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检查规范

模具检查规范
模具检查规范

模具检查规范

一、模具外观及整体检查

1、进浇口须在定位环中心,同心度≤0.05mm,定位环固定螺钉须有4个M8以上螺钉,螺钉长度须15倍直径,定位环外圈和注塑机入口处须有3x15°倒角。

2、定位环外径可负0.1mm-0.2mm(客户有要求根据客户标准执行)。

3、定位环正面须敲刻模号,以便确认。

4、热流道定位环与热流道主嘴处必须用外圈或者端面进行密封。

5、定位环正装与反装时,不允许高出上板面(只有佛吉亚客户有这要求)。

6、吊环螺牙及底孔深度是否达到要求(佛吉亚客户吊环孔不许沉孔)。

7、所有模具整体或半副吊装必须保证平衡(允许倾斜2°以内)。

8、公母模固定板以及单件大于10kg的模具部件须有吊装孔,吊环孔按如下规格(M16、M24、M30、M36、M42、M48、M56)合理选用。

9、500mm以上模具半副是否涉及半副支撑脚,模具地侧高出零件必须做保护支撑脚。

10、所有模具吊模块分体式板之间增加固定螺钉。吊模块两侧面增加拆卸吊装孔。

11、各模板字码公正,大小预方向要一致、清晰。

12、模板字码、吊环字码、油路、水路、快速接头字码大小与方向一致。

13、字码具体大小标准:50mmx500mm的模架以下8mm为标准,500mmx500mm的模架以上为10mm标准。

14、字码标识必须正确。目前公司运水进出标识有两种:A:IN(进)、OUT(出)B:E(进)、S (出)(注:油(OIL)、气(GAS))

15、模具铭牌是否齐全,内容正确,安装正确。

16、水路连接的快速接头必须有编号,方便拆卸后组装。

17、水、电、油、气连接时不能有干涉。

18、模具外形及孔口倒角美观,“UP”箭头标识大小合适及“小心锁模块”标识清晰。

19、锁模块安装在模具操作侧和非操作侧。(1500mm以下模具每边各1个,1500以上的模具每边各2个)。

20、锁模块的活动空间不得与其它部件干涉,固定螺钉连接长度大小合理,旋入到底。

21、方导柱固定段是否配合良好。

22、方导柱导向部分与前模侧面配合间隙是否良好。(1000吨以下模具单边0.03mm,1000吨以上单

边0.05mm)。

23、普通码模板:码模孔位置要求与注塑机码模槽匹配。(对于公司与客户注塑机匹配检查)。

24、液压码模板:码模板厚度要求正0.00mm,负0.1mm(根据不同客户增加,调节等高板)。

25、电磁码模板:码模板控制测点不允许有通孔,平行度要求正负0.1mm,吸附面积不小于磁力模板85%。

26、行程开关开关滚轮与挡块要在一直线上,并且限位在直面上,调整挡块的螺钉便于拆装。(挡块导向面斜度为30°以内),行程开关固定板须用4个M5螺钉固定。行程开关挡块须用2个螺钉固定,如挡块有定位槽可用1个螺钉固定。

27、行程开关座,挡块不允许跨板进行固定。

28、行程开关走线槽设计时并排设计,以免影响板强度。

29、行程开关装置必须牢固不能与模具零附件干涉和遮蔽,必须醒目便于贯彻和方便操作调整。

30、油缸抽芯,滑块是否设计行程开关控制。

31、行程开关压线板固定螺钉用M5平头螺钉,须做沉头。

32、所有板与板之间必须有橇模槽,深度大小须合理。

33、所有外挂件安装后不允许超出模具的外形,尤其是热流道及进出水、油嘴总接头。

34、天侧,操作面不允许设计单独进出水路、油路、所有水路、油路必须引入模具,接到非操作面或地侧。

35、模具表面不能有锈迹及撞伤痕迹。

36、进出水管要有颜色区分(蓝进、红出)

37、模具水路流量单组检测是否合格,水路是否有串水,并做15kg水压测试是否渗水。

二、模具开模及型腔面检查

1、主导柱设计时要保证模具开模时脱开高度,防止前后模相碰。

2、分型面打磨后用油石推平。

3、后模分型面吊环孔不能与承压板干涉。

4、侧面耐磨板固定在槽内上下单边间隙不超过0.05mm。

5、模具侧面耐磨板槽开通做整体式。

6、承压板、耐磨板、精定位必须标刻清晰编号。

7、耐磨板、精定位、承压板底部不许垫任何东西。

8、精定位、耐磨板、压条、导轨上油槽深度是否合理,油槽是否统一美观,储油是否足够。(油

槽深度最少0.5mm)

9、分型面是否合理避空,排气槽是否加工。

10、模具流道是否打光。

11、模具上是否有客户所需的晒字,日期章高度是否合适,箭头容易调整。

12、复位杆的正下方是否有垃圾钉,如复位杆是用螺钉固定式在两边加垃圾钉。

13、油缸与推板连接块两边是否有垃圾钉。

14、检查导套、导柱是否打磨,导套是否有损伤。

15、分型面上的沉孔是否堵掉(离分型面大于10mm沉孔可不做)

