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记者及其作品研究大纲

名记者及其作品研究大纲
名记者及其作品研究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本课程针对低年级新闻与传播类专业学生开设,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分析中外著名记者的新闻作品,把握其不同的内涵、风格以及特点。从著名记者的个案研究中,认识他们成功的新闻实践,认识他们在新闻事业发展历史上的地位以及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判定其个人价值,把握新闻记者成功的共性,认识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通过对中外著名记者成功经验的剖析、比较,使学生从他们的成功中汲取经验,进而指导学生的新闻实践。

Course Profile: The course opens to students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majors in the lower grades who are required to analyze the news works of famous journalists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different connotations, styles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successful journalism practice and the position and impact in the journalism history of the famous journalists will be learnt from the case studies. The commonality of the success of journalists and the internal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journalism will be found out after evalu ating the journalists’ personal values. At the same time, students can learn from the success experience and

- 5 -

improve their journalism practice through analyses and comparisons of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well-known domestic and overseas journalists.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guide students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majors in the lower grades to learn the news thoughts,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of well-known journalists; major events in journalism history, famous journalists and their works will also be included. Th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learn from the outstanding journalists in history, including their morals, insights, intelligence, and knowledge,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journalism work. Consisting of 13 sections, the course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newspaper industry and the journalists’ though ts and works from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different angles, and different countries.

2.设计思路:

本课程引导低年级新闻与传播学类专业学生掌握名记者的新闻思想、写作特点和职业经历,了解新闻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及其作品;借鉴历史上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经验,学习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从德、识、才、学上向名记者学习,更好的为现实新闻工作服务。课程包含13个板块,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角度、不同国别切入,从各个维度了解报业发展史及名记者的新闻思想及作品:

绪论探讨课程的设置、目标及名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第三次办报高潮中的记者以黄远生、邵飘萍为代表,从新闻业务、报刊经营、新闻

教育、职业记者四个维度结合两位记者的职业生涯、作品进行探讨;

外国记者与中国革命分析解放战争时期报业的发展,外国记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

通过作品分析了解写作风格;

通过对范长江与邹韬奋的研究,了解两人的写作特点与风格、职业素养;

- 5 -

通过多普利策的研究,掌握普利策的新闻思想、新闻遗产;

民国时期文人报刊的著名记者代表赵超构和徐铸成,通过研究,掌握他们的新闻

思想、作品、风格;

通过对广播媒体记者的研究,掌握不同媒体记者的报道风格;

对新记《大公报》的研究,了解时代背景,大公报的办报倾向,张、王的作品风

格及政治倾向;

通过不同时期战地记者的研究与对比,掌握他们的风格、新闻思想及战地新闻的

写做方法;

通过研究善于从不同角度挖掘重大题材的两位记者,掌握新闻写作技巧;

通过对体育记者的了解与作品分析,掌握体育新闻写作技巧;

通过对80年代、90年代以来新闻作品的扫描,掌握新闻文体、经营、报道等方面

的变革,了解相关作品,学习写作技巧。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该课程为新闻传播史、新闻采写编课程的并行课程

二、课程目标

(一)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该课程,学生可掌握不同时期名记者的新闻思想、写作特点和职业经历,了解新闻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及其作品;通过作品赏析以及借鉴历史上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经验,深化采写编评的能力。

(二)思政教育目标

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内涵应该是爱国、爱党、爱社会、爱人民。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习优秀新闻工作者的优点,从德、识、才、学上向名记者学习,更好的为现实新闻工作服务;爱党爱国,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等方,

- 5 -

面的内容有机融入理论教学与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实现新闻传播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本课程将包含较多

的名篇分析、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

部分。

(2)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案例分析、理论探讨等作业,

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

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3)按时完成中期考核,提交PPT并进行课堂讨论。

四、教学进度

- 5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乔云霞执行主编, 《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欣赏》, 新华出版社, 2010年1月,第2版

2、主要参考书:

王文科主编,《中外记者的梦想与追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1日,第1版。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C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附:作业和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 5 -

1)作业的评分标准

2)平时小组讨论及测验成绩评分标准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 5 -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5 -

