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预测控制原理-江苏科技大学

广义预测控制原理-江苏科技大学
广义预测控制原理-江苏科技大学

广义预测控制理论

1 引言

预测控制思想主要是在70年代形成的,进人80年代后,随着模型算法控制(MAC)的问世,相继出现了动态矩阵控制(DMC)、扩展时域预测自适应控制(EPSAC)等结构各异的预测控制算法,这些算法分别基于有限脉冲响应和有限阶跃响应模型,算法简单,容易实现,1984年,Clarke 及其合作者在上述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预测控制(GPC )思想及基本方法,GPC 基于参数模型,引入了不相等的预测水平和控制水平,使系统设计更灵活。由于广义预测控制具有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三个基本特征,因而具有优良的控制性能和鲁棒性,被认为是具有代表性的预测控制算法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过程工业中。近年来,广义预测控制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国际上,各大控制会议和杂志对它也非常关注,近10年来的美国控制会议(ACC)、IEEE 决策与控制会议(CDC)和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世界大会几乎每年都有关于预侧控制的专题分组及以预侧控制为主题的工作讨论会,1995年在韩国又召开了关于预测控制的国际讨论会,在广义预测控制方面也发表了不少综述文献和著作。

2 广义预测控制

2.1 广义预测控制的基本算法

GPC 采用如下CARIMA 模型来描述系统

?+-=---/)()z ()1()z ()()z (111t C t u B t y A ξ )1.1.2(

其中)z (),()(111---C z B z A ,分别是阶数位的c b a n n ,,n 的1z -的多项式,

)z (1-A 和

)z (1-C 是首一多项式,}t {)}({)}({u )(,,ξt y t 分别表示系统的输入、输出和白噪声序列,1

z 1--=?。广义预测控制使用如下的二次目标函数

})]1([)]()([{12k 2

21∑∑==-+?++-+=M N k N N k t u k t k t y E J λω )2.1.2( 其中,21,N N 分别为最小、最大预测长度,M N 为控制长度,满足关系221,1N N N N M ≤<≤且当k>2N 时看,假定0)1(=-+?k t u ,λ为控制加权序列,

)t k +(ω是经柔化后的参考值,在GPC 中,不要求对象输出直接跟踪设定值ω,只要求y(t)沿着参考轨迹到达设定值ω。

极小化目标函数J ,并根据滚动优化的原则,得控制律为

)()1()(u .

f g t u t T -+-=-ω )3.1.2( 其中T -g 为一行向量,.

ω为一参考序列向量,f 为由已知输入和输出组成的数据向量。

GPC 控制方法的具体推导应合理选择GPC 中的M N N N ,,21以及λ,可使GPC 取得较好的控制性能,其它的一些预测控制的方法可以认为是GPC 的特殊情况,例如:当0,121====λN N N N M ,时,相当于Richalet 提出的IDCOM ,当1,21==M N N N 时相当于性能指标中不加权的GMV 控制算法。

2.2 广义预测控制的预测模型 在GPC 中,采用最小方差控制中所用的受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CARIMA )来描述受到随机干扰的对象:

?+=----)()()()()()(111k q C k u q q B k y q A d

ξ )1.2.2( 其中:a a n n q a q a q A ---+++=Λ1111)(

b b n n q b q b b q B +++=--Λ1101)(

c c n n q c q c c q C +++=--Λ1101)(

1-q 是后移算子;)1()(1-=-k y q k y ;11--=?q 为差分算子;)(k ξ是一个独立的

随机噪声序列,为研究方便,如若假设1=d ,则模型可简化为:

?+-=---)()()1()()()(11

1k q C k u q B k y q A ξ )2.2.2( 则j k +时刻系统模型为:

?++-+=+---)()()1()()()(11

1j k q C j k u q B j k y q A ξ )3.2.2(

因为)(j k y +中含有未知信息,因此引入Diophantine 方程获得系统在j k +时刻的输出预测值。Diophantine 方程:

)()()(1111----+?=q F q q E q A j j j )4.2.2( 其中:)1(1,11,0,1)(-----+++=j j j j j j q e q e e q E Λ

a a n n j j j j q f q f f q F ---+++=,11,0,1)(Λ

j E 和j F 由)(1-q A 和预测长度j 唯一确定,由)3.1.3.1(、)4.1.3.1(可化简得到如下方程: )()()1()(j k E k y F j k u BE j k y j j j +++-+?=+ξ,从而得到GPC 预测模型为:

)()1()(k y F j k u G j k y j j M +-+?=+ )5.2.2( 其中

)1(1,11,0,)

1(-+--+--+++=?-==j n j n j j j j j j j b b q g q g g A F q B BE G Λ )6.2.2(

因此,对于未来j k +时刻的输出估计只使用k 时刻之前的输出以及我们根据最优性能指标确定的输入来确定即可。

式)2.2.2(可简化为:

)()()1()()()(111k q C k u q B k y q A ξ---+-?= )7.2.2( 其中 a a n n q a q a q q A q A -----+++=-=Λ111111)1)(()(

a i i i n n a a n i a a a a a a n n a a ≤≤-=-==+=-1,,,1,110,则k 时刻对j k +时刻的误差可记为:

1),()()(~≥+-+=+j k j k y j k y k j k y )8.2.2( 使预测误差的方差:})(~{2k j k y E J += )9.2.2( 最小的j 步最优预测)(*k j k y +由下列差分方程给出:

)1()()()()()(11*1-+?+=+---j k u q G k y q F k j k y q C j j )10.2.2( 此时最优预测误差表示为:)()()(~1*j k q E k j k y j +=+-ξ )11.2.2(

假设1)(1=-q C 此时式)10.2.2(可简化为:

211

01*

),1()()()(N j N j k u q g j k y k j k y j i i i ≤≤-+?++=+∑-=- )12.2.2( 其中,)]1()()([)()()(10111-+?-+=+∑-=---j k u q g q G k y q F j k y j i i i

j j

式)12.2.2(中的)(1j k y +由过去的控制输入和输出决定,而)

