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实用教学方法

一年级数学实用教学方法
一年级数学实用教学方法

一年级数学实用教学方法

十年后再教一年级;又一次体味到了一年级老师难当. 教高年级后进生太多;我总是申请教一年级数学;都没能如愿;心里总觉得有点失落感. 当时我想;要是我教一年级;绝不允许有一个差生;但是现在想想;谈何容易!从高年级转向教低年级;和一个新任老师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我愿从0学起. 我也愿在此与各位和我相似经历的老师;或者是新上任的老师们共同学习;把我看着学着想着的一些资料发上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也希望大家把您的宝贵经验和资料拿出来与大家共享;以促进我们大家的共同进步.

看了一本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小学数学实用教学90 法》;我把一些适合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1、功能分类法

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按照事物问题性质的异同;分别将相同性质的对象归入同一类中的一种思维方法.

只有将各种事物分门别类加以研究;我们才能弄清事物间的千差万别;明确事物间的联系. 学生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根据分类的标准;逐步提示一类对象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并认识和掌握其本质属性;从而对其形成概念. 所以;分类的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 分类要有标准;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就会不同. 譬如;有若干辆汽车;如果按大小分;可分为大型车和小型车;如果按功能分;可分为载客的运货的. 又如;对于自然数;如果按能否被2整除分;可把自然数分为偶数和奇数两大类;如果按约数个数分;又可把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和 1 三类(0 怎么处理?请参阅《小学教学研究》第10期王志东老师写的《也谈“0是自然数“引发的几个问题》). 所以;分类时确定分类标准是关键.

功能分类;顾名思义;是按事物所具有的功能进行分类.譬如;我们把铁锹、锄头、镰刀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劳动工具;把布娃娃、玩具汽车、玩具熊猫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玩具;等等.

采用功能分类法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先展示实物后展示图片;由易到难地引导. 例如;在桌上放一些象棋、球拍、乒乓球、图书、铅笔等物品. 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桌上放着哪些物品?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待学生想清楚这两个问题后;再让学生将这些物品分类. 学生会很容易就把这些物品分为两类;一类是体育用品;它们是象棋、球拍、乒乓球和足球等;另一类是学习用品;它们是图书、铅笔等. 再如;在桌上放篮子、小红旗、小红花、盒子、盘子等物品. 同样;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着重思考这些物品的用途;然后请学生将它们分类(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得到的结果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盛装东西的物品;它们是篮子、盒子、盘子等;另一类是不能盛装东西的物品;它们是小红旗、小红花等. 当学生会对实物进行分类后;教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上的物品按功能进行分类. 例如;请你将图中所示的物品理一理;数一数. (图片:短裤、外套、背心、凉鞋、运动服一套、牛仔裤、溜冰鞋、球鞋)教学时;同样要引导学生先弄清:图中画有哪些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然后根据它们的功能进行分类.这道题中的物品可分为服装和鞋两类. 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再把服装分为上衣和裤子两类. 当完成分类;即做好“理一理“这一步后;最后请学生根据所分的类别;数一数每一类里各有多少种物品. 还要提醒学生正确使用单位名称.

再如;请你将图中所示的物品;分一分;说一说;再数一数. (图片:玩具熊彩笔、橡皮、玩具飞机、铅笔、蜡笔、牙膏、玩具汽车、牙刷、肥皂、墨水瓶、玩具娃娃)“分一分”;就是根据物品的功能;该将物品分为多少类就分为多少类. 本题所示的物品应该分为三类.

“说一说”;就是要说出分类的标准. 本题是按玩具类、学习用品类、生活用品类来分的.

“数一数”;就是数出每一类中各有多少物品. 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有序地、一步一步地思考.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将物品分类的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有序性.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恰当有机地运用分类方法;引导并教会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分类;理清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2、特性分类法

特性分类;顾名思义是按事物的某一性质进行分类. 譬如;有三角形、四边形、长方形、五边形、梯形、等腰三角形、六边形等几何图形;我们可以以是否四边形把这些图形分为两类;是四边形的一类的有:四边形、长方形、梯形、正方形;不是四边形一类的有:三角形、五边形、等腰三角形、六边形.

采用特性分类法进行教学;一般按看、想、分、查四个步骤进行. 看;就是观察对象有哪些;是什么;想;就是思考对象有什么特性;并提出分类的标准(或按老师提出的标准去寻找对象的特性);分;就是按分类的标准动手分;查;就是检查分得的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需要调整. 譬如;对下面这些几何图形;你打算怎样分类?(图为:红色三角形中、小各一个;圆大、中各一个;黄色正方形大小各一个;小圆一个;蓝色中正方形一个;小三角形一个)看:这些几何图形有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有的大、有的小. 想:从形状看;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可以按形状分类;从颜色看;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可以按颜色分类;从图的大小看;有大、中、小三种;可以按大小分类.

