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苏州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苏州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苏州可持续发展状况

学生姓名孙壮

学院城市与规划学院

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班级自然地理131

学号 13273438

指导教师王刚

苏州可持续发展状况

摘要:考察与回顾苏州人口发展的历史,对苏州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所形成的人口承载力与水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从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出发,探讨必须把保护水资源作为首要的决策因素之一,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人口与水资源的平衡关系,建立生态城市。

关键词:人口,水资源,承载力,苏州市,城市化,生态环境

引言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场所和活动中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的利用自然环境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1]。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苏州作为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领军性城市,研究苏州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为苏州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区域概况

苏州坐落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中心,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由于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市区是江

南水乡的中心和全国河流最密集的地区,周围是全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有宋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2]。苏州市共辖6个市辖区,2011年全市户籍总人口642.3万人,其中市区245.2万人;GDP1589.6亿元,位居中国大陆第五[3]。在苏州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人地关系等多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苏州市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概念与内涵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义于1987年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 又不危害子孙后代的发展需求”,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此后,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迅速发展,对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文化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4]。大致归纳如下:(1)侧重自然方面的定义。“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意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1991 年 11 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 (IUBS) 联合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2]。(2)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N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保护地球一一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 for the Earth: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Living),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2]。(3)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爱德华-B·巴比尔(EdivardB.Barbier) 在其著作《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皮尔斯(D-

Pearce)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2]。(4)侧重于科技方面的定义。斯帕思(JammGustareSpath)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一一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封式',工艺方法一一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2]。虽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义并未统一,但是它却有着相对统一的两个角度的内涵:(1)从系统学角度看,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开放的多要素、多层次、多阶段的复杂巨系统,旨在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向上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与各组成要素的空间分异和时间变化特性密切相关,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可反映系统的基本特征[5]。(2)从地理学范畴看, 空间秩序和时间序列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两个重要的科学维度,其中空间秩序是指某一地域内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模式和空间分布规律,而时间序列是指某一地域不同时段的空间秩序所形成的序列,揭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地域空间秩序变化的趋势性、节奏性和旋回性[5]。

1.苏州市人口发展与水资源

确定城市人口适宜度,要坚持可能性与合理性的结合。可能性是根据人口历史发展水平及未来发展条件,提出今后某时段内可能达到的发展规模;合理性指在一定生存质量前提下的合理人口规模。整个清代,特别是乾隆、嘉庆两朝是苏州历史上人口最多的鼎盛时期。康、乾、嘉三朝实行“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的人口与经济政策,嘉庆15年(1810)苏州府人口突破300万,10年之后翻了一番,增至近600万,达到有史以来苏州人口的顶峰。当时全世界只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苏州就占据一席之位,属世界级的特大城市。苏州被誉为“人间天堂”正是社会系统在环境承载力的允许范围内,并通过城市经济、社会系统的发展最终促进了城市整体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指的是一定流域或区域内,其自身的水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并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它不仅是一个社会和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条件,而且决定着人类能否生存繁衍。人口的增长必然要求经济持续发展,才能维持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必须解决人口、资源、环境

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整体协调,因为有限的水土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当增长的人口超过逐渐降低的自然资源承载力,社会文明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不复存在,历史上无数大的城市的衰退甚至湮没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真理。苏州在当时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资源对一定生活质量状态下的人口承载力,对经济活动强度的容纳量是可行的。在当时的水资源条件下,水资源承载力满足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水既是一种资源,又是很重要的环境因素,无论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还是对改造美化环境都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苏州25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苏州傍水而生,因水而兴,其古老灿烂的文明与得天独厚的水环境密不可分。苏州境域河网纵横,湖泊众多,发挥舟楫灌溉之利,为城乡生产与生活提供水源,成为城市化发展的先躯。

2.城市化进展与城市的承载力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部,北倚长江,西南靠太湖,东与上海接壤,西与无锡为邻,南与嘉兴、杭州相连,总面积8488.42平方公里。境内铁路、公路、航道成网,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苏州市现为省辖市,根据2000年《国务院关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精神,苏州城市建设与发展要遵循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保护古城风貌,逐步把苏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丰厚历史传统的现代化城市。苏州市近年来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2001年年末总人口已达580.5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45.8%。从1996年的30.7%增长至2001年的45.8%仅用了5年的时间,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城市人口由自然增长为主转为以机械增长为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果规划管理不善,致使城市人口和经济增长超过了其自然和环境承载力,就会引起了诸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住房紧张等环境问题;同时城市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也会日益增长。据统计,1997年苏州市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城镇及农村生活用水等总用水量为41.74亿方,到2000年已达51.61亿方,增长幅度较大。而废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水是左右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城市不是生产水的场所,而是专事消费水和污染水的地方。城市越膨胀,污水量就越大。城市生态系统中,人

是主体,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程度,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根据规划,到2010年苏州市人口将增加到60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必须未雨绸缪,对人口承载力和水资源承载力作出正确的预测,以利苏州市今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城市化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一般为径流规律发生变化,易形成暴雨洪水;地表水质降低;河流湖泊富营养物质增加发生富营养化;改变地下水系统(水质变坏,地下水位降低),生活卫生用水与供水的缺口加大;耕地损失;废物(固体、液体、气体、热量)处理位置选择困难;破坏生活条件及发生社会影响,增加水体传染病的危险;城乡矛盾、土壤侵蚀、森林砍伐、不同用水户的矛盾等。通常人口涌入城市的速率总大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的速率,以致城市面临许多困难,近年来苏州的水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不可避免的削弱了水资源的承载力,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城市化发展与水资源现状

