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字词等文言知识综合整理

《张衡传》字词等文言知识综合整理
《张衡传》字词等文言知识综合整理

《张衡传》字词等文言知识综合整理

一、重点文言实词。1公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公府,三公的官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之一。此指鲁庄公。)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2 辟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唇吻翕辟(开,打开)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辟邪说(排除,驳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3 征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名词,证据,征验。)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动词,表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动词,出征。)旁征博引(动词,寻求,搜集。)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动词,征收,征取。)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岁征民间(征收) 4 制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5 精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形容词,精心。)以精铜铸成(形容词,

精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名词,本义是精舂过的上等白米。)齐楚之精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精粹的宝器。)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精锐。)三打白骨精(名词,精怪。)殚精竭虑(名词,精力,精神。) 6、施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动词,设置。)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动词,施行,实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动词,施加,强加。)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动词作名词,给予、赠送的东西。)靡计不施,迄无济(动词,使用。)未报秦施(动词作名词,恩惠。)何施之为(动词,报答。)7 关施关发机(名词,枢纽,关键。)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动词,涉及,关系到。)距关,勿内诸侯(名词,关口,要塞。此指函谷关。)赢乃夷门抱关者(名词,此用本义:门闩。抱关者,守门人。)观太学(观摩学习)大王见臣列观(殿堂)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启窗而观(看) 8 机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名词,器件。)衡善机巧(名词,机件。)其牙机巧制(名词,机件。)成败之机,在于今日(名词,关键。)此子机变(形容词,灵活,机灵。)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形容词作名词,机变:灵巧应变的方法。)日理万机(名词,事务。) 9 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副词,平素,向来。)察纳雅言(形容词,正确的。)明经义谙雅故(形容词,旧时的。)闻弦歌而知雅意(形容词,属旧时敬辞,可译为“美好的”。)附庸风雅(名词,《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二、

重点文言虚词。1 . 副词(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①皆:皆隐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营立观。②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江表英豪咸归附之。③尽:妙尽璇机之正。/尽收其他。/尽失其度。④毕:群贤毕至。⑤俱:船、粮、战俱办。/待吾客与俱。⑥悉:悉使羸兵负草填之。/悉府库以赈之。⑦举:举家庆贺。/杀人如不能举。⑧胜:刑人如恐不胜。/不胜枚举。⑨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2)表示长久、经常的副词。①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②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③素:荣禄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并。(3)表示否定的副词。①不:衡不慕当世。②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③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⑤非: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⑥毋:赵王畏秦,欲毋行。⑦勿:愿将军勿虑。⑧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2 因①因入京师(因而)②因以讽谏(就)③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3 乃①十年乃成(才)②遂乃研核阴阳(就)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三、词类活用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同上。)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

正确的道理。)大将军邓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四、古今异义词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音dōu)。)五、特殊句式 1 被动句(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①举(被)孝廉不行②连辟(被)公府不就③兵(被)挫地(被)削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⑤不凝滞于物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⑦而自令见放为⑧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 倒装句(否定句宾语前置)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③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六、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1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2行:去应荐。 3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4就:就职,任职。5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6应:应职,接受官职。7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8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9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10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11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12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13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14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15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七、官职、年号、地名、学校及相关用语。 1、官职(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5)郎中:官名。(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2、年号纪年。①永元中②阳嘉元年③永和初④元丰七年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 3、地名。①南阳西鄂人也②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③河间相④京师(京城) 4、学校。①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②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③庠、序(学校)(“俾人邑痒”)④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

称监生)(“老监生”)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八、关于文化常识 1. 文史专名(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2)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4)经、传:“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6)史汉:《史记》、《汉书》。(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张衡传文言知识梳理0001

