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琥珀教学实录

奇异的琥珀教学实录
奇异的琥珀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优秀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优秀教学设计1 《琥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三、教具准备 1、琥珀形成过程课件。 2、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了解琥珀 1、揭示课题,分析字形,理解字义。(灯片2) 2、通过文字、图片资料,认识琥珀。 (1)(灯片3)看课后小资料: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外观像松香,由浅黄色、褐色、红褐色等多种美丽的颜色,有的还带香味。琥珀很“娇气”,怕敲击,怕暴晒,怕高温,怕汽油,怕酒精……包裹着小生命的琥珀很珍贵,市场上见到的大多是人造品。 (2)补充湖泊的用途:(灯片4)琥珀用途广泛,可以用来做饰品,能做芬芳的香料,也是贵重的药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琥珀可以“安五脏,定魂魄,杀精魅邪鬼,消淤血,通五淋”。据说唐代有一产妇,产后暴死,埋葬时,恰好唐代名医孙思邈路过。他见到棺材渗出鲜血,断定死者尚有生机,便叫她丈夫打开棺材抢救,施以“神药”,三天后产妇病愈如初。这“神药”就是琥珀。 3、欣赏老师课前收集到一些琥珀的图片(灯片5) (二)巧设疑问引出课题 过渡:看一块块琥珀形态各异,似脂似玉,玲珑剔透,光彩夺目。在这些琥珀里,包裹着昆虫的是最为贵重的,我们称之为“灵珀”。 今天我们课文里写的是怎样一块琥珀呢?(灯片6)这就是文章里写的那块琥珀,看,里面还有两只小昆虫——小苍蝇和蜘蛛呢。一块多么美丽、奇异的琥珀,看到它你一定有很多问题要问。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学设计

5 琥珀 【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重点难点】 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难点: 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见过琥珀吗?你会用哪些词语来描绘琥珀?这么美丽、珍贵的琥珀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琥珀的来历。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生字:怒吼脂拭餐划晌辣渗挣番埋刷测详 3.重点交流的几个字:“脂、拭、晌、渗、挣、刷”是翘舌音;“怒”上部是“奴”,不要写成“如”。 4.教师范读,并指名朗读,解决难读语句。 三、了解文章内容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说说课文大意。 2.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第13——17自然段)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四、默读课文,交流疑问 1.学生默读课文,提出疑问 2.总结疑问,交流解决。引导思考:(1)这块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2)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7教案 奇异的琥珀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一、温故导入,问题再现(5') 1、师:同学们,刚刚我们欣赏了一组琥珀图片。琥珀(板书)结合刚才自己欣赏图片后的感受把我的这句话补充完整:刚刚我们欣赏了一组()的琥珀图片。(生交流)(补充课题) 2、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这块琥珀的呢?(生自由汇报,师相机板书) 3、师:课文中又是怎样介绍这块琥珀形态的奇异的呢? 4、师: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吗?(生回顾问题) 二|、潜心批读,解疑自探(8') 揣摩“形成”,感受奇异。 1.出示自读提示: 1)默读课文1-12自然段,思考: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用“——”画出来,并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2)与同伴互相交流、补充。 2、生按自读提示进行自学。 三.多元导悟,解疑合探(15') 1、师: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呢?请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1)概括说明:太阳树脂苍蝇和蜘蛛 2)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想想作者写了几次太阳?

师:读了这三处描写太阳的语句,给你的感觉怎样? 师:,为什么要这么多次的写太阳? 师:能不能把这几个条件连在一起说? 生试着说说。(如果...就...因为...所以... 只有...才...) 3)水陆变迁 2、刚才的讲解让大家了解了这块琥珀奇异的形成过程,他们的讲述也深深吸引了大家,那么课文中又有哪些生动形象的语句也深深吸引着我们呢,让我们找出来,有声有色地读一读。 3、指导朗读。 感受“瞬间巧合之奇异” 1、谈论“发现”,感受奇异 (1)、一个“巧”字贯穿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那它的发现是否也存在着一种巧合呢? (2)、自读第二部分之后进行交流。 (如果孩子没有赤着脚走在沙滩上,就感觉不到沙里的硬东西——琥珀。) 2、分析“推测”,感受奇异 (1)、师:这种种巧合给这块琥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自然万物的奇异。 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一个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科学家亲眼看到来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他的观察真是太细了。(科

