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协议常见报文分析

通信协议常见报文说明一.GPRS专网通信

二.以太网通信

常用网络通信协议简介

常用网络通信协议简介 常用网络通信协议 物理层: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数据终端设备 DCE(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数据电路端接设备 #窄宽接入: PSTN (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公共交换电话网络 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有6种信道: A信道 4khz模拟信道 B信道 64kbps用于语音数据、调整数据、数字传真 C信道 8kbps/16kbps的数字信道,用于传输低速数据 D信道 16kbps数字信道,用于传输用户接入信令 E信道 64kbps数字信道,用于传输内部信令 H信道 384kbps高速数据传输数字信道,用于图像、视频会议、快速传真等. B代表承载, D代表Delta. ISDN有3种标准化接入速率: 基本速率接口(BRI)由2个B信道,每个带宽64kbps和一个带宽16kbps的D信道组成。三个信道设计成2B+D。 主速率接口(PRI) - 由很多的B信道和一个带宽64Kbps的D信道组成,B信道的数量取决于不同的国家: 北美和日本: 23B+1D, 总位速率1.544 Mbit/s (T1) 欧洲,澳大利亚:30B+2D,总位速率2.048 Mbit/s (E1) FR(Frame Relay)帧中继

X.25 X.25网络是第一个面向连接的网络,也是第一个公共数据网络. #宽带接入: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HFC(Hybrid Fiber,Coaxial)光纤和同轴电缆相结合的混合网络 PLC:电力线通信技术 #传输网: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 DWDM:密集型光波复用(D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能组合一组光波长用一根光纤进行传送。这是一项用来在现有的光纤骨干网上提高带宽的激光技术。更确切地说,该技术是在一根指定的光纤中,多路复用单个光纤载波的紧密光谱间距,以便利用可以达到的传输性能(例如,达到最小程度的色散或者衰减)。 #无线/卫星: 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s)作区域多点传输服务。这是一种微波的宽带业务,工作在28GHz附近频段,在较近的距离双向传输话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 3G:(3rd-generation,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DBS:(Direct Broadcasting Satellite Service)直播卫星业务 VAST: 协议:RS-232、RS-449、X.21、V.35、ISDN、FDDI、IEEE802.3、IEEE802.4、IEEE802.5等。 RS-232:是个人计算机上的通讯接口之一,由电子工业协会(Electronic Industries

Gh0st通信协议解析

界面篇等我先搞完这个通信协议解析再说,要不我老觉得自己是在扯淡。在这里我也给自己这两天搞的协议解析找个网络存储做一下备份。 Gh0st通信协议解析(1) 正所谓蛇打七寸,今天我们对gh0st的通信协议进行一个完整的解析,看看gh0st这款远控的核心技术的来龙去脉。 ************************************************************************ ******* 从主控端初始化IOCP服务器开始讲起 [cpp]view plaincopyprint? 1.// 启动IOCP服务器 2.int nPort = m_IniFile.GetInt("Settings", "ListenPort"); 3.int nMaxConnection = m_IniFile.GetInt("Settings", "MaxConnection") ; 4.if (nPort == 0) 5. nPort = 80; 6.if (nMaxConnection == 0) 7. nMaxConnection = 10000; 8. 9.if (m_IniFile.GetInt("Settings", "MaxConnectionAuto")) 10. nMaxConnection = 8000; 11. 12.((CMainFrame*) m_pMainWnd)->Activate(nPort, nMaxConnection); IOCP服务器是在CGh0stApp::InitInstance这个函数中被调用的,实际上是调用了CMainFrame的一个成员函数:CMainFrame::Active。看看这个函数都做了哪些事情。 [cpp]view plaincopyprint? 1.void CMainFrame::Activate(UINT nPort, UINT nMaxConnections) 2.{ 3. CString str; 4. 5.if (m_iocpServer != NULL) 6. { 7. m_iocpServer->Shutdown(); 8.delete m_iocpServer; 9. 10. } 11. m_iocpServer = new CIOCPServer; 12. 13.// 开启IPCP服务器

北斗短报文模块与收发一体机要点

北斗一代短报文模块与收发一体机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最大的特色,在于有源定位和短报文特色服务,这个是其他导航所布局有的重要功能,北斗短报文模块的出现,将短信和导航结合,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独特发明,相对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对于全球卫星导航的发展也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简单的来说,“短报文”其实就是相当于现在人们平时用的“短信息”,短报文可以发布140个字的信息,并能够定位,可以显示发布者的位置。另外,在海洋、沙漠和野外这些没有通信和网络的地方,安装了北斗系统终端的用户,可以定位自己的位置,并能够向外界发布文字信息。 同时,具有北斗短报文模块的北斗短报文一体机是专门为监测采集数据传输而研制的机型,采用天线主机一体化设计,集成了RDSS天线、射频收发电路、功放电路、基带电路等,产品集成度高、功耗低,配有专用的固定支架,安装使用极为方便。为适应野外恶劣环境,该模块设计充分考虑了防水、防盐雾、防腐蚀等要求。下面是常州莱特所研究开发的带有北斗短报文模块的收发一体机,简单的分析了一下器技术特点和硬件技术指标。

