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3期末检测试卷

高中化学选修3期末检测试卷
高中化学选修3期末检测试卷

模块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或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p能级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能级电子能量

B.基态Fe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为

C.因O的电负性比N大,故O的第一电离能比N也大

D.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Cu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s区

答案 B

解析基态多电子原子中,2p能级电子的能量低于3s能级电子的能量,A项错误;由于氮原子的2p能级为半充满状态,结构稳定,所以第一电离能:N>O,C项错误;Cu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位于ds区,D项错误。

2.(2018·泰州一中期中)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一般都遵循“相似相溶”规律。下列装置不宜用于HCl尾气的吸收的是()

答案 C

解析HCl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水而不溶于CCl4。C项装置易发生倒吸,而A、D项装置分别使用了倒置漏斗和球形干燥管,能防止倒吸。B项装置中HCl气体先通过CCl4,由于HCl 不溶于CCl4,HCl经过CCl4后再被上层的水吸收,也可以有效防止倒吸。

3.下列晶体分类中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

A NaOH Ar SO2

B H2SO4石墨S

C CH3COONa 水晶

D Ba(OH)2金刚石玻璃

答案 C

解析A项中固态Ar为分子晶体;B项中H2SO4为分子晶体、石墨是混合晶体;D项中玻璃是非晶体。

4.(2019·福州高二月考)某物质可溶于水、乙醇,熔点为209.5 ℃,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为原子晶体

B.该物质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5∶3

C.该物质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该物质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答案 D

解析根据该物质的熔点和溶解性可判断出该物质是分子晶体,A项错误;该物质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3∶1,B项错误;该物质分子中氢原子最外层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项错误。

5.(2018·太原五中高二月考)下列各组表述中,两种微粒对应的元素不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A.M层全充满而N层只排有1个电子的原子和位于第四周期ⅠB族元素的原子

B.价电子排布式为4s1的原子和原子序数为19的原子

C.2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三倍的原子

D.3p能级有两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M层电子数为3的原子

答案 C

解析M层全充满而N层只排有1个电子的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是铜原子,位于第四周期ⅠB族的是29号元素铜,A项不符合题意;价电子排布式为4s1的原子是K,原子序数为19的原子是K,B项不符合题意;2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是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三倍的原子是氧原子,C项符合题意;3p能级有两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是铝原子,M 层电子数为3的原子是铝原子,D项不符合题意。

6.(2018·日照一中高二月考)如图,Z为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Y表示相应元素的有关性质,其中曲线描述与元素有关性质相符的选项是()

答案 A

解析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稀有气体原子除外)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B 错;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稀有气体原子除外)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元素的最高正价逐渐增大,C 错;第三周期元素原子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一电离能:Mg>Al、P>S,D错。

7.下图为碘晶体晶胞结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碘分子的排列有2种不同的取向,2种取向不同的碘分子以4配位数交替配位形成层结构B.用均摊法可知平均每个晶胞中有4个碘原子

C.碘晶体为无限延伸的空间结构,是原子晶体

D.碘晶体中的碘原子间存在非极性键和范德华力

答案 A

解析每个晶胞中有4个碘分子,B选项错误;C项,此晶体是分子晶体,错误;D项,碘原子间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范德华力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错误。

8.(2018·芜湖镜湖区校级第一次模拟考试)氮化钠(Na3N)熔融时能导电,与水作用产生NH3。下列对氮化钠晶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构成晶体的两种微粒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B.构成晶体的两种微粒半径不相等

C.与盐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D.与盐酸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类型相同

答案 C

解析A项,Na+与N3-均有10个电子,所以两种微粒的电子层结构相同;B项,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Na+与N3-的电子层结构相同,Na+的核电荷数大,所以Na+的半径小于N3-的半径;C项,氮化钠(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NH4Cl,NaCl中只有离子键,NH4Cl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所以化学键类型不同;D项,氮化钠(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NH4Cl,二者中均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是离子晶体。

9.从微粒结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I+3的立体构型为V形,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B.ZnCO3中,阴离子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

C.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H2S、SO2、SO3的气态分子中,H2S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与其他分子不同

D.三氧化硫有单分子气体和三聚分子固体()

