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竞赛-机械运动竞赛

物理竞赛-机械运动竞赛
物理竞赛-机械运动竞赛

最近十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1--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

1.(201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下图是空中加油的情景,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A.以加油机自己为参照物

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

C.以地面为参照物

D.三种说法都不对

1.答案:B解析:空中加油,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是以受油机为参照物,选项B正确。2.(201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2.答案:B解析: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可知,选项B正确。

3.(2011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小轿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青观察到轿车速度盘的指针始终在100km/h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普通轿车的过程中,小青发现该轿车通过自己的时间恰好为1秒,则该轿车的车速范围为()A.15~20m/s B.20~25 m/s C.25~30 m/s D.30~35 m/s

解析:小轿车速度100km/h=28m/s,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小轿车长度取3.5m,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普通轿车的过程中,两车相对路程为7m,由s=vt可知,相对速度为7m/s。该轿车的车速范围为20~25m/s,选项B正确。

答案:B

4. (2009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复赛题)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载着三名航天员飞上蓝天,实施太空出舱活动等任务后于28日17时37分安全返回地球。已知:“神舟”七号飞船在距地球表面高343千米的圆轨道上运行,运行速度为7.76千米/秒;地球半径6.37×103千米。则在“神舟”七号飞船运行期间,飞船绕地球运动的圈数为:

(A) 15 (B) 30 (C) 45 (D) 60

.答案:C解析:由题述可知,飞船绕地球运动的时间大约为68.5小时,运行一圈的路程大约为

2π×(6.37×103千米+343千米)=4.2×107m,运行一圈的时间大约为1.5h,飞船绕地球运动的圈数为45,选项C正确。

5.(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在晴朗的夜空,我们很容易找

到北斗星与北极星,如图4所示。天刚黑下来的时候,我们观察并记

录一次北斗星与北极星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半夜的时候,我们再次观

察并记录北斗星与北极星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比较这两次的记录结

果,我们会发现( )

A.北斗星和北极星都是运动的。

B.北斗星和北极星都是静止的。

C.北斗星是运动的,北极星是静止的。

D.北斗星是静止的,北极星是运动的。

.答案:C解析:这两次的记录结果,我们会发现北斗星是运动的,北极星是静止的,选项C正确。

6.(2010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 )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C.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D.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A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答案:A解析:由于闪电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所以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可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选项A正确。

7. (2009上海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年轻时有一次访问德国,当地一名数学家在电车上给他出了一道题:甲、乙两人相对而行,相距50千米。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甲带一条狗,狗每小时走4千米,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

(A) 50千米(B)40千米(C)30千米(D)20千米

答案:B 解析:甲乙两人的相对速度是v =3km/h+ 2km/h =5km/h,经过t=s/v=50/5h=10h两人相遇,这条狗一共走了L=v狗t=4×10km=40km,选项B正确。

8.(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明光中学的同学制定了一个划船比赛规则:①在距两个船队之间的中点处放置一个插有红旗的小木箱(发令枪响时被释放,随河水流动);②甲、乙两船队(两船连线与水流方向平行)听发令枪同时从上游和下游向着小木箱出发;③先得到小木箱的船队获胜。针对这个比赛规则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下列选项是一些同学的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A.比赛规则不公平,对上游船队有利

B.比赛规则不公平,对下游船队有利

C.比赛规则公平,水流动对两船队影响效果一样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A解析:甲、乙两船队听发令枪同时从上游和下游向着小木箱出发,小木箱上游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下游流速减小压强增大,导致小木箱随河水流动的速度小于水流速度,所以比赛规则不公平,对上游船队有利,选项A正确。

9.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小轿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

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青观察到轿车速度盘的指针始终在110km/h位置

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大客车的过程中,小青发

现自己经过该车的时间约为5s,如图6所示。则被超越大客车的车速范

围为()

**~20 m/s B.20-30m/s

**/s D.40--5O m/s

答案:B解析:小轿车速度v1=110km/h=30m/s,大客车的长度按10m计算,由(30-v)t=10解得v=28m/s,选项B正确。

二、填空题

1.(2012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2011年11月3日凌晨,我国自

主设计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安全对接,携手遨游太

空,如图1所示,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____________

的,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

1、答案:静止运动

解析:对接后,二者速度相同,相对静止;但是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大约为7.7×10km/s。

2.(201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传说孙悟空具有腾云驾雾的本领,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折

合5.4×l04 km),我国高铁的安全运行速度可达300 km/h。已知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3.78×105km。请根据这些数据估算孙悟空从花果山约需翻________个筋斗即可到达月球;若建一条“地月高铁”,以300 km/h的速度从地球运行到月球约需_________h。

2. 答案:7 1260

解析:3.78×105km÷(5.4×l04 km)=7.。3.78×105km÷300 km/h=1260h。

3.(201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五一节,爸爸驾车

带楠楠去南滨路海洋公园游玩,途经长江大桥,如图所示。

如果小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450m的大桥,则

过桥所需的时间为 s。车行驶在桥中央时,爸

爸问楠楠:为什么我们看到桥两边的路灯在不停地后退呢?楠楠告诉爸爸,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为参照。

3.答案:45 汽车

解析:36km/h=10m/s,450m÷10m/s=45s。

4.(201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过”,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如果他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过3km用了10min,则他骑车的速度为________km/h。

4.答案:自行车18

解析:10min=1/6h,3km÷1/6h=18km/h。

5.(201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

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m/s;两车行

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

5.答案:15西

解析:路程一时间图像斜率表示速度,甲车的速度是v=300m÷20s=15m/s;由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6. (201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8甲、乙),其中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答案: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

7.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____。

7.答案:9︰2

解析:由v=s/t 可得21v v =1221t t s s =9︰2。

8. (2009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如图18所示,B 、 C 两点相距60米,

C 、 A 两点相距80米,AC 与BC 相互垂直。甲以2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

C 点运动,乙以4米/秒的速度同时由C 点向A 点运动。经过 秒,甲、

乙之间的距离最近;经过 秒,甲、乙所处位置与C 点构成的三角

形和三角形ABC 可能相似。

8. 答案:6 90/11或12

解析:甲、乙之间的距离x=()()224260t t +-=()()[]

144620*********+-=+-t t t ,当t=6s 时甲、乙之间的距离x 最近;由(60—2t)/60=4t/80解得t=12s 时甲、乙所处位置与C 点构成的三角形和三角形ABC 相似。由(60—2t)/80=4t/60解得t=9/11s 时甲、乙所处位置与C 点构成的三角形和三角形ABC 可能相似。

9.(201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节能电动车为上海世博园区的观光提供了绿色交通服务。若一辆电动车在中国馆附近的水平路面上以8米/秒的速度沿直线行驶了50秒,则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米;若此时车内的乘客以车为参照物,则中国馆是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答案:400米 运动

解析:s=vt=8米/秒×50秒=400米。

10.(2012年“志英杯”物理竞赛)小汽车在短时间内的速度可以变化很快。有

些车几秒钟内车速就可以从0km/h 急升到110km/h 。如图是一辆车在10s 内的车

速变化情况,由图像可知第4s 时车速为______km/h ,从第2s 到第4s 过程中,

车速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从第6s 到第8s 速

度的变化比从第8s 到第10s 速度的变化 (选填“大”或“小”)

答案:30km/h 增大 大

解析:从第6s 到第8s 速度的变化为20m/s ,从第8s 到第10s 速度的变化为10m/s ,所以从第6s 到第8s 图18

速度的变化比从第8s到第10s速度的变化大。

11.(2012全国初中物理竞赛预赛)“蜻蜓点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某

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一张图4所示的蜻蜓点水的俯视图片。

该图片记录了在相等时间内蜻蜓连续三次点水过程中激起的波纹,已知水

的传播和蜻蜓的飞行都是匀速运动。根据图中弦的形状和分布可知蜻蜓当

时是向____________(填“左”或“右”)飞行的,且飞行速度比水波传播的速度____________(填“快”或“慢”)

11、答案:左快

解析:蜻蜓刚点水激起的波纹圆周半径小,所以蜻蜓当时是向左传播。由蜻蜓第三次点水时波纹还没有到达蜻蜓处可知,蜻蜓飞行速度比水波传播的速度快。

12(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初赛)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

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

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

便可计算出1 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

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 min。则乙的心率为。

【解析】设心电图仪的坐标纸移动速度为v,根据甲的心率为60次/ min可知,甲的心动周期为T1=1s.由甲的心电图可知,vT1=25×10-3。设乙的心动周期为T2,由乙的心电图可知,vT2=20×10-3,解得T2=0.8s,则乙的心率为60/ T2=60÷0.8/min=75次/min。

【答案】75次/min

三.综合运用

1.(2012年“志英杯”物理竞赛)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据天文测量,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为160万亿千米,估算一下,牛郎眨眨眼,织女要隔多少年才能看到?

解: 1光年=3×108m/s×(365×24×3600)s=9.46×1015m (2分)

s1=160万亿km=1.6×1016m,s2=9.46×1015m

t=s 1/s 2=1.6×1016m /9.46×1015m =17年

2. 步行不仅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而且还能方便地对一些长度进行估测。

(1)人正常步行时,步距变化不大,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尺子”。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请你说出一种测量步距的方法。

(2)小华测出自己的步距为0.5m ,他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84 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多少米?如果这个过程用时35s ,则他的步行速度是多少?

