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云南省优质课赛一等奖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云南省优质课赛一等奖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云南省优质课赛一等奖教案)

编号:10

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一些古代文化常识。通过师生对相关语句的梳理和解析过程,在专题的学习方法上得到一定的训练和启示。

2、通过对课内外承载文化常识的具体语句的梳理探讨,为进一步加深对相关古诗文文本的理解扫清障碍,以期对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有所助益。

3、激趣。增添对古代文化的温情与敬意,为将来的传承与转换工作作一些文化上的积累和态度上的铺垫。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3

指导方法:自主预习、合作讨论、梳理探究

课堂用时:1课时(40分钟)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今天当老师喊出“上课”两个字的时候,同学们都全体起立,统一向老师问好,并没有一个人特意提醒大家这么做,但大家都一起做了,而且自自然然,顺理成章。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大家今天都习以为常了的课堂礼仪和上课文化,是深入到每个人骨子里的文化常识。上下四方,古往今来,文化无处不在,也无时不在,今天就我们一起来试着对中学语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做一些梳理探究。

上篇

二、检查课前自主学习效果,抢答:(维度一:为什么?)

请对下列现象做文化分析,并简单说说它们分别属于那些文化类别?完成后进行总结性思考: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习古代文化?

(1)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思茅一中牌楼式建筑,上书“棂星门”三字

明确:写到日食的自然现象,“棂星门”和天文有关,“棂星”即灵星,也就文星,又名天田星。二十八宿之一“龙宿”的左角,因为角是天门,门形为窗棂,故而称门为棂星门。以棂星命名孔庙大门,象征施行教化、广育英才,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的门下。归属:天文地理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先进》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叫贾敏,林黛玉把“敏”字读成“密”字,写“敏”字或多一笔,或少一笔。

明确:坐次有尊卑,是传统师生礼仪;林黛玉避母讳,是传统家庭伦理

归属:礼仪制度

(3)桃花太红李太白,诗书可诵史可法

一个刚学中文的外国人跟朋友招呼:再见,寡人要买菜去了!

明确:姓名字号

称谓不符合传统尊卑

归属:姓氏称谓

(4)数学家华罗庚的对联:

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

明确:双关,兼有历史文化意味,指战国七雄中的三大强国。兼指《九章算术》中勾股定理。

归属:文化典籍

(5)状元试才:烟锁池塘柳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明确:五行,阴阳术数

归属:哲学思想

(6)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屈原《离骚》

明确:干支纪年

归属:纪年纪时

小结: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广泛。

了解、沟通(扫清阅读障碍,了解古人,沟通民族的昨天和今天,提升鉴赏力和文化修养激发文化兴趣……)

根脉、责任。(文化特色文化密码,民族的精神根脉所在;我们的责任道义所在……)

下篇

三、重点深入,小组合作学习:(维度二:是什么?)

(一)天文地理(梳理示范)

请找出下列诗文中表示天文地理的词,并用课本中事先梳理过的知识作简单解释: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王勃《滕王阁序》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王维《终南山》

明确:斗、牛、翼、轸、参、井、商,分野

二十八星宿:

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

牛、斗、女、虚、危、室、壁、奎、娄、胃、

昴(mǎo)、毕、觜(zī)、参、井、鬼、

柳、星、张、翼、轸

古人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

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有感》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毛泽东《浣溪沙》

明确:斗九州、神州、赤县都指中国

九州:冀州、青州、兖(yǎn)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大九州”学说最早出现在战国齐人驺衍(一作邹衍)言论中,谓“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

(二)纪年纪时(课外梳理)

请找出下列诗文中表示节日和纪时的词,并梳理纪年纪时的相关文化常识

“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略)

(三)姓名字号(探究示范)

(1)根据课文相关知识梳理,解析下列姓名的文化特点

唐寅,字伯虎(名、字意义相近,补充,内含属相家中年龄排序)伯仲叔季

管同,字异之(名、字意义相反)

王维,字摩诘(透出作者的信仰《维摩诘所说经》)

范文正公(谥号)

