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的前景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的前景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的前景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的前景

如果光从专业名称上看,不少人不会将它与管理学联系在一起。可现实却让我们看到,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出身的毕业生竞争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毫不逊色,总能以其特有的个性征服面试官。你也许会惊讶,会不解,但当你了解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设置后,也许你的疑惑会马上消除。

由于该专业要求我们系统掌握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所以在课程上分为了这三大类:一是基础课程,包括英语、人文、哲学、数学等;二是专业基础课,包括国际经济、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等;三是专业课程,包括工资薪酬管理、社会保险、人事心理学、劳动关系、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市场概论等。除了理论学习外,我们还要跟随老师进行实践,开展调查研究、个例分析等。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财政学、保险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行政学和行政法、货币银行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公共政策学城市管理公共管理社会工作房地产经营管理项目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物业管理航运管理

有了这些训练还不够,我们还要重点学习调查方法,就是现在业界非常重视的“定量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在西方已久受推崇,我国的管理方法转型很大程度上就是“定量研究”的深化,这是社会研究的基础。系统地学习过调查方法是我们在职场中游刃有余的重要原因,调查研究方法已经越来越深入各个行业,这样的契机成为我们在职场中举重若轻的原因。通过这些训练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毕业之后不仅擅长团队协作,出色完成细化分工后的工作,而且可以独当一面,可谓不折不扣的全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从对口就业的意义上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系统、社保基金、人才流动中心、民政部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等都是较好的单位。我的一个师兄还通过了公务员考试进入机关工作呢。除此,我们还可以去保险公司工作,因为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在某些地方是相通的,开设的课程

中也有不少是相同的。据我所知,大部分学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开设了经济类课程,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

劳动与社会保障就是这样一个专业,内敛却不乏锋芒,厚积薄发,不同凡响。愿和我一样有着相同志趣的人能够投身到其中来,不断成长,挑战未来!

现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已在很多高校开设,其中以一些综合性大学和经济院校的条件更为成熟,如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在该专业上实力雄厚,学校劳动人事学院是国内最早培养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教学基地和重要科研基地,学院创办之初,就设有工资福利专业,是当时全国新创的三个专业之一,目标就是培养工资福利管理人才。1993年,在全国率先招收社会保障(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本科生,1999年正式设置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

武汉大学的社会保障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具有社会保障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被列为国家“211工程”二期建设项目。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为教育部批准的百所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998年首批开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与会计、财务等专业不同,这个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由于该专业毕业后工作岗位涉及管理,因此人际交往技巧很重要。

除了上述提到的院校之外,中央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这些院校综合实力和研究特色都比较鲜明。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怎么样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同学最关心的话题之一,那么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到底好不好呢?今天Mocca就和大家争取来深度探讨一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其发展问题:

根据安博教育集团2008年的调查显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为32%,34%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指数为6.14,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郭捷主编第三版考试资料整理

一、选择 1.劳动就业原则有哪些? 就业主体必须符合法定的就业年龄; 就业主体必须具有劳动能力; 就业必须是出自就业主体的自愿; 就业必须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 就业必须使就业主体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社会必须有劳动需求。 2.我国最低工资制的适用范围 最低工资标准适用的主体范围: 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劳动合同期内的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工资。乡镇企业是否适用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下列范围内的企业和劳动者不适用最低工资制的规定:①公务员和公益团体的工作人员;②租赁经营企业或承包经营企业的租赁人或承包人;③学徒、利用假期勤工俭学的学生等。 时间范围:下列几种情形不适用最低工资标准:①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有迟到、早退、旷工等违纪行为。②企业下岗待工人员。③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处于治疗期间的职工。④处于非带薪休假期间的人员,如事假等。 劳动种类范围:劳动者只有在法定或依法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才有权享受最低工资保障。 3.劳动合同缔结方式:要约、承诺 4.集体合同通常有哪些方签订:用人单位、职工 5.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6.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应如何处理? 根据《集体合同规定》,在集体协商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当事人不能协商解决的,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以书面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协调处理申请。 7.劳动者死之后遗嘱可享受哪些待遇? 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保险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伤亡补助:P352 8.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有哪些方组成? 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 9.社会保障的特征 普遍性、强制性、社会性、互助性、福利性 10.集体合同变更或解除的条件 变更: (1)双方协商代表协商一致,可以变更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 (2)用人单位因被兼并、解散、破产等原因,致使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 (3)因不可抗力等原因致使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无法履行或部分无法履行的。

