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做课外阅读思维导图的策略

指导学生做课外阅读思维导图的策略
指导学生做课外阅读思维导图的策略

1、确定好中心主题词

中心主题词的确定是制作思维导图的关键。其它都是由此中心发散出去的与之相关联的重要内容。

一本书中很多的“点”都可以作为中心主题词。就成长类儿童小说而言,最常用的中心主题词有:

(1)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山羊不吃天堂草》的明子、三和尚、黑罐、鸭子等等;《青铜葵花》的青铜、葵花、奶奶等;《草房子》的秃鹤、桑桑、杜小康等。

(2)事----关键事件,对主要人物的成长产生影响或转变的,如《山羊不吃天堂草》—明子被公安局抓的事件;《青铜葵花》---提着灯笼等妹妹的事件,《草房子》-----桑桑得鼠疮的事件,杜小康家道中落的事件等等。

(3)物--- 跟故事的发生、发展密切联系的,可以引发思考的。如《山羊不吃天堂草》---钱。

(4)品质—作者极力宣扬的,体现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比如,《青铜葵花》—坚持、责任、尊严;《山羊不吃天堂草》---忍耐、家庭的责任等。

此外还有题目、背景等等,选择哪一个“点”,主要看我们目标的设定或者小说的特点而定,等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的阅读方法后,就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兴趣确定。

2、引发发散思维

确定好中心主题词,接下来就要组织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思维导图的核心。发散思维的质量保证思维导图的质量。不同的中心主题词,发散的思路流程是有所侧重的。

(1)以“人”为中心主题词。就要把与“人”有关的外貌----家庭----事件——性格——品质”等相关的内容整理出来做成思维导图,可以加深对书中人物的认识与把握。

这是五年(4)班同学读完《山羊不吃天堂草》后,以“人”为中心主题词,制作的思维导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对4位人物形象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心中有了评判的标准:做人当如“明子”那样讲义气,有正气,乐助人,有担当;像“黑罐”那样“善解人意”,维护兄弟的自尊;手艺当像“三和尚”那样精湛,精益求精等等。

(2)从“关键事件”入手,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探究事件的本质,从中获得成长的启示与教育。

这是五(4)班学生,读完《山羊不吃天堂草》后,从“明子被公安局抓走”这件事入手,分析被抓的原因,以及明子、黑罐、尤其是三和尚在思想上、行为上产生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正是这件事激活了三和尚善良的本性,开始转变对徒弟的态度,还使黑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人。

(3)品性。从“品性”入手,按照“品性—人物---事件---情感”的思路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看到人物的心灵,受到人文的熏陶。

这是五(1)班学生,读完《青铜葵花》后,抓住“尊严”一词制作的思维导图。从中感受到青铜、葵花、奶奶以及爸妈所表现出来的人不穷穷的高贵品质。

(4)情感。从“情感”入手,按照“情感—人物---事件”的思路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经历书中人物的心路历程,体验到现实中不可能体验的情感,丰富人生体验。

这是学生读完《青铜葵花》后,抓住“爱”的主题,把“青铜的爱”“葵花的爱”“奶奶的爱”“爸妈的爱”的相关事件整理出来,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他们的爱源于一种承诺,一种责任,一种感恩,一种坚持,从中受到了启示,是单纯的说教所不能比拟的。

(5)物。从“物品”入手,就要引导学生把与物品有关的事件、人们对它的态度,以及它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等等找出来,可以加深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这张是学生读完《山羊不吃天堂草》,根据“钱”的主线,制作的思维导图,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明子”,“黑罐”“三和尚”“鸭子”对钱的态度与他们处在社会底层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6)题目。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质疑,提出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制成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走进文本后,又走出文本,升华认识。

如《山羊不吃天堂草》,抓住“题目”,按照“山羊在书中指的是谁——文中的天堂草指的是什么——生活中的天堂草又是什么——我们如何对待”进行发散思维。做出来的导图已经超越了文本,使学生在思辨中明辨是非,升华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7)背景。从“背景”入手,把有关背景的描写整理出来,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这是以“苦难”为中心主题词的思维导图,学生把文中描写的有关“苦难”事件整理出来,可以体会到青铜一家面对苦难勇,表现出来的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掌握制图原则

