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发现的基本动因与重大影响

地理大发现的基本动因与重大影响
地理大发现的基本动因与重大影响

地理大发现的基本动因与重大影响

动因:

1.从根本上说, 西方之所以要开辟新航路, 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 是新兴资产阶级对海外商贸利益无限追逐的结果。随着西欧社会经济结构由农本经济转变, 谋生的自然经济转变为谋利的商品经济以后, 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自我扩张的内在冲动, 以及因优胜劣汰而产生的竞争压力, 使得经济活动必然要突破地区与国家的局限而扩展成为一种国际行为。对外贸易因此已不再是经济生活中的补充性因素, 而成为经济运行的基本要求。到世界上任何一个有利可图的地方去冒险, 成为资本主义这种经济制度的内在属性和必然行为。

2.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 是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14、15世纪以来, 欧洲各国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 商品的流通量不断扩大, 使得作为一般交换手段的货币的需求量大增。封建贵族急需要货币购买从东方国家运来的奢侈品, 维持满足于奢侈的生活农民需要用货币来缴纳地租新兴资产阶级热衷于追求货币和财富, 然后把其转化为资本, 扩大经营和手工工场生产规模, 剥削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在这种情况下, 货币日益取代土地而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 成为普遍的支付手段。

3.从打破传统国际贸易通道需要看,西欧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寻找更好的通商要道。15世纪中期,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称霸, 通往东方的商路受阻, 东西方贸易出现了严重危机。在奥斯曼帝国的控制和盘剥下,运抵欧洲的东方商品不仅数量大减, 而且价格昂贵, 各类商品往往比原价高出一倍。这些昂贵的东方商品又为欧洲上层社会所追逐, 不吝斥重金购买, 结果每年都有大量黄金外流, 造成在东西方贸易中西欧严重人超。在这种情况下, 西欧各国贵族、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迫切需要重新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东部, 少风险、多赚钱, 直接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来看, 传播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精神动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则是地理大发现的思想和精神因素。在欧洲, 基督教神学思想在世界观和思想文化领域里拥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它以博爱人类为教旨, 更多地渗透着普救主义思想以全人类的宗教自居, 要求人人都接受基督教。当时航海家身上的冒险、开拓、相信科学的精神, 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所进发出来的人文主义科学实验精神及探求精神。这种精神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 是他们进行海外冒险的一大精神动力。

5.航海知识、造船技术与地理学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及西、葡两地理大发现得益于航海技术的进步。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世纪传人欧洲, 15世纪已普遍用于航海。指南针的应用, 使在大洋中航行的船只不会迷失方向, 极大地提高了航行效率。远洋航海所需要的仪器和海图也有了发展国专制政府的支持等等使欧洲人日益获得征服神秘惊险大洋的信心与手段,,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必要条件。西欧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为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政洽前提.葡萄牙和西班牙由于最先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走在了对外扩张的前例。

地理大发现是指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应该说,任何一个文明民族的代表人物首次到达地球表面某个前所未知的部分,或者确定了地表各已知部分之间的空间联系,因而加深人类对地球地理特征的科学认识,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均可以称为地理发现。

地理大发现无疑是以1492年哥伦布率西班牙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西印度为转折点,从此跃上一个高峰的地理大发现活动如火如荼,高潮迭起,长盛不衰,一直持续了约两个世纪。地理大发现的终点大致可以截止到17世纪末。1696年俄国探险队对北亚-西伯利亚东部太平洋水域巨大的堪察加半岛进行了有文字记载以来的首次探察;1697—1699年,阿特拉索夫率领的哥萨克探险队对堪察加半岛进行了新的探险发现和远征,从而完成了对堪察加半岛的发现,建立了半岛与东西伯利亚和俄国的联系,并把它并入了俄国。堪察加的发现和并入俄国本土也标志着俄国人对北亚、北冰洋的探险、发现、征服基本完成。

地理大发现应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15世纪中后叶到16世纪初中叶,是西班牙、葡萄牙充当急先锋的时期。这一时期西班牙人发现了美洲;横渡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进行了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海陆分布。葡萄牙人发现了非洲西南部和南部;绕过非洲横渡印度洋到了印度,并进一步东进闯入太平洋,和中国、日本等国发生了接触。后一阶段从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末叶,是荷兰、俄国、英国、法国等扮演主角的时期。这一时期荷兰人发现了澳洲、新西兰;俄国人发现了整个亚洲北部、北冰洋,初步开辟了北方新航路;英国人、法国人和其他欧洲人发现了北美的许多地区和其他一些地区。

地理大发现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变革

对地球科学的进步和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古代学者关于大地球形的猜测,通过地理大发现,特别是环球航行得到了证实,宗教迷信关于地球形状的种种说法最终被否定;证明了地球上存在着一个统一的世界大洋,海洋与陆地相比较,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推动了全球海洋和陆地的考察研究;促进了地球科学的进步,也促进了天文学、航海学、天气预报学的发展及造船技术等科学技术的近代化过程;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和世界市场的出现,开始了殖民掠夺,同时也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文化有什么作用

欧洲的海外扩张也改变了世界文化格局,多元化独立发展的世界文化走向了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新文化体系,这种体系虽带有殖民主义的性质,但促使了整个世界文化的近代化转型,也加速了欧洲文化自身的转型。也就是说西方对外长达400多年之久的殖民扩张,不仅是对非欧民族的军事征服和政治、经济控制,而且还体现在于此目的相适应而持续进行的文化渗透上。当然这种渗透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欧洲文化扩张的过程中,欧洲无形中也吸收了很多拉美和亚非文化。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文化格局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导致了人类、动物还有植物的全球性分布。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贸易有什么作用