1()(1

-+?∑-=-j k u q g j i i i 由现在和未来的控制输入决定。式)12.2.2(用向量和矩阵的形式表示是: u G y y ?+=1* )13.2.2( 其中,T k N k y k N k y k N k y y )](),1(),([2*1*1**++++=Λ

T N k y N k y N k y y )](),1(),([2111111++++=Λ

T u N k u k u k u u )]1(),1(),([-+?+??=?Λ

u

u N N N N N N N N N N N g g g g g g g g g g ?+-------??????????????=)1(210010*********

11000ΛΛM M M O ΛΛΛΛΛG 其中21,N N 分别称为最小和最大预测步长,u N 为控制步程)(2N N u <,G 中参数均为被控对象开环阶跃响应系数。

根据最优预报可知:

)()()()(1*j k q E k j k y j k y +++=+-ξ )14.2.2( )()}({*k j k y j k y E +=+ )15.2.2( 在GPC 中,为了将输出值)(k y 按一定响应速度平滑地过渡到由参数轨迹确定的期望值w ,参考轨迹通常可取为如下的一阶滞后(一阶平滑)模型: )()(k y k y r = )16.2.2( 2,,2,1)1()1()(N j w j k y j k y r r Λ=-+-+=+αα )17.2.2(

其中,]1,0[∈α为输出柔化系数。

2.3 滚动优化

GPC 采用的是对输出误差和控制增量加权的二次型性能指标:

})(){(u u y y y y E J T r T r ??+--=λ )1.3.2(

其中,

T r r r r N k y N k y N k y y )](),1(),([211++++=Λ )2.3.2( T N k y N k y N k y y )](),1(),([211++++=Λ )3.3.2( λ为控制增量加权系数,将式)1.2.3.1(对u ?求极值,可得最优控制律为: )()(11y y G I G G u r T T -+=?-λ )4.3.2( 则当前的控制作用为:

)()](0,,0,1[)1()(11y y G I G G k u k u r T T -++-=-λΛ )5.3.2(

2.4 在线辨识与反馈校正

GPC 控制算法只使用一个控制模型,通过在线反馈校正来保证其准确的预测。将对象)7.2.2(改写为:

)()1()()()(~)(111k k u q B k y q A k y ξ+-?+-=-- )1.4.2( 其中,1)()(111-=--q A q A 则有,

)()()(k k k y T ξθ?+= )2.4.2( 其中,T b a n k u k u n k y k y k )]1()1()()1([)(--?-?----=ΛM

Λ? T n n b a b b a a ][01ΛM Λ=θ

可用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RLS )来估计模型参数θ值:

)]1(?)()()[()1(?)(?--+-=k k k y k K k k θ?θθ

τ )3.4.2( 1])()()()[()1()(-+-=μ???τk k P k k k P k K )4.4.2(

)1()]()([1

)(--=k P k k K I k P τ?μ )5.4.2( 其中,10≤<μ是遗忘因子,一般可取195.0≤<μ;)(k K 是权因子,)(k P 为正定协方差阵。控制启动时需要设置参数向量θ和协方差阵P 的初值,通常设定方法为:

???

??==为充分小的实向量

,为充分大的实数εεθαα)0(?,)0(2I P )6.4.2( 总结GPC 算法计算机实现步骤如下:

1)根据被控对象及其控制要求给出αλ和,,,,,21u b a N N N n n ;

2)设置初值)(和0?)0(θP ,输入初始数据;

3)读取)(k y ,用带遗忘因子的RLS 递推估计θ

?; 4)用辨识得到的参数代替式)7.2.2(中的B A 和,递推求解Diophantine 方程得到j G F j 和;

5)构造向量G y y r 和矩阵1,,并计算1)(-+I G G T λ;

6)计算T T G I G G 1)(-+λ的第一行;

7)按式)5.3.2(计算并施加控制)(k u ;

8)返回3)继续循环。

(完整版)控制图的基本原理

控制图的基本原理 质量特性数据具有波动性,在没有进行观察或测量时,一般是未知的,但其又具有规律性,它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的,所以它是随机变量。 一、正态分布 如果随机变量受大量独立的偶然因素影响,而每一种因素的作用又均匀而微小,即没有一项因素起特别突出的影响,则随机变量将服从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是连续型随机变量最常见的一种分布。它是由高斯从误差研究中得出的一种分布,所以也称高斯分布。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的例子很多。一般来说,在生产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产品的许多量度,如零件的尺寸、材料的抗拉强度、疲劳强度、邮件的内部处理时长、随机测量误差等等都是如此。 定义若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则称的分布为正态分布,记为。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如图5—1所示。

图5-l正态分布概率密度曲线 从图中我们叫以看出正态分布有如下性质: (1)曲线是对称的,对称轴是x=μ; (2)曲线是单峰函数,当x=μ时取得最大值; (3)当曲时,曲线以x轴为渐近线; (4)在处,为正态分布曲线的拐点; (5)曲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为1。 另外,正态分布的数字特征值为: 平均值 标准偏差 数字特征值的意义:平均值μ规定了图形所在的位置。根据正态分布的性质,在x=μ处,曲线左右对称且为其峰值点。 标准偏差,规定了图形的形状。图5-2给出了3个不同的值时正态分布密度曲线。当小时,各数据较多地集中于μ值附近,曲线就较“高”和“瘦”;当大时,数据向μ值附近集中的程度就差,曲线的形状就比较“矮”和“胖”。这说明正态分布的形状由的大小来决

定。在质量管理中,反映了质量的好坏,越小,质量的一致性越好。 图5-2大小不同时的正态分布 在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曲线下,介于坐标 ,,,间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58.26%,95.45%,99.73%和99.99%。它们相应的几何意义如图5-3听示。 图5-3各种概率分布的几何意义 二、控制图的轮廓线

微机原理课程基于80x86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微机原理课程基于80x86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 姓名:厉小洋 学号:0945533117 班级:09电气1班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 2012年9月

目录 一理论部分 (2) 1课题要求与内容 (2) 2 系统方案设计 (3) 3 系统硬件的设计 (4) 4 系统软件设计 (5) 二实践部分 (6) 1 系统硬件原理简介 (6) 2 系统硬件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0) 3 系统软件 (11) 3.1 软件设计 (11) 3.2软件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4) 三附录 (15)

