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论文六篇

公允价值论文六篇

公允价值论文范文1

金融行业公允价值运用状况的实证讨论主要集中在西方文献,且讨论范围主要集中于银行.现有文献大多认可FVA信息能够供应更为相关、准时、可比的会计信息.但是,并不是全部项目的公允价值信息都具有价值相关性或增量价值相关性,并且,牢靠性的确对FVA信息质量产生了影响.Barth以美国银行业20年的数据为讨论样本,发觉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信息相比历史成本信息具有增量信息含量[2].Nelson以美国1992年和1993年200家大型商业银行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为对象,发觉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3].Eccher等也取得了全都的发觉[4].但是,证券投资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具有不稳定性,当模型掌握了净资产酬劳率和账面价值增长率后,价值相关性不复存在[3].除了证券投资,贷款、存款、长期债务、表外项目的公允价值信息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文献讨论也得出不同观点.Nelson发觉公允价值取值噪音损害了信息的牢靠性,使得这些信息并不具有价值相关性[3],但Barth等认为贷款、证券与长期债务的公允价值信息都具有相对于历史成本的增量信息含量[5].我国关于FVA价值相关性的讨论起步较晚,成果相对较少.较早开头进行这方面讨论的是邓传洲,他以1997~2021年B股公司为样本,使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公允价值披露显著增加了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但是投资的公允价值调整没有显示出价值相关性[6].2021年我国开头实施FVA后,此类讨论相继涌现.部分学者得出的结论与邓传洲相像,

认为实施FVA后盈余信息具有较高的价值相关性,例如程小可和龚秀丽、王建新等的讨论.但也存在不同的结论,朱凯使用2021年新旧会计准则的两份报表检验公允价值对股票定价的相对增量作用,得出公允价值对股票定价增量作用不显著的结论[7].吴水澎和徐莉莎同时采纳价格模型、收益模型、现金流量价值相关性检验模型对价值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准则执行后账面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增加,盈余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度反而下降,说明资产负债表渐渐成为中心[8].朱凯等也通过讨论证明实施新会计准则后盈余价值相关性并没有提高[9].张金若等改进了公允价值损益的度量方式,发觉非金融行业FVA信息对股票酬劳与高管薪酬都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结论与传统讨论并不全都,他们认为讨论结论与我国FVA应用现状是相符合的,FVA对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极其有限[10].国内关于金融行业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讨论很少.罗婷等对金融行业和非金融行业同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受新准则影响部分的账面净资产价值相关性得到显著改善[11].王建玲等选择金融和建筑房地产两个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使用价格模型对盈余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公允价值计量对于金融行业有提高盈余信息价值相关性的作用[12].因此,相对现有文献,本讨论的最大贡献是:弥补了我国金融行业FVA 信息经济后果的讨论,立足于金融行业是FVA主要执行者的客观事实,专注讨论其FVA的价值相关性,从而抓住了我国FVA讨论的关键点.

二、理论分析与讨论假设

综上文献可知,会计学术界对FVA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主要持确定态度.在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是FVA的主要践行者,依据国泰安数据库

(CSMAR)2021~2021年的数据,其持有的各类金融资产(负债)占全部上市公司持有总金额的94%以上,且它们持有的执行FVA的金融资产(负债)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也特别大.因此,依据计量观,本文认为,与张金若等发觉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FVA信息价值不具有相关性不同[10],金融行业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所供应的FVA信息,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损益信息,应当具有价值相关性.进一步的,虽然讨论认为牢靠性会影响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但是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FVA信息的牢靠性是具有充分保障的.这是由于我国衍生品市场和场外证券交易市场相对欠发达,通过查阅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年报可以发觉,这些金融单位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比例特别低,持有的金融资产主要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的股票、债券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债券等,这些均能够猎取牢靠的公允价值信息.但是,执行FVA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其FVA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并非全部全都.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除非由于实质性贬值而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大部分状况下绕过净利润进入资本公积和其他综合收益.而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负债及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其他金融资产和负债,它们的公允价值变动则直接计入营业利润.在我国,尽管会计准则于2021年将其他综合收益引入利润表,但是,我国重视净利润,尤其重视营业利润的传统并没有发生变化.例如,中国证监会有关股票上市、增发的规定,国资委有关国有企业业绩考核的指标,无不以净利润或营业利润为导向,并没有真正重视其他综合收益信息.同样的,资本市场大多数分析师流行采纳的市盈率、市净率等股票投资价值分析指标,也并没有

