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第一学期药物化学教学说课

2017-2018第一学期药物化学教学说课
2017-2018第一学期药物化学教学说课

肇庆市广宁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班别16秋药剂班课程药物化学基础第1章第1节课题绪论

课堂类型综合授课周次授课教师梁迪智

教学目的1.掌握药物的质量标准。

2.熟悉药物化学基础的性质和任务。

3.了解药物的通用名、化学名和商品名。

教学重点1.药物的质量标准

2.药物化学基础的性质和任务

教学难点1.药物的质量:评定原则、来源等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举例、自学等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

1.组织教学2分钟

2.引入新课:有趣的计算:态度决定一切

2.1.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5分钟

3.讲授新课

3.1.药物化学基础的性质和任务13分钟

3.1.1.药物化学基础的性质

3.1.2.药物化学基础的任务

3.2.学习方法16分钟

3.3.化学药物的质量和名称20分钟

3.3.1.药物质量的评定原则

3.3.2.杂质和杂质来源

3.3.3.药品的质量标准

3.3.4.中国药典

?历年药典

?药典主要内容

3.4.药物的名称——通用名、化学名、商品名16分钟

3.4.4.举例:2000年苯丙醇胺(PPA)事件

4.课堂小结:10分钟

4.1.药物化学基础的性质和任务

4.2.药品质量的优劣、纯度

4.3.现行的国家药品标准

4.4.药物的名称

教学后记:

肇庆市广宁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班别16秋药剂班课程药物化学基础第2章第1节课题药物的变质反应与药物代谢

课堂类型综合授课周次授课教师梁迪智

教学目的1.掌握药物的水解、自动氧化等变质反应。

2.熟悉药物水解和自动氧化的因素。

教学重点1.药物的水解反应

2.药物的自动氧化反应

3.影响药物变质的因素

教学难点1.药物的水解、自动氧化

2.影响药物变化的内在因素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讨论、举例、自学等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

1.组织教学2分钟

2.复习旧课:5分钟

2.1.药物化学基础的性质和任务

2.1.药物的质量及其标准

3.讲授新课

3.1.概述3分钟

3.1.1.药物变质的概念

3.1.2.药物进入机体内的作用、反应

3.2.药物的变质反应16分钟

3.2.1.药物的水解反应

3.2.1.1.易水解药物的结构类型、水解过程

3.2.1.2.影响药物水解的因素

3.2.1.2.1.药物的化学结构对水解的影响16分钟

3.2.1.2.2.外界因素对药物水解的影响5分钟

3.2.2.药物的氧化反应16分钟

3.2.2.1.易氧化基团及药物

3.2.2.2.影响药物自动氧化的因素16分钟

3.2.2.2.1.药物的化学结构对自动氧化的影响

3.2.2.2.2.外界因素对药物水解的影响5分钟

4.课堂小结:

4.1.药物变质反应的水解、氧化反应

4.2.影响其变质的因素

教学后记:

肇庆市广宁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班别16秋药剂班课程药物化学基础第2章第1、2节课题药物的变质反应与药物代谢课堂类型综合授课周次授课教师梁迪智

教学目的1.了解药物结构与药物的稳定性的关系。

2.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代谢反应。

教学重点1.药物的体内代谢

教学难点1.药物的体内代谢反应

2.药物的结合反应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讨论、举例、自学等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

1.组织教学2分钟

2.复习旧课:5分钟

2.1.药物变质反应的水解、氧化反应

2.2.影响其变质的因素

3.讲授新课

3.1.药物的其他变质反应8分钟

3.2.二氧化碳对药物质量的影响16分钟

3.2.1.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水,形成碳酸,进而电离出氢离子、碳酸氢根和碳酸根:3.2.1.1.H+的影响

2-的影响

3.2.1.2.CO

3

3.3.药物的体内代谢5分钟

3.3.1.药物在体内代谢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3.3.1.1.氧化反应:芳环、脂烃、氧化去烷基、胺基、烯烃、醇和醛的氧化机理及其反应结果3.3.1.2.还原反应:羰基还原、卤代化合物还原5分钟

3.3.1.3.水解反应:酶的参与5分钟

3.3.1.4.结合反应:葡萄糖醛酸、谷胱甘肽、硫酸基等形成水溶性好的结合物随肾脏等排出体外。10分钟

3.4.药物代谢反应对药物活性的影响16分钟

3.4.1.由活性药物代谢为无活性代谢物:机体灭活的主要方式

3.4.2.由无活性药物代谢活性药物:前药原理

3.4.3.由活性药物代谢为仍有活性代谢物:泰保松

3.4.4.由无毒或毒性小的药物代谢为毒性的代谢物:有害的代谢

3.4.5.转化后药物的药理作用发生改变:药理作用发生改变

4.课堂小结:10分钟

4.1.药物的体内代谢分I相反应和II相反应

4.2.代谢反应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教学后记:

肇庆市广宁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班别16秋药剂班课程药物化学基础第3章第1、2节课题麻醉药

课堂类型综合授课周次授课教师梁迪智

教学目的1.熟悉全身麻醉药麻醉乙醚、氟烷、盐酸氯胺酮结构特点、理化性质

2.掌握局部麻醉药盐酸普鲁卡因的结构、化学名称、理化性质,能通

过普鲁卡因的结构分析其理化性质

教学重点1.盐酸普鲁卡因的结构特点及理化性质

教学难点1.盐酸普鲁卡因的结构特点

2.盐酸普鲁卡因的理化性质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举例、自学等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

1.组织教学2分钟

2.复习旧课:5分钟

2.1.药物变质反应

2.2.药物的体内代谢反应

3.3.代谢反应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3.讲授新课

3.1.引入问题思考3分钟

?小时候去医院拔牙,为了减少疼痛,医生怎么处理?在做大型手术前先要对病人进行

?目的是什么

3.2.麻醉药的概念2分钟

作用于神经系统,选择性抑制神经传导的一类药物。3.3.麻醉药的作用:引入历史8分钟

?无麻醉术前的外科手术

?一张1844年的海报

?医生的回忆

?Morton的墓志铭

3.4.麻醉药的分类:全身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5分钟?引入案例:2003年广州北京路传单案例3.4.1.全身麻醉药5分钟

3.4.1.1.麻醉乙醚AnestheticEther 3.4.1.2.氟烷Halothane5分钟

3.4.2.静脉麻醉药5分钟

3.4.2.1.盐酸氯胺酮KetamineHydrochloride 3.4.2.1.1.性状

3.4.2.1.2.具有旋光性,临床用消旋体。3.4.2.1.3.性质:较稳定,密闭保存即可。

3.5.局部麻醉药5分钟

3.5.1.局部麻醉药分类:芳酸酯类、酰胺类、其他类

3.5.1.1.芳酸酯类局部麻醉药5分钟

?由来:由可卡因结构改造而来

3.5.1.1.1.盐酸普鲁卡因ProcaineHydrochloride5分钟

3.5.1.1.1.1.化学名:4-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又名盐酸奴佛卡因3.5.1.1.1.2.结构特点:构成酯的两部分

3.5.1.1.1.3.性状

?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乙醇中略溶,微溶于氯仿。3.5.1.1.1.4.理化性质:芳香第一胺基16分钟

