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的中小企业的品牌塑造

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的中小企业的品牌塑造
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的中小企业的品牌塑造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中,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然而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现状是大批涌现又很快消亡,据报道,我国中小企业近5年的淘汰率为 70%,其中处于亏损状态的约为30%左右。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品牌塑造是主要原因之一。能够成功塑造品牌的中小企业屈指可数,以至于难以长期生存和发展。

实践证明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力的保障,品牌形象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 而传播是塑造品牌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整合营销传播是新经济条件下的营销传播模式,是当今信息社会最有效的传播工具和方法之一。文章从当代营销最根本的问题入手,引入了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分析了整合营销传播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状况。通过整合营销传播来塑造品牌形象的关键是如何保持品牌信息传播的一致性,文章阐述了塑造品牌形象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运用SWOT的分析方法来研究目前中小企业都有哪些优势、劣势,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对目前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分析,并提出借鉴整合营销传播观念,采取创造企业价值的五步骤,对中小企业的品牌进行整合营销传播,最终用以指导和实现中小企业的品牌塑造。

关键词:中小企业;整合营销传播;品牌塑造

In the cours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M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re a large number of emerging and soon die, according to reports, China'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out of the past 5 years was 70%, which at a loss of about 30%. Of course, many reasons, but the branding is one of the main. SMEs can successfully build brand one of the few that it is difficult long-term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brand is the most powerful protec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rand image is important intangible asset of enterprise, and communication is the primary means of shaping the image of one of the brand.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is the new economic conditions of the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model, is the most effectiv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society tools and methods. Articles start from the most fundamental issues of contemporary marketing,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analysizing the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Chinese market. Through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to build brand image, the key is how to maintain brand consistency i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and Articles describes the brand image of the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strategy. SWOT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what are the current SM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ing what, at the same time, analysizing the present problems for SMEs to brand building of the corresponding,and proposing and reference 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taking five steps to creating business value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o integrate bran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Finally guid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brand building of SMEs.

Key words:SME: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brand building

序言 (1)

一、整合营销传播概述 (2)

1.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 (2)

2.IMC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及其原因 (2)

3.大中小企业整合营销传播关注点的比较 (3)

二、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塑造的现状 (4)

1.中小企业品牌塑造的SWOT分析 (4)

(1) 中小企业的优势 (4)

(2) 中小企业的劣势 (5)

(3) 中小企业面临的机会 (6)

(4) 中小企业面临的威胁 (7)

2.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7)

(1) 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瓶颈 (7)

(2) 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误区 (8)

三、中小企业的品牌塑造策略 (9)

1.树立正确的“整合”观念 (9)

2.明确品牌的核心价值 (11)

3.确定品牌传播对象 (11)

4.选择必要的传播沟通手段 (11)

5.匹配各种传播手段 (12)

四、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中小企业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问题、加快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营销观念引领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由于先天不足,包括政策法律支持不足、政府管理体制不健全、融资能力有限、社会化服务体系缺失等,和后天失养, 包括如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低、技术落后、营销观念弱等,导致其发展遭遇复杂的主要来自环境、战略、策略和执行性四个方面的程度不一的营销阻力。其结果是导致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是大批涌现又很快消亡,经过市场洗牌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企业不多, 能成功塑造品牌的中小企业更是寥寥无几。基于此,在一些研究结论中有学者提出了反品牌言论,甚至有人提出“品牌消亡论”,使得中小企业对于要不要创品牌、如何创品牌充满了困惑。

实际上,没有强势品牌支撑的“市场”必然缺乏稳定性,也就是说,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力的保障,只要企业存在就需要做品牌。回溯中小企业的源起,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般来说,其创建成功大多是依赖对市场机会的迅速有效识别,通常表现为应用市场细分方法寻找到大企业留下的市场空白,或者是通过产品创新开拓了市场。在市场激烈竞争、信息传达快速的今天,产品之间差异性减少,同质性增大,这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集中在消费者对于商标乃至企业本身特殊性质的印象之上;另外,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消费者购买行为追求的是“实质利益+精神和心理利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相对于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具体效用,消费者更注重产品后面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声誉。因此,不单大企业要做品牌,中小企业更要通过品牌塑造求生存、求发展。

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对中小企业的品牌塑造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和分析。

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的中小企业品牌塑造策略研究

一、整合营销传播概述

1.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简称IMC)。是指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的过程。整合营销传播一方面把广告、促销、公关、直销、CI、包装、新闻媒体等一切传播活动都涵盖于营销活动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则使企业能够将统一的传播资讯传达给顾客。其中心思想是以通过企业与顾客的沟通满足顾客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统一的促销策略,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从而使企业实现促销宣传的低成本化,以高强冲击力形成促销高潮。

(1)广义的整合营销传播

是指企业或品牌通过发展与协调战略传播活动,使自己借助各种媒介或其他接触方式与员工、顾客、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普通公众建立建设性的关系,从而建立和加强与他们之间互利关系的过程。

(2)狭义的整合营销传播

定义是营销传播计划就是确认评估各种传播方法战略作用的一个增加价值的综合计划(例如,一般的广告、直接反应、促销和公关),并且组合这些方法,通过对分散信息的无缝结合,以提供明确的、连续一致的和最大的传播影响力。

2.IMC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及其原因

(1) 从外部市场需求和媒介环境上来看:中国的市场发展虽然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相对简单的状态。消费市场的细分性还不够,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比较弱。市场环境正处于由渠道竞争向品牌推广的过渡阶段,这就造成对整合营销传播的需求性不够。而从媒介环境上来看,各种媒介手段的发展也不平衡,各种新媒体的发展不够完善,人员推销和直复营销等也面临经费和人员素质等问题。而整合营销传播需要各种媒介之间的高度配合,这是基于成熟的媒介市场来运行的,如果各种媒介发展不均衡就会影响整合营销传播的顺利进行。

(2) 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整合营销传播是以成熟的企业为基础的。经过长期发展,这些企业能够磨合出适应自己特点的互动式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并逐渐积累形

成拥有丰富消费者资料的数据库。在这个基础上整合营销传播才能得以有效进行。而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基本上以垂直化的组织结构为主,企业内部各部分彼此独立,营销决策部门只是其中并列的同级部门,很难对其它部门产生影响。造成营销传播部门很难统领全局,对外形成“一种声音、一种形象”的格局。

(3) 对整合营销传播的认识不够。一些公司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时尚,但并未开始实施。一些企业领导人知道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但对其认识不深,有的对整合营销传播的涵义理解有误,将之与传统营销传播混为一谈。企业没有组织员工对整合营销传播进行系统学习。在理论界与学术界,整合营销传播也只是一个理论,并未形成相应的学术研究体系,所有高校也没有相关专业,不能培养对口的人才。

(4) 技术上支撑不够。近年来,中国企业开始注重资料库的建立。一些民营企业和外企纷纷开始注重收集客户信息,建立企业内部数据库,并开始了相关技术的开发。但这一项在中国进行仍然有一定难度。一是经费上面不能够完全保障;二是技术支持未跟上需求;三是中国人信用状况相对较差,影响了资料库数据的真实性;四是相关法制法规不健全,很多有信用的消费者在填写自己的信息的时候往往不敢填写真实信息,因此即便建立了数据库也无法使用其中的信息。这对于以数据库为硬件支撑的整合营销传播来说是一个很大障碍,因而必须进行真实数据库的收集。

3.大中小企业整合营销传播关注点的比较

整合营销传播强调的是企业需要统筹运用各种传播方式并以最佳组合方式, 达到传播协同效果, 从而使传播效益最大化,最终达到营销效果的最大化。

对于大企业来说, 对资源的占有具有先天的优势, 较为关注利用立体化传播手段, 强调的是企业需统筹运用各种传播方式并以最佳组合方式, 覆盖可能的接触点, 追求通过多样化传播手段强势增加品牌曝光率。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放在传播宣传上的资金有限, 如何利用有限的投入提高品牌知名度是他们的目的。那么, 相应的在整合营销传播的各部分中, 他们和大企业的关注点是不同的, 他们应该关注的是传播的协同效果。