中国社会保障现状与不足

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121308143 戴振伟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维持社会秩序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之一。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民生问题逐渐成为国家和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取得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国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体系并不完善,诸多问题存在其中。随着祖国经济的腾飞,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速度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正确认识并分析这些问题,对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构建和谐社会有极大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和不足;建议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以下简称《保险条例》),《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除失业保险外,包括养老、工伤、疾病、生育、遗属等的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该法规适用于国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与此同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也以颁布单行法规的形式逐步建立起来。此后的三十多年,国家也颁布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了适用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 1978年不仅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特别的一年,而且也是这个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扭转中国的混乱正太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社会条件。 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一种待遇特殊的退休制度——离休制度由此建立,并于一般退休制度一起构成了中国的退休养老制度。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修改跳过的《中华

【高中政治电子版知识点】第三课 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第三课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1.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A) 2.现代产业发展趋势(A) 3.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对劳动就业的影响(B) 4.现阶段劳动就业的良好机遇(A) 5.劳动者的择业、就业和创业(B) 6.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B) 7.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C) 1.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 Ⅰ.农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三大产业Ⅱ.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Ⅲ.服务业(除工、农业以外的行业) Ⅰ.农业与畜牧业 三次社会大分工Ⅱ.手工业与农业(手工业工业) Ⅲ.商业的出现 流通部门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第三产业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国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农业的作用: 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基础作用。 ①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②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农业为工业提供大量的农产品原料,为工业品提供重要的市场,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富余的劳动力,为国家建设提供了相当多的资金积累。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都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 ●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①土地等自然资源紧张 ②生产技术总体比较落后 ③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不高 ④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 ●怎么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 我们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 ●三农问题的表述: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为什么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工业的作用: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职责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职责 一、劳动就业工作 1、宣传贯彻执行《劳动法》以及国家地方劳动保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负责管理辖区内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掌握本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状况,建立失业人员跟踪服务制度,建立健全“十一本台帐”(即:高校毕业生台帐、下岗职工台帐、失业人员台帐、就业困难对象台帐、用工单位台帐、离退休人员数据库、下岗失业人员及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安置台帐、用工信息台帐、职业培训台帐、职业介绍台帐、小额担保贷款台帐)。办好用工信息版,摸清外来、外出人员情况。 3、安置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组织实施社区就业项目,动员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及新生劳动力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组织开展就业服务。 4、为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退休人员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及时发布各类用工信息,并按时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每月的用工洽谈会,并及时协助区劳务办做好辖区内社区、各村劳务输出的组织宣传工作,建立社区服务平台。 5、指导社区劳动就业组织开展工作,核发《再就业优惠证》,协调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办理小额贷款。跟踪调查领取《再就业优惠证》及申领小额贷款人员的再就业情况。 6、负责辖区内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在离退休人员中建立健全党组织,开展文体活动。 7、负责本辖区内劳动力资源和流动人口管理统计和基本信息工作。 二、社会保障工作 1、认真负责地做好城市居民、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2、负责低保对象的审核上报、审批,对申请对象进行入户调查,发放低保资金。对低保户进行季度审核,半年一大审,记台帐,分类建档、建卡。 3、负责本辖区内低保人员廉租住房的申请上报工作,对申请对象进行入户调查,填写各种帐、卡、册,建立上报人员的电子、手工档案,一年一大审。 4、负责本辖区内失业人员及低保人员的医疗保险工作,对申请对象进行入户调查,审核审批上报,填写各种帐、卡、册,建立参保人员的电子、手工档案。 三、残联工作 1、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与宣传。 2、维护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权利。 3、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开展残疾人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的事业。 4、负责本辖区内残疾人的调查摸底工作。 5、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开展社会性的娱乐活动及社区康复工作。 6、协助社会福利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四、双拥工作 1、开展拥军优属工作,按时拨付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在乡红军老战士、在乡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的抚恤金。 2、搞好军民共建,军民联谊活动。 五、老龄工作 1、负责宣传有关方针、政策 2、开展尊老、养老、助老传统美德的活动。 3、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开展送温暖活动。 4、开展娱乐文体活动。 5、给辖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名词解释(超全)