3.5.1.1.1.5.鉴别反应:含叔胺,显生物碱性质

3.5.1.1.1.6.临床应用:局部麻醉药,不作为表面麻醉。贮存条件要严格控制。5分钟4.课堂小结:5分钟

4.1.麻醉药的分类

4.2.全身麻醉药麻醉乙醚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

4.3.局部麻醉药盐酸普鲁卡因的结构、化学名称、理化性质

教学后记:

肇庆市广宁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班别16秋药剂班课程药物化学基础第3章第2节课题麻醉药

课堂类型综合授课周次授课教师梁迪智

教学目的1.掌握局部麻醉药盐酸利多卡因的结构、化学名称、理化性质。

2.了解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教学重点1.盐酸利多卡因的结构特点及理化性质

教学难点1.盐酸利多卡因的结构特点

2.盐酸利多卡因的理化性质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举例、自学等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

1.组织教学2分钟

2.复习旧课:5分钟

2.1.麻醉药的分类

2.1.局部麻醉药盐酸普鲁卡因的结构、理化性质

3.讲授新课

3.1.酰胺类局部麻醉药5分钟

3.1.1.芳酸酯类与酰胺类的联系:酰胺键替代酯键,并将胺基和羰基的位置互换,氮原子连接在芳环上,羰基为侧链的一部分

3.1.2.盐酸利多因LidocaineHydrochloride3分钟

3.1.2.1.化学名:N-(2,6二甲基苯基)-2-(二乙氨基)乙酰胺盐酸盐一水合物,又名盐酸赛洛卡因

3.1.2.2.性状5分钟

3.1.2.3.结构特点:化学结构中含有酰胺基

3.1.2.4.理化性质16分钟

3.1.2.4.临床应用5分钟

3.2.其他类局部麻醉药5分钟

3.2.1.氨基醚及氨基酮类:

3.2.1.1.盐酸达克罗宁

3.2.1.2.二甲异喹5分钟

3.3.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5分钟

3.3.1.亲酯部分:芳杂环、给电子基取代5分钟

3.3.2.中间部:由不可破坏两性离子的形成;酯、硫酯、酰胺、酮;其中碳链的数目n=2~3是为适合5分钟

3.3.3.亲水部分:叔胺、含N杂环5分钟

4.课堂小结:5分钟

4.1.局部麻醉药盐酸利多卡因的结构、化学名称、理化性质】

4.2.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教学后记:

肇庆市广宁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班别16秋药剂班课程药物化学基础第4章第1节课题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及抗精神失常药

课堂类型综合授课周次授课教师梁迪智

教学目的1.掌握巴比妥类药物的通性和构效关系。

2.掌握苯巴比妥的结构、名称、理化性质及应用。

3.熟悉地西泮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重点1.巴比妥类药物的通性和构效关系。

2.苯巴比妥的结构、名称、理化性质及应用。

3.地西泮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1.巴比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2.苯巴比妥的结构、理化性质。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举例、自学等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

1.组织教学2分钟

2.复习旧课5分钟

2.1.麻醉药的分类

2.2.局部麻醉药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的结构、化学名称、理化性质

3.讲授新课

3.1.中枢神经系统的简介3分钟

3.2.中枢神经系统药的分类(按治疗的疾病或药物的作用)

3.3.镇静催眠药16分钟

3.3.1.镇静药的概念

3.3.2.催眠药的概念

3.3.3.引入案例:全球睡眠障碍案例

3.3.4.催眠镇静与剂量的关系

3.3.5.镇静催眠药按化学结构的分类: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其他类

3.3.6.巴比妥类的发现、结构:环丙二酰脲(巴比妥酸)衍生物

3.3.7.巴比妥类的分类(按作用时间长短)

3.3.8.巴比妥类代表药物: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5分钟

3.3.8.1.化学名:5-乙基-5-苯基-2,4,6-(1H,3H,5H)-嘧啶三酮,又名鲁米那3.3.8.2.性状:白色有光泽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乙醚、氯仿、乙醇、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中溶解,水中极微溶解。熔点℃。

3.3.8.3.理化性质2分钟

3.3.8.4.酸性

3.3.8.5.水解性:酰脲结构易水解

3.3.8.6.鉴别反应8分钟

3.3.8.7.临床应用: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麻醉前给药2分钟

3.4.巴比妥类药物化学性质5分钟

3.5.巴比妥类药物构效关系5分钟

3.6.苯二氮卓类2分钟

3.6.1.苯二氮卓类的结构特点

3.6.2.苯二氮卓类的发现——氯氮卓

3.6.3.苯二氮卓类代表药物——地西泮Diazepam2分钟

3.6.3.1.化学名:1-甲基-5-苯基-7-氯-1,3-二氢-2H-1,4-苯并二氮杂卓-2-酮。又名安定。3.6.3.2.结构特征4分钟

3.6.3.3.理化性质13分钟

3.6.3.3.临床应用:镇静催眠、抗焦虑药,也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取代了巴比妥类药物。2分钟

4.课堂小结:5分钟

4.1.巴比妥类药物的通性和构效关系

4.2.苯巴比妥的结构、名称、理化性质

4.3.地西泮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后记:

肇庆市广宁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班别16秋药剂班课程药物化学基础第4章第1~3节课题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及抗精神失常药课堂类型综合授课周次授课教师梁迪智

教学目的1.掌握苯妥英钠的结构、名称、理化性质及应用。

2.了解其他类型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及抗精神失常药。

3.了解区别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的方法。

教学重点1.苯妥英钠的结构、名称、理化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1.苯妥英钠的结构、理化性质。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举例、自学等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

1.组织教学2分钟

2.复习旧课5分钟

2.1.苯巴比妥的结构、名称、理化性质

2.2.地西泮的性质和应用

3.讲授新课

3.1.其他类镇静催眠药:水合氯醛(自学)

3.2.抗癫痫药4分钟

3.2.1.引入案例:全球癫痫病患者用药情况概述

3.2.2.癫痫病理及分类

3.2.3.引入案例:拉斐尔的作品“耶稣显容”

3.2.4.癫痫病诱因:引入案例(1946年《Nature》杂志、1997年日本动画片《神奇宝贝》、2012年伦敦奥运会。)

3.2.5.抗癫痫药的作用及化学结构分类2分钟

3.3.苯妥英钠PhenytoinSodium2分钟

3.3.1.化学名:5,5-二苯基-2,4-咪唑烷二酮钠盐(大伦丁钠)

3.3.2.性状:白色粉末;无臭、味苦;

3.3.3.理化性质16分钟

3.3.4.吸湿性酸性

3.3.5.水解性:苯妥英钠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分解为苯妥英

3.3.6.鉴别反应:HgCl

试液

2

3.3.7.临床应用5分钟

3.4.抗精神失常药5分钟

3.4.1.抗精神失常药概述与作用特点

3.4.2.抗精神失常药分类及按化学结构分类

3.4.3.引入案例:精神病的治疗历史2分钟

3.4.4.盐酸氯丙嗪ChlorpromazineHydrochloride2分钟

3.4.4.1.化学名:N,N-二甲基-2-氯-10H-丙胺盐酸盐。又名冬眠灵

3.4.4.2.性状:白色或乳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微臭,味极苦;有引湿性,易溶于水、乙醇或氯仿,不溶于乙醚或苯。

