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记者研究

中外名记者研究
中外名记者研究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学(050305)专业(本科)

中外名记者研究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 1829)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二○○九年十月

中外名记者研究自学考试大纲

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中外名记者研究》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的考试课,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外部分名记者的生平、主要作品、主要事迹,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对学习新闻的自学考试的学生有较好的借鉴作用。中外名记者的经验和经历,都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II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部分中国近现代名记者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部分学习,了解中国近现代名记者的主要事迹和经历

二、课程内容

王韬,杰出的政治思想家、热忱的爱国者、近代报刊及报刊政论的开拓者、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者。创办《循环日报》,并自任主笔。

黄远生,记者生涯短暂,著述甚多,创造了通讯新闻文体,并成功地运用这种文体进行报道。

邵飘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声名显赫的记者。创办《京报》,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新闻事业。他写的新闻文章,被传颂一时,他寄希望于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成为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林白水,我国著名报刊事业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曾先后创办十余种报刊,是我国近代白话运动的先驱,蜚声报界的政论家。

戈公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记者中国新闻业史研究的拓荒者和我国早期新闻学教育工作者。对我国从20年代前后和30年代初的新闻事业,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瞿秋白,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党报工作的先驱。他曾编辑、主编、领导过《新社会》、《人道》、《向导》、《新青年》、《前锋》、《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红旗日报》、《实话》、《红色中华》等十几种革命报刊。他还努力于组织新闻通讯社,并领导过中国新闻学研究会和中国左翼记者联盟。他一生中在报刊中发表的著译文章近600篇,约300万字。

邹韬奋,以他的卓越才干和不知疲倦的奋斗精神在中国进步新闻事业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谱写了中国新闻史的光辉一页,他注意总结自己的办报经验,在新闻和实践方面都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

张季鸾,曾任《大公报》总编辑、总主笔,是一位著名的记者和报刊评论家。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报刊的政论传统,为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报纸评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张季鸾主编的《大公报》及所写的评论,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芸生,曾任《大公报》社社长,是一个卓越的新闻工作者与受人尊敬的日本问题研究专家,领导了《大公报》香港馆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担任《大公报》社社长,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范长江,著名记者,著有《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先后任新华通讯社总编辑、上海《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为创建和发展新中国新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拓,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长期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和领导工作,担任过《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和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一生写过大量政论、杂文和新闻报道。他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杂文作家、诗人、书法家和古文物收藏鉴赏者,在哲学政治经济学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

三、考核知识点

王韬的生平、办报经历及新闻思想

林白水的生平、办报经历及新闻思想

瞿秋白的生平、办报经历及新闻思想

邹韬奋的生平、办报经历及新闻思想

王芸生的生平、办报经历及新闻思想

黄远生的生平、采访经历及在新闻写作上的贡献

邵飘萍的生平、采访经历及在新闻写作上的贡献

范长江的生平、采访经历及在新闻写作上的贡献

张季鸾生平及在做报纸总编辑和新闻评论写作方面的杰出成就

邓拓生平及在做报纸总编辑和新闻评论写作方面的杰出成就

黄远生在新闻教育及理论研究中的贡献

邵飘萍在新闻教育及理论研究中的贡献

戈公振生平、及在新闻教育及理论研究中的贡献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王韬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戈公振瞿秋白邹韬奋张季鸾王芸生范长江邓拓

2、领会:王韬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戈公振瞿秋白邹韬奋张季鸾王芸生范长江邓拓在新闻领域各自不同的贡献和特点

3、应用:论述王韬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戈公振瞿秋白邹韬奋张季鸾王芸生范长江邓拓在新闻领域的成就及历史地位。

第二部分中国当代名记者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中国当代名记者的学习,了解他们的事迹和主要主要经历

二、课程内容

萧乾,集编辑记者作家三位于一体,但主要以记者为主业,著有《萧乾选集》。

彭子冈,作为早期参加革命的革命者,中国地下党员,记者,作家,曾任《旅行家》杂志主编,著有作品选集《时代的回声》。

浦熙修,当代知名女记者。在她的记者生涯中,尤其在解放前,她长期战斗在国民党黑暗统治的心脏地区,她拥护共产党,热爱共产党,凡是对党有益的事情她都尽力去做。

杨刚,当代著名女记者,记者生涯大体可分为《大公报》时期与《人民日报》时期,她的文字嫉恶如仇,大气磅礴,被誉为“浩烈之徒”。

阎吾,新华社著名军事记者,写出了《徐州将军弃城夺路逃窜》、《强渡长江情景》、《踏平怒海万顷浪》等数百篇新闻作品,许多名篇成为人们学习新闻写作的典范。

田流,曾任《人民日报》记者,《报告文学》主编。写过许多有特色的通讯、特写、报告文学。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穆青,杰出记者,曾任新华社社长,被誉为“激情记者”、“激情社长”,在新闻理论与实践上多有建树,作品影响深远,富有时代感。

郭超人,从新华社驻西藏的年轻记者,成长为新华社社长,著名报道《英雄登上地球之巅》,成为他登上新闻工作之巅的起点。著有《喉舌论》等,在新闻实践和理论上都有卓越贡献。

柏生,《人民日报》社著名女记者,著有新闻作品集《笔墨春秋三十年》,《柏生新闻作品选》,《晚晴集》,还担任过新闻研究生和进修生的导师。

顾迈南,新华社著名女记者,围绕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问题连续写了数万字的材料,引起了党中央的关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亲自过问,陈景润终于翻身了。报道过许多国内外著名科学家,被誉为“科学家的代言人”。“半个新华社“,”半个科学院”。

梁衡,历任《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曾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作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政论文集《继承与超越》,非新闻作品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咏叹调》。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散文《晋祠》、《夏感》,曾收入中学课本。

