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丙二醇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镍粉的研究

1,2丙二醇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镍粉的研究
1,2丙二醇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镍粉的研究

纳米粉体制备方法

纳米粉体制备方法 纳米技术是当今世界各国争先发展的热点技术,纳米技术和材料的生产及其应用在中国已起步,可以产业化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种,纳米二氧化钛(TiO2)、纳米氧化锌(ZnO)、纳米碳酸钙(CaCO3)便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几个品种。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很多,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以下是对各种方法的分别阐述并举例。 1. 物理方法 (1)真空冷凝法 用真空蒸发、加热、高频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离子体,然后骤冷。其特点纯度高、结晶组织好、粒度可控,但技术设备要求高。1。金属烟粒子结晶法是早期研究的一种实验室方法。将金属原料置于真空室电极处,真空室抽空(真空度1P a)导入102到103 P a压力的氩气或不活泼性气体,然后像通常的真空蒸发那样,用钨丝蓝蒸发金属。在气体中,通过蒸发、凝聚产生的金属蒸气形成金属烟粒子,像煤烟粒子一样沉积于真空室内壁上。在钨丝篮上方或下方位置可以预先放置格网收集金属烟粒子样品,以备各类测试所用。2。流动油面上的真空蒸发沉积法(VEROS),VEROS法是将物质在真空中连续的蒸发到流动着的油面上,然后把含有纳米粒子的油回收到贮存器内,再经过真空蒸馏、浓缩,从而实现在短时间制备大量纳米粉体。 (2)物理粉碎法 通过机械粉碎、电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例,有一种制备纳米粉体材料新方法,最适用于碳化物、氮化物及部分金属粉体的制备。其方法是先对反应器抽真空,然后充入保护气体或反应气体,在反应器中设置石墨电极,在石墨电极与反应器坩埚中的金属之间通电,使之产生高温碳电弧,由高温电弧产生金属蒸汽。采用保护气体可以生产出由石墨原子包覆的纳米镍粉、铜粉、铝粉等不易团聚的金属纳米粉末;采用反应气体可以生产碳化物、氮化物纳米粉末。与现有技术相比,生产的纳米粉末不易团聚,具有成本低,电弧功率大,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具有广泛的实用性。用冲击波处理共沉淀法制备的氧化铁与氧化锌混合物合成了铁酸锌,用XRD、TEM 和电子衍射法对这种产品进行了鉴定.与传统的高温焙烧法相比,这种产品的特点是其颗粒尺寸为纳米级.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冲击波的作用时间极短,因此生成的铁酸锌不会生长成为完整的晶粒.由此可以认为,冲击波处理可能是一种制备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纳米粉体的新方法. (3)机械球磨法 采用球磨方法,控制适当的条件得到纯元素纳米粒子、合金纳米粒子或复合材料的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例,一种钛合金纳米粉体制备方法,原料包括钛合金粗粉、助磨键合剂、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制备方法是,将所述原料按配比投入反应釜,反应釜转速200-300mpr、温度50℃-60℃,反应釜旋转时间15-30分钟;反应釜转速升高至达1000mpr以上,维持该转速1.5-2.5小时,温度为180℃以上;反应釜转速降到300mrp以下,在0.5-1.0小时内降低温度至40℃-50℃,停机,即完成纳米粉体的制备。它稳定地对钛合金实现了纳米化加工;由此为利用纳米粉体的小尺寸效应、表面积效应而使它的耐蚀优点得到提升得以实现,使之可作为一种活性添加剂与各种优良树脂结合成一种新型复合材料。 2. 化学方法 (1)气相沉积法 利用金属化合物蒸气的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材料。其特点产品纯度高,粒度分布窄。例,TiCl4气相氧化法,其基本化学反应式为:TiCl4(g)+O2(g)=TiO2(s)+Cl2(g) 施利毅、李春忠等利用

《还原镍粉》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还原镍粉》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任务简介 1. 任务来源 根据工信厅科[2011]75号文件的任务安排,行业标准《还原镍粉》的制定由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担。 2. 编制背景 还原镍粉的使用范围广泛,在粉末冶金材料制造中,还原镍粉可用于结构材料中的合金结构钢、摩擦材料中的镍基摩擦材料、多孔材料类中镍及镍合金材料,以及含镍磁性材料。还原镍粉由于其高温润湿、耐磨、耐蚀作用,占制品配方总量的2%-10%。还原镍粉还用于建筑业中的金刚石薄壁钻头、切割片,石油天然气等矿用金刚石钻头、硬质合金钻头的胎体粘接材料;金属材料加工、汽车、摩托车机械打磨加工等用的工具大多采用金刚石磨料磨具,其胎体材料也大都采用还原镍粉。 二、编制原则 本标准编制原则:为指导和规范还原镍粉的生产和贸易,促进还原镍粉的发展利用,针对当前国内还原镍粉的生产情况,规定还原镍粉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订货单(或合同)内容等。本标准坚持以生产实际的可操作性为前提,以满足其实践性、适应性、先进性等需要为原则。 三、编制及调研过程简介 2011年5月,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接到《还原镍粉》的制定任务后,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确定了各成员的工作职能和任务,制定了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填写了“推荐性行业标准项目任务书”,确定了制定原则。编制小组收集、整理、对比分析了相关企业的专业技术资料,结合当前国内还原镍粉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用户的需求,形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四、主要技术内容 1、产品分类 还原镍粉按化学成分和费氏粒度分为FNiH-1a、FNiH-1b、FNiH-1c、FNiH-2a、FNiH-2b、FNiH-2c、FNiH-3a、FNiH-3b 、FNiH-3c九个牌号。 F——表示产品的交货状态为粉末状态;Ni——表示产品的主要成分为

