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水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水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水的分解与合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3、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4、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5、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6、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7、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具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教具:水电解器、木条、火柴、干冷的小烧杯、试管、带橡皮塞的导管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构成水、氢气、氧气的微粒?2、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的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板书:一、水的分解

[ 活动天地 ] 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探究目标:

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收集资料: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

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二者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 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

和改变了;物质发生

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组合成新

的。

知识应用:1、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 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 氢

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

D . 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通电

板书、水氢气+ 氧气

2 用分子和原子- 的知识解释水受热蒸发和电解水这两个变化H2O H2 02

分析: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左:反应物右:生成物

箭头上方:反应条件“ +”和

练习:写出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文字表达式?并说出各部分表

示的意义?

讲解:象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是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

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练习: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碳酸水+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C镁+氧气氧化镁D氧化钙| 水- 氢氧化钙

分析: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此变化过程?阅读课本P38

小结: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看P38图学生分析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与原子改变与不变的问题思考:通过本实验你可得出

哪些结论?

小结:1、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

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举例子、1、在报纸上的一个点就含有1018个碳原子。

2、长期放置在一起的金块和铅块会融合在一起

3、水银温度计在受热时水银体积会变大。

思考: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以上三种现象分别

体现了原子的什么性质?

小结:1、原子小2、原子不停运动3、原子之间有间隔

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装口头总结

1、直流电作用下,水分子被破坏,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

形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又能相互化合生成水分子

2、分解的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面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叫做分解反应

3、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附作业纸:

教后记:

第二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氢气和氧气反应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实验探究]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

[友情提示]本实验导管点火的一端不要用普通玻璃管,最好用铁管、铝管或瓷管、石英管,这样才能看到氢气燃烧时的淡兰色火焰。

[板书]氢气+ 氧气f 水

H2 02 H20

[讨论]该反应是否是分解反应?

[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描述]氢气作为新型燃料的优点,教会学生辨证地看问题,分析氢气作为新能源至今不能广泛应用的原因

[交流共享]从分子变化的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应。化学反应的本质:分子分割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板书]原子的

元素的

分子的

物质的

[板书]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线测试]

1、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

A、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

C、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水在通常状况下很稳定,4C 时密度最大

C、蒸馏水是最纯的水

D、0C 时会形成冰、水的混合物

3、电解水的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

A、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出气多

B、正极出氧气,负极出氢气

C、可以看到体积比VH2 : VO2 = 2 : 1

D、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的玻璃管内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然

4、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把糖和水混合后形成糖水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D、3 体积水和7 体积酒精混合成70%的消毒酒精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________ 。

[小结]P40 [长话短说]

[反馈练习]P41 [挑战自我]

水的分解与合成(一)教案

第二节 《水地分解与合成1》作业 班级 姓名 1.阅读课本P37,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地分解”试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中加入少量地NaOH 目地是_______ 也可加入_______ (2)试验过程中地现象是 (3)在正极上得到地气体用______检验,是____气.在负极上得到地气体______ 检验,是___气.两种气体地体积比是, (4)根据上述事实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地.在化学变化中 旧分子________,而原子__________形成_______.写出反应地文字表达式. 2.右图表示通电分解水地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与A 量筒中地电极相连接地是电池地______极,B 量筒中产生地气体是________. (2)如果用V A 和V B 分别表示A 量筒和B 量筒中生成气体地体积,则V A :V B 约等于 : . (3)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32g ,则生成氢气_______g. (4)该实验能证明地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地信 息中,不.正确..地是( ) +?表示B 原子表示A 原子乙甲丙+ A .分子地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 B .该反应地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 .反应生成地丙物质属于单质D .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 原子,一个B 原子 4.由分子构成地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地本质区别是( ) A.分子重新组合 B.原子重新组合 C.物质地状态发生变化 D.分子间地距离发生了变化 5.分子和原子地根本区别是( ) A .分子很大,原子却很小 B .分子是运动地,原子却是静止地 C .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却不能 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却不可分 6.小兰通过计算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地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地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地是( )A .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 .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 .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 .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7.下列变化中,最小粒子是原子地是( ) A.水受热后气化 B.储存氮气地钢瓶爆炸 C.氧气溶于水 D.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 气 8 .做电解水地实验,要给水通电,正极玻璃管内得到地气体体积较(填“大”或“小”),是气,检验这种气体地方法是. 9.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地是( ) A.氢气+氧气点燃 水 B.水通电 氢气+氧气 C.镁+氧气点燃 氧化镁 D.石蜡+氧气点燃二 氧化碳+水

