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预先危险性分析汇总报告

pha预先危险性分析汇总报告
pha预先危险性分析汇总报告

PHA预先危险性分析汇总报告

(ISO45001-2018)

1.概述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又称初步危险分析,主要用于对危险物质和装置的主要工艺区域等进行分析。它常常用于项目装置等在开发初期阶段或设计阶段之初分析物料、装置、工艺过程以及能量失控时可能出现的危险类别、条件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做宏观的战略分析,其目的是辨识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这些危险发展成事故。其功能主要有:①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②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③估计事故出现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④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2.危险性等级划分

在分析系统危险性时,为了衡量危险性的大小及其对系统破坏程度,将各类危险性划分为4个等级,见表。

危险性等级划分表

3.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的划分

在分析系统危险性时,为了衡量危险性的可能性等级,将各类危险可能性划分为5个等级,见表。

危险可能性等级划分表

4.预先危险性分析汇总表

根据各评价单元的生产/储存特点,对其危险性进行识别,分析其危险、有害因素,找出形成事件的原因,然后确定事件类型、严重度和可能性,形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4.1生产场所预先危险性分析

见表。

4.2储存场所预先危险性分析

见表。

4.3公用系统预先危险性分析

见表。

生产场所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储存场所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公用系统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预先危险性分析 HA 法

分析及评价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法 本文作者佚名 预先危险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因此,该方法也是一份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的计划,是在方案开发初期阶段或设计阶段之初完成的。 1.预先危险分析的主要目的 (1)识别危险,确定安全性关键部位; (2)评价各种危险的程度; (3)确定安全性设计准则,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的措施。 此外,预先危险分析还可提供下述信息: (1)为制(修)定安全工作计划提供信息; (2)确定安全性工作安排的优先顺序; (3)确定进行安全性试验的范围;

(4)确定进一步分析的范围,特别是为故障树分析确定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5)编写初始危险分析报告,作为分析结果的书面记录; (6)确定系统或设备安全要求,编制系统或设备的性能及设计说明书。 2.分析内容 由于初始危险分析从寿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开始,因此,分析中的信息仅是一船性的,不会太详细。这些初始信息应能指出潜在的危险及其影响,以提醒设计师们要通过设计加以纠正。这种分析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审查相应的安全性历史资料; (2)列出主要能源的类型,并调查各种能源,确定其控制措施; (3)确定系统或设备必须遵循有关的人员安全、环境安全和有毒物质的安全要求及其它有关的规定; (4)提出纠正措施建议,在完成识别危险、评价危险的严重程度及可能性之后,还应提出如何控制危险的建议。 为了能全面地识别和评价潜在的危险,分析中还必须考虑的如下项目:

(1)危险物品,例如:燃料、激光、炸药、有毒物、有危险的建筑材料、放射性物质等; (2)系统部件间接口的安全性,例如:材料相容性、电磁干扰、意外触发、火灾或爆炸的发生和蔓延、硬件和软件控制(包括软件对系统或分系统安全的影响)等; (3)确定控制可靠性的关键软件命令和响应,例如:错误命令、不适时的命令或响应、或由订购方指定的不希望事件等; (4)与安全有关的设备、保险装置和应急装置等,例如:联锁装置、硬件或软件故障安全设计、分系统保护、灭火系统、人员防护设备、通风装置、噪声或辐射屏蔽等; (5)包括生产环境在内的环境约束条件,如:坠落、冲击、振动、极限、温度、噪声、接触有毒物、静电放电、雷击、电磁环境影响、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 (6)操作、试验、维修和应急规程等。 进行预先危险分析需要如下资料: (1)各种设计方案的系统和分系统部件的设计图纸和资料; (2)在系统预期的寿命期内,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活动、功能和工作顺序的功能流程图及有关资料; (3)在预期的试验、制造、储存、修理、使用等活动中与安全要求有关

预先危险性分析报告(PHA)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一)定义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也可称为危险性预先分析,是在每项工程、活动之前(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或技术改造之后(即制定操作规程前和使用新工艺等情况之后),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类型、来源、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以及有关防范措施等作一概略分析的方法。 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力求达到4项基本目标: (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一切主要危险、危害。在初始识别中暂不考虑事故发生的概率; (2)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 (3)假设危害确实出现,估计和鉴别对人体及系统的影响; (4)将已经识别的危险、危害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分级标准如下: 工级――安全的,不至于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坏; Ⅱ级――临界的,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的损坏,并且可能排除和控制; Ⅲ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为了人员和系统安全,需立即采取措施; Ⅳ级――破坏性的,会造成人员死亡或众多伤残,及系统报废。 (二)分析步骤(见图9―6)