从生态系统的能量角度看,城市对于整个生物圈而言是个巨大的能量耗散点和高度集中的点污染源,污染强度远远超过城市有限空间的环境承载能力。水是构成城市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物质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演替的标志,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大多数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匮乏与水污染的问题,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今后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首先考虑水资源的承载力,苏州目前的水环境现状已不同于180年前的乾、嘉时期,在人口、地域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水质状况就是与50年代也不可比拟了,出现了水质型缺水的状况。随着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城市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日益增加,造成苏州水资源紧缺的主要因素是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污水排放量增加,未经处理直接排人河道,几乎主要河道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据统计,2001年苏州市全市废污水排放量达7.78亿吨,并在逐年增加;苏州十大骨干河道有机污染都较严重,水质污染近年来呈逐年加剧的趋势,水质较好的仅有太浦河。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和现在的治污水平,十大骨干河道污染的程度将进一步加重,中小河流将受到更大的污

染,生态环境将进一步受到破坏,治理的难度会更大。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首先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生活用水的需求,这是有关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大事,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越是城市化水平高,生活用水的标准越高。据统计近年来苏州的生活用水量1995年在中国供水量36个城市排列顺序中,苏州为58.3万方/天,排在第31位,则年用水量为2.13亿吨。从1997年的约2.65亿吨,2001年为3.41亿吨,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600万,生活用水量按稍高于目前用水水平计算,也将达到 3.6~4.0亿吨左右。国际上把城市人均耗水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市政公共设施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城市生活用水量已占城市总用水量的1/3,人均生活用水已达400~600L/(人.d),根据2001年苏州市用水资料统计,城镇生活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显著偏少,与一些先进发达国家城市生活用水量所占比重相比,差距很大。而同时近年来苏州的工业用水量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从1997年的10.05亿吨,到2001年的23.17亿吨,平均每年递增约3亿吨,按此速率到2010年将达到50亿吨左右。农业用水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灌溉定额不断降低,农业用地的不断减少,近年来用水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26.63亿吨,2000年为21.95亿吨,减少了4.68亿吨,通过改变灌溉方式,加强节约用水,预计到2010年用水量还可节省5亿吨左右,可降低到16亿吨左右。农村生活用水和林牧渔业用水近年来徘徊在4.5亿吨左右,从1997年的2.42亿吨到1998年的4.59亿吨,产生一个飞跃后,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科学养殖,合理灌溉以及高新农业技术的推广,到2010年预计为4亿吨左右。综上所述,到2010年苏州总的用水量约为74.5亿吨,比目前增加约20亿吨,必须对目前的水资源现状有清醒的认识,未雨绸缪,加大治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为苏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而可靠的保证。

4.水资源问题及应对

苏州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毫米左右,当地天然年径流量多年平均值在24亿方左右。降雨的时空分配年内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异

常,年际间相差较大。1999年为大水年份,当地径流量达68.85亿方,当年沿江排水79.37亿方;而1997年为偏枯年份,当地径流量仅为12.80亿方,当年沿江引水18.19亿方。依靠日趋完善的引排水工程与防洪设施,苏州可确保旱涝无虞。从苏州地理位置来看,既有太湖的供水又有长江的水源供给,过境水也充沛,近几年平均过境水量达100亿方左右。仅大运河为17亿方;即使在比较干旱的年份,依靠沿江引水工程引长江水,目前的引水能力可达25亿方,而长江大通站多年平均流量达30000m3/s,即使在较枯年份亦能满足江苏境内沿岸城市供水的需求。历史证明,苏州的发展离不开水,人口的增长也离不开水,苏州要做强做大,更离不开水资源的有力支持,苏州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苏州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综上所述,苏州属丰水型城市,境内大小河流、湖泊星罗棋布,密如蛛网;长江、太湖在境内,水资源量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苏州的人口数量与人均生活消费水平还会不断的增加与提高,关键要使之控制在水资源承载力的范围之内。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出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生态平衡将受破坏而恶化。近年来由于水环境污染严重,地表水水质降低,湖泊发生富营养化,形成了水质型缺水,反过来又促使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下沉等地质灾害,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推进城市化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在水资源量方面,苏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需要加大投入。进一步利用长江水资源需要增加工程措施;大运河过境水量可资利用,却污染严重;太湖不加以重点保护,富营养化问题将日趋严重;内河河道有机污染治理效果不明显;要摘掉苏州水质性型缺水的帽子,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任重道远;水环境修复工作需要我们在更长的时间内作出努力。苏州市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作为一个开放的空间系统,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人口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的耦合关系的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在这一系统中,兼有趋向平衡和打破平衡的两种趋向。目前的水质型缺水的状况打破了这种平衡,我们必须应势利导,抓住主要矛盾,加大治理力度,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吸取国内外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工业

废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使苏州千百年来形成的这种耦合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向趋于平衡的方向发展,并逐步建立新的耦合关系。

5.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在新的耦合关系下实现苏州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是以人类生存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在对苏州市的区域开发过程中,对于自然现状的改造、资源的利用,特别是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均应维持在环境允许的容量之内,只有维持现实环境的质量不超出允许的承载标准,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要求。环境与发展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其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超常规地利用,不重视环境的保护,削弱或破坏了生态环境的系统功能,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其实质体现在社会经济活动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需求,过度对自然资本的索取导致生态系统支持能力下降。环境问题的产生根置于社会经济的运行过程之中。苏州市2500余年的历史发展至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而不注意保护与适度开采,根据环境影响方程:

环境影响 = 人口×(GDP/人口)×(资源消耗量/GDP)×[(废物排放量+生态消耗量)/资源消耗量]

式中:GDP:国内生产总值。

由以上方程可知: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人口、经济活动、资源消耗、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而恰恰在近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对上述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集中体现在水环境的恶化,水质降低,水资源承载力下降,不能满足建设苏州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需要,进而产生大气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河道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等环境生态问题,导致直接或间接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苏州的社会经济及人居环境走上生态平衡、自然保护、永续利用的生态学方向发展。

5.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构筑苏州现代化的“生态城市”加强构筑生态城市的制度支撑体系建设,是建设

生态城市的保证。近年来随着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国家把环境问题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同期确定了环境管理的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和八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请登记与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控制),国家在环境与资源立法的速度大大加快。作为苏州,要在坚决贯彻执行国家一系列法律、制度、政策的的同时,结合苏州的实际,颁布地方法规,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强河道、湖泊的保护,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青山绿水的新型的现代化的苏州。必须加强和完善现行各项管理措施,包括水环境立法管理和水环境规划管理;要加大监督、执法的权力和力度,这是防止水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要从单纯的关注水向关注环境整体要素转变,从单一的水利科学管理向多学科综合管理转变,在规划及治理过程中,要重视专家及公众的意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占城市污废水排放量的比例逐年增多,一般在40%以上,目前包括生活污水在内的城市污水年处理率不高,这是对城市环境质量构成的相当大的隐患。根据苏州的城市特点,必须考虑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取向,即废水资源化的可行性,将再生水直接纳入城镇用水;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消除污染的可行性,以及合理解决好分散处理与污水集中处理的关系,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大力提倡和加强废水回用,积极研究开发污水处理新技术、新流程,作到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提高城市用水效率。立足本地自有水源,加大太湖与长江沿岸水域的保护力度。随着苏州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和密度的增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水量势必增加,而各种废污水排放量也势必大幅度增加,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好太湖与长江作为主要水源的重要性,遏止太湖富营养化的趋势,保护长江沿岸水域不受进一步的污染,要严格手段,强化措施,坚持不懈。参考文献:

1.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苏州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

2.方子云主编《水资源保护工作手册》河海大学出版社

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

4.苏州市统计局编《2002苏州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1、美丽乡村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具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乡村,他不仅仅是一种称号,而是通过建设而形成的一种乡村形态和生活方式。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美丽乡村规划应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与建设同步考虑,统筹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凸显村镇特色,构建美丽乡村产业布局的空间骨架,宜居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配套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民生活品质提升。 做好美丽乡村规划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2、美丽乡村如何结合现代农业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当前镇、乡、村庄规划的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美丽乡村规划中,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根据项目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合理确定产业类型和规模、空间布局,制定产业发展路径,引入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农业品种等,促进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一产水平,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延长产业链,适度发展加工业;针对乡村的资源条件,合理开展农业休闲旅游等服务业。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达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目的。 3、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统筹休闲旅游业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建设内容。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重点突出地域特色,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体验、科普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传承等为项目,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构建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美丽乡村综合体。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生物存在的根本。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就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特别是水资源。水资源污染的日益加重,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经濟的发展也起到了制约作用,甚至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说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改变水资源污染问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进行探讨,分别是水资源污染现状、造成污染的原因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提供借鉴,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标签:水资源;污染;现状;原因 在众多资源中,水资源是最具活力的资源,也是一种被我们广泛利用的一种资源。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可知,我国当前已经探明的水资源储量已经达到了二点八亿万立方米,整个国家的年总用水量在五千五百亿立方米,居民的生活用水基本可以得到满足。但是我国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就越来越低,我国水资源丰富也无法改变当前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为了能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保护方法,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当前水资源污染情况,特别是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均匀的水资源和水污染问题更加严峻,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所以,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当前我国水污染情况并找到水污染的原因,进而能够探明我国水污染的解决措施,这已经成为了当前相关部门需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国家也应该重视对水资源污染问题,提出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尽可能地从源头上杜绝水资源污染情况。下面我们就对水资源污染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 1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分析 首先,我国拥有很多的江河湖海,随着经济的发展,它们整体污染情况比较严重,而且重度污染地区范围在不断扩大,直接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日常饮水安全,大约百分之九十的湖泊出现了富营养化,严重影响到生态平衡;其次,随着水污染情况的日趋严重,我国城乡饮水安全问题受到威胁,现阶段全国范围内已经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城镇饮用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接近百分之四十的水源已经无法使用,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最后,我国东部海域污染也十分严重,各种工业废物和放射性物质都直接被倒入海中,造成了严重的近海污染,造成海洋资源的日益减少。 2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分析 2.1 污水排放量大且处理率低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了能够发展经济使我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已经相当长时期内实行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也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注重环境的保护,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也不重视节能降耗。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降低对设备的

