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数列求和专题训练(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数列求和专题训练(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数列求和专题训练(可编辑修改word版)

1 一、错位相减法

设数列{a n }的等比数列,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 S n 求解,均

可用错位相减法。

例 1;设{a n }是等差数列,{b n }是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 a 1 = b 1 = 1 , a 3 + b 5 = 21,

a 5 +

b 3 = 13

(Ⅰ)求{a n },{b n }的通项公式;

? a n ?

(Ⅱ)求数列? b

? 的前 n 项和 S n .

? n ?

例 2;在数列{a } 中, a = 2, a

= a + n +1 + (2 -)2n (n ∈ N * ) ,其中> 0 .

n

1 n +1

n

(Ⅰ)求数列{a n } 的通项公式; (Ⅱ)求数列{a n } 的前n 项和 S n ;

二、裂项求和法

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 通项分解(裂项)如:

(1) a n =

1 n (n + 1) = 1 - n 1 n + 1

(2n )2 (2) a n =

(2n -1)(2n +1)

= 1+

1 ( 1 -

2 2n -1 1 )

2n +1

(3) a n = n (n -1)(n + 2) = 1 [

1 2 n (n +1) - 1 ] 等。 (n +1)(n + 2)

1

1

例 3:; 求数列 ,

,? ? ?, 1

,? ? ? 的前 n 项和. n + n + 1

1 +

2 2 + 3

n 数列求和(错位相减、裂项相消法)专题训练

1、求数列{n ? 2n }前n 项和.

2、已知等差数列{a n } 满足: a 3 = 7 , a 5 + a 7 = 26 . {a n } 的前 n 项和为 S n .

(Ⅰ)求 a n 及 S n ;

(Ⅱ)令b =

1

( n ∈ N + ),求数列{b } 的前 n 项和T .

n

a 2

-1 n n

3、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 3 项和为 6,前 8 项和为-4。

(Ⅰ)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Ⅱ)设b = (4 - a )q n -1(q ≠ 0, n ∈ N *) ,求数列{b }的前 n 项和 S

n

n

n

n

4、已知等差数列{a n } 满足: a 3 = 7 , a 5 + a 7 = 26 ,{a n } 的前 n 项和为 S n .

(Ⅰ)求 a 及 S ;(Ⅱ)令 b =

1

(n ∈N *),求数列{b } 的前 n 项和T .

n

n

n

a 2 -1

n n

n

n n n

n n n

5、已知二次函数y =f (x) 的图像经过坐标原点,其导函数为f ' (x) = 6x - 2 ,数列{a }的前 n 项和为S ,点(n, S )(n ∈N * ) 均在函数y =

(Ⅰ)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f (x) 的图像上。

(Ⅱ)设b =

1

,T是数列{b }的前n 项和,求使得T <

m

对所有n ∈N *都成立的a

n

a

n+1

n

20

最小正整数 m;

6、(本小题满分12 分)等比数列{ a }的前n 项和为S ,已知对任意的n ∈N +,点(n, S ) ,均在函数y =b x+r(b > 0 且b ≠ 1, b, r 均为常数)的图像上.

(1)求r 的值;

(2)当b=2 时,记b n =

n +1

4a

n

(n ∈N +)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n n n

n

数列求和专项练习

1、求数列{(2n -1)? 3n }前n 项和.

2、求数列

1 3 5 7 , ??? , 2n -1

的前n 项和.

, , , 2 4 8 16 2n

1

1

1

1

3、求数列

,…,

,…的前 n 项和 S

1? 3 2 ? 4 3 ? 5 n (n + 2)

4、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 a n =

求它的前 n 项的和.

5、已知数列{ a n

}满足: a 1 + 3a 2 + + (2n - 1)a n = (2n - 3) ? 2n +1, 数列{b }的前 n 项和

S n = 2n 2 + n - 2.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W n .

n + 1 + n

1

2S 2

? 1 ?

6、在数列{a n }中, a 1 = 1 , a n

= n (n ≥ 2). 证明数列? ? 是等差数列,

并求出 S n

的表达式.

2S n -1 ? s n ?

7、已知等差数列{a n } 满足: a 3 = 7 , a 5 + a 7 = 26 . {a n } 的前 n 项和为 S n .

(1) 求 a n 及 S n ;

(2)

令b = 1

( n ∈ N + ),求数列{b } 的前 n 项和T .

n

a 2

-1 n n

8、已知数列{a n } 中, a 1 = 1,且当 n ≥ 2 时, S n = a n (S n - (1) 求 S n , a n

(2)

求{S n } 的前 n 项和T n 1

) ;

2

n

n 9、已知在数列{ a } 中, a = 1, a = ?

1+

1 ?

a

+ n +1

n

1

n +1

n ?

n 2n ? ?