分:按形状、颜色、大小分类. (图略)按照某一种特性进行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按规定的要求;提出所提供的材料中与问题有关或无关的因素;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带有规律的特性;从而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效率.

分类是一种应用很频繁的思维方式;我们要善于利用分类;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做到既轻松掌握数学知识;又扎实发展数学思维.

3、转盘游戏法

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施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表演;很少害羞; 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利用游戏的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教学“6的分与合”时;可采用转盘游戏法.所谓转盘;就是有一个圆形底盘;均分为六格;在相对的格子里分别写上1和5、2和4、3和3如图:.

在圆盘的中心竖起一根直杆;把它固牢.在直杆的上面搁一根横杆;横杆的一端 悬一枚指针.游戏时;用手拨动横杆;使横杆转动.待横杆停止时;看指针指着哪 个数;再看与数相对的数;这两个数合起来是 6;所以“几和几合成6”. 这一游戏可以在上课开始时进行; 让学生在游戏中看到6的组成;获得大量的感 性认识;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这一游戏也可以在巩固练习时进行.这时;需要对图形底盘上的数作些变化;使

戏时;看指针指着几;就要说出能和这个“几”组成 6的一个数是几.

游戏时;最好是以小组为单位;既能使学生有合作意识;又能使学生有竞争意识. 数学课应用游戏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形式要活泼新颖;易于吸引低年 级学生;(2)方法要简单易行;老师随时可以使用;(3)要使全班每个学生都 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课堂上应 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给以纠正;(5)尽可能做到练习密度大;速度快;效 率高;(6)要把单一的小游戏串联起来;变成系统综合练习游戏课 .

4、掷骰子游戏法

小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游戏中可以使孩子 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过去;师本教育规范了小学生较被动地学习;规范了学 生思维;而现在; 许多学校进行生本教育和教学改革实验; 展现了学生热爱学习 的新景观 . 生本教育体系与师本教育体系有着较大的区别:生本教育更关注学生 的创造力;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 从而不断满足他们 的好奇心与未知欲 . 在游戏教学活动中;孩子们要看、要听、要摸、要唱、要跳; 甚至要尝、要闻;在活动中;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比赛;要说话;要进行思想 交流;要帮助;要模仿别人;要探索;要创造;要驰骋于想像的大地 . 游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将枯燥的教学语言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 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 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境; 使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 玩.

游戏教学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 不是老师唱独角戏; 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体现 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

数的排列不规则.(如图)

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动静结合;活泼有趣;使学生处于接受感知的最佳心理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也符合“乐学”原则.

掷骰子游戏是根据骰子的特点而设计的. 我们知道:骰子有六个面;每个面上都有个数不同的点. 并且相对两个面上的点数合起来都是“ 7”.因此;在教学“7”的分与合时;可采用掷骰子游戏. 这一游戏可在学习新知识时进行;也可在巩固练习时进行;下面我们着重介绍在巩固练习时;如何玩掷骰子游戏.

首先;介绍游戏规则:每两人一组;通过“剪刀、石头、布”的形式决定谁先掷骰子. 当一人掷好后;另一个人就要能很快说出相应的数;使掷出所得的数与说出的数能合成7. 每人掷若干次后进行交换;说的人转换为掷骰子;掷骰子的人转换为说出相应的数. 接着;把全班学生;每两人一组分成苦干组进行掷骰子游戏. 为了提高游戏兴趣;也可组织竞赛. 主要是看谁说出的数又对又快.

这样;让学生掷一掷;说一说;反复交流;学生在游戏中争先恐后地发言;通过较长时间的操练;不知不觉地掌握并熟悉了7的分与合. 这个游戏活动难度不高;当学生们踊跃地举手;整个课堂气氛应付变得热烈起来. 在游戏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兴趣盎然;感受了学习的喜悦;也获得了成功的满足.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过程. 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有十五至二十分左右. 他们从幼儿园的教育体系转到小学的教育体系;有一个很大的“坡度”;要有一定的适应过程.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坐不安定、做小动作等现象;影响教学效果. 而这些游戏活动则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发展了他们的想像力;增强了他们的创造力. 在游戏中学习;孩子们可以毫无顾忌地自由活动;自由表达;所带来的是兴趣、欢乐和自信.