力的合成和分解教学设计课题

《力的等效和替代》教学设计 【课题】力的等效替代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授课时间】45分钟 【教材】教育《物理》必修I 【教学容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力的等效和替代是粤版物理必修I第三章第三节的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弹力、摩擦力等力的概念,对力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同时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习了位移矢量,对矢量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获得感性认识。 这节课的容,为下面的力的合成与分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后续力的合成与分解打下知识层面的基础。本节课所初步总结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也是处理矢量的一个通则,因此本节课为以后动量、冲量、动能定理等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2、课程标准对本节容的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对等效替代的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质的认识。学习关于实验探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等效思想和所学的探究方法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教材的容安排:粤教版教材第三章第3节力的等效和替代这一节的容,首先是教师讲解一些相关的概念:力的图示、力的等效、合力、分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概念,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寻找等效力,引导学生进行试验设计,最后引导学生得出具有普适性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初步得出。 4、对教材的思考:这章的教材编写整体上看,比较适合学生的认识特点,但是,我觉得第三节《力的等效与替代》力的等效这部分,我们一直在强调力的等效,直至后面寻找等效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求几个分力的合力,故而在这里,应该把寻找等效力与力的合成在观念上应该先对等起来,教师应该注重提出猜想前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从几何层面上来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不置使得学生无从下手。

初中化学22水的分解与合成教案3

水的分解与合成(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 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 [活动天地] 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 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3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 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和————————,二者的体积比为——————。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和——————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知识应用: 1、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必修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二节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一、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合、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不互相影响。 2.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 形定则。 过程和方法 3.掌握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体会矢量的合成和分解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意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对一个运动能正确地进行合成和分解。 2.难点具体问题中的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判定。 三、导学流程: 前置复习: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什么法则?合力与分力是什么关系? ①同方向上的两力F1、F2的合力的求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互成夹角的两力F1、F2的合力的求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合运动与分运动 1.演示实验 2.分析实验: ①红蜡块实际发生的运动是向哪个方向运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蜡块可看成是同时参与了哪两个运动? ②总结:什么是合运动? 札记

什么是分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以速度V o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另一个同方向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 物体经过时间t 反之初速度为V o 3 速度的表达式) 4.合运动的性质 (1 (2 一定为直线运动吗? (3 例题. A.有可能是直线运动 C.有可能是直线运动

练习: 1.关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合运动的位移为分运动的位移的矢量和。 B .合运动的速度一定比其中一个分速度大。 C .合运动的时间为分运动时间之和。 D .合运动的时间与各分运动时间相等。 2.课本第1题 (三)体系构建 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原则是化曲为直。 概念:运动的合成、运动的分解、合运动、分运动 遵循的法则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 小结: 1.研究曲线运动时,往往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上(一般取两个垂直方向)的直线运动,分别研究这两个方向上的运动情况,就可以知道曲线运动的规律。这是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 2.判断合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依据是 3.运动分解的原则是:必须分解实际运动 四:巩固练习 1.互成角度的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A.一定是直线运动 B.一定是曲线运动 C.可能是直线运动 ,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关于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运动的速度一定比分运动的速度大 B.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也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只要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那么合运动也是直线运动 D.合运动的方向就是物体实际运动的方向 3.民族运动会上有一个骑射项目,运动员骑在奔驰的马背上,弯弓放箭射击侧向的目标,运动员要射中目标,他放箭时应 A.直接瞄准目标 B. 瞄准目标应有适当提前量 C.瞄准目标应有适当滞后量 D.无法确定 4.某人骑自行车以4m/s 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行驶,当时是北风,风速也是4m/s ,则骑 札 记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景中,知道合运动、分运动分别是什么,知道其同时性和独立性;(2)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会用作图和计算的方法,求解位移和速度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抛体运动的观察和思考,了解一个运动可以与几个不同的运动效果相同,体会等效替代的方法; (2)通过观察和思考演示实验,知道运动独立性.学习化繁为筒的研究方法;(3)掌握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处理简单的矢量运算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勇于表达的习惯和用科学语言严谨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1)明确一个复杂的运动可以等效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的合成或等效分解为两个简单的运动; (2)理解运动合成、分解的意义和方法。 2. 难点:分运动和合运动的等时性和独立性;应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1 教学用具:演示红蜡烛运动的有关装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 什么是曲线运动? 2. 曲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3.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曲线运动的定义,性质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先来回顾一下这几个问题:什么是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曲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曲线运动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但我们还投有对曲线 运动进行深入的研究,要研究曲线运动需要什么样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新课教学我们先来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研究直线运动的,同学们可以从如何确定质点运动的位移来考虑。 可以沿着物体或质点运动的轨迹建立直线坐标系,通过物体或质点坐标的变化可以确定其位移,从而达到研究物体运动过程的目的。现在我们先看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例子。 物体运动轨迹是直线,位移增大的越来越快,初逮度为零,速度均匀增大,加