(1) 设b =

a n

,求数列{b } 的通项公式

n

n

n

(2) 求数列{a n } 的前 n 项和 S n

10、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 3 项和为 6,前 8 项和为-4。

(1)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 设b = (4 - a )q n -1(q ≠ 0, n ∈ N *) ,求数列{b }的前 n 项和 S

n

n

n

n

11、已知等差数列{a n } 满足: a 3 = 7 , a 5 + a 7 = 26 ,{a n } 的前 n 项和为 S n .

(1) 求 a n 及 S n ;

1 (2) 令 b =

(n ∈N *),求数列{b } 的前 n 项和T .

n a 2 -1

n n

n

n n +

12、已知二次函数 y = f (x ) 的图像经过坐标原点,其导函数为 f ' (x ) = 6x - 2

,数列{a }

的前 n 项和为 S ,点(n , S )(n ∈ N *

) 均在函数 y =

(1)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f (x ) 的图像上。

(2) 设b =

1

, T 是数列{b }的前 n 项和,求使得T <

m

对所有 n ∈ N * 都成立的

a n a n +1

n

20

最小正整数 m ;

13、已知数列{a n

}的各项为正数,其前 n 项和 S n 满足S n

= (

a n + 1)2 ,

2

(I ) 求 a n 与a n -1 (n ≥ 2) 之间的关系式,并求{a n }的通项公式;

1

1

(II ) 求证 S 1 S 2 + + 1

S n

< 2. n

n

n

n n n 1 1 14、本小题满分 12 分)等比数列{ a }的前

n 项和为 S , 已知对任意的 n ∈ N + ,点

(n , S ) ,均在函数 y = b x + r (b > 0 且b ≠ 1, b , r 均为常数)的图像上.

(1) 求 r 的值;

(2) 当 b=2 时,记

b n =

n +1

4a n

(n ∈ N + )

求数列{b n }的前 n 项和T n

15、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为 S n ,且满足 a 1 = 1,2S n = (n + 1)a n ,

(I ) 求 a n 与 a n -1 的关系式,并求{ a n }的通项公式;

1 (II ) 求和W n =

a 2

- + 2 + + .

2 1 a

3 - 1 a n +1 -

1

16、(1)设 a 1 , a 2 , , a n 是各项均不为零的 n ( n ≥ 4 )项等差数列,且公差 d ≠ 0 ,若将此数列删去某一项后得到的数列(按原来的顺序)是等比数列.

(i ) 当 n = 4 时,求

a 1 的数值;

d

(ii ) 求 n 的所有可能值.

(2)求证:对于给定的正整数 n ( n ≥ 4 ),存在一个各项及公差均不为零的等差数列

b 1,b 2 b n ,其中任意三项(按原来的顺序)都不能组成等比数列.

2

17、已知函数f(x)=m·2x+t 的图象经过点A(1,1)、B(2,3)及C(n,S n),S n为数列{a n}的前n 项和,n∈N*.

(1)求S n及a n;

(2)若数列{c n}满足c n=6na n-n,求数列{c n}的前n 项和T n.

18、将n2 个数排成n 行n 列的一个数阵:

a11 a12 a13 (1)

a21 a22 a23 (2)

a31 a32 a33 (3)

……………

a n1 a n2 a n3 …a nn

已知a11=2,a13=a61+1,该数阵第一列的n 个数从上到下构成以m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每一行的n 个数从左到右构成以m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其中m 为正实数.

(1)求第i 行第j 列的数a ij;

(2)求这n2 个数的和.

2019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专题43数列数列的求和4分组求和倒序相加法 文数(含解析)

专题43 数列 数列的求和4 ( 分组求和、倒序相加法) 【考点讲解】 一、具本目标:1.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 2. 掌握等非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 考纲解读:会用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分组转化法求解不同类型数列的和,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是高考的热点,特别是错位相减法和裂项相消法求和. 二、知识概述: 求数列前n 项和的基本方法 (1)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 等差:; 等比: 公比是字母时需要讨论. (理)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时,q a S -= 11 (2)掌握一些常见的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 ; ; ; (3)倒序相加法求和:如果一个数列 {}n a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 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 (4)错位相减法求和: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

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此法来求.q 倍错位相减法:若数列{}n c 的通项公式n n n c a b =?,其中{}n a 、 {}n b 中一个是等差数列,另一个是等比数列,求和时一般可在已知和式的两边都乘以组成这个数列的等比数列的公比,然后再将所得新和式与原和式相减,转化为同倍数的等比数列求和.这种方法叫q 倍错位相减法. 温馨提示:1.两个特殊数列等差与等比的乘积或商的组合. 2.关注相减的项数及没有参与相减的项的保留. (5)分组求和: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若干项,使其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先分别求和,再合并.通项公式为a n = 的数列,其中数列{b n },{c n }是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可采用分组求和法求和. 形如: n n b a +其中, (6)并项求和法 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中,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形如类 型,可采用两项合并求解. 合并求和:如求 的和. (7)裂项相消法求和: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 常见拆项: ; . 【真题分析】