真正重视其他综合收益.因此,相对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营业利润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而言,市场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FVA信息的反应程度可能更弱.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讨论假设.假设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具有价值相关性.假设2: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负债及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其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具有价值相关性.假设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具有价值相关性.假设4: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负债及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其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的价值相关性强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价值相关性.

三、讨论设计

(一)回归模型目前实证讨论价值相关性的主流模型为Ohlson提出的剩余收益估价模型[13],Kothari和ZimGmerman认为可以同时使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来检验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14].依据国外文献的普遍做法,模型的选择不会受到样本公司行业属性的影响,金融行业和非金融行业都可以采纳相同的讨论模型.本文亦采纳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构造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对金融行业执行FVA对股票酬劳与股票价格的影响进行讨论.详细构造模型过程中,我们留意到,现有实证讨论文献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处理存在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检验交易性金融资产FVA的影响时,直接利用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信息;检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FVA 的影响时,直接采纳利润表“其他综合收益”数据,并据此检验未实现利得和未实现损失的信息价值是否具有差异.这种讨论方法得到普遍运用,

例如,刘永泽和孙翯使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股净资产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产生的超额每股收益两类数据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15];胡奕明和刘奕均也用相像的方法,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每股净资产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造成的每股收益进行价值相关性检验[16];徐经长和曾雪云为讨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在讨论模型中加入反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每股净资产影响的变量,并通过利润表“其他综合收益”进行度量[17].其次种方法考虑了金融资产处置时需要对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进行转回,重新设计讨论变量.这种方法是张金若等首次采纳的.该方法认为,依据财务数据生成规律,处置金融资产或负债时,需要将原先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未实现损益转入“投资收益”;计入全部者权益中“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也需转入投资收益.也即,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并不能直接解释为金融资产价格上升或下降,不能直接视为未实现利得或损失.例如,T期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价格上升10万元,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列报10万元;T +1期售出,1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T+1期的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列报-10万元,但该数字明显不能解释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价格下降形成的未实现损失.因此,投资收益是反映公允价值变动的重要项目,忽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到“投资收益”的影响,会错误会释公允价值涨跌的信息价值[10].本文认为,其次种方法更符合财务会计准则关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执行FVA的本质.但是,考虑到这种方法尚未得到普遍运用,本文同时采纳两种方法设计讨论变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以进一步确认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回因素对正确熟悉FVA

信息经济后果的重要性。1.价格模型式(1)为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回(以下简称转回)的价格模型,系数α4、α1、α2显著分别代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净资产、考虑转回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考虑转回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具有价值相关性.式(2)为不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回(以下简称不转回)的价格模型,系数β4、β1、β2显著分别代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净资产、不考虑转回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不考虑转回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具有价值相关性.2.收益模型系数显著代表含义同价格模型.

(二)变量解释相关变量定义及计算方法详见表1.

四、样本选择与实证检验

(一)样本选择本文选取2021~2021年沪深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所使用的大部分原始数据取自于深圳国泰安公司的中国资本市场会计讨论CSMAR数据库,部分数据库中列示不详的财务数据如其他综合收益的明细项目,则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公司年报中手工整理猎取,并对样本进行如下整理:(1)剔除投资收益明细列示不明的样本;(2)剔除公允价值产生的税前每股收益(FEPS)为0的样本;(3)剔除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股净资产(FV)为0的数据;(4)剔除主要财务指标数据缺失样本;(5)剔除股票交易数据缺失样本.最终,价格模型获得230个样本,收益模型获得194个样本.