解析:(1)用刻度尺测出沿直线步行10步的距离,除以10即得步距。

(2)教学楼的长度为:x =0.5m×84=42n

由x=vt 可得他的步行速度为:v =42m 35s =1.2m/s 。 3.连云港市正在建设的“BRT”系统,是连接中心城区与外围区域的快速公交系统,它具有专用的车道和站点,有利于中心城区各项功能的向外辐射和向心聚焦.

(1)已知从起点海州站到终点墟沟站的距离约为34km ,若“BRT”专用车的平均速度80km/h ,求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行时间为多少分钟?

(2)目前,由于堵车现象严重,再加上红绿灯较多,该路段开轿车上班的平均速度仅约40km/h ,该系统运行后,乘坐“BRT”专用车比开轿车上班从起点到终点可以节约时间多少分钟?

解析:(1)由s=vt 得公交车行驶的时间为t=

s v =34km 80km /h

=0.425h=25.5min ; (2)由s=v’t’得轿车行驶的时间为t′='s v =34km 40km /h =0.85min=51min , 公交车比轿车节省的时间为△t=t′﹣t=51min ﹣25.5min=25.5min ;

4.(2009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题)图2是小强的自行车传动装置的示意图。请思考并回答:

(1).假设脚踏板每2s 转1圈,在这种情况下,要计算自行车前进的速度大小,还需要测量哪些量?请你用这些量推导出自行车前进速度的表达式。

(2).该自行车后架上装有向车头灯供电的小发电机,小发电机的上端有一半径R 0=1.0cm 的摩擦小轮。行驶过程中,当需要小发电机向车头灯供电时,小轮

压紧车轮,此时小轮与自行车车轮之间无相对滑动,车轮带动小

轮转动,发电机发电。测得自行车大齿轮、小齿轮和后轮的半径

分别为8.0cm 、3.4cm 、33cm ,问当自行车的车速为15km/h 时,

摩擦小轮的转速(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单位:r/s)是多少? 取

π =3.14。

(3).小强利用第1问中推导的公式,计算出了自行车前进的速度大小(请你帮助小强计算自行车前进的速度)。然后他又实地测量了自行车的速度,对比后发现总有差别,请你说明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解析:(1).还需要测量三个轮子的半径:大齿轮(主动齿轮或轮盘)半径R 1、小齿轮(被动齿轮或飞轮)半径R 2、后轮半径R 3。

推导自行车速度的表达式:

设大齿轮、小齿轮和后轮的转动周期分别为T 1、T 2和T 3。

可得:大齿轮边缘的速度:v 1=112R T π 小齿轮边缘的速度:v 2=

222R T π 后轮边缘的速度:v 3= 33

2R T π 因为:v 1=v 2,T 2=T 3,

所以:自行车前进的速度:v = v 3=1321

2R R R T π (2).设摩擦小轮的速度为n 0,

可得:n 0= 302v R π=153.62 3.140.01

???r/s =66.3r/s 即当自行车的车速达到15km/h 时,摩擦小轮的转速:n 0=66.3r/s

(3).因为自行车脚踏板的周期T 1=2s ,且R 1=8.0cm 、R 2=3.4cm 、R 3=33cm

所以:自行车前进的速度:v =132122 3.140.080.330.0342

R R R T π???=? m/s=2.44m/s=8.8km/h 可能原因:①自行车辐条不紧,导致车圈在行驶过程中为椭圆;②车胎内气不足,导致车胎与地面接触部分到车轴距离小于所测车轮半径;③自行车实际行驶路径与测量长度的路径不重合;④大齿轮、小齿轮、后轮半径测量的不准;⑤行驶过程中脚踏板的周期很难保证为2s 。

5. (2012·全国竞赛题)早在1800年前的汉代,科学家张

衡就发明了用来测量车辆行驶里程的“记里鼓车”,又名“记里

车”、“司里车”、“大章车”等。科技史学家王振铎先生根据史书

上的文字描述,复原了这种神奇的车,如图9甲所示。图9乙所示

为记里鼓车的原理图,马匹拉着该车向前行走,带动左、右足轮

转动。立轮与左、右足轮装在同一水平轴上,齿数为18,并与下

平轮啮合,带动下平轮水平转动,下平轮齿数为54;齿数为3的

旋风轮与下平轮装在同一竖轴上,并与中平轮啮合。中平轮齿数

为100,转动一圈,轮上的拨子便拨动上层木人右臂击鼓一次,

显示车行一里。

汉代曾以六尺为一步,三百步为一里,假设那时人们认为的圆周率约为3。试通过计算说明,这架“记里鼓车”的足轮直径应该是多少尺?

解析:车行驶一里.则中平轮需转动一圈,旋风轮和下平轮需转动的圈数:

n1=100/3…(3分)

若下平轮转动一周,立轮和足轮需要转动圈数:n2=54/18…………………………(2分)

所以,当车辆行驶一里,足轮需要转动圈数:n3=n2n1=54/189×100/3=100……(2分)

又因为:1里=300步=6×300尺=1800尺………………………………………………(1分)

所以:100πD=1800尺…………………………………………………………………(2分)

足轮直径:D=6尺………………………………………………………………………(1分)

6(2010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请回答:

(1)刹车过程中轮胎会发热,这是什么原因?是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的过程?

(2)利用上表数据,通过计算求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多少秒?

(3)分析上表数据可知,汽车制动距离与行驶速度有什么关系?

(4)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雨雪天气里注意行车安全,在高速公路旁边设置了“雨雪路滑,减速慢行”的警示牌,请简要说明这句话的物理道理。

速度/km·h-1

4

5

6

8

1

00

反应距离/m 7 91

1

1

5

1

9

制动距离/m 8 1

3

2

3

4

5

4

解析:(1)刹车过程中轮胎发热是由于摩擦引起的,这个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司机的反应时间t等于反应距离s与汽车行驶速度v的比值,即t=s/v。

v 1=40km/h=100/9m/s ,t 1=s 1/v 1=0.63s ;

v 2=50km/h=125/9m/s ,t 2=s 2/v 2=0.65s ;

v 3=60km/h=50/3m/s ,t 3=s 2/v 2=0.66s ;

v 4=80km/h=200/9m/s ,t 4=s 4/v 4=0.68s ;

v 5=100km/h=250/9m/s ,t 5=s 5/v 5=0.68s ;

反应时间的平均值t=0.65s.

(3)分析上表数据可知,汽车制动距离与行驶速度的关系是:汽车行驶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大。具体计算可知,当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时,制动距离约增大到原来的4倍。

(4)雨雪天,道路较滑,汽车所受的刹车阻力较小。在相同的车速的情况下,汽车所受的刹车阻力越小,汽车的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汽车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就越长,因此汽车就越难停下来,所以为安全起见要减速慢行。

7. (15分)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寒假小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去内蒙古草原的冬令营之前,老师对他们讲了草原上防火和自救的知识,告诉他们,草原一旦起火,推进的速度很快,草原的火就像一堵墙一样大面积地向前推进;但由于草的质量小,很快就烧完了,所以当火墙的前面还在燃烧,火始的后面很快就会熄灭,因此火墙比较薄。这一点与森林火灾有着显著的不同。 基于草原火灾的特点,老师嘱咐他们,若遇到草原着火,一定要迎着火墙快速地冲过去。如果背着火,朝没有火的地方跑,很快就会被大火吞噬。

若某次草原发生火灾时,恰好西风,风速v 1=1m/s ,所形成的火墙厚度D=8m ;火墙的推进速度可看作与风速相同,即v 2=v 1=1m/s 。通常情况下,人在草原上奔跑的速度v 3=7m/s ;而在十分疲惫的情况下,持续奔跑的速度约为v 4=1.5 m/s 。人的衣服被火焰点燃所需的时间约为t 1=1.5s 。

1.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老师所说的“草原火灾自救方法”的科学道理以及后面所说的“如果背着火,朝没有火的地方跑,很快就会被大火吞噬”的原因。

2.假如草原发生火灾时,天刮着西风,这时你恰好在火场东侧约两百米的位置当时你随身携带有以下物品中的某一件:镰刀、铁锨、矿泉水。在不方便使用老师所说的“草原火灾自救方法”的情况下,请你简述你将如何利用上述物品逃生(任选两种作答,多选无效)?如果连上述随身物品也没有,你还能采用什么方法逃生(只说一种方法,多说无效)?