题目:《基于80x86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第一章、理论部分 一微机原理课程设计课题要求与内容 内容要求: (1)使用8255A控制步进电机的运转。 (2)使用数码管LED显示速度的大小。 (3)使用8253定时器调节速度的大小。 (4)使用4个独立按键控制步进电机,即“正传”、“反转”、“停止”、“调速”。(5)使用8259A产生中断控制按键; (6)使用DAC0832显示速度的波形。 拓展功能: (1)按键部分可以增加“加速”、“减速”等功能; (2)考虑可以加蜂鸣器来区分“正转”和“反转”; (3)其他可以有自己特色的功能均可。 二系统方案设计 在课程要求的前提下,步进电机为四相八拍步进电机,这样可以用8255的一个端口控制电机的驱动,LED显示为十六位

图1系统流程图 在8255中可用两个端口控制,按键单元可与电机共用一个八位端口,由8254产生可编程脉冲,进入8259产生中断,反馈给80x86,控制8255。 再执行到步进电机及其LED显示上,一个脉冲步进电机一拍。由按键读入系统状态。 具体的系统设计如图1为系统概况流程图 三系统硬件设计 在硬件设计中,主要是通过步进电机模块、8255模块、LED模块、8254模块。 在8255芯片上用A,B口控制数码管的显示(A为位选B为段选),C口的高四位为四个按键单元,低四位作为输出,控制步进电机。 片选CS接IOY2。在8259和8254上,采用一个脉冲一拍的方式。给8254一个1.8432MHZ在CLK2,OUT2输出给CLK0,由OUT0给8259的INT,输出一个脉冲,经由IR0给80x86的中断口INTR。如图2为硬件连接图,如下硬件连接:8254,8255,8259的CS分别接在IOY2,IOY0,IOY1 8255芯片连接:8255的A,B控制LED,A口接位选,B口接段选,将C 口分为两段,高四位读取按键,低四位控制步进电机,按键分为四个如下表1所示

质量控制基本知识

质量控制基本知识 一栅栏技术 栅栏理论是德国食品专家L.Leistner提出的一套系统科学地控制食品贮藏保鲜期的理论。栅栏技术(hurdle techlogy)是指在饰品设计、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利用食品内部能阻止微生物生长繁殖方面,栅栏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1栅栏因子 食品防腐上最常用的栅栏因子,都是通过加工工艺或添加剂方式设置的,总计已在40个以上,这些因子均可用来保证食品微生物稳定性以及改善产品的质量。现将肉制品中几种主要的栅栏因子简介如下: 热加工(H) 高温热处理是最安全和最可靠的肉制品保藏方法之一。加热处理就是利用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从肉制品保藏的角度,热加工指的是两个温度范畴:即杀菌和灭菌。 A、杀菌 杀菌是指将肉制品的中心温度加热到65-75℃的热处理操作。在此温度下,肉制品内几乎全部酶类和微生物均被灭活或杀死,但细菌的芽孢仍然存活。因此,杀菌处理应与产后的冷藏相结合,同时要避免肉制品的二次污染。 B、灭菌 灭菌是指肉制品的中心温度超过100℃的热处理操作。其目的在于杀死细菌的芽孢,以确保产品在流通温度下有较长的保质期。但经灭菌处理的肉制品中,仍存有一些耐高温的芽孢,只是量少并处于抑制状态。在偶然的情况下,经一定时间,仍有芽孢增殖导致肉制品腐败变质的可能。因此,应对灭菌之后的保存条件予以重视。灭菌的时间和温度应视肉制品的种类及其微生物的抗热性和污染程度而定。 低温保藏(t) 低温保藏环境温度是控制肉类制品腐败变质的有效措施之一。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代谢活动,降低酶的活性和肉制品内化学反应的速度,延长肉制品的保藏期。但温度过低,会破坏一些肉制品的组织或引起其它损伤,而且耗能较多。因此在选择低温保藏温度时,应从肉制品的种类和经济两方面来考虑。 肉制品的低温保藏包括冷藏和冻藏。 冷藏(refrigeration)就是将新鲜肉品保存在其冰点以上但接近冰点的温度,通常为–1-7℃。在此温度下可最大限度地保持肉品的新鲜度,但由于部分微生物仍可以生长繁殖,因此冷藏的肉品只能短期保存。另外,由于温度对嗜温菌和嗜冷菌的延滞生长期和世代时间影响不同,故在这二类微生物的混合群体中,低温可以起很重要的选择作用,引起肉品加工和储藏中微生物群体构成改变,使嗜温菌的比例下降。例如在同样的温度下,热带加工的牛肉就较寒带加工的牛肉保质期长,这主要是因为前者污染菌多为嗜温菌而后者多为嗜冷菌。 水分活性(aw) 水分活性是肉制品中的水的蒸汽压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蒸汽压之比。当环境中的水分活性值较低时,微生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才能从基质中吸取水分。基质中的水分活性值降低至一定程度,微生物就不能生长。一般地,除嗜盐性细菌(其生长最低aw值为0.75)、某些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aw值为0.86)以外,大部分细菌生长的最低aw均大于0.94且最适aw均在0.995以上;酵母菌为中性菌,最低生长aw在0.88-0.94;霉菌生长的最低aw为0.74-0.94,aw在0.64以下任何霉菌都不能生长。