图1 大中小企业整合营销传播的关注点

二、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塑造的现状

1.中小企业品牌塑造的SWOT分析

(1) 中小企业的优势

①管理费用较低。不同规模企业长期并存的现象说明,企业对最优规模的要求是不同的。美国经济学家科斯从企业管理费用与交易费用的关系角度认为,企业边界取决于企业和市场的均衡,即企业的边际管理费用等于边际交易费用。尽管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降低外部交易费用,但随之而来的是内部管理费用递增,因而企业的最优规模不一定就是大规模。这为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依据。相比大企业,中小企业规模不大,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内容相对较少,管理难度相对较低,从而管理费用也相对较低,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在管理费用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②经营机动灵活。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因企业规模不同而要求不同。相对大企业,中小企业管理跨度较小,职能部门较少,内部信息对称程度较高,因而决策链短,协调简单,信息上下传递速度快、失真度低,在企业快速决策和准确决策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此外,中小企业所需投入较少,进入门槛较低,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因而产品生产及投放市场时间短、见效快,产品转型成本低,适应新环境较为容易,在生产经营上具有很大的弹性。

③满足市场特定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求多样化明显,市场日益细分。中小企业能凭借其在技术、资源方面的特有优势,按特定

顾客群的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商品和服务,满足市场化的特定需求。在技术革命的

推动下,专业化分工日益细化,产业链不断延伸,中小企业能够发挥其在某一领域的技术与经验优势,承接其他企业零配件的生产或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从而发挥其生产经营特定商品的优势,与其他企业形成互惠共生关系。

④内部激励相容。企业内部激励相容主要是指企业中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与实现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目标是不一致的,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其中,所有者是委托人,经营者是代理人。由于信息不对称,所有者难以掌握经营者的所有信息并进行有效监督,因而经营者有通过损害所有者利益来增加自身利益的动机。中小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多是合为一体的,因而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没有偏差,不存在内部激励相容问题。即使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中小企业,由于内部信息量较少,所有者监督经营者的效率远比大企业要高。可见,在内部激励相容方面,中小企业是有优势的。

(2) 中小企业的劣势

①抗风险能力较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大多数领域形成了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在利用经济资源、获取市场信息、争取外部支持等方面明显比大企业逊色。同时,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领域的技术、资本等进入壁垒较少,竞争主体多,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使其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因而,在市场出现剧烈动荡的时候,在金融危机出现的时候,受到冲击最重的往往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的劣势使得中小企业,尤其是创办时间不长的中小企业失败率较高。

②资金不足。中小企业在贷款方面,由于资本实力较弱,符合银行偏好的抵押物或质押物不足,使得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普遍偏低,取得银行贷款困难较大。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贷款规模不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缺乏规模经济效应,单位经营成本相对较高,这无疑降低了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积极性。此外,中小企业不惜通过损害自身信用来获取短期利益,存在欠息、逃债、赖债、恶意偷税欠税等行为,从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进一步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

③人才缺乏。中小企业人数较少,实力较弱,社会影响力较小,相比大企业缺乏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优势,造成员工素质较低,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大量中小企业属于家族式企业,企业决策、管理等重要岗位通常都由企业主及其家族成员,或是关

系密切人占据,企业用人的封闭性特征较为明显,外部人才遭到一定程度的排斥。其结果是,独断决策、经验管理较普遍,现代管理、民主管理、战略管理较缺乏。随着企业的发展,人才缺乏带来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凸现出来。

(3) 中小企业面临的机会

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但同时我们更应看到,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新机遇。

①中小企业发展---宏观政策环境逐渐趋好。我国已经加入WTO,客观上要求我们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调整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规范和法律体系,依法办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现有政策中那些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条款和规定,从根本上说也是与WTO规则不相适应的,因此,这些法规会很快被清理和修正(入世协议签订后,我国已经陆续公布了一些被废止的法规),中小企业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平等待遇在实践中会逐渐得到落实,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长期以来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歧视将会得到明显改善。

②中小企业发展已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发展正在进入一个转型期。主要表现在:

第一,中小企业中的核心力量初步形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两级分化趋势:一些企业在竞争中失利被兼并或破产,而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其规模则日渐扩大,虽然总体实力尚不如大企业,但却形成了很强的竞争力。中小企业中一批龙头企业的出现,为众多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示范。

第二,企业制度发生转变。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促进了企业制度的变革,中小企业的产权关系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的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一些快速成长中的中小企业,已开始向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化。二是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家族式的所有和管理模式逐步表现出新的特点,为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增强竞争力,中小企业的发展已不再仅仅依靠血缘和朋友信任关系,而开始越来越多的引入外部的优秀人才和专业人士。

第三,产品结构调整的深入与投资领域的扩大。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市场化程

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过程,中小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不断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不断提高,有些企业已经开始进入高端利润市场。

总之,随着中小企业转型的逐步推进,中小企业进入了一个以提高内在素质为主的时期,抵抗风险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③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受自身实力的制约,在获取信息与占有信息上处于劣势地位的情况正在逐步的改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经济交易手段的更新,这使得中小企业更容易地获取市场交易机会,更方便地参与国际竞争,企业发展的空间会得到极大拓展。

(4) 中小企业面临的威胁

由于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管理、品牌、技术、资金等核心竞争要素,完全依赖于外部市场需求,受制于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人民币汇率变化等企业不可控因素,一时间许多中小企业陷入了困境,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①国际贸易增速急剧放缓。

②国内劳动力价格快速上升。

③节能减排的要求不断能加大。

④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⑤人民币升值。

2.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1) 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瓶颈

①缺乏管理企业品牌的人才。我国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产品经营阶段逐渐走上了品牌经营时代,现在很多国内外大型企业都已经拥有自己的首席品牌管(CBO)、品牌经理人或是品牌总监,专门从事企业品牌战略咨询服务,是企业价值设计的参与者和企业品牌资产经营的责任者。但对众多中小企业来说,用高薪聘请一位CBO人才来管理自己企业品牌,只能是一种奢望。缺乏相应管理人才,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中小企业品牌谁来管理,如何管理,怎样管理,就成为企业发

展战略与实际运作中的现实问题。

②运营经验不足。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少中小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纷纷把注意力放在加快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新产品开发的速度上。但由于创业时间极短,没有良好的运营经验可供借鉴,管理水平低,加之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得不到运用,不能进行科学的投资分析和市场论证,其结果是“不改造等死,改造了找死”,最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有经验,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前期运营存在严重问题,这个时候谈品牌成长与累积更是一句空话。

③品牌观念偏差。品牌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揠苗助长”的结果只能是将品牌扼杀在摇篮中。所以,企业打造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需要循序渐进。品牌之道,就像人与人之间要成为朋友一样,除了钱,双方还都必须为之付出感情、心血和时间,才能真正建立信任,才能真正成为知交。可惜的是,如今太多的企业将“品牌”等同于过度的广告宣传,等同于夸大和吹嘘,过于近功急利,自溺于营造的幻象,沉醉于名气的虚幻之中。很多中小企业在品牌推广上花钱不少,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显得力不从心,甚至陷入资金困境。

因此,人才缺乏,经验不足,品牌观念偏差等因素,成为了中小企业建设品牌的瓶颈。只要企业存在就需要做品牌,但目前中小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却普遍较弱,中小企业在品牌推广上无疑存在很大问题。

(2) 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误区

①品牌建设流于形式。当前,在我国中小企业中,部分企业的品牌建设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口号。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这部分企业没有清晰的品牌定位,身处以品牌论道的环境中,不得不为自己披上“品牌战略”的外衣,谋求在日益激烈的品牌竞争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很多中小企业将品牌理解为叫得响的名称,将其与产品的质量、形象、附加价值等一系列有形或无形资产分割开来。

②品牌建设谨小慎微。在我国中小企业中,部分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金不足、管理水平落后,在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往往过于审慎。主要表现为:企业仍以产品导向为指导,更重视短期的销售,对品牌建设的投入相对较少,品牌传播单一,一般会采用传统的做法,对新产品入市等重大事件仅以广告方式进行宣传推广,没有用品牌核

心价值统帅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甚至把广告作为塑造品牌的唯一手段,这是典型的操作误区。

③品牌建设贪大求全。部分中小企业在品牌建设中采用了“大目标、中战略、小执行”的做法,不考虑资金、产品、技术、服务、营销策略等因素,不能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品牌战略,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目标定得很大,没有基础性的准备工作,力度不够,支撑体系非常小。国内有些知名中小企业在品牌稍有影响时,在其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没有相应提升,在与品牌延伸或品牌扩张诉求不对称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品牌运营,往往会陷入“品牌运营”陷阱,导致品牌建设资源严重浪费。

在品牌管理实践中,由于品牌运营盲目,部分中小企业往往缺少正确的理论指导,在发展目标、理念、产品内容不清晰的情况下,就大肆包装,品牌推广混乱,造成了企业资源使用的不经济。