樊云芳,《光明日报》著名女记者,先后有多篇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作品长篇通讯《追求》、新闻特写《“飞天”凌空》被高等院校选入新闻写作教材。曾被评为全国一级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

三、考核知识点

萧乾主要事迹及作品

彭子冈主要事迹及作品

浦熙修主要事迹及作品

杨刚主要事迹及作品

阎吾主要事迹及作品

田流主要事迹及作品

穆青主要事迹及作品

郭超人主要事迹及作品

柏生主要事迹及作品

顾迈南主要事迹及作品

梁衡主要事迹及作品

樊云芳主要事迹及作品

四、考核要求

1、识记:萧乾、彭子冈、浦熙修、杨刚、阎吾、田流、穆青、郭超人、柏生、顾迈南、梁衡、樊云芳

2、领会:萧乾、彭子冈、浦熙修、杨刚、阎吾、田流、穆青、郭超人、柏生、顾迈南、梁衡、樊云芳的作品及特点

3、应用:萧乾、彭子冈、浦熙修、杨刚、阎吾、田流、穆青、郭超人、柏生、顾迈南、梁衡、樊云芳的成长经历及作品对新闻记者的借鉴意义

第三部分外国名记者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部分外国名记者的了解,借鉴国外记者的新闻思想及采访和报道中的经验。

二、课程内容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约翰·里德

奥利亚娜·法拉奇

塔马尔·斯蒂贝尔

海伦·福斯特·斯诺

奥帕拉·温弗丽

本多胜一

伍德沃德与伯恩斯坦

莫利·塞弗与西摩·赫什

威廉伦那德劳伦斯

劳伦斯·埃德蒙·艾伦

沃尔特克朗凯特

埃德加·斯诺

爱德华·默罗

沃尔特·李普曼

威廉·霍华德·拉塞尔与罗伯特·卡帕

三、考核知识点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主要经历及作品

约翰·里德主要经历及作品

奥利亚娜·法拉奇主要经历及作品

塔马尔·斯蒂贝尔主要经历及作品

海伦·福斯特·斯诺主要经历及作品

奥帕拉·温弗丽主要经历及作品

本多胜一主要经历及作品

伍德沃德与伯恩斯坦主要经历及作品

莫利·塞弗与西摩·赫什主要经历及作品

威廉伦那德劳伦斯主要经历及作品

劳伦斯·埃德蒙·艾伦主要经历及作品

沃尔特克朗凯特主要经历及作品

埃德加·斯诺主要经历及作品

爱德华·默罗主要经历及作品

沃尔特·李普曼主要经历及作品

威廉·霍华德·拉塞尔与罗伯特·卡帕主要经历及作品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约翰·里德、奥利亚娜·法拉奇、塔马尔·斯蒂贝尔、海伦·福斯特·斯诺、奥帕拉·温弗丽、本多胜一、伍德沃德与伯恩斯坦、莫利·塞弗与西摩·赫什、威廉伦那德劳伦斯、劳伦斯·埃德蒙·艾伦、沃尔特克朗凯特、埃德加·斯诺、爱德华·默罗、沃尔特·李普曼、威廉·霍华德·拉塞尔与罗伯特·卡帕

2、领会: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约翰·里德、奥利亚娜·法拉奇、塔马尔·斯蒂贝尔、海伦·福斯特·斯诺、奥帕拉·温弗丽、本多胜一、伍德沃德与伯恩斯坦、莫利·塞弗与西摩·赫什、威廉伦那德劳伦斯、劳伦斯·埃德蒙·艾伦、沃尔特克朗凯特、埃德加·斯诺、爱德华·默罗、沃尔特·李普曼、威廉·霍华德·拉塞尔与罗伯特·卡帕的主要事迹及作品

3、应用: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约翰·里德、奥利亚娜·法拉奇、塔马尔·斯蒂贝尔、海伦·福斯特·斯诺、奥帕拉·温弗丽、本多胜一、伍德沃德与伯恩斯坦、莫利·塞弗与西摩·赫什、威廉伦那德劳伦斯、劳伦斯·埃德蒙·艾伦、沃尔特克朗凯特、埃德加·斯诺、爱德华·默罗、沃尔特·李普曼、威廉·霍华德·拉塞尔与罗伯特·卡帕在采访写作上的长处及借鉴意义

III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帮助考生和主考单位进一步了解本大纲,并使本课程的自学考试真正收到预期效果,达到考核要求,特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层次能力的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合成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和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关于自学教材

教材:《中外名记者研究》,郑亚楠、崔德群、张淑玉著,内部版 2000年7月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本课程主要侧重于中外名记者的采写经验、新闻理论方面的介绍,对学习新闻的自学者即新闻工作者都有极强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同时许多材料都具有罕见性与新鲜性。

2、本课程内容包括中国近现代名记者、中国当代名记者及外国名记者三部分,在课程安排上,先是关于名记者生平的介绍,然后采写经验及新闻思想等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因此自学者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注意基本内容的把握,同时又要思考中外名记者的经验与思想研究成果对新闻工作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3、《中外名记者研究》把中外著名记者在新闻事业发展中的作用经验与成就进行了理论性的归纳,对提高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新闻基本常识性知识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希望大家能认真学习,很好的体会。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对自学考试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引导自学考试者将识记、领会同应用联系起来,在识记的基础上,着重于领会和运用。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本教材重点平均,识记内容多,需要领会和理解的内容也占有很大的比例,社会助学者应引导学生全面系统的学习掌握,不可偏废。不要盲目抓重点,把自学应考变成猜题押题。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范围要涉及所有名记者。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30%,领会占40%,应用占30%。

