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艺术结合带来的时代意义

新媒体与艺术结合带来的时代意义
新媒体与艺术结合带来的时代意义

浅析新媒体与艺术结合带来的时代意义

————————————————————————————————作者:————————————————————————————————日期:

2

浅析新媒体与艺术结合带来的时代意义

摘要: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艺术的新形势,很多人对它都很陌生,那么新媒体艺术是什么,艺术与新媒体是怎样结合的,新媒体艺术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是什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篇论文将一一浅析这些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时代,科学,创作

正文:

记得前一天看过一个凤凰网ceo刘爽的一句话:“新媒体的世界里你不用拼爹,但需要激情需要拼搏,同时最需要的是疯狂的梦想和创新。”很现实也很直白的一句话,却将新媒体世界一语道破。小时候我们就知道,搞艺术的人,是一群极具天分的信徒和“疯子”,他们优雅而高贵,在平凡中创造不凡。我突然觉得,在利益金钱熏陶下的新媒体行业,对于新媒体的理解都不够纯正,只有艺术运用新媒体,才将新媒体褪去浮华时尚的外表,还原它最本真的特点。是梦想,是创新,是激情。当今社会,新媒体是怎样作用于艺术,两者的碰撞究竟会为整个时代传造出怎样的价值。

一.什么是新媒体艺术。

也许在解释新媒体艺术的时候,我们可能要将新媒体与艺术分开来解释一下。因为新媒体艺术对于我们来说还是相对于来说比较抽象的。我们在课堂上老师已经反复重复了新媒体的定义。现在,我们不定义,用几位名人的话来理解一下。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我们可以从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处得知:“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而艺术的概念就不用在这里具体解释了。那么总的来说,这个问题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定义新媒体艺术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这与新媒体艺术正处于动态发展的阶段,很难透彻稳定地理解其内涵有关;另一方面,“新媒体"和“新媒体艺术"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在很多阐释新媒体艺术的文章中都将两者混为一谈,因此很有必要在全文之初明确对于新媒体和新媒体艺术的区别和界定。新媒体艺术已经变成广泛意义的科技实践与艺术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感觉上新媒体艺术离我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新媒体艺术说白了就是数码艺术,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形图象。其实

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眼下他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因此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了。

二.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史

很多资料上显示,新媒体艺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随着电视机在美国的普及,美国艺术家最先使用便携式摄像机拍摄艺术作品。由于当时使用的是模拟信号的摄像机和录像带,所以这种艺术最初也被称为录像艺术。录像艺术可以说是新媒体艺术形成的真正标志。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的许多大众电视台纷纷设立实验电视节目,尝试接纳这些实验性的艺术作品。这一举措为新技术与艺术思潮的融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其中较著名的有波士顿的WGBH电视台,旧金山的OQED电视台,准和电子工程师舒亚?阿贝共同研制了用于图像处理和着色的合成器,使其跻身于第一批新技术发明者的行列。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许多非赢利性的媒体艺术中心开始得到赞助,它们的发展使得艺术家更频繁的接触到数字化技术。尽管在这些媒体艺术中心里创作的录像作品不是以在电视网中播放为主,而主要是在博物馆和画廊展出,但它促使艺术家开始思考如何将电子媒介体与传统视觉艺术相结合,从而促成了录像装置艺术的成熟。20世纪80年代,录像艺术挟新技术之威,开始在各种国际大展上出尽风头,并逐渐成为与架上艺术、雕塑并驾齐驱的主要艺术形式。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激光投影技术的发明和普及,新媒体艺术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飞跃。这尤其表现在计算机图像、影音编辑和游戏互动技术方面,前者如三维虚拟、计算机动画、图片修改等,后者如数字编辑、影音互动和感应、游戏程序等。当录像艺术的传统技术被数字技术替代后,艺术家开始普遍采用数字摄像机。麻省理工学院的尖端视觉研究中心,美国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全国实验电视中心等。这些实验电视中心不仅可以为艺术家提供最新的技术设备,而且可以为他们与技术人员直接交流合作提供便利,从而刺激了新技术的创造性运用,促成了许多耳目一新的电子视觉语言成熟起来。新媒体艺术最初是以前卫艺术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的。新媒体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不再是使用画笔而是借助数字摄像、电影胶片、电视播放、计算机动画、电子游戏程序等众多新科技的力量来完成作品。在媒介技术和影像文本上,它多是以一种实验影像短片或者观念艺术短片的形态出现;在形式上,它主要体现为一种现场的多媒体和装置环境结合的布置。新媒体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影响首先是作用于艺术实践的过程和程序,进而是对创作方式和艺术观念的重构,在表达上,则是由计算机带来新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新媒体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代言,充分体现了现代的特点即信息密集、时空缩略、群体作用增强。在新媒体艺术的创

作中,想象力和思想性的因素是决定作品品质最重要的因素。从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它的社会功能日渐强大。它似乎已不仅仅只是一门艺术,而逐渐成为一个联系人与信息世界的中介,成为当代文化的一个界面,人们通过与它的交流来学习和把握这个世界。在传播手段越来越发达的未来,艺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将会越来越紧密,未来的艺术将会更加关注文化,关注交流。与此同时,新媒体艺术也将担负起连接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功能,形成二者之间强大的接触界面。它将使我们每一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生活中接触它、感知它、品味它,从而做出自己的选择、判断和行动。新媒体艺术正是通过这种纽带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推动了艺术与其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并促使艺术走向大众,走向更为广阔的境地。

三.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新媒体艺术明显地体现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从对历史的比照看,如果说早期的现代艺术是对“机器”的赞美或批判,那么当今的数字化的艺术创作是对“数字科技时代"的一种综合反映。现代艺术的发展以明显的轨迹表明了与时代技术的合作共舞。印象派的产生是由于当时对光的认识及色彩理论的出现;立体主义的诞生是受到现代科学对于事物结构的重新定义的启发;光效应艺术更是来自于现代科技光怪陆离的视幻效果。整个二十世纪对于新科学的着迷,尤其是世纪初的量子物理和世纪末的神经科学与生物学,大大地激发了艺术家的艺术想象力。新技术和新产品以越来越新奇的魅惑力促进艺术表现的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图像技术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借助计算机的运算能力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创造空间,是其他任何传统艺术都无法比拟的。存储技术取代了原始的数据记录方式,为多媒体信息的记录与发布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计算机信息处理进入多媒体时代,使得不同的媒体功能可以轻易的融合在一起,这为艺术创作带来多重的感官体验。与此同时,新技术还打破了传统的电视,电影的线性叙事模式,以超链接的媒体整合方式给人们带来了非线性的审美体验。而随着人机界面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互动性的特点在艺术作品中大量体现,在为人们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导致了网络艺术的出现,这种基于网络创作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艺术,使人机互动、超链接技术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真正渗入和参与到我们的网络生活之中。而在信息技术领域之外,生物学、材料学等领域的发展同样为艺术带来新的可能性。结合最先进的科技进步,以硅晶与电子为基础的媒体目前正与生物学系统以及源自于分子科学与基因学的概念相融合。其实解释起来新媒体技术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不仅是传媒,更多的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科学与文化,物质与精神的相结合,其中的美妙是不言而喻的。

