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教学设计 教案

第27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教学设计 教案
第27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熟悉20世纪后半期诞生的主要科技,理解高新科技的时代内涵,了解新兴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价值。认识高新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人类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结合图片材料归纳总结,形成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高新科技特性的认识,渗透科技与人文精神并重、发挥科技积极作用的情感教育。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技术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信息时代的特点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不断探索自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航天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诞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整个世界。1946年2月4日,美国军方和政府部门的代表、著名的科学家一起挤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房间里。当一位陆军将军轻轻按下电钮后,占满整整三堵墙的机器立即亮了起来,人们热烈鼓掌,高声欢呼:“ENTAC活了!”并且向总工程师埃科特祝贺。

“ENTAC”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电脑。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

(过渡)

而第三次科技革命就是以高新技术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具备高技术和新技术两大特性。高技术主要指知识密集程度高,属于高智力、高投入、高效益、高竞争、高势能、高影响力的技术。而新技术并非指简单的新的技术,它是对当代科学技术领域里带有方向性的最新、最行先进的若干技术的总称。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空间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一系列的高新技术为标志。

时间为20世纪40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

A)科学理论的进步: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

B)社会的需求

C)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美国处于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

【讲授新课】

一、电脑与网络(电子信息技术)

1、电脑:诞生:1946年,美国,具有人脑的功能,存储和计算功能,自诞生以来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二是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与军事和战争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于计算炮弹弹道的。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人类以外的发明有何不同?

电子计算机的功能主要是存储信息、进行大量复杂计算。这些计算和存储对于人脑来说,原本就是而且现在仍是相当有难度的。另外,在计算机的基本功能上衍生出得各种附加、高级功能,对普通人来说,很多都是不可能达成的。计算机可以代替人脑进行高水平的脑力劳动,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可靠,更便捷。这和人类之前的发明是又本质的区别的。

2、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

(1)互联网诞生的背景

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产品不断升级换代。未来的计算机将朝着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美国处于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加紧了对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直接推动了互联网的产生。

(2)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

互联网是超大规模的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组成的信息与服务共享的网络。1969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ARPANE,这是计算机互联网(因特网)的前身。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全球信息网(WorldWideWeb),音译为万维网,顾名思义就是包罗万象的可存取信息的全球性网络。它是人们可以进行相互交流的抽象空间,主要由互联的文本页面、图像、动画、音像及三维世界构成。2010年,全球网民数量近20亿

(3)互联网产生的意义

积极:1)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具有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点。

2)推动了“新经济”(信息产业、知识经济)的诞生

3)打破了传统时空界限,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

4)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消极:1)垃圾信息和不良内容 2)网络犯罪 3)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世界等

二、探索生命的奥秘(生物工程技术)

过渡:生命的奥秘是人类永远在思索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生物学理论研究有了巨大的进展,这构成了我们今天生物技术、遗传工程的基础。生物工程

技术属于综合性学科,建立在计算机、化学等领域各自的技术进步上,其发展

时间虽然并不是很长,但是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而且对我们生活的影

响也十分深远。

1、生物学理论的发展(理论基础)

(1)1865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指出遗传单位——基因

(2)1868年瑞士生物学家弗里德里希发现了 DNA (酸性和蛋白质)

(3)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证明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2、生物工程技术的概念:

生物工程技术顾名思义是探索生命奥秘而发展出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涵盖领域

十分宽广,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工程和发酵工程四大方向。它涉及

制药、诊断、营养、保健与食品、农业、环境和生态、海洋生物技术、新型生

物材料、再生能源等。

3、形成时间:20世纪70年代

4、核心:遗传工程(基因工程)

①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5万—10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

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

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

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这一价值30亿美

元的计划的目标是,为30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从而最终弄清楚每种基因制造的蛋白质及其作用。打个比方,这一过程就好像以步行的方

式画出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线图,并标明沿途的每一座山峰与山谷。虽然很慢,

但非常精确。随着人类基因组逐渐被破译,一张生命之图将被绘就,人们的生

活也将发生巨大变化。

②应用

转基因技术使人类可以对生物生命进行“任意修改”。科学家担心,由这种技

术创造出来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有害于人类。它们可能对生态环境造

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而这种新的污染源很难消除。还有,转

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影响也尚未有定论。目前,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在日、美、欧等地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消费者

团体掀起了相当规模的反对转基因农作物和食品的运动。

1996年7月5日,世界第一只克隆动物多利羊在苏格兰诞生

利:克隆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大进步,有积极的意义:利用克隆技术,可以改变农作物的基因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对医疗保健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

保护环境和濒危动植物,以克隆技术再现物种。

弊:克隆技术从根本上破坏了生物个体的独一无二性,有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尤其是克隆技术将会引发十分棘手的社会伦理问题:加剧家庭

的多元化倾向,瓦解正常的人伦秩序,改变人的亲系关系,丧失基本的归属感;使人口产生和性爱分离,破坏人类的感情,甚至会使人种退化,以及正常的生

死观念根本动摇。

三、登上太空

过渡:对于太空的探索和人类对于人类自身的探索几乎是同步出现的。

1、人造卫星、宇宙飞船与登月计划

早在19世纪末,俄国著名的科学家齐奥尔可夫斯基已在他的著作中论述了借助火箭实现宇宙飞行的可能性。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标志着宇航事业的开端

?1961年,苏联发射了“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1961年4月12日的108分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使全世界的人记住了加加