【最新】《琥珀》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琥珀》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理解“飒飒、松脂、柔嫩、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断绝、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2. 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这篇文章,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理解课文。 1.假如你就是科学家,面对这样一块奇异的琥珀,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生答) 2.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想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的?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说的? 默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出示问题)。 (l)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由一人执笔把小组意思记

录下来,以便全班交流。) (2)集体交流。(指导朗读课文,深层次理解课文。) (3)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3.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4.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最后一个自然段) 小组讨论后回答。 三、扩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四、布置作业。 把你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想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奇异的琥珀》教案

奇异的琥珀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3、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四、教学准备:有关琥珀的课件 一、开放性导入。 交流讨论:什么是化石?什么是琥珀?两者的关系? (化石:保存在地质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赅及其活动的遗迹、遗物的总称。 琥珀: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透明。因为它的晶莹透明,往往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饰等。 关系:整个植物或动物因陷进某种物质而与空气隔离,尸体不腐,从而产生活生生的化石。琥珀就是其中的一种。琥珀看起来很像透明的黄色塑料,实际上,它是树流出的粘稠的树脂长期与空气接触而变硬,最后与死树一道被埋进泥土里,几百万年之后变成的化石。) 【设计意图】:从琥珀的理解入手扫除阅读中的潜在的理解

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质疑引入。 1.根据课题质疑。 2.理解“奇异”。 (通常的琥珀中是不包有昆虫的,文中提到的“琥珀”是一种特例。那是昆虫等有生命的东西,爬过树干或在树枝上玩耍,对这种闪光的东西产生好奇,靠近它被树脂粘死。开始是作拼死的挣扎,然而树脂越滴越多,终因饥饿和疲劳而死,并被树脂裹起来。最后与死树一道被埋进泥土里,几百万年之后就变成奇异的琥珀。) 【设计意图】:从“奇异”入手,引出课文的学习突破口,以利于兴趣的激发。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小组交流生字新词学习情况。 2.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完成填空:作者向我们从“琥珀的”——“琥珀”——“琥珀的”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检测扫除语言文字上的理解障碍。 四、学习课文,初步理解琥珀的“奇异”。 自读课文最后一节,圈划有关句子学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的“琥珀”是怎样的。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珍藏版):琥珀

5 琥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推测”“拂拭”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合理推测的依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的表达特点,自主积累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教学难点】 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科学家合理推测的依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推测”“拂拭”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琥珀图片,学生欣赏并谈谈对琥珀的了解。

2.板书课题,提示“琥珀”都是“王”字旁,其实是斜玉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可见琥珀也是比较珍贵、稀奇的。 设计意图: 教师出示文中“琥珀”的图片,学生简单了解。通过偏旁,初步感知琥珀的珍贵。 二、自主读识。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读出感情。 2.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师引生梳理后归纳。 (1)这篇课文围绕“琥珀”,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先讲琥珀的形成过程,后讲发现琥珀的过程。) (2)课文向我们介绍的琥珀是什么样子的? (3)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①这一段中哪里是作者直接看到的,哪里是想象出来的? (看到的就是事实,根据事实想象出来的部分就是推测,也就是说“推测”是根据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②讲读末段时,辨析“推测”“猜测”,在语境中正确使用。 选词填空:推测猜测 a.教室里的破桌椅修好了,我( )是班里的活雷锋李明干的。 b.公安干警冲进匪巢,发现杯子里的水还是热的,于是( )匪徒刚离开不久。 师:根据这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可见这块琥珀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柏吉尔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做了哪些科学的推测呢? 设计意图:

(完整word版)《琥珀》优秀教案设计

“仁爱诚朴智美勤勇” 优秀教学设计 授课学科:小学语文 授课教师:赵晓程 授课年级:五年级 2018年11月17日

长春附属学校(小学部) 课题《琥珀》学科小学语文授课教师赵晓程授课班级五年五班 设计理念 《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采取半独立教学法,以问题引导,使学生从(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2)怎么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3)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来进行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明确科学小品文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 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科学小品文的写作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小组研讨精炼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学难点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想象的合理性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阅读,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速度。在阅读中能够以问题为依托,学会带着问题阅读文本,探求知识,并引发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教法问题引导法、总结法 学法小组合作、提取信息、讨论法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奥妙的世界, 去了解并认识新的事物——琥珀。 新课内容 师:有谁知道琥珀么?请为我们介绍下 生:琥珀是一种化石 生:琥珀通常都是由树叶、蚂蚁等小动物 被树脂包裹在里面,经过长时间石化形成的。 ……… 二、初识琥珀 师:大家基本从各方面介绍了琥珀,老师 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琥珀的图片,我们共同来看 下!(欣赏图片) 这美丽神秘的琥珀到底是什么呢?老师给大 家带来了较详细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指名读资料) (资料补充:琥珀是古代松柏脂的化石, 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固体,很脆,燃烧 时有香味,摩擦生电,可做琥珀酸和漆,也可 入药,或做装饰品。琥珀是5000多万年前松 树脂的化石,在琥珀这种化石的植物脂内,常 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远古的小动物。在蜜 汁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的翅膀, 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 可谓变化多端,异彩纷呈。) 师:看过琥珀的图片和介绍之后,谁能用一个 形容词来限定或修饰下琥珀呢? 生:美丽的琥珀生:神奇的琥珀 生:珍贵的琥珀生:瑰丽的琥珀 师:的确,琥珀就是美丽、神奇的。我们本篇 课文也向我们诉说了琥珀的故事。这就是我们 课文中提及的那块琥珀,谁能结合图片说下这 个琥珀的样子呢? 生:她是透明的,带有淡黄色 生:这快琥珀里面有两个小动物,蜘蛛和 苍蝇,此时他们两个正在进行活动。 生:我能看出这块琥珀是透明的,有苍蝇 和蜘蛛在里面,可以看见他们身上每一根毫 毛,并且在里面挣扎,四条腿的周围有黑色的 圆环。 师:对这块琥珀的样子的描述,大家是从 哪里找到的? 生:文中最后一个段落 1、情境创设的基础上, 利用图片,了解琥珀 2、整体感受琥珀的艺术 价值

琥珀教学设计

先学后教教学设计 21、奇异的琥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初读内容 1、出示课件:同学们,请欣赏这些美丽的琥珀,谁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琥珀? 2、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形成、发现、样子和价值 3、作者把文中写的这块琥珀称之为“奇异的琥珀”,“奇异”是什么意思?(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与众不同,令人惊奇而诧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奇异的琥珀,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块琥珀,它奇异在哪儿呢?科学家又是怎么推测出一万年前故事的详细情形的?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思考这块琥珀,它奇异在哪呢?同桌交流。 交流“奇异”之处: “两个小东西”:苍蝇和蜘蛛,是一对天地,同处一室,实属不易; “仍旧好好地躺着”,“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完好无损,清晰可见,就象是昨天刚发生的事一样,不得不为之惊叹。 3、带着惊异之意,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指读、齐读。 4、惊叹之余,我们不由得会产生那些疑问?学生交流后归纳:这块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科学家又是怎么推测出一万年前故事的详细情形的? (二)揣摩“形成”,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今天,我们不妨跟随科学家们,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奥秘的科学精神,以文字为依托,去想象一下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推测”的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科学家们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的又是什么?——知道自己已有的知识、琥珀的样子和发现琥珀的过程,不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 科学家们就是依据这些,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出示课件,自学: 1、指名读课文1—9自然段,动手画一画有关句子,分析一下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需要哪些条件?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指名交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4.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体会“珍贵” 《琥珀》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再读读这一组带王旁的词,发现了什么?都是提“王”旁,其实是斜玉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可见琥珀也是比较珍贵、稀奇的。 二、检索感知琥珀价值 1.谁来说说什么是琥珀?欣赏图片。这篇课文围绕“琥珀”,都写了哪些内容?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科普小品) 2.出示图片:这就是文中那块琥珀,大家看看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 3.这块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呢? 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科学家是亲眼所见吗?(不是)不是亲眼所见,那就只能是——(想象)这个故事确实是科学家想象出来的。那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不用“想象”而要用“推测”这个词呢?(理解“推测”)你认为作者的证据是什么?(那块琥珀的样子) 请同学们齐读琥珀的样子。 过渡:琥珀的样子是科学家真实所见,科学家就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想象了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就是琥珀的形成过程。这也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 感知琥珀的价值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5课《琥珀》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着“科普知识”这一主题,编排了《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4篇课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自然的奥秘,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琥珀》通过想象推测了琥珀形成的过程。《飞向蓝天的恐龙》介绍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和科学家在古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 课 时 教学要点 琥珀2 1.认识4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的字音,会写45个字,正确读 写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4.能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发现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激发探索科 学、大自然的热情。 飞向蓝天的 恐龙 2 纳米技术就 在 我们身边 2 千年梦圆在 今朝 1 口语交际 1 能准确、清楚、连贯地传达信息。 习作 2 能大胆展开想象,写自己想要发明的东西。 语文园地 2 1.与同学交流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采取的解决方法。 2.通过“识字加油站”学习填写汇款单,认识数字的大写。 3.通过“词句段运用”,认识、了解新兴词语及旧词新义,学习用 与熟悉的事物作比较的方法来介绍另一个事物。 4.背诵积累对联。 快乐读书吧 3 培养学生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