5 、套圈游戏法

英国教育专家来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儿童开发智力的第一位有效的方法” . 通过游戏;可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完成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的活动;在游戏中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在游戏中学习;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 这里介绍的是套圈游戏法. 它可用于“8的分与合”的教学.

第一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小朋友套圈圈的情境图;说明有 4 个小朋友要进行一次套圈比赛. 请小朋友来做评委;评出一个套圈冠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

第二步:教师先说明套圈的游戏由师生一起来做;游戏规则是每组四个学生;每人套8个圈圈;看谁套进的圈圈最多;谁套的最少?

第三步:把全班分成若干组进行套圈游戏.如:每人8个圈;第一个学生心里太紧张了;有这么多圈没套进;真可惜;再来看第二个学生;哇;她套进了好多圈圈;你看她高兴得眼睛都成一条线了;轮到第三个学生了;他走上前去;套得还不错;最后一个学生;哎呀;他套得也不理想.(图略)

第四步:教师问学生:未套进的圈圈很多;堆在一起数也数不清;谁能找个好办法可以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未套进的圈各有几个?可以这样想:套进的圈的个数与未套进圈的个数合起来是要套的圈的个数?一共要套8个圈;第一个学生套进1 个;那么没套进的就是7个;因为1和7合成8;8可以分成7和1.第二个学生套进几个;没套进几个?第三个学生呢?第四个学生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而归纳出一共要套8个

圈;只要知道套进几个;就能知道没套进的个数了?这样就可以按顺序地推出8可以分成几和几.教师出示下图:

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学生经历了8的分与合的学习过程;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整个过程中;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可适时点拨;学生也很乐意接受;这样;教师的

“导”就实施了?

6、投标游戏法

教学经验和有关研究表明;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利用游戏或听故事等其他活动;使学生这种已有动机和学习发生关系;把这种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上;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需要.另外;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可以不断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因此;教师要准备比较多的游戏.这里介绍一种投标游戏法?

做投标游戏;首先要准备游戏用的器材若干套(每组一套;约6套)?每套器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标靶(一个);中间涂红色(如下图);另一部分是投标9支.

其次;教师要讲清游戏规则:每人9个标;投到红色靶心的算投中;没有投到红色靶心的算未投中.可以比一比谁投中多;谁投中少.

再次;进行投标游戏?可分以下几步操作:

第一步: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如6组).先好组长;由组长带领大家活动. 第二步:分组进行投标游戏.并统计投标情况.如:每人9个标;第一个学生投中8个;1个没中;第二个学生投中6个;3个没投中;轮到第三个学生了;她走上前去;投得还不错;投中7个;2个没中……

第三步:汇报投标成绩;投中几个?几个没中?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投中个数、没中个数与投标总个数(9个)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引导学生归纳出“9的分与合”的规律.

并通过讨论得出“9的分与合”里的秘密.即:①把9分成两部分;上面的数从小到大;一个比一个大1;下面的数从大到小;一个比一个小 1.②8种分法;只要记住4种就可以知道另外4种.

这样的游戏活动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有意记忆;又可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养成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及守规则的意识.

游戏活动教学是从哲学的、人的生存方式的角度研究教学的一种视角.小学教学改革的使命之一;就是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游戏活动教学体现了这一改革趋势;它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完善和发展.

(1)游戏活动教学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活力和丰富的个性.人的活力和丰富的个性也通过游戏活动;并在游戏活动中才能充分表现出来.离开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活动的生命性也就失去了色彩.

(2)游戏活动教学有助于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游戏活动教学倡导以主动学习为基本的学习方式;主张以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方式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系统知识;并在经验重组和交流活动中实现对已有认识的突破和创新.

(3)游戏活动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早在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

斯多惠在论及人的发展问题时就明确指出:“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和人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皮亚杰在充分论证了个体的认识源自活动的基础上;认为“个体发展实际就是练习、经验、对环境的作用等意义上大量活动的产物”.列昂节夫则在研究人的意识、智慧和活动的关系的同时;对人的个性这一更为复杂的心理构成物的形成发展机制进行了揭示;提出:“个性在任何方面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

一样;产生于游戏活动.”

在运用游戏法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①游戏法是教师把教学计划中的教材内容;寓于游戏的形式之中;其目的在于提高练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②以锻炼身体、发展身体素质为主要任务作为教材内容;游戏中要注意调控运动时间和负荷强度.

③以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任务作为教材内容;采用游戏法时;由于学生往往对游戏过程或情节感兴趣;而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动作规格上;所以技术要求不宜过细.

④对技术性较强的教材内容;不宜过早地运用游戏法进行练习.