地理大发现指15世纪末美洲大陆的发现和通往东方新航路的开辟。它对世界商业贸易的影响十分巨大,引起了所谓的商业革命。主要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开辟后,主要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以及尼德兰所代替。16世纪中叶,安特卫普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地理大发现开创了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张事业,导致了近代殖民制度的建立,从殖民地掠夺来的巨大财富,促进了西欧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由此奠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基石。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在这一时期的经济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商人成为经济活动中的关键人物。西欧各国都执行重商主义政策,使欧洲成为当时世界上商贸最为活跃的地区,并逐渐形成若干个较大的区域贸易中心:地中海贸易、中欧贸易、波罗的海贸易和大西洋沿岸贸易。

影响:

1.新航路的开辟, 是全球文明沟通与世界由分散开始走向一体的开端。首先, 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 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其次, 地理大发现使欧、亚、非、美各洲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发展, 世界市场扩大了, 世界各地由分散走向一体的进程由此开端。

2.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 给欧洲的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后果和影响。首先, 引起了所谓“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商品流通的数量与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等等。

3.其次, 引起了世纪欧洲的“价格革命”,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重大后果。西班牙和葡萄牙把从美洲和非洲掠夺来的金银大量运回西欧, 使西欧贵金属突然剧增, 引起金银大幅度贬值, 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史称“价格革命”。“价格革命” , 实际上促使收人在各个阶级之间的再分配, 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价格革命”的后果是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和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加强了资产阶级的地位。

4.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全球性商贸活动,使得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转变,促进了现代经济管理模式的诞生。在合伙制进一步推广的同时,出现了特权公司、特许公司、股份公司等新兴经济组织形式,现代经济的发展从此开始了新纪元。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影响了世界生产力的分布。

5.地理大发现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 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地理大发现的意义主要在于开阔了欧洲人的视野, 打开了欧洲通往世界各地的通道, 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为后来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主义扩张打下了基础。新航路的开辟以及随后建立在最野蛮最残暴基础之上的殖民掠夺政策, 给广大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此, 欧洲作为先进的西方, 广大亚非拉地区作为落后的东方的这种近代世界历史格局初步形成。

浅谈地理大发现对西方和世界的影响

题目:地理大发现对西方和全球的影响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年级: 学院: 年月日 【摘要】 从马可波罗到迪亚士,从哥伦布到达伽马,欧洲人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似乎从未停止过。从15世纪开始,远越重洋的欧洲船队就开始了他们的远征。新大陆、新财富、新市场、新技术,从那一刻开始,上帝的天平渐渐倾斜,这一次跨越两个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不仅带给欧洲从此腾飞的资本,也拉开了东西文化碰撞,世界贸易交流,也是痛苦殖民侵略的序幕。大航海时代旗帜下的欧洲,改变了世界,也都被世界所改变。新的“时代风”吹遍,世界的联系一步步更加紧密,直到今天,融合与交流依然是趋势,地球俨然变成了一个村。 关键词:地理大发现贸易世界历史发展影响 持续了两个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把原本孤立存在的各个大陆联系在了一起,这次的地理发现带给了欧洲巨大的财富,给亚洲带了了甚至持续至今的落后,当然,

也给殖民地带来无边的痛苦。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 那么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航海大事件,究竟给欧洲、美洲、亚洲以及世界整体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我认为究其影响必要追本溯源,由发生背景讲起,即得以向外延伸。 〇、地理大发现的起因 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首府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所建立的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六个世纪之久。 渴望贸易新路径的欧洲人,深信《马可波罗游记》里不可估量的东方财富(“寻金热”)。伴随长期以来的贸易逆差,资本主义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使他们迈出了勇敢一步。同时,地圆说打破了航海家的思想上的禁锢,文艺复兴运动的天文发展也迫切需要实践来论证。 同时地图学、航海术与造船术发展迅速。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罗盘、指南针等仪器也为船只安全地航往大西洋的开放水域进行探索打下了基础。 而不断激励欧洲人“将基督教传播到世界,并将异教徒转化为基督教徒”的成为上帝使徒的宗教元素,以及对利比亚半岛受穆斯林文化侵略的担忧,更使得地理大发现在空间与时间上成为一种必然。 一、地理大发现事件的影响 1、对于欧洲的影响 (1)经贸升级带来的积极影响 地理大发现的初衷,从上文可知,部分是为了支持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找到了新的贸易出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商人远赴世界各地,使得类似美洲的农作物如玉米或经济作物如咖啡与烟草,亚洲昂贵的丝绸、香料、瓷器,欧洲的艺术作品等等开始在各大洲之间交换。广阔的海外市场为他们带