纳米粉体制备方法总结文档(最新版)

纳米粉体制备方法总结文档(最新版) Summary document on preparation methods of nano powder (latest editio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纳米粉体制备方法总结文档(最新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1、化学沉淀法: 沉淀法主要包括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多元醇为介质 的沉淀法、沉淀转化化、直接沉淀法等。 共沉淀法 在含有多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使金属离子完 全沉淀的方法称为共沉淀法共沉淀法.可制备BaTiO3、PbTiO3等PZT系电子陶瓷及ZrO2等粉体.与传统的固相反应法相比,共沉淀法可避免引入对材料性能不利的有害杂质,生成的粉末具有较高的化学均匀性,粒度较细,颗粒尺寸分布较窄且具有一定形貌。 均匀沉淀法 在溶液中加入某种能缓慢生成沉淀剂的物质,使溶液中 的沉淀均匀出现,称为均匀沉淀法本法克服了由外部向溶液中直接加入沉淀剂而造成水热合成反应釜沉淀剂的局部不均匀性本法多数在金属盐溶液中采用尿素热分解生成沉淀剂NH4OH,

促使沉淀均匀生成制备的粉体有Al、Zr、Fe、Sn的氢氧化物[12-17]及Nd2(CO3)3等。 多元醇沉淀法 许多无机化合物可溶于多元醇,由于多元醇具有较高的 沸点,可大于100°C,因此可用高温强制水解反应制备纳米 颗粒[20]例如Zn(HAC)2·2H2O溶于一缩二乙醇(DEG),于100-220°C 下强制水解可制得单分散球形ZnO纳米粒子又如 使酸化的FeCl3—乙二醇—水体系强制水解可制得均匀的Fe (III)氧化物胶粒。 沉淀转化法 本法依据化合物之间溶解度的不同,通过改变沉淀转化 剂的浓度、转化温度以及表面活性剂来控制颗粒生长和防止颗粒团聚例如:以Cu(NO3)2·3H2ONi(NO3)2·6H2O为原料,分别以Na2CO3、NaC2O4为沉淀剂,加入一定量表面活性剂, 加热搅拌,分别以NaC2O3、NaOH为沉淀转化剂,可制得CuO、Ni(OH)2、NiO超细粉末。该法工艺流程短,操作简便,但 制备的化合物仅局限于少数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2、化学还原法 水溶液还原法

超细镍粉的化学还原制备及其分散剂的作用

超细镍粉的化学还原制备及其分散剂的作用! 李松林!),")!!刘务华#)武治锋!)李昆!)袁勇")崔建民")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 )")(莱钢集团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山东莱芜"’!!%( )#)(湖南晶鑫动力电池股份有限公司,长沙$!%%!# )摘要:采用溶液还原法,以硫酸镍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了超细和纳米镍粉。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镍粉粒度和粒度分布的影响。)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得粉末为纯*+相,晶粒尺寸约!#,-; 激光粒度分布测试结果表明,*+粉粒度分布较窄,中位径集中在%.’!%.&"-,最大粒径不超过".%" -。透射电镜照片显示粉末近球形,一次颗粒粒径在(%!!%%,-之间,有轻微团聚。改变分散剂种类(/0/、/12!(%%、/12"%%%% 、3453)和用量可使超细镍粉的比表面积在#."$!(’.&&-"/6间变化。 关键词:纳米材料;镍粉;溶液还原;分散剂 !"#$%&’(’)*+,$-.*(#&#(/0&,1)23&-4"’),+$()#-&3+/$()#$&/%#(5 +&.#3&**&/$)*$%&3(’1 &-’.#$6(!)#7,(#!),"), 6(+8+%+.#),8+9%(*!),6(:+#!),;+.#;)#7"), <+(=(.#>(#")!)(7898:;:<=9>?@98?@F 8+?,.)X @9<-:9J F @:-:,8J G ?B J 8G 988G :J < ,8G :J +S :C M ?B C :@N ?,J +J 8J ?A M F @:,+N T :E M G 9J :B +8G 6@9+,J +S :?A 9>?F 8!#,-.=9J :@M 9@8+N E :J +S :C :8:@-+,98+?,J G ?B J 8G :@:J F E 89,8,+N T :E M ?B C :@G 9J 9,9@@?B M 9@8+N E :J +S :C +J 8@+>F 8+?,B +8G-9Q +-F -M 9@8+N E :J +S :E :J J 8G 9,".%" -9,C !(%+J +,8G :@9,6:?A %.’Y %.&" -.4@9,J -+J J +?,:E :N 8@?,-+N @?J N ?M :9E 8:@:C A @?-#."$Y (’.&&-"/6>