林的名字,尤里.加加林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

宇宙飞船从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

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降落在苏联境内,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

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成功在月球上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

奥尔德登上月球。

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

上行走的人。当时他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

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2、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座空间站礼炮一号。

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实用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美国首次升空。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第一、二次相比)

1、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成就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既彼此分工,又相互渗透,交叉融合,使科学技术不断朝着综合方向发展。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航天事业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我们每天都可以在电视上看到或从广播

中听到天气预报,正因为有了卫星拍摄的气象云图的帮助,我们才可以更加正

确地预测天气,从而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和保障。

1、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使社会生产力从传统的机械化、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使人类继“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之后,进入“信息时代”。

2、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二产业的比例下降,第三产业的比例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性开始下降,而高科技、知识型经济

不断得到发展。

3、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在发达国家中产阶级人数日趋增多,白领阶层的不断扩大,蓝领阶层的人数日益下降。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得到改善,阶级矛盾

趋向缓和。

4、使人们的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文化娱乐随着科技的发展日益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总体意义上的物质和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享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成果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它带来的负面效应:

环境问题、能源过度开发、伦理问题、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课堂小结

【小结】计算机的出现,把人类社会引入“信息时代”;网络使地球缩小成了

一个“村”;生物科学的发展使我们对自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生命奥秘的大

门被一层一层地打开;航天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开辟了更广阔的活动和生存空间。

课后习题

第六单元第26课

1.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三次局部战争中,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从发现一个机动

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差已经缩小到一个

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仅需要10分钟的时间,这一状况与哪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接相关( )

A.信息技

B.原子能技术

C.激光技

D.宇航技术

2.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谋(Communication)。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 )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提高

C.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

3.美国好莱坞梦工厂制作的动画片《功夫熊猫》大量运用了电脑特效,单是制作熊猫阿宝乘“火箭椅”冲上半空一幕,便同时动用了“箭火”“光效”“爆破”“烟火轨迹”等多达54个视觉特技效果。这最能说明( )

A.科技对电影艺术的促进 B.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C.为了能更好地吸引观

众 D.更好地体现影片的主题

4.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到2011年,我国已加

入这一计划( )

A.12周

B.15周年

C.20周

D.25周年

5.目前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新时代正在全面到来,把人类引入信息时代的重大成就是( )

A.遗传工

B.电子计算机

C.航天技

D.电视机

6.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曾经说:“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对这句话理解

不正确的是( )

A.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

B.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C.因特网具有其他三大媒介的传播功能

D.电脑可以代替人脑

7.如果选择一个符合这一历史现象的现代术语为右图命题,最恰当的是( )

A.工业近代

B.交通立体化

C.信息网络

D.农业现代化

8.当今世界不分国家、不分地区,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公民。“地球村”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最重要条件是( )

A.原子能工业的兴

起 B.遗

传工程的发展

C.因特网的发

D.航天事业的发展

9.王老师是个武术迷,是各个电视频道武术节目的忠实观众,但平时工作繁忙,往往错过观看时机,暑假即将到来,王老师决定利用假期“恶补”一番,集中

观看本年度各个电视频道的武术节目,并将经典节目刻录成盘以便进一步研究。下列媒介可以满足王老师这一愿望的是( )

A.武术画

B.电影

C.电

D.互联网

10.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文章说:“美国领导的‘沙漠风暴行动’通

过摧毁伊拉克的通讯能力一举将其击溃,由此证明那些像使用巡航导弹一样得

心应手地使用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这说明( )

A.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人而是武器

B.战争不再是双方经济实力的较量

C.现代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D.电脑技术在战争中起了很大作用

11.“对他个人来说,‘@’只是一个小发明,但对整个世界来讲,则无疑是伟大的”;“在无意间改变了人们的沟通习惯,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工具”。

这指的是( )

A.相对论的推

B.量子理论的确立

C.互联网的问

D.人类登月成功

12.根据调查,目前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邮件依然是网

民主要的网络活动。离开网络的日子已不可想象了。上述材料反映了现代信息

技术( )

A.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转

变 B.促进了传统产业的

更新换代

C.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D.没有任何影响

13.顺口溜是民生诉求的重要反映,往往凸显出重要事件的影响、老百姓的期盼。顺口溜——“百货商店频打折,超市购物有赠品;不如网上淘淘宝,鼠标

一点廉价美!”突出反映出“第四媒介”( )

A.传播信息的功

B.学习、办公的功能

C.娱乐的功

D.高度互动、双向传受的功能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瑞典《Post OchInrikes报》是世界上仍在出版的最古老报纸。这家

报社2006年12月29日在其网站宣布,报纸2007年1月1日起停印,将来只

在网络上发行。从明年1月1日开始,这份报纸的信息将公布在瑞典公司注册

办公室的网站上。办公室负责人罗兰·霍格隆德说,这一步具有积极意义。

材料二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是网民。2006年年初接任《时代》

周刊执行总编辑的施滕格尔说:“我愿意看到年度人物是一个人,今年的年度

人物确实是一个人,不是计算机或者类似的东西。我们只是感到没有哪一个个

人可以代表这一现象!”

(1)从材料一中可以读出的信息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印刷术的发明在当时具有怎样的意义。

(3)“网民”成为美国颇具影响力的《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网络对社会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4)请你就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拟定一篇小论文的标题。

15.近代以来,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300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

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

把握的。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

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

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材料三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

(2)你怎样理解蒸汽机和电力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图一、图二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新的特点?出现这一特点的国际背景如何?