世界新闻传播发展历程分析

世界新闻传播发展历程分析 2011-5-29 14:55 提问者: 奔二的胖子 写作要求: 1、以传媒技术发展进程为主线,适当结合政治、经济、社会历史背景,展开论述与分析; 2、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内容充实; 3、内容构思、语言表达、结构格式符合论文写作规范; 我来帮他解答 2011-6-7 11:06 满意回答 信息的传播,是流经人类全部历史的水流,不断延伸着人类的感觉。简单回顾现代新闻传播之前的传播史,对于现代新闻传播业史来说,在历史与观念的衔接上都是必要的。 一,远古时代的信息传播 从猿到人,经历了数百万年。语言仅出现于约10万年前。此前人类的祖先能够用于传播信息的符号,不过以下几种: 1,触觉和嗅觉。2,视觉符号。3,听觉符号。 二,基本的传播媒介----语言 要了解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就要了解语言的发生和发展,语言中所蕴含的声形实体以外的丰富信息。这里有个线索,便是世界语言的谱系。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都可以被编排到十大语系中,“语系”之下是“语族”,语族之下是“语支”,语支下才是具体的语言。从具体的语言往上推,语言→语支→语族→语系,可以看到现在各种具体语言之间在远古时代关系的远近,当然这也相当程度涉及到讲各种语言的民族(种族)之间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交往的疏密程度。 当今世界上分布的十大语系,实际上表达着人类社会流动和语言传播的轨迹。其中分布较广大的六大语系,反映了公元以来人们传播的信息流动和分布。特别是印欧语系从欧洲向世界的传播,则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 1,分布最广的印欧语系 2,拥有最多讲话人口的汉藏语系。3,阿尔泰语系。4,闪含语系。5,班图语系。6,南岛(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三,传播的文字媒介 文字与语言的不同在于,它基本是一种改变了的语言形式,使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使语言有形和得以保存。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文字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它的功能体现在历时性上,即使时过境迁,以文字表现的世界可以较长久地明确记录或报道历史上的信息。传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由于带有更为明确的传播目的,因而相对语言的使用,要认真和严肃得多。历史上的文字种类很多,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交融、创新和衰退,现在世界上跨国使用的文字体系,只有七种,除汉文外,均是字母文字。 1,遍及全球的拉丁文字体系。2,使用人口最多的汉文字体系。3,阿拉伯文字体系。4,斯拉夫文字体系。5,梵文字体系。6,希腊文字体系。7,回鹘文字体系。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考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摧毁了封建专制,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何被称为法国大革命:(拓展点) 这场革命的影响有四个方面: 其一,就其规模而言,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其二,人民群众在三次起义中都显示了伟大力量,每当在革命的转折关头,都推动革命向前发展; 其三,大革命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其四,这场大革命还震撼了欧洲的封建制度,给它们以沉重的打击,为以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而具有世界意义。 易错微析 法国大革命建立了共和制这种政治体制易错: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是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封建君主。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果是建立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联合专政的总统共和制,保留了奴隶制。都没有法国大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彻底。 例题1 法国大革命高举反封建专制的旗帜,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影响了历史进程。下列属于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影响的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统治②引发了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 ③传播了《人权宣言》思想④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后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又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向大陆,故选D。 例题2 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B.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C.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答案:D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775-1783年,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789-1794年,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显然不正确,故选D。 1.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影响最广泛的一次革命,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国支援美国独立战争②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 ③为此后许多国家的革命树立了榜样④奠定了西方先进和东方落后历史格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7世纪、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这三次革命的共同意义有() ①都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②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③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列宁说:“整个19世纪,即給予人类的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概念下度过的”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A. 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B. 法国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C. 法国大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影响了世界 D.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 4.下列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其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 B.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C.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广为传播 D.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5.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晚期的法国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两次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对英、法两国乃至欧洲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请结合所学知

地理大发现及其经济后果

地理大发现及其经济后果 一、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和原因 第一,西欧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诱发了封建贵族对贵金属的渴求。 第二,欧洲人想从东方获取金银的欲望由于近东贸易危机受到极大的阻碍。 第三,欧洲传统宗教文化精神中的探险欲望。 二、地理大发现的技术条件 (一)地理“科学”的发展 (二)技术手段的进步 四、地理大发现的直接后果极其历史影响 所谓“地理大发现”,主要是由三个重大事件组成的:一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二是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三是1522年麦哲伦等人完成环球航行。这些事件使人类对世界地理的认识更趋全面,从而大大拓展了人类的全球性交往,有力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地理大发现也对欧洲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地理大发现产生了三个当时人们始料未及的三个重要后果首先,是所谓“价格革命”。即由于大量美洲金银流入欧洲,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急剧上涨。西班牙首当其冲,受到的影响最大,成为西班牙在16世纪末急剧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欧洲其他地区所受的影响要小一些,但都未逃脱冲击。这种影响还波及到奥斯曼帝国乃至遥远的中国和印度,只是由于亚洲人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不大,故在中国、印度和大部分穆斯林世界,价格体系的变化并没有引起农民和地主之间关系的显著变化。然而在欧洲,价格革命却引起了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的持续动荡。当然,价格革命对于西欧当时正在进行的商业革命,也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是疾病的传播。欧洲的船员们把一些疾病带向了新世界,而那里的居民由于和外界接触很少,对那些欧洲常见的小儿疾病毫无免疫力,结果造成了大量人口死亡。疾病流行之后,随之而来的一个重要后果便是人口的激增。1750年以后,各传统文明区域的人口到处都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率上升。这一情况和人们普遍有了新的免疫力有很大关系。而人口的每一次升降,不可避免地都会引发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后果。 再次,是农作物和牲畜的传播。

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完)