广义预测控制原理-江苏科技大学

广义预测控制理论 1引言 预测控制思想主要是在70年代形成的,进人80年代后,随着模型算法控制(MAC)的问世,相继出现了动态矩阵控制(DMC)、扩展时域预测自适应控制(EPSAC)等结构各异的预测控制算法,这些算法分别基于有限脉冲响应和有限阶跃响应模型,算法简单,容易实现,1984年,Clarke及其合作者在上述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预测控制(GPC)思想及基本方法,GPC基于参数模型,引入了不相等的预测水平和控制水平,使系统设计更灵活。 由于广义预测控制具有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三个基本特征,因而具有优良的控制 性能和鲁棒性,被认为是具有代表性的预测控制算法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过程工业中。近年来,广义预测控制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国际上,各大控制会议和杂志对它也非常关注,近10年来的美国控制会议(ACC)、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CDC)和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世界大会几乎每年都有关于预侧控制的专题分组及以预侧控制为主题的工作讨论会,1995年在韩国又召开了关于预测控制的国际讨论会,在广义预测控制方面也发表了不少综述文献和著作。 2广义预测控制 2.1广义预测控制的基本算法 GPC采用如下CARIMA模型来描述系统 A(z ' )y(t) = B(z ')u (t -1) C (z (t) / : 其中A(z」),B(z'),C(z')分别是阶数位的n a,n b,n c的z J的多项 式,A(z‘)和C(z‘)是首一多项式,{u(t)},{y(t)},「(t)}分别表示系统的输入、输出和白噪声序列,‘刊。广义预测控制使用如下的二次目标函数 N 2 N M J =E{ ' [y(t k) 一,(t k)]2亠二;[:u(t k -1)]2} (2.1.2) k 出1 k =1 其中,N1,N2分别为最小、最大预测长度,N M为控制长度,满足关系仁N「N2,N M乞N2且当k>N2时看,假定u(t k-T,■为控制加权序列, (2.1.1)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_简单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 姓名:黄涛 学号:0945531222 班级:09电信2班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 2012年6月

目录 一理论部分 (2) 1课题要求与内容 (2) 2 系统方案设计 (2) 3 系统硬件的设计 (3) 二实践部分 (4) 1 系统硬件原理简介 (4) 2 系统硬件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8) 3 系统软件 (8) 3.1 软件设计 (8) 3.2软件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0) 三附录 (11)

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一理论部分 1 课题要求与内容 基本要求: (1)使用AD0809获取电压数据。 (2)数据在数码管上面实时显示。 (3)通过按键设置采样时间,比如60秒采集一次。 (4)采样时间计时结束后产生中断,采集电压数据。 附加要求: (1)通过串口在PC上的串口调试助手显示实时电压信号。 2 系统方案设计 本电路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由A/D转换模块、控制模块和LED显示模块组成. 图 1 数字电压表原理框图 框图功能说明 基准电源:提供A/D转换参考电压,基准电压的精度和稳定性是影响转换精度的主要因素。

A/D电路:A/D转换器是数字电压表的核心部件,由它完成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的任务。 译码驱动电路:将二--十进制(BCD)码转换成七段供LED发光显示信号。 显示电路:将译码器输出的七段信号进行数字显示,即A/D转换结果。 积分RC元件:通过对RC元件的选取,控制测量量程。 字位驱动电路:根据A/D器上DS4~DS1端的位选信号,控制显示部分个、 十、百、千位哪一位上进行显示。 3 系统硬件设计 本电路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由A/D转换模块、控制模块和LED显示模块组成(如图1.0)。 外部电压 图2 系统总体硬件框图 设计的基本思想和顺序 利用0809采集电压数据,将模拟电压信号数字电压信号。8255通过I/O控制两位数码管显示采集电压值。8254设置采样频率。8359设置中断。基本思路:当到定时时间时产生中断信号,进入中断采集电压数据。采集的数据转化后保存到内存空间里,返回主程序后在数码管上显示。

预测PID 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

预测PID 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 预测PID 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 关键词:模型预测控制预测PID 控制算法 在现今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通过先进控制获取经济效益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已成为一种趋势。据有关文献报道(薛美盛等, 2002),各种不同石 油化工装置实施先进控制后,其每年净增效益如表1 所示。虽然各公司所报出的 年效益有所不同,但其数据出入不大,而实施先进控制所需成本只占其产生效益 的很小一部分比例。 国外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孙德敏等, 2003):采用先进控制理论和过程优化将 增加30%的投资,但可提高产品层次和质量,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从而增加 85%的效益,如图1 所示。投资70%的资金购置DCS,换来的是15%的经济效益; 再增加30%的投资,可以换来85%的经济效益。其中增加的8%用于传统的先进 控制(TAC),得到的经济效益是8%;增加的13%用于预测控制(DMC),得到的经 济效益为37%;增加的9%用于在线闭环优化(CLRTO),换来的经济效益是40%! 因此,实施先进控制与优化是不用投资的技术改造。 然而,控制理论本身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尽管 大量新的控制算法不断涌现,但常规的PID 及改进的PID 控制算法仍广泛应用于 工业控制领域。一些先进控制算法专用性强、适应性差、鲁棒性能差、算法复杂、 实施和维护成本高,这些都限制了它们的推广和发展。据日本控制技术委员会 (SICE)对110 家企业和150 位控制工程师调查显示(Huruo, 1998),近20 年来,工 业界迫切需要解决的控制难题分别是:大滞后、强耦合、时变、严重干扰以及非 线性对象的控制,这些问题始终都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部分先进控制理论 理论性太强,实际应用需做大量的改进和简化,使先进控制具备鲁棒性是当前重 要的发展方向。 在先进控制技术中,最有应用前途的是模型预测控制,该技术经历了4 代发 展,已非常完善和成熟了。第一代模型预测技术以DMC(Cutler, 1979) 和 IDCOM(Richalet, 1978)两种商业产品为标志;QDMC(Garcia, 1986)标志着第二代 模型预测技术;IDCOM-M(Froisy, 1990)、SMCA 和SMOC(Yous, 1991)代表着第 三代模型预测技术的产生;第四代模型预测技术就是人们熟悉的DMC-plus 和 RMPCT,分别是Aspen 和Honeywell 公司的最新商业化软件。现今模型预测控制 技术不仅能处理硬、软约束、病态排除、多目标优化,而且能通过Kalman 滤波 器消除不可测干扰和噪声的影响(Lundstr?m, 1995),同时采用鲁棒控制技术和先 进的辨识技术处理模型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了模型预测技术的适应能力。 正因为模型预测控制的强大功能,它是一些具有非最小相位、积分、不稳定、 多变量强耦合(包括方系统、胖系统、瘦系统)等特殊动态特性过程的理想控制工 具。 据统计,2002 年全世界共成功实施4600 例模型预测控制算法(Qina, 2003), 是1997 年的两倍多,短短5 年时间比过去近20 年应用的还多,可见其发展速度 之快。因此,它被誉为20 世纪80 年代“最有前途的先进控制算法”,一点也不过 分。 像所有先进控制算法一样,模型预测控制也有着自身的缺点: (1)预测控制算法比较复杂,计算量比较大。正因为复杂,在算法实现上要考 虑多方面因素,既要保证算法简洁,又要使算法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原理