技术特点 ◇一体机直径110mm,高度100mm(不含固定支架高度);◇全天候的北斗双向报文通信功能,以及北斗定位; ◇高集成化,收发天线和RDSS模块集成一体; ◇采用防水设计,可在室外可靠工作; ◇提供支架安装方式,便于用户安装使用。 硬件技术指标 ◇射频输入频率 S:2491.75±4.08MHz ◇射频输入驻波≤2.0 ◇射频输入电平 -130~-90dBm ◇接收灵敏度 -127.6dBm ◇射频输出频率 L:1615.68±4.08MHz ◇发射功率≥39.5dBm ◇调制相位误差≤3度 ◇载波抑制≥30dB ◇协议版本 4.0版 ◇时钟稳定度优于5×10-7

常用的硬件接口及通信协议详解

一:串口 串口是串行接口的简称,分为同步传输(USRT)和异步传输(UART)。在同步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使用同一个时钟。在异步通信中,接受时钟和发送时钟是不同步的,即发送端和接收端都有自己独立的时钟和相同的速度约定。 1:RS232接口定义 2:异步串口的通信协议 作为UART的一种,工作原理是将传输数据的每个字符一位接一位地传输。图一给出了其工作模式: 图一 其中各位的意义如下: 起始位:先发出一个逻辑”0”的信号,表示传输字符的开始。

数据位:紧接着起始位之后。数据位的个数可以是4、5、6、7、8等,构成一个字符。通常采用ASCII码。从最低位开始传送,靠时钟定位。 奇偶校验位:资料位加上这一位后,使得“1”的位数应为偶数(偶校验)或奇数(奇校验),以此来校验资料传送的正确性。 停止位:它是一个字符数据的结束标志。可以是1位、1.5位、2位的高电平。 空闲位:处于逻辑“1”状态,表示当前线路上没有资料传送。 波特率:是衡量资料传送速率的指针。表示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位数。例如资料传送速率为120字符/秒,而每一个字符为10位,则其传送的波特率为10×120=1200字符/秒=1200波特。 3:在嵌入式处理器中,通常都集成了串口,只需对相关寄存器进行设置,就可以使用啦。尽管不同的体系结构的处理器中,相关的寄存器可能不大一样,但是基于FIFO的uart框图还是差不多。

发送过程:把数据发送到fifo中,fifo把数据发送到移位寄存器,然后在时钟脉冲的作用下,往串口线上发送一位bit数据。 接受过程:接受移位寄存器接收到数据后,将数据放到fifo中,接受fifo事先设置好触发门限,当fifo中数据超过这个门限时,就触发一个中断,然后调用驱动中的中断服务函数,把数据写到flip_buf 中。 二:SPI SPI,是英语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的缩写,顾名思义就是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PI,是一种高速的,全双工,同步的通信总线,并且在芯片的管脚上只占用四根线,节约了芯片的管脚,同时为PCB 的布局上节省空间,提供方便,正是出于这种简单易用的特性,现在越来越多的芯片集成了这种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

常用通信协议汇总 一、有线连接 1.1RS-232 优点:RS-232是为点对点(即只用一对收、发设备)通讯而设计的,其驱动器负载为3kΩ~7kΩ。所以RS-232适合本地设备之间的通信。 缺点:(1)接口的信号电平值较高,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又因为与TTL 电平不兼容故需使用电平转换电路方能与TTL电路连接。 (2)传输速率较低,在异步传输时,最高速率为20Kbps。 (3)接口使用一根信号线和一根信号返回线而构成共地的传输形式,而发送电平与接收 电平的差仅为2V至3V左右,所以其共模抑制能力差,再加上双绞线上的分布电容,其传送距离最大为约15米。 1.2RS-485 RS485有两线制和四线制两种接线,四线制只能实现点对点的通信方式,现很少采用,现在多采用的是两线制接线方式,这种接线方式为总线式拓朴结构,传输距离一般在1~2km以下为最佳,如果超过距离加"中继"可以保证信号不丢失,而且结点数有限制,结点越多调试起来稍复杂,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抄表方式,后期维护比较简单。常见用于串行方式,经济实用。 1.3CAN 最高速度可达1Mbps,在传输速率50Kbps时,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公里。在10Kbps速率时,传输距离可以达到5公里。一般常用在汽车总线上,可靠性高。 1.4TCP/IP 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没有被破坏。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 1.5ADSL 基于TCP/IP 或UDP协议,将抄表数据发送到固定ip,利用电信/网通现有的布线方式,速度快,性能比较可以,缺点是不适合在野外,设备费用投入较大,对仪表通讯要求高。 1.6FSK 可靠通信速率为1200波特,可以连接树状总线;对线路性能要求低,通信距离远,一般可达30公里,线路绝缘电阻大于30欧姆,串联电阻高达数百欧姆都可以工作,适合用于大型矿井监控系统。主要缺点是:系统造价略高,通信线路要求使用屏蔽电缆;抗干扰性能一般,误码率略高于基带。 1.7光纤方式 传输速率高,可达百兆以上;通信可靠无干扰;抗雷击性能好,缺点:系统造价高;光纤断线后熔接受井下防爆环境制约,不宜直达分站,一般只用于通信干线。 1.8电力载波 1.9利用现有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由于使用坚固可靠的电力线作 为载波信号的传输媒介,因此具有信息传输稳定可靠,路由合理、可同时复用远动信号等特点,不需要线路投资的有线通信方式,但是开发费用高,调试难度大,易受用电环境影响,通讯状况用户的用电质量关系紧密。 二、无线连接 2.1Bluetooth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它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它以低

