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循环

中国的历史循环
中国的历史循环

历史循环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独有现象。回顾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频繁的王朝更替呈现出一个个相似的历史循环,如西汉取代秦朝,东汉取代西汉,唐朝取代隋朝,明朝取代元朝,清朝取代明朝等,而最近一次发生在100年前。这些王朝兴衰的基本过程是:王朝初建时统治者精励图治,这时候往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出现了这个“之治”那个“盛世”,社会一片繁荣。但好景不长,盛世造就了经济的繁荣,也造就了形形色色的特殊利益集团,各种矛盾逐渐激化而且不可调和,最终必然引发一场大规模的社会动荡来重新洗牌,然后在旧王朝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个新王朝,又开始一轮新的循环,如此循环往复,每隔二三百年就来上一次,这就是中国特有的王朝循环现象。不管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到怎样的高度,有多么繁盛,就是跳不出这个怪圈。中国王朝循环的本质是内发性的大规模社会动荡来解决社会矛盾,主要方式是农民起义,不包括外来民族的入侵和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争夺。翻翻历史书,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原因基本相同,一是严重的土地兼并,二是严重的政治腐败,如果再加上点天灾人祸,事情就差不多了。汉时的绿林赤眉起义、黄巾起义,唐朝的黄巢起义,宋朝的王小波李顺起义、钟相杨幺起义,元末的红巾起义,明朝的李自成起义,清朝的太平天国运动等,原因都是这两条,只有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和隋末农民起义主要是因为统治者的暴政。这些大规模的社会动乱不仅埋葬了旧王朝或者严重冲击了旧王朝的,同时也給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使社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中国社会的周期性动荡表明中国历代王朝无法消除造成这种周期性动荡的原因,即土地兼并和政治腐败。换句话说,就是中国传统的中央集权的经济政治制度无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当矛盾不可调和时,就只好自下而上地用暴力手段来解决,然后又开始一次新的循环。这个道理从来就有很多人看得很清楚,其中既有手握重权的王公大臣,也有普通的平民布衣,在一些情况下为了避免矛盾的激化还有所行动。比如唐代实行均田制,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改革等等,但都改变不了历史的宿命。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是内发性的全局性动乱最频繁的国家,长期积聚的文明成果和财富,就在周期性的大动荡的烈火中付之一炬,所剩无几。如此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什么就无法避免这种周期性的社会动乱呢,关键在于中国这套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无法遏制贫富悬殊,也无法遏制腐败的蔓延恶化,“大一统”的政治经济局面最终必然走向崩溃,这一点已经被历史多次证明。对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中国社会多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这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格局。但要害就在这个“中央集权”上,这是我国周期性动荡的根源。自秦以后,中国政治体制发展的主轴就是不断地强化皇权,以实现“皇位永固”的目的,但恰恰相反,过于集中和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不可遏制的政治腐败和贫富悬殊,形成严重的社会不公,最后葬送这个王朝。皇权的强化只能防止“圈内人”对皇位的觊觎(这一点很成功),但对于更多的“圈外人”掀起的“均贫富”之类的风暴毫无办法,最后皇位没一个能“永固”的,而为之殉葬的是数百年积聚的文明成果以及无数普通人的生命。这是制度的缺陷,非人力所能挽救。在这种体制下,偶尔出现的“明君”和“清官”,更多依赖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政治才能,所以“人一走茶就凉”。在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下,以皇权为核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构建了以行政权力垄断一切的格局,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权力伸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控制了所有社会资源,包括思想文化;二是从来没有能够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从而使权力肆无忌惮,毫无节制,形成以权力为纽带的特殊利益集团。这两个特点一

