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空气学案

课题1空气学案
课题1空气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学习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练习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推理能力;

2、记住空气中的各种组成成分及其含量;

3、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导入:(独立思考后,写出答案,组内进行交流汇总)

1.酒精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就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 ________ ;夏天当我们从空调房间走出来时,眼镜会变得一片模糊,说明空气中也含有__________。

一、认识空气的成分:

【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1)将图2-3所示集气瓶水面上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足量

..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

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

..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集气瓶冷却

..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到室温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

1.为什么红磷要足量或过量?

2.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3.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实验结论】:

讨论交流:

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3.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

4.如果实验中,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讨论交流:

1.在实验中,若气体减少的体积少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2. 在实验中,若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一、空气的成分:

1.找出并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其所占的体积分数;

空气中最多的成分是,其次是。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比为:78%, 21%, 0.94%,二氧化碳,其它气体和杂质。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2.找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试着判断以下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并说明你分类的依据。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海水、冰、冰水混合物

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各组自选检查方式,对空气组成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判断进行检查。

讨论交流:举出一些在生活中常用的混合物,试说说它们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达标体验:

1.法国化学家首先用实验的的方法证明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它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__________,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_________。

2.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与生物课上向石灰水中吹气的实验原理是一样的),可证明空气中含有少量的;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下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镁条在空气中能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3.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A.1:4 B. 5:4 C. 4:1 D.5: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空气本来是纯净物,但被污染后变成了混合物; B.矿泉水不是一种纯净物;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肯定是纯净物; D.澄清的石灰水是一种纯净物;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鲜橙多饮料

C、冰水混合物

D、“三鹿”牛奶

课堂小结:

1.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氮气占_______,氧气占_________,稀有气体占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占_______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占_______________。

2.

1.让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吧。“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谜底是

2.说说你的意见,“空气”宝贵在哪里呢?

讨论交流:氧气有什么用途?

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P

页【讨论】

29

1.氮气性质与用途?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用途:

2.稀有气体性质与用途?

(1)稀有气体包括哪几种?

(2)稀有气体的用途:

页,了解有关知识。

合作学习:保护空气:用2分钟阅读书P

30

讨论交流:

1.空气的成分本身具有固定的组成,是不是说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2、对于空气污染,你的认识是:

(1)空气的污染物:

(2)空气的污染造成的三大环境问题:

(3)如何防止或控制空气的污染:

精讲点拨:

1、近年来,我省许多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原因是:燃放烟花爆竹时①产生有毒气体②产生噪音③产生粉尘④污染水源⑤污染土壤⑥易发生火灾。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⑥

B ①②④⑥

C 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⑤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新鲜洁净的空气

B 冰水混合物

C 市售矿泉水

D 洁净的海水

达标体验:

1.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可根据它们下列性质中的 ( )

A. 颜色

B.能否使火焰熄灭

C. 状态

D.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2.目前很多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超标,原因是( )。

A.人的呼吸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矿物燃料的燃烧D.工厂的废气

3.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

A.燃烧煤和石油产生的废气 B.化工厂排放的烟尘

C.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后产物

4.据报道,现在许多城市交通主干道的空气严重超标污染,其主要原因是( )

A.煤燃烧所排放的废气造成; B.几十万辆汽车,摩托车等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C.工业生产中“三废”造成的;D.不断地降雨和各种污水的排放造成的;

5.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通电时一般都能发出有色光 B.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一定不能和其他物质反应 D.是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气体

课堂小结:

1.

2.

(1)成分:①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②可吸入颗粒物:

(2)防治:改进燃料的结构;排放前的回收利用;安装净化装置等。

拓展提升:

1.为了建设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

...的是()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

污染

2

2.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的是 ( )

A.石油 B.天然气 C.煤 D.太阳能

3.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是一种(填物质类别)。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4.稀有气体用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性质,用氦气填充探空气球是利用了氦气的性质。

5.氮气的用途也很广泛,下列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A.合成氨制作氮肥 B.充入灯泡作保护气

C.作为火箭发射的推进剂 D.医疗上可作为危重病人的急救气

6.目前我国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一般不考虑的是()

A.二氧化碳 B.氮氧化物 C.硫氧化物 D.可吸入颗粒物

7.豆科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用的肥料较其它农作物少得多,原因是豆科植物根上具有根瘤菌,能直接固定空气中的某种气体成为农作物的养料,这种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布置作业:(必做题)