最熟悉的通信常用的协议你了解吗

最熟悉的通信常用的协议你了解吗? 熟悉基本通讯协议 分类:默认栏目 一、TCP/IP: (1)掌握协议的构成成份。 (2)理解OSI模型、TCP/IP模型。 (3)掌握以太网的接入方法,以太网和802.3帧的区别是什么?了解无线以太网无线以太帧的构成。(4)第二层主要设备和工作原理。 (5)掌握IP层主要必须协议、IP编址、理解协议配置步骤。 (6)理解传输和应用层主要协议功能。 二、七号信令 (1)掌握三种信令单元的功能。 (2)信令网组成。 (3)信令点编码。 (4)移动网和信令网的关系。 三、移动网 (1)GSM网络结构、信道、帧。 (2)GSM互联其他网络。 (3)GSM网络组成设备的功能。 (4)GSM的编号。 (5)MSC局数据步骤。 (6)GPRS网络结构。 (7)GPRS协议模型。 (8)GPRS路由管理。 (9)EDGE组网。(在欧洲使用,我们国家没有,所以只是作为了解内容) 第一、网络技术的基础(向移动通信软件开发人员转型的入门阶段)要学习通信协议,我们先从网络技术基础开始学起,这也是传统软件开发人员向移动通信软件开发人员过渡的入门知识,掌握这几个知识点后,你也就基本对计算机通信有个概念了。 在本阶段应该掌握以下知识点: (1)网络协议的概念。 (2)传输模式的种类和它们的区别。 (3)能够描述出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七层。 (4)了解调频、调幅、调相的原理和区别。 (5)知道正交调幅的概念和解决的问题。 (6)知道脉码调制和脉冲幅度调制的区别。(模数转换的两种方式) (7)复用的概念及其主要的三种复用技术是什么? (8)FDM(频分复用)如何将多个信号组合为一个,又如何分开?FDM和WDM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9)TDM(时分复用)的两种类型。TDM如何将多个信号合并成一个,又如何分开?

网络通信协议分析与应用试题集6828(1)

解答: 1. OSI标准中,采用的是三级抽象: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协议说明。 2. TCP/IP协议族中,使用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地址,主机网络层或网络接口层使用了:物理地址(MAC地址)。 3. TCP/IP协议族中,使用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地址,传输层使用了:端口地址。 4. TCP/IP协议族中,使用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地址,网络层使用了:逻辑地址(IP地址)。 5. 根据所提供的服务方式的不同,端口又可分为TCP协议端口和UDP协议端口两种。 6. 从端口的性质来分,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注册端口(Registered Ports)松散地绑 定于一些服务。 7. 从端口的性质来分,通常可以分为三类,FTP和HTTP服务需要使用:公认端口(Well Kno wn Ports)类型。 8. 从端口的性质来分,通常可以分为三类,动态或私有端口(Dynamic and/or Private Po rts)容易被黑客和木马程序利用。 9. 接口是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10. CCITT与ISO的工作领域是不同的:CCITT 主要是考虑通信标准的制定。 11. CCITT与ISO的工作领域是不同的:ISO主要是考虑信息处理与网络体系结构。 12.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只是描述了一些概念,用来协调进程间通信标准的制定。 13. 通信服务可以分为两大类:面向连接服务(connect-oriented service)和无连接服 务(connectless service)。 14. 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一般通过确认和重传机制保证。 15. 通信协议包括:面向连接与确认服务;面向连接与不确认服务;无连接与确认服务;无连接与不确认服务四种类型。 16. IP协议是无连接的、提供“尽力而为”服务的网络层协议。 17. 17. INTERNET使用了不同类型的地址概念,应用层使用了域名(DNS)、电子邮件址、URL等地址。 18. 网络协议是由程序和进程来完成的。 19. B类IP地址中的一个私有网络地址,如果需要50个子网,网络掩码应该为(点十进制表示):255.255.252.0 。

常用通信协议介绍

常用通信协议介绍 RS-232-C RS-232-C是OSI基本参考模型物理层部分的规格,它决定了连接器形状等物理特性、以0和1表示的电气特性及表示信号意义的逻辑特性。 RS-232-C是EIA发表的,是RS-232-B的修改版。本来是为连接模拟通信线路中的调制解调器等DCE及电传打印机等DTE拉接口而标准化的。现在很多个人计算机也用RS-232-C作为输入输出接口,用RS-232-C作为接口的个人计算机也很普及。 RS-232-C的如下特点:采用直通方式,双向通信,基本频带,电流环方式,串行传输方式,DCE-DTE间使用的信号形态,交接方式,全双工通信。RS-232-C在ITU建议的V.24和V.28规定的25引脚连接器在功能上具有互换性。 RS-232-C所使用的连接器为25引脚插入式连接器,一般称为25引脚D-SUB。DTE端的电缆顶端接公插头,DCE端接母插座。RS-232-C所用电缆的形状并不固定,但大多使用带屏蔽的24芯电缆。电缆的最大长度为15m。使用RS-232-C在200K位/秒以下的任何速率都能进行数据传输。

