合成蛋白质、氨基酸、酶等有机氮,消除其对植物的毒害作用,然后通过收割植物去除。污水中无机磷在植物吸收及同化作用下可转化为植物的ATP、DNA 等有机成分,通过植物的收割而从系统中去除。

有研究表明,香蒲每年每公顷可吸收2 630 kg 氮、403 kg磷和4 570 kg钾。对不同水生植物如凤眼莲、香蒲和糜稷、香蒲、菖蒲、芦苇、水葱、香蒲、千屈菜、芦苇的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对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铵等有很好的去除效果。除营养元素外,大型水生植物还可吸收铅、镉、砷、汞和铬等重金属,以金属螯合物的形式蓄积于植物体内的某些部位,通过植物的产氧作用使根区含氧量增加,促进污水重金属的氧化和沉降,还可通过植物挥发、甲基化等作用达到对污水和受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重金属在一般植物中的积累量为0.1~100 μg/g,研究发现,凤眼莲可以富集铜、铅、镉、铬、汞、锌和银。香蒲对铅、锌、

铜、镉吸收的绝对量分别为128、1 375、28、120 mg/kg。风车草能吸收富集水体中30%的铜和锰,对锌、镉、铅的富集也在5%~15%[24]。芦苇净化Pb、Mn、Cr的能力分别是80.18%、94.54%和100%,槐叶、细绿萍、泽泻、狭叶慈菇、荇菜、美人蕉、红蛋等对Cd、As、Hg、Zn等重金属均有一定的吸收净化作用。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是湿地植物通过吸收积累非毒性代谢物,强化根际的矿化作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来实现无毒和达到提高病原体去除率的效果。1.2.2间接净化作用

污染物中有机物和氮的降解需要微生物和氧的参与,生长在湿地中的挺水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向地下部运输,释放氧到根区,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增加,在植物根区周围的微环境中依次形成好氧区、兼氧区和厌氧区,在缺氧的基质中创造氧化条件,能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硝化细菌的生长,有利于硝化、反硝化反应和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达到除氮、磷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或开环、或断键形成简单分子、小分子,提高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内部会出现堵塞的问题。在潜流型人工湿地中,基床中的水流一般是沿活的或死的根和根区形成的沟道及土壤的孔隙流通的。当根和根区生长时,它们干扰和疏松土壤,根和根区死亡腐烂后,留下一些管形的孔或沟(大孔),由于植物的根和根系对基质的穿透作用,减小了基质的封闭性,增强了基质的疏松度,能非常有效地使水通过基质,使基质的水力传输得到加强和维持,提高基质的渗透率。湿地植物根孔具有土壤大孔隙的一般功能,如产生优先水流,从而提高土壤的渗透性;为氧气输入和甲烷排放提供优先路径等[30-31]。即使较板结的土壤,在2~5 年内,经过植物根系的穿透作用,其水力传输能力可与砾石、碎石相当。湿地的植被降低了水流速度,延长了污水在湿地内部的停留时间,为悬浮物的沉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在大气和湿地基质或水表面之间起到生物膜的作用,使风速在近基质或水表面降低,减少了沉淀物的再次悬浮,提高了去除污染物的能力。

人工湿地中的水生植物除自身具有较强的对营养物质吸附、富集功能外,还与其周围环境的原生动物、微生物形成各种小环境。淹没在水中的植物的茎和叶

提供了一个巨大面积的生物膜,大量光合藻类以及细菌和原生动物都集聚在植物组织上。同样,根和根区埋在湿地土壤中,根系及其根际分泌物,能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及场所。因此,植物的地上和地下部组织都可以形成生物膜,具有典型的活性生物膜功能,为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生化环境。特殊的根际微生态环境,提高了多种污染物富集和吸收分解的能力。这些生物膜以及湿地中上所有其他固体表面的生物膜,包括死的植物组织,对于湿地中发生的所有微生物进程都具有重要作用。湿地植物还具有过滤和抑藻等效应。

1.3微生物净化机制

湿地微生物主要有菌类、藻类、原生动物和病毒。微生物在湿地养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往往起核心作用,湿地中的微生物是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净化污染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和转化主要是由湿地微生物活动来完成的。湿地微生物还具有吸附作用,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一些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以保证生长和代谢,它们分泌的高分子聚合物,对重金属有较强的络合力。硫酸还原菌还原污水中的硫酸根产生的硫化氢与废水中的重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硫化物沉淀,使废水中金属离子得到有效净化。相关研究发现,湿地植物根区的细菌总数与BOD5去除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氨氮的去除率与根际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的相关性极显著。曲霉属生物体可有效地吸附Au,枯草杆菌可有效地吸附Au、Ag和Se等。