A、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是指通过立法规定的,在我国境内的一切生产性建设项目的安全卫生设施,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制度。 B、不定时工作时间:又称为不定时工作制,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在特殊条件下实行的,每日无固定工作时间,是适用于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需要机动作业的劳动者的一种工作时间安排。 补充保险: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 标准工作时间: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正常情况下的工作时间,分为标准工作时间和标准工作周。 C、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抚恤:是指现役军人被认定为因战致残、因公致残或者因病致残的,根据丧失劳动能力及影响生活能力的程度,由国家生活保障。 城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D、贷学金制度:是指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通过向学生提供低息或者无息贷款的方式,为学生解决读书期间的生活和学习困难的一种教育福利制度。 F、复员: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干部和士官退出现役,不保留公职人员身份,回原籍或入伍地重新就业。 法律意义上的社会保险关系:是指依据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规定动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社会成员或者用人单位、劳动者之间的社会保险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它包括养老保险关系、医疗保险关系、失业保险关系、工伤保险关系和生育保险关系。 非全日制用工: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 G、广义的休息时间:是指劳动者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不从事工作而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之外的所有休息时间的总和。 广义上的社会福利:是指由政府和社会举办和出资、旨在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 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个人争议:又称个别争议,是指发生在单个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 工会法:是调整工会与国家、用人单位以及职工和会员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工会的参与权:工会有代表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及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 工会的监督权:工会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责的主要手段是行使监督权。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依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总额:也称工资总量,是指用人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体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 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因执行职务(业务)而受到的意外伤害。 工伤保险:是指依法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性疾病的劳动者及其亲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公平就业:就是反就业歧视,是指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不因劳动者的性别、民族、种族、宗教信仰、户籍等因素受到不平等的对待。 公共卫生:是以预防医学观念、理论和技能为基础,针对预防疾病、促进人群健康所采取的社会性实践的总称。 公共设施:是指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而的有关交通、通讯、能源的、水务、绿地、文化、体育等公共性服务的设施。 公共就业服务:是指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公益就业服务。

2017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2017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2017年来,我乡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服务大众、履行职责为质量方针,根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7年度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及考核办法》(宝人社〔2017〕56号)要求,并结合我乡2017年工作任务及工作重点,圆满 了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2017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由于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整个民生工程中涉及的内容多,任务重,工作对象数量多,工作难度大。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程,乡上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协理人员、包村干部为成员的民生工程领导小组。针对本乡实际情况制定了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切实做到工作早谋划、早部署,计划合理,措施有效。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精心安排,严密组织,狠抓落实。要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使群众满意,确保民生工程目标顺利实施。 (三)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氛围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专题宣传,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实效。广泛宣传民生工程政策措施,做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民生工程的实施,提高民生工程知晓度。 (四)加强督促检查,务求工作实效一是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让此平台充分发挥作用;二是领导小组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定期组织综合督查,注重提高督查效果。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确保工作按要求如期完成。 二、民生工程目标完成情况1、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帮助1名高校毕业生创业,完成全年目标100%。 2、技能培训。我乡2017年组织辖区内人员参加家政服务培训55人,合格发证人员55人,完成目标任务110%。 3、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入库。对全乡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并录入系统的 2398人进行跟踪调查,劳动力转移输出1361人,完成劳务收入2000万元,完 成目标任务100%。 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情况。2017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2053人,完成全年目标122.6%,参保缴费人数1088人,完成全年目标103.32%。 5、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领取资格验证。对全乡365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 养老金领取资格进行了验证。