新闻学论文选题

新闻学、论文选题 1 知识经济时代的传媒角色 2 知识经济时代传媒人力资源的开发策略 3 浅析我国媒体组织结构的转型 4 浅谈媒体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 5 媒体知识资本的辩识与培育 6 媒介与广告公司的和谐发展探析 7 广告与公关协同传播模式探讨 8 广告策划中事件营销的运用 9 从公益广告看广告对社会的影响 10 户外广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1 电视新闻评论的符号特征 12 试析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看点"与品位 13 电视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 14 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 15 电视访谈节目的人文思考 16 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 17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18 电视生存环境及其走向 19 从受众心理看电视新闻栏目的编排 20 试析新闻发言人制度与新闻传播机制 21 大学生媒介接触分析 22 “新浪”首页分析(分析一段时间新浪门户网站首页的内容和编辑结构,借以谈谈网络传播的特征) 23 MSN、QQ插播新闻分析 24 电视娱乐性内容的模式化 25 热播电视剧的内容分析 26 时尚类报纸内容的文化分析 27 合肥公交移动电视播出情况分析 28 我省报纸中的农民工报道 29 央视一个新闻评论栏目的分析(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央视论坛》、《小崔说事》等) 30 我国一家报纸的新闻评论分析 31 中国新闻(或传播)教育发展轨迹之研究(其中含历史、现状及其前瞻)。 32 以“四大副刊”为例,分析中国早期报纸副刊生发轨迹及其对下层民众的社会启蒙。 33 结合具体实例,研究新闻记者社会地位的历史演变。 34 从具体的案例入手,分析记者社会责任及其与社会公德之间的关联。 35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大众传播媒介发展轨迹探微(可以以具体的大众传播媒介为例,例如《时务报》、《清议报》和《新民丛报》等)。 36 采用理论研究与田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传播学原理分析博客空间(或手机短信传播)的传播伦理。 37 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申报》的广告文化及其对于当今广告业的启示。 38 从具体实例入手,分析新媒体与国家发展之辨证关系。 39 《新青年》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示范意义研究。 40 以《我爱记歌词》(或者其他比较具有典型性的娱乐节目)为例,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电视选秀类(娱乐类)节目的利弊得失。 41 “走出去”战略下出版行业协会的角色分析 42 论政府在中国出版“走出去”过程中的角色作用 43 整合营销及其在图书营销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当前中国记者素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析当前中国记者素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文系 指导教师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闻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此同时,担当着传播新闻任务的记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职业素养缺失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新闻记者社会责任意识缺失、职业道德的缺失、知识结构的不完善、新闻记者人文关怀精神的缺失、滥用职权进行媒介审判这五个方面。其原因主要是:媒体竞争激烈、经济利益的驱使、新闻行业相关法治建设的不完善、行业管理存在漏洞、新闻记者专业训练有待提升等几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建立新闻批评体系、培养记者的道德素养、加强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教育、建立惩处和制约机制这些措施进行解决。 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素养;解决方法

Analysis problems on the current Chinese reporter literacy and Provide Solutions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knowledge economy era, the press has been vigorous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play with the task of dissemination of news reporters in the news dissemination process, the problem of lack of professionalism, these problems are mainly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journalists, lack of professional ethics, knowledge structure, imperfect, journalists the absence of the spirit of humane care, abuse of power in these five areas of the media trial. The main reason is: the highly competitive media, driven by economic interests, the news industry rule of law is imperfect, industry management there are loopholes in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journalists to be upgrading.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reporter asked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press criticism, develop the moral qualities of the reporter, to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ism of journalists edu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punishment and restriction mechanism to resolve the issue. KEY WORDS:Journalists; Professionalism; Solution

中外名记者研究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学(050305)专业(本科) 中外名记者研究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 1829)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二○○九年十月

中外名记者研究自学考试大纲 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中外名记者研究》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的考试课,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外部分名记者的生平、主要作品、主要事迹,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对学习新闻的自学考试的学生有较好的借鉴作用。中外名记者的经验和经历,都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II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部分中国近现代名记者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部分学习,了解中国近现代名记者的主要事迹和经历 二、课程内容 王韬,杰出的政治思想家、热忱的爱国者、近代报刊及报刊政论的开拓者、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者。创办《循环日报》,并自任主笔。 黄远生,记者生涯短暂,著述甚多,创造了通讯新闻文体,并成功地运用这种文体进行报道。 邵飘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声名显赫的记者。创办《京报》,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新闻事业。他写的新闻文章,被传颂一时,他寄希望于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成为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林白水,我国著名报刊事业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曾先后创办十余种报刊,是我国近代白话运动的先驱,蜚声报界的政论家。 戈公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记者中国新闻业史研究的拓荒者和我国早期新闻学教育工作者。对我国从20年代前后和30年代初的新闻事业,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瞿秋白,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党报工作的先驱。他曾编辑、主编、领导过《新社会》、《人道》、《向导》、《新青年》、《前锋》、《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红旗日报》、《实话》、《红色中华》等十几种革命报刊。他还努力于组织新闻通讯社,并领导过中国新闻学研究会和中国左翼记者联盟。他一生中在报刊中发表的著译文章近600篇,约300万字。 邹韬奋,以他的卓越才干和不知疲倦的奋斗精神在中国进步新闻事业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谱写了中国新闻史的光辉一页,他注意总结自己的办报经验,在新闻和实践方面都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 张季鸾,曾任《大公报》总编辑、总主笔,是一位著名的记者和报刊评论家。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报刊的政论传统,为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报纸评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张季鸾主编的《大公报》及所写的评论,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芸生,曾任《大公报》社社长,是一个卓越的新闻工作者与受人尊敬的日本问题研究专家,领导了《大公报》香港馆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担任《大公报》社社长,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范长江,著名记者,著有《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先后任新华通讯社总编辑、上海《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为创建和发展新中国新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拓,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长期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和领导工作,担任过《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和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一生写过大量政论、杂文和新闻报道。他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杂文作家、诗人、书法家和古文物收藏鉴赏者,在哲学政治经济学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 三、考核知识点

新闻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新闻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第一篇: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新闻本质论 新闻传播模式论 新闻舆论研究 新闻价值论 新闻受众理论研究 新闻自由与新闻控制论 新闻媒介批评研究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自律 新闻观念变革与大众传播影响 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我国新闻学的建设 李普曼舆论学对传播学的意义 麦克鲁汉媒介理论分析 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及其评价 跨文化传播的现实影响 文化变迁与传播方式演变 电视大众文化批判 影视受众差异论 电子媒介实现受众参与的途径 传播新技术对世界影响的分析 “议题设置”理论对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新闻记者的角度意识和思维方法新闻敏感与记者素质培养新闻可读性研究 会议新闻报道的改革与创新 专业新闻特殊报道规律研究 新闻报道方法的现代变革