(二)描述性统计表2和表3分别为价格模型及收益模型样本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量.从表2可以看出,由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

生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负债或其他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和负债产生的每股收益(FEPS)相对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每股收益(NFEPS)较小,FEPS_R为005元/股,NFEPS_R为106元/股,FEPS_R与NFEPS_R之比为476%,虽然仍是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每股收益较大,但是对比非金融行业FEPS与NFEPS约2%的比例,金融行业公允价值变动对每股收益的影响是相对较大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每股损益(AEPS)在考虑转回的状况下是011元/股,不考虑转回的状况下是-0.05元/股,两种状况下AEPS肯定值均比FEPS大,可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每股收益有较大影响.另一方面,考虑转回与不考虑转回的指标差异较大.本文对转回(变量后标为_R)与不转回(变量后标为_NR)两组样本中同类指标的均值进行了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样本均值具有显著差异.基于此,本文猜测考虑转回与否的实证分析结果会消失差异.表3为收益模型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各变量状况与价格模型相对应变量大体全都.从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本文认为样本公司执行FVA后,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对以上回归模型分别做了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模型大多数变量之间相关系数较小,VIF值分别为711、701、441、414,不需担忧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多元回归结果本文应用Stata软件,分别对式(1)~(4)回归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应采纳固定效应进行回归.因此本文采纳固定效应回归方法,对考虑转回和不考虑转回两种状况分别进行检验.为了消退特别值影响,回归模型中全部的变量均根据1%的比例进行了WINSORIZE处理.同时加入年度虚拟变量,使用固定效应回归对企业进行掌握.检验结果

报告于表4和表5中.从表4价格模型回归结果来看,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每股净资产(FV)在两组结果中均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股净资产对股价有显著解释力,反观不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每股净资产(NBV)则不显著.在不考虑转回的状况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产生的每股收益(FEPS_NR)回归系数为63372,对股价没有显著影响,而考虑转回的解释变量(FEPS_R)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只有在考虑转回的状况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股价才有显著影响.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只有考虑转回时在10%的水平下表现出了微弱的相关性.从表5收益模型回归结果来看,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每股净资产(FV/Pi,t-1)在两组结果中均在1%的水平下表现出显著影响,说明公允价值计量的每股净资产对股票酬劳有显著解释力,与价格模型结果全都.在不考虑转回的状况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产生的每股收益(FEPS_NR/Pi,t-1)对股票酬劳没有显著影响,而考虑转回的解释变量(FEPS_R/Pi,t-1)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只有在考虑转回的状况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股票酬劳才有显著影响,此结果与价格模型全都.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AEPS),无论是否考虑转回,该解释变量均未表现出显著影响,与价格模型结果有微小差异.综合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固定效应回归结果,本文发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股净资产在全部回归模型中均表现出显著影响,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假设1.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负债)、衍生金融资产(负债)或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其他金融资产(负债)而言,以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直接作为解释变量数据基础,或是将投资收益中与上述金融资产(负债)相关部

分转回后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加总作为解释变量数据基础,两种方法下的结果差异很大,只有在考虑了转回的回归模型中,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每股收益FEPS对股价和股票酬劳才有显著解释力,假设2在考虑转回时得到了证明.而对于资产规模更大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言,AEPS在收益模型下无论转回与否,均不显著,在价格模型下也仅在考虑转回时表现出微弱显著性,假设3仅得到部分支持.但是,综合这些回归结果,讨论假设4得以支持.本文认为,考虑了转回的回归结果更为可信,说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这与FVA对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具有重要影响的事实是相呼应的,它也支持了张金若等的观点,讨论变量的设计必需符合财务会计处理规律.本文认为,讨论假设4通过检验而讨论假设3没有得到有效支持,说明我国证券市场“功能锁定”现象犹存.所谓“功能锁定”,是指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会锁定于某种特定的信息,导致不能充分利用相关信息来评估决策.例如,信息披露位置不同,投资者关注程度也会不一样.交易性金融资产等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信息是通过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反映的,处置时转入“投资收益”,均是计入当期损益项目.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先计入“资本公积”,而后在处置时才转入当期损益.根据Ohlson剩余收益估值模型,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可以准时有效地获得全部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应用,以便作出相应的决策[13].因此理论上公允价值变动信息无论在利润表还是在股东权益变动表披露,都不会产生差异.但是事实上,我国的资本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大多为非专业人士,报表的信息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投资者对损益信息的关注程度

大于对股东权益变动信息的关注程度.虽然从2021年起,可供出售金融资

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除了计入资本公积外,同时在利

润表“其他综合收益”中进行披露,但是披露的位置是在净利润之后,并

未计入当期损益.由于“功能锁定”效应,投资者对其关注程度远不如计

入当期损益的项目,因此没有利用该信息对股价和盈余进行推断、做出决策,从而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信息没有表现出价值相关性.