结合,就意味着权力的腐败及其泛滥不可避免,贪赃枉法、卖官鬻爵、搜刮民脂民膏成为通行的官场规则和做派。从秦始皇开始,我国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就有监察制度的设置,并且为后代沿袭,但历史的发展表明这套制度对抑制腐败收效甚微。明初朱元璋对贪腐的惩治手段可谓残酷之极,但结果仍然是一个贪官倒下去,千百个贪官站起来,踏着贪官的血迹继续贪。这就是“专制产生腐败,绝对的专制产生绝对的腐败”。用权力控制了所有社会资源的特殊利益集团,如官僚贵族、宦官外戚、豪强地主等,必然要将自身的特权转化为实际的利益,主要是经济利益,这一方面制造大量的社会不公,激化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又使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控制能力降低,最终促使社会逐渐崩溃。伴随着贪幅的不断深化,土地兼并也日益严重,其实质就是今天所说的贫富悬殊,这是引发大规模社会动荡的直接原因,古代的财富形式比现在简单得多,土地就是最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财富,土地兼并严重就意味着财富过度集中到了少数人手里,主要是以官员豪强为主的特殊利益集团手中,多数人失去基本的生存资源,往往形成严重的社会危机。针对这个现象,各个朝代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想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在王朝的中前期,几乎每个开国皇帝都将抑制土地兼并作为自己的开山之作,也成为此后盛世的基础。但是这些措施的作用是暂时的,因为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遏制特殊利益集团对财富的贪欲,特殊利益集团采取种种手段不断攫取社会财富,程度不断加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土地的集中,任何这种努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如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等。惟一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就是大规模的社会动乱,用暴力手段来重新分配土地。从“均贫富”、“均贫富,等贵贱”、“均田免粮”到《天朝田亩制度》,失去土地的农民只能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他们对土地的要求,每个王朝开国之初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确认对土地的重新分配,然后等着下一次分配。政治腐败和土地兼并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共同结出专制制度的两个恶果。当代西方国家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已经基本建立了抑制腐败和贫富悬殊的制度。对于政治腐败,最主要的方法是限制权力,包括三权分立、多党政治、议会政治、选举制度、新闻制度等,这些制度对权力层层设防,有效地限制了权力的扩张和滥用,也尽可能地降低了政治腐败的程度,从而大大缓和了社会矛盾。100多年前清政府曾派大臣出国考察宪政,归国后的考察报告称实行君主立宪制能实现“外患可消”、“内乱可弭”而且“皇位永固”,可谓颇有见识。对于贫富差别,西方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来抑制贫富悬殊,甚至有的国家看起来做过了头。这样一来,引发大规模社会动荡的两大因素就被有效地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矛盾可以在体制内得到解决。我们可以这么认为,限制权力、抑制贫富悬殊是缓和矛盾,避免内乱的根本途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再强大的政权权也难以长治久安。问题是,我们现在跳出了这个历史循环吗?

图说地理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常见图示有两种: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①岩浆:三进一出。 ②岩浆岩:一进三出。 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 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④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典型例题】 (2016?江苏卷)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 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 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 ②指搬运作用 C. ③指成岩作用 D. 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 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思维过程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AD 2.AC 练习: (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测试)下图中a图是香港西贡国家地质公园滨海地带火山海蚀地貌玄武岩石柱群景观,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图中的岩石,按成因分类可能属于b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变质岩 2.导致a图玄武岩石柱断面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三卷)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2.(4分)《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3.(4分)表: 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 20以下2417.3% 20~13010374.1% 131~300107.2% 300以上2 1.4% 小计139100% 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4.(4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5.(4分)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6.(4分)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7.(4分)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8.(4分)如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全国2013年10月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学界把一些不属于 ...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A)0-6 A.文化内涵 B.文化现象 C.文化事象 D.文化产品 2.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属于中国气候变迁中的寒暖交错期。这个寒暖交错 期上起西周,下迄(D)1-17 A.秦末 B.两汉 C.唐末 D.明初 3.在二十四正史中,较为全面地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是在太史公司马迁《史 记》一书中的(C)1-26 A.《滑稽列传》 B.《秦始皇本纪》 C.《货殖列传》 D.《游侠列传》 4.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始终追求的政治观念基调是(B)1-20 A.和睦 B.统一 C.和平 D.友好 5.新石器时代结束于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A)2-34 A.五六千年之久 B.四五千年之久 C.三四千年之久 D.二三千年之久 6.周人极端重视的是(B)2-43 A.渔业 B.农业 C.林业 D.手工业