(1)纸张平放,做成横面,成网状的中心结构图;

(2)从中央开始制作,一层一层地往外发散,级别要分明;

(3)图文并茂,尽量使用关键词或短语;

(4)线条要有颜色,一级线条要粗,二级以后的线条细,字要写在线条上面。

(5)鼓励形成个人风格。

五、思维导图的交流指导

思维导图不仅仅是做完就完事了,要组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互通有无,扩充信息,提升认识、发展能力,发挥思维导图效率的最大化。

如何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交流与分享最好的方式是以师生共读交流课的形式呈现。分四步走:

1、小组内交流

小组成员少,可以充分地交流,分享阅读成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是第一次的信息扩充。

比如,高旖旎上的《三样不吃天堂草---思维导图展示交流》课,有一个小组学生,在还没有交流前,4位学生找到的“明子的靠劳动赚钱的事件”基本上不超过4件,经过小组交流后,拓展到6--7件。我们再看高老师提出的小组交流的3点要求:1、人人都要交流,可选择印象最深的进行交流;2、注意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发表意见或质疑;3、小组长要做记录,可在导图上直接扩充。这3点要求保证学生的思维是有碰撞的,信息是在扩充的,认识也在提升的。

2、全班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每组选择一两处印象最深的地方参与全班交流,把各小组的汇报融合一起,是一张信息量很大的思维导图。这是第二次的信息扩充。通过交流,学生明白可以发散出很多枝干,尤其对中下生来说是一张很好的范例。

3、引导讨论

小学生的思维导图基本是对文本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属于整理知识的层面。对文本的思考,需要在教师引导讨论中,获得进一步的认识和提升。

比如,还是高老师的课,通过课前制作思维导图,又经过课中的交流,学生4位主要人物的“金钱观”以及与之相关事件是掌握的,但明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变化,三和尚为什么有这样矛盾的态度就不清楚了,这个就要靠老师的引导。为此,高老师就设计了“探究他们态度形成的原因”环节,引导学生回到文本阅读,体会“父亲的教育、生活经历、突发事件以及个人的认识”是形成不同金钱观的原因所在,再延伸到“我”对“钱”看法的讨论,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就能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4、修改完善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在认知上有了提升,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思维导图,就有了修改的意愿,这时候可以安排一个修改完善导图的环节,引导学生不仅从内容上进行修改,还可以加入自己的认识,对制作思维导图的能力也有了提升。

比如高老师在最后的环节引导学生再伸出两条枝干,一条是态度变化的原因,一条是我的认识,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完善导图结构,这样的导图就超越了整理知识的层面,上升

到内化知识的高度,最终达到了整理知识、内化知识、分享知识的目的,让每位学生都掌握思维导图深度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四、思维导图策略要点与延伸

策略指导要点:

1、学生独立阅读第一遍;

2、师生讨论提炼“中心主题词”;

3、引发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4、学生独自思考,完成思维导图;

5、展示交流,分享心得,提升认识;

6、修改完善,掌握思维导图笔记方法。

延伸运用:

对学生来说,除了在课外阅读中使用外,还可以用在课文的学习、单元知识的梳理,全册知识要点的归纳,制定学习计划,还可以用来错题分析……

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做工作计划,做教研安排,做交流,做问题分析,做报告,做板书,做会议记录……