第六单元第26课

1.【答案】 A

【解析】从发现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的时间不断缩短,这显然体现了信息技

术的作用。

2.【答案】 D

【解析】材料认为网络就是传媒,就是“交通”和“交流”,这成为人类交

往的一种方式,故D项符合题意。

3.【答案】 A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电脑特效对于电影的发展,而电脑特效的出现是科

学技术发展的直接反映。其他几个选项本身没有错误,但与题干材料相关不大。故选A项。

4.【答案】 A

【解析】中国在1999年加入这一计划。

5.【答案】 B

【解析】解题注意“信息时代”,而“信息时代”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

使用为标志。

6.【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题意强调了因特网的影响,A、B、C三项

体现了这一含义;D项与题意有关,而且表述错误,电脑无法代替人脑。

7.【答案】 C

【解析】把地球紧密地联在一起的是信息网络化。

8.【答案】 C

【解析】使地球成为一个整体的是因特网的发展。

9.【答案】 D

【解析】考查互联网的功能。

10.【答案】 D

【解析】A项太绝对化,B、C两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

11.【答案】 C

【解析】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可知题干所指是互联网的问世。

12.【答案】 C

【解析】“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邮件”体现的是网络

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D项明显错误,A、B两项扩大了网络的作用。

13.【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鼠标一点廉价美”反映了因

特网高度互动、双向传受的功能。

14.【答案】(1)网络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网络传播信息是社会的又一重大进步。

(2)改善了文化传播手段,加快了文化的传播速度,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古代文化典籍的保存,为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推动社会出现新的行业。(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问题:网络深深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答出其他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网络技术创造了高新技

术产业,催生了知识经济;网络技术加快了信息传播,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进程。

(4)信息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互联网与社会进步。(答出其他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第(1)题要提取“最古老报纸”、“只在网络上发行”等信息,以信息传播手段的变化为切入点进行归纳。第(2)题要从当时印刷术的发明在文化传播速度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第(3)题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注意设问的角度。第(4)题要依据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来命制小论文的标题。

15.【答案】(1)牛顿力学体系,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它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

决定性意义。

(2)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电力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

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人类进入

了电气时代。

(3)航天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背景:美苏处于“冷战”和争霸状态,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教案人教版

11.核舟记 【教学目】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记”这种特点,了解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2.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品味语言,感受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3.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再现“核舟”的形象及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微观雕刻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总称,是雕刻技法的一门独立分支。常见的种类有微刻、微画、微画雕、核雕、骨雕和微雕等。 中国微观雕刻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战国时的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众所周知的王叔远的《核舟记》,也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 二、检查课内预习 请大家运用字典并结合黑板上的预习题自读这篇文章(有些题目需在自读本上笔答完成) 1)本文出处及作者简介(摘要在自读本上)。 2)为文章生字词注音并释义,用铅笔标出疑难句。

示例:①罔、贻、轩敞、箬篷等②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等 3)试概括文章段意 (要求用语精炼,各不超过十个字)。 4)思考下列问题: (1)核舟大小如何? (2)在这样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 (3)雕刻者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的? (4)本文虽名为“记”,是不是记叙文,为什么? (5)文章主体部分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6)文章的全部内容安排实际上紧扣了怎样一个核心? 三、朗读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 每位同学朗读两段。朗读后,各由其余同学对该位同学的朗读情况作评价,或指明其读音的错误,或纠正其断句不当;或称道其成功之处。 2.老师指导有关朗读的要领: 读音要力求用标准的普通话,注音要正确,特别是古今异读、变读、通假字、多音字必须严加推敲,查有实据,读准字音才能读得流畅,读准字音才能理解得清楚透彻。 断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古人称为“句读”。文言的断句水平跟读者的阅读面、阅读量以及文言的基础、功底和语感均成正比。但也有一些常规可以提前把握,以便有利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比如句首的发语词“夫”、“盖”等必须断开,“盖大苏泛赤壁云”就不可误读为:“盖大/苏泛赤壁云”;另外,断句跟句法关系密切相联,主、谓、宾各成分之间一般应断开;再则,断句与句意必须一致,不可因断句错误而产生歧义或谬误。最后,断句还跟文言的一些语法习惯、文章的感情基调、文体规律、作家作文的习惯、读者的阅读习惯等有关。阅读中均需综合考虑。 3.在预习并对课文整体内容稍有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在学生稍有阅读文言知识的情况下,教师或可带读,或可范读,力争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达到流利畅达之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而把握文章的整体,获得这种文体的语感。 四、研讨课文 本文的题目虽有一个“记”字,是否意味着是一种记叙文体?它与《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本讨论题旨在考察同学在预习并熟读之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情况;同时借助比较,让学生对古文中的“记”体文言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学生的讨论可以从下列角度开展: (1)所“记”的对象和内容 (2)表达方式及语言 这个问题在本课时最后提出,容同学课后查阅有关文章资料,并分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 一、齐读全文导入第一课时的“研讨课文” 对这个题目的正确解说应当是,(1)从所“记”的对象和内容看,《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记”的是“桃花源”、“小石潭”等实地实景,显然属游记类性质的记叙;而《核舟记》作者“记”的是一艘“核舟”,一件工艺品,目的是要展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绝顶智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网络改变世界》优质课教案_1

网络改变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网络。 2.网络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能力目标 1.了解网络的积极影响,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合理使用网络 2.能够并乐于进行网络交往,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带来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开放与包容的胸怀。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给人际关系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1、有关教学内容视频、手机等。 2、学生预习课文,歌曲排练。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展示 播放视频关于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说明网络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网络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从而引出本课“网络改变世界”的话