5琥珀 ?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2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策略 教学时化繁为简,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即“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琥、珀”等12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板块一故事导入,明确文体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导入:今天老师让一位“小美女”给大家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2)播放故事音频。(出示课件) 2.出示琥珀图片,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一组琥珀图片。师:这就是琥珀。(板书课题) (2)介绍有关琥珀的知识。(出示课件) (3)介绍文体,感受特色。

奇异的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1、奇异的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细读文本,了解琥珀形成的有关知识及“奇异琥珀”的形成过程,领会作者推测、想像的合理性。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点: 1、领会作者推测、想像的合理性。 2、体会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奇异的琥珀》。 (二)、浏览课文,梳理知识。 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围绕奇异琥珀介绍了哪些知识?【课件:出示相关知识】 预设: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归纳 1、琥珀:是古代松脂变成的化石。 2、琥珀的形成需要:——归纳出:琥珀形成的主要条件 ①一定量的松脂。(老松树、阳光足、天气热。) ②松脂被埋入地下。(地质变化) ③经历成千上万年。 3、这块琥珀很奇异:含有两只小虫子,保存完好。(那么透明、洁净) 4、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人们知道了: ①远古时代就已经有了松树和那样的苍蝇、蜘蛛。 ②远古时代气候炎热(也有炎热的夏天); ③发生过地质变迁。 小结:它为研究古代气候、生物及其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归纳出:科学价值 这是一篇科普散文,读这样的文章,就要像同学们这样先了解一下作者要告诉我们的知识。(三)、品味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精妙,理解想象的合理性。 过渡:课文是怎样描写奇异琥珀的形成过程的? 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写得怎么样? 1、品味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精妙。 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哪些地方描写得很有意思?再次默读第一部分,画出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1)第7自然段:两只小虫被包裹那一瞬间的情景,感受巧合,体会用词准确性。【课件:重点句2】 ①哪几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生:“刚”、“突然”、“刚好”“一齐”:这几个词写出了当时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分秒不差,如此凑巧,才形成了如此奇异的琥珀。 ②师:作者用词是多么准确呀!【板书:语言准确】 (2)第8自然段:感悟拟人的修辞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①这句话写出了什么?【课件:重点句3】 生:写出了松脂的颜色、形态,生动展现了松脂一滴一滴滴落下来的情景。 体会拟人的修辞方法:运用拟人的方法,把老松树当成人来写。老松树有了情感,好像它正为两只小虫的不幸感到伤心。 【可出示:对比句】“两只小虫都淹没在黄色的松脂里。” 师:作者运用拟人的方法,描写不仅准确而且生动。【板书:形象(修辞)】 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再现当时的情景。(师生配合读) (3)这个故事生动有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一边想象一边美美地读一读。

部编版语文《琥珀》创新教案

《琥珀》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理解“飒飒、松脂、柔嫩、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断绝、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2. 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你们见过琥珀吗?如果见过,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2.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出示图片。 3.最后一幅图为书上的琥珀图片: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呢?谁想说一说? 作者也向我们介绍了这块琥珀的样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描述的。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三、合作学习,交流评析。 1. 小组交流朗读成果,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小组学习的力量解决。 2.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朗读课文。并说一说小组内解决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解决,全班讨论解决。 四、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这篇文章,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理解课文。 1.假如你就是科学家,面对这样一块奇异的琥珀,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生答) 2.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想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的?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说的? 默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出示问题)。 (l)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由一人执笔把小组意思记录下来,以便全班交流。) (2)集体交流。(指导朗读课文,深层次理解课文。) (3)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3.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4.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最后一个自然段) 小组讨论后回答。 三、扩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四、布置作业。 把你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想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文章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接着叙述了琥珀被发现的过程,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交代了推测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和琥珀的科学价值。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趣味性十足。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识字的能力,在字词的理解上,已经学会了多种方法,但是对于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变化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在阅读方面,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尝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琥珀的图片,从课题入手,说说什么是琥珀。 2.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学要紧紧抓住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一重点来突破,围绕着“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让学生讨论。文章内容和课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明白琥珀的成因和形态。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 3.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琥珀的形成。 4.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作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难点: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作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课文细腻传神的语言、大胆合理的想象和逼真的故事。