⑤游戏法是一种集体性、灵活性强的活动方式;游戏前应规定明确的规则和要求;

以便评价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动作的质量和思想品德表现.

7、经验应用法

经验应用法;是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或生活经验出发;提出具有共同特征的数学事实;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一般规律或法则;然后找出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再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新的认识或结论

此法适用数10的认识的教学;它能帮助学生正确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形成数的概念.由于刚入学的学生在学前已初步会数10内的数;所以运用经

验教学法教在教学中可如下进行:

第一步:用反映科学或反映祖国日新月异变化的图;如一个地球、两面红旗、三架飞机、四个小朋友、五颗小星星、六辆自行车、七只小鸭、八朵红花、九头长颈鹿、十个气球、让学生看看数数;从图中找出1~10的人或物;养成逐

一点数的习惯;懂得一个数是代表一类物品的总数;从数的意义上认数;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尽管这类数的概念的抽象是如此简易和浅显;我们教学中也不应有丝毫疏忽.

第二步:在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数;教师可出示一些学具

或图片;请学生上来数.因为学生已具备数数的经验;可让他们练习顺着数;也可以从某一个数开始倒着数;让学生懂得每个数的位置和它们的顺序;从而建立数序的概念.同时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先数局部的东西;然后再数整体.最后让按照1~10的数序说出图中相应物体的个数.通过这样的看图数数;也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具体的数数能力.例如;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操作:

二2皿3 A A

o u

□ s o a

数一数图中有几个圆形?中间又画了什么?图中有几个小方块?有几个三角形?……左边有几个小方块?右边有几个三角形?一共有几个小方块?……这一步操作使学生在原有数数的基础上;懂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同时又了解了方位的含义.

第三步:在认数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已有经验往往是直接按物数数;而并不知道与物之间的联系;因而在数数教学中适当渗透对应的思想;使学生从相互联系中认识数.例如;教师出示下图:

? ? ? ? ?

o o o

o o o o o

使学生认识到黑圆比白圆多;方块比圆少;为再进一步懂得5比3大;4比5小打下基础.这样学生既用经验学会了如何数数;同时又可以发展思维;为以后的学习提供经验?教学时要注意变化各种图片;比如用点子图来表示数、用实物图表示数;把实物图和点子图结合起来使用?另外通过学生自己的经验在找的方式中练习;效果更佳?

第四步:从学生已有经验中数数到逐步有意识的灌输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抽象的能力.分类的标准可以通过讲述并结合画圈的办法使学生理解;要求利用图片或实物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数数?例如:在认识数7的组成时;让学生根据原有经验多看、多观察;能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在图片或实物的帮助下;能较快说出7是由6和1、5和2、4和3组成.这样;组成7的结构形式学生自然清楚了;同时也蕴含着整体与部分的含义.当然学生由于

年龄偏小;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稍欠缺;需要教师适当启发和手势引导他们观察;帮助他们概括?

一年级数学实用教学方法

一年级数学实用教学方法 十年后再教一年级,又一次体味到了一年级老师难当。教高年级后进生太多,我总是申请教一年级数学,都没能如愿,心里总觉得有点失落感。当时我想,要是我教一年级,绝不允许有一个差生,但是现在想想,谈何容易!从高年级转向教低年级,和一个新任老师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我愿从0学起。我也愿在此与各位和我相似经历的老师,或者是新上任的老师们共同学习,把我看着学着想着的一些资料发上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也希望大家把您的宝贵经验和资料拿出来与大家共享,以促进我们大家的共同进步。 看了一本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小学数学实用教学90法》,我把一些适合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1、功能分类法 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按照事物问题性质的异同,分别将相同性质的对象归入同一类中的一种思维方法。 只有将各种事物分门别类加以研究,我们才能弄清事物间的千差万别,明确事物间的联系。学生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根据分类的标准,逐步提示一类对象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并认识和掌握其本质属性,从而对其形成概念。所以,分类的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 分类要有标准,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就会不同。譬如,有若干辆汽车,如果按大小分,可分为大型车和小型车;如果按功能分,可分为载客的运货的。又如,对于自然数,如果按能否被2整除分,可把自然数分为偶数和奇数两大类;如果按约数个数分,又可把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和1三类(0怎么处理?请参阅《小学教学研究》第10期王志东老师写的《也谈“0是自然数“引发的几个问题》)。所以,分类时确定分类标准是关键。 功能分类,顾名思义,是按事物所具有的功能进行分类。譬如,我们把铁锹、锄头、镰刀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劳动工具;把布娃娃、玩具汽车、玩具熊猫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玩具;等等。 采用功能分类法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先展示实物后展示图片,由易到难地引导。例如,在桌上放一些象棋、球拍、乒乓球、图书、铅笔等物品。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桌上放着哪些物品?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待学生想清楚这两个问题后,再让学生将这些物品分类。学生会很容易就把这些物品分为两类,一类是体育用品,它们是象棋、球拍、乒乓球和足球等;另一类是学习用品,它们是图书、铅笔等。再如,在桌上放篮子、小红旗、小红花、盒子、盘子等物品。同样,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着重思考这些物品的用途,然后请学生将它们分类(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得到的结果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盛装东西的物品,它们是篮子、盒子、盘子等;另一类是不能盛装东西的物品,它们是小红旗、小红花等。 当学生会对实物进行分类后,教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上的物品按功能进行分类。 例如,请你将图中所示的物品理一理,数一数。 (图片:短裤、外套、背心、凉鞋、运动服一套、牛仔裤、溜冰鞋、球鞋) 教学时,同样要引导学生先弄清:图中画有哪些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然后