3.4.4.3.理化性质2分钟

3.4.4.3.1.还原性16分钟

3.4.4.3.2.鉴别反应10分钟

3.4.4.4.临床应用5分钟

3.5.吩噻嗪类药物构效关系5分钟

3.6.抗焦虑药:临床多用苯二氮卓类药物2分钟

3.7.抗抑郁药及其分类2分钟

4.课堂小结:5分钟

4.1.苯妥英钠的结构、名称、理化性质及应用。

4.2.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的方法。

4.3.抗癫痫药及抗精神失常药的分类。

教学后记:

肇庆市广宁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班别16秋药剂班课程药物化学基础第章第节课题基础化学基本知识辅导、讨论

课堂类型综合授课周次授课教师梁迪智

教学目的1.熟悉有机化学学习内容

2.熟悉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性质

3.熟悉常见有机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芳烃、卤代烃的结构与简单命名

教学重点1.有机化学的性质及学习内容。

2.烷烃、烯烃、炔烃、芳烃、卤代烃的结构与简单命名。

教学难点1.烷烃、烯烃、炔烃、芳烃、卤代烃的结构与简单命名。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举例、自学等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

1.组织教学2分钟

2.讲授新课

2.1.有机化学的简介5分钟

2.2.有机化学的学习内容

2.2.1.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机理、合成方法、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内在联系的一门科学。它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并上升为理论,再运用这些理论去指导实践。

2.3.有机化合物的简介5分钟

2.3.1.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2.3.1.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2.4.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10分钟

2.5.烷烃16分钟

2.5.1.通式:C

n H

2n+2

2.5.2.命名

2.5.2.1.烷基的概念2.5.2.2.普通命名法2.5.2.3.系统命名法2.5.2.3.1.系统命名法注意事项2.6.环烷烃16分钟

2.6.1.概念:是指碳原子连成环状的饱和烃。分子通式为:C

n H 2n

2.6.2.分类:单环烷烃、多环烷烃

2.6.3.命名

2.7.桥环烷及螺环烷的基本介绍

2.8.烯烃10分钟

2.8.1.烯烃:含碳碳双键(C=C)的不饱和烃。

2.8.2.与同C的烷烃比,分子中每引入1个双键就少2个H,分子就增加1个不饱和度,环烷

烃也一样。通式:C

n H 2n

2.8.3.官能团

2.8.4.命名:选择含C=C的最长碳链作主链,按其C数称为某烯。从靠近双键一端编号,使其位次尽可能最小。

2.9.炔烃5分钟

2.9.1.炔烃是含有碳碳叁键的不饱和烃,比同碳数的烯烃还少两个H。

2.9.2.通式:C

n H

2n-2

2.9.3.官能团

C C

2.9.4.命名:当分子中同时具有C=C和CC时,首先选择含有两者在内的最长链为主链,按其碳原子数称某烯炔。编号从靠近双键或叁键一端开始,使表示它们位置数值的总和最小。

2.10.芳烃13分钟

2.10.1.近代有机化学把结构上符合休克尔规则(具有环状共轭体系,π电子数符合4n+2规则);性质上具有芳香性(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碳环具有异常的稳定性)的化合物称为芳香族化合物。芳烃是芳香族化合物的母体。

2.10.2.芳烃分类:单环芳烃、多环芳烃、非苯芳烃

2.10.2.1.单环芳烃:苯衍生物的结构及基础命名

2.10.2.1.1.苯结构式:

2.10.2.1.2.以苯为母体,取代基的名称和在环上的位置写在前面。

2.10.2.1.3.当取代基结构较复杂或为不饱和基团,或为多苯基取代芳烃时,可将苯作为取代基来命名。

2.10.2.2.多环芳烃

2.10.2.2.1.多环芳烃: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苯环的芳烃,包括含两个或多个独立苯环的芳烃。

2.10.2.2.2.常见结构:下图左起:萘、蒽、菲

2.11.卤代烃5分钟

2.11.1.卤代烷:烷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H被X取代的化合物。X与sp3杂化的碳原子相连。一卤代烷常用通式RX表示。

2.11.2.根据所含卤素种类分:氟代烷、氯代烷、溴代烷(常用)、碘代烷

3.课堂小结:5分钟

3.1.有机化学学习内容

3.2.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

教学后记:

肇庆市广宁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班别16秋药剂班课程药物化学基础第章第节课题习题辅导、讨论

课堂类型综合授课周次授课教师梁迪智

教学目的1.掌握药物化学基础《绪论》

2.掌握药物化学基础《药物的变质反应和代谢反应》

3.掌握药物化学基础《麻醉药》

4.掌握药物化学基础《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及抗精神失常药》

教学重点1.影响药物变质的因素

2.麻醉药代表药物的结构、化学名称、理化性质

3.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及抗精神失常药代表药物的结构、化学名称、理化性质。

教学难点1.药物理化性质。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举例、自学等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

1.组织教学2分钟

2.讲解第1~4章课后习题

2.1.1~2章习题用时40分钟

2.2.3~4章习题用时40分钟

3.具体题型举例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现行的国家药品标准是

A.《中国药典》

B.《局颁标准》、

C.《医院药品制剂质量标准》

D.A+B项

E.A+B+C项

本题考察点:药品质量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指标及检测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我国药品质量标准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布的药品标准:简称《局颁标准》。

其中《中国药典》自1953年起颁布第一版,至今已发行九版《中国药典》。现行版为2010

年《中国药典》

8.可以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名称是药品的

A.通用名

B.INN名称

C.化学名

D.商品名

E.又名

本题考察点:药物的名称

药物的名称包括:通用名、化学名和商品名。其中:1.通用名又称为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一个药物只有一个药品通用名,为法定名称;2.化学名是国际上通用的名称,根据化学结构式进行命名;3.商品名:制药企业为保护自己所开发产品的生产权和市场占有权而使用的名称。

上述三种名称中通用名、化学名为国际通用名称,不为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所拥有。

第二章药物的变质反应和代谢反应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3.阿司匹林在水中易水解是由于具有酯的结构和邻位羧基的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空间位阻

D.邻助作用

E.离去酸酸性

本题考察点:影响药物水解的因素

影响药物水解的因素可分为:1.药物的化学结构;2.外界因素。其中影响药物水解的化学结构包括:电子云效应、取代基、邻助效应和空间位阻等。影响药物水解的外界因素包括:水分、酸碱度、温度和金属离子等。

掌握影响药物水解的因素的规律,可以分析药物的理化性质、临床用途,并且可以可以其因素制订相关的工艺以达到药物生产、贮存、运输等目的。

(二)B型题

13.药物易发生氧化反应的结构有

A.芳香伯氨

B.酚

C.酰胺

D.双键

E.胺

本题考察点:易自动氧化的药物结构

易自动氧化的药物结构本身具有还原性,这一类的结构包括:碳碳双键、酚羟基、芳伯氨基、巯基、醛基、肼基、醇羟基、杂环等。与药物水解类似,同样存在影响药物自动氧化的内因和外因。

掌握药物变质的机理,不只可以对药物的生产、使用等过程提供合理性的依据,亦可以对药物提供一系列的鉴别反应。

第三章麻醉药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3.盐酸普鲁卡因会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的化学结构基础是

