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延安因为与中国现代史的诸多大事结缘而名声大噪,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具魅力和最为神奇的地方。宝塔山、枣园、杨家岭,每一寸土地,每一处遗址,都勾起人们无限的追忆。2019年5月27日,利用工作间隙,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参观了久已向往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重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接受了革命传统,特别是延安精神的教育。

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是一大型广场,平坦开阔,绿茵覆盖,周围繁花似锦。该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使人身临其境,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陈列空间装置有电子屏幕,播放延安时期的历史资料和一些重要团体、人物在延安参观活动的录像。

在参观革命纪念馆的过程中,两万五千里长征和小河会议议址备受关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

胜利结束。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着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转战陕北过程中,为讨论第二年(1948年)作战的基本方针,部署各地区在战略进攻中的协同配合问题,於1947年7月21日至23日在陕北的县小河村召开了扩大会议(又称“小河会议”)。小河会议是处於转折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认真分析了战场形势,总结了作战经验,并根据战局的变化,调整了战略部署,为形成“,两翼牵制,三军挺进,互为犄角”的战略进攻态势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於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迅速将战争引向统治区,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抚触历史,让人唏嘘。1936年10月19日,衣衫褴褛的红军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入驻延安,从此荒无人烟的陕北高原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成为亿万优秀青年魂牵梦萦的圣地。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从这里走出,毛泽东思想形成体

系并日渐成熟,实现第一次国共和作,共同抗日,延安开始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创造中国革命的奇迹,谱写中华民族全新的历史!

延安这片土地上崛起了一代伟人,产生了无数革命志士,他们抛头颅撒热血,创造了一个今天的世界强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火种就

是从这里开始的,它使人心里充满敬畏。感受着片孕育新中国的土地,感受着新中国开创者的艰辛和无畏,这次红色之旅是一次对心灵的洗涤,对灵魂的净化。

通过这次参观,加深了我对延安的了解,感悟到了一种延安精神。这种精神包涵了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实事求是,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追求和坚持的。

追求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等一起构成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在今天也具有极为深远和现实的意义。现今这个物欲横流

的社会里,人心浮躁,享受主义、金钱主义、铺张浪费等现象泛滥。

此时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弘扬伟大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牢

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伟大祖

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我们要以延安精神教育和引导我们树

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抓住提高人的素质这个核心,以丰富的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以良好的

文明素养保证和谐稳定。

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延安参观心得体会 单位组织我们到延安参观学习,6月18日-6月20日,这难忘的3 天旅程,感慨多多,深有体会。 怀着崇敬的心情,首先参观了延安纪念馆,随后到杨家岭、枣园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个落后、贫穷的地方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这次活动我们还参观了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华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九曲黄河,万里泥沙,浩浩荡荡,想我中华泱泱大国,幅员辽阔。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感到自豪,都深深的热爱这片土地。历史上多少英雄儿女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中国。了解历史,展望未来,这也激励着我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 延安之行,使我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延安之行坚定了我的信仰。虽然那里的条件很艰苦,但是党的方针政策吸引了大家,大家都怀着崇高的理想,奋斗目标,也正是这样,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了蒋家王朝。新的时期,我们更要坚定信仰,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

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延安精神是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弘扬广大伟大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好好学习,踏实工作,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我们还要按照《党章》要求,发扬延安革命光荣传统,以延安精神教育和引导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紧紧抓住提高人的素质这个核心,以丰富的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以良好的文明素养保证和谐稳定,从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 延安之行归来,使我深深认识到要好好学习中国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学习党的一些基础理论,同时要学习一些新的方针政策,新的事务,与时俱进,用知识和文化来武装自己,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4篇红色教育片《永远的长征》观后感

4篇红色教育片《永远的长征》观后感 大江流日月,岁月代古今。至今那长征途中的壮丽诗篇,那雪山草地的传奇故事,在我的心中掀起层层热浪漫漫长征路,悲壮与艰辛,一支濒临绝境的队伍,在重兵围追堵截中,靠双脚走完二万五千里,这是亘古未有的英雄壮举,是惊天动地的英雄篇!从红军的种种事迹中。我懂了许多。 第一,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些挫折。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就要鼓起勇气面对它。无论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学会克服,想尽一切方法来解决,不要让它们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如果遇到困难的时候,你退缩了。那么想一想红军叔叔们那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就会知道我们所经历的这一点点困难和挫折根本就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和他们所经历的磨难相比较,我们的这些小小挫折更加是不值得一提了。所以作为我们中国人就要有那种迎难而上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意义的活下去;只有这样,才不会让那些牺牲了的红军叔叔们为我们争取来的这学习、生活的机会白白浪费;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脸面活下去;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成功,为我们的国家出一份力,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 第二,我们要学会帮助他人。现在的社会有部分人是自私自利的。在生活中,他们做的一切事情只是为了自己。比