深度报道的新闻改革意义及其代表性新闻文体发展的现代趋势现代新闻写作的创新性 现代新闻写作方法探索实例分析 新闻编辑活动的社会文化控制 我国报纸的扩版改革及其评价 新闻审美与报纸版面艺术 我国现代报纸版面风格的比较研究 我国某报新闻编排特色评析 报纸新闻标题创新例析 现代传播事业发展对新闻编辑的要求 新闻编辑的报道创意与传播策划 新闻编辑的媒介意识 新闻编辑传播心理特征研究 论浓度摄影报道 新时期新闻摄影报道的主题走向 新闻题材与新闻摄影的形式选择 新闻摄影报道的独立性 新闻敏感与新闻摄影的抓拍意识 面对电视挑战的图片现场报道 摄影报道与文字报道协同的规律论 新闻摄影艺术探索同艺术摄影的关系 新闻摄影系列组照报道研究 新闻摄影作家或作品风格例析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办报活动 论黄远生的新闻思想 穆青的新闻活动及其成就 邹韬奋创办报刊的群众观点 邓拓新闻观简论

名记者研究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题目:名记者研究 小组名称:Thinkers成员:谭琛张魏邵旖涵贺霞于磊 学院(系):艺术与传媒学院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指导教师:肖峰 评阅人:肖峰

名记者研究之吕岩松——在战火中用生命换新闻 摘要吕岩松,现为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主任编辑(记者)。1967年1月14日出生,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分配到人民日报国际部工作。1991年至1993年任人民日报常驻莫斯科记者;1996年至2000年初任人民日报常驻南斯拉夫记者;2000年底至2001年底任人民日报辽宁记者站站长;2002年6月起任人民日报驻莫斯科首席记者。 吕岩松先后被人民日报编委会记大功表彰一次,被中宣部授予“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被评为第十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并当选了全国先进工作者。2007年获中国中青年记者最高荣誉奖项——范长江新闻奖。 透过吕岩松的一生,研究其成功的原因,对当今的新闻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吕岩松战地记者新闻专业主义 派驻莫斯科工作期间,吕岩松参与报道了“八〃一九政变”、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俄美签署第二阶段裁减核武器条约等重大历史事件,并独家采访了叶利钦。回国后担任时政记者,撰写了数十篇国际评论文章,并组织了一些重大专题报道,多次获奖并得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表扬。 科索沃战争打响之前,吕岩松多次深入科索沃腹地采访冲突双方的武装人员,甚至钻进科索沃大山里直接采访了对中国新闻记者极不友好的阿族“科索沃解放军”。他发回的数十篇关于南斯拉夫政局的分析、评论文章,成为人民日报国际报道的闪光亮点。科索沃战争期间,他第一个详细报道了我使馆被炸事件,第一个发回了确认我3位记者为国捐躯的噩耗,第一个发回烈士的现场遗照,第一个准确报道北约使用了5枚导弹。1999年12月,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向吕岩松颁发“南斯拉夫之星勋章”,高度评价中国记者为发展南中关系所做的贡献,尤其是在中国大使馆被北约袭击后表现出的勇敢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纵观吕岩松的记者生涯,他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得益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①。具体说来,是以下要素成就了吕岩松。 一、坚持新闻理想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具有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新闻理想,则是指导一个记者做出公正、客观报道的行为指南。崇高的新闻理想,是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提供有益的新闻资讯。 吕岩松是1996年5月出任人民日报常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记者的。他亲身经历了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大楼被袭击这一震惊世界的事件。 吕岩松从一片黑暗中摸索着逃了出来。他出来第一件事,就将消息通过手机

中外名记者研究之范长江

中外名记者研究 ——范长江的新闻思想及实践 □文学院1006班蒋玲玲 □学号:2010101030610 【摘要】 范长江--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新闻事业家,他的通讯作品,以其特有的风格和深远的影响,为我国新闻通讯写作提供了新经验与新样本。他的新闻思想,在我国新闻史上有重要地位。时至今日,仍是新闻工作者的精神财富。范长江新闻奖,是以中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范长江的名字设立的新闻奖。此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举办。是中国记者协会主办的全国青年记者的优秀成果最高荣誉奖,也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 【关键词】 范长江政治方向采访思想群众路线职业道德 【引言】 范长江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本论文从他的新闻作品集和对新闻的态度出发,总结出范长江的新闻思想,以及他的思想对今天新闻工作者的影响。 【正文】 一、范长江生平: 范长江是我国现代著名记者,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今年是他诞辰100周年。1933年为北平的《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的《益世报》撰稿,后来成为《大公报》旅行记者撰稿人,曾任《新华日报》社长总编辑,主要著作《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这些作品成为20世纪中国的新闻经典之作,奠定了范长江在新闻界的地位,在范长江的记者生涯中,曾经创造了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的“三个第一”:他在1935年至1936年间深入西北采访,是“在国内报纸上公开如实报道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人”他是突破新闻封锁,向"国统区"报道"西安事变"真相的第一人;他是国内以记者身份进入延安采访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并如实报道陕北革命根据地情况的第一人,他能取得如此成就并非偶然.这与他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新闻素养是分不开的.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并为我国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代中国报业为什么出不了名记者

