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位齿轮的简易计算

变位齿轮的简易计算
变位齿轮的简易计算

变位齿轮的计算方法

变位齿轮的计算方法 1 变位齿轮的功用及变位系数 变位齿轮具有以下功用: (1)避免根切; (2)提高齿面的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 (3)提高齿面的抗胶合和耐磨损能力; (4)修复旧齿轮; (5)配凑中心距。 对于齿数z=8~20的直齿圆柱齿轮,当顶圆直径d a=mz+2m+2xm时,不产生根切的最小变位系数x min,以及齿顶厚S a=0.4m和S a=0时的变位系数x sa=0.4m和x sa=0如表1所列。 2 变位齿轮的简易计算 将变位齿轮无侧隙啮合方程式作如下变换: 总变位系数 中心距变动系数 齿顶高变动系数 表 1 齿数z=8~20圆柱齿轮的变位系数 或 Δy=xΣ-y 式中:α——压力角,α=20°; α′——啮合角; z2、z1——大、小齿轮的齿数。

将上述三式分别除以,则得: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当齿形角α一定时,x z、y z和Δy z均只为啮合角α′的函数。在设计计算时,只要已知x z、y z、Δy z和α′四个参数中的任一参数,即可由变位齿轮的x z、y z、Δy z和啮合角α′的数值表(表2)中,查出其他三个参数,再进行下列计算。一般齿轮手册上均列有此数值表。 式中正号用于外啮合,负号用于内啮合。 3 计算实例 例1: 已知一对外啮合变位直齿轮,齿数z1=18,z2=32,压力角α=20°,啮合角α′=22°18′,试确定总变位系数xΣ、中心距变动系数y及齿顶高变动系数Δy。 解: 根据α′=22°18′查表2,得: x z=0.01653,y z=0.01565,Δy z=0.00088 由此得: 例2: 已知一直齿内啮合变位齿轮副,齿数z1=19,z2=64,α=20°,啮合角α′=21°18′。求xΣ、y及Δy。 解: 根据α′=21°18′查表2,得: x z=0.00886,y z=0.00859,Δy z=0.00027。

齿轮计算公式

齿轮计算公式 1 齿轮模数:m=p/π 齿轮模数m=齿距p 除以3.14 测绘时的简易计算m=齿顶圆直径(外径)d 除以(齿数z+2) 2 齿轮分度圆直径:d=mz 分度圆直径d=模数m 乘以齿数z 3 齿轮压力角:标准齿轮的压力角为20度 压力角标准为20度其他还有14.5度17.5度15度25度和28度 4 齿轮变位系数: 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刀具中心线不与齿轮的分度圆相切,刀具中心与齿轮的分度圆的距离除以模数所得的商就是齿轮的变位系数。刀具中心线在齿轮的分度圆之外,为正变位,变位系数为正,反之为负。 注:一般一对齿轮啮合一大一小相差悬殊时,小齿轮要做正变位,大齿轮做负变位,以保证它们的使用寿命比较均衡 5 齿轮跨齿数:k=zα/180+0.5 跨齿数k=齿数x压力角/180+0.5 (注:必须四舍五入取整数) 6 齿轮公法线长度直齿公式Wk=mcosα[(k-0.5)π+zinva] 简化为;Wk=m[2.9521*(k-0.5)+0.014z] 斜齿公式Wk=mcosα[(k-0.5)π+zinva]+2xtanα α=20时tanα-α=0.01490438 其中:α= 压力角标准为20度其他还有14.5度17.5度15度25度和28度 K = 跨齿数X=变位系数invα=tan(α)-α 7 齿轮齿跳Fr一般为0.025 (表示各齿跳动公差) 8 齿轮齿向Fβ一般为0.008 (表示各齿向公差) 9 齿轮齿形Ff 一般为0.008 (表示各齿形状大小公差) 10 齿轮齿距p=πm m 模数 11 齿轮齿顶高ha=ha*m 12 齿轮齿根高hf=(ha*+c*)m 13 齿轮齿顶圆直径da=(d+2ha) d :分度圆直径ha ;齿顶高 14 齿轮齿根圆直径df=d-2hf=(z-2ha-2ca*)m 15 中心距a=(d1+d2)/2=(z1+z2)m/2 d1和d2配对的两个齿轮分度圆直径;z1和z2两齿轮齿数