3、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试卷难易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4、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名词解释、单向选择体、多向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各种题型的具体形式可参见本大纲附录。

附录题型举例

一、名词解释

1、郭超人

2、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二、单向选择题

1、杨刚:主要供职的报社是

A)《大公报》B)《人民日报》 C)《新民报》D)《新华日报》

2、罗伯特·卡帕是著名的:

A)文教记者 B)科学记者 C)战地记者D)揭黑记者

三、多向选择题

1、樊云芳入选大学教材的作品是

A)《“飞天”凌空》 B)《追求》 C)《一个工程师出走的反思》

D)《毛泽东在重庆》 E)《大坝颂》

2、下列外国名记者,到过中国的有

A)埃德加·斯诺 B)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C)塞里·莫弗D)埃德华·默罗 E)本多胜一

四、简答题

1、范长江的主要作品

2、罗伯特·卡帕的主要作品

五、论述题

1、论述穆青的新闻思想

2、论述沃尔特·李普曼的新闻思想。

2018柴静演讲稿(4篇)

2018柴静演讲稿(4篇) *目录2018柴静演讲稿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演讲稿《穹顶之下》柴静演讲稿全文柴静《穹顶之下》演讲稿全文以下内容是应届毕业生演讲稿网站为大家整理推荐的前央视记者柴静在清华大学所作的一场题为“采访是一场抵达”的演讲稿原文,她和大家分享了她这些年做记者关于人物采访方面的一些心得,她认为,采访是一种客观呈现,不是评判,不应在采访前就对一个人形成了好感或者反感,这样没有办法诚实和客观地观察他了。 没有夯实的报道,评论只是沙中筑塔 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知道得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断,而且是越容易形成强烈的单纯判断。 人们头脑中偏见的根源,往往是来自于无知,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知道得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断,而且是越容易形成强烈的单纯判断。 就像我要把一瓶水移动,把它拿到胸前,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是我要把一瓶水非常精确地移动一毫米,这就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计算,你肌肉的酸痛度也会增加。 精确是一件需要耗费比较复杂的智力活动的一件事情。报道就要求精确,要求对事实和因果梳理,没有这个基础,评论往往就是议论、想象,而不是事实。 我自己在二十三四岁的时候,成为国家电视台的主持人,做一个十六分钟的新闻深度报道。我觉得这样的状况在世界新闻史

上也是很少见的,一个年轻人被放到做深度评论的主持人位子上,这是我们刚刚起步的电视新闻决定的一种特殊要求,以后也不会更多地出现。实际上媒体有它的规律,就像一个存在的植物,它必须要按照它的规律生长一样,要想变得粗壮、强韧,必须到土地里头去接受风吹日晒,再一片一片叶子长出来,如果没有非常夯实的报道作为基础,那么评论只能是沙中筑塔。所以我转行做了记者,到现在十年了。 采访是呈现,不是评判 采访不是用来评判,采访是用来了解;采访不是用来改造世界,采访只是来认识世界。 我觉得对我来说,采访最大的障碍就是一句话,“我认为我是对的”。这句话看起来不太起眼,但是它造成的障碍会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顾准原来说过一句话,他说什么叫专制,专制就是认为自己绝对不会错的想法,如果一个采访者带着定见,很难了解世界的复杂。 前段时间我采访魏德圣,他拍的电影《赛德克·巴莱》,就是当年发生在台湾的“雾社事件”,原始部落的人跟日本人之间的一场战争。 魏德圣说,在台湾历史当中关于这个事件只有两句话,某年某月某日多少人反抗日本军队;再看日本的教科书也是两句话,是某年某月某日台湾某个原始部落的一场暴动。反抗和暴动,这是对于一件事情的两种解释。都只有两句话,都很简单,但魏德

新闻学论文选题

新闻学、论文选题 1 知识经济时代的传媒角色 2 知识经济时代传媒人力资源的开发策略 3 浅析我国媒体组织结构的转型 4 浅谈媒体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 5 媒体知识资本的辩识与培育 6 媒介与广告公司的和谐发展探析 7 广告与公关协同传播模式探讨 8 广告策划中事件营销的运用 9 从公益广告看广告对社会的影响 10 户外广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1 电视新闻评论的符号特征 12 试析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看点"与品位 13 电视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 14 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 15 电视访谈节目的人文思考 16 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 17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18 电视生存环境及其走向 19 从受众心理看电视新闻栏目的编排 20 试析新闻发言人制度与新闻传播机制 21 大学生媒介接触分析 22 “新浪”首页分析(分析一段时间新浪门户网站首页的内容和编辑结构,借以谈谈网络传播的特征) 23 MSN、QQ插播新闻分析 24 电视娱乐性内容的模式化 25 热播电视剧的内容分析 26 时尚类报纸内容的文化分析 27 合肥公交移动电视播出情况分析 28 我省报纸中的农民工报道 29 央视一个新闻评论栏目的分析(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央视论坛》、《小崔说事》等) 30 我国一家报纸的新闻评论分析 31 中国新闻(或传播)教育发展轨迹之研究(其中含历史、现状及其前瞻)。 32 以“四大副刊”为例,分析中国早期报纸副刊生发轨迹及其对下层民众的社会启蒙。 33 结合具体实例,研究新闻记者社会地位的历史演变。 34 从具体的案例入手,分析记者社会责任及其与社会公德之间的关联。 35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大众传播媒介发展轨迹探微(可以以具体的大众传播媒介为例,例如《时务报》、《清议报》和《新民丛报》等)。 36 采用理论研究与田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传播学原理分析博客空间(或手机短信传播)的传播伦理。 37 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申报》的广告文化及其对于当今广告业的启示。 38 从具体实例入手,分析新媒体与国家发展之辨证关系。 39 《新青年》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示范意义研究。 40 以《我爱记歌词》(或者其他比较具有典型性的娱乐节目)为例,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电视选秀类(娱乐类)节目的利弊得失。 41 “走出去”战略下出版行业协会的角色分析 42 论政府在中国出版“走出去”过程中的角色作用 43 整合营销及其在图书营销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当前中国记者素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析当前中国记者素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文系 指导教师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闻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此同时,担当着传播新闻任务的记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职业素养缺失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新闻记者社会责任意识缺失、职业道德的缺失、知识结构的不完善、新闻记者人文关怀精神的缺失、滥用职权进行媒介审判这五个方面。其原因主要是:媒体竞争激烈、经济利益的驱使、新闻行业相关法治建设的不完善、行业管理存在漏洞、新闻记者专业训练有待提升等几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建立新闻批评体系、培养记者的道德素养、加强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教育、建立惩处和制约机制这些措施进行解决。 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素养;解决方法