如当看到别人有困难时,很少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当看到一个弱者受到欺负时,大多数人都是绕道行驶,生怕自己也会受到牵连。但是再想一想我们的红军叔叔们,例如他们在踏沼泽时,有一个同伴如果掉下去了,其余红军战士们会竭尽全力去救那个人,他们全然不在意自己是否会在救人的过程中自己身陷沼泽,而只是一味地区帮助那个人。再比如说,如果他们当中有人受伤了,他们绝不会扔下他不管,而是几个人搀扶着他,甚至背他前进。要知道,多带一个受伤的人会使整个部队受到影响,但是他们还是帮助了那个受伤的人。他们的这种精神把我们每个人都变得那么的渺小。他们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我说,我们应该要向他们学习。 第三,我们要学习他们…… 长征的伟大壮举,带给我们不竭的源泉,长征的辉煌胜利,注入我们无尽的动力,长征的无数牺牲,换来我们幸福美满的生活。我希望在今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能够继承红军传统,勇往直前,弘扬长征精神,无往不胜。 永远的长征观后感3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广泛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激发地区群众凝心聚力推进“活力、美丽、幸福新燕山”建设,燕山文卫计生委、燕山文化活动中心精心策划组织了本场文艺

延安 延安观后感

——《延安延安》观后感 2014年11月,作为一名后备干部,我有幸参加了X X区委组织的首期后备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培训学习期间,在高坪区委的安排下,和同班学员们一道观看了文献纪录片《延安延安》,让我得以再次抚触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聆听时代的最强音,接受延安精神的召唤,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 该片通过口述回忆、剪辑历史影像资料等形式,真实地反映了1935年至1948年,从中央红军进入陕北,到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机关离开延安13年间,中国共产党人同陕北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水乳交融的历程,生动地再现了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人民主执政的理念和勤政为民的实践,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信念和政治风范。影片如同一位在自家门口工作的资深导游,带领我们拨开层层迷雾,推开历史的一道道门、一扇扇窗,以一个个真实的事例对为人民服务理念作了最朴实、最自然、最生动地解读。 观影后,我的内心深受震撼。延安,这座北国边寒之城,一座“不性感、不繁华,看起来灰头土脸”,甚至可以说十分贫瘠的西北小城,因为与中国革命结缘而名声大噪,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具魅力和最为神奇的地方。为什么无数革命

青年会冲破反动派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为什么那儿的人们会那么精力旺盛、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为什么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群众在这片并不富饶甚至贫瘠的土地上演绎着人类成长史上一段段动人的传奇?《延安延安》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答案,那就是其中所表现出的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精神,她也必将在历史的天空永远璀璨夺目、激人奋进。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特别是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观影活动,加深了我对延安精神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内涵的理解。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哲理没有变,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没有变,党的政治本色没有变。“延安精神”与现代生活方式完全不排斥,其蕴含的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念、精神动力、人生追求和行为作风都具有新的时代内涵。作为一名后备干部,更要立足本职岗位,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一是要牢固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时期,毛主席就曾指出:“政治方向就是指示全国人民要走的路”。具体地说,就是要反对享乐主义,毫不动摇地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延安学习心得体会3篇

延安学习心得体会3篇 延安学习心得体会 1 7月9日至14日,我有幸参加了省局在延安市委党校举办的干部培训班, 通过现场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王家坪、枣园、杨家岭、抗大等革命旧址,现场聆听延安市委党校老师的详细讲解和专题讲课,在革命烈士张思德塑像前集体重温入党誓词、集体诵读《为人民服务》,参观延安新区建设和梁家河村史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我深受教育,受益匪浅,我对革命圣地延安对中国革命胜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激励我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自觉用延安精神指导自己今后的工作。 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实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没有在延安的十三年,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 就不会有新中国。 在延安学习期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延安革命纪念馆里展示着这样一段话:“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伟大的时代精神,它的原生形态就是当年在延安形成的抗大精 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 劳模精神等,每个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都有它特有的科学含义。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不断进行研究、提炼和归纳,把延安精神高度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各个原生形态精神的升华; 各个原生形态精神又是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延安精神永远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反复研读这段话,我不仅加深了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同时又联想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浦东精神、航天精神等许 许多多党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精神的支撑,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每一种精神都有它鲜明的时代特征,但又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毛主席说:延