1.4水生动物净化机制

人工湿地中的水生动物有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能和促进有机物的分解转化的生态功能。底栖动物螺蛳、螃蟹、小型软体动物、摇蚊幼虫、水蚯蚓、贝壳等和淡水鱼虾形成湿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消费者。水中的浮游生物是鱼类的饵料,通过改变鱼类的数量结构来操纵植食性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促进滤食效率高的植食性浮游动物生长,进而降低藻类生物量,改善水质。蚌类的增多可使水质变清,从而为轮藻类植物的大量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为草食性水禽提供食物,扩大水禽的数量及停留时间。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编制组 二?一九年十月 I

项目名称: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 项目统一编号: 本规范起草单位:河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科技大学。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

1项目背景 (1) 1.1项目来源 (1) 1.2工作过程 (2) 1.2.1现状调研 (2) 122 资料收集与整理 (2) 1.2.3 标准制订 (2) 2标准编制研究 (3) 2.1已有标准现状 (3) 2.1.1现行人工湿地相关标准 (3) 2.1.2现行人工湿地相关标准人工湿地设计参数分析 (4) 2.2现场调研情况 (11) 2.2.1河北省霸州市石沟干渠生态砾石床湿地水体净化工程 (11) 2.2.2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龙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5) 2.2.3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生态砾石床 (18) 2.2.4河北省沧州南大港污水处理厂 (21) 3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25) 3.1标准适用范围 (25) 3.2标准章节主要包含的内容 (25) 3.3术语和定义 (25) 3.4主要技术说明 (25) 3.4.1术语定义 (25) 3.4.2设计要求 (26) 3.4.3预处理 (28) 3.4.4人工湿地系统 (29)

3.4.5施工和验收 (35)

1项目背景 1.1项目来源 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工湿地发展经历了研究与探索、应用和提升阶段,如今,人工湿地技术在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工业废水、农业退水、河水、黑臭水体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推广和规范该技术,2009年及2010 年住建部和环保部分别发布了人工湿地相关技术规范。因此,在人工湿地的设计、运行与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为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打好碧水保卫战,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制定了《河北省碧水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 — 2020年)》,明确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着力开展八大专项行动,多次提出实施人工湿地工程建设,以保持优良水质不退化,不达标控制单元确保水质按期达标:其中“大运河生态带”中要求“以卫运河、南运河、北运河等重污染河流为靶向,加快实 施人工湿地建设等治理项目,加强生态流量保障工程建设”,“(三)河流湖库流域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一一修复水生态空间”中提出“实施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工程、 人工湿地工程建设”,“水质达到或优于川类的控制单元,要加大保护力度,针对性实施人工湿地和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等工程,进一步削减入河(湖)污染负荷,保持优良水质不退化;全力推进滹沱河、龙河、凤河、沧浪渠、滏阳河等重污染河流(河段)环境治理攻坚,强化污染源头治理……人工湿地建设等措施,确保水质按期达标”等。 我省《关于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意见》中提出:(1)安装傍水村庭院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2)开展河流湿地建设,优先启动府河、漕河、瀑河、萍河、唐河、孝义河、潴龙河等汇入雄安新区前,在行洪范围外生态湿地项目建设。此外,河北省已发布《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13/2795-2018)、《子牙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2796-2018)、《黑龙港及运东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2797-2018)三部地方标准。 这些都对流域水污染防治提出新要求,更是为水质净化提出了新挑战,也推动了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因此,在已有的地方经验基础上,以国家行业标准为依

人工湿地机理

水质中的悬浮物的去除主要靠物理沉淀、过滤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与影响物理沉淀可沉淀固体在湿地中重力沉降去除、过滤,通过颗粒间相互引力作用及植物根系的阻截作用使可沉降及可絮凝固体被阻截而去除。 BOD的去除主要靠微生物吸附和代谢作用,代谢产物均为无害的稳定物质,因此可以使处理后水中残余的BOD浓度很低。污水中COD去除的原理与BOD基本相同。 湿地基质的过滤吸附作用 污水进入湿地系统,污水中的固体颗粒与基质颗粒之间会发生作用, 湿地基质 水流中的固体颗粒直接碰到基质颗粒表面被拦截。水中颗粒迁移到基质颗粒表面时,在范德华力和静电力作用下以及某些化学键和某些特殊的化学吸附力作用下,被粘附与基质颗粒上,也可能因为存在絮凝颗粒的架桥作用而被吸附。 此外,由于湿地床体长时间处于浸水状态,床体很多区域内基质形成土壤胶体,土壤胶体本身具有极大的吸附性能,也能够截留和吸附进水中的悬浮颗粒。 物理过滤和吸附作用是湿地系统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拦截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 湿地植物的作用 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湿地根据主要植物优势种的不同,