3?—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 (二)古今异义 1. 常从容淡静 (古义: 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 2. 举孝廉不行 (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 3. 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 J 4.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 如大篆、小篆等。) 5. 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 6. 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 7. 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 子男)之一。此指鲁庄公。)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2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 唇吻翕辟(开,打开)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辟邪说(排除,驳斥) 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3征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名词,证据,征验。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动词,表现。)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圆周) 2.形似酒尊(尊,通“樽” ,酒器)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动词,出征。) 旁征博引(动词,寻求,搜集。)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动词,征收,征取。)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岁征民间(征收) 4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5精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形容词,精心。) 以精铜铸成(形容词,精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名词,本义是精舂过的上等白米。) 齐楚之精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精粹的宝器。)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精锐。)三打白骨精(名词,精怪。)[ 殚精竭虑(名词,精力,精神。) 6施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动词,设置。)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动词,施行,实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动词,施加,强加。)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动词作名词,给予、赠送的东西。)靡计不施,迄无济(动词,使用。) 未报秦施(动词作名词,恩惠。) 何施之为(动词,报答。) 7关 施关发机(名词,枢纽,关键。)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动词,涉及,关系到。) 距关,勿内诸侯(名词,关口,要塞。此指函谷关。) 赢乃夷门抱关者(名词,此用本义:门闩。抱关者,守门人。) 8机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名词,器件。)[ 衡善机巧(名词,机件。)其牙机巧制(名词,机件。)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名词,关键。) 此子机变(形容词,灵活,机灵。)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形容词作名词,机变:灵巧应变的方法。) 日理万机(名词,事务。) 9雅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副词,平素,向来。)察纳雅言(形容词,正确的。)_ 明经义谙雅故(形容词,旧时的。) 闻弦歌而知雅意(形容词,属旧时敬辞,可译为“美好的”。) 附庸风雅(名词,《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1通假字 (1)员径八尺 (“员”通“圆”)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3﹚傍行八道(“傍”通“旁”) (4)形似酒尊(“尊”通“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常从容淡静。 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2)举孝廉不行。 古: 不去赴任。今: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 特地征召。 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 (4)覆盖周密无际。 古:四周严密。 今:周到细致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古:

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车,治威严。 古: 官吏初到任。 今:从车上下来。 3词类活用 (1)妙尽璇玑之正。(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3)又多豪右 (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 4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 (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 一词多义 因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通过、经由)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乃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属zhǔ 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②衡少善属文(连缀)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属shǔ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张衡传文言知识

张衡传文言知识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GEIHUA168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原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着《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他)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汉和帝)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精妙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着,论述十分详尽明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他不慕高官厚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从离开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盖子中央凸起,样子象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铜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

张衡传知识点总结

《张衡传》知识点总结 一、解释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2、观.()太学,遂通.()五经 ..(),贯.() 六艺 ..()。 3、而无骄尚 ..()淡静, ..()之情。常从容 4、举.()孝廉 ..()不行.(),连辟.() 公府 ..()不就.()。 5、时天下承.()平日久, 6、因.()以讽谏 ..(), ..()。精思 ..()傅会 7、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8、衡善.()机.()巧.(),尤.() 致思 ..()于天文阴阳历算。 9、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公车 ..()特.征.()拜郎中, 10、遂乃研核 ..()之..()阴阳,妙.()尽璇机 正.(), 11、衡不慕.()当世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12、员.()径.()八尺,合盖 ..()隆.()起, 13、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14、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15、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16、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 ..(),伺.()者因此觉知。 17、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18、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19、后数日驿.()至, 20、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21、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 22、衡因.()上疏.()陈.()事。 23、帝引.()在帷幄 ..(),讽议 ..()左右。 24、尝问天下所疾恶 ..()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25、衡乃诡.()对.()而出。阉竖 ..()恐终为其患, 26、遂共谗.()之。 27、以为吉凶倚伏 ..()难明.()。 ..(),幽微 28、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29、时国王骄奢 ..(),不遵典宪 ..(); 30、又多豪右 ..(),共为.()不轨.()。 31、衡下车 ..(),整.()..(),治.()威严 法度,

(完整版)《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 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 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 (二)古今异义 1.常从容淡静 (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 (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 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 (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 (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 (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 (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 (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音dōu)。) 11.不好交接俗人 (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 (三)词类活用 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一词多义 1公 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之一。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2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唇吻翕辟(开,打开)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辟邪说(排除,驳斥) 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张衡传文言知识归纳

《张衡传》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 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 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 (二)古今异义 1.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 ( 应荐 ) 。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 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 音dōu ) 。)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 (三)词类活用 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也,表判断) 2. 倒装句 (1)否定句宾语前置

高中语文《张衡传》文言知识点

高中语文《张衡传》文言知识点 1.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傍”通“旁”) (4)形似酒尊(“尊”通“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常从容淡静。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不去赴任。今: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特地征召。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 (4)覆盖周密无际。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 (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古: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车,治威严。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 3.词类活用 (1)妙尽璇玑之正。(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3)又多豪右(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

4.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 (2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 (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 5.一词多义 因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乃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一)作者与作品 1.范晔,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顺阳人。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做过宣城太守。 2.《后汉书》,以《东观汉记》为基础编写而成的历史名着。“前四史”之一。 《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 二). 文史专名 (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 三)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 1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2行:去应荐。?? 3?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4就:就职,任职。? 5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6应:应职,接受官职。? 7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8?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9?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10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11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12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13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14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四)官职、年号、地名、学校及相关用语。?? 1.?官职? (1)孝廉: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4)公车: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 (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8)国王: (9)尚书: 二.通假字:

张衡传重点字词

张衡传重点词句 古今异义词: 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交接:古:结交今:①连接②移交和接替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孝廉:古: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今:孝,指孝悌者; 廉,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 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不行:古:不去应荐。今:不可以 4.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5.寻其方面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6.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国王:古:封建社会贵族的最高封爵。今: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7.衡下车,治威严。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 8. 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9. 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 应荐) 。今义:不可以。 10.连辟公府不就古义:征召。今义:复辟。 11.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授给官职。今义:拜见。 12.其牙机巧制古义:发动机件的枢纽。今义:牙齿。 13.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14.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15.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16.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17.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 副词(音dōu) 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傍行八道:“傍”通“旁” 3.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4. 形似酒尊:“尊”通“樽”,杯,酒杯。 词类活用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2.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3.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同上。 5.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 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一词多义 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高中语文必修4张衡传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4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三) 3.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 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 ..(),贯六艺 ..()。虽. ()才高于世,而.()无骄尚 ..()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 ..()公府不就.()。时天 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 ..()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 征.()拜.()郎中,再迁 ..()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 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 ..(),乃.()知震之所在。验之 以.()事,合契 ..()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 ..()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 ..()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 幽微 ..()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 ..()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又多豪右 ..(),共为不 轨。衡下车 ..(),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 ..()三年,上书乞骸骨 ...(),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古今异义词 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古义】结交 【今义】①连接②移交和接替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孝廉:【古义】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今义】孝,指孝悌者; 廉,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不行:【古义】不去(应荐)。 【今义】不可以 4.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征:【古义】特地征召; 【今义】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5.寻其方面 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6.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国王:【古义】封建社会贵族的最高封爵。 【今义】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试卷版含答案)资料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 一.古今异义词: 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古义:;今义: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古义:;今义: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今义: 4.寻其方面古义:;今义: 5.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古义:;今义: 6.衡下车,治威严。古义:;今义: 7.常从容淡静古义:;今义: 8.连辟公府不就古义:;今义: 9.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今义: 10.其牙机巧制古义:;今义: 二.通假字: 1.员径八尺:通, 2.傍行八道:通, 3.一时收禽:通, 4.形似酒尊:通, 三.词类活用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2.时天下承平日久 3.衡少善属文 5.妙尽璇机之正 四.一词多义 1、观①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观太学③大王见臣列观 2、因 ①入京师,观太学②蒙故业,因遗策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3、乃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精思傅会三年乃成。③遂乃研核阴阳

④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4、制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①其牙机巧制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5、属zhǔ﹨shǔ 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②衡少善属文③属予作文以记之④举酒属客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⑤不如因善遇之。⑥善刀而藏之。 五.文言句式(指出句式类型并翻译)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句式: 翻译: (2)连辟公府不就。句式: 翻译: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句式: 翻译: (4)句式: ①果地震陇西。翻译: ②讽议左右翻译: ③游于三辅翻译: (5)句式: 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翻译: ②讽议左右翻译: 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翻译:

高中语文《张衡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张衡传【教学目标】 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 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一、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传”:传记 .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比较“传”的不同含义:

《张衡传》《左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诗集传》 (传记)(传记) 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 1700 多年。他的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课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 三、导读全篇,掌握内容、结构、写法 1. 逐段阅读 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 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①姓氏,医藉贯。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 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辅、观太学通五经、贯六艺 因──────────→果 ③谦虚、踏实治学精神。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然然而(转折复句)

高考语文《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

高考语文《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填空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时期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主要记述了从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间共195年的史事。二十四史之一。 二、注音 西鄂( ) 属(zhǔ)文辟(b )公府逾侈(chǐ) 邓骘(zh ) 累(lěi)召不应璇(xu n)机浑(h n)天仪 算罔(wǎng)论篆(zhu n)文都(dū)柱伺(s )者 合契(q ) 陇(lǒng)西帷幄(w i)(w ) 阉(yān)竖 倚(yǐ)伏骸(h i)骨 三、通假字 1、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通樽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擒 3、员径八尺:通圆 四、古今异义词 1、举孝廉不行:古:不去(应荐);今:不可以。 2、覆盖周密无际: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 3、寻其方面:古:方向;今: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4、衡下车,治威严: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

