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及液体疗法

小儿腹泻及液体疗法
小儿腹泻及液体疗法

小儿腹泻及液体疗法

教学要求

?小儿腹泻的病因

?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

?各种病因所致腹泻的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液体疗法)

概述

小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容易并发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六个月至两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WHO把腹泻病的控制列为全球性战略任务。

小儿腹泻的病因

?内因

?外因

●感染因素

●非感染因素

易感因素(内因)

?消化系统特点

●胃酸消化酶量及,酶活性↓

●生长发育快

?机体防御功能差:

胃内酸度低,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防御能力差:

。肠壁透性;

胃酸及排空;

●正常菌群拮抗;

●血液中Ig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

?人工喂养

缺乏母乳中许多因子,且易被污染

外因

?感染因素

●肠道内感染

病毒

真菌

细菌

寄生虫

●肠道外感染

肠内感染常见病原

?大肠杆菌(EPEC ETEC EIEC EGEC EAEC)

?弯曲菌(Campylobacter)1972比利时-1981上海

?耶尔松菌(Yersinia ) 1973美国-1980福建

?抗生素诱发的肠炎

?轮状病毒(Rotavirus )1973澳大利亚-1978北京

七省一市逐月监测小儿急性腹泻2959例主要病原

中国儿童腹泻病每年有两个高峰

小儿腹泻病发病机制

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表现

正常小儿

重度脱水患儿

?一根据病程分类Classified by course

【临床表现】

一根据病程分类Classified by course

一、分类Classified by course

根据病程分类:

急性小儿腹泻(<2周)

Acute infantile diarrhea (<2 weeks )

迁延性小儿腹泻(2周~2月)

Persisting infantile diarrhea

(2 weeks~2 months)慢性小儿腹泻(>2月)

Chronic infantile diarrhea (>2 months )

根据病情分类

Classified by patient’s condition

轻型腹泻Mild diarrhea

无明显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

Dehydration & toxicosis symptom are less evidently

重型腹泻Severe diarrhea

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全身中毒症状

Dehydration, disturbances of electrolyte and

acid-base balance and toxicosis symptom

are evidently

根据病因分类

Classified by pathogeny

轮状病毒肠炎Rotavirus enteritis,

大肠杆菌肠炎Escherichia coli enteritis

空肠弯曲菌肠炎

Campylobacter jejuni enteritis,

耶尔森菌小肠结炎Yersinia enterocolitis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Staphylocaccus aureus enterocolitis ,

伪膜性小肠结肠炎

pseudomembranous enterocolitis ,

真菌性结肠炎fungal colonitis

二、临床症状

?急性腹泻:

1.轻型:胃肠道症状为主。

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不显

2.重型:胃肠道症状:

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烦躁等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脱水

酸中毒

低血钾

低钙低镁

3、几种肠炎的临床表现

?轮状病毒性肠炎:

6~24月婴幼儿、秋冬季(秋季腹泻);

伴有上感症状;

大便“三多”;量多、水多、次数多;

病程多自限、抗生素无效;

?诺沃克病毒性肠炎:

1~10岁儿童发病、季节9~4月;

病程自限;

?潜伏期:1-2天;

?特点:发热伴腹泻,性状同秋季腹泻,

伴腹痛;血常规及大便常规基本正常

。产毒性细菌引起的肠炎

主要为产毒性大肠杆菌

(Enterotoxignic Escherichia coli enteritis,ETEC)

(1)季节:夏季(5-8月);

(2)潜伏期:1-2天;

(3)特点:起病急,轻重不一;

轻症:仅大便次数增多,性状稍改变

重症:次数频繁,水、蛋花汤,量大,易发

生水,电解质紊乱

(4)病程:自限(3-7天);

。侵袭性细菌性肠炎

主要是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 enteritis,EIEC)

时间:全年均可发病;

潜伏期:长短不一;

特点:起病急,高热,频繁腹泻,便呈粘液状,带

脓血,有腥臭味,似志贺氏痢疾杆菌性病

变,里急后重,恶心,呕吐。重型可伴有中

毒症状;

便检:大量白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红细胞相应致病菌

便培养:相应的致病菌

?出血性大肠杆菌性肠炎:

大便由黄色稀水便转为血水便;

大便有特殊臭味;

伴有腹痛

可伴发溶血尿毒综合征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抗生素诱发的肠炎

白色念珠菌性肠炎:属机会致病菌,普遍存在于人体如口腔、鼻

腔、咽部、上呼吸道、消化道、肛门、

外阴和皮肤上,

机体免疫力低下时,侵袭肠粘膜引起肠炎。

肠道念珠菌病的突出表现是腹泻,便次最多

10—20次/天,

念珠菌可侵犯肌层引起肠穿孔,肠出血

大便稀黄,有泡沫或豆腐渣样大便。

大便常规:镜检有菌丝或孢子。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多继发于使用大量抗生素后,病程与症状常与菌群失调的程度有关,有时继发于慢性疾病的基础上。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不同程度中毒症状、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发生休克。典型大便为暗绿色,海兰色、伪膜,量多带粘液,少数为血便。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和成簇的G’球菌,培养有葡萄球菌生长,凝固酶阳性。

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引起,本菌是肠道正常菌群之一,为严格厌O2的G+杆菌,有4个血清型,I型产毒性最

强。伪膜性肠炎患者粪便中分离的菌

株均为I型,

为广泛使用广谱抗生素引发菌群失调所致

诊断:结肠镜检,

除万古霉素和胃肠道外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外,几乎各种抗生素均可诱发本病。表现为腹泻,轻症大便每日数次,停用抗生素后很快痊愈。重症频泻,黄绿色水样便,可有伪膜排出,为坏死毒素致肠粘膜坏死所形成的伪膜。粘膜下出血可引起大便带血,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伴有腹痛、腹胀和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发生休克。对可疑病例可行结肠镜检查。大便厌氧菌培养、组织培养法检测细胞毒素可协助确诊。

4、迁延性、慢性肠炎:营养不良、人工喂养

原因:

胃酸降低-细菌繁殖;

粘膜变薄、绒毛萎缩-吸收面积减少;

双糖酶活性下降-消化吸收障碍;

细菌降解胆酸-游离胆酸对的损害作用;

抗生素滥用-削弱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肠蠕动能力下降--

继发性免疫功能缺陷-感染增加;

检查:

粪常规及培养、肠道细菌分析,

十二指肠液检查:PH、酶活性检测……

小肠粘膜活检。

小儿腹泻的诊断

诊断:

?根据发病时间、病史、临床表现、大便

性状,做出初步临床诊断;

?同时注意有无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

失衡;

?鉴别诊断:

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

1.生理性腹泻:

2.导致小肠消化吸收障碍的各种疾病:

大便有较多白细胞:

1.细菌性痢疾:

2.坏死性小肠炎:

治疗原则

?急性腹泻的治疗

1.护理及调整饮食:

2.控制感染:

病毒:

细菌:一般感染:吡哌酸,呋喃唑酮,黄连素po

严重者:庆大氨卞头孢等im or iv

金葡菌:万古霉素,新青霉素……

3.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液体疗法;