指导学生做课外阅读思维导图的策略

1、确定好中心主题词 中心主题词的确定是制作思维导图的关键。其它都是由此中心发散出去的与之相关联的重要内容。 一本书中很多的“点”都可以作为中心主题词。就成长类儿童小说而言,最常用的中心主题词有: (1)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山羊不吃天堂草》的明子、三和尚、黑罐、鸭子等等;《青铜葵花》的青铜、葵花、奶奶等;《草房子》的秃鹤、桑桑、杜小康等。 (2)事----关键事件,对主要人物的成长产生影响或转变的,如《山羊不吃天堂草》—明子被公安局抓的事件;《青铜葵花》---提着灯笼等妹妹的事件,《草房子》-----桑桑得鼠疮的事件,杜小康家道中落的事件等等。 (3)物--- 跟故事的发生、发展密切联系的,可以引发思考的。如《山羊不吃天堂草》---钱。 (4)品质—作者极力宣扬的,体现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比如,《青铜葵花》—坚持、责任、尊严;《山羊不吃天堂草》---忍耐、家庭的责任等。 此外还有题目、背景等等,选择哪一个“点”,主要看我们目标的设定或者小说的特点而定,等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的阅读方法后,就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兴趣确定。 2、引发发散思维 确定好中心主题词,接下来就要组织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思维导图的核心。发散思维的质量保证思维导图的质量。不同的中心主题词,发散的思路流程是有所侧重的。 (1)以“人”为中心主题词。就要把与“人”有关的外貌----家庭----事件——性格——品质”等相关的内容整理出来做成思维导图,可以加深对书中人物的认识与把握。 这是五年(4)班同学读完《山羊不吃天堂草》后,以“人”为中心主题词,制作的思维导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对4位人物形象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心中有了评判的标准:做人当如“明子”那样讲义气,有正气,乐助人,有担当;像“黑罐”那样“善解人意”,维护兄弟的自尊;手艺当像“三和尚”那样精湛,精益求精等等。 (2)从“关键事件”入手,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探究事件的本质,从中获得成长的启示与教育。 这是五(4)班学生,读完《山羊不吃天堂草》后,从“明子被公安局抓走”这件事入手,分析被抓的原因,以及明子、黑罐、尤其是三和尚在思想上、行为上产生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正是这件事激活了三和尚善良的本性,开始转变对徒弟的态度,还使黑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人。 (3)品性。从“品性”入手,按照“品性—人物---事件---情感”的思路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看到人物的心灵,受到人文的熏陶。 这是五(1)班学生,读完《青铜葵花》后,抓住“尊严”一词制作的思维导图。从中感受到青铜、葵花、奶奶以及爸妈所表现出来的人不穷穷的高贵品质。 (4)情感。从“情感”入手,按照“情感—人物---事件”的思路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经历书中人物的心路历程,体验到现实中不可能体验的情感,丰富人生体验。 这是学生读完《青铜葵花》后,抓住“爱”的主题,把“青铜的爱”“葵花的爱”“奶奶的爱”“爸妈的爱”的相关事件整理出来,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他们的爱源于一种承诺,一种责任,一种感恩,一种坚持,从中受到了启示,是单纯的说教所不能比拟的。 (5)物。从“物品”入手,就要引导学生把与物品有关的事件、人们对它的态度,以及它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等等找出来,可以加深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这张是学生读完《山羊不吃天堂草》,根据“钱”的主线,制作的思维导图,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明子”,“黑罐”“三和尚”“鸭子”对钱的态度与他们处在社会底层生活的艰辛与

小学语文 12种阅读工具图(比思维导图还管用)教师必备

教师必备:12个阅读工具,比“思维导图”还实用! 阅读教学,重在阅读能力的培养。可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培养载体,但是单纯的“思维导图”已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我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进行改善,设计出新的图形和表格,统称为“新图表”。这些图表通俗易懂、形象有趣,学生通过填写关键词句、概括小标题的方式运用。这个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进程完全可视化,既便于我们实施监测,又直观地呈现出文本关键内容,有着梳理和传达信息的作用,便于学习交流和反馈。 下面,我就结合实际课例(未标明出处的统一默认为人教版),谈谈“新图表”的几种类型和具体用法。 1、圆中圆 这类“新图表”大圆带着小圆,或大圆连接很多小圆,十分简单、实用。教学中,图形可以依据文本进行设计,具体叫法也可随用随取。如果学生是第一次填写的话,需要我们先示范,降低难度。一步步地,通过填写、交流、改进,学生逐步提取文本的关键信息,同时梳理文本的主要内容。比如下面的图表,我取名“理由圈”。 教学五年级下册的《丝绸之路》时,学生可先默读课文2~13自然段,再填写“理由圈1”,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再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时,为了充分感受严监生的“吝啬”与“小气”,学生围绕“有钱”这一关键词默读课文,搜集信息,填写“理由圈2”,证明严监生家的富有。学生发现主角那么有钱却还如此小气,更能体会到文本的讽刺效果,人物的形象也因此更加丰满。 除了“理由圈”,我们还有“趣事圈”。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太空生活趣事多》时,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默读课文,并填写“趣事圈”,品味太空生活的趣味。