五、讨论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讨论结论本文基于Ohlson提出的剩余收益估价模型[13],同时使

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对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执行FVA对股票酬劳与股票价

格的影响进行讨论.讨论发觉,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每股净资产对

股票价格和股票酬劳都有显著影响,说明资产负债表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

价值相关性,对信息使用者推断股票价格和股票收益有肯定的参考价值.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与是否考虑转回因素有关.当考虑

转回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股票价格和股票酬劳才有显著解释力,也就

是说利润表的公允价值信息才具有价值相关性,这说明是否考虑转回对FVA相关性讨论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结果印证了本文讨论方法设计的合理性,也进一步支持了实证讨论变量设计必需扎根财务会计处理规律的观点.但是,无论考虑转回与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信息与股价和

股票酬劳都几乎没有显著相关性.本文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存在“功能锁定”现象,投资者对于当期损益信息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对股东权益变动的

关注,导致计入“资本公积”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未实现利得和损失不具

有价值相关性.本文还将结果与张金若等关于非金融行业公允价值变动损

益的相关讨论结果进行了比较.张金若等发觉,在非金融行业中,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每股净资产与股票酬劳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考虑了转回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股票酬劳亦不具有显著解释力量[10].这与本文金融行业的结果相反.本文认为这与我国实施FVA的状况是相符的.总体上,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持有大量以FVA计量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FVA对金融行业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无论是金融企业还是金融监管部门都应对公允价值信息赐予更多的重视;并且,投资者也能够应用公允价值相关信息对股票价格和股票酬劳作出推断.相比金融行业,非金融行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很少,FVA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影响都非常有限,投资者对公允价值信息的关注程度也不及金融行业.

公允价值论文范文2

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信息也必需达到肯定的标准才能为信息使用者供应有用的会计信息,以关心投资者和债权人等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会计信息的生成必需依靠于会计计量来完成,因此,会计计量属性成为众多影响和制约会计信息质量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我国目前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除了传统计量属性之外又再次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毋庸置疑,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将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产生肯定的影响。各种不同计量属性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如表2所示:那么,毕竟选用何种属性来计量所持有或掌握的资产,如何保证会计信息能够具有相关性和牢靠性?笔者以为,首先要考虑的是资产的用途和流淌性,同时还要考虑会计信息的关联性和数据的客观性等因素。一方面,公允价值

相对历史成本而言,在反映企业真实的价值方面,信息可能还是相对牢靠的。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公允价值会计所依据的主要是相同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相对来说,这些市场价格还是具有肯定的牢靠性的。但假如市场上缺乏可比价格,就要估量和推断。此外,公允价值会计还对一些涉及到将来的交易进行了猜测,其中不乏一些涉及金额巨大的交易,如衍生金融产品的未实现损益等。准时地在表内反映这些价值变化、在表外披露信息,将降低外部投资者所担当的风险。在具备成熟的估值技术的前提下,计算出来的价格具有肯定的相关性和牢靠性。另一方面,公允价值供应的会计信息同样存在着一些缺陷。公允价值虽然能够供应相对准时有用的信息,但在市场化程度不够完善,同时相关法规、估值技术尚不健全的状况下,公允价值供应的并不是肯定牢靠的会计信息。此外,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公允价值是报告日的公允价值,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如果忽视这一因素而只披露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段的公允价值变动额,就不利于使用者作决策。

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及相互交融的途径

公允价值论文范文3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企业会计部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外的会计准则基本内容全都,在公允价值计量推行后,转变了传统企业的确认形式、报告形式以及计量形式。目前,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还受到内部专业人员素养低下、市场经济的限制以及公允价值自身的缺陷因素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应从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削减市场经济的限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等方面促进公允价值