三、热流道检查

1、热流道要求等高,厚度要求负0.1mm,正0.00mm

2、线槽须倒角,拐角处作成R角,防止割伤电线。

3、热流道板天侧增加观察孔,地侧最低点增加漏水槽

4、热流道板与前模导套孔相应位置做排气槽。

5、热流道压线板数量是否足够多(特别拐角处)。

6、热流道零部件是否有损伤、干涉。

7、热流道针阀和喷嘴配合长度位置不允许将针阀做任何打磨

四、滑块检查

1、压条的上下左右间隙合适,压条的配合面积足够,上下间隙最大值为0.03mm-0.05mm,左右间隙双边在0.05mm-0.1mm。

2、滑块与凸模的配合面是否良好,无过硬或者拉毛痕迹,螺钉拧紧定位销安装后滑块运动灵活,无晃动。

3、滑块底部耐磨板须高出0.1mm,以起到耐磨作用。

4、滑块的限位方式是否可靠,内弹簧抽芯达1.5倍弹簧直径以上时,前端要定位。

5、模具合模时是否能保证主导柱导向后,斜导柱再进入滑块。

6、斜导柱过孔加工时必须保证位置准确,不允许加工成椭圆形,孔口倒圆角R2-R4。

7、滑块上的斜导柱让档孔应比斜导柱单边大0.5mm。

8、滑块设计在天侧时有无有效防止滑块下落保护措施。

9、斜导柱固定部分外圆配合良好,无明显松动,不允许更改标准件尺寸。

10、滑块的DME限位扣的铰制孔定位销的深度是否被控制,螺钉旋紧后卡扣运动灵活。

11、模具运动部件是否做氮化处理。

五、液压顶出检查

1、油缸固定是否可靠,装卸是否方便。

2、油缸横键定位良好,横键采用螺钉固定,横键上做拉铃孔。

3、油缸横键和定位槽油缸固定槽的配合间隙0-0.05mm,且高出距离足够。

4、油缸抽芯的结构顶出及复位是否均有行程开关控制,是否方便调整。

5、采用油缸抽芯或者顶出模具,其油缸接头的止转是否设计并且制作良好。

6、设计时油缸缸体上下运动时是否前后各留有5mm余量,防止损伤油缸。

7、当模具采用氮气弹簧顶出,复位时,复位后氮气弹簧上预压量是否释放。氮气弹簧固定座须刻危险字样。

8、底板上推管型芯的止转是否设计,并且止转效果良好。

9、尾部用螺钉吊装的斜顶及直顶在底板上是否有拆卸孔。

10、斜顶、直顶杆上的插片不允许烧焊,插片口是否有斜面,以便拆装插片,插片的间隙控制在0.05mm以内。

11、斜顶杆与斜顶套的间隙合适(0.03mm-0.05mm),无明显的晃动和卡阻现象。

12、斜顶导向衬套保持最长的导向距离,固定板底面必须有可靠的导向。

13、顶块上契紧块与杆子,顶块配合良好。

14、顶杆与斜顶配合不能左右转动及上下窜动。

15、斜顶、直顶尾部固定螺钉须达1.5倍以上,且须有弹簧垫片。

16、斜顶滑动座定位后,滑动座运动是否灵活,无卡阻或晃动。

17、斜顶杆采用“O”型圈密封的,在入口处倒角1.5x15°,杆正面加工“O”型圈,进行双保险封水。

18、推板复位后,斜顶杆尾部与斜顶座之间必须配合到,接触良好。

19、斜顶及直顶红丹配合要求底部百分之百配合到,侧面红丹要求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20、顶杆边距强度是否足够,顶杆扩孔深度是否保边距强度足够。

21、顶杆配合段长度(3-5倍的顶杆直径,至少20mm,扁顶杆为20mm)。

22、顶杆采用“D”字形止转,扁丝大小合适,顶杆取出容易,并且止转效果良好。

23、推板上顶杆沉孔深度为正0-+0.5mm,顶杆无垫片,焊接或者打磨。

六、前后模组件检查

1、导套孔卡簧槽加工深度是否合适。

2、支撑柱侧面单边间隙5mm,支撑柱高度比模脚高0.1mm-0.15mm.(电磁码模板,模具支撑柱高度等到)。

3、机械顶出的推板是否在顶出孔附近增加顶出限位柱。

4、所有烧焊的部位其烧焊有效面绝对保证使用寿命,焊接面修整至看不出焊痕,保证平整及光洁度。

5、同一区域固定螺钉规格、长度一致,所有螺钉有效连接1.5倍以上。

6、所有标准件不允许进行二次加工。

7、任何标准件不许焊接,焊接后报废处理(如顶杆、推管针)

8、水井孔隔水片要有方向标示及字码标示。

9、斜面上顶杆如要做防滑槽,不许手工加工,须机加工或做防滑格子纹。

10、“O”型圈槽的深度及宽度是否符合汉森标准,并且保证预压量无涨毛。

11、所有螺钉不允许挤伤,螺钉沉头孔平底,螺钉过孔及沉孔合理。

12、模具外围零部件喷红色。(行程开关固定座、压线板、锁模块、半副支撑脚)。

五金模具技术规范

冷冲压模具设计制造技术规范 1.目的 提高五金件冷冲压模具质量;建立模具标准化;统一模具的设计标准及制造技术规范。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模具车间设计、制造的冷冲压模具,也适用于委外设计、制造的冷冲压模具。 3.引用标准 GB1298 《碳素工具钢技术条件》 GB1299 《合金工具钢技术条件》 GB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号和一般技术条件》 GBT2854 《冲模模架技术条件》 GB2870 《冷冲模零件技术条件》 GB2867.5 《冷冲模卸料装置,圆柱头卸料螺钉》 GB2867.6 《冷冲模卸料装置,圆柱头内角卸料螺钉》 4.技术要求 4.1 模具设计要点: 4.1.1模具工艺编排应保证: ①模具加工之产品所有尺寸及技术要求符合 图纸且品质有保障: ②模具结构合理且强度足够; ③模具制造及维 修难度中等; ④模具设计寿命与预计生产订单相适应; ⑤产品及模 具加工费用均最经济合理. 4.1.2整体结构设计应保证: ①操作简便、安全; ②适应批量生产且效率 高; ③定位可靠; ④工作精度的稳定与持久性; ⑤维护及维修方便;

⑥封闭高度与所安装机床匹配; ⑦模具结构标准化. 4.1.3 零件设计基本规范: 4.1.3.1模架选用原则: ①原则上必须设置导向结构,对于成形类模具若 在结构上可以保证质量和使用寿命及效率时可以不设置,但此必须征得模具部工艺工程师同意,冲裁模架的导向件结构设置应方便工作刃口的刃磨;②在工作中导柱导套尽可能不脱离导向,导柱长度以合模后短于闭合高度10mm为宜;③外导柱、导套的结构采用独立导柱,普通导向精度要求的模架采用滑动独立导柱(TUB),高导向精度要求的模架采用滚动独立导柱(TUR)加内导柱, 内导柱、导套的结构采用压入结构;④模架有效面积大于400X300mm的模具不得使用铸件模架,对于选用的铸件模架应符合GB2854《冷冲模模架技术条件》规定,导柱直径和数量的设置应考虑导柱的刚度和模架面积大小,模架面积大于400X300mm应选取导柱直径大于φ25mm。 4.1.3.2 模板设计规范: ①凹模: ⑴厚度(B):零件尺寸300*300以下,材料厚度(T)小于1.6MM 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24MM;材料厚度大于1.6MM小于5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34MM; 材料厚度大于5MM,凹模板厚不小于45MM;零件尺寸大于300*300,材料厚度小于1.6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34MM;材料厚度大于1.6MM小于5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44MM; 材料厚度大于5MM,凹模板厚不小于55MM. ⑵凹模工作刃口至边距(A):最小边距(A min)为凹模厚度(B)的1.5倍以上,但应大于30MM; 材料厚度大于1.6MM时, 边距(A)为凹模厚度(B)的2倍以上. ②上下模座:⑴外形尺寸应稍大于凹模外形尺寸;⑵模座厚(H):尽可能

模具的基本组成

压铸模具是由定模和动模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的。定模固定在压铸机压室一方的定模模座上,是金属液压入压铸模具型腔的一侧,也包含部分压铸模具型腔,定模上有直浇道直接与压铸机的压室或喷嘴相连接;动模固定在压铸机的动模模座上,随动模模座移动与定模分开、合拢,对于需要设抽芯机构的模具,抽芯和铸件顶出机构通常也设在动模内。压铸模具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图压铸模具的基本结构