解析:1.按照老师所说的“草原火灾自救方法”,迎着火墙向西奔跑,人穿越火墙自救所需时间:t 2=23

D v v =1s 。 由于1s 小于1.5s ,人穿越火墙后,身上衣服不会被点燃,人很安全。需要注意的是,人在穿

越火墙的短暂时间内,一定要屏住呼吸,以免因吸入火焰而灼伤呼吸道。

如果背着火,朝着没有火的地方跑,跑不了多久就疲惫了,人的奔跑速度就会减小,一旦被火追上了,逃生的人呆在火墙中的时间可达:t 3=42

-D v v =16s 。 十分疲惫的人在火墙中的呆16s ,时间确实太长了!而且由于16s>1.5s ,逃生的人即使脱离了火墙,他身上的衣服也一定早已被大火点燃且持续燃烧着。这样一来,人呆在火墙中的时间便会比16s 更长。可以想象,已经十分疲惫的人在穿越火墙时肯定张大嘴巴,急促呼吸……,这样就非常容易因为吸入火焰而灼伤呼吸道甚至肺部,从而给人带来致命的伤害!由此可见,这样逃生的人就很容易被大火吞噬了。

2.分别利用上述物品,可以采用以下办法逃生:

①用镰刀割除一个圆形区域(直径约5~8m)内的草,并把割掉的草抛到圆形区域东侧稍远的地方,人则呆在圆形区域的圆心处以躲藏大火。

②用铁锨在地上挖一个差不多能让一个人蜷缩着躺下的坑,而后,人就蜷缩着躺在坑里,并把挖出的泥土适量地覆盖在身上。待火墙通过后,人在从坑里出来逃生。

③脱下外衣,用矿泉水打湿,找一片草较稀疏的地方并蜷缩着躺下,而后把打湿的外衣覆盖在身上,待火墙通过后,人再起来逃生。

如果身上没有上述物品,还可以采用以下逃生方法:

①脱下外衣,用小便将其打湿后,覆盖在身上并蜷缩着躺在草较稀疏的地方,待火墙通过后,起来逃生。

②找一片土壤较疏松的地方,脱下外衣,用手刨土并把刨出的土放到外衣上;而后,人蜷缩着躺在草较稀疏的地方,并把覆盖着土的外衣盖在身上,待火墙通过后,起来逃生。

③找一片草较稀疏的地方,而后用手拔出一圆形区域(直径约5~8m)内的草,并把割掉的草抛到圆形区域东侧稍远的地方,人则呆在圆形区域的圆心处以躲藏大火。

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A .甲上升,乙下降

B .甲下降,乙上升

C .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 .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练习:1、人在地球上看到月亮从云中穿出,这种情况下的参照物是[ ]

A .地球

B .人

C .月亮

D .云

2、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 ]

A.竖直下落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D.斜向南下落或斜和北下落

3、甲、乙两车并排停在车站。后来,坐在甲车内的小张看到窗外的树木向西移动;坐在乙车内的小李看到小张不动。那么由此可知[ ]

A.甲车向东开动,乙车不动

B.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西开动

C.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大地为参照物

D.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

4、某同学晚上仰头看着月亮行走时,看到月亮会跟着自己向前走,不走时,月亮也不动,这时,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附近的房子B.人自己

C.月亮D.漂动的云

5、请根据图2—7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 ]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二、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所通过的路程跟所用时间的比是一个不随时间改变的量,这个比值的大小可以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把这个比值叫做速度。用数学式表达是。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它是复合单位。

【例2】

小明的家与学校之间有一座山,每天上学的过程中,有五分之二的路程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36分钟,如果小明上坡行走速度不变,下坡行走速度也不变,而且上坡行走速度是下坡行走速度的三分之二。那么小明放学回家要走多长时间?

练习: 1、长200米的列车用120秒匀速通过1.6千米的长桥,列车运行的速度是 [ ] A.11.7米/秒 B.15米/秒

C.13.3米/秒 D.1.7米/秒

2、甲、乙二人进行百米赛跑,甲到达终点时,乙还距终点10米。若让甲从起跑线后退10米,甲、乙同时起跑,则先到达终点,要让甲、乙同时起跑,同时到达终点,则乙应从起跑线前移

_______米。

3、某段铁路由长度为L的铁轨一根接一根地铺成。一列火车在匀速前进,车内一位旅客要测量火车的运动速度。他测出了火车经过铁轨接缝时连续发生N次振动的时间间隔为t,则计算车速v的关系式v=__________。

4、某同学骑自行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想测定自己的速度。他测出1分钟内双脚踩着脚踏转了35圈,已知中轴大齿盘有48个齿,固定在后轮轴上的飞轮有20个齿,车轮直径为66厘米,则该同学骑自车的速度是_________米/秒。

5、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列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的列车,有一节宽敞.4m的车厢被垂直射来的枪弹击穿,位于车厢两壁上的弹孔相距6cm,则枪弹的速度是多少?

【例3】

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36千米/小时,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经过两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调转船头追赶,在距桥600米处追上木箱,则水的流速是多少米/秒?

练习:1、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米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米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速度去打捞。则[ ]

A.甲船先到B.乙船先到

C.两船同时到D.无法判断谁先到

2、一艘缉私艇在静水中以40km/h的速度追赶10km远的一艘走私船,追了半小时追上。如果水流速度为5km/h,走私船在河道上游,同样相距10km,问辑私艇要行驶多少路程才能追赶上走私船?

三、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为了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我们引入了平均速度的概念。如果运动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的总路程为s,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的运动快慢程度。

【例4】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例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练习:1、一辆汽车以V1的速度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2=20千米/小时跑完了其余2/3的路程,若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27千米/小时,则V1的值为 [ ]

A.90千米/小时B.56千米/小时

C.35千米/小时D.32千米/小时

2、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上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时间内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和的关系是 [ ]

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V乙D.无法判断

3、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需要测定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时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3,则关于v1、v2、v3的测量先后顺序应是:先测_________,最后测_________。三者之间的大小顺序应是___________。

四、同一直线上速度的合成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一个参照物有确定的运动,而该参照物相对于另一个参照物也在运动,则这个物体相对于后一个参照物的运动,就是前两个运动的合运动,若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则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的合成,有两种情况,若两个分运动方向相同,其合运动的速度就等于两个分运动速度相加。例如小船顺流而下的速度V顺=V船对水+V水对岸。若两个分运动方向相反,其合运动的速度就等于两个分运动速度相减。例如小船逆流而上的速度V逆=V船对水-V水对岸。

在自动扶梯问题中,若自动扶梯向上运动的速度为V1,人在静止的扶梯上行走的速度为V2。则人沿运动的扶梯上行时,人对地的速度V上=V1+V2,若人沿运动的扶梯下行时,人对地的速度V下=V2—V1。

选地面为参照物时,甲物体静止不运动,乙物体以速度V乙向东运动。丙物体以速度V丙向西运动,丁物体以速度V丁向东运动。若以乙为参照物时,甲物体以速度V乙。向西运动,丙物体以速度V丙+V乙向西运动,当V丁>V乙时丁物体以速度V丁-V乙向东运动。当V乙>V丁时,丁物体以速度V乙-V丁向西运动。当V乙=V丁时,丁物体相对于乙物体静止。

练习:1、一列火车以10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内一乘客以2米/秒的速度从车头方向走向车尾方向。若乘客走了 24秒,则在这段时间内人相对于地面走的距离为 [ ]

A.48米 B.240米

C.288米D.192米

2、某商场的自动扶梯在0.5分钟内,可以把站在扶梯上的顾客送到二楼。如果扶梯不动,人走上去需要1.5分钟,那么,当人沿着开动的自动扶梯走上去,需要的时间 [ ]

A.2分钟B.1分钟

C.0.375分钟 D.0.5分钟

3、一条船在静水中航行,通过1000米用400秒,若该船在流速为1.5米/秒的河中顺水航行,则通过1000米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秒。

4、甲、乙两列火车,车长分别为L1和L2,在相邻的两条轨道上,甲车以速度v1向东匀速行驶,乙车以速度v2向西匀速行驶,则甲、乙两列火车相遇到离开所需时间为__________。

5、一列客车长200米,以20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长300米的货车,货车速度36千米/小时,那么坐在客车窗口的乘客看见货车从他眼前通过的时间是_________秒。

综合

1、在一段平直的铁轨上,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以54千米/小时和36千米/时的速度相向而行。有一只鸟以20米/秒的速度从甲车车头向乙车车头飞去,飞到乙车车头立即反向飞回,飞回到甲车车头又立即转向回飞,向乙车飞去,如此往复,直到两车相遇,已知鸟的飞行总路程为400米,则开始时刻鸟从甲车车头飞出时,两车头之间相距 [ ]

A.500米 B.300米

C.200米 D.600米

2、一皮带传动装置如图2—6所示,则大轮上a点的速度和小轮上b点的速度相比有 [ ]

A.Va>Vb B.Va

C.Va=Vb D.两轮的速度大小由两轮半径比例决定

3、某一学生在运动会上掷铅球,成绩是12米,那么铅球通过的距离 [ ]

A.等于12米 B.大于12米

C.小于12米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在有风速为3m/s的东风的天气中,某同学以3m/s的速度向西跑,他的感觉将是( ).