两步热还原法制备太阳能级硅

SiC还原SiO2制备纯硅试验研究 摘要:通过SiC还原SiO2制备纯硅实验研究,采用X 射线衍射分析、荧光分析和化学分析方法及拉曼分析,得到在电流为200A左右温度约为2200℃时采用SiC:SiO2=1:3.5时,SiO2能被彻底还原。这为两步法制备纯硅提供了依据,为由碳热直接还原SiO2制备高纯硅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二氧化硅碳化硅热还原制备纯硅 硅材料既是人类进步的基石,又是社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与先导。硅是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其用量占全部半导体材料的90%以上,硅有许多得天独厚的特点:如硅资源丰富,无匮乏之虞;硅中杂质的分凝系数对物理提纯非常有利,可以获得接近本征的纯度;硅工艺非常成熟,已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大工业等特点。硅的物理化学性质及以上特点决定硅有着丰富的用途例如整流器、晶体三极管、集成电路、探测器、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等光敏元件;金属陶瓷;光导纤维等。 以二氧化硅制备纯硅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热还原法和熔盐电解法等,而热还原法多用碳作为还原剂,而在本研究中以碳化硅为还原剂制备纯硅;该方法是一种新的制备纯硅的工艺。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为制备二氧化硅还原制备太阳能级纯硅 实验设备实验原料及研究方法 实验原料 利用PW2040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原料硅和二氧化硅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二氧化硅矿石主要化学成分(wt%) Si O Gr 由上表数据经过计算得可能有少量的单质硅单质硅(1.3042)SiO2纯度达到98.6296% ,没有一般硅石里含有的Fe、Al、Ga等杂质,而杂质Gr的含量相对较高。

使用BT-2001型激光粒度仪对试验原料二氧化硅进行粒度分析,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得二氧化硅的粒度分布区间时2um~342um,中位径为92.23um。 实验设备及过程 本实验在钨极电弧真空熔炼炉中进行,该设备如图所示该装置由杭州大华仪器公司和中国科学院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联合研制,由真空机组、真空室、电弧枪、熔炼电源、铜坩埚、水冷设备及测量系统等组成。主要技术指标1、电极直径: 5mm;电极长度: 80mm;2、样品:ISSP-AMF1型:一次熔炼7个样品,每孔熔炼总量:5~20g;ISSP-AMF2型、ISSP-AMF3型:一次熔炼6个样品,每孔熔炼总量:30~50g;3、极限真空度:ISSP-AMF1、ISSP-AMF2型:2×10-3Pa;4、ISSP-AMF2、ISSP-AMF3型含一个吸铸工位及两个孔径的浇铸模具;5、供电电源:ISSP-AMF1型:单相AC220V,50Hz;额定工作电流: 160A;ISSP-AMF2、ISSP-AMF3型:三相AC380V,50Hz;最大熔炼电流:500A。

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一、纳米粉体应具备的特性 1、化学成分配比准确:尽量符合化学计量,避免烧结出现液相或阻碍烧结; 2、纯度高:出现液相或影响电性能; 3、成分分布均匀:尤其微量掺杂; 4、粒度要细,尺寸分布范围要窄;结构均匀,密度高; 5、无团聚体:软团聚,硬团聚。 二、制备方法分类 化学法 化学法是指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从分子、原子、离子出发制备纳米物质,它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冷凝法、溶胶一凝胶法、水热法、沉淀法、冷冻干燥法等。 化学气相沉积(CVD)是迄今为止气相法制备纳米材料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该方法是在一个加热的衬底上,通过一种或几种气态元素或化合物产生的化学元素反应形成纳米材料的过程,该方法主要可分成热分解反应沉积和化学反应沉积。该法具有均匀性好,可对整个基体进行沉积等优点。其缺点是衬底温度高。随着其它相关技术的发展,由此衍生出来的许多新技术,如金属有机化学缺陷相沉积、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及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等技术。 化学气相冷凝法(CVC)主要通过有机高分子热解获得纳米粉体,具体过程是先将反应室抽到或更高真空度,然后注入惰性气体He,使气压达到几百帕斯卡,反应物和载气He从外部系统先进入前部分的热磁控溅射CVD装置由化学反应得到反应物产物的前驱体,然后通过对流达到后部分的转筒式骤冷器,用于冷却和收集合成的纳米微粒。 化学沉淀法是在金属盐类的水溶液中控制适当的条件使沉淀剂与金属离子反应,产生水合氧化物或难溶化合物,使溶液转化为沉淀,然后经分离、干燥或热分解而得到纳米级超微粒。化学沉淀法可分为直接沉淀法、均匀沉淀法、共沉淀法和醇盐水解沉淀法。 物理法 早期的物理制备方法是将较粗的物质粉碎,如低温粉碎法、超声波粉碎法、冲击波粉碎法、蒸气快速冷却法、蒸气快速油面法等等。近年来发展了一些新的物理方法,如旋转涂层法将聚苯乙烯微球涂敷到基片上,由于转速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空隙度.然后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在其表面上抗积一层膜,经过热处理,即可得到纳米颗粒的阵列。这些方法我们统称为物理凝聚法,物理凝聚法主要分为: (1)真空蒸发靛聚法 将原料用电弧高频或等离子体等加热,使之气化或形成等离子体,然后骤冷,使之凝结成纳米微粒。其粒径可通过改变通入惰性气体的种类、压力、蒸发速率等加以控制,粒径可达1—100nm。具体过程是将待蒸发的材料放人容器中的柑锅中,先抽到或更高的真空度,然后注人少量的惰性气体或性2N、3NH等载气,使之形成一定的真空条件,此时加热,使原料蒸发成蒸气而凝聚在温度较低的钟罩壁上,形成纳米微粒。 (2)等离子体蒸发凝聚法 把一种或多种固体颗粒注人惰性气休的等离子体中,使之通过等离子体之间时完全蒸发,通过骤冷装置使蒸气奴聚制得纳米微粒。通常用于制备含有高熔点金属合金的纳米微粒,如Fe-A1,Nb-Si等。此法常以等离子体作为连续反应器制备纳米微粒。 综上所述,物理方法通常采用光、电等技术使材料在真空或惰性气氛中蒸发,然后使原子或分子形成纳米颗粒,它还包括球磨、喷雾等以力学过程为主的制备技术。物理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不高,颗粒分布不均匀,形状难以控制。 物理化学方法