1—动模座板 2—垫块 3—动模支承板 4—动模套板 5—抽芯限位 挡块 6—抽芯滑块 7—抽芯斜销 8—楔紧块 9—定模套板 10—定模座 板 11—侧抽型芯 12—定模镶块 13—型腔 14—内浇道 15—横浇道 16—浇口 套 17—直浇道 18—导柱19—导套 20—动模镶块 21—推杆 22—复位杆 23— 推杆固定板 24—推板 25—挡钉26—推板导柱 27—推板导套 一套模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结果单元: (1)成型部分在定模与动模合拢后,成形一个构成铸件形状的空腔,称为型腔。按压铸件结构不同,型腔可以全部设在定模或动模内,或定、动模内各占一部分,构成型腔的零件即为成型零件。成型零件包括固定和活动的镶块与型芯,如图中的11、12、20所示。此外,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也是型腔的一部分。 (2)模架包括各种模板、座、架等构架零件。作用是将模具各部分按要求的相互位置装配和固定,并能使模具安装到压铸机上,图的1、2、3、4、9、10、18、19就属于这类零件。 (3)导向零件图中的18、19为导向零件,其作用是引导动模和定模合拢或分离,并保证分合模的精度要求。

(4)推出机构这是将铸件从模具中推出的机构,包括顶出和复位零件,还包括机构自身的导向和定位零件。如图中的21、22、23、24、25、26、27,对于重要和易损处(如浇道、浇口)的推杆,应采取与成型零件相同的材料来制造。 (5)浇注系统它是型腔与压室或喷嘴相连的通道,引导金属液按规定的方向进入模具的型腔,且直接影响金属液进入成型部分的速度和压力,由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组成,如图中14、15、16、17 所示。 (6)排溢系统是指排气槽和溢流槽系统。排气槽是排除压室、浇道和型腔中气体的通道;而溢流槽是储存冷金属盒涂料余烬的小空腔,溢流槽还具有调节模具温度的作用,有时在难以排气的深腔部位设置通气塞,借以改善该处的排气条件。 (7)抽芯机构对某些铸件,当型芯抽出方向与开合模方向不一致时,还需要在模具上设抽芯机构,以便将铸件从模具中取出,如图中的5、6、7、8、11所示。抽芯机构也是压铸模具中十分重要的结构 单元,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8)冷却—加热装置为了保持模具温度场的分布符合工艺的需要,有时模具内要设置冷却装置或冷却—加热装置,这对实现科学的控制工艺参数和确保铸件质量尤其重要。具有良好的冷却(或冷却—加热)系统的模具,其寿命可以大大延长。 (9)其它包括将各结构单元联接固定的螺栓以及定位和导销等。

模具加工规范及规范流程图

模具加工工艺及流程图 一.拉延模 1.OP10下模座-凸模 一.模座毛坯铸件的龙铣数控加工方法. 1. 吊上毛坯铸件先光正合模用的安全平面,作为加工底面的基准.翻转模座加工底面,按 微夹紧的状态精加工底面,保证底面加工精度, 精加工底面完成后打表测量底面四个角,检查底面平面度. 同时按图铣出十字键槽.铣基准边并打上钢印,并记录在案. 2. 模座毛坯铸件码槽已铸好的,按图检查码槽,不合尺寸的重新加工.如果码槽未铸出的在铣底面时一次加工到位.(注意一旦底面所有尺寸一次加工到位以后,不管正面够不够加工只能以底面基准为准,不能再偏中心,如果偏中心底面铣好的一些尺寸将全部报废.) 3. 铣正面时按底面铣好的基准取中, 在加工前必须先测试2D 轮廓,导板确定是否够加工,验证程序是否正确。验证正确后在数控上完成凸模2D轮廓分模线, 安全平面,到底限位块安装面, 与压边圈配合的Y 向导板,与压边圈配合的X 向导板,按图纸尺寸加工. 导板高度方向铣穿不留台阶.精加工完成后按图纸坐标尺寸钻出3销基准孔,打上钢印,并记录在案.。 4. 压边圈加工好与下模座组立3D 成型面.因下模压边圈与下模座组立后, 3销基准孔会被挡住,为方便组立后取基准加工,可以在安全平面凸台上多钻两个对称的基准孔. 2.OP10压边圈 与压边圈配合的Y 向内导板 合模用的安全平面凸台 压边圈安装的到底限位块 凸模2D 轮廓分模线 安全螺杆安装孔 起重吊装用的起重棒共4处 压型时合模机的顶杆过孔 底面加工余量百位线, 底面加工好到百位线为100豪米 装模快速定位用的十字键槽,也用在数控加工快速定位 模具装模快速 定位,常用于冲压另件流水线 装夹用固定模座的码槽,及装压板的压板面 凸模成型面 模具的送 料方向 上下模连接板安装面 模座底面 与压边圈配合的X 向内导板 3销基准孔

模具移模规范

模具移模规范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1. 目的 明确移模需求的鉴别及处理方法;对客户提供的,规范相应的验收、异常反馈、试模确 认、日常保养、标识、保管等作业流程,以保证客户提供模具所生产的产品符合客户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提供试模和生产的模具. 3. 权责 业务部:针对移模事项与客户进行前期沟通,及时将移模的信息通知到相关部门,移模 协议的签订,模具及其相关的信息、产品前期的品质要求及其它要求的收集, 协助移模的,并对模具修改、模具确认事项进行反馈及跟进处理; 工模课:负责对移模生产的模具验收、标识、初次保养/简单维修及异常反馈,试模确认; :试模确认,移模生产的模具使用,日常保养,保管; 部:试模样品的检查确认。 4. 定义 移模——客户将其已开发完成或已在生产中的模具移交到本公司试模或生产作业的过程。 5. 作业内容 移模需求的鉴别及处理

当业务部收到客户的移模需求后,应及时鉴别其需求,包括移模试模和移模生产 两种; 当客户的移模需求为移模试模时,业务部提出相应的试模费用报价;当客户的移模需求为移模生产时,业务部应了解客户的订单预期状况,并根据预 期的订单状况进行报价(包括试模费用,规定生产多少订单数量时可返还)。如 客户确认同意报价且有下订单时,则业务部与客户进行沟通,取得模具及其相关 的信息(包括移模日期、模具图纸、,开发时间、模具履历等资料)以及产品的品质要求和其它要求等,并与客户签订《移模协议》。 移模信息的通知 当收到客户确认移模试模的信息时,业务部与客户进行沟通,取得试模及产品的成 型及外观要求等,以《内部行文》或邮件的方式通知生产和工模课; 当签订完成《移模协议》后,业务部将收集的信息以《要求输入及评审单》 的方式通知到工程、生产、品保等相关部门; 模具验收 发出的客户移模信息给相关部门后,业务部安排时间与工模课去客户处对模具进行