直齿圆柱齿轮变位系数、公法线长度、齿厚、最小法向侧隙的计算

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变位系数、 公法线长度、 齿厚、 最小法向侧隙的计算 1,直齿圆柱齿轮变位系数计算: Case1: a,此处例子仅计算用齿条型刀具加工时的情况(插齿刀加工见相关手册公式): 小结:由此可知本例选取的齿数在不变位的情况也不会产生根切现象。 b,根据下图选择大小齿轮的变位系数和x∑。 本例在P6-P7区间取值。即齿根及齿面承载能力较高区,进行选择。 因大小齿轮的齿数和为18+19=37。 所以本例选择的变位系数和x∑=0.8。

本例我们的两个齿轮在工作时属于减速运动,所以按减速运动的变位系数分配线图,进行2个齿轮的变位系数的选择。 先按(z1+z1)/2=18.5,作为横坐标,做一条垂线(图中蓝色的线), 再按x∑/2=0.4,作为纵坐标,做一条水平线(图中橙色的线), 接着沿着L线的趋势,穿过上面2条线的交点做一条射线(图中红色的线) 最后按大小齿轮的齿数做相应的垂线(图中紫色的线),即得到需要的各自变位系数。 最后我们选择的变位系数即为:小齿轮x1=0.42,大齿轮x2=0.38。【基本保障其和与之前x ∑一致,即可】。 c,验算变位后的齿顶厚度:

注:一般要求齿顶厚Sa≥0.25m;对于表面淬火的齿轮要求Sa≥0.4m 下表中的da的计算见后面的计算表格中的计算公式(因为当齿轮变位后,齿顶圆的计算和 分度圆直径db mm 73.8 77.9 齿轮的齿顶圆直径da mm 83.027 86.799 齿轮的齿顶压力角αa °27.27 26.17 中间值invα0.0215 0.0215 中间值invαa 0.0587 0.0347 齿顶厚Sα 5.77 7.47 判断值0.25m 1.025 1.025 判断值0.4m 1.64 1.64 小结:计算发现变位后的齿轮齿顶厚满足设计需求。 根据上面确定的变位系数,计算齿轮的中心距变位系数和节圆直径、齿根圆直径、齿顶圆直 名称代号单位数值备注 小齿轮大齿轮 模数m 4.1 4.1 压力角α°22.5 22.5 齿数z 18 19 变位系数x 0.42 0.38 总变位系数x∑0.8 变位量xm 1.722 1.558 分度圆直径d=zm mm 73.8 77.9 基圆直径db=d*cosαmm 68.182 71.970 啮合压力角α'的渐开线函数invα' 0.039 0.039 渐开线函数(即渐开线展角) invα=tanα-α 啮合压力角α' 【《机械设计手册》齿轮传动篇中用的符号是αw】α' °27.250 27.250 这个求解属于超越方 程。可以查相关书籍 手册的表格数据。或 用附件中网友制作的 小程序求解。

变位齿轮参数及计算.doc

一.带安全阀齿轮泵齿轮零件图所需参数表 法面模数m n 4 齿数z 10 压力角α20° 全齿高h 9.1199 螺旋角β9.63° 螺旋方向右 变位系数x 0.40394 精度等级8-7-7JL 齿圈径向跳动Fr 0.050 公法线长度变Fw 0.040 动公差 基节极限偏差± fpb ± 0.016 齿形公差 f f 0.014 齿向公差Fb 0.011 齿厚上偏差Ess -0.186 下偏差Esi -0.288 二.齿轮测绘和变位齿轮参数测量和计算 一. 任务内容: 根据齿轮测绘的数据,计算出齿轮的各参数,为齿轮零件图提供正确数据。 二 . 准备知识 1.变位齿轮的定义: 通过改变标准刀具对齿轮毛坯的径向位置或改变标准刀具的齿槽宽度切制出的齿形为非标准渐开线齿形的齿轮。 2.齿轮类型判别: 两齿轮为大小相同的一对斜齿轮,齿数为 小齿数应是17 个齿。本齿轮泵中的齿轮齿数少 于10。因此,齿轮是变位齿轮。标准的渐开线齿轮的最 17 个齿,就一定是变位齿轮。变位齿轮使齿轮传 动结构紧凑,齿轮的强度增加。 3.变位齿轮的类型 变位齿轮有两大类:高度变位传动和角度变位传动,如下表所示。 传动类型高度变位传动又称零传动 角度变位传动 正传动负传动 齿数条件z1+z2≥2Zmin z1+z2<2zmin z1+z2>2zmin 变位系数要 x1+x2=0,x1=- x2 ≠0x1+x2>0 x1+x2<0 求 传动特点a'=a, α'= α,y=0 a'>a, α'> α,y>0 a'

小 齿 轮 取 正 变 位 , 允 许 z1a a'