第6章全面质量管理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阐述戴明14点质量管理方法的基本理念;概括朱兰的质量管理方法;解释克劳士比质量管理理论的精髓;阐述马奎斯的全面质量管理核心理论;理解现代质量管理理念中高效组织的特点。 [教学重点] 戴明14点质量方法、尤兰的质量管理方法、克劳士比质量管理理论、马奎斯全面质量管理核心理论、现代质量管理理念中高效组织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以及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创建高效组织。 [主要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缺陷率;质量理事会;高效组织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要点讨论 6.1 质量管理理论的演变 6.1.1事后检验阶段 科学管理公认的首创者是美国的泰罗。1911年他发表了经典著作《科学管理原理》,在该著作中,他主张把产品的检查从制造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道独立的工序。这促成了质量管理的第一阶段——事后检验阶段。 6.1.2统计质量检查阶段 二战初期,美国大批生产民用品的公司转为生产各种军需品。当时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是由于事先没有办法控制废品的产生。1941年和1942年,美国制定了一系列战时质量管理标准。相对于检验把关的传统管理来说,统计质量管理是概念的更新、检查职能的更新,是质量管理方法上的一次飞跃。但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侧重于制造过程,在实践当中难免过分强调数理方法的运用,而对有关的组织管理工作有所忽视。 6.1.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从6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促使统计质量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过渡的原因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2、60年代在管理理论上出现了工人参与管理、共同决策、目标管理等新办法,在质量管理中出现了依靠工人进行自我控制的无缺陷运动和质量管理小组等等 3、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 (4)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剧烈 全面质量管理的雏形首先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它对当时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9世纪70年代这种质量管理方法引入美国,80年代得到普及。应该说,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6.2 全面质量管理哲学 6.2.1戴明的14点质量方法 1、建立恒久的目标 2、采用新的理念 3、不依靠检查取得质量 4、不要根据价格标签评价企业 5、永恒不断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 6、实行职业培训 7、实施有效领导 8、消除恐惧 9、消除部门之间的障碍 10、不空喊口号 11、消除工作指标(定额) 12、消除障碍使员工不因为工作质量而失去自尊 13、实施有生命力的教育和自我改进计划 14、让公司中的每个人都为完成改革任务而工作 戴明还提出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容易犯的七个致命错误:没有提供足够的人力、财力资源来支持质量改进计划;强调短期效益、股东收益;依靠观察与判断来评价年度业务状况;工作的忙碌造成管理不一致;不管管理的需要,采用易得的资料进行过程改进;过多的纠错成本;过多的法律花费。 6.2.1朱兰的质量管理

市场预测基本原理

第8章市场预测基本原理 本章主要阐述市场预测的意义与分类、基本原理、基本步骤、预测内容、预测方法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市场预测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了解市场预测的原理和程序。 3、掌握不同预测误差的计算方法。 4、掌握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了解市场预测的原理和程序。 6、掌握不同预测误差的计算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阐述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课时分配] 本章2课时。 [教学内容] 8.1 市场预测概述 8.1.1 市场预测的特点与作用 1 市场预测的特点与分类 市场预测是指对未知的市场和市场未来的变化进行预计和推测。 市场预测具有如下特点: (1) 预测对象具有不确定性。

(2) 市场预测具有目的性。 (3) 市场预测具有科学性。 (4) 市场预测具有综合性。 (5) 预测误差具有不可避免性。 2 市场预测的作用 (1)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8.1.2 市场预测的分类 市场预测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分类。 1 按预测期长短不同,可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 (1) 长期预测。指五年以上市场发展前景的预测。它是制定中长期计划和经济发展规划的依据。 (2) 中期预测. 指对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市场发展前景的预测。它是制定中期计划和规定经济五年发展任务的依据。 (3) 短期预测。短期预测是指对一年以下的市场发展变化的预测。是经营决策的依据。 2 按预测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市场预测和微观市场预测 (1) 宏观市场预测。是指以整个国民经济、部门、地区的市场活动为范围进行的各种预测,主要目标是预测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总体市场的运行态势。 (2) 微观市场预测。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不同产业领域的企业,对其经营的各种产品或劳务市场的发展趋势作出估计和判断,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3 按预测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 (1) 定性预测。是指预测者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凭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对市场发展前景的性质、方向和程度作出判断预测。 (2) 定量预测。是指根据历史和现实的统计数据和市场信息,运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对市场未来发展的规模、水平、速度和比例关系进行分析测定。 4 按预测结果有无附加条件分类,可分为有条件预测和无条件预测 (1) 有条件预测。有条件预测是指市场预测的结果要以其他事件的实现为条件。 (2) 无条件预测。无条件预测是指预测的结果不附加任何条件。 8.1.3 市场预测的要求 1.对预测人员的要求 预测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知识,具有预算、综合、分析、推断等各种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市场调研和预测经验;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对预测资料的要求 应重视数据和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完善数据系统,以确保市场预测所需要的各类数据和资料,使预测建立在充分的信息基础之上。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

员工教育训练教材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质量管理原则(以下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a)以顾客为中心 b)领导作用 c)全员参与 d)过程方法 e)管理的系统方法 f )持续改进 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h)互利的供方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本标准适用于) a)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寻求优势的组织。 b)对能满足其产品要求的供方寻求信任的组织。 c)产品的使用者。 d)就质量管理方面所使用的术语需要达成共识的人们(如:供方、顾客、行政执法机构)e)评价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或依据IS09001的要求审核其符合性的内部或外部人员和机构(如:审核员、行政执法机构、认证机构)。 f)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建议的内部或外部人员。 g)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 、术语和定义 一)有关质量的术语 1.质量: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 2.要求:明示的、习惯上隐含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3.质量要求:对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的要求。 4.等级: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作的分类或分级。 5.顾客不满意:顾客对某一事项未能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 6.顾客满意:顾客对基本一事项已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 7.能力: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二)有关管理的术语