模具移模规范

1、目的 明确移模需求的鉴别及处理方法;对客户提供的模具,规范相应的验收、异常反馈、试模确认、日常保养、标识、保管等作业流程,以保证客户提供模具所生产的产品符合客户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客户提供试模与生产的模具、 3、权责 3、1 业务部:针对移模事项与客户进行前期沟通,及时将移模的信息通知到相关部门,移模 协议的签订,模具及其相关的信息、产品前期的品质要求及其它要求的收集, 协助移模的签收,并对模具修改、模具确认事项进行反馈及跟进处理; 3、2 工模课:负责对移模生产的模具验收、标识、初次保养/简单维修及异常反馈,试模确认; 3、3 生产部:试模确认,移模生产的模具使用,日常保养,保管; 3、2 品保部:试模样品的检查确认。 4、定义 移模——客户将其已开发完成或已在生产中的模具移交到本公司试模或生产作业的过程。 5、作业内容 5、1 移模需求的鉴别及处理 5、1、1 当业务部收到客户的移模需求后,应及时鉴别其需求,包括移模试模与移模生产 两种; 5、1、2 当客户的移模需求为移模试模时,业务部提出相应的试模费用报价; 5、1、3 当客户的移模需求为移模生产时,业务部应了解客户的订单预期状况,并根据预 期的订单状况进行报价(包括试模费用,规定生产多少订单数量时可返还)。如 客户确认同意报价且有下订单时,则业务部与客户进行沟通,取得模具及其相关 的信息(包括移模日期、模具图纸、模具寿命,开发时间、模具履历等资料)以 及产品的品质要求与其它要求等,并与客户签订《移模协议》。 5、1 移模信息的通知 5、1、1 当收到客户确认移模试模的信息时,业务部与客户进行沟通,取得试模及产品的成 型及外观要求等,以《内部行文》或邮件的方式通知生产与工模课; 5、1、2 当签订完成《移模协议》后,业务部将收集的信息以《新产品要求输入及评审单》的方式通知到工程、生产、品保等相关部门; 5、2 模具验收 5、2、1 发出的客户移模信息给相关部门后,业务部安排时间与工模课去客户处对模具进行初步验收,确认OK 则业务部安排进行移模; 5、2、2 针对移模生产的模具还需进行以下处理: 5、2、2、1 客户模具送到工厂后,由工模课依客户提供的模具图纸进行模具的验收, 并将客户提供的模具图纸存档; 文件编号: 版本号: 宾客满堂红 修订日期: 移模作业指导书 页序:2/3 5、2、2、2 模具验收合格后,工模课对模具进行初次保养,有需要时进行简单的维修, 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到业务部,业务部依据《客户财产管理程序》建立 《客户财产清单》;

模具的基本结构

模具的基本結構 1、雙板模(2板模) A.典型操作條件 1)塑料型腔壓力從1000至12000ps(典型值為5000ps) (1)注嘴衬套——有锥度的插入注塑模中,让塑料从注喙流入分浇道。 (2)定位环——常用来精确校准模具在机器模板上的正确位置。 (3)阴模板——包含模具型腔的半付模具。 (4)阳模板——另半付模具,模芯常装在可移动的模具上使注塑件容易脱模。 (5)推杆(顶销)——使注塑件和浇道脱出模具的移动杆。 (6)浇道拉料杆——设计成当模具开模时从注嘴衬套中拉出塑料注道残料。 (7)支承板——使模具提高抗挠度的支承板后面。 (8)支承柱——放在抗挠度的支承板后面。 (9)推杆回定板——固定推杆和拉料杆的头部。 (10)导柱——用作精确位上下两片模上彼此相关的位置。 (11)夹模板(装模板)——夹持或用螺栓固定于机器模板上的底板。 (12)冷却通道——在支承板或阴模板和阳模板中,常被用来分散注塑件的热量。 (13)加热元件——对热固性塑料模具,热固元件用来帮助塑料固化。 注塑模具基础 1.二板模与三板模的区别是什么?请画出二种类模具简图,并描述三板模的开合模顺序? ?二板模与三板模的区别是:三板模在定模部分多一次取出流道与产品分离。三板模一般采用点 浇口二板模浇口可根据产品及要求灵活选用。 ?二板模结构(2plate mold) ?前模压板(top damp plate) ?母模板(A plate) ?活动板(或推板strpper plate, 在推板顶出时选用); ?公模板(B plate) ?承板(supplrt plate) ?间隔板(spaoer block) ?顶针固定板(ejector retainer plate) ?顶针板(ejector plate) ?公模固定板(bottom damp plate) 在AMP模具有Ejectorhousing,实际上是为了防止产品异物掉落顶出机构,而用封闭的间隔板 ?三板模结构(3 plate mold) 在二板模的前模板与母模板中加一块水口脱料板(runner strpper plate);模具一般有四支导柱 (guide pin)和四支拉杆(support pin);另外也有只用四支长导柱,导柱兼拉杆用。 ?三板模开模顺序: |:胶料板与母模析分离,水口与产品分离; ||:脱料板与前模板分离,水口与拉料分离; |||:A,B板分离,产品可以顶出。 三板模开模顺序由前模固定板与脱料板、脱料板与A板、A板与B反之间摩擦力大小决定。 前模固定板与脱料夹:水口脱开拉料钩的阻力、构件之间摩擦力;

冲压模具制作技术要求

附件二:冲压模具制作技术要求 1、基本要求 1.1、基准体系:采用GD&T图规定的定位基准。模具以设计基准点为主基准,保证设计、制造、检测基准三者相统一。 1.2、所有工艺方案图、模具图可采用2D或3D进行设计,文件类型为*.dwg或*.prt、*.CATPart格式; 1.3、视图投影法:优先采用第一角法; 1.4、图幅要求:最大采用A0号图纸(图幅可加长); 1.5、图型比例:1:1、1:2、1:3、1:4; 1.6、图面文字:中文; 1.7、尺寸表示:公制; 1.8、标题栏和明细表:投标方的标准; 1.9、上模画法和方向:翻转向右; 1.10、对镶拼结构的镶块资料应单独出图,并标识清楚; 2、工艺方案图及模具结构图 2.1、工艺方案图 2.1.1 能充分反映冲压零件各工序的工作内容、冲压方向、送料方向,以及各工序所使用压机的规格等; 2.1.2 标示出各工序冲压方向、模具基准点、零件车身坐标值。当冲压方向相对零件车身坐标发生旋转时,应注明清楚; 2.1.3 各工序零件送出料方向及拉延工序补充部份的详细结构; 2.1.4 拉延(整形)工序CH孔、到位标记位置; 2.1.5 零件板材毛坯尺寸标注,中间工序的切边线; 2.1.6 废料切刀的布置位置及切边、冲孔废料的排除方式; 2.1.7 斜楔加工方向、加工范围; 2.1.8 顶杆布置图、废料流向示意及方案图中各种符号说明。 2.1.9 标明零件材料利用率。 2.2、模具结构图