三、中小企业的品牌塑造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整合”观念

整合传播理论认为所谓整合主要指传播工具的整合和传播过程的整合。传播工具的整合主要指广告、公关、直效营销、活动营销、销售促进等营销传播工具的组合和利用; 而传播过程的整合是指在不同时空的传播过程中, 保持品牌信息的一致性。过程整合对于维持企业整合营销策略的一致性、不断积累品牌要素和品牌形象是至关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品牌形象的整合传播就是要进行品牌信息的一致性传播。

一个完整的品牌信息, 必须包括品牌思想、个性、品牌识别、品牌定位、品牌言传、品牌行为、品牌文化等要素。宣传一个品牌, 就是从宣传它的各个要素开始,并把所传达的信息整合起来, 传递一致性的信息,让消费者认识、认知品牌, 并对品牌产生积极的联想,而后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 见图1) 。

因此为了有效地塑造品牌形象, 需要自始至终向受众传达一致性的品牌信息,而不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否则只会导致品牌形象紊乱, 难以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一个成熟的品牌形象。一致性,对于在传播环境日渐复杂、消费者消费习性和生活形态变化莫测的情况下, 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一个品牌来说, 整合传播的目标就是向特定的目标受众以一种有效、连贯的方式传达一个清晰、明确并且是一致性的信息。然而要维持品牌传播的一致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必须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才能驾驭品牌信息, 保证品牌信息传播的一致性。这里把品牌信息分为三大部

分,如图2 的品牌整合传播的结构模型所示。

图2 品牌形象的整合传播图

图3 品牌整合传播的结构模型

●一致性传播的焦点是品牌的核心思想, 即品牌识别、品牌定位和品牌个性, 这是品牌的本性, 是品牌的精髓所在。要保持品牌信息的一致性传播,先得从品牌内部要素做起,即品牌的“思想”。

●在确立品牌识别、品牌个性和品牌定位后, 要通过一系列营销传播和广告宣传活动( 广告、公关、促销、活动营销等) 把品牌思想表达出来, 即品牌的“言传”。

●光说不做是不行的, 要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提高顾客忠诚度, 形成品牌形象与价值, 必须通过附加于品牌的产品、价格、通路、公益活动等营销手段来表现品牌,即品牌的“行为”。

2.明确品牌的核心价值

品牌形象的整合传播就是要进行品牌信息的一致性传播,而一致性传播的焦点是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传播的核心内容,无论何种形式的传播活动,都必须围绕品牌的核心价值或体现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的核心价值在品牌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体现。

中小企业的品牌一般处于品牌生命周期的初期,品牌的核心价值可以从产品特性本身进行挖掘,这时品牌的传播内容主要是让目标消费者知道该品牌是何种产品。当品牌发展到成长期,品牌的核心价值可以在功能性价值的基础上增加感性价值,消费者购买某种品牌希望获得更多的附加价值,这些附加价值更多来自品牌所赋予的某种情感,所以,这时需要考虑品牌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除功能利益外还有什么?当品牌趋于成熟时,品牌的核心价值更应该强调个性,强化目标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无论品牌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核心价值,这样才能使品牌传播具有统一的协调性,才能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一个清晰的品牌形象。

3.确定品牌传播对象

品牌核心价值是提供给品牌消费者的利益点,只有确定品牌的消费者,了解品牌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企业才能确定提供给消费者的利益点是什么,而品牌的目标消费者显然是品牌的主要传播对象。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品牌需要传播的对象并不仅仅是品牌的消费者。科罗拉多大学整合营销传播研究生项目主任汤姆·邓肯提出的“利害关系人”概念对我们很有启发。他认为企业和品牌应该和所有的“利害关系人”建立关系,加强他们的关系。他认为“利害关系人”可以分为“直接利害关系人”和“间接利害关系人”。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没能力兼顾所有的利害关系人,所以可以优先考虑直接利害关系人,特别是其中的目标顾客,当品牌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之后,再考虑间接利害关系人。针对间接利害人传播,可以扩大品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可以形成一定的舆论和口碑效应,对品牌的长远发展和品牌美誉度的提升有利。

4.选择必要的传播沟通手段

品牌的传播沟通手段有广告、人员推销、销售促进、公关关系与宣传、活动推销与赞助、直复营销等。广告是企业喜欢采用的一种传播手段,许多企业往往会以广告

作为品牌的主要沟通方式,配以其他的传播手段进行整合传播。而很多的研究也表明广告在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建立强大的品牌联想,以及促进品牌销售方面都有相当大的作用。但广告也是很费钱的一种传播活动,如果想以广告作为主要的传播手段,就需要慎重考虑如何经济地使用它。除了媒介广告外,企业还应该考虑新闻发布会、技术学术研讨会、展会推广、经销商推广活动、赞助活动、企业宣传品、直邮、促销、人员推销等传播沟通手段。

5.匹配各种传播手段

匹配传播沟通手段需要从时间、内容、强度和密度等各个方面考虑,主要的指标有两个:一致性和互补性。一致性是指不同传播手段所传递信息的一致程度以及相互影响的程度。如果传播的信息不一致,会造成品牌联想混乱,难以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互补性是指不同的传播手段经过设计能够互相补缺的程度。传播手段在互补使用时一般更有效。例如,促销与广告结合效果会更好。广告活动能帮助消费者认知品牌和改变对品牌的态度,而这种认知和态度的改变会影响产品的最终销售;在促销现场使用广告中的一些片段或画面作为提示,可以激起消费者强烈的品牌联想。理想的整合传播方案须确保所选的传播手段能够互相加强、互相补充,以更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在进行品牌传播时,为了经济有效性,一定要在整合营销传播思想的指导下,强化品牌传播的协同效果。沿着品牌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明确品牌核心价值,甄别品牌传播对象,选择恰当传播手段并进行合理协调匹配,进行持续、连贯的协同传播,最终将能树立一个个性鲜明的品牌形象。

四、结束语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 引入现代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观念是有益的。中小企业在进行品牌塑造时, 一定要具备整合营销传播的思维。每一次营销活动、每一种传播手段都要为企业品牌价值做加法, 甚至乘法, 分散的、断断续续的营销活动对于企业品牌价值的形成而言, 只能越来越分散、价值被稀释。因此, 中小企业在进行品牌营销传播的时候, 一定要甄别直接利害关系人, 围绕企业战略, 好明确的主题, 品牌基本属性及基本价值进行, 沿着品牌不同的发展阶段, 不同的发展目标, 持续地、连贯地进行, 这样在经过一定时间后, 品牌的价值就能日益凸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刘红珍.我国中小企业的环境分析及防范对策[J].党政干部论坛,2006(8).

[2] 邓正华. 论整合营销传播在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08(5).

[3] 林升东.整合营销传播观点:中国观点———解读唐·E·舒尔茨《2005年后的中国市场营销》[J].中国广告,2006(1).

[4] 成雄.论整合营销传播在品牌塑造中的作用[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10).

[5] 郭凯,冯国栋.我国中小企业实施品牌多元化战略的对策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8).

[6] D. 舒尔兹等. 整合营销传播[M] .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7] 李忠宽.品牌形象的整合传播策略[J].管理科学,2003(2).

[8] 舒尔茨,田纳本,劳特朋.整合营销传播[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

[9] 尹鸿.虚构与真实: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研究[J].文化研究网2005-01-23.

[10] 林敏芳.整合营销传播思维下的高校品牌建设[J].江西教育(管理版),2009.

[11] 卫军英,张小磊: 整合传播本土化过程中的理论提升[J].中国传媒报告,2006.

[12] 汤姆.邓肯, 莫里亚蒂: 品牌至尊———利用整合营销创造终极价值[M]. 华夏出版社, 2000.

[13] (美) 菲利普·科特勒. 市场营销[M] .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14] 凯文·莱恩·凯勒. 战略品牌管理[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5] David A. Aaker . Managing Brand Equity [ M ] . FreePress , 1991.

[16] M.Joserph Sirgy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Systems Approach[M]. Prentice Hall,1998.

[17] M. Joserph Sirgy.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pproach [M] . Prentice Hall , 1998.

[18] Garten Jeffery E., The big ten The big Emerging Markets and how they will change our lives, Xinhua Publishing Housing,Beijing,1998,209p.

[19] Don E. Schultz,Strategic advertising campaigns, Zhao Yang-tang Cultural Enterprise Ltd., Taiwan,1996,440p.

