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报告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报告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报告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报告

一、2005年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情况

2005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民解困为工作出发点创新体系、改善服务、扎实工作,确保了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劳动保障主要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抓进度、抓落实,就业保障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全市新增就业岗位万个,实现城乡统筹就业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就业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万人(“4050”人员就业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全市城乡统筹培训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培训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万人,全年开发公益性岗位3159个,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59400个,核发小额担保贷款1284人,贷款2405万元。

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4700万元;离退休人员万人,发放养老金亿元,发放解困资金亿元。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扩面净增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亿元,全市离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扩面净增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亿元,失业保险金支出亿元,涉及失业人员5000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含离退休人员万人),扩面净增万人,征缴医疗保险费亿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28万人,征缴工伤保险费亿元,有关生育保险的《贵阳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已以政府令形式于10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12月份正式启动。

(二)突出重点,分析解决就业再就业工作难点热点问题

为了使我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在认真总结前两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深入企业、社区、培训机构和下岗失业人员中间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职业介绍服务补贴机制、免费培训补贴机制、社会保险补贴机制、公益性岗位、小额担保贷款、优惠证发放管理六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按照劳动保障部的统一部署,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帮助农民工就业的“春风行动”,向农民工发放“春风卡”万本、政策宣传资料2万余份。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共有611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33938个,组织农村劳动力万人进场应聘,万人进行了求职登记洽谈,达成意向用工5325人。组织贵阳市首期下岗职工创业项目推介会,共有15个项目进场,达成意向性的创业人员391人,意向申请小额担保贷款200余人。组织217家用人单位进场,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提供就业岗位5699个,对下岗事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技能人才和其他劳动者的就业再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为民解困,真抓实干,巩固和发展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以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为出发点,认真抓好关系贵阳城乡困难群众疾苦的各项民政救助制度的建立、完善、配套和落实,巩固和发展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一是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各区、县(市)政府和相关业务部门组成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领导,全市11个区、县、市均建立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按照推进城乡居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医疗救助制度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子女就学救助制度,研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收入核实办法,加快了城乡低保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确保了困难群众能够得到相应救助.目前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已在南明、云岩、小河三区进行试点,救助对象可在就医过程中享受减免部分医疗费用的优惠政策。贵阳市已有4500名农村特困群众享受了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带来的实惠,市、区两级财政安排各种救助

资金4500万元,城市低保对象人均补差标准从年初的85元上升为86元,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是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已步入了全面推进的良性发展阶段,科学制定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规范了城乡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程序,健全了各种救助优惠政策,初步建立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将符合条件的11万余名城乡居民全部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发放城乡低保金约9200 万元。城市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农村建立了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制度,制定出台了《贵阳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和《<贵阳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实施意见》。新建开阳县禾丰乡敬老院和修文县大石乡敬老院,全市78个乡镇的农村五保对象按照每年不低于800元的现金供养标准落实,平均供养标准从去年的897元/年上升到今年的983元/年,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按标施保”目标,确保了全市农村特困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为特困群众服务的“爱心超市”建设被列入2005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在上年两城区已建12个爱心超市的基础上,又新建31个爱心超市,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实事目标任务,使3000名特困群众得到了相应的救助。

(四)围绕难点,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力度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相关政策,与银行协商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到银行办理代扣手续费用,同时加大社会保险缴费稽核审计工作,尽量做到“应保尽保”,努力扩大社保覆盖范围.二是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和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改革,认真分析新制度启动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整理基础数据,集中力量作好计算机软件程序开发,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政策宣讲.三是加强指导,采取深入区(市、县)指导和由区(市、县)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培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区(市、县)相关工作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四是草拟并多次修改《贵阳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实施细则》,及时审核增加一批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以适应医疗保险业务拓展的需要。五是草拟并修改了《贵阳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积极推进工伤保险扩面参保工作。六是完成生育保险启动数据采集和测算工作,多方面多层次征求意见,拟定了《贵阳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并以市政府令的形式颁布施行,12月1日正式启动,为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

(五)重视焦点,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要求,主要抓了六项工作。

1.进一步贯彻落实《贵阳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加大维权宣传工作力度,强化劳动者自觉维权意识;

2.按照市政府全市清欠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集中全市劳动保障专兼职监察员队伍力量,在建设、公安等部门的配合下,开展清欠专项行动,建设领域清理拖欠民工工资就达4071万元;

3.按照劳动保障部《关于开展春风行动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的通知》精神,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清理劳动力市场专项行动,市、区(市、县)、乡镇三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出动376人次,对非法职介活动猖獗区域进行了32次联合清理整顿,打击取缔非法职介所4家,使职介骗子受到法律惩处,为求职者追回被骗现金1900元。