计量的进展。

公允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公允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1]IJIRIY.Theoryofaccountingmeasurement[M].Sarasota,FL:AmericanAccountingAssociation,1975. [2]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定选择:双重计量[J].北京:会计讨论,2023〔2〕:712. [3]任世驰、陈炳辉.公允价值会计讨论[J].长沙:财经理论与实践,2023〔1〕:7276. [4]张白玲、杜孝森.公允价值会计基本概念辨析[J].武汉:财会月刊〔会计版〕,2023〔11〕:6364. [5]北京: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评介[J].北京:会计讨论,2023〔10〕:1115. [6]任世驰.公允价值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成都:财经科学,2023〔5〕:118124. [7]支晓强、童盼.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律基础和价值基础[J].北京:会计讨论,2023〔1〕:2127. [8]杜孝森、张白玲.论公允价值会计与权责发生制[J].武汉:财会月刊〔会计版〕,2023〔12〕:56. [9]高建忠.公允价值计量历史演进讨论[D].南京财经高校硕士论文,20231201. [10]支晓强,童盼.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律基础和价值基础[J].北京:会计讨论,2023〔1〕. [11]葛家澍.公允价值的定义问题——基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

157号《公允价值计量》[J].北京:财会学习,2023〔1〕. [12]罗绍德,任世驰.对公允价值相关概念的一个澄清[G]//北京: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3. 公允价值论文

高财论文

浅议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的运用 [摘要]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学理论与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本文介绍了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并简要分析了目前公允价值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现存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公允价值运用 一债务重组及公允价值的概念 1债务重组的概念 我国新准则对债务重组的定义是:“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也就是说,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和债权人做出让步是债务重组的基本特征 2公允价值的概念. 我国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正是由于公允价值是理性双方自愿达成的交易价格, 其确定并不在于业务是否真正发生, 而在于双方一致同意就会形成一个价值。 二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运用 1债务人以现金偿还债务的会计处理 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 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 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分清债务重组利得和资产转让损益的界限,并与债务重组当期予以确认..,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作为营业外收入. 3以债务转为资本的会计处理 债务转为资本方式的,债权人应当将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对债务人的投资,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重组债权已经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上述差额冲减减值准备,以冲减后的余额,计入营业外支出 4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为清偿债务公允价值作为作为重组后债务的账面价值 企业应当区分是否涉及或有应付金额进行会计处理.如果修改后的债务条款中不涉及或有应付金额,则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大于重组后债务的账面价值的差额应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并计入营业外收入.如果涉及或有应付金额,债务人应当将该或有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并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帐务的入账价值和预计负债金额之和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 5以组合方式清偿债务 债务重组以现金'非现金资产'债务转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组合进行的,债务人应当依次以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 三、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现实的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公允价值不易取得 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前提是建立一个统一而又充分竞争的交易市场,没有完善的交易市场就难以取得有关造价的完备信息,难以为由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提供可依赖信

公允价值论文六篇

公允价值论文六篇 公允价值论文范文1 金融行业公允价值运用状况的实证讨论主要集中在西方文献,且讨论范围主要集中于银行.现有文献大多认可FVA信息能够供应更为相关、准时、可比的会计信息.但是,并不是全部项目的公允价值信息都具有价值相关性或增量价值相关性,并且,牢靠性的确对FVA信息质量产生了影响.Barth以美国银行业20年的数据为讨论样本,发觉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信息相比历史成本信息具有增量信息含量[2].Nelson以美国1992年和1993年200家大型商业银行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为对象,发觉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3].Eccher等也取得了全都的发觉[4].但是,证券投资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具有不稳定性,当模型掌握了净资产酬劳率和账面价值增长率后,价值相关性不复存在[3].除了证券投资,贷款、存款、长期债务、表外项目的公允价值信息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文献讨论也得出不同观点.Nelson发觉公允价值取值噪音损害了信息的牢靠性,使得这些信息并不具有价值相关性[3],但Barth等认为贷款、证券与长期债务的公允价值信息都具有相对于历史成本的增量信息含量[5].我国关于FVA价值相关性的讨论起步较晚,成果相对较少.较早开头进行这方面讨论的是邓传洲,他以1997~2021年B股公司为样本,使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公允价值披露显著增加了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但是投资的公允价值调整没有显示出价值相关性[6].2021年我国开头实施FVA后,此类讨论相继涌现.部分学者得出的结论与邓传洲相像,