地理大发现 (2)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6世纪 (2) 地理大发现的原因 (2) 地理大发现的条件 (2) 四次航海 (2)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 商业革命 (3) 价格革命 (3) 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时代 (3) 文艺复兴 (5) 文艺复兴含义与实质 (5) 在意大利爆发的原因 (5) 文艺复兴内容 (5) 早期文艺复兴 (5) 全盛时期的文艺复兴 (6) 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6)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7) 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7) 积极意义 (7) 消极意义 (8) 启蒙运动 (8) 启蒙运动的兴起 (8) 兴起原因 (8) 启蒙思想的内容 (8) 英国启蒙思想运动 (9) 霍布斯 (9) 洛克 (9) 法国启蒙思想运动 (9) 伏尔泰 (9) 孟德斯鸠 (9) 卢梭 (10) 百科全书派 (10) 启蒙思想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10) 启蒙思想的两大信条 (10) 启蒙思想关于改革的建议 (10) 启蒙思想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11)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 (11) 从历史背景来看 (11) 从思想主张来看 (11) 从影响来看 (11)

地理大发现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6世纪 世界近代史究其根本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以1500年左右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首先是因为16世纪是世界从彼此孤立、隔绝走向统一、联系的关键时代。这是伴随着地理大发现的情况下开始的。第二个原因是16世纪开始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一股显见的历史潮流,最终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欧人开始走向海外,实行殖民扩张,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统治。 地理大发现的原因 经济根源。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人民衡量财富的标准,对货币的追求日益增加。因而黄金成为追求的目标。(货币资本) 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的传播,加速了人们对东方寻找黄金的渴望。 商业危机。商路不畅造成的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另一原因。欧洲所需的商品(香料等)是经过地中海运往欧洲的。奥斯曼帝国崛起之后,控制了商路,使得欧洲国家被迫另辟蹊径。 宗教情绪。传播天主教,使其它非天主教徒信仰天主教,是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动力。 也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地理大发现的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条件。知识的进步,比如相信地圆学说、地图的精确等。技术的进步,如能造适于远航的船、罗盘针的运用、大炮的使用等。这些都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航海和战斗的条件。另外就是航海得到专制政府的支持。葡萄牙西班牙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这为航海提供了政治前提。 四次航海 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绕非洲到达好望角。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到达美洲,从而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1497年—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好望角达到印度。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最短距离的海上航路。 1519年—1522年葡萄牙人克里斯托弗·麦哲伦(1541—1506)在西班牙王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地理信息系统 (英文):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编号:19371087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 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测绘学、遥感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型边缘学科。它从20世纪60年代问世,至今已跨越了50多个春秋,现已广泛用于资源、环境、交通、城市、农业、林业、海洋、军事等领域。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基本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数据的处理方法与空间分析以及在林业和相关专业中的基本应用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背景、功能、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掌握GIS的基本概念、GIS的基本功能、GIS的数据结构、GIS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GIS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GIS产品等知识点;掌握如何利用GIS去解决实际的相关专业问题。 在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对GIS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提高利用GIS解决相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导论(4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内容构成?地理信息系统能做什么?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基本功能和应用功能;难点是区别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关系、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区别。 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1学时) 一、数据与信息 二、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 第二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1学时) 一、系统硬件 二、系统软件 三、空间数据 四、应用人员 五、应用模型 第三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简介(1学时) 一、基本功能 二、应用功能 第四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1学时) 一、发展概况 二、基础理论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6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空间数据,掌握空间数据的来源、空间数据的分类、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

高级中学考试历史法国大革命的知识点介绍.doc

高考历史法国大革命的知识点介绍 高考历史法国大革命的知识点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背景(1)国内:①革命前夕的法国是欧洲大陆上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等级森严。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根本原因)。③第三等级特别是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改变现状(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平民和资产阶级。尖锐的阶级对立是直接原因)。④财政危机严重,国王路易卜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条件成熟)。⑤启蒙运动为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2)国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的经过 1、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原因:路易十六准备武力解散制宪会议) 2、第一阶段:1789年7月14日1792年8月,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制宪会议立法议会 (1)阶级属性: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 (2)措施: ①反封建的八月法令: A.内容: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取消关卡等 B.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制度;但由于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因此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②《人权宣言》:

A.发布机构:制宪会议 B.内容: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是不可侵犯的。 C.意义: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对会君主专职制度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但实际上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③1791年宪法: A.颁布机构:制宪会议 B.内容: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规定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与《人权宣言》精神相违反 C.宪法颁布后,制宪会议让位于按宪法选举的立法议会 ④对外战争: A.原因:面临奥地利、普鲁士、俄国等的武装干涉 B.概况:1792年4月,法国对外宣战,从而进行了二十多年的对外战争。但战争开始时对法国不利,普奥联军攻入法国境内。 C.战争性质:战争初期阶段,对法国而言是正义战争 (3)统治结束:①统治危机:普奥等国武装干涉,联军攻入法国境内,革命处于危机中 ②结束的标志: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攻占王宫,推翻君主制度 3、第二阶段:1792年8月1793年6月,吉伦特派统治时期,立法议会国民公会。

《地理大发现》读后感

《地理大发现》 最近读了一本小册子《地理大发现》,作者是英国戴维。阿诺德,系译文世界史丛书。以一小册子单行本,来论述地理大发现,我想,当有其内容上的充实,论述过程上的详尽,观点上的新颖,结论上的丰满之特色。因为至今为止,我尚未见过以此论题而特作一本书籍来详加征实,尽管大学时也读过一些相关的论文,但终觉无所新意。 所以,对于这本小册子,我一口气读完,尚觉其中观点,有些足可引发思考。而之前疑窦,因此而消解,对于此知识点的学习,可谓视野又宽了一些。故今在此特作笔记后感,兼做前后学习之自我批判。 首先,为什么会发生地理大发现这一历史壮举,也就是其之所以产生之原因背景。背景而言,一般是必然性的因素,具有较稳定、较宽泛、较深远的必然性延展。所以,高中课本也好,大学课本也罢,都免不了所谓的经济动因,宗教因素,科技等。可就是这样的解释,大学课本也只是在经济动因下的“黄金香料”而已,丝毫无无其他经济因素影子,更别说高中课本之聊聊一段而已了。 这里,我对“经济动因”这四个字有些疑问:这经济意味着什么?是不是与政治范畴对应的经济?还是涉及到消费性物质都算在经济中?否则,尚难理解“黄金香料”只是作为奢侈消费品,怎能经济动因如此之大?大学课本也只是