4.全力以赴,狠抓劳动用工年审。在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季度运行分析调度会上,对劳动用工年审工作进行数字量化,具体分解落实到各区(市、县)监察部门。目前,全市已年审用人单位6117户,涉及劳动者万人,督促签(续)订劳动合同16514人,督促扩面参保141户1574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万元,督促新增参保1038户14700人。

5.在市政府的牵头组织下开展了《劳动法》贯彻执行情况综合大检查,检查各类用人单位640户,涉及劳动者73231人,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达《询问通知书》《限期整改指令书》等法律文书123份,督促签订劳动合同8200人。

6.组织开展贯彻《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社会保险费征缴执法检查、用人单位年审情况检查等劳动保障专项检查10次,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六)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全面推进劳动保障各项工作

一是加快“金保”二期工程建设,完善安全系统管理,逐步完成区(市、县)及街道(社区)站点建设,细化“金保”三期工程建设方案和计划。二是小额担保贷款还贷还息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还款金额累计已达万元。三是企业离退休人员移交托管已正式启动,目前已接手托管三家企业321人,正在抓紧对麦科特集团、水晶集团、朝晖机械厂等6家企业近5,300名离退休人员移交工作的指导。四是铁路司机学校平稳移交地方,学校技能培训能力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培训业务正按计划推进,推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完成。五是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安排部署进一步推进,完善了国企改革联席会议制度,汇总清理了国企改革重组职工分流安置相关政策措施,严格按照规定时限办理。六是全市118个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已全部上岗,工作经费拨付到位,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进展顺利。

二、2006年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展望

按照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的部署,将努力实现以下目标:新增就业岗位万个,实现城乡统筹就业万人,城乡统筹培训万人。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以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益为根本出发点, 落实一件实事、抓好四项建设,突出十五项重点工作,健全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一)抓好开局工作突出四个重点

进一步围绕就业与再就业、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劳动关系调整三大中心工作,着力抓好十五项具体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元旦、春节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工作,做到工作早安排,资金早落实,发放早到位。二是加大推动《劳动法》全面贯彻落实力度,进一步发挥全市劳动保障专、兼职监察员队伍的作用,开展清理非法职介和拖欠民工工资专项检查,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三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力度。四是以开展“创建群众满意窗口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劳动保障工作环境、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健全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2006年以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制度为重点,继续稳步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健全救助工作机制,完善救助配套措施,加大救助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救助工作。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救助制度,加强城乡低保制度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工作效率和水平,加快实现城乡一体的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研究低保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合理、适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二是要加大医疗、教育救助的力度。按照综合救助和单项救助相结合的原则,继续探索和完善城乡贫困群众医疗、就学救助制度,精心组织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教育救助、医疗救助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与有关部门协调贯彻落实城乡低保救助配套优惠政策,切实提高救助水平。三是要认真抓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抓好农村敬老院的建设和规范管理工作,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步伐,使敬老院的建设工作列入政府为民所办的实事之一。

(三)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进一步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劳动保障所和社区的作用,确保全市新增就业岗位万个。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力度,协调指导区(市、县)建立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安全运行。积极做好生育保险全面铺开各项工作,扩大覆盖范围,确保参保职工达30万人.

(四)精心组织、统筹安排,重点抓好四项建设

根据全市劳动保险事业发展的需要,着重抓好四个建设项目。一是启动贵阳市劳动保障信息系统金保三期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二是积极推进市劳动争议仲裁院的搭建工作,使我市的劳动争议仲裁工作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三是认真落实《贵阳市家政保姆培训中心项目》建设,扩大贵阳市第一高级技工学校的培训项目;四是参与启动贵阳市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筹建项目,为整合贵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资源,服务于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创造条件。