第一章 体外循环的历史

第一章体外循环简史 引言 体外循环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心脏外科手术的历史。从人类不断的探索、发现,到外科手术频繁的医疗事故的发生以及所有与之相关的工作人员为之付出的辛劳汗水,这些都是心脏外科进展的镜子。最初的心脏缝合被视作危险、凶暴甚至是亵渎神灵的行为,在今天已经成为了常规的方法。无疑这些领域的先驱们的勇气和决定更促进了体外循环的发展。 关于心肺分流术的历史和心脏外科的发展的介绍已经有很多,推荐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应该了解心脏外科的“界标”。本书后续章节将会详细的介绍心肺分流术的历史背景及该领域的细节问题。因此,本章节将简单的介绍一些在心肺分流术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主要资料。 一、第一台体外循环机 John Heysham 和Gibbon(1903-1973)很好的定义了心肺分流术的定义。Gibbon教授出身于医生世家,在哈佛医学院跟随Churchill教授工作。1930年,一例行胆囊切除术后的女患者发生了肺血栓栓塞并发症。Churchill教授对其实施了肺栓塞摘除术,但在当时的美国还没有行肺栓塞摘除术后存活的报道。Gibbon 教授负责该病人的后续治疗,也由此萌生了心肺分流术的念头。 在漫长的夜里,Gibbon教授无助的看着与病魔斗争的病人的血液逐渐变暗且血管逐渐扩张,Gibbon教授想到能否将病人的血液移走使其与氧混合并将二氧化碳排出,然后再将富含氧的红色血液回输到患者的动脉,以此来挽救患者的生命。设想能否绕过栓塞的血管在体外建立一个旁路来执行部分的心肺功能。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接下来的20年,Gibbon教授与其妻子一起开始潜心设计机械性泵氧器。1949年IBM实验室设计了第一代心肺分流机,这种心肺机应用到小狗的心肺旁路仅有10%的死亡率,1951年开发了临床心肺机。1953年,历史上首次借助心肺分流术成功的缝合了房间隔缺损。 然而,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很快因为Gibbon教授后续治疗的四例病人的死亡而停顿。他开始重新审视这项技术并对自己的手术能力产生怀疑,由此暂停了这个项目。Kirklin教授使用改进的二代心肺机对8例心内缺陷的患者进行治疗,

2017-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及趋势分析

2017-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及趋势分析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 (一)循环经济契合“一带一路”科学建设要求 “一带一路”建设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和地区众多,其自然环境、产业基础等千差万别,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始终保持绿色低碳,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是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当前,我们应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科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着力,积极探索“一带一路”建设中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辅相成、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科学路径。 1、建设生态廊道,实现协调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创造,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创新。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在传统区域增长极的基础上,依托综合交通走廊建设城市群和城市带,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比如,就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而言,已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以兰州为中心的河西走廊城市带和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麓城市带。这些城市群和城市带成为所在区域协调发展的龙头。当前,随着现代交通网络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正呈现多点带状延伸、区域连绵发展的态势。“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无疑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区域发展的整体布局应坚持生态导向和环境保护原则,做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使“一带一路”成为生态廊道。立体综合交通运输走廊应坚持绿色低碳建设、绿色低碳运营管理,充分考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交易市场发展、产业园区建设、城镇规划选址等都要综合考虑地理、地形、气候与环境等条件,力求科学合理,坚守生态底线。比如,在位于“胡焕庸线”以西的我国西部地区,年降雨量大都在400毫米以下,多为草原、荒漠和雪域高原之地。其间也有少数地段形成绿洲,适合进行城镇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承载地、人口的集聚地,但多为孤岛式发展。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些区域也有了较快发展。但根据近70年的人口调查,“胡焕庸线”以西人口的增长仍然非常有限。总体看,受生态条件限制,我国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较低,聚集大规模产业、大规模人口的能力较弱。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为主的功能区大多位于西部地区。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和环境条件的制约,研究产业和城镇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特点和规律,依据各地区具体的自然、经济、历史、空间等条件,以可持续发展和综合