Analysis problems on the current Chinese reporter literacy and Provide Solutions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knowledge economy era, the press has been vigorous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play with the task of dissemination of news reporters in the news dissemination process, the problem of lack of professionalism, these problems are mainly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journalists, lack of professional ethics, knowledge structure, imperfect, journalists the absence of the spirit of humane care, abuse of power in these five areas of the media trial. The main reason is: the highly competitive media, driven by economic interests, the news industry rule of law is imperfect, industry management there are loopholes in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journalists to be upgrading.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reporter asked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press criticism, develop the moral qualities of the reporter, to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ism of journalists edu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punishment and restriction mechanism to resolve the issue. KEY WORDS:Journalists; Professionalism; Solution

柴静五分钟演讲稿: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柴静五分钟演讲稿: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而离开北京。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北京一个旅店里。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的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头的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那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这个人姓熊,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然后这个人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但是,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有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和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份饭菜端到他的面前说,你是现在要发票呢?还是吃完之后我再给您送过来。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为我的权利所作的斗争。这个人叫郝劲松,三十四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六十多岁的男人,说起来丰台区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儿,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然后他从裤兜里面掏出来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擦眼睛。这个人十八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他说他所有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为了想给农民做一点事。他在我的采访中说到,说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这个问题的根源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出在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在审这期节目的时候我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说这个人就算说的再尖锐,我们也能播。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他特别真诚。这个人叫陈锡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能够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去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以上这篇柴静五分钟演讲稿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认识的人了解的事 柴静演讲稿

《认识的人,了解的事》 柴静 首都女记协演讲大赛特等奖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要离开西藏。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了北京的一个旅店里头,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她的床头有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这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这个人姓熊,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然后这个人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但是,如果今天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有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跟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个饭菜端到他面前说,您是现在要发票呢,还是吃完了之后我再给您送过来?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利所做的斗争。这个人叫郝劲松,三十四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六十多岁的男人说起来丰柴区的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然后他从裤兜里掏出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儿擦擦眼睛。这个人十八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他说他所有做这件事的目的只是想为农民做一点事。他在我的采访中说道,说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

中外名记者研究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学(050305)专业(本科) 中外名记者研究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 1829)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二○○九年十月

中外名记者研究自学考试大纲 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中外名记者研究》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的考试课,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外部分名记者的生平、主要作品、主要事迹,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对学习新闻的自学考试的学生有较好的借鉴作用。中外名记者的经验和经历,都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II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部分中国近现代名记者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部分学习,了解中国近现代名记者的主要事迹和经历 二、课程内容 王韬,杰出的政治思想家、热忱的爱国者、近代报刊及报刊政论的开拓者、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者。创办《循环日报》,并自任主笔。 黄远生,记者生涯短暂,著述甚多,创造了通讯新闻文体,并成功地运用这种文体进行报道。 邵飘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声名显赫的记者。创办《京报》,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新闻事业。他写的新闻文章,被传颂一时,他寄希望于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成为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林白水,我国著名报刊事业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曾先后创办十余种报刊,是我国近代白话运动的先驱,蜚声报界的政论家。 戈公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记者中国新闻业史研究的拓荒者和我国早期新闻学教育工作者。对我国从20年代前后和30年代初的新闻事业,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瞿秋白,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党报工作的先驱。他曾编辑、主编、领导过《新社会》、《人道》、《向导》、《新青年》、《前锋》、《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红旗日报》、《实话》、《红色中华》等十几种革命报刊。他还努力于组织新闻通讯社,并领导过中国新闻学研究会和中国左翼记者联盟。他一生中在报刊中发表的著译文章近600篇,约300万字。 邹韬奋,以他的卓越才干和不知疲倦的奋斗精神在中国进步新闻事业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谱写了中国新闻史的光辉一页,他注意总结自己的办报经验,在新闻和实践方面都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 张季鸾,曾任《大公报》总编辑、总主笔,是一位著名的记者和报刊评论家。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报刊的政论传统,为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报纸评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张季鸾主编的《大公报》及所写的评论,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芸生,曾任《大公报》社社长,是一个卓越的新闻工作者与受人尊敬的日本问题研究专家,领导了《大公报》香港馆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担任《大公报》社社长,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范长江,著名记者,著有《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先后任新华通讯社总编辑、上海《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为创建和发展新中国新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拓,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长期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和领导工作,担任过《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和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一生写过大量政论、杂文和新闻报道。他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杂文作家、诗人、书法家和古文物收藏鉴赏者,在哲学政治经济学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 三、考核知识点