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延安因为与中国现代史的诸多大事结缘而名声大噪,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具魅力和最为神奇的地方。宝塔山、枣园、杨家岭,每一寸土地,每一处遗址,都勾起人们无限的追忆。2019年5月27日,利用工作间隙,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参观了久已向往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重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接受了革命传统,特别是延安精神的教育。 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是一大型广场,平坦开阔,绿茵覆盖,周围繁花似锦。该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使人身临其境,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陈列空间装置有电子屏幕,播放延安时期的历史资料和一些重要团体、人物在延安参观活动的录像。 在参观革命纪念馆的过程中,两万五千里长征和小河会议议址备受关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

延安时代观后感

题目:弘扬延安精神,做延安精神传人 ——《延安时代》观后感 学 院 指导老师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装 订 线

弘扬延安精神,做延安精神传人 ——《延安时代》观后感 看完纪录片《延安时代》,心中满满的都是感动和敬佩,为陕北人民的厚道朴实所感动,对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坚韧不屈的精神心生敬佩。此时此刻,耳边依旧萦绕着陕北人民的腰鼓声、吆喝声,脑海里依旧闪过万千民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奋力向前的场景。 延安,一座普通陕北小镇,一个窑洞的聚集所,一个宝塔山下,延河之滨的贫瘠之地。延安,一个哺育革命的摇篮,一片见证革命的圣地,一节宣传革命的课堂。贫穷落后没有阻挡它的革命步伐,野岭荒山没有掩遮它的历史光环。它已经成为世人景仰的革命纪念地,无形的力量使人们向往,这其中体现的气概和风范早已孕育出一种伟大的精神流淌在民族的血脉之中,这种精神恰恰是延安魅力之所在。 它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也就是在这里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出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延安精神”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风范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它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对中国历史发展今晨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在当代,我们仍然需要坚持和发扬延安精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我们党在幼年时期理论水平不够高,党内存在着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几乎葬送了中国革命。党中央先后提出了著名的《十大政策》,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为坚持抗战和取得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经过整风,使党内开始盛行的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流毒在思想上得到清算,全党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经过整风,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也正是在延安整风时期,形成了我党特有的三

延安观后感

延安观后感 感悟延安精神的珍贵 延安,是一块饱经沧桑又充满神奇色彩的红色土地;是长征的落脚点;是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圣地和人才圣地;是一部恢宏的历史画卷和现代经典。7月上中旬到延安参加培训学习。穿越时空,倍感延安精神的珍贵。 学习,在艰苦环境中养成自觉。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环境十分恶劣,生活非常艰苦的13年。然而在这里,学习形成一种风气。当时,党抓住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云集延安的难得机遇,以最大努力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党校、马列主义学院、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女子大学、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等30多所干部学校,培养一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与此同时,在在职干部中开展了学习运

动,大力克服“本领恐慌”。党还把自己的干部当作“民族的珍宝,全党的荣誉”而倍加爱护,从抗战前线抽调了一批“好的有造就前途的”高中级干部到延安学习,在简朴的土窑洞里,煤油灯下,写出来大量的革命理论着作。参观毛泽东旧居,人们就会发现,1937年1月13日至1938年11月20日在凤凰山麓的窑洞里写文章16篇;1938年11月至1943年10月在杨家岭的窑洞里写文章40篇;1943年10月至1945年12月在枣园的窑洞里写文章28篇;1946年1月至1947年3月在王家坪的窑洞里写文章8篇。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张闻天、王稼祥等在这里写出了不少不朽的文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可贵的学习精神。 创新,在革命实践中完善理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在延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

游革命圣地延安有感

游革命圣地延安有感2010年5月11日,我们医院党支委,团支委一行24人,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感受延安精神。短短一天的时间,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王家坪革命旧址。早就想到革命圣地延安学习,想探寻先辈的足迹,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这次来到延安感受伟人留下的延安精神,使我心灵得到了深深地震撼。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它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延安,它本是一块平凡的黄土地,是中国共产党人改写了延安的历史。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 在延安的土窑洞里,曾经居住过缔造了新中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窑洞内那些简朴得让人难以置信的陈设,始终让人难以忘怀。毛泽东曾经住过的那间窑洞,与当地农民的窑洞没有任何区别,门窗是没有油漆过的陈旧的木头做的,窑洞内墙面剥落,靠窗的那张榆木桌的桌面坑洼不平,简陋的床也是榆木钉起来的。窑洞外面的院子里有棵树,树下有个石凳,还有架纺线的纺车。这间窑洞的旁边和下面,是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等人的窑洞,这些窑洞无论外观还是内设都

是一样的。以致蒋介石到延安时感到十分震惊,面对破败的延安小城和这些近乎原始的窑洞,他无法想象毛泽东何以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有效地指挥着他的军队在全国的战场上与政府军对抗,并且能在这样的桌子上把文章写得既尖锐犀利而又文采飞扬。 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当时的延安也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等不利方面,而且承载着沉重的历史负荷。面对国民党的封锁,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成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并最终用血肉之躯,驱动了中国工农革命的隆隆战车。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就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心得体会