力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力的合成 【教学重点】 1.从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来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2.设计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3.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提出合力与分力概念——给出问题情境,激发思考合力与分力关系——设计探究求合力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练习与拓展(例题、合力大小与角度关系、多力合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合力分力的概念 1.出示卡通画,介绍共点力概念 在大多数实际问题中,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引入共点力和非共点力概念,分别给出共点力和非共点力的图片示例。在研究中如果使用质点模型,则受力均可以作为共点力处理。本节课研究物体受共点力的情况。 出示卡通画: 小车均匀速向前运动,一头牛拉车的效果与三位同学拉车的效果相同。 2.学生小实验 一个力气大的男生在讲台上提起一桶水,使水桶保持静止;另外两位同学一起提起这桶水并使之保持静止。分析在两种情况下这桶水的受力情况,并画出示意图。提问:可以发现各个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得到:F单独作用和F1、F2共同作用的力的效果相同。 3.引出等效替代关系,提出合力、分力概念 从前面两个情境出发,抓住共同点:一个力单独作用时可以和多个力一起作用时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自然地引出等效替代的关系,并从力的角度分析,得到合力、分力的概念。 用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合力、分力的概念: 谈合力、分力的出发点在于什么 (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可以用一个合力去替代几个分力的作用) 合力与几个分力同时存在吗 (不是,合力只是几个分力的等效替代,并不是物体又多受到了一个力) 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1.情境讨论,激发认知冲突 提问:前面三位同学拉车的情境中,如果三位同学水平向右的拉力分别为F1、F2、F3,那么这三个力的合力是多少呢方向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到合力F=F1+F2+F3,方向与三个拉力方向相同) 提问:把所有的分力相加就得到合力的大小,这个方法就是求合力的方法吗请学生讨论。 (有学生提出异议,以前学过,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合力应该是两个力相减,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 提问:求合力就是把分力相加或者相减吗 实验:两个弹簧秤互成一定角度,提起几个钩码保持静止,分别读出弹簧秤示数。用一个弹簧秤提起同样的钩码保持静止,读出弹簧秤示数。 提问:两个分力大小与合力既不满足相加关系,也不满足相减关系。如果给定两个分力,到底应该怎么去求这两个力的合力呢 2.设计探究实验 提出任务:探究合力与分力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介绍可用的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弹簧秤(2个)、橡皮条、细绳、刻度尺、图钉、三角板。 问题讨论,引导实验设计: ①根据器材,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得到分力,以及两个分力的合力 (两个弹簧秤拉橡皮条和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使作用效果相同) ②怎么样保证分力的作用效果与合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把橡皮条一端固定,保证另一端与绳子的节点拉到相同的位置) ③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怎么样来记录 (橡皮条节点的位置,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引导讨论是否需要记录力的方向。讨论文字记录的不足,引导思考怎样更好地同时记录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图示。) 请各小组学生再整理探究实验的方案,确定明白实验的目的、过程、操作。 3.小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各小组根据自行整理好的方案进行实验,并用力的图示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巡视,观察各小组实验进行情况,进行适当指导。 4.思考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观察实验得到的F及F1、F2的大小和方向,猜想F1、F2和F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引导学生适当地添加辅助线,研究几何关系。 (学生得出,连接分力和合力的末端,得到的几何图形大致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分力为平行四边形的一对邻边,合力为此对邻边所夹的对角线。 各个小组实验时,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各不相同,都能大致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说明有一定的普遍性。请各小组再次实验,改变力的大小、方向,看是否满足同样的结论。 演示实验,特殊角度特殊值验证(即大纲版教材中本节的演示实验)。橡皮条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绳系为节点。两分力互成90度,分别由三个钩码、四个钩码的重力提供。合力沿橡皮条拉伸方向,由5个钩码的重力提供。 三、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共点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两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讨论:为什么力的合成(两个力相加)不是简单的加减,而是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呢 (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相加时既要考虑大小又要考虑方向,所以满足的法则必须是大小和方向同时考虑的。) 思考:对于有大小有方向的矢量相加,是否都不能简单地加减呢