如此塞责,当时也权且相信了。 还有,经济动因中,为何独独偏爱“黄金香料”,以致于大学课本之视野宽阔者,也视其他经济因素为无有?纵然有如奴隶贸易之专门章节叙述,但似乎地理大发现之后果影响而已。 而《地理大发现》本如是说:“黄金和香料非常诱人,但不是唯一能诱惑欧洲人走出自己的国家去追求贸易和财富的商品。即便是最基本的物品,欧洲人也是从摩洛哥和大西洋各岛——亚速尔群岛,马德拉群岛,加拉利群岛进口的。”还说:“欧洲人为了渔业也开始远离本地水域寻找鱼群,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葡萄牙人,他们在非洲西北海域和北大西洋海域从事探险活动。” 这段话至少有两条信息可供追认:1、仅黄金和香料吗,还有基本物品,这就促使欧洲人探险不完全属于贵族式的消遣刺激,当是一种生计必然,当受重视!2、基本的物品也得进口,为什么?中世纪黑死病的狂扫,给欧洲农业、人口打击甚大,当是因素之一。而对于这两点追认,我以为大学课本教材也没有多加重视。甚至,诸如经济动因中“黄金,香料,宝石,布匹等等”,没有出现“谷物”二字,我以为谷物之基本消费品,黑死病之后奇缺,岂非更足之欧洲外出之诱因? 第二,其实,在地理大发现之前就存在奴隶贸易,可以

地理信息系统综述

地理信息系统综述 14空间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GIS面临的问题及其运用领域和发展现状。从GIS概念着手,阐述GIS在管理数据、分析数据、辅助决策和表达规划成果等几个方面的功能,经过总结分析最后得出结论:GIS会成为未来各个领域的主要手段研究。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现状,GIS应用领域。 1引言 1996年,美国成立了开放地理信息系统联合会(OGC,OpenGisConsortium)旨在利用其提出的开放地理数据互操作规范(OGIS)给出一个分布式访问地理数据和获得地理数据处理能力的软件框架,各软件开发商可以通过实现和使用规范所描述的公共接口模板进行互操作。目前,0GIS规范初具规模,很多GIS软件开发商也先后声明支持该规范。国内的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GIS软件商也在密切关注着OGIS规范,并已着手开发遵循该规范的基础性GIS软件。 2 GIS应用领域及面临的问题 2.1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以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定位分布及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并回答用户问题等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系统。它由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有机结合而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管理、分析、统计与制图等。GIS始于60年代的加拿大与美国,而后各国相继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自80年代末以来,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地理信息的处理、分析手段日趋先进,GIS 技术日趋成熟。2.2应用领域 GIS是一门以应用为目的的信息产业,其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也已深入到千家万户,形成诸如掌上电脑,电子地图等。1公众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可以依靠GIS的辅助,我们可以准确的定位自己需要到达的方位,无论是餐厅,商店,房屋或是出行路线。2生产建设:现在农业生产中,通过遥感数据采集信息,对地面卫星接收站传回的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入库,接受和处理GPS数据,接收和处理人工报送数据,建立农业信息库。这一举措对于水旱灾害、病虫灾害等动态监测和可视化分析,以及农业资源利用、水利资源设施建设、防洪抗旱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和管理是GIS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如在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如何保证绿地的比例和合理分布、如何保证学校、公共设施、运动场所、服务设施等能够有最大的服务面等。GIS还可以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军事公安、水利电力、公共设施管理、农林牧业、统计、商业金融等几乎所有领域。 2.3 GIS面临的问题 GIS处理的空间数据,从本质上说是三维连续分布的。但是,目前GIS的主要应用还停留在处理地球表面的数据上,大多数GIS平台都支持点、线、面三类空间物体,不能很好地支持曲面(体),这主要是因为三维GIS在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显示和系统设计等方面要比二维GIS复杂得多。尽

法国大革命对中国影响

浅谈法国大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读《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论文集》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历史中是一件意义极其重大的事情,虽然对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没有丝毫的影响,可是一个世纪以后,却在中国掀起了惊涛大浪。本文将就法国大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法国大革命正值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最久的皇帝——乾隆在位时期,虽然法国大革命轰动一时,对十九世纪的欧美国家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但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对这一影响世界的大革命没有丝毫的了解,中国就这样与这一大好的历史机缘擦肩而过。可若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就会发现这一切也实属历史的必然。大革命发生的时候在中国正是乾隆皇帝统治时期,这个以“十全武功”自称的皇帝此时正得意地统治着这个老朽的帝国。经过康雍乾三朝的文化高压以及诸多强化专制皇权的措施,整个朝野充满的是奴性与谄媚,整个国家也充斥着老气横秋的暮气,整个民族更是以天朝上国的臣民自居,妄自尊大。而当时的知识界也没有叫我们看到曙光,由于历经三朝的文字狱,加之皇权的淫威,当时的学人把精力放到了考据学上。清初顾亭林、黄梨洲、王船山等人的经世致用思想到这时候已经荡然无存了,知识界被严重的桎梏着,整个思想界万马齐喑,沉闷已极。“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要期待十八世纪末叶的中国思想界同法国启蒙思想界产生共鸣,从而对法国大革命作出反应,当然是不切实际的。”①另外清政府还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进一步封锁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故而有关于大革命的消息即使传入国内,也很难在普通民众和知识界普遍传播的。可以说,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并未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丝毫的波澜。 中国知识界对法国大革命的关注实际上开始于十九世纪末。这一时期,中国内忧外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像维新派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都已经开始关注法国大革命,他们试图通过对西方的革命和改良的探索获得教益,作为他们变革中国的借鉴。这其中尤属谭嗣同“对法国大革命评价最高而个人气质又最接近于法国革命志士”②,他在《仁学》一书中这样写道,“法人之改民主也,其言曰:‘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夫法人之学问, ①《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论文集》,刘宗绪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年版,9页 ②《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论文集》,刘宗绪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年版,67页