(三)基本危害的确定 系统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基本危害有:(1)火灾;(2)爆炸;(3)有毒气体或蒸气、窒息性气体不可控溢出;(4)腐蚀性液体的不可控溢出;(5)有毒物质不加控制地放置;(6)噪声、粉尘、放射性物质、高温、低温等危害;(7)电击、淹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危险。 (四)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基本格式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结果一般采用表格的形式。表格的格式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表9―7、表9―8为两种基本的格式。 (五)应用示例 例1某乙烯厂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在役装置安全评价预先危险性分析按表9―8的形式,对EO/EG装置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9―9。

预危险性分析PHA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概述 预先危险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缩写PHA)又称初步危险分析。预先危险分析是系统设计期间危险分析的最初工作。也可运用它作运行系统的最初安全状态检查,是系统进行的第一次危险分析。通过这种分析找出系统中的主要危险,对这些危险要作估算,或许要求安全工程师控制它们,从而达到可接受的系统安全状态。最初PHA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危险,而是为了认识与系统有关的所有状态。PHA的另一用处是确定在系统安全分析的最后阶段采用怎样的故障树。当开始进行安全评价时,为了便于应用商业贸易研究中的这种研究成果(在系统研制的初期或在运行系统情况中都非常重要)及安全状态的早期确定,在系统概念形成的初期,或在安全的运行系统情况下,就应当开始危险分析工作。所得到的结果可用来建立系统安全要求,供编制性能和设计说明书等。另外,预先危险分析还是建立其他危险分析的基础,是基本的危险分析。英国ICI公司就是在工艺装置的概念设计阶段,或工厂选址阶段,或项目发展过程的初期,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性。 在预先危险分析中,分析组应该考虑工艺特点,列出系统基本单元的可能性和危险状态。这些是概念设计阶段所确定的,包括:原料、中间物、催化剂、三废、最终产品的危险特性及其反应活性;装置设备;设备布置;操作环境;操作及其操作规程;各单元之间的联系;防火及安全设备。当识别出所以的危险情况后,列出可能的原因、后果以及可能的改正或防范措施。 预先危险分析步骤 (1)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他方法调查确定危险源(即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子系统中),对所需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 (2)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及同类行业生产中发生的事故或灾害情况,对系统的影响、损坏程度,类比判断所要分析的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分析事故或灾害的可能类型; (3)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4)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或灾害)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5)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列出重点和轻、重、缓、急次序,以便处理; (6)制定事故或灾害的预防性对策措施。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等级划分 为了评判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级以及它们对系统破坏性的影响大小,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给出了各类危险性的划分标准。该法将危险性的划分4个等级: I 安全的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坏 II 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至于造成人员伤 III 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 IV 灾难性的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 预先危险分析的结果 预先危险分析的结果一般采用表格的形式列出。表格的格式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预先危险性分析范文

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 nary Hazard Amalysis,PHA ),又称初步危险分析,主要用于危 险物质和装置的主要工艺区域等进行分析。其功能主要有: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 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估计事故出现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并采取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预先危险性分析分析记录表见表 预危害性分析(PHA)记录表 区域/工艺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 预先危险性分析示例 1)对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操作条件和周边环境进行充分 的了解和调查; 2)收集以往的经验积累和同类生产中发生的事故情况,判断所要分析的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出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 3)根据经验积累用技术诊断等方法确定危险源; 4)识别危险转化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成事故的触发条件; 进行危险性分级,确定危险程度,找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制定安全技术防措施。 按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步骤及要求,对涉及到的评价围,进行系统的预先危险性分析,分析 评价见预先危险性分析表5-2 (1~9)。 预先危险性分析1)

预先危险性分析(2)