A.盐酸根

B.叔胺

C.酯键

D.芳伯氨基

E.苯甲酰

本题考察点:盐酸普鲁卡因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是药物化学重要的思想。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性质,什么样的性质即决定了该药物有什么样的临床应用。

盐酸普鲁卡因属于局部麻醉药中的芳酸酯类,其结构特点为:含有芳伯氨基、酯键、叔胺。其中芳伯氨基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酯键是易水解基团。叔胺显生物碱的特征性反应。

药物的理化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活性、制剂、贮存等。而理化性质由结构所决定,这就是药物化学所要学习的内容。

8.局部麻醉药化学结构中间连接链的碳链最合适的长度为

A.1~2个碳原子

B.2~3个碳原子

C.3~4个碳原子

D.4~5个碳原子

E.2~4个碳原子

本题考查点:局麻药的构效关系

构效关系指的是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其生理活性之间的关系,是药物化学基础的研究内容之一。分析药物的构效关系,能够寻找一批具有相同或类似药理作用的药物,对于筛选更符合人体机理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章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及抗精神失常药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4.苯巴比妥能与亚硝酸钠—硫酸反应生成橙黄色产物,并随即转变为橙红色,这是因为分子中有A.乙基

B.苯环

C.酰亚胺基

D.羰基

E.酰胺键

本题考查点:区别巴比妥药物是否含苯环。

苯巴比妥分子中含有芳环,可与亚硝酸钠—硫酸反应生成橙黄色产物,并随即转变为橙红色。而不含芳环的巴比妥类药物则没有此反应。

13.属于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的是

A.氯丙嗪

B.奋乃静

C.氯普噻吨

D.氟哌啶醇

E.氯氮平

本题考查点:药物的分类。

药物化学研究化学药物,如何将药物分类,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按化学结构分类、按作用的部位分类、按来源分类、按作用的效果分类等。

其中以按化学结构分类最为常见,此分类方法可以将一大类有相同或类似结构的化学药物归纳在一起,对于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肇庆市广宁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班别16秋药剂班课程药物化学基础第5章第1节课题解热镇痛和非甾体抗炎药

课堂类型综合授课周次授课教师梁迪智

教学目的1.掌握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和性质。

2.熟悉贝诺酯的制备原理、结构和性质

3.熟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过程。

教学重点1.阿司匹林的结构和性质。

2.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难点1.阿司匹林的结构和性质。

2.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举例、自学等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

1.组织教学2分钟

2.讲授新课

2.1.引入问题1分钟

2.2.引入案例:全球解热镇痛药产销现状2分钟

2.3.解热镇痛药的概念2分钟

2.4.锐痛和钝痛的对比3分钟

2.5.解热镇痛药的分类,按化学结构分为三类2分钟

2.6.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4分钟

2.6.1.解热的作用机制:作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发热的体温降至正常体温,但对正常体温无效。

2.6.2.镇痛的作用机制:抑制外周PG的生物合成。

2.7.解热镇痛药和吗啡类镇痛药的对比:作用机制、适应症、副作用2分钟

?注意:解热镇痛药不能代替吗啡类镇痛药使用

2.8.水杨酸类:5分钟

2.8.1.水杨酸类的发展:约公元前16世纪,柳树/水杨树皮的应用

阿司匹林用于临床(1899年德国拜耳药厂生产)

2.8.2.阿司匹林(Aspiri)名字的由来

2.8.3.引入案例:全球对阿司匹林的重视程度、百年庆典(1999年)

2.8.4.代表药物:阿司匹林(Aspiri)2分钟

2.8.4.1.化学名:2-(乙酰氧基)苯甲酸。又名乙酰水杨酸。

2.8.4.2.结构特征:酯键、潜在酚羟基、羧基。

2.8.4.3.阿司匹林的合成5分钟

2.8.4.3.1.实验室合成阿司匹林:水杨酸为原料,用硫酸为催化剂,醋酸为溶剂,醋酐为酰化剂。注意温度不能升得太高太快。

2.8.4.3.2.工业合成阿司匹林

2.8.4.4.性状: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味微酸。在乙醇中易溶,在氯仿或乙醚中溶解,在水中或无水乙醚中微溶。2分钟

2.8.4.5.弱酸性和水解性4分钟

2.8.4.6.水解产物的反应(酚羟基的还原性:被氧化成有色的醌型化合物)。因此阿司匹林片要干法制粒,以防水解。5分钟

2.8.4.7.鉴别反应5分钟

2.8.4.8.临床应用:广泛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神经痛、关节痛、急性和慢性风湿痛及类风湿痛等。预防血栓的形成。2分钟

2.9.苯胺类:5分钟

2.9.1.苯胺类的发展:1886年退热冰1887年复方制剂APC

1893年上市的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

2.9.2.代表药物: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2分钟

2.9.2.1.结构特征:酰胺键、潜在芳伯氨基、酚羟基。

2.9.2.2.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备:硝基苯酚钠为原料,用铁粉在盐酸酸性条件下还原,醋酐为酰化剂。5分钟

2.9.2.3.性状: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热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溶解,在水中略溶。2分钟

2.9.2.4.稳定性:水溶液中的稳定性与溶液的pH值有关2分钟

2.9.2.5.水解性:在酸性介质中水解生成对氨基苯酚(有毒)5分钟

2.9.2.6.鉴别反应8分钟

2.9.2.6.1.结构具有酚羟基,水溶液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蓝紫色。

2.9.2.6.2.对乙酰氨基酚具有酰胺键,其稀盐酸溶液与亚硝酸钠反应后,与碱性的β-萘酚反应,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

2.9.2.7.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临床用于发热、头痛、风湿痛、神经痛及痛经等。2分钟

2.10.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的对比:镇痛效果、抗炎作用、临床应用(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儿童)3分钟

2.11.贝诺酯2分钟

2.12.吡唑酮类代表药物:安乃近2分钟

2.13.“世界疼痛日”和“中国镇痛周”2分钟

3.课堂小结:3分钟

3.1.阿司匹林的结构和性质。

3.2.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后记:

肇庆市广宁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班别16秋药剂班课程药物化学基础第5章第1节课题解热镇痛和非甾体抗炎药

课堂类型综合授课周次授课教师梁迪智

教学目的1.掌握吲哚美辛、布洛芬的结构和性质

2.熟悉非甾体抗炎药的结构类型及相应的代表药物。

3.了解抗痛风药的病因,熟悉抗痛风药的作用途径和分类。

教学重点1.吲哚美辛的结构和性质

2.布洛芬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难点1.吲哚美辛的结构和性质

2.布洛芬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举例、自学等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