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

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 摘要(约200字): 如果说,15世纪前的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之间和欧亚大陆之间的话。那么,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及由此产生的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则大大发展了各州之间的贸易,从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 关键词(约3个): 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世界贸易 正文(约2000字): 一,简介 地理大发现,又名探索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有哥伦布、达伽马、卡布拉尔、迪亚士、德莱昂、麦哲伦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二,历史背景 (1)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453年,东罗马帝国首府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攻陷,从此整个中东及近东地区,全部成了穆斯林的天下。欧洲人必须找到一条新的贸易路线,直接从香料群岛获得香料的资源。 (2)对新的殖民地和财富的渴望 由于当时欧洲的商品对于中国人、印度人而言毫无吸引力,导致了欧洲人只得用大量的金银来换取香料和丝绸等商品。长期的入不敷出,导致欧洲人对于获取金、银、宝石或者直接获取香料等资源显得十分感兴趣。至此,那些出产这些珍贵资源的地区,便成了欧洲人猎取与互相争夺的目标。

(3)来中国的寻金热 13世纪末,马可波罗与他的游记在欧洲掀起了对东方向往的狂潮:在马可波罗笔下的中国、东亚甚至整个亚洲成为一个拥有空前繁荣的文化、遍地黄金、香料发达而强盛的区域。这引发了大量欧洲人一窥东方文明的愿望。 (4)基督教传教热情——圣战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探索活动多少有将基督教传播到世界,并将异教徒转化为基督教徒的想法。十字军东征带来的长年战争,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等等这一切,导致欧洲人对于基督教产生了一种狂热的感觉。很久以来,积极传教便是基督教会特点之一。 (5)西方航海技术的发展与先进 从12世纪开始,欧洲人便开始制造用于航海的大型船只。1200年至1500年间,欧洲普通船舶的吨位普遍增加了一到二倍。在短短的几个世纪之内,他们或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使用,或是自己动手发明改造了诸如罗盘、六分仪、海图、三角帆、艉舵、三桅帆船等工具或技术,使得欧洲人拥有了在各种复杂气候条件下进行远航的能力。 二,重要事件 1487~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罗缪·迪亚士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成为探寻新航路的一次重要突破。 1497年7月8日,葡萄牙贵族瓦斯哥·达·伽马奉葡王之命从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北上,之后由阿拉伯水手马季得领航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库特。这是第一次绕非洲航行到印度的成功,被称之为“新航路的发现”。 1492年8月3日,意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伦布奉西班牙国王之命,横渡大西洋,同年11月12日,到达了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华特林岛),之后又到了古巴岛和海地岛,并于1493年3月15日回航至巴罗斯港。此后哥伦布又三次西航,陆续抵达西印度群岛、中美洲和南美大陆的一些地区,掠夺了大量白银和黄金之后返回西班牙。这就是人们所称谓的“新大陆的发现”。 1519年9月20日,葡葡牙航海家斐南多·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横渡大西洋,后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死于此地。其后,麦哲伦的同伴继续航行,于1522年9月7日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三,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陈力丹《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详解第一章 现代新闻传播的历史轨迹【圣才出品】

第一章 现代新闻传播的历史轨迹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现代新闻传播活动出现之前的信息传播 (1)大约10万年前,人类产生了语言,从此人类能够通过各种音节的组合,表达较 为复杂、抽象的意思。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第一次信息革命的标志。 (2)公元前3500多年,地中海东岸腓尼基一带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腓尼基文字。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标志,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3)文字虽然保留了语言信息,但是手抄传递的信息无论如何形不成规模,而且手抄 的文字一定程度上又变成了一种很容易禁锢的信息。于是,印刷术的发明通常被视为信息传 现代新闻传播活动出现之前的信息传播 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 现代报刊——从起源到遍布全球 现代报刊从起源到遍布全球的过程 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 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 “商业报刊时期” 广播电视媒介的高速发展 新闻媒介的发展 网络传播——“信息社会”的未来 研究世界新闻传播史的意义 现 代新闻传播的历 史轨 迹

播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4)古登堡发明欧式印刷术不久,恰好遇上15世纪末的世界地理大发现,于是伴随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商人向全球的扩张,印刷术和最初简单的新闻公报式的新闻纸传到了全世界。欧式印刷术为现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二、现代报刊——从起源到遍布全球 1.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 (1)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 (2)此时,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 (3)六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 (4)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条件 (5)文艺复兴后,文化从僧侣阶层的垄断下逐步解放出来,转向世俗社会,从而为规模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定的读者群。 这五个条件,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没有第一个大背景条件,单独的其他条件都不可能造成新闻传播的规模化;而其他四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可能使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难以为继。