四.我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历史是一个由模仿到原创的过程,起步的新媒体艺术的模仿包括两个层面,对于传统艺术的模仿和对于国外优秀新媒体艺术的模仿。模仿是创新的必然阶段,然而艺术的本质不在于模仿而在于创新。我国的新媒体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众所周知,我国的新媒体技术相对于国外的来说并不滞后,然而我们作品却存在很大差距。可以说技术不是艺术的全部,对于文化内涵的理解特征的掌握才是最重要的。从我国新媒体艺术的起源影像艺术来说,影像艺术诞生于1990年代,那时起,中国的新媒体艺术才刚刚有了起色。主要是指 Video艺术.影像艺术的产生是90年代艺术的一个区别于 11980 年代艺术的主要标志。90年代的中国前卫艺术主要分两个阶段.90年代中前期主要表现为在装置,表演,摄影和录像等媒介上的广泛实验和使用,90年代后期则表现为使用在90年代中期在媒介实验上的所有手段用于表现社会和文化批评主题.装置艺术和表演在1980年代后期虽然也有实验,但真正在媒介上大规模地突破原有的绘画和雕塑的传统媒介还是在9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的装置艺术和表演的盛行还有另一个特征,就是与观念艺术的结合.在90年代中期,真正的新媒体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是录像艺术的兴起。在90年代末期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普及,像互动技术,网络技术,Flash 动画技术,电子游戏技术,三维视觉技术以及计算机数字编辑技术等开始进入Video艺术的制作.90 年代末期的一个重要变化是Video艺术不再表现为一种单纯的技术媒介和观念艺术的实验,而是用 Video艺术的方式对中国社会转型进行文化反映,表达社会性和文化批评主题,比如女性艺术,青春艺术等主题.另外,Video艺术还在 90 年代末期开始与多媒体先锋戏剧,泥塑动画和电子游戏结合。当前,要发展我国的新媒体艺术,优秀的新媒体技术是不能单单支撑的,我们还不能忘了文化的重要性。

四.我们身边的新媒体艺术

在很多人看来,新媒体艺术既高端又深奥,而且不存在我们生活的日常社会中。但是,随着我国的新媒体艺术发展,如果你想了解是十分方便的。我们先从世界方向来看,例如美国华盛顿的新闻博物馆上月迎来了一个新的展馆,这是自 2008 年博物馆成立以来增加的第一个永久性展馆,其中的所有展品都是与新媒体有关的作品。除了参观以外,观众还可以在展馆中任意发表照片和评论,选择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消息及图片来打造自己的新闻网页,整个参观就像走进了一个现实的带有视频、触摸屏、游戏以及不断更新状态信息的网站一样。可以说国际新媒体艺术的展览是十分多姿多彩的。近十几年来,它一直活跃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大部分当代艺术展和国际双年展也都是以展示新媒体艺术作品为主,展厅里到处可见投影仪和电视屏幕。例如2004年的上海双年展就被冠以“影像生存”的主题,成为一

个名副其实的新媒体艺术大展。如果想在国内欣赏到新媒体艺术也是十分方便的。1996年9月,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了名为《现象与影像》的中国第一次录像艺术展。这个展览包括十几件录像装置和几个录像带作品,集中了张培力、王功新等中国第一代录像艺术的开拓者的作品,在国内获得了巨大反响,被众多批评家定位为中国当代艺术中重要的里程碑。1997年在北京又举办了一批具有高质量的纯粹由录像艺术组成的个人展览,如《王功新个展》,宋冬的《看》录像艺术展,邱志杰的g逻辑:五个录像装置》展等。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更多的艺术家开始着手探索互动多媒体和网络作品。2004年11月,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举行了以“迷宫”为主题媒体艺术节;2005年5月,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了“体验与知觉——北京电影学院新视像?新媒体艺术节”;2005年6月,在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举办了“电子园林”国际新媒体艺术展;2005年6月,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了第二届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新媒体艺术随着时代发展正逐渐成为艺术的主流形式之一。这些都是一些典型的大型的展览。在今天在杭州,上海,北京,一些新媒体发达的城市,如果你想看就一定能看得到这些艺术展览。另外,新媒体艺术也会普及在我们生活娱乐的各个方面,现在正风靡全球的网络游戏《第二人生》的中国版是由中国年轻的新媒体艺术家曹斐创作的,她在作品中实现了对新数字虚拟化浪潮中人的存在状态与精神状态的探讨。以及中国艺术家冯梦波创作的第一人称网络游戏《QU4》参加了第十一届文献展。另外,还有在文学领域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就更加强大,已经存在的文学艺术作品经过电子扫描技术或人工输入等方式进入互联网络:一类是直接在互联网络上“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还有一类是通过计算机创作或通过有关计算机软件生成的艺术作品进入互联网。

五.新媒体艺术对当代社会带来的影响

首先,从我国的社会来讲,对于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是空前的变革,加入了新媒体的技术,艺术就更具了生命力。但是从相反地方面来说,由于新媒体的介入,带来了太多的信息,人们一时难以吸收,造成了信息文化过剩的局面。

其次新媒体艺术对这个时代而且随之发展对于青少年事物的感知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视野会更加开阔,精神层面也将跨越很大。可以说未来青少年所要接触的文化艺术将是我们这个年代所无法想象的。但随之带来的消极影响就是,他们对于一些偏激艺术的盲目追求与效仿。也会带来的社会问题就是,下一个十年或者二十年,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代沟也将变得愈来愈阿大。

第三,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会在潜意识里影响到我们的行为思想甚至广泛到生活中的日用