A.无风 B.有东风,风速比他不跑时更大

C.有东风,风速比他不跑时小些D.有西风,风速比他不跑时更大

5、相距3750米的甲、乙两车站之间有一条笔直的公路,每隔2分钟有一辆摩托车由甲站出发以20米/秒的速度匀速开往乙站,每一辆摩托车在抵达乙站后都立即掉头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开回甲站。这样往返的车辆共有48辆;若于第一辆摩托车开出的同时,有一辆汽车由甲站出发匀速开始乙站,速度为15米/秒,那么汽车抵达乙站前最后将与从甲站开出的第__________辆摩托车迎面相遇,相遇处距乙站__________米。

6、夜里,在海洋的同一条航线上,甲、乙两船分别以5米/秒和10米/秒的速度相向而行。当两船

相隔一定距离时,两船上的驾驶员同时拉响了汽笛,驾驶员在听到对方的汽笛声后立刻开亮自己船上的探照灯。若两船驾驶员探照灯打开的时间正好相隔0.2秒,则表明拉响汽笛时两船之间相距____________米,甲船亮灯时距离乙船___________米;乙船亮灯时距离甲船___________米。(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7、某地的道路如图4-2-4所示,AB=15 cm,BC=10 m,BD=60 m,一歹徒在A处作案后,跑到B处时,被C处的小明发现,歹徒以6 m/s的速度向D 处逃跑,小明迅速追击歹徒,最后在D处将歹徒抓获,小明从发现到抓住歹徒用了多少秒?小明追歹徒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8、北京与上海站之间的铁路距离是1462千米,请你根据表1,表2和表3所给的数据(1)计算北京至上海的21次列车的平均速度;

(2)通过计算来判断,21次列车与22次列车相会的地点距离表3所列的哪个途径站最近。

注:站名加括号表示该站不停车

注:站名加括号表示该站不停车,。

9、一队伍(纵队)长120米,正以某一速度匀速前进。现因有事传达,一通讯员从队尾跑到排头后立即掉头以大小不变的速度从排头跑回队尾。已知在这一过程中队伍前进了160米,求通讯员在这一过程中往返共跑了多少米。

10、某工厂每天早晨都派小车按时接总工程师上班。有一天,总工程师为了早些到工厂,比平日提前1小时出发步行去工厂。走了一段时间后,遇到来接他的小车才上车继续前进。进入工厂大门后,他发现只比平时早到10分钟。问总工程师在路上步行了多长时间才遇到来接他的汽车?设人和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11、在一静水湖的南北两岸,有两只船同时相向开出,各以其速度垂直于湖岸匀速驶向对岸。两船在离北岸800米处迎面相会,相会后继续驶向对岸。靠岸后立即返航,两船又在离南岸600米处迎面相会。若不计两船靠岸时间,求湖宽。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机械运动(练习)

一、选择题

1.长200米的列车用120秒匀速通过1.6千米的长桥,列车运行的速度是[ ]

A.11.7米/秒B.15米/秒

C.13.3米/秒D.1.7米/秒

提示:

1.V=(S1+S2)/t=(200米+1600米)/120秒=15米/秒。故选B。

2.小船往返于沿河的甲、乙两地。若河水不流动,往返一次需要时间t1,若河水流动,则往返一次需要时间t2,则[ ]

A.t1=t2B.t1>t2

C.t1

3.人在地球上看到月亮从云中穿出,这种情况下的参照物是[ ]

A.地球B.人C.月亮D.云

4.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 ]

A.竖直下落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D.斜向南下落或斜和北下落

5.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米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米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速度去打捞。则[ ]

A.甲船先到B.乙船先到

C.两船同时到D.无法判断谁先到

6.甲、乙两车并排停在车站。后来,坐在甲车内的小张看到窗外的树木向西移动;坐在乙车内的小李看到小张不动。那么由此可知[ ]

A.甲车向东开动,乙车不动

B.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西开动

C.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大地为参照物

D.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

7.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 ]

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打一个呵欠

8.某商场的自动扶梯在0.5分钟内,可以把站在扶梯上的顾客送到二楼。如果扶梯不动,人走上去需要1.5分钟,那么,当人沿着开动的自动扶梯走上去,需要的时间[ ]

A.2分钟B.1分钟

C.分钟D.0.5分钟

9.某同学晚上仰头看着月亮行走时,看到月亮会跟着自己向前走,不走时,月亮也不动,这时,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附近的房子B.人自己

C.月亮D.漂动的云

10.一列客车做直线运动,第一秒内前进1米,第2秒内前进2米,第3秒内走3米,……则此车的运动是[ ]

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

C.前3秒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D.匀加速直线运动

11.一皮带传动装置如图2—6所示,则大轮上a点的速度和小轮上b点的速度相比有[ ]

A.Va>Vb B.Va

C.Va=Vb D.两轮的速度大小由两轮半径比例决定

12.做机械运动的物体是

A.铁锅生锈B.田里玉米长高

C.水蒸发D.地球绕太阳公转

13.一辆汽车以V1的速度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2=20千米/小时跑完了其余2/3的路程,若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27千米/小时,则V1的值为[ ]

A.90千米/小时B.56千米/小时

C.35千米/小时D.32千米/小时

14.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上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时间内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和的关系是[ ]

A.V甲=V乙B.V甲>V乙

C.V甲<V乙D.无法判断

15.在一段平直的铁轨上,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以54千米/小时和36千米/时的速度相向而行。有一只鸟以20/秒的速度从甲车车头向乙车车头飞去,飞到乙车车头立即反向飞回,飞回到甲车车头又立即转向回飞,向乙车飞去,如此往复,直到两车相遇,已知鸟的飞行总路程为400千米,则开始时刻鸟从甲车车头飞出时,两车头之间相距[ ]

A.500米B.300米

C.200米D.600米

16.请根据图2—7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 ]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17.一列火车以10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内一乘客以2米/秒的速度从车头方向走向车尾方向。若乘客走了24秒,则在这段时间内人相对于地面走的距离为[ ]

A.48米B.240米

C.288米D.192米

18.某一学生在运动会上掷铅球,成绩是12米,那么铅球通过的距离[ ]

A.等于12米B.大于12米

C.小于12米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

1.甲、乙二人进行百米赛跑,甲到达终点时,乙还距终点10米。若让甲从起跑线后退10米,甲、乙同时起跑,则先到达终点,要让甲、乙同时起跑,同时到达终点,则乙应从起跑线前移_______米。

2.一条船在静水中航行,通过1000米用400秒,若该船在流速为1.5米/秒的河中顺水航行,则通过1000米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秒。

3.某段铁路由长度为L的铁轨一根接一根地铺成。一列火车在匀速前进,车内一位旅客要测量火车的运动速度。他测出了火车经过铁轨接缝时连续发生N次振动的时间间隔为t,则计算车速v的关系式v=__________。

4.一列客车长200米,以20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长300米的货车,货车速度36千米/小时,那么坐在客车窗口的乘客看见货车从他眼前通过的时间是_________秒。

5.某同学骑自行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想测定自己的速度。他测出1分钟内双脚踩着脚踏转了35圈,已知中轴大齿盘有48个齿,固定在后轮轴上的飞轮有20个齿,车轮直径为66厘米,则该同学骑自车的速度是_________米/秒。

6.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需要测定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时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3,则关于v1、v2、v3的测量先后顺序应是:先测_________,最后测_________。三者之间的大小顺序应是___________。

7.相距3750米的甲、乙两车站之间有一条笔直的公路,每隔2分钟有一辆摩托车由甲站出发以2 0米/秒的速度匀速开往乙站,每一辆摩托车在抵达乙站后都立即掉头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开回甲站。这样往返的车辆共有48辆;若于第一辆摩托车开出的同时,有一辆汽车由甲站出发匀速开始乙站,速度为15米/秒,那么汽车抵达乙站前最后将与从甲站开出的第__________辆摩托车迎面相遇,相遇处距乙站__________米。

8.汽车以20米/秒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一乘客从窗口放下一物体,物体经0.5秒钟落到地面。那么,此时汽车前进了_________米,物体与车窗的水平距离是_________米。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 篇 运动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2篇 运动学 【知识梳理】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遵从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 我们一般把质点对地或对地面上静止物体的运动称为绝对运动,质点对运动参考照系的运动称为相对运动,而运动参照系对地的运动称为牵连运动。以速度为例,这三种速度分别称为绝对速度、相对速度、牵连速度,则 v 绝对 = v 相对 + v 牵连 或 v 甲对乙 = v 甲对丙 + v 丙对乙 位移、加速度之间也存在类似关系。 三、物系相关速度 正确分析物体(质点)的运动,除可以用运动的合成知识外,还可充分利用物系相关速度之间的关系简捷求解。以下三个结论在实际解题中十分有用。 1.刚性杆、绳上各点在同一时刻具有相同的沿杆、绳的分速度(速度投影定理)。 2.接触物系在接触面法线方向的分速度相同,切向分速度在无相对滑动时亦相同。 3.线状交叉物系交叉点的速度,是相交物系双方运动速度沿双方切向分解后,在对方切向运动分速度的矢量和。 四、抛体运动: 1.平抛运动。 2.斜抛运动。 五、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 2.变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的大小在不断改变的圆周运动叫变速圆周运动,它的角速度方向不变,大小在不断改变,它的加速度为a = a n + a τ,其中a n 为法向加速度,大小为2 n v a r =,方向指向圆心;a τ为切向加速度,大小为0lim t v a t τ?→?=?,方向指向切线方向。 六、一般的曲线运动 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分为很多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做圆 周运动的一部分。在分析质点经过曲线上某位置的运动时,可 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来处理。对于一般的曲线运动,向心加速度为2n v a ρ =,ρ为点所在曲线处的曲率半径。 七、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1.刚体 所谓刚体指在外力作用下,大小、形状等都保持不变的物体或组成物体的所有质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刚体的基本运动包括刚体的平动和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刚体的任