探讨SinoSCORE系统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风险评估的价值

375中国循环杂志 2013年9月 第28卷 第5期(总第183期)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September,2013,Vol. 28 No.5(Serial No.183)探讨SinoSCORE 系统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风险评估的价值 郑宝荣,王联群,刘建实,郭志刚,姜楠,张金芳,王金江 摘要 目的:通过SinoSCORE 系统将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组,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 的早期效果,探讨该系统对OPCAB 风险的评估。 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0-01至2011-08施行单独OPCAB 患者1 347例围手术期资料,年龄36~81岁(61.33±7.74)岁。应用SinoSCORE 系统将全部患者分为三组:低危组(评分≤1分,n =724),中危组(评分2~5分,n =436),高危组(评分≥6分,n =187),将患者的术前、术中资料和术后早期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高危组患者与低危组比较,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监护时间较长,延长辅助通气时间和延长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时及死亡的发生率均较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比低危组的主动脉球囊反搏及正性肌力药的使用率、脑卒中、肾功能衰竭、二次气管插管的发生率均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 347例患者术后死亡12例。低危组死亡1例,中危组死亡5例,高危组死亡6例。高危组与低危组比较死亡率较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结论:运用SinoSCORE 系统将高风险冠心病患者与中危组患者相比,同样能够较好的接受OPCAB,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SinoSCORE 系统能够较好的区分不同层次的病例,并预测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的手术疗效。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高危患者; SinoSCORE 系统 ·临床研究· 作者单位:301600 天津市, 天津静海县医院 外一科(郑宝荣、张金芳、王金江);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 王联群、刘建实、郭志刚、姜楠)作者简介:郑宝荣 住院医师 硕士 主要从事心外科治疗研究 Email:baorong27@https://www.360docs.net/doc/9b2615327.html, 通讯作者:刘建实 Email: jianshiliu@https://www.360docs.net/doc/9b2615327.html,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14(2013)05-0375-04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3.05.016Risk Level Evaluation of SinoSCORE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ZHENG Bao-rong, WANG Lian-qun, LIU Jian-shi, GUO Zhi-gang, JIANG Nan, ZHANG Jin-fang, WANG Jin-jiang. Department of Surgery, Tianjin Jinghaixian Hospital, Tianjin (3016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Jian-shi, Email: jianshiliu@https://www.360docs.net/doc/9b2615327.html,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isk levels of SinoSCORE system for peri-operative conditions in patients with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1347 patients with OPCABG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August 2011. The patients were at the age of 36~81 (61.33±7.74) years and divided into 3 groups as Low risk group, SinoSCORE≤1, n =724, Moderate risk group, SinoSCORE 2~5, n =436 and High risk group, SinoSCORE ≥6, n =187. The clinical conditions before the operation and at the early post operative stage were compared among different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Low risk group, High risk group had more patients with prolonged ICU stay, longe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aub higher mortality, P =0.002. Compared with Low risk group, the Moderate risk group and High risk group had increased incidences of 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 pulsation (IABP) , positive inotropic medication, more chest infection, post-operative stroke, renal failure, and secondary tracheal intubation, while had lower incid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P <0.05. There were 12/1347 post operative death, and 1 in Low risk group, 5 in Moderate risk group and 6 in High risk group. High risk group had more mortality than Low risk group, P <0.05. Conclusion: SinoSCORE system may better stratify the risk levels and predict the early OPCABG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he low, moderate and high risks respectively. Key words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High-risk patients; SinoSCORE system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2013,28: 375.)