品,我们的娱乐文化各个方面,新媒体技术的穿透与影响力是不可小视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分辨接受欣赏这新兴的文化与艺术。

最后,很多人对于新媒体艺术的出现与泛滥都保持了一定程度的担心,会不会因此而产生极端人物,或者上升到政治层面,影响我们对于政治的理解。价值观与人生观会不会也带来相对的改变。我认为答案是一定的,因为新媒体艺术不可遏制的美好的潮流。如果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在所难免的。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面。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定态度,坚定立场,吸收尽可能多的有利的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物质与精神。

新媒体艺术将在未来拥有者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发展前景。作为新一代的我们,不仅要了解新媒体艺术,掌握新媒体技术,更要投身到这股文化技术大潮中,做一个追赶先进文化艺术与科学的弄潮儿。去欣赏创造这个时代的美好。

新媒体传播方式特点

新媒体传播是利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介质进行传播,新媒体传播方式多样,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 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传播方式的特点。 1、传播方式从单向到双向的转变: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线性、不可选择的。它集中表现为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信息发布者向受众传播信息受众被动的接受没有信息的反馈。这种静态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不具流动性。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双向的传统的发布者和受众现在都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而且可以进行互动。 2、传播行为更为个性化: 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 注的信息。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让众人体会着发布信 息,影响他人的快感同时也带来了个人隐私泛滥,内容良莠不齐的弊端,为管理带来困难,也为受众的 信息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接受方式从固定到移动的转变: 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具备移动性的特点,用手机上网、看电视、听广播,在公交车、出租 车上看电视等越来越成为普遍的事情。随着3G\4G技术的到来,移动性的特点将成为未来新媒体的主要特 性。 4、传播速度实时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可以实现实时的传播: 不再需要复杂的剪辑和烦琐的后期制作与排版,技术的简单便捷使得信息可以在全球实现实时传播。 这一优势是任何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目前一些大的门户网站基本上都可以实现声音和视频音频的实时传 播,时空的距离被缩小的最小。 5、从单一到交融: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内容方面更为丰富,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化成为一种趋势。与 此同时交融性还表现在终端方面,一部手机不仅仅可以用来通话、发短信同时还可以用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多种媒体的功能集合为一身,而这些功能的实现是以互联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多种网络 的融合为基础的。 另外新媒体传播方式也打破了地域化、国界化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 通过以上对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介绍,相信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想要获取更多信息,欢迎访问新兴专 题或者广告百科。

新媒体时代广告传播

分析新媒体时代的广告传播的特性论文 一、新媒体广告概念及新媒体广告分类 新媒体包括数字电视、网络、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手机短信、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桌面视窗、数字 电影、触摸媒体等,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新媒体形态。新媒体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和方便,带动了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和需要。 新媒体广告就是指借助新兴媒体为媒介进行发布的 广告传播形式。其中主要包括有数字电视广告、触摸媒体广告和互联网广告。 1、数字电视广告,增强了广告传播与受众群体的人际互动,服务性、娱乐性效果突出,广告画面清晰,内容完整,增 强了广告的观众印象,贴近人们购买心理。 2、触摸媒体广告,包括了户外触摸显示频以及智能触摸手机,这种媒体主要迎合了年轻受众的接受心理,以快速的,有针对性的广告信息获取途径迎 合了广告受众的需要,同时让广告信息传播直接到达目标消费者。 3、互联网络广告,借助于网络传播无限广阔的虚拟空间,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方便、多样、广泛。网络广告常见的发布形 式有使用新闻组发布广告、使用电子邮件和电子邮件列表发布广告、插入式广告、搜索引擎广告、聊天室广告、文本链接及浮动广告以等。二、新媒体广告特点 1、媒体的整合性特征 。新媒体整合了传统媒体优势,结合报纸、广播、电视的特点,使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动画等要素融合起来,实现了平面与立体结合,使受众有了如同亲身体验的快感,因此新媒体广告被接受 度较高。此外新媒体广告的强大信息检索功能,能更直接的给受众带来所需要的由各种传播符号整合而成的广告信息。 2、媒体的互动性特征。互动性特征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双向 甚至多向的互动传播,是人类的传播行为中传播主体与客体所追求的方向,新媒体就有这样的优势,其互动性表现在目标受众具有对信息控制性的操作权和选择权,这就改变了传统媒介传播信息过 程中受众只有被动地收看和收听,也正因为这个,新媒体被人们快速接受。新媒体广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对于受众不喜欢的信息,他可以进行操作跳过或者关闭,而对于受众喜好 的信息,他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了解,甚至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特征对于使用者来说不仅给他带来了方便和可靠,而且自由灵活的操作与选择已经成为人们的首选。

我眼中的新媒体艺术

我眼中的新媒体艺术 如今, 互联网已经被公认为继电视、广播、纸质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 手机媒体也被冠以“第五媒体”的称号。这些不断涌现的“新媒体”不仅改变了大众传播中的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颠覆了大众媒体传统的传播模式和内容生产方式,而且给人类传播活动及生存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影响。人文精神和人的个性化共存是21 世纪的鲜明特征。机器大工业的没有人性化标准模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人性化的追求。新媒体的发展正是满足了人们对人性化的要求。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迎合以人为本的需求之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人类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艺术上的巨大变革,比如透视学和几何学的发展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矿物和油料的提纯技术的发展影响了北部欧洲明朗而富有层次的油画塑造风格;机器生产的颜料和光学的研究的成果促成了外光写生和印象派的发展。在20世纪,在艺术和科学技术之间最大的发展就是图像技术对于艺术语言特殊影响作用。艺术不仅要为社会创造视觉财富,同时也必然要对社会文化进行视觉化的思考。只有这样,艺术才能真正的实现自己的功能。 20世纪以来,伴随着流行文化的发展和商业性电视节目的普及,艺术家们开始了对于图像化的视觉接受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思考,另一方面,开始了用实用包括摄影、电影、电视在内的各种图像技术来从事这种思考和创作。在整个20世纪,摄影和电视乃至电影胶片都被从流行文化改造成艺术创作媒介。摄影本来是记录性和纪念性的工具,而艺术家则从中抽离出了摆拍和拼贴的技术手法,结合图像的本身的客观性,将其发展成为独特的个人叙述方式,从而出现了超现实主义的摄影等等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等现代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它建立在数字技术的核心基础上,亦称数码艺术。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像CG。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眼下它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当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了。 就艺术本身而言,新媒体艺术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观念艺术,以及由早期未来主义宣言、达达式行为和70年代的表演艺术等。沟通与合作,成为艺术家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关注的焦点,他们不断探索新的行为模式与新的媒材,企图发掘创造新思维、新的人类经验,甚至新世界的可能性。许多艺术家对于让观众参与到作品中深感兴趣,艺术作品本身的定义也不再决定于它的实体形式,而更多在于它的形成过程。总之,整个20世纪对于新科学的隐喻与模式的着迷,尤其是世纪初的量子物理和世纪末的神经科学与生物学,大大地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力。 从新媒体艺术在欧美的发展,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一开始就与商业利益紧密地挂在一起。所以,它更多的不是展示艺术,而是展示新技术产品,参观这种新媒体艺术展,给人的感觉更象是参观商品展销会。这些问题令人感到迷惘和困惑。专家们很少谈及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更多的是谈新媒体的技术应用和掌握问题,以及新媒体艺术的市场问题。这就给人们一种错觉,新媒体艺术,最重要的不是艺术上的创造,而是如何引导艺术应用新技术占领市场。当然,这也许与新媒体艺术一诞生就与商业化结下不解之缘有关。 喜新厌旧是人类的天性。创造新技术,利用新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伴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的文化传播方式也以一种加速度在向图像化方面发展。在中国IT产业和欧美新媒体艺术的双重冲击下,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开始在近乎朦胧的状态下起步,像一江春水一样缓缓地流淌在中国大地上。