1.下列不是空气中固定成分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硫 D.稀有气体

2.下面是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

两个实验:

实验1:在集气瓶内事先装少量水,

余下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做好标记(如

图A)。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

内装入足

量的红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

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

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

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A B

实验2:将试管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做好标记(如图B)。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足量)白磷,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使白磷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有室温下水的水槽中,并在水中将橡皮塞取下。

(1)在实验2中,在水中而不在空气中取下橡皮塞的原因

是;

(2)从测定结果分析,上述实验中效果较好的是哪一个?写出另一个实验的一点不足。

课题2 空气教学学案

课题2空气教学学案 【自主学习3】阅读课本第30—33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空气中相对稳定的三种气体是?它们都有哪些主要用途? 3.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的原料; (2)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社区安全和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注: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6. 稀有气体过去曾被人们称做“惰性气体”是因为( )https://www.360docs.net/doc/977885991.html, A.稀有气体在空气中含量少 B.稀有气体用途广泛 C.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 D.稀有气体非常宝贵 7. 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8. 下列活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工厂烟囱排放的烟尘 C.汽车行驶排放的尾气 D.焚烧麦秆产生的烟 9.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组中的各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 C.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D.氮气氧气一氧化碳 10. 氮气的下列用途中,主要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是( ) A.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 B.灯泡中充氮以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C.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 D.医疗上用液氮作冷冻麻醉剂

1.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充气包装的小面包产生了兴趣,在这种小面包的塑料袋 内气体充的鼓鼓的,像一个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样包装主要是为了食品能长时间保鲜。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明猜是二氧化碳,小红猜是氮气。 ①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写出操 作步骤。 ②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什么?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2课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多种角度来认识问题,能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知识目标:建立气体的初步概念,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综合的逻辑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多种感官和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杯子、塑料袋、土块、扇子、盛有水的水槽、粉笔、气球、吸管、细木棍、小打气筒、注射器等。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从讲台下“用力”抬上一个大玻璃杯,玻璃杯四周用纸围起来。 师:同学们,大家想一想这个大玻璃杯里能放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教师也在里面放了一种非常宝贵的东西,你们能猜出里面放的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师否定。 [预设:三年级的学生对玻璃杯里面的东西通常认为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师:同学们,既然大家都没猜对,那就向前面来“偷偷”地看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让几名学生到讲台上看玻璃杯里面的物体。 生:“空气”。 [预设:在生活中,学生对空气已有初步的了解,对空气的重要性或多或少也有一些认识,所以会有个别学生会说出答案。] 教师缓缓去掉玻璃杯外面的纸,展示给全体学生。 师:对,是空气,那同学们对空气又有哪些认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空气吧!(教师板书:认识空气) 二、探究学习 1、活动一:找空气 师:大家能看到玻璃杯里面的东西吗? 生:不能。 师:是的,空气是看不到的,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呢?下面,我们就利用身边的材料一起来把“躲藏”在我们身边的空气找出来,比一比到底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哪个组是我们班的冠军组。 课件展示,教师宣布活动规则: (1)以小组为单位,在五分钟之内,比比看哪个小组能用最多的方法找到空气,或者证明周围有空气。 (2)要充分调动我们的器官(眼、耳、鼻、舌、手等)等感受。