氧含量,合格后方可作业;作业时,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有人监护并有抢救后备措施; 5 ?要有应急预案,抢救时勿忘正确使用防毒过滤器、氧气呼吸器及其它劳动防护用品; 6 ?组织管理措施 ①加强检查、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有否跑、冒、滴、漏; ②教育、培训职工掌握有关毒物的毒性,预防中毒、窒息的方法及其急救法,建立毒物周知卡; ③要求职工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④设立危险、有毒、窒息性标志; ⑤设立急救点,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器材; ⑥培训医务人员对中毒、窒息、灼烫等的急救处理能力。 预先危险性分析(3) 预先危险性分析(4)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分析内容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分析内容 1、所有检修管道、阀门,在许可开始检修前,工作负责人要对管道、阀门所做隔离措施进行检查,确认其内部的汽、水、油等放尽,各有关阀门应上锁,并挂警告牌,电动阀门还应切断其电源并挂警告牌。 2、在检修与汽轮机本体相连接的管道、阀门时,必须经运行人员确认缸温降至合格温度并经许可后方可进行检修工作。 3、对公用系统的管道阀门检修,要确认以下各阀门严密关闭挂锁且挂警告牌,电动阀电机断电并挂警告牌,气动阀气源关闭,2#机采暖抽快关阀、逆止阀、电动阀,1#、2#机辅汽联箱联络阀,2#机工业抽汽快关阀、逆止阀、电动阀,2#机主汽至工业用汽电动阀、调节阀、调节阀后电动阀。 4、解体阀门前应检查阀盖与阀体接合部位有无焊点固定,如有焊点,发现后应用剔或锯的方法,将焊点除去,同时应注意防止损坏其内部螺纹。 5、解体阀门前要清楚阀门结构,并熟悉《汽轮机设备检修工艺规程》中的阀门检修工艺,先拆除阀门密封部件,再依次拆除阀门的托架及固定部分,最后取出阀门的阀芯,解体阀门过程中要做好标记。 6、阀门解体后要对其阀杆、密封部件、阀芯及阀座根据《汽轮机设备检修工艺规程》要求进行认真检查,并对有缺陷零部件进行修复,对无法修复零部件或阀门要进行更换处理。 7、阀门回装前,要将密封填料清理干净,

用砂布将阀杆,填料座圈、压圈等零件表面,内孔壁处污垢除去,并测量压盖、座圈与阀杆、填料箱各部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否侧进行修整,回装要按照拆卸标记进行回装。回装后,要对阀门进行开关进行试操作,保证其开关灵活到位。 8、各管道、阀门检修标准按照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进行。 9.高压管道焊接按(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要求进行。

危险性预先分析(PHA)

危险性预先分析 在一项工程活动(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首先对系统存在的危险作宏观概略的分析,或作预评价,就叫作危险性预先分析(Prelinin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又称初步危险分析,或预备事故分析。这种方法是对可能出现的危险类别、危险出现的条件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作大概的分析,其目的是判别系统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采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使用危险性物质、工艺和设备等。如果必须使用时,也可以从设计和工艺上考虑采取安全措施,使这些危险性不致于发展成为事故。它的特点是把分析工作做在形式系统之前,可避免由于考虑不周而造成的损失。 由于系统的危险性有潜在性质,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展成为事故。因此,当生产系统处于新开发阶段,对其危险性还没有很深的认识,或者是采用新的操作方法,接触新的危险物质、工具和设备时,使用危险性预先分析就十分合适。由于事先分析几乎不耗费什么资金,而且可以取得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所以为大家都乐于使用。 第一节危险性预先分析步骤和分级 使用危险性预先分析方法时,首先对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作比较充分的调查了解。然后按系统和子系统一步一步地查找危险性,其危险性分析的步骤如下: 1.根据经验 根据过去的经验,分析对象出现事故的可能类型。 2.调查危险源 即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子系统中。调查可采用安全检查表、经验方法和技术判断的方法。 3.识别转化条件 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或灾害)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谋求防止办法,检验这些办法的效果。 4.划分危险等级 即把预计到潜在危险性划分危险等级。其分级的目的是要排列出先后顺序和重点,以便优先处理。其分级方法和含意为: Ⅰ级安全的,无人员伤亡或系统损坏。 Ⅱ级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的损坏。因此,应予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Ⅲ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措施。 Ⅳ级破坏性的,会造成害难事故,必须予以排除。 5.实现事故预防措施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法