能运用“圈”进行学习的课文很多,教学时围绕关键词填写即可。 比如二年级上册《北京》的关键词是“爱”,二年级下册《北京亮起来了》的关键词是“亮”,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关键词是“美丽”,三年级上册《香港,璀璨的明珠》的关键词是“明珠”,五年级下册《彩色的非洲》的关键词是“色彩斑斓”...... 二年级上册的《我选我》,还可利用“理由圈”进行拓展练习,实现和口语交际的链接。 2、组合圆形 这类“新图表”在拓展阅读、群文阅读以及片段对比阅读中常常用到。图中的交叉部分代表相同点,未交叉的部分代表不同点。学生通过填写“交叉圆”“同心圆”比较文本内容与形式的异同,让它们各自的特点变得清晰、易懂。同心 3、圆串圆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b15059118.html,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作者:季艳梅 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2019年第11期 【摘要】思维导图是再现人类思维过程的一种新型媒介,对学生而言,他们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探寻问题核心和解决思路,从而形成全面系统的思维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一定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通过思维导图这样的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帮助他们把握主题、梳理关系,不断丰富知识并扩展视野。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对小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譬如部分教师基于考试内容来确定课外阅读内容,为学生提供单一传统的阅读形式,学生不明确阅读学习的目的,缺乏一定的阅读兴趣等。这些阅读教学问题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也不能促进他们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创新课外阅读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与质量。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与重要性 思维导图,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图解、网状、树状等形式来帮助人们优化调整并科学记忆信息知识的思维工具。将思维导图这种工具引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清结构和人物主次,帮助他们明确内在的逻辑关系,构建一个较为完整且严密的閱读知识体系,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引导他们首先找到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将其作为导图的核心部分,然后对各段落内容加以概括归纳并找到各层级关键信息,利用不同表现形式来绘制思维导图,此时学生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阅读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颜色标记,从而增强记忆力。同时,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使其掌握高效的阅读技巧、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便于小学生通过阅读获取关键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在内容或主旨相似的文章之间建立知识联系,以便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1.前期准备,初识导图 为了让学生对思维导图有科学系统的了解,老师应要求学生提前阅读有关书籍,比如《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思维导图练习本:学生版》《八大思维图示法》等,通过这些书籍明确思维导图的详细内容以及如何利用示例来绘制思维导图,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思维导图形

读书思维导图

如何对一本书做思维导图 简单归纳起来,对一本书做思维导图的技巧主要分为两类:准备及应用。在以下各篇中,共有8个阶段。为方便查找起见,各阶段总结如下,都附有推荐的限制时间。 准备 1浏览——制作一个中央图象(10分钟)2设定时间和总量目标(5分钟) 3把对该话题现存的知识用思维导图画下来(10分钟)4给目标下个定义并用思维导图画出来(5分钟)应用:5总述——加上主要的思维导图主干6预览——第一级及第二级7内视——把思维导图的细节加上去8复习——完成思维导图准备:l浏览(10分钟) 详细阅读一本书之前,首先要大致浏览一下全书。最好的办法是先看看封面和背页,再看看目录,然后翻动全书几次,把握住对全书的“感觉”。 然后取一张大纸,或者用一张思维导图专用纸,画一个中央图,把书的主题或者书名总结上去。如果书的封面和内页里有特别引人注目的彩色图象,不妨使用这个图象。如果你对会从中央图象发散出去的主干有非常合理的把握,不妨同时画上主干。它们经常是与全书的主要篇章或者章节相符合的,也符合你阅读该书的目的。 在开始制作思维导图的早期阶段,你是在给自己的大脑一个中心的焦点和基本的结构,在这个框架里面,它可以把所有从研究这本书得来的全部信息综合起来。 2设定时间和总量目标(5分钟) 根据你的学习目标,根据该书的内容和困难水平,和你已经具有的知识总量,决定你将花在本书全部任务上的全部时间,以及每个学习期间所包含的内容。 3把对该话题现存的知识用思维导图画下来(10分钟) 现在,扔下书本和你刚画的思维导图,拿过几张纸来,以尽量快的速度画一张速射思维导图,把你对于即将去研究的课题已有的知识画出来。这包括你在前面翻阅本书时得到的任何信息,加上总体的知识,或者在你的一生中得到的所有与该课题有关的任何信息。 大部分人都很高兴而且很惊讶地发现,他们对一些课题已经具备的知识比他们预想的多得多。这个练习还能把合适的联想或者“铁锚架”带到大脑的表层来,并让它按照你正在研究的话题的方向运动下去,因而显示出很大的用途。它还可以让你看出自己知识领域里的强项和弱项,让你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是需要进一步弥补的。 4给目标下个定义并用思维导图画出来(5分钟) 在这个阶段,你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在刚刚完成的知识思维导图上增加一些内容,或者重新拿一张新纸,再做一次快速思维导图速射,说明你学习本书的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一些具体的问题,你希望得到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是你希望知道的更多的有关知识,或者是你希望获取的某些技巧。 按照这种方式把目标用思维导图画出来,会极大地增大眼睛/大脑系统把它碰到的一些与目标相关的信息登记下来的可能性。实际上,目标思维导图起一种“胃口”的作用,它会自然而然地刺激你的研究。跟一个几天没有吃饭的人会整天想着吃东西一样,好的预备性思维导图会增大你对知识的“渴望”。 应用 (根据研究的材料决定时间长度)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2种阅读工具图(比思维导图还管用)教师必备