初中化学_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打开多媒体,学生拿出学案,目的让学生做好准备: 一、导入(师口述)(2分钟) 上课!(教师鞠躬还礼,同学们坐下。) 同学们,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播放一段视频 (师口述)视频中的大气就是我们周围的空气,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题一《空气》,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空气的组成-----引出课题《空气》。 二、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朗读)(1分钟) 三、学生学习过程(40分钟) 阅读课本P26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⑴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 ⑵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师:通过以上问题讨论得出初步结论。-----展示第三、四张PPT。 学生先自主填写学案。得到本节课第一个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师生互动】--------展示第六张PPT 探究空气成分实验装置图 【师生互动】--------展示第七张PPT 讨论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小组讨论实验结论【师生互动】--------展示第八张PPT 总结实验成功的关键 师:实验成功的关键有哪些 【学生】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总结。 【教师】----------------------配合展示第九张PPT 师:拓展延伸,一些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及其原理 【教师】----------------------配合展示第十张PPT 大试管中的氧气与白磷反应,反应后容器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注射器内的活塞向前移动,最后会停在某一刻度处,由此读出注射器内减少的气体体积,就是大试管中氧气的体积。 【教师】 空气的组成 【学生自主学习】-----------1分钟 记忆空气组成。 【教师】像空气这种物质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我们称之为混合物。 --------------引出混合物纯净物概念 【小结】-------------------------------展示第十一、十二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教案)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课前准备】 集气瓶、烧杯、燃烧匙、胶塞、乳胶管、直角导管、弹簧夹、红线、火柴、酒精灯、红磷、水。【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猜一个谜语 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这个宝是什么? 对,是空气,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本节我们来学习课题1空气。 二、新课学习 谈到空气,我们对空气的了解有多少呢?几百年前,科学家们就对空气的成分进行了探索。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我们先来学习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学生自学) 在这个实验中,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我们可以用文字和符号的开式表示,这种式子叫做文字表达式。 汞+氧气氧化汞 氧化汞汞+氧气 请同学们说出拉瓦锡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占体积1/5] 仿照这个著名的实验,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我们先来看视频,看后大家读书,了解实验步骤。 请大家说出此实验的步骤 [(1)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好记号。 (2)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现在大家和老师一起做这个实验,大家注意观察现象,并推测实验结论。 这个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1)红磷逐渐熄灭,瓶内出现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2)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内,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大家推测出这个实验的结论了吗?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出这个实验的文字表达式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在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好多物质是可以用符号表示的,所以文字表达式有时可以改为符号表达式。 【知识拓展】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还有一些问题解决一下,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1/5后,不能继续上升,说明剩余气体有什么性质? [是氮气,无色无味,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科学家也通过许多实验也说明了氮气无氧气活泼。 【知识拓展】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1)装置漏气;(2)红磷的量不足;(3)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知识拓展】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大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课题1 空气导学案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 自主预习: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致是占21%、占78%、0.94%, 0.03%以及0.03%。空气的成分以和为主,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1/5,约占空气体积的4/5。 2、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生成,同时钟罩内的水面,并约占钟罩体积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3、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和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等。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的燃烧和。在我国,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易形成。 二、实验探究 探究步骤: (1)将图2-1所示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实验讨论】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 实验结论 由该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拓展思考】 1.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学期空气复习学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学期空气复习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 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 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 【情境导入】猜谜 1.“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2.“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二、自主探究: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 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燃烧的本质”展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奥秘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 【阅读】P26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 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教案新版人教版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及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重点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有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作用的图片以及大气污染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离不开的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我们都知道性质决定用途,那么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及稀有气体等都有哪些性质? 同时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保护空气,也会对人类造成较大的危害,那么哪些不当做法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如何防治大气的污染呢?接下来,我们就空气的用途以及保护进行学习。 二、推进新课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教师请各小组出示所收集的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结合图片,师生共同讨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用途。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 1.氧气 [分析]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主要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2.氮气 [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回答]生甲:为了防止食品被挤碎或压碎。 生乙:为了掩盖袋里食品量比较少的真相。 生丙:为了防止食品变质。 [分析]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性质非常稳定;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用氮气作保护气,都是利用了氮气性质稳定这一性质。除此之外,氮气还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保护气、提供低温环境。 [主要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护气(3)提供低温环境 师:从氮气可作保护气这一事实可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你能从下面的讨论中获得氮气的性质吗?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导学案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班别:姓名:学号:自评: 一、学习目标 ?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中各组分的用途 ?掌握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二、学习重点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三、课前预习 导学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阅读课本P27,完成下面问题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只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反应。 b.装置要求: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装置内加水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冷却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___________,可支持燃烧;N2约占___________,不支持___________, 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水。 2、思考: ①燃烧匙伸入的速度为何要快?为什么要待红磷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②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进入的水的体积少于集气瓶容积的1/5? ③该实验中的红磷能否用木炭代替? 导学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阅读课本P27,完成下面问题 1、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混合物没有化学式,不能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是纯净物,能用化学符号来表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见的纯净物及其表示符号(化学式): 氮气________;氧气__________;CO2_________;P____________;P2O5___________; 导学三:空气的用途、污染和防治 阅读课本P28-P31,完成下面问题 1.常见气体的用途:

《空气》教学设计

《空气》教学设计

①空的集体瓶倒放入水中,水无法占满集体瓶。 ②用注射器抽一下,再向水中推挤,有气泡产生。 ③用扇子朝面扇一下,有风的感觉。 ④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 【提问】 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一下它是什么样的吗?(空气的物理性质。) 2、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物质组成呢? 看书、思考、回答问题。 空气是色味的气体。 【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学生回答仪器名称,介绍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强调烟和雾的区别) 【注】 1.实验前,将集气瓶容积5等分 2.引导学生依据观察红磷燃烧现象的方法观察、描述燃烧现象,观察水面上升的情况。 【思考】实验中,如果进水量非常少时实验失败,原因你能找出来吗?介绍给大家。 【拓展探究】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实验中应遵照什么原则选择药品?能否选择木炭、蜡烛等?如果选用木炭做此实验应做如何改进?有哪些优缺点? 2、为什么进水量接近1/5却总小于1/5?原因有哪些? 3、瓶内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吗?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还能继续上升吗?这说明了氮气的什么性质? 【讲述】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做的这个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是受谁的启发而做的呢? 具体研究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思考】为什么拉瓦锡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要连续加热12天?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2、下列物质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能除去氧气而又不增加其它气体成分的是() A、木条 B、蜡烛 C、红磷 D、液化石油气 二、填空题。 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哪些物质并写出物质的名称: (1)打开冰箱门,立即有水雾出现,说明空气中含有; (2)老鼠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3)石灰水长期放置于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均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说明空气中含有。 【小结】听学生的口头回答,再加以总结。 1、本节课认识了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各物质有哪些性质? 2、了解实验室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原理及选择药品的依据。 3、通过本节探究课,得到了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 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二、空气的发现史 三、小结: 名称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和杂质化学式N2 O2 He、Ne、Ar CO2.............................. 约占空气体 积比约占空 气4/5 约占空 气1/5 ...................... ................. .............................. 体积分数78% 21% 0.94% 0.03% 0.03% 作业或预习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②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④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 ②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③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究,必须具有严肃认真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 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讲解]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瑞典科学家舍勒(KarlWilhelm Scheele,1742~1786)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1733~1804)分别制得了氧气。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燃烧与金属生锈是物质与氧气作用的结果。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1743~1794)用金属燃烧实验证明燃烧是金属与空气中的“上等纯空气”作用的结果,并发现了金属燃烧后余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和呼吸。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设问]那么,拉瓦锡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呢? [请学生阅读课本P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并引导学生观看图(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21空气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无答案)

农安五中【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 课题课题1空气 课型新课设计者魏巍周节第周第节备课日期[来源:学#科#网Z#X#X#K]使用日期 一环【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1.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3.了解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 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977885991.html,] 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 二环【学习过程】教师调控 自主预学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致是占21%、占 78%、0.94%, 0.03%以及0.03%。空 气的成分以和为主,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 1/5,约占空气体积的4/5。 2、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生 成,同时钟罩内的水面,并约占钟罩体积的,说 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3、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和两 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 是、、等。这些气体主要来自 的燃烧和。在我国,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 燃烧排放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易形成。 三环【学习过程】教师调控 合[来源:学#科#网 Z#X#X#K] 作 探 究 二、实验探究 探究步骤: (1)将图2-1所示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容积划分为五等份, 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 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 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 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实验讨论】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 的水? 实验结论 由该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

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设计 教材内容概述: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并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学习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本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 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以及氧化反应。 3.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4.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的奥妙。 课题1 空气 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课时分配:1课时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4.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与判断。 学习难点: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自主学习: 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三种。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 合作探究: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阅读P6~P7 课文内容及有关插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 (1)以上四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2)试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举的例子进行正确分类,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哪些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 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问题思考:(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该变化中是否伴随其他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 3.归纳小结: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空气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 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 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 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 【课堂探究】 【自主学习1】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燃烧的本质”展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奥秘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阅读课本第26页的内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 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面表格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总结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讨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 4.在拉瓦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 空气的体积减少小于1/5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自主学习2】阅读课文第27页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空气中的各成分及其所占的体积分数。 2.找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判断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并说明依据。 空气海水氧气石灰水冰水混合物冰 【自主学习3】阅读课本第28—30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3.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的原料; (2)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社区安全和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注: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初三上册化学 空气导学案

课题1 空气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重点)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做法 2.空气的成分(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各成分占空气体积的体积分数 3.纯净物和混合物(重点)知道物质的组成;明确概念,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情景导入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空气”。 【课前预习】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 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 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 【情境导入】猜谜

1.“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2.“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 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 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 “燃烧的本质”展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奥秘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 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 【阅读】P26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 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面表格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总结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讨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 4.在拉瓦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 么空气的体积减少小于1/5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对比归纳】认识相似装置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学案