4.对症处理:助消化、止吐、收敛、排气、

粘膜保护剂:思密达

微生态疗法(培菲康整肠生)

?思密达(smecta)有效成分为双面体蒙脱石,分子式为i4Al8O20(oH)4是一种天然双硅酸盐铝和

镁构成的片状、层纹状结构,为粉末状制刑。它对整个消化道粘膜有明显的屏障保护作用,并具有促进受损细胞再生作用、抗酸、止血作用和强大的固定、抑制细茵和病毒的作用。

?加强护理

?液体疗法

口服补液

静脉补液

小儿液体疗法

?目的要求

?概述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液体疗法时常用的溶液

?小儿腹泻液体疗法

小儿每日总的水的需要量

年龄(岁)每日需水量(ml/kg)

<1 120-160

1-3 100-140

4-9 70-110

10-14 50-90

☆小儿脱水时每日生理需要量给以约为60-80ml/d

补钾治疗原则

?见尿补钾;

?积极治疗原发病;

?轻症一般给以钾

3mmol/l/d ;

?重症低钾血症,静脉补液4-6mmol/l/d

?静脉补液时间应>8小时

家庭治疗

(1)适应症:轻度、中度脱水,无呕吐,无中毒症状;

(2)调整饮食;

(3)肠道制菌;

(4)肠道收敛药;

(5)多种酶类;

(6)口服补液:用于腹泻时脱水的预防,以及轻度和中度脱水,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的患儿。口服补液除了无扩容阶段外,与静脉补液法基本相同。可用WTO推荐的口服液(WHO ORS),少量顿服,在8-12小时将累积损失补足。轻度脱水约需50-80ml/kg,中度脱水约需80-100ml/kg。脱水纠正后转入维持补液阶段,将余量WHO ORS溶液加等量水稀释使用。

ORS配方

?旧配方氯化钠 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

无水葡萄糖20克

加水到1000ml

?新配方

氯化钠3.5克

碳酸氢钠2.5克

枸橼酸钾1.5克

无水葡萄糖20克

加水到1000ml

住院治疗

(1)适应症: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吐泻严重

或腹胀的患儿;

(2)调整饮食;

(3)肠道制菌;

(4)肠道收敛药;

(5)多种酶类;

(6)液体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静脉补液

?适应症:

●中、重度脱水;

●伴有严重呕吐,腹泻中、重度脱水患儿

?目的:快速纠正电解质紊乱

方法

?分第一天和第二天补液第一天补液:主要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第二天补液: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三定

●定量

●定性

●定速度

休克时扩容

补液原则

?先快后慢;先盐后糖;

?先晶后胶;见尿补钾;

?重酸另纠;注意补钙,镁;

第二天吐泻停止后不继续补液;仍有吐泻只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部分;同时注意补钾和热量

输液速度

?扩容阶段:对中、重度脱水有周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g,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以迅速增加血容量;

?以补充累积损失为主的阶段:在扩容后根据脱水性质选用前述不同溶液(应减去上述扩容量)继续静脉滴注。本阶段滴速宜快(8-12小时),8-10ml/kg/h。

维持补液阶段:脱水已基本纠正,只须补充生理的和异常的继续损失量,输液速度减慢,将余量12-16小时滴完,5ml/kg/h。在以上补液过程中,液体成分、补液量和滴速应根据病情变化【治疗】

?迁延性腹泻的治疗:

1.病因治疗:

2.液体疗法:

预防和治疗脱水、纠正电介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营养治疗:

母乳喂养、稀释奶(米汤)、酸奶、混合奶

要素饮食(aa.glucse.甘油三酯.vit.微量元素)

静脉营养(脂肪乳剂、aa、glucse、其他)

4.药物治疗:

抗生素

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微生态制剂及粘膜保护剂

5.中医治疗:

病例分析

患儿,男,10个月,因腹泻、呕吐

伴水样便10日入院。患儿在10天前无明

显诱因开始腹泻,每日解水样便10多

次,无脓血及里急后重。每日呕吐3~5

次,呕吐为胃内容物。体温39℃,食欲

差,口渴喜饮,多尿,每日10~20次,

总量800~1000ml。两日前出现双下肢软

瘫,活动障碍,出现全身强直性抽搐而

入院。

PE:体温38.℃、呼吸32次/分、脉搏120次/分、体重6kg。神志清,嗜睡状,全身皮肤干燥,弹性差。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前囟稍凹陷,3×3 cm大小,双眼角膜干燥,结膜充血、无溃疡。胸廓无畸形,听诊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散在干、湿啰音。心率12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未闻杂音。舟状腹,肝肋下2 cm触及,脾未及,肠鸣音亢进。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肌张力低、肌力Ⅰ~Ⅱ级。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6.85×109、N 0.71、L0.26、M0.03、Rbc3.5×1012/L、Hb100g/L 尿常规:蛋白尿(++)、白细胞0~2/HP、透明管型(+)、颗粒管型(+)、尿糖(+)、比重1.010。血电解质及血生化:血清K+2.65mmol/L、Na+133.5mmol/L、Cl-45mmol/L、Ca2+ 2.35mmol/L、Mg2+ 0.85mmol/L、CO2CP 41.24mmol/L、心电图各导联可见U波U 〉T。X线胸片正常。

问题:请对该患儿的营养状态作出评价。

目前可能的诊断?

患儿尿改变的发病机制是什么?患

儿发生抽搐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患儿目前的处理(静脉补液的医嘱)

1、Ⅱ营养不良体重6公斤

(10个月9.32±1.01)

2、(1)婴幼儿腹泻并中度脱水、低钠

血症、低钾血症、低氯血症、

碱中毒;

(2)呼吸系统感染;

(3)Ⅱ营养不良;

(4)维生素A缺乏症。

3、慢性低钾血症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对抗利尿激素反应迟钝,尿液的浓缩功能受损;低钙血症。

定量:6+120=720mL

定性:4:3:2液

生理盐水160mL ivgtt

10%葡萄糖溶液120mL 15滴

1.5%碳酸氢钠80mL

生理盐水90mL ivgtt

10%葡萄糖溶液270mL 7滴

10%氯化钾7mL

急性坏死性肠炎

acute necorotizing enteritis

概述

急性坏死性肠炎主要为小肠壁急性节段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表现为急聚发生的腹痛,腹泻,腹胀,呕吐,发热和严重的中毒症状。病死率高。

新生儿和婴儿发病相对较多,农村多,夏秋季多。

?病因:

似肠道的非特异感染及机体的过敏反应有关

如:C型夹膜芽孢杆菌(?毒素)---组织坏死

诱因:胰蛋白酶分泌少,活性低的小儿

长期摄入含胰蛋白酶活性抑制剂

(甘薯,蚕豆,蛔虫感染)

?病理

粘膜粘膜下层及肌层充血水肿囊性积气,

溃疡穿孔;

空肠下段及回肠上段多见,严重者全部小肠;

?临床表现:

1.消化道症状:

腹痛: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脐周及上腹部

腹泻:初为黄色稀便,继之暗红色血便,重者

腥臭血水便,红果浆样,无里急后重及

粘液脓血便;

呕吐:腹痛后出现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或伴

胆汁,严重者呕咖啡样物

2.全身中毒症状:

发热:38~40℃

休克(中毒性):精神萎靡,面色青灰,烦躁不

安,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大腿

皮肤发花;(可出现在消化道

症状之前)

3.肠外症状:黄疸,肝脾大,咳喘……

4.其它:脱水酸中毒及失血,休克

5.分型:腹泻便血型,腹膜炎型,肠梗阻型,中毒休克型?实验室检查:

1.血象(Wbc N 核左移),

2.大便潜血阳性;

2.X线:小肠积气,肠管外型僵硬,

粘膜皱折变粗….