湿地植物 被分为浮水植物人工湿地,浮叶植物人工湿地,挺水植物人工湿地,沉水植物人工湿地等不同类型。湿地中的植物对于湿地净化污水的作用能起到极重要的影响。 首先,湿地植物和所有进行光合自养的有机体一样,具有分解和转化有机物和其他物质的能力。植物通过吸收同化作用,能直接从污水中吸收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如水体中的氮和磷等。水中的铵盐、硝酸盐以及磷酸盐都能通过这种作用被植物体吸收,最后通过被收割而离开水体。 其次,植物的根系能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植物的根茎叶都有吸收富集重金属的作用,其中根部的吸收能力最强。在不同的植物种类中,沉水植物的吸附能力较强。根系密集发达交织在一起的植物亦能对固体颗粒起到拦截吸附作用。 再次,植物为微生物的吸附生长提供了更大的表面积。植物的根系是微生物重要的栖息、附着和繁殖的场所。相关文献表明,植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比非根际微生物数量多得多,而微生物能起到重要的降解水中污染物的作用。 最后,植物还能够为水体输送氧气,增加水体的活性。 由此可见,湿地植物在控制水质污染,降解有害物质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的消解作用 湿地系统中的微生物是降解水体中污染物的主力军。好氧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厌氧细菌将有机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甲烷,硝化细菌将铵盐硝化,反硝化细菌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作用,污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都能得到降解同化,成为微生物细胞的一部分,其余的变成对环境无害的无机物质回归到自然界中。 此外,湿地生态系统中还存在某些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甚至一些湿地昆虫和鸟类也能参与吞食湿地系统中沉积的有机颗粒,然后进行同化作用,将有机颗粒作为营养物质吸收,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去除污水中的颗粒物。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①建造和运行费用便宜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施工组织设计样本

1、施工程序总体设想 1.1 编制说明 1.1.1 编制依据 1、柳清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招标文件; 2、国家及地方有关水工施工规范、标准及法律、法规; ( 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 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 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 ( 5) 《园林绿化工程规范手册》 ( 6)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 ( 7) 《园林设计施工技术手册之植栽规范》 3、我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程序文件; 4、我公司针对本工程施工制定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 5、我公司同类型工程施工经验。 1.1.2 编制总原则 创优质工程, 实现合同文件所要求的计划工期是我们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总原则, 合理的、先进的施工技术措施和技术过硬、素质一流的施工队伍、性能优良、数量充分的施工设备是创优质工程, 实现合同文件所要求的计划工期的重要保证。 ( 1) 严格按合同文件的要求进行施工总体布置, 并做到布置合理、紧凑, 满足环保、防洪等施工需要。 ( 2) 施工总体安排以人工湿地水处理为中心, 对不同部位, 不同时段的具体问

题做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 高度重视施工项目, 抓住重点, 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 ( 3) 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合同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 4) 本工程按照项目法组织施工, 全面贯彻执行ISO9002 质量认证体系、 ISO14001 环境管理标准及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全面贯彻执行”以人才为根本, 以科技为支撑, 以法规为准则, 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严格过程控制,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工程产品和优质服务”的质量方针, 和”以人为本, 科学管理; 全员参与, 重在落实; 关爱生命, 安全至上; 防治污染,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持续改进”的环保、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投入一流的施工队伍, 选用先进的, 数量充分的施工设备, 精心组织、精心施工, 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按期完工。 ( 5) 本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过程中, 充分考虑了该工程特点、有关施工规范的要求和我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本着优化施工方案、强化质量管理、合理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的原则, 制定了工程的施工组织机构和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管理, 以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机构和措施同时也考虑了现场条件和建设单位的要求。 1.1.3 工程施工目标 1、工程质量目标: 本工程质量目标为: 确保整体工程质量合格, 争创优质工程。单元工程合格率100%, 工程交验合格率100%, 杜绝各类重大质量事故。 2、工期目标: 45 日完工并清理现场。

人工湿地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LBL-QS人工湿地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设计总则 (1) ★项目概述: (1) ★设计内容: (1) ★设计依据: (1) ★设计原则: (2) 第二章:方案论证 (3) ★水量、水质论证: (3) ★工艺论证: (5) ★推荐工艺设计: (6) ★处理单元设计参数: (8) ★设备安装调试及维护: (9) 第三章:项目投资 (10) ★项目投资估算: (10) 第四章:相关资料 (11) ★多水样处理效率折线图: (11) ★相关工程图例: (12)