当代中国报业为什么出不了名记者 今天,中国的报业被一片浮华和喧嚣所笼罩,各地的报纸在集团化、产业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品种在扩大,发行量在飙升,资产在增长,势力在膨胀。但是,当我们面对似乎在新闻改革大潮中变化可谓“翻天覆地”的报纸问道,“今天的中国有名记者吗?”得出的结论难免会揭露出中国报业“茁壮成长”的表象下隐藏的孱弱与内伤。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今人言,大学之大,非大厦之大,乃大师之大。那么,报业的成功可以用什么来做注脚呢,是越盖越气派的大楼?是越来越惊人的广告收入?是越来越庞大的集团规模?最基本、最关键的东西可能还是在于办一张够份量的报纸,有一批名记者、名作品吧! 今天的中国有名记者吗?这个问题的答案要回到另一个问题上,就是界定名记者的标准是什么。许多的文章中对这个问题的讨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记者自身的角度出发界定名记者,往往是政治思想素质过硬,具备极强的专业主义精神,作品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等等。但是如果把“名记者”这一概念放回到最简单的意义层面去感知,那么名记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和认可。“名”的最基本的要求莫过于此。真正的名记者是像法拉奇、李普曼那样的记者,他们不仅在本国范围内受到极大的欢迎和追捧,而且,影响力超出了国界,为世界其他国家的读者所熟悉和喜爱。可见,“名记者”是一个“自下而上”由读者给予的肯定和荣誉,而不是“自上而下”由权威授予的头衔和光环。用这种第一标准来衡量,近年中国新闻奖的获奖者中恐怕没有几人有资格承担“名记者”的称谓。 回顾新闻史,中国的报业并不是一向都出不了名记者;在报业初创、国家危难的时候,在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的时候,在浩劫过去、重整报业的时候,我们从来都没有缺少过名记者。尤其是黄远生、范长江、邹韬奋、张季鸾、邵飘萍等不仅留下的一批传世名作,而且终其一生服务于新闻事业。有人曾经撰文讨论过中国的名记者群现象,指出中国新闻史上出现的四次大规模的名记者群:第一次是维新变法期间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第二次是从同盟会成立到辛亥革命爆发期间的孙中山、章太炎等人,第三次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营报纸周围的张季鸾、范长江等人,第四次是忠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一代代名记者,如穆青、金凤等人。【1】 但是,似乎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名记者的成长就出现的“青黄不接”的局面。报业发达了,读者群扩大了,氛围宽松了,舞台广阔了,名记者却难以寻觅了。也许,我们这样讲的时候,有人会提到艾丰、提到郭龄春,甚至提到电视业的水均益、白岩松、吴小莉等人。但是,这些人中有的仅仅是新闻圈内的名记者,不为普通读者所知;有的与其说是名记者,不如说的“明星记者”,因为