致谢

时光匆匆如流水,随着毕业论文的完成,离校的日期也日趋临近,在论文完稿之际,我感慨良多,内心充满了无限感激。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刘丽芳老师的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文章的选题、资料的收集、论文提纲的确定、中期论文的修改、后期论文格式调整等各个环节中,刘老师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刘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在此我对刘老师细心的指导表示真诚的感谢。

论文的完成也标志着我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父母、亲人们,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大学四年学习的默默支持;感谢我的导员田甜老师、王忠华老师四年里对我的关怀和照顾,感谢营销系的陈殿阁老师、王新老师、李雪欣老师、李四化老师、姜海峰老师这四年来对我的谆谆教诲,老师们不仅让我掌握了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教会了我很做人的道理;同时,我也感谢我周围的同学们,同学们在学习上的认真热情,生活上的热心主动,所有这些都让我的四年大学生活充满了感动。最好,感谢百忙之中评阅本文的专家教授!对文中的不当和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再一次表示我最诚挚的感谢!

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提案

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提案目录 ?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的市场分析 ?传播策略的选择 ?我们建议的传播方式——IMC ?IMC的具体实施 ?我们的目标及任务 ?对牡丹卡广告语的建议 ?牡丹卡的品牌营销传播 ?海天传播建议 ?附件1(关于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导入CI的建议案) ?附件2(媒体简介)

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的市场分析 牡丹卡SWOT分析 优势: ?中国工商银行推广牡丹卡的经验及成就有目共睹 ?独到的经营理念与服务意识及销售牡丹卡的骄人业绩(可发掘其优势点) ?牡丹卡是中国最具市场活力的银行卡品牌,同时也是中国工商银行最优质的资产之一 ?良好的政府背景 ?良好的社会关系 劣势: ?牡丹卡以往市场定位比较模糊,缺乏独特的个性 ?牡丹卡目前暂无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语 ?销售终端缺乏规范的包装 机会: ?银行卡市场潜力巨大,成长性强

?其他银行竞争产品品牌定位和个性同样模糊,造成相对较好的竞争环境 ?作为首家试点改革银行,在许多方面均可得到有关部门的政策优惠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才可涉及本土的银行卡消费市场 威胁: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完善的服务,独特的经营理念及健全的市场营销手段对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带来的 竞争威胁 ?各商业银行同质化竞争产品不断涌现 ?国内竞争对手的营销水平不断提高

市场概要(中国工商银行) ?截止去年年末牡丹卡总发卡量达7,993万张 ?牡丹卡目前拥有9大类180多个品种 ?牡丹卡直接消费交易额609亿元,占市场同比48% ?中国工商银行凭借231.07亿美元的一级资本位居第十位,排名居国内银行首位 ?工商银行六月末不良贷款占比降至23.9% 市场概要(国内其他银行) ?我国各类银行发卡超过4亿张(具体详细见下图) ?受理银行卡的商户约15万户,安装POS机30万台 持卡人分析 ?持卡人使用牡丹卡大多数以存取现金,内部转帐为主,直接消费仅占10% ?大多数持卡人对牡丹卡的广告语没有什么印象 ?有效银行卡仅占累计发卡量的1/5,每月用卡量占累计发卡量的1/10,持卡人每周使用1次或以上者占9%,每月使 用2-3次的占24%,余者每年只使用几次或几乎不使用

如何打造企业品牌效应

如何打造企业品牌效应 老子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意思是:要想得到天下,驾驭天下,我看是办不到的。天下(也可引申为“道”)就像一个神器,即不要驾驭他,又不要得到他。驾驭他一定会失败,得到他必然导致争夺最终还会失去他。因此,圣人无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丢失。 老子本章的论述是告诫大家不可“冒天下之大不韪”,要按照规则行事。对于企业来说“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是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现在电视里、报刊杂志上常常报道一些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诸如:行贿、偷税等等。企业出现这些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力低下,没有足够的竞争力的企业才会不得已采取这些行动。克服这些行为的方法就是:品牌战略,走品牌之路,就可以避开这些非法竞争行为。 下面我引用一篇来自互联网的未署名文章《如何打造品牌形象》 打造品牌就是运用营销手段来塑造品牌形象。品牌打造的好,就是品牌形象塑造的出色。严谨的说,品牌形象的打造有一个模式三条途径,这个模式就是“整合品牌营销”模式,三条途径就是导入“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品牌推广运营系统”和“品牌管理控制系统”。只要按照这个模式运行,品牌形象就一定能够树立起来。不过,运用这个模式将是一个较大的品牌工程,就局域化而言,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具体的方法,这就是打造品牌时必要面临的一些内容。 首先我们要明白,品牌形象不是孤立存在的,他是由许多营销中的其它形象罗织起来的,如产品的形象,价格的形象等,它们都关系到品牌形象的建设。我认为至少有七条有关的形象在创建品牌时需要共同来打造,它们是“品质形象”、“价格形象”、“通路形象”、“广告形象”、“促销形象”、“顾客形象”和“企业形象”。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何建立这些形象。 1、如何建立品质形象 品质形象是品牌形象的基础。建立品质形象并不简单到只是提高一下产品的质量,关键是要建立起“良好品质”的印象。要从一开始就做到这一点,这十分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塑造问题初探

?2009年第7期? 企业活力E NTERPR I SE V I T AL I TY 55  [收稿日期]2009-05-08 [基金项目]2007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立项项目(批准号:200712LX190),广西工学院科研项目(批准号:院科自0710002)[作者简介]毛玉霞(1985-),女,广西工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小企业成长与战略;林丽萍(1967),女,广西工学院教 授,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塑造问题初探 □毛玉霞 林丽萍 (广西工学院,柳州545006) [摘要]中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而品牌塑造对提高中小企业自身价值的重要性却容 易被人忽视。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创业之初就选择放弃创建自身品牌这一对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有力的支持,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在认识品牌和相关品牌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品牌塑造的重要性,进而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塑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探索性建议。 [关键词]品牌;品牌塑造;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919(2009)07-0055-04 国家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中小企业4300多万家,其比例占到了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并还在不断增长。庞大的中小企业群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和就业渠道。然而,2008年开始持续到现在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我国中小企业造成很大冲击,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缺少相应的解决方案,有些甚至出现了倒闭。而以自主品牌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经济萧条中则占有很大优势。 一、品牌和品牌塑造综述 (一)品牌定义 品牌(brand )最早是从品牌功能角度来界定的,品牌是产品识别的符号和标记。营销角度的界定是从1955年Bur 2 leigh B.Gardner 和Sidney J.Levy 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 《产品与品牌》一文开始的。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品牌是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的商业名称及其标志。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品牌是消费者对一个企业、一个产品所有期望的总结;美国著名营销学者菲利普?科特勒从企业的角度表述:“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分开来。”他认为有深意的品牌该 包括:属性、利益、价值、文化和消费者评价五层内涵。 [1] 本文认为品牌包含以下涵义:是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其使用权、所有权、转让权等权属情况已经确定;是 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质量,优化企业价值链,给企业带来高附加值,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途径;是产品、服务和企业显示市场高认知度、高影响力的招牌;是产品和服务对消费者群的质量和信誉的保证。 (二)相关文献回顾1.品牌资产 品牌资产(B rand equity )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以后成为营销研究的热点。最早的品牌资产概念来源于公司的财务结算,另一些学者从营销角度这样定义:品牌资产是品牌形象的净价值;品牌资产是一系列与品牌名字或符号相联系的资产,它能增加或减少提供给公司及顾客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Dacid Aaker 认为:品牌资产能够为企业和顾客提供超越产品或服务本身利益之外的价值,并提出品牌资产有五大构成要素:品牌知名度,品质认知度,品牌忠诚度,品牌联想和其他独有的品牌资产。Keller 认为,品牌资产是品牌知识的效应,这种效应法正在消费者对品牌营销活 动的反应中。[2] 我国学者符国群(1998)[3]从消费者角度定 义品牌资产,认为品牌资产是品牌的名字赋予的,需要通过对消费者产生影响才能体现其价值。 2.品牌管理 大卫?艾克与艾瑞克?乔基姆塞勒提出了品牌架构论,用来组织协调和明细品牌的关系,帮助企业在多品牌中形成一种关系清晰、相互协同的平衡局面。萨姆?希尔和克里斯?莱德勒提出了从不同顾客的期望角度来审视品牌组合的三维模式,认识品牌的所有构成要素及其互动关系,即品牌组合分子,进而提出构建良好的品牌组合分子模型能帮助