中小学数学很重要的20种常见思想方法

中小学数学很重要的20种常见思想方法 1、对应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2、假设思想方法 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3、比较思想方法 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4、符号化思想方法 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如定律、公式、等。 5、类比思想方法 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般自然和简洁。 6、转化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如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数和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质数和合数。又如三角形可以按边分,也可以按角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对数学对象的正确、合理分类取决于分类标准的正确、合理性,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2010年04月20日16:16,星期二作者:教科室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7)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

最全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辅以表情姿态,向学生描绘情境,诉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输送信息的一种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哪种类型的课,讲授法都是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㈠讲授法的步骤 讲授法主要有四个步骤:准备——导入——讲授——结束。 1.准备阶段 包括教材和教参的搜集,教具的选择和教师的心理准。 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能力与永平精心备课,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选取直观形象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同时教师要有充分的信心,认识讲授的目的,意义,增加讲课热情。 2.导入阶段 其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导入更注重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通过“情感”去启发他们认知结构的大门。导入主要有三种类型:直观型,问题型和趣味型。导入应提供一种全景式鸟瞰,是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数学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

知欲。 3.讲授阶段 首先,要考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新知识要求的差距,并通过恰当的语言促使知识内化;其次,应借助直观教具或实用模型引导学生理解讲述的概念法则,并重视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如可以通过变化刺激来实现:改变讲授的声调,语速;利用动作和表情变化;改变工具,利用板书,挂图,幻灯,电视等工具;穿插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给学生以活动的机会。 4.结束阶段 教师应做一个总结,以帮助学生抓住要点,掌握规律,增强记忆。 ㈡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注意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和逻辑性 讲授内容要清楚明确,层次鲜明。既要注意科学性和知识性结合,又要注意抽象性和形象性相结合。数学语言要求谨慎,一字之差面目全非,如“增加了”和“增加到”都有各自的含义,绝不可混淆。 2、注意体态语的运用 体态语包括手势、身姿、表情、眼神等,是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辅助手段。 3、注意从具体到抽象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充分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 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它以图文并茂、声象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展示了数学的本质及内涵,良好的改善了认知环境,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可是一旦为其不可,缺其不行,那也会将其引入一个误区――教学过程自动生成,教师起不到应有的示范作用。 因为没有了教师的板书示范,学生往往在书写过程中丢三落四,师生间不能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阻碍学生的思维,使教学的亲和力下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必须合理恰当。要有必要的板书示范,制作课件也切忌哗众取宠。应把解决数学问题放在首位,让数学自身魅力放出光芒。不仅于此,还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主宰,我们应根据内容精心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积极思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教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方案)