?鉴别诊断

11.细菌性痢疾:

脓血便,粘液多,里急后重,

大便培养痢疾杆菌

2.腹型过敏性紫癜:

有反复出血及皮肤紫癜,无腹泻;

3.急性肠套叠:

婴幼儿多见,

腹部触到肿物,

钡或气灌肠可确诊或复位;

4.绞窄性机械性肠梗阻:

X线立位平片可见高张力肠积气的

液平面;

?治疗

内科保守治疗

1.禁食:腹胀者早做胃肠减压;

进食指标:腹胀消失,大便潜血试验阴性;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补充营养;

3.抢救休克:

补充有效循环血量等张含钠液扩容血浆……

血管活性药物:间羟胺,酚妥拉明……

肾上腺皮质激素

4.抗生素:

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菌素,甲硝唑...

5.抗毒血清及胰蛋白酶

6.中西医结合

外科手术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分析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06T10:15:52.2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4期作者:王媛 [导读] 全面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临床意义十分明显,可临床推广应用与借鉴。 (甘肃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消化科 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方法选我院在2018年4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腹泻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数字表达的分组方式,将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有30例患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对照实施常规治疗方案与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针对性护理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针对性护理对腹泻的患儿进行治疗,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全面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临床意义十分明显,可临床推广应用与借鉴。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护理;小儿腹泻;治疗;效果 腹泻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类型,多发在儿童群体,主要就是因为儿童的年龄比较小,其各项身体功能的发育不够完善,一般来说,引起儿童腹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病毒侵入、日常饮食等,并且该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为患儿排便次数增加、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使用胃肠道黏膜保护剂、补液等西药进行治疗,但是单一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增加了疾病的发作率,导致患儿体内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十分不利于患儿的健康成长,而采用中医穴位贴敷与针对性护理则能够更好的根治疾病。因此,选我院在2018年4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腹泻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数字表达的分组方式,将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有30例患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对照实施常规治疗方案与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针对性护理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我院在2018年4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腹泻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数字表达的分组方式,将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有30例患儿,观察组:男性患儿为17例,女性患儿为13例,患儿的年龄为4个月-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4±0.17)岁,病程为1-8d,平均病程为(2.41±1.09)d;对照组:男性患儿为16例,女性患儿为14例,患儿的年龄为5个月-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4±0.62)岁,病程为1-7d,平均病程为(2.54±1.41)d;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组间对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与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的方式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药方为:苍术20-23g、吴茱萸5-7g、丁香5-7g、白胡椒2-4g,将其磨成粉末状,并加入适量的温水,成糊状,将其贴敷与患儿肚脐的位置,而后将其固定,每天贴敷1次,在患儿睡前进行贴敷,早上取下。需要注意的是,在为患儿贴敷前,应该对患儿肚脐部位皮肤是否出现破损情况进行严格的观察,并且在贴敷前应该进行消毒处理,贴敷时患儿应该处于平卧位,同时,在贴敷5h后,观察患儿贴敷处是够出现水泡、皮疹等现象,如果出现相关不良反应,需及时通知医生。此外,护理人员应该对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为患儿规划饮食方案,并且对患儿的排便、饮水、排尿以及体温变化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测,也可以通过卡通贴、音乐、电视节目等方式帮转患儿转移注意力,提高患儿的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其中包括治愈、好转与无效,治愈:患儿临床症状完全小猪,排便次数与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好转:患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排便次数与大便性状轻微改善;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病情恶化。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3.讨论 儿童因为其自身抵抗能力与免疫能力的影响,导致其体内酶的活性比较低,而且胃酸的分泌量也比较少,从而增加了腹泻的发病率,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则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传统的临床治疗中,通常使用西药进行治疗,但是十分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而通过中药穴位贴敷的方式进行治疗,则能够起到调整阴阳平衡、调和营卫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小儿腹泻病及其液体疗法

小儿腹泻病 考试大纲: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5)液体疗法(小儿体液特点及其平衡失调、常用溶液配制、液体疗法基本实施方法) 考点明细: 充分理解小儿腹泻病的概念 重要的致病因素都有哪些 各种常见类型肠炎的鉴别要点 小儿腹泻的补液治疗 一、概念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与成人腹泻是不同的。 二、病因 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不成熟。 2)营养需求大,消化道负担重。 3)机体防御功能差,胃酸低、排空快;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初乳中)均较低。 4)肠道正常菌群尚未建立;抗生素滥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 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等)、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家畜乳中虽有上述某些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属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其次有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等。 2)细菌感染:致腹泻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空肠弯曲菌等。 3)真菌 4)寄生虫 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2)气候因素 腹泻的临床分期(了解) 急性腹泻(小于2周)、迁延性腹泻(2周~2个月)、慢性腹泻(超过2个月) 三、临床表现

急性腹泻的临床表现:症状可轻可重,没有特异性。轻症往往由于饮食或肠外感染引起,重症常常由于肠内感染导致,中毒症状明显,常伴有脱水、严重的胃肠道表现和电解质紊乱表现。 (1)重点看重症腹泻的特殊表现: 1)胃肠道症状明显——上吐下泻,频繁,甚至于有消化道出血。 2)脱水:常发生等渗或低渗性缺水。 3)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低镁血症。(2)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重点) 1)轮状病毒肠炎: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故曾被称为“秋季腹泻”。症状轻,大便蛋花汤样,量多,次数多,水分多。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2)大肠杆菌肠炎: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起病相对较缓,大便臭。 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临床表现与致病性大肠杆菌相似。)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起病急,腹泻重(更频繁),大便黏冻带脓血。 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以腹痛为初期表现,然后再出现腹泻,也有血便。 黏附性大肠杆菌肠炎 3)空肠弯曲菌肠炎,人畜共患,以侵袭性感染(中毒症状重,粘液脓血便)为主。 4)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动物或人直接传染,严重病例可发生肠穿孔或腹膜炎。 5)鼠伤寒沙门菌小肠结肠炎 6)抗生素诱发的肠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暗绿色海水样便。 —真菌性肠炎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和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易于作出临床诊断。需判定有无脱水(程度及性质)、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注意寻找病因如有无喂养不当、肠道外或肠道内感染等。 (2)鉴别诊断 首先判断患儿是属于侵袭性感染还是非侵袭性。在鉴别时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非侵袭性感染——主要与生理性腹泻、先天性肠道酶类缺乏或相对不足等进行鉴别,较简单。侵袭性感染——主要与菌痢和坏死性肠炎鉴别。 五、治疗 治疗原则: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注意诊断准确,避免医源性感染);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1)调整饮食不是禁食。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脱水往往是急性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的液体疗法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问题。