东坡居士(自号)

(2)从下列姓名中任选一组探究其文化内涵:

毛泽东,润之(名、字意义相近,名字含义气象极大)蒋介石,中正(得位,坚固,取《易》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金克木(五行相克义)周星驰(《滕王阁序》名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小说人物:莫言《檀香刑》中有三个主角:赵甲、钱丁、孙丙(《百家姓》、天干;分别代表刑罚文化、官场文化、民间文化)

钱钟书《围城》主人公:方鸿渐

(《易》渐卦爻辞:鸿渐于干……鸿渐于磐……鸿渐于陆……鸿渐于木……鸿渐于陵……鸿渐于陆。暗示主人公不断徘徊、向内收缩的命运。)

(四)礼仪制度(讨论延伸)(维度三:怎么办?)

分析讨论下列材料中父子关系的文化内涵,思考一下:父子间的传统礼仪,是继承还是改变?表明你的态度并简单说说理由。

材料一:南宋钱良臣教子读书,凡遇“良臣”二字,都改读“父亲”。一天,其子读《孟子》“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改读为“今之所谓父亲,古之所谓民贼也”,避讳成了辱骂。

(讨论核心:不能僵化继承,盲目遵守,需要审视、反思,继承其精神实质。)

材料二: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讨论核心:尽管形式上有背于传统,但这种平等意识却是对传统“父慈子孝”精神实质的继承与转化。)

(延伸参考材料)

材料三:龚半伦,龚自珍的长子,名橙,字孝拱,号半伦。中国人讲究“五伦”,可这位龚大公子除了自己的小老婆,别的通通不爱,故自号“半伦”,他自幼聪颖,“藏书极富,甲于

江浙,多四库中未收之书”,少时即“沉酣其中”。龚半伦虽有家学渊源,又有严父亲授,却生性狂傲、喜空谈,世称狂士。父丧后,读父亲书,一边放牌位,发现父亲错了即指牌位大骂并以鞭抽之。

(讨论核心:尽管形式精神都上有背于传统,表面的大胆革命实质上是彻底的狂悖与堕落,不宜学习和提倡)

材料四:

袁世凯称帝期间,有人贴出一副对联:

袁世凯

中国人民

而袁世凯儿子袁克文也反对父兄热衷称帝之事,但限于礼数不便直说,以七律诗《感遇》劝戒:

乍著吴棉强自胜,古台荒槛一凭陵。

波飞太液心无住,云起魔崖梦欲腾。

偶向远林闻怨笛,独临灵室转明灯。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讨论核心:儿子是传统型的,做得也含蓄有礼,但是对父亲起不到应有的警醒作用,非常遗憾,也值得同情和深思。)

尾声

四、课外延伸

深度思考:(一)电影《归来》中有文革中有女儿与父亲划清界限并检举父亲的情节,“大义灭亲”一度社会提倡并被认为是高尚的品质;而孔子却《论语》倡导确立“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的“父子相隐”的人情伦理,你更赞同那种观念,简单说说理由。

现场探究:(二)试从文化角度探讨思茅一中门外广场上的《民族团结丰碑》雕塑的形象创造与其象征内涵之间的关系或矛盾。(口头讨论或作文均可)

五、课堂小结

上个世纪,由于文化激进主义以及各种复杂因素影响,我们曾经出现文化虚无主义的思潮,直接造成传统文化的没落,导致文化出现断层,这样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今天我们只是对古代文化常识作了一些简单的梳理探究,希望能够窥斑见豹,让大家感受到一点点古代文化的魅力,为进一步畅游文化之海做一些积累和铺垫。那么,现代人应该如何对待古代文化呢?我想也许记住这些关键词:温情与敬意、责任与传承、审视与转化。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绪论 一、传统的价值 传统不等于陈腐、老朽。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也一直被人们继承的东西,比如语言、文字。 没有传统就没有任何一种文明。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经过长期的积淀、传承才形成的。任何文明、文化都是传统的。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发展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如生物的发展进化有遗传,有变异。如果每一代人都从头开始,现在就还是原始社会。 人类文明中存在着具有永恒价值、值得人们长久珍视的东西。 事实上,没有一个民族、国家不珍视其传统文化。 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的同化力: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黑龙江流域、珠江流域。 延续力: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不曾中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凝聚力: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海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执着。 影响力:中华文明对周围地区,对世界的影响。“儒家文明圈”;欧洲的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评价。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摒弃陋习。 思考题 1、传统具有什么价值? 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涵义 一、文化的涵义 广义文化的涵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者简单地说,人类的一切创造。