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金纳米粒子

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金纳米粒子实验 一、试剂和材料 1) 柠檬酸钠(Na3C6H507?2H2O,AR) 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 2) 氯金酸溶液(HAu Cl4?4 H2O),用王水(硝酸:盐酸=1:3(浓溶液的体积比)配制)溶解99.99%纯金制备。 3) 所用水均为超纯水(电阻值大于15 MΩ) 4) 所用玻璃仪器均经王水洗液充分浸泡处理,使用前用超纯水洗净并烘干。 5)仪器圆底瓶(50 mL)、冷凝管(含2 条橡皮管)、漏斗、滴管、刻度吸量管(10 mL)、量筒(50 mL)、安全吸球、磁搅拌子、电磁加热搅拌器、烧杯、计时器、试管(1 支)、样品瓶(25 mL)等. 实验方法 (一)小粒径金纳米粒子(约15 nm)的制备 1. 取5 mL 浓硝酸与15 mL 浓盐酸混合于100 mL 烧杯中配制王水。将所需使用的圆底瓶、吸量管、磁搅拌子、样品瓶等以王水浸润约1 分钟,再将王水倒入回收烧杯中,以大量去离子水将器皿冲洗干净,最后以超纯水淋洗2 次,而后倒置滴干。 注1:反应器具需以王水(HNO3/HCl = 1/3 (v/v))浸洗器皿内壁,王水必须完全冲洗干净,以免残余王水影响后续制备反应。 注2:王水因具强腐蚀性及刺激臭味,使用时需穿戴乳胶手套并在通

风橱中清洗。王水用后回收作为最后清洗器具使用。 2. 使用已洗净后的量筒量取1 mM 的四氯金酸溶液45 mL 至100mL 圆底瓶中,加入1 个磁搅拌子。 3. 如图2-1架设回流加热装置:以铁夹固定圆底瓶于铁支架上,再将圆底瓶置于电磁搅拌器上,调整至适当位置使搅拌子能顺利搅拌。 4. 装接冷凝管于圆底瓶的上方使磨砂口接合紧密,以铁夹固定冷凝管;连接冷凝管的橡皮管,让冷却水自下端流入、上方排出。 注:橡皮管需先沾水以便利装接,装接的深度应足够以免脱落。冷凝管充满水后,将冷却水水量调小,以节省用水。 5. 开启电磁加热搅拌器之加热及搅拌调控钮让溶液均匀搅拌及加热至溶液沸腾。