RS-449 RS-449是1977年由EIA发表的标准,它规定了DTE和DCE 之间的机械特性和电气特性。RS-449是想取代RS-232-C而开发的标准,但是几乎所有的数据通信设备厂家仍然采用原来的标准,所以RS-232-C仍然是最受欢迎的接口而被广泛采用。 RS-449的连接器使用ISO规格的37引脚及9引脚的连接器,2次通道(返回字通道)电路以外的所有相互连接的电路都使用37引脚的连接器,而2次通道电路则采用9引脚连接器。 RS-449的电特性,对平衡电路来说由RS-422-A规定,大体与V.11具有相同规格,而RS-423-A大体与V.10具有相同规格。 V.35 V.35是通用终端接口的规定,其实V.35是对60-108kHz群带宽线路进行48Kbps同步数据传输的调制解调器的规定,其中一部分内容记述了终端接口的规定。 V.35对机械特性即对连接器的形状并未规定。但由于48Dbps-64Kbps的美国Bell规格调制解调器的普及,34引脚的ISO2593被广泛采用。模拟传输用的音频调制解调器的电气条件使用V.28(不平衡电流环互连电路),而宽频带调制解调器则使用平衡电流环电路。

北斗短报文在灾难事故中的重要应用体现

北斗短报文在灾难事故中的重要应用体现 近年来,我国发生灾难事故整体呈上升趋势,且类型多样化,类似于登山遇难、洪灾、塌陷、地震等灾难数不胜数。北斗短报文充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和卫星通讯技术,将其应用于灾难事故之中。虽然灾难总是突如其来,但却是人类面临死亡威胁的最多因素,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突发性灾难死亡已经排进了前五位,灾难事故无疑成为需要解决的事情之一,其中宣传和掌握一定的应对意外灾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是必须做到的,不仅如此,还需要把它传授给身边的每个人,尤其是教会孩子们。 国家针对灾难事故,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进行改善,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同时还结合我们国家北斗系统的功能和特点,进一步完善国家综合减灾业务平台,研制减灾救灾专用北斗短报文终端,特别是在地面网络中断的“信息孤岛”情况下,可以通过北斗系统传输灾情信息,并进行指挥调度。 北斗系统的功能是定位、导航、授时、短报文等功能,它可以不依赖传统通信网络进行灾情传输,实现位置共享。其有效应措施如下: 1、灾情信息采集功能是在公共网络畅通的情况下,利用北斗移动终端+移动通信实现信息传递;当公共网络中断时,利用北斗移动终端+北斗短报文通信实现灾情信息传递。该功能支持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的灾情直报、灾情信息管理和现场核查。 2、现场人员搜救,有人通过终端求救,距离最近的救援力量便会收到信息,并提供应急救援或提供食品、水、帐篷等物资。 3、应急指挥物资调度功能可以实现物流跟踪、调度规划等,让决策者及时、实时掌握物资情况,及时规划应急调度救援的物资。 4、信息发布功能可以把灾情信息、预警信息等通过移动端对外发布,让大家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情况。 由此可见,北斗系统拥有灾情信息采集、现场人员搜救、应急指挥物资调度、信息发布、业务保障等功能,针对灾难事故的发生给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的能力。在灾难事故中,我们可以结合北斗短报文设备救生,其中以北斗短报文一体机、北斗指挥机和北斗手持终端为主,把我们的灾情信息传递出去。 北斗短报文开发一体机是为数据传输而研制的机型,该产品为适应海上、沙漠、野外等恶劣环境,一体机的设计充分考虑了防水、防盐雾、防腐蚀等要求。目前已经在气象、水利数据采集及传