中国企业品牌塑造中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中国企业品牌塑造中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在全球各种危机的日子里我们应不应该进行品牌建设一直是企业高层里讨论得比较多问题之一,尽管观点各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哪一家企业不希望把自己的品牌做起来。问题是:如何面对今天的世界形势认识品牌意义,怎么去做品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就成为企业品牌建设的核心问题。目前最大的难点是找不到可以操作的方法和标准,而原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品牌观念与理论本身就存在很多的误区。试想如果管理者对品牌的认识不清晰,必然造成其品牌建设的行为模糊,随意做出来的品牌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什么是品牌意义,很多专家和学者在不同的时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其中从消费者心理解读有一定的代表性。从消费者心理角度讲,做品牌就是强化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品牌商品时产生什么意识,它能代表什么品位、什么偏好、什么档次、什么身份。简单地说品牌就是一个符号,企业必须赋予这个符号以内涵,令消费者有归属感,这就是我想要的,而不是做表面文章。上述观点还有一点是需要补充的,就是品牌意义是由消费者的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决定的。也就是说品牌成功与否取决于品牌所提供的价值能否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基于这一观点目前品牌管理上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对消费者需求缺乏了解,没有清晰的品牌发展战略 中国许多企业品牌发展战略中缺乏对消费者需求的认识,如今后是80后、90后消费者为品牌消费主体,经营者对此又了解多少。所以造成企业的品牌定位与企业核心能力相脱节,不能基于自身核心能力规划品牌定位和差异化品牌策略,企业的品牌建设也没能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建设有效结合,从而造成品牌发展失位与错位,导致企业的品牌价值成长缓慢,企业发展受挫。 问题二,有效品牌价值提升思路与方法不明确,很难走出同质化竞争误区由于缺乏对消费者的分析,同质化竞争就会长期存在,这就是造成目前中国市场许多相近产品供过于求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有关部委(2010)曾对600种主要消费品进行过调查,覆盖了包括消费类电子、服装、食品、日化、办公等多个行业,结果显示:供不应求的商品几乎没有,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172种,占28.7%,供过于求的商品428种,占71.3%。 问题三,品牌管理模式尚未形成,盲目仿效与跟随西方模式

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浅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a6054626.html, 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浅议 作者:张俊生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02期 [提要] 整合营销传播是美国西北大学舒尔茨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营销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它的概念、优势等方面论述整合营销传播的内涵;其次从品牌建设和营销战略等方面论述它在企业中的应用;最后通过海尔集团成功地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策略这一实例,进一步说明整合营销传播在企业中的运用。 关键词:战略经济过程;传播模式;品牌建设和营销战略 中图分类号:F713.5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论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在企业中的应用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22日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媒体的使用和竞争非常广泛,也使得各种营销要素结合运用的效果低下,单一的营销渠道很难实现营销目标,更别说占领市场份额,于是营销专家都在致力于研究一种新的传播模式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在这种环境下浮出水面,一经产生便得到重视,正成为中小企业整合各类资源,实现有效传播和战略管理的有效手段。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与优势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舒尔茨等人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起初定义为:“把品牌等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作为信息传达渠道,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目标,是从消费者出发,运用所有手段进行有效传播的过程”。而舒尔茨本人将其定义为:“IMC是一个战略经济过程,用于与消费者、客户、潜在客户和其他相关的内外部受众交往的过程中计划、发展、执行和评估协同的、可测量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过程”。我国学者王方华教授认为整合营销是一种通过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即时性的动态修正以使交换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营销理论与营销方法。笔者认为,IMC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必然的营销理论,应该说是思想更为确切的营销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光靠单一的营销手段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必须整合广告、公关、人员推销及销售促进为一体,进行多元化、创新性营销,只有把这种整合上升为企业的理念文化,才能一改以前对营销孤立片面的理解,使我们对营销传播规律的认识又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浅析中小企业品牌推广策略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中小企业品牌推广策略 学号07030101048班级07级工商一班专业工商企业管理系别工商管理系 作者姓名孙江华完成时间 指导教师杨凤阁职称

浅析中小企业的品牌推广策略 摘要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当低制造成本和规模优势已不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竞争力时,品牌在企业的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如何巧妙的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品牌内涵的塑造与推广,是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生存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以及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现状,如政策向大企业、国有企业倾斜,资源不断向强者富集时,甚至在“国进民退”的阴云下,就如果做好中小企业品牌塑与推广,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小企业品牌推广竞争力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的经济时,让沿海的很多以制造并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一时间很多企业纷纷关门倒闭,随后产业升级的提法越来越多,在理论界越来越多的声音认同这是一个产业升级的大好机会,那么,中小企业如何在产业升级中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呢?单纯的制造能力已经不能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在中小企业转变经营理念时,应该将品牌的观念放在重要地位,因为产品依托一个好的品牌会带来很高的附加值,而单纯的制造加工已处于产业链

的低端,利润十分微薄。那么,中小企业如何做好品牌塑造与推广呢?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及早树立品牌意识并在合适时机确定自有品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自身条件限制了其对品牌的投入。在这样的情况下,塑造怎样的品牌内涵并进行有效的推广是中小企业应该关注的话题。 一、中小企业品牌推广现状 (一)品牌对于中小企业的意义 在成本越来越透明有时候,在竞争对手都具有规模优势的时候,如何提高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是企业越来越需要重视的问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品牌有助于产品的销售和占领市场,品牌一旦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后,企业就可利用品牌优势扩大市场;有助于稳定产品的价格,有效的品牌推广可以使企业免于陷于低级的价格战;因为品牌在塑造时需要进行品牌定位,这也有助于市场细分和新产品开发,并抵御同行竞争者的攻击,保持竞争优势。 (二)中小企业品牌推广现状 中小企业品牌推广现状可以分为三类: 1、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品牌建设。这部分企业认为它们没有必要在品牌上投入,因为这一类企业很在乎成本,任何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都要被削减,它们认为品牌建设属于“上层建筑”,并认为自己还没有打好经济基础; 2、有品牌但没有推广。这部分企业认为有必要建设自己的品牌但对品牌推广没有明确的计划,品牌推广甚至因为被误认为是面子工程。 3、有品牌不知道如何有效推广;这部分企业认为有必要建设并推广自己的品牌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推广策略,对于大的咨询公司的费用又承担不起; 二、中小企业品牌推广策略 (一)品牌推广前的准备工作 中小企业在进行有效的品牌推广之前,要先解决两个问题。 1、什么是品牌? 品牌是指用来识别一个卖主及其产品或服务的名称、术语、记号、象征、设计或组合。品牌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产品的质量、功能和货币价值上的代言或消费进步,而是代表着消费者用于解释自己生活的理念、价值、目标以及自我存在的肯定,更是人类社会全面而深远的变革,它正在导致包括生存方式,交往方式,

整合营销传播-德芙案例分析(中文)上课讲义

德芙整合营销传播战略 1.说明 21世纪是市场经济持续性发展的高速腾飞阶段,经济模式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是更加理性化的市场,在信息高速发展,网络不断普及的新时代,我们的游戏规则更加科学合理,对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竞争将更加残酷,我们的消费者更加理智,我们需要丰富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把最好的产品呈现给我们的消费者。 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提出和发展了整合 营销传播( IMC) 这一观点。它是指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确认评估各种传播方法战略作用使自己借助各种媒介或其他接触方式与员工、顾客、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普通公众建立建设性的关系,从而建立和加强与他们之间互利关系,并且组合这些方法,对分散信息的无缝结合,以提供明确的、连续一致的和最大的传播影响力。IMC 的核心思想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再造企业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企业统一的传播目标。 2.德芙简介 1986年,玛氏食品(M&M/Mars)将德芙拥入怀中,并将因爱而生的德芙品牌视为掌上明珠。在对德芙巧克力的纯度和口味进行改善后,玛氏食品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了牛奶巧克力和黑巧克力等新口味巧克力,这些巧克力续写着德芙的传奇,德芙巧克力的流行,持续至今。 其主要产品有:德芙榛子巧克力,德芙奶香白巧克力,德芙香浓黑巧克力,德芙丝滑牛奶巧克力,德芙醇香摩卡及烤杏仁巧克力,德芙榛子、杏仁及葡萄干巧克力,德芙脆巧心,德芙星彩巧克力,德芙脆香米,德芙麦芽脆心巧克力,德芙倍醇黑巧克力,心语摩卡榛仁,牛奶夹心,牛奶巧克力苹果,心声牛奶拿铁,牛奶杏仁酱,牛奶榛子,其中2011新品:德芙巧丝巧克力棒。 德芙品牌在市场上具有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同时德芙巧克力的消费者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并且在不断地通过口碑传播,影响着其他消费者。 3.德芙在英国市场的调查分析 德芙于1960年进入英国市场,在德芙进入英国之前,英国国家自己也生产巧克力,但是口味难以满足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巧克力作为甜品中的尤物,几乎没有人能够拒绝。它对于英国人来说,像谈论天气那样家常便饭。在阴冷潮湿的冬天,嚼上一口巧克力,没有比这更雪中送炭的事情了。 3.1调查问卷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别对消费者食用过的巧克力品牌、消费者喜欢吃的