数列求和的教学反思

数列求和的教学反思 数列求和的教学反思 由于数列的求和在求解的方法中比较多,学生难以一次性熟练掌握全部的方法并灵活运用,所以在《数列求和》的专题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数列求和的前三种重要方法: 1、公式法求和(即直接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进行求和); 2、利用叠加法、叠乘法将已知数列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再行求和; 3、对于数列的通项是由等差乘以等比数列构成的,用乘公比错位相减求和法。 从实际教学效果看教学内容安排得符合学生实际,由浅入深,比较合理,基本达到了这节课预期的教学目标及要求。结合自我感觉、工作室评课、学生反馈,这节课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优点。 1、注重“三基”的训练与落实 数列部分中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列就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很多数列问题包括数列求和都是围绕这两种特殊数列展开的,即使不能直接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公式求和,也可根据所给数列的

不同特点,合理恰当地选择不同方法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再行求和。因此上课伊始做为本节课的知识必备,就要求学生强化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记忆。其次本节课充分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且通过典型例题使学生体会并掌握根据所给求和数列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叠加法或叠乘法将所给数列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再行求和的基本技能。 2、例、习题的选配典型,有层次 一方面精选近年典型的高考试题、模拟题做为例、习题,使学生通过体会和掌握,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实际,自行编纂或改编了一些题目,或在原题基础上降低了难度,设计出了层次,或在学生易错的地方设置了陷阱,提醒学生留意。同时所配的课堂练习也充分注意了题目的难易梯度,把握了层次性,由具体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由直接给出数列各项到用分段函数形式抽象表述数列,由单一方法适用到能够一题多解等等。 3、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预见性,并能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进行设计 对于直接利用公式求和的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问题,预见到学生的关键问题应该出在搞不清

数列求和的方法专题

数列求和的方法 一、公式法[来源: 自然数方幂和公式:1 123(1)2 n n n +++???+= + 22221 123(1)(21)6n n n n +++???+=++ 333321 123[(1)]2 n n n +++???+=+ 【例题1】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n n S a a =-,且123,1,a a a +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记数列1 {}n a 的前n 项和n T ,求得1|1|1000 n T -<成立的n 的最小值. 【变式训练】已知等差数列{}n a 满足3a =2,前3项和3S =9 2 . (Ⅰ)求{}n a 的通项公式, (Ⅱ)设等比数列{}n b 满足1b =1a ,4b =15a ,求{}n b 前n 项和n T . 二、分组法 类型一、等比数列+等差数列混合求和: 【例题2】已知数列{a n }是3+2-1,6+22 -1,9+23 -1,12+24 -1,…,写出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并求其前n 项和S n .

【变式训练】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n ∈N*),数列{b n }是以函数 214sin 12y x π? ?=+- ?? ?的最小正周期为首项,以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求数列{a n - b n }的 前n 项和S n . 类型二、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别求和: 【例题3】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a n =2n (n ∈N * ),则S 2 012= 。 【变式训练】【2015高考湖南,文19】(本小题满分13分)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 已知121,2a a ==,且13n n a S +=* 13,()n S n N +-+∈, (I )证明:23n n a a +=; (II )求n S . 类型三、正数项和负数项分别求和后再求和: 【例题4】在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1=10,且a 1,2a 2+2,5a 3成等比数列. (Ⅰ)求d ,a n ; (Ⅱ)若d <0,求|a 1|+|a 2|+…+|a n |. 【变式训练】在等比数列{a n }中,a n >0(n ∈N +),公比q ∈(0,1),且a 3a 5+2a 4a 6+a 3a 9=100,又4是a 4与a 6的等比中项. (Ⅰ)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Ⅱ)设b n =log 2a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巧妙求和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巧妙求和(一) 专题简析: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项数. 相邻两项的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例1:有一个数列:4,10,16,22,…,52,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分析:容易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6,首项是4,末项是52,要求项数,可直接带入项数公式进行计算. 项数=(52-4)÷6+1=9 答:这个数列共有9项. 试一试1:有一个等差数列:2,5,8,11,…,1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例2:有一等差数列:3,7,11,15,……,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多少? 分析: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3,公差是4,项数是100.要求第100项,可根据“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进行计算. 第100项=3+4×(100-1)=399

试一试2:求1,4,7,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 例3:有这样一个数列:1,2,3,4,…,99,100.请求出这个数列所有项的和. 分析:等差数列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1+2+3+…+99+100=(1+100)×100÷2=5050 试一试3:6+7+8+…+74+75 例4:求等差数列2,4,6,…,48,50的和. 分析: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50-2)÷2+1=25 首项=2,末项=50,项数=25 等差数列的和=(2+50)×25÷2=650 试一试4:9+18+27+36+…+261+270 巧妙求和(二) 专题简析:

数列求和专题训练 方法归纳

数列求和专题 方法归纳 方法1:分组转化法求和 1.已知{a n }的前n 项是3+2-1,6+4-1,9+8-1,12+16-1,…,3n +2n -1,则S n = ________. 2.等差数列{a n }中,a 2=4,a 4+a 7=15.(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2an -2+n ,求 b 1+b 2+b 3+…+b 10的值. 方法2裂项相消法求和 3.设数列{}a n 满足a 1=1,且a n +1-a n =n +1(n ∈N * ),则数列? ???????? ?1a n 前 10项的和为______. 4. 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a n >0,a 2n +2a n =4S n +3. ①求{a n }的通项公式; ②设b n = 1 a n a n +1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 5.若已知数列的前四项是 112 +2,122+4,132+6,1 42+8 ,则数列的前n 项和为________. 6.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10,a 2为整数,且S n ≤S 4. (1)求{a n }的通项 公式; (2)设b n =1 a n a n +1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7.已知数列{a n }各项均为正数,且a 1=1,a n +1a n +a n +1-a n =0(n ∈N *). (1)设 b n =1 a n ,求证:数列{ b n }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 ??? ?a n n +1的前n 项和S n . 方法3:错位相减法求和 8.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b n }是等比数列(b n >0),且a 1=b 1=2,a 3+b 3=16,S 4+b 3=34.(1)求数列{a n }与{b n }的通项公式;(2)记T n 为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求 T n . 9.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点(a n ,b n )在函数f (x )=2x 的图象上(n ∈N *).

文科数学2010-2018高考真题分类专题六 数列 第十七讲 递推数列与数列求和答案

专题六数列 第十七讲 递推数列与数列求和 答案部分 1.C 【解析】∵113 n n a a +=-,∴{}n a 是等比数列 又243a =-,∴14a =,∴()1010101413313113 S -????-- ? ? ?????==-+ ,故选C . 2.D 【解析】【法1】有题设知 21a a -=1,① 32a a +=3 ② 43a a -=5 ③ 54a a +=7,65a a -=9, 76a a +=11,87a a -=13,98a a +=15,109a a -=17,1110a a +=19,121121a a -=, …… ∴②-①得13a a +=2,③+②得42a a +=8,同理可得57a a +=2,68a a +=24,911a a +=2,1012a a +=40,…, ∴13a a +,57a a +,911a a +,…,是各项均为2的常数列,24a a +,68a a +,1012a a +,… 是首项为8,公差为16的等差数列, ∴{n a }的前60项和为1 1521581615142 ?+?+???=1830. 【法2】可证明: 14142434443424241616n n n n n n n n n n b a a a a a a a a b +++++---=+++=++++=+ 11234151514 1010151618302 b a a a a S ?=+++=?=?+ ?= 【法3】不妨设11a =,得23572,1a a a a ====???=,466,10a a ==,所以当n 为奇数时,1n a =,当n 为偶数时,构成以2a 为首项,以4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得 601830S = 3.A 【解析】法一:分别求出前10项相加即可得出结论; 法二:12349103a a a a a a +=+=???=+=,故1210a a a ++???+=3515?=.故选A. 4.6【解析】∵112,2n n a a a +==,∴数列{}n a 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数列求和专项训练题(学生)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第一类:公式法求和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 1、等差数列前n 和公式:()() 11122 n n n a a n n S na d +-= =+ 2、等比数列前n 和公式:1 11(1)(1)(1) 11n n n na q S a a q a q q q q =?? =--?=≠?--? 自然数方幂和公式: 3、11(1)2n n k S k n n ===+∑ 4、211 (1)(21) 6n n k S k n n n ===++∑ 5、32 1 1[(1)]2 n n k S k n n ===+∑ 【例】已知数列{}n a 满足*111,4,n n a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 n S . 【练习】已知321 log log 3 x -= ,求23n x x x x +++???++???的前n 项和.

第二类:分组法求和 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若数列{}n c 的通项公式为n n n c a b =+,其中数列{}n a ,{}n b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时一般用分组结合法。 【例】数列111111,2,3,4 ,,,24816 2n n 求数列的前n 项和. 【练习】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21n n a n =+- 第三类:裂项法求和 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 常用的通项分解(裂项)如:

数列求通项公式及求和9种方法

数列专题1:根据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根据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一、 n S是数列{}n a的前n项的和 1 1 (1) (2) n n n S n a S S n - = ? =? -≥ ? 【方法】:“ 1 n n S S - -”代入消元消n a 。 【注意】漏检验n的值 (如1 n=的情况 【例1】.(1)已知正数数列{} n a的前n项的和为n S, 且对任意的正整数n满足1 n a =+,求数列{} n a的通项公式。 (2)数列{} n a中,1 1 a=对所有的正整数n都有 2 123n a a a a n ????=,求数列{}n a的通项公式 【作业一】 1- 1.数列{} n a满足 21* 123 333() 3 n n n a a a a n N - ++++=∈,求数列{}n a的通 项公式.