题 二、新课讲解 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运用你的经验: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我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之后又是怎样的? 多媒体播放视频。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说明互联网出现前后的变化。这些变化也说明网络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请学生回答并在课本中标出,教师作出总结。 (1)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和迅捷。 通过图片进一步说明网络方便我们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网络促进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通过演示网上购物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过渡:提问题:想一想,互联网的出现还给哪些领域、行业带来了改变?有什么影响? 二、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拓展空间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

《核舟记》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核舟记》教案 教学目的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空间顺序。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教学重点:理解文意,读懂课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教法安排:整体感知,逐句逐段讲解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一绝,据说如今已创下七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在甲骨上刻下了让我们今天要用 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如今有人能在米粒大小的地方雕刻 全部《红楼梦》,甚至能在头发丝上雕刻字画。“床前明月光,疑 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仙李白的这首唐诗,被 潘启慧大师雕刻在了普通人的头发丝上。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微型雕刻艺术,读来令人惊叹不已。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拿笔圈点字音以及断句 三、学生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资料,弄懂文句,阅读中有不懂之处可随时举手发问。(出现的问题,可当即解决,也可留待串讲时解决,

如何为好,酌情定夺) 四、逐段理解重点字词。 第1段 讲解:“明有奇巧人”,“巧”,技艺高明,“奇巧”,技艺高明超凡。“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以”,用;“木”,木头,木材;“为”,制,这里指雕刻。“木石”,“木”,树。“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wǎng,没有;“因”,根据;“具”,具有。“尝贻余核舟一”,本句谓语“贻”(yí,赠)后的宾语是“余核舟一”,是个双宾语。“盖大苏泛赤壁云”,“盖”,承上文作解说,可译为“是”;“泛”,泛舟,“泛”作飘浮讲;“云”,语气词,无义。 第2段 讲解:“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òu,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奇”,jī,零数,余数。“中轩敞者为舱”,“轩”,高起;“敞”,开阔;“为”,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启”,打开;“而”,连接状语与谓语;“望”,通“方”,比,这里的意思是正对着。“闭之,则右刻”,“则”,连词,就(看见)。 第3段 讲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é,高耸;“为”,是。“佛印居右”,“居”,位于。“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执”,拿着;“端”,头;“抚”,按,搭在上面。“鲁直左手执卷末”,“末”,尾部。“其两膝相比者”,“比”,紧靠;“者”,表定语后置,定语还原即为“相比之两膝”。“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句式,“隐”后省略“于”。“佛印绝类弥勒”,“绝”,极度;“类”,相似。“左臂挂念珠倚之”,“倚”,yǐ,靠着;“之”,代左膝。“珠可历历数也”,“历历”,分明可数。 第四段 舟子:撑船的人。椎髻:梳着椎形发髻。衡:通“横”。攀:通“扳”。若:好像。状:形状,样子。寂:形容词,平静。 第五段 稍夷:稍平。题名:题写名字。曰:是。钩画:笔画。了了:清楚明白。其:代词,代所刻的字。丹:朱红。 第六段 通:总共。计:计算。为:刻有。并:和,连词。而:连词,表转折关系。曾:尚,还。盈:满。盖:连词,承接上文,可译为“原来是“。简:通”拣“挑选。

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共27课时)

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健康和健康教育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和健康教育,学习健康知识,认识到接受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健康和健康教育,学习健康知识 教学容: 一、健康的概念 1、身体健康:生理状态良好,即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正常, 没 有疾病和躯体残缺,体格健康,精力充沛。 2、精神上即心理健康:心理状态正常,对自己有一个基本 认识, 既不苛求自己,也不放纵自己:能够和亲人、朋友、同学和谐交往;努力学习和勤奋工作;情绪愉快,遇事想得开、放的下;性格乐观开朗,顺利时不骄傲,失败时不气馁。 3、对社会生活环境能很好地适应:具有良好的对社会环境 的适 应能力。也就是说,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活动能与社会环境的要求保持一致,能够适应社会的各种变化。 4、道德健康: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具有识别是非、 美

丑、善恶的能力;不会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私的需要。借别人的东西要还,损坏公物要赔,拾到东西要交还失主或交公。对不良行为要敢于批评,敬老爱幼,团结同学。 二、什么是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不是一般卫生知识的传播、宣传和动员,它的着眼点是行为问题;也是关于人们建立与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问题。健康教育就是要向人们传播卫生科学知识;要帮助人们改变不正确的卫生观念和不良的卫生行为;促使人们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和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增进身心健康。 三、学习健康知识,接受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学习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培养健康行为。 2、接受健康教育是帮助中学生达到健康的一座桥梁。 3、中学生要自觉掌握健康的金钥匙。 小结:健康应包括四个方面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学校健康教育是全民族接受基础保健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国家关于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的方针的具体实施,是国家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重要举措之一。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教学设计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地影响”。本课从三个方面来概述现代高新科技特点及影响,扩大、完善了课标的要求。第一目“电脑与网络”讲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信息时代到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二目“探索生命的奥秘”讲生物工程的发展及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变化;第三目“登上太空”讲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价值。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前两次科技革命,对科学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学生从电视、报纸、开设的电脑和通用技术中已经了解电脑与网络、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有关的内容,可见学生对此内容并不陌生,这些内容也是人类在迈向21世纪的必备技能,学生对此内容也非常感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20世纪后半期诞生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工程三大高新科技。 2.理解三大高新科技对人类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概括、归纳三大高新科技发展的大致脉络;组织学生分组探究三大高新科技对人类社会产生