1.组织教学2分钟

2.复习旧课5分钟

2.1.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药物的结构和性质、合成过程

3.讲授新课

3.1.引入知识点1分钟

全球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概况

3.2.炎症的概念1分钟

3.3.抗炎药的作用:抗炎药用于治疗组织受到损伤后所发生的反应——炎症的药物。1分钟3.4.抗炎药的分类:甾体与非甾体抗炎药1分钟

3.5.甾体的结构2分钟

3.6.非甾体抗炎药的简介2分钟

3.7.非甾体抗炎药按化学结构分类5分钟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随笔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随笔 担任初中化学教学已经十多年了,已熟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了解学生们对于实验的喜爱程度。因此,课堂上,能做的演示实验,我都一一完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尽量补充实验辅助教学。就此谈谈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的几点随笔体验,希望与老师们同学共勉。 一、巧妙设计实验,引入学习目标 学习动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强烈的学习动机是由学生高层次的学习需要和成就感激发的。在教学目标的引入上,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内涵,巧妙设计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有助于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生疑质疑。问题设计要在“巧”上下功夫,要有中心,有重点,有启发性、挑战性和研究性。如在学习化学反应时,针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我设计的探究性学习问题是:面粉可以爆炸吗?面粉的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面粉可以燃烧吗?等等。在初中学生的常识中,面粉是不会燃烧和爆炸的,这种“违反常识”的问题,可以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二、教师勇于探索,为学生树立榜样 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学生的思想上留下印象,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产生影响。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上勇于探索,多思、多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体现出这样的行为素质,这样你的思想你的要求才能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一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人【探究】,故意提出问题:微热过氧化氢溶液看看是否有气泡冒出,该试管中放出的气体是不是氧气?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学生说,把气体收集在集气瓶里,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我说为什么?答:如果是氧气的话,气体会多一些,容易看清现象。大家说得不错,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收集该气体较好呢?这一下教室里又炸开了锅,争吵不休。我叫两个代表讲明观点,甲方说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操作简单、省时;乙方说因加热时可能产生大量的水蒸气,用排水法可以使水蒸气冷却变成水,收集到的气体校纯净。双方的辩论使我感触颇深,只要教师给学生机会,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随处闪光,有时他们的见解会令我们吃惊,禁不住为其喝彩。最后,我阐明自己的观点,支持乙方,因为他们的观点更科学,更严谨。在学生的配合下我们用大试管代替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了气体,经检验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剧烈复燃(学生操作),教室里发出“哇”的惊叹声,此时披开被加热的试管口的单孔塞,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亦复燃。此时,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该实验通过如此探究及改进具有如下的积极意义:①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过氧化氢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能放出氧气;②可直观地观察到气泡在水槽中冒出的速度很慢,对介绍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催化作用有很好的帮助;③让学生体会到对待实验要科学、严谨、勇于探索,得出结论一定要有科学的推理和充分的证据。 三、从生活中走入化学,再由化学走向社会和生活 学习燃烧与燃料时,我从学生司空见惯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入手,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站在化学科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就是一种化学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就是生活,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从生活走进化学”,让学生知道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控制燃烧的进行,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维持燃烧的条件;优化燃烧的条件,就能促进燃烧的进行,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知道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通过学习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的性质-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是继学习了空气、氧气、碳单质的知识之后的又一种物质,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如何学习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燃料”、“酸碱盐”等知识作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理解温室效应的利与弊,树立“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性质,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我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1)知识状况: 对如何学习物质的性质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力状况: 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 思维活跃、探究欲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引入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演示法、科学探究法; 学法:分组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药物化学教学大纲(药学)

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理论课程 教学大纲二〇一二年十月

《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药物化学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制备原理、理化性质、药物作用的化学机制、体内代谢、构效关系及寻找新药的学科,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熟悉化学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临床应用,为有效、合理地使用现有化学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为从事新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本门课程的任务包括药物类别、典型药物结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用途及新药设计与开发等。通过理论与实验教学,为正确指导使用、生产、贮藏药物,改造及修饰药物,新药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在正确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药物理化性质、构效关系的能力。 本课程还安排了与理论学习相配合的实验,使学生在提高动手能力,制备常见化学药物的同时,培养了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并不断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1.熟悉常用药物的结构,中英文通用名及化学名。2.掌握典型药物的理化性质,特别是影响药效、毒性、质量控制及分析和剂型选择有关的理化性质。3.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体内代谢、毒副反应及临床应用,熟悉药物的结构特征与药效之间的关系。4.熟悉化学药物的制备及结构修饰的原理和方法,杂质与制备关系及如何控制杂质,保证药物质量的方法。5.熟悉各类药物发展及结构类型,了解其最新进展。6.了解新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近代新药发展方向。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五”规划教材《药物化学》第七版(尤启东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1,ISBN:9787117144346)。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药物化学教学总学时为81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54学时,实验学时为27学时。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四、教学活动:

五、板书设计: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药物化学课程介绍

药物化学课程介绍 药物化学课是高等院校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主干课之一。 药物化学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制备原理、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化学、构效关系、生活活性以及发展新药的学科。 在本科学习阶段,药物化学课的教学任务是: 1、常用药物通用名、化学命名、化学结构、合成方法、理化性质和用途、主要药物类型的构效关系。 2、为药物的贮存、制剂、质量控制和管理提供化学基础。 3、重要药物在体内代谢的化学变化与生物活性的关系,为合理使用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4、各类药物的发展、结构类型和最新进展。 5、新药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特点和学习方式: 本课程分理论学习与实验学习部分。根据学校的教学改革、实验部分教学由药学院药化实验室承担,主要学习药物合成的基本实验技能,详见相关的教学大纲。 理论部分教学采用电子投影片上课,并全部作成网络教材(二年更新一次),放在网上供学习使用。每节课选该类药物中典型的药物重点讲授。重点药物中,以药物的化学结构为中心、讲清其结构、发现、合成、理化性质、体内代谢、作用特点、不良反应及同类药物的评价,讲解力求语言生动、深入浅出、突出相应的规律性,使学生易学易记。讲解还联系药物史和现代临床实践,内容丰富且重点突出,信息量大,节奏适中。投影片清晰精美,辅以适当动画,生动突出。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药物化学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制备原理、体内代谢、构效关系、药物作用的化学机理以及寻找新药的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上述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为有效、合理使用现有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为从事新药研究奠定基础。 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代表药物的药物名称包括英文名、结构式、熟悉化学名称。每一种药物都有它的特定名称,相互间不能混淆。药物的命名按照中国新药审批办法的规定包括通用名(汉语拼音)、化学名称(中文及英文)、商品名。 通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是中国药品命名的依据。它是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INN)为依据,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 化学名:英文化学名是国际通用的名称,只有用化学命名法命名药物才是最准确的命名,不可能有任何的误解与混杂。英文化学命名的原则现在多以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tracts Service,CAS)。 2.掌握药物的分类、药物的理化性质及影响药效、毒性、药物质量以及研究最佳剂型和药物分析方法的主要性质。药物的分类主要按照药理作用和化学结构分类,各种分类方法都有其不同的作用。 3.熟悉药物化学制备及结构修饰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制备过程可能带来的特殊杂质,以保证药物质量。了解研究新药的思路、方法、转折点及新药的最新发展。4.综合运用生物学、分子药理学、酶学和受体学说基础知识,熟悉各大类药物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教师组织一堂课,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 二、知识教学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只是根据课程标准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这样可以增添课堂的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好的板书能够帮助教师表达讲课的程序和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够体现出讲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还能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起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作用;好的板书便于学生记笔记,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要精心设计出最合理的板书。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不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闻德中学唐龙 教学过程中,体会人人会有,教的时间越长,感受往往会越多,体会往往也会越 丰富;当然,教学过程中,困惑也是人人会有,不过教的时间越长,困惑往往会越少,这与我们每个老师的辛勤付出和不断进取密切相关,下面我以我们学校初三老师提出 的共性问题,说说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和解决的方法。 一、教学中的困惑1、使用教材过程中的困惑新教材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胆扬弃。我们感觉新教材确实分散了难点、降低了难度,但是有些章节 编排较乱,使得一些内容在根据教材顺序学习时,显得突兀,学生不易接受,有些知识点顺序安排也欠妥。比如,初三化学课本中的第一单元第一节:三、物质构成的奥秘,就把分子原子元素做了一些叙述,导致学生一学到这就觉得云里雾里的,虽然设计了一些图示,但这些抽象的知识,学生仍然觉得无法接受。还有,在使用新教材时,老师反映某些实验效果不理想或不易完成,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在按照教材中提供的实验装臵、药品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实验了数次,效果不好,出现的问题是:两个针筒和中间玻璃管的固定;玻璃管的粗细,玻璃管太粗,不易与针筒连接;铜丝的多少,铜丝过多,玻璃管内不易装入,铜丝过少,氧气消耗不尽等。 另外,如何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如果没有中考这根指挥棒,我们感 觉往往像在穿新鞋走老路,像“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节,悬浊液、乳浊液、 分散微粒的直径、溶解过程的微观解释以及能量变化,新课标中只提出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那么到底应该落实到什 么程度呢? 2、课时紧张的困惑 初三化学老师上了一个学期后,最大的感触就是课时很紧。新学科,学生比较 陌生,内容涉及面广,栏目多,学快了后进生跟不上,学慢了进度跟不上,老师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更何况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教材科学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兽药生产与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标是让学生现代药物化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对常用药物的结构类型、药物合成、理化性质、构效关系及其应用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并了解现代药物化学的发展,为以后在制药实践中合成并合理使用常用药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它是以有机化学和药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药物制剂技术等课程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按教学大纲规定,认真备课,重视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结合观看有关教学VCD、多媒体课件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注意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习,通过理论的学习加深对实践的理解。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药物或代表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合成制备、构效关系;能够熟练、安全地合成药物;熟悉药物发展史和设计思想,研究构效关系和合理设计药物。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学生能根据所学合成原理进行原料药中间体的合成、化学药物的合成、抗生素的合成;能对合成的粗品进行纯化;能鉴别药物中的杂质。 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化学制药、药物制剂、药品检验不同岗位发展的需求。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在兽药企业工作中奠定坚实的专业信念、知识与技能的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能根据所学的合成原理进行原料药中间体的合成操作。 2.能进行化学药物的合成操作。 3.能进行抗生素的合成操作。 4.能对合成的粗品进行纯化。 5.能鉴别药物中杂质。 6.能按照药物的理化性质判断其储存条件。 7.能熟练对常用药物或代表药物进行鉴别操作。 8.能按照药物的性质给出调剂的要求。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发表时间:2015-06-12T14:39:19.9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6期供稿作者:朱钦寒 [导读] 识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低层次,是对学生学习的最低要求。 朱钦寒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六中学341400 初三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学,初三化学学习的好坏关系到学生今后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进一步深造学习。因此,初三的化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从知识、技能等方面给学生打好基础。要达到这个目的,四十五分钟教学是关键。教师四十五分钟利用得好,既能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和负担,又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一定的综合能力。教学中,我常采用“识记小测——复习总结——讲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六个环节进行教学,所有的教学任务在四十五分钟内完成。必要时可适当减少新课讲授内容,为得是保证学生对新课内容的理解和领会。 一、识记小测 识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低层次,是对学生学习的最低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经常注意向学生提出适当的识记任务,要记的内容上新课时让学生逐一划在书上,而且让学生清楚这些知识应识记到何种程度,然后在每堂课开始给出三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把上一课的内容以小测验的形式写在他们的测验本上,测验的内容可以是上一堂课生成的概念、方程式、反应现象、化学式、元素符号等。教师出的小测验题可以分成A、B组,用胶片写好由幻灯打出,以什么类型的题出现都行,要求学生把题号注明直接写出结果,然后由后往前传递,教师收齐后进行复习、总结。 二、复习总结 复习总结是继识记小测后教学的第二环节,对测验中学生没有识记或不太清楚的问题须在这个环节得到解决。学生对测验中遇到的问题答不上来,寻求答案的心情非常迫切。小测完后教师马上进行总结,或让学生翻书找答案,能使学生清晰地记住这部分欠缺的知识。对于问题较多的学生在批改测验本时进行面批,当面纠正,使他们及时得到知识的补充。这样,上堂课的知识及时得到了巩固,同时对于新知识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便于新课的导入。 三、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是一堂课教学中的中心环节,其他环节都是为之服务的。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达到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例如,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这一重要概念时,首先让同学们知道它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就像拿尺子量线的长度一样,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告诉学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此概念:①一定温度;②100克溶剂;③饱和状态;④溶质的质量。提示大家:①②③是缺一不可的条件,④是结论,这四个方面不可分割。如20℃时食盐溶解度是36克,它的含义是指20℃时100克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了36克食盐。随后马上给出教科书173面第二题练习,让学生进行评价总结,从而达到使学生牢固掌握的目的。 又如元素符号这一知识,既是难点,又是重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知识,可以将常用的二十八种元素符号和名称分批介绍给学生。具体做法是从第一章开始到第三章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每节课介绍几种与本节有关联的元素让学生识记等讲到《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这一节时,大部分元素符号已介绍完毕,学生学起来循序渐进,分散了难点,就不感到困难了。 四、课堂练习 对新知识要讲到、讲透,同时也一定要留有时间给学生练习学过的知识。练习可以是一个知识讲完以后马上进行,也可以是讲完一堂课的内容后再进行,还可以穿插进行。总之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师在巡视学生练习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在后进生旁逗留,随时进行辅导,发现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及时在班上纠正,以弥补讲课时的不足。这样,学生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练习,对掌握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 一堂完整的化学课,应做到有头有尾,不能只重视新课的引入而忽视了结尾,恰到好处的小结对所授知识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讲完新课及有关学生练习以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这时教师根据教材小结知识,无疑又是一个很好的复习。不过这个复习要具有概括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能清楚了解这一节的精华及内容。如第二章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学完后,小结时可把二氧化碳、氧气的制法概括一下,又比较了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制法不同之处。 六、布置作业 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做了适当的练习,已基本掌握,这时再布置适量的作业作为家庭练习,可以再次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同时也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做完的作业要及时批改,以便尽快得到信息反馈,做错的同学要尽量进行面批面改或个别辅导,普遍的问题可以集体订正。这样一节课中每个环节安排得当,久而久之,每个四十五分钟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教学的方法很多,一招一式不是永恒的,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平时不断总结,学习并借鉴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药物化学》第七版教案(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第一节镇静催眠药)