化学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的研究进展

化学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多种方法开展了石墨烯的制备工作,主要包括化学剥离法、金属表面外延法、SiC表面石墨化法和化学还原法等[1]。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合成方法是化学还原法。石墨烯在氧化的过程中会引入一些化学基团,如羧基(-COOH)、羟基(-OH)、羰基(-C = O)和环氧基(-C-O-C)等,这些基团的生成改变了C-C之间的结合方式,导致氧化石墨烯的导电性急剧下降,并且使具有的各种优异性能也随之消失。因此,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是先将氧化石墨烯分散(借助高速离心、超声等)到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稳定均相的溶胶,再按照一定比例用还原剂还原,得到单层或者多层石墨烯。还原得到的石墨烯有望在电子晶体管、化学传感器、生物基因测序以及复合材料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 目前,制备氧化石墨烯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其层间距(0.7~1.2 nm)较原始石墨烯层间距大,更有利于将其他物质分子插入。研究表明氧化石墨烯表面和边缘有大量的羟基、羧基等官能团,很容易与极性物质发生反应,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的有机改性可使其表面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表面能降低,从而提高与聚合物单体或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增强氧化石墨烯与聚合物之间的粘接性。如果使用适当的剥离技术(如超声波剥离法、静电斥力剥离法、热解膨胀剥离法、机械剥离法、低温剥离法等),那么氧化石墨烯就能很容易的在水溶液或有机溶剂中分散成均匀的单层氧化石墨烯溶液,使利用其反应得到石墨烯成为可能。氧化还原法最大的缺点是制备的石墨烯有一定的缺陷,因为经过强氧化剂氧化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并不一定能被完全还原,可能会损失一部分性能,如透光性、导热性,尤其是导电性,所以有些还原剂还原后得到的石墨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完全性,即与严格意义上的石墨烯存在差别。但氧化还原方法价格低廉,可以制备出大量的石墨烯,所以成为目前最常用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化学还原法制备银纳米颗粒

Vol.25No.2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第25卷第2期April2008J.ofAnhuiUniversityofTechnology2008年4月 文章编号:1671-7872(2008)02-0120-03 化学还原法制备银纳米颗粒 晋传贵1a,姜山1a,陈刚1b,2 (1.安徽工业大学a.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b.冶金与资源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2.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马鞍山243000) 摘要:在70℃时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水溶液,利用葡萄糖还原硝酸银制备了银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XRD)、能量分散谱(ED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备的银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银颗粒为纯的银纳米颗粒,呈球形,粒径分布集中在20~50nm之间。 关键词:银;纳米颗粒;化学还原法 中图分类号:O614.122文献标识码:A PreparationofSilverNanoparticlesbyChemicalReductionMethod JINChuan-gui1a,JIANGShan1a,CHENGang1b,2 (1.AnhuiUniversityofTechnologya.Schoolof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b.SchoolofMetallurgyandResources,Maanshan243002,China;2.TechnologyCenter,Ma'anshanIron&SteelCo.Ltd.,Ma'anshan243000,China) Abstract:SilvernanoparticlesarepreparedbyreductionofaqueoussolutionofAgNO3inthepresenceofpolyvinylpyrrolidone(PVP)andNaOHatthetemperatureof70℃,glucosewasusedforthereductionagent.ThesilvernanoparticleswerecharacterizedbyusingX-raydiffraction(XRD),energydispersivespectrometer(EDS)and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Theresultsshowedthatthesilvernanoparticlesproducedbythismethodarepureandsphericalwithnarrow-dispersedsizedistributionrangingfrom20nmto40nm. Keywords:silver;nanoparticles;chemicalreductionmethod 银纳米颗粒由于其优良的传热导电性、表面活性、表面能和催化性能,在电子、催化、光学等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1-2],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银纳米颗粒制备技术迅速发展,制备方法多种多样。按反应条件,主要包括还原剂还原[3]、光照、电极电解、超声电化学法[4]、辐射化学还原法、微乳液法[5]等。这些方法有的工艺控制难度大、产物不稳定;有的设备较为复杂,难以批量化生产。化学还原法因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为制备超细银粉的主要方法。本研究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保护剂和价格低廉、还原能力温和的葡萄糖作还原剂,用简单工艺制备银纳米颗粒。 1实验 称取15g葡萄糖和5gPVP,配制成300mL混合水溶液,利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其pH值至11;称取6g硝酸银配制成100mL水溶液。在恒温水浴锅中将上述溶液加热至70℃,将硝酸银溶液以30滴/min的速度均匀地滴加到葡萄糖混合溶液中,搅拌15min得到黑色悬浊液。将此悬浊液离心分离,所得固体沉淀用去离子水和无水醇各洗涤3遍,于50℃下真空干燥,得黑色粉末试样。采用日本理学Rigaku公司的D/Max-2500型X射线衍射仪表征样品的晶型和粒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philips-xl-30)附属能谱仪测定样品成收稿日期:2007-09-18 基金项目:863项目资助(2006AA03Z466) 作者简介:晋传贵(1966-),男,安徽无为人,教授,博士。