2.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一块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琥珀。现在让我来了解一下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提出问题,引起下文。 二、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快速阅读课文,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些阶段? 2.了解松脂球形成所需要的条件? (1)描写松脂球形成过程的是哪些自然段?(第2~9自然) (2)认真阅读这部分内容,分析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件,并说说理由。 (3)学生汇报、交流 ①夏天,阳光强烈。 ②老松树。 ③苍蝇、蜘蛛巧遇松脂。 ④松脂继续滴下来。 (4)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备条件都找到了。作者描述的故事情节不仅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5)学生独立赏析课文。 ①“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快乐)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小心翼翼)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事情发生得巧极了)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语句幽默,让人感觉两只小动物很可怜) 3.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所需要的条件。

小学四年级语文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拂拭、粘稠”等词语。 2、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3、初步学习作者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2、初步学习作者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教学准备] 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 1、通读课文标小节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解词语查字典。 2、思考: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琥珀。 [教学设计] 一、预习反馈,学习最后一节,了解琥珀的外形: 1、[电子白板课件]出示:琥珀(图片) 板书:琥珀 (1)回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说说,琥珀是什么?

(2)教师总结:课文告诉我们琥珀是松脂球经过上万年后形成的化石。 强调:化石 板书:松脂化石上万年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将给我们介绍的是一块奇异的琥珀。 3、读词语,读准字音:(用“聚光灯”功能指名认读词语) 约摸飒飒澎湃粘稠 掸掸翅膀拂拭渗出前俯后仰翻腾怒吼埋没 4、这究竟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用横线划出具体描写这块琥珀的句子。 5、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对它进行近距离描写的。 [电子白板课件]出示: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像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1)指名读,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粘稠” (2)通过这段描写,我们看见了什么?想象出了什么?可以推测出什么?并且可以知道什么? 看见:(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

琥珀 识字教学设计

案例:《奇异的琥珀》拓展提升课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北京实验教材第10册《奇异的琥珀》拓展提升课 授课教师:赵雅臣(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第一小学,小学高级) 指导教师:宋燕晖(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中学高级) 齐静(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中学高级) 【教学设计】 《奇异的琥珀》拓展提升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拓展阅读《黄河象》等化石题材的文章提升学生对“化石”的认识,知道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化石有什么作用。 2.通过比较阅读,体会同为化石类的科学小品文,作者布局谋篇的不同。 3.通过“化石”专题的拓展提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联系《琥珀》内容,与《黄河象》整体比同,快速感知《黄河象》内容。在拓展 阅读中提升学生快速准确把握关键内容的能力。 2、通过“化石”专题的拓展提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体会同为化石类的科学小品文,作者布局谋篇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回顾《奇异的琥珀》文章的内容 导学:上节课,我们深入学习了25课《奇异的琥珀》,知道了琥珀这种化石,请你 简单说说你对化石有了哪些了解? 预设: (1)化石的形成得经历地质变化 (2)化石的形成得经历成千上万年 (3)…… 1.请你概括地说一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这块琥珀的?

预设: 课文先介绍了一个科学家推想的故事。在故事介绍了琥珀是如何形成的。接着介绍了这块琥珀是在海边的沙滩上被一个孩子发现的,最后介绍了这块琥珀的样子非常奇特,因 为里面包裹着一对天敌。 2.这样一块琥珀,有哪些科学研究价值呢? (1)一万年前就已经有了松树和那样的苍蝇、蜘蛛。 (2)一万年前气候炎热(也有炎热的夏天); (3)在发现琥珀的地点曾经发生过地质变迁。 小结:你们学的真不错,作者就是从这几方面来介绍。 二、对比《奇异的琥珀》的文章结构猜测《黄河象》的内容 (一)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 1、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出图片) 2、这也是一种化石,有没有人认识它?(不认识)这具化石是“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假如现在我请你给大家介绍它,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呢? 预设: (1)从哪里发现,是谁发现的 (2)样子 (3)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 (4)黄河象骨骼化石的科学研价值 3、六年级正好有这么一篇文章,今天我把它带来了,快拿出来,我们边读边思考, 作者的介绍跟你们想的一样吗? 预设:跟我们想的一样(直接进入完整)这篇课文也写了黄河象的样子,如何的形成、最后写了地质变化和发掘。 跟我们想的不一样,你这个发现真好,我们会在后面的学习中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话题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有了强烈的愿望去猜想。当孩子们表达出了相同或者不同的见解之后,便形成了一种阅读期待——我的猜想对不对啊,是不是可以这样介绍呢?这时候,我马上让学生拿出信封中的《黄河象》去读,学生期待 着自己的猜想能够得以验证,此时,他们的阅读愿望是自主的,状态呢,是积极的、投入的。】 (二)品悟“完整”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