幼儿园大班数学《10的分解与合成》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10的分解与合成》教案 大班数学《10的分解与合成》参考教案,活动目标是在活动中理解10的分解与组合,通过数的分解,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大班数学《10的分解与合成》 西安市高陵区第二幼儿园许海迪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理解10的分解与组合; 2.通过数的分解,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3.大胆自信,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结果。 活动准备: 微课视频、玩具、书本、水果等等各10份 活动重难点: 理解10的分解与合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我带大家到森林里逛一逛。因为呀,今天的森林 可不是一般的热闹。兔妈妈和鸡妈妈同时邀请小动物们到她家做客。 二、基本部分 1.小鸭子去做客 第一个去做客的是小鸭子们,数一数总共有几只小鸭子呢?1、2、3、4………….10,有10只小鸭子。为了兔妈妈和鸡妈妈都高兴,它们决定分开,两家都去。小朋友想一想,应该怎么分呢?有1 只鸭子去了兔妈妈家,剩下的9只鸭子去了鸡妈妈家。10只鸭子 分成了1只和9只。1和9合起来是10。 2.兔妈妈的款待 兔妈妈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招待小鸭子。她端来了10根胡萝卜,想 让小朋友帮忙放进两个盘子里,想一想,应该怎么放呢?我们在 第一个盘子里先放2根,那剩下的8根胡萝卜就放到第二个盘子里,所以10也可以分成2和8,2和8合起来是10。 3.鸡妈妈的款待

鸡妈妈同样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招待小鸭子。它端来了一盘子小青虫,让小朋友帮忙盛在小鸭子们的两个小碗里。数一数有几条小 青虫?1、2、3、4…………10,10条小青虫应该怎么分到两只小 碗里呢? 如果我们在第一个小碗里放3条小青虫,那第二个小碗会有几条 小青虫呢?(7条)所以说10也可以分成3和7,3和7合起来是10。 4.餐后娱乐 吃饱之后,小动物们都到森林里玩耍去了。兔妈妈拿来了10个小 皮球,让小动物们将皮球分成两组玩耍。小朋友们快帮帮小动物,应该怎么分皮球呢?我们可以给第一组分4个皮球,第二组会有 几个皮球呢?(6),所以10也可以分成4和6,4和6合起来是10。还可以怎么分呢?小朋友想一想。 三、结束部分

水的分解与合成教案

《水的分解与合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 [活动天地] 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 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 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和 ,二者的体积比为。 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和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 知识应用: 1、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2 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水受热蒸发和电解水这两个变化 [板书]一、电解水 1、水通电氢气+ 氧气 H2O H2 O2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分析] 讨论分析图片获得的信息 2、化学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 [说明]水、氢气、氧气由分子构成,也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 3、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 [练习]做P38 [在线测试] [小结] 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鲁教版水的分解与合成

教学目标: 1、 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 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 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 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 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 质。 教学重点: 1、 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 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分成了 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 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 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并能对学过的典型 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1、 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 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 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 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 [活动天地] 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 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 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 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 液面的 变化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 2、 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 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 气体是 --------------- 3、 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 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 --------------- 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 ----------- 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 ---------- 和 --------------------- ,二 水的分解与合成 (2课时)

必修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必修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二节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札记一、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合、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不 互相影响。 2.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 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过程和方法 3.掌握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体会矢量的合成和分解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意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对一个运动能正确地进行合成和分解。 2.难点具体问题中的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判定。 三、导学流程: 前置复习: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什么法则合力与分力是什么关系 ①同方向上的两力F1、F2的合力的求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互成夹角的两力F1、F2的合力的求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合运动与分运动 1.演示实验 2.分析实验: ①红蜡块实际发生的运动是向哪个方向运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蜡块可看成是同时参与了哪两个运动 ②总结:什么是合运动 什么是分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合运动轨迹是直线吗腊块的合运动是匀速运动吗为什么说明原因 札记3.理论探究 ①红蜡块在某时刻t的位置怎么确定 红蜡块的运动轨迹为什么是直线请证明 _______________ ②红蜡块的位移的大小是___________ 位移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红蜡块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___ 速度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从实验和理论都表明: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 5.归纳:①如何确定一个具体运动的合运动及分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 a.合运动——对象实际发生的运动,合运动的轨迹一定是物体实际运动的 轨迹; b.从图示上看合运动在中央,分运动在两边。 ②合运动与分运动有什么关系 同时性(同时开始、同时进行、同时结束) 独立性(分运动间互不干扰、互不影响、独立进行) 等效替代性(合运动是由各分运动共同产生的总运动效果,合运动和各分 运动总的效果可以互相替代。因此,在对一个合运动进行分解时,首先要看这 个合运动出生了那几个运动效果) 同一性各分运动与合运动,是指同一物体参与的分运动和实际发生的运 动,不是几个物体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化学:2.2《水的分解与合成》教学案(鲁教版九年级上)