1.体系(系统):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2.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3.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4.质量方针:由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与质量有关的组织总的意图和方向。 5.质量目标:与质量有关的,所追求的作为目的的事物。 6.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7.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8.质量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与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9.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作业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其质量目标。 10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 11 .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对达到质量要求提供信任。 12.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高有效性和效率 13.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并达到策划的结果的程度的度量。 14.效率:得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三)有关组织的术语 1.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相关关系得到有序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2.组织结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有序安排。 3.基础设施:组织永久性的设施和设备系统。 4.工作环境:人员作业时所处的一组条件。 5.顾客:接收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6.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7.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四)有关过程的产品的术语 1.过程: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的系统。 2.产品: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3.服务:无形产品在供方和顾客接口处完成的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 4.软件:由承载媒体上的信息组成的知识产品。 5.外供产品:提供给组织外部顾客的产品。 6.项目:由一组有启止时间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目标,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 7.设计与开发:将要求转换为规定的特性和产品实现过程规范的一组过程。 8.程序:为进行基本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微机原理期末试卷二

选择题 1.8086的指令指针寄存器IP中存放() A、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 B、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 C、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偏移地址 D、指令中的操作数 2.对8086CPU而言,中断优先级别最高的是() A、除法错,溢出中断,软中断 B、NMI C、INTR D、单步中断 3.某DRAM芯片,其存储容量为512K×8位,该芯片的地址线和数据线数目为() A、8,512 B、512,8 C、18,8 D、19,8 4.在一般微处理器中,()包含在CPU中。 A)算术逻辑单元B)主内存 C)输入/输出设备D)磁盘驱动器 5.8086/8088的状态标志有()个。 A)3 B)4 C)5 D)6 6.在汇编语言中,加法指令的助记符是()。 A ADD B SUB C MUL D DIV 7、存储器芯片位数不足时,需用()。 A、字扩展 B、位扩展 C、字位同时扩展 D、以上均可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086处理器既能进行整数运算,也能进行浮点运算 B.每4个时钟周期构成8086处理器的一个总线周期 C.8086处理器可以通过NMI和INTR引脚来接受中断请求信号 D.8086内部的通用寄存器可以保存8位、16位或者20位的二进制信息。 9、下列哪一项不是8086处理器中的段寄存器()? A. DX B. CS C. SS D. ES 10.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操作数在中。 A)通用寄存器B)堆栈 C)存储单元D)段寄存器 11、在8086的汇编语言中,如果逻辑地址是A000H:1000H,那么物理地址就是()。 A、B000H B、B0000H C、A1000H D、A0000H

预测PID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

预测PID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 邵惠鹤任正云 邵惠鹤先生,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教授;任正云先生,博士。 关键词:模型预测控制预测PID控制算法 在现今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通过先进控制获取经济效益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已成为一种趋势。据有关文献报道(薛美盛等, 2002),各种不同石油化工装置实施先进控制后,其每年净增效益如表1所示。虽然各公司所报出的年效益有所不同,但其数据出入不大,而实施先进控制所需成本只占其产生效益的很小一部分比例。 国外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孙德敏等, 2003):采用先进控制理论和过程优化将增加30%的投资,但可提高产品层次和质量,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从而增加85%的效益,如图1所示。投资70%的资金购置DCS,换来的是15%的经济效益;再增加30%的投资,可以换来85%的经济效益。其中增加的8%用于传统的先进控制(TAC),得到的经济效益是8%;增加的13%用于预测控制(DMC),得到的经济效益为37%;增加的9%用于在线闭环优化(CLRTO),换来的经济效益是40%!因此,实施先进控制与优化是不用投资的技术改造。 然而,控制理论本身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尽管大量新的控制算法不断涌现,但常规的PID及改进的PID控制算法仍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一些先进控制算法专用性强、适应性差、鲁棒性能差、算法复杂、实施和维护成本高,这些都限制了它们的推广和发展。据日本控制技术委员会(SICE)对110家企业和150位控制工程师调查显示(Huruo, 1998),近20年来,工业界迫切需要解决的控制难题分别是:大滞后、强耦合、时变、严重干扰以及非线性对象的控制,这些问题始终都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部分先进控制理论理论性太强,实际应用需做大量的改进和简化,使先进控制具备鲁棒性是当前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先进控制技术中,最有应用前途的是模型预测控制,该技术经历了4代发展,已非常完善和成熟了。第一代模型预测技术以DMC(Cutler, 1979)和IDCOM(Richalet, 1978)两种商业产品为标志;QDMC(Garcia, 1986)标志着第二代

质量管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 第一篇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1章质量 一、填空题 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ISO9000标准把质量特性定义为:与要求有关的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 3 4 5 6,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7 总和。 8 9 和。 10.质量环是指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概括。 11.魅力特性是指如果充分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分也不会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 二、判断题 1.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

2.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满足使用目的的所具备的技术特性。(×) 3.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着名的“适用性”观点。他指出,“适用性”就是产品符合规范或需求的程度。(×) 4.从质量和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5.由于质量特性是人为变换的结果,因此我们所得到的或确定的质量特性实质上只是相对于顾客需要的一种代用特性。这种变换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顾客的需要能 6 7 8.(√) 9 10 性。(× 1.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的成本和费用方面的特征是_D_。A.性能 2.服务质量特性中_A_是指顾客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满足精神需要的程度。顾客期望得到一个自由、亲切、尊重、友好和谅解的气氛。 A.文明性B.舒适性C.功能性D.安全性 3.那些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满意,一旦不足就会引起强烈 A.魅力特性B.必须特性C.固有特性D.赋予特性