教案(理论) 章节名称第三章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精神失常药(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第3课次总课次教学时数2授课教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精神失常药、中枢兴奋药和镇痛药的发展和结构类型。2.掌握代表药物的化学结构、命名、理化性质、体内代谢。 3.熟悉各类药物的结构改造方法、构效关系、和药物作用的靶点。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课件教学 问答法 【参考资料】 《药物化学》主编:尤启东人民卫生出版社 《药物化学》课件 【重点与难点】 重点:异戊巴比妥、地西泮、苯妥英钠、氯丙嗪的命名、理化性质、合成。 难点:巴比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5分钟导入新课3分钟展示目标3分钟课堂讲授140分钟课堂小结7分钟布置作业2分钟 【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节镇静催眠药(Sedative-hypnotics) 镇静催眠药没有共同的结构特征,属结构非特异性药物,即不作用于专一的受体,结构非特异性药物作用的强弱主要与理化性质有关。静催眠药镇按照结构类型主要有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和其他类。 1.巴比妥类以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为例: 巴比妥类药物为取代的丙二酰脲类化合物,其母体结构为嘧啶三酮。分子中的内酰亚胺结构能够互变为烯醇式而呈弱酸性,pKa为7.4,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中。由于苯巴比妥的酸性比碳酸还弱,所以苯巴比妥钠的水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可析出苯巴比妥沉淀。巴比妥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2个亚氨基上的氢被全部取代,则化合物失去中枢抑制作用,其中1个氢被取代仍保留生物活性。 巴比妥类药物属非特异性结构类型药物,其作用的强弱、快慢和作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及体内代谢是否稳定。 巴比妥类药物的酸性对药效很重要,因为药物通常以分子形式吸收而以离子形式作用与受体,因而要求有适当的解离度。在生理pH7.4的条件下,巴比妥类药物在体内的解离程度不同,透过细胞膜和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的药物量也有差异,表现在镇静催眠作用的强弱和作用的快慢也就不同。巴比妥酸在生理条件下99%以上是离子状态,几乎不能透过细胞膜和血脑屏障,进入脑内的药量极微,故无镇静催眠作用。 药物作用时间的长短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稳定性有关,容易代谢则药物作用时间短,反之则长。5位取代基的氧化是巴比妥类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当5为取代基为饱和直链烃或芳烃时,由于不易被氧化代谢,因而作用时间长。而当5位取代基为支链烃或不饱和烃时,氧化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丹林中学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五步导学式”教学模式 为了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我校的《“自主协助式”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结合化学科的学科特点,我校化学科采用《“五步导学式”教学模式》,让每一节化学课都成为高效课堂。一、“五步导学式”教学模式理念 “五步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主”原则进行,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此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二、“五步导学式”教学模式结构 “五步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高效”,所谓的“高效”就是要通过实施“自主协助式学习”,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新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为中心,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让以前学习有困难、不主动的学生(学困生)也有体现价值的地方,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五步导学式”教学模式的结构如下: 引导激发情趣——自主探索学习——展示交流——智慧引领——知识的迁移、拓展、提高。 三、“五步导学式”教学模式的释意 (一)引导激发情趣(2--3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引导激发情趣是该教学模式能否得以实现的前提。化学科本身的特点,就易于让学生感兴趣,因此在引导情趣的情景创设上,只要多思索,会有很多好的方法,例如魔术、图片、故事等等去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例如: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中,打破常规的方法,先表演了几个化学小魔术去引导学生感趣,然后设计了几个引导性的问题如:(1)我想用一把铅笔芯换你妈妈手上的钻戒,为它们的组成是一样的,你愿意吗?(结构不同)(2)医生给病人输氧气为什么不输煤气?(性质不同)等等,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一直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在自我感知中去学习、归纳化学科研究的内容。 当然在高效课堂教学的引导激发情趣步骤中,一定要让引导的方向与学生感兴趣的,或学生的思维方式要相统一,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二)自主探索学习(5—10分钟) 自主探索学习是要教有可依的,不能盲目去“开放”学习,往往是在研究学习、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设计的导学案,每小组学生先自学,在自主探索学习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或上网查询等多种方式,将导学案中的疑点勾画出,每小组通过讨论、分析解决一些个别学生的简单疑问,把困难的问题集中起来,为下步的学习打基础。 (三)展示交流(10—15分钟) 该步骤是本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也是师生、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过程,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归纳之后,再将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点拨,也可以组内成员补充,其他小组成员补充,还可以师生讨论、引导归纳进行精讲,达到释疑的目的。该步骤中能体现很多的优点(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学习,每个学生在组内能体现自己学习的价值,体验成功,以优带差,共同进步;(2)在展示环节中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展示中体现个性特色;(3)在小组内由于合作

1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课堂《化学键》教学设计案例2

1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课堂《化学键》教学设计案例2

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化学键”(必修) 教学设计案例 平阳中学林勇林海量 325400 一、教材和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必修课程“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中的“3.2 化学键”。内容标准是,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建立化学键概念。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本部分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在前一节原子结构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的实质。学习内容较为陌生抽象、理论性强,涉及的化学概念多且容易混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所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能够用具体的实验等宏观辨识入手,引导学生向微观探析过渡,利用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进行微观探析。 二、教学目标

(1)能从实验现象等宏观角度建构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等概念,根据物质在熔融状态导电这个事实,学会从微观角度推导该物质内部存在的微粒及其成键类型。 (2)通过实验数据等证据推理,过渡到模型认知,了解可以用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表示分子结构,会用电子式、结构式等符号表征正确表示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结构,并能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同时新键的形成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以此诊断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水平,发展学生对化学键的认识水平。 (3)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学会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及课时安排 教学重点: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电子式、结构式。

药物化学课学什么

药物化学课学什么 1、了解各类药物的发展历史,从中领悟科学发展的规律和 机遇 2、研究构效关系,了解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 3、了解各类药物的治疗范围、毒副作用 4、学习各类药物的合成方法及相关化学知识 5、发现现有药物的缺点,为研究工作准备课题

抗菌药物 一、概述 1.定义 抗菌药物是一类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主要分为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物,抗结核药物,抗麻疯药,抗真菌药。 2.抗菌药物分类 2.1抗生素的分类 2.2合成抗菌药物分类

2.3 抗生素和抗菌剂的发展历程 磺胺类1936 青霉素类1940 四环素类1949 氯霉素类1949 氨基糖苷类1950 大环内酯类1952 糖肽类1958 链阳性菌素类1962 喹诺酮类1962 半合成和全合成β-内酰胺抗生素1970-1999 噁唑烷酮类2000

第一章 磺 胺 类 抗 菌 药 物 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 Sulfa-drugs )的发现,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使死亡率很高的细菌传染病得到控制。特别是该类药物作用机理的阐明,开辟了从代谢拮抗寻找新药的途径,对药物化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磺胺类药物的发现与发展 1.发现 1932年Domagk 发现百浪多息2 可使鼠、兔不受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 SO 2NH 2 H 2N N H 2N NH 2 N SO 2NH 2 12 1908 年 1932 年 1933年报告了 2 治疗由葡萄球菌引起败血症的第一个病例。 百浪多息的缺点:水溶性小,毒性较大。 结构改造-合成了水溶性百浪多息 3 。 NaO 3S CH 3CONH SO 3Na N OH N SO 2NH 2 3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三种基本模式

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教学流程模式 1.自学——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不准讨论。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提纲中的问题(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复习课:“自补—合作—展示—反馈”教学流程模式 1.自补——自主复习,查漏补缺 学生带着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复习,复习的过程要注重查漏补缺和对新授内容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要避免搞成对照课本找学案中问题答案的倾向。自主复习完成后再独立完成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主复习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交流复习心得,提出复习过程中的疑难进行讨论、帮教,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并将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及不能解决的问题公示在黑板上。(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复习成果及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难,使复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复习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药物化学网课测试题及答案说课材料