(五)围绕劳动保障年度目标,抓好九项工作

一是认真组织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党风廉政责任制,树立劳动保障部门新形象。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下岗与失业并轨工作,认真组织安排好滞留中心的下岗职工出中心。三是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加大鉴定力度,提高颁证率。四是调整充实力量,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工作。五是加强协调,探索建立企业欠薪保障工作机制。六是积极开展调研,探索建立平民化医院工作。七是完善金保二期工程,启动金保三期工程,实现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向区(市、县)劳动保障所和社区延伸。八是全力推进破产和改制重组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托管工作,依托街道(乡镇)托管站和社区做好托管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九是探索建立失地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经济发展决定着社会保障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保障发展的制约;而社会保障亦反过来促进或制约着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一方面,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它能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它能阻碍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1.社会保障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保障有利于消除社会矛盾,从而避免社会矛盾激化,维护了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社会保障通过其基金供需变化可以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调节,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严重滞后,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预期,使我国的消费市场难以真正启动,从而影响了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3.社会保障通过对劳动者的多方面的保障也直接促进着经济的发展。如社会保险既是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关键性机制,又是促进劳动者身体、心理及技能素质的重要保障机制,从而对经济发展起着直接促进作用。社会保障制度还能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 4. 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解决就业问题。 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如果社会保障超前发展,则可能构成经济发展的负担,损害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企业乃至国家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如果社会保障发展严重滞后,则可能影响社会稳定,阻碍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使社会保障不能成为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控的有效工具,这样一来也制约了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采取的是经济手段,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具体来讲,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的制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约着社会保障的规模,如发达国家因有发达的经济做后盾,早已普遍建立起健全、发达的社会保障体系甚至福利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却因经济发展落后而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网络;二是决定着社会保障的标准,即经济发展水平愈高,社会保障水平亦会相应提高,反之亦然;三是制约着社会保障政策,如效率优先必然制约社会公平,反之,效率与公平兼顾与协调会更有利于社会保障的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的水平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影响重大,任何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及其发展都要有相应的物质基础来支撑。但是,经济因素不是决定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唯一因素。考察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可以发现,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都不是等到其经济足够发达的时候才建立的。实际上社会保障制度要受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乃至历史文化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职责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职责 一、劳动就业工作 1、宣传贯彻执行《劳动法》以及国家地方劳动保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负责管理辖区内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掌握本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状况,建立失业人员跟踪服务制度,建立健全“十一本台帐”(即:高校毕业生台帐、下岗职工台帐、失业人员台帐、就业困难对象台帐、用工单位台帐、离退休人员数据库、下岗失业人员及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安置台帐、用工信息台帐、职业培训台帐、职业介绍台帐、小额担保贷款台帐)。办好用工信息版,摸清外来、外出人员情况。 3、安置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组织实施社区就业项目,动员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及新生劳动力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组织开展就业服务。 4、为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退休人员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及时发布各类用工信息,并按时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每月的用工洽谈会,并及时协助区劳务办做好辖区内社区、各村劳务输出的组织宣传工作,建立社区服务平台。 5、指导社区劳动就业组织开展工作,核发《再就业优惠证》,协调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办理小额贷款。跟踪调查领取《再就业优惠证》及申领小额贷款人员的再就业情况。 6、负责辖区内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在离退休人员中建立健全党组织,开展文体活动。 7、负责本辖区内劳动力资源和流动人口管理统计和基本信息工作。 二、社会保障工作 1、认真负责地做好城市居民、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2、负责低保对象的审核上报、审批,对申请对象进行入户调查,发放低保资金。对低保户进行季度审核,半年一大审,记台帐,分类建档、建卡。 3、负责本辖区内低保人员廉租住房的申请上报工作,对申请对象进行入户调查,填写各种帐、卡、册,建立上报人员的电子、手工档案,一年一大审。 4、负责本辖区内失业人员及低保人员的医疗保险工作,对申请对象进行入户调查,审核审批上报,填写各种帐、卡、册,建立参保人员的电子、手工档案。 三、残联工作 1、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与宣传。 2、维护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权利。 3、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开展残疾人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的事业。 4、负责本辖区内残疾人的调查摸底工作。 5、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开展社会性的娱乐活动及社区康复工作。 6、协助社会福利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四、双拥工作 1、开展拥军优属工作,按时拨付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在乡红军老战士、在乡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的抚恤金。 2、搞好军民共建,军民联谊活动。 五、老龄工作 1、负责宣传有关方针、政策 2、开展尊老、养老、助老传统美德的活动。 3、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开展送温暖活动。 4、开展娱乐文体活动。 5、给辖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

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简介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4) 一、工程概况 (4) 二、工程建设背景 (5) 1、印江县概况………………………………………………… 2、印江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现状………………………… 3、可行性报告编制的依据…………………………………… 4、研究的范围和编制原则……………………………………工程建设的背景、理由和必要性……………………………第二章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第三重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一、场址选择………………………… 二、场址条件………………… 第四章建筑方案选择……………………… 一、建筑方案选择原则………………… 二、总平面布置…………………………………… 三、建筑方案………………………… 1、主要设计依据…………………… 2、建筑设计……………………………… 3、结构皮计………………………… 4、给排水、消防设计……………… 5、电气、防雷设计…………………… 6、节能保温设计……………………………… 7、道路和广场硬化及场地绿化……… 8 、通讯……………………………… 第五章主要节能节水措施………………… 一、概述……………………………… 二、主要节能节水措施…………………………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 四、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劳动安全与消防……………………… 一、劳动安全措施………………………………… 二、临时用电安全防护……………………………… 三、爆破作业安全措施…………………… 四、消防………………………………… 第八章工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一、工程建设管理……………………………… 1、组织管理……………………… 2、资金管理……………………………………… 3、投资管理………………………………… 4、进度管理…………………………………… 5、质量管理……………………………… 二、工程控制………………………………… 1、管理和监督工程实施………… 2、跟踪工程实施过程………… 3、工程监理…………………………………… 第九章工程实施进度……………………………一、建设工期…………………………………