如何有效进行房地产企业品牌塑造

如何有效进行房地产企业品牌塑造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你在广州、深圳、上海或者北京的街头随便拦一个普通消费者,问他知道和了解哪些家电品牌?他会不假思索的告诉你康佳、长虹、TCL、美的等品牌。而当你问他知道哪些房地产品牌,在经过一阵思考之后,广州的消费者会告诉你合生创展、珠江投资、富力、恒大;而深圳的消费者则会告诉你万科、招商、金地和华侨城;上海的消费者会告诉你中远、复地、绿地和世茂,北京的消费者会告诉你华远置地、万通、阳光100、现代SOHO等。为什么就家电品牌,广州、深圳、上海和北京四地的消费者能够表现出惊人的一致,而关于房地产品牌,四地却存在着如此大的差别? 同样有一次问一家知名房地产企业的老总,在他的心目中,目前房地产行业有没有品牌做的比较好的企业?哪些才算真正的全国性房地产品牌?他想了一会,说目前还算得上全国性的房地产品牌,并且品牌做的还可以的企业就只有万科了,而且还比较勉强。和家电行业相比,为什么房地产行业就缺少全国性的知名品牌了? 有关家电企业如何塑造自身的品牌,业内现在已经有比较健全的理论体系和比较成熟的方法可供参考。但是对于房地产企业,如何有效的塑造自己的品牌?目前好像讨论的并不是很充分,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没有比较系统和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出现。尽管房地产企业的品牌塑造可以借鉴家电行业的经验,但是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就品牌塑造而言,还是存在着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下面,作者将从房地产行业品牌塑造的一些特殊性着手,探讨一下房地产企业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应该重点注意哪些方面。 一、房地产行业品牌塑造的一些特殊性 (一)、现阶段,品牌还未成为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很多人也许会说,目前的房地产行业是一个暴利的行业,行业平均利润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房地产企业根本没有必要花大力气进行品牌塑造。还有人甚至会说,目前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土地储备和资金。的确,在一个市场竞争不是很充分、市场发育不是很成熟以及利润率非常高的行业,短时间内是不会有太多人重视品牌塑造的。这也是近几年房地产企业的品牌塑造很少有人真正关注的重要原因。 同样,在别的行业如家电行业、快速消费品行业,核心竞争力、关键成功要素以及标杆企业等概念吵得沸沸扬扬,但是在房地产行业,上述概念的讨论仅仅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诚然,就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土地储备和资金流是房地产行业重要的竞争要素,但是由于土地储备和资金流通过并购和融资等多种手段可以获得,并且比较好模仿,因此算不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很多专业人士和房地产企业老总目前并不看好顺驰发展模式的原因。 世界管理大师波特曾经说过,当一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远远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时,一定会有其它行业的资本进入这个行业,使得这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逐渐接近社会的平均利润率,这样才能保证社会资源最有效的配置和利用。因此,尽管目前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由于种种历史和政策方面的原因,导致其行业利润率一直显着高于其它行业,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环境的成熟,房地产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会持续下降,肯定是个不争的事实。 随着国家慢慢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其它行业的资本也正慢慢进入房地产行业(最明显的就是家电连锁业巨头国美大举进入房地产行业),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超额行业利润将会慢慢流失,剩下来的就是在正常行业利润率下面的企业利润率。到那个时候,房地产企业一定会注重自己的品牌塑造。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刘馨遥林丽敏余江伍伟坚 【摘要】本文对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现状 截至2007年,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多万户,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品牌建设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纵观全国中小企业,其品牌发展现状如下。 1、中小企业拥有全国知名品牌比例远低于市场覆盖率 我国的中小企业活跃在国内外市场上。据调查,产品市场覆盖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中小企业占26.72%,覆盖全国的占39.65%,覆盖本省的占17.97%,市场限于本地的占15.66%。而其中只有22.32%的中小企业认为其品牌是全国知名品牌,仍有28.84%认为没有品牌。

可见,中小企业拥有全国知名品牌的比例还很低,多数中小企业的品牌仍待建设。 2、中小企业普遍对品牌建设重视不够,多采用贴牌和无牌生产模式 虽然多数中小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较高,却陷入价格战的怪圈,核心品牌的缺失使之无稳定的盈利模式。《中国企业品牌管理能力白皮书》表明,年销售额低于五亿的中小企业中69%没有基本的品牌定位,86%的企业没有完整的品牌规划。以浙江为例,浙江现有的注册商标数虽然位居全国第二,但约80%企业采用贴牌和无牌生产模式,产品以外销为主。企业普遍将自有品牌建设置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辅助因素地位。据统计,平均1家企业只有0.7件商标,每5344家企业法人就有一件驰名商标。进入全省质量档案的12437家企业中,无牌企业6083家,占比高达48%。 3、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品牌弱势,出口商品价格低廉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意识逐步增强,但由于受自身及外部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品牌竞争力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且普遍表现为缺乏品牌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程度与国家综合实力增强程度不成正比。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贸易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彩电、冰箱、服装等百余类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相比我国在国家综合能力方面的提升,中小企业的品牌却未取得应有的竞争优势,其创造的经济总量、总价值与其在世界市场中的占有率不对称。

整合营销传播策划大纲)

整合营销传播策划大纲(IMC)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Plan Outline 实施备忘录 内容 实施概述 I.形势分析 A.市场 1.业界情况 2.产品种类情况 3.趋势 B.竞争 1.初级竞争 2.二级竞争 3.一般竞争 4.销售与市场份额 5.推广支出与广告份额 C.企业情况 1.背景 2.销售/市场份额 3.推广支出/广告份额 4.产品纪录分析 5.品牌与定位形象 D.现有顾客/潜在顾客 1.现有顾客/潜在顾客对产品种类的行为/心态 2.购买纪录 3.人口统计/地理 4.消费心态 II.市场细分—数据库分析 A.初级目标市场—忠诚用户 1.识别消费者的品牌网络—消费者如何获知并形成对产品/服务/品牌的认识。 a.对某一类产品的感觉 b.消费者如何购买、使用该品牌 c.对该类产品和品牌的消费心态、态度

d.对品牌背后的企业的感觉 e.购买该品牌的初级购买诱因(竞争优势) 2.明宪兵品牌联络 a.当顾客需要产品时他们处于什么位置? b.他们最有可能在什么地方收到并接受有关该品牌的讯息? c.该品牌在什么时候对他们最具优势? B.二级目标市场—竞争对手的用户 1.识别品牌网络 2.明确品牌联络 C.三级目标市场—摇摆不定的用户 1.误别品牌网络 2.明确品牌联络 III.营销目标 A.初级目标市场 1.维持使用 2.形成使用(顾客份额) 3.品牌网络与行为目标 B.二级目标市场 1.引发尝试 2.形成一定的量 3.建立品牌忠诚 4.品牌网络与行为目标 C.三级目标市场 1.建立品牌忠诚 2.品牌网络与行为目标 IV.传播目标与战略 A.明确传播针对的主要目标受众 B.明确整体产品定位与个性 C.明确到达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最佳接触点D.明确关键顾客利益与主要销售讯息 E.明确附加值任务营销目标 V.营销战略 A.识别目标市场及其需求 B.为各目标市场制定最佳营销组合

新零售品牌策划方案八要素设定

建材家居新零售行业品牌策划是重中之重,没有优秀的新零售品牌策划方案,不会有优秀的建材家居品牌,也不会有建材家居企业的迅猛发展。 “建材家居新零售品牌策划七要素”之一:以品牌化经营为导向 1)以品牌塑造高价值 建材家居“品牌化”已是专卖店经营的共识,做品牌而不是简单的拼价格,做形象而非单纯的讲品质,以大品牌的背书来打动消费者,用品牌化的运作来打消消费者疑虑,同时以品牌化来成就产品的高价成交,实现产品的高价值。 2)以品牌提升高销售 品牌化经营需要健全的产品线承载、组合式产品和高品质保证,这些无形中树立了品牌形象,也极大提升了“专卖店销售”档次,明星单品的高知名度、产品的高品质保障和多产品组合式销售,再加上“品牌效应”,销售自然“水涨船高”。 典型案例:广东欧派在全国橱柜领域一直占据领先地位,其持续保持高品质的“品牌定位”,诉求“有家有爱有欧派”的品牌诉求,以整体橱柜为明星品类,整合整体衣柜、厨房电器、整体卫浴等多品类,品牌化经营使欧派持续领先行业,“定制式整体橱柜领先品牌”连年保持。 “建材家居新零售品牌策划七要素”之二:全面亮化店面形象 1)做个特色招牌 店招是“建材家居专卖店”的招牌,在做品牌策划方案时尤其要关注,消费