积极和消极影响从而辩证地认识新事物;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高新科技的认识,渗透科技与人文精神并重、发挥科技积极作用的情感教育以达到培养学生具有世界意识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观,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高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难点:三大领域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搜索知识——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知识延伸 教学用具 制作PowerPoint课件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视频辅助教学。 板书设计

世界五大高新科技园区简介

世界五大高新科技园区简介 高科技园区在北美称“大学研究园区”,在其它英语国家叫“科学园”,在日本叫“科学城”,我国则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最早的高科技园区诞生于本世纪中叶美国的硅谷,它在很短时间内创造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技术产业集中发展的奇迹,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旺盛的生命力很快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到了八十年代,高科技园区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亚洲蓬勃发展起来。至今世界比较规范的高科技园区已经有900多个,从业人员数百万人,成为本世纪最具生命力的社会经济细胞,并日益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最近,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认真研究、积极借鉴国外不同类型科技园区的发展经验,总结其成长的内在规律,将有助于加快我国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进程。 1.依托大学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奇迹——美国硅谷 硅谷位于美国旧金山以南,北起斯坦福大学所在地帕拉奥托市,南至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长48公里,宽16公里,有4000余家高技术公司,雇员总数超过100万人。硅谷是美国微电子工业的发祥地,集中了全美90%的半导体公司,生产电子工业所需的最基本材料——硅片。

硅谷原是一个连名字也没有的果园,1891年美国参议员斯坦福在此建立了斯坦福大学。1951年,在该校一位校长提议下,在其周围创建了一个高科技工业园。由于斯坦福大学的技术资源、风险资本和创业精神为新兴的半导体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1955年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将研制和生产晶体管的公司迁至帕拉奥托市,致使该市成为美国电子工业的发祥地。此后,大批创业人才从东部和中西部涌来,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很快以晶体管和硅片为主的半导体技术和产业迅速发展起来。1956年IBM公司在圣何塞市开设研究与开发中心,为半导体进入计算机创造了条件。到80年代,以斯坦福科学研究园为核心,形成了一个以研究生产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为主的基地,高技术公司数量一度曾高达5000余家,成为袖珍计算器、电子玩具、家用电脑、无线电话、激光技术、微处理机、电子表等新型电子产品和技术的诞生地。近年来,几乎与电子工业沾边的所有新产品都出自硅谷,全区年营业额达2000亿美元。 硅谷成功的经验主要有:毗邻斯坦福大学及其研究机构;市场、厂房及设备等基础结构好;人才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生活环境好。硅谷是多种因素的自然产物,并没有一个硅谷发展规划,政府只是一个间接的支持者。 2.高技术企业集中发展的代表——美国128公路高技术产业带:硅路 波士顿第128号公路始建于1915年,位于美国波士顿郊区,

第2课教案网络生活新空间

八上《道德与法治》新版教案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1课时网络改变世界 1.知识目标:(1)认识网络应用的利与弊。(2)知道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知道网络对 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的作用。(3)知道网络谣言的危害及防范 措施;知道沉迷网络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知道个人隐私在网上遭到泄露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1)具有对网络交往的利与弊的分辨能力。(2)了解网络的积极影响,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合理使用网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开放与包容的胸怀。 1.重点: (1)知道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知道网络对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发 展等方面的作用。 (2)知道网络谣言的危害及防范措施;知道沉迷网络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知道个人隐私 在网上遭到泄露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2.难点: 知道沉迷网络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知道个人隐私在网上遭到泄露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各国领导人合影,提问:是什么让这些人走到了一起? 2.教师简介此次大会: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倡导并举办的互 联网盛会,于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乌镇举办。大会的主题是“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旨在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 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让各国在争议中求共识、在共识中谋合作、在合作中创共赢。 本次峰会的出席嘉宾中,国外嘉宾约占一半,来自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8位外国领导人、近50位外国部长级官员。 3.教师提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各国领导人齐聚乌镇的目的是什么?(通过互联网这个

《核舟记》教案

《核舟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2)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文章生动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2.教学难点: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了解天下奇闻(PPT)。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闻。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这一则新闻出现在1995年10月27日《文汇报》上)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进魏学洢(yī)的《核舟记》开开眼界。(板书文题、作者) 二、走近作者 魏学洢(约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 其父魏大中曾任吏部都给事中,因上疏弹劾当时掌握朝政的阉党头子魏忠贤,被捕下狱遭暗害。魏学洢扶柩还乡,悲愤而死。他一生没有做过官,生前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 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卷一,有删节。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义 1.自读课文,结合注释,查阅字词,落实重点字词翻译,有疑问可向组员或老师求助。 2. 落实重点字词句翻译(详见学案答案) 四、整体感知文义,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1.疏通文义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发现了什么?”以此为话题进行全班交流。 2.要求学生仔细研读课文,绘制核舟示意图,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 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绘制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看谁画得既准确又逼真。然后选画得最好的同学出示自己绘制的示意图,介绍示意图,复述课文内容。 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弄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第27课《短文两篇》教案(鲁教版初一下)