柴静穹顶之下演讲稿的完整版

柴静穹顶之下演讲稿的完整版 近日,沉寂许久的柴静携其自费百万录制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回到公众视线,用近一年的时间深度解析了雾霾的生成原因和解决之道,并再次将雾霾这个话题推向风口浪尖。自20XX年秋冬季连续出现的雾霾天气使空气质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PM2.5雾霾等成热词。以下是小雅的WTT为您搜集整理的关于《穹顶之下》柴静演讲稿全文,供参考阅读。 大雾霾后得知怀孕:女儿健康就好。 20XX年1月份北京,一个月里头25天雾霾。 那个月里头,我还去了四个地方出差:陕西、河南、江西、浙江。回头看视频里的天空,当时的中国正被卷入一场覆盖了25个省市和6亿人的大雾霾,但有我的嗓子有意向,在西安那天晚上咳得睡不着觉,我就切了一只柠檬放在枕头边上。回到北京之后,我知道我怀孕了。 听到她的心跳的那一瞬间,我觉得我对她没有任何别的期望了——健康就好。但是,她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我还没有来得及抱她一下,她就被抱走的。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后来我辞职陪伴她、照顾她,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平安就好、健康就好。 以前我从来没有对污染感到过害怕,去哪我都没戴过口罩。现在有生命抱在你怀里,她呼吸、她吃、她喝,都要由你来负

责,你才会感到害怕。那场雾霾持续了差不多两个月(20XX年底),它让我意识到这件事情不是偶然发生,也不可能很快过去了。 这是20XX年整整一年的北京,只有空气和良的时候,我才能带她出门,但是这样的天能有多少呢?污染天数175天,这意味着一年当中有一半的时间我不得不把她像囚徒一样关在家里面。十年前那个环保局长对我说了一句话,“孝义是山西的缩影,山西是中国的缩影”。短短十年,我眼睁睁地看着它成为现实。 连续40天空气影像记录显示: 天津20XX年空气污染天数197天, 沈阳20XX年空气污染天数152天, 成都20XX年空气污染天数125天, 兰州20XX年空气污染天数112天, 石家庄20XX年空气污染天数264天 有的时候早上醒来我会看到女儿站在阳台前面用手拍着玻璃,用这个方式告诉我她想出去。她总有一天会问我,妈妈,为什么你要把我关起来?外面到底是什么,它会伤害我吗?这一年当中我做的所的事情,就是为了回答将来她会问我的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 雾霾是什么:这是一个看不见敌人的战争 雾霾是什么呢?我有时候会把灯关掉,我想看一看,我知道PM2.5就存在这当中,它们是一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

名记者研究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题目:名记者研究 小组名称:Thinkers成员:谭琛张魏邵旖涵贺霞于磊 学院(系):艺术与传媒学院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指导教师:肖峰 评阅人:肖峰

名记者研究之吕岩松——在战火中用生命换新闻 摘要吕岩松,现为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主任编辑(记者)。1967年1月14日出生,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分配到人民日报国际部工作。1991年至1993年任人民日报常驻莫斯科记者;1996年至2000年初任人民日报常驻南斯拉夫记者;2000年底至2001年底任人民日报辽宁记者站站长;2002年6月起任人民日报驻莫斯科首席记者。 吕岩松先后被人民日报编委会记大功表彰一次,被中宣部授予“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被评为第十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并当选了全国先进工作者。2007年获中国中青年记者最高荣誉奖项——范长江新闻奖。 透过吕岩松的一生,研究其成功的原因,对当今的新闻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吕岩松战地记者新闻专业主义 派驻莫斯科工作期间,吕岩松参与报道了“八〃一九政变”、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俄美签署第二阶段裁减核武器条约等重大历史事件,并独家采访了叶利钦。回国后担任时政记者,撰写了数十篇国际评论文章,并组织了一些重大专题报道,多次获奖并得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表扬。 科索沃战争打响之前,吕岩松多次深入科索沃腹地采访冲突双方的武装人员,甚至钻进科索沃大山里直接采访了对中国新闻记者极不友好的阿族“科索沃解放军”。他发回的数十篇关于南斯拉夫政局的分析、评论文章,成为人民日报国际报道的闪光亮点。科索沃战争期间,他第一个详细报道了我使馆被炸事件,第一个发回了确认我3位记者为国捐躯的噩耗,第一个发回烈士的现场遗照,第一个准确报道北约使用了5枚导弹。1999年12月,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向吕岩松颁发“南斯拉夫之星勋章”,高度评价中国记者为发展南中关系所做的贡献,尤其是在中国大使馆被北约袭击后表现出的勇敢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纵观吕岩松的记者生涯,他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得益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①。具体说来,是以下要素成就了吕岩松。 一、坚持新闻理想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具有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新闻理想,则是指导一个记者做出公正、客观报道的行为指南。崇高的新闻理想,是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提供有益的新闻资讯。 吕岩松是1996年5月出任人民日报常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记者的。他亲身经历了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大楼被袭击这一震惊世界的事件。 吕岩松从一片黑暗中摸索着逃了出来。他出来第一件事,就将消息通过手机

中外名记者研究之范长江

中外名记者研究 ——范长江的新闻思想及实践 □文学院1006班蒋玲玲 □学号:2010101030610 【摘要】 范长江--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新闻事业家,他的通讯作品,以其特有的风格和深远的影响,为我国新闻通讯写作提供了新经验与新样本。他的新闻思想,在我国新闻史上有重要地位。时至今日,仍是新闻工作者的精神财富。范长江新闻奖,是以中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范长江的名字设立的新闻奖。此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举办。是中国记者协会主办的全国青年记者的优秀成果最高荣誉奖,也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 【关键词】 范长江政治方向采访思想群众路线职业道德 【引言】 范长江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本论文从他的新闻作品集和对新闻的态度出发,总结出范长江的新闻思想,以及他的思想对今天新闻工作者的影响。 【正文】 一、范长江生平: 范长江是我国现代著名记者,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今年是他诞辰100周年。1933年为北平的《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的《益世报》撰稿,后来成为《大公报》旅行记者撰稿人,曾任《新华日报》社长总编辑,主要著作《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这些作品成为20世纪中国的新闻经典之作,奠定了范长江在新闻界的地位,在范长江的记者生涯中,曾经创造了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的“三个第一”:他在1935年至1936年间深入西北采访,是“在国内报纸上公开如实报道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人”他是突破新闻封锁,向"国统区"报道"西安事变"真相的第一人;他是国内以记者身份进入延安采访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并如实报道陕北革命根据地情况的第一人,他能取得如此成就并非偶然.这与他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新闻素养是分不开的.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并为我国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柴静新书《看见》发布会演讲稿与标兵获奖感言汇编