分析及评价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法 本文作者佚名 预先危险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因此,该方法也是一份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的计划,是在方案开发初期阶段或设计阶段之初完成的。? 1.预先危险分析的主要目的 ?(1)识别危险,确定安全性关键部位; (2)评价各种危险的程度;??(3)确定安全性设计准则,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的措施. ?此外,预先危险分析还可提供下述信息: ?(1)为制(修)定安全工作计划提供信息; (2)确定安全性工作安排的优先顺序; ? (3)确定进行安全性试验的范围; ?(4)确定进一步分析的范围,特别是为故障树分析确定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5)编写初始危险分析报告,作为分析结果的书面记录; (6)确定系统或设备安全要求,编制系统或设备的性能及设计说明书。 2.分析内容??由于初始危险分析从寿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开始,因此,分析中的信息仅是一船性的,不会太详细.这些初始信息应能指出潜在的危险及其影响,以提醒设计师们要通过设计加以纠正.这种分析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审查相应的安全性历史资料; ?(2)列出主要能源的类型,并调查各种能源,确定其控制措施; (3)确定系统或设备必须遵循有关的人员安全、环境安全和有毒物质的安全要求及其它有关的规定; ?(4)提出纠正措施建议,在完成识别危险、评价危险的严重程度及可能性之后,还应提出如何控制危险的建议。 为了能全面地识别和评价潜在的危险,分析中还必须考虑的如下项目: ? (1)危险物品,例如:燃料、激光、炸药、有毒物、有危险的建筑材料、放射性物质等; (2)系统部件间接口的安全性,例如:材料相容性、电磁干扰、意外触发、火灾或爆炸的发生和蔓延、硬件和软件控制(包括软件对系统或分系统安全的影响)等; (3)确定控制可靠性的关键软件命令和响应,例如:错误命令、不适时的命令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PHA) 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一)定义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也可称为危险性预先分析,是在每项工程、活动之前(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或技术改造之后(即制定操作规程前和使用新工艺等情况之后),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类型、来源、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以及有关防范措施等作一概略分析的方法。 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力求达到4项基本目标: (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一切主要危险、危害。在初始识别中暂不考虑事故发生的概率; (2)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 (3)假设危害确实出现,估计和鉴别对人体及系统的影响; (4)将已经识别的危险、危害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分级标准如下: 工级――安全的,不至于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坏; Ⅱ级――临界的,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的损坏,并且可能排除和控制;Ⅲ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为了人员和系统安全,需立即采取措施; Ⅳ级――破坏性的,会造成人员死亡或众多伤残,及系统报废。 9―6)见图(分析步骤)二(

(三)基本危害的确定 系统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基本危害有:(1)火灾;(2)爆炸;(3)有毒气体或蒸气、窒息性气体不可控溢出;(4)腐蚀性液体的不可控溢出;(5)有毒物质不加控制地放置;(6)噪声、粉尘、放射性物质、高温、低温等危害;(7)电击、淹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危险。 (四)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基本格式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结果一般采用表格的形式。表格的格式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表9―7、表9―8为两种基本的格式。

(五)应用示例 例1某乙烯厂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在役装置安全评价预先危险性分 9―9。分析结果见表装置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EG/EO对的形式,9―8析按表. 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可以得知,本装置存在着火灾、爆炸、中毒、高温灼伤的危险、危害因素,但主要危险为火灾、爆炸,其危险等级为Ⅳ级(破坏性的)。引发火灾爆炸的主要因素是环氧乙烷、乙二醇等物料故障泄漏。 例2某新建化工码头安全预评价预先危险性分析对某新建化工码头项目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对码头装卸作业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分析结果见表9―10。 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可以得知,本工程存在着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淹溺、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一)定义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也可称为危险性预先分析,是在每项工程、活动之前(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或技术改造之后(即制定操作规程前和使用新工艺等情况之后),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类型、来源、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以及有关防范措施等作一概略分析的方法。 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力求达到4项基本目标: (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一切主要危险、危害。在初始识别中暂不考虑事故发生的概率; (2)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 (3)假设危害确实出现,估计和鉴别对人体及系统的影响; (4)将已经识别的危险、危害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分级标准如下: 工级――安全的,不至于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坏; Ⅱ级――临界的,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的损坏,并且可能排除和控制; Ⅲ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为了人员和系统安全,需立即采取措施; Ⅳ级――破坏性的,会造成人员死亡或众多伤残,及系统报废。 (二)分析步骤(见图9―6)

(三)基本危害的确定 系统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基本危害有:(1)火灾;(2)爆炸;(3)有毒气体或蒸气、窒息性气体不可控溢出;(4)腐蚀性液体的不可控溢出;(5)有毒物质不加控制地放置;(6)噪声、粉尘、放射性物质、高温、低温等危害;(7)电击、淹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危险。 (四)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基本格式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结果一般采用表格的形式。表格的格式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表9―7、表9―8为两种基本的格式。 (五)应用示例 例1某乙烯厂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在役装置安全评价预先危险性分析按表9―8的形式,对EO/EG装置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9―9。

pha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安全评价的一种方法。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主要目的: (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 (2)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 (3)预测事故出现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 (4)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需要资料: (1)各种设计方案的系统和分系统部件的设计图纸和资料; (2)在系统预期的寿命期内,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活动、功能和工作顺序的功能流程图及有关资料; (3)在预期的试验、制造、储存、修理、使用等活动中与安全要求有关的背景材料。 分析步骤: (1)危害辨识 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等方法,查找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2)确定可能事故类型