广义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狭义文化的涵义:仅指精神文化。毛泽东的解释: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当人们将文化与政治、经济等相提并论时,这个文化是狭义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涵义 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样式和观念。民族或地方的文化一定是传统的,传统文化一定是民族的或地方的。 举例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文字、文具(毛笔)、餐具(筷子)、乐器、兵器、建筑、国画、民乐、象棋、书法、武术、节日、农历、京剧和各地戏剧、曲艺、中医中药、中餐、各种风俗习惯等。 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古代的和仿古的。 思考题 1、传统文化的涵义。 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特征 一、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最大特色 伦理道德的含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中西文化的对比:“德性文化”与“智性文化”。举例: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 二、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遍表现 哲学:“天命有德”“天命无常,唯德是辅” 史学:“寓褒贬、别善恶” 文学:“文以载道” 教育:“教之道,德为先”“首孝悌,次见闻” 政治: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将君臣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 三、中外学者的论述 欧洲学者的评论。黑格尔等。 近代中国学者的评论。“国人尚德,西人尚力”“国人崇义,西人重利” 思考题

2016全国课标卷高考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教案(附新教材高中语文总复习文化常识答案)

2016全国课标卷高考一轮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附新教材高中语文总复习文化常识答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 2、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 1、序数纪月法 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庾信《哀江南赋》3、时令纪月法 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如: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农历十月) (三)、古代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归有光《项脊轩志》 2、天干地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姚鼐《登泰山记》 3、月相纪日法。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如:朔(农历每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018年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2018年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 2、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 1、序数纪月法 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庾信《哀江南赋》 3、时令纪月法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 学习目标 基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学习重点 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学常识,如古代授官、称谓等 学习难点 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与识记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课时 一课时 知识链接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

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

古代文化常识 导入: 知识回顾 中国每年的高考都会诞生上万状元,包括省状元、市状元、县区状元,其中还分文理科状元。如果算上单科状元就更多。而古代的状元总共会有多少呢?大家猜猜看,才不到一千名状元。很稀缺吧,而且科举制度从隋炀帝开始到清朝光绪皇帝结束,历时约1300年。古代状元稀缺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要考状元很难,历时长。大家回想一下, 古代一名普通读书人要想成为状元,需要经历哪几次考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下来大家补充一下以下的表格:

这些举人进士后来就要去做官,一个是去地方做官,另一个是去中央做官,在中央,就有六部,是哪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又分别管什么的?

再回想一下,各部的长官称什么?(尚书)副职称什么?(侍郎)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文化常识题的高考考情 2、了解、掌握并学会运用古代文化常识题的方法 高考考情分析 考试大纲: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考查能力:识记、理解及推断(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文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所以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 考查形式及分值:选择题 3分 考查内容:

从14年开始考,已经连续4年,明年也会继续考查。另外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古代文化常识内容,还要关注天文历法、传统节日等方面。方法指引:排除法(先熟后生) (16年全国3卷)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答案A “土地、户籍”事务不归礼部掌管,应归户部掌管。 (16年全国2卷)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 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 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 的委婉说法。 选D “实际是官员……委婉说法”错,移疾指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注意事项: 1、分类积累,巧记忆——做题的基础(早读资料分类——称谓姓名、官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常识、礼俗常识、天文历法等,串联记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 作文辅导 1207 0018 :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国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州兖州豫州幽州江湖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doc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 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 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 然后就戊子年,2071 年是什么年?(辛卯年) 2、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 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 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 1、序数纪月法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 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 ——庾 3、时令纪月法 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 清楚的区别开。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农历十月) (三)、古代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归有光《项脊轩志》 2、天干地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姚鼐《登泰山记》 3、月相纪日法。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如: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胐(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四)、纪时法 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几点了,只需看一下表即可,这是科技给了我们方便,古代特别是秦汉 以前,无表,但人们也不是完全生活一混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 解一下古人的“计时器”都有哪些?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第一章天文 1、五星:太白(金星)、岁星(木星)、辰星(水星)、荧惑(火星)、镇星(土星) 2、古人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将它们人格化,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飞廉、雨师屏翳、云师丰隆、日御羲和、月御望舒 3、七政(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 4、五纬:金、木、水、火、土 ①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其光色银白。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②木星:古曰岁星,迳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 ③水星:一名辰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④火星:古名荧惑,指恒星中的大火(心宿)⑤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 5、二十八星宿: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分别是: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6、四象: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7、有关天象的词: “月离于毕”:月亮附丽于毕宿“荧惑守心”:火星居于心宿“太白食昴”:金星遮蔽住昴宿 8、参商:指参宿和心宿,后世把兄弟不和睦比喻为参辰或参商。又因参宿居于西方,心宿居于东方,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比喻为参商 9、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古人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微垣。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10、北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前四组成斗身,古曰魁;后三组成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北斗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2019高考必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2019高考必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一、科举制度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教学博苑 10-18 0629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以教师系统讲解为主,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作进一步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古代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古代文化基本常识,尤其与中学文言文教学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想要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作品,除了要学习大量的文言现象外,还应当适当掌握一些文化常识,今天我们就来对这方面的知识作一基本探讨。 二.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

文学常识专题教案

文学常识专题教案 高考考点: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点阐释: 1 中国古代作家所处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 2 作家的代表作及艺术风格 3 某些作家的字、号、别名、笔名 4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的分类及特点 5 在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团体、文学运动 知识梳理: A 中国历史时期及主要文学样式: 先秦:诗经、楚辞、诸子散文 两汉魏晋南北朝:史记、乐府、五言诗 唐宋元明清: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B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途径: 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代散曲 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散文 明初诗文三大家(宋廉、刘基、高启) 明清散文明中叶“唐宋派”散文(归有光为代表) 明末“公安派”散文(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清代“桐城派”散文(方苞、姚鼐、刘大魁) C 历年高考涉及的中外作家前十位统计: 中国古代: 司马迁(13) 杜甫(13) 曹雪芹(9) 李白(8) 施耐庵(7) 韩愈(6)欧阳修(6) 王安石(6) 文天祥(6) 蒲松龄(6) 中国现代: 鲁迅(50) 矛盾(10) 毛泽东(9) 曹禺(8) 孙犁(8) 叶圣陶(7) 郭沫若(6) 李季(6) 夏衍(5) 贺敬之(5) 外国: 巴尔扎克(10) 契诃夫(9) 都德(7) 莫泊桑(7) 莎士比亚(4) 果戈理(4) 高尔基(4) 安徒生(3) 马克?吐温(3) 伏契克(3) 塞万提斯(3) D 历年高考涉及的文学作品前十位统计: 中国古代: 梦游天姥吟留别(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 六国论(4) 窦娥冤(4) 过秦论(3) 孔雀东南飞(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3) 林黛玉进贾府(3) 岳阳楼记(3) 石钟山记(3) 中国现代: 祝福(8) 荷花淀(7) 雷雨(6) 阿Q正传(5) 狂人日记(5) 夜(4) 春蚕(4) 荷塘月色(4) 包身工(4) 王贵与李香香(4) 外国: 守财奴(7) 装在套子里的人(5) 项链(4) 变色龙(4) 威尼斯商人(4) 母亲(3) 死魂灵(3) 竞选洲长(2) 柏林之围(2) 最后一课(2) 方法指导:

【教案】古代文化常识教案(1)