弘扬沂蒙精神奉献鲁阳事业 滔滔沂河,巍巍蒙山,沂蒙精神,永世流传。6月28日,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二周年,身为公司党员一份子,有幸来到沂南和蒙阴两片红色的沃土,参加鲁阳公司统一组织的红色之旅活动。天气虽热,但心中的激情更加火热。一天时间,我同其他党员一道,先后参观了沂南县马牧池乡红色教育基地、竹泉村、蒙阴县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拜了革命英烈,重温了入党誓词。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村落遗址和真实的场景,沂蒙红嫂和革命先烈的身影似乎浮现在眼前,我的内心深处受到强烈震撼,感觉灵魂受到了一次洗礼。 首先参观了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的常山庄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更真切的感受到浓郁的红色气氛。据解说员介绍,马牧池乡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山东沂蒙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数十万军民在此浴血奋战抗击日寇侵略;解放战争时期更是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奉献和牺牲。红嫂革命纪念馆所在的常山庄村,不仅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而且至今仍保持着战争年代的历史风貌。一座座房屋,一件件工具,谱写着沂蒙军民鱼水之情,也诉说着百年古村的历史沧桑。 “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这是原国防部长迟浩田在探望沂蒙红嫂明德英时的亲笔题词。历史的丰碑记载着这位红嫂的英勇和感人事迹,也深深的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来访者和参观者。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同行人员交流讨论,要将沂蒙精神带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去,带回到以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通过自身行动带动更多的人学习这种坚韧和不屈、大忠和大爱的沂蒙精神,不断发扬沂蒙精神,传承沂蒙精神,将沂蒙精神与鲁阳精神相结合,融会贯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岗敬业、无

私奉献、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和磨炼,成为有用之才。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是沂蒙精神却代代相传。今天,我们在红色影视基地看到的一切不仅仅是战争时期遗留下的旧址,更是沂蒙精神的历史见证。数十年来,沂蒙精神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山东儿女和中华儿女,激励他们不断向前。 感悟沂蒙精神,激发工作干劲。弘扬沂蒙精神,奉献鲁阳事业。鲁阳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需要我们每一位鲁阳人艰苦奋斗,主动践行沂蒙精神和鲁阳精神,让弘扬沂蒙精神不再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而是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当前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将沂蒙精神和鲁阳精神扎根于个人灵魂,融入到个人品质,展现到工作行动,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工作业绩,推动鲁阳事业向前高速发展。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一天的红色之旅很快接近尾声,参观人员依依不舍的踏上了返回的汽车。尽管这次红色之旅结束了,但是,新的红色征程才刚刚开始。返回的路上,脑海中不断浮现着沂蒙红嫂和革命先烈的身影,心中体味着她们的英雄事迹。那一刻顿悟,沂蒙精神与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沂蒙精神和鲁阳精神一起,必将对公司今后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鲁阳新的发展史上书写出壮丽辉煌的篇章。 轻质耐火砖分厂 张宽心 2013年7月4日

参观革命纪念馆旧址有感

参观革命纪念馆旧址有感 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是一大型广场,平坦开阔,绿茵覆盖,周围繁花似锦。该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使人身临其境,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陈列空间装置有电子屏幕,播放延安时期的历史资料和一些重要团体、人物在延安参观活动的录像。 抚触历史,让人唏嘘。1935年10月19日,衣衫褴褛的红军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入驻延安,从此荒无人烟的陕北高原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成为亿万优秀青年魂牵梦萦的圣地。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从这里走出,毛泽东思想形成体系并日渐成熟,实现第一次国共和作,共同抗日……延安开始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创造中国革命的奇迹,谱写中华民族全新的历史! 纪念馆里,陈列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用过的一些用具——简陋而粗糙,使人想到当时生活的艰苦,是我们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在馆内,我们仔细的观看展出的珍贵革命文物、历史照片和资料,认真的聆听讲解员讲解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图片上挑着扁担、推着小车艰难行进的支前大军、一间间普通的土屋、一张张班驳的桌椅、一幅幅用红蓝线标注的作战地图以及毛泽东推过的碾子骑过的白马、周恩来雨夜救乡亲的马灯、刘志丹穿过的棉衣……这些珍贵的文物、感人的故事,昭示着老一辈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事业的执着忠诚,为我们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真实情景。 在参观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时,当解说员讲到《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大家被一幅巨大的照片吸引住,在看什么?在找什么?啊,看见了,看见了我们的第一任老院长任虹!当年任虹老院长参加了座谈会,亲耳聆听了毛主席的讲话。同志们非常激动,纷纷在照片前合影留念。 回顾历史,曾在这里崛起了一代伟人,产生了无数革命志士,他们抛头颅撒热血,创造了一个今天的世界强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火种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它使人心里充满敬畏。感受着片孕育新中国的土地,感受着新中国开创者的艰辛和无畏,这次红色之旅是一次对心灵的洗涤,对灵魂的净化。 通过这次参观,加深了我对当年革命的了解,感悟到了一种延安抗战精神。这种精神包涵了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始终追求和坚持的。 无数革命青年冲破反动派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的热情。共产党没有那么多先进的武器、外援和资金,却依然很快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并最终取得胜利。他们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对革命信念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这种追求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等一起构成了延安精神。这种延安革命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在和未来的。它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观延安革命旧址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当年革命的艰辛,但真正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烙印还是"延安精神",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形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引导和激励着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卓绝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巨大力量,在这里,我真正懂得了共产党伟大。 同样,延安革命精神在今天也具有极为深远和现实的意义。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心浮躁,享受主义、金钱主义、铺张浪费等现象泛滥。此时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延安革命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如此艰难困苦环境依然挡不住大批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冲破反动