北斗特色应用——北斗短报文

北斗特色应用——北斗短报文近年来,北斗短报文已经以“北斗+物联网+其他行业”的新模式,广泛的应用到了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2018年7月30日,马航“MH370失联”事件最终被马来西亚政府草草了结。事故的诸多疑点我们已无法得知,但是在搜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 MH370的搜救工作之所以持续了这么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飞机的定位信息,导致无法推断飞机坠落的大概位置,只得不断扩大搜索范围。尽管MH370和大多数现代飞机一样装备了GPS 导航设备,但是GPS不是万能的。由于GPS设备只能是单向接受GPS卫星的信号并经过计算后得出自己所在的位置,所以这个位置并不能直接反馈给卫星,而是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通过其他的途径,比如互联网或高频信号等发送给附近的地面监测站,再由监测站转发出去。然而,一般情况下飞机失事时,这一整套系统很难保证正常工作,MH370更是因为通信系统被切断而早早的从地图上消失,导致最终的失事地点只能根据油量和目击者的证词推测。 但是,如果MH370上安装的是北斗而不是GPS,一切或许就不一样了。 北斗与GPS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北斗具有北斗短报文功能。因为北斗卫星具有双向通信的能力,所以北斗终端可以直接通过卫星对外发送消息,而不需要借助其他的途径。北斗短报文其实就是北斗终端通过卫星发送的“短信”,只不过每次发送有着120字的限制。如果飞机上装有北斗终端,那么终端可以不停地把获取到的定位信息通过北斗短报文上传给卫星,一旦飞机发生意外情况更是可以第一时间报警,并且因为北斗终端体积较小,也更容易保持完好。事后救援人员可以根据终端上传的北斗短报文确定搜救范围。此外因为北斗短报文直接通过卫星转发,所以即使在远海也不会因为没有基础设施而暂时失去位置信息。 我国现在已经开始生产装载北斗系统的客机,但是只能应用于国内航班,因为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尚未组建完毕,所以至少要到2020年北斗才可以推广到世界航班。 北斗短报文系统究竟多好用呢?它最成功的应用是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当时高度依赖光纤和基站的QQ、微信、微博、短信……所有平时很方便的通信手段,都因为基础设施遭的损坏而无法使用。所以依靠北斗卫星进行通信的手持终端大放异彩,灾区的第一手信息全都是依靠北斗短报文传递出来,它成为了救援指挥部队和前线救援人员最得力的通信助手。 随后,北斗导航更是大面积的应用于航海,一个北斗终端就等于GPS+海事电话,省事又省钱,国家还有额外的补贴。有了北斗终端,即使远在海上,船员们也可以随时和家人通信,遇到紧急情

通信协议简介及区别(串行、并行、双工、RS232等)

基本的通讯方式有并行通讯和串行通讯两种。 并行通讯: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被同时传送的通讯方式称为并行通讯。 并行通讯的特点是:各数据位同时传送,传送速度快、效率高,但有多少数据位就需多少根数据线,因此传送成本高,且只适用于近距离(相距数米)的通讯。 串行通讯: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被逐位按顺序传送的通讯方式称为串行通讯。 串行通讯的特点是:数据位传送,传按位顺序进行,最少只需一根传输线即可完成,成本低但送速度慢。串行通讯的距离可以从几米到几千米。 根据信息的传送方向,串行通讯可以进一步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信息只能单向传送为单工;信息能双向传送但不能同时双向传送称为半双工;信息能够同时双向传送则称为全双工。 而按照串行数据的时钟控制方式,串行通信又可分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两种方式。 异步通信:接收器和发送器有各自的时钟; 同步通信:发送器和接收器由同一个时钟源控制。 1、异步串行方式的特点 所谓异步通信,是指数据传送以字符为单位,字符与字符间的传送是完全异步的,位与位之间的传送基本上是同步的。异步串行通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①以字符为单位传送信息。 ②相邻两字符间的间隔是任意长。 ③因为一个字符中的比特位长度有限,所以需要的接收时钟和发送时钟只要相近就可以,不需同步。 ④异步方式特点简单的说就是:字符间异步,字符内部各位同步。 2、异步串行方式的数据格式 异步串行通信的数据格式如图1所示,每个字符(每帧信息)由4个部分组成: ①1位起始位,规定为低电0; ②5~8位数据位,即要传送的有效信息; ③1位奇偶校验位; ④1~2位停止位,规定为高电平1。 3、同步串行方式的特点 所谓同步通信,是指数据传送是以数据块(一组字符)为单位,字符与字符之间、字符内部的位与位之间都同步。同步串行通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①以数据块为单位传送信息。 ②在一个数据块(信息帧)内,字符与字符间无间隔。 ③因为一次传输的数据块中包含的数据较多,所以接收时钟与发送进钟严格同步,通常要有同步时钟。 4、同步串行方式的数据格式 同步串行通信的数据格式如图2所示,每个数据块(信息帧)由3个部分组成: ①2个同步字符作为一个数据块(信息帧)的起始标志; ②n个连续传送的数据 ③2个字节循环冗余校验码(CRC) 图1 异步串行数据格式图2 同步串行数据格式

北斗短报文浮标监控方案

北斗短报文浮标监控 方案 版权归属: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方案作者:唐湖海

目录 1.长江浮标系统简介 (3) 2.长江浮标系统组成 (3) 3.长江浮标系统功能 (4) 4.长江浮标系统存在的问题 (4) 5.北斗短报文浮标监测原理 (5) 6. BNSRE-310B基本参数 (5)

1.长江浮标系统简介 长江沿线浮标监测是在浮标上搭载传感器监测长江常规水文、气象、水质等环境要素,用以反映长江环境情况,并通过浮标的通信系统实时发送到数据中心。长江浮标监测系统具有实时、自动、长期、连续的特点,时效性高,受天气影响较小,自动化程度较高,是当前长江沿线环境监测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长江浮标监测系统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供决策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长江生态环境状况实时信息服务。 2.长江浮标系统组成 长江浮标监测系统由浮标系统、岸站系统及监控平台组成。浮标系统包括浮体、标架、供电系统、防护设备、系留系统和各类传感器;浮标种类包括水文气象浮标、水质浮标、导航浮标、波浪浮标、漂流浮标等; 岸站系统及监控平台包括公网通信设备、计算机服务器及监控客户端组成; 现在长江沿线的浮标数据传输方式是使用公网网络,对于大部分地区的浮标来说公网网络传输都没有问题。 3. 长江浮标系统功能 1)长江实时监控:浮标采集的长江环境数据实时发送给监控平台,对长江环境进行实时监控;