浅谈新媒体时代公众的媒介素养

浅谈新媒体时代公众的媒介素养

————————————————————————————————作者:————————————————————————————————日期:

浅谈新媒体时代公众的媒介素养-新闻学 浅谈新媒体时代公众的媒介素养 范妍妍 【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普及带动了传播媒介形态及传播模式的转型,传统主流媒体与社会化媒体共存是新媒体传播时代的主要特点。媒介内容的生产也从单纯的由专业新闻工作者通过传统传播渠道发布,到现在由每个屏幕后的人在网络上发送信息,引起广泛关注与转发,进而引起传统媒体报道及再次传播。本文从新媒体时代公民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的表现入手,从公民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所担负的各个角色,阐述新媒体时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公域私域 英国学者汤普森和李维斯在80 余年前首次提出“媒介素养”这一概念。随着媒介形态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媒介素养这一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完善。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形态的变化,媒介素养的概念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以往媒介素养的研究往往研究受众或传媒人或官员这样单一群体的媒介素养问题,进入21 世纪的新媒体时代之后也有研究公众在参与传播过程中的表现所带来了各种问题,进而提出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研究院彭兰教授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三种媒介素养及其关系》一文,从系统的角度看待三者的关系,从制度层面更深刻地理解媒介素养的意义及媒介素养科学体系的形成。探究在新媒体时代,公民在与媒体发生关系的过程中所担负的各种角色,所面临的不同的责任与义务,素质与能力,阐述新媒体时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媒介素养,这也是本文所要追寻的答案。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新媒体地传播特征

单元编号:010102 单元标题:导论 知识点标题:“公共”概念透视 新媒体的传播特征 学习目标:理解新媒体传播的优势与不足。 建议时间:4 小时 教学策略:问题解决、讲授 学习内容: 新媒体传播的基本技术特征是数字化,基本传播特征是互动性。新媒体传播具有 信息量大、使用方便、检索快速便捷、图文声像并茂、互动性强,信息通过计算机网 络高速传播,信息获取快、传播快、更新快等特性;并且具有计算机检索功能、超文 本功能,是一种具有 强大生命力的传播媒体,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新媒体传播允许读者与作者之 间进行网络交流,能及时反馈,改变了传统的学术交流方式。 步骤一:回顾新媒体及相关概念。 步骤二:阅读下面的学习材料。 新媒体传播的基本技术特征是数字化,基本传播特征是互动性。具体的说,新媒 体传播具有以下特征。 一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 新媒体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它将一定的信息转成数字,经过转播,数字在操 作平台上还原为一定的信息。。 更新速度快,而且更新成本低。新媒体传播的更新周期却可以分秒计算,而电视、广播 的周期可以天或小时计算,纸质报纸的出版周期以天甚至以周计算,纸质期刊与图书的更 新周期更长。 新媒体传播可以做到同步传播与异步传播的统一。新媒体传播的即时刷新提高了新 闻的时效性,其本身“接收的异步性”又方便受众随时随地的接收。接收的异步性可 以使受众不需受媒体传播时间的限制,可按自己需要随时进行信息的接收。 二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互联网能够使用户共享全球信息资源,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媒体在信息量上可以与海量 信息的网络媒体相提并论。报纸若多印 1 万字内容,就需增加一个版,给印刷、排版、发 行、成本带来很多问题。广播、电视更是这样,内容要准确到几十秒、几秒时间,字有时要算 到 几十个。新媒体传播不同,存储数字信息的是硬盘。容量大的优势还可以体现在新媒体传播

对新媒体艺术的思考

对新媒体艺术的思考 一、概念界定 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利用录像、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现在已经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 特点: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说过: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新媒体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它可以让使用者和作品之间进行直接互动,而不是简单地让艺术家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公之于众,有时还会需要参观者的加入,这样才能将作品的真正内容更好地展现出来。新媒体艺术作品更多的是与科技相结合,有时,新媒体艺术更像是展示新技术产品,参观这种新媒体艺术展,给人的感觉更象是参观商品展销会。 我认为新媒体艺术是科学和技术的结合,通过数字化合成技术,来虚拟现实,然后重构世界。现在有很多加入了虚拟艺术的艺术作品,在建筑、雕塑、绘画、电影、摄影等艺术形式中都有体现。 在之前参观的一场新媒体艺术展上,我第一次接触到新媒体艺术。当时参观时的感觉就是那些展品都很新奇,也很吸引人。新媒体艺术给人的感觉是类似于3D错觉艺术,但是比那更加高级,艺术家们能把一些科技结合进自己的作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画纸上形状和颜色的变化。而在课上,老师对新媒体艺术的简短介绍,又使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二、对新媒体艺术的美学思考 新媒体艺术的特殊属性对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更为艺术与技术的探索带来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在现代的社会,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学艺术的发展,相对地美学艺术的发展又能使新媒体艺术的技术快速革新,两者相辅相成。同时,计算机、网络等新型工具的出现又对美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地将新技术融入其中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新媒体艺术是当代计算