还原法制备超细 Pd

文章编号:025329837(2005)1020855204 研究论文:855~858 收稿日期:2005201204. 第一作者:王 寰,女,1978年生,博士研究生.联系人:李 伟.Tel :(022)23508662;E 2mail :weili @https://www.360docs.net/doc/967707652.html,.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73035)、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33802511)和南开大学创新课题基金资助项目. KBH 4还原法制备超细Pd/γ 2Al 2O 3催化剂及其在蒽醌加氢反应中的应用 王 寰, 李 伟, 张明慧, 陶克毅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材料化学系新催化材料科学研究所,天津300071) 摘要:通过K BH 4还原浸渍到载体上的Pd 物种制备了超细Pd/γ2Al 2O 3催化剂,并采用X 射线衍射、高倍透射电镜、能谱、能 量损失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中活性组分Pd 以纳米尺度的微晶形式存在,而不是Pd 2B 非晶态合金.蒽醌加氢制双氧水反应证明,与浸渍焙烧法制备的PdO/γ2Al 2O 3催化剂相比,经K BH 4还原制得的Pd/γ2Al 2O 3催化剂中钯的晶体颗粒更小,分散度更高,从而催化剂的活性更高,其氢化效率比PdO/γ2Al 2O 3提高了35%.关键词:钯,氧化铝,硼氢化钾,蒽醌,加氢中图分类号:O643 文献标识码:A Preparation of U ltraf ine Pd/γ2Al 2O 3C atalyst by KBH 4R edu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nthraquinone H ydrogenation WANG Huan ,L I Wei 3 ,ZHANG Minghui ,TAO Ke yi (Institute of New Catalytic M aterials Science ,College of Chemist ry ,N ankai U niversity ,Tianjin 300071,China ) Abstract :The ultrafine Pd/γ2Al 2O 3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impregnation of alumina support with PdCl 2solu 2tion followed by K BH 4reduction.The microstructure of Pd/γ2Al 2O 3was investigated by X 2ray diffraction ,high resolution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and electron energy loss spectroscop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d species exists as Pd nanocrystals in the as 2prepared catalyst ,and no Pd 2B amorphous alloy was https://www.360docs.net/doc/967707652.html,pared with the PdO/γ2Al 2O 3catalyst prepared by impregnation and calcination ,the ultrafine Pd/γ2Al 2O 3exhibits higher activity in the hydrogenation of 22ethylanthraquinone.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the ultrafine Pd/γ2Al 2O 3,such as smaller Pd crystals and the higher dispersion of Pd on the support. K ey w ords :palladium ,alumina ,potassium borohydride ,anthraquinone ,hydrogenation 20世纪50年代,Schlesinger 等[1]将少量钴盐或镍盐加入硼氢化钠溶液制得了具有催化活性的黑色细小颗粒,60年代初Brown 等[2]研究了该催化剂对氢化反应的催化性能,随后Linderoth 等[3]证明这些细小黑色颗粒是长程无序而短程有序的Ni 2B 非晶态合金,由此这种新材料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与研究,其作为催化剂在加氢反应中所显示的高比活性和优良的选择性更是日益引起人们的关 注[4~7].近几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研究者用不同方法制备了贵金属2硼非晶态合金催化剂[8~13].Deshpande 等[9]用K BH 4还原法制备了非负载型及负载型Ru 2Sn 2B 非晶态合金,并通过X 射线衍射(XRD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和透射电镜(TEM )等表征方法考察了二者的性质;Xie 等[11]用K BH 4还原法制备了Ru 2B 非晶态合金催化剂,通过XRD ,XPS 和扫描电镜(SEM )等表征方法确认了 第26卷第10期 催 化 学 报 2005年10月Vol.26No.10 Chi 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October 2005

纳米粉体制备方法的研究

纳米粉体制备方法地研究 辛辉,易贝贝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河南平顶山) 摘要:纳米粉体具有独特地性能而被广泛应用.其制备方法地研究已经成为材料研究领域地重要内容.本文对纳米粉体地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各种方法地利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关键词:纳米粉体制备方法团聚性质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引言 纳米粉体泛指粒径在范围内地粉末.由于纳米粉体地晶粒小,表面曲率大或表面积大,所以它在磁性、催化性、光吸收、热阻和熔点等方面与常规材料相比显示出奇特地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高性能结构与功能陶瓷材料、涂层材料、磁性材料、催化材料、气敏材料、医药和石油化工领域.纳米粉体制备方法地研究已经成为材料研究领域地一个重要内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激光法制备纳米粉体 激光法制备粉体是以激光为加热源,利用激光地诱导作用和作用物质对特定激光波长地共振吸收制备出所要求地纳米粉体[].激光法有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激光烧蚀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法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利用反应气体分子(或光敏分子)对特定波长激光地共振吸收,诱导反应气体分子地激光热解、激光离解(如紫外光解、红外多光子离解)、激光光敏化等化学反应,在一定工艺条件下(激光功率密度、反应池压力、反应气体配比、流速和反应温度等)反应生成物成核和生长,通过控制成核与生长过程,即可获得纳米粒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激光烧蚀法 激光烧蚀法是将作为原料地耙材置于真空或充满氩等保护气体地反应室中,耙材表面经激光照射后,与入射地激光束相作用.耙材吸收高能量激光束后迅速升温、蒸发形成气态.气态物质可直接冷凝沉积形成纳米微粒,气态物质也可在激光作用下分解后再形成纳米微粒.若反应室中有反应气体,则蒸发物可与反应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经过形核生长、冷凝后得到复合化合物地纳米粉体.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激光烧蚀法与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法相比,生产率更高,使用范围更广,并可合成更为细小地纳米粉体. 溶剂蒸发法制备纳米粉体 常用地溶剂蒸发法有喷雾干燥法、喷雾热分解法.喷雾干燥法是将金属盐溶液喷入热风中,溶剂迅速蒸发从而析出金属盐地纳米颗粒.喷雾热分解法则是将溶液喷入高温气氛中,使溶剂蒸发和金属盐地热分解同时进行,从而用道工序制得氧化物纳米颗粒.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采用喷雾法生成地氧化物颗粒一般为球状,流动性好且易于处理,并且可以连续进行,因而