4.质量概念涵盖的对象是_D_。 A.产品B.服务C.过程D.一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 5.“适用性”的观点是由_C_提出来的。 A.戴明B.菲根鲍姆C.朱兰D.休哈特 6._B_是指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概括。 A.质量特性B.质量环C.质量圈D.全面质量管理 7 A 8 A C 1 2 管理阶段。 3.将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4.我国企业在实践中将全面质量管理概括为“三全一多样",即全过程、全员和全组织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所使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5.全过程质量管理强调必须体现两个思想,一是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及理论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理论 一、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1、质量 质量指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有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它既包括有形产品也包括无形产品;既包括产品内在的特性、也包括产品外在的特性。即包括了产品的适用性和符合性的全部内涵。 2、工业产品质量 工业产品质量指工业产品适合一定的用途,满足人们需要所具备的特性和特性的总和,也即是产品的适用性。它包括产品的内在特性,如产品的结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可靠性、精度、纯度等;也包括产品的外在特性,如形状、外观、色泽、音响、气味、包装等;还有经济特性如成本、价格、使用维修费等,以及其他方面的特性如交货期、污染公害等。工业产品的不同特性,区别了各种产品的不同用途,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要。可把各种产品的不同特性概括为: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寿命、经济性等。 3、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指对产品质量有关的工作对于产品质量保证程度。工作质量涉及到企业所有部门和人员,也就是说企业中每个科室、车间、班组,每个工作岗位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其中领导者的素质最为重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广大职工素质的普遍提高,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基础。工作质量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和保证。为保证产品质量,必须首先抓好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 4、服务质量 它指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国际标准列举的服务质量特性实例包括:设施、容量、人员的数量和储存量;等待时间、的供时间和过程的各项时间;卫生、安全、可靠性和保密性;反应、方便、礼貌、舒适、环境美、能力、耐用性、准确性、完整性、技艺水平、可信性和沟通联络等。 5、质量控制(QC) 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所进行的质量调查、研究、组织、协调、

质量控制技术

第一节质量控制概述 一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质量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是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找出波动的规律,把正常波动控制在最低限度,消除系统性原因造成的异常波动。把实际测得的质量特性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并对出现的差异或异常现象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从而使工序处于控制状态,这一过程就叫做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大致可以分为7个步骤: (1)选择控制对象; (2)选择需要监测的质量特性值; (3)确定规格标准,详细说明质量特性; (4)选定能准确测量该特性值得监测仪表,或自制测试手段; (5)进行实际测试并做好数据记录; (6)分析实际与规格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 (7)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当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后,仍然要对过程进行监测,将过程保持在新的控制水准上。一旦出现新的影响因子,还需要测量数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因此这7个步骤形成了一个封闭式流程,称为“反馈环”。这点和6Sigma质量突破模式的MAIC有共通之处。 在上述7个步骤中,最关键有两点: (1)质量控制系统的设计; (2)质量控制技术的选用。 二质量控制系统设计 在进行质量控制时,需要对需要控制的过程、质量检测点、检测人员、测量类型和数量等几个方面进行决策,这些决策完成后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系统。 1.过程分析 一切质量管理工作都必须从过程本身开始。在进行质量控制前,必须分析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相关过程。一个大的过程可能包括许多小的过程,通过采用流程图分析方法对这些过程进行描述和分解,以确定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 2.质量检测点确定 在确定需要控制的每一个过程后,就要找到每一个过程中需要测量或测试的关键点。一个过程的检测点可能很多,但每一项检测都会增加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所以要在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进行检验。典型的检测点包括: (1)生产前的外购原材料或服务检验。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首先要通过检验保证原材料或服务的质量。当然,如果供应商具有质量认证证书,此检验可以免除。另外,在JIT(准时化生产)中,不提倡对外购件进行检验,认为这个过程不增加价值,是“浪费”。 (2)生产过程中产品检验:典型的生产中检验是在不可逆的操作过程之前或高附加值操作之前。因为这些操作一旦进行,将严重影响质量并造成较大的损失。例如在陶瓷烧结前,需要检验。因为一旦被烧结,不合格品只能废弃或作为残次品处理。再如产品在电镀或油漆前也需要检验,以避免缺陷被掩盖。这些操作的检验可由操作者本人对产品进行检验。生产中的检验还能判断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若检验结果表明质量波动较大,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3)生产后的产成品检验。为了在交付顾客前修正产品的缺陷,需要在产品入库或发送前进行检验。 3.检验方法 接下来,要确定在每一个质量控制点应采用什么类型的检验方法。检验方法分为:计数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讲解与例题

(1) PDCA循环原理 PDCA循环(图1Z204013),是人们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理论方法。从实践论的角度看,管理就是确定任务目标,并按照PDCA循环原理来实现预期目标。由此可见PDCA是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 ● 计划P(Plan) 可以理解为质量计划阶段,明确目标并制订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 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中,“计划”是指各相关主体根据其任务目标和责任范围,确定质量控制的组织制度、工作程序、技术方法、业务流程、资源配置、检验试验要求、质量记录方式、不合格处理、管理措施等具体内容和做法的文件,“计划”还须对其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有效性、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按照规定的程序与权限审批执行。 ● 实施D(Do) 包含两个环节,即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与要求展开工程作业技术活动。计划交底目的在于使具体的作业者和管理者,明确计划的意图和要求,掌握标准,从而规范行为,全面地执行计划的行动方案,步调一致地去努力实现预期的目标。 ● 检查C(Check) 指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各种检查,包括作业者的自检,互检和专职管理者专检。各类检查都包含两大方面:一是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实际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不执行计划的原因。二是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即产出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对此进行确认和评价。 ● 处置A(Action) 对于质量检查所发现的质量问题或质量不合格,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保持质量形成的受控状态。处置分纠偏和预防两个步骤。前者是采取应急措施,解决当前的质量问题;后者是信息反馈管理部门,反思问题症结或计划时的不周,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质量预防提供借鉴。 例题: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中,处置分两个步骤。其中第一步骤的工作内容是:() A.核对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B.评价计划执行的结果; C.采取应急措施,解决当前的质量问题;D.信息反馈管理部门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质量预防提供借鉴。 答案:C。 例题: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PDCA的中文解释为() A.计划-实施-对比-处置;B.计划-实施-检查-处置; C.计划-实施-对比-纠偏;E.计划-实施-检查-纠偏; 答案:B。 (2)三阶段控制原理 就是通常所说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这三阶段控制构成了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 ● 事前控制要求预先进行周密的质量计划。尤其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制订质量计划或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目前这三种计划方式基本上并用),都必须建立在切实可行,有效实现预期质量目标的基础上,作为一种行动方案进行施工部署。目前有些施工企业,尤其是一些资质较低的企业在承建中小型的一般工程项目时,往往把施工项目经理责任制曲解成“以包代管”的模式,忽略了技术质量管理的系统控制,失去企业整体技