唯物史观知识归纳

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③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规律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人类社会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社会历史的主体 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价值观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阻碍作用。(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价值观不同,人们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选择不同。 方法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⑴.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两个标准 ①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3.人生价值观 ⑴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同时体现在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⑵人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左西孟旦的研究新进展

555 中国循环杂志 2014年7月 第29卷 第7期(总第193期)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July,2014,Vol. 29 No.7(Serial No.193) 左西孟旦的研究新进展 杜贺、 史承勇综述, 陈少萍审校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病中致残和致死的最主要原因[1]。目前,传统正性肌力药物包括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拟交感胺类制剂等[2],其共同特点是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含量和Ca 2+浓度,从而提高心肌收缩力,短期治疗上有着较大的帮助,但如果长期使用,最终可致心肌氧耗增加,亦增加心肌顿抑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甚至部分药物长期应用后可导致病死率的增高[3];因此探索其他安全、有效、易行的治疗措施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必要。上世纪8O 年代,在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药物时,发现了一类新型强心药,这类药主要通过增加心肌收缩蛋白对Ca 2+的敏感性,达到增加心肌收缩力的目的,因而被称作钙增敏剂。钙增敏剂作用于心肌兴奋一收缩偶联过程,通过增加肌丝对Ca 2+的敏感性而发挥作用,是非cAMP 依赖性药物,降低心脏的能量需求,故被认为可以避免正性肌力药物导致的心律失常、心肌细胞损伤甚至死亡[3,4]。研究表明,钙增敏剂可以反转酸中毒、暂时性心肌障碍等病理条件下的心肌收缩功能失调。根据作用位点的不同,Masao 将钙增敏剂分成3个类型:Ⅰ型钙增敏剂通过直接作用或变构调节提高Ca 2+与肌钙蛋白C 的亲和力,增加心肌收缩力,其作用属中心机制,如匹莫苯(pimobendan);Ⅱ型钙增敏剂完全作用于心肌细丝,促进肌动蛋白的调节,虽然可以增加心肌纤维对Ca 2+的敏感性,但不影响肌钙蛋白C 与Ca 2+相互作用的亲和力,属下游机制,如左西孟旦;Ⅲ型钙增敏剂直接作用于横桥,属下游机制,即使没有Ca 2+的存在也会表现肌动-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如EMD57033。左西孟旦(Levosimendan)是唯一的与肌钙蛋白C 具有较高亲和力的强心药,是新一代强心药物——钙增敏剂类中第一个上市品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急性心力衰竭病症。该药由芬兰欧里昂(Orion)公司研制开发,于2000-10在瑞典首次上市。目前国内齐鲁制 摘要 传统正性肌力药物通过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含量和Ca 2+浓度,长期使用,增加心肌顿抑和恶性心律 失常的发生率。Ca 2+敏感药-左西孟旦是一种新型的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通过增加肌丝对Ca 2+的敏感性而发挥作用,降低心脏的能量需求,故可以避免传统正性肌力药物导致的心律失常、心肌细胞损伤甚至死亡,此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心肌细胞凋亡作用。本文就左西孟旦的作用机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在临床应用中新进展、前景等做一综述。关键词 左西孟旦;心力衰竭 药有限公司和成都圣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可以提供左西孟旦注射液。下面主要对左西孟旦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 药动学 左西孟旦可以很快的速度从肠道被吸收,并且具有很高的生物利用度。药物主要通过尿和胆汁两条途径排泄,尿中出现的药物代谢物为半胱氨酸及半胱氨酸甘氨酸与药物的结合物,在尿中仅发现微量的原形药物[5]。2 用法与用量 迄今为止,已发表的文献中左西孟旦大多静脉应用,然而,其口服吸收效果良好,口服制剂现在也可用。应用左西孟旦时,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用药前应考虑患者有无血容量不足,且宜小剂量开始用药;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注射左西孟旦时通常给予6~12 μg/kg 负荷量,10 min 给完,而后以0.05~0.2 μg/(kg ·min)的剂量静脉持续滴注,维持24 h;由于其活跃的代谢产物OR-1896的半衰期长达80 h,左西孟旦持续作用时间大约是75~78 h 至1周,因此1周应用一次疗效比较显著。对于轻中度的肝肾功能损伤不需调整剂量。3 作用机制 3.1 钙离子敏感作用:左西盂旦治疗剂量不增加细胞内钙浓度和心肌耗氧量[6] ,增加心肌收缩蛋白对Ca 2+的敏感性[4],使Ca 2+诱导的心肌收缩所必需的心肌纤维蛋白的空间构型得以稳定,从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加。左西孟旦的另一个特点是当心肌细胞内Ca 2+浓度高时与肌钙蛋白的亲和力高,而当心肌细胞内Ca 2+浓度低时与肌钙蛋白的亲和力低;因此左西孟旦可增加心肌收缩力而不影响心肌舒张功能[7],反而使舒张功能得以改善。 3.2 磷酸二酯酶抑制作用:当左西孟旦在浓度较高(>0.3 μmol/L)时还能抑制心脏的磷酸二酯酶的活性[8],产生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一样的作用,使心肌收缩得到加强。 综述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课题】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岩石,要求的重点落在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目的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 根据地球圈层结构的内容,岩石圈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或者地壳内部物质可理解为岩石。要说明岩石圈或者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首先要了解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次要联系各种地质作用来了解每一类岩石是怎样形成的,但不深入讲述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第三,理解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与相应的地质作用。第四,从“过程”来看,需要把握转化的起点、终点,以及先后顺序,并由此过程形成“循环”的认识。 根据课标,在落实“运用示意图说明”的要求时学生要能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制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则需要学生理解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化过程,如岩浆上涌浸入地下或喷出地表转化成岩浆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在压力和热力作用下转化为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为岩浆等。要表现出循环的意识。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这一部分的内容从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角度叙述了地球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本章节中的重点知识,同时和第一章地球的圈层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从圈层的角度来分析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物质的运动转化过程。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地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打好基础。 我所教的高一学生基础一般,对于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的系统掌握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对于课外的一些地理现象关注的比较少,但是由于房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可以提供学生一些直观的材料,比如说沉积岩、变质岩等,可以给学生一些实地资料的补充,学生对于岩浆活动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地质作用了解较少,虽然经过前一节的学习,但是学生对于将地质作用应用到岩石间的转化过程上还是会存在一定难度。特别是物质循环意识的建立比较困难。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有兴趣探索自然环境的一些规律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应的地理现象。 学生对于地理概念上容易混淆,因此对于教学中涉及到的相关定义要做以解释和区分,帮助学生理解。 【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图片和大理石产地的学生介绍并观看动画演示了解岩石分类和成因。 学生通过游戏演示岩浆与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运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学生通过自己绘制简要的示意图并叙述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阅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绘制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分析:“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是本课的课标基本要求,因此运用书中的“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受自己的归纳理解能力的限制,自行绘制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2019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人尚鬼,认为鬼神主宰万事万物,唯有商王能受其感应:周人则认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一解释意在说明 A. 新政权统治的合法性 B. 商人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祀 C. 商人从未实行过德治 D. 宗教迷信是商灭亡的根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周人认为天命无常,只选有德,顺应民意,民意即天命,反对商王是唯一可感应鬼神,受命于天的观点,其目的在于说明武王伐纣是顺天应民和新政权的合法性,故选A项。B与材料无关,C项“从未”说法绝对,D项“根源”违背史实,商亡于暴政,只有A项正确。 【点睛】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在继承中发展创新。从神本到民本,说明政治理念的进步。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分异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西汉初年颁布“民产子”诏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两年赋税。唐代要求地方官员劝勉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的庶人结婚。古代政府关注人口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B. 保证国家财税收入 C. 防范民间土地兼并 D. 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商鞅变法中实行“分异令”,汉代鼓励生育,唐朝“劝勉”早婚共同点是通过增加政府控制的人口,从而增加政府收入。A项只符合汉初,C、D项“兼并”、“改善质量”不能通过增加人口实现,所以B项是正确的答案。 【点睛】在农业社会里,人口即劳动力问题是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重要环节。