第27课《短文两篇》教案(鲁教版初一下)【教学构想】 ?短文两篇?所选的两篇文章尽管文字不多,却十分优美。 关于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笔者有以下摸索: 1.注意激发学习文言文的爱好。 文言文因离我们时代久远,且文字简约、语言精深,学生读起来觉得涩口,难以明白得,因而产生厌恶情绪。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挖掘教材中新颖有味的内容,补充学生感爱好的资料,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 2.重视对课文的诵读。 〝教学千法读为本〞,这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课堂教学中能够运用多种诵读形式交错进行,在反复的诵读中,感知文章的大意,品味语言,加深对课文的明白得,丰富知识底蕴,培养文言语感。 3.注意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文言文课堂教学大多依旧教师〝包办〞,学生在被动中同意教师的所谓知识传播。事实上,文言文学习有一定的规律,要让学生善用归类:比较法进行词句学习,总结归纳,长期坚持,学生的积存多了,明白得能力也就会提高。教学中可放手让学生去学,学生在自己的动脑、动口、动手中达到知识的积存的目的。 4.注意〝文〞、〝言〞并重。 在教学中应以〝文〞的领会带动对〝言〞的明白得。因为文章中的词句只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文〞才是〝言〞的最坚实的根基。假如只着眼于词句的学习,而忽视它所承载的丰富的思想感情,那必定是舍本逐末。关于第二篇短文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明白得,并联系实际,注重唤起学生的体验,期望能在处世态度方面给学生以有益的启发。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把握常用文言词语,明白得课文大意。 2.品味优美语言,明白得作品意境,体会文章包蕴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存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显露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以背诵为突破口,指导学生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回忆旧知,导人新课 1.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许多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请同学们搜索自己的经历库,背诵一些描写祖国壮美山河的诗文。(?望岳?、?沁园春雪?、?与朱元思书?、?湖心亭看雪?等)今天我们又将一起观赏一篇六朝山水小品名作?答

世界五大高新科技园区简介

世界五大高新科技园区简介

硅谷原是一个连名字也没有的果园,1891年美国参议员斯坦福在此建立了斯坦福大学。1951年,在该校一位校长提议下,在其周围创建了一个高科技工业园。由于斯坦福大学的技术资源、风险资本和创业精神为新兴的半导体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1955年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将研制和生产晶体管的公司迁至帕拉奥托市,致使该市成为美国电子工业的发祥地。此后,大批创业人才从东部和中西部涌来,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很快以晶体管和硅片为主的半导体技术和产业迅速发展起来。1956年IBM公司在圣何塞市开设研究与开发中心,为半导体进入计算机创造了条件。到80年代,以斯坦福科学研究园为核心,形成了一个以研究生产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为主的基地,高技术公司数量一度曾高达5000余家,成为袖珍计算器、电子玩具、家用电脑、无线电话、激光技术、微处理机、电子表等新型电子产品和技术的诞生地。近年来,几乎与电子工业沾边的所有新产品都出自硅谷,全区年营业额达2000亿美元。 硅谷成功的经验主要有:毗邻斯坦福大学及其研究机构;市场、厂房及设备等基础结构好;人才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生活环境好。硅谷是多种因素的自然产物,并没有一个硅谷发展规划,政府只是一个间接的支持者。 2.高技术企业集中发展的代表——美国128公路高技术产业带:硅路 波士顿第128号公路始建于1915年,位于美国波士顿郊区,

是一条近90公里长的环城公路干线。由于公路沿线建立了一批高科技公司,特别是到了七十和八十年代,随着各种文字处理和微机公司在此的聚集,将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与128公路上的几百家私人公司的知识来源连接了起来,建立了一个科学综合体,其中包括美国无线电公司、阿杰克公司、波纳罗伊德公司和王安公司等一大批著名企业,成为世界第二个最大的微电子中心,仅次于硅谷。 128公路的历史比硅谷早得多。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128公路沿线就建立了几家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主要是从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的一些研究实验室分离出来的,其主要目的是将大学科研成果与企业相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但这些高科技企业十分零散,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发展缓慢。直到1977年,该地区积极学习借鉴硅谷成功经验,成立了马萨诸塞州高技术委员会,联合了128号公路的高科技公司,高科技产业才得到快速发展。目前该地区已有700家与计算机有关的公司,三分之二的产业用地为研究与开发机构占用,每年投入研究与开发的经费大约20亿美元,成为信息来源最快、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以及新产品不断涌现的科技与工业生产综合区域。与硅谷发展最大不同点:一是它的起点不是大学,其原动力也并不是来自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二是风险投资主要来自民间企业。三是军工研究为其提供了技术基础。硅路的成功经验最主要的是:高等院校与企业的结合;风险资本的支持;联邦政府拨款;率先