2019年观看决胜时刻感悟800字_决胜时刻观后感精选5篇

2019年观看决胜时刻感悟800字_决胜时刻观后感精选5篇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70年前的今天,中国的历史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共谈判最终破裂,解放军挥师南下横渡长江,全国各地相继迎来解放,新中国成立已是箭在弦上。影片《决胜时刻》,就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为原型,采用丰满细腻的笔触和颇具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再现70年前,改变中国命运的神圣时刻。关于2019年电影《决胜时刻》的观后感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决胜时刻》观后感悟以及影评【1】 你看过彩色的开国大典吗?这段新中国历最让人激动和难忘的时刻,将首次在电影《决胜时刻》中得以重新修复。9月20日起,观众走进影院便能在大银幕上感受高清彩色4K开国大典这一珍贵的历史影像。 开国大典对于新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个崭新中国的成立,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每每回望时都不会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在许多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片中都会用到开国大典的历史画面,可是我们也发现,开国大典的画面是黑白的,观众从未在大银幕上看到过这一时刻的彩色影像。 开国大典原来是有彩色影像的,遗憾的是一场火毁掉了这些珍贵资料,只有一些黑白影像得以留存下来。《决胜时刻》作为一部向新

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的史诗情怀电影,此次特意修复了开国大典的彩色画面,高清4K画面让观众在大银幕上身临其境,重回1949年那激动人心的瞬间。提前观影活动上,有幸看到影片的观众均被高清修复的彩色画面所震撼。有观众激动地表示,70年后的今天再看这一历史性时刻,依然震撼,依然感动到热泪盈眶! 从专程修复开国大典彩色画面一事即可看出,《决胜时刻》剧组对于影片细节的超高要求。黄景瑜谈到幕后团队时就曾表示,我看到了一个非常专业又用心的团队,对每一个镜头都非常细致地把控,我们经常从早晨到下午,反复拍摄一个镜头。也是因为决胜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细细打磨。 该片监制兼导演黄建新作为老前辈,工作起来却比年轻人还卖力,获封超能导演称号。黄景瑜赞叹道,虽然黄导年纪比我大那么多,但是精力却比我旺盛非常多。王丽坤也提到,那段时间工作强度很大,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但是黄建新永远都站在第一线,每天都充满了活力。唐国强也表示,我们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回来之后黄建新还要改剧本,我们都担心他的身体能不能顶得住。黄建新导演的这份严谨、真诚感染着所有主创,也写进了影片的每个镜头、每个细节。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半年时间,是中国历最为关键的一个时间点,国共和谈、渡江战役等一系列影响中国命运的大事,都发生在这段时间里,这段时间也是特务暗杀最为猖獗的一段时间,但这段历史,却在以前的影视作品里少有集中表现。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由黄建新监制导演,宁海强共同导演的电影《决胜时刻》将会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阳光明媚的五月,晴空万里,苍山县财政局组织我们前往红色之旅瞻仰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旧址。一路上大家精神抖擞、意气风发,都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参加这次特殊的活动。 经过几天的参观学习使我受益非浅,感出最深,体会如下几点: 一、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时期,又是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中国革命必胜如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心,坚守阵地,浴血奋战,克服了重重困难险阻,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随后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延安,在中国来说,实属弹丸之地,却经受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军事包围如经济封锁。当时的中共中央就凭着必胜的信心,号召全体军民,团结一致,开展生产自救,垦荒种地,纺纱织布,一边生产,一边练兵,既保卫了革命根据地的安全,又“把一个处处是荒山野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正是那个年代,全国各地许多爱国青年和有志之士,对国民党失去了信心,而向往着延安,千方百计地、千辛万苦地,冒着生命的危险奔赴延安,其目的是寻找对祖国的信心和希望。当时人们把那种挑着地追求,称之为“朝圣”,延安早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革命圣地。