( 数学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方案) 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方案) 课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0+40 50+20 25+20 70+16 47+2 85+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34+5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34+5=_____ 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方式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方式 发布者:孟庆民发布时间: 2012-6-19 17:26:03 一、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如“分类”、“确定位置”、“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等。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教学“分类”时,我巧妙地利用教室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组织教学: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再将这些物品打乱,将卫生用品放在讲台边,黑板擦、粉笔随处放,接着我再邀请学生来帮忙整理,恢复教室原本的整洁。通过简单的对比,学生立即明白了“分类”的好处以及分类的要求,之后实施分组教学,给每一组一定数量的文具和学具,让学生们动手分,教师只负责巡回检查,分完学生交流自己分类的方法,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利用分类的知识来解决常见的问题:如整理书包,考虑怎样分类比较合适;回家后整理衣柜等。 情境的创设使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体会到数学如此贴近生活,如此有趣. 二、问题设疑,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创设问题情境,它是数学再发现的源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我总是精心设置悬念、冲突、矛盾,里面包含着种种实际问题,而且为学生感兴趣,但是学生现在还不知如何去解决它,从而把学生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请同学们量一量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告诉我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我迅速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为什么老师能很快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学习了今天的新课,你们就明白了。”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三、运用媒体,创设多维情境。 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利用多媒体演示,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变成一个长方形,不但能清楚地揭示平面图形的内在关系,而且还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秘。 新教材每册都编排了“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丰富,如果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高度融合和有机统一。下面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的小编将和各位一起来了解下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语言性教学方法 语言性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为主要传递形式,其特点是能较迅速、准确而大量地向学生传授间接经验,其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语言性教学方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是讲授法。 (一)讲授法 所谓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直接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讲授法是一种传授型的教学手段;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讲授法是一种接受型的学习方式。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讲评五种方式。 (二)谈话法 1.谈话法的涵义 谈话法亦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2.谈话法的类型 谈话法一般包括四种类型: 一是启发性或开导性谈话; 二是复习性或检查性谈话; 三是总结性或指导性谈话; 四是讨论性或研究性谈话。 (三)读书指导法 1.读书指导法的涵义: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 2.科学应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教科书的科学方法。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和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在传授新知识过程中,应指导学生独立阅读,阅读时能提出问题,找出重点难点;在应用知识过程中,应指导学生依据教材释去疑点,突破难点,积极思考,深入探讨;在布置作业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复习、背诵等。

专题讲座(数学思想方法与初中数学教学)

专题讲座(数学思想方法与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形成能力,从而为解决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思维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培养。 二、几种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渗透转化思想,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转化思想”是指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归结到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学思想,它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把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系列转化的过程,转化是化繁为简,化难为

易,化未知为已知的有力手段,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思想,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对转化思想并不陌生,中学数学中常用的化高次为低次、化多元为一元,都是转化思想的体现。在具体内容上,有加减法的转化、乘除法的转化、乘方与开方的转化、数形转化等等。例如: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减法”和“有理数的除法”这两节教学内容中,教材是通过“议一议”的形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把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把有理数的除法转化为乘法的过程,“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个地方虽然很简单,但却充分体现了把“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加以解决,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后无论遇到多么难、多么复杂的问题,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把“不会的”转化为“会的”、“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加以解决,这符合学生原有认知规律,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因为简单而忽视它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往往是越简单、越浅显的例子,越能引起学生的认同,

一年级数学教学目标

一年级数学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 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5、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数的运算 1、结合具本情境,体会加减法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的加减法,会口算千以的加减;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4、能结合具本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6、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 性进行判断。(抓好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注重让学生说明白算理) 三、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转换、 兑换) 四、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空间与图形