宫里中学七年级生物学案 执笔: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人:___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 课题: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课型:新授课课时:1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 2、分析肺泡的结构特点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提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 力。 3、认同人体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 2、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 【知识链接】 婴儿第一声啼哭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要不断的从空气中获得,并排出体内产生的,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通过与周围的空气进行 气体交换。 【学法指导】 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分组讨论合作,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分析肺泡的结构特点,认同人体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自主学习】 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和组成的。 2.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的、、、 ,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 3、呼吸道都是由或作支架。 【合作探究】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动手填一填: 观察图W—25,并根据课文中的信息,在空格处填上适当的名称。 2、总结: (记住后默写到下面) 资料分析: 阅读分析课本44页图片和文字资料,思考下面问题: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呢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 4、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三、咽喉的作用 阅读观察教材第45—47的文字及图片,并进归纳总结。 1、为什么在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 2、我们为什么能发声 四、肺泡的结构特点

课题1 空气的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1.5课时) 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上来说:空气是学生化学课上接触的第一种物质,学生身处空气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空气的神奇,因此以空气作为步入化学这门物质科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近年来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污染是三个环境问题之一,空气的保护和防治首当其冲。用法律武器保护空气以成为当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化学学习之前,学生对空气氧气并不陌生,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零散的、简单的化学知识,因此以空气为主题能较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身处空气中,周围环境的恶化,初中生有着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及环境忧患意识,从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够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4)在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2、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 熟练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教学过程

(完整版)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导学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班级:组姓名教师评价 专题 2 课题 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标准: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活动建议:用大肠杆菌为材料进行平面培养,分离菌落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 2.概述无菌操作技术包括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掌握纯化大肠杆菌的基本操作 【学习重难点】 重点:说出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 难点:微生物培养中的有关实验操作 【自主探究案】 一、基础知识 (一)培养基 1.按照配置成的状态,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培养基和培养基等。 2.培养基的化学成分一般都含有、、、四类营养成 分。 3.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 对、 _ 以及等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的PH 调至;培养细菌时需要将培养基的PH 调至;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的条件。(二)无菌技术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避免杂菌污染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 ①对实验操作的、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相接触。 2.消毒和灭菌 (1)消毒是指使用仅杀死物体表面或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和)。常用的消毒方法 有、。此外,人们也常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如 用、等。此外,实验室里还用 进行消毒。 (2)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的灭菌方法 有、、, 二、实验操作: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倒平板,往往在灭菌前还需要 2.纯化大肠杆菌 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和。(1)平板划线法是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 到培养基的表面。 (2)稀释涂布平板法是指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然后将不同的菌液分 别涂布在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的菌液时,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它在生态学上属于什么单位?.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1.如果接种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颜色形状大小基本一致,说明接种符合要求。 2.若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未达到要求。 3.(作为对照的培养基),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菌落,则说明培养基 不彻底,实验失败。 四、菌种的保存 1.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我们可以采用法;利用固体斜面培养基培养后,保 存在4℃冰箱中,每3~6 个月转种培养一次,缺点。 2.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法;温度为。 【合作探究案】 探究一:消毒与灭菌 1、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的目的是什么? 2、利用干热灭菌箱对玻璃器皿灭菌时物品不能摆得太挤,目的是什么? 3、在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称量操作中,动作要迅速,原因是什么? 4、溶化操作中需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二:有关“倒平板”操作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 500C 左右,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方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 度?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 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 第1课时 导学案(答案不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练习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推理能力; 2.记住空气中的各种组成成分及其含量; 3.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学习重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 学习难点:误差分析 二、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法国化学家首先用实验的的方法证明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它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__________,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_________。 2.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与生物课上向石灰水中吹气的实验原理是一样的),可证明空气中含有少量的;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下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镁条在空气中能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 3.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A.1:4 B. 5:4 C. 4:1 D.5:1 情境导入 【演示实验】在烧杯底部放一张团好的纸,倒置时不下滑,将烧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水槽中,浸没,过一会将烧杯垂直拿出来,烧杯中的纸没湿。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如果烧杯在水中倾斜,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烧杯中跑出来,杯子中的纸浸湿了。烧杯中跑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纸为什么湿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空气”。 自学探究: 1.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 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当密闭容器中将汞连续加热12天后,发生了什么现象? 3.实验中提到:容器内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了1/5,又是通过什么现象得知的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