古代文化常识高三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必备知识: 1.熟记并掌握高中课内文言文一些学过的古代文化常识。 2.对课外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了解。 (二)关键能力: 1.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分类,能够分门别类准确熟记。 2.通过回顾所学古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及补充相应的材料。 3.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学常识。 4.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三)学科品格及学科素养: 1.通过回顾所学古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及补充相应的材料。 2.学会通过反复诵读、做题训练强化记忆。 3.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挑选。 4.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及爱国主义思想。 (四)核心价值: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生情分析: 高三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十分有限,在这方面所花时间往往不多,也比较不重视课内文化常识的积累,所依赖的材料也仅限于《语文头条》,这远远不够。所以我们古代文化常识复习就要紧紧围绕这些知识分类,做到全而讲细讲透,系统化记忆。 三、过程方法: 导入一一介绍古代文化常识的分类一一课堂实操一一总结一一布置作

业 四、重点难点: 1?重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2?难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能应对文言文阅读中对文化常识的考查。 五、教学用具: 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先复习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第二课时复习古代授官称谓、天文历法和礼仪制度。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中国古代文化傅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官制科举、称谓礼俗 一、天文地理 1、天干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地支。天干表次序,地支表时间。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两相配,按顺序组成六十对,可表年、月、日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60年一循环。 2、十二时 一日分十二时,每时2小时,23时至次日1时为子时,以下类推为丑时(鸡鸣)寅时(平旦)卯时(日出)辰时(食时)巳时(隅中)午时(日中)未时(日映)申时(晡时)酉时(日入)戌时(黄昏)亥时(人定)。每时前一小时为“初”,后一个小时为“正”。 “鸡鸣入机织”应为凌晨1~3点。“黄昏后”“人定初”应为晚9点。 3、望、朔、晦 阴历每月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每月第一天称“朔”,月底最后一天称“晦”。 4、节日 【上元】阴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 【社日】(祭土神):春天在立春后,秋天在立秋后。 【上巳】(水边洗濯祭祖,又称“修禊”):阴历三月三。(会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寒食】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七夕】阴历七月七。此日女子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穿针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称“乞巧”。 【中元】七月十五。 【四时】古代对春夏秋冬四季的称谓。每季三个月,每月用“孟”“仲”“季”命名。 我国传统节日主要有八个:小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5、星宿 古人将天上恒星分为二十八组,每组一个星宿。然后又把地面的州郡邦国与之对应,这便是分野。二十八宿分为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东方玄武(龟蛇)四大星区。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连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形象,成为“四象”。四大星区常装饰在战旗上,作为部队序列。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翼、轸两星宿,对应地面的荆州。又如牛、女星宿对扬州(一说,斗、牛对越国,女宿对吴国)。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即斗宿(即北斗星),“牛”即“牵牛星”。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井宿(参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文言阅读水平。 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梳理,古为今用。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比较下面三组地名,说说你的感想。 兰陵(古)——枣庄(今) 庐州(古)——合肥(今) 修水(古)——艾邑、分宁(今) 点播:历史上有颇负盛名的《兰陵王入阵曲》。微博上有人吐槽说,“兰陵王”搁现在是“枣庄王”,“兰陵王入阵曲”就成了“枣庄王入阵曲”,意蕴全无。 古时的才子之乡——安徽庐州,现在叫合肥。结果呢,庐州才子被称作合肥才子,清逸俊秀的翩翩少年一下多了大腹便便之感。 艾邑、分宁和“修水”相比怎么样?颇具古风古韵的城市名称,经过现代的加工改造,反而少了一些味道。 对于古今地名的沿革,大多数网友也表现出对古地名的钟爱,认为这些古地名更具文化底蕴。