认为实施FVA后盈余信息具有较高的价值相关性,例如程小可和龚秀丽、王建新等的讨论.但也存在不同的结论,朱凯使用2021年新旧会计准则的两份报表检验公允价值对股票定价的相对增量作用,得出公允价值对股票定价增量作用不显著的结论[7].吴水澎和徐莉莎同时采纳价格模型、收益模型、现金流量价值相关性检验模型对价值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准则执行后账面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增加,盈余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度反而下降,说明资产负债表渐渐成为中心[8].朱凯等也通过讨论证明实施新会计准则后盈余价值相关性并没有提高[9].张金若等改进了公允价值损益的度量方式,发觉非金融行业FVA信息对股票酬劳与高管薪酬都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结论与传统讨论并不全都,他们认为讨论结论与我国FVA应用现状是相符合的,FVA对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极其有限[10].国内关于金融行业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讨论很少.罗婷等对金融行业和非金融行业同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受新准则影响部分的账面净资产价值相关性得到显著改善[11].王建玲等选择金融和建筑房地产两个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使用价格模型对盈余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公允价值计量对于金融行业有提高盈余信息价值相关性的作用[12].因此,相对现有文献,本讨论的最大贡献是:弥补了我国金融行业FVA 信息经济后果的讨论,立足于金融行业是FVA主要执行者的客观事实,专注讨论其FVA的价值相关性,从而抓住了我国FVA讨论的关键点. 二、理论分析与讨论假设 综上文献可知,会计学术界对FVA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主要持确定态度.在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是FVA的主要践行者,依据国泰安数据库

毕业论文——试研究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

毕业论文——试研究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公允价值的概述 (2) (一)公允价值会计产生的背景 (2) (二)公允价值的概念 (2) (三)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3) (四)公允价值的特点 (4) 二、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研 (4) (一)公允价值所具有的优越性 (4) (二)公允价值存在的困惑和不足 (5) (三)公允价值的可行性 (5) 三、促进公允价值的发展 (6) 四、结束语 (6) 五、参考文献 (8) 试研究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替代历史成本作为主要的会计计量方式,一直是国际会计界努力的方向,摘要: 然而关于公允价值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却尚未构建,其中一些基本的问题也成为会计研究重点。本文将从我国公允价值的产生和概念、公允价值与其它计量属性关系、公允价值的运用方面及公允价值应用进行了展望,对其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公允价值;财务会计;运用 一、公允价值的概述 (一)、公允价值会计产生的背景 公允价值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有2000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但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上的财务报告大多还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健康的财务状况,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为此投资者强烈呼吁FASB重新考虑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适用性。 陆宇建、张继袖、刘围艳(2007)认为,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经济的虚拟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公允价值会计应运而生。王海(2007)认为公允价值的历史渊源在于以下三个方面:资本市场发展和报告环境日益成熟、资本信用瓦解以及资产信用重构和完善、资产存量配置决定效率逐渐成为主流和共识。 公允价值会计的产生是经济环境不断变更的必然,经济不断发展和资本市场不断完善的必然结果。 (二)、公允价值的概念 FASB115(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一项金融工具在自愿当事人之间的当前交易(不属于被迫或清算性出售)中可交换金额。F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FASB类似,IASB这样定义,公允价值是公平交易中了解情况、自愿的当事人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ASBE22的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或负债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06年9月15日发布的SFASl57“公允价值计量”定义为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假设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可支付格”,并于2007年11月5日起付诸实施。在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IASB对公允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并在广泛吸收和借鉴FASB第157号准则及157一l、157-2、157-4等几项改进性公告的基础上,于