第一章:设计总则 ★项目概述: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旅游业及房地产业蓬发展,高级宾馆及别墅小区拔地而起,而高级宾馆及别墅小区往往又远离城市污水处理厂,给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带来不便。为了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我公司研制推出了LBL-QS系列污水处理设备。该设备采用世界上先进的人工湿地处理工艺,集去除BOD、COD、NH-N于一身,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3者协同作用已达到对污水的净化,是目前最高效的水处理设备。经过实地应用表明,LBL潜流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是一种具有投资省、运行简便、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等优点的新型生态污水处理技术。 ★设计内容: LBL-QS人工湿地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被广泛地用于高级宾馆、别墅小区及居民住宅小区的生活污水处理,针对业主提供的相关进水水质、水量检测报告,合理选型、规范施工,设计出水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绿化用水标准。 设计内容包括: ◇LBL-QS人工湿地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工艺流程、设备选型; ◇LBL-QS人工湿地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净化机理阐述; ◇LBL-QS人工湿地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基本设计参数; ◇LBL-QS人工湿地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安装、调试及维护; ◇LBL-QS人工湿地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投资估算。 ★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法》(GB18918-2002);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范》(HJ2005-2010);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 ◇《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机理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机理 人工湿地对污水的作用机理十分复杂.一般认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是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净化污水.物理作用主要是过滤、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并积在基质中;化学反应包括化学沉淀、吸附、离子交换、拮抗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生物作用则是指微生物和水生动物在好氧、兼氧及厌氧状态下,通过生物酶将复杂大分子分解成简单分子、小分子等,实现对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 1.1基质净化机理 人工湿地中的基质由土壤、细砂、粗砂、砾石、碎瓦片、粉煤灰、泥炭、页岩、铝矾土、膨润土、沸石等介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所构成,是湿地植物的直接支撑者,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营养,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易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颗粒表面时,污染物通过沉淀、过滤、吸附作用被截留,不同的基质有不同的处理能力.湿地基质的类型、结构和肥力状况直接决定湿地植物的类型、数量和质量,并通过食物链影响湿地动物的类群、生长和发育,最终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基质也是湿地微生物、水生动物的生活场所,在基质颗粒的周围形成生物膜,通过提供能源和适宜的厌氧条件加强氮的转化.研究表明,在不考虑植物因素的条件下,经过湿地处理的模拟生活污水的CO D、BOD 5、"TSS、总氮、总磷等污染物浓度下降,水质得到改善.研究还表明,选择合适的人工湿地基质材料和厚度,对提高人工湿地净化能力至关重要. 1.2植物净化机制 植物是湿地中最重要的去污成分之一,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植物对污水净化机理的差别,可分为直接净化作用和间接净化作用.直接净化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吸收、吸附和富集等作用直接去除污水中污染物.间接净化作用是指植物根、茎输送氧气,增强和维持基质的水力传输,影响水力停留时间,通过根系巨大的表面积创造利于各种微生物生长的微环境.

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9-01-08T16:26:59.8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作者:高林马文伟 [导读]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技术,因其具有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运行投资低、维护方便等特点,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陕西环保集团水环境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不仅破坏了水体生态环境,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危害。因此,需要寻找一种经济简单有效的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技术,因其具有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运行投资低、维护方便等特点,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关键词:人工湿地;水处理;研究进展 引言 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人工湿地由于具有工程所需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廉以及生态效果较好等特点在污水处理方面备受青睐。与此同时,目前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技术依然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本文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出发,指出了当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要点,笔者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人工湿地概念 湿地广义上指长年积水和过湿的土地,是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不仅拥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应,还具有显著的生态净化作用,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提供水和初级生产力,成为了很多鸟类、哺乳类动物、鱼类、爬行类动物以及其他水路两栖类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植物遗传物质的重要储存地。湿地已经成为了影响珍稀禽类繁殖和生存的关键因素,所以,湿地也成为了鸟类优质的生活环境。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湿地资源在我国受到很大破坏。在特殊时期和环境条件下,研究和建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是对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适度补充,也是对其功能退化的恢复性建设。人工湿地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生态系统,传统的污水生物处理方法能对清除一些有机物能产生非常明显的效果,但是却无法实现对氮磷的有效去除;一些化学技术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将氮磷去除,但是需要耗费较高的费用,还能大大提高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在这个方面,人工湿地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其无需耗费大量的成本,方便人工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并且其运行的成本较低,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也比较明显,能尽快适应符合的变化,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起到使环境更加美观的作用。与自然湿地相比而言,人工湿地在承载负荷量,地点选择,污水处理能力及可控性上具有较大优点。 2人工湿地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2.1生活污水的处理 生活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是指人类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厨房用水、洗涤用水和卫生间用水所产生的排放水,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可生化性好,但排放量较大。据统计,2015年仅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就达到了535.2亿t。人工湿地由于其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营和维护简单等优点而被用于处理生活污水。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会受到包括湿地类型、植物种类、温度和填料基质等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菖蒲、千屈菜、水葱和香蒲在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研究,发现4种植物对生活污水COD 的去除率均表现为垂直下行流湿地>垂直上行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其原因可能是垂直下行流湿地中好氧环境众多,极大地增强了参与根系表面好氧过程的好氧微生物的活性,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具有很好的效果。而在同种类型的人工湿地中,香蒲对COD的去除率均高于其它3种植物,可能是由于香蒲相较于其它3种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降解能力更强。通过鸢尾、吊兰、马蒂莲3种植物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结果发现3种植物对COD、NH4+-N和TP的去除效果均较好,依次为鸢尾>吊兰>马蒂莲。利用象草和美人蕉在不同温度下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发现2种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受温度影响,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可能是由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增强了微生物的活性,提高了硝化和反硝化效果,同时促进了磷的吸收同化;另一方面加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植物根系生长旺盛,促进了对氮磷的吸收。研究青石、砂子和砾石3种湿地基质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发现3种基质对生活污水中COD、氨氮、TP、SS的去除率均是砂子>青石>砾石,其原因可能是砂子的粒径较小,比表面积大,更容易吸附污染物。 2.2缓解水资源危机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的方法进行处理,与传统污水处理系统的化学法相比更为卫生健康。生物在成长过程中可以对水源和环境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根据人工湿地之中生物的生长特点以及习性,与污水处理系统相搭配能够更好实现污水的净化作用,缓解水资源的危机。在人工湿地的构建中,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单单采用生物处理这一单一的污水处理技术,往往还需要多种技术的优化和组合,来保证污水处理的结果。人工湿地通常作为污水处理组合工艺的三级处理系统,与其他的工艺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案组合使用时,能够更好地完成污水处理任务。联合使用项目中,湿地系统中可以适当增加池塘系统水处理技术,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季节特点和环境变化,改变水力载荷,加强复合水处理系统对温度和季节的感知。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要远远高于单一的污水处理系统,尤其在处理高浓度的污水方面,有十分有效的应用价值。此外,人工湿地与活性污泥法的组合工艺能够良好的应用在城市污水处理工作之中,用该方法处理城市中的污水,需要的投入较少,操作简单,维护的成本也相对较低,而且处理之后的水源的洁净度较高,能够有效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另外,人工湿地工艺与低氧接触氧化系统的组合在处理污染的河水项目中有很好的处理结果,避免了人工湿地在大量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效率低下和容易堵塞的问题,处理结果明显提升,且去除污染的效率很高。 2.3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机理, 污水中的有机物可分为不溶性有机物与可溶性有机物,微生物对湿地中有机物的去除起到重要作用。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具有巨大比表面积,污水流经颗粒表面时,不溶性的有机物经沉淀、过滤、吸附作用快速地被截留,随之为微小生物利用;可溶性有机物通过微生