2.2.1 模具图应充分表达模具的工作状态,反映零件的送出料方向、所用的压机型号、顶杆位置与顶杆行程等。 2.2.2 模具图应准确注明模具中心、机床中心。模具中心应加注车身坐标系坐标值。 2.2.3 每工序模具图应有工序内容简图。 2.2.4 模具结构中含弹簧/氮气缸的应有弹力工作示意图。 2.2.5 模具使用斜楔机构的应做出斜楔行程图及斜楔断面图。 2.2.6 模具如果配备气缸顶出机构,模具图中应附加气路图。 2.2.7 工艺方案图、模具图及数模文件的命名规则如下: ×××(项目代号) -×××(零件代号) -×××(零件版本) –OPx/y(x表示10、20…;y表示总工序数,如共五序则为50)。 3、工艺数模 3.1、依据冲压零件3D数模,按冲压工艺方案图建立各工序的工艺数模,工艺数模中须完整表示出各工序线(如分模线、切边线、翻边线等),产品面与工艺补充面要用颜色或图层加以区分。 3.2、产品3D数据以CATIA V5 R18版本格式提供。投标方工艺数模提供的3D 数据格式为*.CATPart、*.prt或IGES。 3.3、所有零件在建模中的坐标要与工艺方案一致。 3.4、拉延成形零件须用Autoform或Dynaform分析软件对其进行CAE成形分析。复杂零件应对后工序进行回弹方面的仿真分析。对于外板零件要有合适的变形量(大于3%),CAE成形分析的最终结果由招标方确认。 4、模具结构通用要求 4.1、冲压模具必须按照招标方冲压生产线设备参数进行设计和制造。对于自动化生产线能实现自动夹紧、板料及零件的自动传输、零件连动生产等全自动生产过程;手工生产线,要保证取送件容易,操作安全方便。 4.2、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按5000件冲次为期限定期维护为前提。模具按30万件进行设计、制造。 4.3、模具高度 模具闭高尽量相同。

钣金模具设计规范

模板材质,厚度及热处理标准 基本要求 一. 螺丝孔(螺丝沉头孔),导柱孔及固定销孔在模板上的基本分布. 1.1>. 下模板 下面例图为下模板螺丝沉头及导柱孔,固定销孔的基本排布尺寸,螺丝之间的距离为80—100MM之间,导柱孔位置及固定销位置需设计防呆(设定直径相同,釆用位置不同防呆) 对角之沉头孔内需攻牙,以方便拆装模板;

1.2>. 1.3>. 1.4>.

1.5>. 所有模具上下模座之间要锁附限位柱,控制模具闭合高度并保障模具安全; 1.6>. 所有模具不允许垫垫片, 二. 冲头制做规范 2.1)常见冲头制做形式

备注:冲头做补强时,脱料板必须用下图所示结构. 三.五金零件设计规范 3.1),模具上所有用到的辅助导柱必须设计在?38以上,(如图) 3.2)300以上的模板其固定销必须设计为?12. 3.3)模具上所有导柱必须设计在?20-?25之间. 3.4)) 3.5)

3.6) 绘制总图时,最好用1:1的比例,这样比较直观,易发现问题. 总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及局部视图等,此外还有工件图,排样图和零件明细表等. 主视图: 一般为模具在工作位置的剖视图,表示了模具主要工作零件的工作情况及其它各种零件的配合情况.按模具的习惯画法,常将模具中心线的右边画成模具的闭合位置(即:上模在最低位置时) 俯视图: 按习惯画法,常将上模拿掉或拿掉一半而绘制. 侧视图,仰视图及局部视图等: 可选择绘制,达到完全清楚表达所有零件位置及尺寸的目的. 工件图: 一般工件图画在总图的右上角,对于由数套模具完成的工件,则还需绘出前工序的工件图. 排样图: 绘出坯料排样情况,对于连续模最好能画出工序图. 明细表: 包括零件的编号,材料,数量及标准等. 技术要求及说明: 所选压力机型号,模具闭合高度等,说明部分包括模具结构特点及工作时的特殊要求等. 绘制各非标准零件图: 标注全部尺寸,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材料,热处理及其它条件要求.

模具加工工艺标准

模具加工工艺标准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模具加工工艺标准1.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保证模具制作加工工艺的合理性、一致性,优化加工工艺,提高模具制作的进度,特制定本标准。 2.模具加工工艺标准 工艺员编工艺卡时要在工艺卡中详细注明加工预留量、预留量的方位、粗糙度要求及注意事项。加工工艺流程卡编写原则:在能保证精度、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加工效率高的设备。铣床、CNC、磨床的加工效率比线切割、电脉冲要快,尤其是电脉冲加工效率最慢。图纸上的尺寸不能随意更改(只有技术员能改), 加工预留量原则:需要热处理加工的工件,热处理前外形备料尺寸单边加0.25mm的磨床余量,模仁、镶件需要CNC粗加工的部分,单边预留余量0.2mm,钳工铣床粗铣外形单边预留余量-0.5mm,线割后需要磨床加工的工件,成型部位单边预留0.05mm,外形开粗单边预留0.1mm的磨削余量; CNC精加工、电脉冲后要镜面抛光,单边留0.03mm的抛光余量。 加工精度要求:模具尺寸的制造精度应在~0.02mm范围内;垂直度要求在~0.02mm范围内;同轴度要求在~0.03mm范围内;动、定模分型面的上、下两平面的平行度要求在~0.03mm范围内。合模后,分型面之间的间隙小于所成型塑料的溢边值。其余模板配合面的平行度要求在~0.02mm范围内;固定部分的配合精度一般选用~0.02mm范围内;小芯子如果无对插要求或对尺寸影响不大可取双边~0.02mm的间隙配合;滑动部分的配合精度一般选用H7/e6、H7/f7、H7/g6三种。注意:镜面上如有做了挂靠台阶的镶件,配合不能太紧,否则在镶件从正面往后退敲打时,用来敲打的工具易碰坏镜面,如不影响产品尺寸,可取双边~0.02mm的间隙配合。

模具镶件设计规范

模具镶件设计规范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镶件设计 定义:镶件是镶嵌在内模钢料或是模板上的单独的用于成型胶位的模具配件称之为镶件。一般除了镶针可以订购标准件外,其余均要按照模具的需要进行定做。 目的:在模具设计时,考虑到制件精度、排气冷却、加工工艺、模具强度、加工能力、节省材料、产品换款等因素,往往我们会设计为镶件结构。 应用场合: 1.产品PL上有止口时,必须做镶件。注意内模Core为整体镶件时,考虑强度 及运水设计,尽量采用盲镶。 2.骨位深度超过3倍胶厚时,必须做镶件。 3.骨位根部厚度小于1.0mm时,必须做镶件。 4.与模腔内胶料流动方向垂直排列的骨位,必须做镶件。 5.产品结构为骨位阵列时,必须做镶件。 6.某处产品结构复杂,难以加工的也要设计为镶件结构。 7.产品上有6.0mm以下以及不规则碰穿孔时,必须做镶件。 8.产品上有文字及Logo或是版本号时,必须设计为镶件。 9.齿轮类产品前后模模腔都必须做镶件设计。 10.产品更改局部结构达到换款要求时,必须设计为镶件。 设计方式: 1.止口位内模镶件设计形式如下图1.01 图1.01 2.骨位深度超过胶位3-6倍胶厚时,采用如下图1.02方式设计镶件。注意单