琥珀教学设计1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3.找出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想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的层次。 2.找出课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1.老师拿出琥珀的标本给同学们看,提问:谁认识这是什么?板书课题。2.解题:提问,谁知道什么是琥珀?老师引导学生读读预习提示,随后补充:琥珀透明而且有光泽,有的里面还有小虫、树叶一类的杂物。 看到课题,你们会想到什么呢?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有价值的问题,如: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怎么被发现的?有什么用处…… (二)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词。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通过查字典,理解新词的意思。(四)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效果。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中有的字音容易读错,老师要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在学生自学完后,老师可以用选择字音的方法做巩固练习。 2.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推测”一词,可以先让学生查字典,找到正确的解释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然后和它的近义词“猜测”进行比较。学生通过查字典可以找到“猜测”的意思是凭想象估计。通过对比,可以知道“推测”是有根据的,是可靠、可信的;而“猜测”是无根据的。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理解“推测”一词的意思,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学家的合理想象打下基础。 (五)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围绕着课题,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试着给课文分段。1.围绕着“琥珀”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老师在学生阅读思考完后,提出这个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理出课文的写作顺序: 时间——过程——发现——价值 2.根据板书的提示,给这篇文章分段。学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就水到渠成地理清了文章的层次:这篇文章共分四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讲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第二段是第2到第13自然段,讲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第三段是第14到第17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发现过程。第四段是第18自然段,讲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六)找出作者的想象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预习中的问题,并进行画批。 2.在学生默读思考的基础上,老师提问: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老师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七)作业。

(完整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琥珀》1(第一课时)部编本

《琥珀》精品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策略: 教学时化繁为简,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即“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板块一故事导入,明确文体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导入:今天老师让一位“小美女”给大家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2)播放故事音频。(出示课件) 2.出示琥珀图片,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一组琥珀图片。师:这就是琥珀。(板书课题) (2)介绍有关琥珀的知识。(出示课件) (3)介绍文体,感受特色。

师:《琥珀》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文,也就是文艺性说明文。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随着作者的推测,去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 【设计意图】为避免课堂教学沉闷,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对琥珀的形成过程产生兴趣,再让学生了解、欣赏有关图片,初步感知琥珀的美丽。此板块旨在扫除教学中潜在的理解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出示课件) (1)认读生字。 ①生开火车认读;自由练习认读。 ②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脂、拭、渗”读翘舌音。师出示多音字“扎”。 (2)师:你认为哪些字在认读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 示例:“珀”读“pò”,不要读成“bó”;“脂”读“zhī”,不要读成“zh ǐ”;“湃”读“pài”,不要读成“bài”。 3.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1)说文解字识记“餐”字。(课件出示“餐”的说文解字) 课件出示: ,餐,吞食。采用“食”作部首,采用“”作声旁。 指导书写“餐”字。(视频出示“餐”字的书写笔顺) (2)比较形近字识记:脂—指;晌—响;测—侧;详—祥。 4.学习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出示课件) 师指名认读;小组轮读;全班齐读。(相机提示:“热辣辣”的“辣”读l à) 5.生大声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语送回课文中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画出不懂的词语,交流讨论。(课件出示词语) 7.整体感知。 (1)理清思路。学习了生字、词语后,再次走进课文。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本课的行文思路。 课件出示:

《琥珀》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琥珀》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作科学小品。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琥珀形成、发现的过程,评判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原本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琥、珀”等12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化石?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琥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琥珀》,去感知琥珀的奇异。 2.知识小品,通过欣赏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来感知琥珀的奇异。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走近柏吉尔,出示简介。

二、初读感知,字词学习 1.分析记忆字形。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琥珀嗡脂拭渗俯扎番埋澎湃怒吼餐划晌辣挣刷测详”的读音。 2.出示会写生字“怒吼脂拭餐划晌辣渗挣番埋刷测详”。 3.辨析多音字:“埋”。 4.书写指导:“吼”、“晌”、“脂”。 5.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6.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书写指导:划、辣。 7.图文解词:挣扎、澎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4.图文对照,了解琥珀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