山西某水库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方案

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技术方案 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 二零一零年十月

前言 浊漳河分为南、北、西三源,南源发源于长子县发鸠山,长80km,西源发源于沁县漳河村,河长78km,浊漳河南源流域面积3477km2。北源发源于榆社县柳树沟,河长109km。浊漳南源与浊漳西源在襄垣县甘村汇合,流至合口村又与浊漳北源汇合,始称浊漳河。浊漳河在平顺县出省境成为河北省与河南省的界河。省境内全长237km(以浊漳北源为主流),流域面积11688km2。浊漳河出省境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6亿m3,多年平均流量为36.8m3/s,多年平均径流模数为3.15m3/(s·km2)。 浊漳南源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如同我国北方大多数小流域河流,除一年汛期的几场洪水外,其它时间基本以污、废水为主。 近年来,由于浊漳南源沿线各城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面源污染排入浊漳南源中,加上雨水较少,河水污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流域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破坏。浊漳南源河水污染治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流域综合整治规划和省、市环保要求,浊漳南源河水水质应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为确保流域综合整治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长治市在实施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的基础上,计划建设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对浊漳南源的污染河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工程的顺利实施,可有效改善浊漳南源入湖

水质。 针对浊漳南源河道和入湖口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浊漳南源河水水质、水量现状,综合考虑技术的生态安全性、效果持久性、经济可行性和自然生态性,基于经济可行、技术稳定、管理简便的原则,确定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对浊漳南源污染河水进行治理,具体工艺方案为:橡胶坝+生态滞留塘+河道走廊人工湿地。 受长治市环境保护局委托,我单位在资料分析和现场考察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对漳泽水库(浊漳南源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方案进行了科学规划,完成了技术方案的编制工作,在技术方案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长治市人民政府、长治市环境保护局、建设局、长治湿地公园管理处等有关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方案

*****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项目 设 计 方 案 编制单位:长沙百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2016年6月 目录 一、概况 (1) 二、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2) 1. 设计依据 (2) 2. 设计原则 (2) 3. 项目所在地气象资料 (3) 4. 项目粗略规划图 (4) 5. 设计进出水水质 (5) 6. 设计水量 (5) 三、污染物分析及处理工艺提出 (5) 1. 排水污染物分析 (5) 2. 处理工艺提出 (6) 四、处理工艺概述 (7)

1.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 (7) 2.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特点 (9) 五、处理工艺设计 (11) 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框图 (11) 2. 污水各处理单元功能描述 (11) 六、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12) 1. 工程设计 (12) 2. 防渗设计 (14) 3. 人工湿地填料 (14) 4. 植物选配 (15) 5. 布水与集水方式 (16) 6. 强化吸磷 (17) 7. 消毒及中水回用设施 (18) 七、结构设计 (18) 1. 化粪池 (18) 2. 格栅池 (19) 3. 人工湿地 (19) 4. 清水池 (20) 5.纳污水渠 (20) 6. 控制系统 (20) 八、主要构筑物及设备汇总表 (20) 九、污水处理装置环保、安全设计 (21) 1. 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设计 (22) 2. 污水处理厂安全设计 (22) 十、售后服务 (23)