公允价值会计信息论文

公允价值会计信息论文 一、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选择了公允价值 无论是从会计理论的方面还是从会计实务的方面考虑,会计目标都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它是会计理论的逻辑原点,它会直接决定着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准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充分满足了会计目标决策有用的条件,除此之外,公允价活跃市场公平交易假设下脱手价格的界定,进一步使这个基于价值计量的会计计量属性也使得会计目标的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能够很好地结合。 二、公允价值计量拥有可加性 因为有时间价值的存有,所以在不同的时间点货币金额的价值量是不能够实行粗略的比较的,公允价值表明了未来可能的现金流量的时间以及市场预期的风险,在对时间价值实行考虑的基础上,将其换算到同一计量日,在为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带来了可比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可加性。各个项目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和就会和资产组合的公允价值理论值相等,不然的话,如假如,资产组合的公允价值比较高,那么假设的购买方会放弃购买,转身购买各个项目资产实行白我组合,进而节约收购的成本。如与之情况相反的情况下,那么假设的销售方就可能对其实行一一处理,卖给购买方,以求的从中获得更大的利润。与这个道理相同,理论上企业整体的公允价值就等于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和减去负债的公允价值之和,但是就当前来说,会计还不能完全对商家的信誉实行最准确的计量,而且作为企业资产纳入会计报表之前,商家的信誉提出了一个严重的加总问题。与此相反,在历史成本会计的计算下会将过去不同时间点产生的成本粗略地拿到同一时间点上来实行比较,并实行加总,那么得到的结果是一个让人十分迷惑的数字,所以,在实行成本计算时,应该把本同时间电的成本实行有效的换算,这样才能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有利于企业发展。 三、关于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措施

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论文

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论文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论文 摘要:众所周知,当今时代公允价值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会计的主要计量属性,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同,公允价值的使用情况也不尽相同,就我国使用情况来看,2014年2月,新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得以颁布和落实,至此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其内容也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本文就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探究了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现状,进一步针对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进而能够促进我国会计工作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理论研究;运用;现状;对策;研究 一、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的理论基础分析 充分理解、掌握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对于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价值的提高,不必要风险和损失的降低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还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笔者就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内涵、实质等理论基础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内涵 1946年3月,公允价值由美国专业人士在会计理论界上首次提出并一直沿用至今,时至今日,美国依旧是公允价值研究成果最多的国家,在美国,公允价值被冠有公平、公正、正直的含义,而我国也对其赋予了允当和公正的内涵,目前,公允价值以决策的有用观为根本,主要由现值计量决定,以提升现值技术,提升现值计量可靠性,促进会计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为终极目标。 (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实质 从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含义中可以推断,公允价值的实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的是现值,另一方面公允价值指的是公平交易的市场针对资产或者负债价值的确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实质还体现在信息的可以取得性,参与者的自愿参与性,以及公平性。 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优势 据调查,相比传统的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属性,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使用有着一定的优势和长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公允价值计量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应用论文

公允价值计量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应用论文 一、公允价值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 1.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双方的交易情况的,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确定公允价值可根据以下三种依据:一是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公允价值;二是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三是如果该资产及其类似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按照使用该资产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评估确定。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是: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场价值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却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资产的市价来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的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现值确定。 二、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难以确保 相比以实际交换为基础的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能为投 资者提供更有效的决策信息,但是由于我国相关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市场交易不够活跃,也不具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成熟市场经济,因此在发达的市场上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的条件下,我国如何确认公允价值就成了难题,这时许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可能会发生人为操纵计量结果的情况,就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 2.公允价值计量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 由于我国相关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公允价值可能难以达到公允,并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目前国内的评估机构对于公允价值的经验是比较欠缺的,在实际操作当中可能会有一定困难,而且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会造成不同的评估结果,若在没有可靠的市场价值基础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认定如计算现金流量折算值的时候,现金流量的估计、折现率的估计甚至折现期的估计等,都需要加上人为的判断——这就是客观上存在操作利润的空间。 3.公允价值计量易导致价格波动频繁 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固然 能够合理地反应资产的当时价值,但是若该项资产价格总是频繁的波动,也必然会导致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变化,而这些由于外部环境等变化所引起的损益的变动,也许并不能够提供非常相关的信息,甚至可能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市场上原料或