我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水资源问题是当今全世界最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并且属多水患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速增长和水资源开发活动的大力开展,水资源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不断出现新的生态环境等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缺乏的国家之一,年水资源总量为2.8万多亿吨, 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量不足24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水域普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的功能。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缺水60多亿m3。同时,浪费又很严重,我国工业产品用水量一般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发达国家水的重复利用率一般都在70%以上,而我国只为20%-30%;此外,还面临着严重的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水资源短缺,迫使一些城市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和城市地面沉降。城市缺水问题,特别是北方城市缺水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长期以来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无偿利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日益短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的使命。 由于人们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农业灌溉与工业用水效率低、环境污染、地下水超采等原因,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极为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这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我国节水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我国人民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节水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 2、投入不足。节水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多样,需要大量投入和一定的先进技术,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随着节水量的加大、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高,

苏州市水污染调查研究

生命之源,共同的责任 ----------就苏州市对水污染调查研究前言: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想必耳熟能详。苏杭的美丽早具有了代表性,以中国之名而闻名于世。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她的韵味自然在于于水。苏州的水不够汹涌,不够磅礴,正是真切的江南之小桥流水,似蒙着面纱悠悠而来,旗袍勾勒的曼妙身姿让人一阵春风暖面。苏州的水外动而内静,岁月流淌,穿梭了大街小巷,历史在积淀,无论高楼拔起还是古镇重复以往的繁盛。 可如今呢?水多了,问题自然也层出不穷。我这里要详谈的便是水污染。从苏州大学、护城河以及苏州著名商业街等细小角度出发,说一说我对于水污染问题的看法、研究结果和就如何处理水污染谈谈我的建议。 关键词:水污染、苏州、危害、防护措施 正文: 一.苏州水污染现状 众所周知的苏州大学东校区的湖水,从桥上望去,水如死般的静止,水色发绿发黑,散发呛人的臭气,只要从桥上经过就能闻到。虽然经常有人进行处理,但效果逊色。 将东校区与本部相连接的东吴桥下便是苏州的护城河,也是苏大的水源。护城河的两岸尽是灯红酒绿之处,天色一暗,光怪陆离的灯点亮了半边的河水半边的天。护城河上驶过的有游船更有货船,嘟嘟嘟的噪声下又有多少有害化学物质的排放,也就只有水中的生物可以知道了。苏大东区作为护城河的一支小流,对于护城河的污染也是作用不小的。 就连被称作一方净土的苏大本部,也不可避免的面临水污染的问题。本部又一条细流,从学校的函授站,途径博远楼、怡远楼,到达一个小型工厂,最后与护城河相连。尽管小河两岸绿树成荫,古桥横更,可水依旧浑浊不堪,臭气熏天。 提到水,我又想起前一段时间,苏州著名商业街——观前街的一幅情景。环绕观前街的一条河已被抽干,我终于见了他的全貌:黑色淤泥里是数不尽的垃圾,各种腐烂气息让人闻得想吐。想到平时亲近的河水下竟都是些由于人类文明的缺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一、现状问题: 1、交通现状: ***除北大街外,道路现状宽度为6-7 米不等,路面为水泥路面,质量一般;现状设有一处城乡公交站点。 现状自然村内均没有专门的车行道路,几乎不能通车,只能步行,且路面宽度高度不等,质量一般。 2、景观风貌及产业,特色资源现状 ***四面环山,离县城较近,有煤炭资源和瓷技术。 不足:①村庄内绿化不足,几乎没有宅间绿化;②村庄现状地势起伏较大,存在多处驳坎,坎上局部设有水泥墙、栏杆等,形式杂乱,景观风貌较差;③现状山体上树林偏少。 因有悠久的煤炭和瓷文化,因此可以设置特色历史文化旅游的条件。 3、配套设施现状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村民不重视公共用地和空间的预留和协调,建筑间距较小,使得公共空间受到极大压缩,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交通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均显得局促和不足,现有各种村民设施不全,因此直接导致村民生活环境质量不高。另外,村庄内部卫生条件较差。如果未来发展特色旅游,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严重缺乏,如旅游接待、停车场、餐饮、宾馆等。 4、建筑风貌 村庄的建筑都是均为村民自发建设的老房子,建筑风格色彩较为老旧,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建筑风貌杂乱而不统一,影响整体景观,另外,村民辅房乱搭乱建情况严重,且质量差、风貌差,尤其是作为猪圈或厕所使用,普遍存在脏、乱、臭的现象。 二、总体规划 (1)规划指导思想 1、从发展的角度着眼,强调动态的建设观,正确处理村庄整治与村民生活、旅游开发 的关系; 2、抓住村庄发展的脉络,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突出人、自然、建筑相融的整体空间 环境特色,将村庄质朴、厚拙、自然的原始风貌及乡土文化加以保护,同时融入时 代特色,强化下姜村特色新农村的感染力。 3、以科学的态度对现有文化、建筑及其环境现状进行充分的研究,在完全尊重村庄现 有发展肌理的基础上进行整治。 (2)规划原则 1、将村庄综合整治和产业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下***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集中资金,重点开发,分片实施,同时加强重点地段整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2、保持村庄现有的自然肌理,拆除建筑违章,梳理开放空间,对部分建筑外貌局部进行改造,对建筑内部可以整修。 3、重点整治与一般整治相结合,建筑整治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原则。 4、对村民的私有空间和生产生活方式尊重与引导并重的原则。 5、建筑整治兼顾建筑样式的多样性和整体协调性的原则。