高考物理专题汇编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及解析

高考物理专题汇编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如图,质量为m =lkg 的滑块,在水平力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37°的光滑斜面上,离斜面末端B 的高度h =0. 2m ,滑块经过B 位置滑上皮带时无机械能损失,传送带的运行速度为v 0=3m/s ,长为L =1m .今将水平力撤去,当滑块滑 到传送带右端C 时,恰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g 取l0m/s 2.求: (1)水平作用力F 的大小;(已知sin37°=0.6 cos37°=0.8) (2)滑块滑到B 点的速度v 和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μ; (3)滑块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答案】(1)7.5N (2)0.25(3)0.5J 【解析】 【分析】 【详解】 (1)滑块受到水平推力F . 重力mg 和支持力F N 而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水平推力F=mg tan θ, 代入数据得: F =7.5N. (2)设滑块从高为h 处下滑,到达斜面底端速度为v ,下滑过程机械能守恒, 故有: mgh = 212 mv 解得 v 2gh ; 滑块滑上传送带时的速度小于传送带速度,则滑块在传送带上由于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而做匀加速运动; 根据动能定理有: μmgL = 2201122 mv mv 代入数据得: μ=0.25 (3)设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t ,则t 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为: x=v 0t 对物体有: v 0=v ?at

ma=μmg 滑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位移为: △x =L?x 相对滑动产生的热量为: Q=μmg △x 代值解得: Q =0.5J 【点睛】 对滑块受力分析,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出水平作用力的大小;根据机械能守恒可求滑块滑上传送带上时的速度;由动能定理可求得动摩擦因数;热量与滑块和传送带间的相对位移成正比,即Q=fs ,由运动学公式求得传送带通过的位移,即可求得相对位移. 2.如图,质量分别为m A =2kg 、m B =4kg 的A 、B 小球由轻绳贯穿并挂于定滑轮两侧等高H =25m 处,两球同时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已知两球与轻绳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等于其重力的0.5倍,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两侧轻绳下端恰好触地,取g =10m/s 2,不计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 (1)A 、B 两球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 (2)A 、B 两球落地时的动能. (3)A 、B 两球损失的机械能总量. 【答案】(1)2 5m/s A a =27.5m/s B a = (2)850J kB E = (3)250J 【解析】 【详解】 (1)由于是轻绳,所以A 、B 两球对细绳的摩擦力必须等大,又A 得质量小于B 的质量,所以两球由静止释放后A 与细绳间为滑动摩擦力,B 与细绳间为静摩擦力,经过受力分析可得: 对A :A A A A m g f m a -= 对B :B B B B m g f m a -= A B f f = 0.5A A f m g = 联立以上方程得:2 5m/s A a = 27.5m/s B a = (2)设A 球经t s 与细绳分离,此时,A 、B 下降的高度分别为h A 、h B ,速度分别为V A 、V B ,因为它们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试题经典及解析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 1.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取m/s2,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水平推力F的大小; (3)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 【答案】(1)0.2;(2)5.6N;(3)56m。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题意可知,由v-t图像可知,物体在4~6s内加速度: 物体在4~6s内受力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解得:μ=0.2 (2)由v-t图像可知:物体在0~4s内加速度: 又由题意可知:物体在0~4s内受力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据得:F=5.6N (3)物体在0~14s内的位移大小在数值上为图像和时间轴包围的面积,则有:

【点睛】 在一个题目之中,可能某个过程是根据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另一个过程是根据运动情况分析受力情况;或者同一个过程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同时分析,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灵活 处理.在这类问题时,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纽带、桥梁. 2.如图所示为工厂里一种运货过程的简化模型,货物(可视为质点质量4m kg =,以初速度010/v m s =滑上静止在光滑轨道OB 上的小车左端,小车质量为6M kg =,高为 0.8h m =。在光滑的轨道上A 处设置一固定的障碍物,当小车撞到障碍物时会被粘住不 动,而货物继续运动,最后恰好落在光滑轨道上的B 点。已知货物与小车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0.5μ=,货物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AB 长为1.2m ,重力加速度g 取210/m s 。 ()1求货物从小车右端滑出时的速度; ()2若已知OA 段距离足够长,导致小车在碰到A 之前已经与货物达到共同速度,则小车 的长度是多少? 【答案】(1)3m/s ;(2)6.7m 【解析】 【详解】 ()1设货物从小车右端滑出时的速度为x v ,滑出之后做平抛运动, 在竖直方向上:2 12 h gt = , 水平方向:AB x l v t = 解得:3/x v m s = ()2在小车碰撞到障碍物前,车与货物已经到达共同速度,以小车与货物组成的系统为研 究对象,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mv m M v =+共, 解得:4/v m s =共,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201122 Q mgs mv m M v μ==-+共相对, 解得:6s m =相对, 当小车被粘住之后,物块继续在小车上滑行,直到滑出过程,对货物,由动能定理得: 22 11'22 x mgs mv mv 共μ-= -,

物理竞赛公式大全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 1.1平均速度 v = t △△r 1.2 瞬时速度 v=lim 0 △t →△t △r =dt dr 1. 3速度v= dt ds = =→→lim lim △t 0 △t △t △r 1.6 平均加速度a = △t △v 1.7瞬时加速度(加速度)a=lim 0△t →△t △v =dt dv 1.8瞬时加速度a= dt dv =22 dt r d 1.11匀速直线运动质点坐标x=x 0+vt 1.12变速运动速度 v=v 0+at 1.13变速运动质点坐标x=x 0+v 0t+ 2 1at 2 1.14速度随坐标变化公式:v 2 -v 02 =2a(x-x 0) 1.15自由落体运动 1.16竖直上抛运动 ?????===gy v at y gt v 22122 ??? ? ???-=-=-=gy v v gt t v y gt v v 2212 0220 0 1.17 抛体运动速度分量?? ?-==gt a v v a v v y x sin cos 00 1.18 抛体运动距离分量?? ? ??-?=?=20021sin cos gt t a v y t a v x 1.19射程 X=g a v 2sin 2 1.20射高Y=g a v 22sin 20 1.21飞行时间y=xtga —g gx 2 1.22轨迹方程y=xtga —a v gx 2 202 cos 2 1.23向心加速度 a=R v 2 1.24圆周运动加速度等于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矢量和a=a t +a n 1.25 加速度数值 a=2 2 n t a a + 1.26 法向加速度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相同 a n =R v 2 1.27切向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大小a t = dt dv 1.28 ωΦR dt d R dt ds v === 1.29角速度 dt φ ωd = 1.30角加速度 22dt dt d d φ ωα== 1.31角加速度a 与线加速度a n 、a t 间的关系 a n =222)(ωωR R R R v == a t =αω R dt d R dt dv ==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除非它受到作用力而被迫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获得的加速度a 的大小与外力F 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1.37 F=ma 牛顿第三定律:若物体A 以力F 1作用与物体B ,则同时物体B 必以力F 2作用与物体A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沿同一直线。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任何两质点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其大小与两质点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质点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引力的方向沿两质点的连线 1.39 F=G 2 2 1r m m G 为万有引力称量=6.67×10-11 N ?m 2 /kg 2 1.40 重力 P=mg (g 重力加速度)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运动学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选:运动学1.A、B两辆车以相同速度v0同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A车在前,B车在后.在两车上有甲、乙两人分别用皮球瞄准对方,同时以相对自身为2v0的初速度水平射出,如不考虑皮球的竖直下落及空气阻力,则() A.甲先被击中B.乙先被击中 C.两人同时被击中D.皮球可以击中乙而不能击中甲 2.如图所示,静止的传送带上有一木块正在匀速下滑,当传送带突然向下开动时,木块图2滑到底部所需时间t与传送带始终静止不动所需时间t0相比是() A.t=t0B.t<t0C.t>t0 D.A、B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3.如图所示,A、B为两个大小和材料都相同而转向相反的轮子,它们的转轴互相平行且在同一水平面内。有一把均匀直尺C,它的长度大于两轮转轴距离的2倍。把该直尺静止地搁在两转轮上,使尺的重心在两轮之间而离B轮较近。然后放手,考虑到轮子和尺存在摩擦,则直尺将() A保持静止。B向右运动,直至落下。 C开始时向左运动,以后就不断作左右来回运动。 D开始时向右运动,以后就不断作左右来回运动。 4.在一辆行驶的火车车厢内,有人竖直于车厢地板向上跳起,落回地板时,落地点() A 在起跳点前面;B在起跳点后面; C与起跳点重合;D与火车运动情况有关,无法判断。