粉体的合成制备方法

粉体的合成制备方法发展状况 如今,粉体的合成制备经过多年的发展,制备合成方法已经变得各种各样按理论也可分为物理和化学方法等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很多,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物理方法 (1)真空冷凝法用真空蒸发、加热、高频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离子体,然后骤冷。其特点纯度高、结晶组织好、粒度可控,但技术设备要求高。 2)物理粉碎法通过机械粉碎、电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 (3)机械球磨法采用球磨方法,控制适当的条件得到纯元素纳米粒子、合金纳米粒子或复合材料的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 2. 化学方法 (1)气相沉积法 利用金属化合物蒸气的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材料。其特点产品纯度高,粒度分布窄。 (2)沉淀法把沉淀剂加入到盐溶液中反应后,将沉淀热处理得到纳米材料。其特点简单易行,但纯度低,颗粒半径大,适合制备氧化物。 (3)水热合成法高温高压下在水溶液或蒸汽等流体中合成,再经分离和热处理得纳米粒子。其特点纯度高,分散性好、粒度易控制。 (4)溶胶凝胶法金属化合物经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低温热处理而生成纳米粒子。其特点反应物种多,产物颗粒均一,过程易控制,适于氧化物和Ⅱ~Ⅵ族化合物的制备。 (5)微乳液法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乳液,在微泡中经成核、聚结、团聚、热处理后得纳米粒子。其特点粒子的单分散和界面性好,Ⅱ~Ⅵ族半导体纳米粒子多用此法制备。 按照反应物的相可分为三类气相合成法,固相合成法和液相合成法。 一、气相合成法 (1)电阻加热法是通过电阻加热来实现气相粉体制备的方法,典型工艺如蒸

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

创新实验课报告 题目:石墨烯的制备 专业…………………学生……… 学号……………指导教师……… 日期2014.05.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录 1.绪论 (3) 1.1纳米技术概述 (3) 1.2碳纳米结构概述 (3) 1.3石墨烯的结构 (4) 1.4石墨烯的性能简介 (4) 2.实验目的及意义 (7) 3. 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8) 3.1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概述 (8) 3.2 实验设备和实验试剂 (9) 3.3 制备氧化石墨烯 (10) 3.4 制备石墨烯 (11) 3.5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3) 4. 实验结果和分析 (15) 4.1 石墨烯的SEM分析 (15) 4.2 石墨烯的IR分析 (16) 4.2 石墨烯的Raman分析 (16) 5. 课程体会与建议 (18)

1.绪论 1.1纳米技术概述 纳米技术被称为第四世界的难题和21世纪的化学难题。纳米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其技术应用尺度在0.1nm数量级至10nm数量级间,这属于量子尺度和静电尺度的模糊边界。从而导致纳米材料具有很特殊的性质,这种特殊性比较全面的表现在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各个方面。例如表面效应,在进行纳米尺度堆垛时,表面原子所占的比例越大的情况下堆垛体的直径越小。 1.2碳纳米结构概述 在石墨烯被发现后,碳纳米结构形成了一个从零维到三维的完整的体系。包括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 1.2.1 富勒烯 富勒烯即为,是第三种形式的单质碳。富勒烯这一名字来源于一次世博会上类 似的结构,在英文中也被称为Bucky Ball。在富勒烯被发现的过程中,有很多有趣的设想和实验。如Kroto设想红巨星附近的碳长链分子是一种碳团聚。Rice大学利用TOF-MS (飞行时间质谱仪)发现了峰。1985年《Science》上一篇文章的发表表明富勒烯的发现,但更伟大的意义在于这一事件标志着纳米技术的开端。 富勒烯由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构成,满足“定点数+面数-棱数=2”,D=0.7nm。这是一种完美的对称结构,在科研上具有很大的价值。例如富勒烯是一个可装入金属离子的绝缘体,有开发吵到材料的潜力,这也是笼中化学的范畴。但是富勒烯由于难以大量生产,实际应用的意义收到了很大限制。 1.2.2 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在1991年的时候由日本名城大学的S.Iijima发现,93年的时候,单壁碳纳米管被制备出来。碳纳米管是一种一维结构,在一维方向上具有非常高的强度和韧性,可以作为一种“超级纤维”使用。同时可以功能化为公家碳纳米管和非共价碳纳米管。 1.2.3 石墨烯 石墨烯狭义上指单层石墨,厚度为0.335nm,仅有一层碳原子,但实际上10层以内的石墨结构也可称作石墨烯。而10层以上的则被称为石墨薄膜。在石墨烯发现前,科学界已经有无法制备出石墨烯的结论。从传统的物理学来讲,越薄的材料越易气化;朗道物理学中的观点是:在有限温度下,任何二维晶格体系都不能稳定存在。也就是说除非绝对零度,石墨烯不会存在,然而绝对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也就是说无法得到稳定存在的石墨烯。即使这样,依旧有科学家不断尝试制备出石墨烯:在99年的时候,