(二).累加、累乘 型如1()n n a a f n --=, 1 ()n n a f n a -= 1()n n a a f n --= ,用累加法求通项公式(推导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方法】 1()n n a a f n --=, 12(1)n n a a f n ---=-, ……, 21(2)a a f -=2n ≥, 从而1()(1)(2)n a a f n f n f -=+-+ +,检验1n =的情 况 ()f n =,用累乘法求通项公式(推导等比 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方法】2n ≥, 1 2 12 1 ()(1)(2)n n n n a a a f n f n f a a a ---??? =?-??

数列求和高考专题

数列求和高考专题 1.【2017天津,理18】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前n 项和为()n S n *∈N ,{}n b 是首项为2的等比数列,且公比大于0,2312b b +=,3412b a a =-,11411S b =. (Ⅰ)求{}n a 和{}n b 的通项公式; (Ⅱ)求数列221{}n n a b -的前n 项和()n *∈N . 【答案】 (1)32n a n =-.2n n b =.(2)1328 433 n n n T +-=?+. 【解析】 (II )解:设数列221{}n n a b -的前n 项和为n T , 由262n a n =-, 12124n n b --=?,有()221314n n n a b n -=-?, 故()23 245484314n n T n =?+?+?+ +-?, ()()23414245484344314n n n T n n +=?+?+?+ +-?+-?, 上述两式相减,得()2 3 1324343434314n n n T n +-=?+?+?+ +?--?

( )()()1 112144314 14 3248.n n n n n ++?-= ---?-=--?- 得1328 433 n n n T +-= ?+. 所以,数列221{}n n a b -的前n 项和为 1328 433 n n +-?+. 2.【2017江苏,19】 对于给定的正整数k ,若数列{}n a 满足1111n k n k n n n k n k a a a a a a --+-++-++++++ ++ 2n ka =对任意正整数()n n k >总成立,则称数列{}n a 是“()P k 数列”. (1)证明:等差数列{}n a 是“(3)P 数列”; (2)若数列{}n a 既是“(2)P 数列”,又是“(3)P 数列”,证明:{}n a 是等差数列.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2)数列{}n a 既是“()2P 数列”,又是“()3P 数列”,因此, 当3n ≥时, 21124n n n n n a a a a a --+++++=,① 当4n ≥时, 3211236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② 由①知, 3214n n n a a a ---+=- ()1n n a a ++,③ 2314n n n a a a ++++=- ()1n n a a -+,④ 将③④代入②,得112n n n a a a -++=,其中4n ≥, 所以345,,, a a a 是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d .

(完整word版)数列求和方法(带例题和练习题)

数列的求和 数列求和主要思路: 1.求数列的和注意方法的选取:关键是看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和过程中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3.转化思想的运用;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 1(2)(11-+=+=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1)1()1(111 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3、 11123(1) 2 n n k S k n n n == =+++++=+∑L … 4、 222221 1 123(1)(21)6n n k S k n n n n ===++++=++∑L 5、 2 3 3 3 3 3 1 (1)1232n n k n n S k n =+?? ===++++=????∑L 公式法求和注意事项 (1)弄准求和项数n 的值; (2)等比数列公比q 未知时,运用前n 项和公式要分类。 例1.求和2 2 1-++++n x x x Λ(0,2≠≥x n )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 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例2.求和:1 32)12(7531--+???++++=n n x n x x x S 例3.求数列 ??????,2 2,,26,24,2232n n 前n 项的和. 三、倒序相加法 如果一个数列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发,如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就是此法推导的 例4.求ο ο ο ο ο 89sin 88sin 3sin 2sin 1sin 2 2 2 2 2++???+++的值 例4变式训练1:求cos1°+ cos2°+ cos3°+···+ cos178°+ cos179°的值. 例4变式训练2: 数列{a n }:n n n a a a a a a -====++12321,2,3,1,求S 2002. 例4变式训练3: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若103231365log log log ,9a a a a a +???++=求的值.

数列求和7种方法(方法全,例子多)

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配以相应的练习) 一、总论:数列求和7种方法: 利用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错位相减法求和 反序相加法求和 分组相加法求和 裂项消去法求和 分段求和法(合并法求和) 利用数列通项法求和 二、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是逆序相加法,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是错位相减法, 三、逆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是数列求和的二个基本方法。 数列是高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在高考和各种数学竞赛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数列求和是数列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求和公式外,大部分数列的求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 下面,就几个历届高考数学和数学竞赛试题来谈谈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 1(2)(11-+=+=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1)1()1(111 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3、 )1(211+==∑=n n k S n k n 4、)12)(1(611 2 ++==∑=n n n k S n k n 5、 21 3)]1(21[+== ∑=n n k S n k n [例1] 已知3 log 1log 23-= x ,求???++???+++n x x x x 32的前n 项和.