2、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尝试结合课本上“古代文化常识”这一专题,对我国传统文化作些初步的梳理探究。 二、重点探究 1、出示电视剧《琅琊榜》中两幅图片,比较异同,要求学生从古代文化角度加以解释。 提示:发式:古代男子15岁束发;20岁行弱冠礼,代表成年。 服装颜色:达官贵人一般穿艳丽的颜色;平民只能穿素色。 服装材质:有钱人穿丝帛;平民只能穿粗布麻衣,称布衣。 服装纹饰:平民不能有纹饰;龙袍是皇帝专用,私造龙袍要满门抄斩。 跪坐姿势:严肃隆重的场合里的标准坐姿。 教师补充:“左衽”和“右衽”:“右衽”:前襟向右,左襟在上,右衽是汉族的象征;少数民族的服装相反,称“左衽”。国民党元老、著名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右任”这一笔名,就是取“右衽”的谐音。名字中体现了他年轻时反清救国的决心和志向。“左衽”还代表死人(在陪葬的壁画和先人的画像中使用,以示阴阳有别。)有的影视剧里不注意,活人也穿着死人衣服,就闹笑话了。 小结:过去,服饰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外在标志,有着严格的规定。 2、分组探究。 第一组:天文地理组。 第二组:纪年纪时组。 第三组:科举选官组。 第四组:姓名称谓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科举制度 一、科举教育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专题教案

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专题教案 【课型类别】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深化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归纳整理。 【教学方法】 1. 归纳分类讲解; 2. 练习巩固。 【信息技术运用】 相应内容做成PPT课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简介高考文化常识考题形式特点。 简介古代文化常识内容范围。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 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如甲子、乙丑、丙寅……甲戌、乙亥、丙子……等六十个组合。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用的就是干支纪年。 小练习:2017然后就丁酉年,2071年是什么年? 2. 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 (二)古代纪月方法 1. 序数纪月法 2.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

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3. 时令纪月法 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如: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农历十月)——《古诗十九首》 (三)古代纪日法 1. 序数纪日法。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项脊轩志》 2. 天干地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石钟山记》 3. 月相纪日法。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常用的有: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四)纪时法 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几点了,只需看一下表即可,这是科技给了我们方便,古代特别是秦汉以前,无表,但人们也不是完全生活一混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计时器”都有哪些? 1. 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小时,具体如下: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 五更报鼓纪时法,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如: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孔雀东南飞》 三、姓名字号 今天,我们要称呼一个人,直呼其名即可,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却有许多讲究,一不留意,就有可能陷自己于不堪之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都有那些主要称谓。 (一)称谓名称。 1. 称名。少见,常见于上对下,或被鄙视之人。 2.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3.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4.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

古代文化常识 导入: 知识回顾 中国每年得高考都会诞生上万状元,包括省状元、市状元、县区状元,其中还分文理科状元。如果算上单科状元就更多。而古代得状元总共会有多少呢?大家猜猜瞧,才不到一千名状元。很稀缺吧,而且科举制度从隋炀帝开始到清朝光绪皇帝结束,历时约1300年。古代状元稀缺得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就就是要考状元很难,历时长。大家回想一下, 古代一名普通读书人要想成为状元,需要经历哪几次考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下来大家补充一下以下得表格: 这些举人进士后来就要去做官,一个就是去地方做官,另一个就是去中央做官,在中央,就有六部,就是哪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再回想一下,各部得长官称什么?(尚书)副职称什么?(侍郎)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文化常识题得高考考情 2、了解、掌握并学会运用古代文化常识题得方法 高考考情分析

考试大纲:了解并掌握常见得古代文化常识。 考查能力:识记、理解及推断(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所考查得词语就是从文言文材料中引发出来得,所以兼考理解与推断能力) 考查形式及分值:选择题3分 考查内容: 从14年开始考,已经连续4年,明年也会继续考查。另外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得古代文化常识内容,还要关注天文历法、传统节日等方面。 方法指引:排除法(先熟后生) (16年全国3卷)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得相关内容得解说,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就是管理宫廷音乐得官署,专管雅乐以外得音乐、歌舞得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就是将享受得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得“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得南北两处京城。 答案A “土地、户籍”事务不归礼部掌管,应归户部掌管。 (16年全国2卷)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得相关内容得解说,不正确得一项就是A、中宫就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就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得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就是借用为对帝王得尊称。 C、吏部就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就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得委婉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