2017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2017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2017年来,我乡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服务大众、履行职责为质量方针,根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7年度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及考核办法》(宝人社〔2017〕56号)要求,并结合我乡2017年工作任务及工作重点,圆满 了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2017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由于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整个民生工程中涉及的内容多,任务重,工作对象数量多,工作难度大。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程,乡上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协理人员、包村干部为成员的民生工程领导小组。针对本乡实际情况制定了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切实做到工作早谋划、早部署,计划合理,措施有效。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精心安排,严密组织,狠抓落实。要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使群众满意,确保民生工程目标顺利实施。 (三)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氛围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专题宣传,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实效。广泛宣传民生工程政策措施,做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民生工程的实施,提高民生工程知晓度。 (四)加强督促检查,务求工作实效一是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让此平台充分发挥作用;二是领导小组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定期组织综合督查,注重提高督查效果。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确保工作按要求如期完成。 二、民生工程目标完成情况1、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帮助1名高校毕业生创业,完成全年目标100%。 2、技能培训。我乡2017年组织辖区内人员参加家政服务培训55人,合格发证人员55人,完成目标任务110%。 3、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入库。对全乡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并录入系统的 2398人进行跟踪调查,劳动力转移输出1361人,完成劳务收入2000万元,完 成目标任务100%。 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情况。2017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2053人,完成全年目标122.6%,参保缴费人数1088人,完成全年目标103.32%。 5、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领取资格验证。对全乡365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 养老金领取资格进行了验证。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一1.-5 CCDDC 6-10D DC D D 二1劳动法律关系:劳方和资方的法律关系,理论上一般简称为“劳动关系”或“劳资关系”,是指雇员和雇主基于劳动合同建立的一种法律关系。 2:又叫人才派遣,是一种新的用人或配置方式。有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工作和发展需要,通过劳务派遣公司得到所需要的工作人员。 3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实现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或争议。 4社会医疗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在劳动者患病需要医疗费用或医疗服务时,山国家或单位提供医疗费用资助或医疗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目的是使患病劳动者的正常生活不受太大的影响,它是社会保险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5养老保险为国家或政府通过立法,以权利和义务相对应为原则,保障劳动者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或达到法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后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经济制度安排,以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三 1.雇佣合同,指雇用人与受雇人约定,由受雇人为雇用人提供服务,雇用人向受雇人给付报酬的合同。劳动合同,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合同。(1) 二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①二者都是兼具财产性和人身性的合同,即二者都是一方给付劳务,另一方给付报酬的合同;②二者都是诺成合同;③二者都是双务、有偿合同;④二者都是继续性合同。(2) 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①二者的历史发展不同。雇佣合同的历史久远;劳动合同是在雇佣合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资本主义发展之后才出现的。②二者的内容不同。雇佣合同的内容更多的是双方意思自治,协商的结果;而劳动合同里渗透了更多的国家干预的内容。③二者的主体及关系不同。雇佣合同,可能发生在自然人之间,也可能发生在单位之间,当事人之间具有平等性;而劳动合同,只能发生在自然人和单位之间,当事人在合同成立后即具有隶属性。④二者的形式不同。雇佣合同是不要式合同;而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属于要式合同。⑤二者发生争议的处理程序不同。雇佣合同发生争议后,当事人可直接到法院起诉;而劳动合同,当事人应该首先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⑥发生争议适用的诉讼时效不同。雇佣合同发生争议,适用2年的诉讼时效;而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必须在6个月内申请劳动仲裁。⑦适用的法律不同。应从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的联系和区别作答 2.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内容可以为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1、劳动合同内容的必备条款(1)双方当事人的身份条款。(2)劳动合同期限。(3)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4)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5)劳动报酬。(6)社会保险。(7)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8)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2、劳动合同内容的约定条款(1)试用期。《劳动合同法》与《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劳动合同中试用期的约定作出了如下限制:①对试用期约定的时间与次数限制。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②对某些类型的劳动合同禁止约定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③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④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 1.社会保障: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生活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险: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力,或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而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3.社会救助: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或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补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4.社会救助的对象:(1)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2)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降临,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人身损伤,一时生活困难的人;(3)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标准的个人或家庭。 5.社会福利: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设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 6.社会福利的内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劳动者。 7.社会保障的功能: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矛盾的调节器、社会政治的稳定剂、对社会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第二章. 1.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社会救济的法律地位。 2.英国政府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确立了国家政府承担最终责任的原则。 3.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贝弗里奇报告)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 4.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投保资助型(德美日)、福利国家型(英国北欧)、国家保险型(前苏联东欧中国)、强制储蓄型(新加坡智利)。 第四章. 1.社会保障基金: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2.按基金运营管理方式分类:财政拨款(救助福利保障)、强制性征缴(保险)、多元组合(福利)。 3.社会保险基金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区别? 答:社会保险基金是指用于保障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时的基本需要的基金。主要是应对当前的社会养老、就医、失业等问题,安全第一,保值即可,增值次之。由各地方政府管理,具体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等社会保险基金。这部分资金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直接关系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因此要严格管理社会保险积累基金,除按规定预留必要的支付费用外,全部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在国家做出新的规定之前,一律不得进行其他投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也称“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是应对将来的社会养老、就医、失业等问题,安全也是第一,但保值增值的任务更重一些。是在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救助基金出现财务危机时,充当着补充、调剂基金的作用。其筹集途径是中央财政直接拨款、彩票公益金、上市公司国有股转持、资本市场投资收益等。社会保障储备基金不是用于当前的即期社会保障支出,而是未雨绸缪,为我国将来的人口老龄化做战略准备。 4.社会保障基金给付原则:保障受保障着基本生活、随物价变动调整待遇水平、共享经济增长成果。 5.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安全性、收益性、分散化、流动性。 第五章. 1.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政府直接管理(国务院:人力资源部、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城建部、卫生部)、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共同管理、以私营机构为主的管理。 第六章. 2.社会保障水平:在特定时期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高低程度。