《网络改变世界》优秀教学设计

《网络改变世界》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也有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另外他们身上明显体现出幼稚与成熟并存,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等特点,特别是对网络认识,初步了解网络,网络中有新奇东西吸引他们,同时又认识不足,对网络中的各种陷阱不了解,因此,通过各种情境资料和导学法来增强学生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网络,认识网络,利用好网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确定认知网络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其中的利和弊;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分析能力,特别对网络陷阱的分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识别网络陷阱,避免网络危害。 【教学准备】 1、课件;2、视频资料;3、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阅读法、小组讨论法、提问法、启发式、讲授法和练习法等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视频播放,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老外惊叹微信正在改变世界![高清版].ifox) 思考:观察视频的信息,看看网络在哪些方面影响了我们? 教师过渡: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有了网络可以说“足不出户,却可以神游天下”。今天我们具体全面了解网络的各方面的问题: (一)新课讲授 网络的积极作用 活动一:学生归纳视频中的信息,各小组准备回答--(展示知识框架) 1. 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7《核舟记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中国烟台格迈纳尔中学初二语文组 【教材分析】 《核舟记》是一篇说明文,它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一个著名的掌故——大苏泛赤壁;课文细致地描绘了核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表现了核舟的“奇巧”,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艺术,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优生约占30%,基础较差的学生约占25%,中等生占大部分。从班级整学生的知识体情况看:他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文常用实词:贻诎属等;积累常见文言文虚词:之而等,初步认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 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3、学习简单事物说明文写法,并进行写作训练。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增强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了解从而提高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再现“核舟”的形象。 难点:完整了解雕刻艺术的构思。 【教法与学法】 1、读想法。这是一篇实物说明文,要使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核舟各个部分的样子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现它的完整形象,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绘制示意图。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把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画出来。这样做,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又把握了核舟上各种景物及人物的空间位置,弄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2、发现法、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发现法”阅读,便于整体感知文意;在学生绘制核舟示意图、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后,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写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写,而是按照“中间→船头→船尾”的顺序。 3、点评法。文章除了说明外,不乏生动传神的描写。筛选文中写人物情态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品味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教学类型】 自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七年级上册核舟记的语文教案

七年级上册核舟记的语文教案 内容预览: 《核舟记》教案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 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闻。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这一则新闻出现在2019 年10 月27 日《文汇报》上)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进魏学洢(y i)的《核舟记》开开眼界。(板书文题)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 生听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教师提示并领读以下内容(投影显示):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罔(w a n g)膝(x i)褶(zh e)髻(j 1)倚(y 1)戌(x u)篆(zhu a n)八分有(y b 口)奇(j i)诎右臂支船(q u) (2)注意以下句子的正确读法: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虞山/王毅/叔 远甫/刻 2.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学生互动 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组,随时答疑释疑。 三、整体感知文意,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1.疏通文意后,让学生谈

谈自己的发现,“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发现了什么?” 以此为话题进行全班交流。 2.要求学生仔细研读课文,绘制核舟示意图,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 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绘制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看谁画得既准确又逼真。然后选画得最好的同学出示自己绘制的示意图,介绍示意图,复述课文内容。 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弄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1)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整体思路。 明确: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第1 段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 的主题。中间(2~5)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最后(6 段)总结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2)辨明说明顺序。提问: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 明确: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 第1段讲解:“明有奇巧人”,“巧”,技艺高明,“奇巧”, 技艺高明超凡。“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以”,用;“木”,木头,木材;“为”,制,这里指雕刻。“木石”,

2018秋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习题 岳麓版必修3

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1.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B.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 C.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D.20世纪40年代末,伴随计算机的发明而产生 解析: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美军在ARPA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答案:D 2.“天猫”“双十一”“秒杀”等购物名词,不断更新着我们的视听。这些名词的出现主要说明了( ) A.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B.汉语词汇不断丰富和更新 C.互联网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D.人们时间观念增强 解析:“天猫”“双十一”“秒杀”等属于网上购物名词。互联网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实现购物,故选C项。 答案:C 3.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是( ) A.计算机技术B.遗传工程 C.生物化学D.生物学理论 解析:遗传工程又称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 答案:B 4.人类实现飞向太空的梦想是在( )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D.21世纪初期 解析: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迈出了人类探索太空的第一步。 答案:A 5.电影《搜索》讲述了某集团总裁秘书叶蓝秋因得知自己患病,心情不好,在公交车上没给老人让座且出言不逊,结果被网友人肉搜索和谩骂,最后抵挡不住身体和心灵的双重

压力跳楼自杀。这场不让座引发的“血案”,不能表明( ) A.网络具有传递信息迅捷的特点 B.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C.网络能够替代法律维护社会伦理道德 D.网络自由的滥用等带来了一些弊端 解析:题干材料中,叶蓝秋遭到网友人肉搜索和谩骂,这是一种网络暴力,充分说明网络能够迅速传播信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上述事件是网络自由滥用的表现,但网络不能代替法律。由此C项错误,符合要求。 答案:C 6.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发明创造,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如下发明创造,按其所属领域(或产业)分类,并提炼其主题。任意选择一类,说明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1)电视(2)轮船(3)互联网(4)飞机(5)电影(6)火车(7)电话(8)电子邮件(9)电报 答案:[答案示例一]:(1)(3)(5)。 主题:大众传媒的变迁。 影响: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带来负面影响,如网络犯罪、危害健康等。 [答案示例二]:(2)(4)(6)。 主题:交通工具的进步。 影响:为资本主义征服世界创造条件;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推动全球化进程;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等。 [答案示例三]:(7)(8)(9)。 主题:通信工具的变迁。 影响: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带来负面影响,如电信诈骗等。 [基础巩固] 1.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对互联网的

27核舟记公开课教案教学提纲

《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核舟记》是一篇说明文,它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一个著名的掌故——大苏泛赤壁;课文细致地描绘了核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表现了核舟的“奇巧”,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艺术,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优生约占30%,基础较差的学生约占25%,中等生占大部分。从班级整学生的知识体情况看:他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常见文言文常用实词:贻、诎、属等;积累常见文言文虚词:之、而等,初步认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 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3、学习简单事物说明文写法,并进行写作训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增强对我国古代