劳动与社会保障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也慢慢进入老年化社会,农村社会养老是中国社会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寻找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关键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老龄化社会集体保障一农村居民养老现状 目前, 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以上,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 其中农业人口占75%, 因此要解决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关键, 如同没有九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一样, 没有九亿农民的养老保障, 也就没有真正实现中国居民的养老保障。然而与城市不同的是, 我国农村居民养老主要以家庭自我养老为主。家庭自我养老—农村居民养老的主要方式 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封闭的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现实以及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决定了家庭养老是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养老的主要方式。几千年来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 “积谷防饥, 养儿防老”已成为我国农村居民的传统思维与行为模式,子女赡养老人不仅成为一种社会道德责任, 而且旱已写人我国的宪法、婚姻法、继承法及刑法等法律。据调查, 截至年, 我国农村以上的老年人依靠家庭赡养, 养老内容主要是经济上供养及少量生活照料。 集体养老主要是对于农村中的特殊人群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

无劳动能力的“三无”老人及优抚对象由村集体供应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方式, 资金主要来源是村集体计提的公益金和乡镇统 筹资金, 供养的主要形式有集体人住敬老院和分散供养两种。据统计, 至年由集体供养及人住敬老院的老人仅占农村老人总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迅速发展根据国务院决定, 民政部门从年开始在农村经济 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年下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下简称《基本方案》, 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规范, 年月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工作的意见》。各级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都比较重视, 至年底, 全国已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多个县市、区开展了这项工作, 占全国应参加保险县市、区总数的。有多万农村居民参加了保险, 约占应该参加保险一岁人口的, 积累基金多亿, 目前全国已有万农 民已经领取了养老金。 二发展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农村养老方式 的必然选择 我国正快速地步入老龄化时代。人口的老龄化使家庭养老不堪重负。由于市场经济对人们思想的冲击, 人们的道德水平开始滑坡,许 多一子女舍老家顾小家据调查, 目前农村子女基本能尽赡养义务的 不足, 半数以上的老人在年老体衰时, 经济上无保障, 生活上缺少 照料。随着农村的非农化和城镇化,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城, 有些甚至常年居外, 就业的巨大压力以及自身社会保障问题的困扰

第三课 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第三课 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知识网络: 考点解析 一、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考点1) 1、三大产业 (1)三大产业的产生和划分 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行各业的性质,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近代社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两个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最基本部门,他们构成了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 (2)三大产业的关系 第一产业为第二产业提供原料、重要市场、劳动力;为第三产业提供重要市场、劳动力。 第二产业为其他产业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第三产业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交通运输、邮电信息、科技信息、金融信贷、科技开发、培养人才等各种服务,吸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促进各经济部门的 交通运输、邮电信息、科技信息 金融信贷、科技开发、培养人才

2、第一产业(农业) (1)含义: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通常被称为“广义农业”。 (2)地位和作用:(基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基础作用。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 (3)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生产,特别是其中的粮食生产,直接关系着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和国家的粮食安全。粮食不仅解决吃饭问题,还提供大量的副食品。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重要市场,为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可见,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取决于农业的发展水平。 (4)因此,我们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 相关时政: (1)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有利于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巩固农业的基础作用;有利于发展经济,拉动内需;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高效益农业。 (2)雪灾过后农产品价格上涨。猪肉涨价、农副产品涨价等,都说明了农业问题的重要性。 3、第二产业(工业) (1)含义: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2)地位和作用: 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 工业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①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尤其是以提供物质技术装备的作用最为重要。 ②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 ③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农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国防的巩固,都离不开工业。 相关时政:思考 我国实现工业化需要走什么道路?为什么? 新型工业化道路。 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等 3、第三产业(服务业) (1)含义: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活动的各行各业的总称。 (2)特点:一般不生产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因此,也被称为广义的服务业,也被称为劳务,也为社会创造财富而统计进国内生产总值。(GDP)(3)地位: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