二、此次红色旅游,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昔日建党初期,我们党走过的艰难旅程及无数先烈为此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倍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深感来之不易。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继续保持党的青春活力?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政党只有处处为广大群众、为广大劳苦人民服务,才能不被人民所唾弃。苏联共产党的解体、印度同人党和墨西哥人民党退出执政党的地位,值得我们深思和反思,是深刻的历史教训,值得借鉴。 三、最后我们来到宝塔区后家构村观感学习,重点是“学习延安精神,学会做人”他们民风淳朴,村民个个朴实无华。在后家构村,我们参观了苹果园,这片果园由原先区区几亩十地发展成现在的448亩。由原来每户年收入几千元发展到每户年收入20万元,他们村干部带头生产,靠着上上下下,万众一心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终于走出了困境,走向了富强。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懂得今天的来之不易,为了明天,沿着先烈们开创的道路,克服各种困难,接受新的挑战,为努力建设美好家园作出新的贡献。

游竹沟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

游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 ——庆贺党90岁生日6月17日,在党90岁生日到来之际,公司领导为更好的让我们过一个有意 义的节日,组织大家到有“小延安”之称的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及嵖岈山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和活动,我深刻认识到现在和平岁月的可贵和先烈为我们付出的牺牲和努力的艰辛,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并为祖国现在的强盛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走在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内,崇敬之情悠然而生,目睹那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件件当时所使用的实物,使我仿佛又回到了那血雨腥风、炮火连天的岁月。据馆内讲解员介绍,早在1926年,在竹沟就建立了党的组织。1927年4月,为了配合北华军进军豫南,在周恩来的关怀指导下,杨靖宇、张家铎等同志带领确山5万民众举行了震惊中外的“确山暴动”,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当时竹沟的党员李畔林、赵子乐率竹沟一带3000民众参加这次暴动,并在石滚河赵子乐家建立了竹沟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红军主力长征后,组建豫鄂边省委,创建红军游击队,开辟以竹沟为中心的桐柏山区根据地,成为南方八省十四处游击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竹沟逐渐成为河南人民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1938年中共中央中原局在竹沟设立,刘少奇、李先念等从延安来到竹沟,领导豫、鄂、皖、苏地区党的工作,竹沟成为我党在中原地区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竹沟是中原地区革命的摇篮,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张劲夫、张爱萍、张震、方毅、朱理治、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在竹沟创刊的我党著名报刊《拂晓报》、《小消息报》, 宣传了党中央、毛泽东的抗日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刘少奇的著名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辗转中原,抵达竹沟后修订的。中原局、河南省委还在竹沟举办教导队和党训班等, 培育党政军干部1400 余人。竹沟又是新四军二师一部、四师、五师的发祥地和三师、七师部分骨干力量的出发地,竹沟被誉为“小延安”。 参观完展厅后,我又到革命旧址实地行进的体验,手摸着经历岁月的磨砺的老式建筑,目睹这里的一草一木,它仿佛在向我们无声地诉说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我将永远铭记党的革命先烈为建立新中国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他们用自己鲜血绘就了新中国的版图,使我又一次受到心灵的震撼冲击和洗礼。 在参观竹沟革命纪念馆的第二天,我们一行到达了嵖岈山,在党旗的引领下,在青山秀水间大家你追我赶,相互帮助,经过三个多小时努力攀登,终于完成了从嵖岈山南门到东门的行程,虽然累得热汗直淌,但大家心情是舒畅的,没有一个人掉队,没有一个人不遵守约定的集合时间,真正体现了我们的团队精神。 通过这次有意义的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我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决心,即将成为党员的我更要坚定政治立场,为目标的实现努力奋进,争取早日成为共产党员得一份子。 张鹏 2011-6-24

《建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_影评

《建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_影评《建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_影评 已经有多久没有看电影了,走进电影院是,抬头看天,天阴沉沉的,仿佛时空已被凝固,脑中莫名闪过了这个念头,空闲的时间,百无聊赖,一步献礼大片,恰好填补了这份空白。明星的加盟似乎早已掩盖了剧情,众人的目光已经慢慢离开了那段被时间盖上的历史,星光熠熠,成为了吊人眼球的工具。作为选修历史的文科生的我,早已将1945年至开国的那段历史铭记于心,公式版的重点时间,深深地刻在脑海,让我对剧情提早支取了兴趣,历史本来就是几页纸,又如何能够翻新,再多妙笔亦难生花,因为有些事情早就镌刻成了永恒。因为无聊,所以走进了电影院;因为抱着对强大阵容的好奇,所以去看了这部电影;寻星成了一次奇遇,却开启了另一道门,又走入了这段历史,别有风韵…… 曾经无数次的对着历史书上重庆谈判后的那张合影皱眉,毛公虽然精神十足,但是总是感受不到他出其不意到达重庆的智慧与勇气,蒋公虽然清癯,但看不到他棋逢对手时仍有的气定神闲,看不穿他身为黄埔校长应该拥有的魅力。历史总是如此简单明了,明明是惊心动魄的鸿门宴,却也寥寥几笔,囊括所有的曾经,民国的旅程中没有司马迁,所以没有人用笔uq描写那场重庆谈判是如何的暗流涌动,去如何牵动国人的心。但是韩三平不甘心,