柴静新书《看见》发布会演讲稿 以下是由演讲稿网站为大家整理提供的柴静在《看见》新书发布会上所作的一篇演讲,她在演讲中分讲述了这本书的成书过程以及她之所以出这么一本书的原因。 谢谢邱老,也谢谢各位亲友,还有多年来的给位读者和各位远道而来的观众还有各位媒体朋友。 今天天寒地冻,大家远道而来,辛苦了,在看完刚刚看完那个片子之后,有很多读者曾经留言给我,问我,为什么给你说一个人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你仍然是奴隶,我就想了想我写这本书之前,曾经翻了翻我大概二十岁左右时候的日记,想找点儿参考,但是看了一本儿又一本,然后发现说,这段历史好像跟我没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里头记得事儿,基本上没有什么事实,也没有场景,也没有描写,也没有对话,通篇都是我我我,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反思跟批评,再往下看更悲惨,我原来想,那谈恋爱的事儿总该记得比较清楚吧,但是看完之后发现,当年谈过恋爱的人也记不得了,因为里面基本上只有描写,情绪和结论,比如说,看前几页的时候还在写“啊,他是上帝上老师派给我的”,再翻几页就变成了“原来他是个人渣”,就都只有结论,看的时候我就想,柴老师,您当年是发生了什么事儿啊,但是不记得了,所以说,不要是说报道一个国家,就是报道自己都是意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报道所要求的准确、客观、公正、平衡,这些原则有的时候跟人性当中一些蒙昧的本能是相抵触的,人总是忍不住想要塑造自己,人想要去遮盖那些不利于自己的事实,人想要对他人做出评价,人们想要说,我是正确的以及为什么我是如此正确,所以一个人身上发生的事件每天就是新闻,我们记录自己的同时也在记录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的新闻史,也就是我们的心灵史,如果都以我这样的态度来报道的话,那么将来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就像看家白茫茫大雾一片,一无所见,既看不见他人也看不见自己,因为这里面没有生命的实质。当年我二十三四岁,到央视做新闻,就是带着这么一种思维模式来做的,所以那种困窘可想而知。 那时候,陈虻老骂我们。我记得有一次,他拿一个年轻记者的片子说事儿,当然那片子拍的很动人,是拍有一个中学的老师,然后把四个智障的孩子接到自己的家里来,在家里吃,在家里住,还给他们订作业本儿,做的很动情,陈虻说他很感动,但他隐隐约约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儿,他就把这个记者叫过来问,说“收钱么”,记者说“收”“收多少钱”说“一个人两三万吧”他算了一下,一年下来十二万,扣除掉吃喝拉撒可能还剩下的钱也高于这个老师在学校的工资。陈虻就说,在我不知道收钱之前,订作业本儿这个动作让我觉得感动,我知道了之后,这个动作在我看来叫省钱。然后他就问,谁交给你们的,啊,我要请问你们 第1 页共1 页

当代中国报业为什么出不了名记者

当代中国报业为什么出不了名记者 今天,中国的报业被一片浮华和喧嚣所笼罩,各地的报纸在集团化、产业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品种在扩大,发行量在飙升,资产在增长,势力在膨胀。但是,当我们面对似乎在新闻改革大潮中变化可谓“翻天覆地”的报纸问道,“今天的中国有名记者吗?”得出的结论难免会揭露出中国报业“茁壮成长”的表象下隐藏的孱弱与内伤。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今人言,大学之大,非大厦之大,乃大师之大。那么,报业的成功可以用什么来做注脚呢,是越盖越气派的大楼?是越来越惊人的广告收入?是越来越庞大的集团规模?最基本、最关键的东西可能还是在于办一张够份量的报纸,有一批名记者、名作品吧! 今天的中国有名记者吗?这个问题的答案要回到另一个问题上,就是界定名记者的标准是什么。许多的文章中对这个问题的讨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记者自身的角度出发界定名记者,往往是政治思想素质过硬,具备极强的专业主义精神,作品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等等。但是如果把“名记者”这一概念放回到最简单的意义层面去感知,那么名记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和认可。“名”的最基本的要求莫过于此。真正的名记者是像法拉奇、李普曼那样的记者,他们不仅在本国范围内受到极大的欢迎和追捧,而且,影响力超出了国界,为世界其他国家的读者所熟悉和喜爱。可见,“名记者”是一个“自下而上”由读者给予的肯定和荣誉,而不是“自上而下”由权威授予的头衔和光环。用这种第一标准来衡量,近年中国新闻奖的获奖者中恐怕没有几人有资格承担“名记者”的称谓。 回顾新闻史,中国的报业并不是一向都出不了名记者;在报业初创、国家危难的时候,在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的时候,在浩劫过去、重整报业的时候,我们从来都没有缺少过名记者。尤其是黄远生、范长江、邹韬奋、张季鸾、邵飘萍等不仅留下的一批传世名作,而且终其一生服务于新闻事业。有人曾经撰文讨论过中国的名记者群现象,指出中国新闻史上出现的四次大规模的名记者群:第一次是维新变法期间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第二次是从同盟会成立到辛亥革命爆发期间的孙中山、章太炎等人,第三次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营报纸周围的张季鸾、范长江等人,第四次是忠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一代代名记者,如穆青、金凤等人。【1】 但是,似乎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名记者的成长就出现的“青黄不接”的局面。报业发达了,读者群扩大了,氛围宽松了,舞台广阔了,名记者却难以寻觅了。也许,我们这样讲的时候,有人会提到艾丰、提到郭龄春,甚至提到电视业的水均益、白岩松、吴小莉等人。但是,这些人中有的仅仅是新闻圈内的名记者,不为普通读者所知;有的与其说是名记者,不如说的“明星记者”,因为