5.在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高速飞行的轰炸机上投下一颗炸弹,飞机驾驶员和站在地面上的观察者对炸弹运动轨迹的描述如图12所示。其中有可能正确的是() 图12 6.一列长为s的队伍以速度V沿笔直的公路匀速前进。一个传令兵以较快的速度v 从队末向队首传递文件,又立即以同样速度返回到队末。如果不计递交文件的时间,那么这传令兵往返一次所需时间是 7.甲、乙两车站相距100千米,一辆公共汽车从甲站匀速驶向乙站,速度为40千米/时。当公共汽车从甲站驶出时,第一辆大卡车正好从乙站匀速开往甲站,而且每隔15分钟开出一辆。若卡车的速度都是25千米/时,则公共汽车在路途中遇到的卡车总共有() (A).20辆。(B)15辆。(C)10辆。(D)8辆 8.某高校每天早上都派小汽车准时接刘教授上班。一次,刘教授为了早一点赶到学校,比平时提前半小时出发步行去学校,走了27分钟时遇到来接他的小汽车,他上车后小汽车立即掉头前进。设刘教授步行速度恒定为v,小汽车来回速度大小恒定为u,刘教授上车以及小汽车掉头时间不计,则可判断() A.刘教授将会提前3分钟到校,且v:u=1:10。 B.刘教授将会提前6分钟到校,且v:u=1:10。 C.刘教授将会提前3分钟到校,且v:u=1:9。 D.刘教授将会提前6分钟到校,且v:u=1:9。 9.一氢气球下系一重为G的物体P,在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如不计空气阻力和风力影响,物体恰能沿MN方向(如图1中箭头指向)斜线上升,图1中OO’为竖直方向, 则在图1中气球和物体P所 处的情况正确的是() 10.某段铁路有长度L的铁

最新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

最新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 1.如图所示,质量2kg M =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质量1kg m =的滑块(可 视为质点)以03m/s v =的初速度从左侧滑上木板水平地面右侧距离足够远处有一小型固定挡板,木板与挡板碰后速度立即减为零并与挡板粘连,最终滑块恰好未从木板表面滑落.已知滑块与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为0.2μ=,重力加速度210m/s g =,求: (1)木板与挡板碰撞前瞬间的速度v ? (2)木板与挡板碰撞后滑块的位移s ? (3)木板的长度L ? 【答案】(1)1m/s (2)0.25m (3)1.75m 【解析】 【详解】 (1)滑块与小车动量守恒0()mv m M v =+可得1m/s v = (2)木板静止后,滑块匀减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有:2102 mgs mv μ-=- 解得0.25m s = (3)从滑块滑上木板到共速时,由能量守恒得:220111 ()22 mv m M v mgs μ=++ 故木板的长度1 1.75m L s s =+= 2.如图,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一楔形物体A 。A 的上表面水平,A 上放置一物块B 。已知斜面足够长、倾角为θ,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m ,A 、B 间动摩擦因数为μ(μ<), 最大静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推力。求: (1)物体A 、B 保持静止时,水平推力的大小F 1; (2)水平推力大小为F 2时,物体A 、B 一起沿斜面向上运动,运动距离x 后撒去推力,A 、B 一起沿斜面上滑,整个过程中物体上滑的最大距离L ; (3)为使A 、B 在推力作用下能一起沿斜面上滑,推力F 应满足的条件。 【答案】(1) (2) (3)

物理竞赛所有公式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 1.1平均速度 v =t △△r 1.2 瞬时速度 v=lim △t →△t △r =dt dr 1. 3速度v=dt ds = =→→lim lim △t 0 △t △t △r 1.6 平均加速度a = △t △v 1.7瞬时加速度(加速度)a=lim △t →△t △v =dt dv 1.8瞬时加速度a=dt dv =22dt r d 1.11匀速直线运动质点坐标x=x 0+vt 1.12变速运动速度 v=v 0+at 1.13变速运动质点坐标x=x 0+v 0t+ 2 1at 2 1.14速度随坐标变化公式:v 2-v 02=2a(x-x 0) 1.15自由落体运动 1.16竖直上抛运动 ?????===gy v at y gt v 22122 ??? ? ???-=-=-=gy v v gt t v y gt v v 2212 0220 0 1.17 抛体运动速度分量???-==gt a v v a v v y x sin cos 00 1.18 抛体运动距离分量?? ? ??-?=?=20021sin cos gt t a v y t a v x 1.19射程 X=g a v 2sin 2 1.20射高Y=g a v 22sin 20 1.21飞行时间y=xtga — g gx 2 1.22轨迹方程y=xtga —a v gx 2 202 cos 2 1.23向心加速度 a=R v 2 1.24圆周运动加速度等于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矢量和a=a t +a n 1.25 加速度数值 a=2 2n t a a + 1.26 法向加速度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相 同a n =R v 2 1.27切向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大小a t = dt dv 1.28 ωΦR dt d R dt ds v === 1.29角速度 dt φ ωd = 1.30角加速度 22dt dt d d φ ωα== 1.31角加速度a 与线加速度a n 、a t 间的关系 a n =22 2)(ωωR R R R v == a t =αω R dt d R dt dv ==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它受到作用力而被迫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获得的加速度a 的大小与外力F 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1.37 F=ma 牛顿第三定律:若物体A 以力F 1作用与物体B ,则同时物体B 必以力F 2作用与物体A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沿同一直线。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任何两质点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其大小与两质点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质点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引力的方向沿两质点的连线 1.39 F=G 2 2 1r m m G 为万有引力称量=6.67×10-11N ?m 2/kg 2 1.40 重力 P=mg (g 重力加速度) 1.41 重力 P=G 2r Mm 1.42有上两式重力加速度g=G 2 r M (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无关,而紧随它到地心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及解析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 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 = 37°的足够长斜面上放置一质量M = 2kg 、长度L = 1.5m 的极薄平板 AB ,在薄平板的上端A 处放一质量m =1kg 的小滑块(视为质点),将小滑块和薄平板同时无初速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薄平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5、薄平板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5,sin37°=0.6,cos37°=0.8,取g=10m/s 2。求: (1)释放后,小滑块的加速度a l 和薄平板的加速度a 2; (2)从释放到小滑块滑离薄平板经历的时间t 。 【答案】(1)24m/s ,21m/s ;(2)1s t = 【解析】 【详解】 (1)设释放后,滑块会相对于平板向下滑动, 对滑块m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0 11sin 37mg f ma -= 其中0 1cos37N F mg =,111N f F μ= 解得:002 11sin 37cos374/a g g m s μ=-= 对薄平板M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0 122sin 37Mg f f Ma +-= 其中00 2cos37cos37N F mg Mg =+,222N f F μ= 解得:2 21m/s a = 12a a >,假设成立,即滑块会相对于平板向下滑动。 设滑块滑离时间为t ,由运动学公式,有:21112x a t =,2221 2 x a t =,12x x L -= 解得:1s t = 2.如图1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1kg 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2kg 的木块,木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拉力F =3t (N ),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m/s 2

高中物理竞赛—动力学知识要点分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物理竞赛—动力学知识要点分析 一、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在牛顿运动定律中,第一定律有它独立的地位。它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运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认为“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加速度为零时的特殊情况”的说法是错误的,它掩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独立地位。 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但二者不是一回事。牛顿第一定律谈的是物体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不受任何外力时)将做什么运动,是一种理想情况,而惯性谈的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处于一切运动状态下的物体都有惯性,物体不受外力时,惯性的表现是它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它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即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此时,惯性的表现是物体运动状态难以改变,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可以说,物体惯性的表现是物体的速度改变需要时间。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2)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方向相同,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它的数学表达式为 a m F 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加速度跟合外力、质量的定量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写成m F a 更为准确。不能将公式a m F 理解为:物体所受合外力跟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而公式a F m 的物理意义是:对于同一物体,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其比值保持为某一特定值,这比值反映了该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 力与加速度相连系而不是同速度相连系。从公式at v v 0可以看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即时速度,同初速度、外力和外力的作用时间都有关。物体的速度方向不一定同所受合外力方向一致,只有速度的变化量(矢量差)的方向才同合外力方向一致。 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外力的瞬时作用效果。物体所受合外力一旦发生变化,加速度立即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物体因受摩擦力而做匀变速运动时,摩擦力一旦消失,加速度立即消失。刹车过程中的汽车当速度减小到零以后,不再具有加速度,它绝不会从速度为零的位置自行后退。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六个特点:等值、反向、共线、同时、同性质、作用点不共物。要善于将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区别。平衡力性质不一定相同,且作用点一定在同一物体上。 二、力和运动的关系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产生加速度,物体做变速运动。若合外力恒定,则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保持不变,物体做匀变速运动。 匀变速运动的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物体所受恒力与速度方向处于同一直线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力与速度同向或反向又可进一步分为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就是例子。若物体所受恒力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例如,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1.4运动学综合题

1.4运动学综合题 例1、如图所示,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缠在圆筒上,圆筒半径为R,放在与水平面成α角的光滑斜面上,当绳变为竖直方向时,圆 筒转动角速度为ω,(此时绳未松弛),试求此刻圆筒与绳分离处A 的速度以及圆筒与斜面切点C的速度 例2、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岛A,A与直湖岸的距离为d,湖岸边有一点B,B沿湖岸方向与A点的距离为l.一人自B点出发,要到达A 点.已知他在岸上行走的速度为v1,在水中游泳的速度为v2,且v1>v2,要求他由B至A所用的时问最短,问此人应当如何选择其运动路线?