他誓要那段被笔尖简化的历史,于是闪光灯下,蒋公笑容可亲却难逃一份冷清,深入骨髓,似乎在昭示着他面具背后原理民众的本质;于是闪光灯下,面对记者尖锐的提问,毛公笑的大气,以退为进,大手一挥,用技巧性的回答,展示了自己为民,为国的报负,讲紧张的气氛化作众人会心一笑。心中不由暗叹,不愧是心中国的开国者,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灯光一瞬,将一切变成定格,却难掩那份若有若无的试探,一丝丝阴谋的味道,也在表明这份和平不会久远。历史的尘埃被渐渐抹去,我们看到了宴会场上,觥筹交错,却掩饰不住野心的痕迹,国民党海军司令愤怒了,大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成了宴会大厅中最华丽的一笔,绚烂了整个大厅。化为最美丽的风景,温暖了每个歌王团结的中国人的心。所以周恩来振臂高呼,反对一党专制,要民主政治;所以闻一多大声训斥:“搞一党专政的人事不会有好下场的”。但是蒋介石无法放弃,他不愿舍弃一党独裁的迷思。于是闻一多死于了乱枪之下,于是蒋介石抱着“边打边哄”的心思,一边发动内战,一边炮制出所谓“首届国民大会”的独角戏,用铁血的手腕撕毁了《双十协议》。心寒了,人散了,国当元老冯玉祥拎着白色的灯笼只身闯进蒋介石的办公室,但看他曾经的兄弟避走不及,躲进偏房,终于把心中的抑郁化作一声长叹:“黑暗啊,不打灯笼我找不着道了”,被迫离开祖国,怎奈爱国出自之心天地可鉴,却被尘世中的

延安红色革命圣地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革命圣地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第 1 页共9 页

延安红色革命圣地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7月1日,在局党委的组织到达中国革命圣地延安进行学习,我的心情格外的激动,一种说不清是亢奋、敬重还是虔诚的情绪充满了我的心扉,当一切都清晰地呈现在面前时,厚重的黄土高坡,一下子使我感受到革命圣地凝重的气息。我们一行先后参观了黄帝陵、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和王家坪革命旧址、宝塔山、清凉山、黄河文化壶口瀑布等,现场聆听了解说员翔实而生动的讲解,我才知道以前从书本和电视上得到的对延安的认识是多么的粗浅和简单,延安的历史和精神是那么的丰饶和厚重。也就是在这样狭孝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个落后、贫穷的地方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 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可以说,延安时 第 2 页共 9 页

《延安时代》读后感2108100204(最新整理)