微生态治疗小儿腹泻病

微生态治疗小儿腹泻病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取自2014年9月~2015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腹泻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给予微生态治疗,即给所有患儿服用蒙脱石散及酪酸梭菌活菌散。结果在不适用抗生素的前期下,微生态治疗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大便性状明显改善,次数明显减少,治疗总有效利率达到96.67%,差异学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微生态治疗小儿腹泻病,治疗效率高,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值得推广。 标签:小儿腹泻;微生态;方式;临床治疗 在临床医学中,小儿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的有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次数增多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如治疗不当,出现慢性腹泻,可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我院采用微生态治疗对120例患儿进行治疗及随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2014年9月~2015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腹泻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为新生儿期~3岁,平均年龄(1.88±0.76)岁;85例患儿发病较急,大便主要是以黄色稀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存在,每天排便次数5~15次,便中无粘液、寄生虫等;57例患儿就诊时伴有发热症状,测量体温为37.6℃~39.5℃,平均体温(38.3±0.12)℃,无明显脱水征;还有多数患儿合并流涕、咳嗽、呕吐等症状。此外,患儿就医前发病1d 有32例,1~2d的有52例,超过3d的有36例。 1.2方法120例患儿在入院前均未使用过抗生素,入院后经检查,发现呼吸道有感染症状的,给予10~15mg/kg的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对于有发热、呕吐严重的患儿给予静脉输液,8小时内补充累计损失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以及身体状况,服用适量肠粘膜保护剂,即蒙脱石散(3g/袋),服用2次/d。其中,年龄在新生儿期~1岁的患儿1g/次,1~2岁患儿服用1.5g/次,3岁及以上患儿服用1袋/次。在患儿服用蒙脱石散2h后给予肠道微生态治疗即酪酸梭菌活菌散,新生儿期~1岁的患儿每次半袋,1岁以后患儿每次服用1袋。如果患儿服药期间,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则给予静脉补液,以调整体内的酸碱平衡状态,如出现腹泻次数增多,且伴有粘液、脓血等症状,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患儿服药期间,应保证充足的睡眠。 1.3疗效判定标准对小儿腹泻病治疗的疗效判定标准主要分四类,分别是: ①痊愈:服用药物后3d内,大便的次数、性状等恢复正常,各种不适症状消失; ②好转:3d后大便得到好转,各种不适症状得到明显改善;③有效:3d后大便次数有所减少,但仍较稀,各种不适症状有所改善;④无效:3d后大便次数、性状以及各种不适症状等无明显变化。治疗的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有效)/总例数。

小儿腹泻的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主要是肠道内致病性大肠杆菌或喂养不当而致病。6月-2岁患儿多见,夏秋季节发病较高。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详细了解喂养史;注意有无不洁饮食史和食物过敏史,询问腹泻开始时间、大便性状及量 2.身体状况:评估脱水程度和性质,检查肛周皮肤有无发红、发炎和破损。 3.心理社会情况:家长心理状态,评估患儿家庭居住条件,经济状况。 二、主要护理问题 1.腹泻与感染、喂养不当有关、胃肠功能紊乱等有关 2.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致体液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3.体温过高与肠道感染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大便刺激臀部皮肤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集体需要量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6.知识缺乏:家长缺乏喂养知识及相关护理知识 三、护理措施

1.隔离:执行床边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督促患儿家属加强患儿手卫生 2.饮食: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注意饮食卫生。按医嘱禁食者,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禁食。恢复期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少量多餐,由淡到浓,由稀到稠,逐渐增加。 3.观察病情: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变化,观察并记录粪便的次数,性质和水分的多少,发现粪便性状改变,如腥臭、有粘液、脓血时,立即送粪便常规检查并做培养;观察患儿有无腹痛、呕吐情况,观察有无脱水、酸中毒情况,注意有无低钾低钙表现,及时与医师联系。 6.皮肤护理:嘱家属勤换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洗臀部,预防红臀。局部可涂紫草药保护皮肤。 8.用药护理: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口服补液”。静脉补液时,掌握“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按医嘱及需要量调整速度。详细记录出入量,入量包括补液量及饮食量,准确记录尿量、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及次数。 四、健康指导 1.宣传母乳喂养优点,指导合理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 2.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 3.气候变化时防止受凉或过热,夏天多喝水,加强体格锻炼。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

小儿穴位帖敷疗法小儿鉴于其生理特点,有些年龄偏小的患者不喜欢也不太适合内服汤药,有些患儿做针灸更是很害怕,见 到针就哇哇大哭,临床中发现,小孩对艾灸这种热熏的 方式也很恐惧,中医认为恐伤肾,所以治疗需要小孩的 配合,经过长时间摸索,和以前湖北民间老中医师承的 经验,可以使用外贴穴位,使用一定的介质调成粘状, 固定在穴位上,深受患儿的喜欢,而且疗效较之汤药和 艾灸等治疗方法可以比肩,根据脉象和舌象和指纹特点 选择不同的配方。让小儿生病远离哭声,父母省心。 小儿常见疾病四大分类 外感类 1 咳嗽痰多五子定咳粉(生金散) 2 感冒咳喘寒包火(玉叶和营散还魂散) 3 支气管哮喘(三仁椒米粉) 4 鼻炎 (小儿通窍散) 脾胃类 1 小儿腹泻 (小儿止泻散) 2 小儿食积 (肥儿散) 3 小儿厌食 (小儿迎香贴) 肾阳肾气虚损类 1 小儿好动好哭闹 (止静散) 2 小儿口中口水多,易流涎 (控涎贴) 3 小儿遗尿 (缩泉粉) 4 五迟五软:斜颈等 (小儿护元散) 皮肤、皮损 1 风疹、荨麻疹、瘙痒(五官) 小儿消风散 2 鹅口疮手足口病口疮(小儿疮脚贴)

3 喉咙起泡舒喉散 4 脚气湿气小儿脚气贴 小儿散剂贴敷疗法验案之外感 王小朋友 3岁 2014年4月18日 am 8:40 其母抱来时诉其近几日小孩沉闷不欲食,之前喜玩家中小白兔,诊其脉两脉弦滑,右寸浮数,苔黄,指纹紫。口气重,口干不欲饮,气管里似有痰鸣,晨起流鼻涕,不打喷嚏,痰吐绿色,稍粘,纳差。余嘱其外贴护元散五天量,敷脚心涌泉穴及肺俞用醋调护元散药。三天后其母电诉,药用两天,效颇佳,上症几失。后其回漳州老家一趟,小儿感冒复发,呕吐,余嘱乌梅三豆饮加冰糖生姜煮包菜心喝,次日早晨诉呕吐止,感冒咳嗽亦止,食欲变好,又玩起了他心爱的小白兔。 小儿外感之 1 咳嗽痰多: 使用五子定咳粉,生金散(用醋调,贴肺俞丰隆)现值秋季,秋五行属金,与肺气相应,主燥肃杀之气重,小儿易外感咳嗽,很多一些陈年咳嗽也会在秋天容易复发,咳嗽有伴有痰,有白有黄,有浓有稀,有些伴有厌食、腹泻,脾胃虚弱,土不生金,导致肺气更加虚弱,咳嗽长久不愈,中药贴敷能补土生金,肺气旺则长久不愈的咳嗽可以停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儿,脾胃一好,就很少咳嗽的原因