文化的了解从而提高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再现“核舟”的形象。 难点:完整了解雕刻艺术的构思。 【教学方法】 1、读想法。这是一篇实物说明文,要使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核舟各个部分的样子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现它的完整形象,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绘制示意图。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把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画出来。这样做,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又把握了核舟上各种景物及人物的空间位置,弄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2、发现法、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发现法”阅读,便于整体感知文意;在学生绘制核舟示意图、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后,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写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写,而是按照“中间→船头→船尾”的顺序。 3、点评法。文章除了说明外,不乏生动传神的描写。筛选文中写人物情态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品味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8网络新世界教案-2019人教版部编道法(1)

8 网络新世界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的第二课。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同时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提升自己的网络素养。《网络新世界》这一课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新世界很精彩”,在这个版块引导学生感受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的产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第二板块是“新世界有规则”,这一板块有两个部分,一是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学会网络安全防护的小技巧;二是做到不损害别人,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第三板块是“网络游戏的是与非”,在交流辨析中明确网络游戏的利与弊,同时在模拟网络游戏设计师的活动中,掌握一些避免网络游戏带来不良影响的小方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互联网生活小调查等活动,感受互联网的神奇和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2. 通过新闻时事的交流探析等活动,了解互联网也有自己的规则,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以及提高遵守网络世界规则的意识。 3. 在辨析活动中,感受网络游戏给我们的成长带来的利与弊,同时在模拟游戏设计师的环节,掌握一些防沉迷的小技巧。 教学重难点 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网络游戏,并学会一些预防网络游戏沉迷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 课前调查。 2. 活动单。 教学过程 一、认识网络新世界 1. 读图。 (1)出示几组利用网络做各种事情的图片,包括利用电脑、手机、平板、手表电话的图形。 (2)学生看图猜活动,说说这是利用网络在做什么。 (3)回顾利用电子设备学习和手表电话通话的经历。 2. 反馈:将调查结果形成条形统计图谈发现。 3. 探究。 1

(1)小组学习。我们利用网络做过什么事? (2)小组合作要求。 记录:把生活中利用网络所做的事记录在便签上。 分类:把组内不重复的事件按照你们的想法分类张贴在活动单上。 推荐:各组商量推荐汇报人,准备汇报。 (3)交流:你们组同学利用网络做了哪些事?其他组有补充吗?你们又是怎么分类的? 4. 小结:网络已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网络。 设计意图: 借助图片、课前调查反馈、小组活动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要借助网络进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 二、网络新世界很精彩 1. 体验。 网络购物:让生活变得轻松。 网络视频:让沟通变得方便。 2. 欣赏:微视频。(智能电饭锅、手环、无人驾驶的汽车、扫地机器人……) 3. 交流: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网络新事物? 4. 小结:网络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精彩!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上现场体验,欣赏微视频等方法,体验网络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精彩! 三、网络新世界有规则 1. 浏览。 (1)听新闻、谈感受。 (2)析原因、找对策。 (避免泄露隐私;远离不良信息;慎重网上交友……) 2. 辨析:当你上网时遇到以下情况该怎么办?(出示音频:嗨,我们这周六上午九点去人民广场见面,好吗?) 3. 法律。 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设计意图: 通过听新闻、辨析交流、听音频资料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在网络世界里要避免泄露隐私,远离不良信息,慎重网上交友,学会保护自己。通过听音频谈感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发布虚假信息的危害,做到不伤害他人。渗透法治教育,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资料,让学生明白网络的世界也是受法律保护的,网络世界也是有规则的。 四、总结 1. 引导:国家为全国青少年制定了网络文明公约,我们一起来学习。 2. 齐读。 2

《核舟记》(示范教案)

23《核舟记》(两课时)教案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双向细目表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双向细目表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能工巧匠的故事,谁来讲给我们听听呢……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生动再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核舟记》。(板书文题、作者) 魏学伊(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省嘉兴市)人。其父亲魏大在明熹宗时做“给事中”官,因上流指责权奸魏忠贤结党树威,被逮捕下狱。魏学伊一生没做过官,生前好学善文,撰有《茅檐集》。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懂生字词的读音。 2.多媒体显示

注音以后,学生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纠正读音。朗读课文可以男生、女生分读,师读齐读等方式,对读得好的同学给予鼓励,老师指导有关朗读的要领:读书力求使用普通话,尤其注意古今异读、变读、通假字、多音字的读法,读准字音才能读得流畅,读准字音才能理解得清楚透彻。 3. 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 4.朗读课文,学生对照注释逐句口译全文,教师点拨。 重点句子: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都能顺着原材料的格局来雕刻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是苏东坡。 ③其人视端容寂: 那人正眼看着炉子,神色平静。 ④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笔划像蚊子的脚一样细,笔笔清楚,颜色是黑的。 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是挑拣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⑥技亦灵怪矣哉: 这种技艺,也真够奇妙的了! 让学生根据这些内容,自主学习,自己疏通文意,可以结成小组,互相讨论。 三研读课文,理清说明的对象及说明顺序。 1.疏通文意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发现了什么?”以此为话题进行全班交流。 2.要求学生仔细研读课文,绘制核舟示意图,树立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 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绘制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看谁画得既准确又逼真。然后选画得最好的同学出示自己绘制的示意图,介绍示意图,复述课文内容。 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弄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1)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整体思路。 明确说明对象:核舟 明确说明顺序:本文结构属于总一分一总,开头总写,由评论引入所要说明的事物,结尾再总写,在总述事物概貌的基础上再作扼要的评论。 第1段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6段总结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2)辨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提问: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 明确: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