一、概况 *********践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是村容整洁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建设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致富门道明晰,基础设施完善,社保体系建立,社会和谐稳定”为主要任务,努力探索初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近年来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显著,居住区面积扩大,生活用水量猛增;同时农村污水处置设施没有及时配套,水环境污染治理任务面临严峻的考验。生活废水已成为各地河道及排污沟污染的重要原因。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全社会都在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改善生活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消除脏、乱、差,成为当前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和长沙市“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精神,结合******的实际情况。计划对该村进行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建设,对村内污水进行必要的收集和处理,对排水管网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科学有效的处理生活污水,成为现阶段迫切的任务。

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方案

XXXXXXXXX度假村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 技术方案 XXXXXXXXX 2010年7月9日

目录

第一章总论 一、概述 XXXXXXXXX度假村北拱皇家园林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邻碧波万倾的翠屏湖,东通清东陵,西达娘娘顶和黄崖关古长城。度假村山 环水绕、奇石怪岩、风光秀美,是蓟县观光旅游的理想去处之一。正式运行后每天将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使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这既可以保护景区优美的生态环境,又可以对度假村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度假村沿盘山公路建立了25个储水池,度假村的17-18号、25-32号楼以及5万平米的隆磡建筑群预计居住2408人,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约313吨/日,这些污水能够通过管道进入此储水池处,我公司受红磡集团委托,以上述水池为基础,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方案设计。在此根据我们以往的工程经验和污水水质情况,向贵公司提供技术方案。二、方案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一)编制依据 1、相关标准和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XXXXXXXXX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 B12/356-200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2、基础资料 ◆甲方提供的原污水处理设计图纸及资料; ◆甲方提供的污水水量、排放特点与排放规律; ◆甲方提供的排放要求指标。 (二)编制原则 ◆尽量利用原有水池进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策划,力求方案的科学性、严密性、完整性。 ◆所采用的技术、设备应做到污水、污泥各级处理单元配套齐全,投资省、运行费用低,至整个工程实施后,除对生产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外,应能改善和保持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不存在诸如异味、噪声等方面的二次污染问题。 三、设计范围与工程内容 (一)设计范围 自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站开始,经过各级处理单元,至污水达标排放口为止。 (二)工程内容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7年修订版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 (2) 1.3编制原则及目的 (3)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 1.5可行性研究简要结论 (5) 第二章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8) 2.1项目建设背景 (8)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6) 第三章项目地址及建设条件 (29) 3.1项目地址 (29) 3.2建设条件 (37) 第四章设计方案及建设内容 (41) 4.1总平面布臵及设计指导思想 (41) 4.2项目设计方案 (42) 4.3项目建设的目标 (46) 4.4人工湿地的工艺流程 (47) 4.5项目建设内容 (53) 第五章环境保护 (57) 5.1环境现状 (57) 5.2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 (57) 5.3环境保护措施 (58) 第六章组织机构及项目管理 (66)

6.1项目组织机构 (66) 6.2项目施工管理 (67) 6.3项目运营管理 (69) 6.4项目进度计划 (69) 第七章项目招标方案 (72) 7.1招标投标的基本原则 (72) 7.2招标 (73) 第八章劳动安全 (76) 8.1设计依据和原则 (76) 8.2劳动保护措施 (76) 第九章节能 (79) 9.1节能法律法规 (79) 9.2能耗的构成 (80) 9.3节能措施 (80) 第十章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2) 10.1投资估算 (82) 10.2资金筹措 (86) 第十一章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88) 第十二章结论和建议 (89)

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510622423.html, 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作者:罗勇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9年第21期 摘要: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就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发展历史、研究进展和去污机理等进行了综述,并对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为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人工湿地;研究进展;去污机理 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认为设计与建造的由基质、植物、微生物和水体组成的复 合体[1],与传统的耳机处理技术相比,具有建设运行成本低、能耗少,出水水质好,运行维护方便,系统配置可塑性强,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有机物、营养物质去除能力以及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并可美化环境,实现废水资源化等特点[2,3]。 1 人工湿地的发展历史 人类有意识地利用湿地系统进行污水处理,始于20世纪70年代。人工湿地作为一个新发明,最早出现于1904年澳大利亚Brian Mackney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但在其发展历史中,德国是这一工程的先驱者。1953年,德国的Seidel发现芦苇能去除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60年代中期,Seidel与Kickuth合作并由Kickuth开发了“根区法”,该方法的出现,推动了70年代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70年代,这一阶段保持了天然湿地的原有结构并已泥沼的形式存在,而且常将湿地系统与氧化塘处理结合起来以提高氧化塘系统的处理效果;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湿地系统发展为由人工建造的、以不同粒径的砾石和豆石为填料基质的、并种植有一定去污能力的植物处理系统。从此进入了规模性的应用阶段。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丹麦、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及荷兰等国家都建立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用于小城镇的污水处理。90年代以来,国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得到极快的发展[4],已应用于农业污水、家畜与家禽的粪水、垃圾渗滤液、城市暴雨径流或生活污水、富营养化湖水、矿区重金属污水、炼油厂废水以及其他工业活动产生的污水的处理。由此可以看出,湿地技术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2011年07月18日 重要提醒:系统检测到您的帐号可能存在被盗风险,请尽快查看风险提示,并立即修改密码。| 关闭 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立即修改 | 关闭 人工湿地、污水BOT、垃圾BOT项目 我公司专业从事人工湿地设计与施工;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及焚烧发电项目的BOT、BT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engineering (征求意见稿) 20××-××-××发布20××-××-××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我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采用人工湿地工艺的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与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人工湿地工艺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城镇生活污水及接近城镇生活污水水质其他类型的污水处理工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4 农田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5000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34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规范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3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69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7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94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 50335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GBJ 14 生物处理构筑物进水中有害物质允许浓度 GB/T13663 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 GJ 3082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GJJ 31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 CJJ 60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 CECS 199 聚乙烯丙纶卷材复合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DL/T 62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 621 交流电气装置接地