浅谈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浅谈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培养大学生 的媒介素养 欧阳学文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同时也在生活、人际交往圈中掀起了一场革命狂潮。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传播里的主流,个人的媒介素养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将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引导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大学生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一)信息传播的大众性 传统的大众媒体由于各种技术的限制,基本上都是区域性的传播。但新媒体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一限制,就传播者而言,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和发布者,没有地位尊卑之分,个人发表言论的自由性大大提高。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性内容爆发性地生产出来,使“沉默的大多数”找到

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大众传播的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延展。(二)传播效果的裂变性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具有多级裂变的特征。拿微博举例,个人的微博被“粉丝”转发,再被“粉丝”的“粉丝”转发,进而不断裂变式蔓延,呈几何级的速度进行传播。这种裂变式的传播速度远远快于传统大众的媒体传一种少数人对大众的传播方式,这种裂变方式的传播更具快、易、广的优势。再加上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信息能够随时随地的被转发,这大大减少了信息的传播阻力。 (三)互动模式的双向性 传统媒体归根到底是一种单向传播载体。新媒体的出现为消息的传播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任何使用者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言论等各种内容进行地位对等的交流。通过与其他参与者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同时,这种交互是实时性的,参与各方都能够立即得到反馈信息.彻底打破了大众传播时代文化只由媒体把控的现状。 二、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一、传播内容 1信息量: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新媒体这类传播途径,并且在宽广的传播范围中自由散布消息,因此,新媒体可以传播的信息量十分艰巨大,人们在互联网手机等多种平台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新媒体也可以创造出多元化的传播内容。 传播途径也不仅限于官方渠道,还可以通过民意选出新媒体消息发言人,从而进一步扩大传播量。 2传播性质: 对于新媒体而言,其代表的传播群体身份多种多样,因此性质也显得比较随意。 3传播主体: 在新媒体中,传播主体可能是多元化的,可以和群众联系起来,构成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等形式。 二、手段 1传播机制: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传播机制则更加广泛。大多数新媒体采用的是新型多角度传播机制。如互联网媒体,信息一旦传播开来,群众就能马上做出反馈,并且这类反馈不属于“一对一”的沟通,而是“一对多”的散射式信息传递,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2传播链条不同: 新媒体具有较为优良的实时性特点,这是由于新媒体的从传播机制是在数字化平台上产生的,因而不易遭到各方因素的影响,此外,新媒体传播速度很快,所以不论人为因素和自然条件都难以破坏新媒体的传播链条。 3传播身份: 在新媒体中,传播者可以很容易的发布匿名消息,任意一种虚拟称谓都可以作为传播身份。 三、传播效果: 1曝光率: 大城市曝光率要高于传统媒体 偏僻地区低于传统媒体 2受众参与度: 新媒体信息传播具备很强的实时性,因此也拥有更多的参与群众。 3传播信息的影响力: 新媒体的覆盖率逐渐上升,其增长速度和电子科技的发展速度密切相关。

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公关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公关策略研究 The Strategy Research on Crisis Public Relations Based on New Media 论文作者:唐东 专业班级:网络营销121 作者学号:2012211360 完成时间:2014年6月9日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博客,微博,论坛、微信等一系列新媒体,相对于传统的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性。在新媒体下,企业的公关先得更加重要。本文将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从危机公关的定义开始,然后阐述危机公关的特点、,最后到如何具体的实施相应的策略来说明问题。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blog, micro-blog, a series of New Media Forum, Micro messag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elevision, newspapers, magazines and other media with interactivity and immediacy, and sharing technology, multimedia and hypertext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new media, public relations companies to more important. This paper will start from the definition of public relations crisi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and then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crisis public relations, and finally how to implement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to illustrate the problem. 关键词:新媒体危机公关策略 Keywords: New Media Crisis Public Relations Strategies

新媒体艺术的定义及发展意义

新媒体艺术的定义及发展意义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新媒体艺术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感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觉上新媒体艺术离人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目基本定历发现评接定表现形 基本定 历 发 现状 评价 接受 定位 表现形式 评论?相关书籍?展开 基本定义 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 术 新媒体艺术作品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感觉上新媒体艺术离我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新媒体艺术说白了就是数码艺术,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形图象(computer graph),即许多业内人亲切地对其简称道的CG。其实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 眼下他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因此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了。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感觉上新媒体艺术离人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新媒体艺术说白了就是数码艺术,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形图象。cg(computer graph)即许多业内人亲切地对其简称道的CG。其实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眼下

新媒体营销的方式与渠道

新媒体营销是基于特定产品的概念诉求与问题分析,对消费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引导的一种营销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企业软性渗透的商业策略在新媒体形式上的实现,通常借助媒体表达与舆论传播使消费者认同某种概念、观点和分析思路,从而达到企业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的目的。一、新媒体营销策划方式 1.病du营销病du营销,是通过用户的口碑宣传网络,信息像病du一样传播和扩散,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传向数以千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也就是说,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把想要推广的信息,像病du一样传递给周围的人,让每一个受众都成为传播者。病du式营销是一种神奇的营销方法。多数情况下,顾客会自愿地传播含有企业或其品牌、产品(服务)关键词的信息,以几何数级的速度迅速扩散。相比其他营销、广告推广手段,病du营销所需花费的成本接近于零,效益却要显著得多。借助病du营销,不仅能促进大量的一次销售,而且还“俘获”了众多的忠实顾客,为持续营销奠定好的基础。 2.事件营销事件营销是指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销售的手段和方式。简单点说,事件营销就是通过把握新闻的规律,制造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并通过具体的操作,让这一新闻事件得以传播,从而达到广告的效果。

3.口碑营销口碑营销是指企业在品牌建立过程中,通过客户间的相互交流将自己的产品信息或者品牌传播开来。它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可信度高,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口碑传播都发生在朋友、亲戚、同事、同学等关系较为密切的群体之间。 4.饥饿营销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营销策略。饥饿营销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调高价格,更是为了对品牌产生高额的附加价值,从而为品牌树立起高价值的形象。 5.知识营销这是一种通过有效的知识传播方法和途径,将企业所拥有的对用户有价值的知识(包括产品知识、专业研究成果、经营理念、管理思想以及优秀的企业文化等)传递给潜在用户,并逐渐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为将潜在用户最终转化为用户的过程和各种营销行为。知识营销需要一定的信息传播途径,网络营销是实现知识营销战略的最佳手段之一;网络营销需要向用户传递有价值的信息,而知识营销的内容是网络营销信息源中对用户最有价值的部分。 6.互动营销互动营销,一方是消费者,一方是企业。只有抓住共同利益点,找到巧妙的沟通时机和方法才能将双方紧密的结合起来。互动营销需要访问者参与其中,并使其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互动的形式有两种:①由于企业的公关事件或由此引发的话题得到了广大目标群体的共鸣,于是目标群体积极响应,推波助澜,和企业共同把公关事件造成轰动效应。这一形式是公关事