本科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资料

本科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资料 文字 第一篇: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公民、劳动和社会保障 1、公民与劳动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劳动权和保障权(这属于社会法范畴,是公民的社会权利)。欧洲学者马歇尔归纳:民事权利产生于18世纪,政治权利产生于19世纪,社会权利产生于20世纪。 公民: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法律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与自然人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该国国籍。自然人包括单国国籍的人,无国籍的人,还有双重国籍的人。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体力和脑力,主要包括自我劳动(如家务劳动、自雇人的劳动)、雇用劳动(如企业员工的劳动)和公益劳动(如国家公务员的劳动和义工)。 劳动者有广义和狭义,广义劳动者出现在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狭义劳动者指宪法和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宪法意义的劳动者为公民中具有法律规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包括具有就业愿望和不具有就业愿望的人。劳动法意义的劳动者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公民。我国年满16岁的公民开始享有未成年的劳动权力,年满18岁的公民即具有完全劳动权利。 劳动权是公民劳动义务和劳动权利的统一,包括就业权(获得职业培训工作岗位劳动报酬和社会福利的权利),结社权(建立、加入和退出劳动者组织的权利)和参与权(参与企业管理和分享企业利润的权利) 2、公民与社会保障 国际劳工组织在1952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的规定社会风险包括年老、患病、失业、职业伤害、生育和家庭困难六类。生存权是维持人的生存的基本权利。保障权是当公民基本生活遇到风险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帮助的权利。 二、公民的劳动权 就业权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职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等七项权利。结社权:工会和职工大会。工会是劳动者的组织,可以代表企业职工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工会具有代表功能、具有规范功能和教育培训功能。职工大会是代表或保护企业职工利益,并参与管理的组织。职工大会具有代表功能,不同于工会,它仅代表本企业职工的利益。参与权主要内容为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分享企业利润。 公民劳动权的保障措施:促进就业法(就业的三个条件:具有合法的劳动关系、工作地安全卫生有保障和劳动者基本权益有保障)主要内容:实行劳动预备制、举办劳动服务企业、创办再就业服务中心和提供职业介绍服务。职业教育法:调整国家、社会和公民关于职业教育与培训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职业教育的形式:学徒培训法(培训期为2-3年)技工学校培训法(2-3年)、高等职业学校培训法(2-3年)和职业教育与训练中心培训法(3-6月最长1年)。经济裁员法:分个别裁员和集体裁员。经济性裁员为集体裁员。其法律特征为:由于经营原因发生的雇主行为;非员工自愿;终止劳动关系。公正裁员的三个法律要素:正当理由,合法程序,和合理补偿。 三、公民保障权 1、公民保障权立法:称为社会保障法。在1883年德国分布和实施了第一部<医疗保险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立法,亚洲最早的是日本。 2、公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养老保障:广义养老保障内容包括养老金、病残年金和遗属抚恤。历史沿革:家庭保障、国家保障和社会保障三个时期。 健康保障:包括改善生活环境、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疾病治疗、患者康复和长期护理等六个环节,其中疾病治疗(包括全面治疗和基本治疗)是中心环节。健康保障依托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历史沿革:家庭保障、社会保障和现代健康保障时期。

经济转型给劳动就业带来了什么

经济转型给劳动就业带来了什么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市场机制必然发挥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如果资本存量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与劳动力的供给总量不相一致,就必然出现大量的劳动力剩余,形成严重的社会失业现象。而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使劳动力就业由总量平衡的问题转向就业的结构问题,一旦劳动力的就业素质提高速度落后于经济结构转型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则将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本文从经济转型的内涵出发,研究经济转型对劳动力就业提出…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如何最大程度地实现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一方面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完全,有人想找工作找不到而造成非自愿失业;另一方面由于总需求管理政策作用的局限性,福利救济或社会保障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无法消除贫困问题。这就促使我们从经济学角度再度探讨当前的劳动力充分就业问题。在逐渐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如果政府采取一些直接创造就业的方法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将会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充分就业;政府;直接干预 依靠劳动力市场和政府直接干预有机结合来解决充分就业和消除贫困问题,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