生活污水人工湿地设计方案概要

内容来自:水艺网 -- 生活污水人工湿地设计方案(初稿 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 对 SS :湿地系统成熟后,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将由于大量微生物的生长而形成生物膜。废水流经生物膜时,大量的 SS 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对有机物: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而被除去。对 N 、 P :湿地系统中因植物根系对氧的传递释放,使其周围的环境中依次出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 保证了废水中的氮磷不仅能通过植物和微生物作为营养吸收, 而且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将其除去, 最后湿地系统更换填料或收割栽种植物将污染物最终除去。 一、污水水质 (一、作为生活污水处理的主体工程。 按照城镇生活污水水质一般范围,可认为东升镇生活污水水质状况如下: COD 250— 350mg/l(项目取中间值 300 mg/l, 需监测核实 ; BOD 150--250 mg/l (取中间值200 mg/l; SS 200--300 mg/l(项目取中间值 250 mg/l ; NH3— N 30--40 mg/l(取中间值35 mg/l, P 8--10mg/l(取最大值 10 mg/l;水量按照 5000m 3/d设计。 (二、作为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后续工程。 一般镇区均需要建设二级污水处理厂, 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 如东升镇二级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 则污水处理厂出水应执行广东省《水污染排放限值》 (DB4426--2001中第二时段中的二级标准:COD 60mg/l; BOD 30 mg/l; SS 30 mg/l; NH3— N 15mg/l, P 1mg/l;水量按照 5000m 3/d设计;作为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后续工程, 人工湿地的处理压力要小得多, 且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处理效果不如垂直流人工湿地,本项目暂不深入分析此项。 二、出水要求

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综述论文

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综述 09环境工程环建系 摘要:人工湿地是一项复合生态系统工程,其去除机理错综复杂。主要从人工湿地的组成及其功能综述了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污染物的降解机理及去除 途径。人工湿地处理效果受植物、基质、微生物、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关键词:人工湿地;去除机理;影响因素 前沿 随着人口剧增、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速, 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保护水环境的任务变得越来越艰巨。在各种污水处理方法中, 生态处理技术由于投资少、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抗冲击力强, 同时可使污水处理与创建生态景观有机结合起来, 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已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并广泛予以应用。湿地是陆地与水生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有着很高的生产力以及转换、储存有机物和营养盐的能力。湿地处于水陆交错带可对流经其的水流及其携带的营养物质起到过滤净化作用,由于其在水分和化学循环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 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 人为设计与建造的由基质、植物、微生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利用生态系统中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人工湿地对有机物、营养物质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在实现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可美化环境,实现废水资源化 [1]。 1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原理 1.1人工湿地的构建 人工湿地一般由以下单元构成:由填料、土壤和植物根系组成的基质层;能在