公允价值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及思考论文

公允价值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及思考论文 公允价值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及思考 引言: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监管环境的变化,公允价值成为了商业银行中重要的会计和风险管理工具。本文将探讨公允价值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并对其思考进行分析。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及运用范围 公允价值是指在交易市场上出售某项资产或转移负债所能得到的价格。“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要求商业银行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中。 在商业银行中,公允价值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 1.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商业银行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来确定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价值,从而反映其当前市场价值。 2. 金融商品的分类:商业银行通过公允价值的计算来将金融商品进行分类,在不同的类别中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3. 风险管理:公允价值提供了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工具。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公允价值计算风险敞口,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措施。

二、公允价值的优点和局限 公允价值的运用在商业银行中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以下是其主要优点和局限的介绍: 优点: 1. 提供市场定价信息:公允价值能够提供反映市场价值的信息,帮助商业银行更准确地估值金融资产和负债,提供了更可靠的决策依据。 2. 提高透明度和可比性:公允价值提供了一种统一的计量方法,使得不同机构之间的金融信息具有可比性,增强了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3. 促进风险管理:公允价值为商业银行提供了风险管理的工具,帮助银行辨识、衡量和管理风险。 局限: 1. 依赖市场活动:公允价值依赖于市场交易的存在,当市场流动性不足或市场价格受到扰动时,公允价值可能无法准确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 2. 预测性不足:公允价值反映市场价格,但不包括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这可能导致公允价值与真实价值之间存在差异。 3. 操作风险:公允价值的计算依赖于正确的模型和可靠的市场

公允价值概念下财务会计论文

公允价值概念下财务会计论文 一、公允价值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带来的反思 公允价值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按照当前概念框架的逻辑,分别从财务报告目标、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确认与计量、列报与披露五个方面展开分析,最后讨论公允价值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一)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当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无论是"受托责任观"还是"决策有用观",实际上都是"信息观"的产物,即首先认为财务会计是一个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的系统,在此基础上再来论述其所提供的信息有什么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的概念框架名为"目标导向",实际上仍是"本质导向"(任世驰和李继阳,2010)。与"信息观"相对应的是"计量观","计量观"认为会计信息可以直接反映报告主体的价值。理论上,如果报告主体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都以公允价值计量,那么财务报表基本上就反映了报告主体的价值。从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来看,在财务报表内越来越多地确认公允价值信息已是大势所趋。然而"信息观"并不必然要求公允价值在表内确认,表外披露公允价值同样能够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可以说,公允价值更加符合"计量观"的要求(谢诗芬,2004)。那么,如果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财务报告的目标又将如何定位呢?

在IASB和FASB联合制定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第一章"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中,两个准则制定机构依然坚持"信息观",而不认可"计量观":"通用目的财务报告不是用来反映报告主体的价值,然而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能够帮助当前和潜在的投资者、借款人和其他债权人估计报告主体的价值"(SFACNo.8OB7)。就目前的应用范围看,公允价值尚不足以动摇"信息观"的主导地位,但如果公允价值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将受到挑战。是继续坚持"信息观",还是转而采用公允价值所代表的"计量观",是财务报告目标研究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二)信息质量特征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被诟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反映的是"过去"的信息,从而缺乏与当前和未来决策的相关性。公允价值被认为反映了"当前"的信息,因此比历史成本更具有相关性。然而,公允价值所谓"反映当前"的特征,也引起了人们对相关性这一会计信息最重要质量特征的反思。什么叫相关性?"相关的财务信息能够让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差异"(SFACNo.8QC7)。从这一界定可以看出,相关性是通过信息使用者使用会计信息之后的决策所体现出来的。换句话说,如果使用者没有做出决策,就观察不到所谓的相关性。然而,因为目前的财务报告尚无法做到实时提供,使用者在做出决策时,他看到的无论是会计上的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实际上都是"过去"的信息。比如,假设某企业2015年3月31日披露了2014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不管这张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是采用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