2010年苏州水资源公报

编制说明 主要内容:报告2010年全市降水量、蒸发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过境水量、水资源总量、供水量、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地下水开采量、耗水量、水质评价、水资源管理及重要水事等。 统计分类:以行政区划和水资源分区为单元,太湖水面单独计算。行政区划分:苏州市区(包括吴中区、相城区)、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和吴江市;水资源区划分:新沙区、虞西区、阳澄区、淀泖区、滨湖区和浦南区。 统计方法:多年平均值采用1956-2010年资料系列,社会经济指标采用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工业取水量和生活用水量采用市区和各市(县)上报数据,农业用水量按照2010年丰枯等级及农作物各生长阶段需水量所确定的灌溉定额计算。

苏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连浙江省嘉兴、湖州两市,西傍太湖、与无锡市相接,北枕长江。全市总面积为8488.42km2,其中水面积为3609.40km2,占总面积的42.5%。苏州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一、降水量 2010年全市面平均降水量为1068.5mm,折合降水总量为90.70亿m3,与多年平均1091.3mm相比偏小了2.09%,与2009年相比偏小了16.9%。(图1-1) 图1-1 2010年行政分区降水量与2009年及多年平均比较图 【时空分布】 2010年苏州市各雨量站降水量的变化范围在848.7~1335.0mm之间,最大与最小的倍比为1.57。从空间分布来看,2010年降水量面上分布较均匀,沿江地区降水量略大于沿太湖地区,由于受局部暴雨的影

响,浦南区铜罗站降水量最大;从时间分布看:汛期降水量较大,非汛期降水量较小,时间分布不均匀。(见图1-2) 图1-2 2010年降水量年内分配示意图 【梅雨】 2010年,苏州地区于6月17日入梅,7月17日出梅,梅雨期31天。入梅时间正常,但出梅较常年偏晚,梅期偏长。入梅后出现了强降雨过程,沿江十一圩闸站与张家港闸站一日雨量分别达到137.0mm与138.6mm,多处水文监测站点水位超出警戒水位。整个梅雨期间雨量空间分布相对均匀,局部差异较大。全市面平均梅雨量为215.8mm,较多年平均偏多2.7%,属于正常年。 二、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哪些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哪些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根据南桥镇党委、政府的要求,为加快推进裕民村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根据裕民村实际,现制定裕民村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化同步”的总体要求,以镇村规划为龙头,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创新工作机制为保障,将裕民村建设成为“村美、民富、和谐、幸福”的美丽乡村。 二、目标任务 裕民村建设总体目标是:达到省,市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建成南桥镇的美丽乡村示范点,争取在全市排名靠前。努力实现“村庄布局规划合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群众富裕”的目标。 三、建设内容 1、完善村庄规划布局体系。结合全镇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具裕民本村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规划,合理安排建设布局,科学确定生产、生活、服务区块的区域布局与建设规模,明确道路、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标准与要求。严格规划管理,确保规划的刚性执行。 2、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村主导、分级负责、多元投入

的原则,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达到“五化”标准,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和环境美化。 3、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展以“干净、整洁、有序、美观”为主要目标的村庄整治行动。二是开展杆线规范工程,确保杆线竖立和线路拉线走向规范。三是开展村内河沟流浚整治及塘坝扩挖整治工程,达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 4、实施村庄绿化、亮化工程。按照村庄规划布点的要求,在村内道路及村庄主干道进行植树绿化,确保村庄道路全覆盖。同时,逐步对村庄道路实现亮化工程。 5、推进土地流转,发展我村农业特色产业。充分利用裕民村本地资源,根据本地实际,大力发展裕民村的油菜种植等特色产业。计划在20xx年至20xx年,裕民村要逐步实现1000亩的土地流转目标,切实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 6、完善文化活动场地等群众娱乐活动阵地。按照村庄布点规划,除现有的一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外,计划在原里光学校增建一处村民文化活动场地,强化和完善群众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按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进行实施,不断增强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自我服务功能。 四、方法步骤 裕民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4月3日前后)制定裕民村美丽乡

甘肃水资源现状分析

1、甘肃省水资源现状分析 甘肃省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包含黄河、长江和内陆河三大流域,九大水系。水资源不足,人均和平均耕地占有量少,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286.21亿m3,人均占有量1119m3, 居全国第22位。西部河西走廊属内陆河流域,干旱多风,年降水量稀少,以灌溉农业为主,水地面积占全省水地面积的75%,人丁绿洲发展速度较快,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中东部地区属黄河流域,年降水量250-550mm左右,地表水、地下水十分稀少,区内多为山区早地,农业生产完全依靠天然降雨,旱地面积占全省早地面积的80%。受特定自然条件的制约,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 土流失进一少加剧。在部分河谷沟道、黄河及其支流沟谷有一定量的地下水存在,但由于开采有一定难度,或由于资金原因,开发利用程度不高:长江流域多为山地(陇南山区),但降水量相对较大,水多地少,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 2、模型应用 应用任务1中所建模型,对甘肃省承载能力潜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基本资料见表3,结合甘肃地区水资源的有关资料确定矩阵A的 权重,。为了更好地反映各等级水资源承载能力情况,对 、 、 进行0~1之间的评分,取得 计算出水资源指标特征值见表4,推求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分值见表5 Partition Population (Million)Land area () Irrigated area () Water supply () Use of water () Water requirement () Total water resources () Inland River in Hexi Corridor 478.22270024901.447308180698930079550006591500 Longyangxia 3.57101800.056990289032002686400