解:由2 1 2log log 3log 1log 3323=?-=?-= x x x 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n n x x x x S +???+++=32 (利用常用公式) =x x x n --1)1(= 2 11) 211(21--n =1-n 21 [例2] 设S n =1+2+3+…+n ,n ∈N *,求1 )32()(++= n n S n S n f 的最大值. 解: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 )1(21+=n n S n , )2)(1(2 1 ++=n n S n (利用常用公式) ∴ 1)32()(++= n n S n S n f =64 342++n n n = n n 64341+ += 50 )8(12+- n n 50 1≤ ∴ 当 8 8- n ,即n =8时,501)(max =n f

备战高考技巧大全之高中数学黄金解题模板:专题26 数列求和方法答案解析

【高考地位】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的重要衔接点,其涉及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成为历年高考久考不衰的热点题型,在历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是我们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是高考的必考热点之一。此类问题中除了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外,大部分数列的求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下面,就近几年高考数学中的几个例子来谈谈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方法点评】 方法一 公式法 解题模板:第一步 结合所求结论,寻找已知与未知的关系; 第二步 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求出未知量; 第三步 利用前n 项和公式求和结果 例1.设}{n a 为等差数列,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77=S ,7515=S ,n T 为数列}{n S n 的前n 项和,求n T . 【评析】直接应用公式求和时,要注意公式的应用范围,如当等比数列公比为参数(字母)时,应对其公比是否为1进行讨论.常用的数列求和公式有: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11()(1)22 n n n a a n n S na d +-==+.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111(1)(1)(1)11n n n na q S a q a a q q q q =??=--?=≠?--? . 自然数方幂和公式:1123(1)2 n n n +++???+=+ 22221123(1)(21)6 n n n n +++???+=++ 333321123[(1)]2 n n n +++???+=+ 【变式演练1】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a 1+a 2=4,a 7+a 8=28,则该数列前10项和S 10等于( ) A.64 B.100 C.110 D.12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 1+a 2=4,a 7+a 8=28,解方程组可得11,2a d == 101109101002 S a d ?∴=+ = 考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求和 方法二 分组法 解题模板:第一步 定通项公式:即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第二步 巧拆分:即根据通项公式特征,将其分解为几个可以直接求和的数列; 第三步 分别求和:即分别求出各个数列的和; 第四步 组合:即把拆分后每个数列的求和进行组合,可求得原数列的和. 例2. 已知数列{a n }是3+2-1,6+22-1,9+23-1,12+24-1,…,写出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并求其前n 项 S n .

专题--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 1(2)(11-+=+=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1)1()1(111 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3、 )1(211+==∑=n n k S n k n 4、)12)(1(6112++==∑=n n n k S n k n 5.2 1 3)]1(21[+==∑=n n k S n k n [例1] 已知3 log 1log 23-= x ,求???++???+++n x x x x 32的前n 项和. 解:由2 1 2log log 3log 1log 3323=?-=?-= x x x 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n n x x x x S +???+++=32 (利用常用公式) =x x x n --1)1(= 2 11) 211(21--n =1-n 21 [例2] 设S n =1+2+3+…+n ,n ∈N *,求1 )32()(++= n n S n S n f 的最大值. 解: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 )1(21+=n n S n , )2)(1(2 1 ++=n n S n (利用常用公式) ∴ 1)32()(++= n n S n S n f =64 342++n n n = n n 64341+ += 50 )8(12+- n n 50 1≤ ∴ 当 8 8- n ,即n =8时,501)(max =n f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 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例3] 求和:1 32)12(7531--+???++++=n n x n x x x S ………………………① 解:由题可知,{1 )12(--n x n }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 -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1 -n x }的通项之积 设n n x n x x x x xS )12(7531432-+???++++=………………………. ② (设制错位)

数列求和7种方法(方法全_例子多)

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总论:数列求和7种方法: 利用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错位相减法求和 反序相加法求和 分组相加法求和 裂项消去法求和 分段求和法(合并法求和) 利用数列通项法求和 二、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是逆序相加法,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是错位相减法, 三、逆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是数列求和的二个基本方法。 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 1(2)(11-+=+=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1)1()1(111 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3、 )1(211+==∑=n n k S n k n 4、)12)(1(611 2 ++==∑=n n n k S n k n 5、 21 3)]1(21[+== ∑=n n k S n k n [例1] 已知3 log 1log 23-= x ,求???++???+++n x x x x 32的前n 项和. 解:由2 1 2log log 3log 1log 3323=?-=?-= x x x 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n n x x x x S +???+++=32 (利用常用公式)