教师必备:12个阅读工具 阅读教学,重在阅读能力的培养。可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培养载体,但是单纯的“思维导图”已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我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进行改善,设计出新的图形和表格,统称为“新图表”。这些图表通俗易懂、形象有趣,学生通过填写关键词句、概括小标题的方式运用。这个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进程完全可视化,既便于我们实施监测,又直观地呈现出文本关键内容,有着梳理和传达信息的作用,便于学习交流和反馈。 下面,我就结合实际课例(未标明出处的统一默认为人教版),谈谈“新图表”的几种类型和具体用法。 1、圆中圆 这类“新图表”大圆带着小圆,或大圆连接很多小圆,十分简单、实用。教学中,图形可以依据文本进行设计,具体叫法也可随用随取。如果学生是第一次填写的话,需要我们先示范,降低难度。一步步地,通过填写、交流、改进,学生逐步提取文本的关键信息,同时梳理文本的主要内容。比如下面的图表,我取名“理由圈”。 教学五年级下册的《丝绸之路》时,学生可先默读课文2~13自然段,再填写“理由圈1”,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再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时,为了充分感受严监生的“吝啬”与“小气”,学生围绕“有钱”这一关键词默读课文,搜集信息,填写“理由圈2”,证明严监生家的富有。学生发现主角那么有钱却还如此小气,更能体会到文本的讽刺效果,人物的形象也因此更加丰满。 除了“理由圈”,我们还有“趣事圈”。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太空生活趣事多》时,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默读课文,并填写“趣事圈”,品味太空生活的趣味。

能运用“圈”进行学习的课文很多,教学时围绕关键词填写即可。 比如二年级上册《北京》的关键词是“爱”,二年级下册《北京亮起来了》的关键词是“亮”,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关键词是“美丽”,三年级上册《香港,璀璨的明珠》的关键词是“明珠”,五年级下册《彩色的非洲》的关键词是“色彩斑斓”...... 二年级上册的《我选我》,还可利用“理由圈”进行拓展练习,实现和口语交际的链接。 2、组合圆形 这类“新图表”在拓展阅读、群文阅读以及片段对比阅读中常常用到。图中的交叉部分代表相同点,未交叉的部分代表不同点。学生通过填写“交叉圆”“同心圆”比较文本内容与形式的异同,让它们各自的特点变得清晰、易懂。同心 3、圆串圆