自媒体时代企业危机公关

关于自媒体时代企业危机公关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危机管理与应对》的启示 2018年5月20日至2018年5月24日,按照集团的安排,我们在东南大学进行工程管理专题培训。五天的培训,我们收获颇丰。学习的课程有《新媒体时代危机管理与应对》、《区域创新发展规划热点问题》、《新城区的规划与建设管理》、《新世纪新时期土地规划与利用》、《城市建设趋势,多规合一》、《企业运营管理产业项目生成与招商引资》、《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趋势形势与政策分析》等课程,还进行了两场现场教学学习,参观老江苏省绿色建筑与生态智慧城区展示中心以及江宁高新开发区建设。这些课程的安排,与我们,公司的业务密切的联系,比如,《新媒体社的危机管理与应对》、《新城区的规划与建设管理》、《新世纪新时期土地规划与利用》、对我们的工业园区、安公租房、安置房规划建设有很好的应用与指导。这次学习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新媒体时代危机管理与应对》这门课程。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处在信息网络的结点中,我们每一个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制造者。新媒体乃至自媒体为信息的管理与控制,提出了新的课题。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各种的危机公关,比如工程建设中的农民工讨薪问题、社会社会维稳问题、12345投诉问题。在新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是我们、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新

媒体时代,的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这门课程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 新媒体时代是以网络、和智能手机为引领的自媒体时代,在这个大潮流之下,传统信息传播被颠覆,人人都是自媒体,时时刻刻都在传播制造信息。新媒体时代具有以下特点:一及时性,二交互性,三去中心化,四多媒体化,五全球化。新媒介中电脑、网络、智能手机的应用功能不可忽视,他的创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和创新机制,都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传播规则和传播逻辑,给传统的新闻媒体带来了新的挑战。“转发就是力量”是自媒体的口号,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这是新媒体的最显著标签。因此,当我们遇到危机公关时,如何在第一时间内控制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如何恰当的握和影响信息的传播方向、和传播性质,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比如,我们遇到农民工讨薪的集体事件、12345投诉事件,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恰当的处置,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要在第一时间内发声,要在第一时间的处理问题,要做好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这三者体现“发声是一种权利”,让我们站住处理问题先机。第二,要充分控制舆情爆发。处理舆情爆发,首先要从正面发声。正面处理事情、正面引导舆情,有效的危机管控方式。第三,要通过就算有选择性的公布信息,合理的引导社会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第四,处理问题要有温度和明确的态度,用和善的语言和有温度的行动,去处理、化解社会矛盾。比如我们处理农民工讨薪问题,当我们面对一双双渴求的眼睛,一群情绪激动、委屈悲愤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 摘要:伴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时代早已来临。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电视这种传统媒体究竟应该怎样来应付,是坐以待毙还是整装待发迎接挑战,是广大媒体工作人尤其是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 重要问题。接下来,本人针对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开展相关论述,望能够对同行业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发展 一、新媒体发展概况及特征 (一)新媒体的概念与发展历程。在“新媒体”的定义上至今并无任何统一的严格标准。文章中的新媒体指的是,从传统媒体外的新衍生的传播载体。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本前提下,将互联网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给人在视觉听觉和感觉上的一种总称。纵使互联网的发展仅仅经历了二十年短暂的时间,可是从它的发展速度上来看其要比人们想象的快很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与迅速发展科将其划分为三大时期:第一,以图片和文字为主的形式;第二,以使用视频为主的表现形式;第三,以网络应用服务为主的形式。 (二)新媒体具备的显著优势。通过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新媒体具备以下显著的优势:

第一,较快的信息传播速度。其将互联网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许多信息实现了即时性的传播。譬如,以微博、微信的方式,将自己看到、听到的新鲜信息第一时间传播到网络当中。第二,传播内容多样化。新媒体平台的多养化,促使大量的媒体信息涌入进来,使得信息有了更加丰富的来源途径;第三,信息传播便捷。随着媒体形式的不断更新,只要具备媒体平台的人便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信息 的发布,促使信息有着非常迅速的传播速度。第四,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显著的变化。通过新媒体,人们能够对自己看到的所有信息来发表自己的建议与看法,有的时候还能够与信息发布人进行实时互动,譬如,微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互动平台。 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时代下,各类媒体逐渐地不断融合,这是未来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所以,广播电视亦要把握好这一发展契机,这样才能够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增加与同网络之间的融合,形成跨媒体合作。目前的新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的发展需要在保留传统媒介供应的有价值的信息基础上,更加有效地运用新兴媒体的先进科学技术,这样才能够促使电视收视率达到较为显著的提升。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I-浦尔提出“媒介融合”这一 理念,指的是把两种或多种媒体技术有效地融合在起,促使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美术学(综合美术)本科专业选修课程课程以培养美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新媒体艺术涉及交互性、网络和计算,并且比起物质本身,它更重过程,新媒体艺术作品,很难用传统艺术博物馆的介质、地理和年表类别进行分类,融合时代和社会的综合性艺术,是当下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反映。新媒体艺术的实践方式与哲学、生活美学、物理力学、化学、生物学、光学、数码科技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课程从新媒体艺术的欣赏方式、传授模式、创作目的、艺术媒介及空间与运作机制等诸多方面展开全面的论述;详解新媒体艺术特征的开放、体验、虚拟、超时空等个性要素,将艺术带入了与公共对话的领域,使受众的个性体验在公共性的基石下拓展了更大的自由文化空间。它既赋予了个体不同的体验感受,亦重构了公众的知觉经验与时空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及了解更多的媒介去进行自身的实验性创作脉络。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媒体基础理论和新媒体创作理念及技法,以锻炼学生们的实践创作技能。熟练、灵活的掌握自己所选择的新媒介创作手法。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使他们了解科技发展与应用,使学生能把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所学专业中去,扩展自己的思维模式,能够更广阔自由的进行艺术创作,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每个部分先从理论和实例讲解入手,再由学生进行实践。经由培养学生对新媒体艺术的了解,包含技术和理念两方面,以发掘兴趣点为桥梁,去扩宽自身的创作范围和找寻新的切入点,它对于艺术创作尤其重要,是新的艺术创作表达手法,并理解“公共性”与“个性体验”融合的观点在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是一组辩证关系,缺一不可,共同作用于艺术的整体感知系统,也是崭新的学术研究观点。 四、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单元新媒体艺术的定义(2学时) (一)什么是媒体艺术 1、新媒体艺术定义 2 、新媒体艺术的特征 3 、新媒体艺术类型 4 、两种关系 5 、继承还是颠覆 6、早期的新媒体艺术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浅论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