边斜度做到浇口侧,以减小产品顶出时的收缩力。 图1.02 3.骨位深度超过6倍胶位厚度时,采用双边斜度。如下图1.03所示。斜度靠 近线割边的一侧从高过骨位底部0.5-1mm的位置做一段直身位,以避免骨位底部封胶位因为加工精度原因出现披锋。 图1.03 4.井字形交叉的骨位,采用如图 1.04的设计方式。注意纵向骨位同胶料流动 方向一致。在镶件尺寸太小,不能做运水的情况下,可参考图 1.04右图所示,大镶件套小镶件来设计。 图1.04 5.十字交叉的骨位,采用如下图所示方法 图1.05 6.不方便直接做镶拼结构(尺寸小于6mm或是边上会有薄钢)的地方或尺寸太小 的十字骨位,可以采用托底镶。如图1.06所示。 图1.06 7.对于日期章,Logo,等做盲镶的小镶件。请注意必须在镶件底部做上取出工 艺孔。 图1.07 8.必须从胶位表面盲镶的镶件,须在底部做15度的倒角,方便安装。图1.08 图1.08 9.齿轮类产品按如图1.09所示做镶件。 图1.09

模具基本结构简介之三板模

模具基本结构简介之三板模 主讲:吴会清

三板模或细水口模(3 PLATE MOLD,PIN-POINT GATE MOLD) 有两个分型面将模具分成三部分,比两板模增加了浇口板,适用于制品的四周不准有浇口痕迹的场合,这种模具采用点浇口,所以叫细水口模,这种模具相应复杂些,启动用山打螺丝或拉板。

三板模(小水口DC type)结构形式 大拉杆 上固定板 剥料板 母模板 导柱 公模板 垫块 复位杆 顶针固定板 顶针推板 下固定板 顶板导柱

三板模(小水口DC type)运动过程

典型的三板模(小水口DC type)运动过程: 开模过程:三板模有两次分型,第一次在剥料板与母模板之间,第二次在母模板与公模板之间 1.当公模侧起初受到注塑机的拉力时,公母模板之间由于装有开闭器,而剥料板 与母模板之间没有任何连结和阻碍,(多数情况下小拉杆上还装有弹簧) 这时在拉力作用下剥料板与母模板首先分开,母模板随着公模板一起向后运动,运动到设定距离时,被小拉杆限位块挡住,由于母模板随注塑机继续向后运动,这样小拉杆也被带动,它又带动剥料板运动一个设定距离,以便将料头打下.个设定距离运动完后,小拉杆和母模板都停止运动.

2.注塑机继续向后运动,拉力不断增大,超过开闭器锁紧力.母模板与公模板分 开.分开到设定距离时停止不动. 3.在脊杆地推动下,顶出板带动顶出机构(顶针,顶杆,斜稍etc)开始顶出运动,将 成品顶出(自动落下或由机械手取走) 合模过程:当顶出板上有拉回机构时,在合模前,顶出板被注塑机强制拉回. (1)在注塑机地推动下,公模侧向母模侧运动,若顶出板没有被预先拉 回,RP最先接触母模板,在反作用力下,顶出板在RP的带动下回位. (2)公模板压向母模板和剥料板,最后完全合紧,注塑机上的喷嘴与模具上 的注口衬套密合,开始注塑. 这样就完成塑料模具的整个运动周期.

模具设计规范

文件版本 1.0 标 题 内 容 模 具 设 计 规 范 页 数 共17页 第1页 1.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塑胶模具的设计原则、方法及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塑胶模具设计。 3.设计内容 3.1 制品工艺性分析与脱模斜度确定 3.1.1制品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3.1.2制品壁厚均匀,变化不超过60℅;对于特别厚的部位要采取减胶措施。 3.1.3加强筋大端的厚度不超过制品壁厚的一半。 3.1.4制品上的文字原则上采用凸型字,以便于机械加工。 3.1.5制品形状应避免产生模具结构上的薄钢位。 3.1.6工艺圆角是否考虑制品使用性能,是否有利于机械加工。 3.1.7 脱模斜度确定 3.1.7.1 客户资料有明确脱模斜度要求且合理时,按客户资料要求设计脱模斜度。 3.1.7.2 客户资料的脱模斜度不合理时,与客户沟通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 3.1.7.3 客户资料未注明或没有明确的脱模斜度时,应明确客户要求后再确定。 3.1.7.4 不影响制品装配的部位应设计1°以上脱模斜度,但需防止缩水;对可能影响产 品装配的部位,以装配间隙差做脱模斜度。 3.1.7.5 应通过计算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有特殊要求(如蚀皮纹等)的制品,脱模斜度 应不小于2.5° 3.2 模具分类:根据模胚尺寸将模具分为大、中、小三类。 3.2.1 模具尺寸6060以上称为大型模具。 3.2.2 模具尺寸3030-6060之间为中型模具。 3.2.3 模具尺寸3030以下为小模具。 3.3 模胚选用与设计 3.3.1 优先选用标准模胚,具体按龙记/明利标准执行。 3.3.2 若选用非标准模胚,优先选用标准板厚,具体参照龙记/明利标准执行。 3.3.2.1 大型非标准模胚,导柱直径不小于¢60mm,导套采用铸铜制做。 3.3.2.2 大型非标准模胚导套孔壁厚不得小于10mm,回针孔壁厚为35-40mm,回针直径不 小于φ30。

《模具工》国家职业标准要点

模具工 国家职业标准 2009-11-14 1.1 职业名称 模具工 1.2 职业定义 是指使用钻床、划规等常用钳工工具以及压力机或注塑机等成形设备,按技术要求对模具进行加工、装配、调试和维修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或恒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计算能力和空间感、形体知觉及色觉,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性强。 1.6 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中级不少于36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2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28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24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配备有计算机、教学投影仪的标准教室和具有相应设备、工具、工装,照明、通风条件良好、安全措施完善的场所。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到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连续从事本职工作4年以上。 (3)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及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在校生(两年以上),并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 (4)具有钳工类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到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模具制作的验收标准