《延安时代》观后感 这个学期我们统一观看了红色纪录片《延安时代》。本系列视频主要由《时代之声》、《思想之源》、《奋斗之路》、《力量之源》、《圣地之歌》五部分组成,主要由当时的一些革 命前辈回忆或者后人口述而成的一步革命颂歌,讲述了延安精神怎样在延安这个红色革命 根据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提到延安作风, 有些同志往往只把它理解为艰苦奋斗, 只想到一个“苦” 字。这样理解是很不全面的。党中央到延安最初的那几年, 是苦一些的, 但后来就丰衣足食了, 生活得很好。光讲“ 苦” , 是不正确的。看完这一系列的视频, 我体会到,时下的社会氛围需要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延安时代》内容回顾 第一集《时代之声》是整个系列的“片头曲”。抗日战争的伤口还在作痛,而中国上 下却是一幕幕的饥饿与死亡,绝望与无助,痛苦与磨难……就在这万分艰难的时刻,毛泽 东睿智的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以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条件虽然艰苦,但人民群众的 决心就是党和国家的不竭动力。而将根据地建立在延安,也是毛泽东长远打算的第一步。 有志之士为什么都选择去延安;白求恩,柯棣华为什么去延安!时代的声音在召唤,人民 的祈愿在召唤,延安的精神在召唤,真理在召唤,伟大的中华名族在召唤! 第二集《思想之魂》主要讲的是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初期发生的各种历史事件,也 讲述了毛泽东同志的不凡之处。他在井冈山说: "站得高,看得远,不仅要看到长沙,福建,更 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 "他让贺子珍给他缝了个文具袋,说用文房四宝打天下,他就是以这 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懈斗志指导中国革命不断前进的. 贵州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 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毛 泽东夜以继日地工作,1937 年他在延安李家窑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 ,他提出的人 民群众观,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民主思想和矛盾观点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中国革命时代的思想之魂在哪里, 看看延安的革命先辈, 看看毛泽东思想的论著,我们将会 得到答案!思想之灵魂就此孕育而出,一代伟人的成长书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妙序曲。 第三集《奋斗之路》本集主演讲述了党的领导人和延安人们一起纺纱, 种菜,开垦 荒田,南泥湾也由一片荒凉之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一切都如奇迹般撼动人心。要知道在 这之前, 延安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 红军过着怎样的生活:刘伯承元帅只穿一件薄的棉衣 过冬,红军和延安人民与饥饿和寒冷作斗争,缺衣少食的艰苦对于我们这些80,90后的人 来说恐怕是难以想象的了。作为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我们更应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更 应明白奋斗的重要性,时代变了,任务也变了,但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那就是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安娜.路易.斯特朗曾在参观延安后说,在没有衣服穿没有事物 吃的条件下却生活着具有世界眼光的人!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不去努力呢? 第四集《力量之源》内战的枪声打响了,这一集是中国共产党的翻身战,一个漂亮的 反击,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统领地位。中华人名的力量一位国民党人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国民党的举动打碎了人民和平的愿望,抗日结束内战又随之而来,人民又 一次陷入内战的水深火热之中。毛泽东的名言:“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边!”它道出 了中国红军,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道出了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就如毛泽东说的那样:一 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当红军攻打总统府时,随着一声炮响,庞大的建筑在瞬间坍塌,就连 蒋介石也对此感到十分震惊!这就是命运,以一种不可知的方式送人们到自己的运行轨道,谁能与之抗衡谁掌握了人民的力量,谁就掌握了胜利!在中国,是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红军掌握了人民,掌握了革命胜利的方向! 第五集《圣地之歌》这一集是整个《延安时代》的最终把握,将延安精神的内涵最

保卫延安读后感篇

保卫延安读后感4篇 《保卫延安》歌颂了广大军民赴汤蹈火、浴血奋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再现了壮烈的延安保卫战,使我感受到人民战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巨大威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保卫延安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保卫延安读后感1 《保卫延安》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1947年初,蒋介石调集精兵强将,重点进攻我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敌众我寡,形势严峻,党中央决定放弃延安,转战陕北,在运动战中消灭胡匪。大敌当前,彭德怀主动请缨,挑起重任。 《保卫延安》是一部著名的“红色经典”,这篇长篇小说真挚动人的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的几次著名战役。作品所描写的人民战争的场面规模宏大,头绪纷繁,从高级将领的重大决策到基层连队的战斗生活,大大小小战斗的组织和进行,以及根据地人民和游击队的斗争,都是真实、正面的描写。 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那些作者笔下的英雄任务。英勇的战士们用生命保卫着党中央,每一次战争都会有许多战士壮烈牺牲。 从书中,我认识了卫毅,他坚强,不畏强敌,是一个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认识了陈兴允旅长,他是一个能干、坚决、勇敢的指挥员;认识了孙金厚,他是部队中炊事员、饲

养员以及其他勤务人员中的感动人的无名英雄之一;认识了李振德,他是革命根据地不屈不挠,压不倒、折不弯、顶得住的一个人民英雄形象。此外,我还认识了马全有、李江国等一群生龙活虎的战士以及其他的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他们的坚强不屈,更看到了他们那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心……所有英雄的形象都展现在我的眼前,组成了一幅让人激动、崇敬、感叹的画面。 《保卫延安》也是一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有名的英雄战争的一部史诗,他描写了一幅真正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成功地写出了人民如何战胜了敌人的生动的历史中的一页。 保卫延安读后感2 暑假期间,妈妈给我一本《保卫延安》,我得知这是一本中国军事文学著作,不禁欣喜若狂。 《保卫延安》是描写解放战争时期的长篇小说。作品生动的塑造了我心目的英雄------彭德怀将军,他是一位伟大的共产党员,也是毛主席始终共患难同甘苦的亲密战友之一,是对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最忠实,同时又能创造性的运动实际指挥的高级将领之一。还有陈允兴、李诚、赵劲、卫毅这样有勇有谋的军官,有周大勇、王老虎这样的叱咤风云的基层指挥员,有普通的战士、炊事员,还有李振德这样的根据地的革命老英雄等等,这些人各自都有自己的性格。可以使作品有血有肉,富于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