义,也是有别于非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现实经济中,要想实现充分就业,必须将总需求(消费、投资以及货币因素)和总供给(生产结构和技术)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缺一不可。 一、劳动力充分就业与总需求水平 虽然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国维持经济增长的能力却越来越受到挑战: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效果越来越差;财政政策的作用空间越来越小。如果不能以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代替政府支出启动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就可能陷入极大困境之中。这些增加支出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债务混乱和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经济的稳定性。所以,必须寻找替代刺激私人部门的方法来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出对劳动力需求的无限空间,同时使这些就业量与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的利润目标相独立。由于政府能够将就业目标和利润目标相分离,所以对劳动力无限需求的责任就应该由政府来承担。但需要指出,这一过程必然是建立在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而不能够像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那样,国有企业成了政府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的工具。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角度看,劳动力的相对过剩也是严重存在的,只不过由于国有企业不自负盈亏,不讲经济效益,多余的劳动力隐性失业才没有成为社会上公开的显性失业者。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企业逐渐成为市场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及政府的基本社会政策之一,其目的是使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的情况下,能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是现代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会保障在稳定社会、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劳动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劳动保障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因此,当前劳动社会保障系统本身需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劳动社会保障专业知识人才,需要尽快提高服务质量,努力赶上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才能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与此相对应,对相关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该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因此,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虽然是一个新专业,但其社会需求十分强烈,需求量极大,其专业发展前景极好。 如果光从专业名称上看,不少人不会将它与管理学联系在一起。可现实却让我们看到,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出身的毕业生竞争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毫不逊色,总能以其特有的个性征服面试官。你也许会惊讶,会不解,但当你了解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设置后,也许你的疑惑会马上消除。由于该专业要求我们系统掌握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所以在课程上分为了这三大类:一是基础课程,包括英语、人文、哲学、数学等;二是专业基础课,包括国际经济、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等;三是专业课程,包括工资薪酬管理、社会保险、人事心理学、劳动关系、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市场概论等。除了理论学习外,我们还要跟随老师进行实践,开展调查研究、个例分析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从对口就业的意义上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系统、社保基金、人才流动中心、民政部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等都是较好的单位。我的一个师兄还通过了公务员考试进入机关工作呢。除此,我们还可以去保险公司工作,因为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在某些地方是相通的,开设的课程中也有不少是相同的。据我所知,大部分学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开设了经济类课程,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就业问题的研究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就业问题的研究摘要: 就业与社会保障是中国当前社会面临的两个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他们是不可分割、紧密相关的一个整体,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但现实中两者却处于相互分割状态,这种状态直接影响了两大宏观政策体系的综合效能。就业是最好的社会保障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这是割裂两大密切相关的政策体系的误区,应将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协同考虑。中国的未来发展既需要长期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亦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两者协同发展,才能实现中国健康与持续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社会保障制度虽经过多年改革, 取得较大效果, 但与其他相关领域的改革衔接配套不够, 效果不尽如人意, 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诸多影响就业的弊端亟待解决。 关键词:灵活就业; 社会保障; 劳动力市场 与人民生计密切相关的问题莫过于获得生活所需的收入和得到一定的生活保障。因此,就业与社会保障便构成了人们生存、生活的两个基本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则是民生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一、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国政府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工作,把就业纳入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当中,不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与此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金、加快医疗改革、扩大工伤保险范围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使人民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当前,我国正从重视经济增长的时代向重视民生的时代转变,当然,新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全新的。 (一)就业方面 1.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截止到现在,全国劳动力总量达到8. 3亿人,劳动力供给岗位有5, 000万,而劳动力需求岗位只能提供4, 000万个,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2009年10月到2010年3月,我国城乡失业登记率为4. 3%,失业人数达到915万,是历年新高。 2.劳动力结构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工人,而一些新兴的行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又供不应求;同时,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的条件相对滞后,进一步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培训显得十分迫切。 根据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全国93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的统计分析,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高级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求人倍率较大,分别为4.05、2.02、1.86。与全国供大于求(求人倍率0.97)的状况形成反差。据广东省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数据,珠三角地区缺工现象依然存在:一名求职者有1.16个岗位可选,最短缺的是电子元器件制造工、机械冷加工工和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因此,虽然目前是总体就业需求明显减少,但仍未改变一直以来存在