浅论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 摘要 在新媒体时代下,每天人们都淹没在不同的媒体信息中,媒体素养对人们至关重要。由于新媒体的技术特性,现今的媒体素养具有更加明显的时代特性,它包括人们面对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的能力、思辨的反应能力,又指使用媒体信息为个人生活和社会所用的能力。当代大众在媒体接触消费、媒体认知理解等方面能够比较适应新媒体时代,但是也存在对媒体批判能力较弱和网络法律意识薄弱等问题。故对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质;现状与建议 一前言 在传播学中,大众传播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人们公认的大众媒体包括传统媒体——电视、报纸、广播,和新兴媒体——互联网和手机。新媒体具有超时空性,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将信息向世界各地传播;具有整合性,可以将以往旧媒体几乎所有功能都整合在一个系统中,对文字、数据、声音、图像等进行数据化处理、储存和传播;具有互动性,双向互动交流是新媒体的最重要特征和最突出优势之一,在网络中任何人都可以接收信息和传播信息,即使受者也是传者。[1] 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媒体的传播途径日益多样化,传播的环境也日益复杂。然而某些媒体在追逐自身利益的想法的影响下,为了迎合某些受众或利益集团,丧失传播道德和职业操守,向社会中传播各种劣质、错误、不良的信息,这就造成了大众所处于的信息获取环境变得复杂。 为了使大众能够在变得如此复杂的环境下辨认排除不良信息,获取自身需要的有利的信息,大众的媒介素质必须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的环境。于是分析在新媒体时代下所需要的媒介素质和当代大众的媒体素质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并由此可提出提高大众媒介素质的策略。 二当代大众媒介素质现状 (一)大众使用的媒体呈多样化趋势 当代,大众获得信息和新闻的途径大多超过两种以上,在以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和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竞争中,网络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青年人群中表现尤为突出。以大学生为例,新闻专业的学生表现出更大的热情以及积极性,其中 在经常接触的媒介选择上,高达100%的人选择了网络,同时还有80%的人选择了手机。[2]目前,新兴的互联网主要是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群的信息渠道,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使用的便捷性的提高,新媒体在各个阶层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也足以说明大众对新媒体的驾驭能力。 (二)大众对媒介认识理解上有一定认识又认识能力不足 大众对于大众传媒的范畴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对主要媒体的内容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传媒的作用和功能了解不多。大部分人知道媒体对于自身知识架构和思维观点上的影响,但是对于媒体信息对与深层价值观的影响相对忽视。如以“媒介素质”这一词为例,大部分人对其内容了解模糊,即使是新闻专业的学生对其也不是非常了解。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四次传播革命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印刷术 电报 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媒体勃兴 变化: 传播媒介 传播结构 传播方式 传播观念 传播文化 传播效果 第二节新传播革命的本质 一、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大众媒介固定信息源;媒介权力;人人是记者;监督 二、“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 三、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 第三节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 去中心化---再中心化 1、去中心化是指互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具有天然的反中心倾向。 原因: 互联网技术特点 传播资源泛社会化 传播权力全民化 结果:国家组织与治理能力受到挑战 2、再中心化是指网络信息离散后又重聚的特征。

原因: 信息过量,公民寻找代理人 互联网打破原有组织结构,重塑行动,话语,舆论中心 3、“去中心化——再中心化”表现: 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精力旺盛,拥有广泛社会资源,具有公共关怀 2.社会关系重新洗牌,重构行动中心。“强关系”“弱关系” 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打破主流媒体的单一话语空间,重塑一个新的依托于网络的“公共舆论”中心。二元:虚拟与现实,官方与民间,公民行动与高层决策 第四节新传播革命的挑战 1.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 新媒体优势:时效性,互动性,传播手段多样性 改变:内容生产者,提供者,媒体信息分发渠道,受众的媒体接触,消费习惯,技术 →传播范式,传播规则,内容生产方式,分享范式,消费方式。 需求:融合性,跨平台性,创新性 2.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 传统媒体舆论和网络舆论 精英“冷眼旁观” 普通民众“一点就燃” 3.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 自由主义, 新左派, 民粹主义, 狭隘民族主义, 新消费主义 4.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 理论: 福柯“全景监狱”少数人看多数人

新媒体时代危机公关预警机制

新媒体带来的挑战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危机。互联网加速了传播的速度,助推了危机。一个故事,一条新闻,任何人有意或者无意,只要按一下“发送”键,“嗖”的一下跑到网上,立刻就会给企业酿成重大灾祸。 20 年前,传播方式以纸质为主,企业面对危机还可以从容应对,用几天的时间讨论对策,还可以凭“一把手不在”为由,把一切新闻质询挡在门外。现在互联网时代,传播的方式变了,社会参与的方式变了,危机的形成和处理方式也在变。 处理危机要公开和及时在危机时分,网络监测至关重要,对于企业来说这是快速响应的基础。新媒体的管理方式与传统媒体区别在于:过去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媒体,而今天,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可以发表意见,他们的诉求成为主要监测对象。 如今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渐明朗,社会竞争力的不断加强,大型公司企业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危机出现的次数就会越来越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危机公关的意义,还像以前那样处理危机的方式,那样就会出现应接不暇的情况,危机就难以得到解决。只有在深刻理解危机公关意义,才能够理解由该部门作出的相应的解决危机的行动,这样危机公关做起事来也更加自由。 掌握网络时代传播主动权互联网时代的危机公关是倾听和分享,而不是自说自话。掌握了网络时代传播的主动权,企业在危机处理中的胜算就获得了一半以上的保证。 声正公关传媒公关人统计分析发现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应该至少了解下面 8 点: 1 、理解危机,增强危机意识,认识到危机公关的重要性; 2 、掌握企业危机发生的原因与影响; 3 、学会与企业各类利益相关人沟通的技巧; 4 、协助学员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建立有效的危机公关小组与应急团队 5 、从危机案例总学会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流程与操作技巧 ; 6 、提高与媒体包括新媒体以及记者打交道的能力; 7 、掌握危机预警制度的制定方法以及危机预警手册的编写; 8 、掌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的建立方法与具体要点;