模具制作的验收标准 产品要求:尺寸必须符合图纸要求。塑件产品外观必须符合图纸要求或封样样品要求。注塑产品不能 出现冷料、气雾、缺料、收缩、溢料飞边、熔接痕、变形翘曲、顶白、斑痕、浇口雾斑等其它表观缺陷。 产品光面不能有划痕、细微麻点、波纹、桔皮纹。产品砂面要求无砂眼、凹坑,纹理、疏密度应均匀一致。 产品内外表面棱角分明、工整一致。产品上的字必须符合图纸所要求的字迹大小和深度,字迹必须清晰、 棱角分明、工整一致、凹字底部平整光亮。面板、面架熔接痕长度要小于5mm,盖板、基座、小件光面的 产品(如按纽)不应有熔接痕,内件产品允许有不能避免的模具设计与注塑工艺上的熔接痕。浇口去除后 留下的痕迹不应影响产品的品质。潜伏浇口处产品不应该有拉伤。 产品通过验收后,要对模具进行验收。包括模具结构设计、外观、结构件、零件的加工精度、镶拼方 式、材料、热处理手段等等。 模具外观检查: 1观察模板机械加工质量,模板平直,上下端面状况,外形尺寸整齐,周边2×450倒角,外观要给人感觉良好。60万模次以下生产的模具可按龙记模架的标准来自制模架或按龙记模架制作的其他标准模架; 60万模次(含60万)以上生产用龙记标准模架。注意:公司如无另外要求,二板模要用CI型模架,三板模要用DCI型模架,A、B板不能挖通框,B模与动模座板之间加设支承柱。 2模具起吊方向上要装吊环,可一次性将模具平衡吊起。大中型模具在动定模之间要装有锁紧装置,防止模具起吊时开启。 3冷却水的进出口位置应在注塑工操作的另一侧,其次是在注塑生产时在模具的下方。热流道模具要配有接线板,并固定在模具上,传感器、加热元件电线通过快换插头迅速安装,要尽量简化安装。电线 导出后要用管子套上,防止散乱。 4模具及型腔的编号的要求按《模具编号的说明》及《模具型腔编号的说明》。 5模板的尺寸请按《模具制作的模板要求》。 6动模座板的顶出让位孔开孔直径40~42mm。 结构件状况检查: 1导柱、导套应紧固,开合动作应灵活,表面无拉伤痕迹,无单侧受力。 2顶出机构(复位杆、推杆、推管、推板等等)在开启闭合时动作应平稳可靠,无刺耳声音,顶出要与注塑机及机械手的动作相匹配,根据产品结构尽可能的符合自动化生产的需要。 3顶出机构要限位限制顶出距离。 4斜导柱、侧滑块侧抽芯的动作应灵活可靠,定位准确有效,斜导柱表面应光滑无拉伤痕迹。 5分型面平整度好,接触均匀,无损伤和压痕。加工的痕迹(如线切割痕迹等)要修磨。 6模具的基本动作要同步,液压、气动动作正常。 模具零件的检查: 1根据模具使用寿命选用材料 (1)型腔型芯 模具寿命30万模次以下30~60万模次60~100万模次100万模次以上 模具材料718H NAK80 S136 8407 SKD11 XW-10 DC53 ASSAB 88 硬度HRC35~42氮化HRC50~54 HRC56~60 HRC58~62 (2)滑块部分 模具寿命30万模次以下30~60万模次60~120万模次120万模次以上

模具设计技术要求

级进模设计要求 1、用该模具所冲出的零件应该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2、优化排样设计,使材料材料的利用率尽可能高; 3、强度和刚性较差的小冲裁凸模必须有护套加导向; 4、镶块、凸模安装方便,正确可靠,冲裁凸模修模后,高度调节要方便; 5、单边冲裁凸模,尽可能加导向部分;单侧弯曲时,模具上要有防止材料流动的对策; 6、间隙的均匀程度要到达70%以上; 7、模具安装平稳性好,调整方便,工作安全;模具结构应便于制造与维修; 8、压力中心偏移量不能超过凹模1/6; 9、各工作系统坚固可靠,活动部分灵活平稳,动作互相协调。定位起止正确,卸料板、顶块不倾斜,有足够的卸料、顶出件力,卸料安全可靠。进料、定料、出件、清理废料畅通、方便,没有废料上浮、漏料孔堵塞、叠件现象。保证稳定正常工作; 10、上模座沿导柱上、下移动平稳、无滞住现象。 11、级进模用四角滚珠导柱导套钢模,弹性卸料,小凸模用护套,卸料板用小导柱导套导向,凹模做成分段拼合或组合式,冲裁凸模修模后,高度要能调节,前后工位排废料、出工件方案合理,毛坯定位准确可靠,送料方便无阻碍,废料切断后回收。 工作量:图纸(1:1),装配图1张0号图纸;零件图,凸模、凹模、护套,其他工作零件必须画,其次按卸料板、凸模固定板、凹模固定板等顺序,画够2张以上0号图纸。说明书:要求30页以上。图纸和说明书质量按学校要求做。 冲压件要求(大批量生产) 一、零件附加说明 零件的形状和要求见附图,尺寸从图纸上量取 二、合格的制件应满足的要求 1.尺寸、形状符合图纸要求; 2.冲裁断面不允许有夹层,毛刺最好在一面、毛刺高度小于10%t; 3. 冲压件平整、形状无明显翘曲、畸形、扭曲、歪斜等形状缺陷; 4. 光面的均匀程度要求大于70%; 5. 搭接口不能出现错位、不平直、毛刺现象; 6. 成形部分平整、光滑,无起皱、裂纹、显著变薄、明显的刮痕现象; 7. 制件必须不能被模具的伤痕、划痕、表面块陷所影响; 8.保证制件质量稳定。

模具加工规范及规范流程图

模具加工工艺及流程图 一.拉延模 1.OP10下模座-凸模 一.模座毛坯铸件的龙铣数控加工方法 . 按模具中心刻度线拉平取中按百位线加工底面,精加工底面时夹紧工件的压板,放松到轻微夹紧的状态精加工底面,保证底面加工精度, 精加工底面完成后打表测量底面四个角,检查底面平面度. 同时按图铣出十字键槽。铣基准边并打上钢印,并记录在案. 2. 模座毛坯铸件码槽已铸好的,按图检查码槽,不合尺寸的重新加工.如果码槽未铸出的在铣底面时一次加工到位。(注意一旦底面所有尺寸一次加工到位以后,不管正面够不够加工只能以底面基准为准,不能再偏中心,如果偏中心底面铣好的一些尺寸将全部报废。) 3. 铣正面时按底面铣好的基准取中, 在加工前必须先测试2D 轮廓,导板确定是否够加工,验证程序是否正确.验证正确后在数控上完成凸模2D 轮廓分模线, 安全平面,到底限位块安装面, 与压边圈配合的Y 向导板,与压边圈配合的X 向导板,按图纸尺寸加工。 导板高度方向铣穿不留台阶.精加工完成后按图纸坐标尺寸钻出3销基准孔,打上钢印,并记录在案。。 4. 压边圈加工好与下模座组立3D 成型面。因下模压边圈与下模座组立后, 3销基准孔会被挡住,为方便组立后取基准加工,可以在安全平面凸台上多钻两个对称的基准孔. 2.OP10压边圈 与压边圈配合的Y 向内导板 合模用的安全平面凸台 压边圈安装的到底限位块 凸模2D 轮廓分模线 安全螺杆安装孔 起重吊装用的起重棒共4处 压型时合模机的顶杆过孔 底面加工余量百位线, 底面加工好到百位线为100豪米 装模快速定位用的十字键槽,也用在数控加工快速定位 模具装模快速 定位,常用于冲 压另件流水线 装夹用固定模座的码 槽,及装压板的压板面 凸模成型面 模具的送 料方向 上下模连接板安装面 模座底面 与压边圈配合的X 向内导板 3销基准孔