社会保障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社会保障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社会保障工作事关全县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于缓解社会压力,协调社会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保障体系已逐步成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安全网”、“稳定器”。日前,劳动保障局对全县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认为我县的社会保障形势依然严峻。 一、我县社会保障工作的现状 依据《劳动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县自86年起逐步建立起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农村在内的养老保险和医疗、失业、工伤、女工生育等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到目前,全县累计参保人数达到22万人次,累计结余社会保险金9406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1899万元,企业养老保险费2045万元,工伤保险费110万元,生育保 险费99万元,医疗保险费1423万元,失业保险费63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 费3200万元),为全县的经济发展、体制改革、社会稳定起到了很重要的 作用。但是随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保障工作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实现“两个确保”、维护社会稳定与社会保险费收缴异常困难形成尖锐矛盾,社会保障基金的抗风险能力显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 一、社会保险费拖欠现象严重。截止目前,全县共累计拖欠各项社会保障费8215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费3937万元,企业养老保险费1810万元,医疗保险费1598万元,失业保险费870万元。从机关事业单位征缴情况来看,上半年共征缴养老保险费1827万元,为3685名离退休人员发放离退休费2754万元,收支相抵,负927万元。全县17个乡镇,缴至2003年6月份的乡镇6个,缴至2003年3月份的乡镇2个,缴至2002年12月份的乡镇3个,其他6个乡镇2002年均未缴齐,共拖欠2897万元,占机关事业养

上海市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常识》第三课 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素材 (2)

第三课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一、要点讲解 1.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 复习时要了解,社会生产中众多产业部门和行业,被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即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狭义的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活动的各行各业的总称,又被称为广义的服务业。 复习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三大产业划分的标准是“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行各业的性质”;二是第一、二产业是两个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最基本的部门,第三产业则主要提供服务;三大产业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的产值一起被统计进入国内生产总值。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起着基础的作用: (1)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2)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农业为工业提供大量的农产品原料,为工业品提供重要市场,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富余劳动力,为国家建设提供资金积累。 可见,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都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 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复习时要明白工业不是第二产业的全部,而是第二产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的水平,工业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原材料。其中以提供物质技术装备的作用最为重要。 (2)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用工业品生产对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要。 (3)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4.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复习时要知道,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这一点是从第三产业通过提供各种服务,促进各经济部门的结合,推动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发展,从而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来理解。 (2)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它行业多、门类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行业并存,能吸纳大量的和不同层次的各类人员,是我国当前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量的主要途径。 (3)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第三产业提供的服务,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第三产业中的文化产业,有助于人们提高文化、道德修养和技术水平,陶冶情操。

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服务站的工作职责

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服务站的工作职责 1、社区社会化管理工作职责: (1)组织开展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定工作。 (2)大力推进社区人员文体活动。 (3)做好新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工作。 2、劳动关系专职协调员职责: (1)劳动关系专职协调员要全面掌握劳动保障业务知识,负责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2)劳动关系专职协调员要适时检查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3)劳动关系专职协调员要指导用人单位、职工正确填报劳动用工备案基础信息采集表;负责将劳动用工信息录入或导入吉林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建立劳动用工情况台帐,督促指导用人单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 (4)劳动关系专职协调员负责劳动者投诉、举报的受理登记工作;负责对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登记报告工作;协助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开展工作;建立劳动保障监察台帐;(5)劳动关系专职协调员负责辖区内劳动争议调解与劳动保障信访工作;负责建立劳动争议调解与信访台帐;负责劳动争议调解案卷的装订、归档工作。 3、社区居民医保工作职责: (1) 负责居民医保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 (2)负责本辖区居民参保登记、信息录入及缴费确认工作; (3) 负责本辖区享受特殊补贴人员参保身份的初审工作; (4)负责辖区内参保居民的信息变更及登记工作; (5)负责本辖区居民参保档案管理工作; (6)负责本辖区居民参保情况的调查和登记工作; (7)负责本辖区参保居民制卡材料的报送及社会保障卡的发放工作; (8)负责本辖区居民医保工作信息报送工作; (9)负责本辖区居民医保工作的参保扩面工作; (10)其他日常性工作。 4、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政策: (1)就业援助政策 (2)就业扶持政策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知识要点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知识要点 名词解释: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它是国家在劳动立法中所体现的指导思想和在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 劳动关系紧密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2、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一句劳动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劳动 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是由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等附随法律关系构成的法律关系体系。 3、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行政主体和劳动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现劳动法律关系而依据 有关劳动行政法规而形成的权力(或权利)义务关系。 4、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服务主体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服务过程中依据相 关的劳动法律规范和民事法律规范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5、法的三要素:概念、规则、原则 6、法律规则的结构要素: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7、劳动法的地位:它是我国整个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8、劳务派遣合同:劳务派遣单位(用人单位)和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将派遣劳动 者派遣至劳务派遣接受单位(工作单位)。 9、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 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积不超过24小时的特殊形式的劳动合同。 10、集体谈判:劳动者通过自己的组织或代表与相应的雇主、雇主组织或者其代表为签 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 11、集体合同:团体协议或团体合同。是个别或多数雇主或雇主团体与代表工人的团体 或者由工人依照国家法令选举并授权的代表缔结的关于规定工作条件及雇佣条件的书面契约。 12、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我国境内的一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 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一种劳动保护制度。 13、劳动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所生之争议及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团体与工会之 间围绕权利、义务以及相关利益所生的争议。 14、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及其他劳动法主体,违反劳动法规定所 应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辨析说明: 15、劳动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区别: A、民法:调整对象不同;调整主体不同;调整的原则不同 B、行政法:调整对象不同;调整主体不同;法律关系的产生根据不同 C、经济法:调整对象不同;目的不同 16、劳动合同制度与劳务合同的区别: 主体不同:自然人/ 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内容不同:提供劳动的过程/ 必须有劳动成果 地位不同:合同签订前是平等的,签订后具有一定的隶属性,是管理与被管 理的关系/ 地位始终是平等的 费用计算不同:按劳分配/ 遵循商品定价规则,即成本加合理的利润 适用法律不同:适用劳动法/ 不适用劳动法