水饱和厌氧状态基质层中生长的植物,如芦苇、香蒲、水葱等;可在基质层中及基质表面流动的水体;好氧和厌氧微生物(细菌、真菌、藻类和原生生物等);底部防渗层。 1.2人工湿地类型 传统的人工湿地主要有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随着对人工湿地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组合工艺和一些新型人工湿地也不断产生。 1.3人工湿地去污机理与工艺流程 人工湿地对废水的净化处理包括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作用。湿地系统在运转时,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由于大量微生物的生长而形成生物膜[2]。废水流经生物膜会使大量的SS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有机污染物也通过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而被去除。湿地床系统中因植物根系对溶解氧的传递释放,使其周围环境中依次呈现出好氧、缺氧和厌氧状态,保证了废水中氮、磷不仅能被植物和微生物作为营养成分而直接吸收,而且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将其从废水中去除。污染物最终通过湿地床填料的定期更换或收割栽种的植物从系统中去除,人工湿地中各种物质的迁移和转化过程(见图1.3)[3]。 1.3湿地中各种物质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人工湿地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9-13T16:17:44.47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7月总第212期作者:陈凯李月娟任金亮[导读]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化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其投资省、运行简单、能耗少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污水处理领域。 (1.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3)(2.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64)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Improvement Technologies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CHEN Kai1,LI Yue-juan2,REN Jin-liang1 (1.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Zhengzhou 450003,China)(2.He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nstruction,Zhengzhou 450064,China) 【摘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化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其投资省、运行简单、能耗少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污水处理领域。随着目前污水排放要求的逐渐严格,单一的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无法满足要求。因此,近年来逐渐兴起对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运行控制策略以及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组合的研究,并由此开发出曝气人工湿地系统、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人工湿地/膜反应器系统等新工艺组合。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各组合工艺研究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应用研究应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控制策略 【Abstract】Given the advantages in terms of low–cost, easy-operation and less energy consumption, constructed wetlands (CWs) have been widely utilized in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wastewater. With the more stringent discharge standards, CWs systems operating as standalone technologies are un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guidelines, which drive the improvement in design and operational strategies and the integrating CWs with oth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such as artificial aeration CWs, CWs/microbial fuel cell(MFC),and CWs/membrane bio-reactor(MBR).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advance in combinations of CWs with oth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and describe the challenges for these integrated technologies in the future. 【Keywords】constructed wetlands;microbial fuel cell;operational strategies 人工湿地是借鉴天然湿地净化污水的原理,通过人工控制措施强化其净化能力的污水处理技术。基于其建设运行成本低、耗能少和运行调度方式简单等特点,人工湿地被广泛的应用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雨水径流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污染河道修复等方面。 在具体的应用中,制约人工湿地技术进一步发展和长期稳定运行的因素主要有:一是人工湿地占地面积较大,大约是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2~3倍;二是人工湿地基质易堵塞,尤其是在高有机物或悬浮固体负荷的情况下;三是总氮(TN)去除率较低,在于湿地内部硝化反应受氧转移速率限制或反硝化缺少足够的碳源;四是人工湿地对于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去除率较低。 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国家对于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也逐渐严格,人工湿地系统作为一项独立的技术难以适应新的技术标准的要求。因此在传统的表流湿地(FWS CWs)、水平潜流湿地(HF CWs)和垂直潜流湿地(VF CWs)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不同的组合类型(如FWS-HF CWs、HF-VF CWs等)。本文主要分析了人工湿地改良技术(运行控制策略以及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结合)研究状况。 1.人工湿地控制策略 1.1 潮汐流人工湿地 潮汐流人工湿地是一种间歇式进水的新型湿地系统,其原理是利用类似潮汐式的运行方式造成床体饱和浸润面变化产生的孔隙吸力将大气氧吸入湿地基质或土壤空隙,提高人工湿地的溶解氧,加快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1]。潮汐流湿地包含瞬时进水、反应、瞬时排空及闲置4个阶段。王帅[2]等的中试研究表明潮汐流人工湿地对CODCr、氨氮、TN和TP的去除率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分别高10.23%、19.89%、12.76%和22.12%。吕涛[3]等研究表明潮汐流人工湿地中微生物活性达到0.3mg/g,是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近3倍。潮汐流人工湿地在具有较高的氧利用率的同时,却限制了系统内的反硝化过程,使得系统出水中富集大量的NO3-N,直接限制了TN的去除能力。因此,控制潮汐流湿地不同阶段的时间,进而调控湿地内部的复氧量和氧化还原环境是需要继续研究的重要内容。 1.2 曝气人工湿地 曝气能够提高基质内的溶解氧水平,增强生物膜的活性,提高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能力。方焰星等[4]研究曝气对不同植物组合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氮的净化效果,金边石菖蒲和宽叶泽苔曝气人工湿地组合对水体中氨氮的平均去除率最高达到84.88%,灯芯草和梭鱼草人工湿地组合对亚硝态氮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4.91%。对于TP的去除尚存在一定争议,马建敏[5]研究表明曝气能够提高水平潜流湿地COD去除率30%,对水中TP的去除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 连续曝气将增加人工湿地的能耗,但仍低于活性污泥法这类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然而连续曝气不利于系统内形成缺氧环境,导致氨氮和TN的去除率较低。间歇式曝气能够提供一个交替的好氧和缺氧环境,使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同时发生,提高TN的去除率。郭烨烨[6]研究表明间歇曝气能够实现氨氮、TN和COD的同步去除,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8.0%、86.7%和96.3%。 1.3 回流式人工湿地 回流式人工湿地是将一部分出水回流至人工湿地入流端,目的在于增加污染物与附着在植物根系与基质表面生物膜的接触,回流混合液中的反硝化细菌可以利用原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实现脱氮。回流技术主要应用于水平潜流湿地和垂直潜流湿地,多数情况下的回流比为0.5~2.5[7]。 张涛[8]等研究表明将潜流人工湿地出水按1/3的回流比回流到进水口,TN的去除率达到60%以上,相比未回流处理提高了20%。包涵[9]等对无回流、回流至进水处、回流至湿地前半部分3种回流方式进行试验研究,并对2种回流比(1:1和10:1)条件下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进行比较,当回流比为1:1时,总有机碳和氨氮的去除率不明显,当回流比为10:1时,湿地内部总有机碳和氨氮去除率显著提高,不同的回流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