小儿腹泻病静脉补液的原则及方法

小儿腹泻病静脉补液的原则及方法 田军华等 常见的静脉溶液 ①等张液:2:I液=0.9%氯化钠液:1.4%NaHC03(或1/6M乳酸钠);②2/3张液:4:3:2液=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1.4%NaHC03(或1/6M乳酸钠);l:1加碱液=0.9%氯化钠液lOOml+1O%葡萄糖100m1+5%NaHCOa10ml;③1/2张液:2:3:1液二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l.4%NaHC03(或1/6M乳酸钠);④1/3张液:2份0.9%氯化钠液:6份10%葡萄糖:1份1.4%NaHCO3;⑤维持液:10%葡萄糖100ml+5%NaHC035m1+10%KCl2ml。 补液的用羹及成分 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补液的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丢失量。 待血循环和肾功能恢复后,机体自身就能调节。纠正脱水过程中,注意补钾。 第1天补液三定:定量、定性、定时。三见:见酸补碱、见尿补钾、见惊补钙、镁。 定量: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婴幼儿重度脱水约150—180ral/(kg·日),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日),轻度脱水约90—120ml/(kg·日),学龄前儿童各度补液量应少补1/4,学龄儿童则少补1/3。 定性:溶液种类有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若根据临床表现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首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低渗性脱水若血钠浓度<120mmol/L,可补高张液,常用高张液为3%氯化钠溶液。 定时:输液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补液速度主要分为3个阶段:①扩容阶段:恢复有效循环量。对重度或中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衰竭者,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s,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②纠正脱水阶段:补充累积损失量。在扩容后根据脱水性质选用不同溶液(扣除扩容量)继续静滴。对中度脱水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不需要扩容,可直接从本阶段开始补液。本阶段(8一12小时)滴速宜稍快,一般为每小时8~10ml/kg。⑧维持补液阶段:脱水已基本纠正,只需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12~16小时把余量滴完,一般每小时5ml/kg。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各度的输液时间大约分别为24、20、16小时。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简称代酸):①轻度代酸患儿不另加碱性药;②重症代酸可静脉缓慢推入5%NaHCO35ml/kg,必要时可重复1次;③已知C02结合力,可按下式计算;(40-CO2V01%)X 0.5X体重(kg)=所需5%NaHCO3液ml数:④已知血酸碱度,可按下式计算:(BE绝对值一3)X 0.3X体重(kg)所需碱性液数(mmol,lmmol含5%NaHCO3液1.7ml)。 钾和其他电解质的补充;①补钾:低钾病人一般采用10%氯化钾溶液,口服较安全,200~300mg/(Kg·日),最好分6次,每4小时1次,或配成0.15%~0.3%浓度的液体(一般在尚未输入的液体中每lOOml加10%KCl液2m1)由静脉均匀输入,速度切忌过快,患儿有尿则开始补钾(有低钾血症的确切依据时,无尿亦可补钾)。又有报道,补钾必须待有尿后进行,否则易引起高血钾。短时快速由静脉给钾可致心跳骤停,必须绝对禁忌。体内缺钾完全纠正常需数日,待患儿能恢复原来饮食的半量时,即可停止补钾。 ②补钙:佝偻病患儿在输液同时即给口服钙片或钙粉,每次0.5g,每日3次。补液过程中出现手足抽搐时,立即给10%葡萄糖酸钙5~lOml,稀释后则静脉缓慢推入,如多次用钙抽搐并不缓解,则考虑低镁血症。⑧补镁:测定血清镁,如低镁,可深部肌注25%硫酸镁液0.2~0.4ml/(Kg·次),1日2次。 第2天及以后的补液经第1天补液后,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已基本纠正,主要是补充生理需要量和异常的继续损失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如果第2天还必须静脉补液时,一般生理需要量按60~80ml/(kg·日)用1/5张含钠液补充。异常继续损失量是丢失多少补充多少,用1/2~1/3张含钠液补充。 鼻饲管补液

小儿腹泻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护理措施 腹泻是宝宝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季节变化时为多。腹泻会影响宝宝的身体发育,使宝宝营养不良,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 小儿腹泻常见的类别一般有以下五种: 1.生理性腹泻:有的婴儿出生不久就出现黄绿色的稀便,大便次数也多,但精神很好,没有呕吐,食欲始终很好,随着年龄增长,在添加辅食后腹泻自然消失。 2.饮食不当:由饮食不当导致的腹泻无季节性,是由于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低,喂养不当造成的。 3.气候因素: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强;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婴儿吃奶多,又增加了消化道负担,这些均易诱发腹泻。 4.细菌性肠炎或痢疾:是由细菌侵入肠胃道引起的腹泻。轻的常无发热或仅有低热,大便次数增加,混有脓血;重的可突发高热,面色苍白,抽搐,四肢发冷,脉搏摸不到,甚至昏迷不醒。 5.病毒性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所致,大多发生在每年的8~11月,9月为发病高峰,又称“秋季腹泻”。 总而言之宝宝的腹泻多因感受外邪、内伤乳食与脾胃虚弱有关,最多见的当然是伤食。喂养不当,饥饱无度,突然改变食物的性质,进食油腻、生冷、不洁食物均可引起宝宝的腹泻。 那么,小儿腹泻护理措施有哪些呢?推拿穴位及治疗方法如下(推拿时可以用麻油、葱姜水、滑石粉作为介质,宝宝会感觉舒服一些): 〖适宜范围〗 出生后3月(含)至6周岁(含)的婴幼儿、病程≤7天、体温<38.5℃、轻度以下脱水的急性腹泻者。七路彩虹中医辨证属于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者。 1、补脾经 推拿方法:旋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罗纹面就叫“补脾经”,100-300次。 2、清大肠 推拿方法: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3、推板门 用拇指指腹从患儿腕横纹经大鱼际直推至拇指跟100次。 4、运内八卦

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

小儿腹泻的治病求本是中医学的一个治疗原则,在泄泻症状控制之后,应从“健脾祟土”的方法加以巩固培本,尤其对于一些脾胃素虚的病者,更应该注意,否则往往使病情容易复发。 小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夏秋之间,如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可使病情迅速恶化,导致肌体脱水和水电解质严重紊乱我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如草木之方萌,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脾常不足。脾主升运,胃主降纳,脾胃相表里,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是脾胃感受外邪,或内蕴湿热,使脾胃升清降之功能失调,从而发生泄泻。正如《沈氏尊生书》指出:“泄泻脾病也,脾受湿而不能渗泄,致水入大肠而成泄泻。”所以泄泻是以“脾”为主脏,“湿”为主因。 首先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在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大便性状无改变,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近年来发现此类腹泻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排除了生理性腹泻外就都考虑病理性腹泻.小儿腹泻分急性腹泻(连续病程在2周内),迁延性腹泻(2周~2月),慢性腹