中外新闻报道差异解密

赵 强,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简介:2009年,随着奥巴马访华,中国人均GDP 突破2000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正如泰国《东亚日报》所言:“中国正真站起来了,成为世界大国。”10月3日巴西里约热内卢获得2016年奥运 会主办权。而巴西在申奥陈述中特别提到是北京奥运会成功鼓舞了他们的申办。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也成为影响亚太的国际盛会,南宁也是继北京之后,第二个开通国际列车始发的城市。正如麦克卢汉所预言那样世界成为“地球村”。 什么是新闻报道文本?“文本(text )的原意是指一部文学作品书写或印刷的形式,即文学作品的物理印刷品或制成品”。同理,我们这样定义新闻文本:是一种新闻的印刷形式或者说是书写形式的总称。正是有了文本,才有了新闻报道。 1、新闻报道叙事差异的历史原因 1.1记者与政府关系。国外新闻记者和政府互相保持独立并监督,但官员和记者私下交往甚好。在政府中没有朋友或者熟人的人当不了记者。中国记者和政府是附属关系,记者也没有在政府中的朋友,同时记者不得批评政府。 1.2倡导理念原因。国外自从诞生新闻事业以来,长期倡导新 闻报道的客观中立,立足于还原新闻事件。“以事实报道为核心,西方传媒在长期新闻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专业主义的新闻报道观念,这些具体观念的核心表述就是所谓客观性理论”。而纵观我们中国,新闻机构是党和国家的喉舌,是党和政府发布各种政策、法律的工具。所以,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更注重其新闻报道的产生的社会影响。所以,中国新闻记者加入了的解释性语言以帮助读者理解防止产生歧义,但这样却失去了记者的客观报道,渲染了主观色彩。 1.3此外,西方国家和中国在报道文本的叙事风格上也有很大差异。“‘风格’是美学范畴中常用的术语,在文学艺术领域指某人及其所创作的文学、艺术报道呈现出的习惯、特色、个性等”,国外媒介是商业组织。媒介要想生存就必须获得利润。这就促使其报道非常人性化风格,即以读者的角度去审视新闻事件,更强调个人的感受和理解。媒介总是客观地报道新闻而怕主观评论引起读者反感导致发行量或收视率的下降。编辑部以求打造名牌记者而不过分删减报道。另外,国外媒介收入是靠广告维持,所以编辑部总 是想方设法在新闻的报道上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进而扩大发行量。所以在新闻事件的选择上力求吸引读者。一些故事化、耸人听闻的新闻事件因此出现了。因此,以平民视角、故事化为手段的新闻报道和文本在发达国家盛行。 相比之下,中国的报道以“官本位”。“初步形成于1940年代的党报理论,最终确立了以宣传为本位的新闻理念。”“并由此形成了中国报道独具特色的宣传风格。”中国的媒介属于政府的喉舌。媒介的商品属性不强,媒介不必考虑市场需求。导致新闻事件的选择上以编辑部的编辑为主缺乏平民视角,特别是新闻报道删减量大,有的甚至歪曲记者原意。例如“美联社北京9月21日电在北京为国庆节加紧准备之际,数十架喷气式战斗机和其他军用飞机在北京上空呼啸而过。各式飞机列队飞过长安街——这条东西向的重要街道横贯北京城区,并且经过天安门广场,一些飞机在城市上空飞时放出红色、黄色和蓝色的烟带,它们这次飞行是为了国庆60周年庆典进行彩排。” 反观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如21日据新华社电,国庆60周年空中阅兵所有12个受阅梯队上百架飞机,21日上午按国庆当天 阅兵程序成功进行了阅兵前唯一一次天安门上空全编队预演。”西方媒体的故事化叙事比新华社的报道更耐人寻味。北京的重要地位凸显,“如果新闻媒介在反映社会事件时通过框架选择与强调事件的某些特殊部分而忽略掉其他部分,则媒介所建构的媒介真实与客观世界必然存在差异性,并影响到受众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所以,国外报道利于媒介环境和真实环境的重合,有利于读者正确认识新闻事件。 2、新闻报道叙事差异的现实原因 2.1信息的接受者即受众。在西方等发达国家,50%的人口受过大学(大专)教育。因此,对新闻报道的叙事,总以个人需要为中 心,强调个人的价值。加之国外媒介资源丰富,使得国外的受众选择性大增,信息获取自如。这些原因,使西方等发达国家的新闻记者,特别重视新闻报道文本叙事手法技巧、重视新闻叙事风格和报道写作,以防止读者流失。 相反,中国13亿人口中有近7亿农民。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小,使中国整体媒介需求不高,加之中国媒介数量有限,受众获得渠道狭小。另外,媒介分布的极端不平衡导致信息流动不畅。比如广西首府南宁,不仅有南宁晚报等南宁本市级媒体,还有广西日报等省级媒体。同时发生暴雪灾害的晋中市和太原市,虽然两市市区只有15公里,有901路公交车连接两市。但发生雪灾这一大事后,省级媒体16个小时后才出现晋中市报道。这一格局有损新闻的实效性。媒介地域分布差异过大的国家还有缅甸、朝鲜、越南、菲律宾、老挝、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泰国、柬埔寨等、文莱等。 2.2环境。环境主要是指关于在新闻报道导致差异的所有外部因子的总称,它并非是一个导致新闻叙述报道差异原因的子集,而是和新闻报道中与叙事报道有交叉的那部分所有因子。比如中 国的改革开放,一些西方的新闻报纸也中国出版,这使中国媒介获得了有利于市场化、商品化的子因子,更多中国报纸开始走向公司化,而公司化又导致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这种影响就是大环境因素的影响。另外,我国学术界对新闻分类也导致报道上产生差异。 “我国新闻界对新闻题材的分类较为细致和复杂,往往按照新闻写作的题材分成不同的部门来负责各种专业报道,如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体新闻、社会新闻等。”这种分类欠妥,基本沿袭民国传统。 法律政策也是外部环境因子。“新闻自由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只是寻求一种在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之间的平衡,但这种平衡不会是绝对的,因为法律是服务于国家机器的(下转第152页) 赵 强 (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中外新闻报道差异解密 [摘要]纵观西方新闻报道,它给读者客观、悬念、刺激感,而中国新闻报道讲究准确、直观、主观。那么是什么造成中外新闻报道上的差异?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的新闻报道的手法是否会和西方新闻报道手法趋同,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揭示国外私营媒介新闻报道叙事手法产生的原因,启迪读者。 [关键词]中西;新闻报道;差异;自由贸易区;南宁[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2-0132-01

新闻学毕业论文选题

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01、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及实践 02、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研究 03、移动互联时代新闻内容生产及传播研究 04、移动互联时代新闻报道方式研究 05、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研究 06、港台电影电视剧传播学解读 07、欧美电视剧传播学解读 08、社交媒体研究:可以QQ、微信等为例 09、安徽省红色传播研究:可以皖西、皖南和皖北为例 10、中外新闻摄影研究 11、中国新闻史上名记者研究:可以你所熟悉的报人和记者为例 12、西方新闻史上名记者研究:可以你所熟悉的报人和记者为例 13、广告品牌研究:可以你所熟悉的广告品牌为中心来分析 14、中国近现代新闻传播观念研究 15、网络热词研究:可以年度热词为中心来分析 16、网络媒体研究:可以具体的网络媒体为中心 17、徽文化研究:可以徽派建筑、徽雕、饮食等为例 18、广告标语研究:可以热门广告的广告标语为中心 19、中外公益广告研究分析 20、电视节目(访谈类、调查类等)研究分析 21、反转新闻研究 22、网络自拍现象研究 23、微信朋友圈现象研究 24、中外著名报刊、杂志等研究:可以(申报)等为例 25、广告营销策略研究:可以一则广告的营销策略为中心 26、互联网+阅读调查研究 27、新闻客户端的内容生产及传播特色研究——以**为例 28、移动互联时代纸媒的转型之路:以**为例 29、弹幕视频研究 30、腾讯视频传播特色研究 31、B站视频传播特色研究 32、微信自媒体(公众号)传播特征研究:以**为个案 33、电视台视频网站发展现状研究——以芒果TV为例 34、关于**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分析 35、粉丝电影现象研究 36、朗读类电视综艺节目特色研究——以《见字如面》和《朗读者》为例 37、日本动漫(电影)传播学解读