3.宋代平均每匹绢合银1.57两,明代平均每匹合银0.625两。这里包含有白银价格降低的因素,若将绢价按当时米价折算,明代正统至嘉靖,绢价比宋代低约11%。导致明朝中后期绢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 B. 农耕文明的繁荣 C.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D. 棉纺织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与银米价相比较,明朝绢价下降,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减少,结合当时棉布成为普通人的衣料这一史实,可知其原因主要是棉纺织发展,A项结果是国际市场狭小,与国内物价关系不大,B、C项“农耕繁荣”、“作物种植”与绢价下降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所以D项是正确答案。 4.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和高级官员禁止入园看戏。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以满人为主的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入外城看戏。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大众娱乐化解民族矛盾 B. 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 C. 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 D. 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 【答案】C 【解析】 【详解】清代严格限制"商业"戏园,说明忌惮商业文艺影响其统治,达官贵人“城外看戏”说明艺术魅力巨大。材料无关矛盾缓和,A项错,戏剧不等于启蒙思想,当时文化专制仍旧盛行,BD两项有违史实,只有C项符合题意。 【点睛】利用明清时代特征,分析社会生活变化与中国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 5.成书于1876年的《沪游杂记》有这样的记载:“外国人涉讼,两造均请讼师上堂,彼此争辩,理屈者则俯首无词。然后,官为断结。如中外涉讼,华人亦请外国讼师”。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西方法制思想深入人心 B. 中西司法制度理念存在不同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1.生产力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 2.与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结构和现实基础,它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3.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4.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暂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生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从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后,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 5.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它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 人类社会史上的各个时代,正如地球史上的各个时代一样,是不能划出抽象的、严格的界限的"(马恩全集,卷23,P408) 6.人类社会的一般进程和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一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7.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研究历史,探索规律,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 8.人类社会及其构成部分均以总体的体系的方式存在。要从研究对象的整体出发,从对象及其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从对象整体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象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研究。 9.在客观历史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 10.人类社会是有规律运动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它显现为历史过程,构成历史过程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是运动的、发展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一切,用辩证的观点去把握对象的基本联系,又要求人们把研究对象提到一定范围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准确地把握对象。