两种存在形式,两种形式中 S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相同

答案 D

解析 I +3中I 原子为中心原子,则其孤电子对数为12

×(7-1-2)=2,且其形成了2个σ键,中心原子采取sp 3杂化,I +3立体构型为V 形,A 正确;CO 2-3中C 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12

(4+2-6)=3,因此C 原子为sp 2杂化,CO 2-3

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B 正确;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H 2S 、SO 2、SO 3三种分子中S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分别为4、3、3,因此H 2S 中S 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不同于其他两种分子,C 正确;SO 3的中心原子S 的孤电子对

数为6-2×32

=0,S 形成3个σ键,S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0+3=3,S 为sp 2杂化,三聚分子中每个S 原子与4个O 原子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S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 3,D 错误。

10.下列有关比较正确的是( )

A .熔点:CH 4>SiH 4>GeH 4>SnH 4

B .熔、沸点:NaBr >NaCl >MgO

C .键的极性:N —H 键>O —H 键>F —H 键

D .热稳定性:HF >H 2O >NH 3

答案 D

解析 A 中物质形成的晶体均为分子晶体,其熔点和范德华力有关,且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故A 项错误;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晶体的离子键越强,所以熔、沸点:NaBr <NaCl <MgO ,B 项错误;由于电负性:N <O <F ,所以键的极性:N —H 键<O —H 键<F —H 键,C 项错误;由于非金属性:F >O >N ,故热稳定性:HF >H 2O >NH 3,D 项正确。

11.(2019·衡阳高二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醇中的—OH 上的氢比水分子中的—OH 上的氢活泼

B .[TiCl(H 2O)5]Cl 2·H 2O 的配合物内界和外界Cl -

的数目之比是1∶2

C .氯的各种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排列为HClO 4

D .手性分子CH 2==CHCH(CH 2OH)COOH 与足量的H 2反应后分子有两个手性碳原子 答案 B

解析 钠与乙醇反应比与水反应缓慢,说明乙醇中的—OH 上的氢没有水分子中的—OH 上的

氢活泼,A错误;[TiCl(H2O)5]Cl2·H2O的配合物内界有1个Cl-,外界有2个Cl-,数目之比是1∶2,B正确;氯的含氧酸中,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多,酸性越强,故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4>HClO3>HClO2>HClO,C错误;手性分子CH2==CHCH(CH2OH)COOH与足量的H2反应后生成CH3CH2CH(CH2OH)COOH,分子中仍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D错误。12.根据图中相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NaCl晶体中,距离Na+最近的Cl-形成正八面体

B.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4F4或F4E4

C.锌晶体配位数为8

D.KO2晶体中每个K+周围有6个紧邻的O-2,每个O-2周围有6个紧邻的K+

答案 C

解析在氯化钠晶体中,Na+和Cl-的配位数都是6,则距离Na+最近的6个Cl-形成正八面体,A项正确;分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分子,每个分子为一个整体,所以该分子的化学式为E4F4或F4E4,B项正确;锌晶体配位数为12,C项错误;KO2晶体中每个K+周围有6个紧邻的O-2,每个O-2周围有6个紧邻的K+,D项正确。

13.Fe为过渡金属元素,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已知NO能被FeSO4溶液吸收生成配合物[Fe(NO)(H2O)n]SO4,该配合物的中心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的电子总数之和为2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Fe(NO)(H2O)5]SO4

B.该配合物中所含非金属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p区

C.1 mol该配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反应可生成2 mol沉淀

D.该配合物中阳离子呈正八面体结构,阴离子呈正四面体结构

答案 A

解析该配合物中Fe显+2价,Fe2+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63d6,即最外层电子数为14,则配体提供的电子总数为12,每个NO和H2O均可提供2个电子,故n=5,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Fe(NO)(H2O)5]SO4,A项正确;氢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s区,B项错误;该配合物中只有SO2-4能与Ba2+反应生成沉淀,C项错误;该配合物阳离子为[Fe(NO)(H2O)5]2+,由其配体组成可知,其不可能是正八面体结构,D项错误。

14.酞菁钴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光电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催化剂等方面。酞菁钴的熔点约为163 ℃,其结构如图所示(部分化学键未画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酞菁钴中三种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为N>H>C