泻(2月以上),病因可分感染性,饮食不当,过敏性,先天畸形等等。 小儿腹泻不宜禁食,而应合理膳食。腹泻是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禁食,病儿得不到必要的营养,肠道黏膜的损伤难以恢复,使腹泻迁延,进一步削弱幼儿的抵抗力,甚至可诱发肺炎或败血症等。 小儿腹泻在保证饮食的情况下,应注意纠正和预防脱水。孩子出现腹泻后,应让孩子比平时喝更多的液体,如米汤、面汤、菜汁、果汁、淡糖水和白开水等。由于腹泻不仅丢失水分,而且还丢失盐分,所以液体中加少许食盐效果更好。不要滥用抗菌素:目前小儿腹泻的治疗,应用各种抗菌素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实际上小儿腹泻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抗菌药物不但无效,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剂、整肠生、增菲康、乳酸菌素片等,这类药物是以扶植肠道正常菌群为目的,通过生物拮抗作用,抑制病菌的生长,间接达到杀死病菌的效果,而且无副作用。当然对于严重的痢疾,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也是必要的。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含有小儿所需要的多种消化酶和抗体,各种营养成分都非常适合儿童的消化和吸收,比牛乳及一切母乳代用品优越得多,而且卫生、经济、服用方便。母乳喂养可预防小儿腹泻。建议:1、母乳喂养,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5-10-08T13:14:36.99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供稿作者:国红霞 [导读]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小儿腹泻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该病症具有多病原和多因素引发的特点,是一种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国红霞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 256400 【摘要】小儿腹泻是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病症之一,多发于2 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婴幼儿自身的免疫系统脆弱、自身的抵抗力差,常会出现腹泻,其严重的威胁着婴幼儿的身体健康。本文中,笔者以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为中心进行研究,旨在提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日后小儿腹泻护理给与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该病症具有多病原和多因素引发的特点,是一种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出现腹泻的小儿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的现象,同时还伴有发热、呕吐、腹痛及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症状。小儿腹泻主要是2 岁以下的婴幼儿的常见病症,病原是由于病毒、细菌、真菌或是寄生虫引起的,此外,肠道外感染或是由于滥用抗生素进而导致的肠道真菌紊乱、过敏或是家长喂养不当、气候等都会引起小儿腹泻。 1.小儿腹泻的起因小儿腹泻的起因可以分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两种。 1.1 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肠道内感染是引发小儿腹泻的原因之一,其可能是由于病毒、细菌、真菌或是寄生虫导致的,从临床医学来看,其中由于病毒和细菌而引发的小儿腹泻的比率最高。 ①细菌感染导致小儿出现腹泻的细菌主要是致腹泻的大肠杆菌、弯曲菌以及其他细菌。致腹泻的大肠杆菌涉及到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以及粘附-聚集性的大肠杆菌;与肠炎相关的弯曲菌则包括空肠型、结肠型及胎儿型三种;其他的常见细菌有耶尔森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糖菌及变形杆菌等等。受到这些细菌的感染都会是小儿出现腹泻的症状。 ②真菌致使小儿腹泻的真菌只要有念珠菌、曲菌以及毛霉菌,而引发小儿腹泻的主要是白色念球菌。 ③寄生虫寄生虫也是引发小儿腹泻的罪魁祸首之一,常见的寄生虫为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以及蓝氏贾第鞭毛虫等。 ④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主要是多发于寒冷季节,此时小儿受到病毒的侵袭而出现腹泻的症状。致使小儿腹泻的病毒主要是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及冠状病毒等。 (2)肠道外感染消化功能紊乱也会导致小儿出现腹泻的现象,而且年龄越小情况越常见,该种腹泻的情况不严重,其大便耳钉性状轻微改变,为稀糊状,未出现大量的水分及脓血。 此外,滥用抗生素也会死导致小儿出现腹泻的病因之一。 其往往表现为慢性及迁延性的腹泻。 1.2 肠道外感染因素饮食护理不当、过敏、气候等因素都会导致小儿出现腹泻。 (1)饮食护理不当而出现腹泻主要发生于人工喂养的小儿。由于喂养不定时、不适当或是食物以淀粉类为主、突然断奶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腹泻。 (2)一些婴幼儿对牛奶或是大豆等事物存在过敏的现象,进而会引发过敏性腹泻;(3)小儿自身的免疫力差,时候的突然变化常常会导致小儿腹部的不适,进而诱发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的出现。 2.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2.1 护理注意事项对于出现腹泻的小儿首先评估相关的因素,进而除去病源。小儿腹泻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或是场内出现感染导致的,因而应该立即停止可能被污染的所有食物以及会导致消化不良、过敏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对于由于感染引发的腹泻需要严格的按照医嘱使用抗感染的药物;第二就是做好观察和记录工作,及时的记录小儿排便的次数、性状以及腹泻量等数据;第三,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主要注意的是因为小儿的抵抗力差,需要对其进行消毒隔离,饮食器具、衣物及尿布等物品专用,护理患儿前后注意洗手,腹泻患儿的大便、被污染的衣服、床被依次进行消毒,以免出现交叉感染。 2.2 营养不足的护理患有轻型腹泻的幼儿需要进行日常的饮食护理,但是需要暂时停用辅食;而对于重型的患儿则主要遵照医嘱禁食,等症状好装后及早的喂食,患儿恢复饮食后需要少食多餐,进食量逐渐增多;由于病毒侵袭导致腹泻的幼儿因为双糖酶缺失,需要使用豆制乳品或是发酵乳。当患儿腹泻停止后需要加大营养,每天增加一餐,需要2 周的时间就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2.3 皮肤受损的护理措施患儿由于出现腹泻的症状,其局部的皮肤会出现受损的情况,因而在护理过程中需要选用清洁和柔软的尿布进行护理,避免使用塑料布等包裹,同时及时的更换;患儿每次便后使用温水清洗臀部,擦干、涂油,以保持患儿会阴部及肛周的皮肤干燥,预防出现红臀现象。当患儿出现局部发红或是有渗出及潜在溃疡时,需要采用烤灯、理疗床面干燥愈合的方法。 2.4 电解质紊乱的护理对于电解质紊乱的患儿,在进行补液后需要对其进行严密的观察,观察其精神、肌张力及腱反射的变化情况,注意是否伴有低钾血症及低钙血症的症状;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按照的医生嘱托及时的进行采血进行电解质分析。 对于钾、镁、钙等电解质的补充需要遵照医嘱进行。输液后患儿有尿时就可以开始静脉补钾,组要引起注意的时氯化钠的浓度不能超多0.3%,其速度不宜过快,禁止使用静脉推注的方式,以免患儿出现心脏骤停的现象;当患儿在补液的过程中出现抽搐是需要静脉缓注钙剂,时间不能少于10 分钟;而对于镁剂的注射需采取深部肌肉注射的方式。 2.5 对症护理处理(1)眼部护理出现严重脱水的患儿泪液较少,其结膜干燥,昏迷时眼见不能闭合,其角膜暴露在外容易导致感染,因而护理人员需要使用生理盐水浸润角膜,点眼药膏,使用眼罩覆盖;(2)发热护理对于伴有发热现象的患儿时时检测体温变化,体温过高需要使用物理或是药物降温的方式,及时的擦干汗液,更换潮湿的衣物及被子,同时做好口腔及皮肤的护理工作。 3.小结腹泻是小儿常见的病症之一,由于小儿的自身免疫能力和抵抗力差,给患儿带来生理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因而需要对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保证治疗效果,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1] 戚新玲,张丽.蒙脱石散灌肠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0):1314.[2] 李华英.蒙脱石散灌肠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5):25.[3] 杜粉霞.社区医院小儿腹泻的针灸治疗及护理体会[J].中医儿