一、图形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二、图形与位置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实践活动 一、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 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 决简单问题。 三、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生活中的数学) 二年级数学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5、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数的运算 1、结合具本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小学数学最新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最新教学方法有哪些 1、对应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2、假设思想方法 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3、比较思想方法 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4、符号化思想方法 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如定律、公式、等。 5、类比思想方法 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的自然和简洁。 6、转化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如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数和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质数和合数。又如三角形可以按边分,也可以按角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对数学对象的正确、合理分类取决于分类标准的正确、合理性,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 8、集合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就是运用集合的概念、逻辑语言、运算、图形等来解决数学问题或非纯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小学采用直观手段,利用图形和实物渗透集合思想。在讲述公约数和公倍数时采用了交集的思想方法。 9、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在解应用题中常常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10、统计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中的统计图表是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求平均数应用题是体现出数据处理的思想方法。 11、极限思想方法: 事物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极限方法的实质正是通过量变的无限过程达到质变。在讲“圆的面积和周长”时,“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极限分割思路,在观察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它们的极限状态,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公式还能从曲与直的矛盾转化中萌发了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 12、代换思想方法: 他是方程解法的重要原理,解题时可将某个条件用别的条件进行代换。如学校买了4张桌子和9把椅子,共用去504元,一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 13、可逆思想方法: 它是逻辑思维中的基本思想,当顺向思维难于解答时,可以从条件或问题思维寻求解题思路的方法,有时可以借线段图逆推。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及意义 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领域,教学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但是,在不同的教学理论体系中,对教学方法的理解存在着差异,有时是相当广义的:可以将教学原则也包括进去,比如把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等称为教学方法;或者将教学组织形式包括进去,例如将上课、小组教学等称为教学方法。 根据目前我国的教学论体系,对于教学方法的理解是狭义的,比较准确的定义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在教育史上,教学方法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教学方法的产生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进步决定的。具体地说,教学的任务、目的、内容的要求,以及人们对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直接地决定着教学方法的产生发展。 教学方法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够对于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人们普遍认为,同样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同一教学方法的不同水平运用,会导致差别极为悬殊的教学效果。而且,由于这种独立性,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比较容易着手,可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形式不做大的变动前提下进行。 由于教学方法的相对独立性及其意义,它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是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具体地说,又可以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讲述:教师向学生叙述、描绘事物和现象。 讲解: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原理、公式等。 讲读:教师利用教科书边读边讲。 以上三种方式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穿插结合地使用。 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讲授法的缺点在于,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而且对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依赖较大。 教师运用讲授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师讲授的概念、原理、事实、观点必须是正确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一、让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了儿童主动性学习的心理基础。在教学《位置》一课时,我就充分引用书上的练习与场景,并由此延伸和挖掘大量的生活实例,无论是新课的引入、范例的选择还是练习的设计、作业的布置都将学生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去感受、去发现、去比较左和右的不同,以学生最熟悉不过的座位这一生活现场来展开学习的基础,建立起“第几组第几个”模式,从两个维度来确定平面内事物位置,再延伸拓展回到生活现实之中去,最后通过联想,实现课堂数学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有效对接,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运用数学。只有把握“生活-----数学-------生活”之间的联系,才能明白什么叫用活教材,感悟情境图所提供的材料的深度和内涵。 跳出教材,在生活中去学数学,让数学生活化。在教学“摆一摆,想一想”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充分把“玩”与“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描述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领会、理解有关的基础知识,学生没有棋子怎么摆?河边的小石子、家里的大豆、玉米粒........就是很好的教学用具,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学具”,同样学得有趣。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使得几何、代数、和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有可能以交织在一起的形式出现,使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成为必须的学习内容。 二、大胆地去删增教材创造教材 “用教材教”不应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口号,而应该是教师切实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对于不大适合学生的内容,远离学生实际的内容,要彻底地改,比如在教学《多些少些》时,我发现直接利用教材资源(金鱼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为农村学生对金鱼就很陌生,甚至没有见到过,于是换用了学生课下喜欢玩的“跳跳球”这一操作性实验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参与和交流的欲望,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取材于生活,改变了教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阻碍学生发展的,要毫不留情地删;发现有探索意义,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的材料,要没有顾虑地增,比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后,我给学生展示了“杨辉三角形”图,让学生观察有什么规律,学生对其非常好奇,学习激情很高;对于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开拓思路的因素,要有深度地挖,不浪费任何一个可让学生发展的资源我在教学《找规律》中,例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就从学生入手,我给男女生排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那样重复排列,我从衣服的颜色上排,再从男女生不同人数的重复排列,就这样,学生学得很轻松,易掌握,书本上的主题图由于不便于操作,我便把它作当一次作业设计。 在教学《统计》中,我也没有从教材上的图入手,而是让学生数数老师手中的一大把小棒,颜色有多种,为了数每种颜色有多少根,学生就知道要分类整理后才好数,统计出的数填在表内不就是统计表么,再用图形(涂方格)表示出来,就叫统计图了。课后学生还会自己进行统计了,如我班有多少男生多少女生等。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老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者融通,学生就可能感受到书本知识的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就有可能深深意识到学习的价值,使学习成为一项乐在其中的活动。 三、寻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源泉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中,农村小学校缺乏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辅助教学,教师就不能以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于是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小组内一个同学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拿出一元钱去买文具,还让一名同学当监督员,监督售货员的找补操作是否正确。通过模拟“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生活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到了一元钱的价值及应用价值。下课后我还专门与学校小卖部取得了联系,我亲自去帮着卖东西,让我班学生来买自己喜欢的物品,更让学生感受到买东西的乐趣及学数学的乐趣。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的建构理论都指出在学生基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和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有关数学教学方法推荐: 小学教师要想将学生培养成一批又一批将来有出息的人才,可别忽视小学一年级教学。小学一年级无论什么课程都是基础,一年级所学的知识,就好比工程师起一座高楼,预先一定要将基脚打牢,否则会前功尽弃。作为数学这门学科,要想打好基础,就必须在一年级夯实计算教学。 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巧妙地创设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学习过程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有利于学生面对挑战,接受锻炼,体验成功;有利于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和拓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一)、创设操作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小学数学教学常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必须运用课本、手册、挂图、幻灯、直观教具等手段,运用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地思考,使学生逐步地理解、掌握学习知识的一系列方法。学生要学,也必须运用课本、练习册、学具等手段,采取观察、操作、听讲等方式进行探索、理解。由于数学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有抽象的概念,有带规律性的法则、公式、定律,有丰富的几何图形,综合运用知识解答的应用题等等,这些内容,从教的角度来看,包含着很多因素。有传授知识的因素,也有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因素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从学的角度来看,包含着已知的因素。为此,决定了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广大的数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许多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就把老师们过去和现在常用的教学方法做一个系统整理介绍,以方便广大教师在教学时选用。 一、谈话法 谈话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讲,学生也讲。 我们来看一教师在教××比××多(或少)的概念时师生的一段对话。 师问:图上有什么(见图15)? 生答:图上有一排三角形;一排圆形。 师问: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形? 生答:有3个三角形,5个圆形。 师问: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生答:要我们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的多少。说一说三角形和圆形谁多,谁少。 师:应该说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个数的多少。 师问:谁能说一说? 生1:圆形比三角形多,三角形比圆形少。 师纠正:圆形个数比三角形多,三角形个数比圆形少。 生2: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2个。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四)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四)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四)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 或利用一定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正确的态度、兴趣、理想和审美能力的方法。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忽视理想、态度、兴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而这些方面在人的成长中又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态度和兴趣,具备了对美的欣赏能力,才能保证他们所学得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因此,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很强调教学中对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欣赏法。这一方法最主要的特 点是,通过教学中的各种欣赏活动,使学生在认识了所学习的事物的价值之后产生出积极的情感反应。在中小学教学中,各科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态度、理想等都会发生影响,但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欣赏法也表现出三种类型。一是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欣赏,如对音乐、美术、文学作品和大自然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二是道德行为的欣赏,如对政治、历史、语文等教材中有关某