=x x x n --1)1(= 2 11) 211(21--n =1-n 21 [例2] 设S n =1+2+3+…+n ,n ∈N *,求1 )32()(++= n n S n S n f 的最大值. 解: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 )1(21+=n n S n , )2)(1(2 1 ++=n n S n (利用常用公式) ∴ 1)32()(++= n n S n S n f =64 342++n n n = n n 64341+ += 50 )8(12+- n n 50 1≤ ∴ 当 8 8- n ,即n =8时,501)(max =n f 题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 n=2n -1,则= 题2.若12+22+…+(n -1)2=an 3+bn 2 +cn ,则a = ,b = ,c = . 解: 原式= 答案: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 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例3] 求和:1 32)12(7531--+???++++=n n x n x x x S ………………………① 解:由题可知,{1 )12(--n x n }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 -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1 -n x }的通项之积 设n n x n x x x x xS )12(7531432-+???++++=………………………. ② (设制错位) ①-②得 n n n x n x x x x x S x )12(222221)1(1432--+???+++++=-- (错位相减) 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n n n x n x x x S x )12(1121)1(1 ----? +=-- ∴ 2 1) 1() 1()12()12(x x x n x n S n n n -+++--=+ [例4] 求数列 ??????,2 2,,26,24,2232n n 前n 项的和.

2019届高考数学专题12数列求和

培优点十二 数列求和 1.错位相减法 例1: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n S ,{}n b 是等比数列,且112a b ==,4427a b +=, 4410S b -=. (1)求数列{}n a 与{}n b 的通项公式; (2)记1121n n n n T a b a b a b -=++ +,n *∈N ,求证:12210n n n T a b +=-+. 【答案】(1)31n a n =-,2n n b =;(2)见解析. 【解析】(1)设{}n a 的公差为d ,{}n b 的公比为q , 则3441127327a b a d b q +=?++=,34411104610S b a d b q -=?+-=, 即33 2322786210d q d q ?++=??+-=??,解得:32d q =??=?, 31n a n ∴=-,2n n b =. (2)()()2 31234222n n T n n =-?+-?+ +?,① ()()23+1231234222n n T n n =-?+-?+ +?,② -②①得 ()10223112n n =?---, ∴所证恒等式左边()102231n n =?--,右边()210231102n n n a b n =-+=--+?, 即左边=右边,所以不等式得证. 2.裂项相消法 例2:设数列{}n a ,其前n 项和23n S n =-,{}n b 为单调递增的等比数列,123512b b b =,1133a b a b +=+ . (1)求数列{}n a ,{}n b 的通项公式; (2)若()()21n n n n b c b b = --,求数列{} n c 的前n 项和n T .

三种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高考文科数学分类专题突破训练

考查角度2三种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 分组转化法求和 已知等差数列{a n}满足a2=2,a1+a4=5. {a 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 n}满足b1=3,b2=6,{b n-a n}为等比数列,求数列{b n}的前n T n. 利用已知条件求出等差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因为{b n n,所以数列{b n}的前n项和T n可以看成数列{b n-a n} {a n}的前n项和的总和. 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 {a n}满足a2=2,a1+a4=5, ∴解得a1=d=1, ∴a n=1+(n-1)×1=n. (2)设等比数列{b n-a n}的公比为q,∵b1=3,b2=6, ∴b1-a1=3-1=2,b2-a2=6-2=4, ∴q=2. ∴b n-a n=2×2n-1=2n, ∴b n=n+2n, ∴数列{b n}的前n项和 T n=(1+2+3+…+n)+(2+22+…+2n)=+- -=+2n+1-2. 从求和数列的通项入手,将其转化为等差数列与等比 ,再利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进行分组求和. 错位相减法求和 已知{a n}的前n项和S n=4n-n2+4. {a 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T n. 由{a n}的前n项和求出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利用错 (当n=1时要单独考虑). 当n≥2时,a n=S n-S n-1=4n-n2-[4(n-1)-(n-1)2]=5-2n; 1时,a1=S1=7. ∴a n= - (2)令b n=-,

当n=1时,T1=b1=-=0; 当n≥2时,b n=-= - , ∴T n=0++++…+ -+ - , T n=+++…+ - +, 两式相减得T n=1+++…+ --= - - -=2-, ∴T n=4- - (n≥2 . 当n=1时,满足上式. 综上所述,T n=4- - . 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应注意: ,特别是等比数列的公比为负数的情形; (2)在写出“S n”与“qS n”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S n-qS n”的表达式; (3)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若等比数列的公比未知,应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求解. 分类透析三a n=型的裂项相消法求和 已知数列{a n}为单调递增数列,S n为其前n项和,2S n=+n. (1)求{a n}的通项公式. (2)若b n=,T n为数列{b n}的前n项和,证明:T n<. 由递推公式2S n=+n求出{a n}的通项公式;(2)先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再进行适当放缩证明. 当n=1时,2S1=2a1=+1,即(a1-1)2=0,解得a1=1. 又{a n}为单调递增数列,所以a n≥1. 由2S n=+n得2S n+1=+n+1, 所以2S n+1-2S n=-+1, 整理得2a n+1=-+1,所以=(a n+1-1)2. 所以a n=a n+1-1,即a n+1-a n=1, 所以{a n}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a n=n.