小儿腹泻病的液体疗法小儿腹泻病的液体疗法

[转帖]小儿腹泻病的液体疗法小儿腹泻病的液体疗法 方鹤松 小儿腹泻由于频繁的腹泻与呕吐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常伴有脱水、酸中毒与电解质紊乱。脱水酸中毒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即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治疗及时正确则可使病情很快转危为安。因此液体疗法从来就是腹泻治疗中的重点。国内外曾对液体疗法作了许多研究,有的过于仔细,需要一定的条件与技术,在条件差的第三世界国家与我国边远农村地区难以实施。因此研究出科学的、简单易行的液体疗法,成为腹泻病治疗中的迫切需要。 60年代初期基础医学的一大发现,发现1~2.5%的葡萄糖能促进肠道水和钠的最大限度的吸收(提高25倍),由此诞生了口服补液盐(ORS)。世界卫生组织对此十分重视,并在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大力推广口服补液疗法。每年可减少100万腹泻脱水患儿免于死亡,收到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现今世界各国口服补液疗法使用率一般都在60~80%。而在我国由于受腹泻治疗旧观念的影响,口服补液尚未得到全面推广,使用率低于40%。为此《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提出应该大力推广口服补液,尤其在农村。对于重症难治性腹泻患儿常伴有复杂性脱水,基层治疗有困难,需转往上级医院治疗,因此作为上级医院的医生应掌复杂脱水的治疗。今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1. 及时宣传腹泻病的防治知识。得病之后特别要注意预防脱水,有了脱水要及时治疗,大力宣传推广口服补液疗法。 2. 预防脱水:腹泻初起即应给患儿口服更多的液体以预防脱水。预防脱水最好是采用米汤加盐溶液,家长可以自己制备,该溶液为1/3张,最适合预防脱水,而且口味好,患儿爱服。其他也可用糖盐水或ORS。因糖盐水中有蔗糖为双糖,急性腹泻时常有双糖酶缺乏不易被吸改。ORS为2/3张液体,适合用于治疗脱水,作为预防脱水张力太高,应用时要注意加服1/3白开水,防止出现高钠血症。 3. 合理治疗脱水:据统计,现今我国小儿腹泻引起的脱水大约90%是属于轻~中度脱水,最适宜采用ORS口服补液治疗,ORS对高渗、低渗及等渗脱水均适用,因为在轻~中度脱水时肾功能正常,可自行调节张力。ORS既经济又方便,特别适合于基层农村;重度脱水大约占10%,因有低血容量休克,此时肾脏调节功能不好,故需要用静脉输液尽快纠正重度脱水,没有静脉输液条件的地方也可采用鼻胃管输液。大约95%以上的脱水可以在基层处理。对于更复杂的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基层如没有条件可转到上级医院按以下方法处理。本文对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作重点介绍。 一、简便、经济、实用的液体疗法 适用于多数急性腹泻病患儿。基层尤为适用。 (一) 脱水的评估 对患儿应及时评估,发现脱水及时纠正。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对小儿腹泻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探讨护理体会。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为76.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可靠,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采取护理措施,确保臀部皮肤清洁防止溃烂或者红臀,观察贴敷处皮肤状况,避免红肿疼痛增加患儿不适感,进而加快康复速度,减轻患儿痛苦,有推广价值。标签:中药穴位贴敷;小儿腹泻;疗效;护理 中药贴敷疗法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外治法,在体表穴贴敷药物,在穴位渗透下药物进入经络与脏腑中,直接对患病位置起作用,且还可将全身经气激发出来,效果在于沟通表里、益肾健脾、营卫调和以及营养平衡调整等[1],有效治疗疾病。小儿腹泻属于儿科常见疾病,其诱因多样,增加大便次数且改变大便形状,属于消化道综合征。常规西药治疗疗效一般,因此临床逐渐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疗效明显且起效快速,安全可靠。本文为详细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相应的护理体会,选取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腹泻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20,年龄为7个月至4岁,平均(2.4±0.6)岁;9例为风寒泻,14例为伤食泻,17例为湿热泻,7例为脾虚泻。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6∶21,年龄为6个月至5岁,平均(2.8±0.8)岁;8例为风寒泻,13例为伤食泻,19例为湿热泻,7例为脾虚泻。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疗法,对脱水予以预防和纠正,给予食物,对药物予以合理应用。若脱水为中轻度行补液治疗,若为重度则静脉补液。依据大便检验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药物或头孢曲松钠抗生素,再给予微生态疗法。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主要应用3g白胡椒、20g苍术、丁香与吴茱萸均为5g,将其研成粉末,水调和1~2g至糊状,将脐部皮肤清洁后纳入,固定后应用敷贴。晚贴晨取,持续10h,每天1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2]