药物化学网课测试题 及答案

药物化学尔雅网课测试题及答案 1【单选题】以受体作为药物的作用靶点() A氯贝胆碱 B洛伐他汀 C硝苯地平 D卡托普利 2【单选题】阿司匹林以()作为药物的作用靶点 A受体 B酶 C核酸 D离子通道 3【单选题】硝苯地平以()离子通道作为药物作用靶点,用于治疗高血压 A钾 B钙 C钠 D镁 4【单选题】国际非专有名,又叫() A化学名 B商品名 C通用名, D俗名

5【单选题】1.40年代是()的时代。 A霉素类抗生素 B胺类药物 C合成抗生素 D素类药物 1-1:ABBCA 1【单选题】药物化学成为连接()与生命科学并使其融合为一体的交叉学科 A物理 B化学 C数学 D生物 2【单选题】40年代是()的时代。 A青霉素类抗生素 B磺胺类药物 C半合成抗生素 D激素类药物 3【单选题】从()中提纯了吗啡 A可卡因 B阿片 C古柯叶 D青蒿 4【单选题】阿司匹林是以()药作为上市。

A解热镇痛药 B镇静催眠药 C抗精神失常 D中枢兴奋药 5【单选题】口服避孕药是()年代开发的 A30 B 40 C 50 D 60 BABAD 6【单选题】药物的作用靶点究竟有() A受体酶核酸 B受体核酸 C受体酶核酸离子通道 D酶核酸离子通道 7【单选题】以受体作为药物的作用靶点() A氯贝胆碱 B洛伐他汀 C硝苯地平 D卡托普利 8【单选题】阿司匹林以()作为药物的作用靶点 A受体

B酶 C核酸 D离子通道 9【单选题】硝苯地平以()离子通道作为药物作用靶点,用于治疗高血压 A钾 B钙 C钠 D镁 10【单选题】国际非专有名,又叫() A化学名 B商品名 C通用名, D俗名 1-2:BABAD CABBC 1【单选题】新药的发现通常分为四个阶段,以下选项不属于四个阶段的内容的是 ( ) A靶分子的确定和选择 B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C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D药物开发 2【单选题】以下用于先导物优化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前药设计

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效课堂的教育模式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对初中化学的课堂模式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总结与研究分析。 标签:高效课堂构建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分析研究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进行转变,摆脱粉笔加黑板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不但要用笔做笔记还要加强学生对化学课的实验操作能力。下面就对如何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育模式进行简要分析与总结。 一、摆脱“填鸭式”的教育手法,采用现代的教育理念 “填鸭式”的教育手法片面地强调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在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导中对于学生的提问以及回答都是比较注重的,这样的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让学生把化学课当成任务来完成。但是,与此同时,却让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失去了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性,对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有一定的阻碍[1]。所以,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想法,进而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对自己的角色以及定位要有一定程度上的转变。因此,教育工作者具体的做法应该如下所示。 1.提高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2]。由于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对于一切刚认识的东西新鲜感都比较强,学生往往被化学中的实验现象所吸引。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现象,通过做各种各样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致越来越高。在讲课的过程中,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多多接触实验,由此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欲望以及兴趣。再通过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观察,就相关化学课本知识创造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另外,在讲课的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来讲授化学课。据相关资料显示,许多初中生对于发生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非常感兴趣,例如,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如何不同的情境下进行灭火,空气以及水的污染的治理,对于相关胃病的治疗等等都是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通过对相关问题的了解与化学知识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爱好,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分析问题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2.对师生角色的转变 想要进一步地建设好高效率的初中化学学习课堂,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讲台不再只是属于教师的讲台,也应该是属于学生的讲台。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就当天要进行讲解的课程先进行预习,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以及对于化学的基本理解进行课堂宣讲。让教师这个角色

最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学极其重要的分支领域。研究教学设计,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教学设计的最新观点与化学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具有化学个性的教学设计理念,构建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用模式,对于当今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有较高的价值。 一、教学内容的“二次规划” 化学教材是课程设计的产品,要受到政治背景、文化积淀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影响,是在统筹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学科教学内容作出的固定的规划,并非化学学科根据化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需要随心所欲安排的理想模型。如果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没有建立在现代教学设计新理念的基础上,只在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内打转,会导致与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相违背的教学行为。为了能合科学性、合规律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必须寻找化学教学内容与教学现实的结合点,从目标、内容、结构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规划”,即重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内容详略的框定和内容结构的重新组织。 1.内容详略的框定 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有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当然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范围内。近几年高考命题提出的“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造成教学内容无限度扩散,有些课堂教学变得没有“规矩”,为此,有必要强调教学内容的阶段性要求。高中化学教材(试验修订版)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中的离子反应一节,涉及到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等知识,如果仅仅追求知识的整体性,会将内容搞得很复杂,这显然不符合第一章作为化学初步知识介绍的教学要求,这块内容的处理应偏重简略而不能过分精细化。另外一些内容又要适当加以拓展,例如第三章气体摩尔体积,“相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这段话应加以拓展,分析气体体积、物质的量、分子数的比例关系。 2.内容结构的分析 学科教材是人类科学文化进步的结晶,具有系统化、结构化的严密的逻辑体系。但教材的内容不能仅仅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呈现,还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当逻辑结构与认知发展顺序相一致时,教材内容的组织是比较容易的,这些内容在高中化学教材和大学化学教材中都能找到,例如有机化学中烃的知识内容。当逻辑结构与认知发展顺序不相一致时,在内容安排时不能完全按照逻辑结构而应寻找逻辑结构与心理发展顺序的结合点,甚至有时会在逻辑结构方面作一些让步,高中新教材删去了硫化氢一节内容, 主要是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 从逻辑结构来看,知识组块和排列顺序是两个主要方面。化学知识体系通常可以按照“点—线—网”的方式,将知识结构化。“点”和“线”构成了知识组块,“网”显示了知识组块的排列顺序。“点”主要指化学概念,“线”主要指化学命题或化学事实,由知识网络形成了化学概念、命题和事实相互关系的图式,这就是化学教材内容逻辑结构的内涵。从逻辑结构考虑,可以采用归纳模式和演绎模式设计教学流程。归纳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先呈现化学事实,分析化学事实并提取某些结论,从个别结论中抽取共同的本质特征,归纳得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结论,例如,从卤化物与卤素单质反应现象,得出活泼性Cl2>Br2>I2 ,再抽象出卤素性质的递变顺序,然后得出元素周期律中的有关规则。演绎模式的一般流程是,先呈现概括性的规则、概念或理论,然后进行精细化处理,验证、分析并理解规则、概念或理论包含的内容,最后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例如,先呈现物质的量概念,分析概念的内涵,理解概念包含的各部分内容,通过练习深化对 有关内容的理解,最后达到对整个概念的全面把握。 从认知结构来看,教材内容的意义性和复杂性是两个重要参数。教材内容的意义性参数是指新内容中能与学生长时记忆中已有知识点联系起来的知识点的数量;教材内容的复杂性参数一方面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新知识对旧知识的比率,另一方面是指新知识进入学生的认知图式所需从事的认知加工的总数。可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