五、重点词语 1、衡少善属文:连缀,写 2、连辟公府不就:(被)征召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素常 4、累召不应:多次 5、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都 6、举孝廉不行:(被)推举 六、一词多义 1、因:因入京师:因而 因以讽谏:就 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2、观:观太学:观摩学习 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启窗而观:看 3、卒: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终于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去世 七、词类活用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意动,以为奇 2、妙尽璇机之正:作动词,研究透了;作名词,道理 3、皆共目之:名作动,递眼色 4、又多豪右:形作动,有很多 5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意动,认为怪

《张衡传》重点文言知识

《张衡传》重点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词 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交接:古:结交今:①连接②移交和接替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孝廉:古: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今: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不行:古:不去(应荐)。今:不可以 4.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5.寻其方面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6.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国王:古:封建社会贵族的最高封爵。今: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7.衡下车,治威严。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 8.常从容淡静从容: 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9.连辟公府不就辟:古义:征召。今义:复辟。 10.其牙机巧制牙:古义:发动机件的枢纽。今义:牙齿。 11.覆盖周密无际周密: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12.振声激扬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13.中有都柱都: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音dōu) 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傍行八道:“傍”通“旁” 3.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4.形似酒尊:“尊”通“樽”,杯,酒杯。 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同上。 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 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皆共目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多,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 一词多义 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因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试卷版含答案)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 一.古今异义词: 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 3.公车特征拜郎中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 4.寻其方面__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6.衡下车,治威严。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从容淡静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连辟公府不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9.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 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10.其牙机巧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通假字: 1. _________________ 员径八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 2. _________________ 傍行八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 3. _________________ 一时收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 4. _________________ 形似酒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 三.词类活用 1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天下承平日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衡少善属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妙尽璇机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一词多义 1、观①此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太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大王见臣 列观 ____________________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教师版)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 一.古今异义词: 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交接古:结交今:①连接②移交和接替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不行古:不去(应荐)。今: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4.寻其方面方面: 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5.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国王古:封建社会贵族的最高封爵。 今: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6.衡下车,治威严。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走下来 7.常从容淡静从容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8.连辟公府不就辟古义:征召。今义:复辟。 9.公车特征拜郎中拜古义:授给官职。今义:拜见。 10.其牙机巧制牙古义:发动机件的枢纽。今义:牙齿。 11.寻其方面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二.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傍行八道:“傍”通“旁” 3.一时收禽:禽,通“擒”,捕捉。 4.形似酒尊:“尊”通“樽”,杯,酒杯。 三.词类活用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2.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3.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5.妙尽璇机之正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四.一词多义 观 ①观太学 ②大王见臣列观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因 ①入京师,观太学②蒙故业,因遗策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乃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④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高二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张衡传》-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高二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张衡传》|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大全- 所有学科都要靠语文为基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一、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 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 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 (二)古今异义 1.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 应荐) 。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 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 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音dōu ) 。)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 (三)词类活用 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一词多义 1公 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 公侯伯子男) 之一。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汇总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汇总 《张衡传》为传统名篇,选自《后汉书》,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通过课文《张衡传》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不少的语文知识。今天小编还给大家准备了“张衡传文言文知识汇总”,方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文言文知识。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汇总 1.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傍”通“旁”) (4)形似酒尊(“尊”通“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常从容淡静。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不去赴任。今: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特地征召。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 (4)覆盖周密无际。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 (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古: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车,治威严。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 3.词类活用

(1)妙尽璇玑之正。(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3)又多豪右(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 4.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介词结构后置) (2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 (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 5.一词多义 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因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通过、经由)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原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他)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汉和帝)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精妙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著,论述十分详尽明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他不慕高官厚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从离开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盖子中央凸起,样子象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铜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的巧妙,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仪器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虽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寻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这样的仪器。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惊异地动仪这次怎么不灵验了。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叹服地动仪的巧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 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 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chi]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文言知识整合】 一、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傍行八道:“傍”通“旁” 3.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4.形似酒尊:“尊”通“樽”,杯,酒杯。 二、古今异义词 1.交接:古:结交今:①连接②移交和接替 2.孝廉:古: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今: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3.不行:古:不去应荐。今:不可以 4.特征: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5.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6.国王:古:封建社会贵族的最高封爵。今: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7.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 三、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四、一词多义 观①观太学(观摩学习)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⑤启窗而观(看) 因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乃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②遂乃研核阴阳(就)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于是,就) 制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属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②衡少善属文(连缀)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善: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善行)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⑥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2)被动句连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3)宾语前置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4)介词结构后置句①果地震陇西(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②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 (5)省略句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主语“张衡”)②讽议左右(省略介词“于”)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