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 (3)针对已确定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4)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级,按危害等级排定次序,以便按计划处理。 (5)制定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对策措施 等级划分: 为了评判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级以及它们对系统破坏性的影响大小,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给出了各类危险性的划分标准。该法将危险性的划分4个等级: I安全的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坏 II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 III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 IV灾难性的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 注意事项: 在进行PHA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应考虑生产工艺的特点,列出其危险性和状态:①原料、中间产品、衍生产品和成品的危害特性;②作业环境;③设备、设施和装置;④操作过程;⑤各系统之间的联系;⑥各单元之间的联系; ⑦消防和其他安全设施。

预先危险分析(PHA)

预先危险性分析 在一项工程活动(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首先对系统存在的危险作宏观概略的分析,或作预评价,就叫作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nin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又称初步危险分析,或预备事故分析。这种方法是对可能出现的危险类别、危险出现的条件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作大概的分析,其目的是判别系统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采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使用危险性物质、工艺和设备等。如果必须使用时,也可以从设计和工艺上考虑采取安全措施,使这些危险性不致于发展成为事故。它的特点是把分析工作做在形式系统之前,可避免由于考虑不周而造成的损失。 由于系统的危险性有潜在性质,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展成为事故。因此,当生产系统处于新开发阶段,对其危险性还没有很深的认识,或者是采用新的操作方法,接触新的危险物质、工具和设备时,使用危险性预先分析就十分合适。由于事先分析几乎不耗费什么资金,而且可以取得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所以为大家都乐于使用。 第一节危险性预先分析步骤和分级 使用危险性预先分析方法时,首先对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作比较充分的调查了解。然后按系统和子系统一步一步地查找危险性,其危险性分析的步骤如下: 1.根据经验 根据过去的经验,分析对象出现事故的可能类型。 2.调查危险源 即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子系统中。调查可采用安全检查表、经验方法和技术判断的方法。 3.识别转化条件 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或灾害)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谋求防止办法,检验这些办法的效果。 4.划分危险等级 即把预计到潜在危险性划分危险等级。其分级的目的是要排列出先后顺序和重点,以便优先处理。其分级方法和含意为: Ⅰ级安全的,无人员伤亡或系统损坏。 Ⅱ级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的损坏。因此,应予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Ⅲ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措施。 Ⅳ级破坏性的,会造成害难事故,必须予以排除。 5.实现事故预防措施

分析及评价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法

分析及评价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 H A)法为了系统地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就叫作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及时发现并制止违章行为的一个有力工具。由于这种检查表可以事先编制并组织实施,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应用以来已发展成为预测和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 1.安全检查表的优缺点: (1)能够事先编制,故可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员来编写,做到系统化、完整化,不致于漏掉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 (2)可以根据规定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检查遵守的情况,提出准确的评价;

(3)表的应用方式是有问有答,给人的印象深刻,能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表内还可注明改进措施的要求,隔一段时间后重新检查改进情况; (4)简明易懂,容易掌握; (5)只能作定性的评价,不能给出定量评价结果; (6)只能对已经存在的对象评价。 2.安全检查表的编制 安全检查表应列举需查明的所有会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它采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回答“是”或“否”。“是”表示符合要求,“否”表示存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所以在每个提问后面也可以设改进措施栏。每个检查表均需注明检查时间、检查者、直接负责人等,以便分清责任。安全检查表的设计应做到系统、全面,检查项目应明确。

编制安全检查表主要依据是: (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国家及有关 部门发布了各类安全标准及有关的文件,这些是编制安全检查表的 一个主要依据。为了便于工作,有时将检查条款的出处加以注明, 以便能尽快统一不同意见。 (2)国内外事故案例。搜集国内外同行业及同类产品行业的事故案例,从中发掘出不安全因素,作为安全检查的内容。国内外及本单位在 安全管理及生产中的有关经验,自然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3)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都是安全检查表的 内容。 (4)研究成果。在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很快, 编制安全检查表必须采用最新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包括新的方法、 技术、法规和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