指导学生做课外阅读思维导图的策略教案资料

指导学生做课外阅读思维导图的策略

1、确定好中心主题词 中心主题词的确定是制作思维导图的关键。其它都是由此中心发散出去的与之相关联的重要内容。 一本书中很多的“点”都可以作为中心主题词。就成长类儿童小说而言,最常用的中心主题词有: (1)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山羊不吃天堂草》的明子、三和尚、黑罐、鸭子等等;《青铜葵花》的青铜、葵花、奶奶等;《草房子》的秃鹤、桑桑、杜小康等。 (2)事----关键事件,对主要人物的成长产生影响或转变的,如《山羊不吃天堂草》—明子被公安局抓的事件;《青铜葵花》---提着灯笼等妹妹的事件,《草房子》-----桑桑得鼠疮的事件,杜小康家道中落的事件等等。 (3)物--- 跟故事的发生、发展密切联系的,可以引发思考的。如《山羊不吃天堂草》---钱。 (4)品质—作者极力宣扬的,体现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比如,《青铜葵花》—坚持、责任、尊严;《山羊不吃天堂草》---忍耐、家庭的责任等。 此外还有题目、背景等等,选择哪一个“点”,主要看我们目标的设定或者小说的特点而定,等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的阅读方法后,就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兴趣确定。 2、引发发散思维 确定好中心主题词,接下来就要组织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思维导图的核心。发散思维的质量保证思维导图的质量。不同的中心主题词,发散的思路流程是有所侧重的。

(1)以“人”为中心主题词。就要把与“人”有关的外貌----家庭----事件——性格——品质”等相关的内容整理出来做成思维导图,可以加深对书中人物的认识与把握。 这是五年(4)班同学读完《山羊不吃天堂草》后,以“人”为中心主题词,制作的思维导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对4位人物形象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心中有了评判的标准:做人当如“明子”那样讲义气,有正气,乐助人,有担当;像“黑罐”那样“善解人意”,维护兄弟的自尊;手艺当像“三和尚”那样精湛,精益求精等等。 (2)从“关键事件”入手,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探究事件的本质,从中获得成长的启示与教育。 这是五(4)班学生,读完《山羊不吃天堂草》后,从“明子被公安局抓走”这件事入手,分析被抓的原因,以及明子、黑罐、尤其是三和尚在思想上、行为上产生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正是这件事激活了三和尚善良的本性,开始转变对徒弟的态度,还使黑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人。 (3)品性。从“品性”入手,按照“品性—人物---事件---情感”的思路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看到人物的心灵,受到人文的熏陶。 这是五(1)班学生,读完《青铜葵花》后,抓住“尊严”一词制作的思维导图。从中感受到青铜、葵花、奶奶以及爸妈所表现出来的人不穷穷的高贵品质。

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小学五年级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案例

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小学五年级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案例 本课是新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的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内容,本套教材是小学三年级起点的,也就是说孩子们已经学过两年多的英语,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从阅读语篇来看,教材的Story及Cartoon课文的篇幅明显增长,三四年级的Story课文主要以对话为主,而且对话的话轮不多,内容较简单,但五年级的课文对话讨论的话题明显要复杂的多,话轮也增多啦,这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学起来是有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试着让孩子们在课前学会自主预习,鼓励他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出思维导图,以此为基础,在课上再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系统学习,我在Unit5 What do they do?的课文学习中尝试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首先在课文的课前预习环节,我给孩子们提出了明确的预习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认真听跟读课文录音至少五遍,自读课文一遍;2、在自读过程中划出课文中的生词及关键词;3、以划出的关键词为主线跟读自己的理解画出课文部分的思维导图。归于之前对孩子们进行过思维导图的相关培训,他们已经能够了解思维导图的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我给他们强调,他们所做出的思维导图没有好坏之分,只要认真去做就行。 其次,在阅读课上,我先用一些相关职业的图片让他们进行描述,他们都是做什么的,进而描述他们的工作内容,然后根据我的描述来

猜一猜,以此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我抛出课文相关的问题:

What do Mike’s father and mother do? Andwhat do Su Hai’s father and mother do? 这个时候我没有急着按原来的教学方法听并回答问题,而是让孩子们先来说说他们在预习环节获取的知识,也就是让他们到前面用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在展示的同时说他们对Mike及Su Hai父母职业的了解,并在此我设置了互动环节,显示让到台前展示的孩子针对自己的思维导图提一些问题让大家回答,比如:What does Mike’s father do? What subjectdoes he teach? Does he have a lot of students?等等,接下来,反过来让大家提一些问题思维导图展示者来回答。在几个孩子展示完之后,我在黑板上呈现出一幅完整的关于课文的思维导图框架,让孩子们在合上书本的基础上先听课文,填出首要的关于他们职业的关键词;再让他们细读课文,填出关于每个职业的具体内容的关键词。在共同完成大家的思维导图之后,我让孩子们小组进行讨论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兵教兵、兵帮兵的互助精神。在此之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来复述课文内容,在经过以上环节之后孩子们复述课文的难度大大降低,他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于课本上的句子复述课文,而是真正变成了自己的语言能够流利地讲出这篇Story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巩固环节,主要处理书上的两个练习,一个是“Ask and answer”,另一个是“Think and write”,从孩子们做练习的速度和正确率来看,孩子们整体对课文理解都比以前有很大进步。