2)系统管理:对可对浮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包括浮标漂移、通讯、传感器等,对浮标运营维护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浮标系统的正常运行; 3)评价预警:基于采集的长江环境数据,依据相关监测规范与评价分析模型生成各类长江信息产品,可对重点长江环境参数、长江环境状况、长江功能区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对长江灾害风险等级进行评价预警等; 4)数据共享与信息发布:可对以上生成的长江信息产品进行审核并发布到网站、手机、室外屏幕及各类媒体,实现信息数据在不同机构部门的共享。 4.长江浮标系统存在的问题 长江浮标系统使用的是公网传输浮标上的传感器信息,这种传输方式对于有公网的地方比较方便快捷,但是长江航道情况复杂,部分航道位于山区,公网信号比较差,但是又不能不监测这些水域的各种水文信息,所以目前的办法是定期派船去浮标处查看浮标状况、提取浮标上采集的信息,如果浮标出现故障也不能及时知晓,这种方式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此外,这种信号传输方式还会使得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影响浮标的整体功能,比如长江流域出现大洪水会使很多没有公网信号的地方全面丧失监测功能,并且还会丢失部分浮标及其上面的宝贵信息。

常用几种通讯协议

常用几种通讯协议 Modbus Modbus技术已成为一种工业标准。它是由Modicon公司制定并开发的。其通讯主要采用RS232,RS485等其他通讯媒介。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开放、灵活和标准的通讯技术,降低了开发和维护成本。 Modbus通讯协议由主设备先建立消息格式,格式包括设备地址、功能代码、数据地址和出错校验。从设备必需用Modbus协议建立答复消息,其格式包含确认的功能代码,返回数据和出错校验。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出错,或者从设备不能执行所要求的命令,从设备将返回出错信息。 Modbus通讯协议拥有自己的消息结构。不管采用何种网络进行通讯,该消息结构均可以被系统采用和识别。利用此通信协议,既可以询问网络上的其他设备,也能答复其他设备的询问,又可以检测并报告出错信息。 在Modbus网络上通讯期间,通讯协议能识别出设备地址,消息,命令,以及包含在消息中的数据和其他信息,如果协议要求从设备予以答复,那么从设备将组建一个消息,并利用Modbus发送出去。 BACnet BACnet是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数据通讯协议,它由一系列与软件及硬件相关的通讯协议组成,规定了计算机控制器之间所有对话方式。协议包括:(1)所选通讯介质使用的电子信号特性,如何识别计算机网址,判断计算机何时使用网络及如何使用。(2)误码检验,数据压缩和编码以及各计算机专门的信息格式。显然,由于有多种方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两种不同的通讯模式选择同一种协议的可能性极少,因此,就需要一种标准。即由ISO(国际标准化协会〉于80年代着手解决,制定了《开放式系统互联(OSI〉基本参考模式(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Basic Reference Model简称OSI/RM)IS0- 7498》。 OSI/RM是ISO/OSI标准中最重要的一个,它为其它0SI标准的相容性提供了共同的参考,为研究、设计、实现和改造信息处理系统提供了功能上和概念上的框架。它是一个具有总体性的指导性标准,也是理解其它0SI标准的基础和前提。 0SI/RM按分层原则分为七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BACnet既然是一种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就必须参考OSIAM。但BACnet没有从网络的最低层重新定义自己的层次,而是选用已成熟的局域网技术,简化0SI/RM,形成包容许多局 域网的简单而实用的四级体系结构。 四级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各种通信协议

分层及通信协议 协议软件是计算机通信网中各部分之间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它定义了通信各部分交换信息时的顺序、格式和词汇。协议软件是计算机通信网软件中最重要的部分。网络的体系结构往往都是和协议对应的,而且,网络管理软件、交换与路由软件以及应用软件等都要通过协议软件才能发生作用。 一、通信协议 1、什么是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简称协议Protoco l),是指相互通信的双方(或多方)对如何进行信息交换所一致同意的一整套规则。一个网络有一系列的协议,每一个协议都规定了一个特定任务的完成。协议的作用是完成计算机之间有序的信息交换。 通信网络是由处在不同位置上的各节点用通信链路连接而组成的一个群体。通信网必须在节点之间以及不同节点上的用户之间提供有效的通信,即提供有效的接入通路。在计算机通信网中,将这种接入通路称为连接(connection)。建立一次连接必需要遵守的一些规则,这些规则也就是通信网设计时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l)为了能在两个硬件设备之间建立起连接,应保证在源、宿点之间存在物理的传输媒介,在该通路的各条链路上要执行某种协议。 如果传输线路使用电话线,则要通过调制解调器将信号从数字转换成模拟的,并在接收端进行反变换。 如果用的是数字传输线路,则在数据处理设备和通信设备之间,必须有一个数字适配器,以便将数字信号的格式转换成两种设备各自所期望的形式。 为了在两个端设备之间互换数据,需要协调和同步,调制解调器和数字适配器必须执行它们自己的协议。 无论是模拟的还是数字的通信设备,调制解调器和数字适配器的状态必须由接到节点上的设备来控制,这里必定有一个物理的或电气的接口来执行这种功能,执行某种适当的协议来达到这一控制目的。 (2)在计算机通信网中,许多信息源都是突发性的(bursty),问题是要利用信息的这种突发性质来降低消耗在线路上的费用,由此开发了许多共享通信资源的技术。所谓共享,是指允许多个用户使用同一通信资源,这就产生了多用户的接入问题。多路接入