者在50米时看到的就是“专卖店店招”,先入为主,优秀的店招总能表现出“品牌特色”,或以明亮的色彩,或以奇异的组合,或以别致的图案,以此种种吸引消费者,先行提升专卖店的知名度,无形中提升品牌价值。 2)亮化硬设施 “专卖店硬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装修风格、地面状况、区域划分、空间利用等多个方面,保持主题的一致性,实现风格的统一、布局的统一、空间利用的最大化,同时保证硬件的清洁度、高亮度、匹配度,清爽的环境、明亮的布局必会极大提升品牌形象,进而提升产品销量。 3)提升软服务 硬件是重要的,软件更是必需的;软服务囊括了导购推介、礼仪举止、行为规范、销售流程、道具使用等多个层面,服务重要,更重要是提供强舒适感、高体验感。客户逛专卖店总是比较累的,多个品牌看下来、多个专卖店逛下来,早就疲惫不堪,专卖店可以设一个休息区(原设的洽谈区扩建),设置沙发、咖啡、茶、音乐等设施,免费提供消费者使用,这样既方便洽谈业务,更可以沟通双方感情,强化客户愉悦的消费感受。 典型案例:从2012年3月开始,欧派橱柜在北京等地区的终端门店大力推行“三大服务”,顾客在售前、售中、售后3个环节可分别享受4S服务、红地毯服务和入户检修服务;这项名为“金尊服务计划”的系统服务项目,首开橱柜行业服务之先河,极大提升了欧派的优质品牌形象。 “建材家居新零售品牌策划七要素”之三:彰显生态式品牌DNA 1)生态式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中小企业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中小企业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一、品牌文化及其意义... 1 (一)品牌文化的概念... 1 (二)塑造品牌文化的意义... 1 二、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现状... 2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品牌状况很不理想... 2 (二)品牌创新不够... 2 (三)品牌管理观念薄弱... 3 (四)缺乏清晰的品牌个性和品牌定位 (3) (五)品牌建设手段单一... 3 三、我国中小企业塑造品牌文化的对策... 3 (一)建立品牌意识和品牌保护意识... 3 (二)摆脱OEM、要摆脱“山寨”,走自创品牌之路... 4 (三)加强人才培训,强化品牌管理观念... 4 (四)中小企业要有明确的品牌定位... 4 (五)中小企业品牌建设手段要多元化... 5 四、结束语... 6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内容提要:二十一世纪顾客在购买商品时越来越注重商品的品牌,顾客根据自己心目中对该商品的品牌认知度和对企业的高度认同与忠诚度来选择商品,而好的品牌文化就是赢得顾客忠诚,赢得稳定的市场,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的强有力保障。本文通过品牌文化的概念及其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意义,论述我国中小企业在品牌文化建设的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比较完善的建议及对策。关键词:中小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一、品牌文化及其意义(一)品牌文化的概念品牌文化,指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并充分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创造品跑信仰,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二)塑造品牌文化的意义1.塑造品牌文化的积极意义(1) 名牌效应1群体效应即一个名牌可以带动或派生出一系列名牌。美国的杜邦、荷兰的飞利浦、日本的松下、中国的海尔,都是由一个名牌出发,进而培育、形成了同一商标的系列名牌。2时间效应名牌一般会产生长久影响,美国的吉利剃须刀、法国的娇兰香水、中国的同人堂中药,无一不是历经数十年数百年而长盛不衰。3心理效应名牌不但能够满足用户的物质需要、也能够满足用户的心理需要。名牌是社会时尚,流行的代表,人们会把拥有名牌产品看作是身份、地位的象征。4情感效应即名牌会与用户建立某种情感方面的联系,培育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可口可乐为迎接诞生一百年曾突然宣布使用新配方,结果引起不少消费者的抗议,原因是这些顾客已与可口可乐品牌建立了特殊的、难以割舍的感情,成了可口可乐的忠实顾客。(2) 文化竞争力1市场开拓力名牌产品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号召力,比较容易进入新的区域市场和细分市场,并且能很快打开局面,赢得消费者。2资金聚集力由于名牌产品质量好、形象佳,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因而金融机构愿意提供贷款和各种优惠,政府也会对其提供担保和其他支持。此外,在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代理商等合作的时候,名牌也会帮助企业得到付、回款方面的许多有利条件。3文化内蓄力名牌文化对外可以赢得公众好感,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加入企业;对内能够增强员工的事业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焕发出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品牌文化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意义在营销行业里流行这样一句名言:“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就是拥有品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产品的价格差异会越来越小,所以,企业的竞争不会停留在价格战上。中小企业将品牌推向市场时,不但要确保高品质的产品,拥有高于品牌价值的品牌观念更为重要。品牌文化作为品牌差异化的一种策略,能凸现品牌个性,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增进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和美好联想。我们需要集合品牌资源、人才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诸多资源优势,依据品牌的市场定位和产品概念,注入与品牌相适应的文化背景元素和核心价值理念,并进行合理的整合、延伸和扩展,使之成为与品牌密不可分的整体。品牌文化由消费需求决定,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品牌文化是有价值的,中小企业只有将文化融入企业管理中,在企业管理中不断追随文化所带来的效益,才能立足于大企业之林。二、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现状(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品牌状况很不理想来自上海迈迪品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小企业的品牌管理现状不容乐观”。首先,对品牌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只有44.4% 的中小企业认为品牌“非常重要”。其次,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进行品牌管理。只有

整合营销传播 案例分析

整合营销传播 一、传播目标 通过营销传播活动,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品牌知名度,让消费者对日照园这个品牌的产品有更加深入的认知,从而迅速达成预期的销售目标。 二、传播计划 1、第一阶段:利用现有渠道和现有媒体在学院先进行最直接的信息发布。 在学校宣传栏上粘贴POP广告,以学院报、学院电台这些大众媒体作为日照园的宣传平台,让大家对其有所印象、产生兴趣。 2、第二阶段:利用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和销售。 ①传播是有对象、有场合、有时机、有方式的讲究合理有效的一种沟通技巧,利用互联网这种强势媒体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网络传播,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首先,我们可以在学院的一些论坛、微博等上登载消息,在相关网页增加Flash 链接按钮,广泛收集大家的评论、反馈和意见建议等,扩大品牌及产品的影响。并且,在网络时代,在线购物成了越来越多的网络浏览者最钟爱的购物方式之一。因此,在等载消息的同时还可以附上网店的链接。尝试与一些门户网站进行进一步的单品销售合作,一方面通过网站刊发产品信息、专题报道或各种评论性文章等,另一方面,通过网站本身的网

络渠道扩大产品销售。 3、第三阶段:制作宣传单扩大影响,进行大面积的直观展示和推介。 ①制作广告宣传单,进行密集的发放宣传。 ②举办活动,并配合品牌的推广和产品的销售。在一些大卖场,进行现场的产品展示与推介,使大家对日照园这个品牌的产品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三、传播预算 传播预算主要为媒体投放费用+广告投放+市场活动费用,总计8300元。 预算项目预算第一阶段POP海报印刷300 其他200 第二阶段网店的装修300 网站的广告投放1000 其他500 第三阶段印刷广告宣传单500 活动场地的租用3000 活动场地的布置1000 其他1500

企业品牌塑造三大要素成功打造品牌.

企业品牌塑造三大要素成功打造品牌 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之间也更加重视品牌的重要性,品牌,可谓是无处不在,品牌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它也秉承了企业本身的价值。如何塑料知名品牌成为了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很多的企业不乏借助品牌联播等大型营销机构来塑造品牌,现在品牌联播类的营销机构都会专业的品牌塑造和品牌营销流程,先根据企业的营销状况进行分析,继而再开展一系列有深度,广度的品牌营销。但是企业品牌塑造更需要的是先从企业的自身出发。 高品质 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高质量的产品也是企业竞争的王牌,这也是凭借企业整体的系统管理能力来确保的,产品高质量也是打动顾客和让顾客信赖的重要因素,远胜于企业一切的促销手段,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企业产品的高品质,它不仅能够为消费者带来品牌价值,而且也会带来较大的使用附加值。 别具一格 企业应该明白,每个知名度高的品牌同时也是高质量的代名词,并且也是有各自的独特性,也正是由于这种与众不同,所以造就了各式各样的知名品牌,他们各自的社会资源以及独特的成长经历都会让其转化为企业本身独特的秘密武器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像全世界60亿的人口当中,不会有2个一模一样的人。造成这样的结果,是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及经济,市场竞争无序以及组织与个人的能力差异不同而造成的结果。 领先攻略 企业的一种产品要立足于市场,必须具备其与众不同之处,永远使产品保持某个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也是许多知名品牌真正成名的关键。这方面是可以分成两种形态的,一个是通过靠先行者之利的百年老店,代表企业,例如可口可乐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而且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价值也是高居全球榜首的,其生命周期长,并且辐射范围广的品牌,可口可乐创建时间可追溯到1886年,诞生至今也已

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目录 曾明浩先生简介…………………p2一?整合营销的进展…………….p3二?SMC的含意为何……………p4 三?执行SMC的三步骤…………p5 四?终极目标……………………p11五?实务五步骤………………….p12六?附录

曾明浩先生简介: 文化广告系毕业(第3届) 现任: 华威葛瑞资深业务总监 曾任: DDB 业务总监

和信传播联众广告业务指导 服务客户经验 * 麦当劳 * SONY * SANYO * LG * 统一企业(食品,饮料,万通银行....) * 桂格食品(燕麦,奶粉,曼陀珠....) * 英国捷豹,SEAT汽车....