中外新闻报道差异解密

赵 强,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简介:2009年,随着奥巴马访华,中国人均GDP 突破2000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正如泰国《东亚日报》所言:“中国正真站起来了,成为世界大国。”10月3日巴西里约热内卢获得2016年奥运 会主办权。而巴西在申奥陈述中特别提到是北京奥运会成功鼓舞了他们的申办。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也成为影响亚太的国际盛会,南宁也是继北京之后,第二个开通国际列车始发的城市。正如麦克卢汉所预言那样世界成为“地球村”。 什么是新闻报道文本?“文本(text )的原意是指一部文学作品书写或印刷的形式,即文学作品的物理印刷品或制成品”。同理,我们这样定义新闻文本:是一种新闻的印刷形式或者说是书写形式的总称。正是有了文本,才有了新闻报道。 1、新闻报道叙事差异的历史原因 1.1记者与政府关系。国外新闻记者和政府互相保持独立并监督,但官员和记者私下交往甚好。在政府中没有朋友或者熟人的人当不了记者。中国记者和政府是附属关系,记者也没有在政府中的朋友,同时记者不得批评政府。 1.2倡导理念原因。国外自从诞生新闻事业以来,长期倡导新 闻报道的客观中立,立足于还原新闻事件。“以事实报道为核心,西方传媒在长期新闻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专业主义的新闻报道观念,这些具体观念的核心表述就是所谓客观性理论”。而纵观我们中国,新闻机构是党和国家的喉舌,是党和政府发布各种政策、法律的工具。所以,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更注重其新闻报道的产生的社会影响。所以,中国新闻记者加入了的解释性语言以帮助读者理解防止产生歧义,但这样却失去了记者的客观报道,渲染了主观色彩。 1.3此外,西方国家和中国在报道文本的叙事风格上也有很大差异。“‘风格’是美学范畴中常用的术语,在文学艺术领域指某人及其所创作的文学、艺术报道呈现出的习惯、特色、个性等”,国外媒介是商业组织。媒介要想生存就必须获得利润。这就促使其报道非常人性化风格,即以读者的角度去审视新闻事件,更强调个人的感受和理解。媒介总是客观地报道新闻而怕主观评论引起读者反感导致发行量或收视率的下降。编辑部以求打造名牌记者而不过分删减报道。另外,国外媒介收入是靠广告维持,所以编辑部总 是想方设法在新闻的报道上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进而扩大发行量。所以在新闻事件的选择上力求吸引读者。一些故事化、耸人听闻的新闻事件因此出现了。因此,以平民视角、故事化为手段的新闻报道和文本在发达国家盛行。 相比之下,中国的报道以“官本位”。“初步形成于1940年代的党报理论,最终确立了以宣传为本位的新闻理念。”“并由此形成了中国报道独具特色的宣传风格。”中国的媒介属于政府的喉舌。媒介的商品属性不强,媒介不必考虑市场需求。导致新闻事件的选择上以编辑部的编辑为主缺乏平民视角,特别是新闻报道删减量大,有的甚至歪曲记者原意。例如“美联社北京9月21日电在北京为国庆节加紧准备之际,数十架喷气式战斗机和其他军用飞机在北京上空呼啸而过。各式飞机列队飞过长安街——这条东西向的重要街道横贯北京城区,并且经过天安门广场,一些飞机在城市上空飞时放出红色、黄色和蓝色的烟带,它们这次飞行是为了国庆60周年庆典进行彩排。” 反观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如21日据新华社电,国庆60周年空中阅兵所有12个受阅梯队上百架飞机,21日上午按国庆当天 阅兵程序成功进行了阅兵前唯一一次天安门上空全编队预演。”西方媒体的故事化叙事比新华社的报道更耐人寻味。北京的重要地位凸显,“如果新闻媒介在反映社会事件时通过框架选择与强调事件的某些特殊部分而忽略掉其他部分,则媒介所建构的媒介真实与客观世界必然存在差异性,并影响到受众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所以,国外报道利于媒介环境和真实环境的重合,有利于读者正确认识新闻事件。 2、新闻报道叙事差异的现实原因 2.1信息的接受者即受众。在西方等发达国家,50%的人口受过大学(大专)教育。因此,对新闻报道的叙事,总以个人需要为中 心,强调个人的价值。加之国外媒介资源丰富,使得国外的受众选择性大增,信息获取自如。这些原因,使西方等发达国家的新闻记者,特别重视新闻报道文本叙事手法技巧、重视新闻叙事风格和报道写作,以防止读者流失。 相反,中国13亿人口中有近7亿农民。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小,使中国整体媒介需求不高,加之中国媒介数量有限,受众获得渠道狭小。另外,媒介分布的极端不平衡导致信息流动不畅。比如广西首府南宁,不仅有南宁晚报等南宁本市级媒体,还有广西日报等省级媒体。同时发生暴雪灾害的晋中市和太原市,虽然两市市区只有15公里,有901路公交车连接两市。但发生雪灾这一大事后,省级媒体16个小时后才出现晋中市报道。这一格局有损新闻的实效性。媒介地域分布差异过大的国家还有缅甸、朝鲜、越南、菲律宾、老挝、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泰国、柬埔寨等、文莱等。 2.2环境。环境主要是指关于在新闻报道导致差异的所有外部因子的总称,它并非是一个导致新闻叙述报道差异原因的子集,而是和新闻报道中与叙事报道有交叉的那部分所有因子。比如中 国的改革开放,一些西方的新闻报纸也中国出版,这使中国媒介获得了有利于市场化、商品化的子因子,更多中国报纸开始走向公司化,而公司化又导致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这种影响就是大环境因素的影响。另外,我国学术界对新闻分类也导致报道上产生差异。 “我国新闻界对新闻题材的分类较为细致和复杂,往往按照新闻写作的题材分成不同的部门来负责各种专业报道,如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体新闻、社会新闻等。”这种分类欠妥,基本沿袭民国传统。 法律政策也是外部环境因子。“新闻自由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只是寻求一种在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之间的平衡,但这种平衡不会是绝对的,因为法律是服务于国家机器的(下转第152页) 赵 强 (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中外新闻报道差异解密 [摘要]纵观西方新闻报道,它给读者客观、悬念、刺激感,而中国新闻报道讲究准确、直观、主观。那么是什么造成中外新闻报道上的差异?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的新闻报道的手法是否会和西方新闻报道手法趋同,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揭示国外私营媒介新闻报道叙事手法产生的原因,启迪读者。 [关键词]中西;新闻报道;差异;自由贸易区;南宁[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2-0132-01