B.酞菁钴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sp2杂化和sp3杂化两种

C.与Co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的是2号和4号N原子

D.酞菁钴一定是离子晶体

答案 C

解析电负性大小顺序为N>C>H,A项错误;酞菁钴中碳原子均形成3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均采取sp2杂化,B项错误;N原子形成3个共价键即可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2号和4号N原子与Co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C项正确;从酞菁钴的熔点来看,酞菁钴应该属于分子晶体,D项错误。

1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前五周期的一部分,X、Y、Z、R、W、J是6种元素的代号,其中J 为0族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R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为

B .Y 2-与Na +的半径大小关系为Y 2->Na +

C .X 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 的第一电离能

D .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W

答案 B 解析 由表格和J 为0族元素可知:X 为N ,Y 为O ,Z 为F ,R 为S ,W 为Br ,J 为Xe ;A 项,S 原子3p 轨道上的电子应先分占不同轨道;B 项,O 2-与Na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原子序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故O 2-的半径大于Na +的半径;C 项,N 原子2p 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较稳定,所以N 的第一电离能要大于O 的第一电离能;D 项,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Z(F),一般稀有气体元素的电负性不考虑。

16.(2019·常德高二调研)由Al 元素和N 元素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已知N 原

子位于晶胞体对角线的14

处。假设该化合物晶体的密度为ρ g·cm -3,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晶胞中相距最近的两个N 原子之间的距离为( )

A.22

3164ρN A cm B.22 3164ρN A cm C.22 3164N A ρ cm D.22 3

ρN A 164 cm 答案 A

解析 将题图中立方体顶面上的4个顶点从左上角小球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标为1、2、3、4,将立方体的体心和1、3号小球连接起来,则形成1个等腰三角形,晶胞中相距最近的两个N 原子之间的距离即为该等腰三角形的中位线的长度,故两个相距最近的N 原子之间的距离等于晶胞面对角线的一半。根据晶胞结构可知,1个晶胞中含有4个N 原子、4个Al 原子,

设晶胞边长为a cm ,则晶体的密度ρ g·cm -3=1a 3×(27+14)×4N A

g·cm -3,即a =3164ρN A ,由此可知相距最近的两个N 原子之间的距离为22 3164ρN A

cm 。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2分)

17.(8分)如图为周期表中部分元素某种性质(X 值)随原子序数变化的关系。

(1)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核外p能级上电子数与s能级上电子总数相等的元素是________(写元素符号)。

(2)同主族内不同元素的X值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同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X 值变化总趋势是____________。周期表中X值的这种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____________变化规律。

(3)X值较小的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的____(填字母,下同)。

a.左下角b.右上角c.分界线附近

(4)下列关于元素此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X值可反映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b.X值可反映元素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c.X值可用来衡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答案(1)O、Mg(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X值逐渐减小逐渐增大周期性(3)a(4)bc 解析(1)由于p能级最多容纳6个电子,s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因此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核外p能级上电子数与s能级上电子总数相等的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可能为1s22s22p4或1s22s22p63s2,即分别为O和Mg。(2)根据图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X值逐渐减小,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X值变化的总趋势是逐渐增大。(3)X值较小的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左下角。(4)X值代表元素的电负性;能够反映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衡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18.(8分)(1)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盐(N5)6(H3O)3(NH4)4Cl(用R 代表)。回答下列问题:

经X-射线衍射测得化合物R的晶体结构,其局部结构如图所示。

图中虚线代表氢键,其表示式为(NH+4)N—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CO2低压合成甲醇反应(CO2+3H2===CH3OH+H2O)所涉及的4种物质中,沸点从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3O+)O—H…N(N-5)(NH+4)N—H…N(N-5)

(2)H2O>CH3OH>CO2>H2H2O与CH3OH均为极性分子,H2O中氢键比甲醇多;CO2与H2均为非极性分子,CO2分子量较大、范德华力较大

解析(1)结合题图可知,N-5与H3O+中的H原子,与NH+4中的H原子间均存在氢键。(2)比较分子晶体的沸点时注意考虑范德华力和氢键。

19.(12分)(2018·郑州一中高二月考)N元素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它们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如:N2H4+HNO2===2H2O+HN3。请回答下列问题:

(1)N与C的第一电离能较大的是__________。

(2)N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中,有__________个运动状态不同的未成对电子。

(3)叠氮酸(HN3)在常温下是液体,沸点相对较高,为308.8 K,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NO2中N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__。

(5)①NO-2是一种很好的配体,则能提供孤电子对的________(填字母)。

A.仅有氧原子B.仅有氮原子

C.是氧原子或氮原子

②NO-2与钴盐通过配位键形成的[Co(NO2)6]3-能与K+结合生成黄色K3[Co(NO2)6]沉淀,此方法可用于检验溶液中的K+,写出该配合物中钴离子的电子排布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N2H4分子中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π键。

答案(1)N(2)3(3)HN3分子间存在氢键(4)sp2

(5)①C②1s22s22p63s23p63d6(或[Ar]3d6)(6)不含

解析(1)N原子的2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结构较稳定,故第一电离能较大的是N。(2)由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2s22p3可知,其有3个运动状态不同的未成对电子。(3)N元素的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则HN3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叠氮酸的沸点相对较高。(4)HNO2中N原子采取sp2杂化。(5)①NO-2的结构式为[O==N—O]-,N、O上均有孤电子对;②在配合物K3[Co(NO2)6]中钴显+3价,则钴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或[Ar]3d6。(6)N2H4

分子的结构式为,分子中不含π键。

20.(10分)(2019·南京高二调研)通过反应,可制备有机中间体异氰酸苯酯。

(1)Ni3+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异氰酸苯酯分子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1 mol异氰酸苯酯分子中含有σ键数目为__________。

(3)Na、O、C、N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4)C2H5OH的沸点高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i与Al形成的一种合金可用于铸造飞机发动机叶片,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合金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r]3d7(或1s22s22p63s23p63d7)

(2)sp和sp214N A

(3)N>O>C>Na

(4)乙醇分子间存在氢键

(5)Ni3Al

解析(1)Ni3+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7或[Ar]3d7。(2)异氰酸苯酯分子中,苯环上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N==C==O中的碳原子采取sp杂化;由异氰酸苯酯的结构简式

可知,1 mol 异氰酸苯酯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14N A 。(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第ⅡA 族和第Ⅴ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所以Na 、O 、C 、N 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为N >O >C >Na 。(4)C 2H 5OH 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

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C 2H 5OH 的沸点

高于。(5)根据均摊法,该晶胞中Al 原子数=18×8=1,Ni 原子数=12

×6=3,所以该合金的化学式为Ni 3Al 。 21.(14分)(2018·四川射洪中学高二期中)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元素R 、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 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L ,最高能级上只有两个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X 单质。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之积等于R 、W 、X 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Z 基态原子的最外能层只有一个电子,其他能层

均已充满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YX-4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__;HYX4酸性比HYX2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结构简式为RX(WH2)2的化合物中R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1 mol RX(WH2)2分子中含有σ键数目为______________。(H为氢元素,下同)

(3)往Z的硫酸盐溶液中通入过量的WH3,可生成[Z(WH3)4]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Z(WH3)4]SO4中所含的化学键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配位键

B.在[Z(WH3)4]2+中Z2+给出孤电子对,WH3提供空轨道

C.[Z(WH3)4]SO4组成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氧元素

(4)某Y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黑点代表Z原子)。

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Z和Y的电负性分别为1.9和3.0,则Y与Z形成的化合物属于________(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③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该晶体中Z原子和Y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 cm(只写计算式)(Z原子位于体对角线上)。

答案(1)正四面体HClO4有3个非羟基氧,HClO2有1个非羟基氧

(2)sp27N A

(3)A

(4)①CuCl②共价③

3

3

4×99.5

ρN A

解析R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L,最高能级上只有两个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则R的原子序数是6,即R是C元素。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X单质,则X 是N或O,由于W的原子序数介于R和X之间,所以X只能是O,W是N。Y原子的最外

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之积等于R 、W 、X 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所以Y 是第三周期的氯元素。Z 基态原子的最外能层只有一个电子,其他能层均已充满电子,则Z 是Cu 。

(1)根据上述分析,YX -4为ClO -4,氯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4+12