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摘要:本论文从制度与实践关系的角度探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论文认为,目前国家在针对失业现状采取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的速度是很快的,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仍然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针对就业和社会保障需求的复杂性、动态性等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失业;制度实践 一、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1) 二、当前就业和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矛盾 (1) (一)市场体系机制不健全导致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1) (二)政府促进就业的制度不健全政策不配套运作效率不高促进就业的配套政策滞后和 不完善。 (2) (三)失地失业农民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堪忧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出台滞后、不完 善、遗留问题多。 (2) (四)政府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力人力不足虽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经费逐 年增加但仍然不足,地方财政负担较重。 (2) (五)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制度体系机制尚未健全,社会保险覆盖面小、保障水 平低城镇养老保险尚未实现全覆盖;农业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基本未享受城镇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被征地农民身份转换进入城镇后养老等未能得到有效保障。具体问题如下: (3) 三、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 (4) (一)就业压力剧增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影响严重,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严峻。经济增长 受阻,不仅对就业的拉动减少,而且,企业的停产、关闭,无疑会导致部分员工失业。 (4) (二)劳动力结构失衡从人才统计、失地农民统计、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所有制从 业人员结构看,劳动力结构失衡严重 (4) 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 (4) (一)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创业积极性 4 (二)帮扶重点人群就业工程促进具有竞争优势的人群就业,帮扶和安置弱势人群就 业,建立巩固就业、预防失业的制度和机制 (5) 五、关于促进就业和解决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建议 (5) (一)根据就业市场化和多元化的要求,审慎地调整基本社保制度,改善管理, (5)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及政府的基本社会政策之一,其目的是使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的情况下,能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是现代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会保障在稳定社会、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劳动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劳动保障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因此,当前劳动社会保障系统本身需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劳动社会保障专业知识人才,需要尽快提高服务质量,努力赶上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才能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与此相对应,对相关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该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因此,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虽然是一个新专业,但其社会需求十分强烈,需求量极大,其专业发展前景极好。 如果光从专业名称上看,不少人不会将它与管理学联系在一起。可现实却让我们看到,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出身的毕业生竞争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毫不逊色,总能以其特有的个性征服面试官。你也许会惊讶,会不解,但当你了解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设置后,也许你的疑惑会马上消除。由于该专业要求我们系统掌握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所以在课程上分为了这三大类:一是基础课程,包括英语、人文、哲学、数学等;二是专业基础课,包括国际经济、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等;三是专业课程,包括工资薪酬管理、社会保险、人事心理学、劳动关系、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市场概论等。除了理论学习外,我们还要跟随老师进行实践,开展调查研究、个例分析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从对口就业的意义上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系统、社保基金、人才流动中心、民政部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等都是较好的单位。我的一个师兄还通过了公务员考试进入机关工作呢。除此,我们还可以去保险公司工作,因为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在某些地方是相通的,开设的课程中也有不少是相同的。据我所知,大部分学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开设了经济类课程,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试题(精)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考试试题 一、是非题(判别正误,并在括号内写入"是"或"非"(每题1分,共10分 1、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应当依法予以解除。(非 2、国家实行薪年休假制度。(是 3、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非 4、企业招用劳动合同制工人,应当订明试用期。(非 5、加班工资不能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是 6、"待业"与"失业"两个概念含义相同。(是 7、"待业"与"待岗"两个概念含义相同。(非 8、集体合同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即行生效。(非 9、集体合同只有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才生效。(非 10、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劳动者可以上班的,用人单位应安排工作。(是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6分 1、劳动监察 2、劳动就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用人单位非法招用童工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处以____。