化学教学案 __年_ _月 ___日第__ _课时主备教师______ 集备人员______

极生成的气体可以燃烧,发出 ________组成的。此 练习反馈: 15、(09株洲)下列做法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造成危害的是 A.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B.农业上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危机而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C.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D.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16、(09广州)灾区人民解决用水困难的一个应急办法,是将浑浊的河水直接静置(或投入沉淀剂静置)

后过滤。若在化学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 17、(09陕西)渭河被称为“陕西的母亲河”。长期以来,渭河的污染情况严重,如今政府已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综合治理。下列是互联网上网民对污染治理的一些建议,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 A.坚决杜绝使用农药和化肥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 C.严禁在河边随意堆放生活垃圾 D.严禁在河两岸新建化工、造纸等重污染工厂 19、(09河南)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 A.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B.水通电分解和水的蒸发都是化学变化 C.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 D.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 20、(09连云港)今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绿色世纪”。保护地球 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下列举措不符合 ...这一主题的是 A.某些工业废水处理后可循环使用,以节约水资源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禁止秸秆就地焚烧,提倡用秸秆代替煤作燃料进行火力发电D.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 21、(09连云港)2008年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地进行了太空行走,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进入新 的历史时期。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是显弱碱性的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常温下该水的pH略大于7 C.小分子团水中含有氢分子 D.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22、(09德州)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它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 能化为绵绵细雨。下列过程中,你认为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的是 A、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B、蔗糖和水混合后得到糖水 C、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D、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23、(09福州)(5分)目前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主要还是地下水。饮用遭到污染或硬度大的地下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政府积极建设自来水厂,让农民喝上清洁的水。

8的分解组成与分解教案及教学反思

8的分解组成与分解 科目大班数学课时1课时教师李发菊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6、7的分解组成,能够对水果进行分解组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整节课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空,使幼儿经历一个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己动眼观察,大胆猜想,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操作、验证、游戏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情感体验,并作出分析、归纳的过程,亲身经历对数字分解组成的“再创造”,“再发现”。从中体验收获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幼儿能运用卡片、糖果探索出8的分解组成方法。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积木、卡片、糖果了解8的分解组成。 (2)通过做游戏,反复练习,巩固并掌握8的分解组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三、幼儿特征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幼儿的了解和幼儿前面的学习表现而做出的。1、幼儿是大班6-7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幼儿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幼儿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被褥等; 4、幼儿对于游戏兴趣很高,游戏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所学知识 5、幼儿有良好的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 6、幼儿已初步掌握了数字分解组成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教学通过让学生分一分,合一合,说一说等活动使每个幼儿都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让幼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数字组合的规律。 教学8的分解组成时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在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中全体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合作交流,从而找到8的分解组成的规律,实现不同的幼儿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另外,在练习设计中,结合幼儿自身特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有分积木练习,游戏练习,巩固练习,还有拓展练习。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数学意识。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具准备 幼儿教科书大班下册;专门为本课制作ppt课件;1-8数字卡片以及8个圆片。 2、学具准备 1-8数字卡片、8个圆片、积木、糖果 六、教学过程 (一)、做手指操:师生一起利用手指复习6、7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 [物理2(必修)司南版(山东科技出版社)第3章第1节] 福建省石狮第一中学欧有遐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曲线运动的起始篇,是学生在学习研究了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较简单的直线运动后从定量研究直线运动规律进入定量研究曲线运动规律的转折点。通过本节的学习研究,使学生学会如何用平面坐标系和图解法描述曲线运动,如何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把运动物体实际表现的复杂运动分解成儿个简单的分运动,从而利用研究分运动的性质和轨迹来确定物体实际表现的运动的性质和轨迹。同时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矢量合成的一般法则即平行四边形定则,进一步强化矢量运算的可逆性和等效性原理。 二、学情分析 1、知识结构上,学生在物理方面已经学习了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数学方面,已经学习了直角坐标系等基础知识,具备解决物体在平面内运动问题的知识基础,在能力结构上,对于如渡河问题也有一定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所有这些构成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基础。 2、学生对一个物体实际的复杂运动可以看作是两个简单运动的组成的认识在理解上还很抽象,对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并能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与分解没有感性认识,不能很好区分实际例子中物体合运动和分运动,同时还对物体在两个方向的运动是相互独立的还存在疑问,这就要求教学中必须提供来源于生活中的大量事例和能进行探究的实验素材,帮助学生提升感性认识,内化解决问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l、在一个具体问题中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时性,独立性。 2、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理解运动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有关位移和速度的合成、分解问题,理解合运动是由分运动组成的,分运动的性质决定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船渡河提供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描述小船的运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能力;假设水不流动,想象船的分运动;假设船的发动机停止工作,想像出船随水而动的另一个分运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运动独立性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理论与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和能力,让学生经历实验、作图、讨论、交流的过程,在知识的发现和能力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合作交流问题,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增强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