×(7+1-2×4)=4,没有孤电子对,则ClO -4的立体构型是正四面体;HYX 4为HClO 4,HYX 2是HClO 2,HClO 4

有3个非羟基氧,而HClO 2有1个非羟基氧,所以HClO 4的酸性比HClO 2强。

(2)结构简式为RX(WH 2)2的化合物是CO(NH 2)2,C 原子采取sp 2杂化;1 mol CO(NH 2)2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7N A 。

(3)在[Cu(NH 3)4]SO 4中,[Cu(NH 3)4]2+与SO 2-4之间形成离子键,Cu 2+与NH 3之间形成配位键,

NH 3中N 原子与H 原子之间形成极性键,A 正确;在[Cu(NH 3)4]2+中Cu 2+提供空轨道,N 提供孤电子对,B 错误;[Cu(NH 3)4]SO 4的组成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氮元素,C 错误。

(4)根据上述推断,Y 、Z 分别为Cl 、Cu ,Cl 在晶胞中占据的位置是8个顶点、6个面心,一

个晶胞中有8×18+6×12

=4个Cl ;Cu 在晶胞内,全部属于晶胞,一个晶胞中有4个Cu 。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CuCl 。②一般情况下,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形成离子键,小于1.7时形成共价键,Cu 与Cl 的电负性差值为1.1<1.7,该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

物。③设晶胞的边长为a cm ,ρ=m V =(4N A ×M )÷a 3,a = 34×99.5ρN A

,该晶胞类似于金刚石的晶胞,Cu 和Cl 最近的距离是体对角线的14,即距离为34× 34×99.5ρN A cm 。

高中化学 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 kJ·mol-1,且ΔH 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期末测试题2含答案

高二期末检测试题 化学10.7.8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0:16 P:31 S:32 Na:23 N:14 CI:35.5 Mg:24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51分) 1.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结构有核模型的科学家是()A.汤姆生B.玻尔C.卢瑟福D.普朗克 2.以下能级符号不正确的是()A.3s B.3p C.3d D.3f 3.在多电子原子中决定电子能量的因素是 A.n B.n、l C.n、l、m D.n、l、m、m s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共价化合物的分子晶体中不可能存在离子键 B.在离子晶体中不可能存在非极性键 C.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晶体一定是原子晶体 5.下列各组中,元素的电负性递增的是 A.Na K Rb B.N B Be C.O S Se D.Na P CI 6. 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存在氢键 C.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7.下列物质的溶、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A.MgO>H2O>O2>N2 B.CBr4>CI4>CCI4>CH4 C.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 D.金刚石>生铁>纯铁>钠 8.氮化硼是一种新合成的结构材料,它是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物质,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与氮化硼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相同的是 ( ) A.硝酸钠和金刚石B.晶体硅和水晶 C.冰和干冰D.苯和酒精 9.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2、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3、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4、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6、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7、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 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期末试题及答案(20201008104704)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4(人教版)期末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Si:28 S:32 Cl:35.5 Na:23 Al:27 Cu:64 Ag:108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当电源供给0.2mol电子时,停止通电。若此溶液体积为2L,则所得电解液的pH是 ( ) A.1 B.8 C.13 D.14 2.为探索月球上是否有生命痕迹,科学家用氘盐酸(DCl)和重水(D2O)溶液处理月球上某岩石样品,若电解这种氘盐酸,在阳极上放出 1.12L气体(标准状况,下同),同时在另一极放出气体的量为 ( ) A.560mL B.1120mL C.0.1g D.0.2g 3.将等体积的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0.10mol/L的盐酸混合,所得溶液的pH为12.0,则氢氧化钡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0.03 mol/L B.0.3mol/L C.0.06mol/L D.0.12mol/L 4.25℃时,下列各溶液中[H+]最小的是( ) A.C(H+)=1×10-5mol/L B.pH=8的溶液 C.稀释1mL,1mol/L NaOH溶液到1L后所得溶液。 D.0.11 mol/LNaOH溶液跟等体积0.05mol/L H2SO4溶液的混合液5.把80mL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120mL盐酸中,所得溶液的pH为2。如果混合前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它们的浓度是 ( ) A.0.5mol/L B.0.1mol/L C.0.05mol/L D.1mol/L 6.因发生电极反应,直接破坏了该电极附近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 ) A.电解氯化铜溶液时的阴极 B.铜铁原电池的负极(硫酸溶液为电解质)