变为系数理论计算与图表查看

渐开线齿轮变位系数选择的新方法 机械原理教研室王知行 zzzz变位齿轮设计的关键问题是正确地选择变位系数,如果变位系选择得当,可使齿轮的承载能力提高20—30%;假若变位系数选择不当,反而可能降低齿轮的承载能力。 zzzz关于变位系数的选择方法,以前,人们作过大量的研究工作,世界各国也有着自己的不同推荐,或制订了一些标准和制度。在我国,由于各行各业的不同特点,应用变位的齿轮的情况和选择变位系数的方法也各不相同。近年来,用“封闭图”法选择变位系数[1]、[7]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推广,大齿形角齿轮的“封闭图”也已制作出来并即将出版。利用“封闭图”,可以根据齿轮的传动要求,综合地考虑各种性能指标,比较合理地确定变位系数。但是,由于它的篇幅太大,一般的机械设计手册中均不推荐它,而推荐一些较简单的篇幅小的选择变位系数方法。 zzzz本文提出的选择变位系数方法,是根据齿轮的破坏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并以“封闭图”作为研究工具而得出的。为了说明本方法的优点,笔者还将它与国内应用得较多的一些变位系数选择方法(如西德标准DIN3992[9]、瑞士标准VSM15525[4]、苏联的B.H.库德里也夫切夫选择变位系数方法[7]、英国的N. E.曼里特选择变位第数方法[8]以及“封闭图”法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比较,本方法具有下列优点:在满足限制条件下,它配凑中心距的范围大,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啮合角的数值,并能按最大啮合角和等滑动率选择变位系数、方法简单,使用方便,篇幅小等。 一、选择变位系数的基本原则 zzzz为了提高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必须分析各种齿轮传动的失效原因及破坏方式,找出主要矛盾,从而确定选择变位系数的基本原则。 zzzz1.对于润滑良好的软齿面(HB<350)的闭式齿轮传动,其齿面在循环应力的作用下,易产生点蚀破坏而失去工作能力。为了减小齿面的接触应力,提高接触强度,应当增大啮合节点处的当量曲率半径。这时应采用尽可能大的正变位,即尽量增大传动的啮合角α。 zzzz2.对于润滑良好的硬齿面(HB>350)的闭式齿轮传动,一般认为其主要危险是在循环应力的作用下齿根的疲劳裂纹逐渐扩展而造成齿根折断。但是,实际上也有许多硬齿面齿轮传动因齿面点蚀剥落而失去工作能力的。因而。对这种齿轮传动,仍应尽量增大传动的啮合角α(即尽量增大总变位系数ξ ∑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接触强度,还能增大齿形系数y值,提高齿根的弯曲强度。必要时还 可以适当地分配变位系数,使[σ] W1y 1 =[σ] W2 y 2 ,即达到两齿轮的齿根弯曲强度大 致相等。

齿轮计算方法

齿 轮 计 算 方 法

变速器齿轮几何参数的计算 1、齿轮的基本参数 齿轮的基本的几何参数主要有以下几个:中心距a'、法面模数mn、压力角alpha_n、螺旋角beta、齿数z1,z2、主动齿轮变位系数xn1、齿宽B1,B2、齿顶高系数ha1*(按照romax计算,他给出的刀具齿根高系数hfp1*,hfp2*)、刀具齿顶高系数hao1*、刀具齿尖圆角半径系数rou_fp1*、旋向hand、齿顶倒棱height_1,height_2、齿端倒棱width_1,width_2、法向侧隙jnmax等,通过以上这些参数可以计算出实际啮合中需要考虑的很多参数。 2、通过基本参数计算出来的参数 1)端面压力角 alpha_t=atan(tan(alpha_n)/cos(beta)) 2)端面模数 mt=mn/cos(beta) 3)分度圆直径 d1=mt*z1 d2=mt*z2 4)基圆直径 db1=d1*cos(alpha_t) db2=d2*cos(alpha_t) 5)参考中心距 a=(d1+d2)/2 6)节圆处端面压力角、螺旋角、法面压力角 alpha_t'=atan(2*lb/(db1+db2))(lb见后面) beta'=atan(tan(beta)*cos(alpha_t)/cos(alpha_t')) alpha_n'=atan(tan(alpha_t')*cos(beta')) 7)节圆直径 d1'=2*a'*z1/(z1+z2) d2'=2*a'*z2/(z1+z2) 8)径向变位系数之和(无侧隙啮合) XXn=(z1+z2)*(inv(alpha_t'-inv(alpha_t))/tan(alpha_n)/2 Xn2=XXn-Xn1 9)中心距变动系数 yn=(a'-a)/mn 10)齿顶高变动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