《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思维导图的语文属性》结题报告

《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思维导图的 语文属性》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的教学状况。特进行"感悟积累运用"三层次的研究。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个案分析、实验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等手段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出品读悟词等感悟四法,完形填空、关键语词串联等积累六法,情境造句和移用活用造段运用五法,此外还构建我校"三层次"基本语文教学模式。通过研究,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养成课内外自觉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水平,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有长足的进步。【论文关键词】 感悟积累运用教学三层次读写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展开后,语文教师开始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观念与行为,逐步认识到语文教学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要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总目标,离不开学生亲身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感悟语言材料中的人文内涵,积累、内化语言,从而获得提高。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能力的发展,已成为教育者关注

的研究方向。 但实际教学中,语文课堂存在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无论哪种倾向,学生多难于真正感受语言的美。究其原因,可思考几方面因素:教师是否准确把握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否认识到学生必须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以及实施"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等。 从语文教育的特点看,语文课程人文内涵丰富和实践性强,并对识字写字、思维发展等多方面形成影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的认识是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转向"感悟、积累、运用"这个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途径。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情移心动的前提下,易于他们自觉进行知识、情感积累、语言内化。有积累作为基础,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才可能得到更快的提高。由此也看出,"感悟、积累、运用"具有学习的层递性,构成了语文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 课改关注教学中的三个纬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教学中的"感悟、积累、运用"不仅符合语言学习的规

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具有知识点分散、考试范围宽泛、考查方式灵活等特点。所以,学生在学生过程总是找不到学好语文的技巧,其实,用思维导图来学习语文是一个提高语文成绩的好办法。 首先,思维导图的发散和收敛作用在大阅读和小阅读中都能帮助读者积极主动的思考。不管是课内的小阅读还是课外的大阅读,都离不开大脑的积极主动思考。所以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工具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其次,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并茂地展现思维过程的工具,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将之运用于小学写作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帮助学生丰富情感体验,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正是改变写作教学低效现状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关键词:小学写作思维导图写作热情 第三,使用思维导图来记忆古诗可以大大提高记忆的效率和效果。比如我们想记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首诗用到的所有词汇都是名词,而且它们都是可以顺利转化成图像的。用思维导图把它们画出来应该不难。要领就是:找出这些诗文中最核心的关键词,然后把这些关键词转化成图形。尽量把这些古文当成故事,你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故事画出来,然后对照着导图故事去记忆,效率会大大提高,而且不容易忘却。 接下来就是字词了。凡是可以归类或者呈现出规律性的知识点,都是思维导图可以大展拳脚的地方。我们可以根据词性或者作用的不同对这些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分类。 下面就谈谈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课堂实践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 首先,思维导图有发散作用,能把演绎思维发挥到极致。以书名或文章题目为中心,记录书的章节或者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做成思维导图笔记;书上没有的联想可以记在思维导图笔记相应分支上来备注;思维导图也能给自己灵感,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灵感记录在思维导图笔记对应的分支上;我们还能在思维导图笔记上尽可能多的记录自己的疑问和体会。这样,书或文章中的主要内容能从思维导图上得到尽可能详细的体现,书的内容通过一张思维导图来梳理和记住。不仅如此,和书或文章有关的所有想法也都能在相应的章节段落一一对应呈现,演绎思维让阅读更主动更高效。 其次,思维导图的收敛性思维,也就是归纳思维能帮我们获取重要的信息。一本书很长,我们可以通过读目录上各章节的标题、序言来大体了解书的主要内容,不管是叙述性的还是论述性的书。比如《钢琴小精灵》我们就可以以书名为中心词,以各章节的标题作为一级分支来罗列,这是略读前最粗糙的思维导图,但这样能得到了这本小说的主要内容。略读之后我们再拿到这张粗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