模具技术要求

外发模具技术要求 为更好地满足模具使用厂家对模具制作技术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模具质量,规范生产节约质量成本,特制定本技术要求。质量部负责外发模具的质量检验,制造部协助质量部做好外发模具的质量控制。 一、模具外观要求 模具表面无油污、灰尘、无裂纹,无夹砂,模具外部标识牌齐全,并装在明显处。模具的固、移模气室壁应有加力筋。模具压边尺寸(宽不低于20mm,厚不低于22mm) 二、模具尺寸要求 整体模具外形尺寸:K1214尺寸1490*1300mm,后窗尺寸1400*1200mm; K1418尺寸1890*1500mm,后窗尺寸1780*1380mm。 后封板使用材质:铝合金型材(国标6061)。凸模厚度不低于12mm,凹模厚度不低于16mm。紧固后封板的螺丝,螺丝位置最大中心距为120-130mm。 三、模具吊环、外接口要求 模具使用吊环规格为M20,K1214整体模具要求4个,K1418整体模具要求4个。每个吊环必须用M20螺母锁紧,然后将吊环和螺母用焊机焊死。 蒸汽、水冷、排水口的数量及规格(固、移模分半)。1寸和1.5寸管古要求全丝或者两头带丝。 水冷管数量固模和移模为各2个,尺寸为1寸; 蒸汽管数量为:K1214固模和移模1.5寸各4个;K1418固模和移模1.5寸各6个。进气口必须装制不锈钢防护网进行防护。 排水口数量为:K1214固模和移模1.5寸各4个;K1418固模和移模1.5寸各6个。四、模具顶针筒、料枪口要求 K1214/K1418料枪为50*30“德式”料枪,料枪限位厚度20mm。法兰螺栓M8X60,布置为三角型,配备螺母(国标M8)。标准顶针盘为ф40X5或ф30X5,顶针杆径为ф12。黄铜棒采用ф22*ф12规格,预留可调长度合理(不低于15mm),筒套完好无缺。 顶杆和料枪之间无干涉,螺栓孔与料枪法兰孔完全吻合,安装畅顺。螺栓从背板内部往外安装,模具压板与模具接管无干涉。 五、模具密封要求 固移模合模处采用Φ8圆形空芯硅胶条,斜面对接,高出平板1-1.5mm(安装时硅胶条自然伸展,不能有拉伸安装),模具四边各处转角为圆角过渡,整条密封槽的起点与结束点不允许定在模具外部,密封槽深6.5mm,槽口部宽7.5mm,槽底宽8mm;

模具管理规范

模具管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模具(工装)的申请、验收、使用、维护、保养、报废等过程控制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集团模具(工装)的管理及控制。 2.职责 使用部门根据设计要求提出模具(工装)制作申请,经中心负责人审核报生产技术部。 生产技术部负责批准模具(工装)申请,并负责模具(工装)设计。 生产技术部组织生产、设计、质管部门验收新模具与设计要求的符合性,合格方可启用。 使用部门负责模具使用及维护,保证模具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3.管理流程 申请及验收 使用单位根据设计、生产需求提出模具或工装制作申请,经中心负责人审核后报生产技术部。 生产技术部根据设计图纸及加工工艺要求,绘制模具或工装图纸,根据制作难度,确定外协或自制。 模具制作完成后,生产技术部牵头设计、生产、质检根据图纸检验模具或工装符合性,合格方可接收;不合格返工返修,直至检验合格。 接收及入账 模具或工装检验合格后,生产技术中心组织相关部门试模,直至

达到图纸要求。 试模或工装合格后,由生产使用部门对模具进行编号,并根据XMB308-005《工装夹具模具台账管理规程》的要求由生产技术部登记入账,以便随时跟踪模具或工装的使用状态。 使用及维护 使用单位负责模具的使用及维护保养。模具应按顺序号及使用范围有序存放在货架上。 模具存放应加注润滑油,不能因模具或工装防护不善产生锈蚀或对模具使用有质量影响的缺陷。 使用部门根据生产安排选择相应模具进行生产。本次使用完毕需存放的模具应对其进行清洗保养。并根据最后一件产品检查模具的完好性,合格的模具放入模具架中,如实填写《模具保养记录》。 使用部门根据模具使用状况,安排人员每月进行一次维护保养,清洗加注润滑油,并记入《模具保养记录》中。 模具维修及保养 模具使用中若不能保证质量要求或不能正常生产时,使用部门必须及时停止生产并填写设备设施维修单报生产技术部(设备部),予以维修及保养。 若模具使用频繁,磨损过度不能修复时,可填写《模具更新申请》经相关部门评审后按流程处理。 由于设计变更、产品停产或其它原因停用模具时,由使用部门报生产中心审核生产技术部批准后,封存管理。 封存和报废的模具应作“报废”、“封存”标识,以防误用。 4.记录

模具技术的详细要求

模具技术的具体要求 一.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要求 1.拉延、成形类模具 ●外板件拉延序凸模、凹模及压边圈使用GGG70L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内板件凸模、 凹摸及压边圈使用MoCr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特殊情况下须渗氮或TD处理(模具图纸会签时确认)。 ●变形剧烈及高强度钢板(抗拉强度≥350MPa)的制件应采用整体镶Cr12MoV;淬火硬度要 达到HRC58—62。 ●基体采用HT300。采用键槽与螺栓链接。 ●GGG70L铸件厂:天津虹岗或长城精工或经甲方认可的同等铸造品质铸造厂。 2.冲裁类模具 ●普通板料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的刃口镶块可采用空冷钢(7CrSiMnMoV 或ICD-5), 淬火硬度HRC55-60;料厚大于1.2mm的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料厚大于等于1.4mm的镶块采用波浪刃口。 ●高强度板的制件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 ●所有凹模镶块、废料刀均采用背托,凹模采用镶块结构,凸模可采用整体结构。 ●模具基体采用HT300。 3.翻边、整形类模具 ●中大型模具凹模镶块原则上应采用侧面固定式以便于调整;小型模具可采用整体式结构, 料厚大于1.4mm的凹模采用镶块式。 ●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材料可选用MoCr/7CrSiMnMoV;零件料厚大于1.2mm 的采用 Cr12MoV或与之相当的材料(应取得甲方工艺认可,具体以会签为准)。 ●普通板料的制件凸模可采用合金铸铁,表面淬火硬度不低于HRC50;高强度板的制件采用 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如采用分体或镶块式基座(底板)可采用HT300的材料。 ●对于部分易拉毛部位,必要时需进行TD处理。 4.压料(退料)顶出器可采用铸造结构,但应根据其强度要求,决定用铸铁或球铁或铸钢材料(工艺会签时,甲方根据具体结构决定)。 5.其它部件材质及热处理按国家标准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