化学选修3期末试题

化学选修3 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的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对2与2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直线形结构 B.中心原子都采取杂化轨道 原子和C原子上都没有孤对电子2为V形结构,2为直线形结构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属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 B.H2O2、5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的酸性依次增强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4.下列无机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2>33>H34 C>223>3 5.已知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根据下表所列数据判断错. 误的是() A.元素X的常见化合价是+1价 B.元素Y是ⅢA族的元素 C.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 D.若元素Y处于第3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轨道呈圆形,p轨道呈哑铃形 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区 C.1.5g 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8 D.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根据对角线规则,铍和铝的性质具有相似性 B.在H3、4+和[(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D.P4和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都为109o28ˊ

8.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S和2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 ) A.直线形;三角锥形 B.V形;三角锥形 C.直线形;平面三角形 D.V形;平面三角形 9.为() A.485 · -1 10. 对充有氖气的霓红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 C.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 D.在电流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反应 11. 在乙炔分子中有3个σ键、两个π键,它们分别是() A.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两个2p轨道形成两个π键,且互相垂直 B.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两个2p轨道形成两个π键,且互相平行 C.之间是形成的σ键,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D.之间是形成的σ键,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12.已知氯化铝易溶于苯和乙醚,其熔点为190℃,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氯化铝是电解质 B.固体氯化铝是分子晶体 C.可用电解熔融氯化铝的办法制取金属铝 D.氯化铝为非极性分子 13.关于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中心原子采取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几何构型都是正四面体 4分子中的3杂化轨道是由4个H原子的1s 轨道和C原子的2p轨道混 合形成 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s 轨道和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一组新轨道 D.凡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中心原子A均采用3杂化轨道成键 14.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化学选修3期末考试试卷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内…………○…………装…………○…………订…………○…………线…………○………… 绝密★启用前 选修3期末7 **测试试卷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 1. 下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 A .只有s 区 B .只有d 区 C .s 区、d 区和ds 区 D .d 区和ds 区 2. 下列表示氧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 .O 2- 1s 22s 22p 6 B .O 2- C .O 2- D .O 2- 3. 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5的是() A .s 能级 B .p 能级 C .d 能级 D .f 能级 4. 据报道:用激光可将置于铁室中的石墨靶上的碳原子“炸松”,再用一个射频电火花喷射出氮气,可使碳、氮原子结合成碳氮化合物(C 3N 4)的薄膜,该碳氮化合物比金刚石还坚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碳氮化合物呈片层状结构 B .该碳氮化合物呈立体网状结构 C .该碳氮化合物中C —N 键键长大于金刚石中C —C 键键长 D .相邻主族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硬度比单质小 5. X 、Y 、Z 为短周期元素,X 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4,Z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X 肯定是金属元素 B .Y 、Z 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熔点较低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完整word版)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 本卷可能所需相对原子质量:N 14 O 16 Fe 56 Ag 108 Ⅰ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已知:H 2(g)+F 2(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HF(g) △H =-270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 .2mo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 的氢气和1mol 的氟气放出270kJ 热量 2.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为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pH 试纸显示醋酸的pH 为2~3 3.可逆反应2SO 2+O 2 2SO 3,如果SO 2的起始浓度为2mol ·L -1,2min 后SO 2的浓度为 1.8 mol ·L -1,则用O 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A .0.1mol ·L -1·min -1 B .0.9mol ·L -1·min -1 C .0.2 mol ·L -1·min -1 D .0.05mol ·L -1·min -1 4. 下列离子分别加入纯水中,能使水中c(H+)增大的是 ( ) A .ClO -- B .Fe 3+ C .S 2-- D .NO 3-- 5.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 2()2N O g C O +22 ()2()N g C O g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 .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C .反应达到平衡后,N0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D .单位时间内消耗CO 和CO 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6.25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 +(aq) +24SO -(aq)+2Ba +(aq)+2OH - (aq)=BaSO 4(s)+2H 2O(1);?H=-57.3 kJ/mol B.KOH(aq)+ 12H 2 SO 4(aq)= 12 K 2SO 4(aq)+H 2O(1); ?H=-57.3kJ/mol C.C 8H 18(1)+ 252 O 2 (g)=8CO 2 (g)+ 9H 2O; ?H=-5518 kJ/mol D.2C 8H 18(g)+25O 2 (g)=16CO 2 (g)+18H 2O(1); ?H=-5518 kJ/mol 8.用pH 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 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 l 和V 2,则V l 和V 2的