江苏的水资源

一、江苏主要水系 1、沂沭水系 位于废黄河以北,河源都在山东沂蒙山区。现沂河水大部分入骆马湖,再经新沂河出灌河口入海。沭河现分为两路入江苏,一路沿沭河旧河道进入新沂至沭阳县进入新沂河;另一路从东海县入江苏,进入石梁河水库,再由临洪口入海州湾。本水系中的湖泊以骆马湖最大。 2、淮河下游水系 三条泄水路径:一是出三河闸经三河入高邮湖、邵伯湖入里运河,再经芒稻河入长江,是最主要的泄洪通道;二是出高良涧闸,经苏北灌溉总渠,由扁担港入海;三是出二河闸,经二河至杨庄,部分水流经废黄河东流入海,另一部分由淮沭河入新沂河入海。主要湖泊有洪泽湖(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高邮湖、白马湖、宝应湖、邵伯湖等。 淮河下游水系图 3、长江-太湖水系 (1)太湖水系太湖的主要水系有两支,一是来自浙江天目山的苕溪;另一支是西部汇集了茅山、宜溧山地诸水由大浦、百渎等60多条水道入湖。太湖主要的泄水通道在东部,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出胥口至苏州市由娄江、浏河入江;二是由瓜泾口经吴凇江入黄浦江;三是出太浦口,由太浦河、黄浦江至吴淞口入长江,此是最主要的排水通道。这些排水通道常因为海潮顶托水位上涨形成倒灌。 太湖水系湖泊众多,太湖面积最大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属浅水型湖泊,湖

中有不少岛屿,最大的是西洞庭山。其它湖泊可分为三个湖群:西部是洮鬲湖群;东部是阳澄-昆承湖群;东南部为淀泖湖群。 (2)长江干流 长江干流横穿江苏中南部,在江苏境内河长418千米,具有江面宽、水量大、比降小沙洲多受海潮影响大,江岸不稳定等特点。江宽:南京以上1.1-1.3km,南京至江阴黄山在3km左右南通段10km江口扩展到80-90km。水量:最大径流量10万秒立方米,最小6000秒立方米。比降小、流速慢:南京以下比降1︰60000,平均流速约1米/秒。海潮影响:多年平均潮差河口约3米,江阴1.6米,南京0.6米。岛屿沙洲多:较大的有江心洲、八卦洲、世业洲、扬中等。江岸不稳定。 太湖流域水系图 二、江苏的水资源及其利用 1、水资源特点 (1)本地地表水资源不很丰富本地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49亿立方米,占全国径流总量的比例不到1%;本地地表水人均约为419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按耕地亩均占有量357立方米,全国亩均占有量为1752立方米。 (2)过境水量丰富河流上游汇水面积200万平方千米,过境水量是本地水量的40 倍。加过境水量人均占有量可达17700立方米,亩均占有量达到15000立方米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过境水量不稳定、与本地径流同步。 (3)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全省平原地区广泛分布着深厚的松散沉积层,地下40-60米的浅层地下水是农灌的主要开采对象,60-80米以下的深层地下水是城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主要问题分析 环境与资源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五班万罕立64120527 摘要:本文从水资源分布,水量及水体水质三方面对中国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水质水量问题建议 1.水资源含义及主要特点 1.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与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总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1】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之源,是关系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和最广泛的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无法替代的资源。【2】水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存在于河流湖泊湿地和含水层系统内以现有手段和经济合理的条件可被人们所开发利用的那部分资源量,由大气降水不断补给的自然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所称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为:水资源为可利用或有可能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3】1.2水资源主要特点 1.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正是由于降水作用,使得地球上的淡水可以进行永不停歇的水文循环,不断得到更新。因此,睡资源具有循环再生的特点。 2.水资源的有限性: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为14.6×1017m3,其中97.5%为咸水,淡水仅占2.5%,而其中大部分又储存在冰川当中,或是为土壤水、深层地下水难以被人类利用。事实上易于人类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全球淡水资源的1%。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是有限的。 3.水资源的区域性:淡水资源虽然具有循环再生特点,可利用量尽管有限但仍能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但是淡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并不是均衡的,其常常与人口的地区分布不相协调。体现了水资源的区域性特点。 2.中国水资源状况 2.1水资源的分布特征 受到中国西高东低地势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分布有明显的空间、时间差异。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加之地势阻隔,降水主要在东南部,西北部降水量很少。而淡水分布与降水分布一致,从东到西,由南至北减少,地区分布很不均匀。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却拥有占全国80.9%的水资源量,西北内陆地区及额尔齐斯河流域面积占全国的63.5%,拥有的水资源量却仅占全国的4.6%。【2】 2.2水资源总量 2010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0906.4亿m3,比常年值偏多11.5%。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08.8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13.2%,也就是说,地下水资源量的86.8%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北方6区水资源总量6049.5亿m3,比常年值偏多15.0%,占全国的19.6%;南方4区水资源总量为24856.9亿m3,比常年值偏多10.7%,占全国的80.4%。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6.9%,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32.6万m3。【4】 2.3水体水质 1.河流水质2010年,对全国17.6万km的河流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全国全年Ⅰ~Ⅲ类水河长比例为61.4%,Ⅳ类水河长占13.1%,Ⅴ类水河长占7.8%,劣Ⅴ类水河长占17.7%。 2.湖泊水质对99个湖泊的2.5万km2水面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面积占58.9%,Ⅳ类和Ⅴ类水的面积共占27.9%,劣Ⅴ类水的面积占1 3.2%。对上述湖泊进行营养状态评价,贫营养湖泊有1个,中营养湖泊有33个,轻度富营养湖泊有37个,中度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作为与粮食、能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今,全球都面临着缺水的挑战,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因缺水而死。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一.水资源现状 世界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2.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 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 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 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 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 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 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 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 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 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二.水污染问题 中国的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7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原来的那个蔚蓝色的“水晶球”已经不再明澈,不再蔚蓝了,即将干枯。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水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24.5亿t(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149.8万t。其中工业废水占39%~35%,城市污水占61%~65%,城市污水已经成为主要的污染源。 根据国家环保局发布的中国环境质量公告,全国七大水系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411个地表水检测断面中,Ⅰ~Ⅲ类的断面仅占41%,Ⅳ~Ⅴ类的断面占32%,劣Ⅴ类水质的断面达27%,说明已有59%的河段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水源。与河流相比,湖泊、水库的污染更加严重。2005年,28个国控重点湖泊及水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仅有2个,满足Ⅲ类水质的只有6个;Ⅳ~Ⅴ水质的8个,劣Ⅴ类的竟达12个,即72%的湖泊和水库已不宜作为饮用水水源,43%的湖泊和水库失去了使用功能。目前全国有25%的地下水体遭到污染,35%的地下水源不合格;平原地区约有54%的地下水不符合生活