个人物或某件事所表现出的道德品质或社会品德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和情操;三是理智的欣赏,如对科学研究中追求真理、严密论证、发明创造、探索精神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求知兴趣、科学态度和缤密的思考能力。由于各学科性质和内容的不同,欣赏活动的途径也不同,通常有观察、聆听、模仿、联想、比较等。教师可利用多种机会,通过这些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般来说,欣赏法在教学过程中应作为与其他方法配合的辅助性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与其他方法有机结合,则能大大激发学生自觉、愉快的学习动机,形成有益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而在音乐、美术和文学作品教学中,欣赏的方法应作为一种常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 运用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引起学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之前,要先讲述或讲解某种文学或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故事、铁事等,学生有了这些必需的知识准备,就能产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引起欣赏的心向。 2.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欣赏活动是认识事物价值的情感反应。教师在欣赏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情境,或通过声调高低缓急、面部表情及动作表情的变化等,给学生以暗示,激发他们惊讶、

教好一年级数学的方法

教好一年级数学的方法 一、导语激趣 课堂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堂导入,成功导入可以帮助学生自主追求新知,激发学习兴趣,所谓良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在上课开始的时候,用有趣味的导语吸引学生。 如:计算50以内的加法时,教师可以开展“考老师”活动,让学生出题,老师回答,然后老师准确无误地回答,此时学生会有很多疑惑,如此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成为有效的求知活动。 二、通过直观的方法进行教学 由于学生对形象生动的东西会更有兴趣,所以可以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形象,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上掌握数学知识,并增强学习兴趣。 如:教学结果为5的加法,教师可在黑板的左边粘贴4只小鸭子,同时提问:“我在黑板上贴的是什么啊?一共有多少?”待学生回答完毕,写上“4”,然后在右边粘贴上一只,提问:“总共有多少只小鸭子?怎么计算呢?”学生回答以后在黑板上写上“+”,指着图提问:“4+1得多少?”学生回答以后写上“5”。通过图画来诱导学生,激发了其兴趣,也利于学生的理解,从而加深印象。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 听讲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第一步。学生是否能专心听讲,决定着他们接受知识的多少。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要进行正面的引导,对听

讲十分认真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于没有听讲的学生予以眼神暗示。一年级的学生还很单纯,都喜欢受到表扬,所以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效果更好。 一年级学生具有特殊的年龄特点,具有形象的思维。教学中要使用更加多样和直观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容易分神,把精力投入学习中,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听讲习惯。2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优化课堂教学学法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方式,要由“重教”转为“重学”,由“强制学生适合教学”转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重点要关注学生的“学”,教学设计要重视学习活动,教学实施要贯彻“教”为“学”服务,促使学生“爱学”“会学”和“会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重视学生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学会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体会数学思考和创造的过程,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

小学数学教学导入新课常用的几种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导入新课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