IC卡通信协议详解(7816-3)

目录 第一章IC卡通信过程整体归纳 (1) 第二章IC卡的电气特性 (3) 1.IC卡的触点分配 (3) 2.IC卡的电气特性 (3) 2.1 VCC (3) 2.2 I/O (3) 2.3 CLK (3) 2.4 RST (3) 2.2 VPP (3) 第三章IC卡的操作过程 (4) 1、IC卡操作的一般过程 (4) 2、卡激活 (4) 3、冷复位 (4) 4、热复位 (5) 5、时钟停止 (6) 6、去激活 (6) 第四章复位应答 (8) 1、异步字符 (8) 1.1 字符结构 (8) 1.2 错误信号和字符副本 (8) 2、复位应答 (9) 2.1 复位应答的序列配置 (9) 2.2 复位应答的结构和内容 (11) 第五章协议和参数选择 (14) 1.PPS协议 (14) 2.PPS请求的结构和内容 (14) 3.成功的PPS交换 (14) 第六章异步半双工字符传输协议 (16) 1、命令的结构和处理 (16) 2、过程字节 (16) 3、NULL字节 (16) 4、确认字节 (16) 5、状态字节 (17) 第七章异步半双工块传输 (18) 1.数据块块帧结构 (18) 2.起始域 (18) 3.信息域 (18) 4.终止域 (19) 5.信息域尺寸 (19) 6.等待时间 (19) 7.数据链路层字符成分 (20) 8.数据链路层块成分 (20) 9.链接 (20)

第一章IC卡通信过程整体归纳 根据协议,IC卡的操作信息交互流程大概为(见图1): (1)接口设备能够控制IC卡各IO引脚使其激活。 (2)接口设备给卡发送复位信号使卡复位启动。 (3)卡要向接口设备发送复位应答信号,将通信中必要的相关信息告知接口设备。(4)接口设备对卡进行一次热复位,卡进行复位应答。 (5)接口设备发起一个PPS交互指令,选择要与卡通信的协议和相关参数。 (6)根据选择的协议(T=0或T=1)进行数据的通信。

北斗短报文语音模块BDYY系列串口通信协议用法举例

北斗短报文语音模块BDYY系列串口通信协议用法举例 (北京太和宝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25日 针对BDYY系列北斗短报文语音模块串口通信协议,现以300 bit压缩率、短卡容量为78个字节、一次最多发送4条短信数据量的模块为例,解读如下: 一、发送 例1,BDYY传出一条语音数据内容为: 30 30 B2 F1 E4 D3 35 D0 4F 53 24 30 8A 02 3D 76 60 ED 20 2E FF FF(内容为:您好) (注意上面涂红色的30 30和涂蓝色的FF FF) 北斗收发设备从串口读取该数据。 开头的连续两个30 ,一是说明这是300bit 压缩率的语音数据,二是说明这是一条语音短信的开始标记。 结尾的FF FF ,说明这是语音数据结束标记。 用户收发设备在收到该数据后,在软件处理上去掉短信开头的30 30 和结尾的FF FF 后,再将该短信发送出去。 例2,BDYY传出一条语音数据内容为: 30 30 D0 CB CA DB 95 57 4B DB C5 DC B3 D9 E3 63 41 D8 54 E3 40 D9 63 46 C7 D2 8B C6 B6 CB 84 6E C0 D9 54 E3 40 D9 63 1C 44 D3 D9 A8 00 3A DA 6F A6 CA 38 C9 3D C4 8E 28 BA 4B D0 8E C1 CB 80 6C 3B C0 75 E8 A6 62 13 42 A0 95 CE C6 A2 CA 76 38 30 30 B2 F1 E4 D3 35 D0 4F 53 B3 EA C0 AF 24 30 8A 02 25 B9 6A D3 B7 C4 63 38 36 C0 D0 8C B5 CA 58 53 BC C0 ED BE 4C AA A5 6C 8B 29 48 83 BF 9A D8 73 3C C6 E8 ED 2B 72 1E 20 B5 97 14 85 BB E1 5B 71 B9 D3 94 85 2F 69 E2 6C 8D BE 2B D4 2D 91 30 30 15 6E 26 CA CC FE 31 CA E2 6F 3D 76 60 ED 20 6B 43 4D B9 C4 E4 AE 20 AB 2E 22 34 B8 34 B0 A4 B8 9D 32 22 82 D3 CA 39 F2 0E 7B AA 3D 30 D7 1A AA 30 29 A4 B8 1F F3 A5 12 D2 0E 3E 72 83 97 A7 F1 2D 26 AD B9 EF BE 24 B8 19 31 0D 3B 6A CC 30 30 BF C4 4F 61 BD FA 09 A9 1D 3B 05 2E AF 8A D3 C9 3A C4 14 17 2C 24 D3 93 25 F4 A6 69 A1 80 9E DE 3F D4 15 17 27 B8 D8 A4 A4 38 F5 48 04 B8 E3 F3 27 9A 6B 18 3F F9 D9 96 8A BE 37 02 25 B9 68 A2 BF C4 A5 7B A9 26 F0 B1 82 B5 6B A2 25 C0 FF FF(内容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意上面涂红色的30 30和涂蓝色的FF FF) 北斗收发设备从串口读取该数据。 开头连续两个30 ,一是说明这是300bit 压缩率的语音数据,二是说明这是一条语音短信的开始标记。 第二到第四的30 30,说明这是第二到第四条语音短信的开始标记。 最后结尾的FF FF ,说明这是语音数据结束标记。 用户收发设备在收到该数据后,在软件处理上,以每条语音短信的开始标记30 30为分界,去掉该30 30 和结尾的FF FF,依次将该数据发送出去(注意短信按前后顺序发送,否则接收方会语音错乱或语法不通)。 二、接收