化学选修3期末测试卷A(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化学选修3期末测试卷A(含答案)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单项选择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与其他水分子间只能形成2个氢键 B.含氢键的分子熔、沸点一定升高 C.分子间作用力包括氢键和范德华力 D.当H2O由液体变为气体时只破坏了氢键 2. 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O2、I2、Hg②CO、KCl、SiO2③Na、K、Rb④Na、Mg、Al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 下列有关石墨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石墨晶体导电,所以它是金属晶体 B.由于石墨的熔点很高,所以它是原子晶体 C.由于石墨质软,所以它是分子晶体 D.石墨晶体是一种混合晶体 4. 已知某元素+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5,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正确的是()A.第三周期Ⅷ族,p区B.第三周期ⅤB族,ds区 C.第四周期Ⅷ族,d区D.第四周期ⅤB族,f区 5. NH3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CH4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杂化,而CH4是sp3杂化 B.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3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C.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D.NH3分子中有3个σ键,而CH4分子中有4个σ键 6. 下列不属于影响离子晶体结构的因素的是() A.晶体中阴、阳离子的半径比 B.离子晶体的晶格能 C.晶体中阴、阳离子的电荷比 D.离子键的纯粹程度 7. 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 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 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 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 8. 下列各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①SiO2和SO3②晶体硼和HCl③CO2和SO2④晶体硅和金刚石⑤晶体氖和晶体氮⑥硫黄和碘A.①②③B.④⑤⑥ C.③④⑥D.①③⑤ 9. 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A.CH4 B.NH3 C.H2O D.CO2 10. 下列性质的递变中,不正确的是() A.O、S、Na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LiOH、KOH、CsOH的碱性依次增强 C. NH3、PH3、AsH3的熔点依次增强 D.HCl、HBr、H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乙醇或CCl4可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B.NaCl和SiC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相同 C.24Mg32S晶体中电子总数与中子总数之比为1∶1 D.H2S和SiF4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 12. 相邻两周期的两个同主族元素,其质子数相差的数目不可能为() A. 2 B. 8 C. 18 D.16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醇分子中含有6个极性键 B.乙烯分子中不含非极性键 C.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的空间出现的机会多少 D.苯分子是单键和双键交替的结构 14. 已知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其晶胞如图所示,则下面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98353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6.常温是指25,101.标况是指0,101. 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即:△H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6.表示意义:物质的量—物质—状态—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燃烧热 1.概念: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态水H2O)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期末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安阳市第36中学20160125期末试卷—— 高二化学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016年1月 C-12 O-16 Na-23 Al-27 S-32 Mn-55 Mg-24 Cl-35.5 N-14 Fe-56 H-1 Cu-64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Ba(OH)2溶液中加NaHSO4溶液至中性:Ba2++OH-+H++SO42-=BaSO4↓+H2O B.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Cu 2++2Na = 2Na++Cu C.用食醋检验水垢中碳酸钙的存在:CaCO3+2H+= Ca2++CO2↑+H2O D.KI溶液与H2SO4酸化的H2O2溶液混合:2I-+H2O2+2H+= 2H2O+I2 2.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3.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同位素:1H、D+、T2 B.电解质:CaCO3、CH3COOH、NH4HCO3 C.胶体:饱和氯化铁溶液、淀粉溶液、牛奶 D.硅酸盐产品:晶体硅、水泥、陶瓷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C2H6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②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③F2、Cl2、Br2、I2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④NCl3、PCl3、CO2、CS2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⑤若X的质子数为a,中子数为b,则该原子可表示为a b X; ⑥由于非金属性Cl>Br>I,所以酸性HCl>HBr>HI; ⑦由于氨和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NH3极易溶于水; ⑧原子序数为34号的元素属于长周期的副族元素 A.②⑤⑥⑧ B.①③④⑦ C.②④⑤⑦ D.③⑤⑦⑧ 5.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②用NaOH溶液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 ③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SO2;④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 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 层.原子由里向 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 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 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 .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 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Ar]3d54s1、29Cu[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ns<(n-2)f<(n-1)d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能用键长、键能和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2.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化学键合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5.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氢键的物质。 要点精讲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本质及特征 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特征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共价键的类型 ①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②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③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为σ键和π键,前者的电子云具有轴对称性,后者的电子云具有镜像对称性。 3.键参数 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 1 mol 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③键角:在原子数超过 2 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④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4.等电子原理[来源:学§科§网]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二.分子的立体构型 1.分子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的要点 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形状不同。