例3、一根不可伸长的细轻绳,穿上一粒质量为m的珠 子(视为质点),绳的下端固定在A点,上端系在轻质 小环上,小环可沿固定的水平细杆滑动(小环的质量及 与细杆摩擦皆可忽略不计),细杆与A在同一竖直平面 内.开始时,珠子紧靠小环,绳被拉直,如图所示,已 知,绳长为l,A点到杆的距离为h,绳能承受的最大 T,珠子下滑过程中到达最低点前绳子被拉断, 张力为 d 求细绳被拉断时珠子的位置和速度的大小(珠子与绳子 之间无摩擦) 例4、在某铅垂面上有一光滑的直角三角形细管轨道,光滑小球从顶点A沿斜边轨道自静止出发自由滑到端点C所需时间恰好等于小球从A由静止出发自由地经B滑到C所需时间,如图所示.设AB为铅直轨道,转弯处速度大小不变,转弯时间忽略不计,在此直角三角形范围内可构建一系列如图中虚线所示的光滑轨道,每一轨道由若干铅直和水平的部分连接而成,各转弯处性质都和B点相同,各轨道均从A点出发到C点终止,且不越出△ABC的边界.试求小球在各条轨道中,从静止出发自由地由A到C所需时间的上限与下限之比值.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专项训练及答案.doc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 1.如图所示,一足够长木板在水平粗糙面上向右运动。某时刻速度为v0= 2m/s ,此时一质量与木板相等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1= 4m/s 的速度从右侧滑上木板,经过1s 两者速度恰好相同,速度大小为v2= 1m/s,方向向左。重力加速度g= 10m/s2,试求: (1)木板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2)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3)从滑块滑上木板,到最终两者静止的过程中,滑块相对木板的位移大小。 【答案】( 1)0.3( 2)1 (3)2.75m 20 【解析】 【分析】 (1)对小滑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 (2)对木板分析,先向右减速后向左加速,分过程进行分析即可; (3)分别求出二者相对地面位移,然后求解二者相对位移; 【详解】 (1)对小滑块分析:其加速度为:a1 v2 v1 1 4 m / s2 3m / s2,方向向右 t 1 对小滑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1mg ma1,可以得到: 1 0.3 ; (2)对木板分析,其先向右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可以得到: v0 1 mg22mg m t1 然后向左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可以得到: 1 mg 2 2mg m v2 t2 而且 t1 t2 t 1s 联立可以得到: 1 t1 0.5s,t2 0.5s ; 2 , 20 (3)在t1 0.5s时间内,木板向右减速运动,其向右运动的位移为:0v0 x1t10.5m ,方向向右; 在 t20.5s 时间内,木板向左加速运动,其向左加速运动的位移为: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 班级 姓名 1、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 边重 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 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 表示重力加速度) 解:设圆盘的质量为m ,桌长为l ,在桌布从圆盘上抽出的过程中,盘的加速度为1a ,有 11`ma mg =μ ① 桌布抽出后,盘在桌面上作匀减速运动,以a 2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有 22`ma mg =μ ② 设盘刚离开桌布时的速度为v 1,移动的距离为x 1,离开桌布后在桌面上再运动距离 x 2后便停下,有 11212x a v = ③ 22212x a v = ④ 盘没有从桌面上掉下的条件是 122 1 x l x -≤ ⑤ 设桌布从盘下抽出所经历时间为t ,在这段时间内桌布移动的距离为x ,有 at x 21= ⑥ 21121 t a x = ⑦ 而 12 1 x l x += ⑧

由以上各式解得 g a 12 2 12μμμμ+≥ ⑨ 2、质量kg m 5.1=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从水平面上A 点由静止 开始运动,运动一段距离撤去该力,物块继续滑行s t 0.2=停在B 点,已知A 、B 两点间的距离m s 0.5=,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0.0=μ,求恒力F 多大。(2 /10s m g =) 解:设撤去力F 前物块的位移为1s ,撤去力F 时物块速度为v ,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mg F μ=1 对撤去力F 后物块滑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得mv t F -=-01 由运动学公式得t v s s 2 1=- 对物块运动的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011=-s F Fs 由以上各式得2 22gt s mgs F μμ-= 代入数据解得F=15N 3、如图所示,两个用轻线相连的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块,质量分别为 m 1和m 2,拉力F 1和F 2方向相反,与轻线沿同一水平直线,且F 1>F 2。试求在两个物块 运动 过程中轻线的拉力T 。 设两物质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a ,则有 a m m F F )(2121+=- ①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质量为m 1的物块有

大学物理题库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doc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6小题,总计48分) 1.(3分)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A靠在一辆小车的竖直前壁上,A和车壁间静摩擦系数是丛,若要使物体A不致掉下来,小车的加速度的最小值应为1=. J A i 疽 3.(3分)如果一个箱子与货车底板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为〃,当这货车爬一与水平方向 成。角的平缓山坡时,若不使箱了在车底板上滑动,车的最大加速度%域=. 4.(3分)质量m = 40kg的箱子放在卡车的车厢底板上,巳知箱子与底板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为从=0.40,滑动摩擦系数为角=0.25,试分别写出在下列情况下,作用在箱了上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卡车以。=2m/s2的加速度行驶,/ =,方向. (2)卡车以a = -5m/s2的加速度急刹车,/ =,方向? 5.(3分)一圆锥摆摆长为/、摆锤质量为在水平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摆线与铅直线夹角。,则 (1)摆线的张力§= 2 (3分)质量相等的两物体A和B,分别固定在弹簧的两端,竖直放在光滑水平支持面C 上,如图所示.弹簧的质量与物体A、B的质量相比,M以忽略不计.若把支持面C迅速移走,则在移开的一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心= ,B的加速度的大小% = .

⑵ 摆锤的速率V= I 6.(3分)质量为m的小球,用轻绳AB. BC连接,如图,其中AB水平.剪断绳AB前后的瞬间,绳BC中的张力比F T:E;=. 7.(3分)有两个弹簧,质量忽略不计,原长都是10 cm,第一个弹簧上端固定,下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后,长为11 cm,而第二个弹簧上端固定,下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后,R为13 cm,现将两弹簧串联,上端固定,下面仍挂一质量为〃,的物体,则两弹簧的总长为 . 8.(3分)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物体A和B紧靠在一起.它们的质量分别为 = 2kg , = 1kg .今用一水平力F = 3N推物体B,则B推A的力等于.如 用同样大小的水平力从右边推A,则A推B的力等于? 9.(3分)一物体质量为M,置于光滑水平地板上.今用一水平力斤通过一质量为m的绳拉动物体前进,贝U物体的加速度但=,绳作用于物体上的力. 10.(3分)倾角为30°的一个斜而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沿斜面下滑, 下滑的加速度为3.0m/s2.若此时斜面体静止在桌面上不动,则斜面体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运动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运动学 §2.1质点运动学的差不多概念 2.1.1、参照物和参照系 要准确确定质点的位置及其变化,必须事先选取另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参照,那个被选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在参照物上建立坐标,构成坐标 系。 通常选用直角坐标系O –xyz ,有时也采纳极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样有三种,一种是两轴沿水平竖直方向,另 一是两轴沿平行与垂直斜面方向,第三是两轴沿曲线的切线和法线方向〔我们常把这种坐标称为自然坐标〕。 2.1.2、位矢 位移和路程 在直角坐标系中,质点的位置可用三个坐标x ,y ,z 表示,当质点运动时,它的坐标是时刻的函数 x=X 〔t 〕 y=Y 〔t 〕 z=Z 〔t 〕 这确实是质点的运动方程。 质点的位置也可用从坐标原点O 指向质点P 〔x 、y 、z 〕的有向线段r 来表示。如图2-1-1所示, 也是描述质点在空间中位置的物理量。的长度为质点到原点之间的距离,的方向由余弦αcos 、βcos 、γcos 决定,它们之间满足 1cos cos cos 222=++γβα 当质点运动时,其位矢的大小和方向也随时刻而变,可表示为r =r (t)。在直角坐标系中,设分不为、、沿方向x 、y 、z 和单位矢量,那么r 可表示为 t z t y t x t )()()()(++= 位矢与坐标原点的选择有关。 研究质点的运动,不仅要明白它的位置,还必须明白它 的位置的变化情形,假如质点从空间一点),,(1111z y x P 运动到另一点),,(2222z y x P ,相应的位矢由r 1 变到r 2,其改 变量为? z z y y x x r r )()()(12121212-+-+-=-=? 称为质点的位移,如图2-1-2所示,位移是矢量,它是 从初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一个有向线段。它描写在一定时刻内质点位置变动的大小和方向。它与坐标原点的选择无关。 2.1.3、速度 平均速度 质点在一段时刻内通过的位移和所用的时刻之比叫做这段时刻内的平均速度 ) 2z y 图2-1-1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真题汇编(含答案)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 1.如图,有一水平传送带以8m/s 的速度匀速运动,现将一小物块(可视为质点)轻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上,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已知传送带左、右端间的距离为4m ,g 取10m/s 2.求: (1)刚放上传送带时物块的加速度; (2)传送带将该物体传送到传送带的右端所需时间. 【答案】(1)24/a g m s μ==(2)1t s = 【解析】 【分析】 先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物体水平方向先受到滑动摩擦力,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传送带足够长,当物体速度与传送带相同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速度与传送带相同时所经历的时间和位移,判断以后物体做什么运动,若匀速直线运动,再由位移公式求出时间. 【详解】 (1)物块置于传动带左端时,先做加速直线运动,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ma μ= 代入数据得:2 4/a g m s μ== (2)设物体加速到与传送带共速时运动的位移为0s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2 02as v = 运动的位移: 2 0842v s m a ==> 则物块从传送带左端到右端全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经历时间为t ,则有 212 l at = 解得 1t s = 【点睛】 物体在传送带运动问题,关键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四旋翼无人机是一种能够垂直起降的小型遥控飞行器,目前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一架质量m =2 kg 的无人机,其动力系统所能提供的最大升力F =36 N ,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 =4 N .(g 取10 m /s 2)