三种常见的局域网通信协议

三种常见的局域网通信协议 各种网络协议都有所依赖的操作系统和工作环境,同样的通信协议在不同网络上运行的效果不一定相同。所以,组建网络时通信协议的选择尤为重要。无论是Windows 95/98对等网,还是规模较大的Windows NT、Novell或Unix/Xenix局域网,组建者都遇到过如何选择和配置网络通信协议的问题。我们在选择通信协议时应遵循3个原则:所选协议要与网络结构和功能相一致;尽量只选择一种通信协议;注意协议不同的版本具有不尽相同的功能。 局域网中常用的3种通信协议 NetBEUI协议:这是一种体积小、效率高、速度快的通信协议。在微软公司的主流产品中,如Windows 95/98和Windows NT,NetBEUI已成为固有的缺省协议。NetBEUI是专门为几台到百余台电脑所组成的单网段小型局域网而设计的,不具有跨网段工作的功能,即NetBEUI不具备路由功能。如果一个服务器上安装多块网卡,或采用路由器等设备进行两个局域网的互联时,不能使用NetBEUI协议。否则,在不同网卡(每一块网卡连接一个网段)相连的设备之间,以及不同的局域网之间将无法进行通信。虽然NetBEUI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它也具有其他协议所不具备的优点。在3种常用的通信协议中,NetBEUI占用内存最少,在网络中基本不需要任何配置。 NetBEUI中包含一个网络接口标准NetBIOS,是IBM公司在1983年开发的一套用于实现电脑间相互通信的标准。其后,IBM公司发现NetBIOS存在着许多缺陷,于1985年对其进行了改进,推出了NetBEUI通信协议。随即,微软公司将NetBEUI作为其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系统的基本通信协议,并进一步进行了扩充和完善。最有代表性的是在NetBEUI中增加了叫做SMB(服务器消息块)的组成部分。因此,NetBEUI协议也被人们称为SMB协议。 IPX/SPX及其兼容协议:这是Novell公司的通信协议集。与NetBEUI的明显区别是:IPX/SPX比较庞大,在复杂环境下有很强的适应性。因为IPX/SPX在开始就考虑了多网段的问题,具有强大的路由功能,适合大型网络使用。当用户端接入NetWare服务器时,IPX/SPX 及其兼容协议是最好的选择。但在非Novell网络环境中,一般不使用IPX/SPX。尤其在Windows NT网络和由Windows 95/98组成的对等网中,无法使用IPX/SPX协议。 IPX/SPX及其兼容协议不需要任何配置,它可通过网络地址来识别自己的身份。Novell 网络中的网络地址由两部分组成:标明物理网段的网络ID和标明特殊设备的节点ID。其中网络ID集中在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节点ID即为每个网卡的ID号(网卡卡号)。所有的网络ID和节点ID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内部IPX地址,正是由于网络地址的惟一性,才使IPX/SPX具有较强的路由功能。 在IPX/SPX协议中,IPX是NetWare最底层的协议,它只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移动,并不保证数据是否传输成功,也不提供纠错服务。IPX在负责数据传送时,如果接收节点在同一网段内,就直接按该节点的ID将数据传给它;如果接收节点是远程的,数据将交给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的网络ID,继续数据的下一步传输。SPX在整个协议中负责对所传输的数据进行无差错处理,所以IPX/SPX也叫做Novell的协议集。 Windows NT中提供了两个IPX/SPX的兼容协议,NWLink SPX/SPX兼容协议和NWLink NetBIOS,两者统称为NWLink通信协议。NWLink协议是Novell公司IPX/SPX协议在微软公司网络中的实现,它在继承IPX/SPX协议优点的同时,更加适应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