传播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050304)

传播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有扎实的传播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与公共信息传播能力等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能在各类传媒、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公共传播机构从事新闻采编、新闻宣传、广告策划、公共关系协调、公共信息传播以及文化建设与传播等工作,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设置新闻和广告二个专业方向。 二、培养规格 .素质方面 ()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健康心理、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正确面对、理解社会竞争,懂得与他人和谐相处。 ()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具备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具备较为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素养。 .知识方面 ()掌握较为系统的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熟悉公共传播相关的法律、制度、方针政策。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能力方面 ()具有较高的分析鉴赏能力,具有较好的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熟练的现代传播的基本技术和信息编辑处理能力。 ()具有较强的活动组织、文案策划等文字实务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和人际沟通能力。 ()具备从事新闻传播或网络传播的基本技能,有写新闻和编辑新闻的能力。 ()具备企事业单位的新闻信息采编、企业文化建设与传播和网站建设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企业及单位网站维护、报刊策划和编辑能力,具有较强的新媒体运用技能。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四年,学习年限三至八年。 四、毕业最低学分 学分,为课外学分。 五、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谈新闻记者的实践与思考

谈新闻记者的实践与思考/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文史论文新闻传媒学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谈新闻记者的实践与思考 博士生论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其实源自学术环境、科研机制的引导,从根本上反映了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缺乏学术自信的状态。传媒业界轻视理论研究,以经验总结代替理论研究。一方面是当前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也由于行业的浮躁,传媒业界普遍轻视理论研究,甚至排斥理论研究,从来不买、不读专业期刊、理论书籍的记者编辑大有人在。但是与此同时,因为评职称等有所要求,传媒业界也成为撰写论文的主力军。传媒业界的作者因为缺乏专业的学术训练,缺乏必要的学术积累,即便观察到一些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也往往停留在现象描述层面,分析几点原因、设计几条对策,大多也是泛泛而谈的套话,或者感想式的、牢骚式的批评,较少生产出严肃认真、有创新性的学术成果。更有很多作者,把工作总结、经验体会,甚至领导讲话当成理论研究。坚持问题意识,拒绝学术泡沫继续深究造成上述各方面问题的原因,牵涉到学科建设、教育体制、考评机制等复杂的方面,作为一本新闻传播专业期刊,当然不可能解决。但是,我们希望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倡导、引导有价值有意义的学术研究。在这里,结合《新闻记者》的办刊实践,略作阐释。坚持问题意识,寻求理论阐释。很多人愿意引用狄更斯《双城记》中的开篇名言,以形容当前中国新闻传播业所处的境况——在这个充满活力、充满挑战、充满变革的时代,传媒实践不断提出各种有待研究和思考的新现象、新问题、新观念,也不乏一些有勇气、有见地的观察家和思想者,愿意直面传媒实践,积极探讨、回应这些问题。为此,《新闻记者》在办刊中,坚持以问题意识为主导,约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撰文,从理论层面给出专业的、深入的思考与回答。比如,去年底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突然宣布《TheDaily》停刊。《TheDaily》是全球首份专门为iPad开发的电子报纸,曾被认为是拯救传统媒体的希望所在。但是,还没有度过新产品开发的三年成长期,就黯然谢幕,着实让人费解。特别是,全球传媒大亨、新闻集团老板默多克一向给人老谋深算、财大气粗的感觉,《TheDaily》

演示文稿制作模块作业设计

演示文稿制作模块作业设计 模块名称 : 演示文稿制作 模块代码 :1062 1063 适应软件名称及版本 :PowerPoint2003 一、作业设计基本要求 根据本模块作业设计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的一份内容健康合法、具有 一定实际意义的、完整的且能够独立播放的演示文稿。 1. 演示文稿至少包括 12 张幻灯片 , 能较为全面反映作品主题及相关内容。 2. 作业中必须包含三种类型 8 种以上版式。(PowerPoint2000 版本对照相关版式要求 ) (1) 文本类型的幻灯片 ·具备两级以上文本 ·文字错误率应小于 0.5% ·完成文本的字体、段落等格式设置 (2) 综合功能的幻灯必须包括以下三种版式 ·表格版式 : 自主进行表格修饰 ·图表版式 : 所用图表类型能合理地反映数据内容 ·组织结构图版式 : 含有三级以上组织结构 (3) 多媒体对象功能的幻灯片 : 插入声音、影片、艺术字、图片、动画图片等 3. 使用不同的背景和配色方案修饰幻灯片 4. 在母版中设计和添加内容 5. 应用自绘图形设计流程图或修饰版面