高中物理竞赛练习3 牛顿运动定律

高中物理竞赛练习3 牛顿运动定律 1.将一个粉笔头轻放在以2 m /s 的恒定速度运动的水平传送带上后,传送带上留下一条长为4 m 的画线.若使该传送带改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5 m /S 2,并且在传送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的同时,将另一个粉笔头轻放在传送带上,问该粉笔能在传送带留下一条多长的画线 2.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沿着光滑抛物线y =A x 2的轨道从h 米高处由静止开始滑下,试求小球到达轨道底部时对轨道的压力。(mg(1+4Ah)) 3.如图所示,C 为一个放在粗糙平面上的双斜面,其质量m C =6.5kg ,=37o , =53o .斜面顶端有一个滑轮,滑轮的质量及摩擦不计,A 、B 两个滑块的质量分 别为m A =2.0kg ,m B =0.50kg ,由跨过定滑轮的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开始时, 设法使A 、B 、C 都静止,轻绳伸直,然后用一个大小为26.5N 的水平力向左推 C ,并同时释放A 、B 、C 。若C 的加速度为3.0m/s 2,B 相对桌面无水平方向的位移(绳子一直是绷紧的).试求C 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0/93) 4.质量为m 的小木块放在倾角为的楔的斜面上,楔可在水平面上运动.木块与斜面 之间的静摩擦系数和滑动摩擦系数均为.开始时木块静止在斜面上,离地高为h ,现 让斜面楔以恒加速度a 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如图所示. (1)求加速度a 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使木换沿斜面滑下(θθμθμcot tan 1tan g a g ≤+-π) (2)设加速度a 在上面求得的范围内,求木块从斜面楔开始运动起经多长时间落在水平面上 5.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倾角=37o ,以10 m/s 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 上放一个质量m=0.5 kg 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5,已知传送带从A 到B 的长度l =16 m ,则物体从A 运送到B 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2s) 6.如图所示,将一单摆摆球拉至使摆线达水平位置,然后由静止释放摆球,求:(1)小球的总加速度及摆线的张力和摆线偏离竖直线的偏转角的关系;(2)当小球速度的竖直分量为最大时的摆线的张力;(3)小球总加速度矢量指向水平方向时的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7.如图所示,在一根没有重力的长度为l 的棒的中点与端点上分别固定了两个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小球,棒沿竖直轴用铰链连接,棒以角速度匀速转动,试求棒竖直轴线间的夹角 8.地球绕太阳做椭圆运动,已知轨道半长轴为A ,半短轴为B ,试求地球在椭圆轨 道各顶点处的速度大小及各顶点处的曲率半径.设太阳的质量为M . 9.宇宙飞船在距火星表面H 高处做匀速圆周运动,火星半径为R .假设飞船在极短时间内向外侧点火喷气,获得一径向速度,其大小为原来速度的a 倍,因为a 很小,所以飞船不会与火星表面相碰.飞船喷气

高中物理竞赛运动学。

运动学 1如图所示,物体A 置于水平面上,A 前固定一滑轮B ,高台上有一定滑轮D ,一根轻绳一端固定在C 点,再绕过B 、D ,BC 段水平,当以恒定水平速度V 拉绳上的自由端时,A 沿水平面前进,求当跨过B 的两段绳子的夹角为α时,A 的运动 速度。 (V A =α cos 1+V ) 2. 缠在轴上的线被绕过滑轮B 后,以恒定速度v0 拉出。这时线轴沿水平平面无滑动滚动。求线轴中心点O 的速度随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α 的变化关系。线轴的内、外半径分别为r 和R 。 3.均匀光滑细棒AB 长l ,以速度v 搁在半径为r 的固定圆环上作匀速平动,试求在图13位置时,杆与环的交点M 的速度和加速度. 图13 4一个半径为 R 的半圆柱体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加速度为 a 的匀加速运动。在半圆柱体上搁置一根竖直杆,此杆只能沿竖直方向运动(如图)。当半圆柱体的速度为 v 时,杆与半圆柱体接触点 P 与柱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求此时竖直杆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5 A ,B ,C 三个芭蕾舞演员同时从边长为l 的三角形顶点A ,B ,C 出发,以相同的速率v 运动;运动中始终保持A 朝着B ,B 朝着C ,C 朝着A .试问经多少时间三人相聚?每个演员跑了多少路径? 6.三只小虫A 、B 、C 沿水平面爬行,A 、B 的速度都能达到v =1cm/s 。开始时,这些虫子位于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C 应具有什么样的速度,才能在A 、B 任意移动的情况下使三小虫仍保持正三角形? 7 在掷铅球时,铅球出手时距地面的高度为h ,若出手时的速度为V 0,求以何角度掷球时,水平射程最远?最远射程为多少? (α=gh v v 22sin 2001 +-、 x=g gh v v 2200+) 7、模型飞机以相对空气v = 39km/h 的速度绕一个边长2km 的等边三角形飞行,设风速u = 21km/h ,方向与三角形的一边平行并与飞机起飞方向相同,试求:飞机绕三角形一周需多少时间? 9如图所示,合页构件由两菱形组成,边长分别为2L 和 L ,若顶点A以匀加速度a水平向右运动,当 BC 垂直于 OC 时,A 点速度恰为 v ,求此时节点B 和节点 C 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题20套(带答案)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题20套(带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 1.如图所示,质量M=0.4kg 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右侧与固定竖直挡板问的距离L=0.5m ,某时刻另一质量m=0.1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 0=2m /s 的速度向右滑上长木板,一段时间后长木板与竖直挡板发生碰撞,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已知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10m /s 2,小滑块始终未脱离长木板。求: (1)自小滑块刚滑上长木板开始,经多长时间长木板与竖直挡板相碰; (2)长木板碰撞竖直挡板后,小滑块和长木板相对静止时,小滑块距长木板左端的距离。 【答案】(1)1.65m (2)0.928m 【解析】 【详解】 解:(1)小滑块刚滑上长木板后,小滑块和长木板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解得: 对长木板: 得长木板的加速度: 自小滑块刚滑上长木板至两者达相同速度: 解得: 长木板位移: 解得: 两者达相同速度时长木板还没有碰竖直挡板 解得: (2)长木板碰竖直挡板后,小滑块和长木板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最终两者的共同速度: 小滑块和长木板相对静止时,小滑块距长木板左端的距离: 2.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货物传送装置模型,如图所示。水平面左端A 处有一固定挡板,连接一轻弹簧,右端B 处与一倾角37o θ=的传送带平滑衔接。传送带BC 间距 0.8L m =,以01/v m s =顺时针运转。两个转动轮O 1、O 2的半径均为0.08r m =,半径

O 1B 、O 2C 均与传送带上表面垂直。用力将一个质量为1m 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向左压弹簧至位置K ,撤去外力由静止释放滑块,最终使滑块恰好能从C 点抛出(即滑块在C 点所受弹力恰为零)。已知传送带与滑块间动摩擦因数0.75μ=,释放滑块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1J ,重力加速度g 取210/m s ,cos370.8=o ,sin 370.6=o ,不考虑滑块在水平面和传送带衔接处的能量损失。求: (1)滑块到达B 时的速度大小及滑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 (2)滑块在水平面上克服摩擦所做的功 【答案】(1)1s (2)0.68J 【解析】 【详解】 解:(1)滑块恰能从C 点抛出,在C 点处所受弹力为零,可得:2 v mgcos θm r = 解得: v 0.8m /s = 对滑块在传送带上的分析可知:mgsin θμmgcos θ= 故滑块在传送带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滑块到达B 时的速度为:v 0.8m /s = 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时间:L t v = 解得:t 1s = (2)滑块从K 至B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可知:2f 1 W W mv 2 -=弹 根据功能关系有: p W E =弹 解得:f W 0.68J = 3.如图所示,传送带的倾角θ=37°,上、下两个轮子间的距离L=3m ,传送带以v 0=2m/s 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运动.一质量m=2kg 的小物块从传送带中点处以v 1=1m/s 的初速度沿传送带向下滑动.已知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小物块在传送带上滑动会留下滑痕,传送带两个轮子的大小忽略不计,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