新媒体时代的广播广告.(优选)

新媒体时代的广播广告 ------淄博交通文艺广播 近两年,广播在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之后似乎放缓了增长的步伐,在各种新媒体如日中天的发展之下,广播开始了数字化转型之路,看似对广播构成威胁的新媒体,实际上却是广播发展的另一个机遇。新媒体的发展为广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如何顺新媒体之势来实现广播的可续发展?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势在必行,广播广告的经营方式策略的转变等许多问题接踵而至,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才能使广播更富有生命力,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广播广告经营,拓宽思路,拓展业务,是所有广播广告人所必须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广播最大的优势在于收听方便,而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互动性强和方便精准。必须把这二者联系起来。但是,广播的转型不仅要学习新媒体的互动精准,同时,也要结合广播的自身特点与新媒体融合。随着汽车的迅速增长,道路和城市化发展的不匹配,使得堵车时间迅速增长,广播的收听市场在急速扩张。 传统广播中广告形式只是单纯的依靠广播资源,并不与其它媒体整合,广告类型分普通和特殊两种形式。普通广告按照实际收听情况将广告时段划分等级,按时段类型、广告时长、广告形式制定价格。特殊广告要有正半点报时、特约播出、栏目或是冠名,专题等。 而新媒体时代的广播广告就有很大的不同,广播的网络广告可以利用电台网页,发布传统的网络广告,能够集影视娱乐性、平面的广告文字表现于一体,其投放形式及其多样,全球网络广告的形式主要是横幅式广告,此外还有竖式旗帜广告、按钮式广告、墙纸式广告、电子邮件式广告、弹跳广告、图标广告、文字连接等等。同时还可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广告,还有很强的互动性。 能与广播广告结合的新媒体包括:手机、播客、微博、微信、社交平台等几类。 手机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一机在手就可以完成通讯、上网、看报、看电视、听广播、拍照、摄像、制作音视频等诸多功能,而移动性是它最大的优势。传统媒体中,广播的伴随性是最高的,这与移动新媒体有着较高的一致性,这对于广播与移动新媒体相互融合非常有利,尤其是与移动个人多媒体终端的融合,广播将会以移动个人多媒体终端作为载体,大大弥补了传统广播定时播报、转瞬即逝、线性传播等缺点,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很多人在听广播的同时都会玩手机,当受众在广播中听到某个内容时,随手拿起手机进行搜索,那广播与移动互联网之间就完成了很好的衔接。 以微博为例,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大的特点就是集成化和开放化,微博在中国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而且现在越来越多人都以手机作为发微博的平台。微博承载的信息量非常巨大,用户群体是众多年轻人,许多电台都设置了自己专属官方微博,许多主持人在做节目的同时更用微博跟听众沟通,,在原本只有声音的节目加入图像甚至视频以此增加节目的精彩性,听众可以实时参与讨论,这种方式尤其受到广大青年听众的欢迎,起到了很好效应,于此同时,主持人积累了一些粉丝,通过粉丝关注的形式进行广泛传播,影响面非常广泛,名人效应能够使事件的传播量呈几何级放大。微博将是植入式广告的最好载体之一,可以在趣味话题、图片和视频中植入广告,让受众在不知不觉中就接收了广告信息。 以淄博交通文艺广播FM100为例: 淄博交通文艺广播节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实时交通路况,一类是社会热点民生,一类是城市市民服务。专题栏目有:《城市双行线》、《一路领先》、《100汽车俱乐部》、《美丽

新媒体时代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新媒体时代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一、公众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一)、公众媒介素养概念: 媒介素养的概念属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根据学者鲁宾的理论,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就能力模式而言,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知识模式观点认为,媒介素养就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其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而理解模式的观点声称,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①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如果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那么,媒介素养就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解读能力,除了现在拥有的听、说、读、写诸能力之外,还应具有批判性地接收和解码影视、广播、网络、报刊和广告等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电脑、电视、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广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传播信息的能力。”我国的受众,由于性别、文化、民族、职业等差异,媒介素养的程度不一,低下者居多,他们上网的唯一目的就是娱乐、游戏,使得网络呈现出一种范娱乐化倾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力丹认为,“媒介素养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公众对于媒介的认识和关于媒介的知识,另一个是传媒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和一种职业精神。”作为“第二媒介时代”的公众,既是受众,也可能是传者,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个体成员都是媒介公民。因此,作为现代社会的媒介公民,也应从两方面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总的来说,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何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媒介素养的内涵应该包括认识大众传媒、使用大众传媒、对大众传媒的批判三个部分。 (二)、不同受众群体媒介素养现状 传播学认为,文化水平的高低在选择何种媒介类型上有比较明显的作用,文化程度高的会较多选择印刷媒介.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在媒介选择上体现出一般的文化水准.在城乡青少年经常接触的媒介中,网络在青少年人群中正日益普及,手机短信的接触率超过了广播和录音带、影像(碟),"拇指族"在青少年中规模庞大.在媒体接触上青少年表现出自由、开放心态,他们对新兴媒体接受能力快但又并不抵制传统媒体,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立体式、多渠道地获取信息. 在各大媒介中,电视对青少年在学习上帮助最大.由此表现青少年接触媒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接触媒介过程中呈现出一种主动、积极地利用媒介资源的状态.但是,要注意电视给他们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台湾一项调查显示,看电视和身体质量指数具有相关性,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越久越容易发胖.但是,如果经过引导,充分利用电视传媒作为社会学习的手段,会有积极的影响.可是,目前十分匮乏有意识利用电视的社会功能.香港的调查同样显示,香港青少年最喜爱的传媒是电视,最主要的目的却是娱乐. 理论上,每一位公民,都需要接受学校教育,所以通过这样的媒介素养教育,应该能够让他们对媒介有基本的认识。所以,通过学校教育体系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从长远看, 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