A 警告 B 罚款 C 责令改正 D 停产整顿 E 拘留 2、劳动者在_____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A 生育 B 负伤 C 升学 D 失业 E 退休 F 工伤 3、劳动合同终止的的条件是____。 A 当事人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 B 经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 C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 D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 4、劳动合同无效的确认权在____。 A 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

B 企业劳动争议委员会 C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D 人民法院 5、社会保险具有的特征是_____。 A 自愿性 B 社会性 C 强制性 D 互济性 E 营利性 F 福利性 6、我国已实行的特殊工时制度主要有_____。 A 定时工时制 B 缩短工时制 C 综合计算工时制 D 延长工时制 E 计件工时制 F 不定时工时制 7、按照工资的确定方式,可将工资分为___________。 A 计时工资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就业问题的研究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就业问题的研究摘要: 就业与社会保障是中国当前社会面临的两个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他们是不可分割、紧密相关的一个整体,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但现实中两者却处于相互分割状态,这种状态直接影响了两大宏观政策体系的综合效能。就业是最好的社会保障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这是割裂两大密切相关的政策体系的误区,应将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协同考虑。中国的未来发展既需要长期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亦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两者协同发展,才能实现中国健康与持续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社会保障制度虽经过多年改革, 取得较大效果, 但与其他相关领域的改革衔接配套不够, 效果不尽如人意, 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诸多影响就业的弊端亟待解决。 关键词:灵活就业; 社会保障; 劳动力市场 与人民生计密切相关的问题莫过于获得生活所需的收入和得到一定的生活保障。因此,就业与社会保障便构成了人们生存、生活的两个基本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则是民生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一、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国政府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工作,把就业纳入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当中,不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与此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金、加快医疗改革、扩大工伤保险范围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使人民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当前,我国正从重视经济增长的时代向重视民生的时代转变,当然,新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全新的。 (一)就业方面 1.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截止到现在,全国劳动力总量达到8. 3亿人,劳动力供给岗位有5, 000万,而劳动力需求岗位只能提供4, 000万个,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2009年10月到2010年3月,我国城乡失业登记率为4. 3%,失业人数达到915万,是历年新高。 2.劳动力结构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工人,而一些新兴的行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又供不应求;同时,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的条件相对滞后,进一步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培训显得十分迫切。 根据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全国93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的统计分析,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高级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求人倍率较大,分别为4.05、2.02、1.86。与全国供大于求(求人倍率0.97)的状况形成反差。据广东省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数据,珠三角地区缺工现象依然存在:一名求职者有1.16个岗位可选,最短缺的是电子元器件制造工、机械冷加工工和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因此,虽然目前是总体就业需求明显减少,但仍未改变一直以来存在

专业介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非师范本科)学制:四年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 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习课程: 1.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社会学、法学概论、社会保障概论、西方经济学、管理学、逻辑学、社会统计学、会计学、公共管理学、保险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研究方法、管理心理学、社会保险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实务 2.专业方向课(必修或限选):社会政策分析、公共关系实务、风险管理、公文写作、劳动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劳动关系实务(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实务、绩效与薪酬管理、专业论文写作、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实务、统计分析与实务、就业指导课 专业特色与优势: 长期与武汉大学保持密切交流与合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坚持教师讲授与学生实操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政府、社区、非营利组织、企业建有实践基地,专注根据学生需要进行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对口就业方向: 1.政府、事业单位、参公单位举例: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与民政部门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城镇社区、农村社区社会保障、工会及其它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的基层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工作;政府各部门人力资源工作者;综合执法局等部门的劳动纠纷执法工作者;事业单位行政工作者、人力资源管理者、教师等。 2.企业举例:各类企业行政工作者(秘书、助理、办公室行政、后勤等);各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劳动关系、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等HR或HRBP);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者