广义预测控制原理-江苏科技大学

广义预测控制理论 1 引言 预测控制思想主要是在70年代形成的,进人80年代后,随着模型算法控制(MAC)的问世,相继出现了动态矩阵控制(DMC)、扩展时域预测自适应控制(EPSAC)等结构各异的预测控制算法,这些算法分别基于有限脉冲响应和有限阶跃响应模型,算法简单,容易实现,1984年,Clarke 及其合作者在上述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预测控制(GPC )思想及基本方法,GPC 基于参数模型,引入了不相等的预测水平和控制水平,使系统设计更灵活。由于广义预测控制具有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三个基本特征,因而具有优良的控制性能和鲁棒性,被认为是具有代表性的预测控制算法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过程工业中。近年来,广义预测控制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国际上,各大控制会议和杂志对它也非常关注,近10年来的美国控制会议(ACC)、IEEE 决策与控制会议(CDC)和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世界大会几乎每年都有关于预侧控制的专题分组及以预侧控制为主题的工作讨论会,1995年在韩国又召开了关于预测控制的国际讨论会,在广义预测控制方面也发表了不少综述文献和著作。 2 广义预测控制 2.1 广义预测控制的基本算法 GPC 采用如下CARIMA 模型来描述系统 ?+-=---/)()z ()1()z ()()z (111t C t u B t y A ξ )1.1.2( 其中)z (),()(111---C z B z A ,分别是阶数位的c b a n n ,,n 的1z -的多项式, )z (1-A 和 )z (1-C 是首一多项式,}t {)}({)}({u )(,,ξt y t 分别表示系统的输入、输出和白噪声序列,1 z 1--=?。广义预测控制使用如下的二次目标函数 })]1([)]()([{12k 2 21∑∑==-+?++-+=M N k N N k t u k t k t y E J λω )2.1.2( 其中,21,N N 分别为最小、最大预测长度,M N 为控制长度,满足关系221,1N N N N M ≤<≤且当k>2N 时看,假定0)1(=-+?k t u ,λ为控制加权序列,

质量管理的基本术语及原理

第一节质量管理的基本术语及原理 1、缺点与不良品如何分类? (1)缺点:指产品单位上任何不符合特定要求条件者。?(2)不良品:指一个产品单位上含有一个或以上的缺点 (3)不良率:任何已知数量产品单位不良率为100%乘以其中所含的不良品的单位数,再除以产品单位的总数即得。?(4)严重缺点:指根据判断及经验显示,对使用、维修或依赖该产品的个人,有发生危险或不安全结果的缺点,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及影响。 (5)严重不良品:指一个产品单位上含有一个或以上的严重缺点,同时亦可含有主要/或次要缺点。(6)主要缺点:指严重缺点以外的缺点,其结果或许会导致故障,或实质上减低产品单位的使用性能。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目标。 (7)主要不良品:指一个产品单位上含有一个或以上的主要缺点,同时亦可含有次要缺点,担并无严重缺点。?(8)次要缺点:指产品单位在使用性上不至于减低其期望目的的缺点,或虽与已设定之标准有所差异但在产品单位的使用与操作上,并无多大影响。 (9)次要不良品:指一个产品单位含有一个或以上的次要缺点,但江无严重缺点或主要缺点。 2、工厂的产品为什么需要检验??检验是工厂实施品质管理的基础,通过检验工作,可以了解工厂的产品质量现状,以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检验的主要目的就是“不允许不合格的零部件进入下一道工序”。虽然质量控制的重点在现阶段已转向设计、采购、工艺流程等预防活动。但是,绝大多数制造企业中仍然存在相当数量的检验工作,在人们心目中,检验仍然是最古老的最实在的质量保证方法之一。 3、导致不合格的原因有哪些??(1)设计和规范方面包括: 3图纸或资料已经失2不符合实际的设计或零部件装配公差设计不合理;?1含糊或不充分;? 效。?(2)机器和设备方面包括: 3缺乏测量设备/测量器具(量具); 2使用了已损坏的工具、工夹具或模具;? 1 加工能力不足;? 1使用了未5环境条件(如温度和湿度)不符合要求等;?(3)材料方面包括? ? 4 机器保养不当;? 经试验的材料; 1操作者不具备2用错了材料;? 3让步接收了低于标准要求的材料;?(4)操作和监督方面包括:? 足够的技能; 2 对制造图纸或指导书不理解或误解; 4监督不充分 3 机器调整不当;? 4、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意义是什么? (1)体现:预防为主、“持续提高质量”的管理思想; (2)针对不合格品的严重性,风险程度以及经济因素进行处理,力求以最小投入取得最大效果; (3)采取措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能有效制止不良趋势的时一步发展,将不合格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时机何在??(1)不合格项目被确定为重大不合格项时; (2)发生大量相同类型的一般不合格多次发生,使体系的某一要素未能有效实施时;?(3)过程或活动中反复发生的问题;?(4)需方(第二方)或认证机构(第三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5)顾客屡次提出的抱怨或投诉;?(6)服务部门报告的重大缺陷或现场发生的质量事故;?(7)供货商或分承包方交付 1检验和的不合格品;?(8)发生大批量的返工、修理或报废。?6、采取预防措施的信息来自佑何处??2统计技术分析:?3客户重大投诉: 试验报告;? 4 用户服务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