2 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1)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一致; (2)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3.配位化合物 (1)配位键与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比较

高中化学选修三-教师用书(人教版)

本书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的容和要求编写的,供使用该书的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容分析和课时建议。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容的选择与呈现以及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答案。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容特点、重点和难点、具体教学建议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提供了一些教学方案供参考。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答案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和每章的复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本书编写者:吴国庆、俊、徐伟念、王建林、忠斌、胡晓萍、学英、王乾(按编写顺序)本书审定者: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俊 责任绘图:宏庆 人民教育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5年6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本章说明 教学建议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教学资源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本章说明 教学建议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教学资源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本章说明 教学建议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 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 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 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 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 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 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 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五、盖斯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 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v)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⑷影响因素: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②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 件 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规律

(完整word)高中化学选修3高考题型专项练习

期末总复习——高中化学选修3高考题型专项练习 1.纳米技术制成的金属燃料、非金属固体燃料氢气等已应用到社会生活和高科技领域。单位质量的A和B单质燃烧时均放出大量热,可用作燃料。已知A和B为短周期元素, 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电离能(kJ/mol) I1 I2I3I4 A 932 1821 15390 21771 B 738 1451 7733 10540 (1)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B的核外电子排布如右图所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 (2)ACl2分子中A的杂化类型为。 (3)氢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必须解决它的储存问题,C60可用作储氢材料。已知金刚石中的C-C的键长为154.45pm,C60中C-C键长为145~140pm,有同学据此认为C60的熔点高于金刚石,你认为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4)科学家把C60和钾掺杂在一起制造了一种富勒烯化合物,其晶胞如图所示,该物质在低温时是一种超导体。写出基态钾原子的价电子 排布式,该物质的K原子和C60分子的个 数比为。 (5)继C60后,科学家又合成了Si60、N60,C、Si、N原子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Cl3分子空间构型为。 (6)Si60分子中每个硅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硅原子形成共价键,且每个硅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Si60分子中π键的数目为。 2.下面是C60、金刚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硅与碳同主族,写出硅原子基态时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 (2)从晶体类型来看,C60属于_________晶体。 (3)二氧化硅结构跟金刚石结构相似,即二氧化硅的结构相当于在硅晶体结构中每个硅与硅的化学键之间插入一个O原子。观察图乙中金刚石的结构,分析二氧化硅的空间网状结构中,Si、O原子形成的最小环上O原子的数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晶体硅中硅原子与共价键的个数比为 (4)图丙是二氧化碳的晶胞模型,图中显示出的二氧化碳分子数为14个。实际上一个二氧化碳晶胞中含有_____个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 (5)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有多种,这也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丙烷分子中2号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丙烯分子中2号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丙烯分子中最多有个原子共平面。 1s 2p 2s 3s 3p C60 K 甲乙丙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选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记忆方法有哪些?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 0、d 0、f 0、p3、d 5、f 7、p 6、d 10、f 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 22p 0、12Mg 3s 23p 0、20Ca 4s 23d 0;半充满状态的有: 7N 2s 22p 3、15P 3s 23p 3、24Cr 3d 54s 1、25Mn 3d 54s 2、33As 4s 24p 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 22p 6 、18Ar 3s 23p 6、29Cu 3d 104s 1、30Zn 3d 104s 2、36Kr 4s 24p 6 。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 :[Ar]4s 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举例: ↑↓ ↑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