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服务站的工作职责

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服务站的工作职责 1、社区社会化管理工作职责: (1)组织开展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定工作。 (2)大力推进社区人员文体活动。 (3)做好新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工作。 2、劳动关系专职协调员职责: (1)劳动关系专职协调员要全面掌握劳动保障业务知识,负责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2)劳动关系专职协调员要适时检查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3)劳动关系专职协调员要指导用人单位、职工正确填报劳动用工备案基础信息采集表;负责将劳动用工信息录入或导入吉林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建立劳动用工情况台帐,督促指导用人单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 (4)劳动关系专职协调员负责劳动者投诉、举报的受理登记工作;负责对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登记报告工作;协助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开展工作;建立劳动保障监察台帐;(5)劳动关系专职协调员负责辖区内劳动争议调解与劳动保障信访工作;负责建立劳动争议调解与信访台帐;负责劳动争议调解案卷的装订、归档工作。 3、社区居民医保工作职责: (1) 负责居民医保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 (2)负责本辖区居民参保登记、信息录入及缴费确认工作; (3) 负责本辖区享受特殊补贴人员参保身份的初审工作; (4)负责辖区内参保居民的信息变更及登记工作; (5)负责本辖区居民参保档案管理工作; (6)负责本辖区居民参保情况的调查和登记工作; (7)负责本辖区参保居民制卡材料的报送及社会保障卡的发放工作; (8)负责本辖区居民医保工作信息报送工作; (9)负责本辖区居民医保工作的参保扩面工作; (10)其他日常性工作。 4、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政策: (1)就业援助政策 (2)就业扶持政策

最新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考试(已排版)

.专业.整理. 1. 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是以(C )的形式出现的。C .工厂立法 2. (B )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 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B .县级以上各级 3. 1802年,英国政府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 德法》规定,禁止纺织工厂使用(A )。A .9岁以下学徒 4. 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出现的形式 (工厂立法。) 5. 2006年修改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应当 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年龄是( A )A .6周岁 B 6. 不得安排哺乳未满(B )婴儿的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B .12个月 7.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和国家规定的(C )的工作C .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 8. 不属于城市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 部收入的是( D )。D .抚恤金 C 9. 残疾军人凭《中华人民国残疾军人证》购票乘坐境运行的交通工具享受减收正常票价( C )C .50%的优待 10. 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 A )缴纳失业保险费。A .1% 11. 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 12. 从2006年1月1日起,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其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B )。B .8% 13. 从教育目的角度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比,普通教育的特点是(基础性) 14. 从社会法的角度来看,社会优抚法属于( C )。C .社会法畴 15. 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B )。B .2年 D 16. 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预先支付劳动者部分工资或者医疗费用的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 A )。A .不予受理 先支付劳动者部分工资或者医疗费用的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法院(A 、不予受理) 18. 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具有劳动权利义务容的调解协议( A )A .具有劳动合同的约束力 19. 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具有劳动权利义务容的调解协议(A )。A .具有劳动合同的约束力 20.地方总工会( C )。C .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21. 地方总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22. 订立集体合同(A )A 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23. 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定期健康检查费用由(A )。A .用人单位承担 24.对担任营级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按照计划分 配工作,但军龄的年限要求是( C )。C .20年 25. 对于社会保障法所调整的社会保障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做出多种分类。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以社会保障行为为标准分类的是( D )。D .社会保险关系 26. 对于社会保障法所调整的社会保障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做出多种分类。以下选项中属于 以社会保障行为为标准分类的是( B )。B .社会保障基金运营关系 F 27. 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 1年)的固定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规定的探望配偶的待遇 28. 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A )的固定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规定的探望配偶的待遇。A .1年 29. 非全日制用工的计酬方式主要是(B )。B .按小时计酬 30.非全日制用工的计酬方式主要是(按小时计酬) 31. 负有对职工广泛开展劳动安全卫生教育义务的主体是(A )。A .用人单位 32. 负责综合管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和监督监察工作的部门是(B )。B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G 33. 个体劳动合同的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B )。B .不能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34. 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规定,集中使用 工,应当占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D )以上。D .25% 35. 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B )。B .1.5% 36.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A )。A .患职业病的 37.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我国目前实行的感( A )。A .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38.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我国目前实行的是(A )A .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39.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的限制,需要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D )。D .40小时 40.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的限制,需要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 41. 根据《劳动法》及《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 C )。C .劳动保障监察活动 42.根据《劳动法》及《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设置(C )。C .劳动监察 43. 根据《劳动法》及《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设置(劳动监察) 44. 根据《劳动法》及《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设置( C )。C .劳动监察 45.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A )。A .1个月 46. 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劳动者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之一是(D )。D .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47.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产前休假一般为(C )天。C .15 48. 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 15年)以上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49. 根据《失业保险条例》规定,按照规定参加

课程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 课程代码:05151

课程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课程代码:0515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社会保障》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在整个劳动经济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完善劳动关系、分配关系,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进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交叉性、边缘性和综合性,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乃至哲学、伦理学等诸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立足于我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宏观大环境,重点阐释以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为核心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突出社会保障的经济学分析以及管理方法论,并从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角度,融进了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新发展和新动态。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社会保障》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管理方法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自学考试者能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相关知识体系,认识社会保障在国家社会制度中的定位和作用,为社会保障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同时,本课程立足我国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大环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理解和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通过社会保障学的独特视角,分析和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并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从事相关社会保障工作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社会保障管理工作做好必要的理论准备和专业训练。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基础。《西方经济学》为学习本课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公共管理学》为学习本课程提供了宏观管理的知识基础,《财政学》为学习本课程中社会保障基金的形成路线、社会保障与税收的关系等内容提供了知识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社会保障体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其制度特征,理解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结构,理解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了解社会保障制度主体及其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理解社会保障水平的内涵及其适度性,了解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其特征,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位及其功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其制度特征;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重点) 1.识记:(1)社会保障的概念;(2)风险与保险的联系。