永恒循环及其道德内涵:恩格斯和尼采(一)

永恒循环及其道德内涵:恩格斯和尼采(一) 【内容提要】永恒循环思想,几乎在相同时期被两位立场迥异的思想家——恩格斯和尼采重新发现并予以高度评价,认为是一个“新的世界观”或“新的世界方案”。本文通过揭示其思想的形成背景,对两位哲人的永恒循环学说异同之处加以辨析与评述。作者认为,永恒循环思想无论是对于恩格斯还是尼采来说,都是同某种价值信仰相关联,并作为某种德性论的基础而存在,而不是自然科学模式上的“伦理中立主义”理论。 【关键词】永恒循环/权力意志/能量守恒/新世界观/道德实践 【正文】 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有必要把恩格斯和尼采的自然观结合起来加以考察。首先,自然界永恒循环的思想在相近时期被这两个立场迥异的思想家重新发现并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一事件不能简单地归于偶然而需要对这种思想得以形成的背景予以揭示,并需要对二者永恒循环思想的相同与差异之处加以辨析;另外更重要的是,永恒循环这一思想无论是对于恩格斯还是尼采来说,都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科学模式上的“伦理中立主义”理论,而是同某些价值信仰相关联,作为某种德性论基础而存在。考虑到当今世界道德实践正处于严重的无序状态,在纷繁的道德理论取向中,马克思主义道德历史观和尼采基于永恒循环和权力意志的“价值重估”作为两种重要的选择方向正在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分析恩格斯和尼采永恒循环思想中的道德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新版尼采全集的编辑者蒙梯纳里在《尼采阅读》一书中对恩格斯和尼采的永恒循环思想进行过比较,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甚至在用词上也极为相近:恩格斯称“同一者在大循环中的永恒重复”(eine——ingrossenKreislaufen——ewigeWiederholungdesselben),尼采则称为“相同者的永恒轮回”(dieewigeWiederkehrdesGleichen)。他认为两位及其不同的思想家同时具有如此相似的思想,只能用共同的自然科学背景来解释。(〔1〕,p.198)这一观点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迄今为止尚没有证据表明二者之间存在过相互影响。另一方面,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一种新思想的形成并产生影响,除了思想史自身的发展逻辑之外,同时必然受制于时代现实的需要。我们可以看出,恩格斯和尼采永恒循环思想的形成,除了基于对欧洲思想发展史的同样极为深刻的批判性洞察之外,也确实受到当时自然科学最新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恩格斯在总结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必须用一种“新的自然观”取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他和尼采一样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向古希腊前苏格拉底哲学的复归:“于是我们又回到了希腊哲学的伟大创立者的观点: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2〕,p.454)“在这个循环中,物质的任何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的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东西。……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永远是同一的,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永远不会丧失,因此,它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己在地球上的最美丽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2〕,p.462) 可以看出恩格斯对自己的这一发现是极为重视的。在《反杜林论》引论的概论中他把这种永恒循环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看成是反传统形而上学思维的德国哲学由康德经黑格尔而到马克思和他达到最高成就。而且,“因为学会辩证地思维的自然科学家到现在还屈指出数。”(〔2〕,p.62)所以,恩格斯实际上和尼采一样自认为“永恒轮回的教师。”(〔3〕,p.126) 反观尼采,与恩格斯相似,他把永恒轮回称作一种新的世界观,即一种“新的世界方案。”