6. 用超级链接和动作按钮实现相关幻灯片之间的跳转 7. 分别应用不同的幻灯片切换方式和动画效果 8. 作业设计提交方式 二、作业设计案例: 〈作业一〉 作业名称:制作文本类型的演示文稿 λ文本类型的演示文稿;(材料自备,不可与其他同学雷同。如某产品介绍等类型)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完整、美观的演示文稿。 λ制作文本类型的演示文稿,应完成以下内容: λ演示文稿5张以上,每一张的版式、格式设置不可雷同。 λ具备1-2级或以上标题。 λ正文部分的中英文至少200字以上,文字错误率应小于2%。 λ按作业设计的要求完成各种字体、字号、段落格式和颜色的设置;对项目符号和编号进行格式设置;每张幻灯片要有大纲设置。 λ完成幻灯片的基本放映功能。 制作完成后将文件保存为自己的姓名1.PPT (如:张文明1.ppt)文件。 〈作业二〉 综合功能的演示文稿(包括表格、图表和组织结构图);制作有综合功能的演示文稿,应完成以下内容: λ满足作业设计一所具备的基本功能。 λ还应提高制作演示文稿的技巧,例如,文本的格式设置、拼写检查、设置母版、模板和向导及配色方案。 λ增添表格、图表和组织结构图。设置各对象的格式。 制作完成后将文件保存为自己的姓名2.PPT (如:张文明2.ppt)文件。 〈作业三〉 具备多媒体对象功能的演示文稿(声音、图片和动画)。 制作含有多媒体对象的演示文稿,应完成以下内容: λ除满足作业设计一所具备的基本功能。 λ在演示文稿中还应有特殊文本效果、绘制图形对象和增加多媒体对象。(自制图形1张,声音文件为mid音乐1个,其他的图片和影音文件自备。) λ完成幻灯片的放映和打印演示文稿(打印预览),其中包括:设置幻灯片放映、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设置幻灯片的放映计时、设置幻灯片的动画效果。 λ改进幻灯片的放映效果,其中包括:按钮控制、超级链接的使用、自动放映、

唐暄--中外名记者论文

平实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 ——浅谈名记者之路以其技鸣,想必是对记者这一年代已久的神圣职业最恰当的描述。一名值得被历史铭记的,且能给人以正面力量的记者,其报道往往有着海明威所谓的“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在现当代,关于好记者的评判标准众说纷纭,但我认为最为形象的当属李海鹏所云:“一个好记者,即便在报道矿难时,也能让人读了感觉很得体”。在南方报业有一句话:“忠厚莫若范老总。”范以锦,在担任南方日报总编期间,坚持每周一篇头版批评报道;南都案发生,范老四处奔走为下属鸣冤,最后得来了广东省委老领导的批示,程益中总编才得以释放。新闻人谨遵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古今中外,每一位选择从事记者的人,作为世界人民的忠实记录者和评论者,心里都有着巨大野心的埋伏。他们在尝试并希图达到一个高度,先人们所见所想,执天职所赋予的神杖,以看似绵薄,却化骨以无声的力量存于世。且将其对于社会的功用之小大搁于一旁不谈,仅是个人胸腔中迸发的正义力量就足以使每一个见证者肃然起敬。人固然是要怀有敬畏之心的,心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对弱小群体发自内心的关照,以及对恶势力的憎恶和揭发。记者,用自己手中的笔,唇间的语言,冷静客观的大脑,为人们揭示着一个又一个的真相。 争议与辉煌并存——新闻怪杰华莱士 在美国,华莱士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个名字代表了硬新闻、调查新闻,代表了不回避、不退让和咄咄逼人的提问。也一次次地让世人认识到电视新闻业的魔力。他本身就是不妥协新闻的化身。他处理最具争议性、危险性题材的能力,已经成了新闻界的传奇。他把电视访谈节目变成了“握紧拳头的艺术形式”。华莱士向来以尖锐的问题让他的节目来宾招架不住,他的“非突袭式采访“成了行业的标准。不过,他的风趣和幽默也让后生晚辈折服。 华莱士自幼品性不凡,学生时代便表现出了非凡的语言天赋和音乐造诣。许多成功人士的辉煌之路大多是由择其所爱所长而铺就,他也不例外。抓住自己的声音特长,不久便在芝加哥广播界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坚持,再坚持。华莱士一直在寻找自己生活和做人的方式,他不懈地奋斗、坚持着,胸怀坦荡,待人诚恳,哪怕是对陌生人,都友善相处。这亦是培养自己浓厚的正义感以及遇事处理公允,将自己的言行放在灰色地带的最好训练方式。要知道,可能在你身边行走的一个默默无名的陌生人都会变成你今后将会求助的人。不放过每一个与人打交道的可能性,为自己的神态语言观察积累素材和经验,都为他作为记者提问的语言机敏、入木三分打下了坚实基础。华莱士有一句名言:“采访肤浅的人别找我。我宁愿辞职也不会这么干。”正是有着如此坚毅而决绝的原则立场,他的职业生涯才显得那么珍贵和难得。 CBS新闻部总裁肖恩·麦克曼纽斯在一份声明中称赞华莱士是广播新闻业中不多的几个巨人之一。是他们开了广播电视的先河,奠定了行业标准。他比这个行业的任何人都报道过更多的重大的揭露性的新闻。当然,总是站在黑与白的风口浪尖,总会惹来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非议和指摘。他遭受过各种批评,比如批评华莱士使用暗藏的摄像机,贬损华莱士不给人准备的突然尖锐提问为“袭击新闻”等等。甚至少数被曝光的对象起诉CBS。但多少年来,还没有哪个起诉的人胜诉。几十年里华莱士获得无数电视新闻奖,荣誉头衔亦无数。1991年,他进入美国电视广播名人堂;2003年9月,艾美奖委员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这些辉煌与成就的不易只有真正去做,并为新闻事业不断努力的华莱士心里明了。 华莱士的退休,标志着一个时代风格的结束。那时正值美国传媒业在电子电讯网络冲击下不断分化组合的时候。多元化的传媒时代的到来,信息发表与获取变得更加迅速与简易,让华莱士那个信息权威的时代渐渐远去。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变革,但一颗秉持公正,为追寻