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资溪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核心,强化规划引领,注重景城联动、景村联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积极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骨干、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生态城镇体系,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结合整体规划,推动镇村联动建设。要以全域规划的理念,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传承记忆,编制、完善、提升县、乡(镇)、村三级规划,实现乡(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 根据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从全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发展,确立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能力强、要素集约、功能多元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示范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和“农民筹资投劳、整合项目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三点结合的投入机制,突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重点,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在2015年,我县率先将高阜镇高阜、石陂两个中心村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进一步提升其他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导,突出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落实农民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村点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 4、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5、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优势,发挥县级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 (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的主要内容 严格按照我县乡(镇)村联动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要求,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抓好规划编制。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全县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建设1个中心村。围绕“三区一园”、“四类村”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大家得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此外,我国水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1) 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存在潜在威胁(92) 水分利用效率不高(3) 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2003年,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淮河流域仍有一半的支流水质污染严重,海河、辽河生态用水严重缺乏,其中内蒙古的西辽河已连续五年断流。太湖、巢湖、滇池均为劣五类水质,总氮和总磷等有机物污染严重。以黄河为例,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元至156亿元。同时,令人担忧的是,沿黄地区许多农田被迫用污水灌溉,给区域内居民健康带来危害。据初步测算,区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亿至27亿元。黄河水污染同时还带来水资源价值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并增加了处理污水的市政额外投资,每年总损失近60亿元。地球上的水虽然看上去很多,然而在当今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并不多。据专家估计,地球上的13.86亿立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中,其中96.7%的水集中在海洋里,目前还无法利用。而大陆上所有淡水资源总储量只占地球上的水量的3.3%,这3.3%里的85%集中在南极和格陵兰地区的冰盖和高山渺无人烟的冰川中,在现阶段内也难以利用。地球上实际上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径流和地下淡水。地下水占地球淡水总量的22.6%, 为8600万亿吨,但一半的地下水资源处于800米以下的深度,难以开采,而且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带来诸多问题。河流和湖泊占地球淡水总量的0.6%,为230万亿吨,是 陆地上的植物、动物和人类获得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可是由于水体污染,这一部分

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2016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的通报

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2016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考核结果的通报 【法规类别】水资源 【发文字号】苏府办[2017]240号 【发布部门】苏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08.01 【实施日期】2017.08.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2016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的通报 (苏府办〔2017〕240号) 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 根据《市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苏府〔2012〕279号)、《市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苏府〔2014〕43号)等要求,市政府于5月下旬对各市、区(昆山市、姑苏区除外)2016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现将考核情况予以通报。 希望获得优秀等次的地区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其他地区要以先进地区为榜样,强化目标责任,明确工作重点,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1.2016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 2.2016年度各市、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情况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8月1日附件1 2016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 一、获优秀等次 张家港市 常熟市 二、获良好等次 吴江区 吴中区 相城区 太仓市 苏州高新区 苏州工业园区 附件2 2016年度各市、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情况

一、张家港市 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市考核组在技术核查、现场检查、听取汇报后,对你市2016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了考核。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张家港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建立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机制,探索了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模式,水资源管理工作全面推进,基本完成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大项指标目标值,基本完成年度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定量指标目标任务。严控行业用水量,严把取水审批关,加强用水总量控制。落实计划用水、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等管理制度,修编了《张家港市水资源管理ISO9001》,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组织开展了节水型园区创建工作,升级了“数字水资源基础GIS平台”、“水资源规范化管理和评价信息系统”和手机管理、收费和执法平台,完成了42个水量在线监测站点、4个水质在线监测站点的建设。张家港市综合考评为优秀。 (二)存在问题。 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未达标。 2.重点用水户开展用水审计比例较小。 二、常熟市 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市考核组在技术核查、现场检查、听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本编制规划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评分或检查依据。

额指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调整生产结构,将规划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讲,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及防灾等各项建设,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相互配合,为村庄居民提供适合我县特点、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为了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围绕增收致富奔小康,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村庄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为***镇农村住宅建设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子。 在规划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做到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力争为整体推进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示范和依据。

二、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 《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 《村镇规划卫生规范(GB1805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农村防火规范(GB50069)》 《防洪标准(GB50201)》 《农村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 《农村居民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952)》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范标准(CECS354)》 《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DL493)》 其他相关规范 三、规划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城乡统筹,深入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与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切实以规划带动解决***村的实际问题。抓住机遇、搞活经济,立足生态农