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及其影响(15 世纪以后) 地理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2014级杜清江 地理大发现是指欧洲人对离之遥远的地方的发现。"地理大发现"的本来目的并非是为求知而探险,主要是出于宗教需要和经济需要,一是传播基督教的热诚,二是对黄金、香料的渴求,以后又转入为了贩卖奴隶。继中国郑和七次远征之后,欧洲掀起了探险热、殖民地热。上述欲望促使葡萄牙、西班牙的王公商会不惜重资派人去海上探险。 一、地理大发现 1、亚里斯多德、托勒密障碍的突破 大规模探险的首先发动来自葡萄牙。其领导者是葡萄牙国王的第三个儿子亨利王子。1418 年亨利王子在葡萄牙拉古什港附近的圣文森特角上的萨格里什创设了世界第一个地理研究院。他从地中海周围网罗了不少地理学家、制图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及懂得各国语言的翻译家一起研究地理学,规划海上探险。遇到第一个障碍就是亚里斯多德、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热带不可居住,去了之后人的皮肤会变黑。1418 年第一次试航很快返航,因为船员对赤道附近的"不幸"太恐惧了。经过反复努力,在1433 年航行到北纬26°7′以南的博哈多尔角。由于沿岸向南流动的强大海流形成白色汹涌的旋涡,船员们想这无疑是希腊地理学家所描述的"沸水"了,人过去以后肯定就要变黑。当时的船长吉尔·埃安内曾试图环航博哈多尔角,可船员们叛变,无奈只得返回萨格里什。1434年吉尔·埃安内改换了方针,在离陆很远的地方航行。当船队开到博哈多尔角以南的纬度时,再转航向东,靠近海岸时发现水并未沸腾,人也没有变黑,从此,克服了越过赤道远航的心里障碍,为后世的环球航行打下了基础。1441年亨利王

子的航队向南航行很远,找到了黄金,俘获了奴隶,轰动了欧洲。热衷航海冒险的时代在欧洲开始了。 这件事很值得思索,中国地理学家的一份文化遗产——指南针,帮了亨利王子的大忙;希腊地理学家一份文化"遗产"——热带不可居住的臆想,却给大航海事业的开端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权威人物错误的推断竟然在长达十多个世纪中一直禁锢人们的头脑,可见创新探索的精神在科学发展中是多么重要。 2、美洲的发现 哥伦布(Columbus1451—1506 年)意大利航海家,出生于寄居热那亚的西班牙犹太人家庭,从小就迷恋船只和航海事业。他曾随英国船只航行过,也在萨格里什学院学习过。他读过皮埃尔·戴利和马可·波罗的书。他提出了绕非洲去亚洲航行的计划,首先向葡萄牙国王申请,遭到了拒绝。之后又向西班牙国王提出报告也遭到皇家委员会的拒绝。但他的坚强意志终于打动了国王,为他提供了船只,给予他海军上将的名义和百万金币的准备,哥伦布于1492 年8 月3 日黎明前率三艘帆船出发,在大西洋上克服种种困难,于10 月12 日登上了巴哈马群岛,发现了新世界的土地。1493年初返航西班牙。后又于当年9 月25 日再次率更大的船队西航,在现在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北部海岸建立了第一个欧洲人的城市—伊萨贝拉,接着又在锡瓦奥建立了圣托马斯城,不久又发现了牙买加,1496 年再次回西班牙。1498年第三次西航,发现了特立尼达并登上了南美洲大陆。1500 年因拒不承认国王派去的总督而被解送回国。1502 年 5 月自费组织船队最后一次西航,途中发现了马堤尼克岛,他克服了部下叛乱、暴风雨袭击和缺衣少食的困难,度过极其困难的一年,11 月返回西班牙,1506 年 5 月在贫病交迫中逝世。哥伦布十年间四次西渡,发现了南美洲大陆和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但他至死还认为自己到的是亚洲的南洋群岛,所以把加勒比海岛屿叫西印度群岛。他死后不久,一位名叫亚美利加的意大利人才发现大西洋彼岸不是亚洲而是新的大陆,从此将美洲命名为亚美利加。 哥伦布是富有理想和大无畏探险精神的伟大的航海家,也是具有聪朋才智的很了