名记者研究柴静

名记者研究——柴静 吴静仪201622111820027 广播电视 一、柴静的生平研究 世界上优秀的记者数不胜数,他们有着各种各样鲜明的特色,有的记者果敢坚毅,有的记者犀利勇敢,有的记者坚守本心,也有记者温柔似水。我欣赏他们的所有优秀的品格,可论起我最希望研究的记者,当属柴静了。她最吸引我的一点,是她采访和报道中那鲜明的女性主义特色。温情中带有的犀利。在柴静的124次采访当中,她曾116次问出了2320个尖锐问题。有人因此称她为温柔杀手。练就这种采访方式,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她经历了1460天的悟道和2次蜕变。 柴静是山西临汾人,1992年,16岁的柴静到湖南长沙铁道学院读书,1995年毕业时,恰好逢长沙要成立一个新的文艺台,柴静去应聘,考核之后留下了。1995至1998年,在湖南广播电视总台文艺广播任主持人,主持《夜色温柔》,这成为大学宿舍的必修课;1998年,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电视编辑,并在湖南广播电视总台主持《新青年》。 1998至2001年,湖南广播电视总台卫星频道《新青年》节目主持人;1999年,偶然进入央视《东方时空》。2001年10月,加盟《东方时空·时空连线》,担任主持人; 2003年4月,央视《新闻调查》出镜记者,同时也是第一个“零距离”报道“非典”的记者;同年,非典肆虐。她深入到一线,七次与非典病人面对面,参加了《北京“非典”狙击战》的拍摄,成为最早冒死深入非典第一线采访的记者之一。被评为“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 2006年起推出的《柴静两会观察》11年已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品牌栏目,2008 年在新闻1+1节目中反复询问王锡锌关于公款消费的数字。 2009年,离开《新闻调查》,担任新闻频道《24小时》主播、《面对面》主持人。 2011年将从3月3日至18日在新闻频道每晚八点钟的《360度》中继续推出,节目时长约15分钟。8月,邱启明和柴静主持的《看见》周末版重拳出击,打响内容调整的第一炮。同年,还凸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传播优势,与兄弟电视台联手合作,围绕这一栏目每天的不同主题,全方位链接会外相关新闻事件和资料背景。先后担任新闻频道《东方时空》《24小时》主播、新闻频道《面对面》主持人。2013年柴静出版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看见》,引起热议,销量超过100万册,成为年度最畅销书籍。 2014年,有媒体爆料称央视著名记者、主持人柴静已从央视低调离职,她本人尚未对离职一事进行回应。据柴静前同事邱启明接受采访时透露,柴静自2013年7月《看见》停播就有辞职意向,14年离开央视。 2015年2月28号,从央视辞职后消失在公众视野中一年的柴静推出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在片中,柴静做雾霾健康测试志愿者,参与人体实验:在雾霾中生活一天,一个白色的采样仪变为黑色:前往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接触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能源所、工信部产业司、环保部等职能机构; 赴多国实地了解治污经中对于共同生存的个体,她想一起为呼吸尽点力。“不耸动,也不回避,就是尽量说明白。”103分钟的纪录片,延续了柴静一以贯之的审视、追问和投入: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一经推出即刷爆网络,被认为是“信源最权威、信息最立体、视野最开阔、手段最丰富、最有行动感的雾霾调查”。 从柴静的生平经历来看,最开始她的学习专业其实并不是新闻,或者相关专业。而是会计,一个与新闻毫无关系的专业。但是即使如此,她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准确地找到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第5章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第1节认识演示文稿第1课时(共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wps演示”的启动和退出方法 (2)了解“wps演示”窗口的组成和使用 (3)初步掌握“wps”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欣赏“WPS演示”范例作品,激发学习兴趣,结合任务认识“WPS 演示”的窗口,掌握标题幻灯片的制作方法,在实践过程中达成技能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WPS演示”是一种展示、汇报工具软件,知道能用“WPS 演示”制作一些作品来展示自己的风采、想法等,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 知道演示文稿的编辑 三、教学难点: 演示文稿的编辑 四、教学方法: 任务探究,体验学习,实验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带了件礼品给大家,想看看吗?看完后请你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向学生展示介绍学校的演示文稿。 刚才老师向大家展示的作品是一个演示文稿,它可以将文字、图片、视频和音乐等素材整合起来。演示文稿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可大啦,如产品介绍、自我介绍、辅助教学等。制作这样的作品,需要专业的软件,你知道有哪些软件可以制作演示文稿呢?今天向大家介绍一款专门用于制作演示文稿的软件——“WPS演示”。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WPS演示”软件。(板书:第5章第1节认识演示文稿) (二)、新授 自主学习: 1、一个完整的演示文稿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2、演示文稿中包含的素材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演示文稿的设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任务一:新建演示文稿 学生自学,打开“wps演示”窗口,新建一个“wps演示”文档。 2、任务二:新建“封面标题页” 下面我们来新建第一页幻灯片。 单击右侧的“版式”按键,打开“幻灯片版式”任务空格,在“母版版式”中选择“空白…… 3、任务三:插入字标题 插入“中国元素”艺术字 4、任务四:插入背景图片 插入“中国元素背景1”并设置“叠放次序”为“置于底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