柴静励志演讲稿:认识的人了解的事

柴静励志演讲稿:认识的人了解的事以下内容是由应届毕业生演讲稿网站为大家整理推荐的著名前央视记者柴静在首都女记协演讲大赛中获特等奖的演讲稿原文—《认识的人了解的事》,她和大家分享了这些年她认识的一些人,听到的一些故事,最后得出一个国家只要能够拥有那些能够寻求真理的人,那我们就有信心让明天更好的结论。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而离开北京。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北京一个旅店里。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的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头的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那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这个人姓熊,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然后这个人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但是,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有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和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份饭菜端到他的面前说,你

是现在要发票呢?还是吃完之后我再给您送过来。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利所作的斗争。这个人叫郝劲松,三十四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六十多岁的男人,说起来丰台区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儿,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然后他从裤兜里面掏出来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擦眼睛。这个人十八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他说他所有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为了想给农民做一点事。他在我的采访中说到,说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这个问题的根源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出在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在审这期节目的时候我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说这个人就算说的再尖锐,我们也能播。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他特别真诚。这个人叫陈锡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七年前,我问过一个老人,我说你的一生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你靠什么来保持你年轻时候的情怀。他跟我讲有一年他去河北视察,没有走当地安排的路线,然后他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老农民,旁边放了一副棺材,他就下车去看,那个老农民因为太穷了,没钱治病,就把自己的棺材板拿出来卖。这个老人就给了他五百块钱让他回家。他说我给你讲这个故事给你听是想告诉你,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执着。这个人叫xx,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能够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

传播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050304)

传播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有扎实的传播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与公共信息传播能力等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能在各类传媒、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公共传播机构从事新闻采编、新闻宣传、广告策划、公共关系协调、公共信息传播以及文化建设与传播等工作,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设置新闻和广告二个专业方向。 二、培养规格 .素质方面 ()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健康心理、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正确面对、理解社会竞争,懂得与他人和谐相处。 ()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具备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具备较为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素养。 .知识方面 ()掌握较为系统的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熟悉公共传播相关的法律、制度、方针政策。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能力方面 ()具有较高的分析鉴赏能力,具有较好的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熟练的现代传播的基本技术和信息编辑处理能力。 ()具有较强的活动组织、文案策划等文字实务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和人际沟通能力。 ()具备从事新闻传播或网络传播的基本技能,有写新闻和编辑新闻的能力。 ()具备企事业单位的新闻信息采编、企业文化建设与传播和网站建设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企业及单位网站维护、报刊策划和编辑能力,具有较强的新媒体运用技能。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四年,学习年限三至八年。 四、毕业最低学分 学分,为课外学分。 五、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2009年,柴静在北京记者协会上的爱国演讲

柴静在09北京记者协会演讲比赛上的演讲 ---身边的人,关心的事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而离开北京. 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北京一个旅店里。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的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上有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那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这个人姓熊,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然后这个人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可能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和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份饭菜端到她的面前说,发票是现在给你送来,还是吃完之后我再给您送过来。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我靠为我的权利所作的斗争。这个人叫郝劲松,三十四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六十多岁的男人,说起来丰台区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儿,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然后他从裤兜里面掏出来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擦眼睛。这个人十八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他说他所有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为了想给农民做一点事。他在我的采访中说到,说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这个问题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处在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在审这期节目的时候我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说这个人说的再尖锐,我们也能播。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他特别真诚。这个人叫陈锡文,中央财经领导办公室主任。 七年前,我问过一个老人,我说你的一生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你靠什么来保持你年轻时候的情怀,他跟我讲有一年他去河北视察,没有走当地安排的路线,然后他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老农民,旁边放了一副棺材,他就下车去看,那个老农民因为太穷了,没钱治病,就把自己的棺材板拿出来卖。这个老人就给了他五百块钱让他回家,他说我给你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告诉你,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执着。这个人叫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拥有那些能够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去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篇二:柴静演讲稿柴静演讲稿《身边的人》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50多岁的女人,她是30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要离开拉萨。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了北京一个旅店里,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头有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这是她30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和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叭、三陪女交谈的记录。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这个人姓雄,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