徐州市区水资源现状及对策

徐州市区水资源现状及对策 摘要介绍了徐州市区供水工程系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功能区水质等现状,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区域可供水资源不足、水环境尚未得到根本好转、再生水利用不足等问题,为徐州市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问题;对策;江苏徐州 徐州市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共包括云龙区、泉山区、鼓楼区、铜山区、贾汪区5个市辖区,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北部与山东省微山县、枣庄市为邻,南部与西南部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萧县,东部与邳州市、睢宁县交界,西北部与丰县、沛县毗邻。市区东西长64.5 km,南北长61.5 km,总面积3 038 km2。废黄河横贯市区,成为独立的长条形高滩地,是徐州境内地表水系的分水岭。京杭大运河斜贯市区北部,始于蔺家坝,下至邳州市大王庙入中运河,全长71.7 km,具有灌溉、排涝、航运、行洪等综合功能[1]。 1 水资源现状 1.1 降水量 降水是当地水资源的主要来源,降水量的分布特性一般能反映地表水资源的分布特性。降水量的分析统计采用3个站点连续57年的资料,1956—2012年多年平均降水量858.3 mm。降水量地区分布上呈现东南大于西北的特点;年内分配集中,连续最大4个月的降水量为595 mm,占全年的69.3%,7月降水量最大,占全年的29.6%,12月降水量最小,仅占全年的1.67%;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雨量是最小年的2.3倍;丰枯变化频繁,丰枯水年经常连续发生。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为丰水期;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为枯水期,尤其是1991—2002年,出现连续枯水年份,2003—2009年为丰平期。 1.2 现状供水工程系统 市区内现有大中小型水库(湖泊)和蓄水塘坝达104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总兴利库容约1.21亿m3;此外,通过多年来的建设,共开挖疏浚干支河道21条,开挖疏浚大沟195条、中沟977条;建成大型水闸1座、中型水闸19座、小型涵闸92座、小沟级以上配套建筑物3万余座。骨干沟河年度可复蓄2~3次,成为解决区域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市区主汛期的水量大,而河道防洪标准低、蓄水工程的调蓄能力小,从而导致主汛期的绝大部分水量不能利用。非汛期来水量相对较小,可以通过增加河道防洪标准、兴建蓄水工程等方式来解决[2]。 1.3 现状及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情况

关于水资源严重缺乏以及保护水资源的资料

关于水资源严重缺乏以及保护水资源的资料 关于水资源严重缺乏以及保护水资源的资料2010年11月07日一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0000亿m3占全球陆地降水总量的47折合降水深为629mm小于全球陆面降水平均值834mm。其中消耗于蒸发的散发的降水占56约有44的降水形成径流据统计全国大小河流有6000多条河流总长度为43万多km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6 500亿m3占世界河川径流总量的5以上在世界各国中居第六位包括原苏联。全国地下水总补给量为7700亿m3其中有6200亿m3补给河流长江流域及其南方地区地下水约4 800亿m3北方地区约2900亿m3。二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1总量多人均少按人均计算我国平均每人每年占有水资源量不足2600m3只相当于全世界人均占有量10800m3的14是水资源量低的国家之一。居世界各国中的第87位。按耕地每亩平均占有水资源量计算只有1 750m3相当于世界平均数2400m3的23左右。2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我国陆地水资源的总的分布趋势是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全国淡水资源中黑龙江、辽河、海滦河、黄河、淮河及内陆诸河等北方七片总计5493亿m3长江流域为9600亿m3珠江流域为4739亿m3浙闽台诸河为2714亿m3西南诸河为4648亿m3。南方四片合计为4701亿m3。南方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北方及西北地区中大多数地方降水量少于400mm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青海的柴达木盆地中部年降水量不足 25mm。水土资源配置很不平衡。全国平均每公顷耕地径流量为28

万m3。长江流域为全国平均14倍珠江流域为全国平均值的242倍黄淮流域为全国平均的20辽河流域为全国平均值的298海滦河流域为全国平均值的134。黄、淮、海滦河流域的耕地占全国的365径流量仅为全国的75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只占全国的36而水资源总量却占全国的81占全国国土50的北方地下水只占全国的31。3年内、年际变化大我国降水受季风气候影响年内变化很大一般长江以南36月份或47月份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长江以北地区69月的降水量常常占全年的80冬春缺少雨雪。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量往往集中在一二次历时很短的暴雨中降落。由于降水量过于集中大量降水得不到利用使可用水资源量大大减少。我国年际降水变化也很大仅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发生数次全国范围的特大洪水灾害。有些地方还出现连续的枯水年。这给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利用带来很大困难加重了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危机。4水污染问题严重以1996年为例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059亿t预计生活污水的排放量150亿t左右由于污水处理进展缓慢达标排放率不高我国的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 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少数水系支流和部分内陆河流外水污染总体上 呈加重趋势城市河段中78不适宜作饮用水源五类水质以下的占58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湖泊普遍受到总磷、总图3-12-3 河水污染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氮和有机污染富营养化、耗氧有机物污染问题严重。南方城市中有60是因为水源污染造成缺水。最令人难忘的是1995—1996年淮河流域由于水污染造成的数百万人饮水困难的事件。水污染进一步减少了可用水资源量。5河流含沙量大我国平均每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