高中数列专题常见求和方法总结

专题:数列及其数列求和 ?重点、考点精读与点拨 一、基本知识 1.定义: (1) .数列:按一定次序排序的一列数 (2) 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 (3) 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 个常数,则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 2. 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 }{n a 为等差数列: d n a a n )1(1-+= 2 )(2)1(11n n a a n d n n na S +=-+ = }{n b 为等比数列: )1(1 1≠=-q q b b n n q q a a q q a S n n n --=--=11)1(11(q )1≠ 3. 常用性质 }{n a 为等差数列,则有 (1) 从第二项起,每项是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2 1 1-++=n n n a a a (n>1) (2) ),()(*N n m d m n a a m n ∈-+= (3) 若m+n = p+q , 则:q p n m a a a a +=+,特殊的:若m+n=2r ,则有:r n m a a a 2=+ (4) 若,,m a n a n m ==则有:0=+n m a (5) 若)(,,n m S m S n S n m n m +-===+则有: (6) }{n a 为等差数列q p q pn a n ,(+=?为常数)?),(2 R q p qn pn S n ∈+=

(7) m m m m m S S S S S 232,,--┅┅仍成等差数列 (8)}{},{n n b a 为等差数列,则}{n n qb pa +为等差数列(p ,q 为常数) (9)若项数为偶数2n ,nd =-奇偶S S , 1+n n a a S S = 偶 奇 若项数奇数2n -1,n a S S =偶奇-, 1 -n n S S =偶 奇 (10)?? ?=≥-=-11 1)2 (S a n S S a n n n }{n a 为等比数列,则有 (1) 只有同号的两数才存在等比中项 (2) ),(*N n m q a a m n m n ∈=- (3) 若m+n = p+q , 则:q p n m a a a a ?=?,特殊的:若m+n=2r ,则有:2 r n m a a a =? (4) }{},{n n b a 为等比数列,则}{n n b a ?,}{ n n b a ,{n ca }为等比数列(0≠ c ) (5) 等比数列中连续n 项之积构成的新数列仍是等比数列,当1≠q 时,连续项之和仍为 等比数列 (6) )1,0() 0,0(≠≠-=≠≠=q q k kq S q c cq a n n n n 二、在数列中常见问题: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1d a dn a n -+=(定义域为正整数集),一次项的系数为公差;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 n d a n d s n )2 (212-+= 二次项系数为公差的一半,常数项为0. 证明某数列是等差(比)数列,通常利用等差(比)数列的定义加以证明,即证:常数)常数,( ==-++n n n n a a a a 1 1 2、等差数列当首项a 1>0且公差d<0时(递减数列),前n 项和存在最大值。利用???<≥+001 n n a a 确 定n 值,即可求得s n 的最大值(也可以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或图象解)。 等差数列当首项a 1<0且公差d>0时(递增数列),前n 项和存在最小值。

高考数学 数列求和 专题

高考数学 数列求和 专题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n =-2n +1,则数列{S n n }的前11项和为 ( ) A .-45 B .-50 C .-55 D .-66 解析:S n =n [-1+(-2n +1)]2=-n 2,即S n n =-n ,则数列{S n n }的前11项和为-1-2-3 -4-…-11=-66. 答案:D 2.若S n =1-2+3-4+…+(-1)n - 1n ,则S 17+S 33+S 50等于 ( ) A .1 B .-1 C .0 D .2 解析:S 2n =-n ,S 2n +1=S 2n +a 2n +1=-n +2n +1=n +1, ∴S 17+S 33+S 50=9+17-25=1. 答案:A 3.数列1,1+2,1+2+4,…,1+2+22+…+2n - 1,…的前n 项和S n >1020,那么n 的最小值是 ( ) A .7 B .8 C .9 D .10 解析:a n =1+2+22+…+2n -1=2n -1, ∴S n =(21+22+…+2n )-n = 2(2n -1) 2-1 -n =2n +1-2-n . S n >1020 即2n +1-2-n >1020. ∵210=1024,1024-2-9=1013<1020. 故n min =10. 答案:D 4.已知数列{2 (n +1)2-1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lim n →∞S n 等于 ( ) A .0 B .1 C.3 2 D .2 解析:∵2(n +1)2-1=2n (n +2)=1n -1 n +2 ∴S n =(11-13)+(12-14)+(13-15)+…+(1n -2-1n )+(1n -1-1n +1)+(1n -1 n +2) =1+12-1n +1-1 n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