我国循环经济政策解析

我国循环经济政策解析 时间:2008-05-05 14:42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417次 分享到: 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作了全面部署,会同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并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会议,总结了各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党的十七大首次把资源环境问题列为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并提出了循环经济要形成较大规模、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再生金属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 在全国人大财经委、环资委的组织领导下,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已正式颁布,《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进展顺利。与发展循环经济有关的配套法规正在抓紧制定,《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修订调整了《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修订和实施了《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加大了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发展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2007年中央财政新增70亿元节能奖励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27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有关部门发布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和提高资源生产率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机制,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逐步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配合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加快《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抓紧与国务院法制办协调,尽早出台《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抓紧制定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同时,加快建立与废纸、废塑料等回收利用相配套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完善节能、节水和再生产品标准和标识等。 (二)加快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会同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组织编制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重点行业和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再生金属利用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在组织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时要对资源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充分体现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根据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

生物医学期刊影响因子分类排序表

生物医学期刊影响因子分类排序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3年10月发布) 名 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次 生物类 1生态学报2257 1.206 2植物生态学报10450.968 3植物学报29270.904 4遗传学报9830.888 5生物多样性3330.842 6应用生态学报10870.684 7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9970.670 8遗传5690.662 9微生物学报6630.609 10生物工程学报5590.603 11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5760.557 12动物学报7250.553 13中国病毒学2420.553 14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4900.549 15水生生物学报7250.534 16生态学杂志6310.516 17病毒学报3330.503 18昆虫学报7260.491 19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7500.480 20动物学研究4520.463 21中国生物工程杂志3460.459 22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3190.457 23植物学通报4540.439 24人类学学报2830.436 25微生物学通报4910.407 26工业微生物1770.397 27西北植物学报4760.390

28武汉植物学研究3320.374 29兽类学报3310.370 30激光生物学报1750.361 31生命科学研究800.352 32菌物系统4290.350 33植物生理学通讯14300.348 34实验生物学报2230.337 35云南植物研究4770.329 36昆虫知识4410.313 37生物物理学报3170.312 38细胞生物学杂志1760.282 39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470.272 40植物研究1900.271 41植物分类学报5540.270 42动物学杂志3620.257 4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500.231 44广西植物1910.179 45中国实验动物学报460.176 46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620.145 47动物分类学报2670.136 48四川动物1230.134 49生命的化学1360.125 50昆虫分类学报1130.104 预防医学、卫生学类 1中华传染病杂志763 1.416 2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812 1.239 3营养学报11400.749 4中国地方病学杂志6450.608 5中华流行病学杂志7480.607 6中国防痨杂志2870.483 7肠外与肠内营养1530.473 8中华预防医学杂志5260.469 9中国消毒学杂志2470.458 10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3480.3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