(完整版)小儿腹泻基本常识

小儿腹泻基本常识 腹泻是婴儿常见的病症。婴儿消化功能不成熟发育又快,所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多,一旦喂养不当,就容易发生腹泻。常见的原因有: 1、进食量过多或次数过多,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 2、添加辅食过急或食物品种过多,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 3、喂养不定时,胃肠道不能形成定时分泌消化液的条件反射,致使婴儿消化功能降低等; 4、食物或用具被污染,引起胃肠道感染; 5、婴儿患消化道以外的疾病(如:感冒、肺炎等),也可因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 6、环境温度过低、过高时,小儿也可能出现腹泻。 生理性腹泻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8个月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且稀,但食欲好,无呕吐及其它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到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恢复正常。生理性腹泻是某些婴儿的正常现象,不属病态,无须用药。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症之一,也是影响婴儿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孩子身上,尤以1岁以内的婴儿更为多见,这种病症表现腹泻、呕吐,可伴有食欲不振、腹痛、发热等,主要原因是婴幼儿的消化器官尚末发育成熟,不适应食物的质和量的变化,所以一旦喂养不当、冷热失调或遇到感染时,就容易引起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紊乱而发病。 主要症状有: 1、轻症:每日大便次数在10次以下,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有时有少量水,但量不多,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偶有少量呕吐或溢奶,食欲减退,体温正常或偶有低热,面色稍苍白,精神尚好,无其它周身症状。临床脱水症状不明显,病程约3-7天,预后较好。 2、重症:腹泻频繁,每日排便数十次,呈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有酸臭味,伴有溢乳或呕吐。重者吐咖啡色物,伴有发热、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钙等。 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婴幼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引起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腹泻”、“泄泻”范畴。 一、未病先防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填脐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它具有简便、安全、疗效显著等优点,特别对吃药怕苦、打针怕痛的要幼儿来说更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1)车前子3份、肉桂2份、丁香1份。研末备用。每次取散粉2克,放于脐中,贴上烘热的纸膏药,每隔2天换一次。适合小儿脾虚久泻症。 (2)肉桂3克、干姜5克、细辛1克,混合研成粉末。适合小儿腹泻。 (3)丁桂散。丁香、肉桂各等量,研末,取少许唾液调敷脐中,3天换一次。 (4)清凉油。小儿腹部受凉引起寒泻,用清凉油少许涂擦肚脐眼及尾骨,一日2次。(5)胡椒粉。胡椒研成粉末,再加少量自芷,放在肚脐上,以装满肚脐眼为度,然后用胶布封脐。手掌在肚脐部按揉3—4分钟左右,隔日或隔两天换一次。此法适合寒泻、伤食泻、久泻不止、脾虚等症。 (6)用酸石榴3个,剥去皮后用干净纱布包好,挤出石榴水。放在勺里,用小火熬成糊状汁,然后把它摊在一块小纱布上,趁热贴到肚脐上,3小时左右即可止泻。此法成人也可采用。到了秋季之后,儿童的腹泻问题有变得严重起来。每一个患上腹泻的宝宝,都会让家长急的火冒三丈。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些预防宝宝腹泻的食物。 1、焦米汤:首先要用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状,在上火炒至焦黄色,之后加入适量的水和糖,边煮边搅拌,直到成为糊状就可以。这个腹泻的宝宝很有用哦! 2、胡萝卜汤:胡萝卜是碱性食物,其中含有大量果胶能使宝宝大便成形,可以有效吸附肠道致病细菌和毒素,是治疗儿童秋季腹泻的大好食物。胡萝卜汤制作方法,胡萝卜清洗干净后,切开去茎,再切成小块,加水煮到烂,再用纱布过滤去汤中的残渣,再次加水成汤(按500克胡萝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后就是加糖调味,煮沸就可以了。用量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等待宝宝腹泻好转后停用。 3、苹果泥:新鲜优质的苹果是少不了的,把苹果从中间切开,再用小勺刮成泥状即可。1、湿热型:大便呈蛋花汤样,伴有少许黏液,发热,舌苔厚腻。秋季腹泻以此型最多见。 [小儿秋季腹泻食疗方] 陈皮红枣汤:取干红枣12只,洗净晾干,放在铁锅内炒成微焦,取陈皮10克洗净,二味一起加入水煎15分钟,饭后代茶饮,每日分2次服。 功效提示:陈皮具有解毒、润肠的功效,能有效帮助肠胃毒素的排除,还有助于调节紊乱的胃肠道功能。干枣有补血,安神,健脾之功效。此汤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症。 2、风寒型:大便稀薄泡沫多,色淡,臭味少,有腹鸣腹痛,或伴有发热。此型多见于秋季腹泻的早期。 [小儿秋季腹泻食疗方] 糯米苍白术粥:取糯米30克,白术12克,苍术6克。先将糯米略炒一下;白术及苍术放水煮15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糯米共同煮粥食用。 功效提示:白术健脾益气,用于脾虚食少、腹胀腹泻;苍术温中止泻;糯米补脾益气;三者同粥,有健脾、抗炎、抗腹泻的功效。 3、伤食型:哭闹不安、腹胀、腹痛、大便酸臭、食欲减退伴口臭。多见于腹泻并伴有消化不良的宝宝。 [小儿秋季腹泻食疗方] 苹果泥:①把苹果洗净,分两瓣,用勺子刮泥喂孩子。②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大于 1岁者,可吃苹果泥。 功效提示:苹果含有果胶和鞣酸,果胶有吸附作用,鞣酸有收敛作用,可以治疗腹泻。4、脾虚型:久泻不愈,面色萎黄,食欲减少,大便稀薄伴不消化块物。多见于秋季腹泻后期不愈的宝宝。 [小儿秋季腹泻食疗方] 栗子汤:取栗子3~5枚,去壳捣烂,加适量水煮成糊状,再加白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措施 摘要】小儿腹泻是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病症之一,多发于2 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婴幼儿自身的免疫系统脆弱、自身的抵抗力差,常会出现腹泻,其严重的威胁着婴幼儿的身体健康。本文中,笔者以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为中心进行研究,旨在提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日后小儿腹泻护理给与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该病症具有多病原和多因素引发的特点,是一种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出现腹泻的小儿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的现象,同时还伴有发热、呕吐、腹痛及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症状。小儿腹泻主要是2 岁以下的婴幼儿的常见病症,病原是由于病毒、细菌、真菌或是寄生虫引起的,此外,肠道外感染或是由于滥用抗生素进而导致的肠道真菌紊乱、过敏或是家长喂养不当、气候等都会引起小儿腹泻。 1.小儿腹泻的起因小儿腹泻的起因可以分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两种。 1.1 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肠道内感染是引发小儿腹泻的原因之一,其可能是由于病毒、细菌、真菌或是寄生虫导致的,从临床医学来看,其中由于病毒和细菌而引发的小儿腹泻的比率最高。 ①细菌感染导致小儿出现腹泻的细菌主要是致腹泻的大肠杆菌、弯曲菌以及其他细菌。致腹泻的大肠杆菌涉及到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以及粘附-聚集性的大肠杆菌;与肠炎相关的弯曲菌则包括空肠型、结肠型及胎儿型三种;其他的常见细菌有耶尔森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糖菌及变形杆菌等等。受到这些细菌的感染都会是小儿出现腹泻的症状。 ②真菌致使小儿腹泻的真菌只要有念珠菌、曲菌以及毛霉菌,而引发小儿腹泻的主要是白色念球菌。 ③寄生虫寄生虫也是引发小儿腹泻的罪魁祸首之一,常见的寄生虫为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以及蓝氏贾第鞭毛虫等。 ④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主要是多发于寒冷季节,此时小儿受到病毒的侵袭而出现腹泻的症状。致使小儿腹泻的病毒主要是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及冠状病毒等。 (2)肠道外感染消化功能紊乱也会导致小儿出现腹泻的现象,而且年龄越小情况越常见,该种腹泻的情况不严重,其大便耳钉性状轻微改变,为稀糊状,未出现大量的水分及脓血。 此外,滥用抗生素也会死导致小儿出现腹泻的病因之一。 其往往表现为慢性及迁延性的腹泻。 1.2 肠道外感染因素饮食护理不当、过敏、气候等因素都会导致小儿出现腹泻。 (1)饮食护理不当而出现腹泻主要发生于人工喂养的小儿。由于喂养不定时、不适当或是食物以淀粉类为主、突然断奶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腹泻。 (2)一些婴幼儿对牛奶或是大豆等事物存在过敏的现象,进而会引发过敏性腹泻;(3)小儿自身的免疫力差,时候的突然变化常常会导致小儿腹部的不适,进而诱发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的出现。 2.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2.1 护理注意事项对于出现腹泻的小儿首先评估相关的因素,进而除去病源。小儿腹泻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或是场内出现感染导致的,因而应该立即停止可能被污染的所有食物以及会导致消化不良、过敏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对于由于感染引发的腹泻需要严格的按照医嘱使用抗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