水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水的分解与合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3、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4、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5、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6、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7、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具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教具:水电解器、木条、火柴、干冷的小烧杯、试管、带橡皮塞的导管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构成水、氢气、氧气的微粒?2、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的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板书:一、水的分解 [ 活动天地 ] 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探究目标: 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收集资料: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 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二者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 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 和改变了;物质发生 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组合成新 的。 知识应用:1、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 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 氢 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 D . 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通电 板书、水氢气+ 氧气 2 用分子和原子- 的知识解释水受热蒸发和电解水这两个变化H2O H2 02 分析: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左:反应物右:生成物

水的分解与合成课件

水的分解与合成课件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

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 【学习目标】 1、掌握水的分解与合成 2、会判断分解反应与合成反应 3、能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 水的分解与合成;分解反应与合成反应的判断 【预习导航】 1、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在水的电解器的玻璃管李注满水,并在水中加入 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通电流后,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___________,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口,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正极产生的气体具有_________,该气体为_____。将燃着的木条放在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口,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气体具有__________,该气体为_________,相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正负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分解反 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化合反应。 3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是________, 【课堂探究】 探究1 水的分解同学们认真观察电解水的实验并且把课本37页活动天地1,2,3,的实验现象写下来。 1实验结论:(1)水通电分解生成两种物质----- 和 (2)水的分解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结合成新的 2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 如、 、等。 探究2 水的合成学生认真观察氢气燃烧的实验 (1)实验现象:氢气燃烧产生的火焰,烧杯壁凝结有。用手触摸烧杯,烧杯 2 实验结论: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因此由水的电解和水的合成这两个实验证明了水是由和两种元素组成的。 探究3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优秀教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厦门双十中学傅建农 一、概述 本节课选自山东科技版高中物理必修2(2011年7月第4版)第3章第1节。(P47-P50) 所需课时:1课时。 学习内容:必修一主要研究运动学中的直线运动,即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较简单的直线运动,本节开始学习较为复杂的曲线运动,并能够通过分析讨论得出定量研究曲线运动规律的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研究,使同学们学会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图解法描述曲线运动,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把运动物体实际表现的复杂运动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分运动,从而利用研究分运动的性质和轨迹来确定物体实际表现的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及三角形法则的应用,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就是位移的合成与分解或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本节课的价值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首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学习曲线运动的基础;其次掌握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等效替代。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l、能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合运动和分运动,并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同时发生即具有等时性,以及分运动互不影响即独立性。 2、知道分运动常采用从合运动的效果来分解,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有关位移和速度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理解合运动是由分运动组成的,分运动的性质决定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本迷你实验的分组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过程,在知识的发现和能力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2、利用船行人走提供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描述人的运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能力。先让人、船运动共线,分析合运动;再让人、船运动互相垂直分析合运动。从一维到二维、由浅入深、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慎密的思维方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增强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解和练习,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的思想的培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知识结构上,学生在物理方面已经学习了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通过了解,在数学方面,已经学习了直角坐标系、三角函数等基础知识,具备解决物体在二维平面内运动问题的知识基础;在能力结构上,对于如吊车起吊重物、小船渡河等也有一定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所有这些构成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基础。 2、任教班级的同学,大都具有极强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中能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思维特别活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