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产生的影响

航海探险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通过本学期航海探险史的课程,我清晰地认识到航海对于近代世界发展的重大意义。它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地圆学说、水多陆少说以及海洋一体说,也大大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促使他们通过奴隶贸易等活动为欧洲创造了大量财富,极大地促进了天文学、数学等有关学科的发展,使得世界经济关系进入了全球化的门槛,为各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通道。 十字军东征以后,向欧洲运输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原料和产品让西欧统治者把东方看成聚宝盆,再加上丝绸之路的通道被切断,这就使得当时做着“黄金梦”的欧洲人开始了对东方的航海探险之旅。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经非洲西海岸到达好望角,发现非洲;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1497年葡萄牙国王派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航行10个月到达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航球旅行……这些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准备航海探险的系列活动以及各种探险经历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并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以葡萄牙最为突出。葡萄牙大规模从事探索新航路活动,是从著名的亨利王子开始的。亨利王子以毕生的精力组织和领导殖民扩张事业,是近代地理大发现和葡萄牙殖民帝国的最早奠基人。从亨利王子开始,葡萄牙的航海探险和地理发现都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他首次部署了一系列的探险活动,使航海探险和地理发现成为了一门艺术和科学,使远洋航行成为葡萄牙最重要的国民事业。他创办学校,招聘优秀的数学家、地图家和航海家,不断派遣船只和船员南下西非沿海地区。在他组织和领导探险活动的45年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经验的航海家和探险家,也使葡萄牙建成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远洋探险船队。同样地,正是有了航海探险的冲动,才使得西班牙得到了像麦哲伦这么优秀的航海人才,对未来航海事业的重视也由此提高。 第二,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地圆学说、水多陆少说以及海洋一体说,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恩格斯曾说:“世界一下子大了差不多10倍;现在展现在西欧人眼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和意义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与意义 一、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 我国史学界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起始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结束于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 但从广义上说,法国大革命远远不止是五年时间,直至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在法国确立,法国大革命才算真正结束。 对于法国大革命起于1789年7月14日的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点的质疑不多,顶多是有学者认为1789年6月17日国民会议宣布成立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而我认为,法国大革命还是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为起点比较合理,如果非得提前,那就提前一天好了,因为,巴黎人民于1789年7月13日就举行了武装起义,占领了巴黎绝大部分城区,资产阶级接管了市政权,并决定组建国民自卫军。而巴士底狱是巴黎人民攻下的巴黎市最后一个堡垒。 那为什么说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在法国的确立意味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呢? 目前史学界已有人对把热月政变作为法国大革命下限提出质疑,因为热月党人作为资产阶级的一个派别,所发动的政变只是退到当时已经成熟的基点上去,后来热月党人所推行的“秋千政策”,始终是在巩固一般资产阶级统治的范围内左右摆动,从广义上说,革命并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中。 列宁指出:“资产阶级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并破坏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

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它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的这句话规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所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摧毁旧的制度;二是建立和巩固新的资本主义制度,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法国大革命是在1830年7月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才真正完成了它应做的一切。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从1789年到1815年,法国连年战争(包括国内与国外的战争),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后,法国经济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向资本主义的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它还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即还没有完全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当时,欧洲反法联盟军有16万人驻扎在法国境内,这些占领军时常劫掠和屠杀居民,直到1818年才撤走。因此,法国人民身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占领军的双重压迫,不得不为“自由、平等、博爱”而战,继续革命。在整个复辟时期,法国经济很糟糕,与同期英国相比,法国工业发展很缓慢。1830年七月革命后,法国的工业革命才大规模地展开。到十九世纪中叶,法国的大工业在世界上仅次于英国而居于第二位,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1830年的七月革命结束了一个时代,七月革命所产生的七月王朝,废除了路易十八的宪章,制定了宪法,确立了最适合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革命把政权从地主手里夺来交给了资本家,建立了大资产阶级的统治,1830年,资产阶级终于实现了它在1789年的愿望。 所以,从广义上说,直到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

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

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 1500年左右完成的地理大发现不是偶然的,它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及技术准备。 首先是经济上的动因。14—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使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急剧增加,黄金作为货币的职能日益突出,成为最贵重的交换手段,占有黄金就意味着占有一切。《马可波罗行记》对中国、印度等地的夸张描述,使西欧贵族、商人、航海家把东方看成遍地黄金,到东方实现黄金梦是促进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原因。 其次,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使西欧迫切希望加强东西方贸易,为工业品寻找新的市场。而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三条通道都以东部地中海为中心。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商路为阿拉伯人控制,东方商品需多次转手才能到西欧,价钱非常昂贵。因此西方商人和贵族为了发展同东方的直接贸易,迫切需要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直达东方的航路。 第三,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基督教以人类博爱为教旨,以全人类的宗教自命,充满着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中世纪发动的十字军东侵,即是以武力扩张基督教信仰的反映。东方祭司王约翰信奉基督教的传说盛行于西欧,使西欧基督徒梦想与之联合攻打穆斯林,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1500年前后欧洲航海家们从事海上冒险活动的动机之一,便存弘扬基督教于海外诸国之想。 第四,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都完成了政治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希望开辟新航路来发展对外贸易,增加收入和扩张自己的势力。贵族、商人以及教会都希望从海外冒险中开辟新市场,掠夺黄金。这一切使西、葡两国商人和贵族充当了第一批远洋探险和殖民者的角色。 第五,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航海技术得以改进,西欧能制造适于远航的大船,罗盘和占星仪广泛使用于航海,人们相信“地圆说”。而且海上武器和战术也有很大进步,商业上复式薄记,银行和信贷业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等,给西欧商业带来了活力,从而加强了西欧向海外殖民扩张的力量。简述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化革命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打破了欧洲思想界在封建高压下“万马齐喑”的局面,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精神,它对推动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消灭封建制的胜利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2.文艺复兴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开辟了世界文明的新篇章。文艺复兴使文学、艺术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孕育了近代资产阶级文化。文艺复兴促进了科学上的革命,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文艺复兴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欧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 第一,它把人们主要是有教养的人们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发扬了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 第二,文艺复兴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为17─19世纪的自然科学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来的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瑰宝,永放光芒。 第四,文艺复兴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它打破经院哲学统一的局面,使得各种世俗哲学兴起,它也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为后来的“自然权利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的革命权利”、“人民主权”以及“三权分立”等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4.文艺复兴也存在一些缺陷。 第一,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对旧的上层建筑的变革,有着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它宣扬的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和人性论,同劳动人民的思想和要求存在很大距离。 第二,这个时期的艺术家、文人和学者们虽然大力表现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认识和揭露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朽、罪恶,但是他们还是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和豢养,与之没有彻底决裂,而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