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现状及认识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迄今为止,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6年至1993年)为试点探索时期,第二阶段(1994年至2000年)为全面展开时期,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为修改完善时期。 (一)试点探索时期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保障并没有被摆上议事日程。被誉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把增强企业活力确定为改革的中心环节,像计划体制、价格体系、劳动工资制度以及国家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等方面的改革,均被列为配套改革的范畴。当时,社会保障改革甚至未被列为配套改革。但到了1985年2、3月间,中央决策层意识到:社会保障也是个大问题,是改革中必然提出和必须予以配套改革的重要方面,并责成有关部门制订方案。经过1年的研讨,最后确定:改革和建立新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放在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上。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对新招用的工人试行社会保险。1986年7月,中国政府决定改革国营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自1986年10月1日起,国营企业在新招收工人中普遍推行劳动合同制,同时为合同制工人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以解决其退休养老和失业保险(当时叫待业保险)问题。为此,中国政府专门颁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此举可,被看做是中国社会保险的“预演”,它旨在关闭“新人”踏进旧制度(劳动保险)的大门,并依靠“新人”规模不断扩大,让留在旧制度的“老人”随时间推移逐年减少,最终用新制度取代旧制度。从制度转轨看,这是明智之举。但在社会保险的全面建设中,这种改革策略渐渐被遗弃了。 第二,失业和养老保险是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重点。失业保险是配合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而实行的新措施。由于企业同新招收工人签订劳动合同,企业拥有辞退工人的权力,被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人势必会失业。为保障失业工人的基本生活,中国政府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费用全部由企业负担,费率为职工工资总额的1%,失业工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对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采用基金积累式,费用由企业和合同制工人共同缴纳,费率为企业缴纳工资总额的15%、合同制工人缴纳本人标准工资的3%。同时,还对合同制工人的医疗费、丧葬补助费等做了规定,而且明确:合同制工人同本企业同工种、同岗位的固定制工人,在劳动保险待遇方面保持同等水平。据统计,到1991年末,全国劳动合同制工人人数达到1971.9万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合同制工人1588.6万人,城镇集体所有制合同制工人322.9万人,其他所有制合同制工人60.4万人,分别占全民、集体、其他所有制职工总数的14.9%、8.9%、27.9%,少数达到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制工人已开始按月领取退休金。 此外,1991年6月,中国政府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包括国家强制性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建立多渠道的费用筹集机制,要求个人也要缴纳养老保险费;并确定了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自1992年起,劳动部还组织進行了养老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