现在的社会假如只明白广告就落伍了,因此光靠广告的力量差不 多不够,必须要有整合营销的考虑,并全面性的去规划、操作, 以达到整合传播目的。 一?整合营销的进展 1?同步营销时代的来临: 往常的社会是产品导向的 时代,因此必须了解4P的涵 义,然后慢慢的变成消费导向 的社会,就必须造着消费者的 角度来考虑营销策略,4C就此 诞生,然后随着媒体及竞争者的增加,因此整合营销IMC因应而生,直到

现在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甚至SMC(Synchroniz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同步营销的观念也冒出来了,因此演变成下面的4个时期。

二?SMC的含意为何 1? SMC的意义 要了解SMC必须先明白 IMC,而什么是IMC?IMC确 实是用专门多方法、专门多媒 介、管道去接触我们的目标消 费者(TA),这些媒介可能是 报纸、杂志、电视、公关沟通媒介的综合运用。而IMC,是依据着4C进展出来,纯粹从消费者导向,找出消费者的需要、欲望,考虑公司的经营方向、在从营销打算中作整体规划。 SMC确实是将IMC精神保留,但加入了品牌〈Brand〉的概念,因此SMC确实是整合营销传播的第二代,也确实是同步营销。而什么是品牌?确实是找出品牌最重要的主张和精神,将他找出来并发扬光大。SMC确实是将IMC与品牌两者合而唯一。

整合营销传播案例简单分析

整合营销传播案例简单分析 跟娃哈哈学终端管理 终端价差管理 娃哈哈对终端价差的管理,是以互惠互利信任共赢为基础,执行的是指导价。为了保证价格体系稳定,娃哈哈实行各级价差体系管 理制度,明确制定出每个产品在一级批发商、特约二批商、二批商、三批商和卖场超市的出货价和零售价,各级必须严格执行价格顺差,一批商的单件利润要小于二批商,二批商的单件利润要小于三批商。比如2009年洛阳创新开发二套网络时,对于批发商能整车要货的, 娃哈哈公司规定一级批发商每件顺加0.5元直接把货送达批发商仓库,批发商按照娃哈哈规定每件顺加2元送达终端零售门店,零售 门店统一按照零售指导价2.5元1瓶卖给消费者。也就是一级批发 商靠的是走量和公司给予的销售奖励获取利润,与末梢最近的批发 商才是终端管理的关键,但是走货量小,因此他们的价差相对就要高,这样量大的靠走量增加利润,量小的主要是靠稍高些的差价增 加利润,同时各个卖场零售价必须统一,保证了终端零售门店的积 极性和终端销售价格的稳定。 如何抑制窜货行为 娃哈哈为了保证经销商的利益和维护区域价格体系的稳定,要求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执行公司的规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严厉打击 跨区域销售。为了能快速查处冲窜货,娃哈哈公司做了以下严密工作: 1.设置反窜货督察部。集团公司设置有督察部,专门核查冲窜货及相关不利于市场销售工作的行为;各省内也设置有内部督察人员, 能快速核实查处跨区域销售行为,比如豫北市场督察组就成立比较早,一度成为娃哈哈公司工作典范。

2.产品身份信息管理。娃哈哈公司生产的每一件产品,在生产时就打上了生产日期、时间段、班组次和编号,按照计划订单,在发 往各区域各客户时,每件产品包装上都打上了对应客户的编号,在 出厂时就由工作人员把产品身份信息都录入到了娃哈哈销售管理系统,就像每个人的身份证一样,输入系统就知道你是谁。另外,一 级批发商在给自己所辖区域的二批商或批发商送货时,也要按照公 司要求在产品相关位置打印上暗码和记号,一是保护自己,二是防 止二批商跨区域销售。 陈列管理技巧 对终端的争夺是产品到达消费者的必经之门,陈列活动管理是各路神仙必用秘籍。但是终端生动化陈列管理,绝不是只为了好看, 也不是只为了卖货,更不是为了陈列而陈列。有句话说“80%的广告 费都被浪费了,但是不知道浪费在哪里了”。所有商家都信奉“终 端的气势来自客流的有效吸引或拦截”,于是很多常规的做法,比 如陈列、堆头、特价、买赠、抽奖、积分、免费品尝、样品派发、 捆绑销售、POP广告、DM广告、堆头帷幔、产品手册、导购员推介、限量抢购、小丑表演、联合促销……已经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 “终端促销难以促销”的问题日益突出,在热闹与忙碌的背后,总 是隐藏着“过度”“浪费”的嫌疑。很多促销场面红红火火,实际 效果往往不容乐观,常常投得多、产得少,甚至只有投入没有产出。那么,终端促销还能怎么搞,如何从终端陷阱中突围? 1.时间效应创新 娃哈哈豫北市场从2005年开始,就从应用落地试错的方式专门 研究终端陈列活动,一是要求陈列必须规范,每次都要进行改进前 和改进后的对比。二是讲究投入产出比,比如花一样多的费用,用 不同的落地方式,然后对比数据变化,做到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 这里以陈列延续时间的使用为例,豫北市场在研究时定为“错时效应”,也许你都没听说过,看看与你的做法有何区别,娃哈哈这样 做能增加多少效益。请看下面一个例子: 你选择的是谁的方案?

学术论文《VI设计对企业品牌塑造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 中国入世后对外国企业的政策一步步放宽,市场竞争也不断加剧。在外国企业成熟的营销、品牌战略下,多数国内中小企业节节溃败,在一些工厂没做好企业品牌形象,捞一票就走的心理下,冒牌、贴牌之事层出不穷。 但现在,也有少部分企业意识到应该关心自身产品的品牌形象、关心自己的企业品牌形象,这些才是真正的发展之路。本文论述了企业形象品牌的特殊概念和建立的重要性并指出在塑造过程中,VI-视觉识别系统在企业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 本文分别从对企业文化塑造的重要性和对企业对外界的产生的重要性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了视觉系统对企业文化组成部分的四个方面1.环境因素 2. 企业管理阶层的价值观与信念 3. 多数员工的认同 4. 企业资源的影响和VI设计对企业形象品牌有定势的作用、辐射的作用、吸引的作用、增值的作用的四个外部影响,证明了VI设计对企业塑造自身品牌的重要性。 最后,本文也对中国企业应该如何针对这种情况发展适合的、有利于自身的企业品牌塑造的VI系统。 关键词:企业形象,企业文化,VI,品牌

VI形象设计对企业品牌塑造的重要性 引言 什么是VI,也许一些做过VI的人也不一定能完整拼出它的英文原文。 VI全称Visual Identity, 即企业形象视觉设计,是企业形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入世、对国外企业不断开放的今天,面对外企成熟的经营模式和营销方式。中国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统一的、集中的企业形象视觉设计传播,个性和品牌的识别在此时显得尤其重要。 企业可以通过VI设计实现这一目的。对内征得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加强企业凝聚力,对外树立企业的整体形象、资源整合、有控制的将企业的信息传达给受众,通过视觉符码,不断的强化受众的意识,从而获得认同。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跨国企业如荷兰壳牌、美国通用、可口可乐、日本佳能、住友银行等,无一例外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他们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科学有效的视觉传播不无关系。近20年来,国内一些企业也逐渐引进了形象识别系统,最早的太阳神、健力宝,到后来的康佳、创维,也都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在中国新兴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长远发展,有效的形象识别系统必不可少,这也成为企业腾飞的助跑器。 1企业形象品牌 1.1什么是企业形象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