纳米陶瓷粉体的发展和制备

纳米陶瓷粉体的发展和制备 专业:材料学姓名:余文鹏学号:08102033 摘要:纳米材料是21世纪的高新技术,它主要是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在0.1~100nm空间运动的规律和特征,并按照人的意志操纵电子、原子和分子,制备人们所需要的具有预定特殊功能特征的产品和材料简单介绍了纳米材料的产生和定义,陶瓷材料的发展以及纳米陶瓷的定义、发展和现状。纳米陶瓷制造必须的原料有纳米陶瓷粉体,这种粉体的制备技术主要介绍的是水热法制备技术,文章介绍了水热法的分类和制备粉体的特点。 关键字:纳米材料;纳米陶瓷粉体;水热法;材料制备

1.前言 20世纪末,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地质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产生,催生了纳米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材料科学、纳米矿物学等新型学科[1]。纳米材料是21世纪的高新技术,它主要是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在0.1~100nm空间运动的规律和特征,并按照人的意志操纵电子、原子和分子,制备人们所需要的具有预定特殊功能特征的产品和材料[2]。 1.1纳米材料定义 纳米科学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寸范围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造新物质[3]。 1.1.1表面效应 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由于纳米粒子表面原子数增多,带来表面原子配位数不足,使之具有很高的表面化学活性。 1.1.2 尺寸效应 颗粒尺寸变小引起的宏观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尺寸效应。随着纳米微粒尺寸的减小。与体积成比例的能量亦相应降低。当体积能与热能相当或更小时。会发生强磁状态向超顺磁状态转变:当颗粒尺寸与光波的波长、传导电子德布罗意波长、超导体的相干长度或投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度相当或更小时,会产生光的等离子共振频率、介电常数与超导性能的变化。 1.1.3 体积效应 由于纳米粒子体积极小,所包含的原子数很少,因此,许多现象如与界面状态有关的吸附、催化、扩散、烧结等物理、化学性质将显著与大颗粒传统材料的特性不同,就不能用通常有无限个原子的块状物质的性质加以说明,这种特殊的现象通常称之为体积效应。 1.1.4 量子效应 介于原子、分子与大块固体之间的纳米颗粒,将大块材料中连续的能带分裂成分立的能级,能级问的间距随颗粒尺寸减小而增大。当热能、电场能或磁能比

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团聚简介 摘要:本文简要综述了制备纳米粉体的相关方法,物理方法有气体冷凝法、侧射法、高能机械球磨法等,化学方法有固相配位化学法、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并且简要的介绍了团聚的原因及如何防止纳米团聚 关键词:纳米粉体;制备方法;团聚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许多科学家都在积极开展新材料尤其是纳米材料的研究。纳米材料包括零维颗粒材料、一维纳米针、二维纳米膜材料以及三维纳米晶体材料。纳米颗粒一般在1~100nm之间,处于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之间的过渡区域。它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其呈现出一系列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目前在国防、电子、化工、轻工、核技术、航空航天、医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此,本文简要综述了纳米粉体的相关方法。 1 . 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1.1 物理法 1.1.1 气体冷凝法[1] 气体冷凝法(IGC),其主要过程是在低压的氩、嗐等惰性气体中加热金属,使其蒸发,产生原子雾,经泠凝后形成纳米颗粒。纳米合金可通过同时蒸发数种金属物质得到;纳米氧化物可在蒸发过程中真空室内通以纯氧使之氧化得到。这种方法是制备清洁界面的纳米粉体的主要方法之一。 1.1.2 侧射法[1] 用两块金属板分别作阳极和阴极,阴极为蒸发用的材料,在两电极间充入氩气,在两电极之间施加适当电压,两电极间的辉光放电促使氩离子的形成,在电场作用下,氩离子冲击阴极材料,使靶材原子从其表面沉积下来。而且加大被溅射的阴阳表面可提高纳米微粒的获得量。该方法可有效控制多种高熔点和低熔点的纳米金属;能制备多组元的化合物纳米颗粒。 1.1.3 高能机械球磨法[1] 高能球磨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纳米粉体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尤其是在制备合金粉末方面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它是将欲合金化的元素粉末混合起来,在高能球磨机长时间运转,将回转机械能传递给金属粉末,依靠求魔过程中粉末的塑形变形产生复合,并发生扩散和固态反应而形成合金粉末。由于该过程引入大量的粉末颗粒应变、缺陷以及纳米量级的微结构,使合金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不同于普通的固态反应过程,有可能制备出常规液态或气相难以合成的新型合金。此外,通过高能机械球磨中气氛的控制与外部磁场的引入,使这一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1.2 化学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