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本文基于发展性视角,综述了学术界关于我国就业与社会保障之间关系的不同观点,认为造成分歧的关键是社会保障的运行需要就业带来的财富支持,解决分歧的关键在于有促进就业功能的发展型社会保障政策,发展型社会保障政策的关键在于社会保障政策的人力资本投资功能。 标签:就业;社会保障;发展视角;关系研究;人力资本投资 社会保障是就业问题在工业文明发展中的产物,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人们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转向了雇佣关系,工业文明的进步、雇佣关系的发展让就业成为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但也引出了其他问题,资本家对工人的压榨使工人们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失业者的生活更是贫困潦倒,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英国出台了《济贫法》,《济贫法》的出台标志着社会保障以解决社会问题的姿态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从历史发展背景来看,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从社会保障产生之初就一直密不可分。十八大报告以来,就业与社会社会保障成为我国政府研究民生的两大焦点问题,二者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一部分学者主张要统一考虑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的问题,[1]认为就业与社会保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2]郑功成认为就业与社会保障都是需要优先考虑并妥善处理的重大问题。[3]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也推翻了农业社会以家庭为单位的保障制度,市场化经济的发展开始了全社会劳动成果的共享,对于整个国家而言,这种共享是通过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实现的,其结果就是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再者社会保障是就业者应对风险的一种措施,为劳动者提供了风险保障解除了后顾之忧。就业对于社会保障而言就相当于水的源头,社会保障体系得以运行的费用绝大部分来自于劳动者的就业保障。事实上,就业与社会保障构成了民生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需要相互协调、共同推进,这种密切关系在失业保险中有更为直接的表现,在劳动经济学中,积极的促进就业的政策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在福利经济学中,向受保障者提供补偿的社会保障政策通过增强消费者消费倾向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达到了促进社会稳定的目标,[4]实际上,就业与社会保障从两个方面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因此,就业与社会保障就像天平的两端,只有二者共同抓稳定与发展这座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还有一些学者主张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是伯仲分别的,就业明显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5]要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首要地位。[6]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从就业是社会保障的财务基础出发的,他们认为离开就业社会保险基金就失去了来源,仅仅靠国家财政的支持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不能令国民满意,其存在就会成为国家不堪忍受的财政负担,只有就业提供的财政基础才能让社会保障成为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但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在他们的研究中也充分阐述了就业与社会保障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这表明他们并不否认就业与社会保障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既可以相互促进也可以相互制约。

浅谈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目录 一、正确处理好就业与社会保障二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1) (一)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稳定大局具有重大的意义 (1) (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提高就业的效率和质量 (2) (三)促进就业工作,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 二、目前就业与社会保障二者之间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3) (一)就业与社会保障相互独立 (3) (二)社会保障与就业相互对立 (3) (三)就业与社会保障又有共同内涵 (4) 三、正确处理就业与社会保障关系的对策思考 (5) (一)要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首位 (5) (二)要在明确就业问题性质的前提下决定二者的轻重取舍 (6) (三)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必须使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双管齐下 (6) 1、合理确定社会保障水平 (6) 2、合理控制社会保障范围 (7) 3、严格界定过渡性社会保障政策的对象和时间范围 (7) 4、合理确定社会保险项目 (7) 5、要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及保障制度 (7) 参考文献 (9)

试论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劳动力总量的供大于求,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经济结构调整造成的结构性就业问题相互交织,使当前我国的就业矛盾十分尖锐;同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正在到来的老龄化又遇到了社会保障制度滞后的制约。如何处理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已成为制定经济和社会政策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日渐突出,这既有就业矛盾加剧的原因,又有社会保障救助不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就业和社会保障两种政策的平衡。 一、正确处理好就业与社会保障二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一)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稳定大局具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新增劳动力逐年增加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社会将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加之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缓慢,由此引发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己成为各级政府不可忽视的问题。2007年8月国家颂布《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①。就业和保障是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基本体现,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是任何社会关系良好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解决就业是最根本保障,是解决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途径,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民众充分就业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体现。因此,就业工作和社会保障,要整体部署,协调推进,在就业调控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转变管理方式,正确把握处理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使人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减轻劳动者遭遇失业、工伤风险和生育停工期间的后顾之忧,构成稳固的社会“安全网”,通过促进就业再就业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群体的根本出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二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